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破解班主任难题

破解班主任难题

破解班主任难题
破解班主任难题

破解班主任难题

应众多朋友的要求,从近日起,陆续发表《破解班主任难题》系列帖子。这本书稿真是“百炼成钢”,已经正式出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爱的班主任,送您一把金钥匙

张万祥

据统计,全国有中小学生两亿,有中小学教师近1000万,其中班主任大约有500万。班主任承担着独特而艰巨的任务,班主任活跃于教育前沿阵地。

进入21世纪以后,班主任面对的是全新的社会、全新的教育对象。

全新的社会,其中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成员利益追求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取代了价值取向单一化。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现实:市场经济刺激了成才意识的觉醒,商品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创新意识、法制观念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分散性、开放性、强调物质利益等特点,引起人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评判标准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倾向,腐败作风蔓延,利己主义增强,安贫乐道、重义轻利、艰苦奋斗遭到冷落甚至遗弃。要注意的是,德育工作是在西方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激烈碰撞,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交替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这是班主任遇到的社会新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的思想必定打上当今时代的烙印,他们在道德评判、思想认识、行为准则、审美情趣、理想追求、心理状况诸方面都具有这代青少年独具的特点,概括来讲,突出特点是“三不”:不崇拜权威,不轻易服从,不迷信宣传。当今青少年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八化”:①缺乏远大理想,理想的异化;②不能吃苦耐劳,不能经受风雨,思想的退化;

③不懂得感激生活、感激父母,情感的荒漠化;④缺乏信念支撑,精神的软化;

⑤沉湎于电子游戏和网上聊天,课外生活的低俗化;⑥身体虚弱,体质的弱化;

⑦性格脆弱,心理的贫瘠化;⑧厌烦学习,课外读书的卡通化。这是班主任在教育对象方面遇到的新问题。

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形式——家庭,当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迅速增长外,还有大款家庭、打工仔家庭、留守家庭、超生家庭、父母离异家庭、知青返城子女家庭等,这是班主任在家教方面遇到的新问题。

班主任工作从来没有这么艰巨,班主任的困惑从来没有这么突出,班主任遇到的难题从来没有这么集中。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洞察到了这个问题,在2004年6月初提出了组识人力编写《班主任的100个难题》(现在改名为《破解班主任难题》)这部书的设想。于是在朱永新的指导下,历时一年多,我们编辑了这部书。现在,我们把这把凝聚着几十位班主任作者心血的钥匙奉献给天下的班主任,但愿能够为大家打开一座座迷宫。

这是部集思广益的书。困惑班主任的切实是哪些难题?我们利用网络展开了广泛的调查,又请几十位作者各拟出十个题目,主编汇集,反复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九十九个题目。确定的难题不少是新问题,如如何带差班的难题,学生上课带手机的难题,帮助解决贫困生困难的难题,如何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难题……在这个基础上搭设了全文提纲,并提请朱永新先生进行审阅。

这是部凝聚集体智慧的书。我们明确了这样一个事关根本的问题——是“难题”,而非一般性的问题,写出难题之难给班主任带来的困惑,又要写出解决的方法途径。写出难,为解决难题做铺垫。“难”字体现了要求,体现了特色,体现了水平,也体现了难度。难题一定是宏观问题下的微观问题,微观问题能够反映宏观问题,而且具备生动性、典型性。解决难题的方法要具体可行,操作性强。撰写书稿是大家同心协力合作的结果。主编从全国各地物色的作者大部分是长期担任班主任而且卓有成绩的中青年老师。例如,万纬是畅销书《班主任兵法》的作者,朱国红是畅销书《没有孩子是差生》的作者,王立华已经出版了几部专著,赖联群是温州市十大名班主任之一,陈胜曾获得全国青年教师学科竞赛第一名,陈惠芳、陈笑春、李丽、么文轩、李淑范、焦美玲、陈琳等都是各地的优秀班主任、名班主任。

班主任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别性——班主任应该特别有学问、特别有爱心、特别有修养、特别有心计、特别爱读书、特别爱思考、特别爱研究、特别敢创新。这部书稿仅仅提出了九十多个难题,这不可能概括无余。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大家一定会发挥聪明才智,科学地艺术地解决问题。

这部书的问世应该感谢朱永新先生,是他的睿智使我们深刻思考这些难题。

这部书的问世应该感谢福建教育出版社,是他们的辛勤和神速,使亲爱的班主任同行早日拿到了金钥匙。

愿大家掌握更多的金钥匙,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更上一层楼。

班主任如何树立威信

冯婉迪

正值午休时间,某中学校门口。

四个该校高二(6)班的男生和外校几个男生发生口角,越吵越凶,加之十六七岁的孩子比较容易冲动,没多长时间,口角变为了打斗。双方都手持棍棒,该校值班的两名校警没能将其拉开。路过的行人看到打斗渐趋严重,有人准备打110报警。就在这时,学校里走出一位年轻的男老师,就在他准备靠近几个打架的孩子时,该校的四个男生突然停了下来,然后乖乖的把手中的棍棒放在了男老师的脚边,校警乘机拉开了外校的几个男生。只见那位老师捡起棍棒,什么都没说,只是转身向校园内走去,随即,四个男生相互一看,竟也都走进校园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人们无不佩服这位年轻的老师,佩服他如此平静地“摆平”了这场连校警都无能为力、几乎要惊动110的“战争”。这一切源于这位班主任在学生中有极高的威信。

作为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有无威信,以及威信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班级管理的成败,也是衡量其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这样的威信是如何树立起来的呢?前面提到的那位年轻的班主任,他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这种难题解决途径的一部分,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引申出以下几点,来说明班主任该如何树立威信。

一、对自己的定位

作为班主任,如何定位自己在班级中的身份至关重要。不少老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单纯的“领导者”,居高临下地命令,指挥学生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一切,以为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在学生心中有了“威”,有了地位。他们的学生表面上大多顺服,但内心却大多逆反。所以,班主任工作也很难深入,效果也往往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理想。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特意树立的权威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权威永远是一种人为的权威,而且永远是徒劳无益的。”这就是这种单纯“领导者”定位的不足。

除了这种“领导者”定位,还有另一种,那就是“同盟者”。现在不少年轻的老师开始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同盟者”。这种定位的好处显而易见,因为同盟,所以有沟通;因为有了沟通,学生和老师双方都能更好地彼此了解,彼此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也就容易做得更深入,学生则表现为乐于接受和完成班主任所交予的任务,在乎班主任的评价。师生都能在一种比较和谐的氛围中一起发展,一起进步。这种定位的班主任比“领导者”定位的班主任更容易深得学生的心。但“同盟者”定位,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过于“同盟”,就可能导致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失控,而且越是低年级,这种失控就越明显,因为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还没有很强的自控力,而老师过于朋友式的身份很可能让他们产生自我放纵、自我迁就的欲望。

过分的、单独的“领导者”“同盟者”定位都不是完美的,最好的定位方式应该是以同盟者的身份介入,行使自己领导者的权利,履行领导者应该履行的责任。

二、对学生的态度

新时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所以一名教师,尤其是一位班主任,对学生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作为一名教育者的成功与否。

首先,老师们最应该做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他们的言语、他们的隐私以及他们应有的一切权力。获得别人的尊重是从尊重别人开始

的。不要以为老师就是例外,老师要想在学生中有威信,被学生尊重,也一样是从首先尊重学生开始的。

其次,是信任。信任他人是一种美德,而得到他人信任则是一件使自己开心又信心百倍的事情。当一名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他就会更努力地去让自己获得他人的信任。于是,无论从做人、做事,还是学习上,他都会更注意,更努力,不断完善自我。老师们,努力地去信任我们的学生吧,给他们一点前进的力量,给他们一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由和期待!

再次,理解和沟通也不能忽略。所有的老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走来的,就算大家不能回忆起那个时候的细节,但那种渴望得到师长理解的心情总还是能够回想起一点的吧。老师和学生,通常被看作是两代人,两代人之间由于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的不同而产生了“代沟”,因此不能很好地互相理解,于是出现了分歧,甚至是顶撞。若是闹成了这样,那么老师怎么去做学生的工作,学生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去接受老师所做的一切呢?教育因此而变得不和谐,充满了火药气息。所以,在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这个问题上,理解和沟通十分重要。做好了这些,班主任的工作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理解和沟通,只有一条捷径,那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他们的世界。

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学生眼里,老师应该无所不能,班主任就得加个“更”字。学生的这种心理期待无疑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人师表,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

不妨把“威”“信”二字分开来谈。在“威”这一字上,应尽量做到:广闻博录,多才多艺,师德高尚,个性完善,并且有着出奇制胜的教育方法;而在“信”这一方面,真诚守信至关重要,它包括为师者必须说到做到,有错就要敢于承认和改正,对待他人不虚假。此外,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且时刻表里如一。这些都是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品质。

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几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威信不是要特意去树立的,而是属于那种“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从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语做起,一点点完善自己,一点点把爱洒遍学生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班主任的威信就不立而立了。

新班主任怎样树立威信

陈胜

曾经有一位青年班主任在新生入学一月后的教育日记中总结到:“我是真心地对待这个班级,真诚地面对这群学生,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把这个集体建设好。可是,从我走上讲台的这30天来看,我失败了。班级凝聚力几乎没有,自习课上我一旦

离开就异常热闹,我以朋友的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他们却认为我软弱,缺乏班主任应有的威严……”

从这样一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这位青年教师新当班主任的沉重。新当班主任难,当新班主任也难,难在何处呢?首先难在开头,因为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论是那些刚走上讲台、初当班主任的“热血青年”,还是在这条战线上已身经百战的“骁勇猛将”,打响第一炮,实现开门红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走好班级建设第一步,让师生很快步入正途,就能让班级驶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新班主任要想带好一个班,首先就得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乌申斯基指出,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当班主任的威信得以确立,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很多班级管理事务、班级建设方案的构思和推行,将游刃有余、势如破竹。然而,威信的确立确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又增加了班主任们的工作难度。威信难以确立的原因大致如下:

首先,学生与新班主任之间互不了解。而了解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崇拜、敬佩的出发点。刚刚走到一起时,师生之间的了解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需要时间,更需要朝夕相处通过彼此的言谈举止来进一步认识对方。所以,新班主任要想在短时间内树立起自身威信,就只有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学生付出中去。

其次,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班主任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约束,班主任难以走进学生心灵。曾经有一个女孩在《我的班主任》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记忆中的他老是板着一张脸,虽然,每天我们都会与他(指班主任)见面,但总感觉像隔着一个太平洋那么远。”因为女孩的班主任不是语文老师,因此她才可以不担心被班主任知道而畅所欲言。也正是通过这么一句发自一个幼小心灵的真实声音,我们可以断言,这位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方面是失败的,他根本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至少没有走进这个女孩的心灵。

第三,班主任个人素质的高低是威信能否得以成功确立之关键。由于学识、综合素质、性格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班主任的工作效果必定参差不齐。那些教书效果好、育人本领高、精力充沛、平易近人的班主任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心悦诚服。然而现实情况是,这样的班主任太少了,更揪心的是一些班主任虽知不足却依旧不思进取。

