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GIS的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基于GIS的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第23卷第1期2008年1月

自然资源学报

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

V01.23No.1

Jan.,2008

基于GIS的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

张林波1,李伟涛2,王维1,熊严军1

(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2.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16)

摘要:21世纪,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扩张不可避免地将

大量的森林、农田、草地、湿地和水域等发挥着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

地,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必需的

生态用地对于维持城市自身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

意义。研究以中国经济特区深圳市为例,将景观生态概念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

法结合起来,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并分别按照保留城

市面积30%、40%、50%和60%生态用地的4种情景,分析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结

果表明论文所构建的最小生态用地模型能够很好地将城市当中具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

土地提取出来。

关键词:集中与分散;景观评价;最小生态用地;GIS;深圳市

中图分类号:Q1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037(2008)01—0069—10

1引言

21世纪将是一个“城市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根据联合国预测,未来30年全世界净增人口约为22×108,新增人口几乎全部为城市人口,约净增21.19×108人,占全部净增人口的95.75%,全球城市人口比重将达到60.2%。而世界新增城市人口又将主要发生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低收入国家,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约为19.91×108,占全世界城市净增人口的93.96%11qJ。

快速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将导致大量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转化成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速率往往超过人口增长速率。以美国为例,1992—1997年期间,美国城市土地消耗速率是过去lO年的两倍,人口超过100×104的城市土地面积增长速率平均为人口增长速率的2.65倍。纽约市过去25年人口增长速率约为5%,而同期城市面积增长速率为61%。4曲o。未来30年伴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城市发展将会导致大量非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特别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在工业化之前面临严重人口压力的中低收入国家城市,这种土地转化将更加剧烈。

城市扩张所占用的森林、农田、草地、湿地、水域等非人类建设用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o7|,本文将这些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非人类建设用地称为生态用地。这些生态用地

收稿日期:2007—04—03;修订日期:2007—10—19。

第一作者简介:张林波(1969-),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生态、生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研究。E—mail:zhanglb@eraes?org?cn

70自然资源学报23卷

转化成人类建设用地对城市、区域及至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极大的威胁。8“0I。因此,在未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必需的生态用地对于维持城市、区域和全球生态系统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明确城市最小生态用地面积及其范围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战略)环评等工作的基础,城市规划师、规划环评工作者和城市管理决策者需要了解一个城市保留多少生态用地才是足够的,应该保留哪些组分的生态用地,又应保留什么区域的生态用地。Costanza_7o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方法和RichardTTForman-1u提出的“spatialmodel”景观生态概念模型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本文以中国经济特区深圳市为例,将“spa—tialmodel”景观生态概念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结合起来,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并分别按照保留城市面积30%、40%、50%和60%生态用地的4种情景分析最小生态用地空问分布范围。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最小生态用地模型能够很好地将城市当中具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地提取出来。

2研究区概况

深圳市位于中国东南部经济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南与香港相邻,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伶仃洋。深圳市由深圳经济特区和宝安、龙岗两区组成,其中经济特区又分为罗湖、福田、南山、盐田等4个区,位于深圳市的南部。深圳市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其次为平缓的台地和滨海平原,全市陆地面积1952.84km2。深圳市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全年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深圳境内水系众多,但均属雨源型河流,受地形影响,多源短流急。本地植被属于南亚热带季雨林,辖区内广大丘陵山地植被以散生马尾松、灌丛和灌草丛为主。

深圳仅用20多年的时间便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中国最为年轻的特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建立特区至今,深圳GDP平均每年以27.8%的速度增长,人口发展到近千万,完成了其它城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走过的历程。但“速度深圳”的发展模式在给深圳带来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使其它城市分阶段缓慢显现出来的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发展间的问题,在深圳集中地出现。深圳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城市发展历程的浓缩,而深圳市也就成为研究城市化问题的理想试点。

