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_王华

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_王华

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_王华
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_王华

第43卷第1期2014年1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43No.1

Jan.2014

收稿日期:2013-04-

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61086);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NJZZ11032)

;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S20131013507);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JJS12047

)作者简介:王 华(1985-)

,男,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红 雨(1969-)

,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王 华1,红 雨1,包 刚2,呼斯乐1,包贺喜吐3,嘎毕雅图1

(1.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3.陈巴尔虎旗气象局,内蒙古陈巴尔虎旗021500

)摘 要:在对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取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冷蒿+糙隐子草、多根葱+大针茅、冰草+羊草、差巴嘎蒿+糙隐子草等12种典型植物群落,分别对它们的物种组成、丰富度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Pielou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种植物群落多以禾本科、菊科、莎草科和百合科的中旱生、旱生植物为优势种,旱苗蓼+杂草群落的物种组成最丰富,分布最均匀,羊草群落的物种组成最单一,

分布最不均匀.关键词: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

中图分类号:Q 9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735(2014)01--0072--

09草原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

2].

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是一个群落功能复杂性的量度,

表征着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性.体现了群落的结构类型、组织水平、稳定程度、生境差异和发展阶段,是揭示植被组织水平的生态学基础[3]

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是考察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状况,

甚至是结构和功能状态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研究中至关重要的方面.目前,国内外对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成果颇多[4-

16],主要集中在对不同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征上.作为我国草地植被重要组成之一的呼伦贝尔草原来说,对于它的研究也不少[11,14-15,17-

20],然而目前,有关呼伦贝尔草原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结构、区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尚不多见[17-

20],为此笔者

于2011年和2012年对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草地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西部,北纬46°10′~49°47′,东经117°33′~120°12′,地处大兴安岭北麓,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干燥大风、夏季温凉短促、秋季气温急降,无霜期短.年均气温-3~10℃,年均降水量240~400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

水热条件较好.本地区草地资源主要以温性典型草原类和温性草甸草原类为主[22]

并且草地类型丰富,主要代表群系有克氏针茅(Stipa kry

lovii)、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大针茅(Stipa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sis)、冷蒿(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

uarrosa)以及葱类.研究区域地带性土壤以栗钙土和黑钙土为主.2 数据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获取与处理

在草地植被生长最旺盛时期(2012年6~8月),结合近期遥感影像、1∶100万中国植被图、

中国草地资

 第1期王 华等: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源图、Google Earth和研究区地形图及野外样方考察数据,利用数字化完成了对呼伦贝尔草原草原类型分布及其优势种分布特征的调查研究工作.确定地面采样路线,设计了包括研究区不同草原类型及其不同优势种的12个样地(见图1和表1)

图1 研究区草原类型及样地分布

Fig.1Distribution of grassland type and sample of the study 

area2.2 研究方法

2.2.1 植物群落调查 在12个植物群落内,

分别选取地势平坦、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典型地带作为样地,在每个样地内设置3条50m的样线(相邻样线间相隔100m),沿每条样线每隔10m设置一个样方(1m×1m),共设置了5个,每个样地3条样线合计15个样方,12个样地总计180个样方.

记录每个样方内出现的植物名称、高度、盖度、多度,其中,样方内每种植物的高度按照株数用钢卷尺进行测量(10株之内全部测量,大于10株量10株),最后取平均值.植物多度采用计数法测定,盖度采用目测法测定,记录每个样地获得的15组数据,并取其平均值.在调查的同时,使用GPS对调查地点定位,并记录各样地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由于工作量较大,未对样外植物进行采集).

2.2.2 群落多样性测定 群落多样性测定选用丰富度指数[22]、物种多样性指数[23]和均匀度指数[22]

3类.

(1)丰富度指数Marg

alef:Ma=S-1/ln N.(2)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H=-∑Pil

n Pi.(3)均匀度指数Pielou:E=H/ln S.其中:S表示样方内的种数;N表示样方内全部种的个体总数;Pi表示第i种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2.2.3 数据处理 所测数据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3结果与分析

3.1 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依据生态学调查结果,结合遥感制图,将呼伦贝尔草原划分为差巴嘎蒿+糙隐子草(Artemisia haloden-dron+Cleistogenes squarrosa,简称AC)、差巴嘎蒿+羊草(Artemisia halodendro+Leymus chinesis,简称AL)、糙隐子草+大针茅(Cleistogenes squarrosa+Stipagrandis,简称CS)、克氏针茅+糙隐子草(Stipakry

lovii+Cleistogenes squarrosa,简称SC)、冷蒿+糙隐子草(Artemisia frigida+Cleistogenes squarro-sa,简称ArC)、羊草+寸草苔(Leymus chinesis+Carex duriuscula,简称LC)、旱苗蓼+杂草(Polygonumlapathifolium,简称PZ)、羊草(Leymus chinensis,简称L)、冰草+羊草(Agropyron cristatum+Ley

muschinensis,简称AgL)、多根葱+大针茅(Allium polyrrhizum+Stipagrandis,简称AS)、寸草苔+大针茅(Carex duriuscula+Stipagrandis,简称CaS)、大针茅+糙隐子草(Stipagrandis+Cleistogenes sq

uarro-sa,简称StC)12种典型植物群落.

不同植物群落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见表1.·37·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第43卷 

表1 呼伦贝尔草原样地基本情况

Tab.1General conditions of sampling 

plots in Hulunbeir grassland样地号纬度(N)经度(E)海拔/m 群落类型

1 48°31′27″118°16′48″687.07差巴嘎蒿+糙隐子草Artemisia halodendron+Cleistogenes squarrosa2 48°52′15″118°26′38″648.63差巴嘎蒿+羊草Artemisia halodendro+Leymus chinesis3 48°37′47″118°16′17″601.40糙隐子草+大针茅Cleistogenes squarrosa+Stipagrandis4 48°9′8″118°9′49″598.22克氏针茅+糙隐子草Stipa krylovii+Cleistogenes squarrosa5 48°17′57″118°22′20″716.02冷蒿+糙隐子草Artemisia frigida+Cleistogenes squarrosa6 48°21′29″117°56′51″570.00羊草+寸草苔Leymus chinesis+Carex duriuscula7 47°43′23″119°17′8″902.93旱苗蓼+杂草Polygonum lapathifolium8 48°45′52″118°35′53″704.32羊草Ley

mus chinensis9 47°45′26″119°21′20″847.83冰草+羊草Agropyron cristatum+Leymus chinensis10 48°5′31″117°26′54″576.93多根葱+大针茅Allium polyrrhizum+Stipagrandis11 48°0′17″117°32′3″579.23寸草苔+大针茅Carex duriuscula+Stipagrandis12 

47°55′7″

117°36′53″

581.37

大针茅+糙隐子草Stipagrandis+Cleistogenes sq

uarrosa12种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见表2.由表2可知,ArC有植物12种,

隶属于6科,以冷蒿、糙隐子草为优势种.其中冷蒿的平均多度为112株/m2,平均高度达21cm,平均盖度高达70%;糙隐子草平均多度为

140株/m2

,平均高度达13cm,平均盖度达10%.

伴生种以寸草苔为主,其次也伴有一些一年生的藜科植物,如灰绿藜.

L共计有5种,

隶属于5科,以羊草为优势种,其平均多度为375株/m2

,平均高度达24cm,平均盖度高达50%.主要伴生种为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

ida).AC共计有11种,隶属于7科,优势种为差巴嘎蒿、糙隐子草.差巴嘎蒿的平均多度为183株/m2,平均高度达40.5cm,平均盖度高达50%;糙隐子草的平均多度为50株/m2

,平均高度达31.5cm,

平均盖度达28%.

主要伴生种为羊草和寸草苔,其次伴有一定数量的灰绿藜.CS共有9种,

隶属于5科,优势种为糙隐子草、大针茅.其中糙隐子草的平均多度为76株/m2,平均高度达24cm,平均盖度高达45%;大针茅平均多度为5株/m2

,平均高度达49cm,

平均盖度达5%.主要伴生种为羊草、差巴嘎蒿.

AL共有10种,隶属于5科,优势种为差巴嘎蒿、羊草.差巴嘎蒿的平均多度为389株/m

,平均高度达23.5cm,平均盖度高达30%;羊草平均多度为171株/m2,平均高度达23cm,平均盖度高达10%.

主要伴生种为寸草苔、大针茅和糙隐子草.LC共有8种,隶属于5科,以羊草、寸草苔为优势种.其中羊草的平均多度为196株/m

,平均高度达25cm,平均盖度高达35%;寸草苔平均多度为121株/m2,平均高度达9cm,平均盖度高达28%.

