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化学九年级9.2《海水晒盐》(第1课时)学案

2018年化学九年级9.2《海水晒盐》(第1课时)学案

2018年化学九年级9.2《海水晒盐》(第1课时)学案
2018年化学九年级9.2《海水晒盐》(第1课时)学案

3.2.1海水晒盐

【学习目标】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理解结晶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

【重点、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基础知识预习】

活动一:海水晒盐过程(盐田法)

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也叫。

2.盐田分为两部分和。

3.海水晒盐的原理:先将海水引入,经日晒水分,再导入,继续日晒,海水成为溶液,再日晒就会析出。

4.晶体:。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活动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4.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5.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般说来,在条件不变时,可以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或者说,在条件不变时,向溶液中加入同种溶质,如果溶质,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溶质,则溶液是不和溶液。

【课堂练习】

常温下,向一未知质量分数的KN O

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

3

晶体。经充分搅拌,发现有部分KNO

3

晶体溶解,

则原溶液是(),现溶液()

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各部分的性质不相同的液体 D.无法确定活动三:晶体、结晶的方法

学生讨论如何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

结晶:;

晶体:;

结晶的方法:、。

【课堂活动】

活动探究一:海水晒盐过程

活动探究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交流讨论]:怎样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活动探究三:结晶的方法

[实验]:食盐结晶

【课堂小结】 3.2.海水晒盐

1、海水“晒盐”的过程

具体生产流程:

海水蒸发池结晶池

母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加水、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蒸发水、加溶质、降温

结晶的方法: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课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一定量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粗盐

最新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3、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a)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6、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7、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8、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9、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10、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1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12、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计算题复习(附答案)

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97.8g。(假设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g。 (2)计算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2.黄铜是铜、锌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现取10 g该样品粉碎,加入到50 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3.5 g。计算: (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由此得到启示是:在使用黄铜制品时应注意。(合理即可) 3.已知R+H2SO4=RSO4+H2↑,若13克金属R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可制得0.4克氢气,试分析: (1)RSO4中R的化合价为; (2)制得的氢气可用浓硫酸干燥,原因是; (3)通过计算确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

4.为减少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某发电厂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若将7.2 kg二氧化硫完全吸收,计算需要含90%碳酸钙的石灰石的质量。 已知: 2CaCO3+O2+2SO4+2CO2 5.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 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0 g稀硫酸。剩余固体3.5 g。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6.(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1)利用小心地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铺放进试管。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3)用酒精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4)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2018九年级化学(粤教版)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7——2018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果汁压榨B.酒精挥发C.木炭燃烧D.冰雪融化 2.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碘酒 B. 苹果醋 C. 蒸馏水 D. 葡萄糖注射液 3.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4.人体中的元素与地壳中的元素有很大相关性,人体和地壳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 ) A.铁B.碳C.氧D.铝 5.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6.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A.H B.2H2C.2H+D.2OH - 7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A.3N----3个氮元素B.O2----氧气 C.Al----铝离子D.P----1个氮原子 8.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或数据中,正确的是( )。 9.光导纤维是信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高技术材料,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 化合价为( ) A.-2 B.0 C.+2 D.+4 10.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He-3”是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则 氦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 A.1 B.2 C.3 D.4 1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接更充分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 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会减少 C. 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改变 D.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13.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B.分别罩上干而冷的烧杯 C.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D.分别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14.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 ...的是( ) 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Na D.核外电子数为22.99 15.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能力。下列 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虾青素是由三种原子构成的 B.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52:4 C.虾青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虾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满分18分) 16.(4分)用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倩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只填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 内液面最终将上升到___,填“1…‘2…3”或“4”)处,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 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条)。 17. (7分)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 (1)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①2个镁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②3个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氦气④正三价的铝元素 (2)下列物质:①河水②水银③冰水④硫酸铜⑤液态氧⑥五氧化二磷⑦锰酸钾

