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鄂教版品社六下第二单元《我们爱和平》word单元教案

春鄂教版品社六下第二单元《我们爱和平》word单元教案

春鄂教版品社六下第二单元《我们爱和平》word单元教案
春鄂教版品社六下第二单元《我们爱和平》word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珍爱和平生活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设计安排了三个学习主题,7个活动主题。

单元教学目标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本单元引导学生纵向分析世界战争史,对比分析战争的性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反对非正义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深刻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部队,无论在何时何地认真履行保家卫国的职责,激发学生热爱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的热情;了解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做出的努力,深入理解维护和平安宁的生活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单元内容分析

教学安排:12课时

主题一战争的记忆

第一课时不能忘却的记忆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了解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战争,感受战争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灾难和危害,认识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和侵略的本质。珍惜和平生活。教学过程:

活动一:资料大搜集——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战争。

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上网、社会热点新闻回顾等形式,系统了解世界近现代史上发生过哪些残酷的战争。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70-1871普法战争

1936-1939西班牙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

活动二:了解战争。

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等形式,分组研究了解世界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战争(一战、二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海湾战争等)的相关知识,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爆发的导火线、重大战役、战役的转折点、战争中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战争的结果(危害)及性质等,让学生从历史和人文的双重角度了解战争的过程,并对战争有一个整体的分析,为下一主题做好铺垫。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

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刺杀。

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国和奥匈帝国)和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有来日、美、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对同盟国宣战)。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场。

重大战役:(战争主要集中在西线)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英法——德)西线进入相持阶段。德国的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索姆河战役(英法——德)

战争结束:1917年俄历2月,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11月,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推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交战各国都发生了革命运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在战场上双方不断使用新武器,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巴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爆发:1939年9月1日清晨,德国军队突袭波澜。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4、5月间,德军横扫丹麦、挪威、荷兰和比利时,英法联军被逼到敦刻尔克,侥幸得以逃脱。

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6月。

1942年7月——1948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开始逐渐向德军展开反攻,苏德战场形势开始发生转折。是这次战争的转折点。

珍珠港事件: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扩大。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美、英、苏、中等许多国家走向联合,形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胜利:1943年冬天,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的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明确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德黑兰会议:美英苏三国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会议,确定对德作战方针,准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以美英军队为主的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三国将派军队分区占领战败后的德国;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中美苏英法五国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七八月间波茨坦会议,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日本拒绝了波茨坦公告。8月上旬,美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同时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终。

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活动三:残酷的战争。

重点让学生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感受战争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深刻认识战争的危害,激发学生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我看战争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 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 第二课时: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为古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的独特魅力而骄傲。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 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世界地图,标明丝绸之路线路;《丝绸之路》视频;《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 《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学生准备:收集古代中外物品、文化交流的资料;网上查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料, 共同准备:课前收集体现日本和韩国文化特征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郑和下西洋的相关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P5页内容,话题为“丝路驼铃”。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P7页内容,话题为“海上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 1.(课件:出示教材P2《考古发现带来的惊喜》)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两则关于考古发现的报道,大家读一读,看看从这两则报道中,你有什么惊喜的发现?又有怎样的思考? 2.教师从以下方面相机点评:(中外交往时间久远、传播距离远、中国古代文化灿烂,优秀的纺织工艺得到世人的珍爱) 3.师:是啊,精美的蚕丝纺织制品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让我们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而骄傲。同时也不禁思考:中国的丝绸为什么会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它们是怎样到国外去的呢? 4.学生猜测,教师把握学生认知起点,对了解张骞出使西域或丝绸之路的学生给予肯定。 5.小结: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有一个人开辟了这样一条路,沟通了中国与欧亚的交往。这就是——中国古丝绸之路。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探访丝绸之路,去看看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出示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丝路驼铃。) 活动二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1.(课件:出示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师:看,这2000多年前的古代“丝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充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一单元还特别安排了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此之前就已经学过“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等相关内容。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都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相关内容奠定了基础。 1. 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 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 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 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 加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本单元解决的百分数问题,虽然都是两步计算的,但是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学生列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分数两步计算的问题为百分数两步计算提供了思路上的经验。所以教学活动中,要抓住核心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尤其是打折、成数、税率、利率等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理解相关“术语”的含义后,通过自主计算来解决,感受知识间的联系,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如利息的算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首先,要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其次,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利息是按年利率计算的,是求本金的百分之几;如果存期超过一年,还要用年利息乘时间。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求得利息,使学生对利息的算法有进一步的体验。 2. 突出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发展应用意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课程标准》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具体要求。教学时,一方面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另一方面,要特别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事物和数据,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在解决求利息的问题时,让学生“按现实的利率”计算等。

