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历史叙事

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历史叙事

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历史叙事
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历史叙事

王小波《黄金时代》有关论文观点总结,写论文思路。

《黄金时代》 一研究《黄金时代》的主要观点列举 A、从叙事的角度。 1、叙述情节推进的动力是否定性的。 通过把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分为上下半篇,上半篇是王二与陈清扬“搞破鞋”的前前后后,下半篇是两人为此罪名遭到农场军代表“革命群众”等批斗写交代认罪的经过。 论述时加入佛家的观点,以及与格雷马斯的方阵观点的对比。从情节逻辑上看,上半篇可以用佛家的“四句破”来解释,其中的否定已经非常复杂。但是情节的进一步展开需要更加根本的否定性,格雷马斯方阵提供了一个静态的多重否定方式。但是《黄金时代》的叙述逻辑证明,有必要把它改造成一个在纯否定中运动的开放过程。在多层往复的否定运动之后,就有可能穿透文本,看到历史运动留在叙述缝隙中的痕迹。进而论证观点。 (《叙述在否定中展开》赵毅衡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第1期) 2、王小波小说集《黄金时代》中的叙事时间经过了作者的重新安排。 (熊锦华《叙事时间与艺术乐趣》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第24卷第6期) 3、认为“王二的智性叙述不仅表现在故事里,更直接表现在叙述语气中”,“王小波智性叙 述的才能在对性的描写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程文超《.时间秩序回到叙事之后—谈“现实主义冲击波”》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4、认为“王二的智性叙述不仅表现在故事里,更直接表现在叙述语气中”,“王小波智性叙 述的才能在对性的描写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认为王小波采用了“自由叙事。” (艾晓明.《重说<黄金时代>》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5、认为小说采用诙谐欢快的叙事笔调,以戏谑、反讽的语言和大量沟性狂欢描写,对特定 时代的荒唐人、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巩红玉、巍钮霏《浅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狂欢化》云南电大学报2012午3月第14卷第1期) 6、《黄金时代》以一种审美性的眼光来结构历史,以诗意的语言来描绘“文革”记忆,使历史记忆多了一份诗意与美感,少了一份壮烈与凄惨。作者对于“文革”记忆有着复杂的态度,于批判中杂揉着理想主义因子。《黄金时代》典型地实践了“陌生化”手法,以儿童视角来结构历史,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与趣味性。 (翟传鹏《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历史叙事》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第13卷第3期2013年6月) 7作者注重叙事形态的更新,坚持黑色幽默风格的延续,巧妙地运用与黑色幽默相关的荒谬逻辑和怪诞语言、这使作者与现实之间的缓冲地带得以拓展直至自由驰骋、王小波就在这自由境地的“虚无’,狂欢中走向圣境。 (葛胜君《虚无的圣境—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第31卷第6期2010年6月) B、从文体的角度。 1、提供了用现代汉语写作的狂欢体小说。 (《狂欢。诅咒。再生。——关于<黄金时代>的文体》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7) 2、认为《黄金时代》倡扬自由、本真,采用了类似“多重复调”的叙述方式和一部曲式的整体结构。王小波的小说不受形式的束缚,各种技术手段的存在如同音乐中的和声、曲式等一样,都没有成为约束创作的枷锁。在寓庄于谐、幽默独特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是王小波自由真我的精神。 (武慧《一首纯真自由的歌—王小波<黄金时代>音乐性分析》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季

黄金时代王小波

黄金时代王小波 2018-08-281、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 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王小波《黄金时代》2、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王小波《黄金时代》3、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王小波《黄金时代》4、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捶不了我。 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 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 ——王小波《黄金时代》5、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

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 ——王小波《黄金时代》6、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 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转眼间就已跑到那似水流年里去了。 我所认识的人,都不珍视自己的似水流年。 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件东西,所以一个个像丢了魂一样。 ——王小波《黄金时代》7、竟敢说自己清白无辜,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罪孽。 照我的看法,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懒做,好色贪淫,假如你克勤克俭,守身如玉,这就犯了矫饰之罪,比好吃懒做好色贪淫更可恶。 ——王小波《黄金时代》8、就如世上一切东西,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 我的话也半真不假。 但是我随时准备兑现我的话,哪怕天崩地裂也不退却。 就因为这种状态,别人都不相信我。 ——王小波《黄金时代》9、当我沿着一条路走下去的时候,心里总想着另一条路上的事。 这种时候,我心里很乱。

