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山历史与概况

香山历史与概况

香山历史与概况
香山历史与概况

香山历史

香山始建于金大定26年,时称永安寺,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元、明、清三朝皇家均在此建离宫别苑,为皇帝游幸驻跸之所。香山是历代帝王所厚爱的皇家园林宝地,清乾隆在这里所修建的园林叫做静宜园,为京西三山五园中的一山一园。公元1860年、1900年香山两度遭到帝国主义劫掠,民国时期,香山被军阀显贵占为私人别墅,多处封闭,禁止游览,但是也有些社会团体在这里办一些公益事业,如香山慈幼院。1956年5月辟为香山公园,经过近50年的建设,香山已经成为既富含历史文化,又兼有优美风光的著名景区

香山概况

香山(Fragrance Hill )又叫静宜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距市区 25公里,全园面积160公顷,最高峰海拔557米,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1186年,金代皇帝在这里修建了大永安寺,又称甘露寺。寺旁建行宫,经历代扩建,到乾隆十年(1745)定名为静宜园。1860年和1900年惨遭抢劫和焚毁,1949年后陆续修复了大部分名胜。主要景点有鬼见愁、玉华山庄、双清别墅等。玉华山庄位于山脉中部,是庭院型风景点,院内古树参天,榕树成行,泉流淙淙,亭台层层,是幽雅宜人的好去处。香山红叶最为著名,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红得象火焰一样。这些黄栌树是清代乾隆年间栽植的,200年

来,逐渐形成拥有94000株的黄栌树林区。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是观赏红叶的最好季节,红叶延续时间通常为1个月左右。半山亭、玉华山庄和阆风亭都是看红叶的好地方。七百年前的金代,始建皇家的行宫和香山寺。元、明两代屡加修建使得皇家园囿初步形成规模。清代乾隆年间,对香山大兴土木,使之作为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静宜园”,名列清代著名景观“三山五园”之内。

北京香山得名

主要说法有二:

一是得名自最高峰的钟乳石,其形似香炉,称为香炉山,简称香山。

二是得名自古时香山的杏花,花开时其香味使得此山成为名副其实的“香山”。

游香山感想

站了两小时公交和地铁到香山,爬香山走了两个小时,又站了两个小时排队坐索道,站了两个小时回大洼。。。一天下来,腿都不是自己的了。。。而且还没看到红叶,只看到漫山遍野的人。

所以很悲剧地得出一个结论,下次再要出去游玩,一定要慎重考虑啊!

北京导游词-香山导游词

香山(Fragrance Hill )又叫静宜园,最高峰海拔557米。主要景点有鬼见愁、玉华山庄、双清别墅等。 眼镜湖为中华民国时建。由两水池构成,形如眼镜,故名。湖北侧依山叠石砌成石洞,引卓锡之水形成水帘洞景区。湖东南有"佳日亭" 一座,建于1992年,为十字重檐,苏式彩画。 香山寺东南半山坡上,有一处别致清静的庭院,即双清别墅。院内二道清泉,常年流水不息,一股流向知乐濠,一股流向静翠湖,此即"双清"二字之缘由。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随党中央由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来平,住在此处,直到11月份才迁居中南海。在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便是吟成于双清别墅的八角亭内。 碧云寺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相传此地原为金章宗玩景楼旧址,本名“碧云庵”。明代武宗正德十一年(l516年),御马监太监于经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利用税收和从皇帝处所得钱财扩建了碧云寺,并立冢域于寺后,又在冢上种植了青松作为死后葬身之所。据说这种做法叫做“青松压顶”,实际上也是墓葬的一种标记。大概是因为有过这样一段历史,当地的人们都把这座寺称为“于公寺”。后来于经下狱庾死,葬身碧云寺的打算也落空。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也看中这块宝地,再度扩建碧云

寺,又在于经墓圹屋础上加工扩建,作为自己死后墓地。但五年后魏忠贤也获罪,墓穴遂废。 在碧云寺内,人们通常会关注孙中山纪念堂及金刚宝座塔。纪念堂面阔五间,山墙后镶嵌汉白玉石刻碑,大理石须弥座上雕刻有各种花纹,白底金字,上书《孙中山先生致苏联书》。正门上方悬挂红底金字木匾,上为宋庆龄手书“孙中山先生纪念堂”。正厅设孙中山半身塑像,身右停放1925年苏联赠玻璃盖钢棺一口。室内陈列孙中山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和史迹。金刚宝座塔位于全寺最高点,建于乾隆十三年(7748年)。这种塔北京地区有三座,另两座是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 和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便在金刚宝座塔下。另外碧云寺内的罗汉堂也值得一看。罗汉堂里五百罗汉按顺序排列,坐像高约l.5米,身材大小与常人同,姿态各异,形象生动,有的闭目静坐,有的低头微笑,有的袒胸露腹,有的老态龙钟......五百罗汉的形象,可以说是佛教雕塑艺术的集锦。令人深思的是这五百罗汉中竟有乾隆皇帝的塑像,第444尊罗汉“破邪见尊者”,顶盔挂甲,一派英武的戎装打扮,它正是乾隆皇帝的罗汉造像。将皇帝塑成罗汉,大约一方面意在宣扬“君权神授”,另一方面也有歌颂乾隆盛世之意。昭庙全称宗镜大昭之庙,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专门 为接待班禅六世来京而建造的夏季行宫。天井中立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的碑记,记述建庙缘由。庙百山腰处有座七层八角密檐

