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测试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测试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测试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测试

【创新设计】(专题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测试

1.(2016·陕西宝鸡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厦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材料二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撰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名列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这恐怕得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哈特是这么阐述他的观点的——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但到公元100年左右,中国文化却把西方文化甩在后面。从多种角度考察,中国文化在那时达到鼎盛时期……我认为蔡伦发明纸张是个很关键的转折点。

——王洪江《大家感悟》

(1)根据材料一说明范晔认为蔡伦是一个怎样的人?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哈特特别推崇蔡伦的原因。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数犯严颜,匡弼得失”“伦有才学,尽心敦慎”“监作秘剑厦诸器械……为后世法”“伦乃造意……以为纸”提取信息。第(2)问,哈特从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评价了蔡伦的作用,从材料中的“名列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蔡伦发明造纸是个很关键的转折点”可以看出哈特认为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的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影响和改变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答案(1)说明:敢于犯颜直谏的官员;忠诚谨慎而有才学的人;擅长器械制造的工程师;发明造纸术的科学家。

(2)原因:哈特认为蔡伦完成了造纸术的发明工作,而这一贡献便利了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加快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2.(2016·贵州贵阳模拟)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

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

他的家书推崇备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欲去“骄”字,总以不轻笑非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曾国藩家书》材料二朝廷以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兴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做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

——《曾国藩家书》材料三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序,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之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本部堂奉天子之命,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

——曾国藩《讨粤匪檄》(1)根据材料一分析,曾国藩提出哪些处理家庭关系的理念或原则?概括材料一、二主张的本质相同点。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曾国藩的伦理观。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能勤能敬,未有不兴”“家和则福自生……兄无不应”“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提取信息;第二小问,从材料二“能代圣贤立言……整躬率物”归纳。第(2)问,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评价伦理观。

答案(1)理念或原则:勤俭持家;兄弟和睦;重视对长辈孝道;强调家庭文化教育传承。相同:强调建立家国一体的道德伦理秩序;强调纲常名教的文化传承。

(2)评价:曾国藩以“勤俭”“和睦”“孝道”来构建家庭道德的精神价值系统,有助于培养品德高尚的人;强调“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的政治伦理,

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在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第二轮复习期间进行关于历史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入点。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 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古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一、整合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科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由于高中课改教材编写采用了专题式的体例,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相对独立的专题。割裂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学生就难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知识结构。如何来构建知识体系,这应该是教师在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工作,让学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某一段历史,某一个历史事件有全方位的认识,也就是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的角度去理解.从这个层次来说,就是新课程回归老教材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学会整合.形成一种复习的思路,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这里的思路借鉴了兄弟省的经验.大致思路如下 一、按照考纲的历史顺序,结合教材编排顺序,重新制作学案,为学生建立宏观的历史知识体系,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思维能力。 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部分,依次为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二战前)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二战后)中国现代史。每一时期又根据政治、经济、文化顺序复习编排。具体如下: 中国古代史:1古代政治制度史、2、古代经济、3、古代思想、4古代文艺与古代科技 5、春秋战国社会巨变、 6、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世界古代史: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 世界近现代史:1、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体建立4、两次工业革命5、近代工人运动6、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7、俄国和苏联历史 8、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9、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10、世界近现代科技 中国近代史:1、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与中国抗争2、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略与抗争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4、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现代史:1、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发展2、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4、中国近现代科技和文化 二、关注热点和地方史(湖南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 高考历来不回避热点,备考无疑不关注热点。根据08—09年来重大时政要闻,找出历史学科与地理、政治学科有可能进行综合的结合点。从历史学科角度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为学生解答综合题,备好料、选好材,找准角度。圈定以下几方面精心准备,仅供参考。 1、一是中国的08奥运盛会、和谐社会与儒家思想公平正义与启蒙思想 知识连接:孔孟思想及评价、西方启蒙思想自由平等观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优选习题阶段训练1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阶段训练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 世界 1.(2017?9月浙江金华十校高三联考)分封诸侯之制度肇始于西周。研读下图,可知() 西周分封的重要诸侯国示意图 ①诸侯国主要集中于都城以东②当时的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③周文化形式覆盖黄河中下游 ④同姓亲族多受封于边远地区 A. 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018 ?浙江丽水高二下期末)《殷商制度论》载:“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然使于 诸子之中,可以任择一人而立之;而此子又可任立其欲立者;则其争益甚而嫡庶之法亦与之俱生。”该史料主要说明() A. 分封制实施的必要 B. 嫡庶之法产生的缘由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宗法制下的等级森严 3. (2018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三上期末)下列关于两汉“刺史”与“州”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时设刺史②刺史最初主要监察地方政治③该制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④州在东 汉后期演变为郡县之上的高一级地方机构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2018?3月浙江绿色教育联盟高三)地方志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和记述。《华阳国志》载:“灌 溉三郡,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据此可知,“华阳国” 位于今天的() A. 四川 B.陕西

