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原理复习提要

管理学原理复习提要

管理学原理复习提要
管理学原理复习提要

https://www.doczj.com/doc/ad3456163.html,/s/articlelist_1339893522_0_1.html

管理学原理复习提要(一、复习重点)

老师,我是11级转专业的学生,今年要和大一的一起考这科,想问问您就复习您这2个重点能过么

博主回复:2013-01-06 00:49:17

你把2012复习的题型举例及本博客中每章选择型案例着重看一下,注意30多道简答题要记记

啊!

一、复习要点

1、课程体系: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决策与计划

第三章组织

第四章领导

第五章控制

第六章创新

2、学习目标:

掌握两大基础(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理念),培养四大关键能力(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变革的能力)。

3、复习重点: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学

一、人类活动与管理

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学习管理原理的作用

二、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的性质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管理基本问题

四、管理的角色

第二节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

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背景

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历史背景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早期管理理论

(二)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观点:中心问题提高效率从而提高生产率。

挑选一流工人

标准化管理

计件工资制度

劳资双方来一次精神革命

把计划和执行分开

实行职能工长制

例外原则

2.管理过程理论:亨利·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主要观点:把企业活动划分为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六个方面

管理五大职能

管理的十四个原则;

承认对管理者教育的必要性

3.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

1.行为科学学派

(1)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埃尔顿·梅奥[著名的霍桑试验]

主要结论: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①职工是“社会人”;

②要通过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士气来提高生产效率;

③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④企业要运用新型领导方法组织好集体工作(霍桑效应)。

(2)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A、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

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实现

强调:只有未满足的要求才有激励作用;需要是有层次的。

B、双因素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激励模式理论

C、X,Y,Z 理论

X 理论:人性本恶、无大志且不喜欢创新和压力

Y理论:与X理论相反

超Y理论: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Z理论:企业领导者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

2.管理科学学派

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和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较少考虑人的因素。

(1)数学模型

(2)系统管理理论

3.决策理论学派:赫伯特-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4.管理丛林理论:哈罗德-孔茨

将管理分析方法归纳为“丛林”。

三、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更加重视人;强调系统化;重视非正式组织;

广泛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加强信息工作;结合“效率和效果”;

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预见能力;

强调创新;强调权力集中。

第三节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四大原理:

系统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责任管理原理;效益管理原理

一、系统原理:

(一)系统定义—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

(三)系统原理的要点:

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综合性原理

二、人本原理

尊重人: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依靠人: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发展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为了人: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三、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二)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三)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权利、职责、利益一致和能力的关系

四、效益原理

(一)效益: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二)对效益的评价

(三)如何追求效益

结论:管理的实质就是在系统内部,以人为本,通过确定责任,以达到一定的效益。

五、伦理原理

第四节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的法律方法

管理的行政方法

管理的经济方法

管理的教育方法

第二章决策与计划

第一节环境

一.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含义

(二)环境的分类

外部环境(宏观环境)

内部环境(微观环境)

(三)环境的特征

1、整体性和综合性

2、复杂性

3、不确定性和动荡性

变化速度加快,以及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增强.

二.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1.外部环境是决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

外部环境影响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活动

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管理

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2.环境对于组织的影响效应

有利影响:提供市场

不利影响:限制企业经营

(二)组织对环境的反应方式

1、消极反应

2、积极反应

三.环境分析(swot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二)微观环境(企业自身)

第二节决策

一、决策的含义: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订行动方案、并准备实施的活动,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决策问题的要素有:

决策者、目标、自然状态、备选方案及其与状态相关的后果、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二、决策类型及特点

三、决策的影响因素

1、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口与文化教育环境

2、价值因素:价值观念、价值系统

四、决策的过程

①发现、确定问题

②设计方案

③评价和选择方案

④实施和审查方案

五、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头脑风暴法;特尔菲法;集体磋商法;

定量决策:确定性决策;非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

六、决策科学的发展

(一)现代决策活动的特点

(二)群体决策

1.特点:有效性、开放性、合理性

2.协调行为

3.决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三)行为决策的主要结论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人的判断是易错的

问题的发现受知觉、动机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和支配

规范决策理论(“经济人”理论)应根据描述性决策理论(“社会人”理论)加以修正决策是一种文化现象

(四)现代决策的智能化:

电子数据处理EDP →管理信息系统MIS →决策支持系统DSS

第三节计划

一、计划的概念

为了把决策付诸实施而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是决策实施的安排,即“ 6 W ”。

二、计划的表现形式

1.目的或宗旨:组织活动的意义、使命。

2.目标:目的及宗旨的具体化,是活动的终点及结果。

3.战略或策略:为实现目标选择的发展方向、行动方针、资源等的总纲。

4.政策:为组织活动建立的行动指南,是决策思想的一般说明或理解。

5. 战术:行动计划。策略通过行动计划实施,一定需要有效的战术的支持。

6.程序:处理问题的例行方法与步骤。

7.规则:最简单的计划,在某些场合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特定行动的规定。8.规划:为实施既定方针所必需的目标、政策等而制定的综合计划。

9.预算: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也称“数字化”的计划。

三、计划的层次:

战略层、管理层、业务(操作)层

计划种类对应的决策层次

目的或宗旨

目标战略层的战略决策

战略或策略

政策政策层的管理决策

程序操作层的业务决策

规则

规划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

预算

SWOT 矩阵-道斯矩阵

四、战略计划

(一)含义核心价值观

(二)内容核心意识

核心目标

远景和使命陈述冒险目标(BHAG)

远大原景

生动描述

环境分析

战略定位目标市场

成本领先

基本战略特色发展

目标集聚一体化战略

核心竞争力内扩多元化战略

战略选择加强型战略

成长战略战略联盟

核心竞争力外扩虚拟运作

收缩战略出售核心产品

防御战略剥离战略

清算战略

五、计划方法

目标管理(MBO);

滚动计划法;

网络分析技术。

第三章组织

第一节组织结构

一、组织理论

(一)组织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1.组织:按照一定目的和秩序而形成的具有权责结构的社会群体。

现代组织学研究的内容

2.相关概念:

职权:赋予某职位的权力。

职责:某职位应完成某任务的责任。

负责:反映上、下级的关系。

(二)组织的作用

1、形成新的生产力与竞争力

2、形成群体文化

3、直接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

(三)企业组织的基本要求

(四)组织结构的概念

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

是组织设计的结果,执行管理和经营任务的体制。

企业组织结构示意图

二、组织结构设计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依据和原则

1.任务

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2.步骤

职务设计与分析;

部门划分;

结构的形成

3.原则:

(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结合

(2)权责对等

(3)命令统一

(二)组织结构的类型

直线型组织结构

扁平型组织结构

1、直线型:各职务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上级对下级直接管理。适用于产品单一的小型组织和现场管理

2、职能型:除直线主管外还设职能机构,.可根据业务范围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实际中采用较少。

3、直线参谋型:综合了上述两种,设两套系统,指挥系统(直线式)与管理职能系统(参谋式)。适用于规模不太大,产品品种不太多、工艺较稳定、市场信息易掌握的企业。

4、事业部制:

