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高考风向标》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与生活

2011年《高考风向标》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与生活

2011年《高考风向标》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与生活
2011年《高考风向标》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与生活

(课标版)2010年《高考风向标》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与生活

31、(12分)在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商品生产者总是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人民币,然后再用人民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其它商品。

(1)人民币为什么能在市场上购买商品?

(2)人民币在流通中能同金属货币一样起到同样的作用,为什么国家不多印发一些人民币来满足人民的需要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呢?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考纲解读

第1讲神奇的货币

知识清单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

【重要提示】联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衡量商品的价值是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且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2)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即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重要提示】一般等价物是一种商品,是商品交换过程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能够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特殊商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金银等贵重金属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标志着货币的产生。

(4)金银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

金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因而最适宜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职能的含义

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二种基本职能。

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这一职能又叫购买手段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的三个派生职能

(1)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一般说来,执行这一职能的货币应是足值的金银条块等金属货币。

(2)支付手段:指货币用于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和工资等,这一职能是随着商品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3)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等。一般只有金属货币才充当世界货币,现在美元等某些纸币也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重要提示】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

(三)纸币

1.纸币的优点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如下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重要提示】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纸币固有的容易被伪造、难以大额携带等缺点,加上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所以电子货币开始出现并广泛使用。

2.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重要提示】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3.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4.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出现。

【重要提示】常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表达物价总体水平。一般说来,当CPI增幅持续大于3%时,就意味着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5.货币与财富

1.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但由货币的本质来看,它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2.树立正确金钱观的要求: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3.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意义:使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结算的常用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常用的结算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等。

2.信用卡

(1)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放给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的信用凭证。

(2)作用及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3.支票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二)外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重要提示】1.外汇含义中的“支付手段”≠货币职能中的“支付手段”。

2.外汇储备是外汇的结余。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外贸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加。截止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近2万亿美元。

2.汇率

(1)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汇率变动的判断: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的汇率则跌落,即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即人民币升值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1)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重难点突破

难点1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知识归纳】

物品说明:

劳动产品商品包含于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又包含于物品。因此商品

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2.从内涵把握: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商品,首先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然后再看是否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2)商品身份并非固定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和非商品可以转化。

3

(1)商品只有具备了使用价值(有用),才有人购买。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大自然界的物品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可能有使用价值。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并非劳动产品就有价值,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有意义,所以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才有价值。

(3)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例1】(2005年广东高考单项选择·9)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同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解析】选C。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的价值,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难点2 货币流通量的计算

【知识归纳】

1.货币流通规律的作用: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因此,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与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保持基本一致。否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数量的计算公式:

【例2】(2007年四川高考单项选择·26)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

【解析】选C。该题考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这一知识点。第一步,先求出货币流通次数。根据题意,去年货币流通次数=商品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6万亿元/2万亿元=8次。第二步,根据题目条件,今年货币流通次数不变,仍然为8次,据此算出今年的商品总额=16+16×10%=17.6万亿元。第三步,依照公式算出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17.6万亿元/8=2.2万亿元。

重点1 货币的基本职能

【知识归纳】

1.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这是货币的第一个基本职能。

(1)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常用“标价为”、“价格是”等关键词来表达。

(2)价值尺度和价格的关系: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对货币来说,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对商品价值来说,就表现为商品的价格。

2.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这是货币的第二个基本职能。

(1)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常用“用了、支出了、支付了多少钱”等关键词来表达。

(2)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关系: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流通手段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商品如何交换。

(3)初期的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和联系

3

(1)前者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后者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2)支付手段首先是针对延时付款(付欠款即还债)等适用的,后来又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和工资等。常用“后来又付了多少钱”等关键词来表达。

【例3】(2005年全国高考单项选择·24)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D.贮藏手段

【解析】选B。小张实际付出40元民购买到了打折商品,表明40元充当了交换的媒介,B项符合题意。商品买卖中的支付手段是指先转让商品,再延时支付欠款,故A项不合题意。题干强调购买活动,不是50元的标价,故C项无关。

重点2 纸币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知识归纳】

1.对纸币的含义理解。

(1)从纸币的发行来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应该遵循纸币发行的客观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2)从纸币的本质来看,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从纸币的职能上来看,纸币只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严格地讲纸币不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他职能。

2

【例4】(2007年上海高考分叉部分B组多项·19)防止经济生活出现过高通货膨胀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发生通货膨胀时通常会出现()

