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东北沦陷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第三章 东北沦陷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第三章 东北沦陷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第三章 东北沦陷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104

上篇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第三章东北沦陷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精心谋划炸毁沈阳北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中国驻军所为,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沈阳北大营,并攻占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旋即,日军南攻北犯。由于国民党当局向东北驻军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使日军入侵横行无忌。

9月19日晨,日本侵略军向长春二道沟和南岭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军队抵抗一阵,终因执行“不抵抗”的命令,不得不在当日撤出阵地,长春陷落。

9月20日,日军第二师团司令部由沈阳迁至长春。同日,代理主持吉林省军政事务的东北边防军驻吉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吉林省政府委员熙洽,命令驻吉林城的军队全部撤出市区。21日,日军第二师团进占吉林市。

9月26日,熙洽依照日军的要求,宣布成立伪吉林省长官公署。

1932年3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谋划成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国”(以下称伪满洲国),随后拼凑所属省(特别市)、县(市、旗)级行政机构。在今吉林省境内,先是设置伪吉林省长官公署。伪满洲国成立后,相继设立新京特别市公署和间岛、通化、四平省公署。附图1—3—1①。

訛选自《伪满洲国情事案》。

图1-3-1

上篇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吉林省长官公署

1931.9 1932.3 第一节机构和职官

一、伪吉林省长官公署

1931年9月21日,日军第二师团进占吉林市后,师团长多门二郎便强令熙洽在3日内把驻吉中国军队

全部缴械,撤销东北边防军驻吉副司令长官公署和吉林省政府,重新成立吉林省独立政权,并宣布脱离南京国

民政府。9月26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下,由熙洽主持,成立伪吉林省长官公署,熙洽自任长官。

9月28日,熙洽召集原吉林省军、政两署要员及社会团体头面人物开会,宣布吉林省长官公署组织大纲,发表独立宣言,宣告与南京国民政府和东北军张学良政权脱离关系。9月30日,在日本警备司令坪井的监督下,熙洽等宣誓就职。

伪吉林省长官公署机构设置如下:

伪吉林省长官公署职官名录伪吉林省长官公署日本顾问名录

106

107

第三章东北沦陷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二、伪满吉林省公署

1932年2月16日,日本关东军纠集伪奉天省(1931年11月20日辽宁省改称奉天省)省长臧式毅、吉林省省长熙洽、黑龙江省省长张景惠和刚被诱降的马占山在沈阳举行所谓“建国会议”(即“四巨头会议”),讨论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预先拟妥的“建国”方案。2月17日,“四巨头会议”决定成立“东北行政委员会”,张景惠被指定为委员长。2月18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下,以“东北行政委员会”的名义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同南京国民政府脱离关系,东北完全独立。随后,又经多次谋划,确定伪国名称为满洲国,元首称执政,年号称大同,定都于长春,改长春为新京。3月1日,以“东北行政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了《建国宣言》,宣告成立满洲国。3月9日,日本关东军挟持亡清废帝溥仪就任执政。

3月9日,根据伪满洲国发布的《省公署官制》,将1931年9月成立吉林省长官公署改称吉林省公署。吉林省最高长官为省长,受伪满洲国民政部总长指挥和监督,军政权、财政权受伪满国务院直辖。省长身边安设一个日本人为参事官,名义是参划、辅佐省长,实际是统辖、指挥省长。省公署设总务、民政、警务、实业、教育五厅。总务厅长由日本人担任,高踞于各厅长之上。

伪满洲国成立之初,吉林省辖1市41县,城乡居民1167449户,人口7135186人,约占东北三省人口总数的29%。

1934年3月1日,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由“执政”改称“皇帝”,年号由“大同”改为“康德”。伪满洲帝国于1934年10月1日发布第124号敕令,从同年12月1日起,将东北由4省(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改划为10省,增设滨江、三江、黑河、间岛、安东、锦州等6省。同时将内蒙地区的原兴安省划分为兴安东、兴安南、兴安西、兴安北4省。

这次改变区划,将吉林省所辖的1市41县划归4省隶属。新设的滨江省领辖哈尔滨以东的宾县、密山等

12县;新设的三江省领辖松花江下游的依兰、抚远等9县;新设的间岛省领辖图们江左岸的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安图等5县。改建后的吉林省领辖1市17县1旗,这就是:吉林市(1929年11月成立市政筹备处,1936年4月建置吉林市),长春、榆树、德惠、农安、双阳、伊通(1940年12月伊通、双阳合并为通阳县)、怀德、长岭、扶余、永吉、磐石、舒兰、桦甸、敦化、额穆(1939年10月改为蛟河)县,以及分别于1932年、1933年建置的九台、乾安县,还有新划入的郭尔罗斯前旗(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全省人口为4656697人。

伪满国务院于1937年5月8日公布《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大纲》,6月5日发表修改后的政府《组织法》和《省官制》,规定从7月1日起对伪满国务院、地方行政机构和各级官制进行改革。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进一步强化日本统治者对伪满各级政权机构的全面控制。把“总务厅中心”制改为“次长中心”制。在省长之下设“省次长”,在市、县(旗)长之下设市、县(旗)次长。次长均由日本人担任,主宰一切。

根据伪满洲国公布的政府《组织法》、《省公署官制》和伪满洲帝国公布的《省官制》,设置吉林省公署及其所属机构如下:

上篇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按伪满洲国规定,从省长到各厅厅长,由伪执政特任和伪满国务院简任,实际完全由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决定。伪满政权建立之初,日本侵略者实行高度集权统治,各省省长均由伪满国务院几个汉奸总长兼任,伪满吉林省省长由伪满财政部总长兼任。伪满省公署下设总务厅,置于各厅之上,厅长由日本人担任,成为各厅长之首,把持省公署实权。在实施“总务厅中心”制的过程中,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还具体规定了日系、满系官吏在省

公署中的比例是2∶8。但是,日本侵略者为了严格控制伪满政权,通过各种途径,迅速扩大日系官吏的数目。到1937年机构改革后,日系官吏在省公署中已近半数,有些部门日本官吏占绝大多数。

伪满吉林省省长名录伪满吉林省省次长名录

从1937年7月行政机构改革开始,省公署撤销总务厅,设省长官房,将总务厅厅长改为省次长,仍由日本人担任。

伪满吉林省公署秘书长、各厅厅长名录

108

第三章东北沦陷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三、伪满间岛省公署

日本侵略者的魔掌在“九?一八”事变前20余年就伸到了延边地区。“九?一八”事变后,驻延吉镇守使吉兴率部投敌,日军即速占领延边地区。经日本关东军、日本朝鲜总监府与伪吉林省长官公署策划,于1931年9月

撤销延吉市政筹备处(成立于1929年),设立吉林省特派驻延吉行政专员临时办事处;

1933年8月改为吉林省延边行政督察员公署办事处。该办事处隶属吉林省长官公署和吉林省公署,管辖延吉、汪清、和龙、珲春等4县行政事务,先后担任处长的有张书翰、启彬和高立垣。1934年12月1日,在延吉街新设间岛省公署,辖原隶属吉林省的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安图等5县。全省城乡人口599683人,其中日本人7202人,朝鲜族

109

上篇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人139093人。

1937年7月,通过调整机构、充实官吏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了日本人在间岛省的统治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与苏联接壤的边境地区实行“总省制”。1943年10月1日,由间岛省、牡丹江地区和东安省联合,在牡

丹江市成立东满总省。总省领辖各省的行政事务,拥有财政、人事和请求出兵权。总省领辖的各省保留省长、省次长、省公署的建制,继续行使对辖区各市、县的行政管理权。1945年5月撤销东满总省,恢复间岛省为伪满国务院直属省的地位。

伪满间岛省公署及其所属机构如下:

日伪当局对间岛省公署及其所属行政职官的配备,突破了日本关东军规定日、满系官吏2∶8的比例,日系

官吏远远超过其他省的数目。伪满建国初,国务院各部和省公署两级行政机构中,日系官吏所占比例是29%,而间岛省委任官以上的官吏,日本人却占39%,逐渐超过50%。后来,日本侵略者干脆甩掉省长和重要部门傀儡官吏的牌位,由日本人直接充当省长和重要部门的主官。1936年4月,日伪当局任命金井章次为间岛省省长,部分县长和街长也安排由日本人直接充任。

伪满间岛省省长名录伪满间岛省省次长名录

伪满间岛省公署各厅厅长名录

110

第三章东北沦陷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四、伪满通化省公署

通化地区系指民国初年由奉天省东路道改称的东边道地区,亦称东南满地区。

1937年7月1日,在通化县城(1942年1月改建为通化市)成立伪满通化省公署,其辖区为原隶属奉天省

的柳河、金川、氵蒙江(今靖宇)、辉南和原隶属安东省的通化、辑安(今集安)、临江、长白、抚松共9县。全省城乡人口近百万人。1941年撤销金川县建制,辖区分别划归辉南、柳河和通化县。

伪满通化省公署及其所属机构如下:

111

上篇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日伪当局建置通化省,在增设军管区加强军事力量的同时,着重加强对省公署及其所属县公署警特力量的配备,妄图实施“肃正”计划,残酷镇压抗日军民。

伪满通化省省长名录伪满通化省省次长名录

伪满通化省公署各厅厅长名录

五、伪满四平省公署

由于日本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战线日渐拉长,用于战争所必需的钢铁、石油特别是粮食、食油等物资日益紧缺。他们把解决战争补给问题的主要出路,放在强化伪满洲国的战时体制上。因此,在

1941年调整行政机构过程中,在东北中部平原地区增设四平省。

1941年7月1日,在四平街市成立伪满四平省公署,其辖区是原奉天省辖区的四平街市和双辽、梨树、昌图、开原、西丰、东丰、海龙(今梅河口)、西安(今辽源)共8县。总面积2.9万平方公里,城乡居民约300万人。1942年1月增辖由怀德县隶属的公主岭镇改建的公主岭市。伪满四平省公署及其所属机构如下:

112

第三章东北沦陷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日伪当局对伪满四平省公署及其所属县(市)公署职官的配备,是在保证警务需要,足以维持“地方治安”的前提下,侧重于配备民生、实业方面的职官,并要求有一定的农业管理能力和生产技术,就连由日本人担任的省次长,也由日本农业专家来充任。

伪满四平省省长名录伪满四平省省次长名录

六、伪满新京特别市公署

1932年1月1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与吉林省长官公署策划,将1929年9月成立的长春市政筹备处改

为长春市政府,继续保留长春县,都归吉林省管辖。同年2月25日,由日本关东军操纵的伪东北行政委员会,

公布所谓《新国家组织大纲》,规定伪满洲国首都设在长春。3月15日,伪满国务院按日本关东军的旨意,将长

春改为“新京”,将长春市政府改称为新京市政公署,归伪满国务院直属。4月19日,伪满国务院又将新京市改为新京特别市,新京市政公署改称为新京特别市公署,归伪满国务院直属。

1936年1月,伪满撤销北满特别区,随后将原特别区所辖的二道沟宽城子火车站、宽城子铁路附属地和

长春火车站满铁铁路附属地,先后并入新京特别市区。新京特别市下辖长春、大同、顺天、东光、和顺、宽城子等

区,后增加东荣区,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逐年增加,1939年1月为37.9万余人,其中日本人9.2万余人,占全市人口的24.3%。1940年9月为48.9万余人,比前一年增加11万人。1941年5月为55.9万余人,其中日本人增加到12.6万余人,占22.5%。1945年达到89.9万余人,其中日本人增加到16.2万余人,占18%。

