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林会展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桂林会展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桂林会展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桂林会展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桂林市会展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年12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背景 (2)

第一节桂林市“十二五”会展业发展回顾 (2)

第二节“十三五”会展业发展环境 (4)

第二章总体要求 (8)

第一节指导思想 (8)

第二节发展原则 (9)

第三节战略定位 (10)

第四节发展目标 (11)

第五节会展布局 (13)

第三章主要任务 (18)

第一节建设完善现代化大型专业会展设施 (18)

第二节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18)

第三节重点提升会展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19)

第四节加快会展业与旅游等其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20)

第五节加快培育会展龙头企业 (21)

第六节加强智慧化及创新发展 (21)

第七节加大会展营销推广力度 (22)

第八节会展主要任务 (22)

第四章保障措施 (25)

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 (25)

第二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6)

第三节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26)

第四节加快会展人才培养步伐 (27)

前言

会展业包括会议、展览、节庆和赛事活动,可以集聚大量的信息、资金、人流,能带动交通、住宿、商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

加快会展业发展是桂林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调优产业结构的需要,是桂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主要举措之一。会展业将成为桂林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动桂林产业调整,进一步提升桂林市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广西会展业的意见》(桂政发〔2010〕65号)、《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桂林市国经民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桂林会展业的意见》(市政〔2012〕48号)的具体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要求,以“两个建成”为目标,坚持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智慧化、特质化方向,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桂林市会展业快速发展,打造区域性会展中心和会议目的地城市。受桂林市政府的委托,由桂林市博览事务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完成《桂林市会展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导未来五年桂林会展业发展,是各县区编制会展业发展规划和相关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一章发展背景

第一节桂林市“十二五”会展业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效

“十二五”时期是桂林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知名度不断提高、城市影响力日益提升的重要五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全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桂林市会展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新态势,主要为:

成功打造桂林国际旅游系列精品展会“十二五”期间,桂林市争取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以下简称“旅游展”)永久落户桂林,2015年5月首届旅游展在桂林成功举办,为桂林首个国家级、国际性的展会,首届实现东盟十国全部参展,开创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异地办展的新格局,更好地推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搭建起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新平台。桂林成功举办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以下简称“国际旅游论坛”)、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旅博会”)、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以下简称“山水节”)、中国(桂林)国际健康养生服务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以下简称“国际养生论坛”),培育出以国际旅游论坛、旅游展、山水节为代表的“中国桂林国际旅游”系列品牌展会,加速了桂林市会展业发展进程,提升了桂林国际影响力。

逐步健全会展业政策体系“十二五”期间,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将会展业列入“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产业之一,相继出台《桂林市会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桂林会展业的意见》(市政〔2012〕48号)和《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桂林市会展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市政办〔2012〕212号)等政策文件,加大对会展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推动会展业快速发展。

举办展会经验更加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桂林共举办展会、论坛活动240余场,节庆、赛事活动120余场,包括旅游展、国际旅游论坛、旅博会、山水节、国际养生论坛、广西(桂林)园博会,广西名特优

农产品交易会、全国馆配商联盟夏季图采会、中国(桂林)进口商品交易会暨海峡两岸名品展、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国际动漫节、南方(桂林)健康保健产业博览会、桂林房车节等知名展会,在展会申办、展会策划和筹办、外事礼仪和接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会展业成绩更加突出“十二五”期间,桂林市会展业在产业推进、会展品牌培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各方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并连续多年获得“中国十大魅力会展城市”、“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全国优秀会展城市”等多项荣誉;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50强”、“中国十佳创新特色展会”、“全国会展业‘金五星’优秀旅游展会展”等多个奖项;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荣获“中国十佳品牌专业展”等会展业大奖。全市会展业发展后劲日增,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辐射带动了旅游、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租赁服务、广告印刷、银行保险、酒店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问题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桂林会展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

一是支持会展行业发展的产业支撑不够近年来,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是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仍相对不足,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水平不高,工业缺乏大项目、大产业、大园区支撑,现代服务业整合提升和服务管理相对滞后,三大产业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不强,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是政策洼地效应不明显“十二五”期间,桂林市不断加大对会展业政策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桂林会展业的意见》、《桂林市会展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会展业相关文件,但相比厦门、成都、南京、宁波等国内会展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其政策扶持力度不强,吸引力不够,未形成政策“洼地效益”。

三是场馆设施及功能不能满足更大型展会需求目前,桂林虽已有桂林

国际会展中心等5个大型场馆,总建筑面积10.25万平方米,室内展位面积约3.8万平方米,其中国际会展中心最大室内场馆使用面积2.89万平方米,最大的国际会议中心只能容纳2000人会议,配套的同等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场馆设施及功能无法满足更高规格、更大规模展览及会议的需求。

