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绵阳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绵阳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绵阳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绵阳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绵阳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绵阳市城镇化也逐步增快,为了促进绵阳市城镇化发展,本次研究利用2003年至2012 年绵阳市城镇化率分析近十年绵阳市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并利用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及三大产业中就业人口的比重数据分析绵阳市近十年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以此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绵阳市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关联度最高,为0.8448,对绵阳市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力最大。第三产业次之,关联度为0.6383,对绵阳市城镇化的推动力落后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化率的关联度最小,为0.5246,对城镇化的推动力最小。因此,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对推动绵阳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对绵阳市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绵阳市;城镇化;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分析

A nalysis betwee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Mianyang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stern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of Mianyang city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Mianyang City, the research status in 2003 to 2012 in Mianyang City, the urbanization rate of Mianyang city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nearly ten years of use,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roportion data employment population of three industrial proportion and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in the analysis of Mianyang city in recent ten years, using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Mianyang city is analyzed.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second industry output value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0.8448, the urbanization of Mianyang city the biggest driver. The third industry, association degree is 0.6383, on the Mianyang city urbanization impetus behind the second industry. The first industry association percentage and the urbanization rate is minimum, 0.5246, of the urbanization impetus minimum. Therefore, to develop the second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Mianyang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improve the third industrialization promotion effect to the town of Mianyang .

Keywords: Mianyang ; Urbaniz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目录

引言 (1)

1 研究区概况 (1)

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

2.1数据来源 (2)

2.2研究方法 (2)

3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2)

3.1城镇化发展现状 (2)

3.2产业结构现状 (3)

4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4)

4.1关联度的计算 (4)

4.1.1构建比较序列 (4)

4.1.2原始数据处理 (5)

4.1.3计算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绝对差值 (5)

4.1.4计算关联系数 (6)

4.1.5求关联度并排序 (7)

4.2结果分析 (7)

5 结论及建议 (8)

5.1结论 (8)

5.1建议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日益加速,尤其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全面推进,许多农村人口逐渐地向城市集中,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地实现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向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过渡,农村人口的从业领域也渐渐的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1]。如何发展城镇化已成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并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带动城镇化的发展[2]。产业结构对城镇化有重要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城镇化的重要标志[3]。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推动城镇化转型与发展[4],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带动城镇水平的提高[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逐渐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 产业结构向着“三、二、一”型不断演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6]。产业结构的演进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有效支撑了产业结构的演进[7]。城镇对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城镇的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又要优化调整工业结构, 依靠科技进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同时,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形成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产业体系, 不断推进城镇功能的完善, 带动就业结构转变, 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实现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协调发展[8]。

国内外学者使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数据包络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法等研究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问题。李鑫在《任鼎山西省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分析》中指出,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9]。汪冬梅( 2003)认为,在诸多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因素中,产业结构转换与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聚集是城镇化的实现机制[10]。李铁立( 2003) 从资源要素的产业部门转移和空间转移两个方面研究了产业结构演变对城镇化的影响[11]。此外,李丽萍和郭宝华( 2006) 的研究认为,产业本身的聚集效应及产业之间特有的关联效应使第二、三产业的聚集产生乘数效应,从而推动城镇化进程[12]。

1研究区概况

绵阳市(东经103°45′-105°43′,北纬30°42′-33°03′)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距省会成都90公里。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射洪县、大英县;西界罗江县、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绵阳市也是四川省第二个建成区超过100平方公里及人口超过百万的“双百”特大城市,是享誉世界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乡,自古有“蜀道明珠”、“富乐之乡”之美誉。

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名“涪城”、“绵州”,自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设置涪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来为郡、州治所,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

是我国电子工业中心城市之一。电子工业起步早、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市区范围内有国家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技术开发区,绵阳农业科技开发区,游仙经济试验区和南郊公园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对绵阳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以合理的产业结构带动绵阳市城镇化的发展,从而带动绵阳市经济的发展。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根据四川省2003年2013年统计年鉴,选取绵阳市近10年的数据,用城镇化率作为衡量城镇化的指标,以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三大产业从业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指标,得出了本文分析的数据。

2.2研究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统计分析技术[13]。依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对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系密切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用关联度表示,从而判断引起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是对系统动态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方法。如果事物或因素变化态势基本一致,则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较大,反之,关联度较小[14]。它克服了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如回归、相关等统计方法)样本数据需要量大、计算量大、数据的分布特征性强、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不一致的缺点,是一种简便、独特的系统分析方法。

3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3.1城镇化发展现状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人口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人口规模和地域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自然历史社会现象,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绵阳市2003年到2012年城市化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3年绵阳市城镇化率为34.5%,到2012年城镇化率已达到了43.64%,十年内城镇化率增长了9.14%,年平均增长率为0.914%。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M.Northa)将一国的城市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10%~25%)、加速阶段(25%~70%)和完成阶段(70%以上),他把这三个阶段描述为在城市化进程中被拉平的“S”型曲线,根据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的观点,在2003年至2012年期间,绵阳市的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加速阶段,但是目前还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的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要到达完成阶段还很漫长。就绵阳市城镇化的增长率增长来看,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2004年、2006年、2009年、2011年、2012的增长率在1%以上,其余年份的增长率在1%以下,其中2011年的增长最

