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婚姻彩礼问题学术研究

婚姻彩礼问题学术研究

婚姻彩礼问题学术研究
婚姻彩礼问题学术研究

Return the price being paid related legal questions research

By liu zhizhong

November,2011

郑 重 声 明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否则,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中文摘要

彩礼最早出于我国西周时期的“六礼”它是由其中的“纳征”演化而来的,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在现代社会尤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尤为盛行。从周朝开始,彩礼作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制度一直沿用下来。中华民国对婚约、彩礼仍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但在1934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对婚约、彩礼等相关内容已废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历次婚姻法对婚约、彩礼均未涉及。

伴随着这种风俗习惯的盛行,彩礼纠纷也日益增长。对于此类案件,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没有任何法律依据;而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婚约、彩礼问题均有了较为成熟的立法。为了贯彻婚姻自由为原则,我国对于婚约并不承认,对于婚约则由民间法加以调整;对因婚约而引起的财产纠纷,因其只涉及单纯的财产关系,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规定了具体返还规则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些规则的出台结束了人民法院在审理彩礼纠纷类案件无法可依的局面,同时也确实解决了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化解了一些矛盾,但是对于“彩礼”这一在民间复杂而迥异习俗而言,显然远远不够。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彩礼的几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彩礼的概念、起源、演进进行了介绍;其次重点分析了彩礼的性质,以及彩礼返还的请求权基础问题,再次论述了我们重视彩礼问题的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通过实践中的几个案例引出彩礼实体上和程序上的若干问题。首先,实体上的问题主要从彩礼的认定、返还范围、比例等进行论述和分析,其中包括了婚约期间给付的哪些财物应该返还,以及置办酒席,亲朋好友的赠与如何处理及劳动力不能作为彩礼的返还等内容;其次,论述了彩礼返还中是否适用过错责任,以及解除婚约后是否有财产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等等问题;再次从程序方面分析论述了彩礼案件的诉讼主体,彩礼返还之诉与离婚之诉的能否合并审理的问题,以及彩礼案件在举证、认证方面的问题。

第三部分,本文通过对外国法律规定的考量,从而借鉴适合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度以完善我国彩礼方面的法律制度。

第四部分,重点对我国彩礼的立法完善进行了思考。首先对从彩礼的立法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论述;其次,对彩礼的立法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再次,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处理彩礼纠纷的其他建议,其中包括:将善良风俗习惯引入彩礼纠纷的解决,在彩礼案件中应加强调解力度,以及在现代社会要倡导一种文明、健康的婚姻观念。

从立法上来说,我国只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规定了处理彩礼纠纷的规则,而并没有正式的立法。从司法实践来看,由于对彩礼问题的基本理论没有明确,以及

其法律规定上的模糊性,从而导致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较大,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同案不同判的问题。法律规定与民俗之间的冲突,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解决好彩礼问题,关乎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试图从彩礼的基本问题出发,分析理论和法律规定之间的缺陷,以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我国婚约彩礼制度作一完善构想。

关键词:彩礼 性质 缺陷 完善

ABSTRACT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of our country price being paid the "six ritual" it is by one of the "the levy" evolved, in our countr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istory of the traditional custom and culture, in the modern society, especially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in China is particularly popular. From the start, price being paid as a basic law system is still used to come down. The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engagement, with the laws of the state price being paid still form regulations; But in 1934 by the Soviet republic of the marriage law of the engagement, price being paid and other related content has been abolished; After new China was founded, the country's engagement, to all previous marriage law price being paid all did not involved.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customs, growing dispute over price being paid. In such cases, the people's court in the trial process without any legal basis; While many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o the engagement, all have a price being paid problem of mature legislation.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principle for the freedom of marriage, our country is not recognized for the engagement, marriage for the folk law to be adjusted; Because of the engagement and cause property dispute, because of its involves only simple property relationship, In 2003,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the marriage law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of the rules to protect retur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parties. The rules issued over the people's court dispute cases price being paid lawless situation, also really answers the reality of some problems, to avert a few problems, but to "price being paid" a folk custom in complex and different is concerned, obviously is far from enough.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price being paid several basic issues: First is the price being paid concept, origin, evolution are introduced; Second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the price being paid, and the right of claim price being paid to return basic questions, we discussed the price being paid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second parts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everal cases lead entity and program on price being paid some of the problems. First,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entity from the cognizance of the price being paid, return scope, scale is discussed and analysed, Including the engagement of the goods during what payment should return, and with catering, friends and relatives donative how to deal with and labor force can be used as the content such as the price being paid return; Secondly, this paper discusses

whether the price being paid to return for fault liability, and whether there is property after engagement and spiritual damage compensation liability and so on; Once again from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the subject of litigation case price being paid, return the price being paid lawsuit and the litigant divorce can consolidated, and in case the burden, price being paid authentication problems.

The third par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foreign law considerations, and the law of the country we glean system price being paid to improve China's legal systems.

The fourth part, the key to our the fourth part, the key to our country the price being paid ponder the legislation. From the first price being paid the legisla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discussed; Second, the price being paid to legislation proposed several Suggestions; Again, put forward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in dealing with other Suggestions price being paid disputes, including: will kind custom price being paid into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pute, price being paid in cas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ediation efforts, and in modern society to advocate a civilization, healthy marriage idea. Countries the price being paid ponder the legislation. From the first price being paid the legisla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discussed; Second, the price being paid to legislation proposed several Suggestions; Again, put forward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in dealing with other Suggestions price being paid disputes, including: will kind custom price being paid into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pute, price being paid in cas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ediation efforts, and in modern society to advocate a civilization, healthy marriage idea.

The legislation for, our coun the fourth part, the key to our country the price being paid ponder the legislation. From the first price being paid the legisla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discussed; Second, the price being paid to legislation proposed several Suggestions; Again, put forward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in dealing with other Suggestions price being paid disputes, including: will kind custom price being paid into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pute, price being paid in cas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ediation efforts, and in modern society to advocate a civilization, healthy marriage idea.try with only the form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rules price being paid disputes, and no formal legislation. In judicial practice, because of the basic theory of price being paid problem without clear, and the law of the fuzziness, leading to the judges' discretion is bigger, in reality there are different the problem to terms. Law and folk custom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also raises all sorts of social problems. Good problem solving price being paid, about people's practical

profits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he basic problems of the price being paid,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heory and law of between defects, and the judicial practice problems, and the China price being paid a friendly engagement system conception.

Key words:Price being paid properties defects perfect

目 录

中文摘要 (Ⅰ)

ABSTRACT (Ⅲ)

引言 (1)

1 彩礼的几个基本问题 (2)

1.1 彩礼概述 (2)

1.1.1 彩礼的概念 (2)

1.1.2 彩礼的起源 (2)

1.1.3 彩礼的演进 (3)

1.2 彩礼法律性质的争议及评析 (5)

1.2.1 关于彩礼法律性质的学说 (5)

1.2.2 附解除条件说及其评析 (7)

1.3 彩礼返还的请求权基础分析 (8)

1.4 研究彩礼问题的现实意义 (9)

2 我国彩礼制度的缺陷 (10)

2.1 对我国彩礼立法现状的评析 (10)

2.2 对我国彩礼制度的问题评析 (10)

2.2.1 彩礼案件实体若干问题评析 (10)

2.2.2 彩礼案件程序若干问题评析 (14)

3 比较法上的研究、借鉴 (19)

3.1 外国法律相关规定 (19)

3.2 对外国法的评析、借鉴 (20)

4 完善彩礼制度的若干建议 (21)

4.1 彩礼立法完善的若干思考 (21)

4.1.1 彩礼立法应遵循的原则 (21)

4.1.2 彩礼返还规则的立法完善 (21)

4.2 处理彩礼纠纷的一些建议 (24)

4.2.1 将善良风俗习惯引入彩礼纠纷的处理 (24)

4.2.2 在处理彩礼纠纷中贯彻调解理念 (24)

4.2.3 应倡导文明、健康的婚姻观念 (25)

结语 (26)

参考文献 (27)

致谢 (29)

