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00kV 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规定_最终稿_

500kV 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规定_最终稿_

500kV 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规定_最终稿_
500kV 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规定_最终稿_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

500kV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Q/ —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总 则 (1)

3 一般规定 (1)

4 交流输变电工程 (1)

5 直流输电工程 (15)

6 附件及附图 (28)

7 支持性专题报告 (29)

8 编制说明 (29)

I

Q/ —

II

前 言

为指导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公司)管辖范围内的500kV及以上交直流

输变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开展,规范报告编制内容的深度要求,加强500kV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的管理,满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电力项目核准制的要求,提高电网项目投资效益,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基础,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规定由中国南网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发展部归口并解释。

本规定主编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发展部、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本规定主要编制人:潘福 叶强文 吴宝英 余文奇 卢宏振 王昌照 陈辉祥 张莉丽 钟杰峰 曹发文 朱浩骏 利韶聪 林殿辚 王彦峰 殷雪莉 李志平 叶盛 潘春平 梁爱武 金晓华 董剑敏 汪华安 汤坚 梁水林

Q/ — 1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500kV及以上交流输变电工程(包括变电站、开关站、串补站及线路的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和±500kV及以上直流输电工程(包括背靠背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其它电压等级工程建设项目、海底电缆终端站、高抗站的可行性研究可参照执行。

2总 则

2.1本规定结合南方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制定,是编制、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参加南方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工程主管部门均应遵照执行。

2.2对于城市规划区内的输变电工程,应及早将电网规划内的变电站站址和输电走廊通道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工作成果作为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

3一般规定

项目可行性研究以电网规划和系统设计为基础,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的规定。

3.1可行性研究阶段划分

结合南方电网工程建设的特点,500kV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3.1.1第一阶段:系统方案研究和项目的规划选址选线。

本阶段重点是按照审定的电网规划和系统设计,对项目相关的系统方案进行研究,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结合电网规划、潮流分布合理等条件,确定项目站址的区域范围,进行规划选址选线。

对一些站址和线路路径选择特别困难的地区,可预先安排在第一阶段同时进行工程选址选线工作,编制工程选址选线报告,并征询当地规划和国土部门的意见,选址选线报告经有关部门评审后,确定推荐站址和相应的路径方案。

3.1.2第二阶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本阶段重点是研究项目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和合理评估项目建设投资的经济性,对项目的接入系统方案、系统对项目设备的参数要求,二次系统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工程选址选线重点解决站址和线路走廊的可行性,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同时对项目的工程实施初步方案进行设计、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等。

3.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500kV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必须符合南方电网公司和所属省电网公司的电网规划,满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项目核准制的相关要求。

3.2.1可行性研究工作重点是从技术经济上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确定系统方案、工程建设规模、最佳投产时间;选择并推荐合理的变电站(换流站)站址和相关的线路路径(或大跨越)方案,避免后续工作中出现颠覆性因素;提出项目的主要技术原则和工程设想;合理评估项目建设投资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3.2.2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设计单位必须全面、准确、充分地收集和掌握设计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

3.2.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由总报告、电力系统一次报告、电力系统二次报告、变电站(开关站、换流站或串补站)工程选站及工程设想报告、线路工程选线及工程设想报告、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报告及必要的专题报告等几部分内容组成。并可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作相应增减。

总报告说明书的章节应按4或5要求编写,并应有附件和附图,其它报告也应有必要的附图。 3.2.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过程中,应配合进行支持性专题文件报告的编写,重点是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评估、地质灾害评估、地震灾害评估、压覆矿产评估、文物勘探调查等。

3.2.5当有多个设计单位参加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时,应明确其中一个为总体(牵头)设计单位。总体(牵头)设计单位应对其它各协作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内容)负责,对相关工作的配合、协调和归口负责,对接受工程外委项目的各设计和勘测单位的资质提出意见,并负责将各外委单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试验研究报告等的主要内容及结论性意见经确认后归纳到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中。

3.2.6可研阶段原则上需取得县级及以上规划、国土、地质、矿产、林业、文物管理、文化、军事、交通(公路和铁路)、水利、航道、电信、环保、供水和供电等有关部门的意见。

4交流输变电工程

1

Q/ —

4.1工程概述

4.1.1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包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任务依据和报告编制所执行的技术依据。

(1)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项目的委托函或中标通知书。

(2)经批准或上报的项目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电厂接入系统审查文件。

(3)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其它重要文件。

(4)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和技术规程规范。

(5)审定的电网规划。

4.1.2工程概况

(1)简述工程概况,电网规划情况及项目工作过程。对扩建、改建工程,应简述先期工程情况。

(2)简述近期电网结构,说明本工程相关线路起迄点及可能解口点的位置、所经过地区的行政区划,说明线路的输电容量、电压等级、回路数、线路长度、导线截面及是否需要预留其它线路通道等。

(3)说明本工程变电站的地理位置、进出线位置、方向、与已建和拟建线路的相互关系。

4.1.3设计水平年

根据电网规划合理选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远景水平年用于校核分析,应取设计水平年后10~15年的某一年。

4.1.4主要设计原则

(1) 结合工程建设条件等提出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和相应的措施。

(2) 简述本工程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

(3) 采用新技术及标准化情况。

(4) 节能设计原则及主要思想。

(5) 抗灾设计原则及主要思想。

4.1.5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1) 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2) 说明与外部协作项目、以及设计的分工界限。

(3) 对改、扩建工程项目,说明原有工程情况与本期建设的衔接和配合。

4.2电力系统一次

系统方案论证是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电网规划和设计指导下,重点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节能综合比较,提出系统推荐方案,确定合理的工程规模和投产时间,进行必要的电气计算,对有关的电气设备参数提出要求。若系统方案明确,可适当简化系统论证工作。

4.2.1电力系统概况

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电网的区域范围;全社会、全网(或统调)口径的发电设备总规模、电源结构、发电量;全社会、全网(或统调)口径用电量、最高负荷及负荷特性;与周边电网的送受电情况;主网架结构、与周边电网的联系及其主要特点;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输、变电设备总规模及容载比;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4.2.2电力系统发展规划

4.2.2.1电力需求预测

简述项目所在地区的区域范围及地理、社会的基本特征,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等。介绍与本工程有关区域(或省)电力(或电网)发展规划的负荷预测结果,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和用电增长情况,提出与本工程有关电网的全社会、全网(或统调)口径电力需求预测水平,包括区域(或省)和分地区规划期内的电量及负荷,提出与本工程有关电网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的负荷特性。

4.2.2.2电源规划及与外区电力交换情况

根据相关电源规划建设情况、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和有关购售电协议,概述本项目相关地区在设计水平年和展望年内规划投产的电源类型、装机规模、装机进度和机组退役计划,分析不同时期各区域(或省)电网间电力流向和电力交换规模。

4.2.2.3电力电量平衡

2

Q/ —

进行全网电力电量平衡计算,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分区平衡和分层平衡,确定网内各省间或各区域网间电力、电量的流向和流量,分析同一供电区内各电压级间的电力电量交换规模,确定变电站的布局和规模。电力平衡应考虑不同方式典型负荷的平衡。重点是本工程供电区的电力电量平衡分析。

4.2.2.4电网建设规划

概述规划电网主网架及项目相应区域电网发展规划。

4.2.3项目建设必要性

根据电网规划和电力电量平衡结果,分析本工程(含电网新技术应用)建设的必要性、节能降耗的效益、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合理的投产时机。

对于联网项目,应结合联网效益分析,说明扩大和加强联网的必要性。

4.2.4系统方案

根据现有网络特点、电网发展规划、负荷分布和联网效益分析等情况,提出本工程的系统比较方案,必要时应包含与本工程相关的下一级电压等级电网研究。对于特殊地形或线路走廊特别紧张地区,可考虑采用电缆线路方案进行比较。应远近结合,综合考虑节约用地、节能降耗、电网新技术的应用,对不同系统方案设计水平年进行必要的潮流、稳定、短路电流和过电压等电气计算和分析,并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本期工程推荐方案(包括变电站、线路、串补等有关内容),并对远景水平年的系统方案进行展望。

对需要采用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工程,根据系统对线路输电能力的要求,结合潮流、稳定等计算,必要时结合次同步谐振专题计算分析,考虑串补站建设、运行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对串联电容补偿度、装置型式(固定串补或可控串补等)、串补站位置提出推荐意见。

4.2.5推荐方案电气计算

4.2.

5.1潮流计算

通过对典型的正常和故障运行方式的潮流计算分析,校核推荐方案潮流和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并为选择送电线路导线截面和变电设备的主要参数提供前提条件。

4.2.

5.2稳定计算

通过对典型的正常和故障运行方式进行稳定计算,评价设计方案的稳定水平,必要时分析和研究提高电网稳定水平的措施。

4.2.

5.3短路电流计算

(1) 按设备投运后5~15年的系统发展,计算最大运行方式三相和单相短路电流,以选择新增断路器的遮断容量,校核己有断路器的适应性。

(2) 系统的短路电流宜限制在合理的水平,当短路电流水平过大而需要大量更换现有断路器时,则应计算过渡年短路电流,并提出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4.2.

5.4过电压和潜供电流计算

对推荐方案,必要时进行设计水平年过电压、潜供电流、自励磁等计算,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限制措施。

4.2.

5.5无功补偿及调相调压

对设计水平年推荐方案进行无功平衡计算,进行大、小运行方式无功平衡,确定无功补偿设备的型式、容量及安装地点;选择变压器的调压方式。必要时,应对调相调压进行专题计算。

4.2.

