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林业局

二〇一二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一、基本形势 (2)

(一)取得的成绩 (2)

(二)面临的挑战 (3)

(三)有利条件 (3)

二、总体思路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基本原则 (4)

三、规划区概况 (6)

(一)30000个贫困村概况 (6)

(二)西藏200个贫困乡镇概况 (9)

四、目标任务 (10)

(一)发展目标 (10)

(二)建设任务 (11)

(三)建设标准 (16)

(四)建设周期 (16)

五、保障措施 (16)

(一)加强组织领导 (16)

(二)加大投入力度 (17)

(三)创新工作机制 (18)

(四)强化管理监督 (19)

(五)做好考核评估 (20)

附图 (21)

前言

整村推进是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实现“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加强对整村推进工作的指导,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实施范围在中西部地区,重点是《纲要》明确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村(指行政村),同时兼顾连片特困地区之外的部分贫困村,包括中西部21个省(区、市)的30000个贫困村和西藏自治区的200个贫困乡镇(辖1642个村居委会)。由于西藏自治区以“整乡推进”的方式实施,本规划在规划区概况、目标任务部分单列出了西藏整乡推进的有关内容。

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基本形势

(一)取得的成绩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关于扶贫工作要重心下沉、进村入户的要求,针对当时农村贫困状况“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在深入总结《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后期开展贫困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将整村推进作为2001年到2010年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2002年,全国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省(区、市)共确定了15万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占当时全国行政村总数的近1/4,覆盖了80%左右的扶贫对象。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12.6万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占贫困村总数的84%,共投入中央和地方财政扶贫资金789亿元,村均投入财政扶贫资金约63万元。据统计,在同一县域内,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没有实施的增幅高出20%以上。整村推进使贫困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村容村貌等方面实现了突破,不仅改善了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扶贫对象的收入,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打造了扶贫开发进村入户的平台,成为构建大扶贫格局的重要载体。整村推进深受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二)面临的挑战

经过二十多年的扶贫开发,我国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农村贫困人口依然面广量大,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差异较大,贫困问题呈现出区域分布集中、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加大等特征。贫困村大多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育迟缓、扶贫对象素质偏低,加快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和促进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整村推进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宏观规划指导,对整村推进贫困村的投资规模、建设任务、建设标准等没有提出明确要求,整村推进的实施效果差别较大;专项扶贫资金总量有限,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村与村之间投入不均,部分村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建立扶贫对象瞄准机制,一些最贫困的人口没有得到有针对性的项目扶持。此外,整村推进的检查验收和项目后续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对新一轮的整村推进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投入,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为贫困地

区发展和整村推进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十二五”时期,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大幅度增加扶贫开发投入,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扶贫开发,会有更多的资源汇集到贫困地区,为整村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为贫困地区整村推进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整村推进实施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为“十二五”时期继续开展整村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纲要》的总体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贫困村整体脱贫、贫困户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坚持整村推进与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通过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综合治理,切实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各级政府要把做好整村推进,帮助扶贫对象尽快脱贫致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落实领导责任。充分发挥贫困村党组织的作用,积极动员群众参与整村推进,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立足自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统筹兼顾,持续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解决贫困村当前的突出民生问题,又解决制约其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坚持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与能力建设相结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与生态良好相协调,坚持经济发展、人口控制与社会建设相统筹。

突出重点,先难后易。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重点区域,把深度贫困村、人口较少民族贫困村、边境地区贫困村作为优先实施对象。针对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利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成果,瞄准最困难的群众,采取有效措施,集中攻坚。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贫困村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对有一定发展基础、具备开发条件的村,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对发展基础差、经济落后的村,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和能力建设并重;对地理上自然相连的贫困村,统筹规划,连片开发。

整合资源,合力推进。以县为平台,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集中投入,合力推进,实施水、电、路、

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建设公益设施较为完善的农村社区,健全贫困村管理和服务体制,提升整村推进实施效果。

三、规划区概况

(一)30000个贫困村概况

30000个贫困村分布在中西部21个省(区、市)的959个县(区、市、旗),主要分布在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土地总面积6036.4万公顷,总人口5497.9万人,其中:扶贫对象2191.8万人(按2009年各省、区、市的扶贫标准),扶贫对象占总人口的39.9%。

1、分布情况

30000个贫困村中,西部11个省(区、市)有20420个,占68.1%,分布于671个县(区、市、旗);中部10个省有9580个,占31.9%,分布于288个县(区、市)。有21267个村分布于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占总数的70.9%;8733个村分布于连片特困地区外,占29.1%。其中:位于革命老区县的村14252个,占47.5%;位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村13158个,占43.9%;位于边境县的村1254个,占4.2%;自然相连的村14972个,占49.9%。