此外,还有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也让威信难以确立,比如班级人数过多使得师爱的阳光难以经常普照每一个角落,再如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违背教育规律制订“清规戒律”,致使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无法开展(如个别地方为避免安全事故禁止组织学生外出野炊、游玩),这些客观因素有时会造成学生的心理落差而怀念以前的班主任和班级。

诸多因素造成了一些新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要么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只得跟着其他班主任东施效颦;要么虚张声势、空喊口号,掩盖自己的苍白和底气不足;要么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不成章法、乱搞一气。其实,班主任实施班级建设活动是一种自我人格力量的外化,也是一种个人品质的彰显。以智慧启迪智慧,用激情点燃激情,班主任与学生也就能做到灵犀相通、水乳交融。而在这个交融与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威信的确立也就水到渠成。具体而言,新班主任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一、真城地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是永远与优质教育绝缘的。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脑子里想着的是学生,心中装着的还是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那一缕缕平凡而伟大的师爱时,春风化雨的教育就滋润着成长的心田了。学生感冒时的一句问候、放学途中的一声叮咛、学生住院时的一次探望、考试之后的一次鼓励……都将在学生心底荡起阵阵涟漪,让师者亦师亦友,令教育如诗如歌。

二、用创新思维开展班级管理

教育最忌简单粗暴、管理最忌墨守陈规,为人师者当与时俱进,最大限度调动受教育者的进取热情和参与激情。班级目标的提出、集体心理品质的锤炼、班级凝聚力的聚合……一切都离不开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创新。

三、教好自己任教的学科

一个好班主任首先是一个好老师,在自己的学科上决不含糊。无论是传统定义下的教师,还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诠释,都将“受业”“解惑”放在重要位置。很难想象,一个课堂教学一筹莫展、教学效果一塌糊涂的老师能赢得学生的欢迎和肯定,优良班级的打造当然也无从说起。

四、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在学校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是所在班级学生关注的焦点。因工作关系,班主任必须与校长、年级领导、其他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等各类人经常打交道。在交往中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必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这样或那样的印象。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吹毛求疵;与同事关系紧张、我行我素、独来独往;见钱眼开、惟利是图、收受家长礼金……这样的班主任必遭学生唾弃。

五、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学习,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生活方式。在未来社会,一个人可能拥有的惟一优势就是比他的对手学得更快。普天之下的班主任几乎无一不强调学生的学习,这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正人先正己、明人先自明,如果班主任在学习和进取方面能为学生作一个表率,对于学生一定是无声的教导,也能使自己赢得来自学生的赞叹。

怎样让“差班”创造奇迹

朱国红

很多学校把纪律、学习均处于弱势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完全像个“难民集中营”,任其为所欲为,大有“随他去吧”之势。这样的班级谁来教呢?于是,老师们在心理上自然地承认了某某班是优班,某某班是差班。而对于由谁带差班的问题,总是让人感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凡是一个有良知的教师,他所想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班级我能带好吗?

而把差班带成优秀班级,也并不是天方夜谭。2001年8月,高考结束以后,钟惠平老师在《差班也能创造“奇迹”》中写道:“面对这种生源状况,许多教师都有异议。当时我的心理压力、精神负担非常大,总觉得运气不好。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分配到我班的同学基础最差,素质也较差,简单统计一下,年级前100名学生中安排到我班的只占8名,远远低于全年级平均值(每班至少应为14人以上),最高分也只是年级第26名,其余学生大多数是200名以外。不仅如此,好几个班的双差生都不约而同地扫进我班,有几位好的同学也调离本班。……但苍天终于不负苦心人……7月25

日中午终于有个明确的答案:我班高考成绩上重点线7人,一般本科15人,总共22人,占报考数(55人)的40%,上最底线(462分)47人,全班录取率86%。这是平时考试所没有的。”

同样的,笔者也有多年带差班的经历,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写出了个人教育专著《没有孩子是差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济南市教科所张金宝所长在序言中说“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试图从自己的实践反思中破解‘差生’问题的许多困惑,用自己的教育理想与追求、工作体验和感悟去警示可能制造‘差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用一个个动人的案例去启发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和影响学生身心成长的每一个人。”

由此可见,“差班”不可能先天就差,它存在着太多的人为因素。班主任的任务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缩短“差班”与“优班”的差距,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从而让“差班”的孩子也能充满幸福感地学习和生活。

当领导把“差班”交给自己的时候,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尽快步入工作正轨。

一、调整心态,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良好的心态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没有一种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想要取得成功,那是痴人说梦。同样,当领导把教“差班”的任务分派给自己的时候,与其推诿烦闷,不如调整心态,快乐地迎接新的挑战。这时候,就会对未来的班级充满了信心和憧憬,会感觉到每一个顽童背后都会有一连串可爱的故事,会享受到教育所给予人的那种激情和乐趣。

不良的情绪,不仅会让自己感到沮丧,而且会影响到对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所以说“生气时不教育,教育时不生气。”每天面对学生的时候,暗示自己:今天你微笑了吗?

这种心态会让你尽快融入到学生的心中,融入到班集体之中,而这正是做好“差班”工作所最需要的。

二、想方设法,用先进的方法去带好所谓的“差班”

所谓的“差班”,无外乎有这样的几种表现:学习差、纪律差、品德差。学习差——这是老师家长最敏感的话题;纪律差——你的话是否让学生心悦诚服;品德问题——慎用一个“差”字。

从教学这方面讲,不同学生需要我们用不同方法对待;从学生学习现状来讲,针对不同学生客体应该授予不同的指导方法。教师要熟知每个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掘学习上的优势资源,文科有兴趣的就在文科方面鼓励学生学得出色,理科有兴趣的就鼓励学生在理科方面充分发展,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弥补其他学科的不足。

在育人方面,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开头就讲道:“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由此可见,德育完全需要摒弃简单的说教。让先进的理念落到实处,实施具体有效的方法,使理念的价值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通过制作“赞美卡”举行“夸你夸我”活动,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真情面对面的对话活动,从而教给孩子学会欣赏;通过每天早上用心地表演唱手语歌

曲《感恩的心》,每天用心地对爸爸妈妈说声“我爱你”,每周值日生轮流为老师们倒一杯茶,每周末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从而教给孩子学会感恩;坚持每天早上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每节课不要吝啬诸如“你真不简单!”“你真聪明!”一类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就在身边,得到它很容易,也很温暖;多为孩子提供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点燃每个孩子进步和成功的希望,让每个孩子都当一回班长,当一回班主任助理,当一回节目主持人;通过“贷分”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得高分,也让每个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用直接赞美、因势利导、激励竞争、榜样作用、冷处理等方法,让孩子体会到老师深深地“情”;给孩子一点甜头,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光芒,使每一个男孩女孩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展。

用人文性的管理,努力把差班带成好班,这应该是为人师者的良好愿望和至高境界吧?

三、及时沟通,用班级的进步去争取领导的支持

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鼓励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工作动力。领导之所以把一个“差班”交给自己,有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在其中。班主任要善于把自己的工作设想与领导及时沟通交流,尤其是初教“差班”,面临着学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心情不好是搞不好工作的,这时候要让领导充分信任自己的工作能力,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随时与领导沟通,听取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把班级建设好。

譬如开学初,邀请领导参与开学第一周的主题班会,领导可以满怀激情地为班主任“美言”几句,树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同时代表学校对学生进行学期学习纪律总动员,为开学尽早步入正轨开个好头。在班级取得一点成绩时,邀请领导来参加“庆功会”,借机鼓舞学生的士气,从而扬鞭奋蹄,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班级的一举一动都和领导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享受着学校领导的关怀,领导参与班级的管理,对班主任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良性作用。

永远记住鼓励是人前进中的灵丹妙药,学校领导应该不断给予教师鼓励,教师应当不断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差班”的班主任更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得到鼓励的机会,要知道,“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这样的孩子能差吗?这样的一群孩子组成的集体能是差班吗?对这样的班级,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能不愿意用全部的身心去关爱吗?

2006年11 月17 日天气:晴

也谈班主任树立威信

我想谈的是一个新班主任刚开始阶段的工作,或者干过几年班主任刚接一个新班级应该怎样做的问题,在这里,我的观点是在这两种情况下,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有“威”让学生怕你,有“信”让学生服你,当一个班级在刚开始的阶段,学生能既怕你又服你,那么班级工作就容易开展多了。

如何在刚组建一个新的班级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我认为无非是从“事件”中开始的,这与你的面相和善还是面相狰狞关系不大。从日常小事中班主任来树立自己的威信的具体做法可以如下:

在新组建的一个班级中,班主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同学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我觉得这些要求不能太多,越少越好,甚至就是一条规定,并当众宣布如果没有安要求做的同学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分,并努力让“要求”与“处分”在全班通过。

这是第一步,提要求,可以给学生一到两个周的实践期,这两个周做为班主任必须“勤检查”,最好能抓住几个(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三到五个就合适)等过个一两个周,学生对要求可能有些“淡化”后,你的第二步工作就是真正开始在班级中“树立威信”了,利用班会课,对在这两周内没有能“安要求做”的同学,给予预先设定好的了最严厉的公开处理。(这个过程要有理有据,当然更要合法,这是大前提)并同时可以针对前一阶段的具体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多提出一两条要求,同时也提出违反后的处理规定,但心须要让全班学生通过,之后再重复上面的工作……,如此经过两到三个循环,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班主任的威信应该能够牢牢地在班级中树立了,树立了威信以后,班级中的其它工作,应该“阻力”会减小很多。

(注:在树立威信的过程中,如果你没有要求的东西学生也违反了,这时以单独谈话为主,不要在班级中集体批评或给什么处分,要狠抓狠落实那几点你已规定好了,并且在全班同学那里已通过的规定。另:学科教学我认为也可以对此法进行变通应用。)当然我是一个很不喜欢“纯制度”或以制度为主的管理方式,班级的管理上当然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但这不是一个新组建的班级马上就可以做到的--人文管理。所以在树立了威信,制度化管理之后,我们再逐渐地向人文方向去倾斜。

后记:以上是我在读完《新班主任怎样树立威信》(作者:陈胜)一文后,感觉他说的很有道理,但理论性太强,不易操作,总觉得有些空洞,所以想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点体会,并就具体操作过程加以叙述。)

从内心不愿当班主任怎么办

袁富杰

“尊敬的校长:鉴于本人工作能力有限,工作经验不足,对班主任工作不熟悉,而且最近本人身体不适,需要休息静养,因此很难担任下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希望领导能够考虑实际情况,安排其他有能力的同志担任这个工作,谢谢!”这是在一个学期结束学校安排工作时,一位年轻老师给校长的一封信。经调查,这位年轻老师上学期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因为在学期结束的评比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一气之下就给校长写了条子。校长的回答是:“XX老师,经过一年来的工作,可以看出你的能力,相信你能够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好,希望你能够继续担任下学期的班主任工作!”经过多方面的劝导,这位老师重新回到了班主任工作岗位,但是思想问题并没有解决,也为后面的工作埋下了祸根。由于这位老师本来就不愿意做班主任,一个学年下来,原本很好的一个班级,竟然变得成了年级里最差的。根源就在于这位老师对做班主任有一种抵触情绪。