引言

彩礼这一风俗习惯,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之后,依然活跃于我国民间社会.在现代社会彩礼除了具备“结婚前订立婚约、给付彩礼”这些基本的特征之外,其内涵和种类也发生着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退婚、离婚现象日益普遍,大量的婚约财产类案件涌入人民法院。婚约、彩礼从我国古代到民国时期一直为国家正式法律所规制,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婚姻法均未涉及彩礼问题。2003年婚姻司法解释二首次对彩礼返还作出了规定,从而使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有了现实的依据。但彩礼这一问题又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且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性,办案法官仍然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同案不同判现象较为普遍,因彩礼问题发生的民事、刑事案件不在少数,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大陆法系和欧美法系许多国家却有着较为成熟的立法。我们应借鉴其中适合我们国家实际情况的部分以完善我国婚约、彩礼的立法空白。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彩礼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

对于彩礼这一问题,现行法律仅规定了几条返还规则,其并不能适应司法实践和解决社会矛盾的需要。因而,研究彩礼问题的目的即以其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法律方面的缺陷,提出若干建议,使法律规定更加趋于完善。

研究彩礼问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彩礼”这一习俗大量存在于我国农村社会,而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在民事案件中,婚约财产纠纷占相当一部分。因彩礼案件引发的社会矛盾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则演变为刑事案件。解决好彩礼问题,不仅仅为了方便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它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彩礼问题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因而研究该问题主要以我国法律、风俗习惯为研究重点。彩礼问题在国内理论实务界争议较大,目前没有相应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国外则有较为成熟的立法。本文引用文献包括:法学基本理论专著,国内外规范性法律文件,期刊类文献,学位论文,电子文献等。

我国在婚约、彩礼立法方面仅有最高院颁布的司法解释,而没有正式的立法,本文在此情况下展开研究,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并借鉴国外优秀的立法经验,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彩礼制度的一些建议,填补我们国家的立法空白。

1 彩礼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彩礼概述

1.1.1 彩礼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彩礼”“专指订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

①它是我国古代订婚时的一道必经的程序,《礼记 坊记》上说“非受币,不交不亲。”彩礼最早出于西周时的“六礼”,“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②彩礼是由其中的“纳征”演化而来的,“纳征”是送聘财,就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彩礼在我国不是一个规范的法律用语,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称为“婚约财产纠纷”。

1.1.2 彩礼的起源

1.1.

2.1 彩礼起源于婚约制度

“彩礼是婚约的伴生物。”③谈彩礼问题,首先要谈到婚约的问题,杨大文认为,“婚约是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对婚姻关系的事先约定,订立婚约的行为称为订婚。”④史尚宽认为,“婚约谓一男一女约定将来应缔结婚姻之契约。”而彩礼正是伴随着婚约而产生的,是一方以和另一方缔结婚姻为目的而送给一方的财物。从彩礼的本身来看,它的存在必须是基于婚约的成立为前提基础,并且是婚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也是促成婚约的最终缔结。《唐律》规定:凡女方在订立婚约后悔婚者不仅要追究“仗六十”的体罚刑,还要将全部聘礼予以追回,而男方后悔者,则不得请求追回聘礼。⑤我国从周开始,就将婚约作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制度,一直沿用到我国清末,而彩礼作为婚约的主要内容之一,当然也一直受到法律的保护。

1.1.

2.2 彩礼存在的社会根源性

“从经济原因看,彩礼的存在是由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决定的。”⑥“在当时恶劣的自然经济件下,生产力低下,男子承担了比女子更繁重的劳动和

①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01.

②礼记.昏义.

③张雅维.婚约“彩礼”返还之法理分析[J].妇女与法.2005,(67):48-52.

④杨大文.婚姻家庭法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25.

⑤法学教材编辑部主编.婚姻立法资料选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94.

2009,(3):86-87

任务。为保证生产和生存,就要求当时的社会形态形成一种稳固的社会家庭秩序,男子拥有家长主导地位,女性则从属于男性,受男性的支配,从而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这些原因造成了男性在社会、经济各方面比女性拥有更多的优势,也造成了女性在生活上要靠男性供养,在地位上比男性低下的状况。” 上述自然经济内在的活动规律以及男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反映在婚姻上,就形成了以夫权制为核心的“男主女从”,“男尊女卑”⑦的婚姻与性别道德伦理观念,这种观念体现在男女婚嫁中,就是彩礼存在的根本原因。而婚聘从一开始就体现了这种不平等,男方给女方一定结婚彩礼,而女方出嫁男方,表明女子只是男子用彩礼交换来的附属品。同时民间还有“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传统观念里,女子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而彩礼正是作为对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补偿。

从社会文化原因看,我国古代“彩礼”的一个含义即是“出嫁女”的卖身钱;聘礼又按“以貌论价、以岁论价,”有的按“分等级”论价。”⑧正是这些传统落后的男女不平等观念造成婚嫁时拿彩礼换女儿的报偿心理。

男多女少的社会结构也是造成彩礼盛行的原因,目前全国的男性多于女性,全国适婚男女比例更是严重失调,男多女少的比例造成了男性婚配难的现状,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情形更为严重。而另一方面女性择偶的条件也随之提高,除了相貌、身材、家庭、工作、经济能力等,结婚彩礼也水涨船高。

1.1.

2.3 现代社会彩礼与婚约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彩礼与婚约仍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仍是婚约的主要内容。但是二者已经有着很明显的区分:首先,二者在法律上的评价不同,最高院颁布的司法解释表明彩礼受我国国家法律的调整,而对于婚约则没有任何相关的法律规定;其次,在当代社会彩礼并非依赖于婚约而存在。一般情况下,彩礼与婚约密不可分,有婚约必须有彩礼;但有时候,订立婚约也不一定会给付彩礼,例如:订婚时,女方不向男方家索要彩礼。

1.1.3 彩礼的演进

1.1.3.1 彩礼的历史变迁

古代婚约、彩礼作为一项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从本身来说,它既代表着着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低下;又代表着一种男尊女卑的社会不平等的观念;同时,彩礼的攀比之风的兴起又代表着社会风气的不好。

现代社会,彩礼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它不再是妇女的“卖身⑦王晶.农耕经济对中国农民传统文化信仰形成的影响【J】.长白学刊,2004,(5):90-100.

钱”,不再是“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表现;现代社会,彩礼是男方根据风俗习惯为了和对方增进感情而自愿给予女方的财物;“其次,彩礼的使用情况已不同于古代社会,在现代社会,彩礼可能给父母作为家庭共同财产使用,也可能将彩礼买成嫁妆陪给女儿,或者直接将彩礼钱赠与男女双方,以便用于小家庭以后的开销。”⑨

在立法上,从周朝开始,彩礼作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制度一直沿用,中华民国的法律对婚约、彩礼仍然有所规定;1934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对婚约、彩礼等相关内容已废除。⑩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司法解释也涉及到了彩礼,尤其2003年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关于彩礼问题的规定,为解决彩礼纠纷提供了依据。但是在现代社会,国家法律不调整婚约而将其由民俗、风俗习惯等加以调整。

1.1.3.2 彩礼与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区别

现代社会倡导的是“自由恋爱”及“婚姻自由”的婚恋理念,传统的借婚姻索取财物已逐渐被这种社会风气所取代。现代社会的彩礼与借婚姻索取财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司法实践中,许多法官在审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当中不适当地引用此条,造成裁判适用法律不正确,因而有必要对二者的关系作一厘清。

“彩礼”是我国几千年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在我国民间广泛流行,它是人民群众对风俗习惯的一种自然选择,男方给女方一定的彩礼同时也是对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补偿和尊重,同时“他也是基于缔结婚姻而为的一种自愿给付行为。“而借婚姻索取财物是一方为了满足其物质欲望而向对方索取财物;也是一方以结婚为条件向另一方索取高额财物。”11彩礼一般属于自愿的行为,有时也出于非自愿,但为了与对方缔结婚姻这一目的最后仍然给付。

“对彩礼我国法律不提倡也未禁止,其本身并不具有违法性,且我国法律也规定了彩礼在特定条件下允许返还;而借婚姻索取财物是一种违法行为,属于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一旦被发现或证实,有过错的一方当事人将得不到保护。”12 借婚姻索取财物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缔结婚姻为条件相要挟获取大量财物,如果这个目的达不到,则不和对方建立婚姻关系;另一种是给对方索要的彩礼远远高于当地习惯标准的彩礼数额。“彩礼问题常和包办买卖婚姻、借婚姻索取财物交织在一起而很难区分,彩礼也经常是包办、买卖婚姻、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表现形式;对于彩礼问题的处理已经被其行为更为严重的违法行为所吸收,已

⑨李洪祥.彩礼返还之规定的社会性别分析[J].法学杂志,2005,(2):81.