按产品或地区划分为许多事业部或分公司,各分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适用于规模较大、产品种类多、产品间工艺差别大、技术较复杂和市场广阔又多变的企业。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5、矩阵制组织结构

纵向是职能系统,横向是产品或区域的项目系统,项目系统无固定工作人员,而随任务进度需要随时抽调组合。完成工作后回原部门。

适用于创新任务较多,生产经营复杂多变或以科研开发为主的企业。

矩阵制组织结构

6、多维立体型部门化:职能、产品、区域三个系列部门化的三维矩阵结构。

三、组织结构的设计与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组织结构中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管理幅度

管理层次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工作能力;

工作内容和性质;

工作条件;

工作环境

(二)集权与分权

1.权力:处在某个管理岗位上的人对整个组织或所辖单位与人员的一种影响力,或简称为管理者影响别人的能力。

包括专长权、个人影响力和制度权。

2.集权与分权

(1)集权:决策权在较高管理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2)分权:—决策权在较低管理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3)分权的实现:权力分配(制度分权)与授权

授权:是一个上级主管授予下属一定权力的过程。

(三)直线与参谋

区别与联系:

直线人员拥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

参谋作为直线的助手来进行工作。

主要矛盾

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四)委员会

1、委员会是指从事执行某些方面管理职能的一组人。

(是集体管理与个人管理的关系的体现)

2、委员会的主要作用

3、委员会的局限性

4、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五)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1、正式组织:有明确权责划分、有正式组织结构的社会单位。

2、非正式组织:由于人们互相联系而自发形成的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网络。

3、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负面作用

(2)正面作用

4.利用和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第二节人员配备

一、人员配备的任务、原则、程序

考察

人员配备的原则

人员配备的程序

二、人员选聘

需要量

选聘标准

选聘形式:内升制;外求制

选聘程序

三、人员考评

四、人员培训

第四章领导

管理者(各级领导人)是任何企业最基本、最珍贵的资产。

第一节领导理论

一、领导概述

(一)领导与领导者

领导:运用各种影响力,指挥或带领、引导或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者:在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的人(具有一名以上下属的各级主管)。

(二)领导的作用:指挥、协调、激励

1.在组织决策方面起指向和决断作用

2、在组织体系中起纽带及核心作用

3、在组织行为方面发挥激励和协调作用

(三)领导的构成要素及领导效能

1、领导的构成要素

权力;(制度权、个人影响权、专长权)

对人要有基本的理解;

杰出的鼓舞能力;

领导者作风及其所营造的组织气氛。

2、领导效能的支柱

二、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一)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专权型、民主型、放任型

(二)领导者素质及素质结构

1.基本素质:

品德、知识、能力、体质、群体素质结构

2.领导素质结构

(1)技巧结构

观念技巧、人文结构、技术技巧

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

(2)能力结构

技术能力、商业能力、财务能力、

安全能力、会计能力、管理能力

工人、工长、车间主任、

分厂长、部门领导、经理、总经理

(三)领导方式理论

1.利克特的4种管理方式

Ⅰ、专制—命令式

Ⅱ、温和—命令式

Ⅲ、协商式

Ⅳ、群体参与式*

2.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连续流

从不成熟的

被动、依赖、方法少、兴趣淡、目光短浅、地位从属、少自知之明

到成熟的

能动、独立、方法多、兴趣浓厚、目光长远、地位显要、有自知之明且能自控领导的任务是帮助员工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3.连续统一体理论

Ⅰ领导作出并宣布决策

Ⅱ领导销售决策

Ⅲ提出计划并让提出问题

Ⅳ提暂定计划

Ⅴ提问题征求建议、作出决策

Ⅵ决定界限,团体决策

Ⅶ允许下属在一定界限内行使职权

4.管理方格理论

5.权变理论(情境理论)

(1)领导方式权变理论

S = f( L,F,E )

领导方式= f (领导者特征, 追随者特征, 环境)

领导者特征:领导类型

追随者特征:下属的成熟程度

环境:领导职位、任务性质、上下级关系

(2)权变理论的前提:

经营管理无定式,一定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宜。

(3)权变的依据

(4)权变的外部环境

技术革命、经济动荡、市场变化;经济体制改革;跨文化管理;价值观的变化。

(5)权变的内容

思想观念与技能;

管理体制(领导体制、职能机构、决策与控制体制、人事制度);

领导方式:

领导作风倾向(4种管理方式)

领导行为偏好(管理方格图);

竞争策略(策略多、运用活、调整快)。

(6)权变的原则

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信息先行;

勇于变革;

选好改革策略;

万变不离其中。

三、领导艺术

第二节激励

一、激励的内涵

(一)激励定义

管理者激发下属的某种动机和需要,使他们产生积极性,并通过行为达到一定目标的过程。〖激励:动机对人的行动起到的激发、推动、加强作用,称之为激励。〗

(二)积极性的表现方式:

1、干劲:是否愿意从事某种工作。

2、责任心:对待工作尽心的程度

3、主动性:职工与监督、分工有关的表现。

4、创造性:与改进工作有关的表现

积极性的一般发展规律是:参与→负责→主动、创新

(三)内因与外因

领导者要通过了解内因、创造外因来达到目的。

了解内因:激励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创造外因:采用激励手段及建立激励机制

二、激励理论

(一)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1、激励机制:是指企业按照积极性的运动规律对职工施加一定的激励影响,促使其积极性形成并按预定方向发展的一套运行制度和管理方法。

2、建立激励机制的现实意义

人的最低生存条件已基本保证,对企业的期望提高了;

智力劳动的比重、程度提高,传统的监督和刺激方法的效能降低;

人的素质提高,对个人发展的要求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满足。

社会交流与沟通的增加使得影响积极性的因素更加复杂、繁多。

对社会地位的评价标准随着个人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对企业的要求多样化。

(二)激励理论

1.积极性的本源:需要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2)赫次伯格的保健(不满)因素与

激励(满意)因素理论

2.积极性的导向器和调节器:认识

(1)期望理论

需要→要求→ 满足

激励力= 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期望值(只对未满足的需求)

(2)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个人的努力及其程度:取决于奖励价值、个人察觉出来的努力和受到奖励的概率

个人达到的绩效:取决于努力程度、个人能力大小及对任务的了解、理解程度的深浅个人所应得的奖励:应当以实际达到的工作绩效为标准,剔除主观评估因素

个人对奖励满意与否及程度:取决于受激励者对所获报酬公平性的感觉

个人满意与否及程度:会反馈到下一个任务的努力过程中。

(3)公平理论

①个人所得报酬Qp 另一个人所得报酬Qx

------------------ = ------------------

个人的投入Ip 另一个人的投入Ix

②个人现在所得报酬Qpp 自己以前所得报酬Qpl

-------------------- = ------------------

个人目前的投入Ipp 自己以前的投入Ipl

(4)强化理论

正强化:

