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23日】【来源:运行局】【字体:大中小】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稳定汽车消费,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作为汽车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汽车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消费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能源、环保、城市交通等制约日益显现。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加深和国际汽车市场的严重萎缩,国内汽车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导致全行业产销负增长、重点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自主品牌轿车发展乏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严峻。

应该看到,结构调整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以解决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积累的诸多矛盾,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引发了结构调整期的提前到来。目前,我国汽车市场正处在增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开拓城乡市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素质;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培育

自主品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扩大内需,注重财税政策激励与消费环境改善相结合。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财政激励措施,扩大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确保经济增长,又要着眼长远,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市场。

坚持结构调整,注重发挥市场作用与加强政府引导相结合。利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要素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自主创新,注重改造传统产品与推广新能源汽车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研发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着力培育自主品牌,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

坚持产业升级,注重工业发展与服务增值相结合。汽车生产企业既要增强制造实力,又要拓展汽车金融业务和产品售后服务,强化生产与服务的纽带联系,促进相互支撑,实现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业协调发展。

(三)规划目标。

1. 汽车产销实现稳定增长。2009年汽车产销量力争超过1000万辆,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

2. 汽车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建立完整的汽车消费政策法规框架体系、科学合理的汽车税费制度、现代化的汽车服务体系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立电动汽车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为汽车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3. 市场需求结构得到优化。1.5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其中1.0升以下小排量车市场份额达到15%以上。重型货车占载货车的比例达到25%以上。

4. 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

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

5. 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例扩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其中轿车超过30%。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产销量的比例接近10%。

6. 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7. 整车研发水平大幅提高。自主研发整车产品尤其是小排量轿车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指标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轿车产品满足发达国家法规要求,重型货车、大型客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接近国际水平,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 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培育汽车消费市场。

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汽车产销下滑势头,确保2009年稳定增长。在汽车购买、使用、报废更新等环节,调整和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恢复市场信心的政策措施。清理取消各种不利于小排量汽车发展的规定,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增加小排量汽车消费。

(二)推进汽车产业重组。

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国内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

(三)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一是建立整车设计开发流程,掌握车身、底盘开发技术及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的匹配技术和排气净化技术;突破碰撞安全性、NVH(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控制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成本。二是提高传统乘用车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重点支持排量1.5升以

下、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车用直喷汽油机和排量3升以下、升功率达到45千瓦以上柴油机的研制。突破重型商用车底盘集成关键技术,提高整车驾驶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重点支持大功率柴油机及其高压燃油喷射电控系统、后处理系统和商用车自动换挡机械变速器(AMT)等关键技术研发。三是建立汽车产业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四)实施技术改造专项。

制订《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支持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产业化、内燃机技术升级、先进变速器产业化、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以及独立公共检测机构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中心建设。

发展提升整车性能的关键零部件。重点支持研发车身稳定、悬架控制、驱动防滑控制、电子液压制动、车身总线、数字化仪表等电子控制系统,以及六档以上的手动和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和无级自动变速器、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等产品。

(五)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

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建立动力模块生产体系,形成10亿安时(Ah)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用部件。

(六)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

(七)实施汽车产品出口战略。

加快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建设汽车出口信息、产品认证、共性技术研发、试验检测、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

(八)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

加快发展汽车研发、生产性物流、汽车零售和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消费信贷、停车服务、报废回收等服务业,完善相关的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支持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加快建立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业务。

四、政策措施

(一)减征乘用车购置税。

自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

(二)开展“汽车下乡”。

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50亿元资金,自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对农民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以及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换购轻型载货车的,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三)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

调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补贴支持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加快淘汰老旧汽车。2009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总额由2008年的6亿元增加到10亿元。

(四)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清理取消现行限制汽车购置的不合理规定,包括牌照注册数量、车型限制、各种区域市场保护措施、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外地汽车进城收费,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影响汽车购置的措施,并于2009年3月底前将清理情况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确需继续保留的限购规定,自2009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应暂停执行,不能暂停执行的,应于2009年3月10日之前报国务院批准。

(五)促进和规范汽车消费信贷。

修改和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制度,抓紧制订汽车消费信贷管理条例,使资信调查、信贷办理、车辆抵押、贷款担保、违约处置等汽车消费信贷全过程实现规范化、法制化。

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内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促进汽车消费信贷模式的多元化,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规范发展,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等。

