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战全灭日军战争之04喋血马里亚纳“绝对国防圈”崩溃

二战全灭日军战争之04喋血马里亚纳“绝对国防圈”崩溃

二战全灭日军战争之04喋血马里亚纳“绝对国防圈”崩溃
二战全灭日军战争之04喋血马里亚纳“绝对国防圈”崩溃

关于苏德战争爆发的简析

关于苏德战争爆发的简析 通过本学期《二战简史》选修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二战的知识。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了解更多的关于二战的历史,可以对认识当前世界形势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就以我对二战中苏德战争的了解分析一下德国在开战之初为什么会以非常之快 的速度侵入苏联达600多公里。当然苏联最后还是的打赢了“卫国战争”,但其在战争之初的反应还是很让人担心的。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160个整编师同时向苏联边境发起了猛烈进攻,然而苏联方面仅仅在三个小时之前才发布了战备命令。德国为了准备这场突袭从5月25日就开始从西线战场撤下500多万人运往苏联西部边境,然而苏联对这些动作似乎有点视而不见抑或根本没放在心上,这是为什么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根据我的一下看法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分析两国之间的战争必然要分析一下交战国双方的各方面情况。 我们知道苏联在一战期间就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二战时期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国家结构和国内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军事和经济实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就是基于这个原因斯大林对爆发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二战很不感兴趣,并且他自己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相互竞争的工具,作为社会主义的苏联不应该参与进去。早在德国闪击波兰的1939年8月23日斯大林就与希特勒就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当然斯大林也并没有糊涂到对德国的扩张不存一点戒心。斯大林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也在苏联西部边境囤积重兵以备万一。而且在德国突袭苏联之前,苏联情报部门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捕捉到了德国想要入侵苏联的意图,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斯大林对这些情报似乎并没有在意。仔细分析一下,由于斯大林对苏联的绝对领导,而且斯大林个人脾气相当暴躁。导致其下属虽然得到了一些情报,但是都没有比较确凿的证据,递交报告的时候生怕被斯大林责难,所以言辞并不是那么确定,有时还会自己推翻自己找到的证据。当时最影响斯大林判断的就是1940年11月12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访问德国所带来的信息,斯大林据此判断德国在解决完英国之前不会入侵苏联,然而希特勒却在这次访问之后下定决心要入侵苏联。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斯大林个人的判断失误和其性格上的问题确实影响了本次战争的发展。 然而影响苏联战争布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特勒高超的战争欺诈术,在希特勒下定决心要入侵苏联之后就使用各种欺骗手段来蒙住苏联,干扰斯大林的判断。希特勒的情报部门甚至故意泄露消息说重兵东移就是对进攻英国的最大佯动。受到这种欺诈术的影响,在德国入侵的前一天苏联还通过火车向德国运送大量的战备物资,继续谨慎地履行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协议。 当然以上的分析仅仅建立在苏联对德国的入侵几乎毫无防备的基础上的。当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的开始阶段,苏联军队战斗力也着实令人担忧。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仔细分析一下苏联在30年代爆发的大清洗运动,不难得出部分原因。由于斯大林的一些政治目的,残害了一大批高级军官,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加上苏联当时的国防工业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还有一些差距,所以在面对士气极盛的德国军队的时候显然有点力不从心。 分析战争的目的就是避免历史重演,也避免在以后的战争中犯下类似的错误,我们中国现在所面临的周边及国际环境相当复杂。虽然我们一直倡导和平发展,但并不是完全远离战争。我们不能犯下苏联时期过于乐观迁就敌人的错误。要时刻保持军队的高战斗力,不能因为和平的现实而放松警惕。对待日本这个曾经的侵略者,要保持200%的警惕特别是在现在其在极力的冲击着战后的和平体制。

