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知识点总结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来源:学科网]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原因:(1)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入误区:1985年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1988年起,转而政治改革。[来源:学§科§网]

(2)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

(3)根本原因: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4)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5)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2.含义: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社→资)

3.表现:

(1)东欧剧变:①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②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

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来

源:学科网ZXXK]

(2)苏联解体: 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1991年底,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不复存在,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

4.影响: 标志两极格局结束; 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严重挫折。

5.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

义遭受重大挫折。

②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

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6.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

(1)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3)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

(4)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二、“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1)“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

新矛盾和新冲突,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

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2.表现:(1)南斯拉夫解体(1991、1992)

(2)北约轰炸南联盟(1999年,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2001年9月11日9·11事件

三、“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1)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

2.当今世界格局呈现的特点: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3.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日本: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俄罗斯:政治上,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

军事上,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经济上,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

(4)中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来源:学*科*网Z*X*X*K](5)第三世界国家力量的壮大。

4.意义:(1)有助于扼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

(2)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5.多极化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

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注意:

促进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

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

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

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

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a73620735.html,]

小结: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

国际地位提高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

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两极格局下,表现出多极化

趋势

60年代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

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③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不可逆转。④多极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

战。

“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

约组织雅尔塔体系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至50年代中期

认识主要表现世界格局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