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柯城区2010

柯城区2010

2010年2月2日在衢州市柯城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祝晓农在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柯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区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振奋精神,克难攻艰,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区发展呈现出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74亿元,同比增长11.5%;财政总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18.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0亿元,同比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57亿元,同比增长16.2%;出口总额6987万美元,同比增长2.9%;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20元,分别增长8.1%和7.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指标任务。

一年来政府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坚持共克时艰,保增长目标基本实现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保增长的主要抓手。研究出台了2009年度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实行捆绑考核、收益分享、合作共赢的机制,充分激发全区干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党政代表团赴甬台温等发达地区召开投资环境推介会,各级各部门也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等招商活动,招商氛围进一步浓厚。把产业招商、以商引商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突破口,充分挖掘信息,加强对接,形成了产业捆绑、抱团投资的良好局面。引进项目的产业关联度进一步提高,东港柯城工业园铜制品加工、航埠工业功能区新型建材产业等已初具规模。招商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共引进各类项目160项,协议投资额39.2亿元,到位资金13.5亿元,分别增长54.3%和2%;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的重要举措。扎实开展“项目推进攻坚年”活动,加大对项目的督查协调力度,狠抓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全区65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94亿元,同比增长2.7%;31个工业技改投资项目完成投资8.15亿元,同比增长20.7%。紧紧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投资的政策机遇,科学谋划、编报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共有23个项目列入国家资金盘子,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900多万元。全力配合市政府做好巨化“厂中村”搬迁、危化品物流通道和府东街改(扩)建工程的征地拆迁和政策处理工作。黄茶至大俱源公路改建工程、巨化滨江大桥改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坚持把破解要素瓶颈作为保增长的重要保障。按照有效整合、科学调度、保证重点、集约利用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有效缓解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建立工业企业还贷周转专项资金制度,筹措资金2000万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还贷临时周转难题。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组织召开银企洽谈会,帮助区内各投资主体和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2.82亿元的授信额度。倡导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以废弃园地开发为重点,立项开发项目48个,通过竣工验收3500余亩。加大企业人才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向56家困难企业发放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经费311万元。

围绕促消费,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家电以旧换新”等工作,全区累计发放补贴729万元,拉动消费1.18亿元。建筑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区建筑业总产值15.6亿元,同比增长38.1%;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67亿元,同比增长14.0%。全力稳出口,一方面政府加大外贸出口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难关;另一方面,企业努力在危机之中不减薪、不减员,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1亿美元,增长23.5%。

(二)坚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面对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我们全面分析、准确判断、从容应对,及时落实一系列保稳促调措施。研究制定了工业“35条”政策,落实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缓停”等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工业经济企稳回暖。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2.32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85亿元,同比增长22.9%;规模工业增加值7.97亿元,同比增长21.8%,实现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26.2%。狠抓工业平台扩容提升,“两个主战场”共新增配套用地1881亩、征地1335亩、新报批土地1759亩,工业发展平台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与浙江林学院、浙江科技学院等院校签订院地合作协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面对柑橘产业销售低迷和农民增收乏力的双重困境,坚持一手抓柑橘销售和品质提升,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出台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26条”扶持政策,

安排补助资金3000多万元,新增资金1000多万元,促进了高效生态农业较快发展,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9.69亿元,同比增长5.4%。按照“三低”橘园改造的计划,全区共淘汰“三低”橘园9515亩,新增蔬菜种植面积6355亩;建成15个竹林示范基地,示范面积1.3万亩;新增食用菌660万袋,新增畜禽规模养殖基地18个。柑橘产业品质提升工程进展顺利,共疏树5万亩,新增示范基地1万亩。启动了食用菌菌种培育服务中心、山地蔬菜配送服务中心、城郊蔬菜自产自销交易中心、现代农业试验示范中心和鲟鱼养殖加工基地园区等“四中心一园区”建设。目前,占地165亩、总投资2.5亿元的国家级鲟鱼良种场和鲟鱼鱼子酱加工中心顺利开工建设。同时,来料加工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年发放加工费1.6亿元,同比增长49%。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新发展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39家。