二战后世界局部战争

1) 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 (1946.12.29-1954.7.21)〖2〗 2)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 1948.5.15-1949.7)〖3〗 3) 美国侵朝战争(1950.6.25-1953.7.27); 〖4〗 4) 美国雇佣军自洪都拉斯入侵危地马拉, 推翻阿本斯合法政府(1954.6.18)〖5〗 5) 英法以色列侵略埃及的苏彝士运河战争(1956.10.29-11.6); 6) 联合国军进驻刚果(1960.7-1964.6.30) 由比出兵刚果引起 7) 美国侵越战争(1961.5.11-1963; 1964-1968; 1969-1973.1.27); 〖6〗 8) 美国海军陆战队武装干涉多米尼加内政(1965.4.28-9.3)〖7〗 9) “六五”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6.5-6.10) 10) 柬埔寨人民抗美救国战争(1970.4.30-1975-4.19) 11) 安哥拉战争(1975-1976 苏古巴支持安人运, 1992- ) 〖8〗 12) 苏古武装干涉安哥拉(1975.7-1988.8.22)〖9〗 13) 苏古支持的雇佣军入侵扎伊尔的沙巴战争(1977.3.8-5.26) 14) 越南侵略柬埔寨战争(1979.12.25-1989.9); 15) 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1979.12.27-1989.2.15); 16) 南非入侵安哥拉(1981.8-1988.8.22); 17) 马岛战争(1982.4.2-6.14)〖10〗 18)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1982.6.4-1985.6) 19) 美国侵略格林那达的战争(1983.10.25-12.12); 20) 美国入侵巴拿马(1989.12.20) (捉拿诺列加) 21) 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战争(1990.8.2-8.3) 2. 帝国主义殖民统治遗留问题引起的战争, 多数由于民族的或宗教的领土的纷争引起的 1) 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0.25-1949.1.1); 2) 巴基斯坦阿富汗武装冲突(1955) 3) 尼加拉瓜与哥斯达黎加战争(1955) 4) 尼加拉瓜与洪都拉斯边境冲突(1957) 5) 中印边界战争(1962.10.20-11.21)〖11〗 6) 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领土边境武装冲突(1963.9-10沙漠战争; 1976.3-1983.2)〖12〗 7)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武装冲突(1963-1965) 8) 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武装冲突(1964) 9) 索马里与肯尼亚边境武装冲突(1964-1967) 10) 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8.25-9.23); 11) 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足球战争”(1969) 12) 约巴武装冲突(1970.9-1971.7)〖13〗 13) 叙利亚约旦边境冲突(1971-1980) 14) 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11.21-12.17); 15) 坦桑尼亚与乌干达战争(1972、197810.30-1979.11.中) 16) 伊拉克科威特边境武装冲突(1973) 17)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斋月战争) (1973.10.6-10.24) 18) 土尔其武装干涉塞埔路斯(1974) 19) 叙利亚干涉黎巴嫩内战(1975-1976)〖14〗

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中犯下几次致命的战略错误

1. 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中犯下几次致命的战略错误 苏德战争是二战的主战场,因为这个战场牵制住了轴心国中最厉害 的国家---法西斯德国的陆军的主力部队,苏德战争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 个欧洲战场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败,因此希特勒在这个战场上 的战略失误直接导致纳粹德国的灭亡和轴心国的战败。 1.1. 希特勒在入侵苏联时间安排上的战略失误 1941年巴尔干出现了错综复杂的事件,导致希特勒推迟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六周的时间,从而对于日后对苏联的进攻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个不祥之兆,暗示着德国在苏联战场上被打败。 希特勒在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下达了执行《巴巴罗萨》计划的最后命令。《巴巴罗萨》计划规定:“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做好准备……通过一次快速进剿制服苏联”。进攻的时间确定在一九四一年五月。但是希特勒并没有能够遵守他所规定的进攻时间。因为,在此期间巴尔干出现了错综复杂的事件。三月间,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加入了三国(德—意—日)条约同盟。有了此种背景,希特勒决定去援助在希腊的墨索里尼。然而,就在条约签立后不久,贝尔格莱德的亲英派和英国签订了互相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约。因此,希特勒决定先打南斯拉夫,然后再去教训希腊。 四月六日,对南战争开始了。四月十七日,南斯拉夫军队缴械投降;四月二十一日,希腊军队步了南军的后尘。占领了希腊半岛和克里特岛之后,希特勒赢得了优越的战略地位,既可以从这里直取苏伊士运河,又可以从这里去进攻苏联。但是,另一方面他却因此而失掉了六周的时间,这对于日后对苏联的进剿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是由于巴尔干出现了错综复杂的事件,使希特勒失掉了六周的时间去侵略苏联的话,这样德军就有四个多月的时间来消灭苏联了,这对于擅长使用闪电战突袭的德军来说,有四个月的时间,确切的说应该有20周的时间来收拾苏联已经足够了。 1.2. 希特勒在列宁格勒会战中的战略失误 希特勒想把列宁格勒从世界地图上抹掉,他下令将列宁格勒四面围困并以重炮向城内轰击,如果苏联人宣布投降,应该予以拒绝。在列宁格勒城前,德军的挺进也因受到顽强的抵抗而陷于停滞状态。希特勒下令将列宁格勒四面围困并以的。但是,苏联人成功地通过拉多加湖给城市提供了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习题精选四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习题精选四 第1题【单选题】 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诺曼底登陆②德国突袭波兰 ③慕尼黑阴谋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们刚从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走出来,就跨入了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昨天还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今天就形同陌路,成了对抗的冤家。”“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和“没有硝烟的战场”分别指的是什么战争的战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科索沃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这个国家曾被称为“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文艺复兴从这里起源。但是,它也曾走上法西斯的道路。这个国家是( ) A、意大利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今天,我们祈祷和平永在。历史上的战争都是有原因,我们要能够找到原因,避免战争再度发生。下列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战争与和平》──拿破仑对外战争 B、《凡尔赛合约》──凡尔登战役 C、慕尼黑会议──德国闪击波兰 D、杜鲁门主义出台──科索沃战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以强凌弱”“强权即真理”的强盗思想,至今依然被某些集团和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推崇、实践着,这无疑是人类的悲哀。下列史实中,体现“悲哀”的有( ) ①《九国公约》的签署②《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③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④科索沃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其内容反映的是( ) A、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在埃塞俄比亚灭绝人性地释放毒气 B、德意法西斯轰炸西班牙的格尔尼卡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概况和影响

