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函数的动点最值问题探析

函数的动点最值问题探析

函数的动点最值问题探析
函数的动点最值问题探析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作业及答案)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 (作业) 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直线y=-x+b过点x轴交于点C. (1)求直线BC的表达式. (2)动点P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P不与点A,C重合),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沿折线AB-BC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Q不与点A,C重合),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设△CPQ的面积为S,运动的时间为t 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思路分析】 1.研究背景图形,如图 (把函数信息转为几何信息) 2.分析运动过程 3.画图,设计方案计算 当时, 当时, 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AOBC是正方形,已知 点A的坐标为(0,2),点D在x轴正半轴上,B是OD的中点,连接 CD.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O→A→C→B的方向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O同时出发,以相同 的速度沿O→B→D→B的方向匀速运动.过点P作PE⊥x轴于点 E,设△PEQ的面积为S,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

2. 如图,直线y=-x+与x轴交于点A,与直线y=x交于点B. (1)求点B的坐标. (2)判断△AOB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动点D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向终点A运动(不与点O,A重合),过点D作DC⊥x轴,交线段OB或线段AB于点C,过点C作CE⊥y轴于点E.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矩形ODCE与△AO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 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与直线交于点C.动点 E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O向终点O运动,动 点F从原点O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折线OC-CA向终点A运 动,设点F运动时间为t秒. (1)设△EOF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三角形) (2)当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EF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2.(1) (2)△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略 (3) 3.(1) (2)存在,t的值为2,或

二次函数动点面积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最大面积 例1如图所示,等边△ ABC中,BC=10cm,点R, P?分别从B,A同时岀发,以1cm/s的速度沿线段BA,AC 移动,当移动时间 练习 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 , BC=12cm,点P从点A岀发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岀发沿BC边向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岀发,分别到达B、C两点就停止移动。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 )设运动开始后第t秒,五边形APQCD的面积是Scm ,写岀S与t函数关系式,并指岀 t的取值范围。 (2) t为何值时,S最小?并求岀这个最小值。 A开始沿 Q B B边向点B以 A 2 如图,在△ ABC 中,/ B=9 0°, AB=22CM,BC=20CM ,点P 从点 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着BC边向点C以1cm/S的速度移动,P,Q分别从A,B 同时岀发。 2 求四边形APQC的面积y ( cm )与PQ移动时间x (s)的函数关系式, 以及自变 量x的取值范围。 C 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点P是BC边上不与B,C重合的任意一点点P作PQ丄AP交DC于点Q,设BP的长为x cm,CQ的长为y cm。 (1)求点P在BC上的运动的过程中y的最大值。 1 (2 )当y= cm时,求x的值。 4 4如图所示,边长为 在线段 记CD (1) 过A D P B B 1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动点点E, 连接O BC上移动(不与B,C重合),连接OD,过点D作DE丄OD, 的长为 t o 1 当t=丄时,求线段DE 3 如果梯形CDEB的面积为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S,那么S是否 以及此时 (2) 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t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2 (3)当OD DE的算术平方根取最小值时, (4)求点E的坐标。 二次函数最大面积交AB D B E 能力提高 例题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 BC,AB=AD=DC=2CM,BC=4C在等腰△ PQR中,/ QPR=120 ,底边QR=6CM点B,C,Q,R在同一直线 1cm/s的速度沿直线I向左匀速移动, (1) (2) t秒时梯形 I上,且C,Q两点重合,如果等腰△ PQR以 2 ABCD与等腰△ PQF重合部分的面积记为Scm 当t=4时,求S的值。 当4< t < 10时,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A 并求岀S的最大值。 D 1 / 2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解析版)

专题01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 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阶段的难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自数轴起始,至几何图形的存在性、几何 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函数的综合类题目,无不包含其中. 其中尤以几何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最为繁琐且灵活多变,而其中又有一些 技巧性很强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本专题以几个基本的知识点为经,以历年来中考真题为纬,由浅入深探讨此类题目的求解技巧及方法. 一、基础知识点综述 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 垂线段最短; 3. 若A 、B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定点,P 是某直线上一动点,当P 、A 、B 在一条直线上时,PA PB 最大,最大值为线段AB 的长(如下图所示); (1)单动点模型 作图方法:作已知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连接成线段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点的位 置. 如下图所示,P 是x 轴上一动点,求PA +PB 的最小值的作图.