5.6导线截面的选择及线路型式

根据正常运行方式经济输送容量、事故运行方式下最大输送容量和电网发展的需要,结合电网标准化建设和电网节能降损的要求,对不同导线型式及截面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线路型式和导线截面。

对需要采用海底电缆的工程,结合系统对海底电缆线路输电能力的要求、敷设条件和运行条件,提出电缆的载流量、导线截面等参数的推荐意见。

架空导线的最大输送容量原则上按导体允许温度为摄氏80度作为校核条件考虑。

4.2.6主变规模

根据分层分区电力平衡结果,结合系统潮流、负荷增长情况及电网标准化建设,论证本工程建设规模,包括变压器容量、台数(本期及最终规模)。

4.2.7系统对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

4.2.7.1电气主接线

3

Q/ —

4 结合变电站或串补站的系统方案及分期建设情况,提出对电气主接线的要求。

4.2.7.2主变参数选择

根据潮流、调相调压、短路电流计算结果,结合设备制造和运输等条件,提出变压器的额定电压、阻抗、调压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等。当变压器中性点经电抗接地时,提出电抗参数。必要时对变压器第三绕组电压等级及容量提出要求。

4.2.7.3短路电流水平

提出变电站高、中压母线侧短路电流水平;必要时,应结合系统要求及变电站进出线情况,对变电站母线通流容量、电气设备额定电流提出初步要求。

4.2.7.4低压无功补偿容量选择

根据变电站规模、分层分区无功平衡结果,结合调相调压计算,提出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及分组容量、型式及投切要求等。

4.2.7.5高压并联电抗器选择

考虑限制工频过电压,潜供电流,防止自励磁,系统并列,无功补偿等要求,确定高压并联电抗器容量,台数及装设地点(包括中性点小电抗)。

4.2.7.6串联补偿装置参数选择

结合系统分析计算,对固定串补分析提出额定电抗、额定电流、额定容量;在固定串补参数基础上,对可控串补需提出容性电抗提高因子、串补额定功率等参数。

4.2.8电力系统一次部分结论与建议

说明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投产时间、系统方案、工程规模及系统对有关电气参数的要求,必要时提出需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关键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4.3电力系统二次

4.3.1概述

4.3.1.1系统概况

简述一次系统的概况和特点,包括工程范围、投产时间、接入系统方案和投产年全网地理接线图,以及其它相关工程的情况等。

4.3.1.2调度管理关系

根据相关调度管理规程和调度管辖原则,提出本工程的调度和运行管理关系,确定变电站内相关信息的传送方向。

4.3.2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4.3.2.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概述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系统继电保护、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和安全自动装置的现状,包括保护的配置、动作策略、产品型号、投产时间、通道使用、运行动作等情况,并对现有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4.3.2.2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根据一次系统对继电保护配置的相关要求,论述系统继电保护配置的主要技术原则,提出线路保护和远方跳闸及过电压保护的配置方案,包括保护类型、通道方式及相关变电站保护改造方案;提出母线保护、断路器保护、故障录波装置、故障测距装置等设备的配置方案;

对于串补工程,还需提出串补工程保护的配置方案、串补保护与线路保护的联动要求等。

4.3.2.3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

结合全网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要求和站内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案,提出本工程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的配置原则和建设方案。

4.3.2.4安全自动装置

4.3.2.4.1 稳定校核计算

以一次系统的潮流、稳定计算结果为基础,根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对系统进行必要的稳定计算和校核,明确本工程是否存在稳定问题,并对稳定问题进行分析。

4.3.2.4.2 安全自动装置配置方案

根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所规定的安全稳定标准和本工程系统稳定相关要求,提出与本工程相关的安全自动装置(含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初步配置方案。

4.3.2.4.3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专题研究

Q/ —

根据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结论,提出是否需要开展相关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专题研究。

4.3.2.4.4 附图

投产年全网地理接线图(系统一次推荐方案)

设计水平年全网典型潮流图(系统一次推荐方案)

4.3.2.5对通信通道的技术要求

根据线路继电保护、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的不同需要,分别提出对通信通道的技术要求,包括传输时延,带宽、通信接口方式等。

4.3.2.6对相关设备的技术要求

提出对PT、CT、直流电源等设备的技术要求。

4.3.2.7调度端扩充要求

对于因本工程建设而引起的调度端主站扩充,需要提出扩充要求和方案。

4.3.3调度自动化

4.3.3.1各自动化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简述与项目相关的各级调度端及集控中心调度EMS系统、AVC控制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广域动态测量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若是扩建工程,还应说明站内自动化设备现状(包括远动装置、AVC 装置、电能计量采集装置、功角测量装置、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

4.3.3.2远动系统

根据调度规程和原则,提出远动系统方案,明确远动设备的功能、性能、配置、通信接口要求,确定远动信息内容。

4.3.3.3AVC控制系统

根据相关调度端AVC控制系统的总体要求,分析变电站、线路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变电站参加系统AVC控制的方案和相应的设备配置要求。

4.3.3.4电能量计量系统

根据各相关电网公司电能量计量(费)要求,提出本站关口计量点、备用关口计量点、考核计量点的设置原则,明确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量采集终端的功能、性能、参数配置、通信接口要求,确定电能量信息内容。

4.3.3.5功角测量装置

根据广域动态测量系统总体建设的要求,提出在变电站装设功角测量装置的必要性,并提出配置方案及技术要求。

4.3.3.6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根据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总体规划建设要求,提出在变电站装设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必要性,并提出配置方案及技术要求。

4.3.3.7通道要求

明确变电站至各相关调度端及集控中心的远动通道、AVC通道、计量通道、功角测量通道、电能质量监测通道的配置要求。

4.3.3.8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根据相关调度端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要求,分析变电站各应用系统与网络信息交换、信息传输和安全隔离要求,提出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配置要求。

4.3.3.9相关调度端系统和网络

根据相关电网公司二次系统规划,需结合本工程建设、完善、改造的相关调度端系统和网络,应提出专项报告,明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项目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

4.3.4系统通信

4.3.4.1现状及存在问题

说明与本工程相关的通信网络(光纤传输网、调度数据网、调度交换网、综合数据网等)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本工程相关的已立项或在建通信项目情况等。

4.3.4.2需求分析

根据通信规划,分析本工程节点在通信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

说明电网调度、线路保护、安稳系统、调度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集控中心等所需通信通道数量和技术要求。

5

Q/ —

6 统计业务量需求,提出带宽需求和接口要求。

4.3.4.3系统通信方式的确定

根据通信网现状和通信网规划要求,从传输特点、承载容量、可靠性、经济性和适用性等方面,对各种通信方式(电力线载波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进行多方案(至少2个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并结合需求分析,提出推荐使用的主、备通道的通信方式。

4.3.4.4光纤通信方案

4.3.4.4.1 光缆建设方案

简述光缆建设方案,包括路由、芯数、长度、类型等。

4.3.4.4.2 光传输网络方案

提出光传输网组网方案、光通信电路建设方案及设备配置。

4.3.4.5微波通信方案

简述微波传输网的建设方案及设备配置。

4.3.4.6载波通信方案

简述需要使用的电力线载波通道组织建设方案及设备配置。

4.3.4.7调度数据网络方案

根据调度管理关系及调度数据网总体建设要求,提出本工程节点网络接入方案、设备配置和通道组织要求。

4.3.4.8综合数据网络方案

根据所在电网公司综合数据网络总体建设要求,提出本工程节点网络接入方案、设备配置和通道组织要求。

4.3.4.9程控调度及行政交换网方案

根据南方电网公司调度及行政程控交换网总体建设原则,提出变电站调度及行政程控交换设备网络接入方案、设备配置和通道组织要求。

4.3.4.10 应急通信方案

根据南方电网公司应急通信管理规定,结合本工程所处自然灾害区域,提出应急通信建设方案和设备配置。

4.3.4.11各种业务通道方案

提出调度电话、行政电话、远动信息、AVC信息、电能量计量信息、电能质量监测信息等各种业务信息送各级调度端、集控中心的通道组织方案。

提出传输线路继电保护、功角测量装置、安全稳定装置等信息的通道组织方案。

提出调度数据网、综合数据网等所需的通道组织方案。

4.3.4.12 通信电源系统配置

提出通信电源配置原则及设备配置。

4.3.4.13 机房建设方案

提出机房建设设计原则,按照规程要求对机房空间、布局、环境参数等提出一般性的要求。

根据相关管理机构的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原则,提出变电站监控单元设备配置和通道组织要求。

4.3.4.14 光纤、微波通信专项

根据上述推荐方案需建设光纤、微波通信项目时,必要时可提出专题研究报告,明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项目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

4.3.4.15 附图

(1) 本工程相关的光缆路由图

(2) 本工程相关的各级光传输网络拓扑图

4.4变电站站址选择

应结合系统论证工作,进行工程选站工作。应充分考虑站用水源、站用电源、交通运输、土地用途等多种因素,重点解决站址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

变电站选址应尽量避开基本农田,无法避让的应优先选用少占基本农田的变电站站址方案。

4.4.1基本要求

(1) 对站址选择过程进行概述。

Q/ —

(2) 原则上每个项目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比选的站址方案进行论述。

(3)如确实因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只能提供一个站址方案时,应提供充分的依据并作详细说明。

4.4.2站址区域概况

(1)站址位置:站址所在的省、市、县、乡镇、村落名称,相对所在地市、县中心的方位和距离。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要特别加以说明。

(2)站址地理状况:站址的自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水库、通过道路、海拔高度、自然高差、植被、树木、农作物种类及分布情况。拟建站址围墙与集中民居的最小距离。

(3)站址土地状况:说明目前土地利用现状(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使用权情况。

(4)交通情况:说明站址附近公路、铁路、水路的现状和与站址位置关系,进站道路引接公路的名称、路况及等级。

(5)与城镇规划的关系及可利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6)矿产资源:站址区域矿产资源及开采情况,对站址安全稳定的影响。

(7)历史文物:文化遗址、地下文物、古墓等的描述。对于一些年代久、规模大、数量多的宗族墓群(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也应作出说明。