表3.1贫困村总体分布情况图

单位:个表3.2

连片特困地区内贫困村分布表单位:个区域总县数总村数连片特困地区内连片特困地区外村数国家扶贫

开发工作

重点县数村数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数

村数计95930000595212671414643

2234090部6712042042815301561749

1873370部2889580167596685

289436720分区名称省数

县数村数21

595212674

6124836

7528264

6223173

3819943

8030201

561568319

455-太行山区330

1065220

838335

1434221

818474

14831

24966

表3.330000个贫困村分省情况表单位:个省份村数省份村数省份村数北1630河南1440贵州3800

西1440湖北1020云南2800

750湖南1200陕西1950林500广西2220甘肃2500

330海南200青海790徽700重庆930宁夏480

西1120四川2800新疆1400

2、贫困状况

基础设施薄弱。2009年,纳入规划的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比例分别是91.1%、97.1%、95.1%,比全国平均水平

分别低7.7、2.5、4.0个百分点,饮水困难人口比重为29.3%。

出行难、用电难、吃水难、信息闭塞等问题较为突出,严重

制约了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对象生活水平提高。

表3.4规划区基础设施情况表

通公路的行政村比例通电的行政村比例通电话的行政村比例国98.8%99.6%99.1%

工作重点县99.0%98.7%98.0%

91.1%97.1%95.1%

10省94.8%98.9%94.4% 11省区市89.4%96.2%95.4%

生产条件较差。纳入规划的村大多地处边远高寒山区和地质条件恶劣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耕地总面积为1112万公顷,其中:水浇地196.6万公顷,占17.7%;机耕地257.3万公顷,占23.1%。人均水浇地面积为0.54亩/人,人均机耕地面积为0.7亩/人,耕作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低。

社会事业滞后。2009年,纳入规划的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年,比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少1.6年,西部地区仅为6.8年。扶贫对象文化程度更低,自我发展能力提升难度大。规划村中有卫生室的行政村比例为81.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5个百分点,公共卫生条件落后。

贫困程度较深。纳入规划的村基本没有集体经济,产业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53元,仅为全国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的47.6%,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42元的86.3%。扶贫对象2191.8万人,扶贫对象占总人口的39.9%,其中:中部有扶贫对象678.9万人,占总人口的37.7%;西部有扶贫对象1512.9万人,占总人口的40.9%。

(二)西藏200个贫困乡镇概况

西藏的200个贫困乡镇,分布在自治区7个地(市)、73个县(市)中的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地方病高发区、高寒退化牧区、高山峡谷区、灾害多发区。200

个乡镇辖1642个村委会(居民委员会),占全区总乡镇数的29.3%,占全区总村数的30.1%;总人口70.70万人,占全区乡村总人口221万的32.0%。2009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700元(西藏自治区当年的扶贫标准)的有22.41万人,占总人口的31.7%。

200个乡镇的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草场贫瘠,常年平均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下,无霜期短,农牧民赖以生存的340万亩耕地,高产稳产田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草地退化沙化,其中重度退化沙化占50%以上,草畜矛盾大。经营方式粗放,科技推广落后,农牧业科技贡献率仅为36%。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特色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发育严重不足。农牧民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规划完成300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200个贫困乡镇的整乡推进,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一)发展目标

以促进贫困村(乡)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为目标,确保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乡)的水、电、路、气、房和社区环境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

——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到2015年,实现一户发展一项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等增收项目,一村争取培育一个主导产业。

——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实现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和西藏200个贫困乡镇所辖行政村通公路,自然村通路比例明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贫困户的危房全面得到改造;无电行政村用电问题全部解决;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建设一批高标准基本农田,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到2015年,森林面积进一步增加,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优质草场面积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到2015年,稳步提高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农村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确保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建立;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得到提升。

(二)建设任务

本规划的项目选择,根据贫困村(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依据财政扶贫资金、行业部门整合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投资来源,在项目实施村(乡)群众参与的基础上确定。

1、30000个贫困村的建设任务

300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特色优

势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共4类17项。

(1)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项目。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培植支柱产业,推进旅游扶贫,多方位带动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专栏1特色优势产业培育

种植业:发展以粮食、经济作物、经济林果等为主的种植业4700万亩;

养殖业:发展以生猪、牛、羊、家禽、水产为主的各类养殖1.2亿羊单位,配套建设圈舍9万座;

特色产业: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链条,扶持2.4万个农畜产品加工、有机食品深加工、中药材加工、林产品加工、农贸市场等扶贫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和12万个微小企业、零售商铺等;

