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河南九年级化学中考试卷分析(课改区)

2020河南九年级化学中考试卷分析(课改区)

2020河南九年级化学中考试卷分析(课改区)
2020河南九年级化学中考试卷分析(课改区)

2020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评析

第一部分命题指导思想

2020年我省初中毕业生已全部是实施新课程的学生,在这一背景下,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旨在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依照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高一级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的原则,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并结合河南省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命题,努力为促进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二部分试题结构和特点

我省今年的化学试卷仍为四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各种题型所占的分值与前三年一样,分别为12分、16分、12分、10分。

今年我省中招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仍然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稳”主要体现在与前三年相比,试卷的结构和难度均未大起大落。“变”主要体现在试题的开放性更强,给考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试卷的整体难度较2020年略有降低。试题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没有偏题、怪题。考生在拿到试卷后,有一种亲切感,如:试卷中涉及的插图绝大部分选用教材中的原图。

总之,2020年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覆盖面更广,既注重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重视对考生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既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又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试题的灵活性较以往更高,难度、广度都恰到好处,是一份质量优异的中招试卷。

第三部分试题精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属于历年中招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这四种物质的用途分别体现了物质的哪些性质。很明显,C 选项“用煤做燃料”包含着“燃烧”,这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物质的性质,所以应为正确选项。其他选项都是由物质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均不符合题意。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考生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掌握得比较好。个别考生误选A、D的原因主要是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没有熟练掌握。

建议:在初中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物质的用途时,最好能找出对应的性质,对比记忆效果会更好。

2.2020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限塑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限塑令”有助于控制白色污染

B.提倡生产和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应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以“限塑令”这一社会事件为载体,考查了塑料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认识使用塑料制品的利与弊,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对于D选项,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在尚未发明比塑料制品更好的有机合成材料之前,

完全禁止使用塑料制品是不现实的。答案选D。

阅卷反馈信息:此题难度不大,学生得分率较高,说明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媒体的宣传,“限塑令”已经深入人心,学生对使用塑料制品的利与弊已经基本把握。个别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是不细心。

建议:教师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焦点,关注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用化学的视角来看问题,用化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形成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化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观点。

3.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根据实验可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

..中剧烈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铁丝在氧气

燃烧,火星四射。所以正确答案应为C。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学生失分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没有熟记常见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把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与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混在一起,甚至张冠李戴。此题对综合应用题的⑴⑵形成了一定的干扰,反映出部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

建议:教师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实验要与课堂教学同步。

4.生产和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

...的是【】

A.用洗洁精或纯碱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以防止腐烂

C.使用无铅汽油以减少含铅物质的排放

D.开发利用新能源以减缓能源危机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些“说法”或“做法”的科学性,即是否符合化学原理。甲醛有毒,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有害健康,故选D。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中学教学中STS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与往年类似习题相比,由于把题干中的“正确”改为“不正确”,此题的难度有所降低。

建议: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时尽量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用化学知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自身的化学素养。

5.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形象直观。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既要遵守合理性原则,又要体现安全性。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很明显A装置是错误的。

阅卷反馈信息:这四个实验都来源于教材,虽然难度不大,但得分率一般。学生误选B、D的较多。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看图,把用外焰加热当成了用内焰加热。稀释浓硫酸时没有搞清楚把浓硫酸缓慢加入水里的原因。

建议:实验基本操作是中招考试中一定涉及的内容,尽管此类试题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学生重视不够,尤其是在学习中缺乏耐心细致的阅读和观察,从而导致此类试题得分率并不是很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不要把做实

验当成一种游戏。要引导学生为什么这样做,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引起哪些问题。

6.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

的是 【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蔗糖固体

C.用pH 试纸区分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水

D.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虽然是一道实验方案设计题,但是却考查了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等多个知识点。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泡沫,只会有浮渣出现,软水中加入肥皂水后会产生大量的泡沫;硝酸铵溶于水时要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要降低,而蔗糖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澄清的石灰水显碱性,食盐水显中性,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显酸性。很明显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是无法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故选D 。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较低,学生误选B 、C 的较多。反映出学生对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溶液的酸碱性以及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没有熟练掌握。

建议:在平时教学中,对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识应该加强对比记忆,不妨通过实验的手段加以巩固,有时形象直观的手段或许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7.在研究气体的性质时,某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操作,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这种研究物质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B.这是一种正确的闻气体的方法