C.河南 D.山东 5. (2018?3月浙江十校联盟选考模拟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 经济形式 ,两汉时期农业就达到精 耕细作水平,在此起关键作用的是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这些“发明和改进”包括 ( ) ①出现曲柄锄和耧车 ②发明了铁铲和铁锄 ③从耦犁到一牛挽犁 ④从直辕犁到曲辕犁 A. 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④ 6. (2017?9月浙江台州选考模拟)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 循其礼。”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 A.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B ?“制天命而用之” C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 ?“兼相爱、交相利” 7. (2017 ? 10月浙江选考模拟)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 ,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 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 ,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2017?9月浙江五校联考高三上)《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的三百多首诗 歌被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每一部分各有侧重。下列篇章中具有“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 诗歌”“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等特点的是 ( ) A. 《关雎》 B.《公刘》 C.《鲁颂》 D.《伐檀》 9. (2017 ? 11月浙江选考猜押卷)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集序》更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下列书法作品与《兰亭集序》风格一致的是 ( ) C D 10. (2018?3月浙江嘉兴选考模拟)唐初,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经唐太宗签署下发到门下省 门下省官员提出异议,该敕书终没有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尚书省承接地方 政府上报的事务也须通过门下省审读同意 ,最后报皇帝签字认可。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 ) )《太平寰宇记》记载,洪州分宁县“本当州之亥市 (乡 村 ,去武宁二百余里,豪富物产充之,唐贞元十六年置县”。 B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二、复习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三、时间安排 3月26日——5月15日学科内专题复习 5月15日——5月20日热点专题复习 5月20日——6月初查缺补漏 四、学科内专题划分 序号专题内容课时 1 民主与法制建设 3 2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 3 民族关系、国家统一与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 3 4 “三农”问题的历史沉思 3 5 手工业的发展与经济近代化 3 6 国共两党的发展历程及两党关系 2 7 中国的对外关系 2 8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3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一

训练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2014沧州质检)《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 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A .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解答此题抓住关键信息“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说明了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 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材料不符;D 项说法错误。] 2. (2014滨州二模)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 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C.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解答本题注意题干的主要信息“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 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迁移分封制的内涵,可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分封制下形成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但受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并未完全实现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 3. (2014漳州质检)《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 A .血缘亲疏 B .地位尊卑 C .长幼有序 D .先帝遗愿 答案 B [材料反映了长子微子启虽为长,但其出生时母地位贱,而同母弟弟辛出生时母亲已经为王后,立的人为少子辛,故可以看出其为嫡长子继承制。从材料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考前仿真模拟卷(一)

考前仿真模拟卷(一)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韩非子·五蠹》中记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对这一故事中所涉及的史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地点在今天河南商丘一代 B.宋人始祖是灭商有功而被封的功臣 C.耕田者劳作时可能使用铁铲等农具 D.故事体现了韩非子因时而变的主张 2.汉字的发展源远流长,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3.“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C.墨子“兼爱”思想 D.庄子“齐物”观点 4.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B.秦代 C.汉代D.唐代 5.“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

