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三疑三探(上册)全册备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三疑三探(上册)全册备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三疑三探(上册)全册备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三疑三探(上册)全册备教学设计

“三疑三探”新授课教学流程

一、设疑自探

1、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二)全班合探

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三、质疑再探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主编题。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3、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科班长评价本节活动情况。

“三疑三探”复习课教学流程

(试行)

一、设疑自探

1、导课。

2、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设疑,并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二)全班合探

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三、质疑再探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学生

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主编题。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3、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科班长评价本节活动情况。

说明: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要进一步理清知识间联系,做到做一题通一法,会一类。既不能抛开课本,又必须注重拓展和延伸。

“三疑三探”试卷(习题)讲评课教学流程

(试行)

一、设疑自探

1、教师公布习题答案,点评学生答题情况,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

2、学生根据考试情况提出探究重点,师生归纳形成自探提纲。

3、学生对照答案自探纠错。

二、解疑合探

1、小组内合探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并交流纠错心得。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讲解做题思路,点评同学对展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提倡发表不同见解。

4、教师针对学生展示、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归纳。

三、质疑再探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主编题。提倡学生变式练习。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3、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科班长评价本节活动情况。

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按“三疑三探”的模式进行授课,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六、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七、课时安排(约总计70课时)

一、位置..........................................2课时

二、分数乘法(总计12课时)

1. 分数乘法.......................................5课时左右

2.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3. 倒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分数除法(总计13课时)

1. 分数除法.......................................5课时左右

2. 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3. 比和比的应用...................................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四、圆(总计8课时)

1. 圆的认识.......................................3课时左右

2. 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 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确定起跑线......................................1课时

五、百分数(总计15课时)

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左右

2.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3.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统计...........................................2课时)

合理存款..........................................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

1 位置、分数乘整数 5

2 分数乘分数、分数运算定律 5

3 解决问题 5

4 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 5

5 整理和复习、分数除以整数 5

6 分数除以分数、解决问题 5

7 分数除法应用题 5

8 比和比的应用、整理和复习 5

9 圆的认识、圆的周长 5

10 圆的面积、整理和复习 5

11 百分数认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5

12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5

13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 5

14 统计、合理存款 5

15 数学广角、总复习 5

16 总复习 5

17

18

《位置》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四、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从实际情境出发,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体会这些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生活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3课时

位置累计第1课时

共享备课(设计者刘艳)审验签字(同意共享李爱丽)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谈话导入

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这么多同学,怎样来准确表示你所在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准确表示某一位置的方法——位置。板书课题。

2、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在你心中产生的哪些疑问?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整理,出示自探提示

(1)自学例1,思考:确定一个学生的位置要用几个数据?用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2)数对(2,3)中的数字2 3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含义?

(3)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想一想确定位置的方法?

(4)确定位置注意什么?

请同学们围绕以上问题自学自学课本第2-3页内容,独立探究。(时间8分钟,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交流反馈,师生互动,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

排叫列,横排叫行。列要面对对象,从左数起。排从前往后数。在图上,列从左数,行从下数。

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相同吗?为什么?

即时练习:

(3,4)和(4,3)各表示几列,几行?

2、说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位置,相应的同学起立,说出下一个同学的位置,以此类推。

3、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和确定的方法。

4、小组讨论:确定位置时应注意什么?

(强调要先写列,再写排。)

师生共同生成: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学生质疑

师: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预设:为什么有0列0行?)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5分钟)

1、我当小老师。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互编习题,并解答。

2、巩固练习:

(1)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你能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2)老师的礼物

老师想送给每位同学一份礼物,但是只有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的同学才能看到这份礼物。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第一题。

3、全课总结:谈一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位置

表示某一点的位置用数对如( 2 3 )表示。

2表示列,3表示行。

教后反思:

成功:

不足:

改进措施:

位置累计第2课时

共享备课(设计者刘艳)审验签字(同意共享李爱丽)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位置练习课,处理教材练习一第2—8题。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发展其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8分钟)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位置,你已经了解了关于位置的哪些知识?指名学生交流对位置的认识。

表示某一点的位置用数对如( 2 ,3 )表示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并解答一些关于位置的练习。(板书课题:位置)

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3、出示自探提示,激励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1)观察课本第5页第3题“重要地名索引”:

在图上指出天文馆、少年宫、五爱城所在的区域。

你能像“地名索引”中那样表示出游泳馆、邮电大厦、医院、红星剧场和火车站所在的位置吗?