伪满新京特别市公署及其所属机构如下:

113

上篇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伪满新京特别市副市长名录

伪满新京特别市公署各处处长名录

114

115

第三章东北沦陷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Array

七、省辖市、县(旗)公署

1932年3月,日伪当局将长春改为新京,同年4月改称新京特别市。根据1936年4月实施的《市制》,将1929年11月成立的吉林市政筹备处,改建成吉林市公署。1937年12月,伪满国务院决定,继续保留梨树县,将道里道外合并,建置四平街市,成立四平街市公署。1941年7月,四平街市成为四平省公署驻地。1942年1月,继续保留通化县建制,将通化县街划出建置通化市,仍为伪满通化省公署驻地。同时,将怀德县隶属的公主岭镇改建为公主岭市,成立公主岭市公署,划归伪满四平省公署管辖。1943年4月,继续保留延吉县建制,把延吉县街划出建置间岛市,将1929年9月成立的延吉市政筹备处,改为伪满间岛市公署。市公署根据辖区地域、人口、实业等实际情况,分别设置总务、行政、财务、工务、实业等科,荐任事务官、属官、技佐等若干人。副市长(含参事官)、副科长及重要部门主管,均由日本人充任。

1932年7月5日,伪满国务院发布《县官制》。随后,伪满民政部发出确定县级行政机构的第533号训令,决定各县行政长官仍沿袭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决定改称的县长,撤销副县长建制,将日本人充任的县自治指导员改称县参事官。1933年5月,日本关东军决定,各县除已设辅佐县长的参事官以外,又设置由日本人充任的警务指导官、经济指导官,由这些日籍官吏掌握全县大权,直接实施殖民统治。1937年5月,伪满国务院公布《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大纲》,同年12月发布修改后的《县官制》,把伪满政权日本人推行的“次长制”扩展到县,将日本人充任的县参事官改称副县长,形成了伪满洲国自上而下的“次长制”体系。并且,通过副县长兼任县协和会会长、县兴农合作社社长,形成了“三位一体制”。根据伪满民政部于1933年8月发出的《训令》,将各县在1929年改设的县政府改称县公署,较大县的县公署建置总务科和内务、警务、财务、教育4局;较小县的县公署不设教育局,职责由内务局承担。1937年7月机构改革,将局改科,一般的县公署设庶务、财务、警务、行政、开拓、经济等6科,1941年又增设动员、地政、林政等科。每县设荐任事务官、属官、警正、警佐等若干人。

东北沦陷时期,县的建制除隶属关系有过几次变动之外,还有新增设、撤销、更名和改变区划的变动。1932年9月,将永吉、长春、德惠县各一部辖区合并,在下九台增设九台县;1933年将农安、长岭县各一部辖区合并,在长发屯增设乾安县,并从1933年10月1日起改两县设治局为县公署。1940年10月,辽源县与双山县合并,在郑家屯设置双辽县。同年12月,双阳县与伊通县合并,在伊通镇设置通阳县①。1941年7月,撤销金川县,其辖区分别划归辉南、柳河、通化县。1938年5月,洮安县更名白城县。1939年10月,额穆县更名蛟河县,并于1942年2月将蛟河县所属的额穆索、官地、黑石等村划归敦化县。

伪满国务院于1934年11月29日以第168号敕令公布修改后的《旗制》和《吉林省郭尔罗斯前旗等四旗施行旗制之件》,从12月1日开始实施。按规定,从实施之日起,郭尔罗斯前旗划归吉林省隶属,旗的长官扎萨克改称旗长,建置旗公署,旗长由蒙古族人担任,旗参事官由日本人担任。旗公署设置庶务、行政、实业3科,荐任事务官、属官、技佐、警正等若干人,同汉族地区的市、县公署一样,也是日籍官吏垄断大权。

訛《东北沦陷十四年大事编年》载:1940年12月25日“伪满决定废止双阳县、伊通县,新设通阳县”;《吉林省沿革史要》载:1940年3月“双阳县与伊通县合并,合并后曰通阳县”。

116

上篇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第二节施政举要

伪满吉林、间岛、通化、四平省公署和新京特别市公署及其所属行政机构,自建立那天起,便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法西斯统治、进行殖民掠夺的工具。它在日伪当局的操纵下,对吉林各族人民进行残酷镇压,对当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行野蛮掠夺。

一、推行法西斯专政,残酷镇压中国人民

日本帝国主义操纵的伪满傀儡政权,成立伊始就成为法西斯专政的机器。由关东军司令部所属的日军和伪满军事部所属的伪满洲国军,以及在各省(市)、县(市、旗)设置的日伪警、宪、特机构,是日伪当局推行法西斯专政的行政暴力工具。根据1932年5月制定的《满洲国警察建设纲要》的规定,吉林、间岛、通化、四平省和新京特别市建立了一整套警察系统。各省公署推行法西斯专政的核心机构警务厅,其主官始终由日本官吏充任。新京特别市设置首都警察厅,由伪满民政部警务司直辖,后期移交伪国务总理大臣直接指挥监督。吉林、延吉设置警察厅,直接由省长掌管。厅下设置警务、特务、保安、司法等科。各县(市、旗)公署开始设置警务局,后改为警务科,下设警务、特务、保安等股和警察署,署下设置派出所或分驻所,直接对人民群众施以暴力。

伪满警察署遍布各地,警察人力日益增多。1932年10月,伪满民政部公布,新京特别市在辖区内设置大经路、四道街、长通路、南关、卡伦、万宝山、小合隆、双城、双龙台等9个警察署,并设置了游动警察队。1933年6月,伪满吉林省公署通令,将所属县的保卫团一律改建为警察队,增加警察数百人。伪满间岛省所属5个县,到1935年已设置警察署40余个,警察由1934年设省时的628人增加到1450人。1939年1月,伪满洲国从牡丹江、间岛、安东等省抽调游动警察队612人,扩充了通化省警务厅及所属各县警察署的力量。

伪满洲国成立之初便设置了宪兵队。1932年4月,在新京建立京师宪兵司令部,1934年7月在各省筹建起宪兵队。1934年10月,在吉林设立了宪兵训练处。翌年3月,以训练处第一批学员为基础,成立了新京、吉林、延吉宪兵队,随后扩展到吉林、间岛省各地。1936年由奉天省宪兵队在通化地区编成东边道特别宪兵队,直接参加日伪军对东边道地区抗日武装的“大讨伐”。

伪满吉林、间岛省公署和新京特别市公署,在公开设置警察、宪兵的同时,还不断强化秘密特务机构。开始,在伪满各省警务厅和首都警察厅设置特务科,县(市、旗)警务科设置特务股,各警察署设置特务系,形成了以日本人为主凶的特务网络。在间岛省,一方面在各级警务厅、科和警察署中设置特务机构;另一方面还利用朝鲜族亲日分子建立特务组织“协助会”。该会在延吉设立本部,在明月沟、汪清等地设立支部,成员达7700余人,在日伪军警机关的操纵下从事告密活动,破坏共产党地方组织及其领导的反满抗日斗争。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为稳定东北这个战争物资补给基地,借调整行政机构之机,进一步充实和强化法西斯专政机构。1937年,吉林、间岛、通化省分别成立了由省警务厅直属的特务机构保安局,局长由省警务厅厅长兼任,其理事官由省警务厅特务科科长兼任。每省保安局下设数个或十多个特谍班,每班数十人,专事防谍和谍报两方面的秘密活动。1939年1月,根据伪满治安部的规定,在伪满吉林、间岛、通化省公署警务厅增设了指纹管理室,当即进行全民指纹登记和分类管理,以监控人民群众。1939年5月,伪满公布《宪兵总团令》,成立宪兵总团,下设10个宪兵团和7个宪兵分团。据此,新京宪兵队扩建为国都宪兵团,吉林宪兵队扩建为第二宪兵团,延吉宪兵队扩建为延吉宪兵分团,东边道特别宪兵队扩建为第八宪兵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下,伪满确立所谓“战时警宪体制”。在加强各警署、宪兵团、保安局力量的同时,又在重要城镇、集中工矿区、“治安不良”地区,增设了装备优良和机动性较强的游动警察队、森林警察队、经济警察队、护路警察队。特别是在1943年4月伪满司法部增设司法矫正总局之后,在新京、西安(今辽源)、通化等地设立了类似监狱的矫正辅导院,以囚禁和矫正“犯罪”嫌疑人。

东北沦陷时期,日伪当局还制定和颁布了各种法律、法令,以强化伪警、宪、特机构的法西斯统治。吉林、间

117

第三章东北沦陷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岛和新京(今长春)建制之初,依照伪满颁布的《暂行保甲法》、《治安警察法》、《暂行惩治盗匪法》等,将城乡居民按居住区域纳入牌、甲、保和邻组之中。并且,实行“十家连坐”,对人民群众的言行严加限制,把有“聚众”、“结伙”、“越轨”行为者视为“匪贼”予以残酷镇压。熙洽就任吉林省长官后,在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间,指派伪吉林省长官公署警务处和伪吉林省公署警务厅纠集伪军警配合日军,以清剿和镇压“盗匪”为名,对延吉县海兰区花莲里为中心的海兰抗日游击区进行了94次搜捕和“讨伐”,杀害共产党员、抗日群众达1700余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江大血案”。1932年8月7日,驻山城镇日军守备队袭击海龙县四合堡村陈家街小西沟参加婚礼的群众,当场屠杀无辜群众128人。1934年10月20日,怀德镇警察署在日本警务指导官操纵下,逮捕“反满抗日嫌疑分子”19人,经刑讯逼供后,没有得到任何抗日证据,便决定给日伪警特当靶子练枪法,打开牢门后,放出在押人,令其快跑,同时令日伪警特开枪,名曰“打跑”,19人相继被害。1935年3月,伪满吉林省警务厅派出警、宪、特,在吉(林)、海(龙)铁路员工中先后8次搜捕“不轨分子”,逮捕地下共产党员与工人会会员109人。1937年1月29日,伪满吉林省警务厅和磐石县警务局第二次破坏中共磐石中心县委,逮捕党员和革命群众103人。1936年冬至1937年春,伪满安东省警务厅以“肃清东边道救国会”为借口,对有爱国抗日思想的教育界人士进行凶残屠害,逮捕教育厅(局)长、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员300余人。当时通化县被捕的有26人,其中5人被判死刑,6人被判徒刑13年零4个月,15人被判徒刑5年。在伪满洲国,“囚犯”多得惊人。吉林市1936年全市人口127501人,而在监狱、看守所被关押的“囚犯”竟达3895人,占全市人口3%强。

特别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伪满洲国实行“战时体制”,法西斯专政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吉林、间岛、通化、四平省和新京特别市的法西斯统治异常疯狂,极端恐怖。1937年12月,在城乡推行街、村制后,依照《市街村自卫法》,执行比《暂行保甲法》更为严厉的“保甲连坐制”,一人有嫌疑,众人受株连。1940年前后,省(市)、县(市、旗)公署警务厅、科,依据伪满颁布的《治安维持法》、《国民手帐法》,给18岁以上居民发放贴有照片和印有指纹的“居住证明书”,给15岁以上男公民发放“国民手帐”,俗称“良民证”。当时,有些群众外出忘记携带证书,就被逮捕囚禁或当劳工者为数众多。1942年3月2日,伪首都警察厅以违反《治安维持法》的名义,突然包围满洲建国大学校园,将爱国学生组织——