快,增长了1.99%,其次是2012年,增长了1.8%,2012年的增长率最低,只有0.05%。

表1 2003年至2012年绵阳市城镇化率变化情况

年份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城镇化

34.5 35.7 36.4 37.5 38 38.7 39.8 39.85 41.84 43.64 率(%)

增长率

0.8 1.2 0.7 1.1 0.5 0.7 1.1 0.05 1.99 1.8 (%)

数据来源:2004年-2013年《四川统计年鉴》

3.2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再向第三产业移动,第一产业中就业人口比重将不断减少,而第二、第三产业中就业人口比重将增加。因此本文选取绵阳市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三大产业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的比重作为度量绵阳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的指标。

从图1可以看出,从总体上来看,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占主导地位,其次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最小,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缩小。其中,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说明第二产业在对绵阳市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成为绵阳市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波动下降,从一个侧面反映第二产业产值增长迅速,虽然第三产业产值在不断地增长,但是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第二产业,使得第三产业产值在总产值的比重下降,表明第三产业对绵阳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在波动下降,但下降的速度比较缓慢。

图1 2003年至2012年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曲线图

从就业结构来看,图2表明到目前为止绵阳市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就业比重中,农业还是最大,农业从业人口不断地下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在不断地上升,但是在 2003年到2007年之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在2007年以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差不多,就其变化程度来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的比重变化幅度最大,十年内,从51.57%下降到38.41%,下降了13.16%,而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显著上升,这也反映了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劳动力人口快速地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在波动上升。反映在这10年期间,绵阳市第三产业发展较缓慢,对劳动力的转移作用不明显。

图2 2003年至2012年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图

4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4.1关联度的计算

4.1.1 构建比较序列

第一步,构建比较序列。参考数列(也称母序列)是指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而影响系统行为的因素组成的数据序列,称为比较数列(也称子序列)。设经过数据处理后的参考数列为:

(){}{}n x x x t x 002010,...,,=

比较数列为:

()()(){}=t x t x t x i ,...,,21

式中,i 为数列的数据长度,即比较数列的个数,n 为时间序列长度,即年限。

在四川统计年鉴里选取2003年至2012年的相关数据,设城镇化率随年份变化的数列为母序列(x 0),子序列3个,分别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x 1)、第二产

...

x 11 x 21 ... x i1

x 12 x 22

... x i2 ...

... ... ...

x 1n x 2n ... x in

业产值比重(x 2)、第三产业产值比重(x 3),构建绵阳市产业结构比较序列。(见表1)

表1 2003至2012年绵阳市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单位:百分比(%) 年份 x 0

x 1

x 2

x 3

2003 34.7 20.46 39.5 40.03 2004 35.7 22.07 37.95 39.98 2005 36.4 22.89 40.82 36.29 2006 37.5 20.72 43.74 35.54 2007 38 21.47 44.81 33.74 2008 38.7 21.27 44.62 34.1 2009 39.8 19.11 45.8 35.09 2010 39.85 17.34 48.77 33.89 2011 41.84 15.95 51.51 34.37 2012

43.64

16.28

52.45

31.29

数据来源:2003-2013《四川统计年鉴》

4.1.2 原始数据的处理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先分别求出各个原始数列的平均数,再用数列的所有数据除以该数列的平均数,就得到一个各个数据相对于其平均数的倍数数列,即均值化数列。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1:()()∑==101

'

)(101

t i

i

i

t t t x

x x (1) 式中,m i ,...,2,1=;n t ,...,2,1=。根据公式1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化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03至2012年绵阳市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均值化分析

年份 x 0’

x 1’ x 2’ x 3’ 2003 0.898661073 1.035634744 0.8778363 1.1297697 2004 0.924559086 1.117128973 0.843389559 1.128358546 2005 0.942687696 1.158635351 0.907171589 1.024215399 2006 0.971175511 1.048795303 0.972064804 1.003048092 2007 0.984124518 1.086758453 0.995844167 0.952246557 2008 1.002253127 1.076634946 0.991621664 0.962406864 2009 1.030740942 0.967301073 1.017845634 0.990347708 2010 1.032035843 0.877708038 1.083850034 0.956480018 2011 1.08357289 0.807349666 1.144742983 0.970027094 2012

1.130189314

0.824053452

1.165633264

0.883100023

4.1.3计算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值的绝对差值

求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对应的绝对差值。

公式2:()()()t x t x t i i '

'

0-=? (2)

记)(min min

min t i

k

i

??= 为二级最小差值,)(m ax m ax max

t i k

i

??