(8)周边设施影响:站址附近军事设施、通信电台、通讯电(光)缆、飞机场、导航台、高速公路、油(气)站、接地极、风景旅游区和各类保护区等与变电站的相互影响情况说明。

4.4.3站址的拆迁赔偿情况

应说明站址范围内已有设施(如输电线路、通信线路、水渠、池塘、机井、房屋、厂房、坟墓、道路、养殖场等)、拆迁和经济作物的赔偿情况,并对费用作出初步估计。

4.4.4出线条件

按本工程最终规模出线回路数说明出线走廊情况及排列次序。

根据本工程近区出线条件,研究确定本期一次全部建设或部分建设变电站出口线路的必要性和具体长度。

4.4.5站址水文气象条件

(1) 论述影响站址安全的主要水文条件,说明频率为1%的洪水位;说明频率为1%的内涝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对洪水冲击、淹没或内涝进行分析论述。

(2) 气象资料:列出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及风向、雷暴日、降水量、冰雪、冻结深度等气象条件。

(3) 防洪涝及排水情况:应说明站址及周边现有防洪涝及排水设施的情况,根据拟定的排水方案分析计算符合防洪标准要求的洪峰流量;考虑水利工程一旦溃坝对站址安全的可能影响。

4.4.6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

(1) 说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况等。

(2) 说明站址所在流域的江河流域现状及规划、水利水电状况、水资源及利用状况、保证率为P=97%的枯水流量或可供水量、水源类型及供水方案、水质、水量情况。

4.4.7站址工程地质

(1) 说明站址区域地质、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确定地震基本烈度,本阶段勘测应对站址方案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2) 说明站址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岩土结构、成因类型及分布,确定地基类型。

(3) 了解站址及附近地区的不良地质作用,并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4) 建议的地基处理方案。

(5) 从工程地质条件方面对比选站址进行比较评价。

(6)对边坡治理进行初步评述

4.4.8土石方情况

说明土质结构比,初步预估土石方工程量,说明取土土源,弃土地点等情况。

4.4.9进站道路和交通运输

(1) 说明进站道路需新建道路的长度和改造道路等的工程量。并说明进站道路是否需要架设桥梁和建设其它道路设施。

(2) 说明大件运输的条件及初步的运输方案,对运输方案作初步的技术评估。

7

Q/ —

4.4.10 站用电源

说明站用电源的引接及工程量。

4.4.11 站址环境

说明站址所在区域环境情况及站址附近的污染情况;例如水泥厂、采石场、砖厂、化工厂、垃圾场等对变电站正常运行有影响的污染源。以及这些污染源转停、拆迁的可能性。作出环境初步分析并提出站址区域污秽等级。

4.4.12 通信干扰

说明对站址附近通信设施干扰情况及防护措施。

4.4.13 施工条件

说明站址的施工条件。包括设备材料运输道路、人员居住、临时租用土地等。

4.4.14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4.4.15 站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地理位置

*系统条件

*出线条件

*本期和远期的高压、中压出线工程量(不同部分),分期建设情况

*防洪涝及排水

*土地用途

*地形地貌

*土地征用情况

*土石方工程量

*工程地质

*水源条件

*进站道路

*大件运输条件

*地基处理难易程度、边坡处理

*站用电源

*拆迁赔偿情况

*对通信设施影响

*运行管理及职工生活条件

*环境情况

*施工条件

4.4.16 结论

对各站址方案建站条件和建设投资(站址和线路投资)、运行费用等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站址方案,并对推荐理由作简要论述。

4.4.17 收集资料情况和必要的协议

(1) 说明与有关单位收集资料和协商的情况:规划、国土、水利(水电)、电信、环保、地质、矿产、林业、文物管理、文化、军事、交通(公路和铁路)、供电和供水等部门。

(2) 当取得有关方面协议时,应作为附件列入可研报告。

(3) 站址经过评审的审查意见应作为附件列入可研报告。

4.4.18 勘测要求

(1) 测量要求:对各站址方案应测量出1:2000 的地形图。

(2) 勘测勘探点布置要求:简单场地的勘探点,按规模应不少于4-6个;在复杂及中等复杂场地的勘探点应按地质单元布置,每个地貌单元应不少于2-3条工程地质剖面,勘探点间距可为100m,按网状布置。

(3) 对站内有不良地质条件的场地,应查明不良地质条件的分布范围。

4.5变电站工程设想

4.5.1系统概述

简述变电站变电容量、各级电压回路数、无功补偿及其它装置情况。

8

Q/ —

4.5.2电气主接线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结合变电站规模及出线方向、系统对电气主接线及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变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站址的具体条件,在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和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提出初步意见。

50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形式原则上参照南方电网公司标准设计中的方案。

对新技术的采用进行简要分析。

对紧凑型设备方案说明必要性,并进行方案比较后提出推荐意见。

对大容量电气设备方案,需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并对大容量变压器选用三相或单相、是否设置备用相应有初步意见。

对于扩建工程,需注意与已有工程的协调,校核现有电气设备及相关部分的适应性,有无改造搬迁工程量。

4.5.3电气总平面

说明各级电压出线方向并简述高压配电装置的布置型式、间隔配置及近远期配合措施。说明全站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

50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原则上参照南方电网公司标准设计中的方案。

4.5.4防雷接地

简述防雷接地措施。

4.5.5电气二次

简述控制方式的选择,提出监控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对需结合本工程改造的控制系统,应提出专题报告,说明监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改造方案和投资估算。

简述直流电源系统电压选择,提出直流电源系统及交流不停电电源(UPS)装置配置方案。简要说明主要元件保护、卫星对时系统、图像监视系统及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等的配置原则。

简要说明控制室、继电器小室、特殊补偿装置继电器室等二次设备布置的主要设计原则。

4.5.6站区规划和总布置

从利用地形、地貌、远近结合,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和节约土地的角度说明站区总体规划的特点,说明进站道路引接情况、引接长度和变电站入口方向。

说明对站区总平面布置方案和竖向布置方式的设想,场地设计标高的选择,站区防洪防涝措施的规划。

预估站区围墙内占地面积和本工程共需征地面积。列出总平面技术经济指标。

4.5.7建筑规模及结构设想

说明全站主要建(构)筑物的设想,预估全站总建筑面积。

简述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的设想。

简述地基处理方案的设想及工程量预估。

4.5.8辅助设施

简述变电站供排水、暖通和消防等设施。

4.6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应重点解决路径方案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原则上应选择不少于两个可行的线路路径,并提出推荐路径方案。

线路路径应尽量避开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采空区、环境敏感区域;应避开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如需穿越试验区,应与相关部门办理路径协议。对于通过覆冰区域的线路方案,线路路径选择时应尽量避开覆冰严重的微地形、微气候地段。

对线路的各路径方案宜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或航测影像等新技术手段进行路径优化。

在林区宜采用高跨设计。

4.6.1概况

4.6.1.1简述近期电力网络结构,明确线路起迄点的位置、输电容量、电压等级、回路数、导线截面及是否需要预留其它线路通道等。若电网规划中间有解口点,则线路路径应综合考虑远期的情况。 4.6.1.2说明变电站进出线位置、方向、与已建和拟建线路的相互关系。对新建变电站,应结合近远期情况对进出线走廊进行规划布置。

9

Q/ —

4.6.2线路路径方案

4.6.2.1根据收集资料、室内选线、现场踏勘和协议等情况,提出不少于两个可比的路径方案。明确线路进出线位置、方向、与已建和拟建线路的相互关系,重点了解与现有线路的交叉关系。若路径中有大跨越工程,则应结合跨越点位置、跨越方案等进行方案比选。

4.6.2.2概述各方案所经市、县及镇的名称,以及沿线的自然条件(海拔高程、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包括主要河流、雷电活动及微气象条件等)、地质条件(含矿产分布及沿线地震基本烈度)、交通条件、城镇规划、重要设施(含军事设施)、自然保护区、环境特点、重要交叉跨越等。

4.6.2.3说明各路径方案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

4.6.2.4简述各路径方案的林木砍伐、房屋拆迁情况,对环境保护进行初步分析。

4.6.2.5说明各路径方案跨越重要线路的情况,以及施工期间对现有线路运行的影响。

4.6.2.6如需采用三回及以上的同塔多回路,应论述其理由,并说明各回路的布置方式。

4.6.2.7对各比选方案从路径长度、地形比例、曲折系数、建筑物拆迁量、节能降耗效益、主要材料耗量、投资差额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推荐的线路路径方案。

描述推荐路径方案。说明推荐路径方案与沿线规划、国土、林业、交通、水利、航道、军事、矿业等主要部门的原则协议情况;说明地方相关单位对线路走廊赔偿的意见、所跨林区的主要树种高度数据等。

4.6.2.8附上各路径方案所经复杂地段的图片资料。

4.6.3工程设想

4.6.3.1推荐路径方案主要设计气象条件

论述设计风速及覆冰厚度的取值过程。对通过重冰区的线路,特别是经过微地形、微气候地段的线路,要进行详细调查和论证,必要时增加验算冰厚。

4.6.3.2线路导地线型式

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及工程海拔高程、冰区划分、大气腐蚀等条件,提出推荐的导线型号。

根据导地线配合、地线热稳定、系统通信和覆冰状况等要求,推荐地线型号。

说明推荐的导地线机械电气特性及相应的防振、防舞措施。

4.6.3.3线路绝缘配合

确定绝缘配置原则,提出推荐的绝缘子型式及片数,并列出推荐绝缘子的机械电气特性。

4.6.3.4主要杆塔和基础型式

结合工程特点,进行全线塔型规划并提出杆塔主要型式。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的铁塔构件截面型式及所选材质。