《中国青年报》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下学期不再当班主任了!只要不做班主任,叫我干什么都行!”这是一位老师写下的一句话。“比劳累更可怕的是,很多老师觉得这样琐碎的工作没有成就感,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管家婆,根本谈不上创造性,没意思!”这是一位曾经做过班主任的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

一所学校,做班主任工作的老师大概是这样几类:一是评职称的需要;二是长期做班主任的,领导已经认可了的骨干;三是痴迷于班主任工作的热心人。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一般要经过班主任这项工作的磨练,一个老师做班主任工作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本人并不愿意做班主任,那么强加给他并不一定

好。常言道:强扭的瓜不甜!那么如何克服从内心不愿意当班主任的这种思想呢?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做起:

一、爱生。有人讲“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师职业的天性,就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要给孩子一颗美好的同情之心。爱生是一个老师最起码的责任。如果老师能够爱生,就能够和学生走到一起,就愿意和学生打成一片,愿意了解学生,愿意亲近学生。责任感会驱动老师去奉献自己,在教育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是由于爱生而激发的内在驱动力。因此,爱生是我们做老师的基本素质,也是当班主任所必备的条件。

二、自身建设。有人讲,班主任不是人人都能够做的。也就是说,对班主任确实有较高的要求。而为什么一些老师内心不愿意当班主任呢?其实,从自身角度来讲,最主要的一点是自身不够完善。因为看到班主任的许多工作比较繁杂辛苦,于是就对这个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去接手班级。另外,由于自身缺乏管理能力,当工作确实难以展开时,就会打退堂鼓。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正确引导。要解决某些老师不愿做班主任的思想问题,还要注意对他(她)的引导与培养。一个人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大部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训练得来的。当班主任遇到班级管理问题的时候,作为领导要能够和班主任一起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出方向,而不是斥责,或者是一棒子打死。因此,正确引导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

四、科学评价。学校对班主任的管理评价,是老师是否愿意做班主任的重要因素。这种评价不要只注重表面工作,比如卫生、纪律、广播操、迟到等评比,而要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注重班级人文环境的建设。在这些深层次上,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价,就会使班主任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能够从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也会消除老师不愿意做班主任的消极思想。由此可见,管理者人性化的管理也是促进老师积极向上的一个重要方面。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一个优秀班主任会影响整个班级学生的未来发展。我们应该形成人人愿意当班主任,人人争当班主任的局面。

热心不被学生理解怎么办

李淑范

安徽的一位老师为了学生忽略了自己的家人,致使妻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儿子的学习也每况愈下,期中考试八门功课中有六门不及格,就是在儿子生病时,他也没能及时陪在儿子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老师,却在一年一度的学生评教中遇上了“红灯”,只获得了73分,这是所有参评教师中的最低分。

纵观天下,没有人不渴望被人认同和理解。正因为如此,案例中的这些老师才有了好心不被理解的苦恼,才意识到了与学生心灵上存在的距离和阻塞,从而产生了与之“沟通”的强烈愿望。

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老师们切不可对此掉以轻心,不妨遵从以下几个原则,来达到与学生间的互通有无。

一、了解学生的需求,关心以“恰到好处”为原则

鲁洁教授认为:理解人,就是理解人的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人的本质属性;理解人,也是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意义关联;人与人的理解是个体道德提升的基础。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手臂骨折的男孩吊着绷带来上课了,班主任为了表示对他的关爱,给全班同学分配了“关心”的任务,一下课,同学们蜂拥而至,热情主动地帮他做这做那,可是第二天这位学生不愿来上学了,他的妈妈来校告知:同学们一下课都围着他,他感觉自己像是“外星人”……由于班主任与受助者间缺乏“沟通”,没能体谅其心境,却把“帮助”强加于他,造成“助人”不成反而“伤了人”的后果。教育实践中的许多事例表明:不恰当的关爱,往往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正应验了陶行知先生在《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中提到的我们要这样为儿童除苦造福的理论:“第一,我们要承认儿童的人权。第二,我们应该了解儿童的能力需要。承认了儿童的人权并了解了儿童的能力需要,才有可能谈儿童福利,否则难免隔靴搔痒,劳而无功。”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努力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处境与心情、目的与需求,保持与他们的平等交流和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施以恰当的关爱,方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掌握学生的特点,关心以“平等尊重”为原则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了它,就没有了教育。正如陶行知先生在《师范生应有之观念:教育为给儿童需要之事业》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教育者,乃为教养学生而设,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焉可无同情耶?同情谓何?即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学生之休戚即我之休戚,学生之苦恼即我之苦恼是也。”然而一旦把这种关心与爱护变成了单向的输出与给予,使教育的思想与要求成了它的附属或附加品,那么这种失衡的爱就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因为今天的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个性、尊严以及建议和意见,迫切要求平等、自主、独立。如果班主任能够尽力地尊重他们、支持他们合理的想法和做法,他们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反之,如果过多地限制他们的独立性,总在旁边加以监护、指导,百般要求他们听话,甚至不恰当地指责,不尊重他们的兴趣、愿望、要求等,他们就会抱怨,以致用各种方式表示抗议。

三、善待每个学生,关心以“博大宽容”为原则

爱因斯坦曾说:“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感情问题。宽容之中蕴含了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了解、信任、期待。”在任何情况下,班主任都要善于以理智控制感情,而不要因学生可能伤害了自己的尊严,就失去理智、粗俗发狂。“沉默,有时也是一种教育”,“宽容,有时比惩罚更有效”,因为它能起到“以柔克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学生能体会到潜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努力改正错误,惟如此,方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四、辩证看待学生,关心以“公平公正”为原则

有人曾这样比喻过,教师仿佛是太阳,学生恰如一株株向日葵,无论其大小、饱瘪,都天生朝阳,追随太阳的运动轨迹。学生们都希望老师的目光如同阳光,毫不吝啬,一视同仁地普照大地。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仿佛每天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敏的、善于窥视教师优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盯视着他。”因此,教师绝对不能偏心,更不能以个人的喜好或情绪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随意评判学生的好坏、优劣,而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既不能对优秀生特别照顾、关心,也

不能对“暂差生”歧视、挖苦,应该恪守“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理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总之,教师的责任就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不管学生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都不应与学生赌气,而应怀着一颗仁爱宽宏之心来对待自己的学生,多与他们沟通,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多从他们的角度想想,多做一些真正有益于他们的事情,这才是对学生更为理智的爱,这种“爱”才更贴近学生,更有内涵。更何况,人都是以心换心的,只要交与了学生赤诚,学生回报的必然是心灵。古人说得好:“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今天的班主任,更应该具有这样的气魄。

坚持素质教育而学习成绩出现闪失怎么办

赵新庆刘大鹏

一直倡导素质教育的南京市在2004年的高考中遭受挫败,已经连续几年成为江苏省本科录取率倒数的地区之一。《扬子晚报》首先披露了南京高考遭遇“滑铁卢”的消息,并以“高考南京之痛”为主题展开讨论,《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及网络等媒体也纷纷就“南京之痛”发表述评和展开讨论。反应最为强烈的当数广大市民。多数家长都对目前南京的教育方式持否定态度,要求教育部门赶紧积极应对,有的甚至干脆要求南京市教育局恢复应试教育。人们普遍感到困惑:难道素质教育和优异的高考成绩是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吗?

应试教育的危害性不言自明。但在现实生活中,它正如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只闻讨伐之声,鲜见痛打之人。难怪有人说:应试教育好像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素质教育好像带刺的玫瑰,只能看不能碰。

显而易见,目前的高考制度是“南京之痛”的死结。要真正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这一局面,必须要对高考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在目前的教育体制框架内,作为一个学校,一个教育工作者,自然无法游离于高考的指挥棒之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升学的愿望和需求。惟其如此,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对学生负责,对人民的教育事业负责。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素质教育的要义,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也正是我们在实践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事实上,素质教育与应试并非水火不容。应试能力也是学生重要的素质之一。素质教育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最大的价值追求,它追求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素质教育绝不意味着漠视学生的成绩,也不能排除和取消考试。如果我们能够着眼于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抓好素质的培养,全体学生的素质必然会稳步地提高,高素质的学生也必然会脱颖而出。在“南京之痛”的讨论中,高校对南京学生的青睐足以证明这一点。如果学生的整体素质高,应变能力强,不管高考的题目怎么变幻无穷,他们都会以不变应万变,从容自如,考出好的成绩来。只有抓好素质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即使那些考不上的学生也会因为有了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素质,而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成为有用之材。

二、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特别是注重对后进生的因材施教

检验一所学校、一个教师是否对学生负责,是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他对待后进生是否负责。后进生的形成有诸多原因,在应试教育观念支配

下,后进生是累赘,是包袱。而事实上,学生的潜能和才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学生的智能领域也不尽相同,只要教育得法,善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强势智慧,人人皆可成才,都会有所作为。拒绝、歧视和排挤后进生的做法,不但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则,而且会扼杀许多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力

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良好的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人本理念的基本内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断反思和追问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是否确实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和提高,是否有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通过探究、合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灵性和悟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坚决反对题海战术和机械训练,给学生以思维、探究、研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还要注意运用各种评价和反馈手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反思与进步。

四、要正确认识教育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

实施素质教育,容易受到传统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的冲击,加之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失误、挫折甚至失败是难免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反馈和反思,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找出症结,纠正失误,在实践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虽然最终实现目标需要时间,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阵痛”,但它依然需要我们为此而付出不懈的努力,因为只有如此,教育改革才能更进一步。

对“双差生”难以端平一碗水怎么办

朱一花

近年来,学习成绩差或者爱捣蛋的学生被教师拒之门外的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一顶顶“双差生”的帽子便紧紧地扣在了他们的头上。是谁制造了“双差生”?是教师!是教师无限制地将爱撒向优秀学生,是教师的有色眼镜蒙蔽了眼前这片光明的世界!

笔者曾经在网络游戏中碰到一名在游戏中迷失了自己的中学生。当我问他为什么不去上学时,他悲哀地说,他不喜欢学校,他恨老师,老师讨厌他,还将他赶出教室。试问,哪个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冷言冷语下愉快地生活?然而,“双差生”的存在的确让不少老师感到头疼。“双差生”总是在不经意间犯小错误;他们还会考出“红灯笼”,让班级蒙冤;他们还有可能成为教师评优的绊脚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是的,孩子是富有生命的个体!曾听过一句闻名天下的话:“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确实,每片叶子都具有独特之处。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似乎对教师有点苛刻,但我们完全能够让每个孩子成为合格的公民——只要教师端平心中的那碗水。

只有端平心中的那碗水,才能让所有的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能使孩子们在没有歧视、只有温情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教师该如何摘除这副有色眼镜,端平心中的那一碗水呢?