=

为二级最

大差值,找出?min 和?max 。根据公式2对均值化求绝对差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03至2012年绵阳市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绝对差值分析

年份 Δ1 Δ2 Δ3 2003 0.136973671 0.020824772 0.231108627 2004 0.192569887 0.081169527 0.20379946 2005 0.215947655 0.035516107 0.081527703 2006

0.077619792

0.000889293

0.031872581

2007 0.102633935 0.01171965 0.031877961 2008 0.074381819 0.010631464 0.039846263 2009 0.063439869 0.012895308 0.040393234 2010 0.154327805 0.051814192 0.075555825 2011 0.276223224 0.061170093 0.113545796 2012

0.306135862

0.03544395

0.247089292

4.1.4计算关联系数 公式3:()()()()()()()()

t x t x t x t x t x t x t x t x t i t

i

i

i t

i

t i

i i ''0

''0

''0''

max max max max min

min )(-+--+-=

ρρξ,

即: ()max

max

min )(?+??+?=

ρρξt t i i (3)

式中,[]1,0∈ρ为分辩系数,通常取5.0=ρ。用来削弱?max 过大而使关联系数失真的影响。根据公式对绝对差结果求关联系数的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2003至2012年绵阳市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关联系数分析 年份 ξ1

ξ2

ξ3

2003 0.530810833 0.885357588 0.400746015 2004 0.445429338 0.657269874 0.43141298 2005 0.417210628 0.816385238

0.656266368 2006 0.667383694 1 0.832468898 2007 0.602096601 0.934276866 0.832444684 2008 0.676884562 0.94048744 0.798060635 2009 0.711093201 0.927658591 0.795804288 2010

0.500843722

0.75144294

0.673408693

2011 0.358631252 0.718626982 0.577454231 2012

0.335269932

0.816697726

0.384741836

4.1.5求关联度并排序

由于每个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的关联程度是通过n 个关联系数来反映的,关联信息分散,不便于从整体上进行比较。因此,通常以求平均值的方式对关联信息作集中处理,即用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各个时期的关联系数之平均值来定量反映这两个数列的关联程度。

公式4:∑==n

t i i t n 1

)(1ξγ (4)

关联度只是因素间关联性比较的量度,只能衡量因素间密切程度的相对大小,关键是反映各个比较数列与同一参考数列的关联度哪个大哪个小,因此其数值的绝对大小常常意义不大。当比较数列有i 个时,相应的关联度就有i 个。按关联度数值的大小顺序排列,便组成关联序。它反映了各比较数列对于同一参考数列的“主次”、“优劣”关系。

表5 2003至2012年绵阳市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关联分析

4.2结果分析

通过绵阳市城镇化率与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12年这段时期,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绵阳市城镇化率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关联度最小。

其中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绵阳市城镇化率关联度为0.8448,在三大产业中排名第一,说明第二产业在推动绵阳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工业革命打破了传统的、落后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梗桔,使社会资本、人口、原料等要素在大机器生产中集聚,从而推动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绵阳市城镇化率的关联度为0.6383,虽然第三产业对绵阳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还不及第二产业,但是第三产业的兴起将成为推动城市化的新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会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市场充分发育,

指标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关联度 0.5246 0.8448 0.6383 排序

3

1

2

提供给城镇人口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长远发展来看,第三产业必将在区域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绵阳市城镇化率的关联度系数为0.5246,表明在三大产业中农业对绵阳市城市化发展的对动力最小,绵阳市的农业发展仍然呈现出分散经营以及传统经营的特点,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相对较为落后,加之绵阳市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知识含量较为贫乏,从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因农村环境差、信息蔽塞等原因又不愿回到农村发展,造成农村竞争力明显不如城镇,现代化发展水平以及速度和城市相比都相差甚远,农村居民再就业能力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绵阳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加深。

5 结论及建议

5.1结论

对绵阳市城镇化现状分析得出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期间绵阳市城镇率不断地增长,增长速度是波动变化的,虽然绵阳市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加速阶段,但是绵阳市城市化进程还处于加速阶段的初期向中期过渡。对绵阳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得出从2003年到2012年,在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产值增长最快,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慢,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其次是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最小。对绵阳市城镇化率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第二产业对绵阳市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最大,第三产业对绵阳市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次于第二产业,它的推动力比第二产业小得多,第一产业对绵阳市城镇化发展的的推动力最小。

5.2建议

第一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只有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出现剩余劳动产品和劳动力时城镇化才有产生的可能。因此必须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的科技进步,改变农村较为粗放的发展模式,加强对农业产业的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增加农业产值,促进农业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积极性,推进农村城镇化,使之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

第二产业是城镇化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且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向前发展,第二产业的发展就像一个纽带,连接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带动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虽然目前第二产业在推动绵阳市城镇化发展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还是要加强第二产业的技术投入,发挥优势产业,,提高主导产业(如长虹、九州电子产业)的带动作用,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第二产业对绵阳市城镇化发展的催化作用,使绵阳市城镇化水平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后续动力,使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加速城镇化的进程。目前,绵阳市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偏低,服务业

发展滞后于工业,因此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除在餐饮、娱乐、商业较低层次的方面继续发展外,同时把发展高层次的第三产业作为重点,培养发达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市场。依托历史文化、近郊生态、现代科技等旅游资源优势,向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旅等新兴产业发展, 创造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姝婷,韩延玲.新疆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 区域经济,2001,9

[J]. (4) : 16~27.