—干部会的成员17人全部逮捕,分别判处无期徒刑和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受到极端残酷的肉体和精神摧残,有2人死于狱中。1943年以后,依照伪满颁布的《保安矫正法》、《思想矫正法》、《时局特别刑法》等,对那些“有犯罪之虞者”,实施“预防拘禁”、“强制劳役”。对“国事犯”、“政治犯”、“经济犯”、“思想犯”,伪警、宪、特握有“酌情处理”、“临阵格杀”等特权。1943年4月,为维护日本首相东条英机视察满洲的安全,新京首都警察厅逮捕所谓“政治犯”、“思想犯”和无业的“浮浪”3000余人。新京各警察署参与“物价检查”和市场管理,发现新美华、物华兴、同顺公等13家金店有“走私黄金嫌疑”而被搜查,逮捕店主、经理、伙计148人,没收黄金约值数十万元(伪满洲国币)。发现英孚洋行高价贩卖染料,便以“经济犯”的名义,将洋行经理、雇员46人逮捕、判刑,没收财产,受株连的商号遭罚款。1944年3月,伪满首都警察厅和吉林省警务厅破坏国民党吉林省党部,将党部主任委员、书记长以及工作人员20余人逮捕入狱,分别判处死刑、无期和有期徒刑,其中3人死于狱中。1945年6月,伪满吉林省警务厅和桦甸县警务科调集百余名警特,对横道河子、八道河子反日暴动的农民进行了凶残迫害,杀害5人,并悬首示众7天;逮捕30人,下落不明。如此逮捕、关押,造成各地刑务署(监狱)人满为患,被称为“模范监狱”的新京刑务署经常关押约1500人左右。狱中在押和判刑“犯人”的生存条件恶劣,死亡率高得惊人。在矫正辅导院被“矫正”者,同监狱“犯人”一样受罪。通化的一个矫正辅导院,1944年监押500余人,被杀害和生病死亡者200余人,死亡率高达40%。

二、参与军事“讨伐”,强行集村并屯,屠杀抗日军民

在东北沦陷的14年中,傀儡政权充当日本侵略者的帮凶,残忍地“讨伐”抗日武装,屠杀爱国军民。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广大群众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吉林大地立即出现了以东北军爱国官兵为主体的抗日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总计约10余万人。他们围攻过省城吉林,一度攻占榆树、舒兰、额穆、安图、通化、柳河、东丰、扶余等县城,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日伪当局以日本关东军为主力,调集地方军、警、宪、特配合,对抗日义勇军进行了疯狂的“大讨伐”。

118

上篇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熙洽成立伪吉林省长官公署后,按照日本侵略者的旨意,拉拢原东北军吉长镇守使兼第23旅旅长李桂林、延吉镇守使兼第27旅旅长吉兴等先后附逆。熙洽以附逆的各部为骨干,组建起吉林剿匪军,编成伪军5个旅。这支伪军配合日本关东军第二师团,对原东北军依兰镇守使李杜率领的吉林抗日自卫军和原东北边防军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率领的吉林抗日救国军,进行了一年多的跟踪“大讨伐”。这股日伪军先后在吉林、榆树、舒兰、五常以及哈东地区堵截、伏击、围剿数十次,致使数万人的抗日武装遭到重大损失。到1933年1月,李杜不得不率余部退至苏联境内,冯占海被迫率余部经长岭、开鲁转移到热河。

原东北军将领吉兴投降日本后,先后任延吉、吉林警备司令,曾指挥伪军万余人,配合日军第10师团,对王德林率领的吉林救国军,先后在延吉、敦化、汪清、和龙、宁安等地,进行了将近两年的围剿,吉林救国军遭到重大损失,王德林于1933年1月率部分主力退入苏联境内。此后,吉兴又对活动在九台、永吉、磐石、舒兰等地,报号“三江好”、“东江好”、“红枪会”、“六国军”、“殿臣”等抗日武装山林队,进行反复围剿。1933年11月,吉兴派吉林警备军所属步兵、骑兵1个团的兵力,对“三江好”抗日山林队200余人追击10余天,直到击散。吉兴亲自率领伪满军骑兵千余人,对活动在永吉、磐石一线的抗日武装“殿臣”部进行多次围剿,有200余人被杀伤。

1932年3月,原东边道镇守军驻桓仁县团长唐聚五率部举旗抗日,成立辽宁民众自卫军。自卫军迅速扩大为数万人的抗日队伍,唐聚五亲自率兵抗敌作战达20余次,各路义勇军参战不下百余次,一度攻占过通化、柳河、海龙、辉南、辑安(今集安)等县城和许多乡镇据点。自1932年5月下旬开始,日本侵略者调集奉天省警备司令于芷山率领伪满靖安军,配合日军宫本联队、高波旅团、茂木旅团等部共2万余人,在一年内对自卫军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唐聚五率部分主力经热河入关后,日伪军继续对王凤阁率领的第19路军进行围剿,直至1937年4月王凤阁被俘慷慨就义,抗日民众自卫军溃散。

吉林地方的军、警、宪、特参与对东北抗日联军的“讨伐”,其频繁和残酷程度,日甚一日,年甚一年。1933年春,吉林、间岛省警务厅和所属警察署、警察队,对中共满洲省委在东满组建的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县游击队和在南满组建的磐石、海龙县游击队,进行穷凶极恶的“讨伐”。1933年1月至5月,磐石县警务局配合日伪军对磐石游击队围剿4次,队长王兆兰、政委初向臣壮烈牺牲。1933年初,珲春县警务局配合日伪军在边境“讨伐”,袭击珲春县游击队,队长兼政委林青等牺牲。1933年冬至1934年春,延吉、汪清县的伪警、特机构,配合日伪军对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了多次疯狂的“讨伐”,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等牺牲。

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东、南满地区的抗日武装,由分散的游击队发展成东北人民革命军,进而扩大为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南满地区抗日武装的中坚力量。日伪当局对东、南满抗日游击区,特别是对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进行了长期的军事“讨伐”,其中规模最大的“大讨伐”有两次:第一次是1936年8月至1937年5月,由伪军、警、宪、特进行的所谓“满军独立大讨伐”;第二次是1939年10月至1941年3月,由伪军、警、宪、特配合日军进行的所谓“联合大讨伐”。

1936年10月,成立了以伪满军政部顾问佐佐木到一亲自指挥的“讨伐司令部”,调集伪军2.7万人,对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和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9路军(王凤阁部),进行了持续半年多的“大讨伐”。为配合军事上的“讨伐”,在“治安肃正”的重点地区,伪警务厅、局和宪兵队派出了大批的“宣抚班”、“特搜班”、“特工班”等特务组织,搜集军事情报,分化瓦解抗联,破坏地方抗日组织,镇压革命群众。通化省、奉天省宪兵队组成的“特工班”,网罗东北抗联的叛徒,诱降和瓦解抗联。1938年6月,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一师师长程斌诱降,几乎全师瓦解。1938年10月,伪间岛省警务厅在安图县成立“朝鲜人特设部队”,队员200余人。该部到1944年初调去热河为止,参加对抗日武装的“讨伐”108次,杀害抗日战士、群众172人,逮捕139人。

当1938年全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伪军加紧了对东北抗日游击区的进攻,并将“讨伐”的重点由吉东、北满地区再次转向东满、南满地区。1939年5月,日伪当局在吉林市成立了以日本关东军第669部队长野副昌德少将为司令官的“联合讨伐司令部”,调集日伪军、警、宪、特7.5万余人,自1939年10月至1941年3月,对活动在东满、南满地区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进行了更为残酷的“大讨伐”。参加这次“讨伐”的,除日伪军三、四万人之外,还有由“讨伐”重点地区吉林、间岛、通化三省警务厅派出的警、宪、特力量3.4万余人。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亲自指挥的警察大队就有2600人,分成10个警察队,队长多由东北抗联叛徒充

119

第三章东北沦陷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任,其欺骗性、破坏性极大。这次“大讨伐”,给东北抗联第一路军造成了巨大损失,牺牲指战员千余人,其中抗日民族英雄、第一路军主要领导人杨靖宇、魏拯民等壮烈殉国;被敌人诱捕和叛逃者众多;余部只剩百余人,被迫退入苏境。

日伪当局在对东北抗联进行军事“讨伐”的同时,还疯狂推行“集团部落”政策,强化政治围困和经济封锁,以断绝抗日武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1933年底,在延吉、和龙、珲春3县建立首批“集团部落”8个,翌年增加到61个。1934年12月3日,伪满民政部发布《集团部落建设文告》。此后,日伪当局在抗日武装力量活跃的吉林、间岛和通化地区,竭尽全力地兴建“集团部落”,强行集户并村,制造无人区。据1938年10月13日伪满《大同报》载:到1938年10月,吉林省各县(旗)已修成“集团部落”2435个,再加上正在修建的585个,共有3020个,占全东北“集团部落”总数近30%。日本官吏金井章次充任间岛省长后,加紧推行“集团部落”政策,到1937年春已建成79个,并将珲春县边境居民1375户内迁,安置在17个“集团部落”里。通化省公署建立后,进一步在各县搞集村并屯,到1939年就建成“集团部落”454个,还将那里划成“匪区”、“半匪区”、“准半匪区”和“白区”4类地区分别加以控制。在通化北、氵蒙江(今靖宇)南的所谓“匪区”搞成了纵横百余里的大无人区,原住户全部迁入“集团部落”,造成了“集团之外绝无家屋,食宿之所一律捣毁”的局面。

所谓“集团部落”,亦称“人圈”,是日伪当局在划定有抗日武装活动的地区,利用暴力强迫分散居住的民众离开家园,迁往指定地点,组成在日伪军、警、宪、特直接控制下的“集团部落”。“集团部落”修建在平坦地带,避开山区和森林,纵横见方,占地3公顷至6公顷,可容纳居民30至50户,多者百余户。“集团部落”四周修筑高3米、厚1米的土墙,墙外挖壕沟,墙内装木栅或铁丝网。土墙四角各设一个炮楼,四边各修一座大门,中心设派出所或村公所,配有10名以上的警察,较大的“集团部落”驻扎日本守备队监控。“集团部落”的建筑酷似监狱,对居民的管制,形同狱吏看押犯人。人民没有自由,出入、购物、探亲、留宿等,必须按规定登记和接受检查,违者受惩处。同时,建立严格的保甲连坐制度,一人违规众人受罚。

日伪政权在强制推行“集团部落”政策的过程中,制造了许多烧光、杀光、抢光的悲惨事件。1936年秋,海龙县公署在大荒沟村(今吉乐乡)搞集户并村,强迫卧龙、复兴、吉兴、小吉乐等4个屯的居民在3天内搬进4个“人圈”里,到第三天,群众还未来得及搬迁,官吏便在4个小屯放起大火,烧毁民房1400余间,193户居民无家可归。通化县公署在1934至1936年间搞集户并村,烧毁民宅1.4万余间,废弃耕地33万余亩。净身出户的农民被赶入“集团部落”之后,饿死、冻死、病死的人很多。据伪满治安部编纂的各地治安调查报告书记载,1936年南满地区传染病蔓延,各“集团部落”里患病和死亡者甚多,其中通化县患病1132人,死亡153人;金川县患病1508人,死亡137人;柳河县患病4385人,死亡305人。