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

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 “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在新疆有110.7万人,占全疆人口的7.3%。主要分布在北疆沿天山一带,他们大多数从事畜牧业。在牧区,除了少数定居以外,大部分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哈萨克毡房 因与游牧的蒙古族所居住的蒙古包相同,内地人一般称为“蒙古包”。哪里有白云,哪里就有哈萨克的毡房,“毡房”因使用羊毛等擀好的毡子搭制而得名。 服饰哈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男子内穿套头式高领衬衣,青年人的衣领上多刺绣有彩色图案,套西式背心,外穿布面或毛皮大衣,腰束皮带,上系小刀,便于饮食,下穿便于骑马的大裆皮裤,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两种。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顶四棱形帽,左右有两个耳扇,后面有一个长尾扇,帽顶有四个棱,这种帽可遮风雪、避寒气;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毡帽,帽的翻边用黑平绒制作,这种帽既防雨又防暑。男子穿的鞋、靴也多用皮革制成。 哈萨克族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她们喜用白、红、绿、淡蓝色的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等为原料制作连衣裙,年轻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边的连衣裙。夏季套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外罩棉衣,外出时穿棉大衣。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条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头巾,冬天戴一种绒布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征勇敢、坚定。当新娘时,戴一种尖顶帽,上有绣花与金银珠宝装饰,前方还饰有串珠垂吊在脸前,一年后换戴花头巾,有孩子后开始戴披巾。 饮食哈萨克的饮食有着浓厚的游牧生活特点,主要食物皆取自牲畜,奶类和肉类为日常生活之主要食物,面食是次要食物,很少吃蔬菜。肉食多以牛、羊肉为主,也食马肉、驼肉、野生动物肉、鱼等。牛羊肉做法主要有煮、熏、烤三种。 奶类主要有羊奶、牛奶、马奶、驼奶等。奶茶是哈萨克人生活的必需品,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除了喝奶茶之外,有时也喝鲜奶。奶子除了煮奶茶、喝鲜奶,还制成奶油(酥油)、奶豆腐、奶疙瘩等食品。自制的马奶酒和酸奶子,是哈萨克族最喜欢的饮料。 哈萨克族婚礼 哈萨克人为避免血缘相近的婚姻,配偶都要到较远的部落选择。一旦成婚,女子便很少有机会回到父母家中。因此,结婚对姑娘来说,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悲伤的时刻,所以“边哭边唱”是哈萨克族姑娘出嫁的一大特色。 哈萨克族待客 终年以草原为家的哈萨克人会盛情接待远道来的客人。在哈萨克人家中,有为老人特设的木床,客人进屋后应坐在地毯上,切忌坐床。如果床上遮挂了布幔,客人不要掀开向幔中看。哈萨克人待客礼仪周到,入座时,一般是客左主右,客人们在毡房内按次序席地而座,主人先将奶茶、酥油、油炸食品、奶酪、糖果等牧区最好的食品让客人品尝。然后主人牵来一只肥羊,站在毡房门外,对客人说:“尊敬的客人,你远道而来,是我们家的荣耀,请允许我宰羊为你接风洗尘。”客人中年长尊贵的人这时要代表大家向主人祝福,感谢主人的盛情,祝愿主人家兴旺发达。进餐前主人提壶进屋,从左侧开始按顺序为客人倒水洗手,用餐之后则从右侧开始按顺序倒水。羊肉煮熟后端上餐桌,主人先用双手捧起盛有羊头的盘子交于那位年长尊贵的客人,客人则将羊头上一只耳朵割下来先递给主人家的孩子,一来表示赞扬你家的孩子听话,二来表示对主人家的尊敬(重视对方的孩子是对主人的尊敬),再将羊头奉还给主人。一般吃肉时,羊的肋骨和后腿肉给客人食用,羊腿上的关节肉和胸肌肉给女婿和儿媳,羊舌、腰子和心脏则给小孩。 哈萨克族的叼羊、姑娘追、赛马 叼羊是为祈祷祝福的一种文娱活动。开始先由主持者祈祷,众人再向主持者祝福。然后宰杀被争夺的羊,割下羊头。发出抢夺信号,参加者飞马来夺(也有用活羊争夺的)。夺到的羊被人们簇拥带回,亲友一起共食,叫做“幸福肉”。 哈萨克族的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纳吾热孜节, 诺鲁孜。 丧葬习俗是先用清水沐浴尸体,再用白布缠身,然后进行土葬。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分解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2009-03-12 19:22 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一)历史沿革 江阴历史源远流长。其人文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史上先后设立乡、县、郡、国、州、军、路等行政建置,沿用暨阳、暨州、连洋、江阴等名称。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置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出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置元始。西晋太康二年(281)置毗陵郡。暨阳乡升为暨阳县,建县治于莫城,江阴始有县级建置。梁景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并迁城于君山之阳、

大江之阴,故名江阴。自此,江阴之名沿用至今,城址亦未再迁移,已有1450余年。 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夺梁王位,封梁王萧方智为江阴王,于江阴郡建江阴国,隋开皇九年(589),陈灭,江阴国除;唐,武德三年(620),置暨州,领江阴、利城、暨阳三县,武德九年(626),废暨州,复江阴县。会昌四年(844),升为望县。 五代十国之南唐升元年间(937-942),置江阴军,领江阴一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阴军为江阴路,置总管府。二十八年(1291)秋,改江阴路为江阴州,属常州路,旋升上州,属江浙路中书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即吴王位,将江阴州改名连洋州,未几复称江阴州;至元二十七年(1367)四月,降州为县,属常州府。及至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1987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阴县,设立江阴市(县级)。 (二)城址变迁 江阴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江南滨江古城。位于江阴城郊的佘城古遗址,距今3800余年,至今四周城墙清晰,尤以南城墙保存最好,高出地面近8米。考古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论证后认为:“佘城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城的出现,是青铜时代长江下游第一古城。”其后江阴城址随行政建置变化而变迁。据宋《太平寰宇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汉将莫宠为抵御海寇筑暨阳城,又名莫城,为江阴县城之始,现莫城旧址尚存于江阴周庄镇境内。五代梁绍泰元年(555)置江阴郡,在长江南岸君山南麓筑新城,占地约600余亩,即今老城区中山公园周围,为现江阴城之始。随后历代都有扩