(2)双动点模型 P 是∠AOB 内一点,M 、N 分别是边OA 、OB 上动点,求作△PMN 周长最小值. 作图方法:作已知点P 关于动点所在直线OA 、OB 的对称点P ’、P ’’,连接P ’P ’’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 M 、N 即为所求. O B P P' P''M N 5. 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 ()2 y a x h k =-+,当a >0时,y 有最小值k ;当a <0时,y 有最大值k . 二、主要思想方法 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相似性质等转化为以上基本图形解答. (详见精品例题解析) 三、精品例题解析 例1. (2019·凉山州)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12,AE =3,点P 在BC 上运动(不与B 、C 重合),过点P 作PQ ⊥EP ,交CD 于点Q ,则CQ 的最大值为 例2. (2019·凉山州)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0),(0,8). 点C 、F 分别是直线x =-5 和x 轴上的动点,CF =10,点D 是线段CF 的中点,连接AD 交y 轴于点E ,当△ABE 面积取最小值时,tan ∠BAD =( )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整理好的)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生: 科目: 数学 第 阶段第 次课 教师: 课 题 一次函数的应用——动点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结合几何图形的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列函数关系式。 2.通过对几何图形的探究活动和对例题的分析,感悟探究动点问题列函数关系式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问题列函数关系式的方法。 教学内容 例题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Q 的坐标为(4,0),点P 是直线y=-2 1x+3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动点,设△OPQ 的面积为s 。 (1)设点P 的坐标为(x ,y ),问s 是y 的什么函数,并求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设点P 的坐标为(x ,y ),问s 是x 的什么函数,并求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3)当点P 的坐标为何值时,△OPQ 的面积等于直线y=-2 1x+3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面积的一半。 练习: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6,0),另有一动点B 的坐标为(x ,y ),点B 在第一象限,且点B 的横纵坐标之和为8,设△OAB 的面积为s ,求: (1)s 与点B 的横纵坐标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2)当△OAB 的面积为20时,求B 点的坐标。 例题2:在矩形ABCD 中,AB=6cm,BC=12cm,点P 从点A 开始以1cm/s 的速度沿AB 边向点B 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以2cm/s 的速度沿BC 边向点C 移动, 当点P 运动到点B 时,点Q 也随之停止。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设△PAD 的面积为s ,运动时间为t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运动到何时△PBQ 为等腰三角形? 例题3:如图,直线1l 的解析表达式为33y x =-+,且1l 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2l 经过点A B ,,直线1l ,2l 交于点C . (1)求点D 的坐标; (2)求直线2l 的解析表达式; (3)求ADC △的面积;

动点最值问题欣赏课(精华版)

动点最值问题欣赏课 双线段最值、多线线段最值 1. 如图,正△ABC 的边长为2,过点B 的直线l ⊥AB ,且△ABC 与△A′BC′关于直线l 对称,D 为线段BC′上一动点,则AD+CD 的最小值是( ) 2.如图Rt △ABC 中,AB=BC=4,D 为BC 的中点,在AC 边上存在一点E ,连接ED ,EB ,则△BDE 周长的最小值为( ) A .52 B .32 C .252+ D .232+ 3.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16,∠ABC=60 °,E 是BC 的中点,F 是CD 上的点,CF=3FD,P 是对角线BD 上一个动点,则PE+PF 的最小值= 。 A .4 B .23 C .32 D .32+ A

6. 如图在锐角ABC △ 中,AB =45BAC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 MN +的最小值是 。 7. 如图,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8,点D 为AC 的中点,点E 为BC 的中点,点P 为BD 上一动点,则PE+P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单线段最值 1.如图,在△ABC 中,∠ACB =90°,AB =5,BC =3,P 是AB 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 重合),将△BCP 沿CP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B ′CP ,连接B ′A ,则B ′A 2. 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 =60°, M 是 AD 边的中点, N 是AB 边上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MN A ' ,连接C A ' ,则C A '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 3.如图,∠MON=90°,矩形ABCD 的顶点A 、B 分别在边OM ,ON 上,当B 在边ON 上运动时,A 随之在边OM 上运动,矩形ABCD 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 到点O 的最大距离为_______ . 4、如图,∠MO N=90°,边长为4的等边△ABC 的顶点A 、B 分别在边OM ,ON 上,当B 在边ON 上运动时,A 随之在边OM 上运动,等边三角形的形状保持不变,运动过程中,点C 到点O 的最大距离为 . C D M