A.商品普遍滞销B.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被扰乱

C.居民纷纷抢购消费品D.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解析】选BCD。通货膨胀是指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居民往往会抢购消费品,持有实物以避免纸币持续贬值,从而导致经济秩序被扰乱;A项是通货紧缩的表现,不切合题意。

重点3 汇率的变动及其影响

【知识归纳】

1.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它是在使用外汇时必须与本国货币折算而产生的。2.我国汇率的表示方法(直接标价法,也即人民币外汇牌价):外币对人民币(不能颠倒)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687.12。我们通常说的外币对人民币汇率指买入价。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主要有:①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②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海外投资;③由①②导致出口导向型企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增加;④有利于出国旅游或到海外留学;等等。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主要有:①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②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不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海外投资;③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等等。

【例5】(2008宁夏高考单项选择·15)2005年7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8.21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8.11人民币元。此后,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截至2008年4月,人民币累计升值约为16%,人民币升值有利于()

①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②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

③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选C。人民币升值,意味着购买以人民币标价的出口商品需要更多的美元,所以不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反之,则意味着购买以美元标价的进口商品只需更少的人民币,所以有利于进口贸易的发展。同样的,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相同数量的外资只能兑换更少的人民币,所以不利于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反之,则意味着相同数量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所以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增加对外投资。故选C项;排除①④。

高考考向探析

考向1 货币的本质与基本职能

【历年真题】

命题角度一:货币的本质

[真题1] (2007年广东文基单项选择·1)货币在商品流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对货币的正确认识是()A.货币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B.货币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货币

C.有商品交换,就有货币D.货币只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解析】选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即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当金银开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B项错误;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程度的产物,C项错误。

命题角度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真题2】(2008年重庆高考单项选择·29)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幺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

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瀑亮的房子啊!”(选自白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回答29~30题。材料中提到的“十万法郎”是()

①房子的价格②房子的价值

③房子的交换价值④在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首先排除②;注意题干“标价十万法郎”这一关键词,其中的“标价”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体现,其中的“法郎”是房子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故①④符合题意;交换价值是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交换的量的关系和量的比例,货币是交换价值的形式之一,纸币侧不是,故③应舍弃。

【名师指引】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从形式看,以选择题为主,但出现了主观题,如2007年上海高考以“二点集中营的香烟”为例考察了货币的本质与基本职能。因此,在备考时要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的内涵,重点把握货币基本职能的判断;在解题时,选择题要注意将直接判断法与排除法、组合法等结合起来,主观题要求注意养成规范审题和作答的习惯。

【新题导练】中国人民银行于2008年11月28日发行2009版熊猫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10枚,其中金币7枚,银币3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熊猫金银纪念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其本质是()A.一般等价物B.等价物C.铸币D.商品

【解析】选A。金银纪念币也是金属货币的一种,因此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向2 货币的形式

【历年真题】

命题角度一: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真题3] (2008年上海高考交叉B组单项选择·4)历史上,贝壳、粮食、皮革都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但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贵金属长期占有了货币的宝座。这是由于贵金属()

①化学性质稳定、便于保存②可用作装饰品

③具有很高的价值④质地均匀、便于分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C。考查货币形式演变的原因。“用作装饰品”并没有指出贵金属与贝壳等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故排除②。

命题角度二:纸币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真题4] (2006年广东高考大综合单项选择·16)自从货币产生以后,货币的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在货币的各种形式中,更容易发生通货膨胀的是()

A.铸币 B. 商品货币 C. 纸币 D. 黄金

【解析】选C。考察纸币的特点与货币流通规律。由于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其发行量要受到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这一客观规律制约,故更容易发生通货膨胀。

命题角度三:结算与信用工具

[真题5] (2008年广东高考单项选择·18)没有稳定收入的人士很难申请到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因为银行信用卡是()

A.商业银行对年满l8周岁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C.商业银行对拥有房、车等资产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D.商业银行对喜欢提前消费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解析】选B。考察基本概念。信用卡是以客户的信用状况为前提和基础的,其中包括年龄、健康状况、收入情况、消费偏好等具体信用信息,故ACD项的范围都太窄。

命题角度四:外汇与汇率

[真题5] (2007年江苏高考双项选择·25)我国是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省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表现在()

A.增加了进口技术设备的成本B.有利干提升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C.有利于促进外贸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D.可以减少居民赴美留学、旅游的费用

【解析】选CD。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故排除AB项。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方式不合理,初级制造品和低附加值新产品出口比重过大,因此人民币持续升值有利于倒逼出口加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故C项切合题意。