⑩于晓青.传统文化中的彩礼及其流变[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07):178-182.

11温学良﹒“彩礼’返还之法理探究[EB/OL].江西法院网,2010-08-02.

不单纯是一种民间风俗习惯,已触犯了法律,属于依法被禁止的行为。”13 1.1.3.3 目前我国婚约、彩礼纠纷的现状

“彩礼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其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存活于乡土社会的土壤之上,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14在现代社会彩礼在我国尤其农村大量存在,在农村父母视孩子的婚姻大事为人生中重要的任务,在子女到适婚年龄时,父母就事先预备结婚的彩礼钱,以及婚房等各项费用。在经济不发达地区,高额的彩礼让娶媳妇成了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为了孩子能娶上媳妇常年累月辛苦劳作,有的家庭还大量举借外债,这些都让家这些贫困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婚姻观念的变化,以及打工潮的兴起,人们交往和接触的范围在更大程度上的变化和扩大都使得订婚、退婚以及离婚率大大增加,而彩礼纠纷也随之增长,人民法院受理的婚约财产纠纷案件逐年上升。

1.2 彩礼法律性质的争议及其评析

彩礼的法律性质对于研究彩礼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彩礼的性质历来众说纷纭,我国法律也并未明确,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2.1 关于彩礼法律性质的学说

1.2.1.1 所有权转移说

所有权转移说又称赠与说,这种观点认为,彩礼是一种赠与,“一方明知道自己无给付对方彩礼的义务,仍主动给付另一方彩礼,这是一种合法有效的行为,对方接受了,所有权即发生转移,给付方不得以婚约解除而要求返还彩礼”。15根据1951年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在法编字第9577号指示中规定:“凡属赠与性质的聘礼,不问在婚姻法生效前或生效后,原则上不允许请求返还。”

彩礼属于一种赠与法律关系,但是它和一般的赠与有着本质的区别,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合同。”彩礼的给付是一种特殊的赠与,它和普通的无偿赠与在许多方面均存在区别:

首先,赠与的主体不同,彩礼的赠与只能是婚约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庭,而普通赠与可以发生在任何主体之间。

其次,赠与的时间不同,普通赠与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而彩礼只能发生在

13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98—99.

14杨娟·农村彩礼问题探析[J]·新农村建设,2010,21(11):40—41.

婚约缔结之时,或者缔结婚约之后至结婚之前。

再次,赠与的价值不同,普通赠与的财物价值可大可小,而彩礼一般是价值较大之物。

最后,赠与的目的不同, 一般的合同赠与没有目的,只是简单的财产转移关系,而彩礼一般以缔结婚姻为目的。

无偿赠与一般是无偿、诺成合同,双方只要同意合同即告成立。而彩礼是一方为了和对方缔结婚约,而按照风俗习惯给付另一方的财物,一般数量较大。它比起一般的无偿赠与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在现代社会,解除婚约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如果认为彩礼是一种无偿的赠与,那么一方给付另一方彩礼后,不论什么情况都无法要求对方返还。现实生活中,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为了彩礼而辛苦劳作,大举外债,生活陷入贫困,若不允许返还,则对当事人的利益会造成严重损害,也更不利于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

1.2.1.2 从契约说

此种观点认为,彩礼这一赠与行为是婚约关系的从契约,它是婚约关系的组成部分,两者不可分割;若婚约这个主契约被解除,那么彩礼这个从契约便失去了存在地依据了,那么基于婚约而给付的彩礼便失去了依据,其所给付的彩礼应按照不当得利而予以返还。此种观点也认为,在婚约存续期间,一方给付另一方彩礼,是基于婚约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而婚约在我国立法上并未规定,其并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如果以没有法律效力的婚约而取得对方的钱物,显然缺乏任何法律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16因此,根据此种观点,凡依婚约取得的彩礼均应依不当得利返还。

上述观点首先没有分清楚婚约和彩礼的关系,虽然彩礼起源于婚约,并且和婚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彩礼都是基于婚约才存在的;但是婚约和彩礼并不是不可分割的,例如,订立婚约未必就给付彩礼,或者在订立婚约后,一方给付另一方彩礼的行为,显然二者可以分离,所以在二者分离的情况下,将彩礼视为不当得利显然不合适。

上述第二种观点,将彩礼的性质定性为不当得利也是不适合的,“虽然彩礼符合不当得利的多个条件,但因给付人的利益损害并非悖于其本人意志,及其利益受到损害与本人意志有关,此种给付是主动、积极的行为,因而并不具备不当得利的实质要件。”17另外一个原因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为了支付高额的彩礼,常年辛苦劳作,债台高柱。如果以此种观点,那么将会严重损害当事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2条.

人的利益,有失法律公正,并且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

1.2.1.3 目的赠与说

第三种观点是目的赠与说。目的赠与即赠与人为实现一定目的,达到一定的结果而为的赠与。当这种目的和结果没有实现,赠与人可以要求受赠人返还所赠之物。

彩礼确实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但彩礼返还并非基于赠与目的的不能实现,目的赠与适用于赠与合同的规定,即在赠与物交付后,无法定原因,赠与人不得撤销赠与。当彩礼给付完成之后,即使婚姻关系最终未成立,赠与人也不能基于目的赠与要求对方返还彩礼,因为,目的赠与不是赠与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并且此时财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目的赠与只能适用于赠与合同的一般法律规定。

1.2.1.4 附义务赠与说

第四种观点是附义务赠与说。它认为,附义务赠与说是在一般的赠与基础上赋予一定的义务。“《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条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该按照约定履行义务。”第一百九十二条: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而彩礼是一种赠与,而缔结婚姻关系是一种义务,当双方无法缔结婚姻关系时,一方可以撤销赠与,请求另一方返还彩礼。

但是赠与合同所附的义务不能违反公序良俗和法律的规定,将履行婚约约定为合同的义务,明显违反了我国《婚姻法》所规定的婚姻自由原则。将彩礼定性为附义务的赠与无异于会增长买卖妇女的违法行为。

1.2.1.5 附解除条件赠与说

第五种观点认为,“给付彩礼是一种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关系。婚约的解除是所附的条件,当该解除条件不成就,赠与行为继续有效,一方取得彩礼所有权;当解除条件成就,赠与行为就失去法律效力,一方必须返还另一方财物。”18 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可这一观点。

1.2.2 附解除条件说及其评析

笔者认同第三种观点,即彩礼属于“附解除条件的赠与说。”所谓附解除条件的赠与“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赠与行为,在当事人所约定的条件不成就时仍保持其原有效力;当条件成就时,其效力便消灭,从而解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19史尚宽先生认为,“彩礼就其性质而言,实际上是为“证明婚约的成立并以将来应成立的婚姻为前提而敦厚其因亲属关系所发生的相互之间的情18杨娟·农村彩礼问题探析[J]·新农村建设,2010,21(11):40—41.