奖励某些行为,使之进一步加强

负强化:

惩罚某些行为直至减弱或消失

(5)激励需要理论

人有三种基本的激励需要:

权力需要;

社交需要;

成就需要

(三)激励机制建立:积极性良性循环图

(四)激励手段

1、工作激励

2、成果激励

3、培训教育激励

4.特殊的激励

(1)金钱

(2)参与

(3)工作生活的质量

(4)工作丰富化

三、成功的激励过程

(一)确定目标

(二)确定需要的组织资源

(三)洞悉下属的需要

(四)确定有效激励因素

(五)使目标与个人需求达到平衡

第三节沟通

一、沟通性质及其作用

(一)沟通: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二)作用:

让成员认清形势;

让决策更加合理;

稳定员工思想情绪。

(三)过程:

发送者→编码→媒体传递→接受→译码→作出反应→反馈→发送者

(四)类别:

按功能:工具式和感情式;

按方法:书面和口头;

按方向:上行、下行、平行与外行;

按组织系统: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按是否有反馈行为:单向与双向。

二、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一)正式沟通: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1.特点:

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保持权威性;刻板,速度慢,也有扭曲失真的可能。

2.主要形式有:

(二)非正式沟通:

正式系统外的沟通

1.特点:速度快、形式不拘、效率高、可满足职工需要;难于控制、信息易失真、导致小集团、影响组织凝聚力和人心稳定。

2.类型:

3.对非正式沟通的管理

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

加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正确对待不利于正式组织的信息

(真实的和不真实的)

三、沟通的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二)完整性原则

(三)及时性原则

(四)非正式沟通策略性应用原则

四、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个人因素人际因素

结构因素技术因素

(二)如何克服

信息沟通检查;改进沟通准则;

善于“聆听”;改进沟通;

采用先进手段加速有效沟通

第五章控制

第一节控制工作概述

控制: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一、控制程序与控制类型

(一)控制的基本程序

1.确定标准

2.对照标准衡量实际工作

3.采取纠正措施

(二)选择关键控制点和标准

关键控制点:最反映组织目标的标准、对组织明显有利/有害的因素、组织活动中的限制因素等。

标准的种类

(三)控制工作的类型

1.按作用环节不同来分

(1)现场控制

(2)前馈控制:

基于预测的前馈控制和顺馈控制

(3)反馈控制:

端部反馈和局部反馈

2.按改进工作的方式不同来分

(1)直接控制:用于改进管理者未来行动的一种方法,着眼于培养更好的主管人员,使他们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原理,以系统的观点来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防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v控制主体是直接责任者。

(2)间接控制:v通过建立控制系统对被控制对象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法往往是预先制定计划和标准,通过对比和考核实际结果,追查造成偏差的原因和责任,并进行纠正。

v控制主体是直接责任者的监督人。

3.全面控制与局部控制:

·全面控制:根据组织总目标来衡量其整个业绩的控制方法。

例:全面控制的财务控制方法:

1.预算汇总表

2.损益控制

3.投资报酬率

二、有效控制的原理与要求

(一)原理:

1.反映计划要求

2.组织适宜性

3.控制关键点

4.控制趋势

5.例外原理

6.直接控制

(二)要求

1.控制系统应切合管理人员的个别情况

2.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3.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

4.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5.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

6.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7.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第二节控制方法、技术

一、预算控制

(一)预算的性质

是一种计划、一种预测、一种控制手段

(二)预算的种类:

1.经营预算

2.投资预算

3.财务预算

·传统预算的危险

(三)几种非传统预算方法

1.零基预算法:

步骤

(1)明确目标及其种类与主次

(2)所有活动清零并提交计划报告和可行性分析等

(3)重新编排活动次序

(4)编制预算(按次序分配)

优点及缺点

2.可变预算:成本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控制固定成本费用

3.项目预算(项目的计划和预算系统PPBS)

计划、规划与预算安排在同一系统中,以保持管理的一致性,寻求最有效地调配资源,以实现目标的系统方法。

即:计划→规划→预算→检查→ 反馈

l优缺点

二、非预算控制

(一)传统的非预算方法

1.亲自视察

2.报告与分析

3.统计数据资料

(1)财务比率(财务状况)

获利水平: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营业收入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营运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存货周转率

(2)经营比率: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比率、盈亏分析(量本利分析)

4.审计控制

三、现代预算控制方法

(一)时间事件分析法

1. 进度表:甘特图

例:周一到周五的工作任务,到周三晚的完成情况

2.分项预算编制

3.计划评审技术(统筹法):

关键线路法:

由活动“→”、事件“O”和线路组成。

(二)程序控制

(三)目标管理

(四)信息技术控制

四、会计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论:

管理中实行以会计、利润或成本为主导,建立核算体系、财务体系、考核体系,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资金利用率,不断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盈利。

五、企业生产中对生产和运营管理的控制

(一)提高生产率(在一定时期内,符合相当质量的投入-产出的比率)。

(二)营运管理系统

第六章创新

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

一、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

为适应组织内外环境变化的要求而对组织进行的局部或全局的调整。

二、创新的作用

提高组织系统的生命力,扩展系统的生命周期。

三、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一)按规模和影响程度分

局部创新与整体创新

(二)按创新与环境的关系分

防御型创新与攻击型创新

(三)按系统组建的过程分

系统初建期的创新与运行中的创新

(四)按创新的组织形式分

自发创新与有组织的创新

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一、目标创新:方向、目标等

二、技术创新

技术:

技术实现的手段、

关于技术的信息、

对于技术的理解。

即硬件、软件与智能三个方面。

(一)根据技术载体分

1.要素创新:

材料创新;设备创新;人事创新

2.要素组合创新:

生产工艺创新;生产过程创新

3.产品创新:品种创新;结构创新

(二)根据变化性质分:

1.突变性创新

2.累进性创新

3.根本性创新

(三)根据创新效益分

1.资本节约型

2.劳动节约型

3.中性的技术

三、制度创新:

(一)产权制度创新

(二)经营制度创新

(三)管理制度创新

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一)组织机构创新

(二)结构的创新

五、环境创新:

进行外部环境的创新,主要是市场创新

第三节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一、创新的过程:

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

二、创新活动的组织

(一)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

(二)创造促进创新的氛围与环境

(三)制定弹性计划

(四)正确对待失败

(五)建立合理奖酬

二、题型举例

(一)单选题(15%)

1、作为“第三生产力”在社会发挥作用的一种经济资源是( ① )

①管理②科技③能源④人才

2、以下哪一种因素属于行业环境(①)。

①供应商②经济环境③组织管理状况④政治环境

3、近几年来,洋快餐纷纷进入中国,在与中式快餐的竞争中,占有相当的优势,作为中国传统的餐饮业,尤其是以上班族和学生为对象的快餐业,要想战胜洋快餐,你认为以下哪一项不是有效的原因?(②)

①、营销能力滞后,品牌意识薄弱;②、市场定位不准确,缺乏象洋快餐那样高营养、高热量的食品;③、缺乏连锁、特许经营与规模效益;④、内部管理落后、品质、卫生环境缺乏竞争力。

