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广播电视概论

1广播电视概论

1广播电视概论
1广播电视概论

1广播电视概论

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广播的发明及广播技术的发展

一、广播的发明

1、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明:

三个里程碑:发现无线电波、实现无线电通讯、用无线电传送声音

(1)偶然的发现与探索: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确定了电磁感应规律。

1865年,英国科学家克拉克•麦克斯威提出了电波存在的理论构想。

1884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2)无线通讯实验:波波夫与马可尼

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1894年,研制出世界最早的无线电发报机。

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1899年,马可尼成功地把一份无线电报从英国拍到了法国。1901年,他第一次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远距离通讯。1909年,马可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称为“无线电之父”。马可尼时,无线电技术已从实验进入到运用阶段。

2、广播的诞生

(2)发现了空中帝国的德福雷斯特

李•德福雷斯特:“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

1916年,福雷斯特利用实验广播播送了当时总统选举的得票数,被称为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新闻广播。

(3)让无线电广播进入家庭的萨尔诺夫(了解)

泰坦尼克号海难的发报员,无线电音乐盒计划与实现,彩色电视发明的推进者

NBC总裁

马可尼无线电之父可能出名词解释

二、广播技术的发展(四个阶段)

1、调幅广播:最初的无线电广播是中波和短波调幅广播。

2、调频广播: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新的广播形态米波调频广播开始出现。调频广播是发射频率在超短波波段、载波频率被调制的无线电广播。

3、发明录音机

第二节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的过程)概况,流程必须掌握

一、电视的发明(绿色大标题)

1、硒的发现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Se。

2、对“光电效应”的认识(了解)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有“光电效应”。1873年,约瑟夫•梅正式发表了关于硒元素光电效应的学术报告。在理论上揭示出,任何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

3、尼普科:发明机械扫描盘(图像分解与扫描)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发明了一种机械式光电扫描圆盘并获得专利。

4、贝尔德:发明机械电视系统

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制作出了第一台真正使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从而使电视得以真正诞生。由此,他也被称为“电视之父”。

机械电视的缺点。首先,机械电视设备太笨重。其次,机械电视噪音太大,震耳欲聋。再次,机械电视不易操作。

5、电子(全电动)电视的出现

(1)1923年俄国人佐里金(1919年移民美国)发明电子摄像管——是全电动电视的关键部分

(2)1927年,美国科学家菲洛•法恩斯沃斯展示了他的图像分解仪。

1929年7月,他研制出第一个全电动电视系统,同年9月,他终于成功传送了静止图像——幅黑色三角形的图案,

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到电子扫描时代。

电子扫描与早期的光电机械扫描有很大不同:(了解,不用背)

一是现代电视图像的摄像和显示不再靠机械转动,而是用电子束扫描靶标。被摄的影像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投射在摄像管底部的硒板上,通过电子束扫描,记录下图像映射在硒板上的光线变化。显像时再通过电子束扫描,在荧光屏上还原光线的变化,形成图像。

二是现代电子扫描技术的扫描方式不再是螺旋形,而改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进行扫描,每一行都包括数以千计的扫描点。而且摄取和显示图象的扫描运动完全同步进行。

三是电子扫描比机械扫描快得多,而且电子扫描可以做到行多、点多,将图象分解的颗粒更细,并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它产生的图象要更清晰、稳定。

6、杜蒙:让电视进入家庭(填空)

制造生产商用电视接受机,并成功投入市场-电视由实验转入实用阶段

2广播电视概论

二、彩色电视——接收机

1902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芬•伯兰克提出了彩色图像传送的原理——三基色原理。

194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在戴维•萨尔诺夫的领导下,首先试制成功彩色电视。

彩色电视信号与黑白电视信号的区别在于:亮度+色度、亮度差+色度差

黑白电视:不存在发射和接受系统的制式问题

彩色电视系统:在发明过程中对三基色信号和由其组成的亮度信号的处理方式的差异,而构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彩色电视制式。

1、美国彩色电视制式的确定

“场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CBS

优点:在彩色的传真上比点描法更为逼真;缺点:在一般的黑白电视上无法显像。

“点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RCA-NBC

最大的优点:可以和黑白电视兼容。

1953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了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可兼容的“点描法”为美国彩色制式标准,通称为NTSC制(正交平衡调幅制)(又称恩制),1954年,美国正式开播彩色电视。1964年,美国彩色电视到才开始畅销,并迅速普及到家庭

2、世界彩色电视制式之争

1958年,法国在美国NTSC的基础上开发出SECAM制(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又称塞康制。

优点:它在防止高山和建筑物对图像色彩的影响方面有所改进,缺点:对黑白电视的兼容性能方面有所下降。

1963年,德国也在NTSC制的基础上研制成PAL制(相位逐行交变制)(又称帕尔制)。

优点:传送范围广;传真度高。

1966年,国际无线电传播咨询委员会奥斯陆会议,法国得票37票,德国16票、美国8票。其后,三方各行其是,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即成事实。

目前,

西欧、北欧和亚洲的大部分国家采用PAL制,前苏联、法国、非洲与东欧国家、少数亚洲国家和地区采用SECAM制,北美和绝大部分拉美国家及少数亚洲国家采用NTSC制。

三、采录设备的发明与改进

1、磁带录像机的发明:

初期,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用电影胶片拍下来,经过冲印后再用电子扫描播出。

缺点:胶片的洗印和编制过程非常复杂;不能即时播出,大大影响了新闻的时效;胶片不能重复使用的特点使电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一种是通过摄像机,直接把信号播出去。

缺点:直播是非常艰苦的劳动,直播节目极易出错;不能记录和重放;技艺手段也嫌单调。

磁带录音机的出现,启发了人们用同样的技术保存图像的愿望。

1951年,美国宾•克劳斯比公司首次展示磁带录象设备。特点:耗费磁带

1956年4月,美国安培克斯公司研制出四(旋转)磁头2英寸磁带录像机,这种录像机每秒带速15英寸,画面效果与直播电视几可乱真。磁带消耗大为减少

磁带录像机的发明在当时立刻引起了轰动。较之电视影片,其优点非常明显:

它无须冲印,省工省时,图像还可以即时倒放,并可反复使用。

纪录媒介——录像机的发明与普及,则改变了整个电视广播的传播形态。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被称作是电视史上的一次革命。

2、采录设备的改进

1966年代后期,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在美国投入使用,它将便携式录像机和摄像机组合起来(摄录一体),电视节目的制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并使现场直播成为可能。

1972年,

荷兰飞力浦公司推出可录制1小时节目的卡式录像带,它发明的录像机可以随时录制电视机中正在播出的节目,从而敲开了家庭市场的大门。

1980年代,

日本推出8毫米磁带摄录像机,摄像机和录像机日益走进家庭,个人和公司制作的录像带成为重要的新闻媒介和节目来源。对电视制作方式的改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的特点不仅提高了内容检索与编辑速度,而且大大降低了因为磁带复制产生的信号损耗,提高了声音和画面的质量。

2000年开始,DV机掀起影像先锋运动的浪潮。

四、电视传送技术的发展

3广播电视概论

1、无线传送(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①地波传播②天波传播③直接传播(空间波广播)

2、卫星传送——利用通讯卫星传送电视节目

3、有线传送

五、新电视传送形态之一——卫星电视

2、卫星传播的特点

(1)与地面传播系统相比,卫星传播有许多优点:

①覆盖面广:可方便、迅速地解决国土覆盖问题;

②效益高:由于网络结构大大简化,环节少,投资比建设地面传播系统少得多;

③信息量大:卫星传播信息容量大,可以同时传送多达几十套、上百套的电视节目和数一百计、千计的广播节目,远非地面系统可比;

尤其是卫星直播,增加了信息传播特别是新闻报道的灵活性。

④信号稳定:卫星广播信号传送质量好,不受地形和建筑物的阻挡,

(2)卫星电视传播的缺点:①发展卫星电视起点较高;②卫星电视的系统中心位于远离地球的同步轨道,一旦发生故障,不易修理,可能出现信号中断;③技术上,卫星电视易受卫星蚀、雨雪、云层等自然现象的干扰。

3、卫星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1)从集体接收向个体接收延伸,卫星直播日益普及

①卫星传送:卫星收到来自地面传送的节目信号后,再由地面转播台转发,供一般公众个体接收,或由地面有线网络集体接收,通过这一有线网络分配输送到每一个用户。

②卫星直播:一般用户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利用小型抛物面天线和附加的微波调节器直接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而不必经过地面电视台、站的接收和转发。(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转发电视信号,供一般公众个体直接接收的电视系统。)

确切地说,卫星直播电视系统重点不在卫星直播电视节目,而在于用户“直收“电视节目。

卫星传送和卫星直播的地面发送端(上行站)可以是一样的,作为转发信号中继站的同步卫星也是一样的,

六、新电视形态之二——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CATV)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机的一种区域性电视传播方式。因线路形成闭路传输系统,又称为闭路电视。

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的主要区别:它用电缆连接的传输分配网络代替了无线电波的发射装置。

(1)有线电视的特点(与无线电视相比)

①传输节目的容量大。

②有线电视不受外界天线干扰、工业干扰和其他无线电信号干扰,节目传送质量较高。

③容易对传输范围实行控制,并利于采用加密措施,对电视用户实行有偿服务。

④可以双向传输。

⑤有线电视网可以和计算机网络及各种数据信息库相连接,用途更为广泛,能够把业务范围扩展到人们生活需要的各个方面。

有关专家所讲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关键是“最后一公里”,即用户网络。

我国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发展

1、数字电视最早是哪国研发的?

