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30058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大纲

1330058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大纲

1330058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大纲
1330058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大纲

GDOU-B-11-213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

实践活动和物质资源,研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兽共患病、动物性食品安全性、

实验动物比较医学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类保健事业服

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在维护、促进人类健康和保障养殖业发展的双重任务,

推动着兽医学与医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学

科。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是以兽医

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环境污染、微生物学和动物医学实验的

理论与技术,研究和解决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人兽共患病

的检测与控制、动物防疫检疫与食品的安全性及动物医学实验为人类健康服务等问

题。通过学习,应使学生认识到兽医公共卫生是研究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污染、人

兽共患病的检测与控制、动物防疫检疫与食品安全及动物医学实验等与人类保健事

业息息相关的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在于控制和减少生态失调、环境污染、

人兽共患病,加强对动物防疫检疫和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的监督和监管,及深入研

究动物医学实验,以更好的为人类保健事业服务。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在人类社会高度文明和医学、兽医学高度发展的年代,同时

生态环境恶化、饮水和食品污染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的前提下,人们期盼居

住在干净的环境中,呼吸着新鲜空气,喝着清洁的饮水,吃着安全放心的食品的情

况下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兽共患病的检疫检验、

动物性食品安全性及动物医学实验等的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研究制定一定的防范

策略和方法,以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人兽共患病的检疫检疫、动物性食品安全性及动物医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和防止蔓延的方式方法,深刻理解和领会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和破坏作用。了解其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等。

三、面向专业:

动物检验检疫专业本科生

四、先修课程:

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畜牧微生物学,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遗

传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兽医公共卫生学的基础学科是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动物生理学、动

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家畜传染病学和家畜寄生虫学等主干课程。还需了解生态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医学试验动物学、卫生学和卫生管理学等课程的内容。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有密切联系。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2学时)

兽医公共卫生学概述(A)

兽医公共卫生学的内容(A)

兽医公共卫生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C)

兽医公共卫生学的作用和发展前景(C)

思考题:兽医公共卫生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第一章宏观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2学时)

第一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A)

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A)

生态系统的功能(A)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C)

第二节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概念(A)

生态平衡的标志(A)

生态平衡原理的应用(C)

第三节生态平衡失调

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C)

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C)

第四节宏观生态失调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C)

平流层的臭氧层破坏及其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C)

酸雨及其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C)

干旱和水资源危机及其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C)

第五节生态平衡的保持

控制人口增长(C)

保护和创造优质高产的生态系统(C)

保护生态环境(C)

思考题:全球升温对生态的影响。

第二章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2学时)

第一节微生态系统

微生态学与微生态系统的概念(A)

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

第二节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平衡的概念(A)

微生态平衡的标志(A)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微生态平衡失调的概念(A)

微生态平衡失调失调的原因(A)

微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C)

微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影响(C)

第四节微生态平衡的维持

创造基本条件(C)

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C)

微生态平衡的恢复和维持(C)

第三章分子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2学时)

第一节分子生态学概论

分子生态学概念(A)

分子生态学与宏观生态学和微生态学的联系(A)

生物活性分子的分子生态学(A)

基因突变与DNA修复的分子生态机制(B)

第二节病毒分子生态学概论

病毒分子生态学概述(A)

病毒及其基因组进出细胞的机制(B)

肿瘤病毒致病机理的分子生态学(B)

第三节免疫分子生态学概论

免疫功能发生的分子生态调节(A)

MHC系统的分子生态学(A)

免疫监督机制的分子生态学(B)

第四节肿瘤分子生态学概论

癌基因的协调作用与分子生态学(B)

肿瘤发展和转移于细胞黏附分子的分子生态调节(B)第五节分子生态学的其他进展(自学)

思考题:分子生态失衡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第四章环境与环境污染概论(2学时)

第一节环境概论

概念(A)

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A)

环境的基本特性(C)

环境影响的社会性(C)

第二节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概念(C)

环境污染与公害(C)

环境污染的监控与可持续发展(C)

思考题: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应对策略。

第五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2学时)第一节环境污染源与污染物

污染源(A)

环境污染物(A)

污染物的分类(C)

优先污染物(C)

第二节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C)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C)

环境的自净(C)

第三节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与转化

污染物在体内的转运(B)

污染物在体内的转化(B)

第四节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和放大

生物浓缩(C)

生物积累(C)

生物放大(C)

生物浓缩系数(C)

第五节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

金属的生物转化(C)

有机物的生物转化(C)

思考题:污染物在机体内是怎样转化的?