4、某服装企业集团最初是靠接受一笔美国商人的牛仔裤生意起家的,当时许多厂家因为利

润太低而不愿意生产,但该集团的首脑却决定以此作为企业发展的起点。它说明( ③)。

①一个企业应该独树一帜接受人家不愿意接受的生意;②选择好第一笔生意对企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③在许多情况下,市场机遇可能比利润更为重要;④这种决策只能在企业刚刚起步时才可使用

5、企业计划从上到下可分成多个层次,通常越低层次的目标就越具有以下特点(④)。

①定性和定量结合②趋向于定性③模糊而不可控④具体而可控

6.时间作为一种稀缺的管理资源,因而时间管理的有效性受到管理者高度的重视,为了更好的发挥工作时间的效能,你认为管理者应努力做到,除了:(④)

①精简不必要的会议;②学会授权,集中处理好职权范围内的问题;③加强工作计划性,对承担的工作安排好,优先顺序,依次处理;④在可支配时间外,争时间,要效率

7.按照波士顿矩阵,对产品类型和经营业务的发展前景的划分,你认为下属哪种提法是正确的?(③)

①明星继续投资并回笼大量现金,以取得高额利润;②金牛增加投资,同时回笼现金,做到收支平衡;③幼童大量投资,促进产品角色与地位的转变或者将其放弃;④瘦狗清算,并彻底放弃

8、一家企业的组织精神是:团结、守纪、高效、创新,严格管理和团队协作是该厂两大特色,该厂规定,迟到一次罚款20元。一天,全市普降历史上少有的大雪,公交车象牛车一样爬行,结果当天全厂有85%的职工迟到,遇到这种情况,你认为下列四种方案中哪一种对企业最有利?(①)。

①一律免罚20元,并宣布当天早下班2小时,以方便职工;②一律免罚20元,以体现对职工的关心,③一律扣罚20元,以维持厂纪的严肃性;④考虑情况特殊,每人少扣10元,即迟到者每人扣罚10元

9、为了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此项工作最好授予哪类人( ④)。

①能力远远高于任务要求的人②能力远远低于要求的人③能力略高于任务要求的人④能力略低于任务要求的人

10、某公司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辖的营销队伍人员也从3人增加到100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队伍似乎有点松散,对公司的一些做法也有异议,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最大可能在于(③)

①营销人员太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

②总经理投入的管理时间不够,致使营销人员产生了看法

③总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宽,以致无法对营销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

④营销队伍的管理层次太多,使得总经理无法与营销人员有效沟通

11、销售部经理说:“我们的销售队伍在竞争对手中是实力最强大的,要不是我们的产品缺乏多样性、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需要,我们的销售业绩也不会这么差。”生产部经理说:“一流的熟练技术工人完全被缺乏想象力的产品设计局限了。”研发部经理打断说:“创新思维凝结出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葬送在单调乏味而又机械的低产出生产线上。”上述谈话揭示该企业在组织上存在什么严重问题?(①)。

①各部门经理对组织内各项职能的分工合作缺乏客观而准确的认识

②各部门经理对各自角色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定位不清晰

③各部门经理过于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

④各部门经理的论述都有道理,只是态度过于强硬

12、在现代管理中,倡导管理者鼓励下属参与决策,并向下属授权,关于参与决策与授权的概念,你认为哪种提法是正确的?2

①、授权与参与决策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②、在参与决策中,实行的是权力共享,而授权是由下属自己做出决策

③、授权是对下属人员而言的,而参与决策是对同级人员而言的

④、能否授权取决于组织规模大小,而参与决策主要取决于组织文化

13、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股份公司,为强化对经营者行为的约束,往往设计有各种治理和制衡的手段,包括:

A股东们要召开大会对董事和监事人选进行投票表决;

B董事会要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

C监事会要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检查监督;

D要强化审计监督,如此等等。

这些措施是(③)。

①均为前馈控制②均为反馈控制

③A前馈控制,B现场控制,C、D反馈控制④A、B前馈控制,C、D反馈控制

14、关于管理学的应用范围,人们的认识不同,你认为下列哪个说法最好?(②)

①只适用于盈利性工业企业②普遍适用于各类组织

③只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④只适用于营利性组织

15、组织决策者忽视环境因素的变化,甚至抵制和反对环境,造成与环境的冲突,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是(①)

①.负面适应②.被动适应③.主动适应④.创新适应

16、上世纪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④)

①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②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③美国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都比日本的更优秀④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

17“顾客第一,用户至上”属于企业文化的(④)

①上层文化②表层文化③中层文化④深层文化

18、下列管理方法中强调垂直性和强制性的是( ①)。

①行政方法②经济方法;③教育方法④法律方法

19、环境发生变化后,组织决策者不得不想办法适应其变化,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是(③)。

①负面适应②主动适应③被动适应④创新适应

20、双因素理论将影响人们的态度与行为的因素分成“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防止“激励因素”变成“保健因素”,同时挖掘和提升“保健因素”的激励作用。下面哪一种做法较好地体现了这样的工作思路或原则?(①)

①、在生产工作中采用“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度;②、将奖金转换为津贴,按工作年限分配;

③、暗示你的下属们,你将来要提升他们;④、培养大家“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勤奋工作意识。

21、在管理决策中,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只要选取满意的方案即可,而无须刻意追求最优的方案。对于这种观点,你认为以下哪种解释最有说服力?( ④)

①现实中不存在所谓的最优方案,所以选中的都只是满意方案

②管理决策中常常由于时间太紧而来不及寻找最优方案

③由于管理者对什么是最优决策无法达成共识,只能退而求其次

④刻意追求最优方案,常常会由于代价太高而最终得不偿失

22、周华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职员,他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哪种说法指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②)。

①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职能型结构②该公司组织运行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原则③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④该公司在组织运作中出现了越级指挥问题。

23、在现代管理中,倡导管理者鼓励下属参与决策,并向下属授权,关于参与决策与授权的概念,你认为哪种提法是正确的?

