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年10月至13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08年10月至13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08年10月至13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08年10月至13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2008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B)

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 D.全面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B)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D)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B)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

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A)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C)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D)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D)A高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C与平均利润无关 D相当于平均利润

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C)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A)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B)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C)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共产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A)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实行计划经济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所有制基础不同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

3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BCD)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32.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ABD)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3.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客观性是指(CD)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5.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具有(AB C)A.立法权 B.财政权C.监督权 D.审判权

36.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ABCD)

A.竞争的目的不同 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D.竞争的范围不同

3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ABD)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运输阶段D.销售阶段

3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AB)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3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ABCD)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

40.下列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展望的有(ABCD)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阶级归于消灭,国家自行消亡C.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D.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2009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C)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A)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C)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1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B)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11.生产方式是(D)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C)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唯一动力

1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A)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15.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D)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l6.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C)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B)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C)

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

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19.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D)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2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B)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21.下列关于利息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A.它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B.通常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C.由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D.与平均利润率和企业利润率按相同比例变动2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B.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经营权垄断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肥沃程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23.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C)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B.股息和汇率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24.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B)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

25.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C)

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

26.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D)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 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2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A)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B)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实现共产主义

C.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使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2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C)A.波兰人民共和国B.巴黎公社C.苏维埃俄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A.人民当家作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和压迫 D.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BCD)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3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ABD)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3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BD)A.产生 B.性质 C.具体特点 D.变化发展

34.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BC)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3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BC)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D.劳动者用于娱乐消费所支出的费用

3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ABC)

A.I(v+m)=Ⅱc

B.I(c+v+m)=Ic+Ⅱc

C.Ⅱ(c+v+m)=I(v+m)+Ⅱ(v+m)

D.I(c+m)=Ⅱv

37.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AC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BCD)

A.金融寡头

B.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9.无产阶级革命的广泛性、彻底性和深刻性在于(ABCD)A.它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B.它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 C.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D.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ABCD)A.劳动成为解放人而非奴役人的手段 B.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自由选择职业 D.全民教育的普及使人们的潜能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2009年4月一、单项选择题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B)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B)

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D)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D)A.唯一动力B.最终动力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A)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B)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B)A.政党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B)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B)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C)A.不变资本的产物B.可变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A)A.平均利润B.超额利润C.垄断利润D.企业利润

23.资本主义地租是(C)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D)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C.大土地所有者D.金融寡头25.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A)A.无产阶级 B.科学技术C.巨大的社会财富 D.社会化的生产力2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C)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 D.《反杜林论》28.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A)A.列宁 B.斯大林C.布哈林D.托洛斯基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B)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BCD)A.民主社会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ACD)

A.朴素唯物主久 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BCD)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ABCD)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BCD)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B)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37.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C)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政策手段有(BCD)A.税收政策B.公开市场业务C.再贴现利率政策 D.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39.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表现在(AB)A.它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B.它认为资本主义必须要为一种更好的制度取代C.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D.它认为无产阶

段是埋葬资本主义的革命力量

40.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ACD)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2009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D)A理论性B阶级性C逻辑性D实践性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广延性

4唯物辩证的实质与核心(D) A内部决定的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

5矛盾的基本属性有两个,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A) A同一性B客观性C普遍性D特殊性

6白菜、韭菜、芹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B)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体与共性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7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工程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B)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D) 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B)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0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直理

11 社会存在是指(A)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B社会物质财富的总和C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D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

12 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C)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工业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3 下列选项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 A哲学B逻辑学C语言学D物理学

14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是(C)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和矛盾

15 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C)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16 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D) A具体劳动B必要劳动C个别劳动D剩余劳动

17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B)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积累规律D平均利润率规律

18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D) A实用主义B了主主义C功利主义D利已主义

19 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形态的是(D) A流通资本B商品资本C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

20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C)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国民收入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D国民生产总值的实现问题

21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B)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积累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22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C)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C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补偿商品买卖的各种费用

23 利息率的变动区间是在(A) A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B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C利润率和零之间D年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

24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 A土地私有权和垄断B土地优劣的差别C土地数量有限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

25 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C) A自由竞争实现的B市场调节实现的C垄断价格实现的D行政干预实现的

2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A) A跨国公司B国际卡特尔C国际辛迪加D国际托拉斯

27 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B) A柏拉图B圣西门C康德D李嘉图

28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B) 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C政治腐败蔓延D杰出人物的产生

29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C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改变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0 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D促使国家自行

二、多项选择题31 下列科学发现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有(ACD) 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2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ACD)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33 下列表述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有(ABD)A注意分寸B掌握火候C因地制宜D适可而止

34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C) A唯物论的错误B庸俗进化论的错误C经验论的错误D循环论的错误

35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表现在(ACD) A它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B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C它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D它决定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36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有(ABCD) 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利息D地租

37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有(BCD)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C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D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38 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垄断与竞争关系的有(ACD)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B垄断消除了竞争C垄断与竞争并存D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

39 无产阶级革命的广泛性、彻底性和深刻性表现为(ABCD) A它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B它是要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它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D它是要解放全人类的革命

40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ABCD) A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B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长期过程C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需要更长的实践过程D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的实现是长期、曲折的过程

2009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D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A.自然性 B.可知性

C.不可逆性

D.客观实在性

3.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B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世界

是统一的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B)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5.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B)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

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

7.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C )A.普遍联系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具体分析法

8.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 )A.能动性B.被动性C.消极性D.积极性

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B)

A.唯心主义辩证法

B.唯物主义辩证法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0.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A)A.真理是有价值的

B.有用即真理

C.真理是永恒的

D.真理是万能的

1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C)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

12.社会形态最基本的划分法之一是( B)A.意识形态划分法B.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C.文化形态划分法 D.政治形态划分法

13.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A )A.历史决定论B.历史被动论

C.历史宿命论

D.历史意志论

14.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C)A.政治标准 B.思想标准

C.经济标准

D.道德标准

15.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标准是(A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还是偶然的

16.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矛盾

C.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17.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B )A.增加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

18.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B)A.可变资本B.不变资本

C.货币资本

D.商品资本

19.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符号表示为(A)A.c∶v

B.m∶v

C.c+v

D.m/(c+v)

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其核心问题是分析(A)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B.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C.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区别D.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1.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C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

22.商业资本所执行的职能是(C)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生产出剩余价值

C.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D.贷出货币,投入生产和流通中

23.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这表明(D)A.股票价格等于股票票面额B.股票这种商品是有价值的C.股票价格的变动唯一取决于股息收入D.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24.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D)A.社会分工的出现 B.自然分工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出现 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2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A )A.“参与制”实现的

B.“个人联合”实现的

C.竞争机制实现的

D.价格机制实现的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主要是运用( A)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27.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

(B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28.马克思所说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指(D )A.社会主义革命时期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C)A.普选制 B.一人一票制

C.民主集中制

D.党委负责制

30.共产主义的本质因素是( D)A.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B.人民生活富裕 C.实行按需分配 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各项中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的有(ACD )A.机械性 B.局部性C.不彻底性 D.形而上学性

32.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会导致(ACD )A.宿命论

B.唯心主义先验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AB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产物

34.人类生存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AD)A.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B.地理环境决定经济政治制度C.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和意识形态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3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BC)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36.商品的二因素是指( AD)A.使用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C.剩余价值 D.价值

37.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中,“三权”包括(ACD )A.立法权 B.财政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38.产业资本的全部循环运动依次经过的阶段有(ACD )A.购买