以野韭(Allium ramosum)

、糙隐子草和冷蒿为伴生种.SC共有15种,隶属于7科,优势种为克氏针茅(Stipa kry

lovii)、糙隐子草.克氏针茅的平均多度为35株/m2,平均高度达56cm,平均盖度达20%;糙隐子草平均多度为197株/m2,平均高度达15cm,

平均盖度达40%.主要伴生种为野韭和蒙古韭(Allium mong

olicum),其次还有灰绿藜.Ag

L共有4种,隶属于3科,优势种为冰草、羊草.冰草的平均多度为202株/m2

,平均高度达65cm,平均盖度达28%;羊草平均多度为201株/m2,平均高度达56.5cm,平均盖度达26%.主要伴生种为野韭.PZ共有24种,隶属于15科,以旱苗蓼(Polygonum lapathif

olium)为优势种,平均多度为2株/m2

,平均高度达81.5cm,平均盖度达16%.主要伴生种为细叶地榆(Sanguisorba tenuifolia)和冰草.StC共有6种,隶属于4科,以大针茅、糙隐子草为优势种.其中大针茅的平均多度为10株/m

,平均高度达42cm,平均盖度达25%;糙隐子草平均多度为55株/m2,平均高度达9cm,平均盖度达10%.

主要伴生种为羊草.

·47·

 第1期王 华等: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CaS共有10种,隶属于5科,以大针茅、寸草苔为优势种.大针茅的平均多度为4株/m2,平均高度达65cm,平均盖度达6%;寸草苔平均多度为137株/m2,平均高度达12cm,平均盖度高达60%.主要伴生种为羊草、糙隐子草.

AS共有10种,隶属于7科,以多根葱、大针茅为优势种.多根葱平均多度为40株/m2,平均高度达14cm,平均盖度达15%;大针茅平均多度为8株/m2,平均高度达43cm,平均盖度达7%.主要伴生种为羊草、糙隐子草和寸草苔.

从植被的平均种盖度、优势种及水分生态型来看,12个植物群落中,有7种类型(ArC、CS、SC、AgL、StC、CaS、AS)是以旱生植物为优势种的,这说明这些类型的草地都存在退化的表现,像羊草这种优良草种所占的比例也正在逐渐下滑.

表2 12个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主要特征

Tab.2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for twelve plant communities

群落物种名 拉丁名 科水分生态型

平均多度

/(株/m2)

平均高度/cm平均盖度/%

ArC冷蒿Artemisia frigida菊科 旱生 112±1.42 21±0.97 70±1.28羊草Leymus chinesis禾本科中旱生7±0.44 12±0.65 1±0.87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莎草科中旱生30±1.14 7±0.58 2.5±0.66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禾本科旱中生4±0.36 24±0.54++

乳白黄芪Astragalus galactites豆科 中生 3±0.29 6±0.45++

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菊科 中旱生6±0.39 15±0.44 1±0.42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禾本科中旱生140±1.38 13±0.22 10±0.46瓣蕊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毛茛科旱中生1±0.12 24±0.26+

野韭Allium ramosum百合科旱中生2±0.19 21±0.21++

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百合科旱中生1±0.15 17±0.19+

大野豌豆Vicia gigantea豆科 中旱生1±0.11 11.5±0.19+

大针茅Stipagrandis禾本科旱生 1±0.16 52±0.11+

AC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菊科 中旱生183±1.29 40.5±0.19 50±0.98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禾本科中旱生50±1.21 31.5±0.21 28±0.78野韭 Allium ramosum百合科旱中生10±0.98 27±0.14 2±0.49羊草 Leymus chinesis禾本科中旱生86±1.12 27.5±0.14 1.5±0.38寸草苔 Carex duriuscula莎草科中旱生23±0.92 12.5±0.09 7±0.45山韭 Allium senescens百合科旱中生3±0.08 27.5±0.09++

冰草 Agropyron cristatum禾本科旱生 1±0.08 33±0.23+

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豆科 旱生 2±0.09 14.5±0.19++

冷蒿 Artemisia frigida菊科 旱生 3±0.10 18±0.11++

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伞形科旱生 1±0.06 38±0.42+

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旋花科中生 1±0.06 8±0.10+

L羊草 Leymus chinesis禾本科中旱生375±1.53 24±0.21 50±1.24

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豆科 中旱生3±0.17 28±0.18++

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ida蔷薇科中旱生4±0.15 18±0.14++

柴胡 Bupleurum densiflorum伞形科中旱生1±0.09 50±0.17+

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莎草科中旱生15±1.02 10±0.08 3.5±0.53

·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43卷 

续表2 12个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主要特征

Continued Tab.2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for twelve plant communities

群落物种名 拉丁名 科水分生态型

平均多度

/(株/m2)

平均高度/cm平均盖度/%

C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禾本科中旱生76±1.09 24±0.11 45±0.88大针茅Stipagrandis禾本科旱生5±0.11 49±0.21 5±0.54羊草Leymus chinesis禾本科中旱生35±1.02 14±0.11 3±0.44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菊科 中旱生11±0.87 10.5±0.08 0.5±0.33野韭Allium ramosum百合科旱中 5±0.11 18±0.15 1.5±0.33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莎草科中旱生5±0.17 4.5±0.06 1.5±0.41冷蒿Artemisia frigida菊科旱生 1±0.04 23±0.12+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禾本科旱生 2±0.06 54±0.22++

乳白黄芪Astragalus galactites豆科中生 1±0.07 8±0.21+

AL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菊科中旱生389±1.47 23.5±0.25 30±0.69羊草Leymus chinesis禾本科中旱生171±1.21 23±0.22 10±0.58大针茅Stipagrandis禾本科旱生 4±0.12 39±0.11++

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莎草科中旱生28±0.65 8±0.11 5±0.25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菊科旱生 2±0.08 9±0.15++

乳白黄芪Astragalus galactites豆科中生 1±0.05 11±0.11+

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禾本科中旱生82±0.88 19±0.12 9±0.33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菊科中旱生1±0.05 12±0.16+

团球火绒草

Leontopodium

conglobatum

菊科旱中生1±0.07 44.5±0.25+

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车前科中生 1±0.06 26±0.21+

LC羊草Leymus chinesis禾本科中旱生196±1.15 25±0.26 35±0.68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莎草科中旱生121±1.21 9±0.10 28±0.65野韭Allium ramosum百合科旱中生41±0.57 28.5±0.40 12±0.59冷蒿Artemisia frigida菊科旱生 7±0.13 28±0.20 15±0.69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菊科中旱生1±0.11 16±0.31+

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禾本科中旱生43±0.21 13±0.11 1±0.41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禾本科旱中生1±0.12 20±0.24+

麻叶荨麻Urtica cannabina荨麻科中生 1±0.07 83±0.57+

AgL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禾本科旱生202±1.42 65±0.65 28±0.52羊草Leymus chinesis禾本科中旱生201±1.29 56.5±0.51 26±0.40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豆科旱生2±0.11 21±0.23++

野韭Allium ramosum百合科旱中生23±0.34 20±0.52 23±0.28

StC大针茅Stipagrandis禾本科旱生10±0.12 42±0.28 25±0.47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禾本科中旱生55±0.32 9±0.07 10±0.55羊草Leymus chinesis禾本科中旱生33±0.24 22.5±0.10 3±0.49乳白黄芪Astragalus galactites豆科中生1±0.17 6±0.11+

野韭Allium ramosum百合科旱中生2±0.12 16±0.14++

柴胡Bupleurum densiflorum伞形科中旱生1±0.15 15±0.12+

·

67

·

 第1期王 华等: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续表2 12个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主要特征

Continued Tab.2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for twelve plant communities

群落物种名 拉丁名 科水分生态型

平均多度

/(株/m2)

平均高度/cm平均盖度/%

PZ旱苗蓼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蓼科中生2±0.12 81.5±0.21 16±0.34细叶地榆Sanguisorba tenuifolia蔷薇科中生65±0.33 78±0.23 10±0.44大针茅Stipagrandis禾本科旱生18±0.21 77±0.56 12±0.36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禾本科中旱生24±0.18 17±0.21 4±0.52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禾本科旱生31±0.19 63±0.22 8±0.43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菊科旱生4±0.09 51.5±0.32++

野韭Allium ramosum百合科旱中生3±0.12 36.5±0.12++

基叶翠雀花Delphinium crassifolium毛茛科中生1±0.08 34±0.15+

冷蒿Artemisia frigida菊科旱生9±0.14 20±0.15 0.5±0.33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豆科旱生4±0.12 42±0.20++