一、调整自身的心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先生一天去拜见方丈,对方丈说,我今天骂人了,我很痛快。方丈问原因。他说:“我今天遇见了一位我讨厌已久的混蛋,他与我讲话,我不理他,

我骂他:‘你是大便。’被我骂的混蛋先是很惊讶,接着说:‘我看你像一个佛。’这也让我惊讶,不过我还是感到很开心。方丈说:‘骂人者需要自己好好反省,他说你像佛,其实并不是说你就是佛,而是说他心中有佛,所以他才看你像一尊佛,而你骂他是大便,则说明你心中有大便。你应该好好反省才是。”

正因为教师的心里有差生,所以,“双差生”就切切实实地存在着。因此,调整自身的心态才是关键,让“双差生”在教师的眼里彻底消失。

二、积极寻找金色的“亮点”

每个孩子都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每个孩子必定都有其过人之处。因此,教师要相信,他们都是优秀的,都可以获得成功。

斯腾伯格指出:“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所包括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存在于每个个体身上,只是三者在每个个体身上的比例和平衡状态有所不同而已。因此,人在智力上没有等级的区别,只有结构的不同。用成功智力理论来衡量学生,班主任眼中就会没有差生。上课认真、作业正确、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因为创造性智力水平较高;热爱劳动、喜欢交际、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学生是因为实践性智力水平较高。”用成功智力来衡量学生,就根本找不到任何差生。笔者班上有个孩子,成绩很差,曾一度被人们称为“弱智”。但是,她的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却是人所不及的。无论严寒酷暑,离校最远的她从来没有迟到过,也从来不会为小事和同学闹矛盾。反而,同学们得到了她很多关心和照顾:没有橡皮了,她早已将自己的橡皮双手奉上;突然下雨,她第一个把雨伞递到你的手中……

在班级里,特别爱捣乱的孩子,总是非常讲义气,很大方;素质全面的孩子,总是能创造奇迹;“能量”特别大、成绩平平的孩子,他的号召力总是很强;沉默的孩子总是与世无争,保持纯洁灵动的心……拥有一颗慧眼,闪光点便无处不在。

三、付出双倍的耐心

“双差生”在学习活动中,由于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他们的表现极易出现反复。他们的努力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因此教师就要付出双倍的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扫除前进道路中的障碍。教育犹如一场持久的“战争”,耐心则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教师要变否定为肯定,消除学生心中的阴影;变挑剔为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变斥责为鼓励,让学生看到希望;变扼杀为唤醒,激发学生的潜力;变摧残为呵护,扶植学生心灵的那一株株幼苗,让他们在雨露阳光的滋润温暖之下茁壮成长。

四、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生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能画出七彩的画面;学生的心灵犹如美妙的和弦,能奏出动人的乐章。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体会到学生那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李镇西老师曾说,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因此,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是前提。多数“双差生”长期生活在父母的棍棒、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冷漠之下,在他们的心中已经形成一堵墙,他们不会轻易地相信任何人。教师要真诚地对待他们,蹲下来看他们,用孩子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他们建立起真挚的友谊。这样,孩子们才会敞开心扉,才能让教师走进他们的心灵。

要记住,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要相信,优秀学生能成才,“双差生”同样能够成为人才!

如何对待家长请客送礼

刘大鹏赵新庆

在人们的印象中,学校是一方净土。然而,在“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冲击下,学校也变得浮躁不安。不知何时,请客送礼之风吹进校园,迅速蔓延,并悄然变质。起初,还只是贺卡到保健品,再到烟酒、化妆品、高档手机等,吃的、用的、穿的都有,还有直接送红包的。刚开始是学生给老师送,后来干脆由家长代劳。送礼对象主要给班主任或者是语数英等主课老师。近些年来,越来越盛的校园送礼问题,怎么都难以看成是学生对老师真挚情感的真实表达。孩子给老师送礼的目的大多非常纯洁,而家长呢?送礼就未必完全出于对老师的爱,讨好、攀比等成人化的动机会隐藏在其中。送礼之风一经个别人带起,师生间正常的高尚的感情就被掺了沙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难免会对相关的学生多些“关照”。因为请客送礼,学习不努力、表现乏善可陈的学生竟被评为三好生,使得学校公正的天平失衡,竞争向上的气氛荡然无存;因为请客送礼,使得孩子攀比心理加重,虚荣心剧增,“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想在孩子心中扎根……这些无疑将污染孩子纯洁的心灵,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面对家长送礼风,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加强自身修养,抵制歪风邪气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是说。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当楷模。教师守住道德底线,不收受学生的礼物。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需要对其品性进行塑造的“花朵”,如果这些“花朵”从小就缺少好土壤的滋养,从小就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蚀”,那后果将是可怕的!有一学生,其家长从事餐饮业,这位学生因为多次目睹一些单位“管事人员”要求他父母“虚开发票”的行为,所以对“腐败行为只是社会支流”的观点怎么也无法认同,任你怎样解释,都难以消除他心中的“烙印”,可见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有多大。如果教师收受了家长或学生所送的礼品,形象必然受损,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度必然降低,继而就会影响教育效果。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今中外名垂青史的教育家,无不具有高尚的品德。世风不纯,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随波逐流。教师固然清贫,但一定要从我做起,抵制歪风,绝不能带头击碎道德底线。“想发不义财,就别当教师。”贵州的杜正武老师掷地有声地呼吁。

二、拒绝从第一次开始

一所重点学校的吴老师说:“教师收礼是作茧自缚。当一位家长送你礼时,如果你没有拒绝,从那一刻起,你就无法言行一致地倡导平等和公正了。你的良知和正义不允许你对那位家长的孩子特别关照,但你在批改作业时、上课提问时、安排座位时……那份礼物总会在你脑子里冒出来,你的工作就不那么从容和自由了———你由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沦落成了礼品的奴隶。也许有教师说:‘我可以做到边收礼边平等。’我不信有这种人,即使有,那他收人‘香火’,却没有替人‘消灾’,不也同样要接受良心的拷问吗?”

如果第一次没有拒绝,自然会有第二次,而且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学生之间也有交流,在他们头脑中自然会形成这样的印象,我们的老师对某某这么好,就是因为收受

了他家长的礼物。要时刻记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将左右和影响着你的学生。不要破坏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三、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发挥效能

杜绝家长请客送礼,仅仅依靠教师的自觉是不行的。要从根本上刹住此风,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是关键。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在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同时,靠制度斩断教师索要钱物的黑手,还校园一个纯净的天空。卢志文校长在翔宇教育集团办学理念中公开提出:“不接受家长宴请,不收受家长礼物,不利用家长办事”,学校把它看作是关系到每个家庭切实利益,关系到教师形象,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什么时候请客送礼之风在校园销声匿迹了,什么时候我们的校园就开始纯净了。

面对我们的大环境,请客送礼之风,还不能就此绝迹,所以云南的王文铭认为:“现今校园里的确有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对学生给老师送礼一概予以否定。我认为下面几种礼品老师可以收取。一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或体现纯洁感情,有纪念意义同时价格又不昂贵的礼品。这样的礼品,不是为了拉拢、收买老师,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不正当的好处,对此,老师不仅要收,而且还要精心珍藏。二是学生步入社会,有了自己的收入后送的礼品。三是为了酬谢老师的栽培,学生自己动手做的礼品。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样的礼物能不收吗?总之,不是为了走歪门邪道,而是为了表达师生真挚感情的礼品,老师应该收取。而那种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目的而送的礼品,则坚决不能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在中国,目前教师这一职业还是比较清贫的,但我们要看到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高,教师的待遇也在逐步改善。虽然我们不必再像古人那样“安贫乐道”,但是不要忘记,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是无愧于祖国的人民教师。

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怎么办

朱国红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纯粹是美丽的谎言”,经常有老师们这样慨叹着。

为什么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却感觉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呢?学生的心灵对老师封闭了吗?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七彩的世界,一个学生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这美妙的世界,需要教师发自肺腑地欣赏和鼓励;这丰富的书本,需要教师用心去品读。

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班主任敞开宽广的心胸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每个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每个学生之间都会存在着各方面的个性差异。班主任要有容人之心,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要在心底树立坚定的信念: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只有这样,才会感受到学生的可爱;也只有这样,才会平静地接受学生的缺点,耐心而又热情地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

走进学生,了解关心学生,从其兴趣、爱好中捕捉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并给以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满足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完成自我价值的体现,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为他们找到不断进步的支点。

走进学生,用班主任的博学开启学生求知的大门,用班主任的善解人意去打动学生柔弱的内心,用班主任的语言和行动感召学生认认真真做事,扎扎实实做人,用班主任的热情和激情点燃学生求知的梦想。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班主任的多重角色,那就是:良师角色、益友角色、慈母角色、伯乐角色、保健员角色、指导员角色、文艺家角色、演讲家角色……演绎好这多重角色,才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与交流,学生才能向教师敞开自己心灵的大门。

二、要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班主任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

有句话说的好:“让所有的云朵都见阳光”,而笔者在教育在线网上明确提出自己的教育理想是“让每一片叶子都翠绿”。笔者的处女作书名是“没有孩子是差生”。仔细想想,这三句话其实是异曲同工,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明确化,蕴含着一个共同的主题是——赏识。

周弘的“赏识教育法”明确提出:永远坚信孩子能行!

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顺口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用在教育上,其实就是,学生行与不行,是否能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都需要教师积极的鼓励和欣赏,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一句“你能行!”、“你真棒!”看似简单,但是学生时不时地从老师那儿听到这看似简单的“欣赏”,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从中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找到学习的快乐感觉,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班主任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就不能吝啬于夸赞、表扬、激励;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就应该每天微笑着向学生翘起大拇指,而不是动辄用食指去指责学生。大拇指,塑造好学生;食指,制造出“差生”。

三、要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班主任少管理多理解

好学生不是靠“管”出来的,而是靠“爱”出来;优秀的班集体不是靠单纯的“严”出来的,而是靠“理解”。班主任把自己当成学生,设身处地,就能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见解、问题、缺点,甚至是错误;班主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就会严爱相济,用真情、真爱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体贴学生。

“严师出高徒”中的“严”是有前提的,必须以师爱为前提,而这师爱又应该是为学生所认可的,这严厉是偶尔为之的。缺少了师爱的所谓严厉,急功近利,盲目追求考试分数,只会使学生厌倦学习,厌倦学校,厌倦老师,而这种“严”无疑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隔离和封冻起师生沟通的最优渠道。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在《幼儿潜能开发》一书中写道:“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班主任如何把每个学生巨大的潜能挖掘出来?需要用师爱——智慧的师爱去理解去点拨每个学生。切记不要做喋喋不休的班主任,不要做失去本真的班主任,不要做打骂学生的班主任(哪怕是带着“为学生好”这一类美丽的借口),不要做自以为是的班主任,也不要做保姆型的班主任。

一味地去管理学生,少了理解,就是用一种无形的力量把学生拒之千里之外,又谈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综上所述,走进学生的心田并不难,只要对学生心胸开阔一点,师爱博深一点,欣赏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就会近一点,再近一点,直到实现零的突破——那是每位班主任最美好的愿望。

