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史记》选修重点句子翻译(教参版答案)

苏教版《史记》选修重点句子翻译(教参版答案)

苏教版《史记》选修重点句子翻译(教参版答案)
苏教版《史记》选修重点句子翻译(教参版答案)

高二语文《史记》翻译

《高祖本纪》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1.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时会暮,胡兵怪之,不敢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仲列传》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列传》

1.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弥而见义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楚,又因厚市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穷则反本,放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羽本纪》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矜功伐,奋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

而不自责,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刺客列传》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公子列传》

1.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淮阴侯列传》

1.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信方斩,曰:“吾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秦之纲绝而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史记》翻译

《高祖本纪》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自由地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认为自己的女儿与一般人不同,一定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都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3.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亭旁(向沛公的军队)投降。

4.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受秦朝的苛虐法政的苦已经很久了,(秦朝统治时)非议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5.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结果没能率先入关,落在了别人之后。

6.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汉王的军队过去后,就把架在陡壁上的栈道全部烧掉,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到南郑时,许多将领和士兵都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7.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将领做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8.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项羽却嫉妒贤能,谁有功就嫉恨谁,谁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9.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当初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二哥刘仲勤快努力。(可是)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哪一个的更多呢?10.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沛县父兄们们仍(为免除丰县赋税徭役)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县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李将军列传》

1.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李广带领的百名骑兵也都十分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2.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那些匈奴兵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走,这样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3.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可惜啊!你没遇到好时机,假如你生活在高祖打天下的时代,做个万户侯算不了什么!4.是时会暮,胡兵怪之,不敢击

这时正值黄昏,匈奴兵们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

5.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匈奴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纳金赎罪,免去斩刑,降为平民。

6.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和不认识李将军的,也不论年老的年轻的都为李广落泪。右将军赵食其独自被交给执法官吏,判为死罪,用财物赎罪,降为平民。

7.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人也去实行;自身行为不正,

即使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

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我看到的李将军,诚恳的样子就像个质朴的乡下人,有口不善言辞,到了他死的那天,天下熟悉和不熟悉他的人,都为他表示哀痛。他那忠实的心,确实也感动了一般士大夫吧!

《管仲列传》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而我却选择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着管仲的辅佐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召集诸候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全靠管仲的谋划。

4.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管仲是世人公认的贤臣,然而孔子却看不起他,这可能是因为在周朝统治衰微的年代,桓公如此贤明,管仲却不能勉励和辅佐他建立新的朝代,而只满足于称霸吧?

《屈原列传》

1.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上官大夫同屈原在朝廷上处于新的位次,他想得到怀王的宠信,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定稿。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思)改变,屈原不同意。

2.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每当一条法令制度定出来,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得出来’。?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痛心于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分辨是非,奸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不正之人危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弥而见义远。

他的文笔简约精炼,他的用语却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他描述的是平常事物,而其旨趣却极其宏大博深,其所举的虽然都是近事,但所表达的意义却极其深远。

5.如楚,又因厚市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张仪到楚国之后,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掌权的大臣靳尚,并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又放跑了张仪。

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但他们都只效法了屈原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一面,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直言劝谏。此后楚国的领土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之后终于被秦国消灭。

7.人穷则反本,放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

人在处境窘迫的时候,就要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忧愁、苦恼、疲倦、困惫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疾病、疼痛、内心悲痛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8.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国君,不论他愚蠢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哪一个不想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总是一个连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国家却好多世代也不出现,这是因为国君所任用的忠臣并不是

9.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读了《服鸟赋》,(作者)认为生与死是同样的,被放逐和被重用都不必看重,又茫然自失了

10.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洁白之身,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