B.分配

C.生产

D.销售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包括( ACD)

A.资本主义国有企业

B.大型混合联合企业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40.社会主义民主(ABC )

A.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B.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

C.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同其他社会的民主没有本质区别

2010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B)A实现共同富裕B实现共产主义C实现民主自由D实现公平正义

2.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A)A精神是世界的本质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3.设想没有物质运动的观点是(D)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

4.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A)A同一性B普遍性C客观性D特殊性

5.对外国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B)A对立统一的原理B辨证否定的原理C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D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6.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C)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C前者是通过自然力量相互作用实现的后者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D前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者是可以随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的

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例说明(D)A意识是生物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C)A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9.概念、判断、推理是(A)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0.判断一种观点是非对错的是(D)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

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效果定是非

11.认识世界的根本目地在于(D)A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B了解事物的各种现象C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D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1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绝对作用的因素是(C)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方式D阶级斗争

13.下列选项属于社会经济形态的是(D)A渔猎社会B工业社会C信息社会D封建社会

14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和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15.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A)A物质利益的对立B 思想观念的对立C社会地位的不同D政治主张的不同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C)A阶级性质B组织原则C根本宗旨D政治纲领

17.依据劳动二重性原理,具体劳动(D)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超额剩余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

18.商品的价值构成c+v+m中(C)A.c+v+m都是所创造的价值

B.m是所创造的价值

C.v+m是所创造的价值

D.v是所创造的价值

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C)A市场竞争规律B成本节约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价值规律

20.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是(C)A商品的使用价值B 商品的价值C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D劳动力的价值21.依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资本可划分为(A)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

22.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决定性的阶段是(A)A危机阶段B萧条阶段C复苏阶段D高涨阶段

23.超额利润是(C)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D 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24.商业资本执行的是(A)A产业资本中商品资本的职能B产业资本中货币资本的职能C产业资本中生产资本的职能D产业资本中流通资本的职能

25.资本主义利息的本质是(B)A货币资本使用权的价格B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C借贷资本的报酬D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26.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是(B)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27.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的出现(B)A使价值规律在某些领域不起作用B使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变化C否定了价值规律D 改变了价值规律的内涵

28.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注入一部分资金属于(B)A建立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一种方式B 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的一种方式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经济计划的一种方式

29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开始于(A)A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C新中国成立之后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

30.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B)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CD)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2.下列表述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ACD)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因材施救,因人而异

33.真理具有客观性是指(CD)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的客观内容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4.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冠以的总和这表明(ABC)A 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

35.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AB)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世界货币D贮藏手段

36.资本处于生产过程的时间包括(ABCD)A劳动时间B自然力作用时间C停工时间D原材料储备时间

3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主要包括(ABCD)A 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B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C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扶持D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

38.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因是(ABCD)A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我国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商品化程度很低C我国原来自然经济占相当大比重D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39.下列各项,符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有(ABCD)A国家是阶级社会不可调和的产物B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C国家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D国家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自行消亡

40.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有(ABCD)A各国生产力状况各不相同B各国历史传统各不相同C各国工业化程度各不相同D各国文化习俗各不相同

2010年4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B)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C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D )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B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D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C)

A.感觉、概念、判断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知觉、表象D.感觉、知觉、推理

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B )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 )A.真理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主观性D.真理具有绝对性

12.地理环境是( D )

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1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D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A )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

16.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C )A.人的心理素质B.人的文化素质C.人的社会属性D.人的自然属性17.货币的本质是(D )A.价值符号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8.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A )A.c∶v B.m∶c C.c∶m D.m∶v 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B )

A.劳动成为商品B.劳动力成为商品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

20.商品生产者要实现更多的收益必须使(C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1.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B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A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B.社会两大部类的比例失调C.商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D.国家宏观调控的缺失

23.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B )A.c+v+m B.c+v C.c+m D.v+m

24.除了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商业资本独立化的条件还有( B )

A.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分工B.商业资本家有独立的投资C.存在独立的商业活动D.存在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商业店员25.借贷资本是(C )A.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相同的职能资本B.与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相同的流通资本C.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D.与其他职能资本家获得同样利润的资本形式

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A.商品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输出

27.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B)A.促进市场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的平衡B.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C.促进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D.促进币值稳定与收支平衡28.资本国际化进程大体是( C )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B.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D.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9.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共产党人是(D )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C )A.按资分配B.按劳分配C.按需分配D.平均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ACD)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D.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32.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D)A.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4.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BC)A.实现社会变革B.创造物质财富C.创造精神财富D.摆脱一切制约35.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BC)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D.垄断剩余价值生产

36.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职能形态有(ABC)A.货币政策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借贷资本

37.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ABCD)A.剩余价值率B.资本有机构成C.资本周转速度D.不变资本的节约

38.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ABC)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劳务全球化

39.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BC)A.法国的圣西门B.法国的傅立叶C.英国的欧文D.德国的黑格尔40.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有(ABCD)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B.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C.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D.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2010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学说

B.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2.根据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可以把哲学派别划分为(B)

A.唯物论和唯心论

B.一元论和二元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世界万物像一阵旋风,瞬息万变,不可捉摸。这是一种(A)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辩证法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发展的实质是(D)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我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基础是(B)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本质的是(A)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意识是独立于物质的精神实体

C.意识是人的纯粹主观创造

D.意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产物

7.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础性的关系是(B)A.认识关系B.实践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抽象性,另一个是(C)A.能动性B.直接性C.间接性D.客观性

9.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B)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D.真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

样性

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C)

A.已被实践证实的理论相符合

B.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相符合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11.在社会意识中,思想体系是(B)

A.低级层次的社会意识

B.高级层次的社会意识

C.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

D.无阶级性的社会意识

12.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人的自觉活动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C.折衷主义观点D.机械决定论观点

13.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它们之间是(D)A.相互孤立的关系

B.相互平行的关系

C.相互决定的关系

D.相互制约的关系

14.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B)A.思想观念的分歧

B.物质利益的对立

C.宗教信仰的不同

D.政治主张的差异

15.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应该坚持(C)A.历史主义的原则和精神分析的方法 B.现实主义的原则和精神分析的方法C.历史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D.现实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16.商品价值的实体是(D)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7.资本有机构成可以表示为(C)

A.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B.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比率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18.在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A)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平均剩余价值生产

19.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C)A.议会民主制 B.君主立宪制

C.资产阶级专政

D.总统共和制

20.下列各项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B)

A.以生产工具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D.以厂房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

21.生产不再下降,失业不再增加,企业倒闭停止。这种状态属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B)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2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润率是(C)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流通资本的比率

23.商业利润的来源是(C)

A.商品流通中的贱买贵卖

B.商业店员和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24.构成资本家全部职能资本的是(D)

A.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B.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C.生产资本和借贷资本

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25.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和新特征是(A)

A.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

B.私人垄断取代国家垄断

C.自由竞争取代私人垄断

D.自由竞争取代国家垄断

26.20世纪后半期垄断组织发展的新形式是(D)A.辛迪加B.卡特尔C.托拉斯D.混合联合公司

2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C)A.自由竞争来实现

B.私人垄断来实现

C.“参与制”来实现

D.“个人联合”来实现

28.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A)A.共产主义者同盟B.德国社会民主共党C.中国共产党D.俄国社会民主共党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监督制D.民主集中制

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平均分配D.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BCD)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ACD)A.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C.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D.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33.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作用的有(ABCD)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34.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观点符合这一界定的有(ABC)