C.该操作利用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

D.研究有剧毒的气体物质时也可用此方法

思路方法点拨: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就是实验,对于物质的性质我们主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获得。对于气体的气味这一物理性质,我们可以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这一性质,打开瓶盖以后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而对于剧毒的气体,则不适合用这种方法,因为这不符合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原则。故选D 。

阅卷反馈信息:此题难度不大,个别考生误选A ,把这种研究物质的方法当成了观察法和图示法,主要原因是审题不认真所致。

建议:在初中化学的前三个单元,教师要结合《化学课程标准》所提供的实例以及教学参考书所附的光盘,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熟知实验的基本操作。

8.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重点考查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以及与化学式相关的判断和计算。根据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

能还有氧元素。从生成物的质量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8.8g ×4412=2.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5.4g ×18

2=0.6g ,所以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2.4g ∶0.6g =4∶1,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124.2∶1

6.0=1∶3.所以正确答案只有C 。 阅卷反馈信息:此题得分率不是很高。误选A 的理由是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没有真正把握。误选B 、C 的理由是对化学相关的判断和计算欠缺。

建议:与化学式相关的判断和计算是我省历年中招考试的必考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以重点训练。

9.下图是钠与氯气(Cl

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从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

...【】

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采用课本中形象直观的图示,从微观角度考查了物质形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起着重要的作用。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Na+;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Cl-;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阅卷反馈信息:此题是选择题里失分最高的一个题,包括一些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此题也出现了问题。学生误选B的最多,认为从图示看不出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造成这一错觉的原因是没有仔细审题:题干中给出了氯气的化学式(Cl

2

),说明氯气是一个双原子分子,而不是一个单原子分子。对于D选项的明显错误而没有察觉的主要原因还是对物质的微粒性这一难点没有熟练掌握。

建议:“物质的微粒性”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妨以多种形式呈现这一知识点。

10.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

2 + H

2

O = H

2

CO

3

B.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

2+HCl=MgCl

2

+H

2

O

C.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CaCO

3高温CaO +H

2

O↑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 FeCl

3+3H

2

思路方法点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客观事实,二是质量守恒定律。

B选项没有配平,C选项中产物应为CaO和CO

2 ,D选项中铁与盐酸反应产物应为FeCl

2

和H

2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很简单,但得分率却不是很高,说明化学用语依然是考生的一个薄弱环节。考生误选C、D的相对较多。

建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永远都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方面,教师要不耐其烦,严格要求,强化训练。

11.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A.锌与稀盐酸

B.烧碱与稀硫酸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思路方法点拨:对于没有气体放出、没有沉淀生成和没有颜色改变的化学反应,一般需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铁与盐酸反应有气体放出,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会看到红色固体溶解,溶液的颜色变成黄色,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而烧碱与稀硫酸反应需要借助指示剂酚酞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阅卷反馈信息:此题得分率一般,说明仍有部分考生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没有熟练掌握。

建议:此类习题,要结合化学方程式去记住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对化学反应的原理要真正搞明白。

12.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少的是

【 】

A.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硫酸

C.铁和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考生首先要弄明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其次要认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A 项是气-液之间的反应,且没有沉淀生成,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B 项是固-液之间的反应,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C 项是固-液之间的反应,反应前的固体是铁,反应后生成了新的固体铜,比较铁和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减少;D 项两种溶液不反应,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不高,反映出考生对此类问题没有真正掌握,遇到此类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分析。

建议:对于此类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楚反应的原理,总结其中质量变化的规律,强化训练。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按要求填空: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单质是 ;可作复合肥料的一种盐是 ;沼气(主要成分为CH 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了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化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第一空不难,第二空要搞清楚复合肥料的概念,第三空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化学式的书写、配平、反应条件等一些细节问题。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难度不大,得分率相对较高。但由于部分考生没有搞清楚复合肥料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没有熟练掌握、方程式没有配平、不写反应条件等原因导致第二空和第三空失分。

建议:在化学学习中,不断总结是很重要的。对于常见的复合肥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其化学式的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做到不丢分。

14.青少年时期应注意均衡营养,合理搭配膳食。某同学的午餐食谱如下:“主食:米饭;副食:豆腐、红烧肉”。其中富含淀粉的是 ;该同学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 。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糖、蛋白质等营养素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米饭中淀粉的含量最高,豆腐和红烧肉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为了均衡营养,还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蔬菜。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难度不大,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反映出教师平时注意了这方面的训练。部分学生第二空出错,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哪些食物富含维生素。

