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史考试试卷及答案

近代史考试试卷及答案

上篇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发生了变化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方面:帝国主义操纵中国;帝国主义把封建统治者变成自己统治的支柱。

经济方面:旧经济即封建经济的状况;新经济即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

社会方面社会发展不平衡;人民的生活状况贫困、破产,毫无政治权利。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关系:前一个是革命,后一个是现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魂牵梦绕的追求;革命是贯穿近代社会的主旋律。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反映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一般规律。把革命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待,革命是为现代化的发展创造条件的。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还有政治、文化、人的观

第一章

1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主观上并不是要把中国变成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及带来的现代因素都是为了其侵略利益的需要

如果没有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或迟或早总是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正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打断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不是外来资本主义的刺激,而是内生的需要

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外来侵略势力恰恰是其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资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后,与中国的封建势力勾结,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中国的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

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3 19世纪40年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魏源《海国图志》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必须要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落后不一定落败,落后加腐败则必定落败,因此反帝必然要反封

5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6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

7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第二章

1. 天京事变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包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败亡。

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后期,由洪仁玕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是《资政新篇》。

4.康有为系统提出变法维新理论的著作是《新学伪经考》

5. 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

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王朝腐朽统治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办工业,办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官派留学生

6.洋务运动有何历史作用?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是,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

来。

教训:不改变腐朽的制度,想要富强是不根本的。

7.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8、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52

9、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客观原因:

1 新旧力量对比悬殊。(严复:千与一之比)

2 庞大守旧势力集合在慈禧太后周围,拼命维护既得利益。

3 维新势力主要是维新派知识分子、帝党官员以及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没有军权、财权和基地。

主观原因:

1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

2 新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刚刚诞生,经济力量很软弱,社会基础很狭小。

3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有妥协性。

4 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5 急于求成和策略失误

10、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张之洞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孙中山把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

3、下列法律文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4、孙中山思想的历史发展: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5、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革命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之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失败原因

(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4).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6、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

7、1912年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其主体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8、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①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社会革命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三者被称为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此期间,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在经济上更是企图垄断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他们肆意的蹂躏我们的人民。而封建主义通过地租,商业投机,高利贷资本,苛捐杂税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官僚主义则使得官僚资产阶级利用政治特权,从事金融,商业投机,发行法币等,扩大自己的官僚资本,造成经济混乱,又对工业实行垄断性掠夺,使人民无法生存下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推翻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

2、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连提出此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P90五个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得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②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④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4、在1921年至1949年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阶级政治力量,它们是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二是民主资产阶级,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及基本内容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和科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及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彻底的反帝反封,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2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3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从政治思想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抨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的思想特征,革命精神极强,极易引起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共鸣

第二.一战是对传统西方文明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一次大暴露。一方面,使某些中国人更加坚守中国文明的旧途;另一方面,使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探寻突破传统的新路

第三、国内革命斗争的实践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第四、革命前的俄国国情和中国非常相似;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激起了先进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强烈兴趣

第五、五四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实践所取得的成功,使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众多的外来西方思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枝独秀

4、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使中国革命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使中国革命开始有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武器

使中国革命开始有了一个新的革命方法

为中国革命走上新的前途和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提供了可能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

6、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国民大革命迅速开展起来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7、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8、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举行地点上海(7月23—30日)

9、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五四运动

1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南昌起义。

2、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在八七会议

3、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哪三次“左”倾错误?这期间为什么会连续出现这些“左”倾错误?

1、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

2、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3、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原因:八七会议留下的隐患,共产国际的瞎指挥,在理论上的瞎指挥。王明是共产国际的派来的代表,富有欺骗性。

4、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6、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

7、1928—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反对本本主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①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

②制定全民抗战路线,发动人民战争(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大大改善)

③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展积极的敌后游击战,承担巨大抗战任务并重创日军

④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

⑤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①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使日本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

②客观上为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③为沿海工业的内迁、为西南大后方的奠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同时扩大了抗日战争的影响,唤醒了国际舆论的支持

3、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政府采取的策略是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瓦窑堡会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5、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6、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①形成了振奋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恩格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②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进程中的重要过渡阶段

③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起的转折点

④打破了当时中国各主要党派严重对立的局面和力量对比,为中国社会未来根本走向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⑤推动了中国民主运动,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7、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8、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9、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成为扭转时局关键的事件是西安事变

10、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11

12、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

13、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指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中的“争取中间势力”的中间势力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基本经验。

①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②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个少数民族,爱国

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第一,建立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3、民主党派主张的第三条道路在中国为什么行不通?

②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和镇压

4、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受

5、1948年秋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三大战役是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6、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7、解放战争时期,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的文献是《中国土地法大纲》

8、1946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重要文件是《五四指示》

9.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0、解放战争时期反对国民党政府内战,独裁的反动政策的学生运动有一二三0运动、五二0运动、121运动。

11、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

12、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论人民民主专政》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P197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聚喜欢,聚好玩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2、“三反”和“五反”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那些历史性的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成就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新中国的基本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主要的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而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就必须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2、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基本特征:

性质:①、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的过渡准备条件。

②、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经济结构

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228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老师给的类似的题近代中国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愈来愈不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到1952年底,农村和城市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迫切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加以解决。

第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不止的目标

第六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5、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P228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6、1956年,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

8、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它为社会主

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陈云在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内容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的市场为补充。

3、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论十大关系》

4、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5、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取得了哪些探索成果和建设成就?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较快的发展速度

从根本上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

取得一批重要的科技果实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