碱地风毛菊Saussurea runcinata菊科中生2±0.11 47.5±0.16++

马蔺Iris lactea鸢尾科中旱生1±0.11 50±0.45+

展枝唐松草Thalictrum foetidum毛茛科中旱生3±0.21 72±0.24++

长柱沙参Adenophora stenanthina桔梗科中旱生1±0.10 59±0.23+

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旋花科中生2±0.11 8.5±0.11++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伞形科中旱生2±0.09 51±0.18++

沼委陵菜Comarum palustre蔷薇科中旱生10±0.15 24.5±0.14 0.5±0.52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藜科旱生1±0.21 38±0.08+

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瑞香科中旱生3±0.15 40±0.21++

蒙菊

Dendranthema

mongolicum

菊科旱生2±0.13 25.5±0.33++

石竹Dianthus chinensis石竹科中生2±0.22 29.5±0.15++

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罂粟科中生1±0.24 26±0.15+

花旗竿Dontostemon dentatus十字花科中生2±0.31 13±0.22++

朝天委陵菜Potentilla supina蔷薇科中旱生2±0.11 13±0.16++

CaS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莎草科中旱生137±1.51 12±0.11 60±0.71

大针茅Stipagrandis禾本科旱生4±0.12 65±0.33 6±0.53

羊草Leymus chinesis禾本科中旱生62±0.25 13±0.21 1.5±0.38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禾本科旱生2±0.11 21±0.15++

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菊科中旱生13±0.08 12.5±0.12 0.5±0.34

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禾本科中旱生71±0.56 12±0.10 5±0.33

野韭Allium ramosum百合科旱中生4±0.11 14±0.11++

冷蒿Artemisia frigida菊科旱生1±0.16 7±0.10+

盐地风毛菊Saussurea salsa菊科中生1±0.11 33±0.27+

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败酱科中生1±0.08 98±0.36+

·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43卷 

续表2 12个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主要特征

Continued Tab.2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for twelve plant communities群落物种名 拉丁名 科水分生态型平均多度

/(株/m2)平均高度/cm平均盖度/%SC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禾本科旱生35±0.32 56±0.29 20±0.32野韭Allium ramosum百合科旱中生48±0.42 18±0.22 8±0.56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禾本科中旱生197±1.07 15±0.11 40±0.78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莎草科中旱生27±0.13 11.5±0.15 2±0.21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百合科旱中生47±0.33 15±0.19 1.5±0.18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禾本科中旱生48±0.37 19.5±0.11 6±0.36

差巴嘎蒿

Artemisia halodendron菊科中旱生1±0.08 43±0.24+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ida蔷薇科中旱生3±0.06 17±0.15++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禾本科旱中生4±0.11 23±0.36++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菊科旱生 3±0.11 27±0.26++扁蓿豆Melilotoides ruthenica豆科中旱生1±0.09 74±0.47+冷蒿Artemisia frigida菊科旱生 4±0.10 23.5±0.31++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禾本科旱生 3±0.11 58±0.30++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旋花科中生 1±0.12 10.5±0.16+沙葱Allium mongolicum百合科旱生 1±0.08 21±0.26+AS

多根葱Allium polyrhizum百合科旱生40±0.41 14±0.11 15±0.24大针茅Stipagrandis禾本科旱生8±0.17 43±0.20 7±0.31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菊科中旱生4±0.10 13±0.11++羊草Leymus chinesis禾本科中旱生10±0.14 14.5±0.12 0.5±0.30

柴胡

Bupleurum densiflorum伞形科中旱生1±0.07 36±0.24+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莎草科中旱生34±0.26 10±0.11 7±0.45

野韭Allium ramosum百合科旱中生1±0.11 26±0.11+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禾本科中旱生39±0.21 12±0.15 2±0.52

细叶益母草Leonurus sibiricus唇形科中生1±0.08 56±0.11+田旋花

Convolvulus 

arvensis旋花科

中生

1±0.14 

7±0.11

注 冷蒿+糙隐子草(ArC)、羊草(L)、差巴嘎蒿+糙隐子草(AC)、糙隐子草+大针茅(CS)、差巴嘎蒿+羊草(AL)

、羊草+寸草苔(LC)、克氏针茅+糙隐子草(SC)、冰草+羊草(AgL)、旱苗蓼+杂草(PZ)、大针茅+糙隐子草(StC)、寸草苔+大针茅(CaS)、多根葱+大针茅(AS);+代表样方内只有一株,++代表样方内有2~4株;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差),n=15;平均高度与平均盖度均精确到0.5

3.2 多样性指数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可直接反映出群落的结构特征.12种不同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统计结果见表3.12种植物群落的Margalef在0.495~4.353间,其大小为:旱苗蓼+杂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冷蒿+糙隐子草>多根葱+大针茅>差巴嘎蒿+糙隐子草>糙隐子草+大针茅>寸草苔+大针茅>差巴嘎蒿+羊草>羊草+寸草苔>大针茅+糙隐子草>羊草>冰草+羊草.其中,羊草、冰草+羊草的Marg

alef较低,分别为0.668、0.495,小于1,说明这些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单一.其他群落的Marg

alef均高于1,特别是旱苗蓼+杂草,Marg

alef达4.353,表明构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12种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为0.278~2.327,其大小为:旱苗蓼+杂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多根葱+大针茅>差巴嘎蒿+糙隐子草>寸草苔+大针茅>糙隐子草+大针茅>冷蒿+糙隐子草>羊草+寸草苔>差巴嘎蒿+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冰草+羊草>羊草.其中,羊草群落的Shannon-Wiener远低于其他群落.

·87·

 第1期王 华等: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表3 12个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数量特征Tab.3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 diversity

on twelve plant community 

type群落类型Marg

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

匀度指数ArC 1.920±0.127 1.324±0.138 0.533±0.118L 0.668±0.112 0.278±0.237 0.173±0.087AC 1.697±0.203 1.390±0.148 0.580±0.224CS 1.617±0.143 1.364±0.171 0.621±0.135AL 1.380±0.106 1.139±0.193 0.495±0.148LC 1.163±0.211 1.293±0.125 0.622±0.342SC 2.315±0.156 1.726±0.332 0.637±0.258AgL 0.495±0.223 0.892±0.115 0.643±0.320PZ 4.353±0.354 2.327±0.421 0.732±0.143StC 1.081±0.323 1.094±0.147 0.611±0.189CaS 1.582±0.148 1.371±0.255 0.595±0.165AS 

1.824±0.256 

1.657±0.318 

0.720±0.297

注 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差,

n=15 1

2种植物群落的Pielou为0.173~0.

732,其大小为:旱苗蓼+杂草>多根葱+大针茅>冰草+羊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羊草+寸草苔>糙隐子草+大针茅>大针茅+糙隐子草>寸草苔+大针茅>差巴嘎蒿+糙隐子草>冷蒿+糙隐子草>差巴嘎蒿+羊草>羊草.由表3可知,12种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数量特征值差异较大.其中旱苗蓼+杂草的物种丰富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最高,说明它的物种组成最丰富且分布最均匀,而羊草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是最低,

说明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最单一的,且分布也是最不均匀.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12个样地的调查可以发现,呼伦贝尔草原优势种由旱生或广旱生植物组成,其中以丛生禾草为主.群落组成中,主要以禾本科牧草层占最大优势,同时伴生一些菊科、莎草科、百合科、藜科、豆科、蔷薇科和伞形科杂类草.由于人为干扰和非生物条件的影响,各草地类型群落组成呈现明显的变化.12种不同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为:

旱苗蓼+杂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冷蒿+糙隐子草>多根葱+大针茅>差巴嘎蒿+糙隐子草>糙隐子草+大针茅>寸草苔+大针茅>差巴嘎蒿+羊草>羊草+寸草苔>大针茅+糙隐子草>羊草>冰草+羊草.

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普遍在1以上,其中较为突出的旱苗蓼+杂草群落高达2.327.

在不同区域温带草甸及典型群落多样性的研究中,乌云娜等[24]

在对锡林郭勒草原植物群落的研究中得出,物种多样性指数在0.632 3~4.102 

3之间,宋成刚等[1]在对青海湖东北岸草甸化草原植物群落的研究中得出,该地区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71,高际玫等[2]

在对锡林郭勒盟草原植物群落的研究中得出,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0.92~1.99之间.