(六)规范和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

建立二手车鉴定评估国家标准和临时产权登记制度,调整二手车交易的增值税征收方式。大力发展专业的二手车经销企业,倡导汽车品牌经销商开展以旧换新、以旧换旧等汽车置换业务。取消二手车交易市场的不合理收费,降低交易成本。

加强二手车市场监管,严格经营主体市场准入,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积极推广二手车交易合同示范文本,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七)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

发展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综合管理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实施交通畅通工程,鼓励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各城市人民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停车场建设,规范停车收费。交通换乘枢纽应建设大型停车场所,方便换乘公共交通工具,减轻交通拥堵压力。

(八)完善汽车企业重组政策。

制定支持汽车企业重组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产品资源,开发新产品;鼓励汽车生产企业联合开发和制造《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内的汽车新产品和关键总成。新建汽车生产企业和异地设立分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

(九)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

今后三年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作为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提高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水平;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总成产品;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共性技术研制和检测平台;发展新能源汽车及专用零部件。

(十)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制订规划,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

(十一)落实和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抓紧制订道路机动车辆管理条例,完善机动车辆管理法规体系。启动对产业有重要提升和保护作用的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抓紧制修订新能源汽车产品标准、试验方法。落实汽车整车(含摩托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生产企业退出机制。制订新能源汽车关键总成的准入标准。研究制订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生产企业向相关产业转型的鼓励办法。

五、规划实施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订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实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目标。要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有关信息。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规划》的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各省(区、市)要将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动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优质发展、集聚发展,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汽车产业地位,增强产业竞争力,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照实施“五大战略”、建设“五大基地”和培育“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制造X”为行动纲领,着眼加快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互学互鉴、多元合作,将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引导创新商业模式,努力把汽车产业打造成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和增长极,力争培育出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优质汽车产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技术进步为支撑,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形成资源节约、环境良好、区域协调、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2.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汽车制造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提高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力争突破和掌握制约产业

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的整车及零部件产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强生产领域中的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保证可持续发展。 3.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着重解决制约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性问题,以整车企业为龙头,以核心零部件企业为重点,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和对重点项目的投资,扶持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集群发展。通过重点突破,稳步推进汽车产业链的全面优化和提升。 (三)发展目标 根据我市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施“三七六五工程”,重点发展三大品类产业园区,七大系列汽车产品,六个主要汽车零部件产品链,五大汽车制造及改装企业。即:围绕汽车产业,规划传统汽车产业园区(X汽车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X汽车产业园和X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X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园、X县X(X)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X市X汽摩配产业园)。基于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大平台,开发传统轻型载货汽车、重型载货汽车、皮卡车、专用改装车,以及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低速电动车、电动专用车七大系列产品。汽车零部件主要瞄准动力总成系列、底盘系列、车身系列零部件、车厢及附属件(冲压件、标准件、系列件)系列、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三大电、六小电”系列、轮胎系列6个产品链。汽车制造及改装企业分别是开工建设中的X汽车和X汽车、正在培育中的X新能源专用车生产企业(利

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1月14日,钢铁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2月4日,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也获原则通过;2月11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月19日,轻工业和石化产业振兴规划获得通过;昨日,有色金属和物流业振兴规划也获通过。至此,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部出齐,其实施时间将从2009年至2011年。可以预见,3年的实施将使上市公司中各龙头企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钢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主要措施: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调整进出口税率,提高部分高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 主要影响:政策虽然无法改变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内外需下降的状态,但是淘汰落后产能和联合重组将会给行业周期性下滑的延缓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长期来看,大型优势钢企将成为钢铁行业的绝对龙头。 汽车业:支持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措施: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使大型车企从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影响:减征购置税政策对大多数轿车企业构成利好。专项资金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规划一方面刺激了内需,扩大了小排量汽车销售;另一方面鼓励车企进行研发投入发展自主品牌,这将对我国的汽车企业发展构成长期利好。 纺织工业:促进企业由大到强 主要措施: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加大对纺织企业技改资金和流动资金贷款支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与担保机构优先向纺织企业提供贷款和担保。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 主要影响:退税上调短期有助于缓解企业的压力,但难以阻止纺织业出口增速的下降甚至绝对值的下滑。而行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外需不足,在全球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规划很难直接和及时地刺激扩大出口。另外,信贷支持的执行仍存疑、专项资金的投资额度不明确,难以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盈利能力的明显改善。 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联合重组 主要措施: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政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重大工程项目优先采购国内生产设备,国内采购率原则上不低于70%。 主要影响:国家明确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相关企业有望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实力,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益最大。另外,规划中要求提高国产设备采购比例和鼓励采购首台首套国产设备的政策

