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安徽干部在线教育答案)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安徽干部在线教育答案)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安徽干部在线教育答案)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安徽干部在线教育答案)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诗经》

B.《尚书》

C.《礼记》

D.《春秋》

A.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

B.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C.不协调不充分的发展

D.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对外开放

C.全面实现现代化

D.全面共同富裕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平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义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法治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A.从现在到2018年

B.从现在到2019年

C.从现在到2020年

D.从现在到2021年

A.党的八大

B.党的九大

C.党的十大

D.党的十一大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九大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建成现代化强国

基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

十年,我们更相信—— 基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摘要:十八大报告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农村、农民、农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简单的描述了农民收入和收入来源的变化,阐述了目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并对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字:三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年 1.十年来我周围的变化和中国农村变化状况 十年之前,我读初二;十年之后我读研一。十年之前,下雨了,我打的是洋布伞,上面还有补丁;十年之后,下雨了,我打的是天堂伞,上面还有花。十年之前,下雨了,路上都是泥;十年之后,下雨了,路像刚洗完澡一样,干干净净的。十年之前,我和哥哥姐姐争着抢着看电视,还是黑白;十年之后,我抱着自己的笔记本坐在床上,浏览网页看电影,再也没有人和我抢了。十年之前,我家的小麦不够我们一家五口人吃,每年都要借;十年之后,我家的麦子吃不完,要卖,等着人来收。十年,十年里改变了很多很多。不知不觉我们长大了,成人了;不知不觉我们的生活改变了,越来越好;不知不觉我们的城市也变化了,越来越繁荣。十年时间的转变,让我知道我家的生活变好了,让我知道我的生活变好了。而十年时间生活变好的不仅仅只有我家和我,还有全国许许多多和我父母一样的农民,和我一样的农民的孩子。下表是2001——2009年关于我国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情况。 据统计,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连续九年保持增长,从2001年的2366.4元,增加到2009年5153.2元,共增加了2786.8元增加了近1.18倍,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农民增收的同时,农民的收入途径也发生了变化。下表反映的是2001——2009年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源构成变化情况。 这些数据无疑不说明了,我们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我眼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课程论文-2016.10.12

全面小康全面富强 ——我眼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姓名:杨静焕 班级:农教15-2 学号:20155065 指导老师:邵紫英 2016年10月至11月

目录 1.全面小康理念 (2) 1.1前言 (2) 1.2全面小康生活在我们身边 (2) 2.全面小康全面富强 (3) 2.1我国全面小康的现状 (3) 2.2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4) 2.3青少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 (5)

全面小康全面富强 ——我眼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1.全面小康理念 1.1前言 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得诱人的理想社会,也表现了许多老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向往。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从狭义理解,她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已经有余。从广义上理解除经济生活外,它还涉及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而在我心中的美好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小康,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是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 具体含义:低水平、指我国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刚“达标”,主要是指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不全面: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够.不平衡: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全面小康,是指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 那么,如今全面小康的理念又更加全面。五位一体全面小康,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小康。“五位一体”的发展正汇聚成百姓全方位的幸福感。它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 1.2全面小康生活在我们身边 每个人对全面小康社会都有着自己的期盼和憧憬。不同成长时代,不同生活,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心目中的全面小康社会肯定有所差别的。环卫工人说,全面小康是城市的干净整洁;医护工作者说,全面小康是医疗保障系统更健全,人们就得了医、看得起病;大学生说,毕业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全面小康;企业老板说,节能减耗,工厂走上生态发展之路是全面小康……职业、生活环境等等的千差万别,不同的人谈起全面小康,就有不同的理解。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此,我充满憧憬与向往!我不禁问自己:我心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呢?是衣食无忧,山珍海味么?是有车有房,灯红酒绿么?还是工作舒适,天伦之乐呢?如果仅是这样,绝对