第六章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2学时)

第一节污染物在生化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

对生物机体酶的影响(B)

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B)

第二节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影响

对细胞的影响(B)

对组织器官的影响(B)

第三节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

对动物行为的影响(B)

对动物繁殖的影响(B)

对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B)

引起动物的死亡(B)

第四节污染物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的影响

对生物种群的影响(C)

对生物群落的影响(C)

第五节化学污染物对生物的联合作用(C)

思考题:环境污染物对人类潜在的危害。

第七章环境污染的治理与无害化污染动物性食品的生产(2学时)第一节环境污染的生物进化(B)

第二节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的治理(B)

第三节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B)

第四节无化学性污染动物性食品的生产(B)

思考题:我国无公害污染动物性食品生产的现状和前景。

第八章人兽共患病概论(1学时)

第一节人兽共患病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定义(A)

分类(A)

危害(B)

第二节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

流行的基本条件(B)

影响人兽共患病流行的因素(B)

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B)

第三节人兽共患病的防制

行政措施(A)

检疫(A)

疫情报告与捕扑灭(A)

免疫接种与药物预防(A)

消毒、杀虫、灭鼠(A)

多学科和多部门的密切配合(B)

提高人民的卫生素质(B)

思考题:人兽共患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第九章人兽共患病毒疾病的监测和控制(1学时)第一节人兽共患接触性传染的病毒病

狂犬病(C)

口蹄疫(C)

羊传染性脓疱(C)

牛痘(C)

流行性感冒(C)

猪水疱病(C)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C)

流行性出血热(C)

新城疫(C)

第二节人兽共患虫媒性传染的病毒病

流行性脑炎(C)

森林脑炎(C)

马传染性贫血(C)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C)

基孔肯雅病(C)

新疆出血热(C)

第三节人兽共患阮病毒

痒病(C)

牛海绵状脑病(C)

思考题:怎样减少人兽共患病的蔓延。

第十章人兽共患细菌疾病的监测和控制(1学时)第一节人兽共患革兰氏阴性细菌病

鼠疫(A)

布鲁氏菌病(A)

沙门氏菌病(A)

大肠杆菌病(C)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C)

第二节人兽共患革兰氏阳性细菌病

炭疽(A)

破伤风(A)

气性坏疽与恶性水肿(C)

葡萄球菌病(C)

链球菌病(C)

猪丹毒(C)

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C)

李斯特菌病(C)

肉毒梭菌中毒症(C)

第三节人兽共患放线菌目细菌病

结核病(C)

放线菌病(C)

第四节人兽共患螺旋体类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C)

莱姆病(C)

蜱传回归热

小螺菌鼠咬热(C)

思考题: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的人兽共患病怎样防治。

第十一章人兽共患衣原体病和立克次体病的监测和控制(1学时)第一节人兽共患衣原体病

鹦鹉热衣原体病(C)

第二节人兽共患立克次体病

Q热(C)

恙虫病(C)

思考题:怎样减少衣原体并的感染几率?

第十二章人兽共患真菌病的监测和控制(1学时)

第十三章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监测和控制(1学时)

第一节人兽共患原虫病(C)

第二节人兽共患吸虫病(C)

第三节人兽共患绦虫病(C)

第三节人兽共患线虫病(C)

思考题: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上的分布和蔓延规律。

第十四章动物防疫概论(1学时)

第一节动物防疫概述

概念(A)

任务和作用(A)

发展史和现状(A)

第二节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和作用(A)

方法、步骤和内容(A)

第三节动物防疫计划

第十五章动物防疫技术(1学时)

第一节消毒(A)