中考数学总复习学案:第1课时 实数概念

第1课时 实数概念 一、选择题 1.计算(-2)2-(-2) 3 的结果是( ) A. -4 B. 2 C. 4 D. 12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2)=2 B =.22x +32x =52x D .235()a a = 3.2008年5月27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在古城南京境内举行,火炬传递路线全程约12900m ,将129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A .0.129×105 B .41.2910? C .312.910? D .212910? 4.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33--= B .32 6-=- C .(3)3--= D .0(π2)0-= 5.若23(2)0m n -++=,则2m n +的值为( ) A .4- B .1- C .0 D .4 6.计算2(3)-的结果是( ) A .6- B .6 C .9- D .9 7.方程063=+x 的解的相反数是( ) A .2 B .-2 C .3 D .-3 8.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 B.2π C.13 D.12 9.估计68的立方根的大小在( ) A.2与3之间 B.3与4之间 C.4与5之间 D.5与6之间 10.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两座山峰之间的距离,从一座山峰发出的激光经过5410-?秒到达另一座山峰,已知光速为8310?米/秒,则两座山峰之间的距离用科学记数法...... 表示为( ) A .31.210?米 B .31210?米 C .41.210?米 D .51.210?米 11.纳米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已知1纳米=10-6毫米,某种病毒的直径为100纳米,如将这种 病毒排成1毫米长,则病毒的个数是( ) A.102个 B 104个 C 106个 D 108 个 12.巳知某种型号的纸100张厚度约为lcm ,那么这种型号的纸13亿张厚度约为( )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二章化学基本概念 1.试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答: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和加热时使用。加热是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2.酒精灯的使用“两查”“六注意” 答:“两查”是查灯芯顶端是否平整,灯内酒精不少于其容积的1/4不多于2/3。“六注意”(1)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加酒精(2)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另一个酒精灯(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用嘴吹灭(4)不要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子上着火用湿布盖灭(5)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用外焰加热温度最高(6)不用时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 3.胶头滴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答: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接触容器内壁,不能平放或倒放,防止污染胶头,用完清洗,滴瓶上的不用洗。 4.烧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答:用做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还可配制溶液。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5.量筒的使用方法(语言描述),误差分析(作图) 答: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6.反应容器有哪些?存放容器有哪些? 答:反应容器有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蒸发皿、燃烧匙、集气瓶。存放容器有广口瓶(装固体)、细口瓶(装液体)、集气瓶(装气体)。 7.药品的取用原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处理原则) 答:三不原则:不拿、不尝、不闻。节约原则:没有要求用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用1~2毫升。处理原则: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容器内。8.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答:块状或金属颗粒要把试管平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试管慢慢竖起。粉末状药品要把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试管慢慢竖起。 9.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答: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倾斜。倒完后立即盖上瓶塞放回原处。10.给试管里固体加热的方法 答: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11.给试管里液体加热的方法 答:试管与桌面成45。角,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 12.给药品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答:容器底部不与灯芯接触,热容器不用冷水冲洗,试管夹夹在距管口1/3处,手握长柄,拇指不能按短柄,防止试管夹松开,试管滑落,试管夹从底部套入。 13.可以加热的仪器有哪些答: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加热时垫上石棉网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14.洗涤仪器干净的标准 答: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5.化学变化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例:镁燃烧,铜加热变黑 16.教材中三个化学变化的实验 答:(1)向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中滴加盐酸(HCl)有气泡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CO2。(2)向氢氧化钠(NaOH)中加酚酞溶液,变红。 (3)向氢氧化钠(NaOH)中加氯化镁Mg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Mg(OH)2 17.物理变化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例:水的三态变化,酒精挥发 18.化学性质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镁有可燃性,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19.物理性质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现出来的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例:汽油易挥发、氯化钠能溶于水。 20.科学探究的步骤 答: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21.镁燃烧的现象 答:2Mg+O 2 2 MgO (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22.铜加热的现象 答:2Cu+O 22CuO(铜变黑) 23.磷燃烧的现象 答:4P+5O 22P2O5(黄色火焰、冒白烟、放热) 24.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答: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25.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答: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氮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难跟其他物质反应,高温高能量时与某些物质反应。用途:充氮包装、充氮灯泡、制取氮肥、制炸药。 26.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用途:焊接保护气、激光技术、霓虹灯、探空气球。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知识点 1.1社会生活与化学 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科学探究的方法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相关连接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一、参观实验室 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 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2)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 (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 (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b)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c)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d)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

电功率第1课时学案

电功率 学习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 2.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学案导学 知识点一:电功率 观察电能表,常常可以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的快慢经常是不同的,家里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铝盘转动得越快,而且使用电热水器时比使用一只灯泡时转得快,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下图所示,节能灯上的“24 W”是什么意思? 演示:分别拿一只 24 W 和一只 500 W 的电吹风机,接在电路上,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铝盘转动得快慢不同,是由于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即电流做功快慢不一样,我们把电流做功的快慢用电功率表示。 如果用W表示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用t代表通电时间,用P表示用电器的电功 率,则: W P t =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基本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用W表示,常用的还有千瓦、毫瓦。 1 kW = 103 W 1 W = 103 mW 以下是常见用电器的电功率: 因为W=UIt,所以 W UIt P UI t t === 【典型例题】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 A.电流 B.电压 C.电功 D.电功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电流是表示电路中电流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路两端的电位差或电势差);电功是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D选项符合题意,选填D。