印发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印发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供稿:经济贸易处供稿时间:2010-01-21 粤府[2009]168 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25日 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物流业发展,对于促进流通产业现代化,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物流业的作用,更好地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一2020年)》精神,特编制《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本规划是一个既立足于保持我省物流业稳定发展,又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我省物流业的行动方案,重点考虑2009一2011年的工作安排。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省物流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1 .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到2008 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8.3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823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1883公里;港口通过能力约9.3亿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已成为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由公路、铁路、海港、空港所构成的物流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2 .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 年,我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957.9 3 亿元,比200 4 年增长73.9 % ,年均增长14.8% ;货物运输总量达到176279 万吨,比2000 年增长47 . 9 %。 3 .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各级政府积极规划,推动建设了一批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促进了各种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整合。 4 .物流企业迅速发展。马士基、UPS 、TNT 、联邦快递等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先后进入我省,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目前我省共有 A 级物流企业56 家,占全国近11 % ,名列全国前茅。 5 .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建设了一批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效率,推动了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但应当看到,我省物流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不够协调,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物流业的质量和效益不理想,粗放型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我省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近18 % ,远高于发达

2020年(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明确国家将加强政策支持 2011-03-1701:44:50来源:上海证券报(上海)跟贴44条手机见股票 纲要全文约6万字,共分为16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按照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和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于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壹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壹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于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 要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本、欧盟、韩国等也制订了促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计划。我国新材料产

最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全文解读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全 文解读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全文解读) (2008-2020年) 作者: 徐志群来源: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08-03-28 钢铁产业振兴规划 2009年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调整振 兴规划。加快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 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主要措施:一要统筹国内 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 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 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三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 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 度。四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 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五要整顿铁矿 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汽车产业振兴规划 钢铁产业振兴规划 2009年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调整振 兴规划。加快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 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主要措施:一要统筹国内 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 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

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三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四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五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汽车产业振兴规划 2009年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主要措施:一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钢铁产业振兴规划 2009年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主要措施: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三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四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五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 (内政发〔2009〕103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部署,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提出我区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的实施意见。 一、物流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2009年至2011年我区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以先进技术和信息化为支撑,以生产性物流和农村牧区物流为重点,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目标,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一批重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品牌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业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努力实现物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促进。 按照初步建立起以物流企业为主体,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基本实现物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总体目标要求,到2011年,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力争物流业年均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型物流企业集团和物流服务品牌,营业额超过5亿元的物流企业达到20户以上,4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0户以上。 二、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 加大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扶持力度,缓解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鼓励大型骨干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大力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打造物流知名服务品牌,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到2011年,全区重点培育发展2 0户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物流品牌企业。 (二)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在煤炭生产基地和交通枢纽建设一批大型煤炭物流园区,通过洗选、加工、混配、集散,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改进煤炭交易方式,积极筹建鄂尔多斯、通辽两大煤炭交易中心。加快发展化工、冶金、建材物流,大力整合资源,推进

物流业振兴发展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________ 物流业振兴发展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21 页

物流业振兴发展工作计划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货代和信息等行业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新型服务业,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进行有机整合一体化运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物流业、商贸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近几年来,*省现代物流业得到较快发展,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提高,物流业已经进入了整合、推进、提升的新阶段。全省社会物流总额63950.9亿元。从事物流业的企业50多家,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其中有22家企业先后进入全国物流1强企业,39家企业列为全国物流税收试点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有10个物流品牌被评为“*服务名牌”。重点工业在不同环节、不同层次采用物流管理方式的企业占78.02%,运输、仓储等实施外包的占54.9%,可降低物流成本10%以上。信息管理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信息扫描及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物流现代化装备利用率不断提高。商贸连锁企业476家,连锁店2.3万家,涉 第 2 页共 21 页