第二节免疫接种(A)

第三节药物接种(A)

第四节扑灭疫情的措施(A)

第五节无公害动物性食品生产中的兽医防疫准则(B)第六节动物防疫监督(B)

思考题:动物防疫与人类的关系。

第十六章动物检疫概论(2学时)

第一节动物检疫概论

动物检疫概论(A)

动物检疫的任务和作用(A)

发展史和现状(B)

第二节动物检疫的范围和对象(B)

第三节动物检疫的分类(B)

国内动物检疫(A)

出入境动物检疫(A)

第四节动物检疫的处理

思考题:动物检疫的重要性有哪些?

第十七章动物检疫技术(2学时)

第一节动物检疫的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A)

临诊检查(A)

病理学检查(A)

病原学检查(A)

免疫学检查(A)

生物技术检查(A)

第二节各种动物检疫的临诊检查要点

猪的临诊要点(A)

牛的临诊要点(A)

羊的临诊要点(A)

马的临诊要点(A)

禽的临诊要点(A)

其它动物的临诊要点(C)

第三节病料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第四节动物检疫的方式

现场检疫(A)

隔离检疫(A)

思考题:怎样更好的掌握动物检疫技术?

第十八章国内动物检疫(2学时)

第一节产地检疫

产地检疫的概述(A)

产地检疫的组织、内容、程序和方法(A)

产地检疫的出证(A)

第二节屠宰检疫

宰前检疫(A)

宰后检疫(A)

第三节运输检疫

运输检疫的概念和意义(B)

运输检疫的程序、组织和方法(A)

运输检疫的出证(A)

运输检疫的注意事项(B)

第四节市场检疫监督(自学)

思考题:我国有哪些关于检疫的法律和法规。

第十九章出入境动物检疫(2学时)

第一节进境检疫

进境动物检疫(A)

进境动物产品检疫(A)

第二节出境、过境和运输工具检疫

出境检疫(A)

过境检疫(A)

运输工具检疫(A)

第三节出入境动物及动物产品风险分析(自学)

风险分析概述(C)

风险分析项目管理(C)

应用OIE风险分析框架(C)

思考题: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的重要性有哪些?

第二十章其它动物产品的检疫(自学)

第二十一章医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1学时)

概念、种类和现状(B)

思考题:医学动物模型与人类健康有哪些关系。

第二十二章实验动物比较模型研究(1学时)

概念、历史和现状(B)

思考题:为什么要进行实验动物比较模型研究。

第二十三章现代生物技术为人类保健服务(2学时)

历史、现状(C)

各种生物技术简介(C)

思考题:动物生物技术与人类伦理学有哪些冲突,该如何看待?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按上表实验序号分别填写)

实验1 环境温度对小鼠耗氧量及代谢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温度下小鼠耗氧量和代谢率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个体的直接危害。

实验内容: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机体消耗一定量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测出不同温度下机体每小时的耗氧量,从而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能量代谢率。

实验要求:掌握操作方法。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2 湛江市生活污水处理状况调查

实验目的: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城市污水对生境的破坏及治污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城市目前的污水处理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实验内容:调查城市污水的处理方法、程序及效果。

实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主要是对污水对生境的破坏、污水治理的现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实验3养殖场环境卫生及防疫状况调查

实验目的: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大型养殖场的废弃物的处理措施和方法及不同方法的处理效果,调查不同动物的防疫程序及原理。

实验内容:对大型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废弃物处理方法和动物防疫程序进行调查和了解。

实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主要对养殖场的卫生状况和防疫状况进行分析。

实验4 TTC法检测牛乳中抗生素残留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

实验内容:新鲜牛乳灭菌后加入嗜热链球菌培养后,添加一定量的TTC继续培养,如果被还原为红色,在无抗生素残留,否则有抗生素残留。

实验要求:掌握TTC法检测乳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

实验5家畜精液的一般性状和微生物检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冷冻精液的解冻、稀释及精液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和鉴定方法。

实验内容:冷冻精液解冻后进行一般性状的监测,分离培养精液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精液进出口检疫检验的方法。