从以上4组数据可以看出,本文得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乌云娜等[24]

得出的有一定差距,其原因在于他们所研究的是将近二十年前的锡林郭勒草原,当时的草原降水较为充沛,群落

的组成种类较多,所以相应的物种多样性就高,这表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本文结果与

高际玫等[2]得出的结论较为相近且略高,说明呼伦贝尔草原物种组成较为丰富.

在研究区内发现有程度不等的草原退化,对所做12个样地进行分析,发现羊草群落的物种组成最单一,且分布最不均匀,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草原退化的程度,不同程度的退化会造成环境异质性增大,环境异质性的增大又造成了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增大.

参考文献:

[1] 宋成刚,

张法伟,刘吉宏,等.青海湖东北岸草甸化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分析[J].草业科学,2011,28(7):1352-

1356.[2] 高际玫,金海峰.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初步研究[J].北方环境,2011,23(9):222-

225.[3] 李昌龙,王继和,孙坤,等.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ecies diversity in Liangucheng 

Nature Reserve of Minqin County[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338-

2344.[4] 淮虎银,魏万红,张镱锂.青藏铁路沿线温性草原区芨芨草(Achnatherum sp

lendens)群落特征[J].生态学报,2007,27(2):497-

503.[5]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草原生态系统研究-

I[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97·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43卷 

[6] 杨殿林,贾树杰,张延荣,等.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业发展对策[J].中国草地,2003,25(4):72-

75.[7] 刘景玲,

高玉葆,何兴东,等.内蒙古中东部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分析(简报)[J].草地学报,2006,14(4):390-

392.[8] 宋明华,

陈玉福,董鸣.鄂尔多斯高原风蚀沙化梁地克隆植物的分布及其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02,26(4):396-

402.[9] 尚占环,姚爱兴.草原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保护[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2):70-

75.[10] 金晓明,韩国栋.放牧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0,27(4):7-

10.[11] 闫瑞瑞,

辛晓平,张保辉,等.肉牛放牧梯度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0,32(3):62-

67.[12] 杜茜,沈海亮,王季槐.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6,25(2):222-224.[13] 黎明.青海湖北岸山地干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J].草业科学,2010,27(1):20-

24.[14] 丁小慧,

罗淑政,刘金巍,等.呼伦贝尔草地植物群落与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沿经度梯度变化[J].生态学报,2012,32(11):3467-

3476.[15] 郑晓翾,赵家明,张玉刚,等.呼伦贝尔草原生物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07,26(4):533-538.[16] 红雨,邹林林,朱清芳.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扁桃群落结构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0,29(10):1907-1911.[17] 桂花,乌仁其其格.呼伦贝尔草原不同程度退化下羊草群落特征[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2035-2039.[18] 郑晓翾,

靳甜甜,木丽芬,等.呼伦贝尔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环境因子的关系[J].中国草地学报,2008,30(6):74-

81.[19] 陈宝瑞,李海山,朱玉霞,等.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及其环境解释[J].生态学报,2010,30(5):1265-1271.[20] 郑晓翾,

王瑞东,靳甜甜,等.呼伦贝尔草原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8,28(11):5392-

5400.[21] 张娜,梁一民.黄土丘陵区天然草地地下、地上生物量的研究[J].草业科学,2002,11(2):72-

78.[22] 司建华,

冯起,常宗强,等.阿拉善雅布赖风沙区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1,31(3):0602-

0608.[23] 马凯,

夏国华,闫道良,等.珍稀濒危植物堇叶紫金牛生存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4):498-

509.[24] 乌云娜,张云飞.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8(5):667-

673.A Comparative Study of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in Hulunbeir GrasslandWANG Hua1,Hongyu1,BAO Gang2,Husile1,BAO Hexitu3,Gabiy

atu1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 010022,China;2.Inner Mongolia Key Laboratory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Inner MongoliaNormal University,Hohhot 010022,China;3.Chen Barag Weather Bureau,Chen Barag021500,Inner Mong

olia,China)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e Hulunbeir grassland vegetation,12kinds oftypical plant communities,such as Leymus chinensis,Stipagrandis+Cleistogenes sq

uarrosa,Artemisiafrigida+Cleistogenes squarrosa,Allium polyrrhizum+Stipagrandis,Agropyron cristatum+Leymuschinensis,Artemisia halodendron+Cleistogenes squarrosa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ir species composition,abundance index(Margalef),diversity indices(Shannon-Wiener),and evenness index(Pielou).The resultsshowed that,of these 12kinds of plant communities,xerophytes and mesoxerophytes in Gramineae,Leg

u-minosae,Cyperaceae and Liliaceae are usually the dominant species.The Polygonum lapathifoliumcom-munity has the most abundant composition and the most average distribution;The Leymus chinensis com-munity 

has the most simple composition and the most uneven distribution.Key 

words:Hulunbeir grassland;plant communities;diversity index;richness index;evenness index【责任编辑金淑兰】

·08·

第八章 植物群落结构

第八章植物群落结构 第一节:植物群落及其种类组成 一、植物群落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一)概念 1. 生物群落 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2. 植物群落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植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 即一定地段上,群居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集合体。 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 取得协调和发展(种群构成群落的二个条件)。 ?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 ?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具有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群落的物种组成 ?实验原理: ?1. 取样方法——样方法 ?取样就是代表性群落的选取或确定,包括样地设置的方法、范围大小等。 ?样地大小的确定一般采用巢式样方法,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 ?样地大小 不同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经验值 样地形状 a.传统形状——方形 故称样方(quadrat)

b.圆形 也称样圆 c.矩形 也称样带(belt)或样条(transect) (二)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1.优势种和建群种 (1)优势种:在群落中能有效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生物种。 特征: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2)建群种:吧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其中决定着群落的外貌,而且一控制着群落的生态环境和群落的其他组成成员。 如果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单建群种群落”或“单优种群落”。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则称为“共建种群落”或“共优种群落”。 2.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3.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4.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 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往往是由于种群自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可能是偶然的机会由人带入、或伴随着某种条件改变而侵入,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三)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个体数量指标 ?综合数量指标 个体数量指标 1 多度(abundance)与密度(density) 多度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德鲁提(Drude)的七级制多度。即:查。国内多采用Drude七级制多度,即: Soc 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形成背景 Cop3 数量很多 Cop2 数量多 Cop1 数量尚多 Sp 数量不多而分散 Sol 数量很少而稀疏 UN 个别或单株

生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3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3.1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population)是在同一时期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在一定义表示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占有一定领域,是同种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统一体或系统。种群可由单种生物或构件生物组成。由单种生物组成的种群,每一个体都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由构件生物组成的种群,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结构单位或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构件生物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可能会死亡或腐烂,这就形成很多分离体,这些分离体来自同一受精卵其基因相同,这样的个体称无性系分株(ramets)。 自然种群有3个基本特征:①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分布区域;②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的个体数量(密度)是可变动的;③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基因组成,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亦处于变动之中。 种群是生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除生态学外,进化论,遗传学、分类学和生物地理学都使用这个术语。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在自然分类的种以上单位是就其进化的亲缘关系划分的,只有物种(species)真实存在。物种能否持续存在,取决于种群能否不断产生新的个体以替代消失的个体。种群是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亦是物种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群落是由种群所组成。 3.2 种群动态 3.2.1 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4.2.1.1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一个种群的大小,是一定区域种群个体的数量,也可以是生物量或能量。种群的密度是堂信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住生境中个体的数目。密度变化很大,如土壤节肢动物每平方米可能有成千上万只,而大型哺乳娄动物可能每平方公里只有几头。对从受精卵形成的个体和构件生物体应有差异,研究植物种群,要注意由无性繁殖构成的无性系。 3.2.1.2 种群数量统计 研究种群动态首先要统计种群的数量,第一步是研究种群的边界许多种呈大面积连续分布,种群边界不明显,实际工作时、往往要根据自己研究需要确定其研究范围。数量统计通常用密度,尤以植物种群而言单位面积实有个体数是常用统计密度方法。鼠类等的研究即取用相对密度,以每置100铗日捕获率作其相对密度。 3.2.1.3 种群的空间结构 种群的个体在其生话空间的位置或布局,称种群的分布型或分布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 1、克朗奎斯特分类法 是由美国学者阿瑟·克朗奎斯特(1919年—1992年)最早于1958年发表的一种对有花植物进行分类的体系,1981年在他的著作《有花植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最终完善。包括64个目和383个科,现在还有许多植物学家仍然使用这种分类体系,但大部分科学家都倾向于最新的APG II 分类法。 目录 木兰纲Magnoliopsida 1. 木兰亚纲Magnoliidae 2. 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Hamamelididae 3. 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 4. 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 5. 蔷薇亚纲Rosidae 6. 菊亚纲Asteridae 百合纲Liliopsida 1. 泽泻亚纲Alismatidae 2. 槟榔亚纲Arecidae 3. 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 4. 姜亚纲Zingiberidae 5. 百合亚纲Liliidae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被子植物分为两大纲: 2、哈钦松系统 这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 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I、II中所建立的系统。在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 目,69科。 目录 主要特点 实际应用 哈钦松系统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