结合工程特点和沿线主要地质情况,提出推荐的主要基础型式。

若有特殊气象区,则需进行杆塔型式的论证。

4.6.3.5提出铁塔、基础钢材和基础混凝土、土石方等主要工程量技术指标,必要时进行技术指标分析。

4.6.4专题报告

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提出必要的专题报告。

4.7大跨越工程跨越点及路径选择

大跨越的跨越点位置选择应结合线路工程的路径方案,重点解决跨越位置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

4.7.1跨越点位置和跨越方式

4.7.1.1基本要求

(1) 应说明跨越点位置选择过程。

(2) 大跨越工程原则上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比的跨越点位置方案,并对每个跨越点位置和跨越方式按下述要求进行论述。

4.7.1.2跨越点位置

描述各跨越点位置方案所在的具体位置(市、县名称),自然条件(海拔高程、地形)、城镇规划、自然保护区、军事设施、矿藏分布、环境特点和交通运输条件等。

4.7.1.3跨越点位置工程地质

10

Q/ —

说明跨越点位置区域地质、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确定地震基本烈度。说明跨越点位置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岩土结构、成因类型及分布,确定地基类型。了解跨越点位置及附近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并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4.7.1.4跨越点工程水文条件及防洪影响评价情况

说明各跨越点位置的河道河床条件、岸线稳定情况、设计水位及堤防情况,并结合水利部门的要求,对防洪影响情况作出初步判断,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或结论意见。

4.7.1.5跨越方式

根据地形、地质、施工和运行条件等确定跨越方式、档距、塔高;并按系统规划情况确定跨越回路数,提出投资估算。

4.7.1.6其他情况

说明各方案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

简述各跨越方案林木砍伐和拆迁情况,对环境保护进行初步分析。

4.7.2推荐方案

4.7.2.1结合线路路经方案,说明各比选跨越方案的技术条件、节能降耗效益、主要材料耗量、投资差额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推荐方案。

4.7.2.2简要说明推荐跨越点位置方案。

4.7.2.3说明推荐跨越点位置方案与地方规划、国土、航道、航空、水利、林业等主要部门原则协议情况。

4.7.3工程设想

4.7.3.1论述推荐跨越点位置方案的设计风速及覆冰厚度的取值过程。

4.7.3.2导地线型式

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及设计风速、覆冰冰厚、塔高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推荐的导线型号。

根据导地线配合、地线热稳定、系统通信和覆冰冰厚等要求,推荐地线型号。

说明推荐的导地线机械电气特性。

4.7.3.3确定导地线的防振、防舞动措施。

4.7.3.4提出推荐的绝缘子和金具型式。

4.7.3.5推荐跨越高塔的防雷和接地方式。

4.7.3.6杆塔和基础型式

提出推荐跨越点方案的铁塔高度,选择塔头的布置方式。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的铁塔型式及所选材质。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并结合运行维护要求,选择登塔等辅助设施。

结合工程特点和地质水文情况,提出推荐的基础型式。

4.7.3.7提出铁塔、基础钢材和基础混凝土、土石方等主要工程量技术指标,必要时进行技术指标分析。

4.7.3.8专题报告

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提出必要的专题报告。

4.8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电缆线路的路径选择应重点解决路径方案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原则上应选择不少于两个可行的线路路径,并提出推荐路径方案。

电缆线路路径应尽量避开待定的规划区、城市规划改造区、已规划待改造道路等区域;如需穿越己征用地,应取得相关单位的路径协议。

4.8.1概况

4.8.1.1简述近期电力网络结构,明确线路起迄点的位置、输电容量、电压等级、回路数、电缆截面及是否需要预留其它电缆线路通道等。若电网规划中间有解口点,则电缆路径应综合考虑近远期情况。

4.8.1.2说明变电站进出线位置、方向、与已建和拟建线路的相互关系。对新建变电站,应结合近远期情况对电缆进出线缆沟进行规划布置。

4.8.2线路路径方案

11

Q/ —

4.8.2.1根据收集资料、室内选线、现场踏勘和协议等情况,提出可行的电缆路径方案。明确电缆路径所经道路或区域的位置,重点了解与现有市政大型管线的相互关系。若路径中有大型跨(穿)越工程,如城市道路立交桥、城市排污河涌、铁路、地铁、车流量大的主干道等,则应结合跨(穿)越点位置、跨(穿)越方案等进行方案比选。

4.8.2.2概述各方案所经道路的名称,以及沿线的自然条件(海拔高程、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含平均地温、土壤热阻及沿线地震基本烈度)、交通条件、城镇规划、重要设施(含军事设施)、重要交叉跨(穿)越等。

4.8.2.3说明各路径方案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

4.8.2.4对各比选方案从路径长度、地质情况、敷设方式、施工及运行条件、投资差额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推荐的电缆路径方案。

描述推荐路径方案。说明推荐路径方案与沿线规划、国土、交通、水利、军事等主要部门的原则意见情况;说明地方相关单位对线路走廊赔偿的意见等。

4.8.2.5附上路径方案所经复杂地段的图片资料。

4.8.3工程设想

4.8.3.1电缆的截面及型号

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及最高月平均气温、土壤热阻系数、敷设方式等,提出推荐的电缆导体截面。

根据工程所处环境及敷设的情况,综合考虑施工及运行条件,提出推荐的电缆型号。

4.8.3.2电缆的敷设方式

根据电缆所经路段的情况,结合城市规划和电力规划,初步推荐各路段采用的电缆敷设方式。 4.8.3.3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方式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方式、电缆外护层电压限制器的配置及连接方式。

4.8.3.4土建方式

根据拟采用的电缆敷设方式和沿线主要地质情况,提出各种电缆沟、槽、管、井等构筑物的土建结构方式及地基处理方案的设想。

若有特殊的土建方式,如电缆隧道、跨越河流的大型电缆专用桥梁或穿越河流的电缆专用通道等,则应进行方案论证。

4.8.3.5提出主要工程量技术指标,必要时进行工程量技术指标分析。

4.8.4专题报告

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提出必要的专题报告。

4.9海底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海底电缆的路径选择应重点解决路径方案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原则上应选择不少于两个可行的线路路径,并提出推荐路径方案。

选择海底电缆路径时,应综合考虑海床地质、海洋潮汐、登陆点的地形地貌及周边设施等情况,并结合海缆施工及运行条件,提出合理的路径方案。

4.9.1概况

4.9.1.1简述近期电力网络结构,明确海缆线路起迄点的位置、输电容量、电压等级、回路数、电缆截面及是否需要预留其它海缆线路通道等。

4.9.1.2说明电缆终端场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

4.9.2线路路径方案

4.9.2.1根据收集的航道、渔业、通信、军事等各方面的资料,结合现场踏勘和海床前期勘探情况,提出可行的海底电缆路径方案,说明各方案的海缆登陆点情况及海缆路径长度。

4.9.2.2概述各路径方案沿线的自然条件(海床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包括海洋潮流、台风、雷电活动及微气象条件等)、海床地质条件(含海床变迁及沿线地震基本烈度)、重要设施(含军事设施)、路径所在海域的航道及渔业情况、环境特点等。

4.9.2.3说明各路径方案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

4.9.2.4对各比选方案从路径长度、海缆的施放及保护、投资差额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推荐的海缆路径方案。

12

Q/ —

描述推荐路径方案。说明推荐路径方案与规划、海洋、航道、渔业、军事等主要部门的原则协议情况。

4.9.2.5附上各路径方案海缆登陆点及电缆终端场位置的图片资料。

4.9.3工程设想

4.9.3.1电缆的截面及型号

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及海缆的敷设条件等,提出推荐的电缆导体截面。

根据工程所处环境及敷设的情况,综合考虑施工及运行条件,提出推荐的电缆型号。

如采用充油电缆,应结合海床断面资料,阐述电缆的供油系统。

4.9.3.2电缆的敷设

根据路径所经海域的海洋及气象条件,提出电缆的敷设及保护方式。

4.9.3.3电缆金属护层及铠装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电缆金属护层及铠装的接地方式,初步计算电缆金属护层及铠装的感应电压和损耗,提出相应的措施。

4.9.3.4电缆终端场

对电缆终端场的布置及所连接的架空线路进行描述。

4.9.3.5土建方式

根据地质情况,提出电缆终端场构筑物的土建结构方式及地基处理方案的设想。

4.9.3.6提出主要工程量技术指标,必要时进行工程量技术指标分析。

4.9.4专题报告

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提出必要的专题报告。

4.10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

4.10.1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执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等文件的规定,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4.10.1.1 根据推荐方案和工程设想的主要技术原则编制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其内容深度应满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核准制的要求;造价水平应满足《电网工程限额设计控制指标》和控制投资的要求;投资估算应编制单位工程概(预)算表(表三)、主要设备材料价格表。

4.10.1.2 土地征用、林木青苗补偿、房屋拆迁赔偿等费用应按照国家及工程当地政府部门有关规定和标准计算,其中,林木青苗补偿、房屋拆迁赔偿、场地征用等费用单独列出;厂矿搬迁等费用应有费用计算依据。

4.10.1.3计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核准制必需的完成支持性文件的相关费用。

4.10.1.4估算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估算编制说明、总估算表(表一)、专业汇总估算表(表二)、单位工程概(预)算表(表三)、其他费用计算表(表四)、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用计算表(表七)。

4.10.1.5估算编制说明应包括变电站的工程规模及主要设备等简述,送电线路的工程规模、导地线选型、气象条件、地形划分等简述,主要原则和依据,采用的定额、指标以及主要设备、材料价格来源等。

4.10.1.6如工程需要进口设备,应说明输变电工程所用外汇额度、汇率、用途及其使用范围,出版进口设备相关表格。

4.10.1.7应将投资估算与《电网工程限额设计控制指标》或近期类似工程进行对比,分析工程投资的合理性。

4.10.2 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工作执行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文件和规定,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4.10.2.1 应说明输变电项目建设期、运营期、资金来源、资本金比例、币种、利率、宽限期、其他相关费用、还款方式、还款年限及运营期历年电量。