(1)早期模拟式高清晰度电视的研制

高清晰度电视系统(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简称HDTV

日本:Muse系统欧洲:“尤里卡”计划

(2)、数字式电视(Digital Television)的产生

①美国广播业者的无意驱动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简称FCC。

美国全国广播业者协会(NA 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简称NAB。

②美国政府的大力推进

2、数字式电视的意义何在?

(1)数字式电视的主要技术优势:

①数字式电视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和伴音

电视讯号编码方式: “模拟连续法”数字式编码方式

▲接收机的画面效果及质量有明显改进;超薄、大画面、高音质

▲远距离传送时,图像质量几乎不受损害;▲编辑翻录时,图象质量不受影响。

②数字式电视可极大扩充电视频道数量

数字化电视的最大技术特征是将信号压缩传送,等同于模拟信号输出一个频道节目所用的频带宽度,可以传输数字式信号的3个频道

③数字式电视具备数据沟通的双向性,在技术上易于和电子计算机数字式信息处理方式相匹配

交互电视:定时自动录象,视频节目点播,电子邮件,远程购物,电子游戏,信息

查询,数字遥控器。

4广播电视概论

(2)社会意义:数字电视被认为是,与40年前电视传播技术从黑白到彩色的跨越相比,在质和量方面都更为伟大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模拟信号传播技术条件下形成的传播方式,重新定义了电视媒介的传播功能,使电视媒介在保留原有的大众性、娱乐性、新闻权威性等优势之外,融合了网络媒体的优势,电视由“看的电视”变成“用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质量和方式。

(3)经济意义““产业发展上,数字电视将带动电信工业的技术革命,创造巨大的商业机会,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数字电视的“金矿”

——“在未来12年内,中国数字电视及其上下游产业将浮现过万亿元的商机。”

第二章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节广播事业的诞生

(1)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庇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

(2)广播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二、广播的发展与成熟(广播的黄金时代)

三、广播事业发展的竞争时期(1970年以后):

1、广播的优势:(与电视相比)

(1)广播携带方便,播放空间灵活;(2)广播能更周到全面地满足人们的的音乐需求;(3)广播的多语言服务,电视也相对难以竞争;(4)广播的参与性不逊于电视;(5)广播的制作成本较低

结论:广播属于弹性媒介,它服从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安排,而电视正相反,它要求人们的日常生活安排适应它;

2、广播的劣势:生动性不如电视;深刻性不如报纸,信息量不如网络

3、广播应对竞争的措施:

(1)节目地方化,廉价节目、录制节目增多

减少广播网播出规模,更多地为地方播出节目;减少费用较高的娱乐节目;

以质优价廉的录制节目代替实况节目;

(2)专业台出现——广播电台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电视事业的发展

一、电视事业的初创:

1936年11月,英国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的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

正式播出节目。每周播13小时,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扫描行后来提高到405行。

1941年6月,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全国广播公司的WNBT成立,7月1日开播,每天播出2-3小时的黑白节目,采用525行扫描标准。

1938 苏联开始实验电视广播,扫描为343行,后提高到441行。

1932年,法国于年建立第一座实验电台,1938年每天定期播出,扫描行为455。

1935年德国开始电视试播,原计划1939年正式开办,但因希特勒发动战争停办。

1939年,日本广播协会的电视发射与接受实验成功。

二、二战后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

三、现代电视事业的发展

1、电视规模的不断扩大

电视规模的扩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电视台的数量、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人口覆盖率,这和电视技术一起,是衡量一个国家电视业发达程度的基本标志。

2、电视节目形态丰富多样

(1)电视新闻:

①从模仿广播新闻和新闻纪录电影——发挥自身优势

②从口播新闻到图像报道;从简明新闻到深度报道;

③从录制到现场直播;从向地方报道到向全球报道

A:重大事件现场直播;B:全球24小时新闻频道

(2)戏剧节目(3)娱乐节目(4)儿童节目(5)纪录片:探索频道国家地理(6)体育节目:赛事转播

(7)谈话节目(脱口秀):

推动电视谈话节目成长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有:

A电视谈话节目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B电视谈话节目在内容和风格上林林总总,极大地满足了现代社会受众的好奇心,C电视谈话节目再加上电视演播现场造就的谈话流程的不可预测性,和广泛的受众参与性,均是电视谈话节目不断推陈出新的动力;

D电视谈话节目制作周期短,容易合成,在首播后还能够很容易地发行到其它地方电视台重播。

在海外,主要的电视谈话节目可以被分为三大类,

一是新闻—社会事务讨论节目,如《夜线》和CNN的《拉里-金直播节目》;

二是滑稽—娱乐—访谈节目,如乔伊-雷诺的《今晚》和大卫-莱特曼的《夜晚》节目;

5广播电视概论

三是人际关系—心理自助—日常生活讨论节目,

3、电视媒介形态多元化

1960-1970年是美国电视联播网的时代。

1980年代成为独立制作公司的时代。

1990年代有线电视越来越成为联播网的竞争对手。

4、媒介运营机制的市场化

5、媒介跨行业发展的巨型化

美国:

80年代末期,美国广播电视业的媒介相互持股风日益强劲,90年代后,特别是1995年以来,一些大媒介相继合并,媒介跨行业发展的规模化、巨型化十分明显。

6、媒介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由国内拓展到国外)

7、媒介利润来源的多元化

第四节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

(2)建国后对内广播网的建设

第11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定的“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发展方针制定了对内广播网基本模式。广播电台建设在中央、省、地、县四级迅速展开。电台数量大幅度增加。

(3)对外广播网事业(4)广播节目改革

①改革起步阶段——单项改革(参考教材P71,P73)“自己走路”、“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突出的变化有:

A—自采的新闻增多;

B—发挥广播特点的录音报道增多。

C—“新、快、短、活”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

D—言论节目迅速崛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1979年开始恢复评论节目;

E—主持人节目崭露头角,“北徐南李”

②整体改革阶段——版块节目

原因:广播结构和功能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听众多方面的需求,

节目雷同,样式单调,缺乏独特的节目风格。

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

特点:

A—节目内容综合化;B—节目设置版块化;C—栏目主持固定化;

D—栏目播出直播化;E—开通社会热线;F—鼓励社会参与。

版块节目是有若干个具有不同特色的小栏目组成,由主持人串联的大时段的节目样式,也称为杂志型节目。

意义:

A —它是我国第一个专业经济广播电台,改变了中国广播长期以来只在四级纵向发展的局面,开拓了横向发展的新空间,同时拓展了广播媒介的功能。

B

—珠江台它打破了传统节目模式,其创办的“板块节目”是对广播节目设置与编排的结构性调整,固定主持人、听众参与、直播等传播形式体现了受众本位的现代传播理念。

“珠江模式”的诞生推动了广播的结构性改革,为中国广播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树立了改革榜样,使广播改革从单项改革进入整体改革。

③深化改革阶段

在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东方广播电台的建立。

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其节目宗旨是:

以信息性适应时代,以服务性争取市场,以参与性赢得听众,以明星主持为标志。

举措:

A—在全国率先实行并行运转的双台体制,实际上是引人了竞争机制。

B—在经济上东方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广告为收人来源,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C—在用人机制上,公开招聘、双向选择

D—开创新的节目形式,着力开拓直播节目。

E—大力开展社会活动。

意义:东方台的运作模式是对始于珠江台的传播理念的更成熟的思考和更完善的实践,将广播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和节目运营改革都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④全新调整阶段:——调频广播催生专业台

1992年,北京人民广播开始以专业化为目标,进行系列台建设,先后建立了新闻广播、音乐广播、儿童广播、交通广播、文艺广播、教育广播和生活广播

1、音乐台时代,专业化引领市场复苏(1992年一1999年)

1993年开台广告收人超过原预计的250万元,达到600万元,

2、交通台时代都市资讯推动广播繁荣(2000年一2005年)

音乐广播继续类型化细分“我要我的音乐”新闻仍是最大的资讯需求

互动、本土化、专业化、信息化——以北京交通台为例

背景:良好的市场机遇

首先它是一种城市道路发展、城市繁荣的产物,

形成了不断扩大的并具有稳定性的受众群体——移动群体

6广播电视概论

这部分人群在社会上既然有话语权、有决策权,有消费能力,

办台宗旨:坚持“以台为荣、以业立本、以勤创效、以质取胜”的台训,

坚持“宣传、疏导、服务、娱乐”的办台方针,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生动活泼的广播节目为首都市提供有用信息,做出行人的心灵陪伴。