深圳市经济高速发展严重依赖于土地资源的开发,旺盛的城市开发用地需求与生态用地保护之间矛盾愈演愈烈,已成为深圳发展绕不开的瓶颈与约束。一方面,深圳建设用地增长飞速,生态用地被大量侵占,对比分析深圳市1989~2003年土地利用结构(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从1989~2003年这15年期间,城镇建设用地从占总面积的6.7%增加到35.63%,而生态用地则从88.46%锐减到61.37%;如按照2003~2005年每年开发51km2的建设用地消耗速率,深圳市将在“十一五”期问消耗掉所剩的可建设用地。另一方面,从国内外国际性大都市的实践经验来看,深圳为实现“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又必须要维持优良的城市生态质量,提供宜居的生态环境。因此,依据“以较小代价换取较大收益”的原则,及时保护对维持城市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起重要作用的最小生态用地,控制建设用地的开发速度,已经成为深圳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期张林波等:基于GIS的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以深圳市为例71

表11989、1995、2000、2003年深圳市土地利用结构统计表

Table1ThelandusestructureareastatisticsforShenzhenCityin1989,1995,2000and2003

3研究方法

3.1数据源

本研究数据源主要为多时相Landsat一5卫星TM遥感影像和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遥感图像,并辅助矢量数据以及现场调查获取的非遥感数据。遥感数据源包括1989、1995、2000和2003年4期深圳市TM遥感影像和2003年的SPOT5遥感影像。其中TM遥感数据主要用于深圳市生态环境状况动态分析;SPOT遥感数据主要利用其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与2003年的Landsat一5影像进行融合以便高精度地提取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河流水系、海洋岸线与湿地、道路交通、绿地分布等专题信息。无论是TM遥感图像还是SPOT遥感数据均采用深圳独立坐标系。在收集的非遥感数据中,矢量数据主要包括深圳市1:10000的DEM数据、深圳市土壤图等数据。DEM数据用于坡度、坡向、水土流失等专题信息提取。其它非遥感数据包括野外调研获取的资料以及收集的文字资料。野外踏勘获取的植被覆盖和城市扩张调研数据可用于辅助遥感解译同时验证遥感解译结果。收集文字材料包括政府正式颁布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等数据。

3.2理论分析

CostanzaL7o等在对全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计算中,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划分为森林、草地、湿地、水域、荒漠、苔原、冰川雪被、农田、建设用地等类型。其中,森林、草地、湿地、水域及农田等生态用地在提供生物资源的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传粉播种、生物防治、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土壤形成及改良、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等17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而荒漠、苔原、冰川雪被及建设用地等不具有生态服务功能。城市中的生态用地发挥着同样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保留足够数量的生态用地对于维持城市自身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I。

城市是一个以人类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依赖于其行政边界以外的区域生态系统提供必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城市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粮食、原料、能源、资源等物质和能量需要通过贸易从外界输入,城市物质能量代谢所产生的废物也依赖于外部生态系统的吸收分解与消纳功能。一个城市即使不保留任何生态用地也可以依赖于外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维持下去,而如果仅依赖于城市行政边界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城市都不是可持续的,都会超过其自身的生态承载力‘1卜”o。因此,城市最小生态用地如同城市承载力一样不是一个仅仅根据生态学理论计算出来的客观阈值,而是一个主观指标,需要综合平衡城市的生态、文化与经济各方面的需要与目标方可确定¨引,即在满足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根据城市生态用地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保护重要的城市生态用地。

72自然资源学报23卷

城市生态用地的重要性不仅与其土地利用类型有关,而且还取决于其生态活力、景观空间结构特征。生态用地的重要性首先与其土地类型有关,根据Costanza的研究"。,陆域生态系统中森林、草地、湿地、水域及农田等单位面积生态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各不相同,按照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排序,湿地>水域>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用地的重要性也受其生态活力强弱的影响,生态系统活力越高,其承载能力、生物多样性和抵抗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城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对生态效应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绿地,尤其是林地‘1卜19J。景观空间结构也是影响城市生态用地重要性的关键因子,岛屿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都有大量的科学观察证明维护自然与景观格局连续性对人类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意义‘20’21I,而达到平衡状态的物种数主要取决于岛屿的大小和岛屿离种源的距离心2’”。,即面积效应和距离效应。

综上所述,本研究最终确定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以景观组分(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活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景观空问结构为主要评价因子,建立基于城市发展目标的最小生态用地空问分析模型,为生态用地空间评价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3.3模型构建