【针对训练】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0.4A ,电源为三节干电池,则该手电筒小灯泡的功率最接近: A .0.4W B .0.8W C .2W D .4W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 ,3节总计4.5V ,所以 4.50.4 1.8P UI V A W ==?= 所以选C 。 知识点二:千瓦时的来历 因为W P t =,所以W Pt = 如果 P 和 t 的单位分别用 kW 、h ,那么它们相乘之后,就得到电能的另一个单位:千瓦时(度)。 1 千瓦时可以看作功率为 1 kW 的用电器使用 1 h 所消耗的电能。 【典型例题】小刚利用电能表测某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在15分钟内,消耗电能0.3千瓦时,这个用电器可能是 ( ) A .空调器 B .电冰箱 C .电视机 D .白炽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用电器正常工作在15min 内消耗电能,根据W P t = 求出电功率,由家电的功率知识可判断为哪种用电器.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功率为: W 0.3KW.h P 1.2KW 15t h 60 ===, 以上四种家用电器中功率超1000W 的只有空调机. 故选A . 【针对训练】在下列单位中,哪一个不是电功率的单位( ) A .J/s B.kW ·h/s C.V ·A D.W ·s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J 是电功的单位,s 是时间的单位,电功和时间的比值是电功率,所以J/s 是电功率的单位;

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学案

宜宾县课改联盟学校九年级数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型组别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一元二次方程新课 一、学习目标 1.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二、学习重点 重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还有常数项。 三、自主预习 小明把一张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再折合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如果要求长方体的底面积为81cm2,那么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列出的方程是 练习: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50,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这两个数之积为这个数,求这个数。 3.一块面积是150cm2长方形铁片,它的长比宽多5cm,则铁片的长是多少? 四、合作探究 探究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小结:只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 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1)8142 =x (2))2(5)1(3+=-x x x 小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 二次项, 是一次项, 是常数项, 二次项系数 , 一次项系数。 五、巩固反馈 1.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x 2-x =2 (2)7x -3=2x 2 (3)(2x -1)-3x (x -2)=0 (4)2x (x -1)=3(x +5)-4 2.要使02)1()1(1=+-+++x k x k k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_______。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3)2(22=-++-m x x m 有一个解是0,求m 的值。 4.已知关于x 的方程122 2-=--x kx x k )(,问:(1)当k 为何值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2)当k 为何值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篇一:粤教版(科学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 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 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 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 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3 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4 玻璃破碎 现象: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5 食糖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食糖 现象:食糖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讲述]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 形状和状态 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学案导学案教学案

夏津实验中学课型:新授主备人:周晓洁审核人:班级:姓名:日期:序号:()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一)明确目标: 1.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重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二)自主探究 A.基础扫描 任务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解决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澹.澹()竦峙 ..()萧瑟.() 2.释义: 临:澹澹: 竦峙:星汉: 杨花: 3.文学常识: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字孟德,(朝代)政治家、军事家、。尤善诗歌,诗歌风格慷慨悲壮。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作者,字_______ ,号______, ____代(朝代)诗人。 B.探究文本。 1.师生合作: (1)四言、五言诗句一般分两节来读,如:“老骥/伏枥”“潮平/两岸阔”。按照这一规律,请在课文中为这两首诗歌划分节奏。 (2)朗诵这两首诗。 2.小组合作:赏析这两首诗的名句。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二、合作探究 ㈠展示反馈----小展示 任务要求:小组内质疑答疑,结对同学之间进行。步骤是先同质对子讨论释疑, 再异质对子之间帮扶解疑。共同的疑点作好记录,以备组间展示。 ㈡展示反馈----大展示 任务要求:指定或轮流由各组的发言人进行展示,疑点由全班共同探究释疑。 ㈢点拨归纳 任务要求:指定或轮流由小组的发言人进行总结归纳,教师适时指导、引领、拓展延伸。 三、训练达标。 (一)观沧海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________。 2.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以“____”字统领全篇,“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写_____,“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写_____,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高二数学必修5第2章第1课时学案[1]

高二数学必修5第2章第1课时学案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一) [学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 2.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有关概念; 给出通项公式,会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给出简单数列的前几项,会写出其通项公式; [自学质疑]范围:课本P29-31 观察下列问题: (1)某剧场座位数依次为20,22,24,26,28,... (2)某彗星出现的年份依次为1740,1823,1906,1989,2072,... (3)某种细胞,如果每个细胞每分钟分裂为2个,那么每过1分钟,1个细胞分裂的个数依次为1,2,4,8,16,... (4)"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如果将"一尺之棰"视为1份,那么每日剩 下的部分依次为1,1 2 , 1 4 , 1 8 , 1 16 ,... 这些数字能否调换顺序?顺序变了之后所表达的意思变化了吗?总结它们的共同规律并给出数列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1)数列定义及表示: (2)数列的项,第n项 (3)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5)数列的概念与集合的概念有何区别? (6)通项公式 你能说出什么样的两个数列是相同数列吗?