日伪当局在推行“集团部落”政策的同时,还对抗日武装采取了其它围困和封锁措施。伪吉林、通化省公署和首都警察厅先后下令,规定铁路两侧300米以内、公路两侧100米以内,禁止种植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违者罚款或拘留,已种植的高秆作物和自然生长的树木,必须在限期内砍伐净尽。伪满通化省公署于1939年初秋便限令各县农民提前收割尚未成熟的庄稼,使粮食减产一半,还限定时间脱谷,统一看管粮食,每次供给居民粮食只够两三天吃用,发现向抗日武装提供粮食者,祸及全家,殃及乡里。

三、征抓劳工和“勤劳奉仕”,掠夺劳动资源

日本侵略者对东北物资资源和经济的掠夺,首先是通过对东北以及关内的劳动资源的掠夺来实现的。伪满洲国修路筑堤、建厂开矿、改土造田、修建军事工程,都是攫取中国劳工的无偿或廉价的高强度的劳动的结果。伪满洲国的劳工,大体有四部分:一是从华北、华东地区募集来的,被称为“国外劳工”;二是在东北各地摊派征抓的,被称为“供出劳工”;三是被日伪军抓获的战俘或被专政机构逮捕的抗日军民,被称为“特殊劳工”;四是为实现“全民皆劳”而征编适龄青年和在校学生组成的勤劳奉公队,俗称“勤劳奉仕”。日伪当局对募集和征抓劳工的掠夺,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强度和压低酬金来实现的;而对“特殊劳工”和“勤劳奉仕”的掠夺,则是通过强制无偿劳动来实现的。

伪满洲国建立之初,每年修筑边防工事、开发产业、挖沟修渠等工程所需要上百万名劳动力,大多是从山

120

上篇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诱骗来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特别是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军工、矿山、工厂以及农业所急需的劳动者,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在当地强行摊派、强制征抓的,并将这种掠夺性劳务政策纳入了所谓的战时新体制。

1938年7月至1942年2月间,伪满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劳动统制要纲》、《劳动统制法》、《国内劳动人募集紧急对策要纲》、《劳务新体制要纲》、《劳动者紧急就劳规则》等劳动统制法规,宣布招工实施“行政供出”和强制征集,推行“全民皆劳”、“勤劳兴国”运动。同时调整劳动统制机构,将劳工协会改为各级劳务兴国会,以保证劳工的“行政供出”。

所谓“行政供出”,是指军事工程和重要产业部门需要劳动者的单位,向伪满民生部大臣提出所需数量、征集地区等项目的紧急申请,经伪满民生部大臣批准后,通过省(市)、县(市、旗)公署的民生、警务部门和劳务兴国会,按男子劳动力的情况,层层下达指标,再由基层政权采取行政手段强行征集。实际上,有权势的人家可以不摊派劳工,有钱的人家可以雇穷人顶替劳工,出劳工的灾难全部落在贫苦农民的头上。

伪满洲国在1941年2月召开各省省长会议后,强征劳动力的暴行变本加厉。1942年伪满吉林省公署供出劳工近6万人,占伪满洲国供出劳工总数35万人的17%。1943年伪满间岛和四平省公署供出劳工5.5万人,占伪满洲国供出劳工总数50万人的11%。供出劳工,多数被送到外地服役半年以上。1939年2月,伪满伊通县公署按吉林省公署民生厅下达的指标,摊派劳工800人,在农村贫苦农民中平均每10户1人,抓足后到县城集中和编队,并自带行李、干粮,由日伪军警押送到东安省密山县修军事工程6个月零24天。1943年3月,伪满榆树县公署从农村强征劳工1600人,在县城编成1个大队、32个小队,由日伪军警押送到东安省牡丹江市修军用机场8个月。1944年10月,伪满吉林省公署按民生部下达的计划外任务和特批用工许可指标,从吉林市和农安、永吉、榆树、九台、敦化、怀德等县及郭尔罗斯前旗,为间岛省珲春煤矿征集劳工3千余人,为奉天省抚顺露天煤矿、制油厂征抓劳工5466人,从事挖煤、炼油等繁重劳役。1942年7月,人口不足2万人的长白县,按伪满通化省公署下达的指标,供出劳工200人,在县城编队后步行250公里,到临江县大栗子铁矿挖矿石。1944年间,伪满四平省公署按民生部计划供出劳工3万余人,除部分到黑河省山神府地区修筑军用公路和仓库、机场外,多数留在西安煤矿(今辽源煤矿)挖煤,有的劳工则在梨树县为日本移民修筑东辽河拦河坝和修造水田。当时,利用募集关内劳工和就地征集劳工最多的工程是修丰满发电厂。这项工程计划修筑长1080米、高91米、底宽61米的拦江大坝,形成库容125亿立方米大水库;建成总装机10台(其中第一期8台)、容量56万千瓦的发电厂。1937年4月,由伪满水利电气建设局吉林工程处指挥施工兴建,1942年11月7日松花江截流,水库开始蓄水,1943年3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到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土建工程完成87%,安装发电机组4台。如此庞大的水电工程,却在机械化程度极低的条件下施工,主要是靠劳工的繁重体力劳动建筑的。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天参加施工的劳工有1万至1.2万人。据伪满《劳动管理概况》记载,从1937年到1941年,由大东公司从关内骗到丰满的劳工有101410人;在伪满确立“劳务新体制”之后,又从当地征集劳工、勤劳奉公队以及吉林、奉天监狱的犯人等共2万余人。在这4年多时间里,先后在丰满电厂服役的劳工达12万余人。

在按指标摊派劳工尚不能满足日本殖民者对劳动者需要的情况下,日伪统治者便以维持社会秩序和疏散城市人口为由,抓捕一时无职业或有“犯罪嫌疑”的所谓“浮浪”者当劳工,成为在刺刀下无偿服役的苦力。1943年4月19日,伪满新京警察总监齐知政指挥各警察署搞大搜捕,一昼夜抓“浮浪”3160人,其中有1287人被强迫服劳役。同年7月16日,伪满首都警察厅以防止犯罪为名,抓捕“浮浪”1000余人,其中有800人被强制维修街道,随后又将其中的540人送到密山煤矿服劳役。伪首都警察厅为收容监管“浮浪”,于1943年7月在朝阳桥外设置了“新京更生训练所”,到1945年8月东北光复,共收容监管过7000余名“浮浪”,占当时新京人口的1%。他们先后分28批成立“劳动报国队”,由警察押送到密山煤矿、西安煤矿(今辽源煤矿)和鞍山弓长岭铁矿服役。日伪当局为了得到更多的廉价劳动力,不光在大城市中抓“浮浪”,还在那些边远的县城随意抓“浮浪”服役。伪满抚松县公署警务科于1941年5月至1943年9月,先后5次抓“浮浪”260人,分送西安煤矿(今辽源煤矿)和大栗子铁矿当苦力。1943年8月,伪满舒兰县公署警务科日本人科附鲇川茂,为其朋友补充在黑河省包工急需的劳动力,一天夜里下令封街堵巷和闯进民宅,捕抓“浮浪”300余人,将其中130人送到黑河

121

第三章东北沦陷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省一个工地当劳工。

1942年6月,日伪当局推行“国民勤劳奉公制度”,强迫青年无偿服劳役。随后,伪满发布《关于勤劳奉公义务人选定要纲》和《国民勤劳奉公制创设要纲》;同年11月18日又颁布《国民勤劳奉公法》和《国民勤劳奉公队编成令》,规定凡20岁至23岁未被征兵的青年男子(当时俗称“国兵漏”),在此期间均服劳役12个月。并且,以市、县(旗)为单位,按军队模式编成勤劳奉公队,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省和市、县(旗)勤劳奉公队的司令,由省和市、县(旗)长担任。1945年3月11日,伪满修订《国民勤劳奉公法》,将勤劳奉公队适龄年限由20岁至23岁改为20岁至30岁;将3年完成1年劳役改为6年完成3年劳役,即每年服劳役由4个月改为6个月。

伪满吉林、间岛、通化、四平省公署和新京特别市公署,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在铁路沿线地区搞勤劳奉公队试验,随后全面铺开。1944年,吉林省派出勤劳奉公队达7万余人。1943年6月,从新京、四平、长岭、西安(今辽源)、东丰、海龙等市县调出勤劳奉公队517人,到辽阳修筑太子河左岸的防洪排水工程,从6月10日到11月18日,服劳役将近半年。1943年由日本承包商承建的永(吉)、舒(兰)、榆(树)灌区(今称舒兰灌区),计划造水田1万公顷。为修筑电灌站、堤坝、水渠,每年从永吉、舒兰、榆树、五常等县强征勤劳奉公队4千至6千人。吉林省勤劳奉公队多用于第二松花江左岸郭尔罗斯前旗灌区(今称前郭灌区)的修筑工程。这项殖民工程,除从山东募集3000名劳工之外,多数是伪满吉林省公署从各县(市、旗)派出的勤劳奉公队。到1945年8月东北光复,共用工19.6万人(1943年是4.8万人,1944年是6.8万人,1945年是8万人)。从1943年到1945年,四平省仅用于修建二龙山水库和梨树灌区工程的勤劳奉公队就达5.8万人,多数是由伪满四平省公署从所属县征派的。

从1943年1月开始,日伪当局又对20岁以下青少年进行残酷的劳务掠夺。伪满吉林、间岛、通化、四平省和新京特别市公署,依照伪满洲国于1942年12月23日公布的《学生勤劳奉公令》和伪满文教部于1943年6月3日公布的《学生勤劳奉仕规则》,从大学再扩展到中、小学,按学校组成勤劳奉公队或勤劳奉仕队,由学校校长任队长,每年参加30天至45天的义务劳动,未完成者不准毕业。实际上,各学校参加勤劳奉仕的都超过规定的人数和时间。1945年6月,柳河县国民高等学校将三年级两个班120余名学生编成勤劳奉仕队,被派到五道沟南大青沟水库服劳役2个月,规定每个学生每天挖土方1立方米,并运出百米之外,学生个个累得精疲力竭。1945年6月9日,伪满九台县公署教务科召开全县小学生勤劳奉公大会,将全县小学六年级学生1000余人,编成4个中队,由教师带队,到营城煤矿挖排水沟。

日伪当局对劳工的政治压迫和经济盘剥十分残酷。劳工的劳动场所由日本人当监工,用中国人当把头。劳工被送进用工单位,便失去了人身自由,任凭监工、把头的奴役和宰割。他们的住地四周架有铁丝网或电网。他们宿在简易工棚里,夏不通风,冬不保暖。他们的穿着是用“更生布”(一种用旧布、破布再生纤维织成的粗布)制作的劳工服,既粗糙又易破。就是这样劣质的衣服,也供应不足,致使有些劳工用麻袋、纸水泥袋子遮体。劳工吃的是粗高粱米饭、玉米橡子混合面窝窝头和咸菜条、白菜汤。劳工们在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恶劣条件下,每天劳动12个小时以上,而且遭受层层盘剥。不光是日军俘虏的“特殊劳工”和被抓捕的“浮浪劳工”纯属无酬服役,就是从关内召来的“募集劳工”和本地的“供出劳工”,所挣的少量酬金被盘剥得所剩无几,甚至是倒欠帐。据《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一书记载:“康德八年(1941年)西安矿业所(即西安煤矿)一个采煤工人每月创造价值1277.46元,平均工资却是55元,仅占创造价值的4%”。新中国成立后辽源煤矿职工在祭扫矿工墓“方家坟”时,从一具尸体上发现一张印有“方家柜”的印记,记有牛世清名字的工票。工票记载,牛世清在1942年11月上班30天,应得工资32.34元,但是扣除各种名目的款项之后,反倒欠“方家柜”4.24元。劳工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到极残酷的压榨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还经常遭到监工、把头的严刑拷打。劳工生病受伤得不到治疗,死亡率极高。据查到的资料表明,修建丰满水电站劳工病死饿死3684人,事故死亡424人,被迫害死亡1913人,合计6021人。1943年3月,伪满榆树县公署从各区、村抓劳工1600人,被送到牡丹江地区修军用机场8个月,饿、累、病死者723人,死亡率达到45%以上。从1941年到1945年间,西安煤矿(今辽源煤矿)“方家坟”埋葬了数以万计的矿工尸骨,墓地东南坡,仅296平方米的地方,竟埋有3排179具尸骨。1944年冬,新京特别市抓劳工900人,送到营城煤矿服劳役,到1945年8月东北光复,幸存者仅有60人。