四是会展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桂林会展业整体发展水平取得显著提升,全市集聚了95家会议及展览服务企业,仅次于广西首府南宁,占据了广西全区同类企业数30.2%,并远高于北海(9.8%)、柳州(7.0%)和玉林(3.8%)等区内其他地市占比(数据来源于广西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信息),但是相对杭州、厦门等国内外其他会展业发达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全市组展企业规模仍相对较小、实力不强,组展能力、会展管理、评估、宣传策划、礼仪服务等服务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市会展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通过全市各类展会实战锻炼,已培养出一支专业会展人才队伍,但人员的结构比例、学历层次有待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第二节“十三五”会展业发展环境

一、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状况

国际目前,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会展业已经形成集团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模式,无论在场馆设施的规模档次、产业发展服务水平、人才培养、专业理念等方面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同时采用国际化发展战略,利用品牌、技术、管理、资金等优势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会展业后发展国家和地区扩张。

国内我国会展业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中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会展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会展活动活跃,品牌培育成绩突出,组展主体呈多元化,会展业呈深度融合发展态势。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为进一步推进会展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期间,会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更加注重功能配套水平的提升,经济发达和会展业发展优势明显的地区在会展设施的规模和水平方面将处于明显领先的地位;各地将更加注重立足我国和本地区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发挥优势,通过会展业与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伴随着激烈的竞争,会展领域的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及地区、行业、企业间的协作水平将得到迅速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会展教育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广西会展业发展状况

广西肩负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为广西的会展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200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展览为中心,同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搭建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平台,加速了广西与东盟各国合作升温,助推了广西会展业蓬勃发展。2010年广西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广西会展业的意见》(桂政发【2010】65号),现已形成以南宁、桂林、柳州、玉林、梧州等多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会展中心城市。广西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贸易区升级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会展基础设施,培育和扩大会展主体,整合各种会展资源,加强会展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会展品牌,加快推进会展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促进会展、旅游、商贸互动发展。

三、桂林市会展业发展条件

丰富的旅游资源“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自1973年成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以来,桂林已先后接待16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各国政要,年接待海外游客人数多年位居全国前十名,是世界旅游组织向全球首推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已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性城市和中国旅游发展的“风向标”。桂林典

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赋予了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风光,全市拥有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33个,居全区第一。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达4470万人次,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数据来源于桂林市统计局1-12月主要经济指标)。桂林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桂林发展会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桂林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桂林市地处桂粤湘黔四省区中心,是华南与华中、西部与东部、内陆与沿海连接交往的重要节点。随着湘桂高铁、贵广高铁相继通车,桂林成为融入桂粤湘黔四省会“三小时”经济圈的高铁枢纽中心,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联系沿海和内陆的重要枢纽,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门户城市之一,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家高速网有4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目前已开通80多条航线,直达广州、北京、香港、澳门、日本福冈、韩国济州、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60多个国内外地市,机场年吞吐量保持在600万人次以上。

显著的政策优势当前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也是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不断享受国家各类优惠政策。目前,51国公民过境桂林72小时免签、东盟10国旅游团入境桂林144小时免签政策以及桂林居民赴台个人游等政策已正式实施,桂林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也已建成,初步形成了“航空+旅游”、“旅游+会展”、“智慧旅游”等产融结合模式。同时桂林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桂林会展业的意见》、《桂林市会展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会展业相关文件,不断加大会展业扶持力度。

完善的会展配套体系“十二五”期间,桂林除原拥有桂林国际会展中心、桂林花桥展览馆、桂林博物馆、桂林美术馆、桂林市体育中心五家大型场馆外,在临桂区新建了桂林大剧院、桂林博物馆、桂林图书馆(以下简称“一院两馆”)等大型场馆;另外全市还拥有星级饭店68家,配套会议室共130多个,能同时接待会议的总人数达55000余人,各类客房11522

间;非星级饭店、社会旅馆近500家,床位数12万多张(数据来自2015桂林经济社会统计年鉴),旅游服务设施完善,人力资源充足。

专业的会展人才队伍“十二五”期间,桂林成功举办了国际旅游论坛、旅博会、旅游展、山水节等大型知名展会,取得了丰富办展经验,培育了一批组展企业及一支会展专业队伍;桂林旅游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等多所桂林本地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会展与旅游相关专业,每年为会展旅游业培养数百名专业人才;桂林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组织一次全市范围的会展专业培训,着力提升专业会展人才队伍的素质。

四、桂林市会展业发展机遇

“十三五”期间,桂林市会展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圈定重点涉及包括广西在内的18个省,明确了各省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及对外合作重点方向。广西是唯一与东盟海路相连的省份,具有与东盟海路相接、地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地带的独特区位优势,将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和枢纽,桂林则是广西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城市之一。《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桂林以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为核心,而会展和旅游是广西与东盟国家合作重要的平台,是广西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最好的载体之一。因此,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桂林精心打造的国际旅游系列展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区域商务会展产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和桂林特色的会展品牌,重点提升会展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进一步丰富优化了桂林会展业发展的条件,将吸引更多高端的商务客户,优化会展产业链的内涵,提升桂林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同时,作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平台,

