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用现有人员定位系统制作重点部位巡检跟踪系统

利用现有人员定位系统制作重点部位巡检跟踪系统

利用现有人员定位系统制作重点部位巡检跟踪系统
利用现有人员定位系统制作重点部位巡检跟踪系统

利用现有人员定位系统制作重点部位巡检跟踪系统

【摘要】本文以“重点部位巡检跟踪系统”为例,介绍了利用人员定位系统数据库数据和组态软件相融合来实现监督重点部位的巡检情况。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减少或避免因重点部位的重要设备巡检不到位造成的机电和安全事故。信息化技术必将成为今后管理人员依赖的一种管理手段。

【关键词】重点部位;巡检;人员定位;组态;数据库;跟踪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发展和应用,煤矿基础设备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对生产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将会是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1.开发此系统的意义

机电设备的检修是煤矿生产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检修的质量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保证关键部位设备正常检修至关重要。如果操作人员巡检的不及时、不到位,致使故障不能被及时发现、处理,造成生产过程中发生机电事故,严重时甚至威胁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利用我矿现有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开发了重点部位巡检跟踪系统。重点部位巡检系统是保证设备正常安全运行的有效途径,巡检制度是设备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设备的巡查工作,有利于把设备的故障发现在萌芽当中,避免一些小起更大的故障,给生产和设备本身造成大的损害,减轻设备维修的难度。同时通过巡查还可以给预防性维修提供参考依据,利于确保维修的时间和方案。扎实做好巡检人员的有效监管对设备的巡查、对保证生产设备维持在较高的完好率水平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人员定位系统简介

我矿目前人员定位系统由基站、分站、天线和井上服务器组成的。人员定位分站通过天线采集到定位卡信息,将信息经过网线传输到人员定位系统基站。人员定位系统基站通过光缆将信息传输到矿用综合接入器(MCTP)上,MCTP通过光缆传输至我矿信控中心人员定位系统服务器。如图1所示。

图1 人员定位系统组成

图2 系统的软件制作

3.系统的主要功能

重点部位巡检跟踪系统:重点部位人员巡检跟踪系统是利用我矿现有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数据库以及组态软件相融合实现的,实现了监督重点部位的巡检情况,避免漏检。对现有的人员定位系统硬件设备进行改造,实现信号定距离覆盖;

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用于井下人员的无线定位、跟踪和考勤。该系统以现代无线通 讯技术为基础,应用通讯技术中的信令技术及无线发射接收技术,在井上调度室设置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监控基站。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RFID工作频率 不同频段的RFID产品会有不同的特性,下面详细介绍无源的感应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产品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应用。 目前定义RFID产品的工作频率有低频、高频和超高频的频率三种范围内的符合不同标准的不同的产品,而且不同频段的RFID产品会有不同的特性。其中感应器有无源和有源两种方式,下面详细介绍无源的感应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产品的特性以及主 要的应用。 一、低频(从125KHz到134KHz) 其实RFID技术首先在低频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该频率主要是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进行工作, 也就是在读写器线圈和感应器线圈间存在着变压器耦合作用.通过读写器交变场的作用在感应器天线中感应的电压被整流,可作供电电压使用. 磁场区域能够很好的被定义,但是场强下降的太快。 特性: 1. 工作在低频的感应器的一般工作频率从120KHz到134KHz, TI 的工作频率为134.2KHz。该频段的波长大约为2500m. 2.除了金属材料影响外,一般低频能够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 3. 工作在低频的读写器在全球没有任何特殊的许可限制。 4.低频产品有不同的封装形式。好的封装形式就是价格太贵,但是有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5.虽然该频率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区域。 6.相对于其他频段的RFID产品,该频段数据传输速率比较慢。 7.感应器的价格相对与其他频段来说要贵。 主要应用: 1.畜牧业的管理系统 2.汽车防盗和无钥匙开门系统的应用

雷电监测定位系统

雷电监测定位系统ADTD 雷电探测仪 用户手册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ADTD雷电监测定位系统课题组 二○○四年十月