考点: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概况和影响 时间:1941年6月。 概况:德军进攻苏联,不到几个月,德军便占领了苏联大片领土,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莫斯科的企图没能得逞。 影响:德国进攻苏联,二战规模扩大。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军民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二战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例题1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常“不宣而战”。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对下列哪一国家“不宣而战”?() A.法国 B.英国 C.苏联 D.美国 答案:C 解析:题干中“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等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然进攻苏联。故选C。 例题2莫斯科是个英雄城市,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C.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答案:B 解析: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答案B。 1.苏德战争爆发后,领导苏联进行莫斯科保卫战并取得胜利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罗斯福 D.丘吉尔 2.2015年召开了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这次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于()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东侵苏联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莫斯科保卫战 3.以下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的是() A.幕尼黑会议 B.德国进攻波兰 C.英法对德宣战 D.德国东侵苏联 4.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了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据此回答:对苏德战争的初期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德军占领了苏联的大部分领土 B.德军占领了苏联的斯大林格勒 C.苏联军民坚决抗击,节节胜利 D.德军攻陷了苏联首都莫斯科

第10课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教学案

第10课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课程标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局部战争) 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5年,意大利不宣而战,入侵埃塞俄比亚。________年,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2.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来,德、意直接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______________。1939年,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 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37年,日本又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________。 4.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扩张。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吞并了____________。 5.德、意、日结成同盟。德、意、日三国于1936~1937年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轴心,以反共产主义的名义结成同盟,增强了法西斯的力量,使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愈加迫近。 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最早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 2.共产国际七大:1935年,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就是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具体实践。 3.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战:顽强抗击入侵的意军,沦陷后继续坚持____________。 4.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____________”奔赴西班牙作战。 三、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1.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1)含义:对法西斯侵略行为采取姑息纵容政策。 (2)表现 ①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②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不包括禁运________等战略物资。 ③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发起27个国家缔结《______________》,以不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名义,纵容法西斯扩张。 ④绥靖政策的顶峰——______________: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导致了西方大国与苏联的互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美国推行“中立法案” (1)原因:处于孤立主义思潮中的美国,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2)制定和修改:1935年制定“____________”,禁止把武器卖给交战国家。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修改“中立法案”,把禁运的范围扩大到发生内战的国家的交战双方。 四、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1.苏德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胡德坤韩永利 2012-8-1 16:59:56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04期第511~516页【专题名称】世界史 【作者简介】胡德坤,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永利,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湖北武汉430072) 【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整体和平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二战后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无世界大战的局面,是因为二战变更了时代主题;改变了战后世界和平与战争力量的对比;规定了战后局部战争的走向。 【关键词】二战/战后/世界和平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世界总体上保持了无世界大战的和平局面。比较20世纪前半期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状况,人类文明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有了划时代的长足进步。追溯其历史渊源,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世界历史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动荡时代向战后和平与发展时代转换的重大转折点。是二战变更了时代主题,改变了世界战争与和平力量的对比,规定了战后局部战争的历史走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更了时代主题 20世纪前半期,世界历史在对殖民地势力范围的瓜分与再瓜分的恶性循环中前进,同时也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统治走到了尽头。后起的殖民帝国主义要