影响及效益:

A创出了许多名牌栏目,脱颖而出许多名牌主持人,先后共有几十个节目获得国家广播电视行业政府最高奖——中国广播奖、主持人作品奖,以及全国交通广播行业最高奖——中国交通广播奖,

B赢得了广大听众,特别是司机和“有车族”朋友们的喜爱。在流动群体中收听率占有绝对优势,拥有84.7%的高收听率,群众称它是"出门离不开的伴侣"。

C广告创收连创历史新高。从2000年起,连续三年创下了全国广播电台单频率广告收入第一的骄人业绩,尤其2002年广告收入突破一亿元,撑起北京电台全台广告收的半壁江山。2003年广告收入预计达到1.5亿元。目前已成为全国收听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广播电台之一。3、数字时代,

广播开始动电视的奶酪(2005年一)

第二节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6个时期脉络把握,不用具体掌握)

一、中国电视事业的早期(1958~1966)——初创期

1、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就是中央电视台前身,因为局限首都一地,被称为“北京电视台”。

同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成立。同年12月20日,黑龙江电视台诞生。

二、“文化大革命”挫折期(1966-1976)——停滞期

1、电视事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电视事业局部的发展:

三、中国电视事业从拨乱反正到开始复苏——复苏期(1977-1982)

(一)两年徘徊期间的中国电视

1977-1978,电视部门同全国总体形势一样,是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各项工作虽有变化,但步子不大,进展缓慢。

1、、电视台恢复了一大批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

2、、中央和省级电视台相继改名

1978年元旦,《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设立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称“中央电视台”

1979年北京市开办电视台,其他省级电视台相继成立

(二)中国电视事业拨乱反正

全国第十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1980年10月)

1、、新时期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2、重新确立“自己走路”方针

(三)中国电视事业的复苏

四、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3-1992)——发展期

1、改革部署——1983年全国第11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

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

目的:更好地把党中央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意义:(1)调动地方和社会各方面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2)把本来意义的上的电视转播站变成了电视台——一个真正的电视媒体激烈竞争的前提

后显问题:重复建设、机构臃肿,秩序混乱,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和管理办法;不发达地区盲目上马,电视节目挤占资金,骑虎难下;缺乏节目制作能力,电视节目良莠不齐;偷录和滥放,争夺广告和观众

2、电视台体制及经营策略有所变化

3、电视节目全面开花

1)影视节目的繁荣2)新闻确立主体地位

三、综艺、体育等节目的兴起四、专题片的出现—

五深化改革,中国电视事业全面繁荣——深入发展的繁荣期(1993——2002)

六、中国电视事业的市场化与全球化发展——竞争与合作时期(2003- )

一、竞争激烈的中国电视事业

1)广告市场增速下降

2)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劣

3)境外媒体寻找突破口,抢滩中国——

维亚康姆:时代华纳:迪斯尼:默多克:

进入方式:内容为王、扩展平台、本土化策略、政府公关

第三章广播电视体制及运作模式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广播电视体制/制度: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所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

法。广播电视体制包括制度和体系两个部分,它既包括理念和法规的基础,又包括组织和经营的内容。广播电视体制主要取决于广播电视事业的所有权和国家对广播电视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规定,它也是媒介组成的方法和遵循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总和。

7广播电视概论

二、不同国家所采取的广电体制,往往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

三、广电体制是媒介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

第二节广播电视体制的类型

一、公有国营制

在历史上,公有国营的广播电视制度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许多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采用这种制度。

1.思想根基集体主义,集权主义。

两种思想都认为,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的稳定比个人的自由更重要。社会是应该协调一致的,不仅在行动方面应该一致,在思想方面也应该统一。

2、基本特点

1)所有权:广播电视事业为国家所有,由政府部门经营。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

2)性质:宣传工具。电视台是政府的宣传机构,电视台的主要领导人由政府任命,电视台的宣传方针必须和政府的政策纲领保持一致并经政府的批准。

3)功能: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

4)管理: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以较严格的意识尺度对广播电视事业实行比公共服务广播电视更为直接和有力的政治控制和行政干预。

3、公有国营的长处

1)可以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广电事业的发展

2)节目安排可以从单纯追求收视率的压力下解放出来

3)有利于政府和国家需要的重大宣传和动员

4、不足:1)缺乏竞争动力。2)不利于发挥从业人员的积极性3)机构臃肿、人员冗杂

二、私营商业制

广播电视始终坚持私营商业制度的,是美国。

1.思想根基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思想是一种崇尚个人自由的意识形态。

这种理论认为,个人不是受他人主宰的附属品,而是能够在矛盾的事实面前分辨真伪、选择好坏的有理性的动物。正如人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权利一样,追求真理也是人类不能放弃的天赋权利之一。大众传播媒介被视为人们寻求真理的道路上的伙伴,是传播消息(事实)与观点(思想)的自由市场。

2、基本特点1)私人所有。2)独立经营。3)以赢利为目的。

3、、表现:高度自由,高度竞争,高度垄断,利益驱动

4、不足:过于追求收视率,色情暴力等节目的负影响

三.公共服务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可以以欧洲、特别是以英国和德国为代表。

1、思想根基

1)一个是电子传播事业的公用事业起源及其政策——“限制”

2)与公共广播电视制度有关的思想可以联系到社会责任理论。

怀疑:“人性中理智主导”

“人性中含有对媒介传播的天然解毒剂”

2、基本特点

1)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2)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3)半官方性质。

4)公营台视观众为“公民”而非“消费者”,保障公众利益高于收视率的追求。

公众利益:

独立——在政治上不为政府或其他利益集团所左右

平等——观众不分等级享受同样的服务

全面——反映不同的观点,照顾少数人的的兴趣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历史经验BBC的第一任总经理瑞斯(John Reith)认为,

1)广播应服务于公共利益,不应播广告;

2)广播电视虽以大众为对象,但也不应忽略对少数高层次知识分子的服务;

3)广播电视的水平应高于一般社会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的教育文化水平。

优点:

就社会舆论表达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具有多样化、普遍化和广泛性的特点。

就文化角色而言,公共广播电视是民族语言、精神、美学的体现。公共广播电视负有崇高的文化整合使命,是将社会、国家和民族联系在一起的权威角色,

欧洲人充分认识到商业与文化的冲突,所以有意识地避商业精神压倒和扭曲文化品格。

不足:缺少竞争缺少选择过多说教、缺少活力

第三节广播电视媒介的民营化和市场化趋势

1、背景:1)政府有意:以撒切尔、里根为代表的新自由派政治经济理论普遍反对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主张给私营经济更多的自由,让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2)工商界施压:广播电视投资商,广告商,其他商业利益,如家电制造商。3)新技术提供的可能性。

2、内容:

第一是自由化,即通过国家干预,在广播电视领域引入新的经营者。

8广播电视概论

第二是商业化。商业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商业化适用于公营和私营,泛指广播电视在经营中强调市场因素和营利性倾向;

狭义的商业化专指国家减少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公共投入,使公营广播电视财政收入中国家拨款或收视费的比重相对下降,而广告费和其他营业性收入增加。

第三是“非规则化”(deregulation),或称“取消、放宽规则”,即国家放宽对广播电视产业结构和节目内容方面的限制。

3、市场化的影响

后果:公众利益向商业利益倾斜。

市场化的倡导者:市场是公众利益的代表者和公众兴趣的最好表达者

(1)市场化削弱了欧美广播电视相对于政府和商业利益的独立性

(2)不是任何形式的竞争都能带来高质量的节目

(3)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并不等于政治、文化、观点的多样化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功能与社会影响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与功能

一、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

1、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2、传播速度的时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极快的导电速度和电波传播速度。

一是广播电视同步传受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3、表现手段的多样性(形象性)

4、传播对象的群众性(大众化)

5、视听接收的随意性

6、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二、广播电视的不足之处:

1、传播信息的易逝性:

2、视听接受的时序性(被动性):

虽然广播电视可以传播无所不包的节目,但是广播电视就像一条源源不断的流水,节目按照编排的时间顺序依次播放,是一种线性传播,也叫历时性传播。受众在同一时间只能接受一种节目,选择一个频道,并按照传者安排的播出时序逐条收听收看,不像报纸可以随意选择顺序,或细看,或粗看。这种线性传播不仅使受众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缺乏实时的双向交流。

三、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1、传播新闻

2、舆论监督

3、传授知识:

广播电视的社会知识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各种节目,为受众提供所需要的知识,一般称为知识性节目;

一是教学节目,通过广播电视进行系统性教育,如举办广播电视大学,知识问答、专题讲座等。4、提供信息服务5、愉悦身心

第三节电视的社会影响

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这样说:“媒介一经出现,就参与了一切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智力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和道德观念的革命。”