《项羽本纪》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为他们主办,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子弟,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2.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当打败秦军以后,项羽召见诸侯的将领,他们进入军门时,无不跪在地上,用膝盖向前走,没有人敢抬头仰视。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唯独我这儿有船,汉军追过来,没法渡过去。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5.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项王已死,楚国地方全都投降了汉王,唯独鲁地不降服。汉王就率领天下之兵马想要屠灭鲁城,但因为鲁地军民恪守礼义,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以死尽忠,就拿着项王的头给鲁地人看,鲁地父老们这才投降。6.自矜功伐,奋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他自己夸耀功劳,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独断专行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可以用武力征服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结果五年就求掉了自己的国家,身死在东城,尚且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大错。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2.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王请求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他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他担负理亏的责任。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有负赵王重托,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到达赵国了。

4.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蔺相如于是拿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廷柱,愤怒得使头发向上冲到冠上。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再说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触犯强大的秦国,是不应该的。

6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但是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一直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能忍受(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

《刺客列传》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爱好饮酒,天天和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半醉以后,高渐

离击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拍节唱歌,看看彼此,相当欢乐;可是不一会儿又相对着哭泣,好像旁边没有别人。

2.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荆轲虽然与酒徒交往,然而他的为人却沉着含蓄,喜欢读书;他在游历过的那些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和年高有德行的人结交。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中,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而按照秦国的法令,群臣有殿里侍驾的,不允许携带任何兵器;那些担任侍卫的郎中们,也只能拿着武器,排列在殿外,没有皇帝的命令,是不准上殿的。

5.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怎么可以因为被欺侮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王的逆鳞呢!

6.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我所以嘱咐田先生不要泄露秘密的缘故,是想要来完成国家大事的谋划。

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您的)父母、族人统统都被杀尽或被没入官府为奴。

8.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就倚靠在铜柱子上大笑,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骂道:?大事所以没能成功,只因为想活捉胁迫你,好得到你归还诸侯们土地的诺言,来回报太子。?

9.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高渐离考虑到长久以来他隐姓埋名,穷困寒酸没有终了的时候,便辞退下去,拿出他行装中匣里的筑和衣裳,恢复本来面目,再走到堂前。

10.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从曹沫到荆轲五个人,论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不背弃自己他们立定的志向,声名能够流传到后代,难道是虚妄的吗!

《魏公子列传》

1.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2.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先生。侯先生看到公子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

3.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公子领着侯生坐到上位上,并向全体宾客介绍了侯生.

4.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不要再进军了,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

5.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我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

6.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呢?7.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

8.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想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死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

9.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我只是个市场上击刀杀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您,

是因为我认为小礼小节没什么用处。

10.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请允许我计算您行程的日期,您到达晋鄙军部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

《淮阴侯列传》

1.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军用物资,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

3.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4.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5.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6.信方斩,曰:“吾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7.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8.秦之纲绝而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东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象乌鸦一样聚集。

9.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秦朝失去了政权,天下英杰都来抢夺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10.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况且天下磨快武器、手执利刃想照你这样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您怎么能够把他们都煮死呢?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学生版)

必修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第一课时 《季氏将伐颛臾》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乃尔是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既来之,则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史记》句子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命题人:孙晓辉) 1、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________ 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________ 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________ 4、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________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________ 7、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________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________

9、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________ 10、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1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________ 12、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________ 1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________ 1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________ 《信陵君窃符救赵》(命题人:王仁刚)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________