求重新分配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从而与老牌殖民帝国主义进行激烈尖锐的霸权争夺。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又使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世界已进入了非通过世界性的激烈战争、世界性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不能解决世界问题的时代。这种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战争与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历史表明,腐朽没落的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只有通过残酷的战争、激烈的革命来进行彻底的改造。毛泽东指出:“凡属正义的革命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1](第457页)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担负了这一历史使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世界经济构架的革命性改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源来看,导致世界战争的根本因素就是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势力范围的分割及其所形成的国际构架。表面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性和实际的殖民势力范围分割状况,极大地阻隔了世界范围内商贸、金融自由流动的空间,极大地限制了世界市场的扩大,限制了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仍然得以维持,世界整体发展进程受到严重的阻碍,其结果终于酿成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在大危机中,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恶性膨胀,蓄意挑动世界战争,以建立更加野蛮落后的殖民大帝国,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则促使了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促使了资本主义完成从国家垄断到跨国垄断的历程,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改变了原有帝国主义列强殖民势力范围的分割局面,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这是一个推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依据对产生世界大战社会经济根源的反思,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进行了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改造,强化了抑制世界性战争的因素。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问答简述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为欧洲的解放&战胜法西斯作出了贡献$ !简述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影响最广泛和最深远的战争$它以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的彻底失败和美中苏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是在苏德战场上进行的&苏联军民抗击和歼灭德国法西斯的战争$苏联人民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在二战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挑起的!在这三个法西斯国家中!又以德国法西斯为最强大&凶恶和狡猾$#*&%年#,月#/日!希特勒批准了关于侵略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企图用闪电战击溃苏联!并规定对苏战争必须在'个星期到,个月内结束$在战争初期!苏联红军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年#,月'日!苏军在莫斯科转入了反攻!收复了莫斯科州&加里宁州&图拉州&梁赞州的全部以及斯摩棱斯克州&奥廖尔州局部!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重大胜利!粉碎了)德国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莫斯科保卫战是伟大卫国战争开始以来的第一次战略胜利$它不仅给苏联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坚定了夺取最后胜利的信心!还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扭转了苏军的战略态势!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德战场是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苏联红军是歼灭德国法西斯的主力军和决定性的力量$德军在莫斯科会战惨遭

失败之后!被迫放弃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他们企图占据重要的 经济&军事和交通要道斯大林格勒$从# *&,年到#*&+年为期,%%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粉碎了德军集团!标志着苏德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一个转折点!即苏军从战略防御开始转入了战略进攻$随后的库尔斯克会战彻底粉碎了德军的一切企图!苏军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所消灭的敌军士兵和武器的数量要比英美等其他国家所消灭的敌军总数还要多$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他任何战场都没有像苏联战场那样紧张和残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是在苏联大地上发生的!是苏联红军帮助解放了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和领土!并一直打到了德国柏林$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本身是对法西斯的最大打击!苏联信守承诺!在胜利后+个月内对日宣战!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缩短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时间$实际上!苏联卫国战争不仅消灭了德国法西斯!而且还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遥相呼应!彼此之间进行战略支援与配合!共同打败了野蛮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了哪几次会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先后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三次首脑会晤!史称)三巨头会晤*"0519J $' U #534$ #!协商对德日作战问题以及战后问题$三次会晤确立了苏联在世界大国中的新地位$