模型构建立足于GIS和RS技术,根据对生态景观自身的性质、其所处的空问位置所具有的一些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侵蚀防护等)以及该生态景观与其它生态景观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等方面信息的解读,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因子组成模型的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数据的叠加分析和计算,实现对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的定量化表达。

3.3.1评价指标的选择及赋值标准

本研究以RichardTTForman的景观理论为指导,以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指标

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

图1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示意图Fig.1Thediagramofindicatorsystemforlandscape

ecologicalevaluation的代表性和独立性,数据的可获取性为原则,确立了研究的指标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各评价指标的类型复杂,其优劣很难以实际数值进行比较,因此对各项指标的量纲进行统一处理,以1~5的数字表示,评价因子对生态系统的正向影响越大其数值亦越大,各指标的分级赋值标准则由相应的数据研究或经层次分析法得出。

(1)景观组分

城市景观组分由生态用地类型和生态活力指标组成。城市景观类型可划分为水域、林地、灌木林地、园地、养殖水域、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考虑到深圳市养殖水面的特殊

性,在对其面积赋值时采取与绿色基底景观相一致的策略,在进行土地类型赋值时,对其赋予与灌木林地/园林相一致的分值。

本研究以年均NDVI值作为衡量绿色植被的生态活力指标,充分借鉴解伏菊。24o等对大兴安岭区域的NDVl分级标准研究,对深圳市NDVI的等级划分进行了多次尝试,并结合现场调查,最终确定划分标准。水域的生态活力指标赋值标准以水域面积大小为依据。生态用地类型分类和生态活力指标分级赋值,如表2所示。

1期张林波等:基于GIS的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以深圳市为例73

(2)生态服务功能

根据Costanza等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划分,本研究选取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较大的水源涵养功能(Fw)、土壤敏感性防护功能(Fs)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Fb)来权衡生态用地的重要性。研究运用深圳市1:10000DEM数据,在GIS分析软件AVSWAT的支持下,以流域单元距水源地的远近、水土流失的敏感性强弱、植被状况以及降水等因素为因子,对深圳的水源涵养区等级进行了划分,将一级水源涵养区、二级水源涵养区、准水源涵养区内的景观斑块分别赋予5、4、3的评价分值,其他区域统一赋值为1。结合深圳区域尺度小,受气候影响作用弱的特点,重点选取土壤和坡度两个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评价土壤侵蚀防护功能,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等级划分,从而判断深圳市土壤侵蚀敏感防护功能的空间分布情况。根据对深圳市濒危动植物分布情况的调查,本研究选取梧桐山、七娘山等14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以上3种生态功能中,由于一级水源保护区、高度土壤侵蚀敏感区和珍稀濒危动植物分布区均对整个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必须加以保护的区域,因此,在景观功能评价结果中,位于这3个区域内的景观单元赋予最高评价分值“5”。评价因子指标分级赋值如表3所示。

表3城市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因子指标分级与赋值

Table3Thegradationandvalueofindicatorsforurbanecologicalservicefunctionevaluation

(3)景观空间结构

根据MacArthur和Wilson对岛屿生态学的研究,保护大型生态用地和维护自然景观格局的连续性应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内容。因此,本研究以维护自然景观格局的连续性为标准,选取研究区域中具有不可替代地位的重要景观组分为种子斑块,以某生态景观单元与已选取的种子斑块的距离值作为评价指标值,对景观的空问属性进行赋值,从而判定景观单元空间结构。

74自然资源学报23卷

从维护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本研究重点选取了深圳市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区的大型植被斑块和7个中型饮用水源地水库作为研究的种子斑块。根据以上选取的种子斑块,分别做3km、4kin、5km三种距离不等的缓冲区(如图2所示),通过缓冲区的演变发现,当缓冲区表4距离指数赋值表达到5km的距离时,以种子斑块为基础构Table4TheV81ueofdi8胁ceindicator架,与其周边5km范围内的自然基底相关序号与种子斑块距离范围(D)评价分值联,形成了贯通东西的绿带,构成了区域较为

理想的城市生态景观格局,为景观单元与种

子斑块距离标准的选取提供了依据。景观单

元与种子斑块的距离指标划分与评价分值的

赋值如表4所示。

图2种子斑块及其与不同范围自然景观关联下的景观格局渐变示意图

Fig.2Theseedspotsandthegradualchangemapforlandscapepatternunderdifferentcorrelations