旅游业: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森林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开发和服务项目。

(2)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县为平台,统筹各类资源,加强贫困村的道路、农田、水利、住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创造良好条件,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专栏2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重点修建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分别完成6万公里和18万公里;

农田:保稳产、促增产,完成基本农田建设及改造800万亩,发展设施农业270万亩;

水利: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灌溉用水困难为目标,完成小型水利建设2811处、蓄水池(窖)5.2万座以及其他通村水利设施项目,力争解决330万农户饮水安全问题,新增11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住房: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奖励性住房等各项工程,改善贫困农户住房条件;

其他: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农村电网改造、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

(3)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结合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有计划地推进退耕还林。开展人居环境改造,推广新型清洁能源应用,改善生态环境和贫困村村容村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专栏3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人居环境:通过实施院落修整、卫生厕所、节能灶、淋浴设施等项目,改善294万户人居生活环境;建设村内垃圾及污水处理项目10万余个;

生态改善: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新能源:建设沼气池、太阳灶等清洁能源设施50万套(台);

其他:实施泥石流、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防治工程。

(4)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医疗卫生建设步伐,建设公益设施

较为完善的农村社区,让扶贫对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专栏4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

教育卫生:按实际需求建设及维修学校、幼儿园;按照“填平补齐”原则规划建设村卫生室;

基层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新建村级组织活动中心1.5万个;

能力建设: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万个,培育示范户50万户,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380万人,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120万人次;

其他:建设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完成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力争实现户户通,加快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进程。

2、西藏200个贫困乡镇的建设任务

200个贫困乡镇的整乡推进建设任务包括以下四类项目。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修和改建农田水渠430条、长1690公里,扩大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0万亩。

——土地整治。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

——草场建设。建设网围栏10万亩,补播、灭害等草场建设12万亩。

——乡村道路建设。新修和改建乡村道路420条,沙石路面9840公里。

——贫困户安居工程建设。安排贫困户安居工程建设1.1万户。

——农村饮水安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800个。

(2)产业开发建设项目

——种植业。安排种植项目410个,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修建温室大棚800座以上。

——养殖业。安排养殖项目480个,扩繁448万头(只、匹)。

——农畜产品加工业。安排加工业项目120个。

——民族手工业。安排民族手工业项目130个。

——家庭旅游业。安排家庭旅游业项目80个,扶持家庭旅馆900户以上,床位10000个。

(3)社会事业发展项目

——贫困群众扶贫培训项目。安排农牧民培训6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

——科技示范推广。安排农牧业科技示范推广5万亩,改良牲畜6万头。

——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安排扶持初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0个。

——教育事业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乡村小学80所。

——文化事业建设。新建或改扩建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900个。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力争基本实现“户户通”。

——村民委员会建设。建设800个村民委员会办公活动场所。

(4)村容村貌改善项目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整治”的要求,对200个整乡推进乡镇中的1642个村进行村容村貌整治,改善村路差、村貌脏、人畜同居等落后状况。

(三)建设标准

1、建设标准。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部门规定标准;没有行业标准的,各地根据建设实际,采取“典型设计”方式确定建设标准。

2、费用预算。执行行业建设标准的项目,按照国家建设定额进行费用预算,并结合当地建设实际,对原材料、人工费用等进行适当调整。执行“典型设计”的项目,依据建设地各项费用实际需要进行估算。

(四)建设周期

贫困村(乡)一次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原则上每个贫困村(乡)实施期不超过两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政府主导,各级党政领导要按照“省负总责、县抓落实、村(乡)为主体”的工作格局,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

各级政府及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明确各级政府的工作责任和各部门的具体任务,完善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做好整村推进规

划与各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相关行业部门规划的衔接。把整村推进规划实施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强化党政领导干部对扶贫开发的领导责任。

各级扶贫部门对规划的实施进行指导监督,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政策性问题和共性问题。要通过多种形式对规划实施提供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信息服务,确保各项规划建设任务的完成。

充分发挥贫困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整村推进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选好配强村(乡)级领导班子,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乡)工作。

(二)加大投入力度

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的大扶贫工作格局的要求,围绕整村推进规划的实施,整合多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行业部门资金、信贷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开展整村推进规划项目建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组成,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主要用于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原则由各省(区、市)从到省资金中安排。要把整村推进与产业扶贫、就业促进、科技扶贫、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等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各

