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中学)简答论述题整理

教育心理学(中学)简答论述题整理

教育心理学(中学)简答论述题整理
教育心理学(中学)简答论述题整理

福建省面向社会认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中学)

简答论述题整理2014年10月两学考试冲刺复习资料

Tsai_旅途漫步者

2014/10/14

教育心理学(中学)简答论述题整理

目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3)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4)

第四章学习动机 (5)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6)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6)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7)

第八章学习策略 (8)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9)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0)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11)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11)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12)

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13)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13)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005.1)

广义的学习是指任何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2006.1、2011.1)

人格的发展是个人社会化的结果,影响的因素有:

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基本特征?(2002.1、2007.7、2011.7)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过程(2008.7)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里自我的过程。

生理自我: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从1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3岁左右生理自我基本成熟。

社会自我: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心理自我:心里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2006.7、2012.1)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学生认知差异的表现(2008.7)

场独立与场依存: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沉思型与冲动型:在解决问题中,沉思型解决问题的方式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的正确答案;发散型的人表现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特征。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2010.1)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关于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3 / 1

4 Tsai_旅途漫步者整理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轮前五个阶段的发展危机是什么(2005.7)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3)主动感对内疚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2005.7)

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简述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2009.7、2013.10)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学习的心理实质是什么?(2006.1)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简要分析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2004.3、2008.1)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2010.7)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包含2个部分:信息流和控制结构。

信息流:首先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

控制结构:包含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执行控制即认知策略,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器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学习观(2005.1、2009.1)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教学观(2013.10、2014.1)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观的教学原则(2011.7)

1)动机原则

2)结构原则

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2007.7论述、2008.7)

知识观:知识并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且知识并不是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老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生观: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要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第四章学习动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004.1)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一种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2008.1)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

不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

·简述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成分(2009.7)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组成。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或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成就动机理论主要观点(2010.1)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目的是获得成功,他们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007.1论述)

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与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的方法(2003.1论述、2004.7、2009.1、2014.1论)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耶克森—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2007.7、2012.7)

一般情况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1)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

2)任务容易或简单,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

3)任务苦难或复杂,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简述怎样搞好促进迁移的教学(2006.7、2008.1、2012.7)

1)精选教材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合理编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迁移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2007.1)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2008.7论述、2010.1论述、2013.10)

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

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①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

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已有的背景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新的学习。②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也越好。③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结构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

极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这需要学习者首先能意识到定势的双重性。

·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如何影响迁移(2011.1)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元认知结构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知识学习的作用(2006.7)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

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3)知识的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知识学习的过程(2010.7)

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1)在知识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

的建构。

2)在知识保持(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

出现遗忘。

3)在知识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各类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

泛迁移。

·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2003.1、2004.7、2006.7论述、2013.10)

知识的概括是指主体通过深度加工过程,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理性的认识活动过程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要怎样进行复习?(2007.7)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合理进行复习需要: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2002.1论述、2005.1、2008.1论述)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2004.1、2009.1论述)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2008.1)

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操作技能的培养有哪些要求(2008.7、2014.1)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操作技能的基本特征(2012.7)

1)动作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2)动作的进行具有外显性

3)动作的结构具有展开性

·心智技能的特点(2006.1)

1)对象具有观念性

2)执行具有内潜性

3)结构具有简缩性

·心智技能的三个阶段(我国心智技能三阶段论)(2002.1)

1)原型定向。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明确活动的方向。

2)原型操作。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3)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

的形式过程。

·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2004.7、2006.7、2012.1)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第八章学习策略

·简要分析学习策略的概念(2010.1)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明确了学习策略四个方面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常用复述策略;如何有效的进行复述(2003.1、2006.7)

1)利用随意(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画线

·常用精细加工策略(2002.1、2004.1、2004.3、2007.1、2013.10)

1)记忆术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常用组织策略(2007.7)

1)列提纲

2)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3)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

·资源管理策略有哪些?(2005.1、2006.1)

1)学习时间管理

2)学习环境的设置

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学习策略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学习策略训练原则(2004.7、2011.1)

1)主题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的监控

6)个人自我效能感

·学习策略训练方法(2004.3、2011.7)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训练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

5)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如何搞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如何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004.1论述、2007.1、2010.1、2011.7论述)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2013.10)

·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特点(2014.1)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特点:①目的性、②认知性、③序列性。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2004.3、2005.7、2009.1、2010.7)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2009.7)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2003.1)

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2)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具有独立性,又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关性。