谊为目的一种赠与;它是一种附有解除条件的赠与行为,它具有普遍无偿赠与所不具有的特性。”20这句话正说明了“彩礼”与一般赠与不同的特殊性质。

王泽鉴先生认为,“婚约的聘财究为附负担的赠与,抑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其主要区别,在乎前者须先经撤消始得返还,后者则于条件成就时,赠与即失其效力,受赠人负有返还的义务。对当事人言,此项区别非属重要,因赠与人叙明理由对受赠人请求返还赠与物时,得解为含有默示撤销赠与之意思表示。问题在于究采何说较为可采,盖将聘财解为附有“结婚”负担的义务,不啻视婚姻为买卖,与当事人意思显有不合。其须强调的是,以聘金为附解除条件之赠与,纯属对当事人意思之拟制。又结婚在法律上之性质原非可认为系财产上之给付,且不得强制执行,以结婚为赠与之负担,与婚姻之本质,实有不合。理论上较为圆通者,系认为赠与聘礼乃在期待成立婚姻,婚姻不能成立时,赠与聘礼之目的不达,受赠人受领给付,无法律上之原因,应成立不当得利”21

对于附解除条件说,“有的观点认为,我国的《婚姻法》以婚姻自由为基本原则,而婚姻关系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以夫妻间的感情为基础来维系的,而不应在婚姻关系缔结过程中或婚姻关系中加入过多的金钱因素,并以此为衡量标准。赠与可以附条件,但是附条件不能违反法律规定,而将彩礼定位为以对方和自己结婚为目的的赠与行为,显然违法了我国婚姻自由的法律规定。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迫于习俗,为了给孩子娶上媳妇,辛辛苦苦操劳多年,向亲朋好友四处借贷筹措高额的彩礼、结婚费用,其目的只是为了和对方缔结婚姻关系。这种给予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充满了现实的无奈。最高院正是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考虑到给付彩礼方的权益,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规定了彩礼的返还规则。如果不是因为想和对方缔结婚姻,谁愿意把自己辛苦劳作的收入随便送与他人。如果不承认彩礼是一种附条件的赠与,不允许彩礼的返还,那对于给付彩礼的一方将会造成极大的不公,也有悖于我国民法的公平原则。”22因而,对于彩礼的性质,不能简单的看作是普通的无偿赠与,而必须与现实的情况相结合,将彩礼的性质定性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与才符合客观现实情况。

1.3 彩礼返还的请求权基础分析

现有法律虽然规定了彩礼的具体返还规则,但当事人要求返还彩礼的请求权

20史尚宽﹒亲属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36﹒

2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428﹒

农村结婚彩礼问题

青岛农业大学 《农村社会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农村结婚彩礼问题 学生专业班级:农村区域发展(合作金融)1班学生姓名(学号):廖祯(20123784) 授课教师:王效仿博士副教授 完成时间:2014年6月27日

农村结婚彩礼问题 廖祯 青岛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金融合作)2012级 摘要:通过农村彩礼的历史由来与现状,对农村彩礼进行法理分析,在彩礼纠纷中凸显出彩礼的性质是多方面的,以及彩礼的界定及其返还范围。 关键词:历史与现状、习俗、彩礼纠纷、法理分析、分手费与结婚彩礼 一、农村彩礼的历史由来及现状 彩礼是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中的“纳征”是送聘财,就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这种婚姻形式直到中华民国都有延续。有些地方习俗称为纳征,征是成功的意思,即送彩礼之后,婚约正式缔结,一般不得反

悔。若有反悔时,若女方反悔,彩礼要退还男方的;若男方反悔,则彩礼一般不退。在买卖婚姻中,彩礼表示女子的身价,有的地区和民族直称为身价礼。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结婚彩礼钱”,一词跃然于中国社会婚姻风俗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结婚彩礼钱”主要花费区域是有四大件之称的“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和手表”,后人沿用“四大件”之说,表达“结婚彩礼钱”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四大件”具体包括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和手表。人们也形象地称其为“蹬蹬、转转、听听、看看”。 20世纪80年代“四大件”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电风扇。 20世纪90年代“四大件”是在80年代基础上稍微有点调整: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 2000年至2009年,这十年中,关于这十年间的“四大件”说法,争议很大,最早有“房子、车子、票子和保险”四大件之说,按照现在结婚首先需求男方要有“房子和车子,稳定的工作”一说,应该比较靠谱,当然也还有其它说辞。 二、中国法律关于结婚彩礼钱的说辞 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规定:“父母或他人违背男女双方或一方意愿而强迫包办婚姻和以索取财物为目的,违反男女双方或一方意愿而强迫结婚的买卖婚姻,一方要求离婚的,如果婚后双方没有建立起感情,应准予离婚”。

农村婚嫁彩礼调研报告【DOC可编辑范文】

农村婚嫁彩礼调研报告 一、我县婚嫁彩礼现状 通过对全县南北XX和XX的6个乡镇、18个村的抽样调查,全县农村彩礼普遍较高,由于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所调查的各个村镇之间彩礼价位各不相同,总体呈现出XX高于XX、XX高于XX的趋势, 总体彩礼在XX万一XX万之间。具体为,XX在XX —XX万之间,XX 在XX —XX 万之间,XX 在XX —XX 万之间,高于XX 万的属极少数特殊情况,其中:靠近县城、乡镇街道的村子,彩礼在XX —XX万之间;居住在XX,虽远离街道,但交通便利的村子,彩礼在XX —XX万之间;居住在XX、远离街道、交通不便的村子或者居住在川区的交通基本便利的村子,彩礼在15—16万之间;居住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的村子,彩礼在20万左右,但家庭困难、家里兄弟 多、老人年迈、残疾的整体高于以上价位区间,最高的甚至达到XX万元;婚嫁彩礼平均每年以3万元左右的速度增长, 整体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婚嫁彩礼已成为部分农民致贫的主要原因。 二、“高价彩礼”形成原因分析 宜婚男女比例失调。调查发现,在全县各个乡镇,普通存在着婚龄青年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为了结婚几家人相

互抢着出高价彩礼的现象。在调查的村子中,婚龄青年男女比例持平的几乎没有,婚龄青年男女数量相差最悬殊的XX乡XX村男女比例竟然达到了4:1。究其原因,一方面,是20世纪80、90年代农村较严重的重男轻女的现象和计划生育国策深入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女青年留在大城市、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较多,这也加剧了农村婚龄青年男女比例失调,男孩找媳妇只有掏高额彩礼从条件更差的地方往回“买”媳妇。 受自然经济条件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系列惠民政策的扶持,农村的生存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受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的制约,贫困仍然困扰着绝大多数的山区农民。在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山区的农民一方面希望通过女儿出嫁索要高额彩礼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另一方面为给儿子娶媳妇积累资金或借此偿还娶儿媳妇欠下的债务。调查发现,在一些自然条件落后、交通条件不便、经济状况差的村子以及生活在这些村子里家庭拖累较重的家庭,结婚的彩礼普遍比较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掏高价彩礼也没愿嫁入的现象。不少做父母的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打光棍,宁可债台高筑,也要用高额彩礼为儿子早早“占”个媳妇,有的甚至去借高利贷。 相互攀比现象严重。在农村,村民们但凡有点时间都会在庄前屋后围成圈子,议论别人家里一些事情。结婚送彩礼 自然是村里的大事,每家嫁娶所花费的金额村民们都会通过闲聊

最新 婚姻继承法经典案例-精品

婚姻继承法经典案例 2002年7月,李海生与同市一吧女杨某认识,此后不久两人开始公开同居,并以夫妻名义互相称呼。李海生自知性命不长,于是写下了一个遗嘱。 婚姻继承法经典案例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老张系湖南省长沙市一退休工人,现年64岁,丧偶,没有子女。2002年4月与一28岁女子李某认识,此后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架势,很快同居。老张在该女子劝说下,于2003年4月为新婚作准备花费近40万在长沙市天心区盖了一栋房屋,户主登记为李某。在入住后不久,李某开始对老张态度冷淡,后来干脆不再开门,老张也就不能进入新房了。因二人没有经过合法婚姻登记,房屋户主又登记为李某,老张百口难辩,于是向一律师求教,此案老张应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 案例四: 案例五: 案例解决方法与评析: 关于案例一,此案曾由一知名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作为辩题而经过了激烈的争论。正方认为该案有悖于民法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原则,该女子(吧女)仅仅与李海生同居了几个月就侵占了别人家庭20年辛苦创建的家业,所以应该取消这份遗嘱。反方认为,该遗嘱是公民李海生在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下所立的,符合法定遗嘱的要件,而且此遗嘱经过了公证机关的公证,完全合法有效,所以应该予以执行。最后该模拟法庭判决李海生处理全部家庭财产的行为无效,他只能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此遗嘱部分有效。 依照法理,遗嘱本来是只能在合法继承人之间进行的,对于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只能成立遗赠。该案正方请求依照民法基本原则来处理,以达到真正的公平合理,然而依照民法解释学,只有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时才能使用民法基本原则,或者法规不能与民法民法基本原则相悖。此案李海生遗嘱并不违法,所以模拟法庭判决比较适当。 关于案例二,方天奇与该女子婚姻登记时女方系未达合法婚龄,所以应判决婚姻无效,二者系同居关系,至于子女的抚养应依有利于子女抚养的原则,判给经济能力较好以及亲情关系较好的一方。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该解释第一条规定:“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