(完整word版)一次函数的动点问题简单练习题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练习题 1、如果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点,点M 在x 轴上,并且使以点A 、B 、M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样的点M 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7个 2、直线与y=x-1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坐标轴上,若△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最多有(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3、直线64 3+-=x y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 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1y x =+与334 y x =-+交于点A ,分别交x 轴于点B 和点C ,点D 是直线AC 上的一个动点. (1)求点A B C ,,的坐标. (2)当CBD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D 的坐标. A y x D C O B

x y O B A 5、如图:直线3+=kx y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43=OA OB ,点C(x ,y)是直线y =kx +3上与A 、B 不重合的动点。 (1)求直线3+=kx y 的解析式; (2)当点C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C 的面积是6; (3)过点C 的另一直线CD 与y 轴相交于D 点,是否存 在点C 使△BCD 与△AOB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 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如图,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0,4),(2,4),(6,0).点M 是折线ABC 上一个动点,MN ⊥x 轴于N ,设ON 的长为x ,MN 左侧部分多边形的面积为S. ⑴写出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⑵当x =3时,求S 的值. 7、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y =-2 1x +2分别交两坐标轴于A 、B 两点,M 是线段AB 上一个动点,设M 的横坐标为x ,△OMB 的面积为S ; ⑴写出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⑵若△OMB 的面积为3,求点M 的坐标; ⑶当△OMB 是以OB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求它的面积; ⑷画出函数s 图象. l M y x O B A

一次函数及动点问题(有难度)

一次函数及动点问题 1、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2,BC=1,动点P 从点 B 出发,沿路线 B→C→D 做匀速运动,那么△ABP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2、如图,正方形ABC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B 与原点重合,点D 的坐标为(4,4),当三角板直角顶点P 坐标为(3,3)时,设一直角边与x 轴交于点E ,另一直角边与y 轴交于点F .在三角板绕点P 旋转的过程中,使得△POE 成为等腰三角形,请写出满足条件的点E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矩形ABCD中,AB=4,BC= 25/2,O为BC上一点,BO= 7/2,如图所示,以BC所在直线为x轴,O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M为线段OC上的一点. (1)若点M的坐标为(1,0),如图①,以OM为一边作等腰△OMP,使点P在矩形ABCD 的一边上,则符合条件的等腰三角形有几个?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2)若将(1)中的点M的坐标改为(4,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那么符合条件的等腰三角形有几个?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3)若将(1)中的点M的坐标改为(5,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等腰三角形有几个.(不必求出点P的坐标)

4、如图①,已知直线y=-2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C,以OA、OC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长方形OABC. (1)求点A、C的坐标; (2)将△ABC对折,使得点A的与点C重合,折痕交AB于点D,求直线CD的解析式(图②); (3)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除点B外),使得△APC与△ABC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一)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一) 1.一次函数y=ax+b (a 为整数)的图象过点(98,19),交x 轴于(p,0),交y 轴于(0,q ),若p 为质数,q 为正整数,那么满足条件的一次函数的个数为_________个。 2.过点P(-1,3)作直线,使它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这样的直线可以作_______条 3、一次函数y=ax+b ,若a+b=1,则它的图象必经过点_______________ 7.当-1≤x ≤2时,函数6+=ax y 满足10

线段AB上(包括端点A、B)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有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 直线1 y x =+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ΔABC,∠BAC=90°,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 一点P(a,1 2),且ΔABP的面积与ΔABC的面积相等,求a的值

动点最值问题

动点最值问题 问题分类: 1.双线段之和最短,单对称模型(将军饮马问题); 技巧:作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对称点。 2.三线段之和最短,①双对称模型; ②费马点:技巧---绕任意顶点向外旋转60° 3.单线段最短(一动一定):①在直线上运动; ②在圆上动(“圆”形毕露) 4.单线段最大值: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 例一、 1、如图,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分别向张村A和李庄B送水,已知张村A、李庄B到河边的距离分别为2km和7km,且张、李二村庄相距13km. (1)水泵应建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请在图中设计出水泵站的位置; (2)如果铺设水管的工程费用为每千米1000元,为使铺设水管费用最节省,请求 出最节省的铺设水管的费用为多少元? 2. 点A、B均在由面积为1的相同小矩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若P是x轴上使得 |PA -PB|的值最大的点,Q是y轴上使得QA十QB的值最小的点,则P点的坐标为 Q 的坐标为.