蒙古民族历史概况

蒙古民族历史概况 蒙古民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和自治民族。蒙古民族在繁衍生息、兴盛发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俗。 一、族源与族称 (一)蒙古民族族源 蒙古族起源于东胡系诸部族。即包括东胡、鲜卑、契丹、室韦——达怛。东胡人大约与匈奴同时见于史乘。东胡,是华夏人对当时内蒙古东部地区族属相同或相近的各部落的总称。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征服了东胡人,把他们划归左贤王统治。 东胡人及其后裔的居地大体上就是内蒙古东部地区。从昭乌达沙漠到额尔古纳河流域,是以东胡人和他们的后裔——鲜卑、后来的契丹、室韦——达怛人为主体的语言相同或相近,地域相连,风俗习惯也相似的各个部落的居住地。东胡后裔鲜卑人乘匈奴的衰败,占据了蒙古高原,强盛一时。“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人进入内地,并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南凉等几个割据政权,后来拓跋鲜卑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王朝。7世纪以后,进入内地的所有鲜卑人最终同化于汉族之中。 在鲜卑人迁进内蒙古西部地区和内地以后,北魏时期在东胡故地居住的主要有契丹和室韦人。契丹人属于地道的蒙古人种。起初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共有八个部落。他们在内部的争战、唐朝和突厥的统治、同邻族的战争中改变自己民族学面貌。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辽王朝后,其统治遍及蒙古高原,许多部落都向辽王朝称臣纳贡。1125年辽亡于金,而辽宗室耶律大石又在中亚建立了西辽国。这样,契丹人大部分同化于汉族以外,一部加入了形成中的蒙古族。 室韦——达怛人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东西、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两岸。史籍称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室韦”。6世纪时,室韦——达怛人分为五大部,曾受突厥的统治,后与唐朝保持密切关系。室韦、达怛这两个名称在汉籍中可以互通互易,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室韦——达怛人。唐朝时,称室韦为“十三姓达怛”。室韦——达怛人的语言,保持东胡后裔语言的特点和方言,这种语言和方言,叫作原蒙古语。 (二)蒙古民族族称 蒙古民族的名称起源于蒙古地区东北部的一个室韦部落——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的最早的汉文译写,见于《旧唐书·北狄传》。蒙兀室韦的居地在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后来,关于蒙古一词的不同译写还有很多,如“萌古”、“朦骨”、“萌骨”,等等。写作“蒙古”,最早见于《三朝北盟会编》所引《炀王江上录》。“蒙古这个词开始只是—个氏族或部落的名称,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建立蒙古汗国以后才成为一个新兴民族的共同称谓。 二、语言与文字 (一)蒙古语言 蒙古语是古老的民族语言之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个国家。中国境内的蒙古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 蒙古语的主要特征有:在语音方面有严格的元音和谐律,即按照元音舌位前后或圆唇不圆唇进行和谐,如在一个词里,要么都是后元音(阳性元音),要么都是央元音(阴性元音)。但是前元音(中性元音)与后元音或央元音均可出现在同一个词里。在形态学方面以词根或词干为基础,后接附加成分派生新词和进行词形变化;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后置词和形动词,都有数或格的语法范畴;动词都有时、体态、式等语法范畴。在结构学方面,名子中的语序都有一定的规律。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被修饰语之前,谓语在宾语之后,各种状语在句中都有一定的语序。

哈萨克族文化

哈萨克族文化 编撰:昌吉市第一小学任建华 哈萨克族的文学 哈萨克族的文学可分为民间文学和书面文学,即作家文学两大类。 民间文学在哈萨克族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歌、谚语、谜语、格言和弹唱等。在哈萨克族文学史上,《比尔江与萨拉的对唱》、《阿塞特与伊里斯江的对唱》和《居素普别克与莱孜依琶的对唱》等堪称佳作,广泛流传于民间,是哈萨克族家喻户晓的著名对唱文学作品。但是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长诗和史诗。哈萨克族的长诗和史诗被分为“英雄史诗”、“爱情长诗”和“叙事长诗”三大类型。哈萨克族英雄史诗中最著名、影响最为广泛的作品有《阿里帕米斯》、《豁布兰德》、《叶尔塔尔根》、《哈木巴尔》、《哈班拜》等。其中,《阿里帕米斯》和《豁布兰德》这两部宏伟史诗的产生时间很早。而《叶尔塔尔根》则是以这以后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哈班拜》、《博亘拜》、《贾尼别克巴图尔》和《萨巴拉克》等则是以18、19世纪的著名历史人物为主人公的英雄史诗或长诗;哈萨克族爱情长诗中最有名的是《吉别克姑娘》、《豁孜阔尔佩席与色彦苏鲁》、《恩利克与科别克》和《萨里哈与萨曼》等,其艺术价值较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最有影响、最重要的叙事长诗则主要有《考孜库尔帕西与巴彦苏鲁》、《克里米亚的40个巴图尔》、《鹏鹉的40个故事》、《4个宰相》和《巴克提亚尔的40个故事》等。 哈萨克族的作家文学是在古代氏族部落文学的基础上,于5到6世纪形成的,并随之得以发展。其主要作品有《霍尔呼特先知之书》、《乌古斯可汗的传说》等。 哈萨克族的美术