婚姻家庭继承法的重点复习及课后习题答案

婚姻家庭继承法的重点复习及课后习题答案 亲等计算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图 第四章 试述婚姻自由原则。(了解) 婚姻自由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基石,也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1、婚姻自由在内容上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结婚自由与离婚自由是互相结合、缺一不可的。 2、实行婚姻自由是为了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关系。社会主义的新型婚姻关系,其本质是男女双方基于爱情的结合。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男女平等的实现,为婚姻自由提供了社会保障。 3,社会主义的婚姻自由不是绝对的、毫无限制的。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正确处理婚姻问题,不仅涉及个人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婚姻双方、下一代、家庭和社会的利益。 买卖婚姻,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区别何在? 1、缔结双方是否自愿不同。前者根本违背婚姻当事人的意思,是以包办强迫为手段,索取大量财物的行为;后者是在婚姻当事人基本自愿的情况下,一方向另一方索取大量财物,以此作为结婚条件的行为。 2、索要财产的主体不同。前者的财物是三者索要的,后者的财物主要是婚姻当事人(通常为女方)一方索要的 3、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如果属于借婚姻索取财物,婚姻关系合法有效,法院可以判决准

予离婚,也可以判决不准离婚。买卖必定属于包办婚姻,即第三人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违背他人意愿,包办强迫他人结婚,违背了婚姻自由原则。 试述重婚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异同? 重婚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违反《刑法》和《婚姻法》的两种不同的行为,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重婚,是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是指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或者行为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犯重婚罪的,按《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重婚也违反《婚姻法》的规定。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合法夫妻的无过错方应当依法予以制止,属于人民法院判决准予离婚和离婚时无过错方要求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但这种行为并不违反《刑法》的规定,如果有配偶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则构成重婚,应依法受到《刑法》的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九条的规定,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在这条规定中的“同居行为”是违反《刑法》规定的,依法应负刑事责任。 家庭暴力与虐待,遗弃有何异同? (1)虐待行为具有连续性、经常性的特点,而家庭暴力可以只是一次,如一次性殴打或一次性暴打(2)虐待行为不一定均为家庭暴力,如精神折磨导致严重后果的,也可能构成“虐待罪”,而家庭暴力一般为肉体折磨。(3)家庭暴力”与“虐待”相比,其社会危害性更大,家庭暴力行为只是虐待行为诸多表现中的一种,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试述处理因解约婚约引起的人身和财产纠纷的政策? 1,对于人身方面的纠纷,人民法院依法不予受理。例如,一方当事人起诉要求对方履行婚约或者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2,对于因婚约引发财物纠纷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根据有关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处理因解除婚约或终止恋爱关系而引发的财务纠纷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对于借订立婚约而进行买卖婚姻的财物,收受财物的一方为非法所得,交出财物的一方其财物实质是进行非法活动的工具,应判决收缴国库。参见198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若干法律问题的意见》中“离婚时财产的处理问题”部分第17条。 (2)对于以恋爱、订婚之名,行诈骗财物之实的,除构成诈骗罪之外,还应将诈骗所得财物全部归还被害人。 (3)借婚姻关系索取的财物,离婚时,如结婚时间不长,或者因索要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对取得财物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 (4)对恋爱或者订婚期间一方主动赠与对方的财务,在婚约解除或者恋爱终止时,应视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如为增进感情而赠与对方价值不大的财物,按照赠与关系处理,一般不予返还;如以结婚为目的而为的价值较大的赠与,可视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在不能缔结婚姻的情况下,应允许赠与方主张返还。 第五章 结婚条件包括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 结婚的必备条件(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2)达到法定结婚年龄(3)结婚必须符合一夫一

关于彩礼返还问题

《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之浅析 摘要:婚前给付彩礼的习俗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现在在许多地区还相当普遍。这种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制度,男方要送给女方彩礼(实物、礼金等)作为订婚的表示。男方择吉日举行“送定”,或称“过小礼”,也叫订亲礼。订亲之后还要“订聘”,叫“大礼”。现在结婚前给付彩礼的习惯被继承下来,并广泛存在,有关彩礼的纠纷案件日益增多,而我国婚姻法及司法解释对此类案件的规定比较原则,操作性不强。因此法官要在深入理解法律精神的基础上,应用审判经验,严格把握彩礼的认定,作出合法、合理的裁判。关键词:彩礼认定;诉讼主体;尺度;诉讼时效 婚约与彩礼是人们通向婚姻的两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问题,是我国长期的一种风俗习惯,随着经济快步向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的种类越来越广泛,数额幅度也越来越高,彩礼的内容突破了日常生活用品而转向高档消费品,甚至是房子车子等贵重物品,同时人口流动的频繁和异性交往空间的不断增大,又使得退婚和悔婚的事情常有发生,由此而产生的婚约财物纠纷案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第2、3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彩礼纠纷问题的原则性规定来进行,但比较笼统。在具体的案件处理中,对于彩礼的认定及返还彩礼的标准、数额情况在审判实践中难以把握。现笔者就依据有关法律,结合司法实践和民间习俗,谈一下自己粗略的看法。

婚姻与继承法案例分析

关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 婚姻与继承法 作者 曾益东 考试批次 1409 学籍批次 1303 学习中心 六安舒城奥鹏学习 中心 层次 高起专 专业 法律事务 完成时间 2014.7.1

关于婚姻与继承法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 原告刘海18周岁,是被告刘某某与王某某的儿子。2008年刘海高中毕业,未考上大学。经过一年的补习,仍未考上。这时有民办大学招生,每年学费5000元。刘海决定报名,并要求刘某某、王某某交学费。刘与王均是工厂工人,虽然有些积蓄,但是在儿子补习时已用完。最近工厂效益不好,王又内退,两人的工资减少,平时的生活费、教育费已很拮据,一下拿不出5000元。另考虑到大学四年,学费合计2万元,还要负担生活费,确实难以承受,于是刘与王商量,提出要刘海先找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参加自学考试。刘海认为父母不支持自己学习,离家出走,到同学家居住,并起诉要求父母支付学费。问题:刘海要求父母支付学费的请求是否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2、 就以上案例本人分析如下 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而言,抚养是作为生活保持义务,是无条件的,子女从出生开始,父母无论经济条件、劳动能力如何,不管愿意不愿意,均必须依法承担抚养子女的义务。抚养,即从子女出生时开始,到子女达到成年年龄乃至具有独立生活能力为止,父母均责无旁贷地承担抚养义务。同时也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经济上对子女的养育和照料,如负担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及其他必要的费用,并在生活上给予精心的照料和力所能及的帮助等,这是父母对子女所负义务的主要内容,也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和物质保障,不因父母离异而改变。我国《婚姻法》按不同的主体的相互关系对抚养、扶养、赡养分别加以规定,其“扶养”则属于狭义的。而《刑法》、《继承法》、《民法通则》等法律规范中又是都适用“扶养”,其“扶养”属于广义的。基于此,在法学研究和法律适用总体上,我们应按广义的“扶养”来理解,在具体的亲属关系中,则不妨分别指称。《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一是精心关怀、照料子女、为子女营造安全、健康、幸福的生活条件和氛围,确保子女的生命权、健康权、生存权;二是提供子女所必需的一切生活费用,为子女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三是提供子女教育、学习费用,保证子女充分享受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培养和提供子女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技能创造条件;四是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子女,使生活抚养与家庭教育有机统一起来。