2019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

电子备课教案 ( 2014年----201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二单元:百分数(2) 第1 课时 教学课题百分数:折扣 教学内容第8页“折扣”、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至3题。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过程 与 方法 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 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5)学生动手操作、计算、讨论,找出规律: 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 (6)归纳定义。 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 2、解决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②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原价×85%=实际售价 ③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二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晒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并能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3、知道太阳能够送给我们光和热,这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两样礼物。 4、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知道太阳是从东向运动的。 教学重点:太阳能够给我们带来光和热,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能利用简单材料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预习要求: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准备好制作简易太阳能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首儿歌: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夜晚皎洁一盏灯,时而弯来时而圆。青石板上钉银钉,数来数去数不清。 2、学生自由的读一读,想一想这首小诗里面说的是哪几样东西?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这首小诗写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个东西——太阳、月亮和星星。它们都是天空中的星体。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 4、这首小诗的第一句话“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说的就是太阳。今天这一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第四课《晒太阳》。 5、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学生说一说有关太阳的知识。 2、大家知道吗?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谁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利用太阳? 学生思考并自由讨论。 3、教师指导: (1)出示课本第12 页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这四幅插图分别

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仔细观察几幅图片,了解这四幅图画的内容。 图一:小女孩在太阳下晾晒衣服。 图二:农民伯伯在空地上晾晒粮食。 图三:一个工人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图四:一个老爷爷和孙女在晒太阳。 (3)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4、教师总结: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要利用太阳,比如说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人们利用太阳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1、大家见过太阳能热水器吗?(见过)大家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吗?出示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这就是太阳能热水器,谁来说一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工作的? (1)学生说出自己对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教师相机的补充和小结:太阳能热水器是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天上有太阳,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就可以有用不完的热水。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教师一边指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一边讲解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管子上面。这些黑色的管子就吸收了太阳能的热量,再把这个热量传到管子里的水上面,管子里的冷水接收到这些源源不断的热量,温度就由低变高,冷水也就变成了热水。只要有阳光,太阳能就会制造出源源不断的热水出来。简直是太神奇了,大家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呢? 2、指导学生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制作材料:一个空塑料瓶、自来水、黑色的布 (2)制作步骤:出示课本第13 页上面的材料,请同学们阅读并了解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步骤。 (3)教师讲解制作的要领:塑料瓶里面的水不能太满。裹瓶子的布用黑色的比较好,因为黑色的容更容易吸热,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4)学生分小组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制作的情况,并做简单的指导。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2

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1 生命是宝贵的 一、教材分析 《生命是宝贵的》是第一单元《珍爱宝贵的生命》中的第一个主题。课文以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命,学会保护自己为重点,并将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作为延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生命的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亲人的爱与期望,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2、懂得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心怀感恩。 三、教学重点 在探寻生命孕育、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四、教学难点 认识到生命是美好也是脆弱的,自己的生命承载着家人的爱与期待,更关系着家人的欢乐与幸福,深刻领会“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从而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五、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讲授法 六、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对家人进行调查采访; 2、收集有关的视频资料及见证学生生命历程的物品; 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传说中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葫芦娃是从树上长出来的,那我们的生命又是怎样孕育开始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板书:孕育)(播放课件) 2、师:瞧,生命怀孕到出生经过差不多二百八十多天。最初小生命在妈妈肚子里从只有这么小,来咱们比一比(师生用手比划)。像绿豆那么大,到九个月的时候有30多厘米(师生用手比划30多厘米的大小);从只有一个细胞发育成拥有1万亿个细胞、300多块骨骼、600多块肌肉、全身血管总长足足可以绕地球两圈的胎儿,这段过程怎么样? 3、指名交流,相机板书课题。 二、深入探索,感悟体验 师:我们对生命由衷的赞叹与欣赏。对于生命的孕育,我们的家人也有终生难忘的体会,课前我们开展了采访家人的活动,你了解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2、妈妈的行为 师:生活中,你还了解到妈妈是怎样小心翼翼地保护肚子里的宝宝的? 生1:我妈妈原来很喜欢热闹,可怀了我以后,她很少去人多的地方,即使去也是护着肚子,十分小心。 师:学学看,妈妈怎么护着肚子走路的?(生一只手抱着肚子,另一只手撑着腰,缓步行走) 师:瞧,妈妈走路多谨慎小心啊! 3、妈妈的肚子 师:你了解得很细致,的确是这样。 4、家人的付出 师:不仅妈妈不容易,其他家人也很不容易啊,通过调查,你们了解到妈妈怀孕时家人是怎么做吗? …… 5、提升感悟: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第一课时折扣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百分数。 3.正确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年圣诞节的时候,商场都会举行小各种促销活动,你们知道商家为了招揽顾客,会采取哪些促销手段? 学生汇报:买一百送二十,打折等。 师:很好,有些同学提到了打折,那么我们去购买打折的商品,是比原来便宜了还是贵了? 学生交流。 看样子同学们对打折有了一定的了解。商家有时候降价出售商品,就叫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折扣。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理解折扣,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商品促销主题图。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电器九折”是什么意思?其他 商品八五折有事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汇报。 教师点评总结:九折就是按原价的90%出售,那八五折就是 按原价的85%出售。 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出 售。(课件出示题目) 2.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题,请大家阅读题目并思考 师:第一题的打八五折是什么意思?打了八五折时候价格 变成多少呢?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80×85%=153(元) 请同学们再算一算,爸爸买这辆自行车少花了多少元?买 这辆自行车,爸爸实际只花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汇报。 板书:(2)160×(1-90%)=16(元) 3.归纳总结。通过刚才解决的折扣问题,你能总结出与折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六年级上册主要编排百分数的认识以及用百分数解决一般性问题,而本单元主要涉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的特殊应用。通过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活动,提高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经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百分数(二)——折扣………………………………………1课时 百分数(二)——成数………………………………………1课时 折扣与成数练习课………………………………………2课时 百分数(二)——税率………………………………………1课时