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层次提升。坚持建设与繁荣并重,专业市场发展态势良好,成功引进衢州专业市场城商贸仓储配送中心和衢州废旧金属回收综合交易市场两个亿元项目;衢州专业市场城内已有13家大型专业市场落户,整个市场区年交易额达76.3亿元,同比增长23.6%;扎实推进文明规范市场创建活动,新增四星级、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各1家。农村商贸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新增村级连锁超市36家,连锁超市行政村覆盖率62.6%。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区共接待游客127.37万人次,同比增长21.3%,旅游综合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22.1%。旅游综合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省级旅游强乡镇1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个。

(三)坚持统筹协调,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按照市区联动要求,积极破解卫生保洁、物业管理等难题,全力以赴抓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认真整改省、市交办的创卫重、难点问题,深化保洁保绿、“门前屋后三包”等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十乱”整治,重点抓好城中(郊)村、农贸市场、社区、背街小巷等重点部位的环境整治,城市品位不断提升,顺利实现“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目标。

以“千万”工程为龙头,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完成40个整治村和12个污水治理村建设,硬化村内主干道91.15公里,新建沼气池1.38万立方米,解决3.95万农民的饮用水困难,基本完成“万九线”生态文化产业带建设,“石七线”被评为省级文明样板路。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完成896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程。新建农村联网公路20公里。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下山脱贫和农民技能培训工

程,建立低收入农户贷款贴息制度,下发贴息贷款5033万元,减少低收入农户4359户1.32万人,新完成下山脱贫307户1012人,转移就业1.18万人,完成水库移民基础设施扶持项目11个,发放直补资金240余万元。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强化,新建2个乡级社区服务中心、53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和103个“星光老年之家”,我区被民政部评为“全国万家社区图书援建先进单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深入推进,“难点村”治理整顿工作成效明显,获得“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称号。农村公共安全工作得到新加强,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动物防疫检疫率达100%。加强集镇建设,落实经济强镇各项政策,航埠集镇道路、排污、自来水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全面推进,集镇面貌有了新改善。

生态区创建深入推进。进一步巩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区创建工作。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思路,全面推进以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为重点的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新增省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绿色社区6个,全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达88.9%。结合“811”环境新三年活动,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58个省定规模养殖场得到有效整治。狠抓节能减排,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3.3%。

(四)坚持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科技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科技管理和服务,工业110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信箱的应用水平逐步提升,科工会成果丰硕,签约合同成交额885万元。着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一校两区”办学机制,深入实施农村教育新四项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启动30个农村小规模学校、10个农村教师宿舍改造项目,衢州新星初级中学新建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率先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乡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不断繁荣。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明显,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提前完成。巩固体育创强成果,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位居省市前列,府山社区被评为“第六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完成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任务。区人民医院二期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优生“两免”工作扎实推进,婚检率、孕检率均位居全市第一。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优质服务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率达97%以上。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高校毕业生、

返乡农民和城镇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为零”。深化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筹资标准达到了人均每年140元,参合率为93.0%,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参保率85.7%。城乡低保全面提标扩面,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93.8%和97.7%。全面落实失地农民基本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实现即征即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人民武装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开展第四轮全省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优抚安置工作连续5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先进。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被评为“浙江省老龄工作先进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系列卡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与此同时,人防、统计、档案、侨务、台务、民族、宗教等工作继续加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五)坚持强化责任,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强化维稳工作责任制,以“村(居)情百宝箱”为抓手,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积极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等专项行动,群体性上访案件明显下降。强化公共应急机制,七里、石梁等地的山洪自然灾害得到妥善处理,灾后恢复工作有序开展。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防火、防灾、防汛工作,企业生产、道路交通以及消防安全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有力,无重症病例出现。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顺利通过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区创建验收,“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扎实推进。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国庆安保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打击传销、“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区刑事案件发案率呈下降趋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达到90%以上,完成5个直属司法所建设目标。社区矫正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更加紧密,全区共调解矛盾纠纷4551件,调解率为97.6%。深入开展“平安连万家”活动,我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国庆60周年平安建设良好县(市、区),连续四年获得省级“平安区”称号,群众安全满意度达98.7%。

 (六)坚持转变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第二、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认真总结经验,抓好整改落实,解决一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了政府执