正文农村建设小康社会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路与对策 姓名:指导老师: 摘要 中共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 20 年在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忽略的环节,对于农村这样的复杂的复合系统,目前还不能够用几个比较明确的指标来描述此系统的状态和变化,因而需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描述系统的发展状况。根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内涵、目标的理解,指标体系分为个体指标、子系统和总系统三个层次。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是总系统;第二层次分别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等子系统构成;对应其子系统设立多个任务为第三个层次。 其中,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建立长期农民增长收入机制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针对农民增收面临的人均资源占有少, 农村人口素质较差, 农业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等主要问题, 提出了多项利于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与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可以初步构建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 本文首先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内涵和国内外对小康社会研究情况;其次对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得出制约全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阻碍因素;最后在前者基础上,提出如:发展农村经济, 深化改革、建立农村保障制度、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等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路、对策、指标体系

The idea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rural areas and countermeasures Name of student: Name of tutor: Abstract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roposed that we want in the first 20 years of this century, the country built a strategic goal of a well-off society.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rural index system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s a non-negligible part , for such a complex composite system in rural areas , is not yet able to compare with a few clear indicators to describe the status and change this system , therefore, requir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dex system to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task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 meaning, understanding the target indicator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of individual indicators , subsystems and total system . The overall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rural society is the total system ; second level subsystem consis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 , political democracy , respectively ; corresponding subsystem established its multiple tasks for the third level . Among them,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is to solve the "three rural" core of the problem , 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sm for rural farmers' income growth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s core mission . Resources per capita income for farmers facing possession of less rural poor quality , low level of agricultural social security and other major issues , made a number of long-term mechanism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farmers' income measures .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can be initially built up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in rural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

关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而小康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此,党中央在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任务和总体要求,为我们描画了今后二十年的幸福生活,这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农村党员责任更是重大,因为农村党员是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领头羊,只有农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国人民才能算得上实现了全面小康。 一、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 实际上,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在旧社会,人们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理解就是吃饱穿暖住好房子,根本不敢奢望上学读书干大事业。新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小康标准越来越高,万元户甚至十几万元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更加注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因此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让人们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还要享受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不仅仅让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还要让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不仅让城市居民过上小康生活,更要让广大农村群众也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那么,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指标是什么呢?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六个方面的18项指标: 一是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或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二是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35%。 三是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35%。 四是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0%。 五是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60%。 六是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4人。 七是农村居民基尼系数达到0.3-0.4。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八是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 九是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5岁。 十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0%,这个“恩格尔系数”,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等于居民用于食物消费的支出与总消费支出之比。 十一是农民居住质量指数≧75%。 十二是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7%。 十三是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60%。 十四是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85%。 十五是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8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详解

第二课立足国情强国富民 第三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认识到经过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要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比较研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取得的一些成就和我们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的信心;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二、课前准备 1.查找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的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 2.查找抗震救灾和举办奥运会中发生的不怕艰难困苦的感人故事。 3.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8月8日至22日我国成功地举办了29届奥运会,请问有多少同学亲自光临了比赛现场?有多少同学坐在家里,开着空调,很舒服地看了奥运会? 【学生活动】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大家都经历的一件事,重新勾起美好的记忆,同时导入新课)师: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逐渐进入了一种“不愁温饱、较为宽裕的生活状态”。这种小康状态正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自己所追求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社会状态,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较为宽裕,也包含社会的平等有序。 历史上的“小康”是什么状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5“知识窗”。 师:我们的小康社会与历史上的“小康”理想有一定的区别,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班级 1304 学号 6300613166 姓名陈铭