建议:此类习题难度虽说不大,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容易被师生所忽略,但从这几年我省命题的情况来看,营养素与人体健康一直是命题的一个热点。因此在复习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强化训练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对人类生活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于常见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能作出准确判断。

15.天然水受到污染后,净化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⑴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 (写出一种即可);常用的净水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⑵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 (ClO )2]。次氯酸

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 (ClO )2+X +H 2O ===CaCO 3↓+2HClO ,

则X 的化学式为 。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水污染及其防治以及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化学式。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常见的净水方法主要有沉淀、蒸馏、吸附、过滤、煮沸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推知,X 的化学式应为CO 2。

阅卷反馈信息:第⑴小题由于答案不唯一,有多种答案可以供考生选择,难度不大,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错别字问题,如沉淀(定)、吸附(咐或负),过滤(虚)等。第⑵小题由于部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认识不深刻,不能够灵活运用,出现错误。

建议:“细节决定成败”,在化学学习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常见错误教师要加强正面引导,要抓实、抓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推测物质的化学式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我省经常涉及的一种题型,教师要通过强化训练,总结解题的技巧和规律,突破这个重点。

16.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⑴ZnSO

4(CuSO

4

) 。⑵O

2

(水蒸气) 。

思路方法点拨:除杂的基本原则是:不增

..,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物质;不变

..,被提纯的物

质不能改变,并恢复原来的状态;易分

..,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易分离。第⑴小题实际上只要除去杂质离子Cu2+就可以了,依据除杂的基本原则和物质的性质可推知应选择的物质为Zn,第⑵小题考查的实际上是气体的干燥,初中常见的干燥剂有浓硫酸、碱石灰等

阅卷反馈信息:此题在填空题中是得分率最低的一个题,第⑴小题常见的错误是选择Fe

和Zn(OH)

2,第⑵小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表述不准确,如写成硫酸(H

2

SO

4

)、稀硫酸、氢氧化钠

等等(应写成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

建议:在复习中教师要把除杂做为一个专题来复习,通过强化训练掌握其中的规律,同时要注意表述的规范。

17.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t

1

℃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 g。

⑵将t

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

3

℃,A溶液的溶质

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溶

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假设升温过程中水的质量没有变化)。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了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要

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可知,t

1

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bg。t

2

℃时,A、B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其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等,当两种饱和溶液的温度由t

2℃升高到t

3

℃时,没有固体析出,所以两种溶液的溶质的

质量分数相等。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所说难度不大,但是第⑵小题由于考生并未真正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简单的认为t

3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A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建议: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几乎每年都要涉及,此类习题始终都是考生的软肋,因此在加强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18.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若密封不严会使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为碳酸钠。

⑴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⑵请从酸、碱两类物质中各选一种物质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用化学式表示):酸;碱。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碱的化学性质。第⑴小题是基础,NaOH变质是NaOH和空气中

的CO

2作用,生成了Na

2

CO

3

和H

2

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检验NaOH

是否变质实际上是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

2CO

3

,酸可以选用HCl,H

2

SO

4

等,碱可以选用Ca(OH)

2

阅卷反馈信息:此题得分率不是很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化学式书写

错误,如NaCO

3

,第⑵小题除化学式书写错误外,还表现在物质的分类不正确例如第二空写成

CaCl

2

建议:一位多年从事初三化学教学的老师说,如果能扎实掌握和NaOH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中招成绩能考45分以上,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对于NaOH的变质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进行鉴别,教师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拓展延伸。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

19.2020年5月12日,一列载有500t 燃油的火车途径宝成铁路109隧道时起火。消防官兵迅速将隧道两端封口,并不停地向隧道里注水。由于方法得当,终于成功灭火。请分析他们的灭火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结合2020年最新社会事件,考查了灭火的原理。消防队员将隧道两端封口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不停地向隧道里注水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阅卷反馈信息:此题难度不大,考生得分率相对较高。部分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表述不准确,例如,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直接写成“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建议:教师要善于从当年重大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有化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语言表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0.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⑴右图A 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请说出利用了金属的

什么物理性质?(答出一点即可)

⑵右图B 是两块金属片相互刻画后,在纯铜片上有明现

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

⑶工业上可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2O 3)

炼铁,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及铁矿石的

冶炼。题目所给的插图均来自于教材。金属可以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图B 考查的是合金的的性质,根据图示可知,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比较黄铜(或合金)和铜(或纯金属)的硬度。第⑶小题是一个常考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时注意化学式的书写、配平、反应条件等细节问题。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尽管难度不大,但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第⑵小题许多考生不明白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的区别,将答案写成:黄铜片的硬度比纯铜片的硬度大。有的考生甚至从“密度”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第⑶小题在书写方程式时,仍有考生存在化学式书写错误、没有配平、不写或写错反应条件等问题。

建议:金属部分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考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对成绩的好坏起决定作用。因此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

21.