实验6 畜舍或禽舍的综合消毒技术

实验内容:结合生产实践掌握畜禽舍、土壤、粪便等消毒方法。并对消毒效果进行分析。

实验要求:掌握兽医临床常用的各种消毒方法和分析消毒效果的方法。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兽医公共卫生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张彦明主编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动物微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何明清主编

《微生态学》.大连出版社.康白主编

《动植物检疫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李志红编著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

笔试

实验课考试方式:

操作

执笔:

审核:

批准人:

时间:

执业兽医资格(兽医全科类)考试-兽医公共卫生学(A1题型2)

执业兽医资格(兽医全科类)考试-兽医公共卫生学 (A1题型2) 1、对动物粪便最经济有效的消毒方法是 A.焚烧法 B.掩埋法 C.化学消毒法 D.生物热消毒法 E.紫外线消毒法 2、掺假牛乳的处理措施是 A.煮沸后食用 B.销毁 C.加工酸乳后食用 D.丢弃 E.加工成乳粉后食用 3、不适于销毁的对象为 A.重要传染病(结核病、口蹄疫、猪瘟、疯牛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狂犬病等)和寄生虫污染的动物及产品 B.病死、毒死和不明死亡动物尸体,经检验为有毒有害的动物及产品 C.黄脂肉和PSE猪肉

D.人工接种病原或药物安全实验的动物及产品 E.从动物体割除下来的病变部分 4、有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措施不包括 A.焚毁 B.掩埋 C.化制 D.消毒 E.丢弃 5、养殖企业的污水可以 A.直接排入环境 B.用于农业生产 C.处理合格后排放或利用 D.用于水产养殖 E.园林绿化 6、以动物为主的(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是 A.棘球蚴病、旋毛虫病、马脑炎 B.戊型肝炎 C.日本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 D.猪带绦虫病

E.结核病、炭疽 7、按照病原体生活史分,属于直接人兽共患病的是 A.结核病、炭疽、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 B.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登革热 C.棘球蚴病、棘球绦虫病、猪(牛)带绦虫病、猪(牛)囊尾蚴病等 D.肝片吸虫病、钩虫病 E.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 8、日本”水俣病”的病因是 A.重金属汞中毒 B.重金属铅中毒 C.重金属镉中毒 D.亚硝酸盐中毒 E.二噁英中毒 9、在肉用牛、羊生产中可以使用的兽药是 A.β-兴奋剂、性激素、玉米赤霉醇 B.氯霉素、呋喃唑酮 C.硝基化合物、孔雀石绿 D.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等 E.催眠镇静剂

兽医公共卫生学复习题

、名称解释 1、兽医公共卫生学: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和物质资源,研 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兽共患病、动物防疫检疫、动物性食品卫生、比较医学和 现代生物技术等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增进人类健康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 学科。 2、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 一整体。 3、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流动沿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顺序被逐步减少,通常后者获得能量大约只为前者所含能 量10 %,即1/10 4、生态金字塔: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每个营养级有机体个体的数量、能量及生物量,按营养级的顺序排列起 来并绘制成结构图,所得图形与金字塔相似,所以称之为“生态金字塔”。 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从大气圈、水圈和土岩石圈中获得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沿着生物周围环境进 入生物体,又通过生物体被分解后回到周围环境中。这样的途径反复运动着,这种 循环称为…… 6、库: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化学岩石在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中的滞留称为库。 7、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 间,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达到了相互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 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为…… 8、微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物群以其宿主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相互交流的统一的生态系统。 9、微生态平衡失调: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界环境影 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 10 、益生菌:通过改善微生态平衡,达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土壤学教学大纲+教案-2007