旅游展永久落户桂林必将引起西部地区会展资源的新一轮优化整合,对桂林会展业的场馆建设、高端国际会议的发展、品牌展会的培育、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永久落户桂林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方组委会议定,从2015年起,每年在桂林市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旅游展的举办,不仅将加快桂林与东盟旅游市场的对接,推进桂林市会展旅游的发展,而且进一步开阔了桂林会展业的国际发展空间。旅游展是桂林举办的首个国家级、国际性展会,这一重量级的展会永久落户桂林,必将打造成为国内外一流的品牌展会之一,其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内涵将进一步延伸,形式将进一步丰富;依托旅游展这一品牌,将给桂林进一步挖掘、整合会展资源,打造以旅游展为龙头的桂林国际旅游系列精品展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要求,以“两个建成”为目标,坚持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智慧化、特质化方向,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依托旅游展等精品展会平台,围绕“依托胜地、融合发展、做强品牌、提质扩容”的基本思路,坚持会展业与城市定位相协调、与城市品牌相互动、与产业特色相融合,优化会展发展环境,创新会展管理体制,加快建设会展平台,构建会展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桂林会展业对国际旅游的引领力、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对城市品牌建设的带动力、对创新驱动要素的集聚力,使会展业成为桂林市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推动桂林成为区域会展中心城市,夯实会展基础,完善产业体系,打造系列品牌,促进桂林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节发展原则

一、坚持市场化发展

由政府引导、协调、鼓励、带动会展行业协会和会展企业积极承接各种会展业务,一是要大力提升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市场化运作程度,逐步将政府主导型展会如旅游展等交由专业会展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如县区的节庆活动要与市场相衔接;二是政府引导激励,通过市场组展主体本身成熟度,提高会展运作质量,以提升会展业市场竞争力;三是支持会展公司做大做强,推动桂林会展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联盟化方向发展,鼓励境内外有实力的知名会展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整合不同部门、地区、所有制的会展资源,组建新型会展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发展。

二、坚持国际化提升

实施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利用旅游展、国际旅游论坛、山水节等平台,主动加入国际国内知名会展组织和协会,并加强沟通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内外品牌会展项目,激励国际营销和宣传网络,推进会展项目、会展宣传国际化,同时做好做精旅游展等桂林本地品牌展会,不断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桂林会展业国际化水平。

三、坚持专业化导向

一是大力提升展会的专业化程度,鼓励展会及企业运用新技术、管理新模式,经营新理念,如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宣传力度,二维码技术提高产品的展示性能,以提升展会的特色和品质。以客户为关注点,提高主办者和承办者服务意识,通过减少服务窗口,简化服务程序,提高服务效率等一站式服务,引入“体验经济”,创新经营理念。把会展工作重点转向招展的管理理念,管理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重视提高服务质量,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专业性会展,推动外资展览企业跨地区办展,创立名牌展会;二是积极引导和规划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会展组织和协会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加大国际专业展览培训力度,加快会展专业化发

展步伐;三是会展运作过程专业高效便捷,协调主办招展、营销策划、影视媒体、会议组织、展览设计、广告宣传、展台搭建、展具租赁、交通物流、法律保险、宾馆酒店、翻译服务、综合服务等诸多服务环节紧密配合。

四、坚持品牌化战略

遵循会展业发展规律,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建立公开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紧抓桂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桂林旅游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会展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一批凸显桂林特色的会展品牌;依托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精心打造“一展一节一论坛”为核心的桂林国际旅游系列品牌展会,辐射带动其他品牌培育发展。

五、坚持智慧化发展

结合桂林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构建智慧服务会展体系。通过物联网催生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点,形成“互联网+”的智慧会展新模式,打造智慧会展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并升级为运营平台,实现政府宣传推广功能和政府会展政务协同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化企业各类资源,提高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提高会展服务质量和效率,拓展会展业务领域,加快与国际会展业接轨进度,加快信息化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积极申办国际、国内大型会展、网上会展。

六、坚持特质化发展

依托桂林独特的旅游优势,坚持会展与旅游高度融合发展,打造“一展一节一论坛”等为核心的桂林国际旅游系列品牌展会;坚持桂林特色多元文化发展,实现会展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秀峰区“三月三”民歌歌圩节等文化会展品牌;依托桂林生态农业的优势,实现会展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打造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等农业会展品牌。

第三节战略定位

一、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

依托旅游展、国际旅游论坛等品牌展会,紧抓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契机,把桂林建设成为广西重点会展城市;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等发展机遇、旅游机遇及区位优势,通过完善会展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设施、提升集聚整合会展能力、引领辐射带动等,把桂林建设成为华南、西南地区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

二、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

依托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资源、多元文化以及国际旅游胜地的影响力、辐射力,建立健全会议会展设施,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促进会展与旅游、文化、科技等领域资源的融合,积极发展会奖旅游和商务旅游会展等,把桂林打造成为国际会议首选地和目的地之一。