【名师指引】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从形式看,以选择题为主,但出现了主观题,如2008年广东政治高考最后一道经济论述题第二问要求回答“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因此,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汇率变动的判断及其影响,同时要重点把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人民币汇率变动问题等相关重大热点。在解题时,选择题要注意将直接判断法与排除法、组合法等结合起来,主观题要求注意养成规范审题和作答的习惯。

2005年7至2009年2月人民币对港元汇率变动情况

(人民币/1港元)

【新题导练】右图反映的信息,可能带来的经济变化有

①更加刺激内地游客到香港旅游

②会吸引更多内地学生到香港读大学

③会减少香港商品对内地的出口

④会促进香港商品对内地的出口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B。根据图表,近年来,1港元可兑换的人民币数量更少了,这说明人民币不断升值,港元不断贬值。因此到香港旅游或求学将节省不少钱,也会降低进入内地的香港商品的价格,从而促进香港的出口,①②④符合题意。

抢分频道

限时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商品的价值是指()

A.每个生产者的具体劳动

B.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C.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D.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解析】选D。C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AB项都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外延表现,不能选。

2.相比较于其他一般等价物,货币最主要的特点在于()

A.货币会贬值,其他一般等价物不会贬值

B.货币价值量大,其他一般等价物价值量小

C.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固定

D.货币便于携带,其他一般等价物都难以携带

【解析】选C。考查货币的生产。当贵金属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标志着货币的生产。

3.“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这是因为()

A.纸币只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基本职能

B.流通中的纸币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通货膨胀

C.纸币发行量是受客观经济规律支配的

D.纸币的面值是不固定的

【解析】选C。纸币一般只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不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故排除A项;流通中的纸币过多,才会引起通货膨胀,过少则会引起通货紧缩,故排除B项;纸币的面值由国家决定,在一定意义来说是不固定的,但与题意不构成因果关系。

4.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给有一定资信客户的()

A.价值符号 B.信用凭证 C.有价证券D.支付手段

【解析】选B。价值符号是纸币的本质;有价证券一般是指标有票面金额,证明持券人有权按期取得一定收入并可自由转让和买卖的所有权或债权凭证,如股票与债券;支付手段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5.以下对外汇认识正确的是()

A. 外汇就是指外国的货币

B. 外汇是国际间的信用工具

C.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D. 外汇是外币对人民币的比率

【解析】选C。考查基本概念。ABD项表述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6.信用卡是具有以下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这些功能主要是()A.消费B.转账结算C.存取现金D.信用贷款【解析】选ABCD。考查信用卡的作用。

7.一般来说,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常采用的结算方式有()

A.现金结算B.转帐结算C.信用卡D.支票

【解析】选AB。CD项是转帐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三、简答题

8.自2005年7月我国展开汇率改革以来,截止2009年初,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幅度约15%。尽管如此,我国政府仍在多个场合重申:我国坚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根据所学知识,联系材料简要说明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是指什么?其意义何在?【解析】考察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的含义及意义。结合课本知识,针对简答题特点,简要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1)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是指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意义:有利于我国人民生活的安定、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基础提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迄今为止,货币的形式主要经历的阶段是()

A.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B.普通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

C.一般等价物→金属货币→电子货币D.柜台交易→ATM交易→网上银行交易

选A。考查货币的形式。最早的货币形式是以金银条块形式存在的金属货币,故B项表述错误。B项主要表明货币的产生过程;D项是关于银行结算方式的演变过程。

2.(2007年广东高考)观察右图,判断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态势()

A.低增长低通胀B.高增长高通胀

C.高增长低通胀D.低增长高通胀

【解析】选C。作好经济图表题的关键看懂图表。本题横坐标是年份,纵坐标是增幅。首先抓住题干“2006年经济运行态势”,找出图表中“2006年GDP增长速度为超过10%”、“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概为2%~3%”,由此推断出2006年我国经济为高增长低通胀发展态势。

3.(2008年天津高考)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人民币升值5%,美元相对贬值5%,意味着相同数量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因此,以美元标价的天津“泥人张”彩塑商品的价格应该是上涨至少5%,A项的数量不对,CD项的变化方向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南方都市报》2009年2月5日刊登的某房地产公司的部分广告:某花园小区商品房售价表:

根据上表,回答4-5题。

4.表中的12,880元、11,880元和10,880元是商品的()

A. 使用价值

B. 价格

C.价值

D. 价值符号

【解析】选BC。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故选BC项;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没有“商品的价值符号”这一说法。

5.表中的12,880元、11,880元和10,880元,()

A. 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B. 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体现

C. 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D. 是人民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解析】选ABC。表中“售价”,意味着货币行使价值尺度职能,D项无关。