史记重点句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一)《高祖本纪》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4、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5、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增加悬挂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 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现在如果他来了,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您应当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恰巧项伯想救张良的命(使…活),(于是项伯)连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就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 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到南郑时,许多将领和士兵都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作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 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 《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翻译:等到窦婴、袁昂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衣,在东市把他处死。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翻译: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次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翻译: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制服,所以请求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尊崇朝廷,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 《信陵君窃符救赵》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翻译:公子为人仁爱而能谦虚待士,士人无论是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都谦逊而以礼结交他们,不敢因为自己富贵就慢待士人。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翻译:我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检点自己的行为几十年,终究不应因为做守门人贫困的缘故就接受公子的钱财。 3、侯生摄弊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翻译:侯生整理破旧的衣服和帽子,径直上车在公子的上座坐下,并不谦让,想借此来观察公子(的情态)。 4、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翻译: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随从,前去拜访他。 5、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翻译:到公子家中,公子引领侯生坐在上座,一一向宾客引见,宾客们都很惊讶。 6、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史记翻译句子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要句子翻译: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得。 想(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来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秦王把璧给他,相如于是拿着和氏璧退了几步站住,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竖直向上顶起了帽子。 4.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在朝廷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呢?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秦王怕他撞碎了和氏璧,于是婉言道歉坚决请求,召唤有司查明地图,指点着说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都邑给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邑给赵国,实际上得不到。 6.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必定违背信约不补偿赵国城邑,于是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着和氏璧,从小道逃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7.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当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您和群臣仔细商量这件事。 8.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不如趁机优厚的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怎么能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呢? 9.秦王竟酒,终不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秦王直到酒宴结束,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布置了大量军队来防备秦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10.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廉颇说:“我做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仅凭言辞立了些功劳,却位居我上,况且相如向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我离开亲人而适逢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职位相同,廉颇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况且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我想到这样一些问题,强秦不敢轻易侵犯赵国的原因,只因为我们两个人存在。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的危急为先而以个人的仇怨为后。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 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 《晁错》 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翻译:等到窦婴、袁昂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衣,在东市把他处死。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翻译: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次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此万世之利也。 翻译: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制服,所以请求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尊崇朝廷,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 《信陵君窃符救赵》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翻译:公子为人仁爱而能谦虚待士,士人无论是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都谦逊而以礼结交他们,不敢因为自己富贵就慢待士人。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翻译:我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检点自己的行为几十年,终究不应因为做守门人贫困的缘故就接受公子的钱财。 3、侯生摄弊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翻译:侯生整理破旧的衣服和帽子,径直上车在公子的上座坐下,并不谦让,想借此来观察公子(的情态)。 4、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翻译: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随从,前去拜访他。5、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史记重点句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一)《太史公自序》 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考。 (二)《高祖本纪》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4、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5、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增加悬挂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 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完整word版,《史记》重点篇目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重点篇目重点句子翻译 (一)《刺客列传》 1、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译: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2、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译: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 3、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译:选择危险的行动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而祈请幸福,计谋浅薄而怨恨深重,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积蓄仇怨而助祸患’了。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译: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父母、家族都被杀尽。如今听说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购买将军的首级,您打算怎么办呢?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原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译:燕王确实因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颤,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比照其他诸侯国排列其中,纳税尽如同直属郡县职分,使得以奉守先王的宗庙。 6、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荆轲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在柱子上大笑,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骂道:“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 7、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译:唉!太可惜啦,他不讲究刺剑的技术啊,我太不了解这个人了!过去我呵斥他,他就以为我不是同路人了。 8、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译:从曹沫到荆轲五个人,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虚妄的吗! (二)《廉颇蔺相如列传》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

史记选读翻译讲义

《史记》选读句子翻译讲义 1.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P.6)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P。70)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 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8.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 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1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11.何故怀瑜握瑾,而自令见放为? 12.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13.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 令,终莫敢直谏.