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得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都相隔很远,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山茱萸科、五加科;草本的唇形科和木本的马鞭草科等,这种观点亦受到现代多数分类学家所反对。 主要特点 a.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部分离,多数,螺旋状排列的比花各部合生、定数、轮生的进化,虫媒比风媒原始。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包括木兰目和毛茛目是最原始的。 b.单被花和无被花是次生的,来源于双被花类;柔荑花序类群较进化,起源于金缕梅目。 c.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有共同的起源,木本植物起源于木兰目,草本植物起源于毛茛目。 哈钦松系统分科比较小,较易运用和掌握,被子植物在最后修正的系统里有411科。目前在我国,建立较晚的标本室,如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华南植物所、广西植物所、福建、贵州的经济植物标本室,多用哈钦松系统。南方的高等院校植物标本室也多采用哈钦松系统排列标本。 有人认为1973年版比原版更不好用,比如有些双子叶植物科本来关系较接近,如唇形目与马鞭草目用草本支、木本支为标准在系统树很早被分开,但实际上关系很近,五加科与伞形科亦是如此。人们宁可用旧版而不用它的新版系统,认为新版加重二元思想的色彩。 a.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部分离,多数,螺旋状排列的比花各部合生、定数、轮生的进化,虫媒比风媒原始。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包括木兰目和毛茛目是最原始的。 b.单被花和无被花是次生的,来源于双被花类;柔荑花序类群较进化,起源于金缕梅目。 c.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有共同的起源,木本植物起源于木兰目,草本植物起源于毛茛目。 实际应用 哈钦松系统分科比较小,较易运用和掌握,被子植物在最后修正的系统里有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第十章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陆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如在潮湿热带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更替出现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寒温带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 我国的植被分区 原则:是分地理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尤其是水平地带性作为基础,并结合考虑非地带性规律。 ①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用材基地。 ②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垂直分布带较明显,木材重要基地。 ③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被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4左右。 ⑤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是我国森林类型中植被种类最为丰富的类型。广东分布于湛江、化 州、高州和阳江一线以南。 ⑥温带草原区域:是欧亚草原区域的一部分。 ⑦温带荒漠区域:本区内有一系列巨大山系,如天山、昆仑山等。 ⑧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发育着以山地森林垂直带为代表的植被。 第二节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 一、植物群落分类 分类方法: ①按外貌分类: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生长型)作为分类基础。 森林、矮疏林、密灌丛、草地、稀树干草原、灌木稀树干草原、树丛、稀树草地、草甸、干草原、草甸性草原、真草原、灌木干草原、草本沼泽、木本沼泽、荒原 缺点:把生态学关系差异很大的群落混淆在一起。 ②按结构分类:忽视生态特征,没注意群落与环境的统一 ③按植物区系分类:注意植物生态、生活型和地理型 ④按优势度分类: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 ⑤按生态分类:主要以植物群落分布的生态条件或环境状况作为分类基础. ⑥按外貌——生态分类:以群落主要层优势种的外貌(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特征(生活型) 和生态学指标(生态环境)为划分原则。 ⑦按演替分类:强调演替在植物群落分类上的重要性。 (二)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植被型组:如草地

第三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第三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一、植物群落结构相关概念 1、自然植物群落与人工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指在某一地段内全部植物在时空分布上的综合,在一定的生境条件下,具有相对的种类组成与数量比例和特定的结构与外貌,发挥着一定的功能。植物群落按照其形成可分为自然植物群落和人工植物群落。自然植物群落指植物在长期的历史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群落。人工植物群落是指通过人为干涉,按照人们意愿与功能需求,在模拟与借鉴自然植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植物进行选择、配置、营造与管理而形成的植物群落,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是人工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学者王伯荪将城市植被定义为城市里覆盖的生活植物,是完全不同于自然植被的特点、性质以及生境的植物群落。通过概念的解析,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与自然植物群落两者之间的异同在于:首先,植物群落所处生境不同;“城市”为人工植物群落限定了范畴,是以城市环境为背景,伴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人工化典型特征的群落。所涉及的城市环境包含有城市的建筑,小气候、地形、土壤等综合因素,这些都有别于自然植物群落所具有的特征。其次,植物群落生长发育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多是出自多元化的功能与服务等方面考虑,按照人们意愿进行的植物配置,人为选择决定了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2、植物种植设计与植物群落结构 植物种植设计,与之含义相近的概念有植物配置、植物造景、植物景观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植物种植设计:从美学角度出发,植物种植设计是

利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来营造景观空间,使其充分发挥植物群落或个体的形态、色彩、线条等方面的自然美。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植物种植设计是依据立地条件与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而营造的植物群落,使其满足植物最佳生长状态所需的环境资源,从而很好地发挥生态效益与服务功能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植物种植设计是通过植物的巧妙组合来满足城市中的人们不同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的需求。由此可见,植物种植设计是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不同植物种类在空间上的布置。植物种植设计是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形成的前提,绿地类型、功能以及种植设计形式的不同,都将会引起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异同。群落结构指某个等级或尺度(种群、群落)的生态系统中不同性状与大小的组成单元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排列。植物群落结构体现了群落内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群落中个体在数量上的聚集程度,如密度、多度、尺度等;第二,群落中个体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如水平分布与垂直结构等;第三,群落中个体在形态上的分化程度,如胸径、冠幅、树高等。此外,植物群落历经长时间的进化与演替,形成了相对稳定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结构与形态。因此,植物群落结构是不同生态学过程在不同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植物群落各组件结构特征与属性 1、冠层结构特征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树冠有着密切联系,树冠不仅对太阳能等资源的分配起到关键作用,还对林下植物群落的组成及生长变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树冠的形态、尺度以及健康状况与否对植物活力及生产力起到关键作用。植物群落中不同植物种类所组成的冠层结构在植物群落结

郑万钧裸子植物分类系统

郑万钧裸子植物分类系统(1978) 一、系统大纲 Division Gymnospermae 裸子植物门 Class Cycadopsida 苏铁纲 Order Cycadales 苏铁目 Fam. 1 Cycadaceae 苏铁科 Gen. Cycas 苏铁属 Class Ginkgopsida 银杏纲 Order Ginkgoales 银杏目 Fam. 2 Ginkgoaceae 银杏科 Gen. Ginkgo 银杏属 Class Coniferopsida 松杉纲 Order Pinales 松杉目 Fam. 3 Araucariaceae 南洋杉科 Gen. Araucaria 南洋杉属 Gen. Agathis 贝壳杉属 Fam. 4 Pinaceae 松科 Subfam. Abietoideae 冷杉亚科 Gen. Keteleeria 油杉属 Gen. Abies 冷杉属 Gen. Pseudotsuga 黄杉属 Gen. Tsuga 铁杉属 Sect. Heopeuce长苞铁杉组 Sect. Tsuga铁杉组 Gen. Cathaya 银杉属 Gen. Picea 云杉属 Sect. Picea云杉组 Sect. Casicta丽江云杉组 Sect. Omorica鱼鳞云杉组 Subfam. Laricoideae 落叶松亚科 Gen. Larix 落叶松属 Sect. Multiseriales 红杉组 Sect. Larix落叶松组 Gen. Pseudolarix 金钱松属

Gen. Cedrus 雪松属 Subfam. Pinoideae 松亚科 Gen. Pinus 松属 Subgen. Strobus 单维管束松亚属Sect. Cembra五针松组 Sect. Parrya白皮松组 Suben. Pinus 双维管束松亚属Sect. Sula长叶松组 Sect. Pinus油松组 Fam. 5 Taxodiaceae 杉科 Gen. Sciadopitys 金松属 Gen. Cunninghamia 杉木属Gen. Taiwania 台湾杉属 Gen. Cryptomeria 柳杉属 Gen. Glyptostrobus 水松属Gen. Taxodium 落羽杉属 Gen. Sequoiadendron 巨杉属Gen. Sequoia 北美红杉属 Gen. Metasequoia 水杉属 Fam. 6 Cupressaceae 柏科Subfam. Thujoideae 侧柏亚科Gen. Thujopsis 罗汉柏属 Gen. Thuja 崖柏属 Gen. Platycladus 侧柏属 Gen. Calocedrus 翠柏属Subfam. Cupressoideae 柏木亚科Gen. Cupressus 柏木属 Gen. Chamaecyparis 扁柏属Gen. Fokienia 福建柏属Subfam. Juniperoideae 圆柏亚科Gen. Sabina 圆柏属 Gen. Juniperus 刺柏属 Order Podocarpales 罗汉松目Fam. 7 Podocarpaceae 罗汉松科Gen. Podocarpus 罗汉松属