3)个性。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2011.1论述、2012.1)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2004.7)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什么是态度?态度的实质是什么?(2006.7、2007.7)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两者都是内部倾向。(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

成某些任务)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怎样培养良好的态度和品德?(2007.1、2014.1)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与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2004.3、2010.7)

共同之处:态度与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①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②态度与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区别之处: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比较大。②二者价值内化的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成为品德。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一般条件的外部条件(2011.1)

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放弃

3)同伴群体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2004.1、2013.1)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2003.1、2004.3、2011.7)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行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

·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2002.1)

①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②认同③内化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的意义(2007.1)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心理健康标准(2012.7)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高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2013.10)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题;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心理健康的含义(2012.1)

1)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2)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

3)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002.1、2005.7)

①焦虑症②抑郁症③强迫症④恐怖症⑤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⑥性偏差

·(进行心理辅导时)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2003.1、2004.1)

①强化法②代币奖励法③行为塑造法④示范法⑤惩罚法⑥自我控制法

·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2010.1)

1)首先,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2)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

3)再次,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4)最后,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几个大类(2014.1)?其中认知目标有哪几个层次?(2006.1论述)

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大类

认知目标有: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

·如何采用发现教学策略(2004.3论述)

1)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其次,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提供的某些材料,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再次,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最后,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什么是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包括几个环节?(2006.1)简述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2011.1)试述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和经典模式(2012.7论述)

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包括以下环节: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

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联系

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习

个别化教学的经典模式: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

·指导教学的六个主要活动(2007.7)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

2)呈现新教材

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

4)提供反馈和纠正

5)提供独立的练习

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的六个层次(2010.7)

1)知识

2)领会

3)应用

4)分析

5)综合

6)评价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五个等级(2011.7)

1)接受

2)反应

3)形成价值观念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5)价值体系个性化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班级群体动力的表现及利用(2002.1、2009.7论述)

群体动力是指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群体动力。

1)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教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的情况,帮助形成认同感,引导所有学

生在感情上加入群体,另外表扬和鼓励强化群体凝聚力,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未学

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称为引导学生行为的指南。教师应自觉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规范。

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通常情

况下,课堂气氛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助于知识的学习,也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2003.1、2007.1、2009.1、2010.1、2012.1)

1)教师领导的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的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2008.1)

1)教师的领导方式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3)教师的情绪状态

·什么是课堂纪律?课堂纪律的类型?(2004.1、2012.7)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2008.1)

教学评价不等同于测量和测验。

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而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

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和解释。

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否则所得数据或结果毫无实际价值。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哪些?(2005.1、2006.1、2009.1)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罗森特尔(皮格马利翁效应)效应(2008.7)

经典实验: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做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学习潜力测验。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他们的教师,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

实验效应:由实验者提供的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语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语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这种教师期望的言语效应就称做罗森塔尔效应。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 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 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1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B ) A.消 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汇总

2020最新内容完整素材整理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汇总 MS-DOS 计算机开发的Word 的第一代于1983年底发行,但是反响并不好,销售落后于WordPerfect 等对手产品。尽管如此,在Macintosh 系统中,Word 在1985年发布以后赢得了广泛的接受,尤其是对于在两年以后第二次大型发布的Word 3.01 for Macintosh Word 3.00 由于有严重bug 很快下线。和其他Mac 软件一样,Word for Mac 是一个真正的所见即所得编辑器。由于MS-DOS 是一个字符界面系统,Word for DOS 是为IBM PC 研发的第一个文本编辑器,在编辑的时候屏幕上直接显示的是黑体斜体等字体标识符,而不是所见即所得。其他的DOS 文本编辑器,如WordStar 和WordPerfect 等,在屏幕显示时使用的是简单文本显示加上标识代码,或者加以颜色区别。尽管如此,和大多数DOS 软件一样,程序为了执行特定的功能,都有自己特殊的,而且往往是复杂的命令组需要使用者去记忆。比如在Word for DOS 中,保存文件需要依次执行Escape-T-S ,而大部分秘书们已经知道如何使用WordPerfect 公司就不大愿意更换成对手产品,何况提供的新优点有限。Microsoft Word 在当前使用中是占有巨大优势的文字处理器,这使得Word 专用的档案格式Word 文件成为事实上最通用的标准。Word 文件格 式的详细资料并不对外公开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汇总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 从自己的研究对象出发,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a.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的认识); b.学习的基本理论(揭示学习的实质和学习的过程); c.各种类型的学习; d.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e.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自我意识、学生的个别差异); f.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 2.教师学习学校心理学有何意义 a.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b.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c.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d.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学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 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b.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 c.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着,出现了几个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4.简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比较显着的特点: a.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b.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c.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 d.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对学习的条件也有较系统的研究。 e.人文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我国的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强调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服务,也重视从我国学校教育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出发,近年来搞了不少教改和教研的实验,取得一些成果。但总的看来,理论和应用的研究都还很不够。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基本得情绪分类可以将情绪分为四种,下列哪一个不就是基本得情绪分类?( )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嫉妒 2.催眠诱导常会使个体出现得心理状况就是( )。 A.主动得放松 B.反应性降低 C.注意范围变广 D.幻觉减少 3.人耳所能接受得振动频率就是( )赫兹。 A.20~2000 B.200~2000 C.20~20000 D.200~20000 4.最早提出环境决定论得就是行为主义创始人( )。 A.弗洛伊德 B.斯金纳 C.华生 D.维果茨基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得就是( )。 A.感觉适应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1~2 B.20~30 C.60~70 D.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得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D.超限抑制 8.马斯洛得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得最高层次就是( )得需要。 A.归属与爱 B.自我实现 C.尊重 D.生理 9.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得,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与“怎么做”问题得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0.有得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她人得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得性格类型属于( )。 A.场依存型占优势 B.场独立型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11.智商得计算公式就是( )。 A.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B.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C.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l00% D.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 -100 12.在( )状态里,人得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A.可控制得意识 B.白日梦 C.自动化得意识 D.睡眠 13.学生得知识学习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与( )。 A.知识迁移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取 D.知识巩固 14.从迁移得观点来瞧,“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汇总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