行力。大力倡导高效务实作风,积极开展“无会月”活动,精简会议、压缩文件,排除各种干扰,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抓落实、干实事上。积极开展行政机关内设机构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办理议案建议84件、提案70件,满意率为100%。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规范公车使用和公务接待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政府资源整合使用和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强化审计监督,全年共审计查出违规资金128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1270万元,核减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款1083万元。继续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途径,10件实事基本完成,取得了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各位代表,2009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各级各部门积极努力,全区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外来客商和广大创业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一直关心、支持柯城改革发展的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向为柯城建设作出贡献的部、省、市属单位的领导、干部职工,向为柯城稳定大局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民武装、公安干警、驻衢部队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预备役,向所有关心、支持柯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较低,工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仍然较大;公共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迅速与可用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就业形势仍然严峻,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个别干部的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发展的谋划之年,更是我区抢机遇、快发展、实现“双超百”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

政策,中央、省、市继续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举措,省委、省政府也进一步明确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这必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总体上我区形势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仍将延续,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牢固,还面临着工业化水平滞后、区域竞争加剧、经济亟需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善于在挑战中创造和把握机遇,奋发有为,克难求进,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不断争创发展新优势。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区委六届八次全会的要求,坚持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更加注重调结构促转型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5%;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的计划之内。

为圆满完成上述目标,今年政府工作要努力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必须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提升有效投资拉动力。柯城经济总量小,特别是工业起步晚,基础较弱,这就决定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柯城经济仍处于打基础增后劲阶段。为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继续把扩大投资作为增强后劲、加快发展的主要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同时千方百计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和稳定出口,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切实强化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二是必须做大工业集聚规模,提升产业转型带动力。工业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必须按照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围绕“双超百”目标,着力壮大工业总量,加大产业升级、优化结构、自主创新、协调发展的工作力度,以工业的大投入和快崛起推动柯城经济的新跨越。

三是必须注重整合项目资源,提升城乡统筹互动力。

要整合生产要素,保障经济发展;整合政策资源,突出重点办大事;整合工作力量,形成发展合力。要把规划作为整合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强化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作用,对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引导作用,努力让城乡发展的各个环节、各种要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整体推进,不断提高发展的协调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四是必须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社会发展保障力。体制机制创新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动力。要完善就业保障工作机制,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继续强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集中财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五是必须强化政府服务效能,提升政府工作执行力。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服务,主要任务就是抓落实。要大力倡导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精神,把心思凝聚到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不断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三、2010年主要工作任务

新的一年,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空间拓展为重点,着力推进工业经济新跨越

大力拓展工业平台。按照“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先行,做好我区新一轮工业平台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东港柯城工业园和航埠工业功能区“两个工业主战场”的平台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土地农转用报批、征用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功能,增强招商吸引力。东港柯城工业园全年要完成“三个1000亩”工作任务:完成新报批土地1000亩、新征土地1000亩和2009年已征1300亩土地的基础设施配套。航埠工业功能区要在完成800亩土地征用及配套的基础上,再完成600亩报批土地的征用工作,同时尽快完成兴航路改造等外围基础设施工程,进一步提升园区整体形象。要以“双江线”启动建设为切入点,超前谋划新的工业发展平台,为我区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坚持市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理念,立足我区产业项目发展实际,有选择地对重点行业进行引导培育。在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特色农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铜制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支持优势企业衍生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加快形成我区大中小企业配套、上下游产业联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以“企情百宝箱”为抓手,完善促进工业发展的“35条”政策,加大对

企业动态监测,切实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企业上规模、上台阶。对新引进的企业,要形成合力,跟踪服务,使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对已有的老企业,要加强管理与服务,尤其是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依托“科工会”、院企合作等平台,不断提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水平和层次,支持企业加快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重视品牌和标准化建设。

(二)以有效投入为重点,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

突出大项目、好项目,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坚持把大项目、好项目招商作为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重点引进一批税收贡献高、产业带动力强、就业拉动大、环境污染小的大项目。进一步完善捆绑考核、收益分享、合作共赢招商机制,加大对大项目、好项目招商引资的考核奖励力度。努力改进招商方式,鼓励全员招商,深化专业招商,强化以商招商,开展小分队捆绑招商。精心策划,组织开展重大招商活动。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协调,健全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切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提升招商实效。力争全年引进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2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完成新签约和结转项目到位资金14亿元,新签约协议项目15亿元。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以“项目攻坚年”活动为载体,分阶段开展项目攻坚行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要抓谋划。结合我区实际,针对国家投资重点支持和关注的领域,积极挖掘和谋划,精心整理、包装一批关系民生、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二要强管理。按照新建项目早开工、续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要求,重点抓好49个重点项目和40个工业技改项目的管理,要进一步落实主管部门、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等主体的项目工作责任,加强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督促检查。要高度重视在建项目的管理,及时分析项目运行质量,把握项目运行规律,强化项目动态管理。三要重服务。继续实行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建设制度,深化重点项目“政策处理攻坚月”活动,加快形成建设项目无障碍施工保障机制,继续配合做好杭长高铁、九景衢铁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等国家、省、市重点路网建设项目的前期设计和政策处理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进一步加大财政运行的监管力度,创新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协调好政银企之间的关系,帮助企业与各金融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力争在贷款的总量和扩面上有所突破。继续加大土地开发工作力度,计划新完成土地开发1万亩以上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缓解用地指标不足矛盾。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