A.人的本质是后天的

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可变的

D.人的本质是永恒的

35.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C)

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符合原有理论的才是真理

D.能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才是真理36.生产时间决定于(AC)A.劳动时间B.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C.停工时间D.社会平均的工资水平

37.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BC)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

C.生产资本构成

D.预付资本量

38.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包括(ABCD)

A.保持经济的稳定与适度增长

B.保持币值与物价的稳定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

39.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包括(AB)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剩余价值

40.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的灭亡创造了主客观条件,它们有(ABD)A.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无产阶级C.市场经济D.马克思主义理论

2010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D)

A.配第、斯密、李嘉图

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A)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

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B)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B)A.社会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C)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D)A.能动性B.间接性 C.客观性 D.直接性

1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B)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是具

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B)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B)A.社会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学技术革命

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1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B)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D)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16.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C)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参加社会实践

D.研究实际情况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C)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18.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国家中掌握立法权的是(D)A.国家元首

B.政府

C.法院

D.议会

19.在苏维埃俄国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负责人是(A)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20.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B)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21.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D)A.商品价值 B.生产成本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22.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工会

23.银行利润的本质是(A)

A.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C.银行收取的贷款利息

D.银行收取的服务费

24.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B)

A.“参与制”来实现

B.“个人联合”来实现

C.资本输出来实现

D.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来实现

2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D)

A.实现经济增长

B.促进充分就业

C.实现外贸平衡

D.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D)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资本的全球化 D.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27.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A)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二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C)

A.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B.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C.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D.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总和

29.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A)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30.当前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彻底消灭“三大差别”

C.彻底消灭剥削

D.完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二、多项选择题3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BC)A.相对主义 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 D.折中主义

32.单位商品价值量BC)A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C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D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33.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CD)A.两大部类的平衡 B.总供需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3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ABC)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经验材料和新的认识工具C.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D.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3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我国改革性质和特点的有(ABD)A.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的 B.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有序地进行的 C.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D.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6.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ACD)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7.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有(BC)A.对立统一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C.永恒发展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38.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有(CD)A.土地私有权垄断B.土地经营权垄断C.土地肥沃程度不同D.土地地理位置不同

39.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ABCD)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40.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因为(ABCD)A.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C.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D.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2011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1.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A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 D.唯心论

4.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A )

A.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本质决定现象的观点

5.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 D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6.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一种( B )

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8.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最基本观点的是( A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9.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B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C.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D.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因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C )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1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 C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

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 C )A.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因素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3.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D )A.人的发展状况 B.地理环境的状况C.生产力的水平 D.生产关系的性质

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C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

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D )

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C.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更新

D.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D )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7.“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C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

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

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货币的所有者在流通中购买到( B )A.劳动工具 B.劳动力C.劳动场所D.劳动对象

19.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政体形式是( A )

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专制独裁制

C.两党制和多党制

D.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20.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D )

A.预付不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B.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C.全部固定资本的平均周转

D.预付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21.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D )

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

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2.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 A )A.银行利息率 B.股息

C.股票票面额

D.股票控制额

23.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的( D )A.货币资本职能 B.商品资本职能 C.生产资本职能 D.流通资本职能

2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

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C )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

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 D )

A.自由市场经济调节

B.制定经济政策与法令

C.国民经济计划化

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27.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的物质条件是( C )

A.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B.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

C.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D.高新科技成果的创造

28.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 B )

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

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C.巴黎公社的原则

D.生产力决定论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A.集体领导制B.个人负责制C.群众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 )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

二、多项选择题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包括( BCD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2.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ABCD)A.农民收割水稻B.法官审理案件C.演员演唱歌曲 D.科学家做化学实验

33.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BCD )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34.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生产方式外还有( AC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C.地理环境 D.国家政权

35.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 AC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市场供求关系的内在要求C.竞争的压力D.垄断的需要

36.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 CD )

A.各部门资本总量的多少

B.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各部门的利润率的水平

D.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37.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级差地租含义的有( ABC )A.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B.级差地租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级差地租是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应缴纳的地租

D.级差地租是租种任何土地都需要缴纳的地租

38.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包括( ABC )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必要的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39.下列各项属于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成功经验的有( ABC)A.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40.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社会条件的,它(ABCD)A.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实现B.要以社会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C.要以社会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D.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2011年4月一、单项选择题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A)A.理论品质B.理论基础C.理论核心D.理论内涵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D)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感觉的集合

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A)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

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C)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D)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7.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A)A.客观性B.变动性C.社会性D.能动性

8.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B)

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

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是(B)

A.从概念到判断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D.从感觉到概念的过程

10.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

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类的认识是(D)

A.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C.正确和错误的统一

D.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1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2.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是(B)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

1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一种(A)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14.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D)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人口因素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C.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15.“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表明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C)

A.都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的

B.都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C.都是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D.都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

16.从本质上看,货币是(D)A.特殊的资本B.普通的商品C.一般等价物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A)

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B.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C.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18.用于发放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C)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贮藏手段职能

19.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C)A.法院 B.检察机构 C.议会或国会 D.政府

20.公式W…P…

W 表示的是产业资本循环的(B)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顺序一般为(C)

A.萧条—危机—复苏—高涨

B.复苏—高涨—危机—萧条

C.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D.高涨—萧条—危机—复苏

2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B)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成反比

2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C)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B.中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C.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D.各类土地的平均生产条件决定

24.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表现在

(B)A.它已掌控了所有银行业务B.它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C.它已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D.它已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25.从作用上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

(C)A.维护了全社会的利益B.维护了全体资本家的利益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维护了全体私有者的利益

26.从性质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是(B)A.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经济困难的一种方式 B.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C.扼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D.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的工具

2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D)

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其阶级对立已经消失

D.其社会性质发生了部分质变

28.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A)

A.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

29.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D)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30.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 A.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D.市场经济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3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B C 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2.下列各项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有(A B C)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

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3.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A B D)A.感觉B.知觉C.概念D.表象

34.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B C)A.军队和法庭 B.哲学和宗教 C.艺术和道德 D.逻辑学和语言学

35.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B C)A.可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D.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转移的那部分资本

36.产业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有(A C D)A.货币资本B.流通资本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37.商业资本的作用有(A B C D)

A.促进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B.帮助产业资本家节省流通费用

C.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D.缩短流通时间

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有(A B C)A.公开市场业务B.最低准备金率政策C.再贴现利率政策D.利率政策

39.从人员构成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A C D)

A.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

B.由工人阶级的全体成员组成

C.有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

D.有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

40.共产主义社会经济上的特征主要有(A B C D)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B.对社会经济的计划管理与调节C.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D.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2011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A.与时俱进B.综合创新C.理论联系实际D.发展马克思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C)A.持续性B.绝对性C.一维性D.伸张性

5.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D)A.坚持实践的观点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C.坚持辩证的否定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A)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外部矛盾C. 事物的主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

7.“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D)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

8. 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A)A.一致的B.不一致的 C.同时的D.不同时的

9.“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提出者是(C)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10.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说的是认识的(A)A. 辩证运动B.绝对运动C.相对运动D.辩证否定1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的是(D)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B.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C.真理和

谬误相互排斥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B)A.社会关系B.经济关系C.交往关系D.竞争关系

1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B)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4.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B)A.和平发展B.暴力革命 C.渐进改革D.文化宣传

15.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D)A.具有自我意识B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语言文字D.制造使用工具

16.在商品赊购赊销中,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C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

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D)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劳动力成为商品