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理-简答论述(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特定阶段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内,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教育工作者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个别差异,从而使教育活动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a.为教育现象解释与研究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b.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

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 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他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智力的个体差异: 表现在三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有所不同。 2、结构差异,即智力在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3.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智力差异既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又有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个体的主观努力的影响。在后天的影响因素中,学校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就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通过以下途径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及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等。 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志方面。中学生的意志特征主要体现在是否遵纪守法(自觉性);有无自制力;对学习、工作的坚持性程度以及胆量的大小上。一般来讲,初中生的意志是不稳定的,特别是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到了高中,学生的意志力才日趋稳定。2、情感方面。就情感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情感来说,初中生情绪变化很大,易冲动,情感和爱好都还不够稳定,因而缺乏持久性;到了高中,情感特征基本定型。3、理智方面。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类型上以及智力品质上。一般来说,初中生处于发展兴趣爱好、培养智能的最活跃时期;而高中生处于理智特征的成熟期,亦即思维的成熟期。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C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B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一、结合实际说明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性人手来培养创造性,这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①保护好奇心。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⑤此外,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常用的方法有: ①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③自我设计训练。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 ④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许多研究证明,结合各个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既可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二、怎样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三、论述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 (1)教学评价不等同于测量和测验。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2)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地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3)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但这种主观判断和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否则是主观臆想; (4)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否则所得数据或结果毫无实际价值。 四、一位教师试图使小学儿童形成利他的习惯。他采取的方法是提供榜样化,其中的强化是当场表扬。试分析: (1)这种方法最初可能使学生形成的是什么? (2)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的内外条件是什么? (3)仅仅以表扬作为强化物能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利他习惯吗? (4)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还需要什么条件?提供自私的榜样对形成这种习惯有必要吗? 【答案要点】 (1)最初使学生形成的是具体的、能受到老师表扬的利他行为,相当于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价值内化的接受和反应水平。这种学习是通过替代学习进行的。 (2)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内部条件是学生有利他的信念,外部条件是榜样的行为及其后果,以及对学生本人利他行为的强化。 (3)仅以表扬做强化物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强化,即自己为自己提供的强化物。 (4)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一方面要发挥儿童认知中介的作用,让他们对看到的榜样行为及其后果以及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认知加工、思考,形成思想认知。另一方面要给儿童提供榜样行为及其后果。此外,利他习惯属于价值内化的高水平,需要

教育心理学(名解简答)