目录页号 一、概论 2 1.1 ADTD 雷电探测仪的工作原理 2 1.2 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构成 3 1.3 雷电探测仪的结构 4 二、ADTD 雷电探测仪的技术功能指标 11 2.1 每个雷电探测仪布站配置 11 2.2 雷电探测仪布站连接简图 11 2.3 雷电探测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11 三、雷电探测仪的安装 13 3.1 安装场地要求 13 3.2 安装基座 13 3.3 探头供电 13 3.4 探头接地 13 3.5 通讯标准及波特率17 3.6 探头与中心数据处理站间的通信 17 3.7 通讯电缆 18 3.8 探头的安装及水平调节 18 3.9 探头NS磁场天线环方位的调整 18 3.10 探头的初次通电 22 3.11 探头的密封 22 四、雷电探测仪运行设置和操作 23 4.1 DIP开关的设置 23 4.2 探头的运行方式 25 4.3 探头的数据输出及帧格式 25 4.4 自动自检 28 4.5 探头命令 28 4.6 CPU板、PDL板以及电源/接口板上的LED灯的涵义 39 五、雷电探测仪维修 41 5.1探头的检修维护 41 2维修程序设置及测试终端连接 44 5.3探头故障修理 47

一、概论 1.1 ADTD 雷电探测仪的工作原理 ———闪电物理特性,探测原理,处理技术 大量的气象观测、卫星探测仪以及很多国家的电学测量等综合分析表明,全球在任一时刻都有上千个雷暴在活动,大多数发生在较低纬度地区,但两极地区也时有发生。由于雷电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威胁着森林、引燃火工品、造成人员的伤亡,对航天、航空、通讯、电力、建筑等国防和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国都很重视雷电的研究与防护。 闪电可以分为:云闪(包含云与云、云与空气、云放电)、云地闪、诱发闪电、球闪等多种,其中对地面设施危害最大的是云地闪电。云地闪电又可以细分为:正闪(正电荷对地的放电)和负闪(负电荷对地的放电)。目前,闪电探测仪主要用来探测云地闪,并且能区分正负极性。 一次闪电的放电过程如下所述: 云层荷电形成电分布—初始击穿—梯级先导—联结过程—第一回击—K过程—J过程—直窜先导—第二回击—………。 闪电的放电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回击过程,因为回击的电流大,辐射的电磁场强,是形成故障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回击的放电特征参量为: 1.回击的放电时间:指回击发生时的自然时间。 1.闪电的回击数:每次闪电的回击次数。 1.回击发生的位置:回击通道取垂直分量在地面或者在目标上的投影。 1.回击的电流值:指回击电流波形的峰值。 1.回击电流波形陡度最大值:指回击放电过程中单位时间电流变化的最大值,它反映了闪电回击放电最剧烈时的状况。 1.回击波形前沿持续时间:指回击电流波形中,从2KA到峰值电流的过渡时间。 1.放电电荷:指每次回击放电所释放出的电荷,即电流对时间的积分。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从理论上讲,其核心是通过几个站同时测量闪电回击辐射的电磁场来确定闪电源的电流参数。Maxwell方程组和特殊路径上的传播影响,将两者联系起来。高精度雷电定位系统将测量每次回击放电辐射的电磁脉冲的下列参量: *回击的放电时间

怎样像定位系统一样跟踪人而不被发现

怎样像定位系统一样跟踪人而不被发现(草稿)编辑 译者:鹿鸣音原作者:ERIC RAVENSCRAFT 发表时间:1970-01-01浏览量:0评论数:0挑错数:0 跟踪他人通常都不是一个好主意,除非你有私家侦探的执照,但它不会对已经知道到这种行为是如何进行的人造成伤害,所以你可以学会在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保护自己。

很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各州的法律各有所不同,跟踪他人不仅是一个粗鲁的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如果它可以认为是跟踪或骚扰他人的话,也很可能是非法行为。你可以阅读更多关于跟踪在每一个国家的法律,在那里这种行为是合法的。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在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的情况下跟踪某人,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想法。在这篇文章中许多的技术都是以供私家侦探,或是有明确的许可可以去做这样的事情的情况下使用。这些信息是为了帮助你识别那些想要跟踪你的人,可以帮你注意到这种的迹象。我们不推荐个人自己来尝试这个。P 提前P学习他们的行为习惯

如何利用互联网来研究你的,你同事的,或新朋友的下一步行动(不怪)你想知道一些关于互联网的信息或在工作中潜在的新员工,但你不一定需要一个全面彻底的……了解… 这取决于你对你要跟随的人的了解程度,这可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然而,你对你的目标的习惯了解更多信息,你就更可能会知道他们将要去的地方。我们已经涵盖了如何在线研究一个人而没有那么多麻烦的内容。人不可能总是把他们最邪恶的秘密发布在微博上,但一个家庭地址,工作地址,和附近的显著地点的信息(杂货店,学校,等)可以给你提供一个相当好的猜测,他可能会在一个什么样看似平常的日子,选用什么路径的,以及这样普通的外出会干些什么P。 从装备中看到(或记录)