3.3.2评价方法

城市生态景观综合评价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中第三层次的指标项、指标值划分等级及相应等级的评价分值,生成相应的专题栅格数据。

第二步,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第二层次中的分类对各自所属指标进行乘积运算,相关叠加计算方法如表5所示。

第三步,对第二层次中3个指标进行加权叠加运算得出综合评价指数,其算式如下:城市景观综合=景观格局×W,+景观组分×耽+生态服务功能×W3

其中,职=0.3,职=0.4,职=0.3,为3个指标因子各自的权重值,权重值由专家打分得到。

第四步,为了防止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非生态用地类型的干扰,在最终的结果中,对该用地类型的区域赋以最低分值“0”。

1期张林波等:基于GIS的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以深圳市为例75

表5第二层次独立指标项计算方法

Table5Thecomputingmethodfortheindicatorsofthesecondlayer

指标项计算式

景观组分

生态服务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土壤敏感性防护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项的评价分值赋值为“max”

其它条件

景观格局景观组分:◆互五磊荔函五i五磊面i嚣盂袤i互丽

生态服务功能=5

生态服务功能: ̄/水源涵养功能×土壤敏感性防护功能

景观格局=距离指数

4情景分析与研究结果

4.1情景分析

根据上述综合分析,以城市生态景观评价综合指数来反映生态用地需保护的级别,指数分布范围为0—5,指数越高,需要受保护的级别也就越高。将综合评价结果按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以全市土地面积的30%、40%、50%和60%为标准,从综合评价结果中提取相应的生态用地范围,如图3所示。

图3深圳市四类情景模式的生态用地范围对比图

Fig.3Theecologicallanddomainmapforfourscenesmodels

对4类情景中所提取的生态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可见:(1)当提取的生态用地面积占市域面积的30%时,多数生态种子斑块的空问分布呈现明显的孤立性,斑块间缺少有效的空间连续。(2)当提取的生态用地面积占市域面积的40%时,围绕生态种子斑块边缘的生态景观有所增加,东南部大鹏半岛一梧桐山一线的连通

性有所增强,但其它各斑块问仍比较孤立,生态斑块空间连续不够。(3)当提取的生态用地

76自然资源学报23卷

面积占市域面积的50%时,不仅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种子斑块和大面积的生态用地,而且明显提高了种子斑块间的景观连通性,如图4(b)箭头所示。该种情景下,东部以七娘山一梧桐山为中心的生态斑块和西部以鸡公山为中心的生态斑块间的连通性得到加强,构成得以控制深圳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生态支撑带;北部原本相对孤立的罗田水库生态斑块和清林径水库生态斑块也与中部的生态支撑带建立了有机联系,从而将深圳全境内的生态种子斑块关联在一起,充分体现了RichardTTForman教授关于“集中与分散”的景观生态学理论。(4)当提取的生态用地面积占市域面积的60%时,保护了当前的绝大多数生态用地。但该情景淡化了各类生态用地的自身生态服务功能和空问分布上的差异,而且因保护范围过大,会造成城市未来发展用地的严重短缺。

表6深圳市4类情景模式下的生态用地范围内土地利用结构统计

Table6Thelandusestructurestatisticsunderfourscenemodels

耕地

园地

林地

灌木林地

水域

养殖水域

草地

4.04%

33.27%

72.64%

58.46%

35.50%

1.59%

14.78%

15.26%

60.77%

82.60%

81.67%

47.42%

5.72%

28.50%

49.48%

83.42%

92.55%

90.73%

72.02%

17.36%

55.20%

95.54%

98.32%

97.88%

96.87%

92.25%

93.11%

93.82%

图4生态用地占市域面积(a)40%与(b)50%两类情景F的景观生态连通性对比F培4Thecomparisonoflandscapeconnectionbetweentwoscenemodels

4.2研究结果

基于以上情景分析和城市发展目标约束分析,遵循“以较小代价换取较大收益”的原则,确定以情景分析中占市域面积50%的生态用地范围为深圳城市最小生态用地。选出的最小生态用地既符合理论上的景观优化格局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又能满足深圳未来城市发展目标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同时,也不会因过度关注生态而忽略经济社会发展。