一、电视的魅力(吸引力)——人们为什么爱看电视

1,自身功能——媒介依赖受众对媒介的特定需求.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娱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2、廉价消费

3、松弛享用

4、心理的需要

电视的首要功能是把外部信息传入家庭,使得家庭庇护所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在享受安宁的同时,与他人、与社会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交流”。

其次,电视的高娱乐性又使它成为充实家庭庇护所中的孤独者们闲暇的最佳工具。

电视能够满足,甚至能够激发人们的窥视欲,结果——电视收看的日常化(一种生活方式)

二、电视的魔力——人们为什么易受电视的影响

1、被动的接受状态——心理暗示

2、电视画面传播的影响——电视“真实性”的迷惑

3、电视的权威地位

(1)电视组织的强大的资本力量和社会力量;

(2)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与电视组织的无限扩张欲望制造出一张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的高密度电视网络,电视无所不知;

(3)电视又是各种专家和伪专家经常抛头露面的地方。

(4)电视本身的巨大威力,也引起无数政治家、企业家、甚至文化名流要充分利用电视媒介的极大欲望。而这更增加电视的权威性。

4、电视的心理渗透

三、电视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一)电视对政治的影响

1、电视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政治信息环境,促进了政治的社会化

2、电视促进了社会政治的民主化

(1)电视提高了现代政治运作的透明度(2)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自由传播的电视是一个具有非凡效能社会政治清洁器,(3)电视能制约甚至能改变政府的政策。

10广播电视概论

(五)电视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误导:

1、电视对社会问题分析评论的片面性或不成熟的看法造成难以把握、意想不到的后果,

2、电视广告却在制造虚假的销售偶像。电视广告所推销的产品形象与产品实质经常不符,肆意夸张,广告变为了骗术。

电视看得太多愚蠢,电视看得太少无知”。电视永远只能是人类文化传播体系的一个有限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并非尽善尽美的部分,它只能与其他文化传播手段共同结合,才能承担起应有的文化使命。

同时要看到的是,电视的诸多弊害很大程度上还是使用不当造成的。无论如何,电视本身只是一件工具,怎样使用就会发生怎样的作用。如何使用,这将决定电视是惑乱人心的魔鬼,还是导师;抑或半是魔鬼半是导师。

第五章广播电视语言符号系统构成

第一节广播——声音的媒体第二节电视语言符号——声音

画内语言与画外语言的集合体

画内语言——同期声画外语言(画外音)之一——解说词、

有声语言与音响、音乐的集合体

一、画内语言——同期声1、什么是同期声

同期声是指在拍摄人物讲话的同时录下的讲话声和背景声,包括现场效果同期声和现场讲话或对话的同期声两种。(现场音响、现场有声语言是指由电视画面内场景中穿来的有声语言

2、同期声的作用:

生动、典型的现场同期声特别是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和其他典型性的背景声,能够充分体现电视新闻声画互补、水乳交融的整体完美宣传效果。它在视听手段上、在时空连续性上同步对位于现实环境,直接、客观、准确、生动地记录下现实发生的种种事件,从而构成综合的、立体的、多通路的信息传递动势。

(1)同期声是现场事实的一部分,给节目带来了无形的真实感。

现场语言的运用,确定了画面的时空位置,不仅加强了地位感、真实感,而且可以防止因随意挪动画面而产生的失实现象。

(2)同期声的使用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准确型和可信性

同期声可以把事件现场内音响及人物的讲话直接传递给观众,减少了记者、编辑转达前层次和报道的不确定性,

(3)同期声交待事实发生的背景和气氛,甚至可以把某些文字难以勾勒描绘的信息也原原本本地传递给观众,有助于刻画描写人物的心理,增大信息量。

(4)同期声利用“面对面的传播”引导观众的参与意识和介入性。

现场语言的成功运用,可以形成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从而提高观众对于新闻传播内容的参与性(心理参与)。

(5)同期声的采用突破了图像的局限,大大增强了二维结构的立体感。

(6)同期声还能增强画面的运动感和速度感。

二、画外语言(画外音)之一——解说词

1、画外语言的种类

画外音是指画面所反映的现场图景中,实际并不存在的所听到的有声语言,是在后期编辑制作中加进去的语言。包括新闻播音语言、解说(新闻、纪录片及其他艺术类节目),独白、旁白(电视剧)等。

播音语言:电视新闻的专职播音人员用以传播新闻内容的有声语言

解说是指从客观叙述的角度,直接用人声语言来交待、说明或评论的一种画外音表达方式

2、解说词的作用

是电视片的结构主架,使电视具有完整的叙事能力,有助于电视叙事方式更精练、集中,克服画面局限性,揭示深层主题,使画面更加真实、自然

二、电视音响语言

具象音响的类别

1、根据内容来分:

(1)自然音响:风雨声,雷鸣、浪涛呼啸;(2)动物音响:各种动物的鸣啼、行走声;(3)机具音响:各种机器、各种机动交通工具在工作时的声音;(4)人声:现场人物的说话声、喊叫声、动作声。言为心声、言可传神(5)音乐:现场的音乐,以及后期配乐。

2、根据功能:

(1)表现节目主题的主体音响——主观效果音响、象征效果音响

(2)连贯上下、照应首尾的结构音响——转场效果音响、填空效果音响

(3)表现典型人物、生动情节和特定环境的特写音响——气氛效果音响、环境效果音响(4)用以对比、衬托的背景音响——对立效果音响

11广播电视概论

3、音响的作用

(1)再现时空的真实感

广播:再现生活原貌,增强现场感

电视:渲染气氛、点染画面,使画面更具真情实感。

(2)、突破画面框限,扩大信息容量。

(3)音响可以形成画面之间时间上的联系感,使画面语言更为流畅。

与语言相比:不如有声语言言能尽意,语能传情,但在反映事物运动时,能获得比有声语言更具体、更形象、更真实的特殊效果,

与音乐相比:没有音乐流畅细腻的情感和悦耳动听的诱惑力和可听性,但它有较强的时空感,现场感

第三节电视语言符号——图像

画框:电视画面的边缘,具体在屏幕上是一个长方形的边框

一、景别

画框内的影像就形成了一定的景别。景别是被拍摄的主体(可以是人、物或环境)在画框内呈现的范围。

1、景别的生成

(1)摄象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产生不同景别

(2)摄象机与被摄主体在同一视距上采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产生不同景别

2、景别功能

(1)景别变化可以满足受众心理的需要(2)景别变化可以引导受众的视觉注意(3)景别变化可以使作品产生节奏(4)不同景别具有不同的叙事和表现功能

3、景别的划分

(1)远景;表现广阔场面。(2)全景:表现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中景:人物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画面,既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又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表现人物的外部动作、又能适当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和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4)近景: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画面。(5)特写:突出拍摄对象的某一局部。(6)大特写:表现拍摄对象的某一重要局部,如人的眼睛等。画面景别时间差异比较

二、构图

1、构图的三种样式:纪实风格构图,表现风格构图,经典风格构图

2、构图设计(1)视觉心理学(2)构图要素

1)视觉中心(主体)

直接表现:使画面主体占据突出位置

间接表现:通过线条的变化引导观众视线,通过虚实、动静的变化渲染,通过光线的变化调整

2)陪体:陪衬、渲染、突出主体

3)前景:位于主体之前,靠镜头最近的景物

陪衬、突出主体,突破画面二维空间限制,渲染现场气氛,赋予时间特性、季节观念和地方色彩,与主体形成对比,美化装饰画面

4)背景: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

5)空白突出主体,意境、联想产生的条件,有助于感受主体运动

(3)摄影角度与构图角度,是指电视记者在采摄画面的立足点。不同的拍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角度变、构图变”。

可供选择的角度是:

1)拍摄方向:拍摄方向是指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在摄像机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即平常所说的前、后、左、右、正面、背面、侧面。

2)拍摄高度:平摄、仰摄、俯摄(4)距离变化与构图

二、运动的魅力2、运动的目的最大限度还原现实生活,让观众理解生活,体现画面的视点诉求,建立一种空间感觉,渲染人物的特定情绪,为造型风格的确立奠定基础

3、镜头运动的形式

(1)推:是指被摄对象的位置不变,被摄景物由远及近。由小变大,越来越变得明显,景别却由大变小。(2)拉:同“推”相反,被摄对象位置仍然不变,被摄景物由近及远,由大到小。

(3)跟:摄像机始终跟随着运动的物体,使其始终在镜头之中。(4)摇:摄像机位置不变,只做角度变化。(5)移:指摄像机在移动中拍摄静止或运动的景物。(6)甩:是摇摄技巧的一种特殊运用。是从一个目标极快地播向另一目标,或者是在前一画面结束时镜头急速地转向,看不清中间过程。