论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女性形象

论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宠儿”,是他成熟期的代表作。其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知识分子倍受歧视,往往丧失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陈清扬处于这种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遇不公正待遇,却用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反抗着。尽管自己非常孤独,但她勇于追求真实的自我,表达真实的情感,重视自我价值,最终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魅力。 关键词:王小波;黄金时代;抗争;女性意识;孤独 王小波是唯一一位两次荣获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第十三届和第十六届)的中国大陆作家。《黄金时代》是他的《时代三部曲》之一。王小波曾经说:“这篇三万多字的小说里,当然还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看到了以后,丝毫也没有改动的冲动。这说明小说有这样一种写法,虽然困难,但还不是不可能。这种写法就叫做追求对作者自己来说的完美。”[1]所以《黄金时代》对他来说是完美的。 戴锦华评价说:王小波无疑是当代中国文学乃至20世纪中国文学中一位极为独特且主要的作家。[2]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个个鲜明而独特,《黄金时代》中的陈清扬就是其中之一。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生活在五六十年代那种黑白颠倒时期却独立、坚韧不屈、敢于追求自由的生动完美女性形象——陈清扬。在那种充满屈辱与束缚的年代,她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她存在的意义。 一、不屈的抗争精神 (一)与社会舆论抗争 陈清扬的独特首先表现在她具有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陈清扬虽然是一个知识女性,但它同样具有传统女性的优秀品质,她善良、纯朴、诚实守信。当她听到这里所有人都说她是破鞋的时候,她魂不守舍,几乎连自己的是谁都不知道了。她不明白人们为什么叫她破鞋,虽然她丈夫住监狱一年了,但她从来没有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

[标签:标题] 篇一:读王小波《黄金时代》有感 读书报告 对真正的生活的最本真探求 ——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有感 写《黄金时代》用了我很多时间和才华,写得很精致,倾注了我对小说的许多想法。“性”是一个人隐藏最多的东西,是透视灵魂的真正窗口,这点《黄金时代》写得有些境界。——王小波 寒假,经过书单以及朋友的推荐,再加上作者自己对《黄金时代》的高度评价,我决定拿起这本书仔细品读。这本书的后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相信读者阅读之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主题就是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会认为,还没有人这样写过我们的生活。本世纪初,有一位印象派画家画了一批伦敦的风景画,在伦敦展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画的天空完全是红的。观众当然以为是画家存心要标新立异,然而当他们步出画廊,抬头看天时,发现因为污染的缘故,伦敦的天空的确是砖红色的。天空应当是蓝色的,但实际上是红色的;正如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我写的这样,但实际上,它正是我写的这个样子。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本书写的是真正的生活,是对真正的生活的最本真探求!让人看了以后感动之余感慨万千! 这本书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和我的阴阳两界。全书以王二回忆自述的方式展开,其中,黄金时代写的是王二在云南插队时期与地方医生陈清扬之间的爱情与友 情模糊不清的故事;三十而立写的是王二在而立之年与二妞子、小转铃之间的故事;似水流年则写了王二与李先生、线条以及刘老先生之间的故事;我的阴阳两界写了王二与妇科医生小孙之间朦朦胧胧的爱情故事。作者塑造了王二这个角色,以他的视角切入,以他的年龄增长为写作线索,向我们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我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精神意义超越了它的现实意义。因为书中所写的生活已经不再是当下的生活了,而是与当下的生活有着千差万别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然而,作者揭露最真实的生活的那种精神与态度却值得我们崇敬、尊重以及反思。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本书得以面世,多亏了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必须说明,这些优秀的品质并非作者所有。鉴于出版这本书比写出这本书要困难得多,所以假如本书有些可取之处,应当归功于所有帮助出版和发行它的朋友们。” 看了上面这一段话,心中不免犯嘀咕:为什么一本写真实生活的好书会经过层层阻挠才得以出版?在这里插个题外话,那就是“王小波现象”。“王小波现象”说的是在王小波生前作品在市面上几乎找不到,主流文学作品中更是找不到他的身影。然而在他1997年去世以后,他的作品大量问世,所有文章均被出版并受到人们热烈追捧,引发一阵王小波热。还是上面那个疑问:为什么呢? 要了解原因,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黄金时代》这本书。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些片段:一、我喝问一声:“鸡巴,鱼呢?”那 个年纪大点的说:“都怪鸡巴勒农!他老坐在坝上,把坝坐鸡巴倒了!”勒农直着嗓子吼:“王二,坝打得不鸡巴牢!”我说:“放屁!老子砍草皮打的坝,哪个鸡巴敢说不牢?”——摘自北京文艺出版社《黄金时代》P8二、她之所以不肯上山来,让我空等了好几天,是因为对此事感到厌倦。她总要等有了好心情才肯性交,不是只要性交就有好心情。——摘自北京文艺出版社《黄金时代》P25三、队长说,今晚上娱乐一下,斗斗破鞋。但是他们怎么娱乐的,

【书单来了-读透社】李银河独家解读王小波和《黄金时代》

【书单来了-读透社】李银河独家解读王小波和《黄金时代》 读透社的第一堂课开讲啦!本汪非常荣幸请来了,本书作者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老师,来为大家解读《黄金时代》。相信看完她的解读后,一定会让你豁然顿悟, 彻底读懂《黄金时代》!《黄金时代》是王小波作品系列之' 时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该系列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 本书的问世,实现了知青文学的突破。作品中对性爱的正面书写,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显,迥异于90年代之前的知青小说。▲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沉默的大多数》等。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李银河,本书作者王小波的妻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性学家、社会学家、自由女权主义者,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博士后学生。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文/李银河 王小波在他的这篇小说得到台湾联合报系中篇小说大奖之