[2] 张二林,禹光凯.基于VAR 模型的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互动关系研究[J].特

区经济, 2006,5:34~36.

[3] 吴子稳,潘群群,傅为忠. 三次产业与城镇化的关系分析[J].西北人口,2011,4(32)

[4] 蒙睿 ,刘嘉纬,李松志.重庆市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之关系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

学报, 2010,12(6)21.

[5] 杨文. 中国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 期经济经纬2007,1

[6] 段爱明.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初探[J].城市问题,2011,12(1):6~9.

[7] 樊千, 邱辉. 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发展互动研究.[J]商业经济, 2013,8( 11) :

21~24.

[8] 何龙.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夏天发展探究. [J].时代金融,2013,(11):375.

[9] 李鑫,王国梁,任鼎. 山西省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分析[J]. 经济研究导

刊,2009,(64) :53~55.

[10] 汪冬梅,刘廷伟,王鑫.产业转移与发展农村城市化的中观动力[J].农业现代化研

究, 2003,( 1) .

[11] 李铁立,姜怀宇.论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动力机制[J].理论界,2003,( 5)

[12] 李丽萍,郭宝华.城市化形成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中州学刊, 2006,( 5)

[13] 邓聚龙.灰色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223-227.

[14] 孙芳芳.浅议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2010,(17):880-882

致谢

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这四年里,我收获很多,学到很多,特别是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之前在选题时,没意识到论文题目较大较空,写出来的文章不合规范,很谢谢第一次答辩时给我指出问题的所有老师,是你们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了我改进的机会。第一次答辩完后,我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将自己的论文题目在原来的基础上小化,收集一些还缺的数据,运用之前文章的方法认真写了这篇论文。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在此我向绵阳师范学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四年的辛勤栽培,谢谢你们在教学的同时更多的是传授我们做人的道理,谢谢四年里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大学四年,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同时,我要感谢四年里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还有我的亲人,感谢他们对我生活上的关怀和学业上的支持。

致谢人:

时间:2014-5-10

绵阳主导产业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2011-2012-2《区域经济学》 期末考核 论文题目:绵阳的主导产业 学号:40906103 姓名:李睿祺 专业班级:09级农经一班 指导教师:关青 2012年7月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目录 摘要 2 一、绵阳背景介绍 3 二、绵阳区位优势分析即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因素 3 (一)、快捷的交通 (3) (二)、快速的通讯 (3) (三)、良好的环境 (3) (四)、合理的布局 (3) (五)、有效的带动功能 (4) (六)、鲜明的特色 (4) (七)、深厚的潜力 (4) (八)、应有的规模 (4) 三、绵阳电子产业SWOT分析4 (一)、优势分析 (4) (二)、劣势分析 (5) (三)、机遇分析 (5) (四)、威胁分析 (5) 四、电子产业成为绵阳主导产业的因素 5 (一)、产业的市场潜力 (5) (二)、产业的比较优势度 (6) (三)、产业的产业规模 (7) (四)、产业的关联度 (8) 五、对绵阳主导产业的意见和建议10 参考文献12

摘要 绵阳是一座以电子工业为第一经济支柱的工业城,1985年建市,200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科技,是体现科技城建设的核心资源和动力源泉。建好绵阳科技城其突破点在什么地方呢?根据绵阳发展现状,绵阳科技城建设主要内容一方面是抓好工业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军转民”产业延伸和转化速度。绵阳工业主导产业主要包括:以长虹集团、九洲宽带信息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华晨集团的新晨动力、长城特殊钢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业两大板块。紧紧围绕这两大板块来完善其产业链,发挥区域辐射效应。 关键词: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电子产业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反思的若干问题 1、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过分强调比例关系的变化 理论界研究工业发达国家在不同工业化阶段所对应的产业各种比例关系(如钱纳里模式、库兹涅茨模式等所规定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我国往往以此为基准来确定当前我国工业化阶段,确定三次产业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并以“纠偏”作为结构调整的目标。当前我国一直强调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以为当前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从而要进行“纠偏”。 追求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变化往往其效果难以取得。这么多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纠偏效果并不明显,值得反思。实际上,单纯的数量上升并不能解决产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三次)产业之间内在的协同发展往往比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解决某些制约相关产业的“瓶颈”更为重要。 2、我国工业发展的定位目标没有确定 一是重化工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定位没有确定。目前我国有两种观点,一是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要尽量利用国际贸易或走出去来获取重化工业产品,从而减少能耗和污染;二是我国无法绕过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将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尽管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但依靠国外市场来发展本国经济总是存在风险和难度。不能否认根据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所总结出来的工业化规律。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应该说,重化工业的内容和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存在差异。 二是制造业的国际产业分工定位目标尚未确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理论界一致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要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型,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际上,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基本出发点;但另一方面要解决产业高端化(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创造”)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是战略任务。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性。从而导致了我国产业政策的出台存在摇摆性或者矛盾性。 3、重视产业链升级融入国际产业链而忽视了本土产业链的建设