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

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 陈家宏,童雪芳,谷山强,李晓岚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4) 摘 要:为满足防雷工程技术对雷电定位系统所测大量雷电流参数的应用需求,在IEEE 工作组和国内电力行业规程中采用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我国典型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研究了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IEEE 推荐的表达形式回归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曲线拟合性最好,其结果与IEEE 推荐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符合,与我国当前规程中推荐的曲线有交叉,小幅值部分累积概率值高出规程值20%,大幅值部分累积概率值略小,与高压架空输电线实际雷击绕击跳闸率比设计值偏高相符合。关键词:雷电流幅值;雷电定位系统;统计;累积概率;雷电监测;雷电流分布中图分类号:TM86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520(2008)0921893205 基金资助项目:2006国网公司科研项目(13070052512353)。 Project Supported by 2006Scientific Item of State Electric Grid (13070052512353).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Current Magnitude Measured by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C H EN Jia 2hong ,TON G Xue 2fang ,GU Shan 2qiang ,L I Xiao 2lan (State Gri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 ute ,Wuhan 430074,China ) Abstract :To satisfy the application demands of vast lightning current parameters in lightn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umulative probability of lightning current magnitude adopted by IEEE working group and national power industry regulations are analyzed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current magnitude in some typical areas based on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s data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tting expression format adopted by IEEE is better for cumulative probability curves gotten f rom lightning loca 2tion system than that adopted by national power industry regula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istical curves ac 2cord with that recommended by IEEE ,in two sides of the crossing point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values at smal 2ler currents are 20%higher than the latter ,and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values at higher currents are somewhat smaller than the latter ,which is accordant with that the actual shielding failure rates of high voltage overhead trans 2mission lines are higher than design values. K ey w ords :lightning current magnitude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statistic ;cumulative probability ;lightning de 2tection ;lightning current distribution 0 引 言 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一直是国内外防雷界非常重视的雷电参数之一,在绕击和反击防雷计算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内外使用的雷电流幅值分布表达式不同。国内在近30多年中对雷电流幅值分布表达式进行过3次修改,目前使用的是电力行业规程《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21997)[1]中推荐的表达式lg P I =-I /88,它是依据新杭线1962~1987年的磁钢棒检测结果,用97个雷击塔顶负极性雷电流幅值数据回归得到的[2]。国际上,Anderson 2Erikson 、Popolansky 、Sar 2gent 等人先后对全球各地的雷电流幅值分布进行了研究,归纳出相应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表达式[3],IEEE 工作组于2005年对全球雷电参数研究 进行回顾和总结,仍然推荐Anderson 依据Berger 等人的实测数据提出的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分布的近似对数正态分布式[4,5]。日本为了监测雷电流参数,1994~1997年在60个1000kV 降压至500kV 运行的双回路输电线路杆塔塔顶安装215m 长的引雷针[6],研究出自己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 雷电定位系统是一套全自动、大面积、高精度、实时雷电监测系统,采用遥测法依据M.A.Uman 提出的地闪回击场模型得到雷电流幅值数据。本文通过雷电定位监测系统的多年监测资料对全国部分地区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进行了统计,得到一些典型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并将其与现行电力行业标准中推荐的雷电流幅值分布曲线进行了比较。 1 对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的再认识 在我国线路防雷历史上,对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进行的3次修订如表1[7]。 ? 3981? 第34卷第9期 2008年 9月 高 电 压 技 术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Vol.34No.9 Sep. 2008