[精讲点拨] 1. P 30例1总结已知数列通项公式求某项的方法; 2. P 30例2,体会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3. 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3,7,15,31; (2)1-,1,1-,1,1-; (3) 112?,123-?,134?,145-?; (4)13,4 5,97,16 9,...,; (5)0,2,0,2. (6)1 3-,1 8,1 15-,1 24-,...,; (7)9,99,999,9999,...,; (8)0.7.0.77,0.777,0.7777,..., 你能总结一下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要领吗? [课堂小练] ①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n a =4是该数列中的第 项. ②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412n a n n =--,则4a = ,7a = ,65是它的 第 项 ;从第 项起各项为正;{}n a 中第 项的值最小为 ③{}n a 中29100n a n n =--,则值最小的项是 . 尝试解决31p 练习2,3,4,5 [矫正反馈] 课本P 32 1-6 导学练 第8课时

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

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 生命之源一水 1.对在水的电解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正极产生氢气 B.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大 C. 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 : 8 D. 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1 : 2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电解水实验及实验现象这两个知识点,解决本题的关键:①要注意实验现象是你通过感觉器官能够感知出来 的,而不是分析后得出的结论。②要注意与实验事实相符合。 答案:D 2?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中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靠近(不要接触,如图4-16),可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这种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的微小的氯化铵晶体。请完成: 图4-16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这个实验你能获得的信息是(任写两点)

思路解析:通过题目给予信息:已知反应物是氨气、氯化氢,生成物是氯化铵,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不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关于分子、物质及有关化学反应的多条信息。 答案:(1)NH 3+HCl====NH 4Cl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浓盐酸,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等 3. 纳米材料被誉为21 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许多材料达到纳米(1 纳米 =10-9米)级的大小时,会产生许多让你料想不到的、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等方面的性质。如:将金属制成纳米粉末后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械强度也大幅度提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纳米碳虽然质地柔软,但强度却很大 B. 纳米氧化锌能吸收电磁波 C. 金黄色的金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 D. 在空气中能自燃的铁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 思路解析:根据题目信息:纳米材料“会产生许多让你料想不到的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等方面的性质。如:将金属制成纳米粉末后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械强度也大幅度提高”。要充分运用这些新知识去对各选项进行审查,从中找到符合题意的选项。选项A 属于纳米材料“力”方面的奇特性质,选项 B属于磁”方面的奇特性质,选项D属于热”和化学”方面的奇特性 质,它们的说法都正确。普通的金粉显金黄色,把金制成纳 米粉末后应为黑色,故选项C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4. (2010江苏南京中考)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只允许水分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知识点汇总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 、CO 2和Na 2CO 3、CaCO 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 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 2H 5OH (乙醇,俗名:酒精)、 CH 3COOH (乙酸,俗名:醋酸)、C 6H 12O 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有机物 有机小分子 如:CH 4、C 2H 5OH 、CH 3COOH 、C 6H 12O 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 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 胃肠道 尿素+CO 2+H 2O ,放出热量 蛋白质 人体 氨基酸 水解 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 5、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氧化 合成