18.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C)A.价值规律B.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

19.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A)A.议会制B.三权分立制 C.普选制D.多党制

20.合称为流通资本的两种资本是(C)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C.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D.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

2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B)A.I(V+m)=IIcB.I(V+△v+m/x)=II(C+△c)C .I(C+V+m)=I(C+△c)+II(C+△c)D .II(C+V+m)=I(V+△v+m/x)+II(V+△v+m/x) 22.平均利润形成之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市场价格围绕(D)A.生产成本上下波动B.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C. 价值上下波动D.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23.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A)A.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B.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D.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24.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B)A.国家垄断资本B金融资本C私人垄断资本D.借贷资本

25. 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C)A.卡特尔B.辛迪加C.混合联合企业D.康采恩

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B)A.生产要素市场化B资源配置国际化 C.国际分工普遍化D.市场经济一体化

27.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B)A.工人阶级及其群众组织B.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C.工农联盟D.无产阶级专政机关

28.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A)A.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为主导B.不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29.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A)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资分配30.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A)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B.过渡阶段和社会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31.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ABD)A.客观性B.自觉能动性 C.辩证否定性D.社会历史性

32.规律具有(BC)A.永恒性 B.普遍性 C.客观性D.实践性3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表现为(AC)A.实践关系B.制约关系 C.认识关系D.对立关系

3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ACD)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决定理性认识C.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5.文化的根本特性有(ACD)A.创造性B.无政府性C.自由性 D. 兼容性

3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所需要的基本经济条件有(AC)A.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37.在棉纱的生产过程中,棉纱的生产成本包括(ABC)A.耗费的棉花价值B.磨损的机器设备价值 C.工人劳动力价值D.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8.商业资本对产业资本的重要作用体现为(ABCD)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D.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39.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主要有(ACD)A.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B.贸易保护主义加强C.国际贸易自由度提高D.国际资本流动大幅增加

40.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ABC)A.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要从具体国情出发C.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D.要按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2011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C)A.培根、洛克B.圣西门、欧文C.黑格尔、费尔巴哈D.斯密、李嘉图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D)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A.普遍联系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D)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6.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B)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7.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D)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9.感觉、知觉、表象是(A)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

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C)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唯理论的错误D.经验论的错误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B)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1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C.劳动者的素质D.劳动产品的质量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D)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1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A)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C)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B.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16.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B)A.政治立场B.经济地位C.思想观点D.文化水平17.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D)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B)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体劳动与联合劳动的矛盾1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A)A.m:v B.v:m C.m:(c+V) D.(c+v):m 20.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B)A.市场供求关系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21.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A)A.生产资料部类和消费资料部类B.劳动资料部类和劳动对象部类C.可变资本部类和不变资本部类D.固定资本部类和流动资本部类22.下列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 A )A.生产资料采购时间B.原材料储备时间C.停工时间D.自然力作用于产品的时间2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价值表现为(C)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B.不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C.生产成本与利润之和D.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2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率水平(B)A.大体与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率水平相同B.大体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相同C.大大高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D.大大低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25.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B)A.土地的经营垄断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C.土地具有不同等级D.资本主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26.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是指(D)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B.资本市场上流通的所有货币资本C.垄断的银行资本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形式27.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大多采取(B)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浮动价格D.固定价格28.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社会主义的前阶”的是(C)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29.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C)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D)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的有(ACD)A.科学社会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2.下列各项正确揭示了意识本质的有(BCD)A.意识是纯粹主观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3.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ACD)A.一切从实际出发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D.实事求是34.下列选项属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有(AB)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D.社会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35.资本主义三权分立中的“三权”是指(BCD)A.财政权B.行政权C.司法权D.立法权36.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ABC)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平均利润D.借贷利息37.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ABC)A.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B.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C.是由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D.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8.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主要体现在(ABC)A思想领导方面B政治领导方面C组织领导方面D经济领导方面39.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重大差别有(ABCD)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公有制形式不同C.分配原则不同D.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同4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ABD)A.工农差别B.城乡差别C.行业差别D.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

2012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B)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D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这是一种(A)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B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C)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A)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A) 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C) 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D) 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C) A.折中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 ) 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B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 B ) A.不会有很大变化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D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19.资本主义民主

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A ) A.议会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普选制20.超额利润是(D)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2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 D ) A.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C.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D.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22.利息的本质是(A)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D.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23.土地价格是(D)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C.利息的资本化D.地租的资本化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A)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社会生产价格D.市场价格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C) 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金融资本主义26.下列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B ) 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D.信息产业的兴起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28.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 A ) 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D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31.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有(CD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德意志意识形态》C.《哲学的贫困》D.《共产党宣言》32.下列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有(ABC)A.物是感觉的集合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ACD)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4.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的有( ABD ) 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5.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ACD ) A.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B.促进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平衡C.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3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BCD) A.I(v+m)=IIc B.I(v+△v+m/x )=II(c+△c) C.I(c+v+m)=I(c+△c)+II(c+△c) D.II(c+v+m)=I(v+△v+m/x)+II(v+△v+m/x)37.借贷资本的来源包括( BCD ) A.职能资本运动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B.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C.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D.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38.垄断利润的源泉有( ABC ) 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其他国家劳动者创造的部分价值D.垄断价格带来的利润39.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有(ABCD) A.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C.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D.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40.下列各项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有(BC) 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12年4月一、单项选择题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B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A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B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D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C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6.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D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D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A)A.形象性B.能动性C.客观性D.抽象性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B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11.生产方式包括(C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1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D)A.教育B.管理C.生产资料D.自然科学1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B )A.渔猎社会B.封建社会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1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

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1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A )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C )

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

18.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 A)A.利己主义B.拜金主义C.自由主义D.享乐主义

19.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B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运输阶段

2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C )

A.第一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B.第二部类消耗的生

产资料的价值总和C.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D.两大部类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

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B )A.c+v+m B.c+v C.v+m D.c+m

22.决定利息量的因素是(D )

A.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B.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利息率C.借贷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D.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23.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B )A.股东大会B.董事会C.监事会D.工会

2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A )A.垄断价格B.个人联合C.参与制D.资本输出

2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C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B.国内资本输出和国际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D.商业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输出2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B )A.混合联合公司B.跨国公司C.托拉斯D.国际垄断联盟2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 )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

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C )

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B.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C.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D.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2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B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C政治体制不同D.意识形态不同

3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 )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B.阶级社会的分配原则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科学发现中,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ACD)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D)A物是感觉的复合B.理在事先C.存在就是被感知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有(AB)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3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ABC)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35.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BD)A.军队和政府机关B.哲学和政治思想C.数学和思维科学D.道德和法律思想36.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AB)A.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实行等价交换C价格围绕价值波动D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3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BC)A.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B.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C.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D.生产消费两旺,社会经济繁荣3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BCD)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ABC)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国民经济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D.资本输出

40.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有(ABCD)A.完全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B.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C.完全摆脱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D.完全摆脱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2012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精读马列原著B、把握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A) A、物质生产活动B、处理社会关系活动C、科学实验活动D、艺术表演活动3.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是很荒谬的,因为它违背了(B)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原理B、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的原理C、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4.“白马非马”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C) A、现象和本质的联系B、局部和整体的关系C、个别和一般的关系D、量变和质变的联系5.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B) A、意识是生特长期进化的结果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6.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D)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B) 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8.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D)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C、经验论的错误D、唯理论的错误9.感觉、知觉、表象是(C)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0.实践是检验真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C)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11.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 A、生产工具B、运输工具C、通讯设备D、包装设备1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说(B) A、任何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经济基础之后B、任何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C、上层建筑任何部份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D、上层建筑整体的变化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1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危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D) A、机械决定论B、历史唯心论C、历史宿命论D、历史唯物论