土壤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土壤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基本理 化形状及如何进行利用改良的科学。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草学等农学类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 划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要求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过硬。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掌握土壤基本组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形成因素与形成过程、土壤耕作与管理、土壤污染 与防治、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及土壤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区划及 丰富和发展土壤科学理论奠定坚实基础。是农林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土壤学》课程历史悠久、实践性强且长期与农业、资源和环境等多学科间相互渗透,具有较强的系 统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系统性:以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为线索,阐述土壤圈与地圈、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迁 移与能量交换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强调土壤学在资源环境科学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综合性:除了讲授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外,还讲授它与其它圈层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及其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特征、土壤水资源面临的挑战、土壤污染及其治理、土地退化机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实用性:内容前后呼应,脉络清晰,将土壤学的基本知识与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 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学生易于掌握和融会贯通。 《土壤学》紧紧围绕土壤肥力讲授土壤组成(矿物质和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水、气、热、 肥状况;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课程主要讲解土壤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近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打好必要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利用土壤学知识去解 决农、林业生产中的土壤问题,进一步利用、控制和改造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 二、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能鉴别主要的岩石、母质类型和地形地势。能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划分及土壤剖面观察。 2、系统掌握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特性、基本理化性状及利用改良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土壤的主要类型,并且能进行与林业生产有关的土壤资源调查工作。 (二)能力、技能方面: 掌握土壤资源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及常规的土壤分析方法,并且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能力与技能方面的学习属于《分析测试系列试验Ⅰ》的内容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46 学时,课堂讲授为32 学时,另有教学实验14 学时。 在教学中以土壤的形成、演化为线索,系统讲解土壤学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介绍土壤的形成及土壤 剖面;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土类别,土壤学研究的动态。 土壤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土壤是绿色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主要 来源于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而土壤是农、林业生产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士壤管理是农业生产的 3 个主要的组成环节。植物生产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学科部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一五年七月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工程造价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1、基本建设和分类。 2、基本建设程序。 3、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基本要求: 1、熟悉基本建设和分类。 2、了解基本建设程序。 3、了解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掌握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重点:基本建设和分类、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难点: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第二章水工程造价编制与组成 课程内容: 1、投资估算。 2、设计概算。 3、施工图预算。 4、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基本要求: 掌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本章重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本章难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第三章工程定额 课程内容: 1、定额概述。 2、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 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4、单位估价表。 5、工程预算定额。 基本要求: 1、熟悉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2、掌握单位估价表。 本章重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本章难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第四章水工程概预算费用与计价程序 课程内容: 1、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水工程计价程序。 3、水工程费用计算。 4、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工程量清单计价。 基本要求: 1、熟悉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了解水工程计价程序。 3、掌握水工程费用计算。 4、了解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学会工程量清单计价。 本章重点:水工程费用与组成;水工程费用计算。 本章难点:水工程费用计算。 第五章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概述。 2、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 5、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基本要求: 1、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系统。 2、熟悉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掌握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本章重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本章难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第六章消防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消防工程系统概述。 2、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消防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最新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INTERNAL MEDICIN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7110042 课程总学时178(理论总学时98/实践总学时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4 学分8.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影像专业

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抢救知识 与技能,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范围广,专业多,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 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内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有科学创新精神 的优秀临床医学生具有普遍性意义。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内科学(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3rd Edition Goldman 等主编美国Saunders 公司2007 年 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20th edition Nicholas 等主编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2006 年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考核采用闭卷笔试。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理论考试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适当。主观题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两种,注重内科学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选择题由试题库筛选,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见习带教内容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指导学生复习理论知识,以病例为中心,选择典型的病人,演示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查体、问诊、收集临床资料、诊断治疗等,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一)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常见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 展。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诊断。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定义。 (二)熟悉: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临床表现。CO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并发症;严重程度 评估。稳定期COPD^ AECOP的治疗。 (三)了解: COPD勺病理改变;预防。 二.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COPD勺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诊断。AECOPD定义。

兽医公共卫生

兽医公共卫生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兽医公 共卫生学 2010-06-29 00:23:07 来源: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网浏览:1398次 兽医公共卫生学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兽医公共卫生学概念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和物质资源,研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兽共患病、动物性食品安全、实验动物比较医学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类保健事业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二节兽医公共卫生学的内容 兽医以共卫生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生态平衡与人类的健康: 1、生态平衡: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世间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平衡的失调,轻