钢铁行业规划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钢铁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钢铁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1%。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4.53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2007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36亿元,占全国GDP的4%,实现利润2436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358万。钢铁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要,部分关键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产业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盲目投资严重,产能总量过剩。截至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超出实际需求约1亿吨。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消费结构处于中低档水平。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四是产业集中度低,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五是资源控制力弱,国内铁矿资源禀赋低,自给率不足50%。六是流通秩序混乱。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投机经营倾向较重。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钢铁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产需陡势下滑、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全行业亏损的局面,钢铁产业稳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当看到,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任务依然繁重,内需潜力巨大,钢铁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抓住机遇,制定实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建筑材料工业发展规划

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前言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向现代工业化发展、经济社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建材工业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总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水泥工业、平板玻璃工业、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非金属矿工业和新型建筑材料工业等5个专项规划。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和《规划》提出的主要内容,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规划》的同时,经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了《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充分发挥作为应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和为行业、企业服务的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行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本《意见》以《纲要》和《规划》为指导,重点丰富和延伸、扩展了规划的内涵,补充完善了新时期建材行业发展的新特征,继续秉承了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突出了行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和面对的艰巨任务与挑战等内容,以期达到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和更多层面的指导作用。期望通过《意见》的发布,能够为各地区、建材各产业和广大企业在推进、实施《规划》的实践中提供导向和参考作用,引导建材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绩、经验与存在的不足 “十一五”期间,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带动下,建材工业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我国建材工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强劲增长的同时,全行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工艺装备水平、节能减排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池窑拉丝玻璃纤维等先进工艺技术比例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全行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二氧化硫及烟气粉尘排放量持续降低;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固体废弃物利用量逐年增长;对外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是建国以来我国建材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发展水平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和经济效益最好的一个五年期。 (一)主要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水泥产量18.8亿吨,平板玻璃产量6.6亿重量箱,建筑陶瓷产量80.8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1.6亿件,其产量年均增长分别为 11.7%、10.3%、 14.2%、21.3%。 2010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万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9.5%;2010年实现利润总额 20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 44.2%。 (二)主要行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已全面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地总体简况 <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 一是成长为最具规模地产业之一.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汽车产辆不足15万辆,在世界汽车产业中地比重微不足道.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07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份额地3.6%.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汽车市场萧条地形势下,我国汽车工业一举突破产销千万辆大关,跃居世界第一.2018年,汽车工业全力消除世界经济低迷带来地影响,赢得了稳步回升和两位数地产销增速,以1900万辆地业绩占据了世界汽车产销份额地25%.今年将有望突破产销2000万辆,保持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短短十多年时间,我国汽车产量增长了近10倍,成为最具成长性地产业.据统计,在1978年至2018年世界汽车产量增量中,中国汽车工业地贡献率达到46%,中国汽车工业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地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地格局. 二是确立了支柱产业地地位.改革开放初期,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仅为0.59%左右,2018年行业总产值达到5.3万亿,工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利润总额4203亿元,GDP占比达到1.56%.利税总额2535亿元,占国家税收总额比重达到13%以上.出口额744亿美元,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额比例为3.63%.汽车工业及关联产业就业人数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比重约为10%.汽车消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11.3%.汽车关联产业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到8.7%.连年地产销增长、高比例地税收以及巨大地就业和消费市场地拉动,稳固了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支柱产业地位. 三是形成了中国特色地产业体系.经过多年地调整发展,汽车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小散差地局面得到初步改观,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排位前十名企业地销量总和在行业占比已达88%以上.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全国六大产业集群占据了全国汽车市场主要份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约占全行业地80%左右.乘用车所占比例提升至78%左右,其中小排量乘用车比例高达65%以上,自主品牌保持了主导地位.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地自主研发体系基本形成,具备了一定地基础研究、平台开发和各类商品车开发能力,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并具有了较完备地设计、实验等条件.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零部件配套、汽车后市场开发等基本形成体系,相关服务业等占汽车产业链比重已近20%. 四是带动了相关产业地协同发展.汽车工业上下游共涉及100多个产业.汽车产业地发展及产品性能地不断提高,有效带动了国家相关重要基础产业和高技术含量产业进步和产业规模化发展.201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在机械工业中地占比分别达到28.79%、34.31%、39.14%,成为机械工业地重要支撑.其中机床行业40%、铸件产量25%地市场来自汽车工业. 汽车对上下游产业如钢铁、石化工业等带动作用明显,与电子、金融、橡胶、纺织等产业发展地关联度越来越紧密.据统计,机械行业