OH - NO 3- Cl - SO 4

2- Na + 溶 溶 溶 溶

K + 溶 溶 溶 溶

Ba 2+ 溶 溶 溶 不溶

⑴NaOH 和Ba 32⑵写出一个有BaSO 4生成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重点考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NaOH 和Ba (NO 3)2两种溶液混合

后没有水、气体和沉淀生成,即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不能发生反应。第⑵小题写出一个有BaSO 4生成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际上是对酸碱盐知识的一个综合考

查。能够生成盐的复分解反应包括:酸+碱;酸+盐;碱+盐;盐+盐;金属氧化物+酸。依据这个思路分析,此题最少可以写出5个化学方程式。

阅卷反馈信息:从考生答题情况看,仍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第⑴小题有考生答的理由是:NaOH 和Ba (NO 3)2能溶于水,不是沉淀。也就是说不从生成

物的角度考虑问题。第⑵小题由于对生成盐的复分解反应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所以答非所问。另外由于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存在化学式书写错误、配平、↓等问题导致此题扣分较多。

阴 离 子 阳 离 子

建议: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今年我省加大了对这个知识点的考查,今后应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22.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装置:

⑴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⑵收集氧气时不宜用D装置,其原因是什

么?

⑶将B、C装置连接后可制取多种气体,请写

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并用简单的

方法验证所得的气体。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氧气的制备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第⑴小题考查制氧气的两

个重要化学方程式: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2KClO

3

MnO2

2KCl+3O

2

↑,第⑵小题考

查氧气的密度的物理性质。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可知收集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第⑶小题考查实验室制备气体在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B装置是典型的固-液不加热型制备气体装置,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将B、C装置连

接后可以制备初中所学的三种常见气体O

2、CO

2

、H

2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得分较高,失分相对较多的是验证气体的方法。个别考生存在张冠李戴的现象。

建议:实验装置的选择一直是我省中招考试的一个热点,在今后的学习中仍应引起考生的重视。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⑴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请举出实例说明。

⑵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对比这两个反应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⑶H

2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CuO反应,生成Cu和H

2

O。

①亮亮同学利用右图A装置完成了该实验。

实验步骤:先通入H

2

,再加热,实验结束后,先

撤酒精灯,继续通入H

2

直至试管冷却。可观察到黑

色CuO变成红色。

②明明同学利用右图B装置也完成了该实验。实

验步骤: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变黑后,迅速伸

入盛有H

2

的集气瓶中,片刻可观察到黑色CuO变为红色。

对比A、B两套装置,B装置的优点是。

③在明明同学的实验中,当铜丝表明生成CuO后,若继续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炽热

..状

态时,则与H

2反应较快;若只加热至红热

..状态时,则反应较慢,甚至没有明现现象。对比这

两种情况,可得到的结论是。

⑷在用废铜屑制取硫酸铜的实验中,有下列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甲方案:Cu+2H

2SO

4

(浓)

CuSO

4

+SO

2

↑+2H

2

O

乙方案:2CuO+O

2△

2CuO CuO+H

2

SO

4===

CuSO

4

+2H

2

O

①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案制取80g硫酸铜,甲方案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98g,请计算乙方案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多少?

②通过对比这两种实验方案及计算结果,你认为选用哪种方案更好?;请说明

你的理由。

⑸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与分析可知,探究某一化学问题时,除了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恰当的实验装置外,还应考虑等因素。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是一道综合应用题,试题的开放性很强,是对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的综合考查。第⑴小题要紧扣“化学反应”、“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三个条件来考虑问题。第⑵小题在认真分析题目的要求后可以得出结论:反应物的浓度(或反应物的量)对生成物的类别有直接的影响。第⑶小题通过比较表示逻辑关系的词“先——再——继续”、“将——迅速——片刻”即可很容易得出B装置的优点是不仅装置简单,而且操作简便,节省时间。第⑶小题注意加点的词:“炽热