1、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是直线y=x 上的动点,A (1,0),B (2,0)是x 轴上的两点, 则PA+PB 的最小值为 2、如图,两点A 、B 在直线MN 外的同侧,A 到MN 的距离AC=8,B 到MN 的距离BD=5,CD=4,P 在直线 MN 上运动,则PA PB 的最大值等于 3.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 、底面周长为18cm ,在杯内离杯底4cm 的点C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 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 与蜂蜜相对的点A 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 cm .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OAB 的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 的坐标为(3,3),点C 的坐标为(2 1,0),点P 为斜边OB 上的一动点,则PA +PC 的最小值为 . 1题 2题 3题 4题 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BC =8,点E 是BC 中点,点F 是边CD 上的任意一点,当△AEF 的周长最小时,则DF 的长为 6、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4,E 是BC 的中点,点P 是对角线AC 上一动点,则PE+PB 的最小值为 . 7、如图,已知点A(1,1)、B(3,2),且P 为x 轴上一动点,则△ABP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5题 6题 7题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与动点问题201806

初中八年级数学动点与函数图像问题2018.6 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 1.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40°,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若点B′恰好落在BC 边上,则∠DC′B′的度数为( )A. 60° B. 65° C. 70° D. 75° 1题图2题图4图 2.如图,点E 为菱形ABCD 边上的一个动点,并沿 的路径移动,设点E 经过的路径长为 x ,△ADE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是( ) A. B. C. D. 3. 如图2,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 匀速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 示,则△ABC 的面积是( ) A 、10 B 、16 C 、18 D 、20 4.如图,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F 分别是边BC ,AD 的中点,AB=2,BC=4,一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着B ﹣A ﹣D ﹣C 在矩形的边上运动,运动到点C 停止,点M 为图1中某一定点,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BPM 的面积为y ,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点M 的位置可能是图1中的( )A. 点C B. 点O C. 点E D. 点F 5.如图,点 的坐标为( , ),点 是 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以 为边作等腰直角 ,使 ,设点 的横坐标为 ,点 的纵坐标为 ,能表示 与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 A. B. C. D. 6.如图,点 、 、 在直线 上,点 , , , 在直线 上,若 , 从如图 所示的位置出发,沿直线 向右匀速运动,直到 与 重合时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9 4x y O P D C 图2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讲义) 一、知识点睛 动点问题的特征是速度已知,主要考查运动的过程. 1. 一次函数背景下研究动点问题的思考方向: ①把函数信息(坐标或表达式)转化为基本图形的信息; ②分析运动过程,注意状态转折,确定对应的时间范围; ③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研究几何特征,设计解决方案. 2. 解决具体问题时会涉及线段长的表达,需要注意两点: ①路程即线段长,可根据s =vt 直接表达已走路程或未走路程; ②根据研究几何特征需求进行表达,既要利用动点的运动情况,又要结合基本图形信息. 二、精讲精练 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直线3 34 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 B 两点.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O 匀速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 t 秒. (1)求OA ,OB 的长. (2)过点P 与直线AB 垂直的直线与y 轴交于点E ,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EOP ≌△AOB ?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x O B A

2. 如图,直线=3+4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直线BC 与x 轴交于点C , ∠ABC =60°. (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 (2)若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运动(点P 不与点A ,C 重合),同时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折线CB —BA 向点A 运动(点Q 不与点A ,C 重合),动点P 的运动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动点Q 的运动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设△APQ 的面积为S ,运动时间为t 秒,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3)当t =4时,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以A ,Q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C A B O x y C A B O x y

动点变化中的最值问题

线段的最值问题 类型一 1、(2015成都中考)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60°,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 1MN ,连接A 1C ,则A 1C 长度的最小值是 3、如图,菱形ABCD 的边AB =8,,P 是AB 上一点,BP=3,Q 是CD 边上一动点,将梯形APQD 沿直线PQ 折叠,A 的对应点。当 的长度最小时,CQ 的长为 N D B