某村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及要点

某村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及要点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大树镇西南段,距乡(镇)政府所在地#公里,距汉源县城2016公里;东面马洛村、北面新民社区,南与料林村相接,西与李子村村相连。XX村三面环山,南高北低,呈陡坡状,坡度大,最高海拔20162016米,最低海拔2016#米,高度落差大,境内有冒和顶山,海拔高度20162016米,是汉源县的边远中高山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候干燥,最高温度2016度,最低温度﹣#度,昼夜温差明显,年平均温度2016.#℃,年降雨量2016#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月。全村辖#个村民小组,共2016#户20162016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162016亩、林地2016#余亩。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利资源匮乏;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红薯,出产优质核桃、黄果柑、蔬菜等。20162016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https://www.doczj.com/doc/a83837894.html,)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识别贫困对象2016#户2016#人,贫困发生率2016%,是我县2016个贫困村之一;2017年初动态管理后剩余贫困户2016户2016人,2016年脱贫#户2016人,目前剩余2016户2016人,贫困发生率#.2016%,多数为因病、因残无劳动力导致贫困。

二、贫困原因分析 通过采取入户调查和开展坐谈会等形式来调查,XX村及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有: (一)基础设施薄弱。一是XX村处于高山地区,交通不便,村道等级差,组道和田间作业道、很不完善。农产品走出“大山”要靠人背马驼,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二是各类水利设施数量不足,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满足群众饮水和生产用水需求。三是农作物耕地质量较差,土壤瘠薄,产出较低。 (二)产业发展滞后。一是主要以传统农业为生,种植玉米、土豆、红薯,土地利用率差,产出低。二是农业产业老化落后,需要科技投入进行改良。三是产业管理粗放,缺乏科学管理,经济效益较差。 (三)思想观念落后。一是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保守,有“等、靠、要”的思想。二是贫困人群信息闭塞,“一本二本庄稼为本”的观念较重,商品意识淡薄,自给自足思想严重,发展产业受限,增收致富的途径十分狭窄。三是生产观念方面。农业生产观念传统,小农意识严重,商品意识淡薄,仅满足于吃饱穿暖,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四是生活观念方面。有部分群众因婚、丧、嫁、娶铺张浪费,债台高筑而陷入贫困。 (四)生产资料缺乏。20162016年包产到户以来,部分群

周浦镇十二五规划纲要

浦东新区周浦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浦东新区发挥示范带动和核心功能作用、实现浦东开发开放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周浦镇加快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城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南汇并入浦东之后周浦镇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周浦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周浦镇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本规划纲要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市委、市政府和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关于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精神,《周浦中心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04年)》、《周浦镇2004-2020年总体规划》、《2009年周浦镇“新浦东、新精神、新征程”主题活动调研成果》、《2009年周浦镇重点工作项目调研成果》、《周浦镇“十二五”规划编制基础调研材料(2010年8月)》,以及周浦镇发展现状等。 一、周浦镇“十二五”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阶段性特征 (一)“十一五”周浦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 “十一五”期间,在原南汇区委、区政府和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个

周浦” 1建设的大局,沿着“调整、发力、快进、登高”2的目标路径,着力打造以“小上海”为重点的文化品牌,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建设现代商贸服务业,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镇综合功能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镇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15倍,年均增长16.5%;财政总收入达12.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73倍,年均增长22.2%;地方财政收入达4.60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74倍,年均增长22.3%。与“十五”时期相比,经济实力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末,全镇一产、二产、三产比重排列为2:56:42(10年10月数据)与“十五”期末相比一产、二产分别下降2个和23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26个百分点(10年9月数据),二、三产共同推动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到2010年底,三次产业财政贡献率分别为0.02%、34.17%、65.81%(10年11月数据),与“十五”期末比二产下降了13.37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13.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其中房地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销售额、税收分别为54.4亿元和4.4亿元。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周浦万达广场开业,大大提1具体内容是:繁荣周浦、文化周浦、和谐周浦。 2具体内容是:2007年调整、2008年发力、2009年快进、2010年登高。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测绘在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正在成为现代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方向、重点和主要任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发展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成效显著。“十一五”是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取得新跨越、新突破、新成就的五年,是上层次、上水平、上台阶的五年,是作用大彰显、地位大提高、影响大提升的五年,在诸多领域有重大创举和重要突破,为测绘地理信息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及应用实现跨越。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资源首次实现对全部陆地国土的覆盖,基础地理信息数

据库成为测绘成果的主要形式。数字城市建设顺利推进,试点和推广城市已达130个,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开通并产生重要影响。 测绘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取得系列成果。测绘科技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在低空航测遥感系统、数字航空摄影仪(SWDC)、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等先进测绘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成效明显。资源三号卫星进入研制阶段。以无人机航空摄影装备为代表的地理信息航空遥感获取能力建设开始起步。地理信息数据处理能力持续增强,测绘成果档案存储与服务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全体测绘人53年的梦想得以实现。 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不断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对科学管理决策、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保障能力日益提升,服务效果日益彰显。尤其是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新疆、西藏等地应急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理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在北京开工建设,湖北和黑龙江等地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稳步