第五章视听语言的演进1、什么是蒙太奇

蒙太奇是镜头的组合关系和连接方法,是使画面最富于表现力和最能引人深思的形式。包括对镜头的运用和处理(如景别、角度、拍摄方式、长度等),镜头的分切和组接,切面、段落的组接及转换。

2、“蒙太奇”的完整含义(作用):

①作为影视片反映现实的构思方法——独特的形象思维的方法,即蒙太奇思维或蒙太奇原理;

②作为影视片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技巧;

通过蒙太奇将影视整体各种语言符号(视觉语言人、景、物、光、影、色、画面和听觉人声、自然音响、音乐)融合为运动的、连续不断的、统一完整的、声画结合的屏幕、银幕形象。

③作为影视片剪辑、声画合成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④蒙太奇是形成影视片节奏的重要手段,

蒙太奇将画面内部节奏和画面间的外部节奏、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有机组合以

事物发展变化的脉律,使片子的节奏丰富多变、生动自然而又和谐统一,产生强烈的传播力度。

⑤表达寓意、创造意境。镜头的分切和组合,相互作用,以产生新的含意,即产生单个的钻头。单独的画面或声音本身具有的思想含意,可以形象地表达抽象概念,表达特定的寓意,或创造出特定的意境。

第二节长镜头——从风格到理论

一、长镜头及叙事特点

长镜头是一种特殊的蒙太奇。一个镜头往往就是一个段落。通过在一个连续的镜头内部,完成切割镜头蒙太奇所做的镜头间组接任务,从而保证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统一性。

1、长镜头的时间结构特性

(1)具有屏幕时间和实际时间的同时性(2)具有时间进程的连续性

2、长镜头的空间结构特性

(1)在运动过程中展现空间全貌(2)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

3、长镜头的叙事优势

(1)具有传达信息的完整性(2)表现事态进展的连续性(3)不容置疑的真实性

三、长镜头与蒙太奇的不同叙事特性

1、蒙太奇表现对事件和人物的明显的主观反映,长镜头力求隐藏主观倾向和美学追求

2、蒙太奇结构上往往冲突集中、情节紧凑,长镜头重视人物与日常生活环境的有机联系

3、蒙太奇经常采用变速、虚焦点、人工光效等摄影和剪辑技巧,来达到艺术化虚构的效果。长镜头多用接近人的视角、自然光效、同期声的采集,来保持失控的同意和连续。

4、蒙太奇的叙事侧重剪辑,长镜头偏重摄影

5、蒙太奇是一种强制性、封闭性的叙事,长镜头一种非强制性、开放性的叙事。

广播电视概论 简版

媒体的诞生情况诞生于20世纪初,运营于20年代 1936年11月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BBC电视台诞生 1920年11月美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 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是无线电波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国营制度型、公共制度型、商业制度型 电视传播的制式第一种其用于美国的NTSC制;第二种是1962年研制成功的PAL(帕尔)制;第三种是1966年研制成功的SECAM制 中国的广播事业发展状况解放前:广播作为一项事业,是从国民党创办的“中央广播电台”开始的,国民党政府成立中央广播无线电台管理处 解放后:1958年5月1日我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诞生,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科学技术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关系 1、科学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起先导作用 2、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 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广播的电视的发展 4、科学技术水平影响广播电视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 公众文化素质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关系 1、居民的文化程度影响居民成为广播电视稳定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2、受众的文化程度取向和品位影响节目的编排制作 3、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较高文化修养的公众 媒介竞争 一、广播电视内部的竞争 1、广播行业内部的竞争 (1)播出量与发射功率之争:播出量的增加就意味着更多的供购买的广告时间和更多的受众;发射功率增强既意味着更多的受众也意味着更好的传播质量 (2)技术之争:广播的传输、制作、播出、接收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收听效果 (3)节目之争:节目是广播的立身之本,只有节目质量高超,才能获得听众、获得收听率,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经营管理和人才之争: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是电台竞争的重要砝码,拥有一批创造能力的人才,广播才能创新前行 2、广播与电视之间的行业竞争 3、电视行业的内部竞争 (1)频道之争:迫于电视行业竞争的压力,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发展创新,办出自己的频道特色 (2)经营管理和人才之争:机制和人才是在激烈的电视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3)节目之争:是电视用以投入竞争的实力所在 (4)技术之争:电视传播的方式和功能依赖于技术手段 二、国内省级媒体的竞争实质是争取受众的竞争,即收听率、收视率的竞争。 1、提高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数量,将节目作为立身之本 2、引进最高、最新的技术,促进传播生产方式的改革 3、以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到受众的调研工作和服务工作中 4、追求传播的实效和深度 5、加强从业人员传播技能的培养,甚至掀起人才大战 6、不断吸取他台的长处,创本台之特色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上)【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上) 1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社会框架中的广播电视行政管理 1.广播电视经营管理 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2.社会结构中的广播电视事业 (1)对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研究,应该涵盖社会、经济、技术、伦理道德、政治和法

律等宏观层面的管理秩序。 (2)广播电视事业并非游离于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之外,而是与其所指向的受众一起同属于更大的社会结构之中。 3.广播电视管理体系的特点 (1)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 ①党委政治领导 这主要是指党委宣传部门对广播电视事业政治思想方面的领导,通过党的政策文件领导广播电视媒介实现思想宣传及舆论导向的作用。 ②政府依法管理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最高行政部门是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地方各级政府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工作。 ③行业规范协调 通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相关行业组织对广播电视行业进行软性管理。 ④单位自我约束 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制定内部道德自律的规范来加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主要是其中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2)广播电视事业宏观管理体制的特点 ①宏观性和权威性 管理体制主要进行行业宏观规划和调控,制定管理原则,主导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方向,在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齐鲁文化概论 平时作业 答案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齐鲁文化概论 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其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与北京猿人相当,距今约四、五十万年。 2、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 3、鲁国的首都是曲阜。 4、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鲁国采取了“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5、齐国威、宣之际,稷下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6、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分别是鲁国人和邹国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是齐国人。 7、封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祭天地的形式来神化帝王,以树立帝王的威信。 8、老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见于《道德经》,总体上来说是取法自然,无为而治。 9、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0、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11、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12、孔子用“中庸”和“仁”从外在形式和实质内容两个方面确定了“礼”的实践标准。 13、“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4、墨子对逻辑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三表”说、“三物”说。 15、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为此他提出了“人性善”的观点。这也是孟子儒学的理论基石。 16、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以德配天”的制度上。 二、单项选择(下面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鲁立国前,在今山东地区生活的土著居民是( B ) A、沂源人 B、东夷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继黄帝之后,担任夷夏部落联盟的盟主的是( A ) A、颛顼 B、帝喾 C、蚩尤 D、尧 3、齐景公时期,曾入鲁问礼的一位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是( D ) A、管仲 B、鲍叔 C、宁戚 D、晏婴 4、在齐宣王时期,曾对齐国政治进行批评,使齐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的一位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5、“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 D ) A、《管子》 B、《墨子》 C、《论语》 D、《公羊传》 6、标志着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神学由纷歧斗争走向统一融合、统一经学建立的完成的一部著作是( C ) A、《终始》 B、《大圣》 C、《白虎通义》 D、《太平经》 7、墨子和他的学生结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体,团体首领称为( B )

广播电视概论

广播电视概论 绪论: 一.广播电视的由来 1.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 从纯粹技术和物理性能上看: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确切地说是通过电磁波传导方式向特定范围播送音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一般意义:通过无线电波和导线向无线区域内传播 广义广播包括: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radio+tv) 2.信息传播活动和传播媒介发展的五个阶段 a.原始阶段:指传播方式的原始,并不意味着仅存在于原始社会 b.语言传播:优点:自由,灵活;缺点:人际间的口头传播在时间空间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信息所传的范围很小,所传的信息也不能长久的保存,传播过程又有很大的失真性 c.文字传播:克服之前传播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文字传播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原始传播时代的结束和文明时代的开始 d.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运用使文字信息,得以大量复制和更广泛,更大规模的迅速传播。 e.电子传播:以广播电视为代表,广播电视的出现,将人类信息传播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视听结合阶段。优点:信息丰富,易于被接受——直观,时空方面的进步等。另外:网络传播,信息得以快速传递,但可靠性不够强。 3.广播电视学在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基础上产生,按媒介划分,广播电视学属于大众传播学的分支;按内容分:广电和新闻有交叉 4.人们对广视工作以及广视事业的认识的五个层次

a.广播电视节目 b.广视节目的制度者和接受者 c.广视机构 d.广视系统 e.广视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 广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既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又与众多的相关科学交叉 二、广电的基本性质 以科技为基础,辅以传播的特性,具自然、社会两大属性。 1.自然属性 优势(特点):a.传播对象非常广泛;b.传播的时效性强c.节目通俗直观d.接收的随意性 弱点:a.按时间顺序播出(电视广告插播) b.转瞬即逝(要求广电内容通俗易懂) 2. 社会属性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媒介不可能为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必然与政治相联系 a. 性质:社会主义国家广电机构的性质是主体国有,非国有的中国广电机构受到相关管理制度的约束 b. 宗旨:通过传播新闻,娱乐宣传,服务等传达政党集团的言论`,以及政治纲领等,具有多种职能的大宗传播媒介 c. 功能:自然功能(基础);社会功能(对社会的一种掌握) 具体包括:a.传播新闻 .b.宣传舆论c.文化娱乐d.社会教育e.社会服务 d. 任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全体人民加入到经济建设中(我国)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重点总结