122

上篇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四、实行农产品出荷制和生活必需品配给制,大量掠夺粮食

日本侵略者对吉林省农业经济的掠夺,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就开始了。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通过《朴茨茅斯条约》,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长春以南地区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权益,开始了对南满铁路两侧附属地的经济掠夺。1913年4月,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公主岭铁路附属地开设产业试验场总场,占地6000平方米。到1930年占地扩大到2115296平方米。1917年至1929年,又先后在郑家屯、海龙等地分别开设了试作农场,生产大量的农产品和畜产品运往日本。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农村经济掠夺的地域,就由南满铁路附属地扩大到全东北的农村。掠夺的主要手段是无偿抢掠和廉价征购。伪满洲国成立之初,日本侵略者将收购粮食的数额和价格,限定在农民可以勉强接受的程度。后来,实行“粮谷出荷”,强制农民出售粮食。

“粮谷出荷”,即根据伪满颁布的《粮谷管理制度要纲》、《粮谷管理法》的规定,每年春天,按照伪满国务院召开省长会议的决定和伪满兴农部下拨的指标,由省(市)、县(市、旗)公署逐级下达征购数额,再由区、村政权分配到各农户。秋后,不管年成如何,不论农民手中有没有粮食,一律按指标征收,违者被罚款或被拘押。进入征购季节,在伪满收购粮食督励委员会下设置以省(市)长为部长的省(市)收购粮食督励部,各县(市、旗)成立以县(市、旗)长为班长的县(市、旗)收购粮食督励班。收获期间,各县(市、旗)公署、协和会、兴农合作社的大小官吏和伪警、宪、特等倾巢出动,查看收成情况,督励快收割、快脱谷和快交粮。有些地方,逐村逐户翻箱倒柜,见粮就收。

日伪统治者为了从农民手中夺得更多的粮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制定出一些新法令。1942年11月制定出《农产品强制出卖法》,随后又颁布《战时农产物搜荷对策》,以暴力强制民众出荷农产品。与此同时,日伪当局还采取许多欺骗手段。诸如“先钱制度”,亦称“预定金制度”,即根据摊派的出荷量,春天订出契约,每收粮百公斤先付预购款1元;还有所谓“报恩出荷”,即对完成出荷计划的地区,在原计划之上再增加出荷任务,并强令完成。1942年9月,金名世被调任伪吉林省省长时,伪满总务厅长官武部六藏对其授意说:“务须特别努力,一定要完成每年所指定的出荷责任量”。金名世就任后,便用两个月时间到各县(市、旗)督励征粮。到1943年1月电告完成了160万吨的出荷任务,得到武部六藏的奖金2000元。1943年,伪满摊派给吉林省的出荷粮任务是170万吨,到1944年1月全部完成,又以“报恩出荷”的名义多征购10万吨,合计180万吨,省公署得奖金1万元。四平省是辖区较小的省份,但自1943年4月由曲秉善充任省长后,当年完成征购粮任务80万吨,外加“报恩出荷”粮5万吨,合计85万吨,得武部六藏的奖金2000元。1944年,四平省又完成摊派和“报恩”征购任务90万吨,又得奖金3000元①。当时的吉林、四平两省不过28个县(市、旗),不足东北县治的四分之一,而出荷量却占东北总出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20世纪40年代初,吉林省有耕地面积532.1万公顷,正常年景平均每公顷产粮1吨左右,而全省出荷量将近200万吨,几乎占全省年产量的40%,有些产粮大县每年的出荷量都超过这个比例。1942年,舒兰县和榆树县出荷粮都占粮食总产量的50%左右。

伪满洲国每年征购的出荷粮可达600至700万吨,这些粮食的去向是:每年向日本国内输送250至320万吨;供应日本关东军100万吨;向德国出口大米50至80万吨;从1942年起还输往朝鲜和华北数十万吨,为日本换取大米。因此,伪满当局能供给城镇居民的口粮所剩无几,不得不采取限量配给的措施,从人民群众的口里克扣粮食。吉林、间岛、通化省及新京特别市,从1938年7月开始推行伪满制定的《配给统制要纲》,对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主要是粮、油、棉以至肥皂、火柴等实行统制配给。同年11月,伪满又颁布了《生活必需品配给会社设立要纲案》,各地成立了生活必需品株式会社,统一经营和配给生活必需品。1943年3月以后,推行伪兴农部、治安部制定的《饭用米谷配给要纲》,成立米谷配给组合,对家庭用米谷、营业用米谷、军用米谷、官署用米谷等,一律实行配给。按日伪当局规定,凡分配粮食、布匹等配给物资,必须以“军需、准军需、官需、特需、准特需、重要民需、纯民需”为序,依次定量配给。“家庭用米谷”是指一般居民所用,实行“通帐配给制”。就訛金名世稿,载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伪满史料丛书《经济掠夺》第179~182页。

123

第三章东北沦陷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是按住户发给“通帐”,注明配给等级、人口、数量,凭“通帐”到指定的配给所(店)购买用品。配给的数量少,质量差,不能保证民众的最低生活水平的需要。城镇居民每人每月配给粮食9公斤,乡村无地农民每人每月配给6.5公斤,儿童只有1至2公斤。每个月的配给粮,不足10天食用,而且都是玉米面、橡子面和高粱米。就连老人、幼儿和病人也吃不上大米和白面。一般居民食用大米和白面者,被视为“经济犯”。

五、推行经济统制,掠夺矿产和森林资源

所谓经济统制,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利用行政权力对中国东北的经济活动实行强制控制,使为其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服务。

伪满吉林、间岛、通化、四平省公署和新京特别市公署,忠实推行日本关东军制定的经济统制政策,并且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扩大而日益强化起来。起初,按1933年3月颁布的《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和日本政府决定的《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的规定,将钢铁、煤炭、电业、兵器等14种产业划为由日本“特殊会社”经营,划为接受日本政府特别保护和监督、统制的产业;将化工、棉花、水稻、面粉等12种产业,划为不经伪满政权批准不能经营的产业;将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小型机械,以及一般农牧渔业等,划为自由经营的产业。日伪当局对统制产业,给予诸多优惠条件,发展相当迅速;对自由经营的产业,采取许多限制措施,发展异常缓慢。到1937年进入严酷经济统制时期,实施产业开发第一次五年计划纲要。这个纲要实质是通过产业开发,在伪满建成一系列的军工企业,把伪满变成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军工、军需生产基地。随后,按日伪1937年5月制定的《重要产业统制法》、1938年2月制定的《总动员法》、1938年4月制定的《钢铁类统制法》、1938年11月制定的《米谷管理法》、1940年6月制定的《物价及物资统制法》等,将产业统制范围由14种增加到21种。凡是与国防有关的产业都被列为统制产业,从生产、分配到消费,均由日伪政权全面控制。凡经营与国防、国计民生有关的重要产业,都要有主管部大臣的批准,都要受主管部大臣的监督。1941年之后,实行全面彻底的经济统制。按日伪当局制定的《日满华经济建设联系要纲》、《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和《第二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确定产业发展重点是矿业、电业、化工业和农业,主要是为日本提供重工业原料和粮食;确定各项经济政策的唯一目标就是及时满足日本战时紧急需要。伪满洲国1942年10月颁布的《产业统制法》,统制的产业又由21种增加到86种,其统制手段更加苛刻,惩罚条款更加严厉。

伪满吉林、间岛、通化、四平省公署和新京特别市公署,还成立了经济统制机构,同时颁布了省内特产物资的统制规则。1940年9月,伪满吉林省公署成立了以省次长为委员长的吉林省整备委员会,承担省内民用、军需物资的筹集和劳务供需、配售价格的统制。1941年11月,伪满吉林省公署以省长阎传绂的名义发布《吉林省煤炭统制规则》及其《施行细则》,规定煤炭经营和价格须由省长审定,违者“处300元以下之罚金或拘留……”1942年10月,伪满吉林省公署以省长金名世的名义发布《吉林省薪炭统制规则》,规定省内生产之木炭如非省长指定者不得收买或贩卖,并提出从业者成立薪炭组合。1942年6月,伪满通化省公署制定和颁布了《通化省中小炭矿煤统制规则》,对省内中小煤矿的生产、销售、价格、运输等,实行全面统制。同年12月,伪满通化省公署以省长姜全我的名义发布了《通化省山货统制规则》及其《施行细则》,规定对药草、蘑菇等特产的收买、贩卖,必须经市、县长批准,或由兴农合作社经营,交易市场亦必须由市、县长指定,“违反规定者处以300元以下之罚金或拘留……”到日本侵略者投降的前夕,日伪对经济统制的范围远远超过《产业统制法》规定的界限,只要是日本扩大战争、掠夺经济和维持生活所需要的,诸如草袋、草绳、水产罐头、白瓜子等,均被列为统制范围之内。

早在1908年,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就对大栗子和七道沟的铁矿资源进行了调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派出国防资源调查团再次进行秘密勘测。1936年4月和1937年3月,“满铁”和伪满实业部组成满洲矿产资源调查会,进一步对大栗子、七道沟的铁矿进行勘探和综合调查。1937年1月,伪满洲国设立了东边道复兴委员会,在通化设东边道复兴办事处,随后建立伪通化省公署。1938年9月,由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简称“满业”)在通化成立东边道开发株式会社,总裁由“满业”总裁鲇川介义兼任。日伪当局为开采大栗子、七道沟铁矿,修建了二道江电厂和梅(河口)辑(安)、鸭(园)大(栗子)铁路及通往矿山的专用线,

吉林:抓住东北振兴难得的历史机遇

吉林:抓住东北振兴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规划实施工作已全面启动 国务院批复同意《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极大提振了吉林省加快振兴发展的信心,《规划》的实施又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是编制专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吉林省把《规划》实施的头3年作为启动阶段,加快制定相关专项规划,完善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提出具体任务。目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专项规划、产业协同发展专项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都在有序进行。规划实施方案也已形成初稿,提出了构建城市群体系、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实施生态保育、推进开放合作、促进公共服务共享等7个方面38项重点任务,明确了工作要求。同时,城市群内的18个重点市县也正在结合各地的实际编制地方工作方案。 二是开展了重点城市发展对策研究。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省内专家和研究机构,对吉林省哈长城市群内的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松原、延边和榆树、扶余、德惠、舒兰等18个重点城市县(市)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产业协作、设施建设等进行重点研究,提出分类指导各地加快城市群建设的意见建议。 三是加强与黑龙江省合作,共同推进《规划》实施。