5结论

生态用地的保护与开发是生态保护者与开发建设者争论的焦点,也是城市规划决策者陷入两难境地的关键问题。正如俞孔坚拉纠所说,极端的环境保护主义和惟利是图的开发行

为都不能使一个建设项目得到圆满的结果。

张林波等:基于GIS的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以深圳市为例77

本研究立足于城市生态承载力、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尝试对城市最小生态用地面积和空问范围定量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基于城市发展目标的最小生态用地面积的确定,将生态保护理论和城市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情景分析,为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制定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基于“集中与分散”景观格局思想的GIS空间分析,充分利用了景观单元自身所携带的信息,为研究最小生态用地范围的定量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受空间尺度的制约,种子斑块多选取大型的生态用地斑块,而对小型的斑块考虑不够;此外,研究对指标因子问的耦合关系考虑得还不够,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等。

城市最小生态用地是一个城市赖以持续发展的自然基底,任何不合理的在这些区域的开发建设都可能会给其中的生态单元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方法模型,判别适合城市发展目标的最小生态用地范围,引导城市空问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应是今后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NationsU.WorldUrbanizationProspects:The2001Revision.DataTablesandHighlights[R].NewYork,UnitedNa-

tions,DepartmentofEconomicandSocialAffairs,PopulationDivision.2002.

[7][8][9][10][11][12][13][14][15][16]DynamicsPOUP,MRMontgomery,eta1.CitiesTransformed:DemographicChangeandItsImplicationsintheDevelo—

pingWorld[M].WashingtonDC:TheNationalAcademiesPress,2003.

CohenB.Urbanizationindevelopingcountries:Currenttrends,futureprojections,andkeychallengesforsustainability

[J].TechnologyinSociety,2006,28(1—2):63—80.

BindeJ.Citiesandenvironmentinthetwenty-firstcentury—Afuture-orientedsynthesisafterHabitatII[J].Futures,

1998,30(6):499—518.

BrownLR.WhowillfeedChina.'?Wake—upcallforasmallplanet[R].1995.

BryantMM.Urbanlandscapeconservationandtheroleofecologicalgreenwaysatlocalandmetropolitanscales[J].如蒯-

scapeandUrbanPlanning,2006,76(1—4):23—44.

CostanzaR,ARD,eta1.Thevalueoftheworld§ecosystemservicesandnaturalcapital[J].Nature,1997,387(6630):

253—260.

SavardJ,PClergeau,eta1.Biodiversityconceptsandurbanecosystems[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0,48(3—

4):131—142.

MillerJR,RJHobbs.Conservationwherepeopleliveandwork[J].ConservationBiology,2002,16(2):330—337.ChinA.Urbantransformationofriverlandscapesinaglobalcontext[J].Geomorphology,2006,79(3—4):460-487.FormanRT,SKCollinge.Natureconservedinchanginglandscapeswithandwithoutspatialplanning[J].Landscape

andUrbanPlanning,1997,37(1—2):129—135.

BolundP,SHunhammar.Ecosystemservicesinurbanareas[J].EcologicalEconomics,1999,(29):293—301.陈波,包志毅.土地利用的优化格局——FoⅡnan教授的景观规划思想[J].规划师,2004,(7):66~67.[CHENBo,

BAOZhi—yi.eta1.Theoptimizationpatternoflanduse—ThethoughtoflandscapeplanningforProfessorForman.Plan-ning,2004,(7):66—67.]

李文彦.持续发展与地理学[J].地理学报,1994,49(2):97~106.[LIWen-yan.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geogra-

phy.ActaGeographicaSinica,1994,49(2):97—106.]

陶星名,田光明,等.杭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J].经济地理,2006,26(4):665~668.[TAOXing-ming,TIAN

Guang—ming,eta1.TheanalysisofecosystemservicevalueinHangzhou.EconomicGeography,2006,26(4):665—668.]

徐俏,何孟常,等.广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2):268~

272.[XUQiao,HEMeng-chang,eta1.TheevaluationofecosystemservicefunctionvalueinGuangzhou.JoumalofBei—jing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2003,39(2):268—272.]