哈萨克族的工艺美术主要有刺绣、雕刻和图案等。 刺绣是哈萨克人十分普遍的传统手工艺术,主要有挑花、刺花、落花、补花、嵌花、锻花、贴边花等多种方法。哈萨克族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挂毯、箱套,衣服袖口、前襟和下摆、手巾、挂帘、帷帐、窗帘、门帘、被褥的罩单、枕套、帽子、等都绣有美丽的图案。她们主要用丝线和金线刺绣,色彩大方、鲜艳,多用对比色,表现风格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浓重的草原民族气息。 雕刻是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哈萨克族历史上有铁匠业、银匠业、编织业、缝纫业、皮革业和靴鞋业等多种手工业。哈萨克人喜欢在木床、木箱、桌子、木碗、木盘、木盆以及冬不拉等乐器上雕刻各种图案。图案题材多种多样,主要有日月星辰、动物、花草树木以及各种几何图形。 哈萨克族的绘画艺术也在近现代形成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解放后,培养了一大批美术家,他们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 悠悠岁月,茫茫草原。长期居住在阿克塞草原的哈萨克族牧民,秉赋草原的灵性、智慧,同时把自然、美丽归还草原。碧草荣枯,穹庐转徙。牧民的生活、习俗、文化与草原一起汇聚为一条涓涓河流。 一、阿依特斯(阿肯弹唱) 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每逢阿肯弹唱会,远近的人们身着盛装,骑着骏马,弹着冬不拉载歌载舞来到鲜花盛开的的草原上,各路歌手登场献艺,听众们喝彩助威,经常是通宵达旦一连数日地尽兴。 (一)特点 阿肯的主要才华表现在即兴创作上.他们一般能够触景生情、出口成章。除了在平日生产和生活中的即兴弹唱、阿肯的重要活动是参加随萨克牧人聚会时的对唱。这种对唱高潮迭起、相持不下、有时通宵不息。阿肯弹唱朗歌词内容、很能表达啖萨克人的豪迈性格、反映高山草原的时代气息。 特别是在对唱中,双方歌手即兴编词,出口成章,边弹边唱,一问一答,以物比兴,借景发挥,用优美的歌词,娴熟多变的弹奏技巧,折服对手,取悦听众。以答词切题准确、语言机智幽默、演唱经验丰富、内容生动有趣者取胜。弹唱会结束时,要为评选出的优秀阿肯颁发奖状奖品,赠送精美的冬不拉。对德高望重的老阿肯,要给他们献上传统的长袷袢。按照习俗,败阵的阿肯还要给得胜的一方赠送毛巾、手帕等物,以示友好祝贺和虚心求教。 (二)形式 阿肯弹唱有两种形式:一是阿肯怀抱冬不拉自弹自唱,这种弹唱多是演唱传统的叙事长诗和民歌;二是对唱,有两人对唱,也有多人对唱。对唱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具有赛歌的性质,把雄辨和唱诗结合在一起,既富生活气息,又生动活泼。他们所唱的内容大致可分为颂歌、哀怨歌、情歌、习俗歌、诙谐歌五大类。 阿肯弹唱的第二种形式是对唱,对唱有2人对唱和4人对唱,有时也有一人单独弹唱叙

北京香山81号院荣获ASLA住区设计奖

新的诗意山区栖息地-北京香山81号院 设计单位: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朱育帆:中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 “景观设计师定下新的标准,在这一类型的项目中,多户型房屋越来越重要,我们的生活连续性与景观设计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快乐和幸福来感动居民。丰富的植物色彩和材料提供了更大的视觉质感和美丽,并欢迎您你的光临”-2008ASLA专业奖项评审团评论 项目说明:景观设计重新诠释了理想化,中国的生活方式来回应敏感的背景。简约性和诗情画意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得到执行,体现了先天宁静与传统的连续性。乡土的地方材料和乡土植物体现了地方特点。它给人们一个很好的问题的启示,如何将建筑、景观和文化纳入设计中以此迎合当代生活的需要。

项目介绍: 一个完美的景观设计重新阐释了中国人理想的生活模式,同时设计也对敏感的背景进行了回应。简单和诗意的境界通过杰出的制作相互辅助,凸显了设计与生俱来的宁静以及与传统概念的连续性。地方材料和本土植物的选择表现了别墅地点的特殊性以及材料的珍贵性。他给予了提问者一个完美的回答:在当代背景下,如何将建筑、景观和文化最大限度的融合在一起,以满足需要。