(2)认真观察第6页第6题图先写出三角形名个顶点的位置,再分别画出三角形向右和向上平5格后的图形,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然后独立思考,独自探究,逐一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口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学生补充、评价、点拨、解疑释难。

2、根据学生的回答并逐步得出板书。

游泳馆(16——B1)

邮电大厦(16——A2)

医院(17——B1)

红星剧场(17——A4)

火车站(16——A4)

引导学生说说这道题表示数对的方法跟刚刚学过的方法不一样:

以前学的,使用两个数或字母,今天是三个字母或数字。

3、师生共同交流,从而得出向右和向上平移5格后图形顶点的位置。

小组讨论:观察平移后的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生成:向右平移5格,列数加5,行数不变;向上平移5格,列数不变,行数加5。

即时练习:

动手将三角形向左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5格有什么变化?

讨论得出:向左平移,列减少5,行不变;向下平移,行数减少5,列数不变。

4、对学生有疑惑或争论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教师讲解。

三、质疑再探(4分钟)

同学们请把课本看一遍,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预设:还有其他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四、拓展运用(12分钟)

1、学生自己编一道题目,他人解答。

2、10×40人的队列,每人举一块图板。在制作和发放的过程中,这么多块图板,

怎样才能不乱呢?

3、设计一个容易用描写出来的图形,向你的同桌描述它,让他(她)在方格纸

上画出来。

五、全课总结(2分钟)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找学生谈一谈。

作业:练习一第7题

板书设计:位置练习课

游泳馆(16——B1)

邮电大厦(16——A2)

医院(17——B1)

红星剧场(17——A4)

火车站(16——A4)

向右平移5格,列数加5,行数不变;

向上平移5格,列数不变,行数加5。

教后反思:

成功:

不足:

改进措施:

第一单元测试题累计第3、4课时

共享备课(设计者刘艳)审验签字(同意共享李爱丽)

一、直接写得数。

2.5×40= 18×6= 1.73+2.07= 10-0.9= 400÷4=

1 2+

1

2

=

2

3

1

3

=

1

5

1

4

=

3

4

1

2

=

1

6

1

7

=

二、想一想,填一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

(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

(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3、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西瓜的位置记为(,)。

4、A点用数对表示为(1,1),B点用数对表示为(,), C点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三、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5,4)

D、(3,3)

2、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1)

C、(7,1)

D、(3,3)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5,2)

B、(4,3)

C、(3,2)

D、(4,1)

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在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你能发现什么?

A(2,1) B(7,1) C(4,4) D(9,4)

2、游乐园的一角。

⑴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出来。

⑵请你在图中标出秋千的位置.秋千在大门以东400m,再往北300m处

3、先写出三角形ABC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B’(,) C’(,)

4、⑴猴山的位置用(5,2)表示,请你在图上标出金鱼湖(6,6)、盆景园(3,8)、北门(2,10)的位置。

⑵暑假,小明一家游览了公园,活动路线是(10,1)→(5,2)→(7,4)→(9,7)→(6,6)→(3,8)→(2,10)。请你画出他们的游览路线。

第一单元试卷讲评累计课时

试题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评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评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分钟)

1、整体情况分析:

2、各题正确率统计:

题号

正确率

3、引导设疑,自主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我纠错。

二、解疑合探(分钟)

(一)小组合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全班合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质疑再探( 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运用拓展(分钟)

(一)巩固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全课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小结

本单元题目

本单元的重、难点:

我是这样突破重难点的:

取得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

整改的措施: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整数和分数相乘

2、分数和分数相乘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5、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重、难点

1、重点(1)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二)、教材分析

1、素材的选取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手工制作内容为基本素材,以制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来引出对分数乘法的学习,突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教学。

分数乘法包括两种情况,即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第一种情况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不过相同的加数是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3、借助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时,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几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信息窗3窗4),突破了学习上的难点。