4.10.2.2财务评价取用的有关原始数据应有必要的调查结果作为依据,并保证其真实可靠。

4.10.2.3相关参数依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和国家现行的财税政策、电价政策及其它相关规定计取。

4.10.2.4 主要财务评价指标及简要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基准收益率、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资本金、投资各方)及相应的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资本金净利润率、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单位电量分摊金额(含税和不含税)。

13

Q/ —

4.10.2.5当有多种可行的投融资条件且能获取相应资料时,应对各种投融资方式进行综合比较,以利项目法人选择最为有利的投融资方式。

4.10.2.6敏感性分析应对总投资、电量、经营成本、收益率等重要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从而判断项目财务上的风险性。

4.10.2.7财务评价结论应综合各项财务评价指标及敏感性分析结果判断项目财务上的可行性,并对特殊情况做出必要说明。

4.10.2.8财务评价应附以下各表: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流动资金估算表,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财务分析指标一览表,敏感性分析表。

4.11项目节能设计和分析

4.11.1 系统节能分析

4.11.1.1系统方案合理

推荐方案可降低系统供电损耗,可节约电量。

4.11.1.2 导线截面选择合理能够满足本期及远景潮流输送要求。

4.11.1.3 合理配置无功装置,优化全网电能损耗,为调度优化运行创造条件。

4.11.2 变电站节能设计

4.11.2.1 设备选用低损耗情况。

4.11.2.2 站内建构筑物节能措施。

4.11.3 线路节能分析

4.11.3.1 线路架设方式选择。

4.11.3.2 导线材质选择。

4.11.3.3 导线截面、分裂根数及分裂间距的选择。

4.11.3.4 地线运行方式。

4.11.3.5 采用节能金具。

4.12抗灾减灾分析

4.12.1 电力系统一次

(1) 结合本工程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电力系统角度,提出需要考虑增强抗灾减灾能力的重要电力设施。

(2) 针对重要电力设施,除了按照“N-1”故障或第1道防线作为设计标准外,还需考虑大型自然灾害对电网的影响,对电网建设和运行提出分析意见。

4.12.2 变电站部分

(1) 对站址避开断裂带、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质地段的情况进行简要阐述。

(2) 对防洪防涝的情况进行简要阐述。

(3) 对防风灾的情况,包括基本风压等气象条件、设备抗风措施、建构筑物抗风措施等进行简要阐述。

(4) 对站址抗震设防的基本数据、设备抗震措施、建构筑物抗震措施等进行简要阐述。

(5) 对站址所处地区关于冰害的气象资料、设备抗冰害措施、建构筑抗冰害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4.12.3 送电部分

送电线路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沿线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分析评估。

根据气象(台风、冰灾)灾害分布情况、易发区域、主要致灾因子等进行沿线气象灾害风险区域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线路自身抗击台风、冰灾能力的措施。

根据地震灾害分布情况、易发区域等进行沿线地震灾害风险区域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线路自身抗击地震灾害能力的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进行沿线地质灾害风险区域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线路自身抗击地质灾害能力的措施。

根据工程方案和分析的洪、涝灾害分布情况、易发区域或严重区域等进行沿线洪涝灾害风险区域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线路自身抗击洪、涝灾害能力的措施。

14

Q/ — 5直流输电工程

5.1工程概述

5.1.1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包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任务依据和报告编制所执行的技术依据。

(1)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项目的委托函或中标通知书。

(2)经批准或上报的项目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

(3)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其它重要文件。

(4)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和技术规程规范。

(5)审定的电网规划。

5.1.2工程概况

简述工程概况,电网规划情况及前期工作情况。

5.1.3设计水平年

根据电网发展规划合理选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远景水平年用于校核分析,应取设计水平年后10~15年的某一年。

5.1.4主要设计原则

(1) 根据电力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工程建设条件等提出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和相应的措施。

(2) 简述本工程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

(3) 采用新技术及标准化情况。

(4) 节能设计原则及主要思想。

(5) 抗灾设计原则及主要思想。

5.1.5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1) 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2) 说明与外部协作项目、以及设计的分工界限。

(3) 对改、扩建工程项目,说明原有工程情况与本期建设的衔接和配合。

5.2电力系统一次

在电网规划和设计指导下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的直流工程规模和建设年限,通过换流站接入系统专题研究和必要的电气计算,对有关的电气设备参数提出要求。

5.2.1电力系统概况

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电网的区域范围;全社会、全网(或统调)口径的发电设备总规模;电源结构、发电量;全社会、全网(或统调)口径用电量、最高负荷;与周边电网的送受电情况;主网架结构、与周边电网的联系及其主要特点;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输、变电设备总规模;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5.2.2电力系统发展规划

5.2.2.1电力需求预测

简述项目所在地区的区域范围及地理、社会的基本特征,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等。介绍与本工程有关区域(或省)电力(或电网)发展规划的负荷预测结果,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和用电增长情况,提出与本工程有关电网的全社会、全网(或统调)口径电力需求预测水平,包括区域(或省)和分地区规划期内的电量及负荷,提出与本工程有关电网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的负荷特性。

5.2.2.2电源规划及与外区电力交换情况

根据相关电源规划建设情况、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和有关购售电协议,概述本项目相关地区在设计水平年和展望年内规划投产的电源类型、装机规模、装机进度和机组退役计划,分析不同时期各区域(或省)电网间电力流向和电力交换规模。

5.2.2.3电力电量平衡

进行与本工程有关电网的全网、分省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及分析。必要时对直流工程起、落点近区电网进行分地区逐年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及分析。

5.2.2.4电网建设规划

概述规划电网主网架及项目相应区域电网发展规划。

5.2.3项目建设必要性

15

Q/ —

16 根据电网规划和电力电量平衡结果,分析本工程(含电网新技术应用)建设的必要性、节能降耗的

效益、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合理的投产时机。

对于联网项目,应结合联网效益分析,说明扩大和加强联网的必要性。

5.2.4系统方案论证

(1) 送电容量及起、落点分析

根据电网规划、送受端网络特点及电力电量平衡结果,分析本工程送电容量及直流输电起落点区域范围,结合规划选站、选线分析送受端落点方案。

(2) 直流输电方案、电压等级及导线截面

根据输电容量及输电距离对直流输电电压等级及导线截面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并根据电磁环境指标要求复核导线截面的适应性。

(3) 直流换流电压的选择

根据直流输电电压、输电容量以及交流系统的电网结构及负荷发展情况,从技术经济上论证工程送受端换流站的换流电压,提出推荐意见。

(4) 直流输电系统年利用小时数分析

根据本工程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电力电量平衡结果分析,提出直流输电系统年利用小时数意见。

5.2.5换流站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推荐的换流电压,拟定本工程送受端换流站的接入系统方案进行比较。对不同接入系统方案设计水平年进行潮流、稳定、短路电流、过电压等电气计算和节能效益分析,必要时做次同步谐振校核计算,并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并对远景水平年的接入方案进行展望和敏感性分析。

5.2.6无功补偿配置研究

通过不同运行方式下潮流及无功平衡计算结果,确定交流系统向两端换流站提供及吸收无功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运行工况下的换流站无功消耗量计算及投切无功分组电压波动计算,提出换流站需要的容性和感性无功补偿总容量及其装置型式,确定两端换流站无功补偿允许最大无功分组容量和大组容量,提出交流滤波器分组的初步方案。

5.2.7推荐方案电气计算

(1) 潮流计算

通过对典型的正常和故障运行方式的潮流计算分析,校核推荐方案潮流和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同时分析交流侧正常和N-1故障运行方式的电压波动范围。必要时,对直流孤岛运行方式进行校核。

(2) 稳定计算

对交、直流系统N-1故障进行稳定计算,必要时,对严重故障进行校核分析,研究直流系统过负荷运行能力,并提出保证系统稳定的措施建议。计算时应正确模拟直流系统的控制特性,并分析各种故障方式下交流侧的电压变化范围和频率波动范围。

(3) 短路电流计算

(a) 针对工程投运水平年,计算不同运行方式下两端换流站交流母线的最小短路容量,以分析交流系统强弱对直流系统影响。

(b) 计算本工程投运5~15年换流站交流母线最大三相和单相短路电流,以选择新增断路器的遮断容量,校核己有断路器的适应性。

(4) 过电压、潜供电流和次同步谐振计算

对推荐方案,必要时进行设计水平年过电压、潜供电流、自励磁及次同步谐振等计算,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限制措施。

对可能出现孤岛运行的换流站,应对过电压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过电压限制措施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5.2.8直流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1) 直流系统额定值

提出直流输电系统单极、双极和阀组的额定容量(一般指整流侧)、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最小工作电流、额定触发角和额定熄弧角等参数。

(2) 换流变主要技术参数

2016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 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概念性方案设计文件编制及深度要求

概念性方案设计文件编制及深度要求 第一部分概述 按照管理本部的设计管理流程要求,概念性方案设计是承接项目和产品的设 计阶段,概念性方案设计在概念性方案设计任务书和项目产品建议问题总结的基 础上,设计思路应具有延续性、探索性、独创性和挑战性。 1.方案设计文件编制的目的和特点 a)概念性方案阶段的任务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i.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设计管理模式,起主要工作成果体现在 设计任务分解清单和设计费用预算、项目设计总体控制计划以及设 计单位的筛选;有关项目设计总体控制计划的编制要求可以参照《项 目规划设计分析成果标准》相关章节执行; ii.通常意义上的概念性方案设计。对概念性方案设计本身的要求可以参照本文执行; b)概念性方案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当地政府报批所需的修建性详规设计,概 念性方案深度以修建性详规深度为参照依据。设计内容在体现概念性方 案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应围绕修建性详规、场地分析和住宅单体选型 的要求进行,表现手法可根据报批或者项目具体需要灵活确定。 c)概念性方案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单位或分公司规划设计部提供的: i.设计单位提供的概念性方案设计文件应以构思分析草图、场地分析 草图、住宅单体风格以及户型选型示意图和总平面设计构思图纸为 主,辅以对整体概念构思的的简要设计说明; d)概念性方案设计文件以说明如何实现甲方策划意图和设计的整体构思为 主,结合政府报批要求及公司内部要求可以采用灵活的表现手法,为充 分展示设计意图、特征和创新之处,可以有分析图草图、总平面及单体 建筑图、透视图,还可根据项目需要增加模型、电脑动画、幻灯片等。