(三)以转型提升为重点,着力增加农民收入

深化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完善“农业26条”政策,加大农业投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大力推进柑橘、鲟鱼、蔬菜、畜禽、竹木等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柑橘品质提升,完成柑橘“三疏一改”面积4万亩,调减“三低橘园”面积1万亩以上,建成柑橘转型示范园核心区2000亩,新建常年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新建特色小水果基地5000亩。加快推进“四中心一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短平快特色种养业。加大食用菌栽培技术推广力度,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和总量,力争在引进规模化、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上有突破。鲟鱼加工中心和标准化示范园区力争年内建成。继续办好来料加工订单流动超市,着力培养经纪人队伍,扩大来料加工总量,力争年发放加工费1.8亿元,从业人数达到4万人。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销售前景好的农特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培育特色专业村、专业户,新增“一村一品”特色村20个。

一是大力推进村庄整治。整合各类项目资源,探索建立长效保洁机制,着力改善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加大投入推进8条主干线的环境整治、40个整治村建设。以“强塘固房”工程为龙头,继续实施水系配套改造。加快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决1.4万农民群众安全饮用水问题。二是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改造。结合中心村建设,加强村庄布局的规划编制。以整合涉农专项资金为抓手,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降低农民建房成本。进一步加大农村违章建房的整治力度,引导农民有序建房。要在沟溪、石梁等乡镇试点的基础上,按照集中迁建、旧村改造、自主建设等模式,在其它乡镇分别确定1-2个中心村,推进农房改造工作。三是努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评价和社区参与机制,加快“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试验工作步伐,新建乡镇级社区服务中心3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28个,力争全区40%以上的村完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四是全面推进农村公共安全。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农业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和防灾抗灾体系建设,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

转机制,把土地流转与新农村建设、农业开发等紧密结合,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探索农民与合作社的利益分享新机制,推动合作社与农民之间的关系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创新农村政策、金融、科技、信息等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深化结对帮扶,不断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创新农村抵押担保方式,优化农村融资环境;强化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农民农业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优化农民信箱服务,着力提升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继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组织绩效管理新机制,激励村干部干实事创新业。

(四)以统筹协调为重点,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

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商贸服务业优势,扎实推进“商贸兴区”发展战略,为倾力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一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我区“工业立区”战略的顺利实施,为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切实保障。二要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加快通讯、信息等基础服务发展,着力改善物流、批发、农业支撑等市场服务,大力开拓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个人消费市场,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政府公共管理服务等职能,加快推进服务业现代化。三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把拓展农村消费市场作为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繁荣农村消费市场,全面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工作,继续做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补贴和家电以旧换新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四要推进专业市场城建设。要进一步加大专业市场城培育、管理、招商的力度,扎实推进衢州柑橘加工贸易城、衢州市专业市场城商贸仓储配送中心、衢州市废旧金属回收综合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市场繁荣,力争实现市场城内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同时,扎实做好“三外”工作,力争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0万美元。

一是深化“五城联创”。坚持市区一体理念,巩固和深

化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按照《衢州市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一步落实长效保洁保绿等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二是深化和谐社区创建。着力优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管理,力争70%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市级和谐社区标准。整合各方力量,加快双港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整体形象,努力将双港片区打造成集商住、办公、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水新城。三是深化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努力为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和经济主体提供就业、文化、卫生等生产生活所需的服务。进一步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大力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加快形成以市区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区域城镇体系。引导企业向工业功能区集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一步提升中心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抓好航埠、石梁中心镇建设工作,着力提高两个中心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航埠镇要围绕打造工贸重镇目标,实施工贸联动发展战略,以工促贸,以贸兴工;石梁镇要围绕打造生态优美乡镇的目标,做好集镇发展规划,优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集镇整体形象。