【摘要】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建设小康社会全面 【正文】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处的现状 我们之所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是因为我们还处于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国际现状 从全球来看,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正孕育新突破,世界经济正在调整、变革,变化的本身其实就是机遇,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机遇不是等来的,机遇转眼即逝,挑战长期存在,关键在于主动寻找机遇,善于抓住机遇。(二)国内现状 1.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最近10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科技实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2.国内有广阔市场,扩大内需、城镇化的提升均将提供巨大潜在的经济需求,中国人口众多,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都会有很强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现; (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 (4)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总体小康成就与不足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能力,在对数据材料的分析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的感受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距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描绘,激励学生为创造更加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好日子〉 教师:这首歌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那大家知道它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吗? 学生:从1978年到1996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行了十几年,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收入越来越多了,日子越过越舒心了。过上好日子的人们需要有一首歌来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好日子》这首欢快喜庆的歌曲诞生了。它反映的主题就是——小康社会。 教师:要全面的认识小康社会得先从小康一词的提出开始。 【授受新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社会的提出及“三步走”战略目标。 材料1:小康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民 亦劳止,岂可小康”。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 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 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材料2::1978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在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 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牢牢把握先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处于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之中,高校理科教学要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应做多方面的探索。笔者认为,提高思政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技能,形成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与魅力,以其“能言”与“善辩”,晓之情、动之理,则是切实改善教学效果,增强思政教学的感召力和渗透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往往忽视的一个方面,思政教学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使它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教学,它是“用心”在教学,是师生心灵的沟通和对话,是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是信念的塑造和内化。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人们最重要的一种交流手段,教师语言技巧的优劣是学生能否接受我们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引发他们思考的关键。当今大学生不仅要求思政教师要成为信念之师,而且也要求他们成为人格之师,因此,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内涵,由此可以达到爱其师、信其道的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必须针对教学内容、目的要求的差异,热点、难点、焦点的分布,课型的迥异,自由地运用不同飞语言表达技能。 一、教师在讨论式教学中语言要充满亲和力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要用平易近人的语言以平和、自然的语境,努力营造出平等、自由、开放的氛围,这样的环境可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话语似月色中奏出的小乐曲,可引发学生连绵的联想,学生就愿将心灵的感触,思维的火花、疑点、难点问题一吐为快,学生就愿拨动心的琴弦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与教师、同学共弦。平等的对话、自由的气氛、舒畅的心情、关注的话题可使讨论内容得到充分的交流和认识。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为。。。。。。“进头脑”创设了良好的条件。真理越辩越明,在师生间交互式讨论中,教师要“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眼光,时代的要求”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对新形势下出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激发大学生善于思考的内在动力,积极发挥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体作用。如若教师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用命令式、训导式的话语强迫学生发言或讨论,这种高压下的语境,失衡的人格情景,学生不是战战兢兢就是故意抵触,同学们根本找不到如鲠在喉的感觉,他们的发言或流于形式或应付了事或言不由衷或隔靴搔痒,根本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难以实现增强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鉴别力、防御力。同时,,师生间平等的信任感也难以找回。没有信任,隔阂就会产生,思政课如果是在这样冷漠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其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二、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语言要饱含诱导力 思政课有许多疑点、热点等问题需要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思索中同学们才能明辨是非。消除疑惑,从而增强思政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语速的快慢节奏,语调的高低起伏。如果语速过快,如连珠炮一般,就不能给学生留有恰当的思考时间,也易造成学生精神状态紧张,听课的疲劳,达不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目的;如果教师语调低缓,没有抑扬顿挫,特别是在当前思政课普遍采取大堂合班授课的形式下,学生的听课兴趣就会荡然无存,昏昏欲睡,学生就根本谈不上与教师共同去探幽索微,理清迷雾,匡正认识。故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充分的课前设计,既要跌宕起伏,又要一泻千里;既要掷地有声,又要含蓄幽默;既要娓娓道来,又要激情洋溢。在这种不断变化的语言情感诱导下,学生的思维