三、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会展城市

旅游展永久落户桂林,是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主动作为。旅游展致力于打造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交流的国际性知名展会,搭建具有区域特色、面向全球开放的旅游合作平台,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桂林作为广西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正全力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全面提升桂林会展设施,积极打造会展、会议集聚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积极构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重要平台,助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第四节发展目标

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全面提升桂林会议会展设施,积极打造会议展览集聚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积极构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重要平台,打造成为新常态下桂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增长极;统筹全市会展资源,构建完整的会展产业体系,形成有利于会展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管理体制、市场机制,实现会展业与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高新技术、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形成联系紧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

局面,会展业经济功能和社会效益日趋显著,会展业整体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把会展业培育成为桂林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之一,积极打造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完善会议型酒店、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桂林特色旅游资源,提升会议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积极承办大型国际性会议;努力打造会议目的地城市;依托旅游展等品牌展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将桂林打造成衔接“一带一路”的主要会展城市。

建成两个会展核心区以桂林国际会展中心、桂林体育馆等场馆设施为中心,形成以专业展馆为主体,各类非专业场馆、公共空间资源为辅助的会展场馆布局,为扩大会展业规模提供完备的硬件设施,建成高新七星核心区;以一院两馆为中心,尽快完成各展馆周边的交通设施改造,完善展馆周边高级酒店、购物、餐饮、娱乐设施等基础建设,建成临桂会展集群集聚区。核心区主要举办大型专业展览、综合展览、商务会展、高新技术成果展示,成为具备强势带动力和辐射力的高品质国际会展区,是桂林会展业最核心的发展区域。以两个核心区带动象山、秀峰、雁山、叠彩四个辅助发展区,将桂林六城区资源整合,打造为会展中心区。

打造会展品牌依托桂林旅游、文化等优势,结合桂林服务业导向、会展布局,全力加快推进会展业发展,倾力打造旅游展、国际旅游论坛、山水节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通过会展品牌,展示桂林市的形象,提高桂林市的会展吸纳和辐射能力,提升桂林市会展业的国际影响力。

培育壮大组展企业通过财税、扶持、奖励等政策,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组展企业带项目入驻桂林,加入桂林组展企业队伍,培育新生力量,为桂林组展企业注入新活力;积极鼓励本地组展企业兼并重组,并主动举办和承办更多展会活动,不断做大做强,同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展览业态,举办网络虚拟展览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新模式,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在展览上的应用等提高办展质量及水平。

提升县域节庆活动进一步挖掘县域特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完善节庆活动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会展节庆与旅游、农产品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精心打造相关县域节庆活动,努力扩大县域节庆活动的影响力和经济推动力。

争取在2020年,会展场馆硬件设施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场馆建筑面积达到16.8万平方米,室内展区面积达到6.4万平方米,培育大型知名会展企业10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会展5个,举行大型会展活动92次以上,节庆活动41场次以上,实现会展业直接收入1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90亿元。

专栏1 “十三五”期间桂林市会展主要发展指标

指标2015年2020年规划目标年均增长(%)场馆建筑面积(万㎡)10 16 10%

大型会展活动(个)57 92 10%

节庆活动(个)26 41 10%

展览面积(万m2) 5 10 15%

会展直接收入(亿元) 5 10 15%

带动相关产业(亿元)45 90 15%

备注:各项指标年增长率参照《中共桂林市委员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桂林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

第五节会展布局

立足桂林会展发展情况实际,形成“两核、三区”的会展产业发展新格局。

“两核”指以高新七星区、临桂区为会展核心区,以象山区、秀峰区、雁山区、叠彩区为会展辅助区,构建以“两核、四辅”为框架的会展两核。

高新七星区以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为中心,桂林市体育中心和桂林市花桥展览馆为副中心。临桂区以“一院两馆”(桂林大剧院、桂林博物馆、桂林图书馆)为中枢。象山区以桂林万福休闲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为依托,实现会展配套服务业集聚,发展休闲会展旅游、举办大型康体养生展览、会议、特色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秀峰区以桃花湾休闲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展会展与旅游资源整合,成为高端会议、会展旅游的集聚区。雁山区依托桂阳公路黄金旅游通道,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酒店集聚、会议集聚设施,提升桂林市会展接待水平和能力;依靠雁山大学城的浓厚人文艺术气息,开展文学、科技、艺术交流会。叠彩区以叠彩江东规划为依托,以桂林花卉基地为载体,促进桂林花卉、摄影、婚纱等产业的发展;以商贸城、百货批发市场等商贸中心为基础,开展商贸交流会、产品交易会。

“三区”是指南区、西区和北区。

南区包括阳朔县、荔浦县、平乐县、恭城县;西区包括龙胜县、永福县;北区包括灵川县、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资源县。“三区”依托旅游、人文和生态资源,举办特色民俗文化节庆、特色体育赛事、特色农产品交易会和节事、订货会、会议、会奖旅游等,成为桂林节庆会展的主要功能区,进一步拓展桂林会展业深度和广度,完善会展业结构,使用会展业成为桂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专栏2:两核三区规划功能与重点展会活动