后说过这样一句话:《黄金时代》是我的宠儿。此话表达了他对自己这部作品的喜爱程度。 《黄金时代》的故事发生在云南农场知青生活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但是我并不同意因此将这篇小说定义为“知青文学”或者“文革文学”,因为它直指人性,所谓知青或文革只是故事发生的场景、道具、素材,它完全可以被置换到唐代或者30世纪,被置换到欧洲或者非洲的某个社会,那里的人和人性是大同小异的。 性欲是《黄金时代》的主题之一在那个反性禁欲的时代,《黄金时代》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沉沉的夜空。它把人的性欲按照它本真的样貌写了出来,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褒扬,也不贬损,既不道貌岸然,也不下流淫荡。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在《黄金时代》华夏版出版座谈会上说了这么一句话:王小波写的性一出来,把以前所有写性的作品全毙了。 《黄金时代》的另一主题是爱情男女主角之间难道只有性的吸引吗?虽然王二那时正是性欲勃发的岁数(21岁),而陈清扬面容姣好,身材袅娜,因丈夫缺席而独居,也自然会受到性的诱惑,但是两人的交往从“伟大友谊”到浪漫爱情,演变过程合情合理,精神交媾精妙无比。我一直在心中存着一个隐忧:他们俩人之间到底有没有爱呢?小说写得含蓄,隐晦,没有直说。我猜测,小波对于被写滥了的爱情心存警惕,绝不肯陷入肤浅肉麻的爱情描写陷阱。尽管如此,我们还是