4、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一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在自主练习中适当安排了一些已经学过的整、小数的实际问题。第二类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它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倒数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以便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

五、课时安排:16课时

分数乘整数...................... 1课时

分数乘分数...................... 3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及运算定律.......... 3课时

解决问题........................ 5课时

倒数的认识...................... 2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分数乘整数 累计7课时

共享备课(设计者 刘艳) 审验签字(同意共享 李爱丽 )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整数。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通过一道

应用题复习整数的意义,然后复习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分数乘整数做好

准备。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复习铺垫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蛋糕,每人吃2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师:用加法怎样列式?乘法呢?你是怎样想的?那么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例1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

一下的几分之几? 看了算式112×3,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题,教师归纳整理,出示自探提示)

(1)要求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用加法怎样列式?乘法呢? (2)要求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为什么可以列式为112×3 ?

(3)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它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4)怎样把112×3 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计算?

(5)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6)想一想,计算分数乘整数时应注意什么?

请同学们围绕以上问题自学自学课本第8页的例1独立探究。(时间8分钟,学生

自学,教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交流反馈,师生互动,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112+112+112=116 方法2:112×3=112+112+112=1132x =11

6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2、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加法表示3个112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3、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即时练习:

同桌比赛写分数乘整数的式子,并交换说意义。

交流:有两种意义。表示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还表示几分之几的几倍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用心地读两遍,背给同桌听。

5、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即时练习:

在练习本上写做一做的第一题。

交流订正,同桌互批,有错的说出错误原因。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学生质疑

师:关于分数乘整数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请

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预设:怎样计算才简便?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计算?)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1.改写算式

43+43+43+4

3=( )×( ) 85+85+ ……………85+85+85(30个) =( )×( ) 2、火眼金睛判对错。 (1)45

4594594=?=? ( ) (2)13

124133133133133133133=?=++++ ( ) (3)583?和8

35?的计算方法相同。 ( ) (4)9

2942492=?=? ( ) (5)a c b c a b ?=? (这里a 不等于0) ( ) 3、我当小老师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互编习题,并解答。

4、全课总结:谈一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例1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

的几分之几? 用加法算::112+112+112=6

用乘法算:112×3=112+112+112=116 答: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116。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教后反思:

成 功:

不 足:

改进措施:

分数乘分数 累计8课时

共享备课(设计者 刘艳) 审验签字(同意共享 李爱丽)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例3、例4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3——6题,例3着重

教学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通过题中的三幅图,依次类推,概括出分数乘分数 的意

义,接着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了是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学

时分三步使学生逐步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而归纳出计算法则,最后说明

计算时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目的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一个 数乘分数的意义,再通过转化、探究、

推导,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

教具准备: 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白纸。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一:(8分钟)

1、复习

(1)计算,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71× 4 94 × 3 85 × 6 (2)王师傅粉刷一面墙,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5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

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反馈)

2、 导入新课:

如果老师把上题中的“4小时”改为“41小时”又该怎样列式呢?(生:51×41)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看到这个课题,你的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问题预设:①分数乘分数的意

义是什么?②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③分数乘分数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

么?)

3、出示例3及自探提示: 【例3】王师傅粉刷一面墙,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51,41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

之几?

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10页,思考以下问题:拿出你准备好的那张纸,折一折,

涂一涂, (1)一面墙的51怎样涂? (2)求41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试着涂出来。

(3)43小时呢?尝试涂出并计算。

(4)观察算式及折出的结果,你发现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10-11页内容,然后独立思考,独自探

究,逐一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一(6分钟)

1、自探结束后,找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师生交流。有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

论交流。

针对自探提示,解决本节课的内容。 (1)41小时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列式是:51×41,就是求51的41是多少。

所依据的关系式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分数乘分数,可以看作是求这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

少。

即时练习:

同桌互相写出三个分数乘分数的式子,互相说意义。

(3)分数乘分数,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用心地读两遍,背给同桌听。

即时练习:

在练习本上写做一做的第一题。

交流订正,同桌互批,有错的说出错误原因。

三、设疑自探二:(5分钟)

例4:蜂鸟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唯一能倒飞的鸟。蜂鸟每分钟可飞行103千米,32分钟飞行多少千米?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自探提示:

(1)要求32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算式?