1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C) A、是由人的文化素质决定的B、是由人的心理素质决定的C、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D、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15.商品的二因素是指(C) A、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C、价值和使用价值D、价值和交换价值16.货币的本质是(A) A、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B、偶尔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固定充当特珠等价物的物品D、偶尔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

1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D) A、能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B、能生产出具有价值的物品C、仅能生产出自身价值D、能生产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18.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份资本是(B)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通资本

19.在购买阶段,产业资本采取的职能形式是(A)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商业资本

20.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划分为(D)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B、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C、劳动工具和消费资料D、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1.平均利润的形成主要是(B)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部门内部垄断的结果D、部门之间垄断的结果

22.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中(D) A、货币资本的职能

B、生产资本的职能

C、流通资本的职能

D、商品资本的职能23.农业资本家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使劳动生产率提高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属于(B)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D、垄断利润

24.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B) A、垄断的工业资本家B、垄断的银行资本家C、垄断的商业资本家D、垄断的农业资本家

25.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的物资基础是(C) A、资本主义议会制度B、国家管理经济职能C、社会化大生产D、经济全球化

26.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不属于这些新变化的是(C) A、工人持股现象的产生B、资本社会化趋势的发展C、工会组织的产生D、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27.《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A) 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斯大林C、卢森堡、拉法格D、毛泽东、朱德

28.列宁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理论贡献是(D)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D、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

2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的是(A) 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B、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巩固无产阶级政权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D、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0.当前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B) 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实现博爱平等D、实现平均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代表人物有(ABD)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B、斯密和李嘉图C、培根和洛克D、圣西门和傅立叶

32.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的有(ABCD) 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直观性D、不彻底性

33.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具有(BC) A、终极性和永恒性B、客观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阶级性

3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水平具有非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5.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ABCD) A、是在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实现的B、是在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实现的C、是在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中实现的D、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3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在经济上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B) A、大量有人身自由却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的存在B、少数人完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货币财富的积累C、封建主义政权的瓦解D、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

37.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BC) A、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B、生产资本的构成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D、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38.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包括(ABC)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平均利润D、利息

39.跨国垄断企业高额利润的主要来源包括(ABC) A、本企业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B、本国其它企业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份C、其化国家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份D、跨国垄断资本自身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40.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是因为他们完全摆脱了(ABCD) A、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束缚B、旧式分工的束缚C、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D、接受教育和训练的差别和限制

2012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B)A.培根、洛克B.斯密、李嘉图C.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2.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D)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一元论3.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C)A.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诡辩论D.主观唯心主义4.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C)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B.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C.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D.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B)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6.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D)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A)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D)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认识-实践-认识D.实践-认识-实践9.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A)A.相对性B.能动性C.绝对性D.普遍性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C)A与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相符合B.与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相符合C.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D.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1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C)A.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统一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D.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12.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其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C)A.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13.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A)A.生产力的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社会意识的内容D.政治制度的状况1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多种,但最基本的动力是(D)A.阶级斗争B.社会改革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15.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A)A.由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B.由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C.由政治主张的差异引起的D.由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16.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商品含义的是(D)A.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B.具有稀缺性的物品C.为自己而生产的有用物品D.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17.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D)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8.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B)A.二者成正比B.二者成反比C二者总按相同比例变化D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19.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矛盾20.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职能形式是(C)A.生产资本、流通资本和银行资本B.生产资本、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D.货

本周转过程中的(B)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D.停工时间22.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它的利润率一般(B)A.高于社会平均水平B.低于社会平均水平C.等于社会平均水平D.等于其剩余价值率23.商业资本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是通过(B)A.剥削商业店员的具体劳动获得的B.剥削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获得的C.剥削产业工人的具体劳动获得的D.剥削产业工人的必要劳动获得的24.从理论上讲,股票的价格(A)A.同股息成正比,同利息率成反比B同股息成反比,同利息率成正比C.同股息和利息率都成正比D.同股息和利息率都成反比25.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分为(B)A.分工、协作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B.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C.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三个阶段D.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26.垄断资本家在售卖商品时,一般都会采用(A)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市场价格D.计划价格2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C)A其社会性质已发生本质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得到彻底解决C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D.其社会主要矛盾得到了根本缓解28.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29.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C)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C.《共产党宣言》D.《哥达纲领批判》30.下列各项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C)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二、多项选择题3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有(BC)A.辩证法学说B.历史唯物主义学说C.剩余价值学说D.劳动价值学说32.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ACD)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3.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ABC)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苦尽甘来,乐极生悲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ABCD)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35.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应该坚持(AB)A.历史主义的原则B.阶级分析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原则D.精神分析的方法36.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正确表述有(AC)A.它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它指的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它决定商品的二因素D.它由商品的二因素决定37.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包括(ABCD)A.危机阶段B.萧条阶段C.复苏阶段D.高涨阶段38.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构成要素包括(ABC)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39.以资本形态划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形式包括(AB)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出C.私人资本输出D.国家资本输出40.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BCD)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B.工人和农民的差别C.城市和乡村的差别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A)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3.认为水、火、土、气是世界的本源的哲学是(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5.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理论依据是(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相结合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统一的原理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6.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B)A.形成明确的目的B.正确认识事物的规律C.制定周密的计划D.具有坚持的意志7.在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属于(A)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指出(A)A.外部世界是可以被人感知的B.人们能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C.实践的成功能够证明认识正确D.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

9.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是(D)A.实践——认识——实践B.认识——实践——认识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都具有(D)A.自觉能动性B.客观物质性C.直接现实性D.历史局限性11.社会存在是指(D)A.社会物质生产资料的总和B.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总和C.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C)A.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

13.下列选择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C)A.语言学B.物理学C.哲学D.数学

14.下列选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D)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C.信息社会D.奴隶社会

1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D)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B.社会化大生产的存在和发展C.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16.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D)A.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实现的B.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C.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A)A.劳动力成为商品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D)A.政党制度B.选举制度C.三权分立制度D.国家制度

19.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B)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借贷资本

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D)A.生产不足的危机B.买卖脱节的危机C.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1.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C)A.前者总是大于后者B.前者总是小于后者C.两者总是相等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22.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因此股票价格(A)A.同股息成正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B.同股息成反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C.同股息成正比,同银行贴现率成反比D.同股息成反比,同银行贴现率成正比

23.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D)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C.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D.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2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C.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D.生产集中根除自由竞争

25.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B)A.产业资本B.金融资本C.私人垄断资本D.国家垄断资本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运用(B)A.计划手段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行政手段

27.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著作是(C)A.《反杜林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28.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C)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2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A.人民当家作主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压迫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0.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B)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3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BCD)A.具有

中国习俗的马克思主义B.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C.具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D.具有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32.下列各项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ABD)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B.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C.运动就是物质位置的移动D.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3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ABCD)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34.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BCD)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D.产品的分配方式

3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ABC)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D.经济基础的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一切特征

36.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有(BC)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B.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劳动力具有价值

37.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CD)A.货币资本B.生息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

38.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主要有(AC)A.土地带来的地租B.在土地上追加投资的数量C.银行存款的利息率D.农业资本家的利润率

39.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较为成熟的垄断组织形式有(ABCD)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康采恩