在省级层面建立了日常工作沟通机制,就建立省际间合作机制事宜进行工作对接。起草形成了《吉林省与黑龙江省关于哈长城市群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吉林黑龙江两省行政首长协调机制框架方案》《吉林省与黑龙江省关于哈长城市群建设的重大合作事项》等3个合作文件文本,并与黑龙江省发改委进行了沟通衔接,近日拟报省政府审定。 四是谋划了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启动和发展哈长城市群,关键是要实施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吉林省已谋划建立了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育等领域的城市群重点项目库,纳入各类项目1706个,计划总投资2.4万亿元。 五是建立了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建立了由省政府统筹领导,省发改委具体负责,部门横向联动,上下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及设想 一是抓总体实施方案的落实。对实施方案明确的7个方面38项重点工作,逐一分解到有关单位,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时限,跟踪检查落实情况,全力推进方案的落实。 二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对城市群构建起重大支撑作用的项目实施。对150个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进行梳理排队、优化时序安排,结合“十三五”专项规划实施加快推进。

吉林

调查报告:家乡十年新变化——吉林 学院:农学院 班级: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曹菁菊 学号:20104013024 吉林

①吉林,女真语(满语)吉林乌拉,汉译为沿江的土地(或说大城)。本指吉林一城之地,后用来指代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及周围,号称大吉林。在清代1683年之前指代除辽宁外整个亚州东北部包括库页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在内广阔的东北亚海岸线。 ②省名,详见本词[1]条。 吉林省(英文名:Jilin Province,韦氏拼音:Kirin),省会:长春 ③市名,详见吉林市词 ④人名,详见本词条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清朝后期前的吉林管辖占外东北大部分的黑龙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库页岛。现在的吉林不是原来的吉林,那 吉林风景图集(2)(12张)

时的吉林还有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有那时中国最大的岛屿库页岛和现在鄂霍茨克海、日本海的海洋资源和出海口,那时本来的吉林的面积大概是100万平方公里,大大超过1860年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后龟缩到黑龙江南部的后来的吉林的面积几倍。清朝初年,1653年设置宁古塔将军(宁古塔,为清代吉林“六城”之一),设置将军辖区,管理吉林地区的军事、行政、民政等,是为"吉林"之名作为省级建制之始[2]。自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城,改称吉林将军,其所辖范围包括现今省境中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及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以及外兴安岭以东以北的广阔地区。但吉林地区很早就纳入中国地方建制了,在中国辽朝时期就已经全部纳入中国,在金朝、中国元朝、明朝都纳入中国版图。在元朝时属元朝的辽阳行省,在明朝属努尔干都司及明朝东北卫所,在汉朝就已经设置郡县,唐朝设置都护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吉林将军辖区改为吉林省,吉林改为省建制,省会设在吉林城,辖区跨今吉、黑两省大部分地区,清政府设立吉林将军辖区管理外东北大部分。俄国沙皇强迫中国清政府分别于1858年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强占了中国外东北-黑龙江北、乌苏里江东、库页岛等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国还失去了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的海洋资源和出海口,此

吉林集安旅游攻略,东北边境的小江南

https://www.doczj.com/doc/ae4902744.html,/吉林集安旅游攻略,东北边境的小江南 提到东北,大家可能会想到不变的冰天雪地。然而就在吉林省的东南部,有这样一座四季分明的城市:她的红叶堪比加拿大和日本京都;有无数韩国人每年特意越境来此祭拜祖先;她有着“塞北江南”的美誉。 这就是得到专业摄影师们的推崇,入选摄影之友“新60个一生必拍之地”的集安。快来和在路上看看这里有哪些你值得一去的地方吧! 1万亩油菜花海

https://www.doczj.com/doc/ae4902744.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e4902744.html,/谁说大气的油菜花只有罗平有~集安的万亩油菜花海景区就位于鸭绿江畔。因特殊的气候环境,油菜花每年五月底至七月初盛开,花期持续近两月。 通天村的油菜花海是小编最爱的一片,说是万亩并不是夸张,因为在有车代步的情况下,一整天下来你走不完这一片花海。站在花海中,无论朝向哪一个方向,都会有不同的惊喜迎面扑来,或许是那山,或许是那水,也或许是那无意间停泊靠岸的渔船~

https://www.doczj.com/doc/ae4902744.html,/ 花海中不乏有古老的茅草房,时不时会有老乡穿梭其间,当然,他们并不是赏花而是来耕地,一种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感觉空气里都有了新鲜的味道,脱离了城市,脱离了高楼,脱离了网络,真真正正给自己放了一天假。

https://www.doczj.com/doc/ae4902744.html,/ 而最最惊喜的就是这里不曾挤满了游客,这是一片真正属于你的花海。 景区:门票30元/人,景区很大,有电瓶车接来送往。 出行:集安市区驱车前往凉水通天村,时程大约在一个小时左右,市区内也有大巴车可前往。花期:油菜花海花期为每年6、7、8月,建议7月前往,为花开鼎盛时期。 吃住:通天村住宿有干净的公寓,床很大噢,花海景区内有蒙古包可点餐,当然还有老乡家里可以吃住的。 2朝鲜口岸与国境大门

东北吉林民间艺术

东北吉林民间艺术 吉林简称“吉”,它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北接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吉林省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文化艺术上丰富多彩的多样化。 吉林省的民间艺术工艺也同样的多姿多彩、比如树雕、剪纸、乡村民间画、根须画、葫芦艺、微雕、石雕、偶人、核雕、砚雕、奇石、树皮画、泥塑、铁艺、刺绣、松花湖浪木根雕、松花湖奇石、树皮画、满族剪纸、吉林彩绘雕刻葫芦、黄柏木刻象棋、泥玩具、绢花、吉林手工彩绘木雕等等。 “大红大绿,平面构图,色彩特别的鲜艳,对比也特别强烈。”这是东北民间艺术品的普遍又特殊的特点。这些作品基本反映了东北农村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他们真实的这种情感,同时,它也突出了地方的一些特点,风土风情,比如有的反映了东北一些村姑,在扭完大秧歌之后,那种喜悦心情,也有的表现了东北的这种雪情,浓郁的隆冬情趣,就像骑爬犁,一些小村庄,雾凇这些雪树,表达了真实生活。东北的民间艺术基本都是用来表达我们真是生活的。 真实的北方乡村风情,四季分明的表现题材,民间审美意识的重新解构,这都是使得东北民间艺术品能迅速发展的因素。 吉林民间艺术品作品中的独特审美意识也是它的价值所在。它一方面表现出农民审美意识上从传统到现代的渐变,又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与经济社会中完全不同的审美情调。从东北乡村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场景,通过红色块与绿色块之间自然随意的搭配,在艺术场景的提炼上则更注重自身体验的细腻感受。乡村生活的一草一木,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对自然界生命之美的赞美,体现出朴素而又十分重要的哲学意义。看似平淡无奇的一景一物,仔细品味起来,会令人陷入深深的思索。 完全不拘一格,没有统一的范式,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技法上的追求,这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它们直接透露出一种浓重的乡土气息,大红大绿色块之间,用金线画银线勾勒出富有传统吉祥意义的抽象图案,色彩与色彩连接处显得更加突出现代农村生活的审美追求,在创作主题上也更加突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直入主题的画面效果。它们使北方的民俗更直接地展现出来,使观众更容易理解画面所要表达的意义,这使得东北民间艺术品在艺术行列中有的不可忽视的魅力。 一个个具有东方神韵的“芭比娃娃”、脱胎于民间手工的“千层底” 布鞋、传承于古代满族文化的“萨满”面具,糅合吸收了全国各地特点的“中国结”,还有巧夺天工的松花湖浪木雕刻等等,这些本地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品在精彩的同时也不免有些青涩。吉林微刻专家彭祖述关于民间艺术的发展和提高提出四点建意:一是更新观念,认清民间艺术存在的价值及其特征,并加以支持和扶植;二是具体投入,组织专家培训,逐步提高民间艺术作者的文化素质,增强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三是重点帮助,民间艺术作者的创作活动是建立在自我活动的基础上,社会和有关组织必须对这种艺术创作活动进行经费支援及其他方面的帮助;四是走入市场,市场经济要求民间艺术必须作为一种商品走入经济市场,所得的经济回报再投入到创作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使民间艺术上升到高精艺术的水准。

吉林省区域划分

吉林省:简称吉,因境内吉林城而得名。位于东北地区中部,省会长春市。吉林省东界俄罗斯(界线长232.7千米),东南隔图们江、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界线长1206千米),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 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女真语(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1907年建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幅员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管辖二个副省级城市,一个是少数民族自治州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另一个是省会长春和吉林、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松原7个地级市。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2734.21万人。 1、长春,吉林省省会,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中国建成区面积和建成区人口第九大城市东北地区中部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东北平原中央,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总面积20604平方千米;市区面积4906平方千米。现辖6个区(朝阳区、南关区、二道区、宽城区、绿园区、双阳区);代管县级市,榆树市、九台市、德惠市、农安县。 截至2008年5月,长春地区总人口868.72万。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路以内),四环内实际居住人口超过500万,其中外来和流动人口约为120万。区内居住着大约30万的国际友人。 2、吉林市 别名:北国江城,位于吉林省中部略偏东,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东北第五大城市(市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总面积:27722平方公里;市区

吉林民俗风情概述

吉林民俗风情概述 我的家乡在广袤富饶的吉林大地上,这里有一望无垠的沃土平原,也有连绵起伏的长白圣山,可是你了解吉林的民俗风情吗?现在就让我来帮你介绍一下吧! 一、住宅 (一)窗户纸糊在外 在严寒季节室内外温差很大。这层分隔冷热空间的窗纸糊法就很有讲究。如果糊在里面,窗外所结的冰霜遇室内温度高时融化,就容易缓霜,水就会流到窗纸和窗棂结合处,不仅容易使窗纸脱落漏缝,而且还会造成窗棂构件腐烂,影响其使用寿命。试想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室内起居的炕前窗户漏风进雪,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不便。把窗户纸糊在外,是为了使室内火炕发出的热气得以保持,并与寒冷的外面形成温差,使屋里保持暖和而窗纸又不至于损坏。(二)土坯房子篱笆寨 房子是东北文化的标志。吉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天又温热。一年之内有将近五个月的寒冷天气。用土坯盖房,既冬暖夏凉,又经济实惠。 篱笆在关东十分普遍,民间有“穷夹樟子富打墙”之说,其实夹樟子和打墙作用相同,只是材料不同而已。人们在用樟子圈起来的院子里打上一口水井,有的人家还要在院子里建一座粮食楼子,放摆上酱缸什么的,还可以种些青菜。院子给农家带来了生活的欢乐。 (三)黄土打墙墙不倒 东北的土壤多为黄土。黄土的用途很广,因土质极细又粘,可以用来做土坯,还可以做抹墙的材料,也有的用它来做粘结材料——砌墙体的胶泥。由于它的粘着性能强,可使墙体坚牢。 (四)烟囱安在山墙边 这里的人们, 把“土炕”视为战胜严寒,度过隆冬的重要设备,因而便不能不考虑它的性能。烟囱安在山墙边,可以延长烟火的走向, 让柴或草的热度均保留于炕内。其次,烟囱安在山墙边,还可以减小烟囱安在房顶对房顶的压力。同