者会影响某些物种的生存条件和阻碍其繁衍速度,影响人体健康;重者可导致物种的消亡,并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2、生态平衡的保持有赖于学习和掌握生态学业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现将生态学分为三个层次的分枝学科 1)宏观生态学:是以个体和群体为中心来研究个体和群体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科学。 2)微生态学:是以单细胞为中心来研究单细胞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一切生物体与其环境的微生态平衡。 3)分子生态学:是以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为中心来研究细胞内分子环境关系的生态学。 二、环境污染与人类的健康: 环境污染是当代环境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三、人兽共患病的监测与控制: 人兽共患病是指那些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有200多种,在公共卫生方面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人兽共患病有90种,流行的主要人兽共患病有50余种, 四、动物防疫检疫与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公布)。 第三节兽医公共卫生学的作用 一、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活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1、人们在发展中不自觉的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和食物污染。 2、抗菌药物的研究、生产和使用,使微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因此,研制、生产和推广应用微生态制剂,少用或昼不用抗生素,恢复人类和

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总结

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总结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任务与教学目的 设施园艺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农学科植物生产类园艺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适用于其他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大纲。课内学时72,共计4学分。 设施园艺学是园艺学科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涵了生物、环境和工程三个交叉学科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已经学习了园艺植物栽培学、农业气象学等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园艺学科学生的专业背景,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侧重讲授园艺设施在园艺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因此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目前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园艺设施的主要类型及环境特点,不同覆盖材料对设施环境的影响,如何通过温、光环境调控和水肥管理满足园艺作物生产的要求,实现高产、高效目的。掌握目前设施栽培面积比较大的主要瓜类、茄果类等蔬菜、花卉和果树等作物的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介绍设施园艺的定义和内涵,设施园艺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设施园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等,使同学了解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几种主要园艺设施的结构、类型、性能的讲授,使同学了解不同设施在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覆盖材料性能的讲

授,使同学们了解各种覆盖材料在生产中的选用原则;通过对设施内温、光、湿、气和土壤环境特点的介绍,使同学们掌握设施性能与调控技术;简单介绍园艺设施的选址要求、在建造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最后介绍园艺植物设施栽培的特点及主要蔬菜、花卉和果树设施栽培关键技术。通过以上内容的讲授,使同学们初步掌握设施园艺相关理论与技术。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设施园艺学综合性很强,从知识内容上涉及到园艺植物栽培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工程力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科知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设施园艺学属于实用技术,应用性很强。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方法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

《林业技术经济学》(新版)教学大纲

《林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林学专业2007级 学时数:27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选修课。林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是对为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可能被采用的各项不同的技术政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科学,即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林业技术经济学也是林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0.5学时) 要求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简单应用:简述林业技术经济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原理(1.5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如何处理林业生产中不同技术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全面理解:经济效果原理。 难点分析:经济效果原理和如何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和评价标准(2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 全面理解:评价林业技术方案的客观标准。 难点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 综合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三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2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的作用和设置原则。 全面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重点掌握: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难点分析: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第四章林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3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步骤,以及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 全面理解: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难点分析:因素分析。 第五章技术经济预测和决策(4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经济预测概述。 全面理解:定性预测法、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其它方法,马尔科预测技术,技术经济决策和效用曲线。 难点分析:回归预测和效用曲线的应用。 第六章线性规划(1学时) 本章内容要做好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因为其中内容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较多,难于在有限时间内讲解清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Ⅰ说明部分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总学时:106 其中理论学时:64 实践学时:42 学分:5 适用专业: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等。 后续课程:临床实习。 Ⅱ本文部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内科学疾病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内分泌系统及代谢、营养、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本课程重点阐述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和进展。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临床医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好内科学,是学好临床医学其他专业课程的关键。 课程任务学习内科学的目的在于扎实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毕业时能独立防治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应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继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内科学的学习应以基础医学和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等课程为基础。在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近,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要求: 1.简述内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概述内科学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的内容和方法;能制定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保健实施方案。