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能性

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 能性 应数141 罗晓芸 141111012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落幕已经将近又一年了,虽说如此,它的一些内容仍让我们牢记在心。还记得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党制定了“十三五”计划,强调了计划的关键点之一“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并将其作为了计划的核心,那么中国是否真正能够实现2020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小康社会,根据网上查询到的资料我们知道了“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礼记》,原意是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是比理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我们可以将小康社会理解为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那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有什么要求呢,在党的十六大中国家制订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制定了十个基本标准,分别为: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 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城镇化率达到50%,七、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大学入学率20%,九、每千人医生数2.8,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我们根据上述基本标准来简略分析我国现在的情况与未来的可能性,根据2015年统计的结果201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8,280.09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772元,恩格尔系数达30.6%,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大约在30平方米左右,城镇化率达56.1%,互联网普及率达48.8%,大学入学率达40%,每千人医生数2.99,全国各地城市低保标准最低达20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最低达100元以上,将以上数据与各个标准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到2015年为止我国已经基本上能够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但有的数据远超于标准线,而又的数据与标准线的差距却不大,具体是指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和每千人医生数,这两个指标是与老百姓的生活切切相关并十分重要的指标。那么是什么影响了这两个数据,首先是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中国作为世界上土地面积第四大的国家住房问题本不应该成为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那又是因为什么呢,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楚,就是人口的原因,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的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一直影响着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样也影响着住房面积的分配,由于地少人多,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都十分高,许多人都正作为房奴打拼着,还有许多人连成为房奴的能力都还没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实行着计划生育,虽然对人口数的增长速率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人口数仍是呈增长

探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问题

探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问题 摘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应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措施。 关键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社会的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国全社会的全面小康。 1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小康”一词源出我国的《诗经》,“民亦劳止,讫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很劳苦。应该让他们稍得安宁。后世人们把家庭稍有余钱剩米,可以安然度日,称为小康。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在西汉《礼记》中得到系统阐述,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稳,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指的是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康的社会局面。尽管由于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这种社会理想从未得到过实现,但小康思想在我国民间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老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立足于中国国情,放眼发展大势,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以纠正我们过去在现代化建设问题上急于求成的倾向。 关于小康社会建设问题,早在1991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上就给出了比较完整、全面的论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对小康问题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过去我们所提的小康,主要是指小康生活,注意强调的是经济增长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大家所共知的小康生活、小康之家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对经济增长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政治文明、教育、环境、卫生等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即十六大强调的六个更加:“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它不仅强调经济的发展,强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还包括了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建设等的全面发展;包括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十分完整的目标体系,是一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共同富裕,而不再是过去讲的先富带动后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就是说,小康社会并不单纯是当前我们所认可的若干平均指标的问题,更应该是一个“众数”或“下限”概念,即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生

试析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问题探讨(一)

试析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问题探讨(一) 论文关键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论文摘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应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措施。 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社会的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国全社会的全面小康。 1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小康”一词源出我国的《诗经》,“民亦劳止,讫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很劳苦。应该让他们稍得安宁。后世人们把家庭稍有余钱剩米,可以安然度日,称为小康。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在西汉《礼记》中得到系统阐述,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稳,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指的是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康的社会局面。尽管由于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这种社会理想从未得到过实现,但小康思想在我国民间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老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立足于中国国情,放眼发展大势,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以纠正我们过去在现代化建设问题上急于求成的倾向。 关于小康社会建设问题,早在1991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上就给出了比较完整、全面的论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对小康问题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过去我们所提的小康,主要是指小康生活,注意强调的是经济增长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大家所共知的小康生活、小康之家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对经济增长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政治文明、教育、环境、卫生等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即十六大强调的六个更加:“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它不仅强调经济的发展,强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还包括了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建设等的全面发展;包括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十分完整的目标体系,是一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共同富裕,而不再是过去讲的先富带动后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就是说,小康社会并不单纯是当前我们所认可的若干平均指标的问题,更应该是一个“众数”或“下限”概念,即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生活在某一个水平线以上,才是我们所说的实现了小康。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不在沿海、不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是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它不仅仅是把蛋糕做大的问题,还必须有效地分配这个蛋糕,要带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走向富裕,要让他们分享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成果,这才是我们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只有大多数的农民富裕了,才能说中国真正富起来了。因此,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从目前城乡关系的现状来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 首先,按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和水平,到2005年,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由200。年的6280元增加到8015元,而农村的人均纯收入将只由2000年的2253元上升到2876元,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将进一步由200。年的4027元扩大到2005年的5139元。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离小康社会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将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其次,我国目前仍有2亿多人口未实现小康生活,农村还有3000万人没有脱贫,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而且,在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没有巩固地解决温饱问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这些人口的绝大部分就会重新陷入贫困。因此,目前尽管说我国已进入总体上的小康,但也是一个非常低水平的小康,或者说是一个非常低的小康生活水平,离全面小康社会的目