吉林过年风俗习惯

吉林过年风俗习惯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主要以汉族为主,有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朝鲜族等3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8.1%。在吉林省广泛分布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其中基督教传播历史悠久,分布较为广泛。正因为吉林省具有民族多、宗教广的特点,而且东北祖籍大多来自关内,所以吉林人过年就形成了独特的春节年俗。 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饺子一般以猪肉芹菜为主,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和带糖的,在大年初一零时,谁吃到了这样的带有钱币和糖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初一初二不扫地 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谁家要是有人在这两天扫地,就会受到家里长辈的训斥,因为老辈人认为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年三十点长明灯 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明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屋里面也要把所有灯都打开,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这是意味着能够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拜年、穿新衣 吉林人大都是从山东、河南等地来到这里的,所以这里仍还保留着初一零点人人要洗脸洗脚、穿新衣服,然后给长辈嗑头的习惯,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完头,然后大人准备好压岁钱分给晚辈。 元宵节躲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媳妇要到姑姑、姨姨家或者到朋友去住,既不许看婆家灯,也不许看娘家灯。据说“看了婆家灯,死亲爹;看了娘家灯,死公公”的忌讳。 正月不剪头 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单位:中国石油吉林省通化市销售分公司:祝令桥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新胜北路135号 电话:0435--3613591 邮编:134001

吉林省基本情况

吉林省基本情况 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吉林省在全国的位置主要体现为三个大约2%: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95%;人口2729万人,占全国的2.07%;2007年 GDP 达到5284亿元,占全国的1.92%。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1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省会长春市。 吉林省情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优势”。 “一个中心”——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 “两个基地”——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省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医药、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多年来,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 “三个优势”——吉林省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具有相对优势。全省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11.5人、在校大学生235人,居全国第6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吉林省森林覆盖率达42.5%,东部地区达到70%以上,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吉林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团结和睦的多民族省份 全省总人口2729.82万人(2007年),其中,城镇占53.16%;乡村占46.84%。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境内共有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49个民族。除汉族外,48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0%。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边、吉林、通化、白山等市州,蒙古族和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市和松原市,满族、回族以长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 吉林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1个自治州和3个自治县,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另有33个民族乡(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连续3次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称号。 旅游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全省旅游景点已开发建设300多处,A级以上旅游景区88处。“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的长白山、“中国四大奇观”

吉林的风土人情

吉林的风土人情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满族八大碗 介绍: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满族八大碗为满汉全席之一下八珍,满族地方风味也应运而生,吉林境内专业性饮食店铺日益增多,呈现出以派繁荣景象。 其中“阿玛尊肉”俗称努尔哈赤金肉最为代表性,此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流传下来的。 满族八大碗的菜名是: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 长白山珍宴 介绍:长白山珍宴共分六道大菜,采用长白山得天独厚的特产——人参、鹿茸、熊掌、飞龙、雪蛤、松茸蘑等数十种珍稀产品为原料,集中国传统宴席之荟萃,做工精细,席面优美华贵,色彩灿烂。配料特点是药膳结合,食助药性,药助食威,食之得享人间美味,可算天下第一菜。 雪衣豆沙 介绍:雪衣豆沙在长春已有百年经营史;颇受旅游者的欢迎。主要原料是红豆、鸡蛋、白糖等。形状圆团,色泽洁白,吃前撒上白糖,故得此称。此菜香甜可口,别具风味。 翡翠人参茅台鸡 介绍:翡翠人参茅台鸡是长春名菜之一。是将中国佳酿茅台酒做为调料之一,借以去除人参固有的土甘味并使鸡肉增香提味。此菜将母鸡、茅台酒、吉林人参汇于一菜,烹调制成。该菜色彩绚烂,造形美观,香味四溢,是一道药膳结合、荤素搭配、特色鲜明的地方名肴。

烧鹿尾 介绍:在中国古代,对鹿尾的烹制十分讲究,“韭花酷辣同葱薤,芥屑差辛类桂姜”,这是古书记载的吃鹿尾的佐料。很长时间以来,鹿尾都是稀而贵的烹调原料,也是高级宴席上的名贵佳肴。烧鹿尾这道菜皮烂肉香,汁红色亮,味道醇厚,被赞为“味中奇”。 渍菜白肉火锅 介绍:火锅古时叫“暖锅”,是一种烹调用具,引申为菜名,是我国比较古老的一种传统风味名菜,也是清朝宫庭中冬季常用佳肴之一。火锅由于用料多,调料全,味道鲜,容器形状别致,盘碗摆列美观,吃时席间独具一种热烈融洽的气氛,因而深受欢迎。 渍菜白肉火锅原料一是极薄的猪肉片,二是牛肉、羊肉、海鲜等,三是蔬菜、粉丝、冻豆腐等,四是芝麻酱、韭菜花、葱蒜姜末、腐乳、芥末、食盐、味精等佐料,吃时由个人任选自配。 回宝珍饺子 介绍:回宝珍饺子是回族风味食品。因创制者为回宝珍而得名,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其特点是皮薄馅大,汤鲜味美,不破肚,不塌腔。 人参鸡 介绍:人参是东北三宝之一,是吉林特产的名贵补品。用吉林人参与当年老母鸡经加工做的菜为人参鸡。此菜上桌,只见参卧鸡中,鸡卧汤中,形体美观,肢态饱满。常吃人参鸡可提神健脑,大补元气,延缓衰老。 清蒸白鱼

吉林农业概况

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的中部,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生态示范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全国“六大林区”、“八大草原”之一。全省幅员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53.7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8.98%,人均耕地0.21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8倍。总人口273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279万人,占46.7%。全省辖8市、1州和长白山工委会,60个县(市、区),624个乡镇,9321个行政村,有汉、朝、满、蒙、回等49个民族。 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均降水量西部为400毫米左右、中部为600毫米、东部为800毫米以上。全年无霜期为135天。 吉林省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沉降,东部为长白山区,森林茂密,闻名遐迩的长白山,蕴藏丰富的森林、特产、绿色食品、矿产、水利水电和生态旅游资源,有野生动物1000多种、野生植物2700多种,素有“长白林海”和“动植物立体资源宝库”之称。中部为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连片集中,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商品粮集中产区;西部为草原、湿地生产态区,是牧业、杂粮杂豆、糖料、油料生产基地。 吉林省是全国商品粮大省。盛产玉米、水稻、大豆和杂粮杂豆等优质农产品。多年来,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和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目前,全省粮食总产已经达到550亿斤阶段性水平,最高年份达到568亿斤,是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省份。在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中,吉林省有13个县入选,其中排名在前10位的有6个县。 吉林省是绿色食品大省。全省已认证绿色食品785个、有机食品271个、无公害农产品2090个,“三品”总量达到3146个,环境监测面积3900万亩,产量3340万吨,产值487亿元,带动从事“三品”生产农户278万户,户均增收2100元,全省共创建了12大类绿色、有机食品基地50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36个,建设各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96个,示范面积达到4200万亩,占耕地资源面积的48.8%。 吉林省是新兴的牧业大省。到2009年末,全省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分别发展到4425万头、1171万头、35万头和8.02亿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421.8万吨、142.73万吨、90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人均禽蛋占有量跻身全国前5名。畜牧业总产值847.22亿元,占据农村经济半壁江山。 吉林省是农产品加工业大省。我们围绕农业上工业,发展工业促农业,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强工兴农、协调发展的路子。2003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626亿元,2009年达到2150亿元,增长2.4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继汽车、石化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吉林省是林业资源大省。全省林地面积940万公顷,占总幅员的51.9%,森林覆盖率达42.5%,长白山森林面积、质量、蓄积量都排在全国前列,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 吉林省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故乡。其中人参素有“百草之王”、“国之瑰宝”的美誉,产量占全国的85%。吉林省是梅花鹿的繁育基地,鹿茸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度重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发展优质粮食、精品畜牧业、高效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绿色食品产业和劳务经济等主导产业,努力通过城乡互动、工农联动、项目拉动、改革驱动,做强主导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精特色产业。 吉林省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根本目标出发,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为基本着眼点。按照新时期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变化规律,立足城乡统筹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和人才。大力提高粮食等优势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吉林农业和吉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着力打造吉林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优势,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吉林省概况

吉林省概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风光奇特,人文荟萃的吉林。 吉林省位于祖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9′之间。东西最长约750公里,南北最宽约600公里。东部与俄罗斯接壤,界线长246公里,东南隔图们江、鸭绿江与朝鲜相望,界线长1206公里,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连黑龙江省。 全省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全国地14位。总人口约为2700万,也是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吉林省是地处边疆的多民族省份,有汉、满、朝鲜、蒙古等49个民族。 吉林省名源于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吉林市。“吉林”满语全称音译为“吉林乌拉”,“吉林”为“沿着”,“乌拉”为“江”,“吉林乌拉”意思是“沿江之城”,后来简称吉林。而且,以省内城市名定为省名在我国仅此一例。 说到吉林的历史,可谓久远。在早距今6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吉林省境内就有人类活动足迹;两汉、南北朝时期主要有夫余人、高句丽、肃慎人在此活动;隋唐时期有肃慎人后裔建立的少数民族权渤海国;辽金元明时期有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人在这里生活;清朝认为是祖先“龙兴”之地和皇室贵族独占东北特产而将此“封禁”起来;光绪(1907年)将吉林将军辖区改称为吉林省,简称为吉;民国成立后设行政辖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沦为傀儡政权满洲国的属地;1945年之后,东北划分为九省;1948 年末全境解放,省会设在吉林市,1954年迁至长春。 吉林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长春市,是吉林省的省会,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业的中心。还有吉林市、四平市、白城市、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松原市7个地市级城市,以及1个少数民族自治洲——延边朝鲜族自治洲。一句话概括“两白加两原,长吉通四边”。 吉林省版图呈现为东宽西窄的三角形。地形复杂多变,地势东高西低,山地、平原各踞东西。山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三,平原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二。具有经度地带性规律,自东向西依次是:长白山地、丘陵地带、山前台地、松辽平原。全省最高点为长白山椎体上的白云峰,海拔2691米;最低点在敬信湿地,海拔在5米以下。 全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凉爽多晴;冬季寒冷漫长。一年四季四种风光、四种颜色。冬日的寒冷使整个城市披上雪衣(银白色);春回大地使整个城市盎然生机(浅绿色);夏日的骄阳哺育了花草绿荫(深绿色);秋日的金风使整个城市爽然明丽(金黄色)。所以说,吉林省是多姿多彩的世界,相信这次吉林之旅会给您带来无限的的回忆!吉林将是您春踏青、夏避暑、秋赏景、冬玩冰雪的理想旅游胜地! 吉林省境内有名称记载的河流2000余条,流长在30公里以上的有221条,100公里以上的有38条。分属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及绥芬河等五大水系。吉林省水域风光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风景河段、湖泊水库、泉以及瀑布四种类型。其中旅游开发最多的是湖泊类旅游资源,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高的火山口湖和最深的湖泊,最深处可达373米;查干湖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松花湖是我国第二大人工湖,属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吉林省境内生物资源多种多样,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种多样,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木材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森林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二分之一。草地资源肥沃,是全国八大牧区之一。已知野生植物种类3890多种。其中地衣类270多种;苔藓类350多种;真菌类900多种;蕨类140多种;裸子植物30多种;被子植物2200多种。可利用的药用滋补植物70多种,食用菌类80多种,包括人参、灵芝、不老草、田鸡油等土特产品。其中人参产量居全国首位。全省主要的观赏植物有长白美人松、通榆蒙古黄榆、包拉温都杏树林等。全省现有陆生野生动物445种。其中两栖类13中;爬行类17中;鸟类335中;兽类80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76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陆生野生动物有20余种。珍贵的毛皮动物有梅花鹿、紫貂、东北虎、金钱豹等;名贵药源动物有马鹿、熊、田鸡、林蛙等。 正因为自然资源丰富,吉林省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36个面积229.83万公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2.26%。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4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9个。