计算机在煤矿监测监控及人员定位系统的作用

计算机在煤矿监测监控及人员定位系统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煤矿企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不仅提高了煤矿生产率,改善了安全生产状况,也为煤矿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人员考勤定位子系统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标签:计算机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煤炭安全生产监控中最基本的应用,也是提升煤炭生产安全水平、强化煤炭安全监督的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由于我国目前煤炭资源比较紧缺,而且我国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与世界先进国家煤矿企业的差距还很多。这样严峻的安全生产问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严重的环境危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同时我国严峻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对外贸易与国际形象。 由于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监督体系的落后,所以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炭生产安全事故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煤矿的煤炭瓦斯爆炸,透水事件等恶性事故的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的威胁和生命财产的损失。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落后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就把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煤炭生产监控中,把煤炭安全监督管理正式归入信息化现代化的轨道。同时计算机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开始将数字计算机应用于煤矿企业,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全矿井生产和安全系统的综合监测、监视与控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取得了巨大的效果。 1 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 1.1 煤矿安全环境监控监测系统构成 根据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组成的概念,可以把监测监控系统功能分为两种,一是,检测各种环境安全参数、设备工况参数、过程控制参数,即我们说的”测”;二是,根基检测的参数去控制安装、报警装置、生产设备和执行机构能,即“控”。煤矿安全系统一般只是监测生产过程,在监测的安全参数达到生产显示的极限值时,声和光报警就会及时输出,所以此类系统被称为监测系统;而一些简单的开关量控制,如断电和闭锁等,一般参与的系统称之为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系统包含测控分站级和中心站级,而生产监测控制系统层次上一般又分为两级或者三级管理的计算机集散系统。每个测控分站负责内容不同,传感器信号和采集执行机构,实现了采集和控制分散;数据的处理、储存、传输归中心站负责,从而实现了集中的管理。而两者和计算机网络之间实现传输信道的是通过通信、传感器到监控分站的数据传输、测控分站到执行装置信号的传输。 煤矿监测系统一般包括地面中心站,井下工作站和传输系统三个系统组成。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系统方案

上海齐维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管理系统 方 案 书 上海齐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二零零九年一月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管理系统 1、系统的技术方案 1.1 系统概述 上海齐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第三代RFID技术和GIS技术研发的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系统是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RFID技术的井下定位系统。能够及时(无轮巡、无延时)、准确(无错码、无漏卡)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井下人员可以通过持有的定位卡片向地面机房求救,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上海齐维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第三代RFID技术是从第一代RFID不能准确无误识别人员信息—--到第二代RFID只能单读头较准确识别,再到第三代REFINERFID能网络化、多方向、多读头,(两个以上、单一子网即多可达上百个,整个网络可达上千个)同时准确识别人员定位信息的本质性飞跃。 第三代RFID技术应用0.13um芯片制造工艺,依靠世界顶尖的射频电子技术专家,整合国际上最领先的天线技术、光通信技术、工业以太网传输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互联网技术、工程结构学技术、井下应急救灾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课题攻关,全面、完善、彻底地解决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遇到的前两代RFID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问题。 前两代RFID技术虽然在一些应用中能解决单一读头识别,但当系统要求两个以上读头组成系统网络,用于识别人员信息和定位时,会出现人员信息、定位数

(双向)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技术说明

1 KJ251A矿井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双向) 1-1系统概述 随着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入井人员的管理越来越重要。KJ251A矿井人员管理系统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专门开发的。系统采用先进的远距离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山地面管理计算机及软件、人员定位分站、读卡器及人员标识卡等组成。可实现对矿井入井人员的实时监测、跟踪定位、轨迹回放、考勤统计、报表查询等功能。 1.2 KJ251A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设计原则及依据 本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始终遵循可為性、先进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及开放性原则, 以满足矿井人员管理系统整体的需要。 设计依据为: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 10-2 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 2 007 ☆《EIA/TIA568》 ☆《EIA/TIA-569 (通讯布线)》 ☆《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规范》 ☆《煤矿监控系统中心站软件开发规范》 ☆《煤矿监控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数字数据网络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5029-97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型电气设备》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矿井通风及安全装备标准》 ☆《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范》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规范》

☆ 《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程序技术规范》 1.3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山监控计算机、系统软件、检卡显示器、人员定位分站、读卡器、人员标识卡等组成。 监控主机:负责整个系统设备及人员检测数据的管理、分站实时数据通讯、统计存储、屏幕显示、查询打印、画面编辑、网络通讯等任务。 系统软件:完成人员信息编码采集、识别、加工、显示、存储、查询和报表打印。 通讯接口:地面监控主机与井下分站的通讯转换。 检卡显示器:用于出入井口检测人员标识卡是否完好。 人员定位分站:通过与读卡器的有线通讯,实时获取人员编码数据(可本地显示)。 读卡器:接收标识卡发出的无线人员编码信号、向信号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标识卡进行“群呼”及向信号覆盖区域内的某张标识卡进行“寻呼”(双向通讯功能)。 人员标识卡:承载唯一的人员编码信息,当被无线信号激活后,将编码数据发送给读 卡器。设计紧急呼叫按钮,在紧急情况上可以向地面监控中心发射紧急求救信号。 图11□井下设备布置示意图 1-4系统的工作原理 人员随身携带的标识卡进入读卡器工作区域后,即将人员编码加密信息发射出去;读