两个核心区南区西区北区

功能定位大型专业展览、综合展览、

商务会展、高新技术成果展

示、大型康体养生展览、会

议、科教文化论坛、物流商

贸展示。

特色民俗文化节庆、特色体育赛事、特色农产品

交易会和节事、订货会、会议、会奖旅游

展会分类旅游

文化

艺术

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

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

国际论坛、中国桂林国际山

水文化旅游节、中国(桂林)

创新创意文化节暨国际动

漫节、桂林三月三歌圩节、

桂林市花卉旗袍节

恭城桃花节、

阳朔漓江渔火

节、平乐妈祖

民俗文化旅

游、平乐桂江

文化旅游节、

平乐樱花节

龙胜瑶族红

衣节、龙胜龙

灯会

灵川古东红枫节、

兴安米粉节、资源

河灯节、资源五排

河大众漂流节、世

界瑶族起源地文

化旅游展

农业类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

阳朔金桔交易

会、荔浦沙糖

桔订货会、恭

城月柿节

兴安葡萄节、灌阳

农具节、灌阳雪梨

黑李节

商业贸

易类

桂林房车节、中国(桂林)

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海峡

两岸名品展、广西电子商务

高峰论坛暨桂林网购节

衣架订货会

现代物流及五金

产品展示

休闲养生类中国(桂林)国际健康养生

服务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论

坛、桂林国际美食节、环广

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

桂林国际马拉松赛

阳朔MAXI

RACE国际山

地越野赛、国

际马拉松赛

事、荔浦芋美

食节暨全国汽

车短道拉力锦

标赛

永福养生旅

游福寿节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附件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大力推进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保障作用,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成都市现代物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产业规模和质量显著提高,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率进一步下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比2010年增长 2.13倍,年均增长16.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比2010年增长2.19倍,年均增长17%,;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重为16.6%,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 2.物流枢纽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成都已通航城市198个,开通航线257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88条(国际定期直飞航线41条),2015年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4224万人次和55.7万吨,继续巩固国内航空第四城地位。“蓉欧+”战略深入实施,全面启动国际铁路港规划建设;“蓉欧快铁”双向稳定加密开行,班列干线逐步向欧洲腹地延伸,库特诺海外办事处挂牌成立;中亚班列和成都至国内枢纽城市互联互通班列稳定开行;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累计开通300余条公路货运班线,形成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快速公路货运班车网络。 3.口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空、铁、公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双流机场口岸吞吐量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7×24小时通关,青白江铁路口岸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为国际货运量大幅度增长奠定基础,龙泉公路口岸完成搬迁,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海关特殊监管区快速发展,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包括高新、双流园区)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名前列,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投入运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并正在加快建设,为沿海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双流空港已具备进口药品、植物种苗、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资格,正在加快建设进口水果指定口岸,国际铁路港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为更好地保护桂林市优秀的自然资源与景观环境,满足桂林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践,贯彻“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城市发展方略,协调与统筹桂林市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编制工作。

1.规划指导思想 (1)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展现桂林世界独有的景观风貌特征、注重生态与人文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为前提,实现城市又好又快的发展,制定科学、务实的城乡规划和行动安排。 (2)坚持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强桂林市与周边城市的跨界联系,促进桂林市域内部市、县(区)、镇(乡)、村之间的协调发展,调动与促进各级行政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活力;加强区域与城乡基础设施系统的整体建设;积极带动与推动乡镇地区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环境的改善,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3)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以公众利益为前提,加强规划过程中的公众与各类群体的参与性;注重城市优良环境的营造,增强城市的可居性、可游性和安全性。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城市生态的多样性,使城乡土地、水资源、能源、物产资源得到节约、集约与可持续的利用。 (5)坚持“山水环境观”。以“保护山水资源、传承山水文化、创新山水城市”为出发点,力求实现保护漓江、城市向西、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突出展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的特色。 2.规划期限与地域空间层次 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5年,规划远期为2016~2020年;规划远景为2030年。 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地域空间层次。其中,市域范围为桂林市行政辖区,包括5个行政区和12个县;规划区范围为5个行政区及临桂县、灵川县、永福县、阳朔县、兴安县;中心城区范围主要包括桂林市区所辖的象山、叠彩、秀峰、七星4区,雁山区柘木镇和雁山镇,灵川县定江镇和大圩镇部分地区及八里街经济开发区,临桂县的临桂镇、四塘乡和庙岭镇部分地区等,总面积为866.36平方公里。 3.规划总目标 以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为契机,将桂林建设成为“中国山水之都,世界旅游名城”。在规划期内,贯彻“保护漓江,城市西拓”的空间发展战略,以实现“大旅游、新产业、强枢纽、幸福城”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打造广西新经济平台。 4.市域规划 (1)规划市域总人口至2015年控制在538万~541万人,至2020年控制在到554万~560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至2015年为46%~51%,至2020年为52%~59%。 (2)市域城镇空间形成由“流域”与“多轴交通”共同构成的复合型空间格局。