吉林位于中国东北地区腹地

吉林位于中国东北地区腹地 是国家重要的林业省和生态省 俯瞰吉林大地东部长白山林海连绵起伏 中部松辽平原处处田园风光 西部科尔沁草原东缘草场一望无垠 如一幅大气磅礴的生态山水画卷 全省森林面积832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44.1% 森林蓄积达9.7亿立方米 广袤的森林是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守护绿色生态建设美好家园 是吉林人民的共同愿望 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所在 35年来全省上下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全面实行“全社会抓保护全民搞防火政府负全责” 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军警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连续3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巨大成就 创造了中国森林防火史上的奇迹 历史担当,三十五载铸辉煌 1980年以前吉林是森林火灾的多发省和重灾省 全省每年发生森林火灾344起 受害森林面积0.6万公顷 毁坏林木蓄积7.1万立方米

森林火灾不但成为生态建设的杀手 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严峻形势 省委省政府下大决心向肆虐的森林火灾宣战 从省长、市州长、县市区长、乡镇长、林业局长到村长和林场场长 全面实行“七长”负责制 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 夺取了森林防火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到2010年末全省已实现了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那是一个特别值得全省防火人骄傲和自豪的时刻 国务院国家防总和国家林业局 对吉林省森林防火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 亲自为吉林省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颁发了奖牌 国家森防指和武警森林指挥部相继发来了贺电 在成绩面前全省上下没有沾沾自喜 而是从“零”开始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向新的更大目标发起了挑战 百尺竿头想更进一步 后面的每一步都要付出百分之百 甚至百分之一千、一万的努力

吉林市简介

吉林简介 吉林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东北第五大城市(市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除汉族外,还有朝、满、蒙、回、等48个少数民族。截至200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2700多万人。吉林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位于长春市以东124公里处。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吉林原名“吉林乌拉”,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故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称。 吉林市物产丰富。土地、水利、矿产、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利资源蕴藏量较大,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是全国少有的不缺水城市之一。 吉林市为多民族居住地之一,乌拉街的满族风情,还有阿拉底村等朝鲜族风情,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吉林市最繁华的街市在东市场、大东门一带。 吉林是中国北方著名山水城市。城东有“左青龙”——城市森林公园龙潭山如青龙而卧;城西有“右白虎”——清朝皇帝望祭长白山的小白山似猛虎盘踞;城南有“前朱雀”——风景如画的朱雀山钟灵毓秀;城北有“后玄武”——遐尔驰名的北山、玄天岭、桃源山古庙掩映。松花江似玉带,松花湖若明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吉林市具备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松花湖被定为国家级旅游区,吉林雾凇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龙潭山鹿场被列为国家级旅游景点。 吉林市历史悠久,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甲级开放城市和全国32个特大城市之一。吉林市还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央视《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福布斯》中国内地最适宜开工厂的城市榜首。公元14至19世纪,吉林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清末、民国及解放初期,吉林市是吉林省省会城市。在市区有1742年修建的东北最大的孔庙--吉林文庙;有佛、道、儒三教杂揉的北山古庙群;有明代留下的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有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之最”吉林石陨石,还有地方特色浓郁的传统民族风情。吉林的冬季格外引人注目。天下独秀,神奇造化的冰雪景观更令海内外宾客心驰神往。有与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并称中国四大奇观的吉林雾凇。还有全国著名的北大湖滑雪场是亚洲设备最先进条件最

吉林大学服务吉林发展与东北振兴行动计划

附件: 吉林大学服务吉林发展与东北振兴行动计划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谋划全局,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东北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久前,国务院发出《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指出要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强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省委、省政府及长春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积极谋划发展,不断开创了吉林省及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吉林省政府在2009年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把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作为增强全省经济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根本措施,增加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吉林大学作为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和育人体系,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研资源。多年来,学校始终把服务地方、深度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始终把服务吉林发展、推动东北振兴作为学校服务地方的宗旨,始终把学校的发展建设与吉林省、长春市乃至东北经济的腾飞联系在一起。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针对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吉林大学服务吉林发展与东北振兴行动计划》,旨在发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优势,

整合资源,谋划发展,多形式、全方位参与到吉林省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服务,决策服务,文化服务,人才服务和信息服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一、集中学校优势资源,构建服务地方的科技服务平台 争取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与吉林省内支柱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以大学为依托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完善,以高新技术提升企业的技术、人力和产品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组建汽车技术开发工程平台 目标:重点开发汽车整车设计和零部件研发中的关键技术,形成可为汽车企业提供产品开发的技术支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流的汽车产品及零部件开发技术创新队伍,逐步建成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 计划内容:依托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融合学校汽车、机械、材料、交通、通信、电子、计算机(软件)等学科的力量,通过吉林省及长春市政府的支持,联合一汽集团,合作成立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吉林大学一汽研究院”,重点建设长春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此外,联合一汽富奥、长春旭阳和东光集团等吉林省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建设吉林省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 服务载体与形式:联合一汽集团成立“吉林大学一汽研究院”,建设长春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此外,建立股份制的吉林省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联合实体,为我国汽车整车设计和零部件技术创

吉林省简介

吉林省简介 吉林省地区介绍简称:吉位置:位于东北地区中部,东临俄罗斯,北邻黑龙江,南连辽宁,西与内蒙古相接,东南与朝鲜隔江相望。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全省总人口约2600万,有汉、朝鲜、满、回、蒙古、锡伯等40多个民族。 省会:长春市 区划:下辖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8个地级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是吉林乌拉的简称,满语意为沿江,即沿着松花江的意思。松花江是黑龙江的主要支流,发源自长白山天池西北,是省内最大的河游,其流域为东北平原腹地,沃野千里。上游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中游可以通航,沿江更是重要的工农业区。松花江带来的冲积土形成松辽平原,自该省中部延伸向西部,与黑龙江的松嫩平原和辽宁的辽河平原相接。吉林省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从东到西自然形成东部长白山地原始森林、东中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中部松辽平原、西部草原湿地4个生态区。生态环境呈多样、系统性和可恢复性特点,且保护较好。全省建立29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10.3%。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25个百分点。省内大小河流200多条,分属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水系。松花江、辽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8.6%。小流域治理成绩斐然。吉林省是“黑土地之乡”。耕地面积40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1%。人均耕地0.15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有“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之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非金属矿藏丰富。已探明储量矿产资源83种,油母页岩、硅藻土、硅灰石、镁、钼以及石油等储量均居国内前列。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草地总面积217.7万公顷,其中未退化草地面积108.53万公顷,是中国商品牛和细毛羊主产区之一。吉林省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长白山是中国重要的野生物种基因库和野生药材基地。有珍贵毛皮动物紫貂、水獭、猞猁、东北虎、金钱豹等,名贵药源动物鹿茸、田鸡、林蛙以及珍贵特产人参、松茸、黑木耳、山蘑、蕨菜等。人参、貂皮、鹿茸堪称“东北三宝”。人参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吉林省具有丰富、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景色宜人的长白山国家级旅游区,“雄山托天池,林海藏珍奇”,是世人瞩目的神奇之地。区内景点荟萃,以白头山天池、长白群峰、长白瀑布、长白温泉最为著名。长白山脉在省境东南部的连绵起伏,一直延伸至朝鲜半岛北部。主峰白头山海拔二千七

吉林市位于东北吉林省腹地,自然环境非常好,自然资源丰富,山山水水,吉林市全是人口460万,市区人口235万。

吉林市位于东北吉林省腹地,自然环境非常好,自然资源丰富,山山水水,吉林市全是人口460万,市区人口235万。2010年吉林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0亿元,人均GDP突破4万元(约6000美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吉林目前户外店和商场店数量(排名不分先后) 户外店: 吉林飞龙户外店(重庆路店150平、珲春街店200、2个滑雪场场店) 吉林奇峰户外店(大东门店)220平;吉林巅峰户外店(北京路店160平、解放北路店350平) 吉林越玩越野户外店120平;吉林兄弟连户外店120平;吉林蜂鸟户外店90平 吉林日高户外店130平;吉林征途户外店150平吉林逸和户外店40平 吉林山夫户外店230平吉林山川户外店200平、吉林猎人户外店220平 吉林极风户外店50平;吉林靖峰户外店50平、吉林狼迹户外店120平 吉林攀越户外店600平;吉林远行客户外店180平、吉林牧高笛专卖店300平 吉林原野户外店80平;吉林游友人户外店30平、吉林奥来户外店60平 吉林川海自驾用品户外店350平; 商场店: 乐斯菲斯(国贸店、欧亚商都店、欧亚商都解放路店); 哥伦比亚(国贸店、欧亚商都店、欧亚商都解放路店); 克隆户外国贸店; 狼爪(国贸店、欧亚商都解放路店) 探路者(国贸店、欧亚商都店、欧亚商都解放路店); 诺诗兰(国贸店、欧亚商都解放路店); 凯乐石(韬博店、欧亚商都解放路店); 牧高笛韬博店、曼哥夫韬博店、圣弗兰国贸店、 哥伦布(国贸店、韬博店) 快乐狐狸国贸专柜、欧野眼睛国贸专柜、康尔健野国贸店 户外俱乐部: 飞龙户外俱乐部、奇峰户外运动俱乐部、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逸和户外运动俱乐部、 征途户外运动俱乐部、山川户外运动俱乐部、山夫户外运动俱乐部、山夫滑雪俱乐部、 猎人户外俱乐部、攀越户外滑雪俱乐部、狼迹户外俱乐部; 吉林市户外聚集品牌: 始祖鸟、MHW、狼爪、哥伦比亚、TNF、凯乐石、火枫、洛弛、罕布、ASOLO、极星、雪狼、LUXE、OSPREY、格里高里、BD、OR、GSI、MSR、日高、奥索卡、探路者、沃德、乐飞叶、牧高笛、诺诗兰、LOWA、LASPTWA、CRISPI、泰尼卡、巴塔、BUFF、NIWAK、COLEMAN、布莱亚克、ACME、曼哥夫、山水乐人、CROSS、deuter、MONTSMITH、PETZL、索罗门、凯图巅峰、SWS、VASQUE、慕士塔格、鲁宾逊、TAVE、山瑞、天石、驼峰、HANway、伊思佳、凯瑞摩、AKU;等等; 吉林户外发展: 1、2001年飞龙户外吉林第一家户外店,独特的经营之道 2、2002年底奇峰户外吉林第一家户外俱乐部+店,历史悠久 3、2008吉林巅峰后起之秀吉林最具爆棚的户外俱乐部,众多高端品牌汇聚巅峰; 4、2010吉林逸和户外第一家涉足长线俱乐部; 5、2011吉林潘岳单层面积最大户外店;主营凯瑞摩 6、2011吉林川海第一家以自驾用品为主户外店 7、人气较好俱乐部:奇峰户外运动俱乐部、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征途户外俱乐部、狼迹户外俱乐部; 每周玩户外的人数大约在1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