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转移文献综述

产业转移文献综述

产业转移文献综述

摘要:产业转移是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综合国际间、国家部分地区、网络型等各种产业转移的现状、特征以及提出了策略与建议。

对于国际间的产业转移:

1作者梁云等人引用多位学家关于国内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述评从概念界定、经济动因、客体演化等方面进行研究。作者也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从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增补了一些关于产业转移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

2近年来,产业转移成为一个国家中后发地区追赶先进地区的一种战略选择。据作者分析,国际与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有所区别。但是产业转移对转入区、转出区的影响形成一些好的效应。国际产业转移也致使我国产业发展有了新的产业组织创新,结构也得到调整升级。3笔者徐志耀先通过分析各种产业转移模式的特点与趋势,对区域分工演进视角下的产业转移模式进行研究,进而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的产业转移模式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欠发达区域产业转移模式的案例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模式。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转移层次划分为四个,对虽四个层次的产业情况不同,但其产业转移所采取的方式都是扩张性转移和撤退性转移。作者陈秀莲也随之就此进行探讨,并针对各层次提出优惠的政策和措施。

对于国家部分地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产业转移模式:

1作者李刚以深圳地区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取主成分分析、叙述性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作者也引用了折衷理论研究出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决定转移的主要原因,得出深圳在经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印证了折衷理论对于我国产业转移的合理性。2福建省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日益突显,据分析,福建区域的产业转移方式有几种模式:衰退型产业转移、扩张型产业转移、膨胀型产业转移、“飞地工业”产业转移。导致产业转移的原因有:市场配套能力不足,难以形成产业链;缺乏技术工人等。解决问题的建议:增强闽东南产业转移外推力;增强欠发达地区的承接力等。

3甘肃与江苏发生产业转移的原因在于江苏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并向后期迈进,而甘肃省工业化程度较低,仍处于工业化前期。作者吴亮按照产业转移的特点的不同,发生产业转移的动因与产业转移模式对两省的产业转移进行研究。从中可看出,产业转移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4作者左伟发现南宁高新区注重承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坚持科技型产业优先,承接产业转移发挥优势与平台建设并重。然而产业转移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已有方案解决:增强承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产业集群发展与优化环境并重,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化区域合作互动,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5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是以发展创造业为中心的发达地区,也存在区域产业转移现象。笔者结合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自身特点,从产业传入和转出两个角度分析适合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发展的产业转移模式。对半岛不同的产业转入与转出模式做出深入地研究分析。6在各种产业转移的趋势下,沈阳依据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有意识的组织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黄英婉依据产业转移理论并结合沈阳的实际情况,按照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大小、选择不同的转移模式对沈阳的产业转移进行研究。对大型、中小型装备制造业企业转移都有详尽的分析概括。

7何悦桐针对图们江区域产业转移模式现状、问题和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能为图们江区域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并提出了阻碍其发展的

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们江区域的产业转移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还有网络型、各地区等的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1赵建瑜与王文平依据隐性知识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可分离程度把产业分为制造业、硬服务业和软服务业三类,并讨论三个产业由于知识特征的不同导致转移过程中内部化倾向的不同并因此造成产业转移模式的差异。

2作者熊曦分析了要结合区域分工来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区域分工水平的界定与产业转移模式,提出了区域分工视角下产业转移的途径与策略。并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战略论述。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程度既能反映各地区资源和产业优势及其变化,也是市场化进程的重要体现。

3作者宋佳等人将关注焦点集中在产业转移的模式上,在东西部区域协调的思路下提出一种新的产业转移模式进行探究。明确了产业转移的主题,确立了协调发展的思路,并提出几条东西部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希望东西部产业的更好转移和推动经济的发展。

4针对工序型国际产业转移在当代的发展,赵张耀在文章中揭示了新的产业转移模式即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从它的理论回顾中提出了三种细分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模式形成的过程和对传统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与启示。并对今后的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建议。

5周石生通过对东部地区一些产业面临的问题,对西部地区能否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做出研究。我国东部虽然经过改革开放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某些产业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可利用产业往西部转移来解决,并对此提出可行对策建议。6对于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文章研究了三种现有的产业承接模式,对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是很有潜力,并通过现状的了解,总结出四种产业承接模式,其应该根据转移呈现出的特点,积极选择合适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结论:对于本次研究作业,让我发现产业转移的不同模式都会对某个地区有不一样的影响。各种的产业转移与各地区的承接产业转移均有优点与缺点。

李刚【产业区域转移行为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深圳产业转移为例】

梁云刘银国闻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探讨】

安增军许剑【福建省区域间产业转移模式研究】

吴亮【甘肃省和江苏省产业转移的探析】

魏晓洁石碧华【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左伟【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考】

王文平【基于知识特征的不同产业转移模式及其知识转移模式研究】

熊曦【区域分工视觉下的产业转移模式与途径---兼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

宋佳刘文雅【区域协调思路下的东西部产业转移模式探究】

徐志耀【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区域产业转移模式研究】

肖美香【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产业转移模式选择】

黄英婉【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模式选择】

何悦桐【图们江区域产业转移模式探析】

赵张耀汪斌【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研究】

周石生【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陈秀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的探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