王小波黄金时代

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性爱 在中国,无论是在封建时代,还是在新中国时期,“性”始终是一个社会敏感和禁忌的话题,即使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人们仍然可能会谈“性”色变。在很大程度上,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封建儒家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对“性”的态度和观念。儒家文化作为治国工具,提倡封建伦理纲常包括家庭伦理道德,主张维持封建秩序的稳定巩固,从而对人们的性爱的表达有所压制,结果导致“性”在封建社会成为禁区,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如《金瓶梅》也被列为禁书。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仍然深受封建思想影响,“性”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特别是在“文革”期间,那更是一个性忌讳、性压抑和性禁锢的时代,人的性欲被主流政治所鼓吹的伟大“革命”所控制和压抑,这是一个荒谬和残酷的禁欲时代。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的背景正是“文革”禁欲时代的中国。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革命”统领、控制和监视着一切,包括人们最隐私的性生活在内,一切都要服务于“革命”的伟大事业。而身处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深受政治氛围影响,“人人都是卫道士,各个都是革命家,人人看牢了自己下身,人人盯紧了他人下身”,捉奸热情令人惊讶。他们的审美被严重扭曲,把真正的美丽当成是罪恶而加以鞭挞。故事中陈清扬之所以被无故当做破鞋,在王二看来,是因为大家都认为,结了婚的女人不偷汉,就该面色黝黑,乳房下垂。而陈清扬脸不黑而且白,乳房不下垂而且高耸,所以就是破鞋。(第6页)在主流言论的影响之下,一个长相俊秀的清白无辜的女人也可能被冠以各种不良名号。更严重的是,在人们的思想深处,人所具有的生殖器官就是罪恶的化身。(第9页)所以他们竭力地去压制人的自然本能的存在,在他们的逻辑体系中也就是压制罪恶的产生,这样导致人们比惨遭阉割的公牛更加难受,也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在这样的时代里,主人公王二和陈清扬是作为对传统思想对性爱压迫的反抗斗士存在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意见。例如,在王二看来,人类的生殖器是无比重要的,就如“我之存在本身”。(第9页) 首先,他们认为对性爱的追求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是人类最自然的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性欲归属于人类的生理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最低级别的但也是最基本的需求阶段。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要开始,逐步向上发展到高级层次的需要。那种极端地压制人的性欲的行为,最终将会导致人类根基的倒塌,也无法迈向更高的境界。在《黄金时代》中,王二说道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懒做,好色贪淫,假如你克勤克俭,守身如玉,这就犯了矫饰之罪,比好吃懒做好色贪淫更可恶。(第11页)所以王二和陈清扬都大胆地遵循着对性爱的渴望,享受着性爱所带来的快感,行使着人类最自然的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当时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受中国传统封建思想主导甚至程度更深,社会对人类自然性欲的压制导致了当时人们人性的扭曲和破坏,也导致了人的畸形甚至变态,贻害无穷。他们会通过损坏他人的名誉和践踏破坏他人的幸福来满足自己的快感。他们会冠冕堂皇的宣称仁义道德,但却会通过多种方式包括要求详细的关于偷情情节的检查报告来满足自己的“窥阴癖”。因此,王二和陈清扬对性爱的追逐和对性爱过程的大胆描述都震撼和颠覆了当时的主流思想。 其次,他们认为性爱的目的是为了“伟大友谊”和“义气”,而非传宗接代。陈清扬之所以愿意和王二发生性关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他们之间的“伟大友谊”。她认为“伟大友谊”是一种诺言,她许诺过要帮助王二,而且是在一切方面。(第54页)所以,她始终坚信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他们所干的事情算不上罪孽,即使是她也不知罪在何处。(第52页)当然,在当时思想主流看来,他们罪孽大了,罪在违反了传统的伦理纲常。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们很可能把男女之间的性爱当成了繁衍生殖的工具,而视一切不以生育为目的的性爱都是罪过的。而且,传统来看,男女之间都是先有“爱”(至少要结婚)才有“性”,而王二和陈清扬却是由“性”而生“爱”的,这是败坏风俗的事情。从这方面来看,他们的行动也是对当时传统风俗思想的极大冲击和反抗。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 上了医科大学之后,开始渐渐地想起以前读过的一本书——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这篇小说不长,但是很有争议。我知道他是一篇王小波的代表作,记得之前读完后有点吃惊,里面充满了好多令人费解的想法,而且还有许多对性的描写,估计这也是许多人对这本书的有非议的原因。 好在我不是很介意这些,之后又兴致勃勃地读完了《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与《黑铁时代》,当时想着算是对这位传奇作家的致敬吧,但是随着阅历的丰富,尤其在经历了高考与漫长的暑假后,我·又把这本《黄金时代》认真地读了一遍,两遍。接到写读后感的作业时,我立马想到了它,我决定概括地表达一下我对这本书的感受。 文章主要以文革时期为历史背景,以王二和陈清扬为主要人物讲了他们种种离奇的遭遇和匪夷所思的想法还有他们受到的种种斗争和批判。 小说中有两个主要的人物,一个是我(王二),另一个是陈清扬。 作为一个主要的人物的王二,初看就像一个只会耍嘴皮子的无赖,他可以用犀利的语言证明陈清扬是一个破鞋,但他却偏偏用陈清扬无可反驳的理由证明她是一个破鞋。但是随着文章的深入文章,你会会渐渐地发现王二不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流氓,反而有许多可爱的地方。首先他是一个勇于反抗的人,不是一个软弱的家伙,文中王二买完枪后受军代表的气,就差点把军代表毙掉;其次他还是一个真诚的人,他对陈清扬的感情不是仅仅一种身体上放纵,他为她着想,他爱着陈清扬,他对陈清扬没有任何强迫,有一次是在田间休息的时候,王二“那颗乱蓬蓬的头正在她肚子上,然后肚脐上轻柔的一触。”“可是我什么都没干,抬起头来往四下看看,就走开了。”同时,我感觉他还是一个思想很有意思的家伙,他说“其实伟大友谊不真也不假,就如世上一切东西一样,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1000字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 “流年似水,有的事情一下子就过去了,有的事情很久也过不去。”——王小波《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是我看王小波的第一本书,也是我第一次从阅读中感受到王小波的文字,直接,粗放,又不缺乏细腻和真诚。 王小波写过很多书,有杂文和小说。我忘了自己为什么选择先从《黄金时代》看起,也许是因为下面这段话太常见,以至于印象深刻。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在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槌不了我。

这段话我见到过很多遍,也反复读过很多次。但未看《黄金时代》之前,对其所说含义并不理解,甚至不知道“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是什么意思。直到阅读此书之后,才后知后觉有所感悟。 在人的前半生,我们的确有很多奢望,并且在无知又无畏的二十多岁,是敢于去尝试的。但在人的后半生,奢望一天天消失,人一天天老下去,不敢轻易尝试,束缚的东西变多了,比如固有的思想,外界的不定因素等等,所以“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没有生猛之态。 当然,选择看这本书的原因,可能关乎此书是本小说,阅读起来相对轻松。还可能是王小波在其中谈到了性和生死。 王小波小说集《黄金时代》讲述了王二的性爱风流史,还有当时20世纪90年代背景下,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所以,此书的原名也叫《王二风流史》。 剧中主人公王二和4个女人有过联系,分别是陈清扬、小转铃、二妞子和线条。