2008 年4 月14 日,ASLA 奖项公布,中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朱育帆教授设计的“香山81 号院”获得住区设计奖,填补了国内在此方面的一个空白。近日,景观中国网记者李先军对朱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就该项目的一些具体情况及中国景观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朱育帆教授,去了解他的景观设计哲学。 李先军:14 日,ASLA 公布了今年的获奖名单,您的作品香山81 号院荣获住区设计奖,首先向您表示祝贺。这是中国第一个获ASLA 住区设计奖的项目,填补了国内的一个空白。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奖项? 朱育帆:谢谢。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平淡的看待这次获奖的,我感觉这是与国势有关的,如果整个国力得到很大提高的话,各个“角落”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景观只是社会的一个“切片”,而景观里面可能还会有很多个方向,它们也会成为“切片”的“分片”,我相信中国的设计师会逐渐的把其他空白奖项填补,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实验场地,为设计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温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践这么多的项目,这种高强度的锻炼在其他国家是无法想象的,中国恰恰有这个阵地,并且中国人很勤奋,很善于学习,很会将世界上好的东西快速吸收过来,并加以创造,然后推广出去。 李先军:您觉得这是项目获奖的社会大背景吗? 朱育帆:是的,社会背景很重要。这个项目获奖不是一个孤立事件,代表某种必然,即使我不填这个空白,也会有其他的设计师来填补这个空白。因为在中国这么大的实践量中,虽然目前质量不高的项目占大多数,但总还是会有些好的项目出现,而且肯定会越来越多。 李先军:现在的住区景观尤其是别墅区景观设计往往存在着盲目的欧陆风情,洋味十足,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朱育帆:我觉得住区景观风格的导向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师,一方面是客户群,现在某种意义上左右这个市场趣向发展的是客户群,设计师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因为客户是出资人。开发商会选择好卖的类型,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是专业领域由客户群来导向往往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不符合专业的发展规律,比如说他们欣赏西方的巴洛克风格,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去过国外,有了感动,回国后就希望拥有这样的生活氛围,通常而言他们不会站到世界之林的高度去看这个问题,也不会考虑是否应该在这块地方出现这个东西,但从专业角度我们很清楚欧陆风情等即使做得再好再地道也不过是一个“二等”的文化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特征 一、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原始社会概况 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已有简单的语言。距今1.8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进入了氏族公社阶段,已经能够制造石器和骨器,最重大的发明是他们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距今约五六千年,进入母系氏族公社阶段,黄河流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长江流域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尤其以在陶器上绘制彩色图案而异于其他文化遗存,所以,仰韶文化又被称为“彩陶文化”。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种,是世界目前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人还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房屋,最先发明打井技术。 距今约四五千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以山东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为代表,此时父权确立,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阶级对立出现,由此进一步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开始产生。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些堪称时代代表的人物。有巢氏构木为巢,反映了先人构筑自己居所的状况。燧人氏“钻木取火”,说明人类进入了人工取火的时代。女娲和伏羲传说是“蛇身人首”,兄妹互为夫妻的,这是“龙的传人”的源头,也表明我们先辈经历了辈行婚的血缘家庭阶段。伏羲又称“庖牺氏”,反映的是原始畜牧业的产生,伏羲还画八卦,刻文字代替“结绳记事”,说明了中华文字、文明的萌芽。神农氏(炎帝)教人种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等等,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黄帝、炎帝战蚩尤的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传说黄帝还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同时缧祖养蚕,仓颉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等,说明中华远古文明达到全盛阶段。黄帝(轩辕氏)被誉为中华“文明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所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此后,尧、舜、禹的时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他们都是通过部落联盟民族推选(“禅让制”)的方式担任首领的。 (二)夏商周时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随后是商和周,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这一时期是我国原始公社解体,奴隶制由产生到全盛的时代,也是我国社会由部落联盟到统一国家体制形成并逐步走向完备的时代。 夏商周三代,青铜冶炼铸造业十分发达,因而被称为“青铜时代”。相传大禹曾用青铜铸造九个大鼎,象征他统治下的九州。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代的文字已经基本定型,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故叫甲骨文,它对推动社会交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开创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很多领域的科学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如《甘石星经》上记明120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战国已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之分,《黄帝内经》、《扁鹊内经》全面总结了当时的医学成就;都江堰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修建,说明中国的工程技术已处于当时世界

幼儿园哈萨克族风俗习惯教案

幼儿园哈萨克族风俗习惯 教案 幼儿园哈萨克族风俗习惯教案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教案新疆教育版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 教学内容:《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哈萨克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许多风俗,哈萨克族的吃肉习俗就是其中之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词语的读音、写法、用法,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 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让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

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情感教育;教育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之间和平共处。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并能用汉语回答问题。 教学工具:现代汉语词典小黑板图片 解决方法:通过抽读、泛读课文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不懂得生词,对学生抽读并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逐词逐句的讲解课文,在课堂上多用课堂用语,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哈萨克族有什么特点? 2、板书课题。 3、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几名学生读课文。 4、老师泛读,抽读并及时纠正错误。 5、解释重点词语、组成词组。 6、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 串讲课文 课文共分6个自然段: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本节课讲(原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a39338578.html, 蓬勃范文网:幼儿园哈萨克族风俗习惯教案)解课文第一段:(1自然段):叙述了我去伊犁采风,见识了哈萨克人的手抓羊肉。问: 1、“我”至今忘不了什么?

哈萨克族部落

哈萨克族部落: 哈萨克汗国时期,哈萨克族曾分为三个玉兹。 大玉兹辖:乌孙、康里、杜拉特、扎拉衣尔、阿勒班、素宛等部落; 中玉兹辖:克烈、乃曼、阿尔根、克普恰克、弘吉刺惕、瓦克部落; 小玉兹辖:艾力木乌勒、哲得乌勒、巴衣乌勒。 目前,在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主要是克烈、乃曼、瓦克、阿勒班、素宛和托热几个部落,克烈、乃曼部落人数众多,每个部落下有数个大氏族,大氏族下还有小氏族。如:克烈部落分成阿巴克克烈和阿夏玛衣勒克烈,阿夏玛衣勒克烈主要在哈萨克斯坦,阿巴克克烈主要在中国境内。 克烈分十二个大氏族:(1)建太凯、(2)贾的克、(3)杰鲁希、(4)喀拉喀斯、(5)木勒合、(6)昆萨塔克、(7)萨尔巴斯、(8)依特利、(9)密尔克特、(10)加斯塔本、(11)其巴阿依格尔、(12)歧莫因。十二个大氏族下还有小氏族,其中建太凯、贾的克两大氏族人数最多。

乃曼部落分为九大氏族:(1)科克加尔特、(2)叶尔格尼克特、(3)铁尔斯坦巴勒、(4)沙尔米马尔特、(5)布拉、(6)托勒克塔依、(7)巴格纳勒、(8)巴勒塔里、(9)耶列铁。 乃曼部落主要在哈萨克斯坦,中国的乃曼部落主要是托勒克塔依大氏族,这个大氏族还分成四个小氏族。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克扎依,就是四个小氏族中的马太氏族的一个小分支,由于克扎依人数越来越多,实 际上已形成了一个部落。 阿勒班部落分沙热、赤布勒两个大氏族。 瓦克部落在历史上常和克烈部落一起游牧,原住在阿尔泰山和斋桑泊一带,18世纪和19世纪有二批迁到新疆。 托热部落虽然人数不多,系元朝贵族统治阶层的后裔,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ruw 就是一个人的根,哈萨克族很注重这个的!哈萨克族认为,一个男孩如果不知道自己七代以内祖辈的名字就等于是一个孤儿!