..”、“红热

..”,两个词的含义告诉我们的不是反应物的状态不同,而是反应的温度不同,另外从“快.”、“慢.”这两词上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反应的速度越快。第⑷小题第①问重点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力,在计算时注意要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比例式的书写;第②问既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计算结果,将两种方案对比以后不难发现乙方案不仅节省原料硫酸而且还避免了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气体的生成。第⑸小题是对考生科学研究素养的考查,探究某一化学问题时,除了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恰当的实验装置外,还应考虑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用量、操作步骤、是否环保、是否经济等多种因素因素。

阅卷反馈信息: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⑴小题部分考生不清楚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物浓度、反应产物的不同,如:碳在不同浓度的氧气中

燃烧生成气体

....不同;用H2O2制取O2时,若不加入MnO2(MnO2加入越多),反应现象不剧烈,加

入过量MnO

2反应剧烈(MnO

2

属于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是反应条件);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

.....生

成不同的物质。有的考生甚至写的不是化学反应,如:浓盐酸有挥发性,稀盐酸没有挥发性。也有考生可能受选择题第3题的干扰,在叙述实验现象时张冠李戴。第⑵小题本意是让“从反应物的量的不同是生成物的类别有影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有部分考生却答成了“反应物多少的不同,反应

..现象

..可能不同”、“反应条件

....影响反应结果”、“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

....下生成不同的物质”。第⑶小题有些考生可能没有认真审题,将B装置的优点写成“不需要加热”。第③问有部分考生没有认真分析题目所给的信息,写成“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炽热状态反应快,灼热状态反应慢”等。第⑷小题计算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相对分子质量错误导致最终的结果出现错误。在比较甲、乙两方案的优点时,有部分学生只答出一点。第⑸小题因开放性较大,学生得分率较高。

建议:①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能够从题目所给的信息得出结论。②记住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仅可以提高做题的速度,更能够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河南名校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河南省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总复习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单质酸性氧化物 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 碱 化合物 有机物盐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3).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4).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5).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 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内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内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内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内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

河南省2020-2021年高考理综-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河南省2020-2021年高考理综-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合金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用途广泛.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 . 黄铜 B . 不锈钢 C . 紫铜 D . 生铁 2.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 称取2.0g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 固体 B . 配制FeCl3溶液将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蒸馏水 C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3. (2分) (2015高二下·连江期中) 膳食纤维具有的突出保健功能,近年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人体的“第七营养素”.木质素是一种非糖类膳食纤维,其单体之一是芥子醇,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芥子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芥子醇的分子式是C11H12O4 B . 芥子醇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 C . 1mol芥子醇能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3molBr2

D . 1mol芥子醇与足量的氢气反应消耗氢气4mol 4. (2分)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1g,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 CH4 B . C2H6 C . C3H8 D . C4H10 5. (2分) (2018高一下·城中期末) 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W X Y Z A . 氢化物沸点:WW C . 化合物熔点:Y2X3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6 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试卷及答案 化学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Cl:35.5 Fe:56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2分) 1.河南烩面营养美 味,下列用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羊肉B.青菜C.小麦粉D.花生油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电线B.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下列物品废弃后可能会带来“白色污染”的是 A.塑料袋B.报纸C.玻璃瓶D.铝质制饮料罐 4.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CO(NH2)2 B.KNO3 C.K2SO4 D.Ca3(PO4)2 5.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和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称固体质量C.读液体体积D.稀释浓硫酸 7.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NaCl、CuSO4 B.CH4、HCl C.Si、CO2 D.Ar、Au 8.右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 1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降低温度 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t3℃时,75g 甲的饱和溶液 中加入50g水,可[来源:学。科。网]得到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 9.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偏弱酸性原因:SO3+H2O = H2SO4 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C2H5OH +3O2 2CO2 +3H2O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NaHCO3+HCl =NaCl +CO2 +H2O D.工业上用熟石灰制烧碱:Ca(OH)2 +2NaNO3 =Ca(NO3)2 +2NaOH 10.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 2N2O4=2X↑+ 3N2↑+ 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 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