①、授权与参与决策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②、在参与决策中,实行的是权力共享,而授权是由下属自己做出决策

③、授权是对下属人员而言的,而参与决策是对同级人员而言的

④、能否授权取决于组织规模大小,而参与决策主要取决于组织文化

24、对大多数企业主管来说,最令他们困扰的不是如何与竞争对手抢夺市场,而是如何找到、训练和留住优秀员工的办法,对高技术企业尤其如此。请你为其在以下几项中找出最佳的一种方法(③)。

①提供诱人的薪水和福利②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③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④提供自由工作的便利

25.有一位领导者,与下属人员关系良好,组织中各项制度健全,任务明确,但他本人资历较浅,固有权力较弱,按照最难共事者模型,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C)

A. 低工作高关系的参与式领导模式

B. 低工作低关系的授权式领导模式

C. 以任务为中心的领导模式

D. 以关系为中心的领导模式

26、车间主任老黎最近发现,质检员小王一有空就与机关的小柳、设计室老张和门卫老杨等一起谈足球,个个眉飞色舞,而参加工作例会却没精打采,对此,你认为老黎最好采取什么措施?(③)。

①批评小林,并对他提出要求,以后不许在厂里和别人谈论足球

②严格执行车间工作制定,对擅自违反规定者严加惩罚

③在强调必须遵守工作制度的同时,在车间搞一个球迷会,并亲自参加协会活动

④对上述情况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

27、Z理论一书将美国和日本企业的差异归结为以下哪一种差异(④)。

①管理手段②激励方式③组织④文化

28、若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消息很少,是否意味着该组织(②)。

①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

②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③其中有部分人喜欢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④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29、采用“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是(③)

①直线型②直线职能制③事业部制④矩阵型

30、部门划分主要解决组织的( ②)

①纵向结构问题②横向结构问题③纵向协调问题④横向协调问题

31、实行公开竞争的首要前提是(①. )

①人才能够流动②主管人员的职务空缺

③上级人员的直接干预④组织内没有人能胜任这一职务

32、云南省地处我国边陲,这几年来,他们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经济,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从环境因素分析,

说明云南省人民充分的利用了:( ④)

①. 环境的优势②. 社会文化环境的优势③. 殊的西部资源优势④. A+B

(二)填空(15%)

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 )和( )作为研究对象的。

2、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 , ( )和概念技能三大类。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三大类。

4、正式组织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维系正式组织的主要是()的原则,而维系非正式组织的主要是()的因素。

5、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 ),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 )。

6、系统从组成要素的性质来看,可以划分为()和(),管理系统属于()。

7、赫伯特·A·西蒙根据问题的性质把决策分为()和()。

8、委员会的规模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和( )。

9、管理层次受到管理规模和()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比,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比。

10、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11、商标属于组织文化结构层次的( ),而“以人为本”属于组织文化结构层次的( )。

12、根据彼得·德鲁克教授的观点,管理是一种以( )、( )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13、马斯洛所指的高层需要相当于赫茨伯格双因素中的()因素,而为了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低层需要则相当于()因素。

14、领导班子的结构,一般包括:( )、( )、( )和( )。

15、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的中心是()。

16、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

17、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指出,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取决于奖励的价值,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 )和受到奖励的( )的影响。

18、根据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原则,而不是()。

19、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和()的分工。

20、沟通过程中存在许多干扰和扭曲信息传递的因素,通常将这些因素称为()。

21、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以设计出的( )和( )为依据。

22、沟通是指可理解的( )或思想在两个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类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23、在环境分析内容的“天、地、彼、己”中,“天”是指( ) ,“地”是指( )。

24、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 )比较和( )比较。

25、企业沟通网络中,Y型是一种典型的( )网络。

(三)判断题(或10%)

1、法约尔认为管理职能中最重要的是组织。()

2、一般来说,集权或分权的程度常常根据各管理层拥有的计划权力来确定。()

3、主管人员中的工作质量是通过“用人”来了解的。()

4、一般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是直接的、长期的、潜在的。()

5、组织战略要服从组织结构。()

6、滚动计划主要适应于组织内外条件变化大的情况。()

7、关闭一个濒临破产的工厂或开发一项新产品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

8、评价决策方案的基本原则是最优原则。()

9、中级管理人员往往处理现场管理、指导操作等技术性工作较多。( )

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100分)

作业 1.第1题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下列关于非正式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小道消息,准确率较低 B.非正式沟通经常将信息传递给本不需要它们的人 C.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 D.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下列理论观当中,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 现有的伦理规则的是()。 A.功利观 B.权力观 C.公平伦理观 D.综合社会理论观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 A.风险的大小 B.可控程度 C.能否确定客观概率 D.环境的稳定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5.第5题 某公司有员工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多少人?管理层次有多少层?()。 A.10人 4层 B.9人 3层 C.9人 4层 D.8人 3层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管理的两重性是指()。 A.艺术性与科学性 B.基础性与边缘性 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D.普遍性与重要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如果一个人坚定地遵守自己所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他应该是处于道德发展的()阶段。 A.前惯例 B.惯例 C.惯例原则 D.强化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确立目标是()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A.计划 B.人员配备 C.领导 D.控制 您的答案:A

2018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管理概述 识记:(1)管理的概念;(2)管理的特征;(3)管理的职能 领会:(1)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2)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应用: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必要性 (二)管理者 识记:(1)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2)管理者的角色;(3)管理者的技能 领会:(1)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2)举例说明管理者扮演的角色(3)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三)管理学 识记:管理学的概念 领会:管理学的特点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 1.管理的产生:①管理产生于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②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2.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有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组织如影相随。 ①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②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二、管理的概念 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①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②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③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④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⑤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三、管理的特性 ①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 ②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③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处理好人际关系) 四、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㈠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的预先筹划和安排 ㈡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 ㈢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一、什么是管理 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2、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3、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 2、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 3、本质为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二、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职能和过程:法约尔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孔茨著作《管理学》中——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代表人监督者企业家 领导者传播者干扰对付者 联络者发言人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管理技能:卡茨(L.Katz)的看法: L.Katz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 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概括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 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 用,不受环境的影响; 开放系统(open system):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 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 三、什么是组织 1、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组织日益成为 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 2、变化中的组织 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