如何实现人员精确定位

如何实现人员精确定位 ——基于WSN技术的第三代人员定位系统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华钢安徽烽讯电子科技公司金灏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示意图 随着我国对煤矿安全日益重视,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大中型煤矿和众多乡镇小煤矿均已大量装备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有效地遏制了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生产安全的核心是人的安全。煤矿迫切需要利用相应的矿井人员跟踪定位设备,全天候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自动跟踪和考勤,随时掌握每个员工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全矿井下人员的位置分布情况以及井下人员位置。矿用人员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系统。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将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日常管理以及事故急救带来可靠指挥依据。 实现人员跟踪定位 矿用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以标示卡为基本采集单位,完成对下井者地理信息和工作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和打印,同时可以对各种异常状态进行预警、报警。系统主要由标识卡、读卡器、人员检测分站、通信接口、服务器、打印机等组成。 从结构上划分,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主要包括主站、分站和移动分站。主站模块既是系统的信息处理中心,又是用户的信息获取源。从各种总线传输汇总的数据,经过主站模块完成数据筛选、信息存储、异常处理后,与用户进行信息交流;分站模块包括各种基站、读卡器和标示卡,共同形成一个动态信息采集监控区,并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送方式,将数据汇总至主站模块。 从功能上划分,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基本功能包括实时数据采集与存储、井下人员的电子考勤、动态定位、地图管理、历史路径查询与显示、数据联网、报表生成,以及

报警提示井下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及限制区域,矿难时提供井下人员搜救帮助等功能。 以WSN技术为核心 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的核心主要涉及传感器及其组网技术与人员信息的地理化显示处理技术。特别是前者的升级换代,从根本上标志着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的发展阶段;后者作为决策支持的主要工具,体现了系统智能化、专家化的程度。 传感器及其组网技术 在无线技术基础上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前两个阶段都采用RFID技术。RFID的中文全称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与其他识别技术相比,RFID技术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但是这种技术的读卡器价格昂贵,如果要实现人员位置的密集跟踪,系统造价将难以承受。而人员检测与管理系统作为一个综合性系统,与安全监控系统具有同等重要性,若只实现小范围的人员检测,难以体现其价值,更难以发挥其应用前景。 随着现代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走向成熟,并在多个领域有成功应用。因此,基于WSN技术的第三代人员定位跟踪系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WSN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WSN家族非常庞大,包含多个协议族。根据煤矿应用的特点,第三代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不约而同地把研究的焦点取在Zigbee标准上。Zigbee是基于IEEE 802.15.4无线标准研制开发的关于组网、安全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完整的Zigbee协议套件由高层应用规范、应用会聚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组成。 应用汇聚层是把不同的应用映射到Zigbee网络上,主要包括安全属性设置和多个业务数据流的汇聚等功能;网络层则可实现网络的自组织和自维护,从而降低了网络的维护成本。Zigbee技术具有低功耗、短时延、低速率、近距离、低成本、大容量、高安全性、免执照频段等特点,因此在短距离无线通信领域有着较大的优势。而煤矿巷道在空间上本身具有局限性,若采用基于Zigbee技术的低成本传感器密集分布,将为当前的井下人员跟踪带来质的飞跃。 人员信息的地理化显示技术 用户并不关心传感器网络采用何种类型,其主要的系统体验来源于人员地理信息的可视化效果。如何将井下人员信息直观地传达给用户,并在灾害过程中为决策者提供临场感,是人员定位跟踪系统面临的另一难题。 人员定位系统的未来