40.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ACD)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2013年4月一、单项选择题1.除《哲学的贫困》外,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是(C)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C)A.广延性B.持续性C.客观实在性D.可知性

3.“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这是一种(B)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D)A.江河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B.核泄漏事故危及人类的生存C.毁林导致生物物种的迅速减少D.彗星出现预示将要发生战争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A.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6.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B)A.学习科学理论B.投身社会实践C.了解实际情况D.制定周密计划

7.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另一个是(A)

A.缺乏实践的观点B.缺乏反映论的观点C.缺乏一元论的观点D.缺乏可知论的观点

8.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D)A.客观性B.能动性C.抽象性D.形象性

9.真理具有客观性,被称为客观真理,是因为(B)A.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B.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真

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D.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

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C)A.普遍性B.特殊性C.不确定性D.绝对性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B)A.影响社会结构的划分B.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1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A.哲学B.物理学C.数学D.语言学

13.在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B.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C.产品的分配方式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4.既坚持历史决定论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属于(A)A.历史唯物论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

15.关于社会分工的产生,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D)A.社会分工是私有制的产物B.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产物C.社会分工是资本主义的产物D.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16.构成商品价格基础的是(B)A.使用价值B.价值C.商品供给D.商品需求

17.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A)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流动资本D.流通资本

18.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将工作日延长所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A)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剩余价值

19.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C)A.生产、流通和销售阶段B.生产、储存和销售阶段C.购买、生产和销售阶段D.购买、生产和储存阶段

20.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资本家的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B)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C.商品资本和流通资本D.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21.资本主义生产的成本不.包括(D)A.工人的工资B.原材料的耗费C.固定资本的折旧费D.固定资本未折旧的部分

22.商品资本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除了商人有独立的投资外还必须有(A)A.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分工B.商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之间的分工C.商业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的分工D.商业资本家和商业店员之间的分工

23.资本主义经济中,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C)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平均利润D.利息

24.自由竞争与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C.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D.生产集中取代自由竞争

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A)A.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B.国家管理企业,企业引领市场C.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微观规制D.国家政策引导,市场自由竞争26.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是(B)A.经济手段和经济计划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和经济计划D.法律手段和经济计划

27.在前苏联推行所谓“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领导人是(B)A.列宁B.斯大林C.布哈林D.托洛斯基

28.社会主义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起始于(B)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C.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以后D.古巴社会主义革命以后

29.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A.集体领导制B.首长负责制C.集体问责制D.民主集中制

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剥削阶级的彻底消灭C.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D.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有(BC)A.李嘉图B.黑格尔C.费尔巴哈D.圣西门

3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BC)A.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C.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D.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实践活动

33.下列各项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有(BCD)A.意识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4.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形式的有(BCD)A.概念B.感觉C.知觉D.表象

35.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界定的有(ABD)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6.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主观条件包括(BC)A.社会平均生产条件B.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C.社会平均劳动强度D.社会平均技术装备水平

3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ACD)A.I(v+m)=II c B.II(v+m)=I c C.I(c+v+m)=Ic+ II c D.II(c+V+m)=I(V+m)+II(v+m) 38.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生产价格与价值关系的有(ABCD)A.生产价格的形成要以价值为基础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C.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D.社会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相等

39.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AB)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4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有(ABCD)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C.实行按劳分配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名词解释 1. 环境问题の概念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の生存和发展の一切客观存在の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の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の一切问题。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の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の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の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の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の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の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の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の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の颗粒物。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の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の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の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の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の重要组成部分,指の是以相对稳定の陆地为边界の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の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の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の三角洲与海洋。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の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の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の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の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の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の变化过程。 1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の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5.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の浓度降低或消失の过程。 16.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の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の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

4月全国自考操作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操作系统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2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用户程序是通过( )请求操作系统服务的。 A.转移指令 B.子程序调用指令 C.访管指令 D.以上三种都可以 2.关于操作系统,正确的叙述是( ) A.“运算器区分目态和管态” B.“管态时不可执行特权指令” C.“目态时可执行特权指令” D.“管态时可执行特权指令” 3.当外围设备工作结束后,将使等待该外围设备传输信息的进程变为( )状态。 A.等待 B.运行 C.就绪 D.结束 4.中断装置总是在处理器( )检查有无中断事件发生。 A.取出一条指令后 B.执行一条指令时 C.执行完一条指令后 D.修改指令地址时 5.固定分区存储管理中完成地址重定位必备的硬件执行机构是( ) A.界限寄存器 B.下限寄存器 C.基址寄存器 D.可以不需要的 6.页式存储管理中的页表由( )建立。 A.用户 B.编译程序 C.操作系统 D.编辑程序 7.同一文件在不同存储介质上( )的组织形式。 A.可采用用户指定 B.应该用相同 C.必定采用不同 D.可以采用不同 8.在SPOOLING系统中,用来模拟脱机外围设备操作中输入外围机的程序是( ) A.预输出程序 B.缓输出程序 C.预输入程序 D.缓输入程序 9.终端用户控制终端作业的过程中,不.包括( )阶段。 A.用户注册 B.用户退出 C.终端的连接 D.终端的断开 10.如果一组并发进程是无关的,则它们( ) A.各自包含的程序都是不同的 B.可以包含相同的程序但没有共享变量 C.可以使用共享变量但各自有独立的工作区 1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2002-10 A. 《论语》 B. 《易》 C. 《荀子》 D. 《礼记》 2.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指的是()2004-10 A.广义的文化 B.狭义的文化 C. 民族文化 D. 国别文化 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广义文化的是()2015-10 A.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2008-1 A .生产工具 B .生活器具 C .运输工具 D .典籍 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2017-10 A.广义文化 B.狭义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6.狭义的文化又称()2007-10 A. 国别文化 B.人文文化 C. 民族文化 D.历史文化 7.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C )2012-10 A.规范性 B.调和性 C.稳定性 D.等级性 8.与英文Culture 对译的汉语是( ) 2008-10 2015-4 2016-4 A .文学 B .文章 C .文化 D .精神文明 9.“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2006-10 A .化学 B .文学 C .化解 D .改易 10.“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2007-1 A .文学 B .错画 C .文章 D .图画 11.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就是()2015-4 A中国传统文化 B中国古代文化 C中国文化传统 D中国民族文化 12. 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2002-10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 隋唐两宋 13.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2002-10 2012-10 A.大西洋 B. 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14.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2002-10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 自然环境 15.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2011-1 A.归宿 B.过程 C.发展 D. 资源 16.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 (2) Hg2C12 (3) Hg (4) Hg (CH3) 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 2⑴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 3 (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 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 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 2 (l)TSP (2)N0X(3)灰尘⑷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 (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其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02、CH4、N20、03、CFCS、0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 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 (民放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 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 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B,勤业C.孝梯D.尊师 4.《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切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 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 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B“修身”C“平天下”D“治国” 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 D.坚持语文分类

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止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 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0.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 A.黄帝、鲧、高辛,尧、舜 B.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C.黄帝、仓颉、高辛、尧、舜D、黄帝、高辛、尧、舜、蚩尤 11.中国铁器的普遍使用始于 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2.唐代以后科举制的主要形式是 A.民间推选制 B.官员推荐制 C.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 D.门阀世族世袭制 13.在中国哲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 A.人定胜天的观念 B. 物竞天择的观念 C.天人之分的观念 D.天人合一的观念 14.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汉字是 A.岩壁文 B.石鼓文 C.青铜文 D.甲骨文 1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的是 A.广义文化 B.狭义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16.古代识字课本《百家姓》出现于 A.唐代初年 B.北宋初年 C.明代初年 D.清代中期 17.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 A.水利开发 B.农具应用 C.农业政策 D.农耕灌溉