5、如图,点E 、F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边AD 上的两个动点,AH ⊥BE 于点H ,连接FC 、FH ,求FC+FH 的最小值 6、若0 60=∠MAN ,AN=6,等边△DEF 的顶点D 、E 分别在射线AM 、AN 上运动,0为△DEF 的重心,在运动过程中,ON 的最小值为 类型二 1、已知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ABC ,两顶点A B 、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C 在第一象限,连结OC ,则OC 的最大值 2、正方形ABCD 外有一点P ,若PB=4,PA=3,则PC 的最大值为 D P A E F

练习: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已知OA=OB=4,△OCD 是等腰三角形,∠COD=90°,E 为OB 的中点,若点 2、如图,在Rt △ABC 中,∠A=90°,AB=3,AC=4,点D 为AC 的中点,P 为AB 上的动点,将点P 绕点D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 的顶点在坐标轴上,其中OA=4,OC=3,点D 为BC 边上一点,以AD 为边在点B 的同侧作正方形ADEF ,连接OE ,当点D 在BC 上运动时,OE 长的最小值为 4、(2014?达州)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点B 落在边AD 上,折痕EF 的两端分别在AB 、BC 上(含端点),且AB=6cm ,BC=10cm .则折痕EF 的最大值是 A B C 1 x

(完整版)一次函数动点问题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 1.模型介绍: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大致内容如下:古希腊一位将军,每天都要巡查河岸侧的两个军营A、B,他总是先去A营,再到河边饮马,之后再去B营,如图①,他时常想,怎么走才能使每天的路程之和最短呢? 大数学家海伦曾用轴对称的方法巧妙的解决了这问题 如图②,作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C,点C就是所求的位置. 请你在下列的阅读、应用的过程中,完成解答. (1)理由:如图③,在直线L上另取任一点C′,连接AC′,BC′,B′C′, ∵直线l是点B,B′的对称轴,点C,C′在l上 ∴CB=,C′B= ∴AC+CB=AC+CB′=. 在△AC′B′中,∵AB′<AC′+C′B′,∴AC+CB<AC′+C′B′即AC+CB最小 归纳小结: 本问题实际是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思想,把A、B在直线的同侧问题转化为在直线的两侧,从而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转化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问题加以解决(其中C为AB′与l的交点,即A、C、B′三点共线).本问题可拓展为“求定直线上一动点与直线外两定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问题的数学模型. (2)模型应用 如图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F是AC上一动点. 求EF+FB的最小值 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上面的模型,由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B与D关

于直线AC对称,连结ED交AC于F,则EF+FB的最小值就是线段的长度,EF+FB的最小值是. 如图⑥,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O为坐标原点,点C与点D分别为线段OA,AB的中点,点P为OB上一动点,求:PC+PD 的最小值,并写出取得最小值时P点坐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与动点问题提高训练.doc

一次函数与动点问题提高训练 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Q 的坐标为(4, 0),点 P 是直线 y=- 1 x+3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动2 点,设△OPQ 的面积为s。 (1)设点 P 的坐标为( x, y),问 s 是 y 的什么函数,并求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设点 P 的坐标为( x, y),问 s 是 x 的什么函数,并求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1 ( 3)当点 P 的坐标为何值时,△OPQ的面积等于直线y=- x+3 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面积的一半。 2 2.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 6, 0),另有一动点 B 的坐标为( x, y),点 B 在第一象限,且点 B 的横纵坐标之和为 8,设△ OAB 的面积为 s,求: (1) s 与点 B 的横纵坐标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2)当△OAB 的面积为 20 时,求 B 点的坐标。 3.在矩形 ABCD 中 ,AB=6cm,BC=12cm,点P从点A开始以1cm/s的速度沿AB 边向点B 移动 ,点 Q 从点 B 开始以2cm/s 的速度沿B C 边向点 C 移动 , 当点 P 运动到点 B 时,点别从 A 、 B 同时出发,设△PAD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求 s 与△PBQ 为等腰三角形? Q 也随之停止。如果P、 Q 分 t 的函数关系式?运动到何时 4.如图,直线l1的解析表达式为y3x 3 ,且l1与 x 轴交于点 D ,直线 l2经过点A, B ,直线 l1, l 2交 于点 C.