1、主持人: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固定节目的人。 2、彩色电视制:美国最先,法国在美国恩NTSC制的基础上研制的塞康SECAM 制,德国在美国的基础上研制的帕尔PAL制,我国就用的PAL制。 3、地球村的概念是麦克卢汉提出的。 4、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最根本的动因是社会的需要。可以理解为广播电视人的不断需求。内因是内在核心本身行业发展运营是推动力,外因是技术。 5、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电台在总统大选日正式开播,呼号为KDKA. 6、美国的CBS,NBC,ABC三大广播网;全球第一个全天播放新闻的是CNN;, 7、30年代一系列重大事件成就了广播电台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 8、收视率调查有美国的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央视的索伏瑞调查公司。 9、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人刘翰在1926年10月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呼号XOH民营广播;1927年我国上海新新公司创办我国第一家私营广播电台。 10、抗战相持阶段,1939年2月6日在重庆建成中央短波广播电台,1940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名为中国之声VOC;1940年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呼号XNCR,后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更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同年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1、20世纪80年代北徐南李,即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主持人徐曼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信箱>>主持人李一萍;1983年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对内广播网发展方针,这是主领方针。12、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是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的北京的北京电视台,它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于9月2日正式开播;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创立,标志着广播网的初步形成;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开办,是央视第一个新闻评论性专栏节目;1996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问世,这是当时国内最长的调查性深度报道和栏目;<<望长城>>纪录片,1993年,上海纪录片编辑室问世,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纪录片来命名的电视节目。 13、深入报道是一种报道方式,并不是新闻体裁; 14、广播语言的三大元素音乐(渲染气氛),音响(营造真实环境),人声语言。 15、广播电视人声语言的要求有口语化,规范化(语音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优美化。 16、景别有远景(场面),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表现情绪)。 17、电视画面的特性与功能有电视画面是连续运动的;电视画面具有现场感;电视画面具有客观性,电视画面具有主观性,电视画面具有表意不确定性(纪实和形象传播)。 18、蒙太奇:它原是一个建筑业的一个术语,它又称镜头语言,即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将一个一个的镜头,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接在一起,通过形象之间的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形成一个含义相对完整的表意整体。

广播电视概论

第一讲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一、广播的诞生 电磁学理论—无线电技术—无线电传声试验—收音机发明与推广—正式广播电台出现 电磁学理论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电磁感应定律。(1831) 麦克斯韦: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确立电磁学理论,为无线电技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864) 赫兹:证明电磁波的存在,为电磁学应用于无线电技术提供的最直接的动力 ......。(1887)无线电技术 马可尼:受到赫兹理论的启发进行试验,1899年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试验成功。 同年,便把这一技术应用到新闻传播中。 波波夫:同样在1895年独立发明无线电通讯。 费森登:1906年发明无线电广播,正式开启广播的时代。 无线电传声试验 摩斯:1844年,把无线电用于电报传递,但不能实现即时通讯和广播。 费森登:1902年创办“国家电信号公司”(NESC);1906年圣诞夜小夜曲直播,奏响广播时代的号角! 德福雷斯特:1906年发明“三极真空管”;1916年广播美国总统竞选的得票数字,成为美国传播史上的第一次新闻广播。 收音机发明与推广 萨尔诺夫:提出“无线电音乐盒”发展计划,但并没有被实施。 191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成立,马可尼公司被收购。1921年,萨尔诺夫通过转播体育比赛,让“收音机”这种媒介被大众所追捧。3年中,国迅速普及 360多万套,大众广播时代到来。 正式广播电台出现 1920年,西屋电气支持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11月2日正式广播。 KDKA开启世界广播事业,让广播从小众走向大众。

二、广播时代的发展 1、20世纪20年代:广播事业的初创 20年代初,收音机成为家庭必备品; 1926年,第一个商业广播网NBC建立; 1927年,CBS建立; 1927年,联邦广播委员会成立,颁布《广播法案》;产业形成。 2、20世纪30年代:广播的黄金时代 思考:1929年经济危机,为什么会成就广播黄金时代? (1)罗斯福“炉边谈话” 媒介第一次让对话展示出“现场”的魅力; 广播的感染力,使情感诉求成为广播媒介的首要优势; (2)火星人入侵:广播使美国陷入恐慌 1938年10月30日,CBS“空中水银剧场”对《世界大战》进行广播剧改编, 用新闻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演播,造成极大恐慌。 这一广播事件后来成为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经典案例,原因是: 对广播的依赖和信任;利用信源的可信度;直播的真实性和现场性。 (3)“这里是伦敦”:爱德华·默罗的经典报道 “这里是伦敦”:语境所传递的现场感,直接奠定了广播报道的语言法则; 展现了广播在战争、灾难事件中的独特优势; 推动战后广播事业的高峰发展。 3、广播的衰落和重生 二战后,电视打破了广播的传播地位; 20世纪50年代末,大型广播网没落; 20世纪60年代起,广播从大众开始走向分众,类型广播逐渐兴起,窄播成为必然趋势。 三.电视的诞生 光电效应——机械电视——电子电视——家庭电视机 光电效应 约瑟夫·梅:英国工程师,1865—1873年,发现并提出硒元素的光电效应; 他为电子影像传播奠定了理论基础。 机械电视 尼普科夫(德):1884年,发明机械扫描盘;成为电子扫描传送图像的技术基础。 贝尔德(英):1924年,制造第一台简单的电视机,实现图像的发送与接收; 1925年,公开展示机械电视;1926年他的技术引起轰动; 1929年,贝尔德与BBC合作电视传送试验。 1936年,BBC建立实验室,定期播出节目,使英国成为第一个播出电视节目的国家。 也标志电视传播时代的诞生。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个台的体制、系列台的建设、广播的发展总体方向上的全新探索。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被成为“珠江模式”。 四、信息污染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进入传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受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破坏国家安全、妨害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 五、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1、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它有四个特点:第一,高质量的图像接受;第二、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

广播电视概论重点

一填空题。 1文字分镜是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大致的分镜,要求(“简单、明了、准确”),。 2细节包括哪两个方面:(情节细节),(动作细节) 3用(最简练、最归纳、最有代表性)的方法来刻画角色造型。 4角色设计需要在组合关系中获得形象的(节奏变化与和谐)。 5(内容形式)和(画面形式)需要设计风格相协调,这样沟通营造出来的作品,才是为主题服务的。 6在镜头剪辑蒙太奇中很重要的原则是(轴线原则)。 7 1926年1月26日,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举行第一次电视公开示范表演,映出了一个办公室勤杂工的活动影像。由于他的的贡献,英国人自豪地称他为“电视之父”。同样被美国人誉为电视之父的是(法恩斯沃思)。 8 1980年,美国(国际卫视)的成立,对其传统的三大网,即NBC, (ABC ) 和CBS 构成了巨大冲击。 9目前各国的彩色电视主要采用(nastc制式、PAL制式、SECAM制式; 10 声音与画面的组合方式有三种(声画统一、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 12“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最早提出的是清初()。 13世界各国广播电视制度大体有三种类型(私营商业制、公共服务制、公共国有制.. 14世界上第一座公认的广播电台是(KDKA电台),第一座公认的电视台是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于1936年建立的。 16(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说:“所以的戏剧就是一个冲突。” 17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方法有(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 18内容形式从故事框架上来讲,分两种形式(情景剧和非情景剧)。 19广播电视节目的编导包括(前期创作),(拍摄采访),(后期制作)。 20以接受的方式为标准,可以将广播电视的受众划分为(网络),(纸媒),(手机),(广播)。 二判断题。 1电影是细节的艺术。动画片是细节的艺术 2角色设计与场景设计是不可以同步进行的。角色设计与场景设计可以是同步进行的 3角色造型设计越复杂就好。简练、归纳 4画面分镜头是对未来动画片基础画面蓝图逐步深入和完善的过程。 5情节的内部节奏与镜头衔接的外部节奏是相辅相成的。 三名词解释。 1文字分镜 文字分镜的要求:文字分镜是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大致的分镜,要求“简单、明了、准确”。~是画面分镜创作的依据,~不用像画面分镜一样将镜头组织得很细腻,考虑到每个镜头间的组织关系或设计镜头的具体位置和运动。“突出主题、突出人物”是~的首要任务 二文字分镜的基本格式:A场地B内容 C镜头描述 2性格刻画 性格刻画:动画片的角色设计往往是非常类型化的.”类型化”指具备典型的性格和外型.动画片的角色设计就像故事片的选演员.角色的形象设计就是需要造型是设计出一