2014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河南省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1分)(2014?河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B.升华C.爆炸D.燃烧 2.(1分)(2014?河南)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SO 2B.O 2 C.CO D.NO 2 3.(1分)(2014?河南)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A. 侯德榜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D. 张青莲 4.(1分)(2014?河南)河南名吃胡辣汤营养美味,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小麦粉B.大葱C.牛肉D.红薯粉条 5.(1分)(2014?河南)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金和金刚石B.水和氨气C.汞和氯化钠D.干冰和硫酸铜6.(1分)(2014?河南)如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图中的两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所得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 7.(1分)(2014?河南)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高锰酸钾制0 2 时,反应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做铁在0 2 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 C.配制稀硫酸时,可在盛浓硫酸的烧杯中慢慢倒人蒸馏水 D.用金属和酸制H 2 时,可采用与制C02相同的发生装置 8.(1分)(2014?河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B.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 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9.(1分)(2014?河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 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 1 ℃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河南省2020-2021年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河南省2020-2021年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5高二上·山西月考) 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B . 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C . 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 D . 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2. (2分)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A . 标准状况下4.48L氧气 B . 0.6molSO2 C . 含有NA个分子的甲烷 D . 10.6gNa2CO3(Na2CO3的摩尔质量是106g?mol-1) 3. (2分)有机物甲分子式为C11H14O2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和丙,丙遇FeCl3溶液显紫色,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大20,甲的结构有() A . 6种 B . 4种 C . 3种 D . 8种 4. (2分)(2018·石嘴山模拟) 用铁和石墨作电极电解酸性废水,可将废水中的PO43-以FePO4(不溶于水)的形式除去,其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若X、Y电极材料连接反了,则仍可将废水中的PO43-除去 B . X极为石墨,该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 电解过程中Y极周围溶液的pH减小 D . 电解时废水中会发生反应:4Fe2++02-4H++4P043-=4FePO4↓+2H2O 5. (2分) (2016高二下·孝感期末)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B . 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 C . 装置③可用于收集NO、CO2等气体 D . 装置④可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6. (2分)(2018·石嘴山模拟) 下图所示与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 A . 图甲表示一定温度下FeS和Cu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Ksp(FeS) >Ksp(CuS)

2015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化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Cl :35.5 Ti :48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2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验项目的是 A .SO 2浓度 B .O 2浓度 C . N 2浓度 D .H 2O 浓度 2.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风力发电 B .石油蒸馏得到汽油等 C .海水晒盐 D .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 3.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 .塑料袋 B .玻璃杯 C .不锈钢锅 D .涤纶风衣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黑色固体的是 A .木炭 B .铁丝 C .镁条 D .红磷 5.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 B .硬水和软水可用石蕊溶液来区分 C .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D .水电解时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闻气体气味 C .稀释浓硫酸 D .测溶液pH 值 7.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 B .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 .CH 4、C 2H 5OH 、CH 3COOH 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D .KNO 3、CO(NH 2)2 、NH 4H 2PO 4都属于复合肥料 8.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 B .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 C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 D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2019 年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和试卷分析)

2019 年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锌B.不合理施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C.右图电池回收标志D.用水喷淋燃着的酒精以降低着火点 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硫酸钾的化学式:K2SO4 B.1 个氯分子:Cl C.2 个硝酸根:2NO2—D.铜离子:Cu+2 3.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4.钪K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下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1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 = 10 D.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5.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5∶3 6.CuO 粉末与H2 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所需H2 可由Cu 与稀H2SO4反应制得 B.反应过程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C.发生的反应为CuO + H2Cu + H2O D.该反应说明H2具有还原性 7.异烟肼(化学式:C6H7N3O;相对分子质量:137)是治疗肺结核药物的有效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异烟肼属于氧化物B.异烟肼分子中H、O 原子个数比为7∶1 C.异烟肼中C、H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7 D.异烟肼中N 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河南省高考化学二诊试卷

河南省高考化学二诊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本卷共7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8高一上·菏泽期中) 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 . H2O2 B . CaO C . SO2 D . CO 2. (2分) (2018高一上·定远期中)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B . 25 ℃,1.01×105Pa,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 . 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则其100 mL溶液中含Na+数为0.1NA D . 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3.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A . 互为同分异构体 B . 与两种烃互为同系物 C . 甲苯与溴蒸汽的反应产物受反应条件的影响而不同 D . H2和D2互为同位素 4. (2分)下列不能用于判断F 和 Cl的非金属性强弱的事实是() A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C . 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D . F﹣和Cl﹣的还原性 5. (2分)(2016·乌鲁木齐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测定HF、HCl熔点、沸点比较F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 B MgSO4、Al2(SO4)3溶液中分别滴加足量氨水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测定等浓度的H2CO3、H2SO3两溶液的pH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D向氯化铵、氯化铝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比较氨水和氢氧化铝的碱性强弱 A . A B . B C . C D . D 6. (2分)(2016·杨浦模拟) 80°C,0.1mol/L NaHB溶液中c(H+)>c(OH﹣),可能正确的关系是() A . c(Na+)+c(H+)=c(HB﹣)+2c(B2﹣) B . 溶液的pH=1 C . c(H+)?c(OH﹣)=10﹣14 D . c(Na+)=c(H2B)+c(HB﹣) 7. (2分) (2016高二上·临漳期中) 某温度下,反应SO2(g)+ O2(g)?SO3(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 A . 2500 B . 100