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关系1

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关系 ---以青海省为例张慧(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海西宁810000) 【内容摘要】城镇化是一个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它包括经济城镇化、产业结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等多方面的内涵。城镇化过程不仅体现了人口、空间及生活方式向城镇的转移,并且表现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反映在国民经济中不同的产业部门之间和各个产业部门内部之间。由于分工的产生,生产效率提高,更多剩余产品的出现,才有了交换的可能,交换的发展促进了空间集聚,逐步发展成城镇。因此,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产业结构;城镇化;协调;发展 一、概念及内涵 (一)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内涵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国走向现代工业国的重要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全面理解城镇化,必须要先界定城镇与城市的内涵。在《城市规划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指的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把建制镇纳入城市范畴,属一般意义上的小城镇。所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城镇建设是指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而不包括集镇。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产业构成、产业间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以及由这些联系和比例关系表现出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内在形态上是经济总体中各类产业的多层次有序组合(白雪梅,1998)。 二、城镇化与三次产业协调互动发展的理论分析 首先,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城镇化使城镇的载体功能充分发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社会发展历史,城镇化往往率先在那些农业分工发达、农村经济繁荣的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加快农民非农化速度,从而推动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其次,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核心动力,工业化有助于强化城镇功能,带来的重大革命使各种资源整合为一个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在对齐齐哈尔市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所处的工业阶段、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两个方面对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行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标签:产业结构;产业升级;高度化 “十二五”时期,是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五年,与此同时,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齐齐哈尔市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研究齐齐哈尔市产业升级对策,有利于加快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和产品层次,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3齐齐哈尔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280.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51.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498.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为22.8:36.7:40.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4.4%、44.5%和4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96元,增长9.5%。 二、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分析 (一)所处的工业阶段分析 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重要阶段,工业化程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程度〔1〕〔2〕。为了分析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的现状,根据我市人均GDP相关数据,运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三阶段模型〔3〕,判断当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所处的阶段。 根据《1996-2012齐齐哈尔市经济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和《2013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汇率均价,把2000-2012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折算为美元,并把折算后的人均GDP与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模型进行对比,以1996年为标准进行判断,2011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为3081.53美元,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11年以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不但落后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而且落后于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距实现成熟的工业经济阶段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 (二)高度化分析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动态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产业结构所

安徽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安徽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安徽省的重点工作,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安徽省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核心动力,利用安徽省1995-2014年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安徽省产业结构具有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安徽省产业结构总体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层次,未达到理想型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层次,仍需进一步优化。通过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动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完善第三产业等,可加快推进安徽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带动城镇化的发展。 标签:安徽省;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产城融合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a115526713.html,ki.16723198.2016.20.005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战略,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内生动力,是能够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引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取得了飞速发展,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具有巨大持久的潜力。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劳动力的转移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也必然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从初始阶段-加速阶段-成熟阶段的演变过程中,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化水平急速提高-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转变,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城镇化的核心动力,伴随着城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城市化的进程会促进产业分工、产业重组及集聚,并进一步加快技术进步和提升创新能力,形成产业结构升级的强大动力,促进三大产业间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那么,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呢?安徽省作为中部的重要省份,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安徽省的重点工作,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安徽省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核心动力,明确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对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安徽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安徽省城镇化建设也初见成效,城镇化率从1995年的18.57%上升到2014年的4915%,上升幅度为30.57%,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阶段。按照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995—1998年为起步阶段,在此阶段城镇化水平缓慢上升,城镇化率由18.80%上升到21.72%;1999-2008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安徽省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加大城镇各个方面的投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由25.22%上升到40.50%,其中自2008年始城镇化率突破40%;2009-2014年为稳定发展阶段,城镇化率由42.10%上升到49.15%,安徽省城镇化进入稳定快速发展的轨道。 安徽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产业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从1995年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4-4-6信息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到51.9万亿元,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全国城镇化水平也达到了52.6%,达到了发展中国家中等以上水平。 我国当前所经历的城镇化进程,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40%,英国经历了120年,法国100年,德国80年,美国40年(1860~1900年),而我国仅仅用了22年(1981—2003年)。2000年前后,美国和日本等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了76%~80%,但他们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高于这个比例,国家已实现了现代化。中国城镇化在不少地区出现“冒进”的现象,造成中国许多城市只追求外表繁荣的现象,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建筑质量都存在不少问题。另外,由于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明显的“城市偏向政策”,从农业中获取剩余补贴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大量的生产要素和资本向城市集中,在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城乡差距越拉越大。针对上述严峻问题,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城镇化作为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我国要摆脱传统城镇化的老路,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我们结合多年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与问题,解读李总理的新观点,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策略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并提出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城镇主体产业发展与中国特色之路的思维导向。 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太快,城市新增人口超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幅度,再加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全国,尤其是沿海地区普遍出现五个方面的问题。 (1)土地资源有限,用地效率偏低,出现“冒进式”的土地失控。城市化进程中的冒进现象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土地的城市化大于人口的城市化,许多城市郊区化泛滥,许多单位大量占用土地,尤其是开发区、大学城;二是经营城市、管理城市的冲动超越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政出多门,相互攀比。各地开发区广铺摊子,乡镇大量批租土地,导致投资密度过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极不合理,资源浪费极大。例如:南京城市地区有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式,值得引起我们的质疑,在1995-2000年时,市政府与一些专家主张“跨江发展”,除了主城外,规划浦口、大厂镇、泰山新村的发展方案,结果20年来,长江西岸仍然发展不起来;后来又转向河西新区、仙林大学城的发展方向,目前还没有形成城市新区,重要的服务设施(医疗、教育)不配套,城市缺乏人气;现在又转向重点发展江宁新区,建设副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各方面的配套设施仍不完善,市区出城到江宁方向的交通常常受阻。同时市政府近年来又在马群、麒麟镇方向开发新区,四面开发,到处投资,布局极为分散,城市化地区缺乏重点,造成投资的效益很低。从全国大部分城镇的蔓延、扩张速度分析,“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地方政府过分注重城市建成区规模的扩张而忽视了城市人口规模的集聚,农业的转移人员作为城市的生产者,却无法融入城市成为市民,导致当前存在比较严重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建设质量不高问题。我国的城镇化也正是在这种经济高速增长下起步和快速发展起来的,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安全与质量问题。