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想一想,分数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解疑合探二:(6分钟)

逐一反馈上述问题,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

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3页例1、例2。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8+8+8=()×() (2)5×4=()+()+()+() (3)5×12是多少?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1 6+2 6+ 3 6= 3 10+ 3 10+ 3 10= 计算3 10+3 10+3 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看作分子?引导学生得出3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景图) (1)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 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 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请列出你的算式。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 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即29+29+2 9。 生2:用乘法表示为2 9×3。 师:2 9×3表示什么意思? 生:29×3表示3个2 9 是多少。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两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2 9 ×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生1:按照加法计算:29×3=29+29+29=2+2+29=69=2 3(个)。 生2:2 9×3=2×39=69=23(个)。 生3:29×3=2,×)1,3),9,3))=2 3 (个)。 师:比较一下,前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 生:有多少个19 。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师:刚才第3位同学与第2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算法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 (1)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师:求3桶共有多少升?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树叶中的比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百分数 互联网的普及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完整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 案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学习设计 共6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 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 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 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 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 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 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二)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 (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 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 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倒数的认识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与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等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们数学中也有,我们已经学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举例说明:如因数和倍数。) 2.今天,我们接着认识数学王国中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数。 (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3.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质疑。如:什么叫“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倒数是一个数吗?学习倒数有什么作用?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83×38 157×715 5×51 121 ×12 (2)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 (3)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教师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4)理解倒数互相依存的关系。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应该怎样理解“互为倒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集体交流。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例如:83和38互为倒数,就是指83的倒数是38,38的倒数是8 3。) 让学生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否正确。 (5)反馈练习: ①75×57 =1,所以( )和( )互为倒数。 ②71 和7互为倒数的意思是( )的倒数是( )。 (6)想一想: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1: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53 6 27 35 61 1 72 0 (2)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解决。 (3)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位置是互换的。) 交流得出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板书:53 3 5 6=16 61 组织检验:53×35=1,6×6 1 =1。 (自然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4)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根据倒数的意义,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 (5)小结。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完整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四单元比 第五单元圆 第六单元百分数(一)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72个蛋糕,你知道这7 2 表示的意思吗? (7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9 2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9 2 表示什么。 指明回答: 9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实际上就是求3个92 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92+92+92=96=3 2 (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92相加,用乘法表示是92×3或3×9 2 。)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92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92×3,那么92 ×3又应该怎 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9 2 是2 个91,2个91乘3就是6个9 1 ,所以就是96。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 92×3=92+92+92=9222++=9 32?=96=32(个)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 92×3=3 9321 ?=32(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92×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92 ”,又 应该怎样计算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毫米的认识学习设计 共6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 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 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 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 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⑴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作业设计练习一2、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四单元比 第五单元圆 第六单元百分数(一)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九单元总复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班级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0人。从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看,本班学生优秀生增加不多,学困生减少的也不多,整体提升不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二),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与形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百分数4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比的知识是在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是后面学习圆周率、百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能在平面图纸上标出所给地点位置,会画路线示意图。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的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2、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数与形(数学广角)。 五、教学措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位置 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2014 年—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表

2014年—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材分析

全册教学目标及教学措施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分数乘法 新知识点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结合计算和解题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和及时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建议 1.通过教学活动,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这两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通过具体例子,知道一个数乘分数不能再用整数乘法的意义来解释,需要扩展乘法的意义。然后教学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紧密联系起来。最后着重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时,也要紧密结合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突出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做好准备。 2.教学分数乘法的计算时,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老师要立足现实基础,把计算问题还原到需要通过分数乘法计算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3.抓住本单元的知识重点,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学习分数乘分数时,老师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与算法,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展示操作方法—老师演示—学生联想操作过程,尝试计算—小组讨论,归纳算法—概括计算方法”的过程来完成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算法的探索。 4.练习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新意、有深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思考性,学生不仅要算,而且还要想,使学生在思考中计算。 (2)富于趣味性。

2018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8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01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