2020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完整资料)

在工作中,常要对工作进行总结的,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你打算写什么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0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_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格式5篇,希望你喜欢。 2020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篇一 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正确指导下,元水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有关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狠抓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党建助力脱贫攻坚活动,注重发展产业,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低保兜底保障贫困人群,扶贫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紧紧围绕脱贫这一主题,认真开展了以下工作: 1.做好产业扶贫:认真制定了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认真实施好春季产业扶贫工作,做好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统计、资金兑付等工作,推动三变改革、推动贫困户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有1-2项长效产业。 2.做好就业扶贫,认真组织参加了全县的春风行动---就业招募会、宣传动员、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自主创业; 认真摸清全村贫困户劳动力、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转移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向贫困户落实了公益性岗位3人(护林员2人、河道协管员1人)、贫困村特岗3人。 3.做好贫困户安全住房工作。

今年对全村48户异地搬迁户的安置地点进行了重新调整,全村统一在本村安置点进行集中安置,并对全村安置房超面积的户动员他们签订了安置房共有产权协议书。今年全村贫困户危房改造2户3人,原改造工作迟迟不动,经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的多次做思想工作,现这2户危房改造工作已全面完成。 4.认真做好低保户、五保户、及残疾人两项补贴的核查、重新申报审批工作。 现全村低保户14户34人、五保户10户10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户1户1人。 5.做好健康扶贫:全村贫困户79户203人全部参合、帮扶干部、签约医生开展了健康扶贫政策宣传。 6.协助教育部门对未脱贫和2014年后已脱贫的学前、义务寄宿生、高中、中职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落实教育扶贫政策; 帮扶干部宣传了已享受的教育扶贫政策。 7.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和扶贫互助合作社的作用,推动贫困户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动员贫困户积极入社、入会; 同时,摸清贫困户贷款需求,动员贫困户积极到银行贷款,确保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需求。目前贫困户入协会的有131户,加入扶贫合作社的会员有18户。互助资金协

乡镇卫生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

归流河中心卫生院 二0一三-二0一七年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达到“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一总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卫生院的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现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五年工作计划如下: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抓住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把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坚持原则 按照上级部门决策、部署,以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为重点,做好疾病防控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完善基础功能为支撑、以扩大对外交流为延伸、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管理服务”为保障的办院思路。 具体目标和任务 一、继续引深行业作风建设,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 医院的行风建设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行风正,服务就好,效益才大。未来五年内,我们仍将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作为医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1.继续定期组织学习有关行风建设制度和上级指示精神,制定相应的工作

计划和实施方案,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做好群众满意度调查,搞好行风评议工作; 2.坚持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为人民服务思想理念的培养,从根本上纠正不良风气,使职工自觉执行自治区卫生厅“八不准”“十严禁”等有关规定; 3.完善医德医风档案,并按照医德医风评分标准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规范进行年度考核,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推进合理治疗、合理检查,推行临床路径; 4.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坚决打击在药品购销活动和医疗服务中“收红包、拿回扣”“开单提成”等违规现象,坚决制止“吃、拿、卡、要”,坚决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风气; 5.扎实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利民惠民政策,合理用药,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二、扎实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积极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们卫生院的基本工作和任务,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全面完成好国家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尤其是卫生应急、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 1.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采取培训、规范、考核等办法对辖区14个卫生室的行政、业务、人员、财务和药品购销等实行统一管理,药品要集中采购,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2.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继续搞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健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北京延庆永宁镇十二五规划

第一部分永宁镇关于“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汇报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永宁位置 永宁镇是北京市42个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 地处延庆几何中心,北依香营乡、刘斌堡乡,东临四海镇,西部由北至南分别与旧县镇、沈家营镇、井庄镇接壤,南与大庄科乡及怀柔县交界。 距离县城17公里,距市区90公里,永宁人口和地域面积近全县1/10,是延庆县第二大镇。 永宁镇是延庆县东部交通枢纽,永宁镇的经济发展对东部山区其他乡镇的发展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着永宁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也就是说,永宁镇的滞后发展会对全局产生影响。因此,科学制定永宁十二五发展规划,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抓住战略机遇,争取在十二五期间,追上全县经济发展的步伐尤为重要。