绵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绵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第一章绵阳项目概要 第二章绵阳项目背景及可行性 第三章绵阳项目选址用地规划及土建工程 第四章绵阳项目总图布置方案 第五章绵阳项目规划方案 第六章绵阳项目环境保护 第七章绵阳项目能源消费及节能分析 第八章绵阳项目建设期及实施进度计划 第九章绵阳项目投资估算 第十章绵阳项目融资方案 第十一章绵阳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二章绵阳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三章绵阳项目综合评价及投资建议

第一章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绵阳xxx生产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本期工程项目属于新建工业项目,主要从事xxx项目投资及运营。 二、项目承办企业及项目负责人 某某有限责任公司 三、项目建设背景分析 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清晰,战术也需有力。要始终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让核心技术助推“中国制造”站上“微笑曲线”最高端;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让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创新,成为做强制造业的“活力因子”;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制约创新、抑制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同时发挥好制度优势,全面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让政府、市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四、项目建设选址 “xxx投资建设项目”计划在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经济开发区实施,本期工程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20000.60 平方米(折合约180.00 亩),

净用地面积119440.60 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179.16 亩)。该建设场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道路、电力、天然气、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善,非常适宜本期工程项目建设。 绵阳市,隶属于四川省,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县;西接德阳市的罗江县、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介于北纬30°42′—33°03′、东经103°45′—105°43′之间,总面积20248.4平方千米。自汉高祖二年(前201年),西汉设置涪县以来,绵阳市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来为州郡治所,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截至2016年,绵阳市下辖3区、5县、1县级市,常住总人口481.09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0.4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0.2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96.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54.0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20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5.3:49.0:35.7。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圈七大区域中心之一,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2017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4.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6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38.76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间关系实证研究 (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本文数据为样本空间为1978-2012年年度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对城镇化率与产业结构升级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关系为单向因果关系,即城镇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城镇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与短期弹性不同,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因此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注重长效机制从而更好地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城镇化产业结构 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 一、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水平与产业结构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水平为17.9%,到2013年这一水平达到53.7%,35年间年均提升1.0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由当初的71.8%提升到了89.9%。两者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目前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产业结构升级也面临着很大的瓶颈,那么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果存在一定的关系,那么其关系如何,因此本文从这个角度进而展开研究。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数据选取范围为1978-2012年的年度数据,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城镇化率(U)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产业结构变量(W)用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为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异方差,对上述变量均取对数。 三、基于时间序列的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关系实证研究 1平稳性检验 以防时间序列出现共变趋势而造成虚假回归,本文用ADF检验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由表1可知,在5%置信水平下LNU、LNW的T统计量值均大于临界值,表明时间序列是非平稳序列。其一阶差分D L NU、DLNW的T 统计量值均小于5%水平下临界值,因此一阶差分序列平稳,所有变量均为I(1)过程。 表1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检验形式(C、T、K)T统计量5%水平临界值结论LNU (C、T、5)-0.4210 -2.9571 不平稳DLNU (C、0、5)-4.3871 -2.9540 平稳LNW (C、0、5)-0.9014 -2.9540 不平稳DLNW (C、0、5)-4.3265 -2.9678 平稳 2.协整检验:为了研究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根据Johansen协整检验,如表2所示,在5%置信水平下其迹统计量表明LNU、LNW之间存在一个协整方程,即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 Hypothesized No. of CE(s) Eigenvalue Trace Statistic 0.05 Critical Value Prob.** None* 0.3723 24.4919 20.26184 0.0123 At most 1 0.2415 9.1238 9.1645 0.0509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