3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本次课的重点1 种群的动态 2 种群的统计学 3 种群增长模型 4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5 种群调节 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population来自拉丁语,我国生态学家译为种群。它是在一定时间内,分布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自然组成的生物系统。 从生态学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密度或大小。种群数量的大小受四个基本参数的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空间分布特征:种群内部个体是聚群分布、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地理分布。 3、遗传特征:由基因库决定的种群遗传学和进化生态学特点。 出生率 出生率常分为最大出生率(naximum natlity)和实际出生率(realizednatality)最大出生率:是在理想条件下即无任何生态因子限制,繁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制产生新个体的理论上最大数量。实际出生率:表示种群在某个真实的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增长。它随种群的组成和大小,物理环境条件而变化的。 死亡率 是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个体的数量除以该时间段内种群的平均大小。死亡率也分为最低死亡率(minimum mortality)和实际死亡率(生态死亡率ecological mortality)最低死亡率:是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个体都是因年老而死亡,即动物都活到了生理寿命(physiological longeritg)后才死亡。实际死亡率:在某特定条件下丧失的个体数,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而改变的。 迁入和迁出 迁入(immxigration)和迁出(emigration)也是种群变动的两个主要因子,它描述各地方种群之间进行基因交流的生态过程。 第二节种群的动态 是研究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它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种群动态包括: (1)种群的数量或密度。 (2)种群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 (3)种群的分布。 (4)种群调节。 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种群数量常用密度表示。密度通常表示为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目,但也有用每片叶子、每个植株、每个宿主为单位的。密度可分为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出生率:单位时间种群的出生个体数与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出生率与性成熟速度、年繁殖次数和产仔量(卵)数有关。育率和生殖率: 生育率=单位时间出生的个体数/雌性总个体数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

实验四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 一.实验目的 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二.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皮尺、卷尺、尼龙绳。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方法:样地法 样地法通常是在群落内圈出一定面积,称样方,对样方内的生物进行调查的方法。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根据群落的不同而不同。草本群落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m2,较高的草本群落也有用4 m2或更大的样方。灌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3m×3m、4m×4m甚至5m×5m。乔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00 m2。 样方的数目据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力和时间等确定。但全部样方的总面积,应略大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样方在群落中的设置有随机设置、规则设置、主观设置(代表样地设置)等不同的方法。随机设置样方(随机取样)是在群落中随机确定每一个样方。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地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方的位置。规则取样即在群落中以一定的规则确定取样位置,如在群落中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线,然后在每一样线的相等间距设置样方。主观取样即在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方。 2.调查记录 (1)选择在钟村实验基地一个离道路有一定距离的自然山坡上,用皮尺拉出一块20x20m的地,用尼龙绳定好位。 (2)在圈定的范围内,对每一株胸径超过1cm的植物进行记录,包括胸径(胸径在野外测定时,往往先测定胸围,再据胸围与胸径的关系推算胸径。用胸高1.3m直径取代基部直径,是由于许多植物树干基部有板根、支柱根等影响测定,此外,测定胸高直径也比基部直径更易些。)、株高(由于条件限制,采用目测)、冠幅。 3. 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是将野外调查的原始资料条理化,并演算出一些反映群落特征的数量指标。其中反映种群在群落中优势度大小的指标有: 相对多度:指种群在群落中的丰富程度。计算式为: 相对多度=(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同一生活型植物的个体总数)×100% 频度与相对频度:频度是指一个种在所作的全部样方中出现的频率。相对频度指某种在全部样方中的频度与所有种频度和之比。计算式为: 频度=该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 相对频度=(该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总和)×100% 相对显著度:指样方中某种个体的胸面积和与样方中所有种个体胸面积总和的比值。

植物的分类系统

植物的分類系統 從我國古代有關植物的記載情形,皆以其用途為分類,因此大致以藥用及食用植物最為常見;國外至十六世紀,在植物分類上已有顯著的進步,如1620年Bauhin氏著作中,已有屬名、種名;另Ray氏根據胚胎(Embryo)而分為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並在其著作中將植物區分為: Ⅰ、草本植物(Herbae) (Ⅰ)無花植物(Imperfectae or Crytogamae) (Ⅱ)有花植物(Perfectae) Α、雙子葉植物(Dicotyledones) Β、單子葉植物(Monocotyledones) Ⅱ、木本植物(Arbores) (Ⅰ)雙子葉植物(Dicotyledones) (Ⅱ)單子葉植物(Monocotyledones) 至1735年Linnaeus氏創人為分類法,植物分類因此有最初之分類系統,之後經植物學家不斷的刪改並作成新的分類法【De Jussieu (1789)的自然分類系統;De Candolle(1813)刪改,及J. Lindley (1830)、S. Endlicher(1836~1840)的新分類法等】。1827年R. Brown 發現松柏類及蘇鐵類之胚珠裸露,於是將植物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此使植物的分類更趨進步。到了1859年Darwin氏發表「物種起源」之後,於分類上有很大的變化,此時意開始注意植物的親緣關係。由於各家分類觀點不同,因此在植物分類系統上亦有所差異,尤以種子植物差異最鉅,茲就各家分類系統選介如下: 一、Bentham and Hooker System 此分類系統以De Jussieu(1789)之排列加以擴大,並將De Candolle(1818)之系統予以解釋;Bentham & Hooker.(1863~1880)所著植物誌屬,為使成為植物分類的實用範本,故在排列上以最便於鑑定標本的方式做成下列分類系統。 甲、雙子葉植物門(Dicotyledons) 1.離瓣區(Polypetalae) 2.合瓣區(Gamopetalae) 3.一重花被區(Monochlamydeae)—即無花瓣類(Apetalae)乙、裸子植物門(Gymnospermae) 丙、單子葉植物門(Monocotyledons)

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CG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 摘要: 关键词:老秃顶子;冰缘地貌;群落类型;结构特征 引言 冰缘地貌是由冻胀、热融蠕流、热融、雪蚀、风力等寒冻风化和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一般指无冰川覆盖的气候严寒地区的冻土分布区和季节冻土区发育的冰缘地貌, 因而冰缘地貌又称冻土地貌[ 1]辽东地区冻土环境属于季节性冻土,冰期内地表受到强烈的风化作用,使得山体岩层崩解分离,散落的岩块、碎屑常堆积于缓坡或谷地,形成杂乱无章的乱石堆积,故此,当地人也将该地貌称为“乱石窖”或“跳石塘”。目前植被状况良好,苔藓、地衣、蕨类和灌木覆盖严密,乔木根系固定在岩石缝隙之间,郁闭度在0.7以上,给公顷蓄积量达300立方米。但这种特殊石质生境上的森林植被一旦遭到破坏,不仅恢复困难,还潜在着发生泥石流、啸山等重大地质灾害的危险。加之本区正好处在我国东部2~3级生态敏感带的边缘,生态环境脆弱,存在着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因此,掌握冰缘地貌上覆植被的分布规律,对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丰富性。目前国内外对于冰缘地貌与植被生态学之前的关系研究还比较少见,1983年陈鹏等研究了长白山冰缘地貌与土壤动物之间的关系。【6】对于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的研究仅限于对其冰缘地貌的形成和冰缘地貌本身单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把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与其植被生态学联系到一起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老秃顶子冰缘地貌上的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的研究,旨在揭示其冰缘地貌上的植物类型,分布、结构等特征与其所在冰缘地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冰缘地貌上的植被保护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 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4°41′13″~125°5′15″ E;41°11′11″~41°21′34″ N)位于辽宁省东部桓仁、新宾两县交界处,主峰老秃顶子位于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海拔1367.3m,相对高差867m,为辽宁第一峰。其四周群山起伏,各山间谷地均有大量冰缘地貌分布。土壤类型主要以棕壤和暗棕壤为典型代表,多由花岗岩残积母质发育而成,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适宜植被生长【2】。地带性植被为温性落叶阔叶林,植物区系属长白植物区系的西南边缘,兼有华北植物区系的过渡性,生物多样性丰富,查明有真菌植物50 科 44 种 , 地衣植物 13 科 84 种 , 苔鲜植物 50 科 204 种 , 维管束植物 120 科 1141 种。维管束植物中有蕨类植物 19 科 60 种 , 裸子植物4 科23 种, 被子植物97 科1058 种[ 24 ], 主要优势科有菊科(Compositae) 、蔷薇科 (Rosaceae) 、毛茛科(Ranun2culaceae) 、禾本科( Gramineae) 、百合科(Liliaceae) 、豆科(Leguminosae) 、伞形科(Api2aceae) 、杨柳科(Salicaceae) 、莎草科(Cyperaceae) 、唇形科(Labiatae) 等。区内气候类型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 6.3℃,年降水量为870--1060mm,年平均相对湿度67%【4】;年无霜期133d,冻结期114d,年平均冻土厚度91cm。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网布,局部乱石窖之下形成暗河,在巨石