论司法实践中彩礼问题的处理

论司法实践中彩礼问题的处理 作者:潘冬梅 一、彩礼的渊源及现状 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完善的婚姻制度。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所谓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亲迎这六道程序。其中,纳币,就是指男方派人送彩礼到女方家。西周的六礼对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后世的结婚程序虽然不一定会全经过六礼的仪式,但六礼的名称一直相传下来。到了唐代,六礼的核心就是财礼,又称聘财,女方以接受男方聘财的方式表示许婚,即所谓的“婚礼先以聘财为信”。若已受聘财,男方悔婚,则女家不退聘财,若女方悔婚,男方同意,女家须退还聘财,男方不同意,则婚姻仍成立。女方若“更许他人者,杖一百”,若已婚配,则徒一年半,不仅要追究刑事责任,而且要追还该女与前夫。元朝也把下聘财作为婚姻成立的要件之一,并且按照不同等级作了数目上的具体规定,如上户金一两,银四两,彩缎六表里,杂用绢四十匹;中户金五钱,银四两,彩缎四表里,杂用绢四十匹;下户银三两,彩缎二表里,杂用绢五十匹。清代婚姻关系的成立,当事人双方必须订立婚约,订立婚约的主要内容是交换婚书和交受聘财。而交受聘财是婚约成立的主要条件。婚约一旦订立就受法律保护,当事人不得随意反悔,除非有欺骗行为或犯罪行为。“若许嫁女再许他人,未成婚者,杖七十,已成婚者杖八十,男家悔婚者亦如之,不追财礼”这种婚姻形式直到中华民国都有延续,但当时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已有了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未和聘礼作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婚前给付彩礼的现象在某些地区还还相当盛行,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像广大的农村及偏远地区等,已形成了当地的一种约定结成的习惯,甚至还有较为统一的行情和价格,由于地方情况不同,当事人条件的差异因素,彩礼的数额及价值也不

彩礼问题的法理分析及立法研究

彩礼问题的法理分析及立法研究 送彩礼是中国民间百姓订婚礼的重要内容,尽管我国《婚姻法》及司法解释都对彩礼问题都有一定的规定,但是立法的不完善,致使彩礼纠纷不能及时合理地解决,因此,彩礼问题纠纷是当今社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标签:彩礼问题;法律规制;彩礼返还;立法研究 一、彩礼问题的由来 (一)古代社会 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完善的婚姻制度。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所谓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亲迎这六道程序。其中,纳币,就是指男方派人送彩礼到女方家。西周的六礼对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后世的结婚程序虽然不一定会全经过六礼的仪式,但六礼的名称一直相传下来。到了唐代,六礼的核心就是财礼,又称聘财,女方以接受男方聘财的方式表示许婚,即所谓的“婚礼先以聘财为信”[1]。元朝也把下聘财作为婚姻成立的要件之一,并且按照不同等级作了数目上的具体规定。到了清朝,订立婚约必须给与彩礼,若不给与彩礼,则构成犯罪。 (二)现今社会 众所周知,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彩礼是吉祥物。送彩礼作为中国民间老百姓订婚礼的重要内容,是老百姓民事生活中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未将聘礼作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婚前给付彩礼的现象在某些地区还相当盛行,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及偏远地区等,已形成了当地的一种约定俗成,甚至还有较为统一的行情和价格,由于地方情况不同,当事人条件的差异因素,彩礼的数额及价值也不尽相同,但普遍看来,相对于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言,给付的数额往往很大。有的当事人为了满足这一要求不得不全家举债,负担极为严重。因此,彩礼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彩礼的性质 目前对彩礼的性质认定存在不同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意见认为,给付彩礼是以结婚为目的的附条件赠与行为。因为送彩礼的一方,都是想将来能够与对方结婚,许多家庭负债给付彩礼,为的是最后结婚,而接受彩礼的一方也是在同意将来同对方结婚的情况下而接受彩礼。如果双方缔结婚姻,这种赠与行为所附条件成就,赠与行为有效成立,彩礼就归受赠人所有;

结婚彩礼钱是给谁的

结婚彩礼钱是给谁的 结婚时给女方送彩礼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传统,在法律上,没有法律条文对此作出明确报道,但一般的通行做法是,除非男方在赠送彩礼时有明确说明是无条件赠送给女方的,一般情况下,如若男女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女方均应将结婚彩礼返还给男方,不然即会构成法律中所说的不当得利。 彩礼钱是现代中国保留旧时结婚风俗,由男方支付给女方的聘金。法律对于彩礼钱没有明确规定,可认为属彩礼范畴。 彩礼是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彩礼钱多用于买家具、家电、衣服等等,还有的将彩礼钱直接作为女方嫁妆由其自由支配使用。 彩礼钱是给谁的 根据上面对于彩礼钱的定义与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结婚彩礼钱就是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是给女方家的,然后由女方自由支配。一般情况下是男方父母将彩礼钱交到女方父母手里,但大部分的女方父母都会再将彩礼钱反给女儿,作为一个新家庭的第一笔存款,或者是用这笔彩礼钱为孩子们置办家电、车子等陪嫁物品。 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作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订婚的彩礼也在不断提高,小到金银首饰,大到上万元的现金、汽车、住房等。一旦双方最终不能缔结婚姻,则彩礼钱的处置问题往往引发纠纷,诉诸法院的案件也逐渐增多。 另外,根据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彩礼钱的数量也不同,因此,并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数字规定。 在我国,婚约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婚约产生的财产关系属于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婚约财产纠纷主要是彩礼返还问题。 理论上关于彩礼的性质、应否返还有数种观点,但一般对彩礼有规定的国家在学理上或立法上均认为此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与,这一理论既符合公平原则,也不与婚姻的伦理观念相违背。依此观点,彩礼赠与行为一经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而生效,彩礼的所有权随交付而转移到女方手中,当婚姻不成立时,赠与合同解除,受赠人即丧失继续占有彩礼的合法理由,如果受赠人拒不返还而继续占有财物的,则构成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依不当得利返还对方。

婚姻继承法案例分析

1. 被继承人刘三于2001年5月病故。其有二子一女,长子刘甲,次子刘乙,幼女刘丙。刘甲在其父病故一个月后也相继去世,有妻夏桂兰,子刘明川。刘丙于1999年8月去世,有丈夫马行空,女儿马玉花。刘三于1998年10月立有一份遗嘱,言明:次子刘乙一向拒绝赡养自己,不能继承遗产。邻居张大叔与自己故交,可继承房屋1间,现金1万;幼女刘丙生活困难,可分得房屋3间,现金3万。另者,多年好友赵大伯对他有恩,现其家境不好,可分得现金3万。经查明,刘三有遗房17间,现金11万。赵大伯于2001年1月病故,有妻张桂花、子赵海。现问: ①本案中哪些是继承人?哪些是受遗赠人?刘乙与刘丙是否为继承人? ②刘三的遗嘱应作何处理? ③剩余的遗产如何继承? 答: (1) 本案的法定继承人有刘甲;代位继承人有马玉花;受赠人有张大叔、赵大伯;刘乙被遗嘱取消继承权,不是继承人;刘丙在被继承人之前死亡,也不是继承人。 (2) 刘三的遗嘱应作如下处理: ① 刘乙因被遗嘱取消继承权,不能继承遗产。 ② 张大叔可依遗嘱分得遗房1间,现金1万。 ③ 刘丙依遗嘱本来可分得遗房3间和现金3万,但她于被继承人之前死亡,所以,遗嘱中为其指定的遗产转为法定继承,由刘三的法定继承人继承。 ④ 赵大伯作为受赠人在被继承人之前死亡,依继承法规定,赵大伯的法定继承人不能继承遗赠人的遗产。 (3)本案遗产除去被张大叔继承的1间遗房和1万现金外,其余遗房16 间和现金11万,应由刘甲与马玉花(代位继承)二人平均分割。 2. 胡平与自幼残疾的儿子胡波相依为命,共同生活。为了在自己死后,胡波有人照顾,胡平立下遗嘱:把自己财产中的3间房屋和4万元存款在自己死后赠给邻居陈强,但陈强必须照顾胡波的生活。胡平在遗嘱中指定居委会主任作为遗嘱执行人。2000年2月,胡平去世后,陈强没有照顾胡波的生活,却提出要胡平的遗产,遭居委会主任拒绝,于是向法院起诉,请求居委会主任履行交付胡平的遗产。问: ①胡平对陈强的遗赠属什么性质的遗赠? ②法院应作何判决? 答: ① 胡平在遗嘱中对遗赠财产给陈强附有一定的义务,即陈强必须照顾胡波的生活。此种遗赠是附义 务的遗赠或叫附条件的遗赠。 ②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遗产的权利”。根据该规定,陈强没有履行照顾胡波生活的义务,法院应判决驳回陈强的诉讼请求,取消陈强接受遗产的权利。