百分数(二)——利率………………………………………1课时 税率与利率练习课………………………………………2课时 第一课时:百分数:折扣 教学容:P8例题1,做一做,P13练习二1、2、3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光 第1课时光和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A4开的记录单、长方体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设计并探究影子特点的实验。 2、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之间的关系,得出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 同学们有看过皮影戏吗?请看大屏幕(播放皮影戏片断) 2)谁会玩手影的游戏?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手影游戏。 3)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地方看到影子? 4)看看皮影戏和手影游戏,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提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影子为什么是黑的?” 5)那我们就先来研究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是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6)师:从刚才的皮影戏和手影游戏中,你们发现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光、遮挡物体(不透明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1.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分别出示自然景观图、城市风光图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引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探索 (一)认识材料 1.(出示椅子图片)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当自然世界里的树木被砍伐下来做椅子、桌子时,木头就成为了一种材料。木头是我们生活世界里很常见的一种材料。 2.小组讨论: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学词汇帮助学生描述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 (二)给物品分类 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种物品),你能够给这些物品按它们的材料分类吗? 2.说明:这些物品都已经标上了序号。 3.出示要求: (1)把这14种物品按顺序在桌面摆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为一堆。 (2)把由同种材料做成的物品序号记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或由教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 畜(xù)养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自由交流) 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交流)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冒险精神、坚忍、有毅力、有智慧、勇敢、果断、勇于进取……)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浏览精彩片段,说一说在表达上它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2015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百分数(二)单元集体备课和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学习的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本单元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充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字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单元还特别安排了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措施: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类推。首先使学生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和利息等概念,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再引导学生如何转换题意,分析各数量关系,从而顺利解答出各类百分数应用题。 六、课时安排:6课时 折扣-------------------------------1 成数-------------------------------1 税率-------------------------------1 利率-------------------------------1 购物-------------------------------1 生活与百分数-----------------------1

最新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 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