最新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三篇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特地从网络上查找了该书作者的生平简介,百度百科上的资料显示曾仕强教授真的专注于“中国式管理行为”研究三十年。此外,他还对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有着很深刻的理解与阐释,间或地出现荀子之类的儒家之流和老子之类的道家之流,彰显了笔者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前言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他认为尽管西方在全球化中重大而明显的成就,但是中国仍然将在政治上统一世界,并且带来共同的和平。我非常喜欢和欣赏曾老师这种自傲骄傲的口气开场,带我很有底气地阅读下去。中国式管理,应用了易经中的道理,充分体现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自然规律,来合理运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而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式管理又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国人都有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着独善其身,达者兼计天下”的积极而乐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当中国只局限于黄河谷地之时,传统的中国式管理便已充分发挥了它的功效了,所以我也一直很笃定,中国式的管理历经几千年的考验而不衰,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 杨教授的《学校常规管理学》的结构内容。全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篇(上篇),主要论述学校常规管理的一般理论基础,包括学校常规管理导论、学校馋鬼管理原理、学校常规管理领导、学校常规管理思维、学校常规管理方法、学校常规管理技术、学校常规管理模式、学校常规管理诊断、学校常规管理评价和学校常规管理认证等十章。第二部分为实务篇(下篇),着重阐述学校管理实务中几项工作的常规管理,包括学校校务常规管理、学校教务常规管理、学校总务常规管理、学校教育常规管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学校科研常规管理、学校师生常规管理、学校公关常规管理、学校时间常规管理、学校环境常规管理等各章。 书上提到说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用推、拖、拉来解决问题,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这让我想起了“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太极拳的动作无外乎是推、拖、拉的配合,组成各种花样,以求在动态中维持平衡,而立于不败之地,着推、拖、拉在我看来就是借力打力,在紧要关头争取缓冲时间,也是太极阴阳交接处的那条线。这并不是鼓励大家用阴奉阳违,恰到好处地使用这推、拖、拉是可以化解很多尖锐的矛盾,缓和大家的情绪,点到为止,不偏不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合理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长久的发展。尤其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环境下,曾老师的源于中国古典管理哲学,具有本土化性质管理行为的中国式管理能为中国企业大力来新的惊喜。在修己安人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目标描述了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支撑与管理特点。其坚持辩证法思想的新管理模式西学中用,运用中庸之道,在强调原则的前提下,变通地进行灵活的管理也是中国现代企业所需要的。 中国人把“推、拖、拉到没有解决问题”称为“圆滑”,这样的结果人人痛恨;把“推、拖、拉到把问题圆满化解掉”称为“圆通”,这样的结果但然人人都喜欢。国人都是喜欢圆通而厌恶圆滑的,同样的手段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呢,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共12页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管理学的内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管理及其性质 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0-50 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BPR标杆超越法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霍桑试验的结论: 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1)管理是一个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第二章计划计划工作的具体含义(5W1H): 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讨论为什么Why要做,确定何时When做、何地Where做、何人Who做,以及如何How做. 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经济性。 计划工作的意义: 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 4)有利于控制。 综上所述,计划工作是一个指导性、科学性、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 计划的种类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读《管理思想史》有感 学习管理学原理绝对不能仅仅关注现今的理论思想,而要了解管理学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更是如此认为。今天的管理学之所以是现在的体系,究竟是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设置?它的科学性何在?……我认为,很多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探索前人的思想轨迹,我们可以吸取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丰富现在的管理理论,更好地实践。 早期管理思想 一.管理的出现 人与生俱来具有经济、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并寻求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来满足这些需求。在个体寻求通过集体活动来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管理产生了。 在最早出现的组织中,有以下一些要素:(1)必须存在一个目标(2)人们必须受该目标或共同意愿的吸引,愿意参与进来(3)组织成员需要使用某些东西来进行工作或战斗(4)组织成员的各种活动必须是有组织的。同时,人们发现,如果能让某个人专门负责带领整个群体朝向既定目标前进,效果会更好。当人们通过合作来实现目标时,管理便会出现。 在管理的体系出现之前,很多人就已经对管理有了自己的认识,并将其付诸实践。 孙子早在公元前600年就将军队进行细分,建立官阶等级制度;考底利耶也在公元前就撰写了《政事论》,创建了印度的公共行政管理;埃及的古老术语维齐尔(vizier)代表督导,埃及人还发现了“十人管理原则”;罗马的立法权与行政权相分离……许多现代思想的影子都能在早年间找到。 我对这些先进思想(至少对那个时代是如此)的出现感到高兴,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在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和很大程度上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在这个被束缚的时代,没有工业革命,更不可能有真正的管理思想体系。 而之后,三种力量为我们带来了工业化的新时代:挑战教会权威的新教伦理;维护个人权益的自由伦理;以及挑战重商主义的市场伦理。这是一次文化重生,而且为对于理性的、正是的、系统的管理知识体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时,它难免会遇到些困难和问题,管理体系也不例外。比如,劳动力问题如何解决?对人员的招募、培训和激励简直太困难了;究竟该怎样寻找管理人才?毕竟没有太多人知道如何管理;组织结构相对扁平,人们对管理职能没有了解……太多的问题需要被解决。 然而工业革命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福音: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童工数量在下降,女工获得了市场工资,等等。 这就是最初的管理,有它的问题,也有着对未来美好的展望。我认为工业革命为我们带来的管理是成功的,因为问题总是无法避免的,我们需要的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因为问题的存在就忽视了新事物带来的优势。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在提高。 二.早期的管理 在科学管理时代到来之前,早期的管理只是一些零碎的部分,但我们却能在这些思想中找到之后那些大家思想的影子,或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开端。 比如,早在泰勒之前,就有人意识到了主管并不需要既有技术能力又有管理能力,他们可以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美国的制造系统有了统一的零件精确标准,有了劳动分工;麦卡伦制定了详细的组织细则和树状图;普尔提出了团队精神,以系统观来看待组织……

2011秋《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

《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 1.第1题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下列关于非正式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小道消息,准确率较低 B.非正式沟通经常将信息传递给本不需要它们的人 C.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 D.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下列理论观当中,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现有的伦理规则的是()。 A.功利观 B.权力观 C.公平伦理观 D.综合社会理论观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 A.风险的大小 B.可控程度 C.能否确定客观概率 D.环境的稳定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某公司有员工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多少人?管理层次有多少层?()。 A.10人4层 B.9人3层 C.9人4层 D.8人3层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管理的两重性是指()。 A.艺术性与科学性 B.基础性与边缘性 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D.普遍性与重要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如果一个人坚定地遵守自己所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他应该是处于道德发展的()阶段。 A.前惯例 B.惯例 C.惯例原则 D.强化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确立目标是()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A.计划 B.人员配备 C.领导 D.控制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管理学原理复习总结

管理学原理复习总结 当今世界的管理 管理与组织的定义: 管理:是指通过与其他人的共同努力,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把工作做好的过程。P8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而将一定的人员有系统地安排在一起的实体。P6 管理的职能和属性: 职能:计划:定义目标,制定战略,构建层级计划并协调活动。P10 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工作,怎么做,谁去做。领导:指导并激励相关人员并解决冲突。控制:监督活动,确保能够按计划实施。 属性: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不同(PPT) 社会属性:从来都是为生产资料占有者服务的,从国家管理到企业管理再到自我 管理,无不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什么是管理者,类型和角色。 管理者:指的是在一个组织中有权利和责任直接督导他人工作的那类群体。管理者通常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级。P7 角色类型:人际角色:挂名者,领导人,联络人。P11 信息转换角色:讯息收集人,讯息传达人,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所需具备的一般技能:P13~P14 理念技能:也称“概念技能”,是指分析和判断复杂形势的心智能力。 人际关系技能:是指管理者了解、指导、激励与之相关的个体和团队工作的能力。技术性技能:是指管理者应用专业性知识或经验的能力。 政治技能:是指提高个体在组织中的职位,建立权力基础并维系社会关系方面的能力。计划与战略规划