植物的主要种群

第3节植物的主要类群 【学习目标】1、能说出不同的植物类群,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2、能记住种子植物的两个基本特征 3、能说出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4、能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热爱植物,保护植物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种子植物的两个基本特征;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难点: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比比你的自学能力! 植物学家根据植物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群,主要 有、和等。 (二)苔藓植物 1、苔藓植物大都对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可作为 的指示植物。 2、在被火山摧毁的地带或烧毁的林地上,苔藓植物是先锋植物之一,因此,苔藓植物是植物界 的。 1、蕨类植物 1、蕨类植物的繁殖依靠,它属于一种细胞,位于叶片下表面。 2、大量的古代蕨类植物形成了。 (四)种子植物 1、结构:所有的种子植物都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 (2)。 2、种子植物又可分为和,分类的依据是: 种子外有无包被。 3、我国被誉为的故乡,我国许多裸子植物是世界上的珍稀树种,如 。 4、是植物界中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植物类群,它又

可分为和。 二、二、合作探究: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一)比较各类植物 1、根据各类植物的结构特点,将符合条件的植物类群填在横线上: 体内有维管组织,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的是植物;植物体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并用孢子繁殖的是植物;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体内没有输导组织,是植物。 2、根据各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将符合条件的植物类群填在横线上: 生活在阴湿的地面、背阴的墙壁和树皮上,是植物;生活在森林、 溪沟、田野的阴湿环境里,植株较高大,是植物;分布非常广泛, 是植物。 (二)植物的进化趋势 比较三大类群植物的结构,生活环境等,总结植物的进化顺序是: 。由此可知,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是。 (三)将下列植物准确归类: 银杉、小麦、花生、地钱、满江红、卷柏、黄瓜、葫芦藓。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三、形成提升(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1、被誉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的是 A.美国 B.新加坡 C.中国 D.俄罗斯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指哪类植物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3、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4、煤炭主要是由哪类古代植物形成的 A.被子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5、松树和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 B.松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种子裸露

裸子植物的简单分类

裸子植物: 松科:冷杉,雪松,金钱松,湿地松,火炬松,赤松,黑松,五针松。 杉科:水杉,池杉,落雨杉,蜀杉,杉木,南洋杉,中山杉。 柏科:龙柏,金叶桧,园柏,相木,侧柏,日本扁柏,日本花柏。 罗汉松科:罗汉松,竹柏。 杨柳科:意杨,响叶杨,小叶杨垂柳,旱柳,银牙柳,何柳。 木兰科: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含笑,烈火楠,木莲,白兰花。 壳斗科:青冈,苦槠,板栗,锥栗,白栗。 榆科:朴树,榉树,珊瑚朴,琅榆,糙叶树,垂枝榆。 胡桃科:枫杨,美国山胡桃,山胡桃,胡桃。 大戟科:油桐,山麻杆,乌桕,算盘子,麻疯树。 豆科:槐树,刺槐,龙爪槐,紫荆,巨紫荆,合欢,山合欢,金合欢,紫藤,油麻藤,紫穗,槐,云实,三皂荚,皂荚,凤凰木,黄檀,花榈木,里荆树。 蔷薇科:蔷薇亚科:月季,野蔷薇,木香,粉团蔷薇,隶棠,金英子,无刺蔷薇。 李亚科:桃,梅,李,杏,紫叶李。 苹果亚科:贴根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 山茶科:梅茶,山茶,美人茶,油茶,木何。 杜仲科:杜仲。 四照花科:锦带花,红瑞木,灯槭台树,山茱萸,毛梾。 木犀科:桂花,女贞,金森女贞,小腊,水腊,小叶女贞,对节白蜡,白蜡,犀木,黄馨,迎春,探春。 冬青科:龟甲冬青,枸骨,铁杆冬青,大叶冬青。 藤黄科:金丝桃,金丝梅。

忍冬科:珊瑚树,六道木,金银花,荚蒾。 樟科:樟树,红楠,浙江楠,浙江樟,紫楠树,紫楠,舟山新木姜子,乌药,皮樟樟,刨花楠。 卫矛科:卫矛,丝绵木,大叶黄杨。 漆树科:南酸枣,黄莲木,盐肤木。 槭树科:樟树槭,鸡爪槭,红枫,三角枫,五角枫。 山矾科:山矾,白檀,老鼠矢。 桑科:桑,拓树,无花果,小叶榕,印度榕,天仙果,霹雳。 夹竹桃科:夹竹桃,落石。 茜草科:栀子花,高山栀子花,小叶栀子花,六月雪,白马骨。 杜鹃花科:马银花,闹羊花,毛白杜鹃,天目杜鹃,云锦杜鹃,黄山杜鹃。胡颓子科:佘氏羊奶子,红皮树。 金缕梅科:枫香,蚊母,继木。 无患子科:无患子,黄山栾树。 大风子科:榨木。 五加科:刺秋,五加。常青藤。 芸香科:枳,野胡椒,香泡,柑橘,佛手玳玳。 猕猴桃科:猕猴桃。 旋花科:花叶蔓常青藤。 玄参科:泡桐。 紫薇科:凌霄,火棘。 杨梅科:海桐。 单子叶植物:百科,剑麻。、

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第一节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一、生活型组成特征 人们观察和区别植物群落时,首先关注的是群落中占优势的生活型,正是它赋予该群落一定的外貌形象,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植物群落生活型的组成特征是当地各类植物与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反映。研究表明,一个域的典型植被,均有一定的生活型谱(表4-1),而且一定的植被类型,一般都以某一两种生活型为主,各拥有较丰富的植物种类。 表4-1 不同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 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森林均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如对高位芽植物作进一步划分即可比较出差异。 对每一群落,均可作叶级的分析,并作出叶级谱。不同植被类型的叶级谱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往往以某一叶级占优势,并以此与其他类型相区别(表4-2)。叶面积的大小,与气候带有某种相关性。在热带地区,大叶的比例最高,随着逐渐离开赤道,叶面积较小的类型亦渐增多,而大叶的比例逐渐减少。 表4-2 不同群落类型叶级的比较 表4-3 贝加尔针茅草原生物学类群与生态类群综合分析表 (据植被,1985,简化) 对生活型与生态类群组成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映群落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对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作此类分析(植被,1985)可显示出它的群落重要属性,即中旱生和旱中生的杂类草(双子叶植物)占有很大比重,也表明它的所在地环境并非十分干旱。 以上只涉及生活型所含种数的多少,进一步分析还需考虑它们在群落中的各种数量特征,才能判别其所起的作用。