堂。”“政事堂”设在门下省,主要是因为门下省() A.具有审核诏令及封驳权 B.负责草拟及颁发诏令 C.有权召集三省长官议事 D.秉承政令并贯彻执行 6.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B.四川地区一直以来是丝织业重心所在 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7.《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 B.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 8.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了()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 高三第二路复习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为接近高考,所以在进入第二轮复习之前要做好复习计划。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 明确复习依据,把握命题趋向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复习备考的指南。所有高三历史教师都很重视考试说明,每一年考试说明都和上一年的有所变化。很多老师关注考试说明只是关注考试范围有没有变化,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读。还要认真研读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参考例卷中参考样题的调整和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命题思路和导向,在复习中要给予足够重视和渗透。 要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除了研究考试说明外,更要研究近几年本省高考试题,特别是主观题。笔者对福建近几年文综历史主观题试题进行简单梳理,发现命题由注重通史、阶段性特征向主题立意迈进。2009年与2020年福建文综历史卷主观题考查均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凸显阶段特征"为重点。 2020年开始变化,2020年高考第38题在注重考查阶段特征同时向主题立意迈进。2020年高考第38题主题立意确立为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考查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三次巨变。2020年以近现代工业化模式为主题,考查了苏联、英国和中国的工业化道路。2020年第38题以科举制为载体,

融会贯通古今中外。 主题化命题是近年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2020年福建高考第38题应该还是这种思路,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注重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理解和把握,更应注重主题式复习,整合知识,实现有效备考。 抓住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网络 就历史学科而言,主干知识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能够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在二轮复习中能否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专题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成为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性因素。 另外,在进行主干知识专题复习时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对所学相关知识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运用文明史观等理论,科学地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对农业文明的复习,在跨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在深度上,可分析其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而闭关锁国政策即是其在"深度"上的体现之一。 用多元史观观察和思考历史,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内容 纵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关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学生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内容概括:科举制,重要科技成就,三省六部制,各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修部分人物评价之唐玄宗等 【复习策略】 1. 准确掌握知识: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偶尔会出现主观题, 但均与其他知识点放在一起设计, 作为其中的一个提问出现, 并且主要集中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 三年来对选择题的考查基本上都设计了情景材料, 非常灵活, 这就要求考 生应该非常熟悉教材的知识点, 特别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对知识的纵横联系。因此, 考生复习时除了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外, 还要理解、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整合主要知识点。 2. 政治上, 宋元时期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演变的时期, 无论是中央制度 还是地方制度都有重要的建树。经济上, 小农经济繁荣, 手工业商业发展。思想上, 理学产生发展。科技文化上, 科学技术等成就卓著, 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这一专题的复习, 首先要把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即封建社会的中间阶段, 各项政治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 其他经济文化上也在继续发展。第二, 要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如宋词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另外此专题要特别强调文言史料的阅读理解、提取归纳等能力。 【考点预测】 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三省六部制、曲辕犁和筒车, 唐朝城市的坊市制、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唐朝的科技、文学、书法等考点依然是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本阶段考点从纵向发展阶段上来说该专题知识几乎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比如,“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时期, 文化和科技是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这些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选官制度中应注意科举制,今年考纲新增加的内容。 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代的行省制;宋元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宋明时期的理学;宋代的科技成就、宋词、宋代书法、绘画;元曲。 【知识整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中原屡遭战乱,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而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他们与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农民,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并迅速赶上了北方,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学别具风格,石窟艺术兴盛,书法和绘画有了发展,中国文化再次得到多角度的发展和深化。 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昌盛繁荣时期 隋、唐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统一的封建王朝。隋唐时期进行制度革新,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政治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重要的经济制度。科举制是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举措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隋唐时期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一

训练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沧州质检)《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解答此题抓住关键信息“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说明了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材料不符;D项说法错误。] 2.(2012·滨州二模)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答案B[解答本题注意题干的主要信息“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迁移分封制的内涵,可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分封制下形成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但受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并未完全实现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 3.(2012·漳州质检)《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

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A.血缘亲疏B.地位尊卑 C.长幼有序 D.先帝遗愿 答案B[材料反映了长子微子启虽为长,但其出生时母地位贱,而同母弟弟辛出生时母亲已经为王后,立的人为少子辛,故可以看出其为嫡长子继承制。从材料和所学史实可知,当时影响王位继承的是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故正确答案为B项。] 4.(2012·河北测试)下列是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其中表述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答案B[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但两者在官员的出任方式上有区别。分封制下的地方长官可以世袭,而郡县制下的地方长官只能由中央直接任命。故选B项。] 5. (2012·长宁区模拟)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 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答案C[依据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诸侯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诸侯国势力(枝叶)越来越小,中央集权(本干)得到加强,司马迁认为这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表明