矿震监测定位系统的研究及应用_

第26卷第5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26 No.5 2007年5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May,2007 矿震监测定位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潘一山1,赵扬锋1,官福海1,李国臻2,马植胜3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辽宁阜新 123000;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理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 3. 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2300) 摘要:为确定矿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结合煤矿实际情况,研制一套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矿区千米尺度破坏性矿震监测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在矿区地面布置4个子台,子台由三分向加速度传感器组成,拾取振动波信号。为保证4个子台矿震数据的时间精度,采用GPS网络授时作为时间基准,通过对振动波的频率、振幅等特征分析,对矿震波进行自动识别,排除放炮等振动信号。各子台矿震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心测控机,中心测控机对各子台进行远程控制管理,监控各子台的工作状态。中心测控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矿震发生时刻,通过振动波持续时间计算矿震震级,采用3种方法计算矿震发生位置。该系统可为矿井迅速准确组织救灾、减少损失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对每天矿震发生的时间、次数、位置、震级进行统计分析,可对未来的矿震发生趋势进行预测。系统的运行情况表明,监测结果与实际矿震较吻合,定位结果小于规定的误差上限。 关键词:采矿工程;矿震;监测;定位;GPS授时 中图分类号:TD 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7)05–1002–10 STUDY ON ROCKBURST MONITORING AND ORIENT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PAN Yishan1,ZHAO Yangfeng1,GUAN Fuhai1,LI Guozhen2,MA Zhisheng3 (1. Department of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Liaoning123000,China; 2. College of Science,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Liaoning123000,China; 3. Beijing Haohua Energy Resources Co.,Ltd.,Beijing1023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scertain time,position and magnitude of rockburst occurrence,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al mine,rockburst monitoring and orientation system is developed. This system can monitor destructive rockburst in kilometer dimension of mining area and has the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n China. Four substations composed of three-component acceleration sensors are laid in the mining area floor,collecting vibration wave signal.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time accuracy of rockburst data of four substations,GPS network time service can be achiev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he vibration wav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rockburst wave is identified automatically;and vibration signals of shooting and so on are eliminated. The rockburst signals of every substation are transmitted to the center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computer by the network. The center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computer manages every substation by remote control,monitoring working condition of every substation. At the same time,by the center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computer,the data is analyzed and managed;the time of rockburst occurrence is calculated;and the rockburst magnitude is computed by duration of rockburst wave. Three methods for computing the location of rockburst are adopted. This system provides a basis for prompt and accurate disaster relief and decrease of loss in the mine. At the same time,the statistic analysis of the time,frequency,location and magnitude of rockburst occurrence is carried out every 收稿日期:2006–12–01;修回日期:2007–02–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0490275) 作者简介:潘一山(1964–),男,博士,1984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矿山工程力学专业,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石力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panyish_cn@https://www.doczj.com/doc/a23852073.html,

KJ225人员定位跟踪系统-KJ225精确定位使用说明书

人员定位跟踪系统软件说明文档 一.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 (一) 地面主机配置 1.地面中心站主机采用两台工控机,要求CPU:PⅢ或以上级别、操作系统: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统、内存:256M以上、显卡:Windows系统兼容,2MB 以上的显存,可以工作于1024×768分辨率、硬盘:40G以上。系统地面主机应符合其生产厂家企业标准的规定。 2.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2000服务器以上版本,要求安装有IIS5.0或以上版本的Internet服务管理器组件; 3.浏览器版本为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6.0; 4.数据库要求安装有Microsoft SQL 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或更高版本。(二)MSSQL数据库安装说明 1.插入数据库MSSQL 2000光盘,双击AUTORUN.EXE.然后根据提示进入下一步(允许安装不同于说明书中的版本)。 2.安装SQL Server 2000 组件。单击下一步。 3. 安装数据库服务器。单击进入下一步。 4.进入下一步,依次单击出入下一步。 5.进入下一步,计算机名中选择本地计算机。单击进入下一步。 6.进入安装选择,从下列安装选项中选择一个。选择创建新的SQL Server 实例,或安装“客户端工具”(C)。进入下一步。 7.直接单击下一步就可以。单击下一步。 8.软件许可证协议,单击是。进入下一步。 9.在安装定义中选择“服务器和客户端工具”。单击下一步。 10.在实例名中单击下一步即可以。 11.在安装类型中直接单击下一步。进入下一步。 12.在服务帐户中的服务设置中选择使用本地系统帐户。单击进入下一步。 13.在选择身份验证模式下。选择混合模式。请输入密码(密码一定要记住)。单击进入下一步。