三、简答题

6.有人认为“纸币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解析】辨析型的简答题,要判断并说明理由。本题考察纸币的发行问题,具体可分解为“流通中的纸币应该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减少会更好”、“什么情况下增多会更好”等若干小问题来作答。

参考答案:(1)纸币发行量的多少受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制约。纸币作为价值符号,无论发行多少都只能代表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就应当与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相一致,不能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2)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应当减少流通中的纸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从这个意义上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3)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数量的增加,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多,由此而增加纸币的发行量,这种增多是好事。

能力提高训练

一、多项选择题

1.对纸币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B.纸币的面值(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C.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D.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解析】选ABC。国家有权发行纸币的数量和面值,当然是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和市场需要的,故ABC项应选;但面值的实际购买力则要受到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故D项表述错误。

2.(2008年广州二模)个体业者张志民先后申请办理了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工商银行的信用卡,多次透支,收到银行催收单仍不归还,而且将非法占有的4万多元钱用于挥霍。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张志民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这个案例说明()

A.利用银行信用卡非法占有银行钱款,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B.我国的银行要完善各类支付风险的防范与处置机制

C.作为一种便利的结算工具,银行信用卡可以衡量部分商品的价值

D.银行信用卡是非现金支付工具,不允许持卡人取现和透支

【解析】选AB。银行信用卡具有透支等功能,D项表述错误;银行信用卡不是货币,不能衡量部分商品的价值,C项表述错误。

二、简答题

3.(2007年上海高考分叉部分A组)二战期间,国际红十字会向纳粹集中营里的战俘提供一些食品、衣服、香烟等物品。战俘之间进行物品交换或用劳务换取物品的行为经常发生,交换中,香烟逐渐成为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物品,例如,1件衬衣值80支香烟,为他人洗1件衣服可换取2支香烟……。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简要回答:

(1)在这个故事中,香烟充当了什么角色?执行了哪些功能?

(2)为什么香烟从普通消费品变成了具有特殊功能的物品?

【解析】考察货币的本质与基本职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有效信息“香烟逐渐成为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物品”,这说明香烟固定充当了一般等价物,执行了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主要原因在于香烟所具有的特点。

参考答案:(1)香烟在交换中充当了货币的角色。执行了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功能。

(2)直接的物物交换往往会使交换变得很不方便,因此客观上需要有一种商品能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被交易双方普遍接受。香烟具有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携带存放、易于计量等特点,使香烟在集中营中从普通消费品变成了具有特殊功能的物品。

三、论述题

4.(2008广东高考论述)材料1: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

内容出口进口

年份数额增幅数额增幅

2006年3019.526.8%2252.618.7%

2007年3692.4622.2%2648.0317.5%

注:从贸易方式看,2007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材料2: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年4月1日的l:7.02,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3.4%。

材料3: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4:自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l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解析】第一问考察经济学数据分析和综合分析概括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第二问用主观题方式考察人民币升值对相关企业的利弊影响。解答经济图表题,要做到“四看”:一看标题,要抓住标题关键词“广东外贸”;二看表格项目“年份”、“出口与进口”、“数额与增幅”;三看数据,要全面把握具体数据变化情况(各自变化、进出口的数额与增幅异同比较);四看备注,要结合备注进一步理解表格中的数据。

参考答案:(1) ①材料1反映了广东省2007年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出口仍然大于进口,但进出口增幅均有所下降,且出口比进口的增幅下降得更大。②产生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人民币升值;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2) ①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商品按美元计算的价格上升,从而削弱其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出口。②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又可能会促使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

三、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问题分析

1.关于商品

商品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个概念。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定义的属概念是劳动产品,凡不是劳动产品的(如

空气)不是商品。这一定义的种差是用于交换,凡不用于交换的(如母亲为自己织的毛衣)不是商品。辨析商

品概念,就要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搞清楚。例如:阳光是不是商品?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工业品吗?商品就

是用于交换的物品吗?商品就是劳动产品吗?通过辨析我们可以完整准确地把握商品的概念。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

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教

材虽然没有把这一内容与商品的定义一起讲,但是学生应该掌握。

2.货币的本质

准确理解货币的本质,是把握本课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是联结本课其他知识的纽带。这既是本课的重点,

也是难点。要准确理解货币的本质,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等价物的含义。在商品的交换关系中,一个商品充当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材料并和它相交换,我们