人们常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美国的一位管理学者也曾说过“长期计划根本就是无效的”,就此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优势:计划能够提供指导、减少变化的影响、减少浪费、为便于控制而提供了标准。P24(计划可以预测结果。计划可以了解轻重缓急。计划可以让各项资源配置效率最高。)---PPT 弱势:计划工作会导致僵化、计划难以在一个动态环境中得到发展、正式计划不能代替直觉和创造性、计划使管理者关注今天的竞争,而不是明天的存亡。P25 比较“正式计划”与“非正式计划”;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异同之处。正式计划与非正式计划:P24 异:非正式计划很少形成书面形式。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常常装在个人或少数人的脑子里。而且,组织的目标很少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计划一般出现在小型组织中。。这种计划工作往往是一般性的并且缺乏连续性。 正式计划,即把具体目标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让组织成员贯彻实行。这也就意味着管理者非常明确自己究竟想通过一种什么样的途径来达到组织的目标。同:都主要关注:目的(做什么)以及手段(怎么做)。P24 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P27 异: 战略计划是指那种应用于整个组织,为组织设定总目标,并且依据环境对组织进行定位的计划。 战术计划有时也称作业计划,就是将组织要达到的总体目标进行专门细化 战术计划一般是短期的; 战略计划跨越的时间间隔较长,通常为五年或更长。它所覆盖的领域范围更广,涉及的细节也更少。最后,战略计划还包括目标的正式化,而战术计划则假设目标已经存在,进而描述怎样才能达成目标。 在什么情况下“短期计划”更为适用?在什么情况下“专项计划”更为适用? 短期计划:组织的当前计划对未来的承诺影响较小,管理层使用的时间期限较短。那也就是说,所制定的计划应该有足够的时间保证今天所作出的承诺能够执行。在变化的程度方面,不确定性越大,针对短期变化的计划就越多。也就是说,如果发生突然的或重要的技术、社会、经济、法律及其他方面的变化,那些精心设计、精确规划的路径可能不是帮助而是妨碍了组织绩效的改进。时期较短的计划往往有更大的灵活性。P27 专项计划: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既没有模棱两可的东西,也不会产生令人误解的问题,

管理学原理笔记 2018 年7月

1 基础理论(一) 本篇知识结构 考试重点 ●领会:(参照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管理有效性的衡量,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霍桑试验的结论,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管理道德的影响因素,培育管理者道德的途径。 ●应用:(参照题型:案例分析题) ?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必要性 ?古典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具体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法,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 ?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1 基础理论(二) 考试重点分析 一、简答管理的产生p35 1.管理产生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类所拥有的的资源总是稀缺的和有限的。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需要协调。通过管理使用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更高的目标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 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有群体活动,就必须协调群体的活动,以便实现群体的共同目标,进而实现每个人的目标。此时,协调人类群体活动的管理就产生了。 【单选题】()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A.改革 B.重组 C.激励 D.管理 【答案】D 【答案】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总体协调手段的宏观机制。 【知识点】“管理”的概念 二、简述管理的必要性。P36-37 有人类群体活动或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群体活动和群体组织如影相随。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 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总之,无论从宏观的国家的角度分析,或是从微观的组织角度阐述,还是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学习考虑,管理都有其作用。所以,管理成为社会基本、国家发展、组织成功的主要力量,管理无处不在。 三、简述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P41 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 1.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比如,设备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以及单位生产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管理 阅读书目:《管理百年》作者:斯图尔特·克雷纳 概述:选择斯图尔特·克雷纳这本《管理百年》是因为这本书是管理学中的经典之作,回顾了1900-2000这一百年中管理这门科学从萌芽到发展到现今的成熟阶段的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了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有条理的历史性的回顾,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每一个管理的历史性阶段作出的深刻的反思,他并没有全盘接受过去的被视为权威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而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分析和观察并得出自己的观点,而不只是进行单薄的陈述。所以这本书折射出了作者对于管理的永不满足的态度和批判性的精神,就像作者在书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 这一本书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一百年来西方主要是美国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读完之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三个部分便是最初的管理者们的纯粹的对效率的追求到中期的对于组织的重视再到后来的对人的探求,当然这种分法并不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对不同的管理内容的思考,只不过是在某一些时期中,某些探讨显得也尤为重要而已。而书中对于历史的回顾也主要是用具体的研究者或管理者和具体的案例来呈现的。 追求效率::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阶段,生产力已经被极大地提高,资本家管控的工人开始越来越多,管理的思想开始渐渐的萌芽,但是管理却并不被重视也没有基本的定义,直到亨利法约尔的出现,他开始意识到管理师一门科学,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且他给出了关于管理的严格的定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最重要的是他明确了管理者的职能所在,这开启了这个对管理探索的新的世纪。在法约尔之后的最杰出的管理者应该非泰勒莫属了,科学管理概念的提出让他一举成名,曾经有人评述说科学管理的精要就是对“对创造能细分体力劳动的流程的压倒性的重视”,的确,在科学管理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泰勒对于效率的强调,在他的思想中,工人必须要用严格的是时间管理来督促他们不磨洋工,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处最多的产品,这就是多即是好的信条。这当然极大的促发了生产力的提高甚至把人类的生产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科学管理中缺乏信任,基本的尊重还有沟通,工人只是生产的工具,在后来的出现的理论中可以被归为“X”型人,没有规定,督促就不能完成最大量的任务,这在当时的年代这些问题并没有凸现出来,科学管理只是给了资本家,工厂主等人更好的剥削工人的知识基础,虽然造成的结果与泰勒的初衷相悖而行。泰勒的一个忠实而又成功的跟随者便是福特了,福特汽车的创始人,生产线的发明设计者,最优秀的公司的总经理,这些头衔或许都不能全面的概括出福特的贡献和成就。福特是科学管理的实践者和创新者,他的公司的成功毋庸置疑地说明了这一理念的成功,当然,他的个人的敏锐的对市场的直觉等因素也不容忽视,但是正如上文所说,对于工人们的几乎无缝隙的控制,追求市场导向而不是客户导向,过于自负的判断以及对利润的过度追求最终导致了在福特下任后福特汽车公司的一步步衰落,而几乎同时期成长起来的松下公司则在关注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责任感和对员工的信任和沟通,从而走的也更加的远。不得不说,者20年是人们疯狂地追求效率的时期,虽然后来很多人对这一时期出现的理论等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必要的阶段为后来的人们进一步探寻管理的真谛准备了条件。 发现组织 《管理百年》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清晰发展脉络的便是组织了。在泰勒和福特时代,组织被他们长时间的忽视,发现组织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合理的组织架构模式的人是马克思·韦伯,他提出了影响了后来的好几十年的官僚组织模型,组织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级制度,非人格性,维护既定的规律,劳动的专业分工,效率的原则是这个模型中最重要的部

管理学原理(第2版)_在线作业

管理学原理(第2版)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7-09-27 10:10:49 一、单选题 1. (5分)现场控制是()。 ? A. 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结果上的控制 ? B.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实施的控制 ? C. 在计划执行过程的输入环节上的控制 ? D. 对制定工作细则的控制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第2版)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控制活动应该()。 ? A. 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 B. 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 C. 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 D. 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第2版)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以下是某企业制订的若干目标,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未来5年内,企业产值达到1000万元 ? B. 机械车间本月的制造费用大幅度降低 ?C. 每个职工每班生产50个零件,合格率100% ? D. 年底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台阶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第2版)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下列有关激励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 A. 强化理论不考虑目标、期望、需求等因素,只关注个体采取某种行动后产生的结果 ? B.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作为员工比较参照对象的只是他人的报酬 ? C. 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能够带来员工的满意 ? D.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所有人最终都会到达自我实现需要的层次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5.