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指导意见(精品)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指导意见 高三二轮复习从2020年3月开始,至5月上旬结束。本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 一、指导思想 本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以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为主要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从二轮复习实际和学生已有学习水平出发,进一步明确备考内容重点,优化备考实施过程与策略,在一轮复习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特别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任务与目标 二轮复习备考指导要围绕“提高”做文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与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提高。既要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全程提高。做到学、练、考、补有机结合,保障学生学习环节的完整性。 3.全员提高。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扶弱促强,特别是通过帮扶,让学生通过本轮与后期的复习,各有所得,各得其所,稳步提高。 三、基本原则与要求 二轮复习要在科学备考、规范备考、精细备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精准备考原则,提高复习指导效益。 “精准”是备考指导的质量要求,其基本要求就是备考指导要符合考情(考纲、考题、考卷)、符合学情、符合轮情、符合课情(不同课型)。“准”是备考质量的核心、方向,“精”是备考质量的具体要求与保障。高考备考指导必须研考情,明学情,识轮情,熟课情。 在备考指导活动中,课堂指导是主阵地与主要环节,精准指导更显重要。课堂复习指导“精准”要做到“四度”:内容要有深度(知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阶段综合检测四Word版含答案

阶段综合检测(四)世界现代史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加试题)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 A .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 B .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 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答案D 解析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 的新思路,故D项正确。 2. (加试题)1920年6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只有“政府与农民的 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 A ?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 B ?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 C ?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 D .指令性计划模式的弊端显现 答案A 解析1919年初,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 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与“1920年……俄共中央……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内战才能结束”相符,故A项正确;其他三个备选项均发生于1920年之后。 3. (加试题)(2018嘉兴选考检测)苏联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部实践都是围绕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创造为“一种服从无产阶级国家和为无产阶级国家而服务的资本主义” 来进行的。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 .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 .苏联集体化改造 D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答案B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解决三年的国内战争而实行的,未涉及国家资本主义成分, 故A项错误;苏联集体化改造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 (加试题)(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 国。”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D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答案A 解析1925年,苏联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的发展是重、轻工业结构不平 衡,故C项错误;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 5. (2018浙江课改联盟学考评估)“提高农产品价值……将分散不经济、不平等的救济活动统一起来……对所有公共交通运输、通讯及其他涉及公众生活的设施作全国性的计划及监督。 发表此施政方针的是() A .凯末尔 B .罗斯福 C ?戴高乐 D .撒切尔 答案B 解析“提高农产品价值、统一救济活动、对社会经济干预”是材料的核心信息,与罗斯福 新政措施最接近,故B项正确。 6. (2018金华学考评估)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

浙江选考综合检测(二)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其中的“风”是民歌 C.表现了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D.这些诗歌都是由孔子创作的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文学代表《诗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诗经》是由孔子整理的,而不是创作的,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A、B、C三项均与史实相符。故选D项。 2.东汉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市”的发展。宋代以前,我国城市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市坊分离,“市”有严格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所以东汉长安的“市”属于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故B项正确。“草市”和“夜市”在这个时期还未出现,城市也多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故A、C、D三项说法错误。 3.古代欧洲称中国为Seres,现代英文称中国为China。据说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闻名于世有关。你认为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是( ) A.青铜业、冶铁业B.制瓷业、棉织业 C.丝织业、制瓷业D.造纸业、制瓷业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Seres”指丝织业;“China”指制瓷业,故C项正确。 4.下图是一幅中国某一朝代的“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练含解析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文化 1.练高考 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可以得出,从文化区域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是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融合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三次融合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方法.doc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方法: 在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第二轮复习期间进行关于历史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

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入点。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 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古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以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有关历史复习方法推荐: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每一个专题前的导语和每一节前面的课前提示。这两部分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涉及的历史阶段特征和主要内容。比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16世纪前后的西方世界等,考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进行概括归纳其历史特征。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练习:选择题专练(二)