就说这种商品是等价物。例如,一台电脑=两台电视机,电视机就是电脑的等价物。

(2)一般等价物的含义。理解一般等价物的关键是理解“一般”的含义。所谓一般,指它在当时的市场上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也就是说,这种商品在该市场能够被大家普遍接受。例如:在我国商周时代曾以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在隋唐时期还以布帛作为一般等价物;古希腊、罗马曾以牛作为一般等价物;太平洋上的雅普岛以大石头作为一般等价物。

(3)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在许多金融学教科书上,一般等价物与货币是等价的,实物充当一般等价物就叫实物货币。但是,我们的教材沿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说法,即只有贵金属金银等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我们才说货币出现了。一般来说,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价值比较大,用较少的物品能进行较大量的交换;易于分割,分割之后既不会减少价值,又给交换带来方便;易于保存,不会因为保存时间的长短而使价值发生变化;便于携带,以便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易。实物一般等价物只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某些特征。商品交换关系不很发达时,实物一般等价物的缺点并不是不可容忍的。当商品交换关系很发达时,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4)有两点要注意。一是选择金银充当货币材料,不是某个先贤或聪明的国王选择的结果,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明确这一点,是因为在我国历史上曾有人认为货币是某个人发明的。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的材料也会发生变化。尽管贵金属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悠久的货币材料,但在现代社会货币材料仍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依然根据货币材料所要具备的特征来决定。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本课知识的核心。现实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不了解货币的职能,就无法真正懂得货币,就无法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在这里,“基本”是指这两个职能是从货币产生时就有的,货币的其他三个职能即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以及世界货币职能,都是在这两个基本职能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理解货币的职能应重点放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个基本职能上。

(1)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在教学时,教师要强调“一切”二字。如果不是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而只是一个或几个,那就不是货币,只是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

○价值尺度与价格的关系。一般来说,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对货币来说,货币在这里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对商品价值而言,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这一点并不要求学生掌握。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观念上的货币(想象中的货币)即可,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自身必须确定一个计量单位,即货币单位。

(2)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这一职能又叫购买手段。

○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关系。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强调交换的形式。对此,学生如果死记硬背,容易出现错误,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真正分清二者的关系。

○初期的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初期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可用公式表示为“商品—商品”。货币出现后,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为“商品—货币—商品”,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前者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后者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第二,前者在货币产生前就存在了,后者则是在货币产生后出现的。

第三,前者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满意就可成交;后者买和卖在时间上、空间上是分离的。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而不能只是观念上的货币。这里要注意与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所需的观念上的货币相区别。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与之成正比)和货币的流通速度(与之成反比)所决定。在此应明确价格总额=商品价格×商品数量,明确货币流通速度指一定时期内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对于这一点,学生了解即可,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

4.纸币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人民币就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今天的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货币之一就是纸币。因此,掌握有关纸币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

(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这里要强调几点。一是纸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即代表着一定数量的价值。这是纸币与金属货币的最大区别。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而纸币本身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纸币的面额只是代表着一定数量的价值,因而称为价值符号。二是由于纸币只是价值符号,它的流通必须以发行者强大的信誉或强制力为基础,否则就无人使用。因此,后来纸币都由国家垄断发行权,因为国家的信誉高,具有强制力。三是由于纸币只是价值符号,国家必须控制好发行量,否则纸币会贬值,影响纸币的信誉。此外,非主权国家的地区政府,如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有本地强制使用的纸币。欧元是欧元区国家的政府联合发行并在本地区强制使用的纸币。

(2)纸币作为现行的货币,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在现行货币制度即纸币本位制下,纸币的这些职能,是从它取代黄金的流通手段职能开始,然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些内容不要求学生掌握。

(3)与铸币相比,纸币具备的优点。第一,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第三,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4)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在金属货币时代,一般只会由于金属供给量不足导致通货紧缩。随着纸币的普遍使用,通货膨胀问题开始变得引人注意。

①共同点。

第一,纸币的发行量有客观的规律性要求,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现象。

第二,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②不同点。

第一,含义与实质不同。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通货膨胀,它必须通过刺激社会总需求来拉动物价水平上涨。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水平全面、持续地下跌。

第二,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企业销售额增加但利润减少;投资者不愿投资,消费者不愿消费;市场不景气,大量资金闲置;加剧生产经营者在价格上的恶性竞争,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通货紧缩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第三,解决办法不同。解决通货膨胀的举措有:其一,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其二,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努力增收节支,同时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其三,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其四,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解决通货紧缩的举措有: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扩大内需,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对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并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只让学生知道有这两种经济现象即可。