十堰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十堰市“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 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 ——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6月4日)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十堰的重要时期;是全面落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总体战略,提升十堰经济总体实力的重要机遇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经济社会抢前争先、提档进位、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堰市“十二五”规划,作用、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十二五”全市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条件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难奋进,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新阶段扶贫开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以及国家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措施等历史性机遇,成功应对了东风“两个总部”外迁带来的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力推进经济和社会建设,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这五年,是十堰建市四十年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社会民生改善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全市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发展的瓶颈得到改善。全市经济社会基本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快车道,为“十二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主要指标实现了翻番增长。2010年,全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30亿元左右,“十一五”年均增长12.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以上,是“十五”末的1. 9倍;全市财政收入预计达到6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6%和21%,分别是“十五”末的2.08倍和2.6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累计完成1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9%以上,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量的3倍多。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我国2009年度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十堰在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市和宜昌市,位居第三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工业坚持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以园区为载体,以“双亿”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抓手,坚持整车、零部件生产一起上,生产和流通、城区工业和县域工业两手抓,全市工业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整车生产能力达到50万辆以上,亿元以上企业发展到100家,规模以上企业接近1000家,地方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由2005年的30.9%提高到2009年的52.7%;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到400万亩,农业总产值达到111.9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8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0. 3:1;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是“十五”末的2.43倍;以物流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1.4:48.3:40.3调整为2009年的12.1:46.2:41.7。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物流业发展,对于促进流通产业现代化,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广东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物流业的作用,更好地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一2020年)》精神,特编制《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本规划是一个既立足于保持广东省物流业稳定发展,又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广东省物流业的行动方案,重点考虑2009一2011年的工作安排。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广东省物流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1.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到200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8.3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823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1883公里;港口通过能力约9.3亿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已成为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由公路、铁路、海港、空港所构成的物流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2.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广东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957.93亿元,比2004年增长7 3.9%,年均增长1 4.8%;货物运输总量达到176279万吨,比2000年增长47.9%。

3.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各级政府积极规划,推动建设了一批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促进了各种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整合。 4.物流企业迅速发展。马士基、UPS、TNT、联邦快递等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先后进入广东省,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目前广东省共有A级物流企业56家,占全国近11%,名列全国前茅。 5.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建设了一批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效率,推动了广东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但应当看到,广东省物流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不够协调,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物流业的质量和效益不理想,粗放型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广东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近18%,远高于发达国家10%的水平。三是第三方物流发展总体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四是物流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效率低,难以满足物流社会化的需要。五是物流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较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水平不高。六是体制尚未完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严重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二)面临形势当前,广东省物流业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省物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难:一是业务量明显下降,服务价格回落;二是发展资金不足,流动资金周转困难;三是由于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以及资金紧张,企业和社会对物流行业的投资下降;四是受部分制造企业、出口企业、零售企业关闭或破产的影响,物流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

#安徽省钢铁工业振兴规划

安徽省钢铁工业振兴规划 进入21世纪以来,金属材料仍是人类社会最主要、产量最大的结构材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钢铁工业是安徽重点培育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安徽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产业。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工业强省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找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变化,合理利用省内外资源,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全省钢铁工业既快又好发展,根据国家关于编制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安徽省钢铁工业振兴规划》。该规划是引导全省钢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安徽省钢铁工业现状 安徽省钢铁工业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科研、教育培训基地。形成从矿山到冶炼、加工、辅助等各工序;从教育、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等完整的专业配套、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在“十一五”期间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我省冶金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为推动和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行业基本情况 自“十五”末以来,我省钢铁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钢铁工业在全省工业中的支柱地位更加显现。

2007年,全省钢铁行业生产生铁1517万吨,钢1663万吨,钢材1769万吨;铁矿石1799万吨,产品产量分别占全国比重的3.2%、3.4%、3.1%、2.5%。分别位于全国第9、9、10、6位。其中生铁、钢材较上年前移1位,铁矿石前移2位。 2007年,在全省工业行业中,我省钢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全省工业行业的13.1 %和14.0 %,利润、利税分别占全省工业行业的14.8 %和17.5%。 2007年,我省钢铁工业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促进了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全省提出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200万吨。马钢去年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实现钢产量1416万吨,比上年增产300万吨,而粉尘排放同比削减3.8万吨,烟尘削减759吨,二氧化硫削减2544吨,化学需氧量(COD)削减801吨,实现了增产减排。“废水”、“废气”、“固废”得以循环综合利用,全面实现了污染源达标排放目标。 (二)现状特点 1、资源特点 安徽沿江靠海,交通便利。境内发展钢铁工业资源丰富,条件优越。至2007年,全省累计探明拥有铁矿石储量44.6亿吨,居华东第1位,全国第4位。霍邱矿区除现有探明的铁矿外,区内尚有高重磁异常10个和低重磁异常14个、低磁异常18个,找矿潜力巨大。省内还有着丰富的水、煤炭、电力资源,冶金辅料资源石灰石、白云石等也十分丰富。同时马钢还积极利用沿江靠海的区位优势和企业优势,利用海内外资源,在国外、省外,独资、合资办矿。这种资源优势