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2017年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遵循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律,在对我县现代物流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原阳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原阳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原阳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逐步发展”的路子。通过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规划原则 1、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的优化重组。 2、企业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行业管理部门侧重

于引导、推动和扶持。 3、协调发展。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相协调,与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服务于商贸带动和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 4、信息化带动。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重要区别之一。建设好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与社会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相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的现代化。 5、物流连锁化。物流发展要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积极顺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潮流,运用好省内物流资源,加快与省内、外物流大公司的合作,提高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资源和商贸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尽快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占全县GDP的比重比“十二五”末降低4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市场主体。“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一个综合物流园区和一个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形成城乡现

202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行业发展规划发布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2、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 3、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实,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美。 4、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健康发展,与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旅游需求持续增长 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期,大众旅游时代刚刚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加快,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需求和旅游消费群体都将大幅度持续增长。 目前旅游消费者主要是中、青年旅游者。随着老年群体数量的增加,中国开始向老年社会转化,相当多的老年人由于身体好、收入稳定、闲暇时间充足,纷纷产生了出国旅游、飞机旅行、外出度假和参加各种专题旅游活动的愿望。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中国广大农民出游的势头非常强劲。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出游消费,都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45%,农村旅游市场是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巨大客源市场。 (三)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以“515战略”为引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与治理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以大数据、旅游扶贫、文明旅游与旅游厕所革命为重点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更讲法制与规范的治理准则,更加多元与专业的治理同盟,更为科学与合理的治理架构,成为2016年我国旅游治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标志。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已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43,663座,累计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共5.7万座)的76.6%。以“综合协调+专项保障”为特征的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1+3”旅游治理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截至2016年年底,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省区市达到20个,超过了全国省区市的半数以上;13个设区市、34个县成立了旅游警察,5个设区市和9个县成立了旅游工商分局,5个设区市和44个县成立了旅游巡回法庭。目前国家旅游局先后公布了2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共计500个,逐步建立全域旅游示范的全国布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四)成为投资热点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许多行业投资增长乏力。在巨大的消费需求推动下、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撑下,旅游投资逆势上扬,成为社会投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目录 一、发展基础 (5) 二、机遇与挑战 (9) (一)面临的机遇 (9) (二)面临的挑战 (12) 三、总体要求 (13)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3) (二)指导思想 (13) (三)基本原则 (14) (四)发展定位 (15) (五)发展目标 (16) 四、节点布局 (18) (一)国际物流枢纽港 (18) (二)枢纽物流园 (20) (三)专业物流中心 (23)

五、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27) (一)突破发展航空物流,助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27) (二)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流动经济发展效率 (30) (三)加快物流通道建设,扩展门户经济发展空间 (32) (四)着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4) (五)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发展新引擎 (36) (六)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 (37) (七)统筹城乡物流发展,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40) (八)持续强化绿色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42) 六、保障措施 (43) (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43)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44) (三)优化政策环境 (45) (四)加强行业统计与监测 (46) (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46) 附表:重点建设项目表 (47)

附图:大西安物流骨干节点布局图 (52)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战略部署,抢抓“一带一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助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以下简称“三个经济”)发展,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根据《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陕西省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西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龙头企业规模快速壮大,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地位初步形成。近年来,西安现代物流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28亿元,较上年增长14.7%,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9.7%;全市公路货运量达2.45亿吨,铁路货运量达1.35亿吨,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 二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相配套。 三是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加,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十三五”时期,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需求旺盛,城乡物流一体化、末端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国家“三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将对物流设施、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节点的布局调整,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五是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业态深度融合,已经和正在带来物流领域的深刻变革。“十三五”时期,创新将摆在物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六是开放型经济和全球化的新要求

“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

“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 为认真贯彻《“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全国旅游信息化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形势与要求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向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旅游信息化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一)信息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信息化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发展方向,“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全球信息化已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我国信息化产业体系已逐步完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异军突起,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

显。 (二)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前沿,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将呈现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竞争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旅游业发展对信息化有了新的需求,需要用信息技术推进旅游生产方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和消费形态的转变,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旅游经济稳步增长、综合效益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的目标。 (三)旅游信息化加快发展的基础已经形成。近年来,特别是旅游“515”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旅游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旅游信息化管理初见成效,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旅游在线市场初具规模,全覆盖式旅游宣传营销格局基本形成,旅游电子政务稳步推进,旅游信息化对旅游业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为“十三五”时期旅游信息化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要求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年度发展规划报告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3--2020年)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供销服务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扩大,货运量不断增加,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改善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大力促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

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仍居主要地位,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国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2002年全市实现国生产总值1030.7亿元,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2.5亿元(不含中石油销售分公司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货运量2605万吨,货物周转量33亿吨公里。全市巨大的物流量决定了对现代物流有着强大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地处东北陆,“不沿海、不靠边”,但距离省会较近,距离俄罗斯不远,肇源松花江大桥建成后又可与省直接相连,且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完全可以成为东承接、西辐射省西部、南连接吉辽、北呼应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区之间道路畅通,境铁路总长度305公