浅谈二战的重大战役及其历史影响

浅谈二战的重大战役及其历史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战争从1939年9月开始,一直到1945年9月结束。全世界共有61个国家、80%以上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在这场目前人类最大的战争之中,我们记住了战争狂人希特勒、墨里索尼、裕仁天皇,我们记住了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总书记斯大林,我们记住了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沙漠之狐”隆美尔,我们记住了写日记的犹太女孩安妮,我们记住了纽约时代广场上的胜利之吻,我们可能记住了那些令人感动的故事或者瞬间,但是我们是否已经忘记了二战中那些永载史册的重大战役,以及他们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呢?这是人类文明因为她们而改变了轨迹…… ——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最终迎来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斯大林格勒大战给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德军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了,他们一步步后退,开始走下坡路。苏联红军则开始大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并攻入德国本土。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 ——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一个著名战例。其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还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只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Raid)的一箭之仇,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为达到该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战的牵制,使联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所谓“冷战”,就是指二战后1947—1991年间苏美两大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紧张激烈的对抗而又没有爆发直接的武装冲突,简单地讲就是不用枪炮的战争。 冷战的产生是复杂的,但也是必然的。战后美苏冷战局面来源于战争结束时的形式,触发点是战后西方对东欧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此事不能容忍的,它们妄图在这个地区重建亲西方的政权,恢复资本主义制度,遭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人民的反对,于是东西方形成对峙之势,终于爆发了冷战,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政策的产物。 冷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随着八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危机,和戈尔巴乔夫(戈巴卓夫)的民主改革,促成共产国家倒台,到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正式结束。中国国共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1979年)是几个东西方国家发生区域冲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是双方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主要强国只是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或组织。这么做就减少了两大阵营冲突的紧张性。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还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虽然双方的谍报系统经常采取秘密的暗杀行动,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威慑,两阵营一直没有发生全面冲突。当然在当时,人们并不清楚,一个地区性的小规模冲突是否有可能引发核战争,有鉴于此,每一次的冲突都会引发人们极高的关注。这种紧张态势几乎像真正的战争那样改变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二战结束后,美国无论是经济实力、军事力量还是政治影响都是举世无双的。美国还控制着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泛美同盟等国际组织。雄厚的实力使美国领导人的政治野心大大膨胀,认为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的美国世纪已经到来,声称决心担当起领导世界的责任。二战后苏联作为政治、军事强国在欧洲的崛起使欧洲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不同于战前的重大变化。这对于妄想称霸世界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障碍。对此,美国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杜鲁门上台后,加紧推行称霸全球的计划,他摈弃了罗斯福大国合作的和平缓进战略,利用其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对核武器的垄断地位,企图把介于美苏之间的广大中间地带控制在自己手里,于是杜鲁门政府制定了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为了遏制苏联,美国统治集团有意识地制造了苏联利用共产主义进行扩张的舆论。,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去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以及美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议。凯南断言,苏联无视“理智的逻辑”,却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实力,并且表明准备随时动用的话,那么用不着真的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甚至迫使苏联退却。不久,凯南在长电报的基础上又写了一篇分析苏联主权以及美国应采取的政策的文章,并以《苏联行为的根源》为题发表。这篇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凯南8000字电报中的观点,指出美国必须“把苏联看作是对手,而不是伙伴”,必须“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最终导致“苏维埃政权的瓦解或逐步趋于软化”。这样,凯南为杜鲁门政府提供了一整套所谓“遏制”苏联的战略,这套战略很快就成为美国对苏政策的指导方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攻击苏联奉行扩张政策,威胁欧洲和世界和平。他危言耸听地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他呼吁英美结成联盟,是双方的军事力量、道义力量和其他物质力量联合起来,有效地遏制铁幕后面苏联的扩张。丘

二战苏德战争初期,苏军死伤100多万人,彻底让德军迷失自我!