1J1j心口H瞪两

78自然资源学报23卷PauleitS,FDuhme.Assessingtheenvironmentalperformanceoflandcovertypesforurbanplanning[J].Landscapeand

UrbanPlanning,2000,(52):l一20.

CarlsonTN,STArthur.Theimpactoflanduse/landcoverchangesduetourbanizationonsurfacemieroclimateandhy-

drology:Asatelliteperspective[J].GlobalandPlanetaryChange,2000,(25):49—65.

WhiffordV,AREnnos,eta1.Cityformandnaturalprocess—Indicatorsfortheecologicalperformanceofurbanareas

andtheirapplicationtoMerseyside,UK[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0,(57):91—103.

MacArthurRH,EO.Wilson.Anequilibriumtheoryofinsularziigeography[J].Evolution,1963,(17):373—387.

FormanRTT.Landmosaics:Theecologyoflandscapeandreg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HarrisLD.TheFragmentedForest:IslandBiogeographyTheoryandPreservationofBioticDiversity[M].ChicagoIL: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4.

WPF.Thecanonicaldistributionofcommonnessandrarity[J].Ecology,1962,(43):185—215,410—432.

解伏菊,肖笃宁,等.基于NDVI的不同火烧强度下大兴安岭林火迹地森林景观恢复[J].生态学杂志,2005,24

(4):368~372.[JIEFu-ju,XIAODu-ning,eta1.ForestrestorationunderdifferentfiredegreebasedonNDVI.JournalofEcology,2005,24(4):368—372.,]

俞孔坚,李迪华,等.敏感地段的景观安全格局设计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一一以北京香山滑雪场为例[J].中国园

林,2001,(1):11一16.[YuKong-jian,LIDi—hua,eta1.1andscapesafetydesignandGISapplicationinthesensitivere—gion~AcasestudyforXiangshanskifieldinBering.ChinaGarden,2001,(1):11—16.]

ResearchonSpaceModelingforMinimumUrbanEcologicalLand

BasedonGIS:ACaseinShenzhen

ZHANGLin。b01,LIWei.ta02,WANGWeil,XIONGYan-junl

(1.ChineseResearchAcademyofEnvironmentalScience,Beijing100012,China;

2.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Science,HebeiNormal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16,China)

Abstract:Inthe21stcentury,globalurbanizationhasbecomeaninevitabletrendofthe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urbanexpansionwouldunavoidablytransformecologicalland—usesuchasforest,farmland,grassland,swampsandwaterarea,whichhaveimportantecologicalservicefunctions,intolandusedforurbanconstructionpurpose.Consequently,thiswillexertgreatim-pactonecosystemintheurban,theregionalandevenglobalscopes.Inthefuturerapidurbaniza—tionprocess,itisveryimportanttoprotectnecessaryecologicalland—useforsustainingwell—beingofurbanecosystemitself,improvinglivingstandardsofurbancitizensandrealizingurbansustain—abledevelopment.WithacasestudyofShenzhen,aspecialeconomiczoneofChina,thispapercombinedecologicalconceptualmodeloflandscapewithassessmentmethodsforvaluationofeeo—systemservicefunction,andwiththesupportofGIStechnique,establishedaspatialanalysismodelforurbanminimumecologicalland—use.Meanwhile,accordingtofoursceneswhichre—servedecologicalland—userespectivelyby30%,40%,50%and60%,itanalyzedthereasona-blespatialdistributionofminimumecologicalland—use.Theoutcomedemonstratedthatthemini-mumecologicalland?-usemodelcanextractthetypeoflandswhichhaveimportanturbanecologi--calservicefunctions.