对王小波《黄金时代》研究的文献综述2

对王小波《黄金时代》研究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在中国20世纪后期日益开放的社会文化语境下,王小波的出现无疑是一束异样的星光,在夜空中划出一束夺目的光亮。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天空,作为一个“文坛外高手”,王小波独特的艺术手法,自由人文主义的思路在中国文学界是独树一帜的,其轻松快感的文本形式和深刻批判的文本内涵,是中国当代文学世纪之交的新亮点。他的《黄金时代》是一部巨大的经典之作,目前我国有很多对王小波这一作品的研究颇多,我将从对它的叛逆颠覆个性的人物形象、性内容、以及语言艺术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叛逆颠覆个性人物形象性描写黑色幽默文献综述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小说“时代三部曲”之一,是一部经典之作,在现当代文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黄金时代》这部小说的研究有很多方面,我将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内容、写作特色”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一、对于《黄金时代》人物的研究,目前存在的观点较多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叛逆、颠覆个性的人物形象。王二、陈清扬是作品塑造的两个叛逆的青年形象,研究的观点指向他们的叛逆、颠覆的个性,因为作者以惊世骇俗的言行对抗社会,撕开人性虚伪的面纱。作者通过对他们之间的对立和妥协写出了各自的心路历程,使人物各具神采,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 对于王二的形象,众多研究将其概括为:叛逆颠覆个性⑴、一个彻底的特立独行的反叛者⑴。首先王二的形象可在叶从容《两个叛逆者一台精彩戏》定义为:“一个彻底的特立独行的反叛者”⑴。王二是个桀骜不驯的人,但他却在浑浑噩噩的形势下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冷静地审视着这个荒谬的时代,以真实对抗矫饰、以放浪不羁对抗所谓的革命行为。让人在哭笑不得的同时,又不禁赞叹他的勇气和智慧。生活逼迫、时代的不容促使他选择了抗争,既然不能证明自己的无辜,那么他就选择证明自己的不无辜。王二对于遭遇到种种不公正的待遇,没有就此真正沉默,而是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这种荒谬的方式,其中最震惊的行动便是和陈清扬的爱情,常人眼中的搞破鞋。但他不理会世俗的目光,不在乎别人的蜚短流长。王二的形象是阳刚的,他的叛逆是主动的。 对于王二的身份——痞子身份,对于痞子这一定义的指向,文学作品中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痞子,指一种边缘人物,他们以无道德为道德,以无秩序为痞而不坏,傻而不愚。第二种是文化学意义上的痞子,是指一种人生态度或人生哲学。王二所代表的就是第二种意义,他有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向往

论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的叙述艺术

论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的叙述艺术 吴雨乔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本科4班,陕西汉中723001) 指导教师袁栋洋 [摘要]当代作家王小波被誉为“文坛外高手”,他的小说有一种独特的叙事魅力,作为其成名作的小说《黄金时代》更是将这种艺术性叙事体现的淋漓尽致。作品运用欢快诙谐的叙事笔调,多变的叙述方式,独特的叙述话语等呈现出了作者对不理智年代荒唐人、荒唐事的深刻反思。 [关键词]王小波;黄金时代;内聚焦;叙述话语;叙述方式;生活化 “叙述,作为我们理解和阐释生活的一种方式,对于小说理论的发展、变革,小说文本的建构和出新,乃至小说阅读和接受方式的改变均具有特殊的意义。运用不同的叙事话语,不同的叙事体态、方式或者技巧来叙述相同或类似的故事情节,会创造出各式各样面貌上迥然有别的小说文本。”[1]P1王小波可以说是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更是中国近半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的作品对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做出最彻底的反讽刺。王小波小说最过人之处,无疑是随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来的对话体的叙述,并转换多种视角,运用多种方式、话语来叙事。此外,文学批评界对王小波小说的叙事特征已有的探讨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研究价值。且王小波本人对小说叙述也有着高度的重视,他拒绝矫饰,追求真实自然。他的小说作品呈现出较明显的叙事特征,而《黄金时代》作为其成名作更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体现出了独特的叙事艺术。 一、内聚焦的叙事模式 在《黄金时代》中,作者总体以“我”的口吻叙事,“我”就是王二,王二就是“我”。作者作为小说的叙述者直接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任,或讲述亲身的经历或转述各种见闻,其话语的可信度和亲切度自然而然超过外视点的叙事。在这里,“‘主人公’视点的好处在于:故事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会不由自主地伴随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袒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即使他的话有所夸张或自谦,读者也许会把这当作是他性格的外现,而不会像对待‘全知’视点那样百般挑剔质疑。”[1]P18此外,这样的叙事更加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刻画,并运用一定的手腕和艺术方式接触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黄金时代》的开头写道“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2]P3小说结尾写道“陈清扬告诉我这件事以后,火车就开走了,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2]P61这正是一个人在事情发生以后的“现在”时刻对“过去”往事的回忆。在第一人称内聚焦模式中,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现代小说史上是并不少见的,比如说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中就大量采用了这一叙事模式。在鲁迅作于五四时期的二十六篇小说中,12篇小说叙述者为“我”。郭沫若小说中为百分之七十、郁达夫小说为百分之五十,以“我”自称叙述者的比例作为指针指引着写作风格的变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王小波小说叙事的独特之处,诚然,也是现代小说流变中的一脉相承。所以,我们更加有必要进入作品头尾之间的身躯,穿梭于五脏六腑之间,去深刻领略其独特多变,摇曳多姿的叙事魅力。《黄金时代》以第一人称“我”,追忆了在云南插队当知青时的一段颇富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