北京香山公园导游词五篇.doc

北京香山公园导游词五篇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占地180余公顷,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北京香山公园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北京香山公园导游词五篇(一)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西山东麓,东南距市中心28公里。最高点为香炉峰,海拔557米,俗称"鬼见愁"。 香山山顶有巨石两块,叫乳峰石。其形酷似"香炉",周围又常有云雾弥漫,如袅袅升空的香烟,香山由此得名。香山景色秀丽,名胜遍布,风光旖旎,极富自然野趣。秋来黄栌换装,漫山红遍,如火如荼,此即"香山红叶",是燕京八景之一。香山冬天的景色也很迷人,每当冬雪初晴,一片银妆素裹,分外妖娆,旧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就指这里。 香山寺,在香山公园内蟾蜍峰北。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金世宗赐名大永安寺,为香山诸寺之首,"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后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仅存石阶,石坊柱、石屏等遗迹,唯有寺内的"听法松"依然屹立。香炉峰,俗称鬼见愁。在香山公园西部。此峰高峻陡削,攀登不易,在峰顶可饱览香山全景。近年已建有缆车索道,牵引登山。双清别墅在香山公园内香山寺下。这里原有两股清泉,相传金章宗时称梦感泉。清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题刻"双清"二字。

1920xx年熊希龄在此修建别墅,并以此为名。别墅淡雅幽静,山水树石顺其自然。清泉大聚一池,池边有亭,亭后有屋,屋旁有竹,竹影扶疏,秀丽非凡。在此春日赏花,酷夏避暑,秋观红叶,寒冬踏雪,四季景色绮丽,称为香山"园中园"。眼镜湖,在香山公园北门内。两泓平静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桥相联,形似眼镜,故此得名。湖的北侧山石叠嶂,峰峦崛起。一洞之上,流泉直下,恰似珠帘垂挂的水帘洞。山花芳草在沟壑石缝和小溪池水旁争奇斗艳,古柏苍松、老槐垂柳交汇成一片清荫。见心斋在香山公园北门内西侧,毗邻眼镜湖。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修葺,是座颇具江南风味的庭院。 香山庭院中心是一平圆形水池,清洌的泉水从石雕的龙口中注入,夏来新荷婷立,金鱼嬉戏。池东、南、北三面回廊环抱,内有一小亭伸入池中。池西有轩榭三间,即见心斋。斋后山石嶙峋,松柏交翠。整个庭院清静幽雅,使人留连忘返。当年乾隆帝曾在此读书和赐宴臣僚。 北京香山公园导游词五篇(二)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西山东麓,东南距市中心28公里。最高点为香炉峰,海拔557米,俗称"鬼见愁"。 香山山顶有巨石两块,叫乳峰石。其形酷似"香炉",周围又常有云雾弥漫,如袅袅升空的香烟,香山由此得名。香山景色秀丽,名胜遍布,风光旖旎,极富自然野趣。秋来黄栌换装,漫山红遍,如火如荼,此即"香山红叶",是燕京八景之一。香山冬

达斡尔族民族历史及现状情况

(一)达斡尔族民族简介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另外两个是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 2013年达斡尔族3.28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9.43%,占全旗少数民族人口的47.81%。 全国达斡尔族人口共有12.4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等三个省区。其中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区。莫旗是全国达斡尔人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达斡尔族文明的发源地。 3、民族由来 据许多学者研究表明,达斡尔人是古代契丹人的后裔。唐宋年间,达斡尔先人在我国北方建立辽朝,后被金朝取代。金元时代,达斡尔先民除一部分北避到黑龙江上游南北岸外,还有一部分从属于金朝,仍聚居在讨浯河(今洮儿河)流域,直至元末才北迁。元代的达斡尔族是蒙古势力扩大以后,汇入蒙古的契丹达斡尔族,所以,他们一直将契丹达斡尔的传统保留下来。元灭后,达斡尔先人遗留于黑龙江上、中游地方,主要在北岸。明初,曾设奴儿干都司、海刺儿千户所以及许多卫来管理达斡尔族。清初,达斡尔又成为扩大后的满洲的一部分,被套满族称为“伊彻满洲”,即新满洲

(进来的满洲之意),直至清末、民国年间,达斡尔族在蒋介石实行的只承认五族共和的大汉族主义民族政策下,只能被称为“达斡尔蒙古”。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关照下,达斡尔族才被承认为单一民族。 4、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 在服装上由于达斡尔族一直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并受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过去以皮制服装为主。后来,随着产品交易的发展,纺织物服装在达斡尔族中流行。直到解放前后,皮制衣物仍为达斡尔族群众所钟爱、穿用。时至今日,达斡尔族在喜庆活动和节日里都要身着西装或精心制作的艳丽的本民族服装。 在饮食构成上,以前达斡尔人因狩猎、放牧等原因肉食占较大比重,近代转为粮食为主,但在节日和宴宾待客时,有些传统的食品和吃法如“手把肉”、“坤必乐菜”等仍为绝大多数达斡尔人所偏爱。 在居住上,达斡尔族人定居已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黑龙江沿岸时就建有村寨和房屋。达斡尔族的村屯和住房(主房)一般是座北朝南而建。住房大小两间、三间、五间不等。主房庭院两侧为厢房,或盖仓库、碾房,庭院四周围以木质栅栏或篱笆。房屋为土木结构,用松木或柞桦木做屋架,以沼泽塔头挤垒外墙,里外抹泥。屋顶铺细柳枝编织成的房盖,