操作系统概论自考复习资料.doc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 OS)是计算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系统软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者和各种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它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且有效地工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将知道操作系统要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习操作系统,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操作系统的概念。本章主 要讲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 二、操作系统的形成 三、操作系统的类型 四、操作系统的功能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软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就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当不同的用户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占用系统资源并且有不同的控制需求。 操作系统就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系统软件,由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一是使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二是使得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工作。 二、操作系统的形成 早期没有操作系统→原始汇编系统→管理程序→操作系统可以看到,操作系统是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推动而形成的。 三、操作系统的类型

按照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大致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以下几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其中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基本的操作系统(加亮) 1、批处理操作系统按照用户预先规定好的步骤控制作业的执行,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又可分为批处理单道系统和批处理多道系统。单道系统每次只有一个作业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运行,多个作业可自动、顺序地被装入运行。批处理多道系统则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的外围设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2、分时操作系统,这种系统中,一个计算机系统与许多终端设备连接,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终端用户,同时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为用户在测试、修改和控制程序执行方面提供了灵活性。分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和交互性。 3、实时操作系统能使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在严格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理,且给出反馈信号。它是较少有人为干预的监督和控制系统。实时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4、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把若干计算机联合起来,实现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及网络中各种资源的共享,像我们现在使用的Windows ,UNIX和Linux等操作系统都是网络操作系统。 5、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网络中各台计算机没有主次之分,在任意两台计算机间的可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这一点上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差别不大,他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分布式操作系统能使系统中若干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这使得各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 四、操作系统的功能 从资源管理的观点出发,操作系统功能可分为五大部分: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操作系统是软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直接在硬件系统的基础上工作的,所以在研究操作系统之前,先必须对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章就是讲述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知识。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2014.10)真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2014年10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 1. 百家争鸣中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有() A.邓析 B.邹衍 C.惠施 D.墨瞿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重要几家的代表人物;各家思想特征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邹衍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其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都有深刻影响。 统计 刷题次数 : 1530 错误率 : 60% 2.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士大夫阶层的养成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变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两汉时期。统计 刷题次数 : 2295 错误率 : 51% 3.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B.玄学 C.般若学 D.涅槃学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玄学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玄学,玄风大畅是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晏、王弼,不过他们的贵无尚虚的取向基本在调和儒道,关心理想帝王人格问题,大体仍不离济世之道。 统计 刷题次数 : 2037 错误率 : 51% 4. 两税法得名因为征税在()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两税法的作用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内容核心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 统计 刷题次数 : 1683 错误率 : 42% 5. 中唐以后兴旺起来的白话小说之祖是()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最新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_试题及答案

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A) A.文化内涵 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 2.下列各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是(D) 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3.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这个寒暖交错期上起西周,下迄(D) A.秦末 B.两汉C.唐末D.明初 4.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 A.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移动B.从西到东逐渐移动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D.从东到西逐渐移动5.在《史记》一书中,较为全面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 A.《滑稽列传》B.《秦始皇本纪》C.《货殖列传》D.《游侠列传》6.周人的“贱业”概念指的是(D) A.农业 B.牧业C.手工业D.商业 7.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 A.夏代 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8.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A) A.黄帝 B.伏羲C.后稷D.鲁班 9.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当时与医学有关的“方技”包括“医经”、“经方”、“神仙”和(B) A.“本草”B.“房中”C.“难经”D.“四诊” 10.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 A.伦理政治 B.强权政治C.议会政治D.民主政治 11.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 A.前期的禅让制 B.前期的母权制C.后期的父权制D.后期的禅让制12.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 A.口试 B.策问C.笔试D.殿试 13.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A ) A.天神祭祀 B.地神祭祀C.人神祭祀D.四时祭祀 14.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D) A.物质文化 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 15.《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A)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主张“行先知后”说的思想家是(B) A.荀子 B.王夫之C.程颐D.王阳明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概论专业课历年试题

环境科学2000年 一、填空题(30分) 1、酸雨是指,我国酸雨组成以为主。 2、微波对生物体造成的伤害和生理影响,主要是所谓的作用的结果。 3、生物多样性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4、《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理公约》又叫公约。 5、用铬法和锰法测定的化学需氧量之间的关系为CODCr CODMn。 6、八大公害事件中,水俣病是由于引起的,骨痛病是由于引起的。 7、生态金字塔主要有、、三种类型。 8、按照处置对象及技术要求上的差异,土地填埋主要分为和两类。 二、名词解释(20分) 海岸逆温可持续发展演替环境本底值生物质能 三、问答题(50分) 1、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有哪些主要途径?试举例说明。 2、伦敦型烟雾与洛杉矶型烟雾的区别。 3、海洋污染的特点有哪些? 4、简述固体废弃物管理的"三化"。 5、计算相应于强度为120分贝的噪声的声压。 环境科学2001年 一、名词解释(15分) 温室效应富营养化酸雨噪光光化学烟雾 二、简答题(40分) 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原则。 2、简述大气污染预报的依据。 3、什么是食物链?它在难(不)降解污染物迁移中的作用如何? 4、试述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与动力的关系? 三、论述题(45分) 1、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零点行动"未达到预期效果,你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25分)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0分) 环境科学2002年 一、填空题(10分) 1、《人类环境宣言》于年在市制订。 2、污水综合牌坊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包括:、、、、和。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有六类,它们分别是:、、、、和。 4、影响空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有:、、和。 5、生物多样性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二、名词解释(10分) 环境要素最小限值律环境本底值空气二次污染物"三同时" 巴塞尔公约 三、简答题(30分) 1、二次能源及其举例 2、水体的氧垂曲线和DO的变化过程 3、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特点及其主要污染事件 4、从四种划分类型简介大气污染源 5、降温率与排烟类型的关系 6、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一般方法 四、叙述题(50分) 1、叙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主要作用 2、叙述能源利用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情况 3、叙述废水有机污染指标中BOD、COD和TOC的内涵及其应用特点 4、叙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5、叙述臭氧层平衡被破坏的原因及其危害。 环境科学2003年 一、名词解释(30分) 环境容量生物多样性噪声级温室效应赤潮清洁生产 二、简述题(50分) 1、简述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异同点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绪论 一、知识题 1、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二、名词解释: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妯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4、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7、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8、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三、问答题 1、“文化”名称的来源? 答:A“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与“武功”相对。B“化”的本义是改易。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2、文化的古代意义、现代意义? 答: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2)基于汉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culture对译。culture的原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由于物质创造包含人的智慧,与精神文明难以截然划分开。 3、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答:1)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应把握三要点:A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 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应把握三要点:A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B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C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所以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4、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及其特点? 答:1)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反之,在社会学领域里,民族也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其特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2)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其特点是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5、传统文化和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 答:1)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2)错误认识: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6、文化传统及其性质? 答: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其性质是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7、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 答:关于文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四分法(物质、制度、风俗、思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言)。以及更多的分类法(例如,有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等)本课程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8《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 答:中国文化史是以中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树立传统文化的历史观念。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知识题 1、灾荒主要指旱、涝、蝗、风、雹等 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江南地区。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3、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重要观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4、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的,还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牧马场地的广布。 5、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开凿运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魏国都有运河的修建,如邗沟、鸿沟等;吴国的运河已经与黄河、济水相接。秦汉至南北朝,也多有运河的开凿。秦汉时有连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长江漕运的漕渠、阳渠,纵贯河北平原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等等,还改造了先秦旧有的各种水运沟渠。魏晋南北朝连接江、淮、河、海的运河网已经形成。另外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漕四渠。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州。 6、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长江、黄河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的重农思想有关。 二名词解释 1、三个大自然区: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2、古代的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冀州(西河以东,东河以西)、兖州(古济水、黄河之间)、青州(渤海、泰山之间)、徐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扬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荆州(荆山以南、衡山以北)、豫州(荆山以北、黄河以南)、梁州(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雍州(西河以西、黑水以东)。[《尚书》之《禹贡》篇] 3、方志时期: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以,竺可桢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方志时期又称寒冷时期。 4、仪器观测期:因为自1900年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所以,竺可桢把此一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5、地缘:此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6、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三、问答题 1、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分重要。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地还有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沃野千里,山河表里。而且此地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所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晋北地区坐落在山西高原上,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据说尧舜时期就在谷地的偏南地区建立过都城。而晋北地区又与蒙古高原相连接,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再加上太行山脉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就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总之,正因为关中及晋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不仅使大量的人群聚集在这里,而且又使便利的交通让各地域之间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中国地形地势特点? 答: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一个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个阶梯是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个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50米。 3、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答: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