2.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资料,对常见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制定诊疗计划;能对内科常见急、重病进行诊断和防治。 3.能熟练地询问病史;独立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结果要符合实际; 4.能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并能对结果进行正确分析,理解其临床意义; 5.能写出规范的住院病历; 6.具有一定的卫生宣教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求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为社区健康服务的思想。 三、教学条件 教学资料:内科学(统编教材)、教学大纲(校本大纲)、授课计划、内科学实验(见习)指导(校本教材)、教学进度表、内科学基本技能考核大纲等(自编)。 教学设备: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仿真病房、模拟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人员:由双师型教学骨干组成,理论课由高级职称教学人员和行业专家主讲,实训课分12-16人/组,由青年教师和临床医师带教。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全国执业兽医考试习题附答案(兽医公共卫生学)

全国执业兽医考试习题附答案(兽医公共卫生学) 执业兽医考试内容包含: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与手术学、兽医产科学、猪疾病、牛羊疾病、鸡疾病、犬猫疾病等考试科目。兽易通老师会收集整理各类考试习题,供各位考生参考复习。 1.下列哪种食品污染属于化学性污染?() A. 细菌污染 B. 真菌毒素污染 C. 放射性污染 D. 农药残留 2.下列那种疾病不是食源性疾病?() A. 食物中毒 B. 与食品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C. 暴饮暴食所引起的胃肠炎 D. 经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3. 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机制是()。 A. 感染型中毒 B. 毒素型中毒 C. 混合型中毒 D. 以上都不对 4.以下哪种试验不能证明受试物具有致突变的作用?() A. 急性毒性试验 B. Ames试验 C. 微核试验 D. 彗星试验 5.以下哪种药品是“瘦肉精”?() A. 马布特罗 B. 克伦特罗 C. 塞布特罗 D. 塞曼特罗 答案:1.D 2.C 3. C 4.A 5. B

6.“水俣病”是由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 A. 铅中毒 B. 汞中毒 C. 镉中毒 D. 砷中毒 7.二恶英中毒不能引起以下哪种情况?() A. 雌性不孕 B. 子代畸形 C. 氯痤疮 D. 骨质硬化 8.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中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9. 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如果保存方法不当通常会发生哪种变质?() A. 酸败 B. 腐败

兽医公共卫生学

兽医公共卫生学 绪论 第一节兽医公共卫生学概念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和物质资源,研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兽共患病、动物防疫与检疫、动物性食品安全、实验动物比较医学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类保健事业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二节兽医公共卫生学的内容 兽医以共卫生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生态平衡与人类的健康: 1、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达到了相互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2、生态平衡的保持有赖于学习和掌握生态学业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现将生态学分为三个层次的分枝学科 1)宏观生态学:是以个体和群体为中心来研究个体和群体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科学. 2)微生态学:是以单细胞为中心来研究单细胞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一切生物体与其环境的微生态平衡. 3)分子生态学:是以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为中心来研究细胞内分子环境关系的生态学. 二、环境污染与人类的健康:

环境污染是当代环境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三、人兽共患病的监测与控制: 人兽共患病是指那些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 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有200多种,在公共卫生方面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人兽共患病有90种,流行的主要人兽共患病有50余种, 四、动物防疫检疫与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公布). 第三节兽医公共卫生学的作用 一、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活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1、人们在发展中不自觉的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和食物污染. 2、抗菌药物的研究、生产和使用,使微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因此,研 制、生产和推广应用微生态制剂,少用或不用抗生素,恢复人类和动物的微生态平衡,将是兽医公共学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 二、在人兽共患病的监测与控制中起主力军的作用 人兽共患病中的绝大多数疫病是经动物及动物产品传播给人的,所在控制和消灭人兽共患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和消灭动物传染源. 三、通过动物防疫和检疫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 我国已加入WTO在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中我国也必须要遵守国际上通用的防疫和检疫规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实施卫生和动植物检疫的协定》(SPS协定)和《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协