学生毕业后不尊重自己怎么办

袁富杰

这是一位老师遇到的事:一天,这位老师走在街上碰到了一位他教过的已经毕业的学生,这个学生不但没有走过来打招呼,反而当街大叫老师的名字——不是那种招呼式的叫,而是大声喊,然后嘿嘿地和旁边的人嬉笑着走开,明显的有一种挑衅的意思。自己的一腔热心换来的竟然是这样的结果!他很悲哀,这位老师回忆道:“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她看到我了,她是故意的,就是想刺激我。”事后,老师能回想起的和这位学生的过结,只有一条:“她不爱写作业,所以我常常以此为由‘请’她家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首先,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有时教育追求功利性,上级要的是学习成绩,为了提高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让学生很反感的方式。上级的意志通过班主任传达到学生,班主任就会把学生单纯作为一种工具,逼迫学生为分数而奋斗,即使有一点点过错,也绝对不会放过,轻者训斥,重则“请”家长甚至处分。这样的教育方式必定会给学生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使之产生心理变态,而这种变态心理等到毕业就会爆发出来。报复、侮辱、谩骂、嘲笑,有的甚至是令人发指的枪杀老师、殴打绑架老师及其子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要悉心地关注每一个幼小生命,保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为他们扬起远航的风帆。而应试教育将教育沦为一种知识的传播与训练,忽视了人的价值、情感和地位。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其次,出现这种现象,与我们老师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素质是不容忽视的。有些教师为了一点点的小事,就对学生大喊大叫,语言侮辱,甚至拳脚相加,似乎学生就是没有感情的动物一样。这样对待学生,学生毕业以后是不可能对之有好印象的。有些时候,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无意中伤害了学生,也许就会埋下祸根,学生不但会记住一辈子,而且还会憎恨一辈子。有时候,教师无法处理教育中的一些矛盾而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以此为导火索就会引发许多问题。

再次,我们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素质问题。即使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有一些稍微过激的行为,学生也要有一定的包容能力,不能事事计较,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素质,学会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这样就不会出现类似于文章开头的事情了。而且作为学生,难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认识明白事情的原委,也就好处理了。此外,目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学生的这种嚣张气焰。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事情发生之际,一定要冷处理。

因为这个时候,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激动的状态,如果老师再采取行动,反而会激化矛盾,会把事态扩大,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发泄,当他发泄完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其次,老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

加强自身素质是最积极的行为,也是可由自己控制的行为,会带来很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给学生造成伤害。要搞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最基本的关系,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就像一个学生给一家报社写信说到的:“一个老师是否合格,是否优秀,衡量的标准并不是看他所教学生的升学率如何、平均分如何,而是看他能否平等地对待学生,能否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我认为,只有把学生当作在各方面都和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的老师,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才可以评为优秀的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之间倡导一种尊重人权、崇尚民主、坦诚相见、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道德风尚,这是每一个老师所必须要做到的。公平地对待、严格地要求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决不以感情亲疏、个人好恶和学生的品学优劣状况为转移,把教师的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尊重老师的现象也就比较少了。因为人的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尊重了学生,必然会得到学生的尊重。用微笑面对别人,同时也会收获别人的微笑——生命就会在这种双向认同的过程中得以延伸,人生也因此变得厚重起来。我们跟孩子打招呼,孩子在被尊重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获得了自信,学会了感激,他们会努力让自己以一个受尊重的个体融入群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处理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要避免发生这类事件,还需要制定一些法规。

法国在2002年颁布法律,规定学生必须要尊重老师。给学生一些硬性的规定,是对他们行为的一种约束,否则,他们就认识不到自己不尊重老师的行为是错误的。

难以和学生做知心朋友怎么办

陈艳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交往为基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可很多老师常常在抱怨:跟学生走得近,学生不尊重你,对学生太严厉,又感觉与学生之间有隔阂。如何把握与学生交往的尺度成了困扰老师的一个难题。

一、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获得学生尊敬

学生时期正是学知识长见识的时期,对今后人生观的形成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想塑造一个个高尚的灵魂,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具有高尚的灵魂,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作风为学生树起良好的榜样。学生效仿能力较强,好多事情他们都会模仿老师去做,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一言一行都错不了。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以高尚的人格、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真挚的情感、风趣的言谈、得体的举止,赢得他人的接纳、喜爱和尊敬。这是准确掌握和学生交往尺度的前提。

二、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

每个学生都有在老师面前表现的欲望,都希望自己是被老师关注的那个人。按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是频繁的。而《知心姐姐》杂志调查了8个省市的227名中小学生,其中49 8%的学生很少主动找老师说话,24%的学生经常主动找老师说话,

18%的学生想找但不敢找,7 9%的学生选择了“从来没有”。这不禁让人疑惑起来。可接下来的调查结果就有了答案。46%的学生最怕老师和自己说学习不好或成绩下降了的话题,14%的学生最怕老师批评自己的错误,13%的学生最怕老师说自己的作业不认真,11%的学生最怕老师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10%的学生最怕老师让自己请家长来。可见教师对学生过分苛刻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比较疏远。所以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是他们的错误都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努力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里芥蒂。

三、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成为学生的朋友

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类: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其中交往动机是指学生获得家长、老师和同学等人的赞许、认可和亲近而努力学习。老师热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是交往动机赖以形成的重要感情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意识。班主任一般都只关注于一些优等生,对待一些后进生关心较少,交流也不多。班主任应该关心、了解全体学生,特别是班级中基础差的或是“笨”孩子。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静下心来找一找原因,与这些差生交知心朋友,听他的倾诉,这样才能打开师生之间的心扉,才可能顺利地进行教学。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不爱护自己的学生,他们又怎么会对你尊敬和爱戴呢?如果班主任不把自己的学生当知心“朋友”看待,总是摆出一幅居高临下的模样,学生只能产生一些对抗与防范的心理,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必须与学生沟通心扉,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从内心接受你,信任你。班主任老师与学生交往时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平等的姿态出现,让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会把老师当成敬爱的长者、知心的朋友,老师的教诲学生才会乐于接受,师生间的交往才能进一步深入。

四、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树立严明的形象

一个老师能否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往往会影响到这个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作为班主任,日常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多,在处理各项问题时,更应做到公正、平等,不能因学生成绩的优劣、以往表现的好坏、是否是班干部等而有所偏颇,应当一视同仁。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成绩好的学生犯了错误一样进行批评教育,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一旦有了进步同样予以表扬、肯定,班干部违反纪律同样进行严肃的处理(甚至可以比一般学生违反纪律的处理更严肃)。只有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公正严明的形象,每一次学生犯了错误才能够真心接受班主任的指正和教育,没有微辞,也使每位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之情。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事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

学生不买班主任的账怎么办

陈琳

一位年轻教师这样回忆道:小学五年级时,班主任是一位极其严厉的老师,每个星期一的班会,我们都要端端正正地坐好,听她义正词严、痛心疾首、口若悬河、苦口婆心的教导。内容涉及极其广泛,关于道德品质的,学习方法的,关于某个同学个人的,

年轻班主任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勤于思,慎于行 ——年轻班主任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如何有效地进行家校沟通 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姿态,以尊重家长为首要前提。与家长之间要平等对话,遵循平等合作原则,不卑不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当然没有必要对家长奴颜卑膝,但是也一定不能以一种教育的姿态与家长对话。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在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建立起一架平等和谐的桥梁,而桥基便是我们双方共同对于学生成长的责任。有了这个桥梁,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如何对“个性”学生进行有效疏导 每个班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举止“出众”、行为乖张的学生,让班主任头痛不已,而对于经验缺乏的年轻班主任来说尤为如此。并且初二以来,有更多的学生个性更加突出,言行更加出格,对于这一现象,首先,不同的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情况也是因人而异的,作为一个老师一个教育者,我们必须要做到一视同仁,在自己的心里首先不能把这些学生当成另类,要有耐心,平心静气地与其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真正能够走进学生心里才能够找到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不要轻易和学生发生正面的冲突,有问题先了解情况,冷静分析,最好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加以思考。要让学生和家长能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是站在同一战线上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并且,有些事情不一定非要分出个黑白对错、是非曲直的,当老师与学生去理论对与错的时候,老师本身就已经成了输家。 另外,老师必须要树立威严,而老师的威严并不是来自于繁琐的教条规范,更不是来自于简单粗暴的武装革命。必须要懂得恩威并用,让学生心服口服,要寻求一种方式让学生乐意去接受惩罚。如此才不至于导致“令而不行,禁而不止”的局面。 三、如何解决班干部不得力的困境 对于一些班级班干部不能发挥其该有的作用这一情况,必须意识到:班干部很重要,是增强一个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班干部是需要培养和塑造的,班主任需要帮助班干部在同学面前树立威望,此外,还要对班干部严格要求,要想让同学们遵守的一些规范章程,班干部首先必须做到,不能放松对于班干部的管理和要求。对于班干部可以私下拉拢使得关系熟络,但是在公开场合下一定要保持距离。 而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轮番培养班干部,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员,不仅是参与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只有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班级的凝聚力才能够与日俱增。 四、年轻班主任教学压力大 作为一个班主任,德育管理的任务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班主任本身的教学。从另一方面说,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出色,班主任工作自然也是相得益彰。所以,作为一个教师,首先是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课堂尽量少说废话,少重复啰嗦,语言要尽量简洁有效。不仅是学生要注重学科素养,教师本身的学科素养更加重要,课堂用语也要尽量的运用专业术语。作为年轻教师,多听老教师的课很重要,这样既可以减轻自己的备课压力,同时也能够对于课堂有更好的掌控措施。 五、如何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 首先信心很重要,不仅是对于班级的信心,同时也要有对于科任老师的信心,

改革创新是破解广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难题的基本途径

内容摘要: [摘要]改革创新是实现广西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文章阐述了改革创新对广西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广西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制约,论证了广西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摘要]改革创新是实现广西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文章阐述了改革创新对广西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广西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制约,论证了广西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关键词]改革创新;广西发展;又好又快 一、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需要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我们党在革命、建设的各个时期的奋进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一部改革创新的历史。体现创新意义的实践活动是发展的基本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本质的特征和规定。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是一项继往开来的伟大工程,同样需要我们一以贯之地坚持改革创新。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西的发展历程,正是通过一系列思想解放推进了广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加快推进了广西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使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1978年到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从75.85亿元增加到5885.8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225元增加到12408元,财政收入从14.32亿元增加到703.88亿元。1995年到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791元增加到12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446元增加到3224元。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广西全体干部群众在克服了经济基础极端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极端落后和相当部分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不利条件下,通过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取得的结果。不对以往的历史成就有客观的判断和认识,一味地妄自菲薄,或一味地妄自尊大,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目前,广西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和与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时期。这一时期正是各种新旧矛盾不断冲突、政治和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变动、利益格局不断分化重组、各种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的转型时期。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同样也前所未有。当前,广西经济发展的势头很好,这样的好形势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同时,要看到广西正处在一个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面临不容错失的战略机遇,又面临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对于广西各级党政干部来说更是面临着执政能力的考验。广西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经济总量还较小,发展还处于较低层次,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沾沾自喜而固步自封,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广西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重道远,因此,要始终保持很强的忧患意识。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实现广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如何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时代的要求,反映全区各族人民的期待,如何实现富民兴桂的奋斗目标,这些都需要我们立足于广西的区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回答在广西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地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