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报告

井下精确定位系统可行性 研究报告 机电装备研究所 2018.4.3 一、义煤集团目前存在的问题 1、矿用电机车 煤炭生产过程中,矿用电机车是井下轨道煤炭运输及辅助运输重要的动力设备,电机车按供电方式分为架线式和蓄电池式两种,轨道数量有单轨道和双轨道两种。由于电机车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运输费用低等特点,在煤矿水平巷道中,作为运输工具起着很大作用,得到广泛应用。为确保煤矿井下运输安全,《煤矿安全规程》对电机车运输的轨距、轨型、运行速度、机车的制动距离以及两台机车在同一轨道同一方向行驶时,必须保持不小于100m的距离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由于煤矿井下运输巷道沿途灯光昏暗,工况恶劣,如果电机车司机注意力稍有不集中,反应迟钝,观察判断失误以及道岔错位等原因,电机车很容易出现事故,轻者掉轨,误开到其它轨道上,重者使两电机车行驶到同一轨道上造成迎面相撞或追尾事故,特别是迎面相撞事故由于极大的惯性,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可能会损毁轨道、路基、车辆和运送的设备,甚至会造成冒顶塌方、火灾瓦斯事故。若是运送人员的车辆相撞后果更为严重,将造成大量人员受伤。而目前电机车的制动一般都是人工操作电阻制动和手闸制动两种,刹车时易产生剧烈抖动或刹车过猛而造成人为事故。这种机车相撞事故一旦发生危害巨大,后果惨重,极大地影响了煤矿企业正常有序的安全生产。 除电机车之间出现碰撞事故外,电机车撞人事故也常有发生。长期以来大巷机车运输事故在主巷运输事故中所占比例一直较大,其发生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类:①大巷作业人员避让列车不及被碰挂致伤;②大巷人行道宽度不够,使巷道内人员无法安全避让列车,被列车碰挂致伤;③无乘车候车室的大巷,下班后候车的工人因劳累睡在线路旁,被列车碰挂致伤;④乘车人员乘坐人车时,未挂好防护链且因劳累睡着后,意外被列车甩出车外摔伤; ⑤跟车工摘挂钩时,因与司机联络失误或机车司机操作失误,兑车不当,被挤碰致伤;⑥行人在从石门巷道快速跨越大巷轨道时,被运行中的列车碰伤等。 巷道欠维护,上顶冒落,机车和矸石相撞,也时有发生。 要消除以上事故,一是要完善巷道设施;二是职工要做好自我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在完善机车安全设施,主动做好大巷行车安全防范工作。 2、人员定位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煤矿系统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但煤矿生产的主体集中在井下,随着机械化开采程度的普及,井下巷道不断向四面延伸,巷道纵横交错,人流、车流错综复杂。作为地面生产指挥控制核心部门,实时了解井下人员、车辆、原煤及材料的流动运行情况和跟踪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遭遇各种井下事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事故现场的人员状况及分布情况,将为后续工作提供主要参考依据,以减少盲目性,因此,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的管理模式,优化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实现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和管理信息的精确化、精细化已成为所有煤矿企业日趋关心的问题。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

33无线定位及追踪系统

无线定位及追踪系统 1.系统功能简介 ?无线终端定位及追踪系统,基于Cisco业界领先的统一无线平台,在无线覆盖情况下对无线终端及贴有RFID标签的人员或物品进行定位和追踪。 ?实现仓储无线管理。 ?配有移动服务引擎的思科无线控制系统,用于实现精确的资产跟踪。 ?终端定位及追踪系统网络方案示意图如下: 2.系统先进特性 ?迅速交付服务和应用:从控制和网络平面中提取服务和应用,以便它们能各自独立发展,提升工作人员的效率。 ?管理:此移动服务引擎是各种增值服务的集成点,所有移动服务都通过与无线控制系统的集成而集中管理。 ?准确:思科无线定位及追踪系统可以利用思科无线局域网控制器和思科轻型接入

点,跟踪无线设备的物理位置,结果可以准确到几米之内。 ?无线安全和快速排障:思科无线定位设备让IT经理可以迅速、准确地发现及排除安全威胁,例如恶意接入点和设备,从而进一步加强WLAN的安全。 3.系统配置说明 ?无线定位及追踪系统(详细报价请向思科销售部门问询) -Cisco 4400系列和WiSM无线控制器和各类AP对企业进行无线覆盖; -WCS无线网管系统通过导入建筑平面图,使无线管理可视,直观的显示覆盖区域和性能,为终端定位搭建平台; -Cisco MSE移动服务引擎与思科统一无线网络和思科统一通信解决方案集成,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移动投资。它所支持的各种服务,包括收集人员、事物和资 产相关环境信息的能力,能够优化业务流程。 4.系统应用领域 ?终端定位及追踪系统可以满足以下需求: -需要实现精确的资产跟踪定位,实现投资保护。 -提高员工的办事效率。 -力求改善客户满意度,尽量减少客户等待时间。 -全自动化流水线无线定位需求 ?终端定位及追踪系统可以部署到在以下行业应用系统中: -医疗业:实时病患追踪和遥测,医疗器械的定位和追踪