广播电视概论大一考题

广播电视概论大一考题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广播电视概论 一、填空: 1、主持人在写作水平方面4个C标准:clear---清楚 concise---简洁 correct---准确 conversational---口语化 2、制片人管理三大要素:计划、组织、控制 3、节目分类基本原则:相同性、相等性 4、节目播出三种方式:录播、直播、转播 5、广播电视技术五个方面:节目制作、节目播出、信号传送、信号发射(或分配)、信号接收及节目还原 6、广播电视声音的三大类型:语言、音乐、音响 7、无线电传播速度:3×108m/s 8、三大传统性质电台:国营台、公营台、私营台 9、最能体现广播电视新闻现场性和时效性的传播方式:现场直播 10、电视画面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直接传播 11、广播电视事业变更和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发展水准、国民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巨额广告收入、社会信息的需求、社会消费水平 12、电视传播技术系统:电视中心、电视发射网、电视传送网 二、名词解释: 1、有线电视:亦称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送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 2、三网合一: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3、广播电视学:一门文理交叉、实践性强的社会学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4、卫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向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使该地区内广大用户能够直接接收电视信号的新型广播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实现的电视广播就叫卫星电视广播。 5、ENG:ElectronicNewsGathering的缩写。在电视新闻学上是指电子新闻采摄手段,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新闻。分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两个阶段。与电缆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可以用便携式摄像机与发射装置,传送系统连接,实现新闻直播,提高时效性。 6、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创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创造主观化音响;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以配合新奇、怪异、陌生等非日常经验性的情景、画面;营造、渲染气氛;通过音响效果,突出段落分割,实现转场。 7、声画对位:亦称声画对列。指镜头画面与声音对列,它们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单是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8、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者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 9、广播电视节目:具有一定内涵,有固定的名称,在一定时间段内播出的,由语言、图像、音响等要素组成的电子符号系统。 10、规范口语:广播电视语言既要适合口头表达,又要严谨规范,这一特点是由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决定的,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范。 11、肥皂剧:通常指一出连续很长时间的、虚构的电视剧节目,每周安排为多集连续播出,因此又称系列电视连续剧。 12、电视板块式节目: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部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性节目”。 13、传媒全球化:是指传媒组织的跨国化、传媒活动的跨国化和传媒影响力的跨国化、传媒活动的跨国化和传媒影响力的跨国化,主要通过卫星和互联网作为技术途径。 14、火星人玩转地球:电影《火星人玩转地球》是华纳兄弟娱乐公司于1996年拍摄的一部科幻片,以浓郁的科幻气息和内蕴的反讽意味赢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故事讲述了由于翻译错误,天真的地球人竟把入侵的外星人当作和平使者款

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

试卷代号:1 30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概观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在中国文化中,两种法则经常是错位的,主要表现就是士大夫从政时,每每以(思想的法则)代替(历史的法则),结果是给王朝政治带来灾难和混乱,加速王朝的灭亡。 2.论古代政治之宽平,当以西周制度为最。在政治上,周王的本质不同于国家的本质,周王是(最高权力 )的掌握者,而不是(所有权力)的把持者。 3.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民众经由(户籍)和(什伍连坐)等制度,被严格地控制了起来。 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以“四大害”来称胥吏的罪恶,这一点和(顾炎武)在《郡县论》中的指责和忧虑一致。 5.历史上变法成功者,商鞅而外是中唐(两税法)、张居正整理明朝财政及清代(摊丁人亩) 二、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20分) 6.国人答案要点:简单地说,就是“城里人”,就是住在城郭里面的人。这是西周分封建国的果。这些人是封建国家国邑体系的基础,国家大事他们是应当参加的,如大的军事行动、大的典礼如“大蔸 礼”之类。春秋以前,国人大众是一个政治经济上颇能捍卫自己的社会群体;春秋以后,则变为一群被动的农民。 7.八股文 答案要点:八股文是一种“代圣人立吉”的文体,从《四书》出一个句子,考试者必须模仿圣人的口气,挖空心思没话找话地对其进行阐发。其文章结构有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名八股文。这种文体高度讲究形式,讲究声律、对偶等。八股文题目范围过窄、思想束缚严重,但却是明清科举考试录取与否的主要依据。 三、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300字) 8.简述“轻重”之术的文化史意义。 答案要点: 文化史研究的是一个文明的国家群族的历史道路和历史命运。春秋战国东西两大区域的文化分野,其间的胜负,关涉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假如不是商鞅那一套富国强兵论最终获得了胜利,而是在治国理念上走《管子》“轻重”之术的路线,中国的历史文化肯定会是另一番模样。 首先,以小农为核心的重农主义,肯定不会在中国获得那样永久性的统治地位。 其次,《管子》的“轻重”之术,是一种国家干预的治国之术。它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自己总结)

四种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1、印刷媒介:优点:(1)读者拥有主动权。(2)媒介可以有效的保存,信息不易丢失, 印刷媒介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3)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不同的印刷媒介往往具有针对性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适应专业化和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不足: (1)时效性不强,制作周期长(2)使用印刷媒介需要识字能力,因而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文盲和文化程度低的人无法或不能充分使用。2、广播媒介:优点:(1)跨时空性。(2)即时性。(3)较强的亲和力。(4)他可以真 实而逼真的记录、复制和控制人类的声音,使稍纵即逝、过耳不留的声音可以留存,也可以用或大或小的声音传播。(5)声音传比一听就懂,易于沟通,因而也就较能适应各种文化程度的受众。(6)多功能性。不足:过耳不留,稍纵即逝,无法重复,不容细想,受众较为被动。 3、电视媒介:优点: (1)声像并茂,视听兼容。(2)电视媒介的覆盖范围广,公众的接触面 高。(3)画面传播,一看就懂。(4)形象生动,优美感人。缺点:不变重复,影响逻辑思维,已造成负面效果。 4、网络媒介(新媒体): 优点: 1.互动性强,受众可主动的参与到网络活动中。2.媒体个性 化突出3.受众选择性增多4.表现形式多样5.信息发布实时。缺点:(1)信息的选择困难。信息量巨大,甄别困难,不确定信息多。(2)对虚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处理非常棘手。(3)安全危机时刻出现。 媒介发展方向 1、互联网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数字视频新媒体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和空间。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包括网络视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户外显示屏在内的各种视频媒体。未来,视频新媒体的发展将催生更多的内容提供方式和信息服务形式变革,带动整个传媒业的全媒体发展进程。 3、媒介融合由浅入深,从“物理变化”趋向“化学变化”。注重多种传播手段并列应用的全媒体新闻将发展为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融合新闻;各种媒体机构的简单叠加、组合将发展为真正的有利于融合媒介运作的新型机构组织;全媒体记者将与细分专业记者分工合作;媒介机构也将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寻找自身新的定位和业务模式,构建适应全媒体需要的产品体系和传播平台。 4、随着全媒体进程的不断发展,在融合的同时,各种媒介形态、终端及其生产也更加专业、细分。一方面表现在媒介形态的分化。单一的印刷报纸已经分化成了印刷报纸、手机报纸、数字报纸等多种产品形态,广播电视分化成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更丰富的产品形态。此外,媒体终端的多样化也带来了传播网络的分化,如手机媒体、电子阅读器、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分别依赖不同的传输网络。另一方面是媒介生产流程的专业化细分。在媒介融合时代,由于生产复杂度的提高,更有可能导致产业流程的专业分工和再造,出现信息的包装及平台提供者走向专业化的趋向。现在,在数字报纸、电子杂志、手机媒体领域,专业化的趋向已经显现。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产生的影响 1、新媒体的开拓创新给广播电视带来压力。 2、新媒体与广播电视争夺受众优势明显。 3、新媒体抢夺广播电视广告市场加剧。 4、新媒体相比广播电视更能吸引投资商。 5、新媒体多方挤压迫使广播电视改革应对。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 1.发扬广播媒体的传统优势。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广播电视: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向广大地区或 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笔记:是大众媒介及其技术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产物。) 2、涵化理论:美国格伯纳提出,研究者探究电视塑造的世界和真 实的现实世界的差异,考察电视对于个人的长期的“涵化”效果,研究发现电视节目编排的整体模式是公众对社会现实达成共识的重要来源,电视培养了人们的共同观念,可以使人们以电视屏幕上呈现的社会情状、价值观和思维体系来看待真实的现实世界,是当今社会文化主流的首要渠道。“涵化理论”研究表明,电视暴力内容不仅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而且电视内容也会影响到人的态度、价值、思想方式等内心世界。 3、新闻:新近发生的或预计将来要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民生新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进行单向灌输和指导的 工具,而成为发出民间声音的通道,鼓励民众通过它进行意见的表达,发扬民主的作用。它的本质特征是: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主的价值取向。 5、深度报道:在新闻业界被认为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 背景,揭示明日之意义”。深度报道与新闻业作为独立社会力量的存在息息相关,也与大众媒介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密不可分。