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应对

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 应对 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 班主任的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班级管理的组织和指导。它在学生的自我修养,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老师有很多工作,事情很复杂。现在,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 问题: 1.如何对待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和躲在角落里的孩子。上课的干部,学生座位安排,言语伤害,教室都是牢房或家园。 2.如何治疗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 3.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秘密。 4.处理安全问题。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 解: 1.班主任计划从日常生活,相互作用,学习负担和各种活动中创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励志名言https://www.doczj.com/doc/a13489671.html,)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快乐,爱情,亲密和温暖。班级民主选拔了班干部。学生们根

据自己的身高和视力安排座位。老师语言优美,没有嘲笑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消除各种心理压力,让学生觉得学校比家里温暖。 2.班主任利用上午会议,团队会议或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针对班主任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并协调各教师将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了解你的心理特征。掌握并应用最初的心理学知识,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学会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提高良好的社会行为。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 3.班主任应以低语,个别会谈,小组交流和会谈等形式,协助和指导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和障碍。消除学生的心理烦恼和异常情绪。 4.班主任应定期关注班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问题。协调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为了消除心理矛盾和心理上的误解。优化班级的心理环境。我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没有轻微的放松。在发现一些小的安全风险后,及时教育学生。

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陈家集中学“破解难题年”活动 实施方案 根据县教育系统关于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和政县教育系统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现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落实县委十三届七次会议精神,以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以破解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难题为突破口,深入查找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环节,着力破解影响学校发展稳定的难题,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二、总体要求 “破解难题年”活动要紧紧围绕县教育局总体部署,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是下决心破解入学率低,控辍保学难问题,着力提高学生巩固率,努力实现“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的目标,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做好与乡镇联系,及时上报学生入学情况,通过教职工进村动员及形式,让孩子进校读书学习。二是抓住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主线;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作风建设年巩固提高工作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落实、提升教研工作。 三、基本原则 1、探索创新。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工作方法和经验,破解工作难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抓主抓重。坚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点问题和问题的重点环节,找准不同层面的难题,直面应对,积极化解。

3、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接受群众监督,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4、标本兼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解决具体问题,又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查找问题实事求是,制定方案切实可行,解决措施落实到位,破解难题务求实效。 四、实施步骤 此次活动从2011年1月开始,12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深入调研,找准难题(1月下旬至3月中旬) 1、查找难题。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开座谈会、访谈群众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认真分析研究,查找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梳理难题。集中时间,深入思考,对查找出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根源症结,分清先后主次,区别轻重缓急,分层确定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 3、确定难题。召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校委成员集体研究确定需要破解的难题,研究确定后,上报县教育局“破解难题年”活动办公室。 第二阶段:落实措施,破解难题(3月下旬至12月底) 1、定方案,明责任。对确定的难题,深层次分析原因,按照“三明确”原则(明确破解时限要求,明确破解措施,明确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破解方案,由学校领导和分管领导牵头,各处室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措施和时限要求按时破解。 2、重实效,解难题。对确定的难题,限定时限,挂牌督办,实行“一难题、一挂牌、一破解、一销号”。严格标准,保证质量,讲求效率,边办边结,破解一件、上报一件、核销一件。 3、强督查,保质量。“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破解难题工作开展情况适时进行督促检查,掌握动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进展缓慢、破解不力的进行通报,确保活动质量。

班主任遇到36个棘手问题怎么解决

班主任遇到36个棘手问题怎么解决 1. 当发现学生早恋时应该怎么办? (1)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全面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早恋,不能轻易地给学生定性。如果确实是早恋,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成绩下降,甚至精神有些萎靡不振,一定要及时想办法解决。 (2)不要大惊小怪,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与学生谈话,交流时教师一要态度亲切、和蔼,二要语气语调平缓、自如,三要用语喜悦、婉转,讲清现存的学生在思想、身体、道德、人生观等方面都还不成熟,过早堕入“情网”,已经影响了学习,不仅荒废了学业,还会造成严重后果。让学生把这美好的感受、美好的向往埋在心底,变成学习的动力,为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创造更丰厚的条件。 2. 面对追星族的学生应该怎么办? (1)面对“追星族”,不盲目制止他们的追星行为,而应该因势利导。要了解班级追星族的数量,追的星是哪类人,分析他们身上令人喜欢或崇拜的优点,让学生讨论“追星的利与弊”、“我崇拜明星的原因”等热点问题,教师要给“明星”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不要盲目崇拜。 (2)要用一些“明星”的优点和刻苦、好学、勤奋上进的优秀品质和成功经验来鼓励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和人生观。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宣传介绍科学界和文学界的一些名人,在班级张贴他们书法或画像,把学生从狭隘的“追星”引到美好广阔的知识天地中,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宽广胸怀。 3. 当学生上学佩带手机时应该怎么办? (1)应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使家长了解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手机有国徽,这种国徽对人脑有很大影响;现存的手机功能较多,除正常通话以外,不可以打游戏、上网、聊天、发送短信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带着价值几千元的手机上下学生,会为人身安全埋下隐患,也会诱发学生很多不良需求和攀比心理等。 (2)在做好学生家长工作的基础上,与家长一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学校可出台明确的规定,学生在教学楼、实验楼等教学场所禁止使用手机。 (4)对有特殊情况要求使用手机的学生,要在家长签字同意后,向班主任提出申请,由班主任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上学。 4. 对父母离异家庭的学生应该怎么办? (1)寻找机会多与他们接触,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他们的性格、以及父母离异的原因。 (2)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关注他们的言行以及心理变化,随时与他们谈心。 (3)鼓励他们多与其他同学交往。家庭残缺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与同龄人交往可在某种程度上填补感情空白,转移注意力。 (4)帮助他们理解父母离异的决定。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父母也一样。一方面要新生父母的决定,另一方面要培养独立意识,调整好自己的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处理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处理 1、系统组成 闭式喷头、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稳压泵、喷淋泵、喷淋控制柜。 2、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 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管道内有一定压力的水,当有火灾发生时,火场温度达到闭式喷头的温度时,玻璃泡破碎,喷头喷水,管道中的水由静态变为动态,水流指示器动作,信号传输到消防中心的消防控制柜上报警,当湿式报警装置报警,压力开关动作后,通过控制柜启动喷淋泵为管道供水,完成系统的灭火功能。 3、系统容易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简单的处理方法 (1)稳压装置频繁启动。原因:主要为湿式装置前端有泄漏,还会有水暖件或连接处泄漏、闭式喷头泄漏、末端泄放装置没有关好。处理办法:检查各水暖件、喷头和末端泄放装置,找出泄漏点进行处理。 (2)水流指示器在水流动作后不报信号。原因:除电气线路及端子压线问题外,主要是水流指示器本身问题,包括浆片不动、浆片损坏,微动开关损坏或干簧管触点烧毁、或永久性磁铁不起作用。处理办法:检查浆片是否损坏或塞死不动,检查永久性磁铁、干簧管等器件。 (3)喷头动作后或末端泄放装置打开,联动泵后管道前端无水。原因:主要为湿式报警装置的蝶阀不动作,湿式报警装置不能将水送到前端管道。处理办法:检查湿式报警装置,主要是蝶阀,直到灵活翻转,再检查湿式装置的其它部件。 (4)联动信号发出,喷淋泵不动作。原因:可能为控制装置及消防泵启动柜连线松动或器件失灵,也可能是喷淋泵本身机械故障。处理办法:检查各连线及水泵本身。 一、喷淋泵流量设计问题 设计人员在计算喷淋泵的流量时,通常是先确定设置喷淋系统的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然后将该等级对应的喷水强度与作用面积相乘,其乘积即为喷淋泵的设计流量。但该设计流量是假定作用面积内所有喷头的工作压力和流量都等于最不利点喷头的工作压力和流量,忽略了管道阻力损失对喷头工作压力的影响,使设计流量小于实际流量。况且喷淋系统保护的区域通常是若干个楼层,火灾若发生在类似中央电视台北配楼的建筑的最有利或多个楼层时,由于喷头工作压力高,喷水量大,总流量也会增大,因此,系统原来计算的流量就显得不够,必须予以适当扩大。在选择喷淋泵时,其流量应在计算流量的基础上乘以安全系数1.15~1.30,才能满足火灾情况下喷淋系统的实际需水量。 二、喷头选型在设计、施工问题 闭式喷头按其布水形态和安装方式分为下垂型、直立型、吊顶型、边墙型。下垂型喷头有一个平展的溅水盘,洒水时,绝大部分水量洒向下部。直立型有一个杯形下扣式溅水盘,洒水时,有80%水量向下喷洒,20%水量洒向顶棚。两种喷头一般都安装在不需要保护喷头上部空间结构的场所,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问题10628

题目一 1、案例简述:学生每天中午都吃学校的盒饭,一天,班主任发现垃圾桶附近饭盒扔得到处都是,就请在场的同学清理。可在场的同学却说:"这事一直是小东在做,我不管!"小东是刚从外校转来的,家境很贫寒,人也很老实。 问题:这时,班主任应该怎么做?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教育学生? 参考答案:老师与在场的同学一起清理干净。事后再找机会与学生谈心,或以班会或其他形式,让学生明白:A.要保护环境卫生。B.同学之间是平等的,工作应该是大家分着做。C.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爱。 2、评委提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如何对待不同境遇的学生? 学生之间是平等的,班里的卫生工作应该是大家分着做,这样可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对于家境等各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更应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多加关心,给予温暖,消除自卑心理,避免同学歧视,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的和谐氛围。 题目二 1、案例简述:班上张强和汪波打了起来,被值日老师抓到班主任处。班主任问原因,张强和汪波异口同声的指责对方,强调自己的道理。 问题:(1)这时班主任应该怎么做?(2)你如何认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参考答案:(1)先耐心听学生谈事情的经过,弄清楚事情真相,从中判断各自承担什么责任。再让学生谈打架的害处;之后让学生讨论他们各自应当承担什么责任。(2)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具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时才能实现。”当今学生自我主见比较强,很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会不听别人的劝告,包括家长的和老师的,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和做自己的事。因此,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非常重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来,而不是老师苦口婆心的说道理。自我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自信疗法、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反省等。 2、评委提问:你在日常工作中是怎样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 盐山中学选手曹蕾选手回答:自信疗法、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反省等。 题目三: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教案