北京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修改稿) 北京物资学院 2010年12月

目录 序言 (1)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2) 一、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2) (一)物流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 (二)物流产业规模增长快速,物流效率不断提升 (3) (三)城市物流体系逐渐完善,城市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5) (四)对外经济数量质量同步发展,国际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5) (五)物流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 (5) 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6) (六)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6) 二、“十二五”时期北京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7)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物流需求显著提升 (7) (一)国际化进程加快,迫切需要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7) (二)新兴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物流支撑系统 (8) (三)消费型城市特征显现,迫切需要面向高效运行的末端物流保障系统. 9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11) (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11) (三)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11) (四)结构调整带动高端发展 (11) 三、发展目标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预期指标 (12)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13) 一、布局依据 (13) 二、“立体化、多组团”的布局 (15) 第四部分发展任务 (17)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7) 二、大力发展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18) 三、大力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物流及物流总部基地 (19) 四、大力发展面向商贸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配送物流 (19) 五、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物流圈服务功能 (19) 第五部分重点工程 (20) 一、共同配送试点工程 (20) 二、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20) 三、农产品物流配送工程 (20) 四、食品冷链物流工程 (20)

桂林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桂林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发展基础 (5) 一、发展基础 (5) 二、存在问题 (9) 第二章发展形势及要求 (12) 一、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节点的要求 12 二、打造与国际旅游胜地相匹配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要求 13 三、构建“桂粤湘黔”四省交界的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 (13) 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13)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规划原则 (16) 三、发展目标 (18) 第四章规划建设重点 (23) 一、全面推进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的建设工作 (24) 二、空铁引领,建设区域性对外综合交通系统 (27) 三、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创建“公交都市”,畅通城市交通 35 四、构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桂粤湘黔”区域性物流中 心 (38) 五、基本建成桂林市智慧交通系统 (39)

第五章保障措施 (43) 一、加强规划的协调与评估 (43) 二、完善交通专项规划 (43) 三、加快综合枢纽规划 (44) 四、加快城乡交通系统均等化发展 (44) 五、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 (45) 六、建设“公交都市”和“绿色交通示范城市” (45) 七、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6) 八、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47) 第六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48) 一、环境影响分析 (48) 二、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50)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1)

前言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的攻坚时期;是提质增效升级、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全面加快交通运输法治建设的重要时期。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我市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十三五”时期的交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桂林市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航空、陆路和水路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综合运输服务水平和运输组织衔接效率,强化国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功能,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综合交通节点城市。 《桂林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交通运输部建设“综合、绿色、安全、智能”四个交通的规划建设要求,全面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效益和运输管理效率,全力打造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我市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节点城市;全力开创我市综合交通运输新局面,实现我市交通运输与城乡社会的协同和可持续发展。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康乐县商务局 2015年4月30日

目录 一、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一)发展成效………………………………………………………………………………………………………..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2、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取得新进展……………………………………… 3、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并拓展了物流市场需求……………………………………………. 4、各级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二)存在的问题……………………………………………………………………………………………………… 1、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3、现代物流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4、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从事物流技术与管理的高端人才缺乏………………………………………………………… 二、康乐县“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与提升………………………………………………………………….. (三)新型产业、新型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旺盛物流需求……………………. (四)群众良好的经商传统为康乐县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五)与周边省份的紧密合作为康乐县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信息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 1、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现有物流设施的功能……………………………………………………. 4、创新物流服务方式,促进物流业协调发展……………………………………………………. (三)发展定位………………………………………………………………………………………………………….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解读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解读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等战略,全面打造“幸福旅游、美丽旅游、智慧旅游、信用旅游”,冲刺万亿元产业,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旅游新路。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我省将统筹推进皖南示范区、合肥都市圈休闲旅游区、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和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四大板块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水准的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一批国际化旅游精品线路,创造一批顺应世界潮流的旅游业态,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商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经营实力的领军企业。培育5个至10个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力争2020年,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突破8.8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达到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 为实现《规划》目标,我省将实施“1+1”(一计划一工程)旅游强省决策部署,“一计划”即:5年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万亿元,打造山地旅游、湿地旅游、农业旅游、旅游装备制造、会议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温泉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10大类产业集聚区,实现省旅游总收入达1万亿元的“111计划”;“一工程”即:重点推进一批国际和国内旅游示范工程,具体包括黄山旅游可持续发展、“万里茶道”旅游兴农、遗产文化旅游等3个国际典范工程和“四个旅游”特色化、黄山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试点、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大别山旅游精准扶贫、皖北塌陷区生态旅游、全球孔子学院研学体验基地、“幸福安徽”大众游、中国新型城镇化旅游、乡村旅游分类施策全域推进、生态旅游试点、低碳全域旅游、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中医药养生旅游等13项国内试点示范工程。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打造系列重点旅游项目,建立5A级景区备选名单遴选制度,推动巢湖中庙景区、亳州古城景区、皇藏峪景区、寿州古城-八公山旅游区、焦岗湖风景区、