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经典语录

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经典语录 篇一:王小波经典语录 王小波经典语录 1.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2.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意的世界。 3.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4.一切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 5.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6.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 7.我呀,坚信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眼前的世界无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难道这就够了吗?还有,我看见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们智慧的粗糙的东西就愤怒,看见人们在鼓吹动物性的狂欢就要发狂。我总以为,有过雨果的博爱,萧伯纳的智慧,罗曼·罗兰又把什么是美说得那么清楚,人无论如何也不该再是愚昧的了。肉麻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赞美了。人们没有一点深沉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成了。 8.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王小波逝世15周年:一个自由而独特的灵魂 天星

作家简介: 王小波,1952年出生于北京,并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工科大学生。其后,王小波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再学电脑,子统计系当助教,回国后在中周人民大学任教。1980年,与李银河结婚。 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名广播。自1997年4月11日去世后,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出版。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 (经典语录 ) 他的作品被誉为“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 出版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因》、《沉默的大多数》、《黑铁时代》、《地久天长》。英译作品选本《Wangin Love and Bondage》在2007年3月由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录小说《20XX》、《黄金时代》(TheGolden Age)和《东宫、西宫》(EastPalace,West Palace)。电影剧本《东宫、西宫》曾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突然离去。他生前并不有名,死后他的小说却风靡全国。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王小波一生热爱自由,不懈追求自由的价值、自由的写作和自由的生活方式。即使在肉体最不自由的时代,他也没有放弃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王小波经典名句摘抄

那一天我21岁,在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天天消失……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王小波《黄金时代》 祝你今天愉快。明天的愉快留着我明天再祝。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你要是回来我就高兴了,马上我就要放个震动北京城的大炮仗。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和你就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你干过偷果酱这样的事儿吗?我就干过,我猜你一定从来没干过,因为你乖。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他妈的,要是这路上的九十分钟省下来和你待在一起多好。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爱你就像爱生命。算了。不胡扯。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咱们应当在一起,否则太伤天害理了。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你真可爱,让人爱得要命。你一来,我就决心正经地,不是马虎地生活下去,哪怕要费心费力呢,哪怕我去牺牲呢。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可是我现在不坏了,我有了良心。我的良心就是你。真的。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书笔记3000字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书笔记3000字 王小波是一个异类作家,生的早了点(1952年),死的也早了点(1997年),活了45岁,也许是在人间玩腻了。他生的晚点,或者死的晚点,在当下这个时代,那他就飞黄腾达了,也就不再算是“异类”了。可是,生在那个时代,他不得不是个“异类”,因为正常人都“变异”了,当他不变时,只能成为异类。他的“异”,是清醒的孤独,是纯真的率性,是哲学的思考。 读《黄金时代》,不经意地就哼起了一首歌,“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把人间转一转,打起我的鼓,敲起我的锣,生活充满节奏感……”他笔下的“王二”就像一只妖怪,从天而降,来到凡间,脚踩两界,一边体验万丈红尘,一边审视人间荒诞。 《黄金时代》记述了“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知青”一代人。算来,这一代人正是我们的父辈,只不过有的是支边下乡,有的本身就在乡下。 王二21岁在云南插队。陈清扬26岁在插队的地方当医生,丈夫进了监狱。故事起因是陈清扬被人们说成是“破鞋”,而她自己觉得冤枉。这倒不是她认为破鞋不好,相反她还观察“破鞋都很善良,乐于助人,而且最不乐意让人失望。因此,对破鞋还有一点钦佩。”问

题的根源在于,她不是破鞋,而被称为破鞋,就好像你是张三,别人把你当李四,或者你是狗,别人说你是鸡。这叫她不爽。所以,她想找王二证明她不是破鞋。由此引出一段以“性交”为主线,“爱情”为隐线,“权力压抑”与“人性反抗”交织,对“生命存在”思考和叩问的真实而荒诞的故事。 故事这一开张,作者就告诉你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你是啥不是你本身是啥,或者不是你以为自己是啥,而是别人认为你是啥。也就是说,你生理结构是人,你自己以为你是人,这些都不算数,得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说你是人你才是人,如果他们都说你是狗,那你就是狗。这么一想的话,与赵高“指鹿为马”还有异曲同工。一个时代,一个时代,鹿还是鹿,只不过这个时代被指为马,那个时代被指为狗,这个时代说马是对的,那个时代说狗是对的。就像以前说太阳绕着地球转,现在说地球绕着太阳转,当时说地球绕太阳转的是异教徒、被烧死了,现在说太阳绕着地球转的会被认为是神经病,真不知道以后应该说谁绕着谁转,也许压根地球和太阳就不转,是人类被集体催眠着“转”,这也说不准儿。 而王二,没有去证明她不是破鞋,相反证明了她是破鞋。因为大家都说她是破鞋,她就是破鞋。理由是“结了婚的女人不偷汉,就该面色黝黑,乳房下垂。而你脸不黑而白,乳房不下垂而高耸,所以是破鞋。”