苏德战争的初期,苏联情况是,整体预敌不足,边境地区的通信枢纽与线路均遭严重破坏,部队上下级之间、友军之间无法联络,加之苏军>官僚主义的积垢,各级指挥机关都陷入混乱之中,作战部队各自为战。 至7月9日为止,德军已经占领拉脱维亚、立陶宛全部,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大部,以及俄罗斯西部各州,北路兵抵列宁格勒城下,中路进至斯摩棱斯克,并威胁基辅。短短18天中,苏军被歼灭28个师、重创70个师,俘虏30万人,损失坦克1500辆、飞机2000架、火炮3000门(数据源于资料),德国对苏闪击战初见成效。 希特勒为巴巴罗萨计划制订的战略目标就是:在对英国战争结束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联。定位很明显是速决战,德国的三路出兵方案貌似也是为此目标服务,但是仔细分析发现,此方案实在有违此次战役的宗旨,德国的进军方案已在无形间成了一次赌博,而赌注压在了苏联不堪一击上。 勃劳希奇草拟的方案是把首要战略目标放在莫斯科,这是基于军人专业素养做出的选择,包括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在内的将军也不约而同选择了莫斯科,莫斯科为什么是重要的我会在下文详细分析。然而经过希特勒的亲自干预,巴巴罗萨计划就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样子。 怎样评价希特勒的北路与南路方案呢?希特勒进攻列宁格勒的理由是: 1、列宁格勒是苏联的革命圣地,攻陷列宁格勒可以有效瓦解苏军的斗志。 这点固然重要,但是相对于捣毁苏共大本营、俘虏苏共首脑而言,哪项对苏军更具心理效果?列宁格勒所代表的形而上意义更多是针对于希特勒本人,他自己把列宁格勒看做欧洲开始溃烂的疮口,必欲剜之而后快,实际上苏共赋予这座城市的意义远不及彼得大帝,能够象征这座城市的是彼得大帝而不是列宁,这在苏联解体后已被证明,希特勒的以上理由有些过于浪漫情怀了。 2、列宁格勒地区是苏联最大的工业基地,占领该区可以相当程度摧毁苏联的战争潜力。 这也是重要的,但是列宁格勒周边并不具备维持其工业运转的所有资源,并且苏联主要的拖拉机工业不在列宁格勒,40年德国已经占领了丹麦和挪威,这等于封锁了列宁格勒港口,而对于摩尔曼斯克,42年之前德国海军尚能有效破坏英美对苏的支援,列宁格勒工业区的原料输入与成品输出,主要依靠本国的铁路网,在没有控制苏联铁路交通线的前提下,即便德军逼近列宁格勒,苏联也有时间将大部分工业设备向后方转移,那时该城的意义就只剩下一个牵制德军的堡垒,而史实也的确是这样。从交通上来讲,列宁格勒已经是一座废港,虽然能够控制摩尔曼斯克通往内地的铁路,但这对于德军不是最迫切的。 而希特勒南路进军的理由,及对德军南路方案的评价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双重劫难。但是人类终于依靠自身的理智和力量,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暂时置于次要地位,以伟大的反法西斯同盟的全面合作与战略协同,赢得了战争,赢得了和平,也赢得了进步,它带来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依靠欧洲列强之间的力量平衡所建立的、并在欧洲主导之下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战胜国建立并为其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结构。 ①茨坦会议现场 ②军偷袭珍珠港

③1948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条英机在认罪书上签字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主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的武装进攻,使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欧洲。在欧洲国家分裂为以英法为首的同盟国和德意组成的轴心国两个集团并进行作战的同时,战前以欧洲列强均势为主导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便随之彻底崩溃。随着战局的不断发展,国际政治的分野也日渐清晰,整个世界逐渐形成了两个相互敌对作战的阵线。发动并继续进行侵略战争的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虽然于1940年9月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但它们始终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同盟关系,也未能协调军事行动。当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时,日本却决定南进,并于同年12月7日以偷袭珍珠港这一爆炸性事件对美国开战。法西斯国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迫使苏联和美国正式参战,使这场原本主要由中国和英国坚持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真正的全球阶段,美、英、苏、中四大国也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二战中后期,在各个战场已经处于战略反攻的形势下,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举行了一系列公开的和秘密的首脑会议和会晤(主要包括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1944年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签订了一系列公开的或秘密的、书面的或口头的宣言、公告、声明、决议、协议等,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二战结束后,战胜国又通过与一些战败国签订和约的形式,进一步补充了这种安排。这些国际文件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精】2020浙江高考历史课后作业:专题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后作业(十一)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余姚中学高三期中)以下是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的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表(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对这张表解读正确的是() 日本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美国 1930 218 266 162 512 498 699 1933 183 351 452 333 524 570 1934 292 455 709 540 707 803 1935 300 966 1 607 646 867 806 1936 313 1 149 2 332 892 995 932 1937 940 1 235 3 298 1 245 890 1 032 1938 1 740 746 7 415 1 863 919 1 131 ①二战前各国国防开支明显增长 ②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国防开支增长极为迅猛,美英法等国家增长相对缓慢 ③原因之一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刺激生产、扩大就业的需要 ④美英法等国对外推行孤立或绥靖政策,军备相对放松 ⑤各国矛盾加剧,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 C.①②③D.①②⑤ 解析:选A。从表格可以看出,二战前各国国防开支都有明显增长;其中德日等国增长极 为迅猛,美英法相对缓慢。从这种现象的原因来看,一是为摆脱经济危机,二是各国的战略 目的不同。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国际形势日益紧张。故①②③④⑤均能从材料中得到反映,答案为A项。 2.“相约对于共产国际的活动相互通报”“当缔约国一方遭到苏联进攻或进攻威胁时, 另一方不得采取任何有利于苏联的行动并立即商讨‘保护共同利益’的措施;未经双方同意, 不得与苏联缔结违背本协定精神的任何政治条约”。以上条约的签署() A.标志着英法美三国结成反苏同盟 B.推动德意日结成三国轴心同盟 C.标志着欧亚出现了战争策源地 D.使得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高峰 解析:选B。本题考查《反共产国际协定》。依据材料中的“共产国际”“苏联”等信息