(完整word版)婚姻法与继承法案例分析题

1. 朱武1985年5岁时被李涛夫妇收养,改名李大。4年后,李涛夫妇生一子,取名李二。1999年,李大得知李涛夫妇非自己的亲生父母后,对养父母逐渐疏远。2001年,李涛夫妇相继瘫痪,其收入勉强还能自持,但无力抚养正在上学的李二。此时,李大的生父母也因年迈,生活陷入困境。因李大生意旺,收入多,李二要求李大抚养,李大的生父母也要求李大赡养。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①.李大对生父母有没有赡养义务? ②.李大对李二有没有抚养义务?答: ① 没有。理由:婚姻法规定,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消除。李大3岁时已被李涛夫妇收养,与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已消除,对生父母不存在法律上的赡养义务。② 有。理由:婚姻法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残废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抚养的义务。本规定也适用于养兄弟姐妹关系。李大与李二系养兄弟关系,现李大生意旺,收入多,有负担能力,养父母已瘫痪,无力抚养未成年且正在上学的李二。李大有抚养李二的法定义务。 2. 王彬与李兰于1999年5月1日举行婚礼并同居。同年8月,李兰继承了父亲的遗房1间。10月,王彬与李兰办理了结婚登记,领取了结婚证书。2001年2月,李兰生下一子。期间,王彬向朋友借款2000元用于购买各种母婴用品,另瞒着妻子向朋友借款3000元帮胞弟购房。同年10月,王李感情不和,闹离婚。王彬认为李兰继承其父的遗房应属夫妻共同财产,自己所欠的5000元债务也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应视为夫妻共同债务。李兰不同意,王彬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据查实,双方对财产未作任何决定。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①王彬提出离婚诉讼,法院应否受理? ②王彬对案中财产及债务的认识是否正确?、 答: ① 法院应不予受理。婚姻法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王彬提起离婚诉讼时,其妻分娩才8个月。据案情,也不属于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例外情况,故应不予受理。 ② 不正确。婚姻关系应从履行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书时起。王彬与李兰婚姻关系成立时间为1999年10月,李兰于1999年8月继承其父遗房1间,不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双方对婚前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又未作任何约定,不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应视为婚前个人财产。王彬所欠5000元债务应分开处理。其中2000元用于购买母婴用品,为夫妻共同债务;另3000元用于帮胞弟购房,与夫妻共同生活无关,且李兰不知情,应视为个人债务。 1、秦某的妻子去世时留下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已工作,儿子上初中。两年后秦某与苏某认识,交往半年后结婚,婚后共同将儿子抚养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2001年11月秦某因病去世,苏某因生活困难便要求秦某的女儿和儿子每月分别负担其赡养费300元,遭到拒绝后,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问:法院应如何处理?法律依据是什么? 女儿没有赡养义务,儿子应负担赡养费。 2、王某与张某于1990的结婚,1993年五某因病从部队转业,带回转业费2000元,医疗费5000元,1994年8月张某父亲去世,分得遗产5000元,1994年12月王某与张某离婚. 1.转业费2000元是夫妻共同财产,归双方共同所有; 2.医疗费5000元是王某个人的财产; 3.张某5000元遗产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有,是夫妻共有财产;4\夫妻共有财产共计7000元,平均分配,医疗费5000元不是夫妻共同财产归王某个人所有. 3. 甲男与乙女于2000年10月1日结婚登记。婚前甲男为结婚盖了砖房两间,乙女有一叔父侨居国外,于同年8月得知乙女将结婚时,答应赠送两件高档家电作为乙女的结婚礼物,并于第二年2月将两件礼物带回交予乙女。2002年,甲乙因性格不合,双方都同意离婚。但甲男要求分得上述两件家电的一件,乙女则要求分得上述住房的一间,双方争执不下,不知怎么办?现已查实,甲男与乙女无任何财产约定。请你根据案情,提供意见: ①本案应适用何种离婚程序? ②甲男与乙女对家电及住房的分割要求是否有法律根据? 答: ① 应适用诉讼程序。本案甲男与乙女都同意离婚,但对家电及房屋的分割争执不下。依婚姻法规定,双方自愿意离婚,但对财产问题不能达成协议的,应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② 甲男要求分得电器有法律依据。乙女婚前接受赠与,婚后才实际取得的财物,该赠与物的所有权在甲乙婚姻关系期间转移给甲乙双方;乙女叔父的赠与是作为甲乙结婚的贺礼,并未指定只归乙女,不是乙女婚前个人财产;在甲乙未作财产约定的情况下,应作夫妻共同财产处理,甲男有权要求分割。乙女要求分得房屋没有法律依据。两间房屋系男方婚前个人财产,且对婚前财产未作约定,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4. 张某,男,39岁,公务员;梁某,女,37岁,工人。双方于1991年登记结婚,生有一女,现年10岁。从2000年起,男方与社会女青年沙某非法同居,夫妻关系开始紧张。同年12月,男方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法院判决不准离婚。此后,双方关系仍未改善,经常争吵不休。从2001年1月起,男方住到单位,不再回家,每月工资也不再贴补家用,女方只靠少量收入维持母女生活。2002年2月,张某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而梁某认为,夫妻纠纷系第三者介入所造成,只要无外来干扰,双方有可能和好,因此,仍不同意离婚。经多次调解,双方各执己见。试就本案情节,回答下列问题: ①法院可否判决双方离婚? ②您认为本案在财产分割中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③女儿由哪一方抚养为宜? 答: ①男方属有配偶者与他人非法同居,违反了婚姻法关于夫妻之间有互相忠诚义务的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败坏的行为;变卖家具,不支付妻女生活费,不履行家庭义务;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一年;男方两次提起离婚诉讼,经多次调解无效,应视为婚姻关系确已破裂,法院可判决准予离婚。 ② 本案财产分割中应考虑:坚持照顾女方和子女合法权益的原则;男方属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导致离婚的最主要原因,女方属无过错方,依现行婚姻法的规定,有权向男方提出离婚损害赔偿。 ③ 父方在夫妻分居期间不顾家庭及女儿生活,不尽父亲对女儿的抚养义务;且与他人非法同居,生活作风与道德品质败坏堕落,从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出发,女儿以随母方生活为宜。但女儿属已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应适当考虑女儿的意见。

日本人的婚姻礼俗和彩礼 (4)

日本的结婚仪式大致分为神前式,教会式, 佛前式,人前式等四种。 ■神社式结婚仪式 神前式结婚仪式起始于日本室町时代,是当时武官家庭最为盛行的一种结婚典礼。礼节较为繁多,婚礼上男女双方需通过339次交杯酒来盟誓相爱一生,白头偕老!因此整个婚礼上最为重要的一道程序那便是喝这339杯交杯酒了!客人给新郎倒酒时,每杯酒必须分三次喝光。然后再互相交换酒杯,给双方倒酒。整个婚宴上,就这样不停的相互敬酒,而整个喝交杯酒的过程则意味着男女双方喜结良缘的过程!而佛前式结婚上,用玉串奉奠来代替点香。 ■佛教式结婚仪式 佛前式婚礼上,男女双方在佛像面前宣读婚约,向祖先报告两人结为百年之好,相守一生。婚礼上还把一种叫"纸垂"的白色纸剪成又细又薄的纸条,然后把台他缠在BICIGI树枝上,这是一种传统的风俗,意味着把已故的亲人的魂招回来,永保平安!在婚礼上进行玉串奉奠仪式时,必须由和男女双方血缘亲近的人主持!