对王小波黄金时代的评价

对王小波,以及所著《黄金时代》的评价 2014704121李家凡教科院心理学 “我睡在床上,模模糊糊的看到有一个人站在床边,他想要杀我。于是我拼命的反抗,最后终于把这个人杀了。但是我既不觉得害怕甚至也不后悔,只是有点头疼。因为厕所里面还有一个被我刚刚杀死的人,他是这间房的原主人,所以我要处理两居尸体,包括这个刚刚被我杀死的,继我后面而来的小偷。我也是一个小偷。” 这是我一口气看完王小波的几本小说,诸如《万寿寺》,《革命时期的爱情》,《黄金时代》后写的一段话,差不多就代表了我读王小波的小说时最大的感受,就比如他写的小说《万寿寺》开头写那本不知道是谁的《暗店接》,最后书里面的人物发现这本书其实就是他自己的一样。网络上面有些人说他文章的风格就是这样,颠三倒四的,但是我就觉得这样的风格很酷,读他的小说时长有一种,我在看侦探片,最后谜底却不是想的那样的感觉,会觉得豁然开朗。当然,我不是中文专业的,对于文学我就一个业余爱好,自己平时写一点东西。但是不管真正的专业的学者专家怎么去看待他,但是我就觉得我很喜欢王小波,喜欢他这种被称作独立文学有一种,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风格。或者说,他的小说里我看到的那种自由,我很佩服。 王小波1952年出生于北京,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王小波一共活了45年,发了杂文:《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长篇小说:《万寿寺》《红拂夜奔》《寻找无双》;中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白银时代》《未来世界》《2015》《2010》;短篇小说:《绿毛水怪》《战福》《变形记》《歌仙》《夜行记》《舅舅情人》《红线盗盒》《红拂夜奔》《这是真的》《这辈子》《猫》《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地久天长》《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南瓜豆腐》《夜里两点钟》《茫茫黑夜漫游》《樱桃红》《似水柔情》剧本:《东宫西宫》;未竟稿《黑铁时代》。 上面列举的作品我大多数都没看过,现在重点介绍一下其中的一本我看的《黄金时代》,

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反讽精神

浅析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反讽精神 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王小波成为了当代小说文学的热门人物。王小波和他的作品被大量地研究,在他去世后更是掀起了一股热潮,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学现象。一个严肃作家在死后两年时间里,如此地被人们阅读、关注、讨论,应该说是十分罕见的,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是非常丰富的,而它所透露出来的一个基本信息就是,王小波为许许多多的人们深深地喜爱着。作为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的《黄金年代》,更是因为其荒诞的语言和深刻的历史反思成为文革题材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作为对文革黑暗历史的反思,作者采用了深刻的反讽的方式进行叙述和书写,而反讽精神背后连接着荒诞、幽默、真实和作者的深刻反思,构成了整部小说的主要架构,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研究。 关键词:王小波反讽文革荒诞黑色幽默 作为一个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却声名远播的作家,王小波凭借他的那份严肃而深沉的幽默打动了很多的读者。王小波的作品大多是关于文革那个特殊题材的,他在作品中为读者呈现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荒诞离奇而且畸形残酷的社会生活,在那种变态的环境中人性的恶与良善和生命的顽强与坚韧。《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之一,整部小说以“文革时代”为故事背景,叙述了男主角王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里的生活境遇。和那些同为对历史的反思而写作的文人式的写作不同,王小波摆脱了杜甫式的那种忧国忧民的使命感和教化普通老百姓的救世情怀,以极端的冷静而又玩世不恭的流氓态度和反讽精神从容地叙述了游离在时代和社会边缘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从流氓式的写作来看,王小波和王朔很像,也有人说王小波像卡夫卡,不管怎么样,王小波对文革的抒写影响和打动了很多的读者,这可以从他去世后掀起的研究他的文学热潮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 一、流氓外衣下的严肃与反讽 《黄金时代》整部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追述回忆了那段充满了异端体验的岁月,“异端”二字,足以概括那个吃人的社会。小说叙事没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和“王二”的性格一样,无拘无束,打破了时间上的跨度;几个故事情节同时交错进行,始终用一种调侃但背后暗含严肃的风格述说普通人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王小波的幽默是带有戏剧性的,不是可以营造出来的,就像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奈人》等小说中表现出来的那样,看似平淡,一笑带过,笑过的豁达背后蕴含的是对那个“异端”时代下强烈的心酸。小说最开始就提到的陈清扬的和“破鞋”有关的故事,陈清扬急切地想证明自己不是“破鞋”,但在那个年代,她如果证明不了她的无辜,就证明不了自己不无辜。越是荒诞的世界里,看起来越是有逻辑的越是虚假的,这种是非颠倒中,个体的生命只有战胜主导的逻辑世界才能获得自救,这中反抗式的自救也贯穿了整篇小说。 小说开篇作品开篇王二和陈清扬的相识缘于陈想让王证明她不是“破鞋“,王二却说由于陈清扬缺少寡居女人应具备的生理特点,因而必须承认自己是破鞋。他认为寡居女人必是一副萎靡之态,如果有女人一个人过火而青春不减肯定是因为她有在背地里偷情,王二的这种想法在村民中是普遍都有的。所以这种逻辑当然不是王二本人的,而是代表那个时代的观点。照理村民们那样看没什么,但作为知识青年的王二不会蠢到那个地步。王二的看法貌似与当时的环境妥协,其实是深谙世事之后的生存之道,这也在侧面反映了那个异端的时代对正常人性的变态摧残。王二最终不能为她证明什么,原因很简单,“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于是陈清扬莫名其妙就成为了“破鞋”,这是没有道理的;可是在众人看来大家说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这本身就是一种荒诞,但它却真实地存在。陈清扬在没有偷情的情况下被人指称为“破鞋”,但当她承认了她和王二所谓的“搞破鞋”问题时,反而没有人再叫她“破鞋”。同样王二在无休止地写材料交代问题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政治意识形态去检讨自己的错误,而是以一种娱乐心态,在交代材料的书写中展示自己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 篇一:读王小波《黄金时代》有感 读书报告 对真正的生活的最本真探求 ——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有感 写《黄金时代》用了我很多时间和才华,写得很精致,倾注了我对小说的许多想法。“性”是一个人隐藏最多的东西,是透视灵魂的真正窗口,这点《黄金时代》写得有些境界。 ——王小波 寒假,经过书单以及朋友的推荐,再加上作者自己对《黄金时代》的高度评价,我决定拿起这本书仔细品读。这本书的后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相信读者阅读之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主题就是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会认为,还没有人这样写过我们的生活。本世纪初,有一位印象派画家画了一批伦敦的风景画,在伦敦展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画的天空完全是红的。观众当然以为是画家存心要标新立异,然而当他们步出画廊,抬头看天时,发现因为污染的缘故,伦敦的天空的确是砖红色的。天空应当是蓝色的,但实际上是红色的;正如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我写的这样,但实际上,它正是我写的这个样子。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本书写的是真正的生活,是对真正的生活的最本真探求!让人看了以后感动之余感慨万千! 这本书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和我的阴阳两界。全书以王二回忆自述的方式展开,其中,黄金时代写的是王二在云南插队时期与地方医生陈清扬之间的爱情与友 情模糊不清的故事;三十而立写的是王二在而立之年与二妞子、小转铃之间的故事;似水流年则写了王二与李先生、线条以及刘老先生之间的故事;我的