香山公园旅游攻略

1.香山赏叶推荐巴士路线为:四号线地铁北宫门站倒车,696路或者563路(推荐直接到东门)331路 2.香山公园票价仍为10元 3.香山,又叫静宜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距城20公里,全园面积160公顷。因山中有巨石形如香炉而得名,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1186年,金代皇帝在这里修建了永安寺,寺旁建行宫,经历代扩建,到乾隆十年(1745)定名为静宜园。1860年和1900年惨遭抢劫和焚毁,1949年后陆续修复了大部分名胜。主要景点有鬼见愁是香山的主峰,又叫香炉峰,海拔557米,因山势陡峭,攀登不易而称鬼见愁。如今可坐缆车登顶,只需18分钟,也可徒步登顶。站在主峰放眼四望,石景山、颐和园、玉泉山历历在目,天气晴朗时,还能清楚地看到北京城。 玉华山庄位于山脉中部,是庭院型风景点。院内古树参天,榕树成行,泉流淙淙,亭台层层,是幽雅宜人的好去处。 双清别墅是风景优美、淡雅幽静的小型庭院。1949年3月-11月,中共中央由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迁至这里,毛泽东就在此工作和生活,现陈列有部分图片、文物。 香山红叶最为著名,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红得象火焰一样。这些黄栌树是清代乾隆年间栽植的,200年来,逐渐形成拥有94000株的黄栌树林区。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是观赏红叶的最好季节,红叶延续时间通常为1个月左右。半山亭、玉华山庄和阆风亭都是看红叶的好地方。 香山还有眼镜湖、见心斋、昭庙、半山亭、香山寺、洪光寺、森玉笏等景点。您可从东门进入,先到香山寺,再游“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接着经过玉华山庄、见心斋,到达最高峰鬼见愁,最后可乘缆车下山。 香山赏枫5大经典游路 探幽之路(南路):东门—勤政殿—静翠湖—璎珞岩—双清别墅—欢喜园—香山寺—栖月崖—森玉笏—朝阳洞—香炉峰。此为香山最为幽静、路势最为平缓、静宜园等二十八景遗迹分布最多的道路。沿途林木茂密、景色清幽,更有2005年新开辟的香山松鼠乐园,是举家出游观赏红叶的最佳选择。 寻古之路(御道):阆风亭—和顺门,是历代皇帝游览香山与八大处的必经之路,以自然山石开凿的台阶至今仍依稀可见。沿途有静宜园垣墙、山神庙、香山古道和顺门等多处古迹,既可登高怀古,也可与香山红叶亲密接触。 文化之路(中路):东门—勤政殿—玉华岫—多景亭—香雾窟—豫泰门—香炉峰。人文色彩浓郁,风光清雅,品茗休憩有玉华岫、见心斋、问松轩等茶苑,饮食用餐有香山别墅、松林餐厅,适应游客的多种需求。 健康之路(北路):北门—碧云寺—眼镜湖—昭庙—索道沿线—香炉峰。长长的台阶一气贯通,挑战体能与毅力,最受登山健身人士欢迎。 凌空览胜之路(索道):乘坐游览索道18分钟即可直达山顶,沿途可以鸟瞰红叶漫山和碧云寺

一个蒙古族谈的历史及民族问题

一个蒙古族谈的历史及民族问题(2008-11-17 14:48:01)转载标签:宗教外蒙蒙古族民族问题成吉思汗中国杂谈分类:网络精选文摘 首先说说民族,请诸位网友自己问自己,一个民族你们认为什么最重要,文化、血缘、利益,在这三样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基础。 一个民族之所以称为民族是因为有他核心的精神,就如中华民族(汉族)有诸子百家、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海外华人即便是有了外国国籍在外漂流了几百年但是中华的印记还刻在骨子里永不消磨,我家很多人虽然身份证上写着蒙古族,但是每年祭祖都要冲着老家的方向,有些东西不是所谓身份证明就能抹杀了的,文化的印记永远镌刻在中国人心中,按靠苛刻的定义,中国没有几个民族,大多数都是族群,能够上民族之称的只有汉族、维回(回教民族放在一起毕竟信仰统一)、藏族(算半个),其他的只能算是族群。 满族和蒙古族为什不能算是民族,中国蒙古族的原因我说过,他的主体没有了别看喊着成吉思汗很响,但是情势需要让他们批判成吉思汗也会很痛快的;而满族从血缘到文化还有什么,以前一直宣扬自己是纯的,但是基因检测证明他的汉族血统占据主体,加上汉八旗的话,这个少数民族从血缘上完全可以看成是汉族分支,而文化他又有什么文化? 读马戎教授的文章,你会感受到现代版本的夷变夏夏变夷,马戎是回族,可是他或许比很多汉族都爱国,这是文化认同,而大量的汉改少又是什么认同,利益吗?基于政策优惠的利益共同体,连利益认同都算不上,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子的认同感,文化血缘利益我们需要什么?让少数民族认同什么拥护什么?我们的政策该如何修改? 先说说认同吧,认同中国、认同中华民族/汉族,我说的直白一些,中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实际上离不开汉族,离开汉族他们一文不值,例如某些独立势力,如果没有中国也就没有人会养着他们,这群人的存在即是给中国捣乱的搅屎棍。有了汉族才有了中国,汉文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代表,也许说的不好听,但是事实如此。 那么少数民族的认同该如何定义,这里先要分清少数民族中那些能成为民族,那些称为族群,标准大家各自标准不同,作者就不设一个标准了。本人因为算是一个少数民族也认识一些少数民族就来说说,第一,并不认为自己和汉族有区别或者就是汉族一部分、分支;第二,虽然有区别,但是主体上认同中国自认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愿意为国家出力;第三,有强烈信仰凝聚力,大多数族人和汉族不同,有国家认同感而没有文化认同感;第四,感觉和中国、中华民族、汉族格格不入,仇视中国或者漠视。 我们怎么建立一个有利于国家的民族政策,我觉得只要把少数民族文化等同于地区文化,把少数民族弱化为地域概念,政策上不必照顾只要平等(南方一些地区近两年开始实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优惠一体化可为借鉴)即可,过分的民族照顾以及民族划分是在凸显民族分歧,而不是融合,如果当初没有这套政策,现在我们谈论的就没有意义了。中国自古就有夷变夏夏变夷理论,认同中国文化中国利益的就是我们的同胞,不认同的自然是外人,标准很简单,就看我们怎么做。在现代打打杀杀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文化经济的交流侵略虽然看不到刀光剑影,但是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彻底失去其原创文明,文化道德价值观被置换,皮还是那张皮芯被换了,参见台湾绿营。