第一课时学案

永和中学七年级下英语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单钟辉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时间:2013年3月 Unit 3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 1a-1c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并能够运用下列单词短语:milk shake,blender,yogurt,pour…into,peel,cut up,turn on,put….in(into) 2.能熟练运用first , next , then , finally描述香蕉奶昔的制作过程。 3.通过动手制作香蕉奶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识记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奶昔并描述其制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3’ 1.Warming up. Sing an English song. 2.Answer the questions: 1) Do you know what it is? 2)Do you want to know how to make it? 3.Show the learning aims.(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 写出下列单词或短语:5 minutes 1.打开_____________ 2.切碎(短语)_____________ 3.奶昔(短语)_____________ 4.果汁机,搅拌器_____________ 5.剥,削_________ 6.倾倒,灌___________ 7.喝________ (二)Picture game. Show the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三)重点句型:7’ A: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Look at the picture of 1a, and write these words in the blanks in the picture above.(完成1a) 三.合作探究:5’ 1.讨论制作香蕉奶昔有哪些步骤(参考1a图片),并试着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等词描述。First, peel--- And, cut up--- Next, put---into--- Next, pour---into--- Then,turn on--- Finally, drink--- 四.学生展示。10’ 1.大显身手: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正确的步骤来制作香蕉奶昔。 2.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学生展示对话,并正确说出步骤) 五.扩展提升10’ (一)听力: 1.Listening 1b.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your classmates. 2.Make a dialogue. 2c. (二)教师精讲点拨: 1.pour---into--- 把---放入---里 Pour the milk into the cup. 2.put---into--- 把---放进--- 3.重点短语:turn on 打开 六.反馈交流,随堂检测:5’ 1.Let’s _________ the TV and watch NBA match. A.turn down B.turn on C.turn off 2.Before we eat bananas, we should ________ them first. A.cut B.mix C.peel 3.Pour the milk _________ the blender, please. A.with B.for C.into 4. --________ do you make an apple milk shake? --First peel an apple. A.When B.What C.How 七.家庭作业: 句型转换: 1. There is an apple in the picture.(提问)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in the picture? 2. There is an apple in the picture.(提问) How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there in the picture? 3. This book is five dollars. (提问) _______ _______ is this book? 八.课后反思:1.我的收获: 2.我的困惑: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1.1身边的化学 课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化学启蒙教育第一章,带领学生走进化学学习课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憧憬和疑问,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让学生认识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哲学观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通过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这门科学,因此有许多疑问,也对新课程有一些期望和迷茫。教师应该在本节课积极引导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能说出身边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2记住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3知道科学探究方法既是学习的方法,又是学习有内容。 过程与 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感受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 点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 点 感受奇妙的化学现象并产生猜想。

五、教法学法创设好愉悦的学习情景,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面对各种物质产生联想。学法指导:产生,注意、发现,阅读、听讲,观察、猜想。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引言: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大家会有什么想法? 有什么问题?听老师从衣、食、住、行谈起。 板书:第一节生活与化学 活动一:就下列方面,请学生发言,列举他们知道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①家里的塑料。 ②用化学纤维做的衣服。 ③食品中的添加剂。 ④制作交通工具的材料。 ⑤药品。 ⑥生命现象与化学相关。 活动二:看书回答问题。 板书:化学学科的任务是什么? 化学学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②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③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④科学探究的方法。 小结:知识梳理;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 作业:配套综合练习 必做题1、2、3、4、5 选做题6 激发学生兴趣,引 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列举 生活中的化学物 品让学生感受到 生活中处处有化 学。学生能够发表 自己的见解,增强 学习化学的信心 和愿望。 学生自己总结感 受化学课的学习 内容,为后面学习 整个教材有一个 整体感受。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导学案

【导学案】 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并学会判断溶质和溶剂,理解溶解的过程。 2.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知道溶液、溶剂、溶质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掌握溶液的概念和溶液的基本特征,知道溶液、溶剂、溶质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学会判断溶质和溶剂,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知识点1:溶液的形成与特征 〖自主探究〗 1.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过滤后得到无色透明的液体,但还是混合物,原因是水中还溶有许多。例如海水又苦又咸,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是一种物。2.演示实验9-2,学生观察现象。 3.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知道: ⑴这蔗糖放入水中,很快消失了,形成了蔗糖的水溶液。这种溶液中的溶质是,溶剂是,其中溶质以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⑵若把氯化钠放进水里,形成的水溶液,这种溶液中的溶质是,溶剂是,其中溶质以和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⑶溶液是物,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完全相同,即溶液是的;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是的。 小结: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溶液是的、的物。 3.溶液的质量=的质量+的质量。 知识点2:溶质与溶剂 4.演示实验9--3学生观察现象并完成表格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解性与的性质有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不同,溶解性与的性质有关 5.溶质与溶剂的判断

⑴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水外还有如酒精,汽油等都可作溶剂。如没有特别说明,溶剂是指:,如:硫酸铜溶液溶质是溶剂是。 ⑵溶液的名称为:“XX的XX溶液”前者为溶质,后者为溶剂。如食盐的水溶液溶质为溶剂是。 ⑶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者为剂,量少者为质。但若有水,水为溶剂。如10ml的酒精与20ml汽油的混合液中,溶质为溶剂为;再如10ml的酒精与5ml的水的混合液中,溶质为溶剂为 ⑷能与水发生反应的物质,溶液中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溶剂仍为水。如二氧化碳与水的混合液中溶质为,溶剂为。氧化钙与水的混合液中溶质为,溶剂为。 思考: 溶液的特征:; 溶液的状态:; 溶液的颜色:; 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原因:);6.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 〖同步练习〗 1.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B.氯化钠C.汽油D.蔗糖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形成紫色溶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