(5分)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因为有()的存在。 ? A. 社会人 ? B. 经纪人 ? C. 复杂人 ? D. 理性人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第2版)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6. (5分)许多组织设有意见箱、接待日、走动管理等管理办法,是为了()。? A. 上行沟通 ? B. 下行沟通 ? C. 非正式沟通 ? D. 反馈沟通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第2版)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7. (5分)()对于任何层次的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 ? A. 技术技能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管理学读书笔记1

管理学读书笔记(一) 一、书目: 1.《管理学精要》(第六版),安德鲁·J·杜柏林著,左浩、陈莹、袁媛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5月 2.《档案管理学基础》(第三版),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3.《看电影学管理》,孙路弘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二、三本书及课本的对比分析 《管理学精要》此书结构简单明了,对管理学原理的阐述有着深入浅出而又充满思想的火花,引用大量的案例使之与理论分析紧密结合,内容新颖。大量的案例激发了学习者的研究兴趣。在阅读此书时我感觉案例能够帮助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这些具体实际的实例开拓了我的眼界,而且它们给了我创造思考的机会,通过对信息进行思考则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并能长时间地记住。 对于一个初次接触管理学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合理,在每章开头都有“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列出了每一章中重要的主题,并且将这些重要主题相关的内容融合进正文中。每章结尾的“本章提要”以本章的学习目标为基础,对关键点进行总结,归纳出本章的中心思想。用“开篇案例”阐明每章所要讲述的重要主题。“管理实例”等栏目展示了每章中特定的个体或者组织是怎样在管理方面进行实践的。每章结尾的“复习题”和“思考题”鼓励读者复习并回顾本章的学习目标,还有“技能训练”、“网络技能训练”可以使我们通过因特网扩展管理学知识。有趣的“自我测试”使我在测试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所擅长和不足的领域从而取得进步,在这些自我测试中受益。另外案例也位于每章的结尾,它们综合了每一章中所讲述的概念并模拟了实际的管理行为。 另外本书中有很多与这个新时代相紧密相联系的部分,例如,在第二章中阐述了国际化管理和文化差异,里面涉及对人权侵犯问题的进一步描述、全球化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跨文化技能和态度的自我测评;还有第三章讲述了信息技术、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因特网的影响有对顾客和其他外部关系的影响和对内部运营的影响,还谈到了一个在当今网络普遍存在下的很现实的问题,即无线环境对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影响;还有第四章中作为道德研究的一个部分,有部分内容讲述了计算机道德和网络礼节……这些内容是新形势下作为一个成功有效的管理者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我觉得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美国学者写出的书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意识形态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唯物辩证地看待书中的观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比之下《档案管理学基础》这本书的内容与我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环环相扣,里面包括了档案、档案工作概论以及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两部分的内容。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总结,第二部分是有关档案管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是有关历史档案的专论,第四部分是关于档案管理自动化问题。这本书带给了我很多专业

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知识讲解

管理学原理(第2版)_在线作业_1 一、单选题 1. (5分)1961年12月,()发表了《管理理论丛林》,成为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 A. 巴纳德 B. 西蒙 C.孔茨 D. 德鲁克 2. (5分)某顾客准备在银行办理一期固定存款业务,在可供选择的三家银行中,一年期利率分别是 3.15%,2.98%,3.21%。该顾客面临的决策就是选择哪家银行。这种决策属于()。 ?A. 确定型决策 B. 不确定型决策 C. 风险型决策 D. 经验型决策 3. (5分)由霍桑试验的结论发展起来的学说是()。 ? A. 决策理论学说 B. 科学管理学说 C. 管理过程学说 D.人际关系学说 4. (5分)当员工人数较少,或者组织是新建的、环境简单的时候,()结构效果较好。 ? A. 直线职能型B. 直线型 C. 任务小组 D. 矩阵 5. (5分)以组织产品、地域和服务对象等为基础,把组织划分为若干单位而组成的组织结构,称为()。 ? A.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B. 矩阵制组织结构 ? C. 纯粹直线制组织结构 D. 职能制组织结构 6. (5分)在管理决策中,只要选择满意方案即可,无须苛求最优方案,对于这种观点,你认为以下哪种解释最有说服力()。 ? A. 现实中不存在最优方案,只能寻求满意方案 ? B. 决策中还有充分的时间寻找最优方案 ? C. 管理者对最优方案无法达成共识 D. 最优方案常常由于代价太高而得不偿失 7. (5分)根据菲德勒理论,当领导环境非常有利或非常不利时,采取()方式领导为适宜。 ? A. 以关系导向型的领导 B. 任务导向型领导 ? C. 资源导向型领导 D. 职位导向型领导 8. (5分)某研究所中存在许多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并因为需求不同而发生冲突,以致影响组织的发展。作为该研究所所长,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 尽力满足各个非正式群体的不同需求 B. 协调各个非正式群体的分歧

天津财经大学 管理学原理题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 1、管理者的角色(或者简答)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调解人、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基层管理者侧重短期的作业计划。 3、在这样的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持续四五十年的社会性管理研究潮流,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管理运动”。 4、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5、韦伯认为等级、权利和科层制度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对于权力,他认为有三种类型:超凡权力、传统权力和法定权力。法定权力是法律规定的权力,只有它才能作为科层组织体系的基础。 6、韦伯被后人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7、以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人的理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广泛传播和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效率。 8、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的理论前提是“经济人”假设。 9、经验主义学派主张通过分析大企业的管理经验来研究管理问题。 10、系统管理学派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系统的观点分析企业内部和企业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在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

而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12、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 13、管理的14条基本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14、根据环境不确定性的程度,把环境分为动态环境和稳定环境 15、根据环境内容的性质,把环境分为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 16、管理的特殊环境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管理机构和战略联盟伙伴 17、滚动式计划发:分段编制,近细远粗 18、组织目标是环境因素、组织系统本身以及组织成员需要三方力量相互协调的产物 19、定向预测方法:是专家调查法,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 20、按照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21、预测种类包含:经济预测、技术预测、社会和政治预测。其中经济预测包括宏观经济预测和微观经济预测。 22、宏观经济预测内容:最终产品的社会需要量、非生产性的社会需求、再生产的社会条件、财政税收信贷储蓄等的变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需求、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等。 23、宏观经济预测的用途:为制定国民经济规划,经济计划和经济政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包括:(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产生在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法具有多样性。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强调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基本性质或一般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强调其不能脱离特定生产关系和特定社会制度、不能回避管理为谁的利益而服务的特殊性质或社会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社会历经变迁,但管理的这种特殊性质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 【3】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技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管理的艺术性:富有创造性 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手段、法 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1】管理者: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属完成任务职责的人。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

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针并评价整体绩效---“挥手” 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 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完成 管理者技能:基本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 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基本技能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基本技能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 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的客体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市场资源、知识产权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基础结构资源、组织能力资源 三、管理的职能: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种最基本的职能 四、管理学的对象与法: 管理学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