2.概念性方案设计文件的内容与编排 概念性方案设计应包含以下两大组成部分,分别由设计单位和分公司规划设计部提供。 a)设计方应该提供概念性方案构思说明书、设计图纸、透视图三部分,编 排顺序为: i.封面:写明方案名称、设计单位、设计年月; ii.扉页:注明方案编制单位的行政和技术负责人、设计总负责人、概念性方案设计人,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以上人员需加注 专业技术职称,本部分必要时需附透视图或者模型照片; iii.概念性方案设计文件目录; iv.概念性方案构思说明:由总说明和各专业构思说明组成;具体要求可参照国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说明格式,并应考虑增加结合项 目实际情况的设计内容说明; v.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指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各分类建筑面积、各类住宅每户单元建筑面积等;设计单位应该完成《概念设计任务 书》中的各类统计表格。同时,分公司规划设计部负责人应该审核 上述数据的真实性; vi.设计图纸:主要由规划总平面图、以及道路、竖向、管线、绿化景观、土方平衡等总图类图纸,以及建筑专业图纸组成,可参见第二 部分概念性方案图纸目录; b)分公司设计部应对概念性方案做出完整的书面评估意见; c)如设计合同以及设计任务书中有特别的约定,其设计文件的编制,应按 照招标的规定和要求执行。 3.概念性方案设计文件的规格与装订 概念性方案设计文件主要是公司内部根据本规定或者设计任务书的约定制作,以下为主要编制原则: a)一般项目应按设计说明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设计图纸、分析说明, 共四部分。复杂项目每部分可以独立分册装订;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2005)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2005) 一、总 则 1.根据国家关于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必须达到规定的深度要要求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规定,结合化工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为进一步搞好建设前期工作,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投资经济效益,特将(1992)化计发第995号文发布的《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修订补充为本规定。 2.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立项后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和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3.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项目法人委托有资格的设计单位或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国家或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文件进行编制。应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行业、地区发展规划及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要求,对化工建设项目的技术、工程、环保和经济,在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 4.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实事求是,对项目的要素进行认真的、全面的调查和详细的测算分析,做多方案的比较论证;具体论述项目设立在经济上的必要性、合理性、现实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财务上的盈利性、合法性;环境上的可行性;建设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法人和领导机关决策、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 5.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要完整,文字要简练,文件要齐全。应有编制单位的行政、技术、经济负责人签字。负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应准确可靠,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各项计算应该科学合理;对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要进行风险分析,留有余地;对于不落实的问题要如实反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6.项目主办单位要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科学地、客观地、公正地进行工作创造条件;应向编制单位提供必要的、准确的有关基础资料;与有关单位研究落实建设条件,并签订意向性协议或取得有关单位对拟建项目的意见书。 7.化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一般可按财务评价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有些政府贷款的项目必须作国民经济评价。其他大中型项目是否作国民经济评价,可视具体情况和有关部门要求而定。 8.根据国家计委有关文件的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的

城市道路可研编制深度要求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深度(提纲) 1 概述 工程项目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研究过程。 编制依据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立项批准文件。 委托单位的委托书及有关的合同、协议书。 其它依据性文件。 批准的道路网规划及城市排水规划。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主要研究结论。 对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工程项目结论性评价和推荐方案概述(道路等级、功能定位、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程规模范围、设计内容、建设进度计划、项目建设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社会环境效益等)。 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2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区域概况。 道路现状及评价。 现状道路交通量及评价。 沿线建筑、文物古迹、树木、河流、湖泊及地上杆管线等情况。 沿线水文地质等到自然条件,地震烈度区划。 工程地质资料。 3 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5工程建设必要性 论证分析道路沿线土地资源使用情况及将来开发情况,论证道路修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论证经济发展对道路交通的要求,分析主要交通源的特点。 论证修建道路对交通量增长的满足程度。 论证修建道路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 论证修建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改善的要求。 论证对文物古迹、树木等的保护措施。 6工程方案内容(进行多方案比选) 工程方案内容(进行多方案比选)方案设计原则。 总体方案总体布置方案。 主要节点方案 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 道路工程 道路(含主、辅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道路交叉设计方案。

路基、路面、挡土墙及附属构筑物设计方案。 人行道及过街设施、公交停车站及无障碍设施等。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 桥梁与隧道工程。 沿线桥梁与隧道工程概况。 技术标准。 桥梁与隧道设计方案。 排水工程排水工程概况。技术标准。 排水工程设计方案。附属工程。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 照明工程。 绿化工程。 其它附属工程(管线综合布置方案等)。 7环境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 交通噪声。 振动环境质量。 日照环境质量。 8新技术应用及建议科研项目 9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和进度计划安排设想 10 征地拆迁及主要工程数量11 资金筹措 12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见本规定《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和概预算文件》的相关章节 13 结论和存在问题 结论意见 根据论证,提出结论性评价和推荐方案的意见。存在问题和建议。 14 附图 道路区域地理位置图。 道路平面及纵断面图,平面 1:2000~1:5000。垂直 1:50~1:100。 道路规划横断面及拟建横断面布置、路面结构方案图。 主要节点方案图。 桥梁与遂道工程方案图。 排水工程方案图。 附属工程方案图。 15与编制依据有关的文件和附件 附注: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目录 1 总则 (1) 2 方案设计 (2) 2.1 一般要求 (2) 2.2 设计说明书 (2) 2.3 设计图纸 (6) 3 初步设计 (8) 3.1 一般要求 (8) 3.2 设计总说明 (8) 3.3 总平面 (9) 3.4 建筑 (11) 3.5 结构 (14) 3.6 建筑电气 (17) 3.7 给水排水 (20) 3.8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4) 3.9 热能动力 (26) 3.10 概算 (28) 4 施工图设计 (30) 4.1 一般要求 (30) 4.2 总平面 (30) 4.3 建筑 (32) 4.4 结构 (36) 4.5 建筑电气 (43) 4.6 给水排水 (46) 4.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0)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方案设计部分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方案设计部分) 2016年11月

2 方案设计 2.1 一般要求 2.1.1 方案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对于涉及建筑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人防等设计的专业,其设计说明应有相应的专门内容; 2 总平面图以及相关建筑设计图纸(若为城市区域供热或区域燃气调压站,应提供热能动力专业的设计图纸,具体见2.3.3条); 3 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2.1.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及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设计图纸。 2.1.3 装配式建筑技术策划文件。 1技术策划报告,包括技术策划依据和要求、标准化设计要求、建筑结构体系、建筑围护系统、建筑内装体系、设备管线等内容; 2技术配置表,装配式结构技术选用及技术要点; 3经济性评估,包括项目规模、成本、质量、效率等内容; 4预制构件生产策划,包括构件厂选择、构件制作及运输方案,经济性评估等。 2.2 设计说明书 2.2.1 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如选址及环境评价报告、用地红线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立项报告的批文、设计任务书或协议书等; 2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 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抗震设防烈度、区域位置等; 4 简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如对总平面布置、环境协调、建筑风格等方面的要求。当城市规划等部门对建筑高度有限制时,应说明建筑、构筑物的控制高度(包括最高和最低高度限值); 5 简述建设单位委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功能项目和设备设施的配套情况; 6 工程规模(如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等)、项目设计规模等级和设计标准(包括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防火类别、耐火等级、装修标准等);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内、室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

配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配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浙江省电力公司 2013年3月

第一部分配电网配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电网配电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深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造10(20)kV及以下配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本标准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规定,不作为设计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的标准。 2总则 本规定是编制、评审配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的重要依据。 设计文件应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工作管理的规定。 编制可研报告应以审定的配电网规划为基础,并充分应用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成果。 可研报告应落实通用设计方案的采用情况,落实差异化设计原则以及“两型一化”变电站设计原则的贯彻情况,说明新技术应用情况。 3一般规定 编制可研报告时,设计单位应完整、准确、充分地掌握设计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确保资料齐全、文字说明清楚、计算结果和图纸清晰、正确。 当有多个设计单位参与编制同一工程可研报告时,应明确其中一个单位为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应对参与设计单位的设计内容负责,对相关协调、配合工作归口负责,对参与设计、测试单位的资质提出意见,并将各参与单位的可研、测试等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整理归纳到工程可研总报告中。 配电网架空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含附图、附件) (2)可研估算书 (3)专题报告(根据需要编制) 3.3.1 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述 (2)电力系统 (3)站址的选择 (4)配电站工程设想 (5)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 (6)投资估算 (7)附图和附件 3.3.2 可研报告应包括以下图纸,可作为附图,也可随文布置: (1)电网地理接线图 (2)配电站主接线图 (3)配电站总平布置图 (4)通信链路拓扑图 (5)光缆走向示意图