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教案 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教案 ▲活动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探讨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出现科学技术革命和没有产生出近代科学技术的原因,并结合生活实际指出这些原因在生活中的表现。 3、对比西方科学技术重分析和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重综合的研究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寻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如何发挥这两种方式的优点,培养自己在国家富强与发展中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 知识探究延伸 、推荐著作: 《东西方科学文化之桥》,王钱国忠编著,科学出版社XX年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大突破:20世纪重要科技发明与发现》,王一川主编,东方出版社XX年版。 《科学技术史新编》,施若谷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黄理稳、李学荣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推荐: 江晓原,听李约瑟说说心理话--李约瑟著《中国古代科学》,中华读书报,XX年10月16日 徐凌,中国欧洲和近代科学的起源:李约瑟的‘大滴定’,中国科学革命与科学革命--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XX年4月,137-160 徐凌,郑和谜题和李约瑟难题的比较研究及其启迪,海交史研究,XX,1,30-45 李建军,关于“李约瑟问题”与“诺贝尔现象”的思考,科技导报,XX,4,23-25 刘爱玲,从社会文化价值因素和社会结构看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李约瑟难题”再探,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XX,2(1),30-32 3、推荐专题片: ccTV专题片百年科技启示录 4、推荐网站: ▲探究方法点拨 .结合教材中提供的表格并查阅资料,整理17世纪中国与欧洲在科学技术上出现的伟大成果,制作成对照表。表

心得体会破解发展难题首先要破除思想瓶颈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a13489671.html,)/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 破解发展难题首先要破除思想瓶颈 日前,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区长孙建平对松江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提出了要求:要把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与破解发展瓶颈和难题紧密结合起来。 当前,松江区上下正在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松江步伐,为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过程中,势必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难题,有许多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在前进中探索,在实践中作答。 破解发展难题首先要解放思想。现在,摆在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面前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思维转换不到位,思想解放不彻底,认识落后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落后于松江未来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认为现在松江发展速度较快,各项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对以什么样的视野、什么样的理念和什么样的姿态去担当重任,去破解难题,要不要解放思想,敢不敢解放思想,会不会解放思想等一系列问题,存

在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谋求发展的实践没有止境,思想须臾不能僵化。一旦思想僵化了,改革发展就止步不前。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最为宝贵的成功经验之一,但超越起来往往很难,尤其是一些人不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陈旧思想,摆脱不了经验主义的束缚,难以突破自身存在的貌似正确的思维定势。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松江的大发展,每次社会重大变革和进步,无不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无不都是解放思想结出的硕果。今日之松江在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和工业集聚的重镇的发展过程中,松江城在构筑一城两貌风格鲜明的百万人口级大城市的框架过程中,都激发和碰撞出了耀眼的思想火花,解放思想在推动松江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的大解放、思维层次的大提升、视野大的开阔。松江城市的变大、变美、变靓,有力地证明了解放思想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思想解放有多远,发展之路就有多远。全区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担负着带领全区人民建设现代化新松江的神圣使命,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松江的发展与未来。我们的思想是否能跟得上时代节拍,是否能顺应发展潮流,是否能符合人民的意愿,是每个人必须反思和认真对待的问题,拷问着每一位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的智慧与境界、能力与水平。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要带头解放思想,成为思想解放的主体;要认真梳理和反思

青少年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青少年常见的成长期的问题 早恋 早恋的家庭原因 很多孩子早恋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是结构缺失家庭(如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或双亲缺失家庭)的孩子早恋现象较多。由于结构缺失,孩子长期缺少父爱、母爱,也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在心理上产生许多障碍而产生心理异常。当他们一旦遇到关心自己的异性,即产生强烈的好感、依附感。这也是师生恋、傍大款等“异代隔代恋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是教育失当家庭的孩子早恋的几率较高。这主要包括不端行为家庭、不和睦家庭、过于苛刻家庭或过于溺爱家庭。这样的家庭要么父母行为不端,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要么家庭不和睦,孩子很难享受家庭温暖;要么家长要求过于苛刻,视男女交往如大敌,处处严加防范,结果反而事与愿违; 三是独生子女增多,孩子独处时刻增加,格外需要了解他人和被他人了解。 早恋的生理和心理原因 由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青少年的体质也普遍增强了。与过去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发育得也更快更早,性成熟的时间也提前了。例如有的女孩十一二岁就来月经,有的男孩10—12岁就出现遗精。第二性征开始显露,体内大量性激素的分泌,促使其性机能逐步成熟,容易产生性兴奋、性冲动,进而催化了他们性意识和对异性的关注与渴望。 与此同时,青少年心理的发展却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大部分青少年社会实践面小,而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家庭对子女的保护意识更强,其独立处世的机会更少,导致心理发展的总体水平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另外,心理各方面的发展极不平衡:一是性意识、性需要过早产生,自我意识和成人感迅速增强,对外界的需求较大;二是思维的片面性,分析鉴别事物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较低。在这个心理矛盾错综复杂,身心发展明显失衡的前提下,很多青少年不能选择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只顾眼前的快乐而陷入早恋泥潭 早恋的社会原因 几个社会方面原因成为青少年早恋的强大推手:

正视困难 坚定信心 努力破解发展难题

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破解发展难题 编者按:干事创业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困难。面对困难,是绕道走开,还是直视它、解决它,这是衡量一名管理人员责任心强弱的重要标准。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要拿出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魄力和勇气,迎难而上,寻求突破。要始终谨记,个人的能力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克服困难中提高的。要解决问题,还要多想办法,要采取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不能“一根筋”。要制定多种工作方案,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工作,当一种方法不奏效时,马上进行变通,用另一种方法开展工作,这是考验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的标杆。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对管理人员而言,勇于担责,首要的问题是勇于接受组织交给的任务,做到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服务下级,个人服从集体,遇事不推诿,不搪塞,不回避。 目前,煤炭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经济继续下行的可能依然存在,面对企业发展的严峻形势,广大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就是效益,认识到过紧日子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作为每一名新阳人,我们要认清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积极应对,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一、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

企业发展如人生,绝对不是一帆风顺,要遇到很多的困难和考验,会有高潮和低谷。当遇到低谷时,有些人会产生抱怨、逃避和悲观的思想,会表现出消极的行为,会表现出在困难面前怯弱,困难和问题根本无法得到解决。困难不可怕,怕的是失去信心、迷失方向、丧失斗志、动摇退缩。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变压力为动力,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企业平稳发展。工作中,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以自身过硬的作风影响带动感召职工战胜困难;要全面准确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化解职工思想矛盾;各级管理人员要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对重点区域实施重点安全监管,要对不安全隐患紧抓不放;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工作中,我们更要进一步增强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拼搏奋进精神、超常规的工作状态推进各项工作。 二、面对形势,我们要明确目标。 面对严峻的形势,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最重要的是我要有明确的目标,就是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压倒一切,这是既定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安全规定、领导指示精神和公司部署,认清形势,吸取教训,严格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努力实现生产经营目标

班主任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齐学红:班主任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当今事事都讲安全,上面有规定不可带学生外出,那么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实班主任们很想带学生走出校门去参加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却又担心出安全事故。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齐学红: 学生安全固然重要,但是学校不能因此因噎废食。不带学生外出,也未必不会有安全问题。关键是如何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关键是如何加以运用。班主任可结合不同的活动内容,适时适地进行安全教育。 问题 2 :关于小学寄宿生情感问题。离开了父母的怀抱,整日仅与老师和同学、书本接触的小学生,能拥有一个完美的情感世界吗?假如不能,对他们的智商和情商会有什么影响?作为班主任应如何对待这个问题? 齐学红: 关于寄宿生的情感问题,亲子交往的缺失问题确实存在,也会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一定影响,但是可以通过教育弥补的。重要的是班主任能否意识到这个问题。即使是非寄宿生,情感缺失问题也是存在的。班主任的作用在于架设学生与家人间沟通的桥梁,如要求学生定期与家长电话交流,进行亲情教育,体会父母的艰辛;在班级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寄宿生的业余生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等。

问题3 :接手了差乱班,我们首要任务是做什么? 齐: 1.理解尊重学生,克服对差生的偏见; 2.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发现学生的优点; 3.培养班干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带动全班同学; 4.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 5.扬长避短,以学生的个性特长弥补学习上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具体做法还有很多。班主任要深入研究班级学生的特点,有耐心地坚持持久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转化工作。 问题4.面对学生个体,怎样才能及时抓准教育时机呢? 班主任面对班集体中不同的学生个体,除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来达到教育目的外,还要考虑捕捉最佳教育时机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个体及时抓准教育时机呢? 齐学红: 对于教育时机的把握,是一个班主任教育智慧的体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而言,其教育的敏感性问题不同,如有的表现在情感方面,有的表现在行为习惯方面,有的表现在认知方面。班主任对教育时机的把握,就是对于学生特点的把握。把握教育时机的前提就是全面深入

破解发展难题首先要破除思想瓶颈

破解发展难题首先要破除思想瓶颈 日前,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区长孙建平对松江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提出了要求要把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与破解发展瓶颈和难题紧密结合起来。当前,松江区上下正在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松江步伐,为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过程中,势必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难题,有许多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在前进中探索,在实践中作答。破解发展难题首先要解放思想。现在,摆在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面前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思维转换不到位,思想解放不彻底,认识落后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落后于松江未来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认为现在松江发展速度较快,各项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对以什么样的视野、什么样的理念和什么样的姿态去担当重任,去破解难题,要不要解放思想,敢不敢解放思想,会不会解放思想等一系列问题,存在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谋求发展的实践没有止境,思想须臾不能僵化。一旦思想僵化了,改革发展就止步不前。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最为宝贵的成功经验之一,但超越起来往往很难,尤其是一些人不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陈旧思想,摆脱不了经验主义的束缚,难以突破自身存在的貌似正确的思维定势。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松江的大发展,每次社会重大变革和进步,无不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无不都是解放思想结出的硕果。今日之松江在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和工业集聚的重镇的发展过程中,松江城在构筑一城两貌风格鲜明的百万人口级大城市的框架过程中,都激发和碰撞出了耀眼的思想火花,解放思想在推动松江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的大解放、思维层次的大提升、视野大的开阔。松江城市的变大、变美、变靓,有力地证明了解放思想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思想解放有多远,发展之路就有多远。全区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担负着带领全区人民建设现代化新松江的神圣使命,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松江的发展与未来。我们的思想是否能跟得上时代节拍,是否能顺应发展潮流,是否能符合人民的意愿,是每个人必须反思和认真对待的问题,拷问着每一位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的智慧与境界、能力与水平。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要带头解放思想,成为思想解放的主体;要认真梳理和反思过去的经验和思路,带头扫除一切陈腐观念,带头破除“守成”意识和自满思想;要用新视野替代老眼光,用新观念替代旧思想;要把解放思想当作一种责任,自觉地让思想与时俱进,焕发精神,开拓进取,用超越的眼光、坦然的心态和更加开放的姿态,驾驭时代,勇立潮头,迎接辉煌。

班主任寄语:高三家长9大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一)

班主任寄语:高三家长9大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一) 有人说,高考就像一场激烈刺激的比赛,考验的不仅是赛场上选手的实力,也有赛场边观众的神经。考生们正在紧张地复习准备时,家长们的心理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孩子成绩不理想怎么办,孩子情绪不好怎么办,孩子有早恋倾向怎么办?这些问题都让家长们挠头不已。下面为家长们剖析高考考前最关心的九大细节问题,并送上锦囊妙计。 1.为了让孩子努力学习,我们每天都盯着他完成作业,为什么成绩还是上不去? 答:学习的过程是孩子对知识从认知到运用,并形成自己学习策略、思维的过程,这不是靠家长盯着就能完成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些温馨的关照,给孩子创造独立的学习活动空间。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让孩子开着门,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让孩子感觉到家里有人关心就可以了,千万不要紧迫盯人。 2.孩子平时学习很累,我就照顾好他的生活,连家务都不让他做,为什么孩子 成绩没有长进? 答:有些家长不明白,让孩子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到学习上其实没有好处。 学习不仅仅是看书,休息也不仅仅就是睡觉。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扫扫地、洗洗碗,不仅可以让他的大脑得到适当的缓解放松,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好处。 3.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出来后,我比他还紧张,没考好就特别着急,甚至睡不着,怎么办? 答:每年高考前都有很多家长出现焦虑症状,主要原因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有许多家长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总怕自己的心愿不能完成。建议家长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等,和孩子一起制订合理的目标,可以既有近期目标,又有长远目标。目标最好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那种,这样大家都能看 到成果,增强信心。因此,呼吁家长们把焦虑的心情转化成实际行动,帮助孩子切实提高成绩。 4.我的孩子总在考试结果出来前焦虑不安,我该怎么帮助他? 答:对于学生考前焦虑,家长要有正确认识,不要“谈虎色变”.其实出现焦虑是正常的,只是要把握好度。如果学生对高考一点都不焦虑、不担心,也不是好现象。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学生认清自我,明确目标,形成动力。家长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创造沟通的机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家长要做一个倾听者,弄清原因后再给予适当建议,而不要妄加评判,要帮孩子打消顾虑,树立信心。 5.孩子成绩出现退步,情绪低落,我该怎么帮他树立信心?