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 ) 畜( )养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 ) 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知识要点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中国在世界舞台上 1.填空。 (1)古代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代中国(闭关锁国、饱受屈辱),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强盛)展现了东方大国的风采。 (2)(丝绸之路)是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后来成了古代中外交流的(代名词),它被称为(古文化交流的彩带),一座辉煌的“人类文化桥梁”。 (3)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东海)和(南海)两条航线,(东海)航线通往朝鲜和日本,(南海)航线驶往东南亚和印度洋。 (4)(鉴真)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日本人称他为(过海大师);(郑和)七下西洋,先后到过印度洋沿海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的东岸,他下西洋被称为(和平之旅)。 (5)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它的官方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6)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成立于1945年11月16日,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7)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提出并遵循(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确定并传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 (8)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挥笔写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9)(博鳌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 (10)2010年5月1日至11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办。吉祥物是(海宝)。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联合国是什么性质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五星红旗在联合国上空升起标志着什么? 答:(1)联合国是一个国际合作组织,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2)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3)五星红旗在联合国上空升起标志着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过去人们经常所说的洋灰、洋火、洋油分别指的是什么吗?在这些词语的开头为什么要加一个“洋”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名称发生了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 答:(1)洋灰、洋火、洋油分别指水泥、火柴、煤油。(2)因为旧中国工业落后,经济上严重依赖外国进口,所以带上了“洋”字。(3)名称的变化说明了我国已有能力自己发明创造了,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 4、通过本单元教材中《海上交流》之郑和下西洋内容的学习,请你简要说说郑和为什么能够完成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答:因为①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发达;②当时国力强盛,皇帝给了郑和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③郑和本人熟悉航海,热爱航海。 5、一张光盘只需要一元钱,可当它被加工成一张电影VCD、一张视窗操作系统光盘和一张管理系统光盘时就需要几十元、几百元和几千元,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感想?结合所学课文内容说说要想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的关键是什么? 答:我的感想是商品的科技含量越高,价格就越高,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2)要想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的关键是科技创新。 6、结合所学课文内容,说说我国被称为“世界加工厂”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我国还缺少自主的世界知名品牌,我国生产的产品要贴上外国的标签,实际上只是加工,也说明了我国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有的是以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 7、结合所学课文内容,说说古代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有哪些异同?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答:答(1)不同之处是古代丝绸之路是以运送丝织品为主的商路,运输工具主要是马或骆驼,而新丝绸之路经贸活动的范围更加广泛,主要以铁路火车为运输工具。相同之处都是以贸易为主。(2)我从中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只有通过交流与合作,才能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8、请你说说周恩来总理在什么时间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周恩来总理在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9、古代有哪些外国人到中国学习考察(列举三例),并以其中一例介绍其事迹。 答:有利马窦、南怀仁、汤若望、马可??波罗。马可??波罗于1271年从他的家乡威尼斯出发,经“丝绸之路”来到元大都,在中国居住了17年返回欧洲,经他口述而笔录成书《马可??波罗行记》,介绍了他在中国的见闻,他被称为“东西方文化的使者”。 10.说说体会:2002年我们中国取得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办权,你能说说上海世博会会徽的含义吗? 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襄州一中附属学校集体备研教学案◇

(2)展示、交流学生的猜测。 (3)提供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各组尝试解剖和子,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 (4)提供最则相观察种子的工具,倡助图片皮视顿,讲解解剖种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交流解则种皮的体验感受和出现的问题。 (6)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井面下来(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7)提出问题,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你发现r什么?它们有哪此相同点? (8)全班交流。 (9)小结:虽然种子的外形不同,但种子都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种皮保护里面的胚。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萌发时会发育成根,茎和叶,成为一株新的植物。 三、科学实践活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提出问题:植物的种子通常是处在“休眠”状态不会发芽,在一定条件下种子会“苏醒”进人萌发状态。种子萌发需要哪此条件? 2.学生猜想,教师适时板书: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3.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1)提出问题: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这些猜测?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交流并理清实验记录单的记录要点,完善实验方案。 (3)(出示教科书中某组实验方法图)讲述,改变一个实验条件。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实能方法叫作“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4.(出示教科书中四组实验方法图)小结:这几组实验是研究什么条件与种子萌发的关系?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条件进行研究,然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一一研究其他的条件。 5.每位学生选择一组对比实验,在教室进行对比实验操作。做好对比实验后带回家继续观察。 6.(出示学生活动手册)明确实验要求:回家在研究时,要将每天观察列的种子的变化记录下来。 7.(出示四组实验结果实物)问题:这是一周前老师做的种子萌发对比实验结果。从实验结果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8.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9.小结:种子在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萌发。 10.播放视频:种子的萌发过程视频。 11.布置课后任务:课后完成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下节课让我们探索更多 有关种子的奥秘。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 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 第二课时: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为古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的独特魅力而骄傲。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

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 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世界地图,标明丝绸之路线路;《丝绸之路》视频;《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 《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学生准备:收集古代中外物品、文化交流的资料;网上查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料, 共同准备:课前收集体现日本和韩国文化特征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郑和下西洋的相关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P5页内容,话题为“丝路驼铃”。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P7页内容,话题为“海上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 1.(课件:出示教材P2《考古发现带来的惊喜》)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两则关于考古发现的报道,大家读一读,看看从这两则报道中,你有什么惊喜的发现?又有怎样的思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