选择题专练(二) (建议用时:30分钟) 1.(2019·绍兴高三学选适应性考试)周初分封而建的晋国,在春秋晚期曾发生了“三家分晋”的故事。观察下图,晋国位于() A.①B.③ C.⑤D.⑥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封制。根据图片可知,①属于燕国,③属于鲁国,⑤属于楚国, ⑥属于晋国,故D项正确。 2. (2019·“超级全能生”浙江高三选考科目联考)围绕天人关系和大一统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诸多论述。提出“天子受命于天”“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主张的是() A.孔子B.韩非子 C.董仲舒D.王阳明 解析:选C。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并没有“大一统”的思想,故A项错误;作为法家思想集大成者的韩非子主张变革图强,同样没有“大一统”的思想,故B项错误;“大一统”思想正是董仲舒新儒家的主要观点之一,故C项正确;王阳明作为理学大师,其主要观点是“心学”,也没有“大一统”的思想,故D项错误。 3.(2019·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市”是中国古代商品交换的场所。下列有关“市”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交易必须明码标价

B.南北朝时出现了民间集市,政府设有“草市尉”管理 C.唐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具有完备饮食服务 D.宋代的“市”突破了坊市限制,且对“市”不再监管 解析:选B。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交易必须明码标价的是秦,故A项错误;南北朝时出现了民间集市,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故B项正确;唐代的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等到宋代时才具有完备的饮食服务,故C项错误;宋代对“市”不是不再监督,而是不直接监督,故D项错误。 4.(2019·台州选考科目质量评估)中国古代有一中央机构,既管理全国事务,又管理地方事务,其主管长官称“国师”,该机构是() A.唐朝中书省B.宋朝枢密院 C.元朝宣政院D.清朝军机处 解析:选C。据材料“中国古代有一中央机构,即管理全国事务,又管理地方事务,其主管长官称‘国师’”可以判断该机构是元朝的宣政院,故C项正确;唐朝中书省掌管封驳和审议,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宋朝枢密院掌管军事,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清朝军机处主要职能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5.(2019·浙江省绿色评价联盟联考)有一近代学者指出:“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还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学者是() A.林则徐B.康有为 C.严复D.陈独秀 解析:选C。材料的大意为君不是救世主,而是窃国大盗。国家是人民的公产,王侯将相应是人民的公仆。该学者揭露君对民的苛求与残暴,强调国家主权在民,体现了维新派代表人物抑君权、张民权的主张,这话出自严复的《辟韩》,C符合题意。 6.(2019·衢州高三质检)白寿彝说:“若和世界先进各国相比,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尚相去甚远。”下列对比项中,不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中国和英国的枕木数量 B.中国和法国的电线长度 C.中国和美国的煤炭产量 D.中国和法国的服饰文化 解析:选D。中国和英国的枕木数量,可以反映中英交通近代化的情况,故A项正确,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 古代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浙江某地农民每逢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是由古代的“草市”发展而来,古代的“草市”可以追溯到() A.商代 B.六朝 C.宋代 D.明代3.(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题)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__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 A.夏禹B.商汤C.周武D.秦皇 4.(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6题)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兵权而设立的机构是() A.枢密院B.中书省C.三司D.内阁 5.(2012年辽宁沈阳四校阶段测试)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牛具、牛耕的推广B.水利工程的兴修 C.社会秩序的稳定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6.(2012年3月泉州市质检14题)“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座落在武夷山的“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以上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B.福建是朱熹宣传理学的重心 C.朱熹继承与创新了儒学思想D.朱熹思想的影响力超过孔子 7.图1—49是中国境内出土的早期人工冶炼铁器,其冶铸时间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 一:早期的政治制度 1.宗法制 (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4)作用:①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②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⑸宗法等级制: 2.分封制 (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①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②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3.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⑴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 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①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方式)。 ②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2. 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专制主义逐步强化) 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上、实质在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2)汉——设立中朝,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通过增加宰相人数来削弱相权 (4)宋——增设参知政事等副宰相,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5)明——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 (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补充一: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可以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再由尚书省交给六部执行。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补充二:丞相与内阁的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