二、永宁镇资源优势 永宁镇位于延庆县山区和川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 延四路、昌赤路、永偏路、滨河南北路五条公路在永宁镇区交汇,营造了便利的交通环境。 经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批准的东部农副产品加工园坐落于永宁镇镇域内,具有良好的农业投资条件。 三、永宁镇资源劣势 永宁镇农村经济处于延庆中下等水平,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外出打工是永宁农民提高经济收入的主要方式,造成了大量劳动力外流。 由于科技水平不高,镇域内农产品加工措施多是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 原有的历史遗留问题没能彻底解决,导致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处理群众利益问题有些失当,所以对永宁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 四、规划研究范围 规划研究范围包括永宁镇整体区域面积147.1平方公里,包括辖区内36个行政

村。 五、规划年限 2011-2015年。 第二章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加强生态建设,以延庆县建设生态宜居的“绿色北京示范区”为背景,以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休闲名区为目标,以城镇化建设为抓手,将永宁镇全力打造成为“历史古镇·经济强镇·生态重镇·文化名镇”。 二、规划原则 延庆地域的几何中心和东部山区的交通枢纽,是永宁建设东部山区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的基础和保障。北京市42个小城镇之一的宏观定位是永宁加大城镇化建设的依据。因此,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上位规划的定位,决定了永宁镇必须高目标、高质量的完成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 永宁十二五发展规划突出“两个特色和一个重点”。两个特色即:一是基于永宁山川结合的特点,建设生态宜居小城镇。二是以沟域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生态建设、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风景靓丽和谐的新农村。一个重点是以延庆县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为背景,建设绿色低碳的延庆东部山区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镇“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镇“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镇“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我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富民强镇、科学跨越”的攻坚时期。为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根据隆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隆政办函〔2013〕45号)要求,现就“十二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一、“十二五”规划目标执行情况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实施“工业强镇、项目立镇、产业富镇、生态秀镇”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和小城镇建设,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规划中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一)经济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规划目标3.9亿元,年均增长12%,2011年完成2.8亿元,2012年完成3.6亿元,预计2013年完成3.9亿元,三年平均增长11.6%。财税收入规划目标480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上半年分别完成375万元、316万元、158万元,均超额完成县核定任务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目标2亿元,预计2013年完成2.8亿元,占规划目标值的140%。

(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规划目标为2500元,年均增长12.5%,2012年为2172元,占规划目标值的86.8%。 (三)生态环境改善目标。森林覆盖率规划目标达65%,目前为60.2%,占规划目标值的92.6%。农村沼气入户率规划目标达10%,目前全镇沼气用户430户,入户率达4.4%。已建成3个垃圾处理场和1个垃圾中转站,农村垃圾等污染基本得到治理。 (四)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人口规划目标为总人口控制在4.2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6‰以内,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0:110以内,截至2013年6月,全镇总人口4.1万,人口自然增长率7‰,人口性别比100:112。新农合参合率、新农保参保率规划目标均达到90%以上,2012年参合、参保率分别为91.7%、87.3%。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等事业不断进步,目前,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中小学教师合格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0%,28个村(居)全部完成农家书屋建设,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8%。 (五)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小城镇建设规划目标为城区面积拓展到3.5平方公里,拓展区域的规划、征地、国有土地出让工作均已完成。镇政府综合办公大楼续建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2013年8月份动工,2014年全面竣工。新张公路硬化工程已申请立项,预计2014年完工。已完成星月、石塘、张家庙开发区的街道亮化。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

苏州市十二五规划

1、规划结构:一个中心、五个副中心、十二个片区、四个发展轴。

2、一个中心:中心城市——苏州都市区:规划以都市区的构想培育苏州中心城市——苏州市区的发展,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以日常往返通勤范围为主体,主要包含苏州外环高速公路以内和沿太湖的地区,核心是苏州市区的建设用地,核心外围保留大片的绿色开敞用地。 苏州中心城市功能: ◆?最靠近上海的特大城市和最具发展潜力城市,上海大都市圈副中心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具有多种现代交通方式,交通优势凸现 ◆?具有洁净、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和充满绿色的旅游环境 3、五个副中心: 常熟市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商贸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是全省新兴的中心城市。它是苏州的北部门户、沿江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在苏州市域的次中心城市中具有最强的综合实力和最高等级、最完善的各类设施吴江市区是苏、沪、浙交界地区的丝绸之都,新兴工贸城市 昆山市区是苏沪接壤地带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工贸城市 太仓市区是港口、工业城市 张家港市区是港口、工业城市 4、市域发展轴: 沿沪宁城镇聚合轴——沿轴的发展以IT等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龙头,大力优化城市空间,努力提高产业和空间集聚度,成为我国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基地和高新技术开发、传播、扩散的孵化基地 沿太湖旅游休闲轴——沿太湖地区是苏州生态环境和景观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地区,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以苏震桃高速公路、苏州西南环高速公路等为纽带,构筑环湖旅游道路,加强景点和景区与高速公路环路互通的联系,根据景点和景区布局灵活组织旅游线路 沿苏嘉杭交通走廊发展轴——该轴是苏州南北向重要的城镇轴线,以苏嘉杭高速公路为轴线,是苏州辐射苏北、联系浙北的重要通道地区,是市域重要的物流走廊。应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优势,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形成特色沿沪青湖高速公路发展联系轴——规划沿轴城镇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沟通与联系,呼应苏州临沪浙产业带的发展,注重提高城镇建设的层次和品位,优化城镇的人居环境和空间景观,多方面增强城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和牵引功能。妥善处理城镇发展与水网的关系,形成具有独特水乡风貌的现代化城镇。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城固二里镇高北村深度贫困脱贫攻坚规划