(二)难点问题分析

1.信用卡

信用卡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新事物,而且处在快速发展之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存在种种分歧,以致我们的教材介绍它、学生把握它有难度。这种困难,不是理论上的困难,而是缘于世人看法的不同。

(1)什么是信用卡。

狭义的信用,仅指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债权债务关系。据此有人认为,只有那些银行贷记卡才是真正的信

用卡。

更多的人认为,履行约定就是信用。据此那些银行借记卡、校园卡、消费卡甚至电话卡都算信用卡。信用卡的用途在迅速扩展着,人们对信用卡的认识也会不断发展。我们教材对信用卡的解释,采用的就是对信用的广义理解。

教材这样定义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这种界定,既包括了那些从狭义上理解信用的贷记卡,也包括了我们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各种电子支付卡。

(2)使用信用卡的便利。

使用信用卡给人带来许多方便──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消费购物,增强消费安全。信用卡的使用主要是实践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

对于信用卡这个难点,让学生按照教材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就行了。使用信用卡的诸多问题,待学生实际使用时再进一步学习。

2.外汇

(1)外汇的含义。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这里所说的“支付手段”,与货币职能中所说的“支付手段”不同,前者是广义的,后者是狭义的。

1996年1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欧元现已取代欧洲货币单位);其他外汇资产。”

(2)外币与外汇。

从外汇含义的分析可见,外币与外汇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首先,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并不是所有的外国货币都能成为外汇。一种外币要成为外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其一,自由兑换性,即这种外币能自由地兑换成本币。

其二,普遍接受性,即这种外币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能被各国普遍地接受和使用。

其三,可偿性,即这种外币资产能够保证得到偿付。

此外,在理解外汇这一概念时,还应注意其中的债权内涵。我们持有外汇,意味着对外汇发行国拥有债权。持有外汇过多,一方面意味着国际支付能力强和有可能对外汇发行国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大量该由本国享受的资源,被借给外国利用,并要承担外汇贬值的风险。

最新整理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知识点概括版)汇总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商品的属性 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 纸币的含义 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信用卡的含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信用卡的优点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首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支票的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外汇的含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 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提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 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 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 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 致消费者对其需求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 的迅速增加。 3、消费者对于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 的影响。(然后答替代品和互补品)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需求 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4、消费者的心理 5、物价总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因素 消费的类型 消费包括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和贷款消费。按照消费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及其特点、评价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人们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商品或某 风格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评价: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进行具体分析。盲目 从众是不可取的。合理健康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否则是有害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有些人消费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评价: 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 了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个别同学受攀比心理影响,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 费向名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评价: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2020届必修1《经济生活》新版高考知识点背诵纲要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背诵纲要 一、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商品交换三阶段 (1)商品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必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物美”指使用价值与质量;“价廉”指价值大小) 2.货币的产生、本质: (1)产生(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①先有商品,后有货币,二者不是孪生兄弟②货币与一般等价物主要区别:是否固定充当)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人们为何崇拜货币,货币为何神奇?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一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①流通手段:W一G一W,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必须是现实货币(网购属于流通手段) ②价值尺度:标价、衡量商品价值大小、只需观念货币(多用“标价”“价格”等词) ③支付手段:钱货分离,有时间差(多用赊销赊购、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④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注意在银行存款不是贮藏手段) ⑤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流通(多用美元“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 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 (1)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注意: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发行量、面值和种类,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也无法规定纸币实际购买力)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5.通货膨胀含义、原因和对策: (1)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 (2)表面原因: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本质原因:商品社会总需求>商品社会总供给。 (3)对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税收,国债,财政支出)与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利率) 6.结算方式与信用工具: (1)常用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卡和支票) (2)常用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减少现金的使用) 7.外汇和汇率: (1)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升降规律:一般来说,哪种币种升值,它的汇率就上升。 (3) 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4).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弊大于利 利:①有利于进口;②民众得到一定实惠(国外消费、留学旅游划算);③有利于对外投资;④能减轻偿还

2019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教学教材

金石中学高中思想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4、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发行规律: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信用卡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信用卡的优点是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2、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3、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某种货币升值后,按外币计算的商品出口价格相应提高,削弱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使进口商品价格降低,大家都愿买进口货而不愿买本国货,造成本国货在内销上的困难。同时货币升值还会使外汇储备受到损失,使外汇储备折成的本国货币相应减少了。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称为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统一体。 3、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观念货币):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体现价值。 (2)流通手段(现实货币):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货币—商品—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的发行:纸币的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 5、通货膨胀: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6、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卡功能: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的波动及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存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2)价值决定价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2、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3、价值规律的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值规律的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总结精华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 【一】学习目标及备考策略 1、根据考情,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根据学案自主完成小块知识串的整合。 2、重点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能够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有关信息;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各模块的知识并运用。 【二】考点主干知识解读梳理(请你运用尝试回忆法,默写填空,查漏补缺) 【热点追踪】---摘自2012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 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实施结构性减税。-------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 【小纸条:①纪念币可以再市场上流通吗?②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有何影响?】 2.信用工具与外汇 人民币 (有利于) 升值