(1)求点D的坐标; (2)求直线l2的解析表达式; (3)求△ADC的面积; (4)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 △ ADP 与△ ADC 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二次函数动点与最值问题

一、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全等的两个三角形Rt⊿AOB与Rt A’OC’如图放置,点B、C’的坐标分别为(1,3),(0,1),BO 与A’ C’相交于D,若⊿A’OC’绕点O旋转90°至⊿AOC,如图所示(1)若抛物线过C、A、A’,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对称轴;∴y=-x2+2x+3 (2)、若点P是第一象限抛物线线上的一动点,问P在何处时△AP A’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的点P的坐标。

(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N,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A’AN与△A’AP的面积相等?,若存 在,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2、(20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ABCD是菱形,顶点A.C.D均在坐标轴上,且AB=5,sinB=. (1)求过A.C.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记直线AB的解析式为y1=mx+n,(1)中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ax2+bx+c,求当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围; (3)设直线AB与(1)中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E,P点为抛物线上A.E两点之间的一个动点,当P点在何处时,△PAE的面积最大?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CD=BC=5,sinB=sinD=; Rt△OCD中,OC=CD?sinD=4,OD=3; OA=AD﹣OD=2,即: A(﹣2,0)、B(﹣5,4)、C(0,4)、D(3,0);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x﹣3),得:

2×(﹣3)a=4,a=﹣; ∴抛物线:y=﹣x2+x+4. (2)由A(﹣2,0)、B(﹣5,4)得直线AB:y1=﹣x﹣; 由(1)得:y2=﹣x2+x+4,则: , 解得:,; 由图可知:当y1<y2时,﹣2<x<5. (3)∵S△APE=AE?h, ∴当P到直线AB的距离最远时,S△ABC最大; 若设直线L∥AB,则直线L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时,该交点为点P;设直线L:y=﹣x+b,当直线L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时, ﹣x+b=﹣x2+x+4,且△=0; 求得:b=,即直线L:y=﹣x+; 可得点P(,). 由(2)得:E(5,﹣),则直线PE:y=﹣x+9; 则点F(,0),AF=OA+OF=; ∴△PAE的最大值:S△PAE=S△PAF+S△AEF=××(+)=. 综上所述,当P(,)时,△PAE的面积最大,为.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初二数学动点问题分析-初二数学动点问题总结

初二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

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动态几何特点 --- 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动点变化中的最值问题

线段的最值问题 类型一.线段的长最小 1、(2015成都中考)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60°,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一动点, 将△AMN 沿MN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 1MN ,连接A 1C ,则A 1 C 长度的最小值是 2、已知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ABC ,两顶点A B 、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C 在第一象限,连结OC ,则OC 的最大值 3、正方形ABCD 外有一点P ,若PB=4,PA=3,则PC 的最大值为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已知OA=OB=4,△OCD 是等腰三角形,∠COD=90°,E 为OB 的中点,若点C C A D P

5、如图,在Rt △ABC 中,∠A=90°,AB=3,AC=4,点D 为 AC 的中点,P 为AB 上的动点,将点P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P 1 ,连接C P 1 ,则线段CP -1 的最小值为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 的顶点在坐标轴上,其中OA=4,OC=3,点D 为BC 边上一点,以AD 为边在点B 的同侧作正方形ADEF ,连接OE ,当点D 在BC 上运动时,OE 长的最小值为 7、(2014?达州)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点B 落在边AD 上,折痕EF 的两端分别在AB 、BC 上(含端点),且AB=6cm ,BC=10cm .则折痕EF 的最大值是 8、图,△ABC 中,∠BAC=60°,∠ABC=45°,AB=22,D 是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以AD 为直径画⊙O 分别交AB ,AC 于E ,F ,连接EF . (1)探究线段EF 长度为最小值时,点D 的位置,请画出图形; (2)求出该最小值. D A B C P 1 y x B O A C D F E

八年级数学 利用轴对称解几何动点最值问题分类总结(将军饮马)