全国自考2012年7月操作系统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2年7月自学考试操作系统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2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下列软件中,不属于 ...应用软件的是( D ) A.学籍管理软件 B.交通控制软件 C.网络订票软件 D.接口软件 2.在配置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用户可直接调试自己的程序 B.允许多个作业同时使用不同的外围设备 C.能对外部事件实时响应 D.允许用户联机干预作业的执行 3.分时操作系统的特点是( B ) A.让多个程序同时占用处理器运行 B.允许用户跟他的程序进行交互 C.增加了多个程序完成运行所需的总时间 D.增加了并行工作的道数,以提高处理器效率 4.为了区分各个不同的进程及记录各个进程执行情况,系统把有关进程的信息保存在( B ) A.PCD B.PCB C.PSW D.PSD 5.自愿性中断事件是指正在运行的进程对操作系统有某种请求。自愿性中断事件可能是用户进程( D ) A.使用了特权指令 B.设置了定时时钟 C.发现了定点操作数大于1 D.执行了访管指令 6.假定一个分时系统允许20个终端用户同时工作。若对每个终端用户的请求需在2秒钟内给出应答,那么可以分配给终端用户的最大时间片为( C ) A.20毫秒 B.50毫秒

C.100毫秒 D.200毫秒 7.下列存储设备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A ) A.RAM B.硬盘 C.光盘 D.U盘 8.对页式管理中页表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页表主要指出主存中块号与磁盘中块号的对应关系 B.每个作业的页表长度是固定的,由操作系统指定 C.每个作业的页表长度是不同的,由作业所占页的多少而定 D.每个作业的页表长度是不同的,由用户事先指定 9.存储管理实际上是管理( B ) A.主存中的操作系统部分 B.主存中的用户区域 C.整个主存储器 D.主存和辅存 10.文件存储介质的物理单位以( D ) A.磁带卷为单位 B.磁盘片为单位 C.光盘片为单位 D.卷为单位 11.在UNIX系统中,文件的存取权限仅为读、写和执行三种操作的组合。采取这样的措施的目的是( C ) A.防止天灾人祸对文件系统的破坏 B.防止系统故障对文件系统的破坏 C.防止用户共享文件时对文件系统的破坏 D.防止计算机病毒对文件系统的破坏 12.在用户指定电影的片名后,要求在数秒内就可以找到对应的存放在文件系统中的影片文件,并流畅地读出来播放。由于文件系统的容量有限,管理员经常会把该文件系统中的过时影片删除,及装入新片。对应于这样的使用需求,该文件系统( C ) A.只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 B.只可以采用链接存储结构 C.只可以采用索引存储结构 D.既可以采用链接存储结构,也可以采用索引存储结构 13.从使用的角度对外围设备进行分类时,磁带机属于( C ) A.系统设备 B.用户设备 C.独占设备 D.可共享设备 14.操作系统在外围设备管理中采用缓冲池技术,设缓冲池中共有4个缓冲区,每批数据进入缓冲区的时间为20ms,用户进程对每批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0ms,把每批数据从缓冲区送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自考必过中国文化概论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 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 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 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 和。狭义的文化专指人 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 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 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 现,其中就含有规律 性,成为某一历史时 期、某一国家(民族或 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 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 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 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 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 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 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 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 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 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 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 公元1400年到1900年 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 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 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 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 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 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 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 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 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 立诸侯国家,史称封 建,所形成的社会制 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 (311年),匈奴贵族刘 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 虏晋朝皇帝,西晋灭 亡,史称“永嘉之乱”。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 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 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 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 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 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 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 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 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 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 佛教、道教、穆斯林、 景教、阴阳先生、萨满 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 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 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 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 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 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 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 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 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 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 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 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 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 的愿望。如触摸某寺庙 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 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 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 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 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 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 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 趋完备。 15.分封制:是与宗法制 密切相关的封建制度。 简言之就是分地以封 诸侯。国王将土地分封 给诸侯,诸侯将所得的 土地分封给大夫,大夫 又将它分封给士,士则 直接组织庶人进行生 产活动。 16.春秋决狱:即以《春秋》 的精神与事例附会法 律,《春秋》经义不但成 为法律的补充,其权威 性甚至还高于法律。其 重要原则,就是重视心 理动机的判定。以善恶 动机论罪,为人们的主 观臆断打开了方便之 门。 17.整体思维:是指把天 地、人、社会看做密切 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 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 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 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 互依存的联系。 18.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 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 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 维方式。 19.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 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 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 象及其变化。 20.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最高价值原则,其含 义是指可常行常用的 最高的德。 二.选择题知识点。 1.文化的界定。文:① 本义是“错画”,也 就是花纹。②引申为 后天形成的品德、修 养。③在政治领域 里,引申为“文治教 化”。④天文指的是 自然现象和规律,人 文指的是社会现象 和规律。“化”的本 义是改易。 2.广义的“文化”定义 是以人类与非人类 的分野作为立论的 依据。狭义的文化又 称人文文化。 3.中国文化又称中华 文化、华夏文化、炎 黄文化,它属于国别 文化。 4.文化的特点:民族 性、区域性、历史性、 创造性、时代性。 5.教材将文化归纳为 两个层次:上层文化 和底层文化。 6.文化的历史传播,上 层文化是以文字典 籍为媒体的,而底层 文化主要靠口头传 承。 7.文化是一个历史概 念。 8.中国传统文化,指的 是以中华文化为源 头、中国境内各民族 共同创造的、长期历 史发展所积淀的文 化。 9.文化传统具有稳定 性、延续性、普遍性、 可变性。 10.《中国文化概论》是 一门兼顾历史的关 于中国国别文化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 论课程,是中国传统 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11.教材对文化分科采 用四分法:生产生活 文化、制度文化、思 想观念与精神文化、 语言文字文化。 12.中国境内,地势西高 东低,地形呈阶梯状 分布。地势最高的是 青藏高原,号称“世 界屋脊”。 13.陕西关中地区是四 塞之地,黄河在它的 西、北、东三面环绕, 南面是秦岭山脉,西 北有六盘山、贺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