6、消费类型及消费结构(注意选择题) (1)消费类型: 按消费方式分为:;按消费的对象分为;按消费的目的分为。

(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和增加,限制和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提高,改善。 7、消费心理及树立正确消费观 ①正确消费观:量入为出,②;, ③理性消费;保护环境,④;,艰苦奋斗。 8、(提高)消费的作用(意义) 一、计算题公式总结篇: 1、现价值量=原价值量/现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2、现价值量=原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现价值量=原价值量/(1—贬值幅度) 3、升值问题:谁升值,谁贵了。例如:原6.6元人民币=1美元若人民币升值10%, 则6.6元人民币=1×(1+10%)美元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则100元人民币=800外币 算一算: 1.、(2011安徽)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价格上涨 2、(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2009年某国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价格分别是() A 5元 6元 B 10元 12元 C 20元 24元 D 8元 16 3、(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元 A 4元 4元 60万元 B 6元 8元 90万元 C 4元 6元 90万元 D 8元 6元 120万元 4. (2011全国卷新课标)12.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 1452万元 B. 1320万元 C. 1210万元 D. 1100万元 5.如果以前一件人民币10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二、函数题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与基本属性: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2、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 币产生。 3、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 A、价值尺度: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只需现实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4、货币的其它职能: (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必须是金、银) (2)支付手段(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 (3)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国际间结算) 5、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叫价格。 6、纸币的含义、产生原因、优点及发行规律: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原因:金属铸币在流通中会磨损,纸币是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③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运输,避免铸币在流通中磨损。

【精品】最新2018年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与生活》教师用书(362页)

【精品】最新2018年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与生活》 教师用书(362页) 一、教材的基本理念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一起来 高中思想政治课,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知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注重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教育要服从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就是按照这一基本指导思想进行编写的。这也是本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严格把关的首要方面。 同时,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力求在教材中体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特点,使新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具体来说,教材的编写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行)》为基础和指南,在编写中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 2.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遵循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与初中学生相比较,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积累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扩大,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思想意识日趋活跃,思维能力明显提高。高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特定阶段: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或既定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又难以完全独立地、全面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其思想活动和品德形成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可塑性的特点。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在结构安排、观点阐述和材料选择上始终体现循循善诱,以求学生心悦诚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新教材的教与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来统领教材的编写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课程的功能正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要综合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各种能力;教材从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变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与此相适应,要确立新的学生观,即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优秀的教材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积极开展活动的工具,是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平台。因此,新教材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 4.构建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经济学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突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新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经济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现实经济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课程模块的设置既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又依托经济学学科知识,体现了师生共同探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经济生活模块考试试题 单元 姓名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共30分) C1.2009年某钢笔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90 元,2010 年生产该钢笔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5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90 元 B.45 元 ?C .60 元 ?D.135 元 A2.小刘在书店看中了一套高一课外辅导书,定价56元。对书的定价反映的经济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观念上的货币 ③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④现实的货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3.在空调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众多厂家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时,海尔空调却令人称奇地在“高价位”上高奏销售凯歌。海尔的经验是:依靠科技,让科技跑在市场前面;不算价格账,专打“质量战”;服务无止境,忠诚于消费者。可见 V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已不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V ②产品科技水平的高低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很重要 ③只有遵循价值规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④服务消费者是企业生产的直接目的 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②③ D4.右边漫画反映的经济现象一般出现在 时期。 A.供过于求 B.供求平衡 C.通货紧缩 D.通货膨胀 2010 年 5 月 2 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 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有专家指出,此次上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抑制人民币流动过快,对出现的通货膨胀苗头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据此回答6-7题。 D5.下列现象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是? V ①物价不断上涨 V ②国家发行的纸币过多 V③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 V ④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6.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的信用工具是 A.支票 B .汇票 C.信用卡 D.存折 大米涨价了,也得买。 金价涨了,以后再买金项链吧。 需求有弹性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单元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2)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此时国家要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此时国家要采取扩性财政政策、扩性货币政策) 6、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汇率波动的影响 ①外汇汇率上涨:外币升值,本币(人民币)贬值,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小,国物价上涨,国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国际外汇储备增加,资金外逃。 ②外汇汇率下跌,外币贬值,本币(人民币)升值,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国物价稳定、国就业下降和国民收入下降,国际外汇储备减少,吸收外资流入。 5.人民币升值影响:(进出口;投资;消费(留学、旅游);偿还外债等) A、利: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需自己填空)