利用轴对称解几何动点最值问题分类总结(将军饮马)轴对称的作用是“搬点移线”,可以把图形中比较分散、缺乏联系的元素集中到“新的图形”中,为应用某些基本定理提供方便。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轴对称性质求几何图形中一些线段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借助的主要基本定理有三个:(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垂线段最短。 初中阶段利用轴对称性质求最值的题目可以归结为:两点一线,两点两线,一点两线三类线段和的最值问题。下面对三类线段和的最值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两点一线的最值问题:(两个定点+ 一个动点) 问题特征:已知两个定点位于一条直线的同一侧,在直线上求一动点的位置,使动点与定点线段和最短。 核心思路:这类最值问题所求的线段和中只有一个动点,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任一定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结这个对称点与另一定点,交直线于一点,交点即为动点满足最值的位置。 方法:1.定点过动点所在直线做对称。 2.连结对称点与另一个定点,则直线段长度就是我们所求。 变异类型:实际考题中,经常利用本身就具有对称性质的图形,比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二次函数、直角梯形等图形,即其中一个定点的对称点就在这个图形上。 1.如图,直线l和l的同侧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小。

(2)一点两线的最值问题:(两个动点+一个定点) 问题特征:已知一个定点位于平面内两相交直线之间,分别在两直线上确定两个动点使线段和最短。 核心思路:这类问题实际上是两点两线段最值问题的变式,通过做这一定点关于两条线的对称点,实现“搬点移线”,把线段“移”到同一直线上来解决。 变异类型: 1.如图,点P是∠MON内的一点,分别在OM,ON上作点A,B。使△PAB的周长最小。 2.如图,点A是∠MON外的一点,在射线OM上作点P,使PA与点P到射线ON的距离之和最 小。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_精心总结版

1 1、直线3 6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 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 5 S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 M 的坐标. (2)设经过x 秒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15 32104 x x =+?, 解得803x =秒.∴点P 共运动了80 3803 ?=厘米.∵ ∴经过80 3秒点P 与8022824=?+,∴点P 、点Q 在AB 边上相遇,点Q 第一次在边AB 上相遇 2解(1)A (8,0)B (0,6)(2)86OA OB == ,10AB ∴= 点Q 由O 到A 的时间是881=(秒)∴点P 的速度是 610 28 +=(单位/秒) 当P 在线段OB 上运动(或03t ≤≤)时,2OQ t OP t ==, 2S t = 当P 在线段BA 上运动(或38t <≤)时,6102162OQ t AP t t ==+-=-,, 如图,作PD OA ⊥于点D ,由PD AP BO AB =,得4865 t PD -=, 21324255S OQ PD t t ∴=?=-+ (3)82455P ?? ???,12382412241224555555I M M 2?????? -- ? ? ??? ????,,,,, 2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 是菱形,点A 的坐标为(-3,4), 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 交y 轴于点M ,AB 边交y 轴于点H . (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 (2)连接BM ,如图2,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BC 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 匀速运动,设△PMB 的面积为S (S ≠0),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 t 为何值时,∠MPB 与∠BCO 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 与直线AC 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x A O Q P B y

中考数学一次函数中的动点问题小结精编

动点产生的一次函数关系 题型一:点运动的路程与面积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 此类问题的两个难点: 一、分类讨论思想,需要求出动点运动到不同位置时路程与所形成图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二、用动点运动的路程来表示所需线段的长度. 另外,需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引例】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 =2,BC =1,动点P 从点B 出发, 沿路线B C D →→作匀速运动,那么△ABP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D. C. B. A. 【解析】 B 【解析】 P D C B A

【例1】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1,E 是CD 边上的中点,P 为正方形ABCD 边上的一个动 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A →B →C →E 运动,到达点E ,若点P 经过的路程为x , APE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的关系式;并求当1 3 y =时,x 的值等于多少? 【例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长方形OABC 的顶点,A C 的坐标 分别为()()3005,,,. ⑴ 直接写出点B 的坐标; ⑵ 若过点C 的直线CD 交AB 边于点D ,且把长方形OABC 的周长分为1:3两部分,求直线CD 的解析式; ⑶ 设点P 沿O A B C →→→的方向运动到点C (但不与点,O C 重合),求△OPC 的面积y 与点P 所行路程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例3】 如图,M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D 边的中点,动点P 自A 点起,沿 A → B → C → D 匀速运动,直线MP 扫过正方形所形成的面积为y ,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请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