二战试题

两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 一、选择题 1、一位美国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 A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 B萨拉热窝事件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三国同盟的形成 2、1913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 英 德美法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 3 2 1 4 在殖民地面积所占位 次 1 4 5 2 上述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 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C.北约和华约的形成 D.欧盟和独联体的形成 3、加速一战结束的事件不包括()A萨拉热窝事件 B苏俄退出大战 C 交战国发生革命 D美国对德宣战 4、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其主要依据是() A参战国都是帝国主义 B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C主要交战过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苏俄退出了战争

5、下列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的是() A飞机 B坦克 C炮舰 D原子弹 6、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是()A、战前都形成了两大侵略性的军事集团 B都属于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C、都使英法两国的势力遭到削弱 D、北非战场成为重要战场 7、“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是下列哪国人? A.德国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 埃塞俄比亚 8、1944年,美英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开始了代号为“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这一行动() A.加快了北非战场的胜利进程 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开辟了反法西斯的欧洲第二战场 D.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以下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1)日本突袭珍珠港(2)、八路军组织百团大战(3)、欧洲第二战场开辟(3)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A、(2)(1)(3)(4 ) B、(1)(2)(3)(4) C、(1)(4)(3)(2) D、(2)(3)(4)(1) 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二战后冷战、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人民版选修3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二战后冷战、局部战争 及和平与发展人民版选修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4月,罗斯福就授意自己的亲信雷斯特·戴维斯写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该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 ——材料汇编材料二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度”,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少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伟大的责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上”。 ——摘编自1947年3月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战略目标,据此分析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杜鲁门与罗斯福对苏战略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第一问罗斯福主张“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而“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第二问美苏的利益冲突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题,第一问罗斯福“强调大国合作”,由美国主导世界;杜鲁门主义强调直接对抗苏联的“极权政体”;第二问罗斯福企图利用经济手段软化苏联,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杜鲁门

高考历史复习第十六单元第46讲二战后的冷战局部战争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46讲二战后的冷战、局部战争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课程内容] 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一、“冷战”局面的形成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3)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冷战”。 2.表现 (1)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提出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苏联:政治上建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组建华约组织。 (3)高潮:出现第一次柏林危机,最终导致德国分裂。 3.影响 (1)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2)美苏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局部冲突争端不断。 (3)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特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在美苏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随堂练习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基础知识梳理】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 1.建立:①意大利:1919年, 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②德国:1920年,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③日本:1921年,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年,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2. 基本特征 以为基本特征,反对和,主张对内实行,对外,争霸世界。 (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原因 ①1929年爆发的,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德日受到沉重打击。 ②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寻找出路,转嫁危机。 ③德、意、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体系不满。 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①日本法西斯分子妄图把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②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侵占中国东北。 ③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①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 ③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4.《慕尼黑协定》 1938年,德国吞并,并对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 ①1931年日本制造,发动了侵华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②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 ③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④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 ⑤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⑥1941年12月,日本挑起,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