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人和动物学习的区别? 一,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的多 二,从方式看,动物的学习主要是一个白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 三,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白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元认知结构? 一,元认知知识: ①有关认知个体的知识;②有关认知在材料,认知任务方面的知识;③ 有关策略方面的知识 二,元认知体验; 三,元认知监控;①制订计划②实行控制③检验结果④采取补救措施 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核心的基础。 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 一般表现在以下特征: ①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灵活,喜欢钻研一些抽象问题;②白信心强,不满足书本的知识;③独立性强,对白己的事有较大责任心;④有较大的坚持性和恒心; ⑤有远大的抱负,不怕风险和压力;

xx的身心特点? 体质,学业成就,情绪控制,独立性 xx的类型? 智力型,学术型,创造型,领导型,艺术型,运动型 观察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周详计划;②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避免搀杂观察者白己的希望和偏见;③观察后要进行总结 有意义的学习?(名解) 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 同化?(名解) 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非认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①学习材料本身要具有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必须具有学意义习的心向;③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由适当观念; 先行组织者?(名解)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广、概括水平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的两类?(名解) ① 说明性组织者;② 比较性组织者 影响迁移的因素? ①影响迁移的客体因素: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卷6161(Word版)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 1:程序教学的关键是()。 单项选择题 A、教师的良好指导 B、有好的教材 C、编制出好的程序 D、有良好的教学管理 2: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 多项选择题 A、直观动作思维 B、发散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聚合思维 E、抽象逻辑思维 3:基于某种特定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相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是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4: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11~15岁儿童处于() 单项选择题 A、感觉运动阶段 B、思想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5: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 单项选择题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6:针对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进行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的原则有() 多项选择题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E、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7:以“发生认识论”为其理论核心的心理学家是() 单项选择题 A、皮亚杰 B、霍尔 C、洛克 D、斯金纳 8: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曾被称为符号一格式塔学习理论或期待学说,现在一般称之为信号学习理论或() 单项选择题 A、符号学习理论 B、发现学习理论 C、同化学习理论 D、以上都不是 9: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基础,强调心理社会性的发展阶段

的学者是() 单项选择题 A、皮亚杰 B、艾里克森 C、柯尔柏格 D、希尔加德 10:中学生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判断题 对 错 11:个体对挫折的反应表现在() 多项选择题 A、应激性反应 B、情绪性反应 C、理智性反应 D、激情反应 E、人格的变化 12: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7452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67452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 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

电大教育心理学2004720151历届试题汇总

电大《教育心理学》2004.7-2015.1历届试题汇总 一、选择题 1. 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A ) A.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B.法国心理学家比纳 C.德国心理学冯特 D.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2.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CD ) A.维米斯基 B.皮亚杰 C.华生 D.斯金纳 3.知道“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属于( B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4.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5.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包含的内容有( ABC ) A.认知领域的学习 B.悄感领域的学习 C.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 D.智力技能领域学习 6.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教师的社会地位 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 D.教师本身的素质 7.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反映出了人格的( C )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学家是( ABC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布鲁纳 9.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采用编制歌诀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这属于( D ) A.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D.联想策略 10.下列项目中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复述主要是死记硬背 B.勾画、眉批和做笔记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学习策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 11.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于(A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说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word版本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 (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A.笛卡尔B.谢切诺夫 C.巴甫洛夫 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 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

尊 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 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 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 .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 .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 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与答案

论述题 1.试述成就动机理论 (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把个体的成就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功,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的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喝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景、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量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景,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与强化,平定分数是要求稍稍放宽些,并避免在公共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简评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期望价值理论,因为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目的可能性的评估。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s;③成功的诱因值Is。Ps值在0至1之间。Ps = 1,表示确信会取得成功;Ps = 0.5,表示估计成功的可能性是50%;Ps = 0,表示确信必然失败。用公式可表示为: 在这个公式中,Ms代表争取成功的相对稳定的倾向(这是用TAT主题统觉测验得到的);成功的可能性Ps指的是认知目标的期望,或是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Is为成功的诱因值,这一项被认为是与Ps有相反的关系,也就是Is = 1 ? Ps,即当Is值减小时,成功的诱因值增加。目标的诱因值是一种叫做对成绩自豪的感情。他认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比如说,在经过了几天冥思苦想后解出的数学题比轻而易举地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要高兴得多。阿特金森认为:在与成就有关的情景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决定对失败担心的因素类似于对成功希望的因素,即避免失败的倾向Taf是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①避免失败的动机Maf,也就是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的能量;②失败的可能性Pf;③失败的消极诱因值If。其公式为: 同前面一样,If = 1 ? Pf,也就是说,失败的可能性减小时,失败的诱因值就增加。失败的诱因值可理解为一种消极的情感,如羞愧、消沉等。那么在一种容易的任务失败后所体验到的羞愧感比一种困难任务失败后的羞愧感要强。由以上得出: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 如果一个人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且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而会减低这些学生的动机。研究表明,这种学生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选择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他们能抵制不可靠的意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学校进行的智力测验中能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