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

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 1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包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参加工艺包设计的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进行设计,本标准是工艺包设计的重要依据。 对于特殊的工艺装置,本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时,项目经理可作适当调整,但要经有关部室确认,公司总经理批准。 当委托方(用户)另有要求时,可在工艺包设计合同的有关条款中加以说明,项目经理按合同要求作出补充规定,经工艺包设计有关部室确认,公司总经理批准,项目经理才可组织实施。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进行工艺包设计:本公司已经熟练掌握并成为公司技术专有的化工产品;与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共同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已具备工艺包设计所需的各项要求;用户专有技术并提供相近规模的工程设计文件或现有运行的生产装置可供设计参考;无专利权或专利有效期已过的成熟工艺技术。 由化工工艺、工艺系统、分析化验、自控、材料(需要时)、安全卫生(需要时)、环保(需要时)等专业共同完成该化工产品的工艺包设计工作。 工艺包设计的设计程序与公司标准规定的各个有关专业在基础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程序 相同。 工艺包的成品应包括说明书、工艺流程图(PFD)、初版管道仪表流程图(P&ID)、建议的设备布置图、工艺设备一览表、工艺设备数据表(附设备简图)、催化剂及化学品汇总表、取样点汇总表、材料手册(需要时)、安全手册(包括职业卫生、安全和环保),操作手册(包 括分析手册)、物性数据手册以及有关的计算书。 工艺包设计的质量控制与公司设计标准规定的各个有关专业在基础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质量 控制要求相同。 2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2.1说明书 工艺包设计说明书是工艺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2.1.1概述 a)生产方法、装置特点 描绘工艺包设计所采用工艺生产方法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装置特点。 b)产品名称及规模产品名称及规模年操作时间装置运行方式,按五班三运转或四班三运转,或者其他方式运转。 c)装置组成 按工艺过程的先后顺序,列出组成装置各工段的名称。 d)三废排放数量及组成列出产生三废的装置设备名称以及三废名称、数量、组成及排放形式,有关三废综合利用和处理的说明。 2.1.2设计基础 a)原料及催化剂、化学品规格分别列出有关原料、催化剂及化学品的名称及规格。 b)公用工程规格。分别列出水、电、气、汽等公用工程的名称及规格。 2.1.3工艺设计 a)工艺叙述 1)工艺原理 叙述工艺过程原理,列出工艺过程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主、副反应),说明所采用的催化剂。 2)工艺流程叙述 按照工艺过程顺序,分工段及系统(塔系统、反应器系统、压缩机系统)详细叙述工艺流程。 b)正常生产主要操作条件

概念性方案设计深度要求

概念性方案设计深度要求 项目概念性方案设计成果及深度除满足国家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中有关的要求外,同时必须满足甲方以下要求。 一、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及图纸8套:统一按A3规格印制、装订 概念设计方案图纸目录

概念设计方案图纸深度要求: 1.总平面图 1)标明用地界限、道路红线、周边道路名称、指北针; 表明地下室边界和出入口位置;2) 标明建筑单体的层数和退线,建筑单体体块和建筑间距要3)用真实 尺寸; 4)表明小区道路的性质、位置、与城市道路接口的位置以及道路中 车行道、绿化带及人行道的划分并标明道路红线宽度。 5)表明停车位位置和停车数目; 表明景观绿地和水系的性质、等级和边界。6) 2.功能分区与产品类型分布图 1)明确住宅和公建分区;排布适宜地块档次与形态的住宅产品。 2)描述公建配套设施设置位置、规模、占地和内容; 3)根据现有市政配套情况选择设置各类技术配套设施(煤气调压站、变电站、垃圾中转站、水泵房、物业管理用房),通过明显的图例描 述这些设施的名称、位置及规模。

3.交通、消防分析图 1)根据道路设计宽度,示意性表达路网分级,标明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接口的位置,并完成各级道路的道路断面放大图。 2)对用地已有道路进行功能定位,通过明显的图例区别表示车行道及人行道。 非机动车流线和人行流线通过不同的图例表达各种机动车流线、3).的分级与方向设计。 4)通过不同的图例表示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各种停车方式、位置、规模与数量。 5)表明满足消防要求的车道和场地设计。 若单张图纸无法清楚表达上述设计内容时,应分成若干张图纸分别表达。 4.分期开发分析图 1)应表明分期开发的范围、顺序。分析分期开发的地块价值、交通可行性、公建配套分布、景观分期利用、施工难易度、物业管理的可行性; 2)各分期地块应有经济技术指标数据的统计; 应体现分期销售卖场的统一规划构想,并标明首期卖场的3)选址。 5.典型组团单元分析图 应体现典型组团单元、庭院或邻里单元大体的户型配置、朝向、间距、转角、入口的关系。 6.物业管理模式分析图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容和深度的规定(2005) 一、总则 1.根据关于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容必须达到规定的深度要要求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规定,结合化工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为进一步搞好建设前期工作,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投资经济效益,特将(1992)化计发第995号文发布的《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容和深度的规定》修订补充为本规定。 2.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容,是建设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立项后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和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3.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项目法人委托有资格的设计单位或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或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文件进行编制。应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行业、地区发展规划及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要求,对化工建设项目的技术、工程、环保和经济,在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 4.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实事,对项目的要素进行认真的、全面的调查和详细的测算分析,做多案的比较论证;具体论述项目设立在经济上的必要性、合理性、现实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财务上的盈利性、合法性;环境上的可行性;建设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法人和领导机关决策、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

5.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容要完整,文字要简练,文件要齐全。应有编制单位的行政、技术、经济负责人签字。负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应准确可靠,符合有关规定;各项计算应该科学合理;对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要进行风险分析,留有余地;对于不落实的问题要如实反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6.项目主办单位要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科学地、客观地、公正地进行工作创造条件;应向编制单位提供必要的、准确的有关基础资料;与有关单位研究落实建设条件,并签订意向性协议或取得有关单位对拟建项目的意见书。 7.化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一般可按财务评价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有些政府贷款的项目必须作国民经济评价。其他大中型项目是否作国民经济评价,可视具体情况和有关部门要求而定。 8.根据计委有关文件的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的依据,应按规定的深度做到一定的准确性,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的出入一般不大于10%,否则视超出情况再议。 9.本规定适用于大、中型化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于老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可根据本规定的要求,结合项目的原有基础条件和可利用设施情况,拟建设项目与企业总体改造规划的关系,如平衡、衔接等情况,进行编制。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0(20)kV及以下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Q/CSG 115004-20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10(20)kV 及以下配电网项目 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 115004-2011 ICS 备案号: P 2011 – 4 - 20 发布 2011 – 4 - 20 实施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

目次 前言 (2) 引言 (3) 1 适用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编制的基本要求 (4) 4 内容及深度要求 (5) 5 附表及附图 (8) 5.1附表 (8) 5.2附图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 XX地市(州)供电局10KV及以下配电网项目汇总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 10KV及以下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表 (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 XX批次配电网项目实施前后指标对比表 (11)

前言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一体化管理工作推进的要求,公司组织五省(区)电网公司、有代表性的地市(州)供电局及设计单位规划计划专业技术人员起草本内容深度规定。本规定的编写结合了各省(区)、地市(州)的实际情况,经过征求意见和三次会议集中讨论而形成。 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南方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佛山供电局、南宁供电局、昆明供电局、贵阳供电局、凯里供电局、台江供电局、海口供电局、佛山南海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陈旭、邱朝明、戴志伟、张祖荣、张雪莹、张宁、李云芬、张群安、刘长春、罗竹平、陆冰雁、刘东升、郑星炯、刘先虎、廖小文、施坚、雷霖、陈守吉、吴振东、柯景发、罗崇熙、李成、黄少红、柳春芳、梁辉平。 本规定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规定自2011年4月20日起执行。

1、方案设计编制深度规定

建设部建质(2003)84号文件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 0 0 3 年6 月1 日起施行 (关于方案设计部份) (一)总则 一、为加强对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件的管理,保证各阶段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对于一般工业建筑(房屋部份)工程设计,设计文件编制深度除满足本规定适用的要求外,尚应符合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三、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技术要求简单的民用建筑工程,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并且合同中有不做初步设计的约定,可在方案审批后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四、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1)方案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注:对于投标方案,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标书要求。若标书无明确要求,可参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 (2)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3)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对于将项目分别发包给几个设计单位或实施设计分包的情况,设计文件相互关联处的深度应当满足各承包或分包单位设计的需要。 五、在设计中宜因地制宜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标准设计,并在设计文件的图纸目录或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注明被应用图集的名称。重复利用其它工程的图纸时,应详细了解原图利用的条件和内容,并作必要的核算和修改,以满足新设计项目的需要。 六、当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七、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执行本规定时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八、本规定不作为各专业设计分工的依据。本规定某一专业的某项设计内容可由其它专业承担设计,但设计文件的深度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二)方案设计 一、一般要求 (1)方案设计文件 1、设计说明书,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 2、总平面图以及建筑设计图纸。 3、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设计图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 110KV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附件: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110kV 配电网项目可行性 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 115003-2011 ICS 备案号: P 2011–4–20发布2011–4–20实施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2) 引言 (3) 1适用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编制的基本要求 (5) 4内容及深度要求 (5) 4.1工程概述 (5) 4.2电力系统一次部分 (6) 4.3电力系统二次部分 (9) 4.4变电站站址选择 (12) 4.5架空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15) 4.6大跨越工程跨越点及路径选择 (17) 4.7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18) 4.8海底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20) 4.9环境保护 (22) 4.10项目的节能设计分析 (22) 4.11抗灾减灾分析 (23) 4.12资产全生命周期分析 (23) 4.13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24) 4.14结论及建议 (25) 5附件及附图 (25) 5.1附件 (25) 5.2附图 (25)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缆隧道专题报告的内容要求 (27) 附录B(规范性附录)35~110KV配电网项目可研阶段主要结论及指标表 (29)