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绵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绵阳市产业结构分析绵阳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是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拥有雄厚的科研基础,有相应的产业结构,。现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绵阳的产业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反映绵阳产业结构优势以及竞争力优势,为绵阳市制定为来经济发展规划与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偏离-份额分析法 Shift-Share Method(可译为偏离-份额分析法,缩写SSM)是由美国学者Dunn,Perloff,Lampard,Muth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SSM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的分析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与以往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揭示区域与城市部门结构变化原因,确定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 1.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大区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竭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数学模型的构建 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bij(,t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表示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 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rij=(bij,t-bij,0)/bij,0(j=1,2,3,…,n) 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内的变化率为: Rj=(Bj,t-Bj,0)/Bj,0(j=1,2,3,…,n) 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 bij=bij,0·Bj,0/B0(j=1,2,3,…,n) 同样,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Nij、Pij、Dij 3个分量,表达为: Gij=Nij Pij Dij Nij=bij'*Rj Pij=(bij,0-bij′)*Rj Dij=bij,0*(rij-R)j Gij=bij,t-bij,0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川渝产业结构及发展途径比较研究2011

川渝产业结构及发展途径比较研究 四川省统计局2011-02-14 08:56:07 本文从川渝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的对比入手,并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调整、产业园区建设和企业培育等方面对两地产业结构发展途径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四川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推动四川经济更好发展提出建议。 一、川渝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一)三次产业结构对比 1、三次产业总体结构 (1)川渝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显著降低 1997年四川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27.2%,2009年下降了11.4个百分点;重庆第一产业1997年增加值占GDP比为20.3%,2009年降低幅度为11个百分点。 (2)川渝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四川200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较1997年上升了8.4个百分点,为47.4%;而重庆200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较1997年上升了9.7个百分点,高达52.7%。 (3)川渝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2009年四川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36.8%,在1997年基础上升高了3个百分点;重庆第三产业2009年增加值占GDP比在1997年基础上提高了1.3个百分点。 2、三次产业内部结构 (1)第一产业 1四川和重庆均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2009年四川和重庆农业和畜牧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比均高达93.6%。而林业和渔业比重均为6.4%。 2重庆农业占比较高,四川畜牧业发展较快 2009年重庆农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占比仍有58.1%;2009年四川畜牧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比在1997年的基础上提高了6.1个百分点。 (2)第二产业

1四川以重大装备制造业为主,重庆以仪器仪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 2008年,四川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区位商都在1以上。通、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个数和产值都是重庆的3倍多,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个数和产值分别为1034家和868.62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个数和产值分别502家和572.72亿元。 2008年重庆仪器仪表制造业区位商高出四川0.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区位商更是高达4.4,高出四川3.66。截至2008年年底,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数就高达1330家,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7%,总产值占全国的5.6%。 2四川采掘业优势明显 从区位商来看,2008年四川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21、1.45和1.1,分别高出重庆0.94、1.02和1。 从从业人数来看,四川上述三大采掘业平均从业人数为重庆的10倍左右;并且四川三大采掘业的企业数和产值都远远高于重庆。截止2008年底,四川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共计20家,工业总产值达432.25亿元,而重庆仅有4家,工业总产值仅为36.69亿元,四川的黑色有色金属采掘业共计255家,总产值达282亿元,重庆仅有49家。 3四川以食品饮料制造业为主,重庆烟草制品业有优势 四川饮料制造业占绝对优势,2008年的区位商高达3.73。同时,食品饮料制造企业数占全国总数的5.5%,总产值达2272亿元。而重庆烟草制品业具有一定优势,2008年的区位商为1.30,高出四川0.43。 4四川以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为主,重庆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为主 四川省拥有种类丰富,数量巨大的黑色金属矿。2008年,钒矿储量为692.18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54.22%,而原生钛铁矿更是占到全国的97.7%。重庆锰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87%。 四川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8年区位商为0.81,重庆为0.54。四川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数366个,总产值达1215.13亿元,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3.88万人,分别高出重庆249家、904.81亿元和10.42万人。 而重庆有色金属储量占优势。2008年锌矿储量为3639.1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84.99%,并且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区位商高出重庆0.57,为1.26。 5川渝医药制造业具有互补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从药材类型来看,四川中药材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种类达4500多种,约占全国的75%;而重庆以生产合成药为主。