思想政治 1.商品:用于的。 ①基本属性:(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和(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的商品。本质是。 ①基本职能:(观念货币)、(现实货币)。其他:、、 。 3.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由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①发行主体:国家或地区。②本质:。没有任何价值,只有使用价值。③使用:国家 或地区。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拒绝使用。④面值和购买力:国家能规定面值、发行量,不 能决定购买力。⑤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为限度。 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 。 4.结算:核算一定时期的经济往来的收付。方式:结算、结算。工具:和。 ①信用卡:集存款、取款、、结算、借款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收款手续, 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性,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是的支付凭证,出票人委托银行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的票据。分现 金支票和支票。 5.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 ①汇率:又称汇价,两种货币之间的。用100单位外币可兑换更多人民币,说明外币汇 率。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即保持对内稳定,对外稳定。有利于 安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影响它的因素有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文 化因素等。②价值价格。价值是价格的,价格是价值的。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通过影响进而影响商品价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下,在社会平均的和 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需要的时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成反比。 7.价值规律。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决定,商品交换以 为基础实行。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的影响,围绕上下波动。 8.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影响:生活必需品需求受影响、需求弹性;高档耐用品需求 受影响、需求弹性。 9.对互补品和替代品的影响 某种商品价格变化状况该商品需求量变化互补商品需求量变化替代商品需求量变化上涨 下跌 10.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②调节的投入。 1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⑴根本因素:。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保证。 ⑵主要因素:和物价总体水平。 ①收入是消费的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一政治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对于大家进行高一政治必修一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一、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意: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价值规律的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需求法则——商品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增加。(2)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弹性(生活必需品反应小,高档耐用品反应大);(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补品呈反向变动,替代品呈正向变动) 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性因素。 (2)居民收入是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影响。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践行的基本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 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1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精选整理5篇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精选整 理5篇 高一政治必修一是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复杂,对于高一的同学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政治,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 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3、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③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市场秩序 2、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 的分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中,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1)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具体实现形式有: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

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3)地位: ①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②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4)原因/必然性: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因此不能实行按资分配)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这是根本原因;(因此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因此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④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⑤实践证明,我国的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5)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积极参与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世界贸易组织 (1)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成立于日内瓦,其前身是1948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为wTo; (2)wTo与世界银行(wB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也是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 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 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4)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①基本原则有5条: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 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②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③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一个缔约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个缔约方的优惠、特权,应当无条件地给予所有的缔约方——它是保证不同缔约方在本国的平等竞争。

④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在民事权利方面,缔约方保证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井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等的待遇。——它是保证在本国境内,缔约方与本国的平等竞争,即要不排外。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1)积极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2)冲击与挑战:国际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竞争结合在一起,我国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例如我国要大幅度削减关税;给国内的企业和产品带来了生存危机等。 (3)总之,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也要积极应对由此带来的新的冲击和挑战。 3.我国的对外开放 (1)地位: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作出了对外开放的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

《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 论自主学习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交流学习成果,进行更正和点评。 [教学构思] 一、引入新课 材料: 1、国家为什么要扩大内需? 2、国家应如何扩大内需? 考纲呈现 1、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 3、能熟练使用本课知识分析说明国家扩大内需的原因和对策。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2、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对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政策和具体举措。 3.学会运用我国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 的相关政策,分析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自主学习(约8分钟) 学法指导一: 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具体来讲:生产决定消费的、、,生产为消费创造。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 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物资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学法指导二: 1.(2010届安徽模拟)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 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增加“消费”与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经济增长,这是因为() 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拉动经济增长 B.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C.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D.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2.“破窗理论”是一个俏皮的经济学名词。原意是玻璃被砸破,虽然造成一定的 损失,但由此使玻璃制造商、建筑商受益,以及引发新的建设链条的发展,从而 拉动经济增长。“破窗理论”主要体现了() A. 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 B.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C. 积累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D.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辩证关系 3.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最终启动起来,这里他强调的是() A.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B.消费对生产有决定作用 C消费与生产的相互决定作用 D.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4.(2009浙江卷)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 也越来越高,这使得3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服务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这表明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 ③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④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