前言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一体化管理工作推进的要求,公司组织五省(区)电网公司、有代表性的地市(州)供电局及设计单位规划计划专业技术人员起草本内容深度规定。本规定的编写结合了各省(区)、地市(州)的实际情况,经过征求意见和三次会议集中讨论而形成。 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公司计划发展部、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佛山供电局、南宁供电局、昆明供电局、贵阳供电局、凯里供电局、台江供电局、海口供电局。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陈旭、邱朝明、戴志伟、曹华珍、张宁、李云芬、张群安、刘长春、罗竹平、陆冰雁、刘东升、郑星炯、刘先虎、廖小文、施坚、雷霖、陈守吉、吴振东、柯景发。 本规定由公司计划发展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规定自2011年4月20日起执行。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规定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规定 篇一:核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报告编写内容与深度 4.1 总论 4.2 电力系统 4.3 厂址条件 4.4 环境保护 4.5 工程方案设想 4.6 厂址技术比较 4.7 投资估算和财务分析 4.8 结论和建议 5 报告附图定 6 报告支持性文件 附录A(资料性附录)《厂址普选报告》内容要点 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行业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xx]739号)的安排,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制定《核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1996年11月13日,原电力工业部曾以“电计[1996]737号”文颁布《核电厂工程建设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与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使用至今已超过10年,其部分内容和要求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核电厂前期工作需要。按照“发改办工业[20xx]739号”文的安排,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组织专家在“电计[1996]737号”文的基础上制定本电力行业标准。 限于我国核电机组的现有装机规模,核电工程建设经验有待进一步积累和丰富,本标准在今后执行过程中仍需不断补充完善。开展核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家法令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原核工业第二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锦洋、朱京兴、戴联筠、李武全、卢宏田、杨建祥、张力、张 琳、傅耀宗、武红兵、杜建军、胡双跃、张弘、宋建军。 1 范围 1.0.1 1.0.2 本标准规定了核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报告编制深度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核电厂工程。

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220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试行) (送审稿) 编制: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录目 1、总则 1.1 为了规范220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加强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的管理,满足项目立项审批的要求,提高电网项目投资效益,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220kV变电所新建、扩建工程(含对侧间隔)及线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1.3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一个主要设计文件,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依据,并为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推行限额设计提供前提条件。变电所可行性研究工作分两个部分:工程选所报告和变电所可研报告部分,待工程选所报告审定后再开展变电所可研报告工作。 1.4 可行性研究工作须以电网规划为基础。必须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各专业有关的设计规程和规定,推进技术进步,控制工程造价。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包括电力系统(一、二次)、变电所选所、线路选线、主要设计原则及工程设想、投资估算等主要内容,并可根

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做相应增减。 1.6 本规定只对220kV输变电项目可研工作的内容和深度作出要求,不作为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的标准。 2、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 2.1 设计文件应包括说明书,各专业相关图纸。 2.2 对设计方案应有分析比较。 2.3 设计文件齐全,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晰、正确。 2.4 当有外委项目时应说明外委项目内容、费用估算。 3、工程选所报告部分 前言3.1 设计依据3.1.1 1)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 2)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3)委托方的设计咨询委托。 3.1.2 工程概况 简述工程项目概况。 3.2电力系统部分 3.2.1 电力系统概况 论述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系统概况。 3.2.2 负荷预测及电力平衡 1) 负荷预测 根据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参照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相应水平年的负荷

景观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精编版]

景观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精编版] 景观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目录 一、总则 二、方案设计 2.1 方案设计文件包括内容 2.2 设计说明

2.2.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2.2.2 场地概述 2.2.3 总平面设计 2.3设计图纸 2.3.1 场地现状图 2.3.2 总平面图 2.3.3 功能分区图 2.3.4 种植设计总平面 2.3.5主要景点放大平面图 2.3.6主要景点的立面剖面图或效果图 2.3.7景观建筑构筑物方案设计。 2.3.8 景观标识小品设施及灯具设计 2.3.7设备管网与场地外线衔接的必要文字说明或示意图。 三、初步设计 3.1 一般要求 3.1.1 初步设计文件包括内容 3.1.2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程序 3.2 设计总说明 3.2.1 园林景观专业 3.2.2 给水排水专业 3.2.3 电气专业 3.3 设计图纸

3.3.1 园林景观专业 1、总平面图 2、总分区索引图 3、总平面放线设计图 4、竖向布置图 5、总平面铺装索引图 6、水系放线图 7、道路放线图 8、分区平面图及索引图 9、分区放线平面图 10、分区竖向设计图 11、铺装设计图 12、种植平面图 13、水景设计图 14、园林景观建筑、小品设计图3.3.2 给水排水专业 3.3.3 电气专业 3.3.4 图纸增减 四、施工图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 施工设计文件需要满足的要求4.1.2 总封面应标明以下内容 4.2 园林景观专业

4.2.1施工图阶段景观专业设计文件包括内容4.2.2施工设计文件顺序 4.2.3图纸目录 4.2.4施工图设计说明 4.2. 5.园林专业图纸内容 1、总平面图 2、总平面分区索引图 3、总平面放线设计图 4、总平面竖向布置图 5、总平面铺装索引图 6、种植设计图 7、水系放线图 8、道路放线图 9、分区平面图及索引图 9、分区放线平面图 10、分区竖向设计图 11、铺装详图 12、景观节点详图 13、其它详图 (一)、水景详图 (二)、铺装详图 (三)、景观建筑、小品详图 4.2.6 图纸增减 4.3 结构专业 4.4 给水排水专业

35~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要求

贵州电网公司 35~110kV输变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征求意见稿) 贵州电网公司 2009年4月贵阳

前言 为规范贵州电网公司35~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深度,加强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的管理,满足项目立项审批的要求,提高电网项目投资效益,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初步设计提供基础,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由贵州电网公司建设管理中心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由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规定由下列人员编审: 批准: 审定: 审核: 主要起草人:

目录 前言 1总则 (1)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1) 3 工程概述 (1) 4 电力系统一次 (2) 5 电力系统二次 (4) 6 变电站站址及工程设想 (5) 7 输电线路路径及工程设想 (9) 8 环境保护 (10) 9 节能 (10) 10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10) 11 附件及附图 (11) 附录A 本规定用词说明 (13)

1总则 1.1 本规定适用于贵州电网系统内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包括变电和线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35kV输变电工程参照执行,并可适当简化。 1.2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一个主要设计文件,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依据,并为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推行的典型设计控制造价指标提供前提条件。 1.3 可行性研究工作须以电网规划为基础。必须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各专业有关的设计规程和规定,推进技术进步,控制工程造价。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2.1 可行性研究工作重点是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问题,确定工程建设规模、投产时间和评估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2.2 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包括电力系统(一、二次)、变电站选址、线路选线、主要设计原则及工程设想、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等主要内容,并可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做相应增减。 2.3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说明书,各专业相关图纸。设计文件与相关协议齐全,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晰、正确。对设计方案应有分析比较。 3 工程概述 3.1 设计依据 3.1.1 报告编制的任务依据 1)经批准或上报的电网规划审查文件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 2)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3)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或设计委托书。 3.1.2 报告执行的技术依据 1)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2)国家和电力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文本(注明标准、规程和规范的名称及最新版本编号)。 3)地方政府部门和各职能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3.2 工程概况

220千伏及110(66)千伏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word版要点

前言 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程序中为项目核准提供技术依据的一个重要阶段,为满足输变电工程核准要求,规范前期工作深度,加强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220千伏及110(66)千伏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的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我院承担的220千伏及110(66)千伏新建、扩建、改建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35千伏及以下新建、扩建、改建交流输变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2 总则 2.1 本规定是编制、评审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可研评审意见是开展项目专题评估和编制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开展后续工程设计的依据。 2.2 对于城乡规划区内的输变电工程,应及早将电网规划内的变电站站址和输电走廊通道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工作成果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 2.3 电网技术方案应采用通用设计方案,并贯彻差异化设计原则,以及“两型一化”变电站、“两型三新”线路设计原则。 3 一般规定 3.1 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必须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各专业的有关设计规程和规定。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建设(简称“两型”电网建设)。推广通用设计、通用造价、通用设备,促进标准化建设。积极采用电网新技术,不断提高电网技术水平,注重环境保护,促进节地、节能、节材,提高电网输配电能力,降低输电成本,控制工程造价。 3.2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以审定的电网规划为基础,原则上已列入电网规划的220千伏及110(66)千伏输变电工程才具备开展可研等前期工作的条件。

3.3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设计单位必须完格、准确、充分地掌握设计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 3.4 当有多个设计单位参加同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时,应明确其中一个为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应对其他各协作设计单位的设计内容负责,对相关工作的配合、协调和归口负责,对接受工程外委项目的各设计和测试单位的资质提出意见,并负责将各外委单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试验研究等报告的主要内容及结论性意见经分析和整理后归纳到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中。 3.5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电网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对项目的必要性、系统方案及投产年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分析项目及方案的节能降耗效益,提出项目接入系统方案、远景规模和本期规模。 (2)提出影响项目规模、技术方案和投资估算的重要参数要求。 (3)提出二次系统的总体方案。 (4)对新建工程站址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必要的调查、收资、现场踏勘、勘测和试验工作,提出推荐意见。新建工程原则上应有两个及以上可行的站址。 (5)对新建线路的路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对大跨越工程,跨越点位置应结合路径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节能及经济比较,并进行必要的调查、收资、勘测和试验工作,提出推荐意见。 (6)投资估算应能满足控制概算的要求,并应与通用造价、工程限额设计控制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7)经济评价所需的原始资料切合实际,测算的电网电价调整需求合理、可信。 (8)取得规划、国土等必要协议。 3.6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系统论证部分、变电部分、线路部分、技术经济部分以及专题报告。系统部分应包括电力系统一次、电力系统二次、节能降耗分析;变电部分应包括变电站工程选站及工程设想、节能降耗分析;线路部分应包括线路工程选线及一程设想、节能降耗分析;技术经济部分应包括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必要时以专题报告形式进行研究。各报告说明书应按要求编写,并应有附件和附图,其他报告也应有必要的附图。应有专门章节说明新技术在本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情况。 3.7 电网技术方案应采用通用设计方案,并在可研报告中说明采用的设计方案,对确实不能采用的应说明原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