城固县二里镇高北村深度贫困脱贫攻坚规划 (2017-2020) 一、深度贫困村概况 高北村地处二里镇,距离县城45公里。村域面积34.15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960毫米,海拔800米,耕地2055亩,林地面积45060亩,森林覆盖率达87.96%。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以外出务工为主,主要产业项目有苗木花卉种植,中药材种植、特色养殖,2016年末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0元。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417户1132人,2017年初建档立卡贫困户226户564人,贫困发生率49.82%。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以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总目标,狠抓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2017年底脱贫12户39人;2018年脱贫81户201人;2019年脱贫89户277人。对照贫困村退出条件,2017年,推行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使全村贫困发生率降低到3%以下,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50万元,增幅超过上年水平,确保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来源 本规划涉及9大类39个项目,总投资3740.6万元,其中涉农整合资金613万元、专项资金1805.7万元、金融信贷资金957万元、自筹资金364.9万元。 产业扶贫投资759万元,其中涉农整合资金326.6万元、

金融信贷资金160万元、自筹资金272.4万元;易地搬迁扶贫投资1010万元,其中专项资金947万元、自筹资金63万元;危房改造扶贫投资63万元,其中涉农整合资金33.5万元、自筹资金29.5万元;教育扶贫投资40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8万元、金融信贷资金12万元;转移就业扶贫投资19.4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9.4万元;健康扶贫投资191.3万元,其中涉农整合资金,42.9万元,专项资金148.4万元;兜底保障扶贫投入专项资金208.7万元;生态扶贫投入专项资金94.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设施投资1355万元,其中涉农整合资金210万元,专项资金360万元,金融信贷资金785万元。 (一)产业扶贫 1、传统种植业。种植中药材600亩,苗木花卉360亩,优质茶园360亩。总投资175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95万元,贫困户自筹80万元,实施年度为2018年至2020年。 2、传统养殖业。养殖生猪450头,牛300头,鸡3000只,中蜂700箱,羊410头。总投资179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123万元,贫困户自筹56万元,实施年度为2018年至2020年。 3、发展农产品小型加工及服务业。扶持贫困户发展农产品小型加工及服务业1户,投入整合涉农资金2万元,实施年度为2018年至2020年。 4、经营主体带动。众鑫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苗木76亩。总投资55万元,其中金融机构信贷资金10万元,合作社自筹45万元,实施年度2018至2020年。双龙茶叶种植专