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论述题:江泽民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形成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请阐述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100分) 答:江泽民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形成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到20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这个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我国人均生产的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较少,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均占有及能够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消费的物质产品较少。偏重于满足物质消费、生存性消费,而精神消费或文化消费,特别是发展性消费还得不到有效满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严峻,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在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这是一个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既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目标。这是一个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目标。 1

安徽干部教育在线测试题答案(全)

抓好投资项目加速安徽崛起 1 奇瑞汽车是安徽省立足投资谋划的项目,在哪个城市?()(分值:2/得分:2) 芜湖 铜陵 池州 马鞍山 2 安徽省依托本省资源谋划的煤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其依托的资源不包括()。(分值:2/得分:0) 铜陵的铜 滁州的盐 巢湖的石灰石 淮北的煤 3 科大讯飞语音产业基地项目位于哪个城市?()(分值:2/得分:2) 安庆 合肥 蚌埠 芜湖 4 金融危机后,为扩大内需,截至2010年,中央先后安排了()次新增投资项目?(分值:2/得分:2) 1 2 4 3 5 项目单位在向政府主管部门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需附送的部门文件可以不包括()。(分值:2/得分:2)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城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 6 下列不属于拉动GDP增长“三驾马车”的是()。(分值:2/得分:2) 出口 进口 投资 消费 7 第一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共计()。(分值:2/得分:2) 1000亿元 1500亿元 500亿元 2000亿元 8 乘坐动车组火车从合肥到上海需要()个小时?(分值:2/得分:0) 1.5 2.5 2.0 1.0 9 “861”实施以来累计项目总投资已突破()。(分值:2/得分:2) 10000亿元 15000亿元 5000亿元 20000亿元 10 安徽省成为全国第几个“万亿大省”()。(分值:2/得分:0) 18 10 14 22 11 项目谋划的情况有多种,《安徽省铁路“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在()情况下编制的?(分值:2/得分:0) 无规划无项目 有规划有项目 无规划有项目 有规划无项目 12 宁波申洲集团投资兴建的申洲针织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望江县,2009年一期工程投产,解决了()人的就业问题?(分值:2/得分:2) 3000 4000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模板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 【内容提要】采用文献、逻辑、理论等方法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目标、任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内涵,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 【摘要题】全民健身 一、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我国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全民族素质的普遍提高既有利于构建未来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也有利于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合理地享受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未来20年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以“明显改善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体育作为社会事业的构成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更多地被作为“大事”来抓,特别是20世纪后期,体育开始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作为实现小康的内容,服务于建设小康,“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为20世纪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的十六大把全民健身体系纳入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自党的十二大使用“小康”概念以来,党的重要文献首次将“全民健身体系”纳入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是继中共中央20XX年8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后,党中央又一次从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肯定了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说中共中央20XX年8号文件提出要把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成为一个面向全体国民、重点突出、能够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的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党的十六大则把全民健身体系进一步具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能够量化评价的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指标。从“大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其中蕴含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思维,它赋予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内涵,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是对当代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新贡献。 二、关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20建设小康社会调研报告3篇

2020建设小康社会调研报告3篇 【篇一】建设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而小康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此,党中央在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任务和总体要求,为我们描画了今后二十年的幸福生活,这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农村党员责任更是重大,因为农村党员是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领头羊,只有农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国人民才能算得上实现了全面小康。 一、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 实际上,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在旧社会,人们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理解就是吃饱穿暖住好房子,根本不敢奢望上学读书干大事业。新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小康标准越来越高,万元户甚至十几万元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更加注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因此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让人们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还要享受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不仅仅让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还要让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不仅让城市居民过上小康生活,更要让广大农村群众也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小康社会,是由小平同志提出的。1979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的时候说,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后来,小平同志又进一步说小康社会就是要在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