Keywords:concentrationanddispersion;landscapeevaluation;urbanminimumecologicalland;GIS;Shenzhen

刀阳列叩U纠纠钔列二j口口心心口口心心

基于GIS的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以深圳市

为例

作者:张林波, 李伟涛, 王维, 熊严军, ZHANG Lin-bo, LI Wei-tao, WANG Wei, XIONG Yan-jun

作者单位:张林波,王维,熊严军,ZHANG Lin-bo,WANG Wei,XIONG Yan-jun(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李伟涛,LI Wei-tao(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16)

刊名:

自然资源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年,卷(期):2008,23(1)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25条)

1.Nations U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01 Revision.Data Tables and Highlights 2002

2.Dynamics P O U P.M R Montgomery Cities Transformed:Demographic Change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2003

3.Cohen B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urrent trends,future projections,and key challenges for sustainability 2006(1-2)

4.Binde J Citi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A future-oriented synthesis after Habitat Ⅱ 1998(06)

5.Brown L R Who will feed China? Wake-up call for a small planet 1995

6.Bryant M M Urban landscape conservation and the role of ecological greenways at local and metropolitan scales 2006(1-4)

7.Costanza R.A R D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1997(6630)

8.Savard J.P Clergeau Biodiversity concepts and urban ecosystems 2000(3-4)

https://www.doczj.com/doc/ad4093759.html,ler J R.R J Hobbs Conservation where people live and work 2002(02)

10.Chin A Urban transformation of river landscapes in a global context 2006(3-4)

11.Forman R T.S K Collinge Nature conserved in changing landscapes with and without spatial planning 1997(1-2)

12.Bolund P.S Hunhammar Ecosystem services in urban areas 1999(29)

13.陈波.包志毅土地利用的优化格局--Forman教授的景观规划思想[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4(07)

14.李文彦持续发展与地理学 1994(02)

15.陶星名.田光明杭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6(04)

16.徐俏.何孟常广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17.Pauleit S.F Duhme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land cover types for urban planning 2000(52)

18.Carlson T N.S T Arthur The impact of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s due to urbanization on surface microclimate and hydrology:A satellite perspective 2000(25)

19.Whitford V.A R Ennos City form and natural process-Indicators for the ecological performance of urban area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Merseyside,UK 2000(57)

20.MacArthur R H.E O.Wilson An equilibrium theory of insular ziigeography 1963(17)

21.Forman R T T Land mosaics: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 1995

22.Harris L D The Fragmented Forest:Island Biogeography Theory and Preservation of Biotic Diversity 1984

23.W P F The canonical distribution of commonness and rarity 1962(43)

24.解伏菊.肖笃宁基于NDVI的不同火烧强度下大兴安岭林火迹地森林景观恢复[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5(04)

25.俞孔坚.李迪华敏感地段的景观安全格局设计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以北京香山滑雪场为例[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1(01)

相似文献(1条)

1.学位论文李伟涛基于GIS的城市最小生态用地范围空间提取方法研究——以深圳市为例2007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城市数量在快速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急速增长,同时促使着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这必然要求城市更多的向自然空间扩展。伴随着大量的生态用地的消逝,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测度维育区域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生态用地是正确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前提。在面对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时,认识到城市发展中所需的生态用地的底限以及如何高效的在空间配置这些生态用地,才能有效地指导城市规划建设,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

本文正是从这些基本问题入手,在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的理论的基础上,对城市最小生态用地范围的空间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为能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尝试。

论文共分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拟解决的问题的研究思路以及拟采用的技术路线。第二章的理论研究部分对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的缘起、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并对Forman的“集中与分散”景观规划思想进行了详细剖析。第三章的方法研究部分着重介绍了城市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的提取方法及技术支撑。第四章的案例研究部分利用GIS对深圳市的景观组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格局三者相结合实现了对城市生态用地重要性的综合评价.通过对不同的生态用地范围值进行情景分析,同时参照生态市建设的有关标准以及世界部分城市的建设经验,得出深圳市应保护的最小生态用地面积为市域国土面积的50%这一阈值。依据已得出的景观综合评价结果和深圳市的最小生态用地面积阈值,提取了深圳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布范围。最终结果与深圳市政府已颁布的生态控制线进行叠加,发现两者有很高的拟合度。最后,结语部分分析总结了论文的研究成果、有待深入的问题及在此研究领域的展望。

引证文献(3条)

1.俞孔坚.乔青.李迪华.袁弘.王思思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9(8)

2.杨少俊.刘孝富.舒俭民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期刊论文]-生态环境学报 2009(1)

3.The Application of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cience of China[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2008(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ad4093759.html,/Periodical_zrzyxb200801008.aspx

授权使用:赵华(wfnjdx),授权号:ad78979a-3b51-4764-be5b-9dc901137d8e

下载时间:2010年8月5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