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详细解析版

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化学 及详细解析 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陶瓷烧制 C、石油分馏 D、煤的干馏 【解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粮食酿酒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B、陶瓷烧制过程,其中的物质在高温条件下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一些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C、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成份的沸点不同,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煤的干馏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生成多种新物质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答案】C 2、河南地处中原,物产丰富,下列售票或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黄河鲤鱼 B、新郑大枣C叶县岩盐D、原阳大米 【解析】六各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A、鱼中富含蛋白质; B、枣中富含维生素; C、岩盐,化学成分为氯化钠,属于无机盐; D、大米中富含糖类物质。 【答案】A 3、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O2 B、CO2 C、N2 D、Ne 【解析】空气中氮气占体积分数78%,且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C 4、2019年北京世园会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排放末达标的工业废水; B、露天焚烧枝叶、秸秆 C、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 D、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 【解析】 A、排放末达标的工业废水,会导致水的污染,应禁止排放; B、露天焚烧枝叶、秸杆,会排放固体粉尘,污染空气,应该禁止; C、一次性筷子使用浪费木材资源,废料袋使用导致白色污染, D、垃圾分类并回收可节约资源, 【答案】D 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铁、汞 B、氨、干冰 C、水、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解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其中气体非金属单质或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对应的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部分固体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碱和盐类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课改区)

2008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评析 第一部分命题指导思想 2008年我省初中毕业生已全部是实施新课程的学生,在这一背景下,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旨在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依照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高一级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的原则,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并结合河南省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命题,努力为促进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二部分试题结构和特点 我省今年的化学试卷仍为四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各种题型所占的分值与前三年一样,分别为12分、16分、12分、10分。 今年我省中招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仍然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稳”主要体现在与前三年相比,试卷的结构和难度均未大起大落。“变”主要体现在试题的开放性更强,给考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试卷的整体难度较2007年略有降低。试题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没有偏题、怪题。考生在拿到试卷后,有一种亲切感,如:试卷中涉及的插图绝大部分选用教材中的原图。 总之,2008年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覆盖面更广,既注重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重视对考生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既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又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试题的灵活性较以往更高,难度、广度都恰到好处,是一份质量优异的中招试卷。 第三部分试题精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属于历年中招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这四种物质的用途分别体现了物质的哪些性质。很明显,C 选项“用煤做燃料”包含着“燃烧”,这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物质的性质,所以应为正确选项。其他选项都是由物质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均不符合题意。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考生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掌握得比较好。个别考生误选A、D的原因主要是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没有熟练掌握。 建议:在初中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物质的用途时,最好能找出对应的性质,对比记忆效果会更好。 2.2008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限塑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限塑令”有助于控制白色污染 B.提倡生产和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2019年河南省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

2019年河南省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3.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4.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Cl? 5.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6.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真题

河南省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蜡熔化 B. 铁生锈 C. 米酿酒 D. 纸燃烧 【答案】A 【解析】A、蜡熔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铁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Fe2O3),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米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纸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A。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开封小笼包是地方特色美食,其主要食材瘦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 A. 糖类 B. 油脂 C. 维生素 D. 蛋白质 【答案】D 【解析】瘦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故选D。 点睛:掌握营养素的常见食物来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 A.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B.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 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D.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答案】C 【解析】A、回收废弃塑料可以减少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正确;B、利用和开发新能源,能够减少有害气体、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正确;C、工业废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所以不利于减少环境污染,错误;D、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故选C。 4.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为白色固体的是( ) A. 硫 B. 镁条 C. 铁丝 D. 木炭 【答案】B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故选D。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7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今年中考化学试卷整体来看,难度处于中等,但是考查学生的能力各方面如分析能力,文字叙述及探究等。整体来看,试题坚持了“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命题思路;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既注重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考查,同时又注重科学方法和能力的考查;试题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既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试题结构 化学试题仍然采用选择题、填空、实验(常规实验和探究实验)、计算应用题等几种题型。四种题型在考查和区分学生时有着不同的功能。选择题每个小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增大了整套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对全体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填空及简答题比较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够把中上水平的学生区分出来。实验探究题和计算应用题对能力要求较高,能够把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拔出来。同一题型中的化学试题由易到难排列,利于学生答题。这样的试卷结构避免了学生因题型不确定而造成的答题障碍,能更好的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