浅谈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4卷 第1期 J OU RNAL OF GUAN GXI NORMAL UN IV ERSIT Y 1998年3月20日 浅谈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蓝 雄 现 摘 要 旅游业是即将到来的21世纪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旅游业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桂林是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可望建成国际旅游明珠。桂林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注重保护桂林山水风景资源,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 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的实质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的需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未来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浅谈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未来社会与旅游业 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以全新的视角对未来社会作了多方面的描绘,如果我们从经济活动的角度观察现在,展望未来,就不难发现旅游与旅游业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 (一)旅游与旅游业。 旅游是一种社会活动,而旅游业是专门为这种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从经济关系来看,旅游与旅游业是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这种活动,是人们以游乐为目的或辅之以游乐目的的临时性人口流动现象。从经济意义上看,旅游与旅游业是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旅游者从产生旅游动机,并把旅游动机变为旅游行动,按照旅游路线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前往旅游目的地旅游,沿途要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活动,直到返回原来的居住地,这些旅游活动,也是经济活动。因为在这一系列活动过程中,旅游者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并要求社会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实现旅游的目的。这一过程是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是旅游消费需求。与此相应,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国家或地区,即东道主,也要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需求,就要组织游客游览,交通工具要运转,宾馆饭店要营业,旅游景点要开放,娱乐活动要安排,旅游商品要生产和销售等等。旅游东道主的这一系列经济活动,就是 本文于1997年12月13日收到。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X三省交界区域和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和《X 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物流业规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由X年的40.1亿元扩大到X年的66.8亿元,年均增速10.7%;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7.4亿吨、货运周转量2890.5亿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2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8.2公里。目前,我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由X高铁、X铁路和X铁路组成的“二纵一横”铁路枢纽;形成了由X、X、X高

速公路与正在建设和推进的X、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二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由X、X、X等组成的“三纵二横一联”国道干线和由X、X、X等组成的“五纵四横四联”省道干线路网;X通用航空机场、X机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优势独特。 我市是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X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已被纳入X协同发展战略联动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环渤海经济圈、X五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的重要节点。X交通物流园、X 物流园、X物流园、X国际物流港、国药X物流中心、X果蔬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实施,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X年以来,全市在建占地30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8个、100亩以上的11个,其X 国际物流港被评为X年X省示范物流园区。 3.物流技术装备条件有所改善。货运车辆逐步向多元化、规模化、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全市货车总量达到8.2万辆,重型牵引车14943辆,半挂车15962辆,大中型集装箱货车118辆,厢式货车4689辆,液化天然气货车1317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八挂来网”“X农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运的易”移动互联等物流智能化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4.产业物流发展较快。“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能够与工业、商贸、农业等产业相融合的物流服务体系。在工业物流方面,随着我市钢铁、煤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纺织、装备制造、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产性物流需求得到充分释放,X物流

济南市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计划研究

济南市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尹清忠 【摘要】: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制定适应全市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物流业空间布局规划,对于增强济南市物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促进全市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济南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总体战略构想、空间布局规划和建设运营方案等方面,对济南现代物流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进行了研究。 (1>从区位交通条件、发展基础等方面,分析提出了济南市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对当前物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 (2>通过对济南市的区位条件、交通网络条件、产业发展基础的综合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济南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最适宜发展现代物流的城市之一,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和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枢纽,济南市应着力把现代物流产业培育成为重要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3>按照一级物流节点和二级物流节点分层次进行合理布局的总体思路,通过对济南市城市发展、经济布局和交通条件的分析研究,提出在济南市建设位于担山屯附近的西部物流园区、位于郭店附近的东部物流园区和位于盖家沟附近的北部物流园区的主骨架布局选址方案,并根据空间和产业发展需求,研究提出了物流中心布局规划方案,以及各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规模方案和投资规模。并从建设条件、功能定位和建设思路与重点等方面,研究提出三大物流园区和四个重点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方案。 (4>从投融资模式、建设发展模式、开发模式和经营模式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济南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运营建议方案。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业规划布局[济南]【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59.27 【DOI】:CNKI:CDMD:2.2008.189752 【目录】: ?摘要9-10 ?ABSTRACT10-11 ?第1章绪论11-27 ? 1.1 现代物流基本概念11-13 ? 1.1.1 物流的定义11-12 ? 1.1.2 现代物流的定义和内涵12 ? 1.1.3 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12-13 ? 1.2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及趋势13-19 ? 1.2.1 国外现代物流发展历程13-15 ? 1.2.2 国外现代物流发展趋势15-17 ? 1.2.3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17-19

十三五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物流行业发展方 向和发展重点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 二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相配套。 三是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加,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十三五”时期,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需求旺盛,城乡物流一体化、末端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国家“三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将对物流设施、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节点的布局调整,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五是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