14.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P.68) 15.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16.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 下也. 17.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1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9.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20.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2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P.42) 22.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23.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24.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2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26.“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27.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 也。(P.81) 28.项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29.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3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翻译 《高祖本纪》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常有远大的抱负,不做普通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请他到上座坐下。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人都很高兴,秦军斗志松懈,于是大败秦军。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刻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的人要被灭族,聚集说话的人要处以 死刑。 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我和诸侯们约定,先打进函谷关的人就以他为王,我应当在关中做王。 7、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而已: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 8、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来加强自己的实力,抵抗他们。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军队)经过后就全部烧毁栈道,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 10、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帷帐中运筹谋划,却能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 11、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现在我所创下的家业和二哥相比,谁的多呢? 《项羽本纪》 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楚军在诸侯军中居于第一,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军筑有十几座营垒, 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3、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今天肯定得决心死战了,我愿意为诸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4、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一 (一)《高祖本纪》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4、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5、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增加悬挂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 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现在如果他来了,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您应当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恰巧项伯想救张良的命(使…活),(于是项伯)连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就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 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到南郑时,许多将领和士兵都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作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史记重点句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一)《太史公自序》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 在心上啊!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考。 (二)《高祖本纪》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4、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5、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沛公增加悬挂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 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现在如果他来了,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您应当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太史公自序》 (1)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译文: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恨他,卿大夫阻抑他。 (2)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译文:考察他们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都是丢掉了立国立身的根本(礼义)。 (3)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译文: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 (4)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译文: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5)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译文: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了愤懑,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因而追述往事,寄希望于后来人。 《夏本纪》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译文:(舜)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2)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译文: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要点:以、诛、是) (3)女其往视尔事矣。 译文:你还是赶快去办你的公事吧!(要点:女、其、尔事) (4)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译文:于是帝舜赐给伯禹一具玄圭,用它向天下宣告大功告成。 (5) 禹伤先人父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译文:禹为先父伯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 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敢进入。 《鲁周公世家》 (1)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译文:您不会有灾祸的。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须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2)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译文: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3)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译文:做父母者,经历长久时期创业成功,其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 《高祖本纪》 1、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译文:沛公召集秦地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受秦朝苛虐法律的苦很久了,(秦朝统治时)非议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处以死刑。” 2、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译文: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3、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译文:当初,父亲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二哥刘仲勤快努力。(可

《史记》重点句子及翻译

《太史公自序》 1 ?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2.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3 ?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夏本纪》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4、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5、薄衣食,致费于沟淢。 6、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鲁周公世家》 1、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2、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3、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4、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5、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1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14、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15、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1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17、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18、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管仲列传》

(完整word版)高祖本纪字词整理及重点句子翻译

高祖本纪 司马迁(约前145-前87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中国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起始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重点词解】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2.摄衣谢之,延上坐(道歉) 3.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4.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5.还军霸上(驻扎) 6.去辄烧绝栈道(断) 7.汉王复入壁(营垒) 8.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9.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 10.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11.父兄不能给(供给,使充足) 12.可四千余人(大约) 13.意豁如也(……的样子) 14.其先刘媪尝息 ..大泽之陂.(曾经)(休息)(水边,堤岸) 15.是时雷电晦冥(天色昏暗;冥:昏暗) 16.已而有身(不久) 17.隆准而龙颜(鼻子)(上额) 18.常有大度(平常)(气度,抱负) 19.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 20.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戏弄耍笑) 21.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去)(赊欠) 2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买酒)(售、卖出) 23.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年终;竟:完毕,终了)(毁掉)(同“债”,债务) 24.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同“尝”,曾经)(同“徭”,服役)(任人自由观看) 25.避仇从之客(做客,名次活用作动词) 26.乃绐为谒曰(于是)(欺骗,诈说)(写)(名帖) 27.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28.引入坐(引领)(同“座”,座位) 29.遂坐上坐,无所诎(同“座”,座位)(同“屈”理亏,此有不安的意思) 30.酒阑(将尽、将终) 31.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色,名次活用作状语)(坚持) 32.高祖竟酒,后(酒席散罢)(留下不走) 33.无如季相(面相) 34.臣有息女(亲生女儿;息:生) 35.公始常欲奇此女(起初)(异,使与一般人不同,使动用法)

史记 李将军列传 预习 文言知识 整理翻译

《李将军列传》,传记篇名。西汉作。载于《史记》。通过描写西汉“飞 将军”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 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李广将军,是陇西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就是追获燕 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 射箭。建元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 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 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 那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起兵叛乱时, 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 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 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本领高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 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与他们交战。 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 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 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 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 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 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

史记重点句子归纳及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归纳及翻译 高祖本纪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译:曾经有远大的抱负,不跟老百姓一样做生产之事。 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译:高祖每次留在酒肆里喝酒,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3.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译: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4.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译: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 5.於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译: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把他请到上坐。 6.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译:杨熊逃到荥阳去了,秦二世派使者将他斩首示众。 7.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 译: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因此大败秦军。 8.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译: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zhǐ)道旁投降。 9.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 王关中。 译: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

司马迁《史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司马迁《史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 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

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阅读题: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参考答案】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