阴阳两界写了王二与妇科医生小孙之间朦朦胧胧的爱情故事。作者塑造了王二这个角色,以他的视角切入,以他的年龄增长为写作线索,向我们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我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精神意义超越了它的现实意义。因为书中所写的生活已经不再是当下的生活了,而是与当下的生活有着千差万别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然而,作者揭露最真实的生活的那种精神与态度却值得我们崇敬、尊重以及反思。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本书得以面世,多亏了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必须说明,这些优秀的品质并非作者所有。鉴于出版这本书比写出这本书要困难得多,所以假如本书有些可取之处,应当归功于所有帮助出版和发行它的朋友们。” 看了上面这一段话,心中不免犯嘀咕:为什么一本写真实生活的好书会经过层层阻挠才得以出版?在这里插个题外话,那就是“王小波现象”。“王小波现象”说的是在王小波生前作品在市面上几乎找不到,主流文学作品中更是找不到他的身影。然而在他1997年去世以后,他的作品大量问世,所有文章均被出版并受到人们热烈追捧,引发一阵王小波热。还是上面那个疑问:为什么呢? 要了解原因,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黄金时代》这本书。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些片段:一、我喝问一声:“鸡巴,鱼呢?”那 个年纪大点的说:“都怪鸡巴勒农!他老坐在坝上,把坝坐鸡巴倒了!”勒农直着嗓子吼:“王二,坝打得不鸡巴牢!”我说:“放屁!老子砍草皮打的坝,哪个鸡巴敢说不牢?”——摘自北京文艺出版社《黄金时代》P8二、她之所以不肯上山来,让我空等了好几天,是因为对此事感到厌倦。她总要等有了好心情才肯性交,不是只要性交就有好心情。——摘自北京文艺出版社《黄金时代》P25三、队长说,今晚上娱乐一下,斗斗破鞋。但是他们怎么娱乐的,我可没见过。他们斗破鞋时,总把没结婚的人都撵走。再说,那些破鞋面黑如锅底,奶袋低垂,我不爱看。——摘自北京文艺出版社《黄金时代》P47相信看了以上几个片段,大家对于作者所说的那些话已经有所意会了。以上三个片段并不是随意选取,而是代表了本书的一些特点。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本书的语言风格偏向口语化,作者为了情感的表达会时常加入粗口。第二段中可以看出,本书有关于“性”的描写。第三段则可以看出,本书揭露了那个时代(以文革时期为主)社会的黑暗面(其实也是真实面)。就这几个原因,足以让这本书在当时通不过审核,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