6、真人秀:又叫真实电视。有学者概括为“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 定情景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 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认为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目的、特定规则、竞争、记录和加工这些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共 同特点。真人秀可分为七个基本元素:即人物、悬念、竞争、 游戏规则、时空情境、现场记录和艺术加工。 7、广播剧:是“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运用对白、独白、 唱词等手法,以及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以加强气氛, 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以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动 作状态。” 8、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 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 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 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9、受众: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发言的无名个体与群体,也就是包 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内 容接受者,还包括广大的互联网用户即网民。 10、视听率: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 的百分比。 二、填空: 1、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文字的创制与运 用、印刷术的发明、无线电技术运用于传播、计算机技术的应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文化概论形成性作业1-4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广告代理业机能的演进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即为媒体服务、为广告主动服务、全面服务、整合传播时期。 2、专业广告组织的机构设置可按几个方面来设置按基本职能、按地区、按客户、按公司自身状况。 3、媒体广告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承接广告业务、设计制作和发布广告、审查广告内容、做好广告经营财务核算、做好调研和信息咨询服务。 4、广告组织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即:广告主广告组织、媒介广告组织、广告团体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广告公司的主要类型有ABCD A大型的、综合性的 B合资的 C中小型的 D广告作业机构 2、一般广告公司最基本的业务部门是BCDE A公关部 B客户部 C创作部 D媒体部 E市场调查部 3、广告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是ACD A控制和协调 B首先监督 C监督和检查 D指导和服务 4、广告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据是ABC A法律 B法规 C相关政策 5、广告管理的主要内容是ABCD A 对广告主的管理 B对广告代理公司的管理 C对广告媒介单位的管理 D对广告信息的管理 三、句词解释 1、广告管理: 是指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关对广告行业实施的管理。在我国,广告管理的行政职能部门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2、广告行业自律 是指广告行业组织,通过制订相关的自律守则和条文,所实行的行业自我管理,控制和约束。 3、广告代理制 是指广告主所发动的广告运动,媒体的广告发布,得由广告公司代理。是在广告发展的历史过和之中所形成的制度。 4、客户服务制度 即AE制,广告公司指派特定的客户负责人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一种制度。这是广告公司在长期的业务运作中,逐渐形成的与客户‘品牌经理制’相对应的一种代理服务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专业广告组织的类型。 (1按照担负的职能划分有全工能广告公司和部分功能广告公司 (2按照规模的大小划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判断:

《广播电视概论》备考复习资料

☆考试背诵版☆《广播电视概论》备考资料 一、填空题(10x2'=20分) 1.无线电广播诞生日——1906年12月25日,费森顿 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 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 2.我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3年,大来洋行ECO 我国第一座公营广播电台——1927年,交通部天津无线电台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 3.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参桂养荣酒” 我国第一个恢复广告的电台——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 4.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1924年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危险》 我国第一部广播剧——1933年4月,上海一私营电台播出《中国与回忆》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1930年,英国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一口菜饼子》 5、广播电视主要包括:科技特性和社会特性两方面 6、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新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服务功能。7.广播电视的节目要素主要包括:声音和画面 8.声音的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 9.画面的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直接传播 10.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 ~ 四分法: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类节目。 六分法:①新闻类节目②言论类节目③知识类节目 ④教育类节目⑤文艺类节目⑥服务类节目 11.广播电视节目样式:单一式、专题式、栏目式、综合式、板块式、杂志式。 12.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真性强、特殊的传播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 13.广播新闻节目的体裁:语言新闻、录音报道、实况广播、广播对话。 14.电视新闻节目类型: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言论类新闻节目。 15.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性:①新闻性②政论性③社会性 16.教育性节目的类型:社会性教育节目和教学性教育节目 17.文艺性节目的特性:兼容性、渗透性、综合性、连续性。 | 18.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类别:①策划、制片、编辑、导演、导播 ②撰稿③技术人员④媒介人员 19、策划的五要素:策划者、策划依据、策划方法、策划对象、策划效果测定和评估。 20、策划七大原则:喉舌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综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效益原则、集体原则。 21.现场摄录(新闻摄录)有三种手段:挑选、等待、抢录。 22.受众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基本受众、参照受众、特约受众、潜在受众。 二、名词解释(6x5'=30分) 1、广播电视——是运用电磁工具把信息信号同时供给特定地区大批受众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2、播音语言——是专职播音员语言,用以传播新闻内容的声音语言。贯穿于各个新闻

广播电视概论完整版

第一章 1、广播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 媒介。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2、广播电视分类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 3、电视节目的创作也显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电视纪实创作、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到栏目化的阶段、1996年3月16 日,《实话实说》的开播,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崛起、1998年岁末起,由湖南卫视发轫,一大批电视游戏娱 乐节目走红中国、电视直播。 第二章 1、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3、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 贺大家圣诞快乐。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宣告了广播的诞生。 4、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这是第一个向政府 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5、广播的发展: 1)、开办广播:1920年前后,广播在各国普遍出现。(如:1919年英国、1920年美国、1923年德国、中国,1925年日本)初期的广播电台规模小,设备简陋,发射功率低,广播时间短,主要是对国内广播。 2)、对外广播: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开始利用对国外广播。 3)、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播: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苏、美、英、等国同德、意、日法西斯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自己整理)

精心整理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电视纪录片 1、概念(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发生的真人、真事) 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2、三个必备条件:真实非虚构有艺术感染力拍摄、布局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基本特征:真实性纪实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 4、题材: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三位世界级纪录片大师的创作风格 1、罗伯特弗拉哈迪 加拿大人纪录片创始人。以写实手法来表现偏远、荒蛮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 2、前苏联人吉加维尔托夫 前苏联人,新闻纪录片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观念是: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思地结合起来。 3、约翰格里尔逊 20世纪20至40年代英国着名的纪录片导演,其创作信条是:“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摄制者”; 3、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的演变 1、格里尔逊式 2、“真实电影”式 3、访问谈话式 4、个人追述式 4、自然风格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点

1、观点含蓄,回避结论; 2、重过程,谈话结果; 3、作者直接出面,强调即兴采访、捕捉第一感觉; 4、声画并重,视同期声为艺术生命; 5、注重一定章节以致整个节目的情节化、故事化; 6、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和音乐 5、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方法较为单一 1、主观表现压倒一切; 2、题材选择变窄; 3、画面构图、用光过分讲究,声画分类; 4、编导摆布、组织拍摄盛行。 6、《望长城》在纪实手法上也有开拓性的创新 1、声画合一,恢复电视画面的本来面目; 2、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较完整地保持生活片段的自然流程,将纪实推向新的高度; 3、注重主客观结合,以“情节”来结构纪录片,从而提高审美品格; 4、用节目主持人调动观众的参与感; 5、用航摄、水下摄影、显微摄像等技术,给观众提供平常难以见到的视域和视点,扩展和延伸人的视野。 7、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1、产生一定数量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2、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3、设立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频道;

播音主持概论

第一章 1.播音的定义 广义:指电台、电视台等电子传媒所进行的一切有关声音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活动(包括各种声音、音响、音乐、语言、文字、图像等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活动)。 狭义: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进行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 2.播音的重要性 从播音的地位来看,播音处于广播电视传播的前沿。 从播音的作用来看,体现播音的重要性。 播音是揭示节目思想内涵的主要工具。 播音又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播音员主持人肩负着推广普通话的重要责任。 3.播音学的定义 播音学是研究广播电视播音的创作活动和规律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4.中国播音学的定义 中国播音学是一门研究中国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换句话说,中国播音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传播主体如何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来传播各类信息的创作活动。它在研究的过程中,必然涵盖新闻播音,也涵盖各类节目主持。 5.传播用语的现实思考 方言的草根性决定其传播的地域性 普通话的规范性带来传播的广泛性 6.基本矛盾:播——受 7.对“播音”的误解 播音就是念字——否定播音的创造性 播音和主持是两回事——混淆二者之间的关系 a.主持是播音的延伸产物 b.主持和播音本质核心相同 第二章 1.播音主持发声的两大属性: 自然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 社会属性(心理性、艺术性) 2.播音主持的性质 创造性(基本属性) 多质性:言语传播性、技术性(业务属性) 新闻实践性、艺术创造性 性质的主调:新闻性(根本属性) 3.播音主持的创造性(什么是创造) 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改变旧的符号系统,建立 新的符号系统。运用到艺术领域,创造赋予了情感。通过情感的力量来改变旧的符号系统,建立新的符号系统。 4.什么是创造 播音员自身实现了对腹稿(心中的文字符号)和稿件文字符号系统的转换,建立了符合 听觉、视觉规律的新的符号系统,从这一点来说,属于创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