■人前式结婚仪式 人前式婚礼是在一种特定的神面前举行,不用受男女双方家庭宗教信仰的约束,而只是在亲戚,朋友面前签定一个结婚合约书就行了!然后一起大声朗读婚约书,宣读自己对对方的爱,整个过程仅需10到15分钟。结婚仪式结束后便是婚宴,婚宴一般都和结婚仪式在同一地举行,这样也就免去了许多麻烦! ■教会式结婚仪式 教会式婚礼根据教派的不同而又分为几种。 原则上本来只有信徒才能在教堂举行婚礼,特别是天主教派对这要求更为严格!但最近以来,即使不是信徒,只要在教堂里接受简单的培训也可和信徒一样在庄严的气氛中,走进神圣的教堂和心爱的人约定终身! ■订婚礼物 在日本一般订婚之后,便要互送"结纳"(订婚物),举

女方用彩礼钱买房归谁

一、女方用彩礼钱买房归谁 彩礼钱一般认定为男方给女方的赠与,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女方用彩礼钱买房归谁要分多种情况的,原则上婚前获得的彩礼钱应该是女方的婚前财产,具体情况如下: (1)婚前用彩礼钱购买的房产,登记在女方一人名下的,属于女方的婚前个人财产。登记在双方名下的,属于双方的共同财产。 (2)婚后用彩礼购买的房产,登记在女方一人名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 工资、奖金; (二) 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 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 工资、奖金; (二) 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 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问:您好,女方结婚后用彩礼钱买房,写女方名字,离婚时房子归谁答:1 ,要看房子是在婚前还是婚后买的,婚前买的,就是一方个人的婚前个人财产,另一方无权分的。若是婚前一方买的,但婚前或婚后加了另一方的名字,则是双方的共同财产。2,房子若是婚后买的,若双方对于房产没有特别约定,即使是只有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你们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平分。3 但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买的,若一起还贷款了,婚后共同还贷款部分及增值部分,应平分。具体分割方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10条第2款规定中的“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一般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夫妻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含婚后偿还的本金和利息)÷实际购房款(房屋购买价+离婚时已还全部利息)×离婚时房屋市场价。

婚姻法与继承法知识问答

婚姻法知识问答 1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 答: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2婚姻法规定的禁止结婚的情形有哪些? 答:《婚姻法》第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 3无效婚姻具体指哪些情形?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四)未达到法定婚龄的 4什么是可撤销的婚姻?当事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间是多少? 答: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5无效婚姻或者被撤销的婚姻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答: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

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的处理,不得损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6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归谁所有?具体包括哪些财产? 答: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共同财产具体包括以下财产: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权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 (五)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六)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七)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养老保险、破产安置补偿费;(八)其他应该归夫妻共同所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分割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数额为夫妻共同财产。上述年平均值是指将发放到军人名下的上述费用总额按照具体年限均分得出的数额。其具体年限为人均寿命七十岁与军人入伍时实际年龄的差额。 7婚姻法规定的只归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指什么?

彩礼相关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彩礼相关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5、已登记结婚,尚未共同生活,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具体处理时应考虑财产来源、数量等情况合理分割。各自出资购置、各自使用的财物,原则上归各自所有。 19、借婚姻关系索取的财物,离婚时,如结婚时间不长,或者因索要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对取得财物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二十七条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一方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 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 离婚时,一方以个人财产中的住房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权或者房屋的所有权。 《婚姻法》 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二、不予返还彩礼的情形 1、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十条规定情形,一方请求返还彩礼的,不予支持。 另外对该条中的“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的情形,应做限制性的解释。该情形是指给付彩礼的一方婚前举债给付、婚后无经济来源偿还债务的,或者是婚前用家庭财产给付、婚后无固定经济来源、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确定“生活困难”需根据给付彩礼的数额、给付人的生活来源、当地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目前可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合理确定。 2、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十条第一款(三)项所规定“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情形,但是已经共同生活两年以上、生育子女或者所送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一方请求对方返还彩礼的,一般不予支持。 又分为三种情况: (1) 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两年以上。 (2)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虽不满两年,但生育子女的。 (3) 所接受的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就司法实践中如何掌握第三种情况作以下几点说明:首先要求“确已”用于共同生活。这就要求接受彩礼的一方,要提供确实充分的证据加以证实,避免依此为借口拒绝返还彩礼; 其次女方在“结婚”前购买的嫁妆,双方共同使用,不能视为用于共同生活。因为女方的嫁妆是其“婚前”财产,在双方共同生活期间,男方也有其婚前财产用于共同生活,都不能使用该项规定。 另外,共同生活的界定,主要限制在家庭成员因生活、生产需要并实际支出,比如男女一方或双方患病花费、共同经营投资等。 一、彩礼的交付与受领行为不成立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行为。 所谓附解除条件的赠与,是指以将来可能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成就作为赠与失效的条件。《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

对彩礼的看法:“零彩礼”之我见

对彩礼的看法:“零彩礼”之我见 :在这男多女少彩礼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中,零彩礼是其中的一股清流,但是这是不是值得提倡的呢? 最近,在微信群里看到在清河县清凉江生态园举行的一场特殊的婚礼;;一场由县宣传部、县妇联、县计生局主持百名年轻未婚男女做伴郎伴娘的规模宏大的婚礼;一场没酒没菜没污染的绿色婚礼,一场不给父母家庭增加任何负担的零彩礼婚礼,还是新娘子仅仅嫁给爱情嫁给心上人的理想型婚礼。婚礼结束后,新郎骑辆自行车把如花似玉的新娘子驮走了。留给大家一片感慨和感动,这一定让许多小伙子羡慕不已: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场如此超凡脱俗的婚礼啊! 在这男多女少彩礼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中,许多人痛批姑娘们拜金,感慨媳妇越来越难娶,感慨金钱玷污了爱情真爱难寻,感慨由高价彩礼引发的矛盾纠纷甚至种种惨剧。这场零彩礼婚礼就像酷暑中一阵清凉的风,引起大家广泛的关注和大力的推崇。这种做法确实挺值得倡导的:因爱结合,爱比钱重要,人比房和车重要。就像新娘子在婚礼致辞中说的:“房车和彩礼,哪堪比一世相依。”只是提倡归提倡,姑娘们千万要明白:许多时候彩礼也是要之有理,这种零彩礼的婚姻是要具备很多条件的。 首先,婚礼中的双方都年近30,不但跨过了高考的独木桥,而且读了硕士研究生,都有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并且女方仅靠自己的

收入也满能过上有房有车的生活,遇上个能配得上她的情投意合知冷知热的小伙子不容易,所以不愿只因对方实在拿不出彩礼而错过无可替代的意中人。双方不可计算的软实力和可以计算的高收入,就是他们在婚姻中情感、物质双丰收的保障。人的标准高了,彩礼自然就不重要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为什么许多时候彩礼是要之有理的呢?最关键的是人的标准不够高。多数女同胞对自己父母的财产没有继承权,仅凭自己的能力又很难做到挣钱谋生和顾家养孩子两不耽误;生怕出嫁后在另一个陌生的家庭中不受尊重;生怕自己怀孕带孩子期间不能挣钱被丈夫视为拖累;生怕丈夫喜新厌旧不珍惜自己摆架子找外遇;生怕万一被遗弃丢下孩子舍不得带着孩子又无力抚养……鉴于一种普遍心理现象:越是难得到的越是被珍惜。所以女方及其家长就向男方要一笔可观的彩礼,为婚后的生活减负,也让男方家庭因彩礼难筹不敢轻易悔婚或拿媳妇不当。毕竟无论在体力还是经济上女子往往是弱者,毕竟女子生育孩子的付出不能用钱计算,如果闹婚变女子受损失更大,毕竟人心难测,有长远眼光的人总会在现实可行的前提下尽量为自己谋划。这就是人的标准不够只能彩礼来凑。 希望广大女同胞心明眼亮全面权衡,既不要钱令智昏错过合适的人选,也不要情令智昏被花言巧语所迷惑轻易降低标准放弃彩礼。自然,最重要的还是全面提高自己,以赢得高标准的人,提高婚姻的抗风险能力。 作者:冯雪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