雷电定位系统原理及影响定位结果的因素

雷电定位系统原理及影响定位结果的因素 摘要:在时间差闪电定位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实现了对闪电定位误差的定量评估。详细分析了闪电定位系统中测站数目、布站方式和站址基线长度3个因素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定位误差与测站数目、布站方式和基线长度有密切关系。当测站数目一定时,矩形加中心站的布站方式定位结果较好;当布站方式一定时,测站数目越多定位误差越小;在仪器允许的探测范围内,基线越长,覆盖区域越大,定位误差越小。闪电定位误差的定量分析研究,为闪电监测网的站址选择、子站布设等实际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到达时间;定位原理;定位误差 1.引言 据统计,无论那一时刻,世界上都约有2000个雷暴区在活动,这些雷暴区每秒钟产生1000个以上云地闪和云闪。雷电监测定位系统在雷电的研究、监测及防护领域中处于极其核心的位置。通过实时监测雷暴的发生、发展、成灾情况和移动方向及其它活动特性,对一些重点目标给出类似于台风的监测预报,使雷电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自然界中的闪电可以细分为: 1)云闪:云对云、云内放电; 2)地闪:云对地的放电; 3)诱发闪电:人工引雷所形成的闪电; 4)球闪:球状闪电,常常成为地滚闪。 其中,云地闪电对地面上的目标危害最大,是电力、森林防火等领域研究的重点。云地闪电的放电过程如下:云层电荷形成电分布初始击穿梯级先导联接过程 第一回击K过程、J过程直窜先导第二回击。 闪电的放电过程中最重要的过程是回击过程,因为回击的电流大、时间短,辐射的电磁场强,是形成故障、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 每次闪电持续的时间主要由回击数决定,闪电持续的时间一般在1秒以内,平均在0.2秒。一个回击的持续时间一般小于0.1ms(毫秒),回击和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为20-200ms之间,平均值为50-70ms。雷电定位系统所测定的回击放电时间是回击产生的电磁脉冲的第一个峰值到达监测站的时刻,精度大约为10-7秒,它等于回击发生的时刻加上传播时延。一次典型的云地闪的电波型[1]如图1-1所示。 1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人员定位系统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人员定位系统 升级改造方案 针对当前煤矿信息自动化平台的推广及运用,建立、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加快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工作,特次对我矿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系统的完善提出升级改造方案。以满足矿井信息自动化平台的建设。 一、系统完善建设分工及人员配备情况: 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分管负责人:李继水 分管部门:生产技术部 责任单位:调度室 2、人员定位系统 分管负责人:韩继永李纯东 分管部门:生产技术部 责任单位:调度室 3、人员配备情况 现配备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共4人,班长2人,技术人员2人 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监测监控系统使用现状 矿井装备使用了KJ90NA型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现安装井下分站6台,瓦斯传感器13台,开停传感器11台,馈电断电器5台,风速传感器2台,负压传感器2台,风门传感器4台,温度传感器5台,一氧化碳传感器4台,该系统基本覆盖整个矿井。

2、目前存在问题 ①、监测监控系统版本过低、电脑配置低,系统反应缓慢: ②、系统无双机热备、声光报警系统: ③、安全监控系统设备老化严重,反应速度缓慢, ④、井下分站至地面中心站的数据传输为R485传输方式,该传输方式传输数据缓慢,无法实现毫秒级数据采集和控制。 3、整改方案: 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①、将监测监控系统版本更新;电脑系统升级; ②、安装双机热备系统、声光报警系统; ③、只保留井下各类传感器,将其余安全监控系统关联设备进行更换升级; ④、数据传输方式采用以太网光钎传输方式,实现毫秒级数据采集和控制,实时数据库高吞吐能力能真实反映设备状态瞬时变化。 为满足矿井将来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传输及改扩建的要求,系统传输平台设计为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的方式,主干传输光纤采用4芯光缆。在地面设计一个1000M环网,在井下设计一个1000M环网,通过地面中心机房的核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