关于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关于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论文关键词:农村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进程 论文摘要: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建立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上,而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依托于农村城镇化建设,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只有建立农村产业 结构新格局,才能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缓解农业人口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更 好地发展农村经济,进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一、农村城镇化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是城镇产业的发展。城镇产业充分发展要依托于合理的产业结构,只有建立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才能加快农村城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城镇化一方面可以加速农业和农村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缓解农业人口压力;另一方面农村城镇化可以提高非农产业比重,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条件,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又加速了农村城镇化发展。 首先,农村城镇化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能引导农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升级、转化,促进农业良性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内部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拉动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城镇化可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结构向一体化、专业化、科技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固守农业的传统格局,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农村城镇化,可以创造二、三产业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农村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农村工业规模、优化县域工业资源、提高工业质量并促进城乡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从而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资源的集约使用和环境的集中治理,也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生活服务和更多的公共产品(如教育、医疗、给排水系统、配 送电系统等1,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城镇化建设和农村产业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选择。 其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进而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农产品生产、力卩_丁和销售的有机结合,构造形成一个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为一体的经营方式,推动了生产专业化改造和服务社会化改造,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和集中吸引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可进一步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经济交流,可以使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生产,可以为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挥主导产业的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规模经济,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村经济整体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建设要依靠科技和人才,注重产业升级和功能升级,有利丁?提高小 镇建设的层次和品位,增强小城镇在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农村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出现结构性不协调 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的主要途径,其发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城镇化水平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城镇化水平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研究 黄亚捷 [提要]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 用。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与优化,同时,城镇化建设又依助于产业升级和结构 调整作为重要手段,那么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并发生作用和影响的程度怎样?采用E-G两步法建立协 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以考察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与短期波动的影响,通过对我国 1988 2012年全国285个地级市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不仅受到城镇化的短期波动影 响,同时还取决于长期均衡的偏离趋势,并且在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F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15)06-0022-08 一、引言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人类对城镇化的认知,则是随着城镇化的实践而不断深入,从单纯意义上来看城镇化,可以理解为人口的非农化,但从更加宽广义的视角来看,城镇化则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政治等不断发展的历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和革新的过程。 截止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77%,而在《2013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中更是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34%。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步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尤其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率在近几年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然而对比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和日本等,城市化率早已突破80%。由此可见,中国仍需继续加强城镇化建设,并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资本集聚,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和经济基础。同时,工业的发展促使土地和劳动力等其他生产要素从农村转移出来,向城市集中。而伴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扩张,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随之展开。在此过程中工业化从空间、地域、人口、经济乃至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22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新型城镇化概念 城镇化概念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伴随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以及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逐渐转移这一结构性变动。城镇化也包括既有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城镇化的每一步都凝聚了人的智慧和劳动。城市的形成、扩张和形态塑造,人的活动始终贯穿其中。另一方面,城市从它开始形成的那一刻起,就对人进行了重新塑造,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新型城镇化概念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简列) 1,以人为核心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2,新的观念、体制、技术下的新型产业模式 著名城市生态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院士: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过程。“型”指转型,包括产业经济、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转型,环境保护也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应该贯彻到城镇化的生态文明过程与行动上,首先要改变的是人的观念、体制和行为。强化城市和区域生态规划,处理好城市建设中眼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效率与公平、分割与整合的生态关系,强化和完善生态物业管理、生态占用补偿、生态绩效问责、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控制性详规等法规政策。 推进产业生态的转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这需要以城市带农村、工业融农业、公司带农户、生产促生态。要在弄清资源和市场、机会和风险的前提下策划、规划、孵化新兴园区、新兴产业、新型社区和新型城镇,将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改变为招贤

绵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115526713.html, 绵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探析 作者:曾川江余蓉 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28期 [摘要]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不断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在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中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使物流业更好地服务于绵阳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绵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并结合其发展特点,提出了发展绵阳市现代物流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现代物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 [DOI] 10.13939/https://www.doczj.com/doc/a115526713.html,ki.zgsc.2016.28.027 现代物流业是建立在传统物流业的基础上,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1]现代物流业的核心就 在于通过互联网整合各物流节点,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规划建设物流集中发展区,做大做强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集中培育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能提高绵阳市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其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对于巩固和扩大其作为川西北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绵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有着“ 蜀道明珠”“西部硅谷”的美誉,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唯一科技城。截至目前,绵阳市已建立初具规模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和物流服务名牌;根据2014年统计,绵阳拥有4A级物流企业1家, 3A级物流企业3家,2A级物流企业2家。[2]综观西部城市的发展现状,各政府部门积极响应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同时,纷纷出台措施加速本地物流业的 发展,争先抢占物流领域的高地。据绵阳统计局公布,2014年实现全年生产总值1579.9亿元,增长9.1%;2015年实现全年生产总值1700.33亿元,增长8.6%,绵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增长率逐渐协调(如下图所示),第三产业增长率逐渐赶上并超过第二产业增长率。到2015年,绵阳物流业虽有了较大发展,发展进程逐步加快,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与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相比,物流业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更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 从总体来看,绵阳市发展现代物流具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现代物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着机遇同样挑战也必不可少,绵阳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