中国历史概况

中国历史概况 远古时期(约20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 远古时期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等工具,从事采集、渔猎活动,完成了从直立人、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进化过程。 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发明了农业和养畜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逐步分化,出现了权贵阶层及相应的礼仪制度,在聚落分化的过程中涌现出众多城堡,社会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王权政治得以强化,并不断完善。青铜铸造达到鼎盛,辉煌灿烂。丰富的汉字材料,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与文化面貌。西周统治者推行的礼制,重在彰显、维护等级秩序,对此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西周以来的礼制分崩离析,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铁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民族间相互融合,华夏民族主体形成,整个社会在征战兼并中逐步走向统一。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结束,专制主义中央集杈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大一统时代。新工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中外文化交流也空前繁荣。我们的祖先在秦汉时期以其卓越的创造力,建树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无数丰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战争导致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瓷器制造成就显著,青瓷制作技术精湛。社会生活形态发生重要变化,家具、服装等出现新形式。社会的变革和中外文化的交融,使思想文化呈现全新面貌。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

哈萨克族文化

走近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以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现主要聚居于新疆、甘肃、青海等地,信仰伊斯兰教,人口总数已超过一百二十万。 哈萨克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很有特色,乐器种类和乐曲形式也相当丰富。其中冬不拉最为代表。他们的民间乐曲大都雄浑古朴,富有强烈的民族气质和草原风格。马是以逐水草为居的哈族人民的重要的交通工具,每一个哈萨克人都是很好的骑手,所以他们的舞蹈以骑马为题材的较多。哈族舞蹈以“动肩”和跳“马步”见长,动律感极强,表现风格粗犷剽悍。 哈萨克族的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那吾热孜节。其中那吾热孜节历史最为悠久,“那吾热孜”哈萨克语为“辞旧迎新”之意,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这个节日表明新年春节来临了,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吃一种用小麦、小米、大米、面、盐、肉、奶子7种食品做成的那吾热孜饭,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互相登门祝贺,主人要用亲手制作的那吾热孜饭招待客人,饭后,人们尽情欢唱、歌舞、做游戏。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哈族的民族服饰,他们的服装便于骑乘,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她们喜用白、红、绿、淡蓝色的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等为原料制作连衣裙。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她们冬天戴一种绒布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征着哈族女子的勇敢和坚定。

哈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有句谚语说:“只要沿途有哈萨克,哪怕你走一年,也不用带一粒粮、一分钱。”哈萨克人对待客人恭敬备至,礼节周到,他们认为客人是安拉赐予的,不可稍有怠慢。凡是前来拜访和望门投宿的客人,无论认识与否,不论懂不懂他们的语言,也不论是哪个民族,哈族人都热烈欢迎,竭诚接待。哈萨克族有句俗话说:“祖先遗产中的一部分是留给客人的。”所以哈萨克族在接待客人时,连自己也舍不得吃的东西都要拿出来款待,不但用好饭、好肉招待客人,而且还精心喂养客人的马匹,送行时一定要热情。这样的招待,并不向客人索取任何报酬。他们认为向客人卖东西是非常耻辱的事。招待客人吃的肉,如果是陈肉,就要说明原因,否则客人可告诉头目,说他无礼,将陈肉待人,头目必定罚他有失散客之礼。 哈萨克族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自由美丽的民族。在河海大学,哈萨克族的同学,是我们最亲最爱的朋友。

南京历史文化概况介绍

南京历史文化概况介绍 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的300多年间,中国南方先后有孙吴、东晋和宋、齐、梁、陈6个汉族政权在南京(孙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称建康)建都,史家称为“六朝”。 这六朝的文化,虽然大约过去1500年了,但在南京一直到今天还有踪迹可寻。 范蠡筑越城 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践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之南约830米处筑城,城周长约1.2公里,面积约0.94平方公里。后称越城,又名范蠡城。它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座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军事性质的古城,被公认为南京城市的开端。 孙权定都建业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孙权在楚国金陵邑城址修建石头城,以资守御,并取“建功立业{”之意改称秣陵为建业。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九月迁都建业,开创了南京建都的历史。 南唐立国金陵 五代十国时期,群雄割据。金陵最初隶属建都广陵的杨吴政权的势力范围。金陵府尹徐知诰,操纵杨吴朝政。937年,徐知诰废杨吴皇帝自立,建立齐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939年,南唐建立。南唐都城周长约19.35公里,贯秦淮河于城中。南唐历3代共39年,975 年南唐国亡。 明初建都南京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奠都南京。在此之前,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吴王府便设在应天。洪武元年(1368)秋八月,正式下诏,以应天府 为南京,大梁(开封)为北京,实行南北两京制。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以南京为京师,正式定都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迁都北京,改京师为南京,为留都。 太平天国定鼎天京 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决定挥戈金陵。3月19日,攻陷金陵城,从而完成了据金陵为根本、进而完成进军江南的战略任务。3月29日,洪秀全在杨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欢呼声中,进入金陵城,暂住藩习衙署,不久修缮两江总督衙门,改作天王府,并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政权。1864年7月9日,清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孙中山创建民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回到南京,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总统府内举行了庄严简朴的就职典礼,告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的覆灭与延续2000余年帝制的终结。但政权遭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联合进攻,很快夭折。袁世凯于2月12日迫使清帝退位,要挟孙中山于13日提出辞呈,并迫使临时参议院于15日选举他为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许多同盟会领导人"下野",政权落入军阀袁世凯手中。 近代风云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代表在静海寺议和,在下关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了中国 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