二、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植物环境 群落中的各种植物,在群落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而全部植物(按所属生活型)的分布状况,构成了植物群落垂直的和水平的结构,并将原有生境改变为特殊的群落部环境(植物环境)。 (一)垂直结构 大多数的群落都有高度上的分化或成层现象,这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特殊形式。无论是木本群落或是草本群落,都可看到垂直分化。 在森林群落,不同种类植物的植冠(叶层)分布在不同的或是相同的高度围,它们在群落沿着垂直高度的梯度及光照强度的梯度,占有不同的位置。根据它们垂直高度,可划分出一定的层次。在森林中,一般划分出乔木层,林下的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地被层(贴地的苔藓地衣)。这种层的分化是群落对环境条件适应的一种表现。然而在自然界,情况并不是那样简单,就乔木层而言,也不是所有乔木都长到一个几乎接近的高度。在热带雨林里,乔木层的垂直高度,可以达到30—40m或更高,一般可分出三个亚层,但是由于乔木层组成复杂,高矮参差不齐,层的界限并不是一般目测能分辨出来的。还有不少灌木也能发育成幼树状态,因而往往与小乔木交错生长在近似的高度,这样就会产生乔木亚层和灌木层的重叠。 除上述基本层次外,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植物,攀援或附着在不同植物的不同高度,往往在整个群落的垂直高度都有分布,因而并不形成一个层次。这类植物称之为层间植物。层间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多少,是和热量、温度的大小密切有关的。例如在我国的岛和滇南的森林中,藤本植物种类繁多,生长奇特,它们的枝叶花果常伸到高达20—30m的林冠层中,下部的藤茎又粗又壮,在这种森林里几乎没有一株树木可幸免于它们的干扰。 群落特别是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一个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这主要是部分光被上层的有机体所吸收或反射。形成林冠最上层的树木是受到全光照照射的,上层树冠的枝叶可以吸收和散射一半以上的光能。在乔木的下层,是利用残余光的小树。下层的灌木层,大约利用全光照的10%,而草本层仅利用了1—5%的全光照,以维持本身的生长,最后是得到极微弱光照的苔藓地衣层。由此可见,森林的垂直结构包含一种适应光强梯度的生活型梯度——几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地表的苔藓。

第五章 植物的系统分类

第五章植物的系统分类 一、填空题 1. 植物分类阶层系统从大到小分别为界_____ 、_____ 、_____、_____ 、 _____ 、_____ 。 2. 十字花科的植物如油菜子房由_____个心皮组成,具有_____室,由____相隔 开。发育成果实后成熟时沿_____开裂,这类果实称_____果。 3. 桂花习惯上分为以下四个品种类型:_____ 、_____ 、_____、_____ 4. 秋色叶树种有_____ 、_____ 、_____、_____等。 5. 适合作绿篱的树种有____ 、_____ 、_____、_____等。 6. ____ 、_____ 、_____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 7. 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__文书写。 8. 蕨类植物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器官的分化; 9. 伞形科具________花序。 10. ________科是花冠蝶形, 二体雄蕊, 荚果, 常见植物________________。 11. 吊兰属于___________科。 12. 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多数是___________果; 菊科植物的果为___________果。 13. 兰科植物花中的雄蕊与雌蕊___________。花粉常呈___________,种子细小______。 14. 双悬果属于________科。 15. 唇形科的主要特征是:草本,茎常,植物体含挥发性芳香油;叶,花冠合瓣,子房上位等。 16. 依据植物的特征, 判断属于哪科? (1) 叶对生,单叶,掌叶裂或为羽状复叶。 花两性或单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或雌雄异株,整齐,排成总状、伞房或圆锥花序。果为扁平的具翅分果__________ (2) 二年生草本。单叶互生, 总状花序, 果实为两心皮组成, 由假隔膜分成二室, 果实成熟时, 果皮沿两侧腹缝线开裂, 成二片脱落, 仅留下假隔膜, 种子附于假隔膜上。__________ 17. 下列每科各列举二个观赏植物 豆科: 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的分类系统

第九章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的分类系统 现代分类系统是根据生物所有性状的异同,综合起来分门别类,称为自然分类法,它采用了阶梯从属的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如果某一等级内种类繁多,还可划分出中间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等。通过分类系统,可以了解各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每一个物种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二、生物的界级分类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生物的分界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出现了不同的分界方法,如两界说、三界说、五界说、六界说等。 在显微镜发明以前,由林奈提出了两界说,把生物分为植物界和动物界。三界说是在用显微镜发现单细胞生物后产生的,在1866年由赫克尔提倡,把生物分成单细胞的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动物界。五界说是1969年由惠特克提出的,把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此说更完善地反映出生物的进化历程,得到大多数生物学家的承认。也有一些学者主张,将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分为六大类群: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第一节植物界的主要类群 【知识概要】 地球上的植物,目前已知的有40多万种,它们组成了整个植物界。植物界的主要类群归纳如下: 我国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许多世界珍稀的和特有的种类。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有熊类植物中的桫椤,裸子植物中的银杉、水杉、秃杉和被子植物中的金花茶、珙桐、人参和望大树。 一、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属于低等植物,其主要特征是一般具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殖器官为单细胞构造,植物体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三类,没有根、茎、叶分化。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现存的藻类植物约2万多种。按细胞所含色素以及贮存养分的不同,可把藻类分为绿藻门、轮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等。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的比较见下表。

植物系统分类部分

植物系统分类部分 引言 一、教学目的 通过引言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任务;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概念;了解双名法及其意义。 二、教学时数:讲授2学时,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分类的方法、植物的命名法、 难点: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学生自学 五、主要内容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二节植物的分类 1.植物分类的方法 2.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 第三节植物命名法 第四节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六、思考题

第一章藻类植物 一、教学目的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藻类分门的依据,用以区分、识别各门藻类;掌握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和生活史;通过归纳比较,从而了解藻类植物的演化趋势;使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由于藻类的多样性,关于他们的起源进化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理论,课堂讲授应以一种系统为主,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适当介绍我国在藻类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就。 二、教学时数:讲授3学时,实验3学时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真核藻类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结合实验室观察 五、主要内容 第一节原核藻类 1.原核生物与原核藻类 2.蓝藻门 1)蓝藻门的主要特征 2)分类及经济价值 3.原绿生物 第二节真核藻类 1.真核藻类概述 2.真核藻类的主要门类及其分门的依据 3.绿藻门和轮藻门 4.硅藻门

5.褐藻门 6.红藻门 7.真核藻类的经济价值六、思考题

第二章苔藓植物 一、教学目的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地钱和葫芦藓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了解苔纲藓纲的区别及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 二、教学时数:讲授3学时,实验3学时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孢子体的结构,有性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 四、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结合实验室观察 五、主要内容 第一节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1.指物体的形态结构 2.有性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 3.生活史 4.分布与生境 第二节各纲的代表种类 1.分类概况 2.主要代表植物 1)葫芦藓 2)地钱 3)角苔属 3.苔藓植物的经济价值 六、思考题 第三章蕨类植物

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实验2 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a.对不同群落相互比较、进行分类,以达到认识和识别群落的目的。b.将植物群落的分布或变异和生境条件的变化加以比较,阐明群落与环境的联系。c.对同一群落类型进行分析,阐明它的内部结构与均匀程度。d.将同一群落在不同时期加以比较,说明它的动态变化规律。不管要达到哪个目的,都要对群落进行调查。群落的数量特征是群落调查的重要内容,在植物生态学日益成为定量科学的今天,尤其如此。 植物群落的样方取样法适用于所有主要植物类群,样方法可以取得群落结构、组成的定量数据,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它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详细、可靠,可作为其他调查方法,如估算法、目测法精确程度的对照依据,因而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植物群落取样技术。 在野外实习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个方法,并学会分析、整理样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认识实习地区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分布规律。 1 样方的设置及其面积和数目的确定 实习地区的植物群落有多种类型,各类群落所占据的空间和位置不同,或大或小,或连续或分散。因而在野外进行群落数量特征的研究,涉及的对象是庞大的或无法确知的整体,由于时间、空间和人力的限制,一般不可能,也不需要将全部对象和所有地段进行全面的调查,特别是数量特征,更不可能全部查清。所以一般采用抽样调查技术完成这一任务,其实质是通过调查具代表性、有一定大小面积的植物群落的各项特征,以此估计、推断此类群落的整体特征。这种抽样技术选取的测量地块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所以把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如果选取的地块为圆形,则称为样圆法)。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时,将涉及样方的设置(布局)、面积大小、数量等问题。 1.1 样方设置(布局) 样方的面积,可能仅占某个植物群落在一个地段总面积的几百分之一或几千分之一,在大范围内怎样合理设置样方,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样方的设置有多种方式,这里介绍三种常见的设置方法,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群落的实际情况而加以选用。 ①代表性取样就是从群落所在空间中,调查者主观选择认为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或有某种特点的地段做为调查样方,虽然这样设置样方,调查获得的资料容易有偏差或遗漏,因而没有系统设置方式真实,也没有随机设置科学,但因为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又能学到调查的基本方法,比较适于野外实习中采用。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样方设置方法往往成为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法。 ②系统取样(规则取样、机械取样)就是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方向和距离)确定样方位置,如梅花形取样、对角线取样、方格法取样等,在面积十分广阔的森林和草地中这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其优点是布点均匀,定址简便。在群落调查中,就是使样方以相等的间隔占满整个群落;或在群落内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带,然后把样方以相等的间距安排在这些样带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