破解“李约瑟难题”之二:中国为什么没有形式逻辑体系

第五节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三,形式逻辑体系 题记:形式逻辑,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概念、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 形式逻辑体系的萌芽 “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周秘书道,“中国为什么就没有形式逻辑体系和‘系统的实验’呢?” “说到‘实验’,中国古代一直有重视实验的传统。”杨若水道,“比如说火药,‘一硝二硫三木炭’,火药的最佳配方怎么来的?还不是通过一次次做实验得来的?中国古代科学家都很重视科技实践,徐光启亲自种过豆类、甘薯,李时珍亲自栽培药材。。。。。。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而同时期欧洲的经院哲学家们‘可以就鼹鼠是否长眼睛的问题,引经据典,争论不休,却没有人亲自捉只鼹鼠来看个究竟。’在‘实验’方面,我们比西方只强不弱。” “爱因斯坦说的是‘系统’的实验,‘系统’的。”周秘书强调道。 “所谓‘系统’的实验,就是一系列实验,实验和实验之间相互关联。”杨若水道,“分析这些相互关联的实验结果,通过逻辑推理,

就可以找出因果关系。无论是实验的设计还是实验结果的分析、推理,考验的其实还是实验者的逻辑推理水平――换句话说,对已经有‘实验’传统的中国来说,爱因斯坦说的两个因素其实是一个因素――形式逻辑体系。” “是啊,”周秘书道,“那为什么西方就能有形式逻辑体系呢?在形式逻辑学的帮助下,西方把相关的知识点‘串’了起来,构成了一套套理论体系;中国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中国人虽然取得了很多科技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科技成果‘串’起来,上升为理论――甚至有人说,中国古代‘有技术,无科学’。西方形式逻辑体系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中国就没有形式逻辑体系呢?” “西方形式逻辑体系的起源要从‘第一次数学危机’讲起,”杨若水道,“‘第一次数学危机’就是‘根号2’(√2)的发现。 大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毕达哥拉斯的学生希帕索斯就推想,如果两个直角边的边长都是1,那它们的斜边长会是多少呢?答案是‘根号2’,世界上第一个无理数就这样诞生了。但‘根号2’的诞生却让整个毕达哥拉斯学派陷入到深深的恐慌之中――因为毕达哥拉斯学派一直深信,所有的数都可以表示为整数或者是两个整数的比,他们的很多理论也都建立在这个信条基础之上――而‘根号2’最终被证明无法用两个整数的比来表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论基础动摇了。为了维护学派的威信,学派下令封锁这个秘密,泄密

破解难题谋发展 趁势而上求创新

破解难题谋发展趁势而上求创新 ——顺义区赵全营镇兆丰产业基地(空港C区)打造发展高地 赵全营镇兰雄景 赵全营镇兆丰产业基地成立于2002年1月,2003年被顺义区政府命名为空港C区,总体规划面积约4300亩。园区位于顺义区西北部,地处临空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毗邻首都机场、新国际会展中心,京承高速在园区设有2个出入口,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经过8年多的成长历程,兆丰产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效:吸引中外知名企业近100家,其中实投企业30家,注册型企业70家,实投企业投资额达75亿元,项目平均投资额达2.5亿元,基本形成了“文化创意、现代制造、仓储物流和汽车生产”等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已有18家企业投产运营,年纳税近1亿元,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达1300人。 一、破解难题、谋求发展 作为北京郊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乡镇,镇级工业区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实现了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迅猛发展的态势,关键在于坚持了科学发展观,以新思维、新眼界破解了以下几大发展难题,实现了新形势下园区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一)破解企业用地难题

赵全营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农业大镇,工业用地相对紧缺。为破解企业用地难题,园区通过超前规划用地、科学合理用地和集约节约用地,拓宽了用地途径,保障了发展需求。一是超前规划用地。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按照“起点高、辐射广、梯次上”的思路,选择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的镇中心区划定用地范围,采取超前规划、分批预留与梯度建设的模式,保障企业用地需求。二是科学合理用地。把好项目审查关,提高入区门槛,达到每公顷土地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每公顷纳税1000万元以上,杜绝“圈地、囤地”的行为发生,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三是集约节约用地。对于一些传统老企业,指导帮助其腾出土地进行转产改制;而对于那些经济效益低下,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则积极为其引进投资者,采取“入股、兼并或转让”的形式,实行腾笼换鸟,截止目前共盘活整合土地近200亩,实现了新项目入驻。 (二)破解园区建设难题 工业园区的发展,土地资源是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保障。当时园区规划建设上面临“经验不足、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的诸多难题,只有“走出去、引进来”才能破解。于是赵全营镇通过与具有园区开发建设领先水平的天竺空港经济开发 区合作,派出技术人员上空港进行实地学习,同时也由空港派出专业团队进行规划建设的技术指导,使得兆丰产业基地完全按照一流园区的标准开发建设。此外,空港开发区还投资了1.8亿元对园区二期土地开展市政建设,达到“十通一平”,开创了园区

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耐心细致又颇具艺术性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工作。如何当好一个叫领导放心、叫学生欢心、让家长安心的班主任,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曾出现了许多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简单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自己当初第一次班主任时,教学中一味给学生搞题海战术,强化学习成绩,注重成绩的升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点等共性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知识、品德等个性作深入分析,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变化来揭示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加以指导帮助的意识和行为。结果,出现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师生关系不融洽等问题。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那以后,我开始全面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对学生付出真正的爱,恰到好处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我的关心。平时,我公平地对待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采取了多鼓励、多关怀,切实帮助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在我努力下,师生关系明显好转。 二、没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我也有意识地尽可能做到多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但一到重难点时往往不信任学生,有时就取而代之,走到了传统教学的老路子上。出现了对学生放手不够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一些新措施: 1、加强了备课。 在备课中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可能说出那些答案。对于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想最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而且还要做好如果招架不住的准备,怎么准备,准备什么。 2、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课堂上,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将时间还给学生,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对问题的解决提出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我都参与进去,适时调控讨论的方向和重点(根据课前的设计方案和目标),敢于放手,将表演舞台让给学生。 三、在教育学生时,重铁面无私,轻春风化雨。 平时,我十分重视学生在学校的全过程管理,从早到晚都把学生管得严严实实,把学生管得透不过气来。以为只有这样,班级才不会出事,学生才会听

教师常见问题的处理

学生工作的一些体会 1。学生打瞌睡“呼噜声”,小动作等一下子把全班同学的目光吸引了过去,教师如何处理? 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在学生面前发脾气,否则会失去教师的威信,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的情绪和课程进度。可以让他的同桌把他叫醒,用平和的语气对说:“现在这个天气比较容易使人想睡觉,但睡着的话容易着凉,着凉可能就会生病,生病就不好了;同学,你觉得想睡觉得话,可以站起来,等到不困了在坐下来。”……目的是叫醒他,停止小动作后,听课,而不是狠批他。 2。对于性格孤僻、胆小、不爱说话的孩子,教师如何处理? 对这类学生,首先,应该在感情上关心和信任他们,多接近他们,善于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愿意说出心理话。其次,要给他们创造与别人交往,在集体说话的机会。鼓励他们乐群,使他们体会到人间和集体的温暖,从而克服忧郁、多疑、多愁善感的消极心理。最后一点,批评这些学生时,不要再公共场合批评他们,避免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出现意外后果。 3.对于开朗、活泼、爱说话的孩子,教师如何处理? 这样的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兴趣、注意力易转移。对这类学生,采用和风细雨、轻描淡写式的批评已经不能让其警惕,对其严重的错误必须要严厉指出。这类措词要尖锐,语调要激烈一些,但绝不能讽刺和挖苦。同时,对这类学生应该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方法,教他们认真地做每一件事,并善始善终,培养他们坚韧、耐力等个性品质,事多了也就慢慢成熟了。 4. 对于性格调皮、专横、大大咧咧的孩子,教师如何处理? 对这种气质的学生的教育要用情去感化他们,要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渐进

式的交谈。否则他们会即刻把锋芒指向批评他们的人。因为他们的防卫心理特别强,当他们情绪激动时,应该避其锋芒,想办法稳定他们的情绪,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把批评信息渐进传递给他,最后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时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找个时间充裕的时段来处理。 5.如何处理迟到的学生? 首先,要了解孩子迟到的原因,是不是有特殊的情况。在处理迟到的问题上分两种情况来看。对于偶尔迟到的学生,不要小题大做,让他们明白迟到是不对的,有事要提前让家长或同学帮忙请假;对于连续迟到的学生,教师要引起注意,调查迟到的原因,和家长及时沟通,安排好同学做好监督,不让他迟到。写说明书是效果很好的意识矫正的手段,第一次迟到写100字,第二次迟一写200字……,关键是班主任对写说明书的执行,以及对说明书的应用和点评,这个是技术活。 6.如何处理有矛盾的两个学生? 当学生发生冲突时,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同学批评一通,因为你的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生往往会模仿老师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而且,对于未曾了解清楚、未能把握全过程的事情,教师切忌急于下定论,造成“错案”。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教师及时到场,向当事人询问事情的前因后果,有时也可以从旁观的学生那里得到信息。然后应该让当事人双方冷静下来(写事情经过),并且回避其他同学,以免激化矛盾。在学生冷静后,让学生先反省,先谈自己的过失。因为孩子大多开口就会说“他怎样怎样”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让学生说说自己,可以是他自己意识到在矛盾中自己应负的责任,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承认错去、主动地向对方表示歉意,化解双方的矛盾,必要时通报家长,或向学校申请纪律处分。但关键是:在矛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