建材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最新

2020 XXXXXXXX建材有限公司 XXX [建材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改善人居条件、治理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

建材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目录 一、发展现状....................................................................... - 4 -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 - 4 - (二)产业结构加速优化 .............................................. - 4 - (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 - 5 - (四)绿色发展进展显著 .............................................. - 5 - (五)两化融合稳步推进 .............................................. - 6 - (六)国际竞争能力日益增强 ...................................... - 6 - 二、发展环境....................................................................... - 7 - (一)面临的形势 .......................................................... - 7 - (二)需求预测.............................................................. - 8 -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 9 - (一)指导思想.............................................................. - 9 - (二)基本原则............................................................ - 10 - (三)发展目标............................................................ - 11 - 四、主要任务..................................................................... - 13 - (一)加快结构优化 .................................................... - 13 -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13 - 2.培育区域特色产业............................................... - 15 -

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的总体部署,加快发展我省现代物流业,现制定《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实施期为2009年~2012年。 一、产业现状 物流总量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2.33万亿元,增长11.9%;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13.19亿元,增长9.4%;社会物流总费用1963.21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8.1%。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73亿吨,增长13.2%;其中,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71亿吨,增长14.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42.52万标箱,增长8.2%;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99.36亿元,增长12.1%。与此同时,一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2008年,我省获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11家,通过国家3A 级及以上物流企业综合评估的物流企业8家(其中5A 级1家),获评“中国物流A级信用企业”3家(其中3A级2家),列入国家物流税收试点企业13家。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规划建设了一批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为我省周边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提供“公铁水”联运、“无缝衔接”服务的物流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中。厦门市和福州市分别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以我省为主体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和东部沿海物流通道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九大物流区域和十大物流通道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业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海、空港口为枢纽,以铁路海运为主通道,以公路为网络,以内河为辅助的综合运输体系。福州港、湄洲湾港、厦门港三大港建设步伐加快,厦门港进入我国集装箱干线港口行列,其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七位;福州港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目前,全省港口有生产性泊位477个,综合通过能力达2.3亿吨;集装箱专用码头36个,吞吐能力达912万标箱。铁路干线有鹰厦、漳龙、峰福、赣龙、温福等5条出省铁路通道与全国铁路网相连,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厦深铁路、向莆铁路福建段等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逐步形成“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现有5个进出省通道。拥有福州长乐、厦门高崎、泉州晋江、南平武夷山、龙岩冠豸山等5个机场。管道输送设施建设步伐加快,LNG和石油输送管道建设已全面展开。 信息化基础建设取得新发展。2008年,全省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973万门,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23.7万公里,移动交换机容量4629万户,移动分组数据网容量1045万户,移动短信中心容量8108万条,宽带接入端口达407万个。福建电子口岸项目在厦门已实现与口岸通关联检、物流企业等联网,建成覆盖厦门市物流园区的宽带网络和运输作业数据交换联动系统、通关数据支持系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福建交通集团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完成整体规划,目前正按规划逐步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各项功能的开发建设和应用。 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物流通道正在形成。我省积极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和对台通道作用,大力拓展与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出台了《福建省关于鼓励中西部省份从福建省港口进出口货物及投资建设码头泊位的规定》等优惠政策,建立了闽赣海铁联运联席会议制度,并多次赴中西部和周边省份推介对接福建港口,扩大了我省港口的经济腹地,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对外开放的出海通道。近年来,中西部省区通过福建进出的货物流量呈上升趋势。 我省物流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与发达省份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物流企业分布比较散,规模较小,实力偏弱,港口作为运输枢纽、物流节点的大规模集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快速、无缝衔接需进一步完善,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物流业增加值增速较慢,高级物流人才缺乏,物流业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程度还相对较低。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