与前几年试题相比,2017年试题较大的变化是实验探究题,更加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对于实验现象描述的化学用语等,使得整份试卷的阅读量减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充分,更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试题特点及措施 1.知识分布合理,学科重点突出。初步形成层次的全部内容,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金属与矿物、溶液的有关知识、微粒构成物质、基本的实验技能、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化学计算等,突出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2.回归教材,指导教学 回归教材是今年中考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立意均源自于教材,充分体现出了教材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内涵有很好的导向性。 3.突出能力考查,体现学科思想 试题既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又体现了对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题的能力结构见表3 4.强化知识迁移,注重联系实际 试题与现在最新的社会热点事件相连,试题情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化学试卷第2页(共18页)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化学 (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陶瓷烧制 C.石油分馏 D.煤的干馏 2.河南地处中原,物产丰富。下列食材或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黄河鲤鱼 B.新郑大枣 C.叶县岩盐 D.原阳大米 3.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2 O B. 2 CO C. 2 N D.Ne 4.2019年北京世园会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排放未达标的工业废水 B.露天焚烧树叶、秸秆 C.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 D.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 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铁、汞 B.氨、干冰 C.水、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6.稀土元素镝(Dy)常用于制造硬盘驱动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镝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镝原子的质子数为66 C.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2.5 D.稀土资源需合理利用和保护 7.分类、归纳等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归纳中正确的是() A.氧化物: 2 SO、 6126 C H O B.复合肥料: 3 KNO、 22 CO(NH) C.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a、Se D.有机物: 25 C H OH、 3 CH COOH 8.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稀释浓硫酸 C.测溶液的pH D.制取氧气 9.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 )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碳酸氢钠 D.氢氧化钠 10.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 g B.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11.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棕色 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 D.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12.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D.用水区分硝酸铵、氢氧化钠 13.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毕 业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生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在 -------------------- 此 -------------------- 卷 -------------------- 上 -------------------- 答 -------------------- 题 -------------------- 无 ----------------- 效 ---- ------------ 化学试卷第1页(共18页)

2021届河南省高三10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第 1 页 共 9 页 2021届河南省高三10月联考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 4.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必修1。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B1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Fe56 Cu64 Pb207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籍中记载的下列事实或现象的形成,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梦溪笔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 B.《神农本草经》:“空青(蓝铜矿类)…能化铜铁訟(铅)锡作金” C.《本草纲目》:“野外之鬼磷,其火色青,其状如炬,俗称鬼火…” D.《本草经疏》:“丹砂(HgS),味甘微寒而无毒…若经伏火…,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 2.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3.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l 呈银白色,可用于制防锈漆 B.SO 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纸浆脱色 C.NH 3具有碱性和还原性,可用于Cl 2管道检漏 D.FeCl 3溶液呈黄色,可用于脱除天然气中的H 2S 4.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N 2→NO 2→NO B.NaOH →Na 2O 2→O 2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 1.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 A. 糖类 B. 油脂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2.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南阳玉雕 B. 洛阳剪纸 C. 开封汴绣 D. 汝州瓷器 3.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 燃放烟花爆竹 B. 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C. 露天焚烧秸秆 D. 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 4.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He B. NH3 C. C60 D. NaCl 5.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 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C. 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D. 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变大 6.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 A. 铜制电线 B. 铁制铁锅 C. 金制项链 D. 铝制饮料罐 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浓硫酸稀释 B. 闻气体气味 C. 液体的倾倒 D. 检查气密性 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煤 B. 汽油 C. 氢气 D. 天然气 9.生活中常使用消毒剂来杀菌、消毒。下列几种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括号内物质)中,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 双氧水消毒液(H2O2) B. “84”消毒液(NaClO) C. 酒精消毒液(C2H5OH) D. 过氧乙酸消毒液(C2H4O3) 1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