镇总体规划(十二五)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原则、期限与范围 (1) 第三章区域协调发展 (1) 第四章经济与社会发展 (1) 第五章城镇发展战略 (2) 第六章镇域村镇体系布局 (2) 第七章镇域总人口规模预测 (2) 第八章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2) 第九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2) 第十章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 第二部分镇区规划 (3) 第十一规划指导思想 (3) 第十二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十三镇区规划用地布局 (3) 第十四对外交通与道路规划 (5) 第十五绿地系统规划 (5) 第十六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6) 第十七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7) 第十八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8) 第二九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9) 第二十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0) 第二十一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11)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正确指导阿苇滩镇的城镇建设,实现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规范镇区的建设行为,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确保城镇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结合阿苇滩镇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在阿苇滩镇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由城市规划专业设计单位,汇总各系统、各单位的发展要求而制定的。 第1.03条阿苇滩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并有对违反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1.04条阿苇滩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规划的要求,对镇规划区的所有建设开发行为,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及“一书两证”的核发。要坚决维护总体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大力宣传阿苇滩镇总体规划和各项规划管理制度,自觉遵章守法,严格依法办事。 第1.05条本规划所称镇域是指阿苇滩镇行政所辖范围,镇区是指阿苇滩镇政府所在地的建设用地区域。 第1.06条因客观情况变化,需要变更阿苇滩镇总体规划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报批,下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应继续保持本规划的科学性和延续性,确保阿苇滩镇健康合理地持续发展。 第二章规划原则、期限与范围 第2.01条合理定位,从区域分析入手,分析阿苇滩镇所处的区域关系和发展条件,合理确定阿苇滩镇的区域定位和发展战略。 第2.02条把阿苇滩镇建设成为阿勒泰市独具特色的城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和配套设施,提升阿苇滩镇的城市建设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2.03条根据阿苇滩镇的实际情况和将来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求,制定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有关措施和要求,促进阿苇滩镇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2.04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关系,立足以人为本,创造优美人居环境,逐步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2.05条充分吸收上版规划中的合理内容,注重规划的延续性。 第2.06条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 第2.07条本次规划期限分为两个阶段: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25年。第2.08条本次规划编制按地域范围分为镇区规划。 镇区:阿苇滩镇政府所在地的建设用地区域,总面积166.16公顷。 第三章区域协调发展 第3.01条加强与阿勒泰市、北屯镇、布尔津县等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同时加强与周边市、县在山区、荒漠地区、水源地区等的生态保护合作。 第3.02条加强山区、沙化地区的生态恢复的合作,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保护生存基础,主要加强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工作。 第四章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4.01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教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为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初步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新型工业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镇规模适度扩大,城镇功能更加完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重点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新华社3月16日受权全文公布了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共计16篇、62章。 我国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为“一五”计划,然后以此类推。“十一五”开始称“五年规划”。我国已经编制和实施了11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是2011-2015年,所以我们称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四个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增强规划编制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思路研究阶段。根据国务院的部署,70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对41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项研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底形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文稿。 第二个阶段是中央建议制定阶段。从去年4月份开始,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组,历时半年制定并经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指明了方向。 第三个阶段是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阶段。中央建议出台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以发改委牵头、12个部门参加的规划纲要起草小组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整个编制过程中,还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在全国发起了“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历时两个月,收到了64709份意见、建议。 第四个阶段是经全国“两会”讨论通过规划纲要阶段。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96.6%的(赞成2778票,反对59票,弃权38票)赞成票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决议。吸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修订并正式公布的规划纲要与此前公布的草案相比共进行了38处修改。 从这四个阶段可以看得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 “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村级脱贫攻坚总体规划资料

Xx市XX镇XX村扶贫攻坚总体规划 (2017年—2020年) 为加快推进xx市XX镇XX村扶贫攻坚工作,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根据《xxx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xxx市委员会xx市人民政府关于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结合该村实际,特编制该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区位优势。XX村位于xx市XX镇东北部,距xx市区7公里,东北紧临XX镇人民政府,东南挨着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占地约1700亩。 (二)人口状况。我村辖有15个组社,总人口846户3128人,其中男性人口1311人,女生人口1817人。现有农业人口2350人,农转非人口745人,城镇户30人。劳动段人口占总人口的68.6%。 (三)耕地情况。全村幅员面积1700亩,现在耕地1555亩,常年种植春、秋两季,即小麦油菜和水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村已纳入XX市高新区征地拆迁范围内,2017年已完成统征村8个村组的征地拆迁,约1250亩,余下土地进入预统征。 (四)贫困现状。xx年,全村农人人均纯收入10000余元,无集体经济收入。现有建党立卡贫困户4户10人,均因残致贫,返贫,其中1 户身体残疾一级,1户精神残疾一级,1户身体残疾四级,1户弱智残疾。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定位 (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六个精准”,按照“五个一批”,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配套、美丽乡村建设、人文素质提升、基层组织固本“五大扶贫工程”,全面推进全村实现限期脱贫、同步小康。 (二)发展定位。结合全镇总体规划,围绕新镇建设,服从XX 镇整体规划,努力打造我村特色亮点。一是新农村古镇一体规划建设项目;二是打造绿色、健康新农村;三是依拖新企项目建立我村配套服务项目。三大定位,把我村的贫困户带动起来,帮扶起来,避免因失地返贫。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xx年底,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确保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2018年,继续巩固脱贫成效,密切关心因征地拆迁后原脱贫户的生活现状,避免因失地返贫的情况,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城镇人员生活状态。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全村无一户因病、因拆迁、因失地返贫、增贫的情况。 1.特色产业培育。到2020年,我村逐步建设成新型文化村、文明村,依拖古镇打造传统文化产业,创建福禧堂,用传统文化提高全村村民的精神思想,以文化带动经济产业链,逐步提高全村村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 2.基础设施配套。XX镇纳入XX高新经济建设区,作为紧临XX 镇人民政府,我村的环境面貌直接影响着XX的面貌。到2020年我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