坚持把低碳的理念融入城镇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向打造“低碳城市”目标迈进。狠抓节能减排,深入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坚持和完善项目决策咨询制度,严把项目准入门槛,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推进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环境保护和开发并重,发挥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城郊资源优势,深入推进省级生态区创建,积极开展各类绿色创建活动,切实提升区域生态环境。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加快构筑广覆盖、多层次、全方位的大社保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积极创造就业岗位,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深入推进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加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鼓励60周岁以下符合参保条件的群众积极参

保,确保全区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4万多城乡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继续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85元。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和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20元以上。全面做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

坚持科教强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衢州新星初级中学的建设工程,力争尽早建成投入使用,同时做好双水桥片区新建学校的前期工作,以缓解市区学校日益增长的就学压力。加强农村教育新四项工程建设,认真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全区9所农村学校教师宿舍的改造任务,进一步改善教育硬件水平。完善区域内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努力提高全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着力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巩固体育强区创建成果,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积极备战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和全省体育大会。深化医药卫生各项改革,逐步完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家。加快区人民医院二期改(扩)建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完成主体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优生“两免”工作,逐步提高婚检率和孕检率,继续加强优生、优育、优教“三优”促进工作,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妇女、青少年、老龄等工作。

围绕争创全省最安全城市目标,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活动,扎实推进平安柯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保持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和集中行动,遏制各类违法犯罪。强化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建设,推进平安创建网络向社会末端延伸,加强对流动人口及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全面推进“平安连万家”活动,全区所有村居都要建立平安促进会,努力把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直属司法所建设,完善社区矫正应急处置机制和预案。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着力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创新基层民主途径和方法,深化民情沟通、民主听证、民主恳谈等形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加强信访维稳工作,深入推进“村(居)情百宝箱”工作,深化“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完善矛盾隐患集中排查化解机制,加大矛盾调处力度,着力解决一批重点疑难信访案件。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人防等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务等工作。

今年继续努力办好十个方面实事:(一)农业产业转型提升工程。疏改柑橘面积4万亩,调减“三低橘园”面积1万亩以上;建成3000亩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二)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完成40个村环境整治和2个特色村村庄改造,抓好万九线、石七线等8条重点线路的长效保洁。(三)交通建设工程。完成7公里农村联网公路;黄茶至大俱源公路、滨江大桥改造工程总体形象进度达80%。(四)农村住房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000户,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任务1500户。(五)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完成新立项土地开发项目1万亩以上。(六)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确保衢州新星初级中学开工建设;按计划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年度计划任务。(七)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85元,完成30%参合农民健康体检任务;实施区人民医院二期改(扩)建工程,新建沟溪乡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建航埠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程。对全区符合参保条件的居民按政策给予补贴;确保全区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4万多城乡居民按月足额领取养老金。(九)省级生态区创建工程。新增2个省级生态乡镇,20个区级生态村,确保完成省级生态示范区创建目标。(十)就业再就业工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4000人;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5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坚持发展为先、惠民为本的理念,勤奋工作、狠抓落实,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与能力。

坚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真正把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逐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健全分配宏观调控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健全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机制,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增强学习意识,加强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强化对国际经济、现代金

融、现代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狠抓目标任务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建立并完善抓落实的责任考核机制,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做到权责对应、职责一致,加大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力度,切实解决好“敷衍了事、拖拉干事、推诿办事”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继续开展“无会月”活动,大力精简会议、文件,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行短文,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考核活动。要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问题,抓住重点,完成一批阶段性目标,以狠抓落实的实际行动和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各项决议、决定,定期报告重大工作事项;认真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改进政府工作。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不断提高办理质量和实效。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和绩效考核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政策措施和政务活动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快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督管理办公室、规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一办一中心”建设,加大行政监察、行政问责、审计监督力度,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公开招投标等各项制度,切实做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严肃追究滥用权力和失职渎职行为,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各项工作都要贯彻节约原则,精打细算,严格把关,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压缩公务支出,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带动作用,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好地用于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使用绩效。

今年,我们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科学谋划好“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根据区委关于我区“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科学合理确定“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把握好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强论证会审,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建议,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其他专项规划,切实增强区域发展的规划引领。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蕴含新的机遇,新的征程肩负新的使命。让我们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柯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