资源环境分析教学大纲

《资源环境分析》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资源环境分析既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应用学科,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土壤、植物、农产品品质、肥料、环境污染分析的基本知识,掌握样品的采集制备、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分析样品的预处理技术、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试剂配制与测试操作技术、操作的要点难点,方法的误差产生与干扰的克服方法、常规分析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分析质量的控制、分析数据的处理与评价应用知识。为学生开展SRT课题的研究,参与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在实际生产中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进行合理施肥、食物和饲料的检定、环境评价与环境修复、有机绿色农业生产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水、试剂、器皿 1.水的制备与检验 2.试剂的规格、标准、选用与配制 3.常用分析器皿的特性、使用与洗涤 习题要点:水的检验方法与要求,试剂的规格与配制方法,常用分析器皿的特性和洗涤方法。 第四节分析误差的控制与数据处理 1.分析误差的来源 2.分析误差的表示方法 3.系统误差的控制 4.偶然误差的控制 5.允许误差的范围 6.可疑数据的取舍 习题要点:分析误差的类型与表示方法,如何控制分析误差和进行数据的取舍。 本章重点、难点:实验室用水的检验、试剂的选用与配制方法,常用器皿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实验误差的减免。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实验用水的检验指标和检验方法,试剂的规格、选用、配制与保存方法,常用器皿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实验误差的检验与减免。 理解:实验室用水的制备方法、试剂的标准,分析数据的统计与检验。 了解:特殊用水的制备方法,标准试剂的要求和前处理方法,常规分析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第四节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土壤样品的采集 2.土壤样品的制备 3.土壤样品的保存 习题要点:如何使土壤样品具有最大的代表性,特殊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的要求。 第五节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植物组织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2.瓜果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3.籽粒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习题要点:根据研究的要求采集制备与保存植物组织。 第六节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无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2.有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习题要点:比较肥料样品、土壤样品和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的异同。 第五节样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1.常压烘干法 2.减压烘干法 3.共沸蒸馏法 4.卡尔·费休法 习题要点:根据样品的特性选用其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操作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代表性土壤、植物、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与要求。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代表性土壤、植物、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与要求,水分测定的烘干法。 理解:特殊土样、诊断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水分测定的减压烘干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的原理。 了解:根据样品的特性和研究要求进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选择样品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第三节概述。 1.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意义 2.土壤有机质的形态与含量 3.土壤有机质与氮素含量的关系 4.有机碳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和选用

《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重庆高级建筑技工学校《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教研组编写教师:魏佳强 2013年2月23日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概述。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 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专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教学对象:2011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成专学生。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初步的经济分析、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本课程由浅入深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一名技术强、能力过硬并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技术管理人才。 三、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用到的知识较为全面,既牵涉基础课,又涉及专业基础课,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法规》、《建筑材料》、《工程量计价》。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 四、教学方法 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在教学方法上,要在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工程经济规范条文的应用,熟悉各种经济指标,能熟练地运用规范进行各种基本构件的经济效果评价。 作业对熟悉基本理论和计算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有计划地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足够的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的相关规定。

内科学教学大纲版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疗技术的学科,属临床专业课。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学习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高等中医院校的西医内科学包括传染病、内科、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是现代医学各临床学科的基础,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骨伤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与中医各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二)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取、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三)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内科常用的诊疗技术,结合本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五)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5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通过内科学的教学,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讨论,亲自参加实践,发现问题、

兽医公共卫生学作业答案

兽医公共卫生学作业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种食品污染属于化学性污染?(D) A. 细菌污染 B. 真菌毒素污染 C. 放射性污染 D. 农药残留 2. 下列那种疾病不是食源性疾病?(C) A. 食物中毒 B. 与食品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C. 暴饮暴食所引起的胃肠炎 D. 经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3. 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机制是(C)。 A. 感染型中毒 B. 毒素型中毒 C. 混合型中毒 D. 以上都不对 4. 以下哪种试验不能证明受试物具有致突变的作用?(A) A. 急性毒性试验 B. Ames试验 C. 微核试验 D. 彗星试验 5. 以下哪种药品是“瘦肉精”?(B) A. 马布特罗 B. 克伦特罗 C. 塞布特罗 D. 塞曼特罗 6. “水俣病”是由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B) A. 铅中毒 B. 汞中毒 C. 镉中毒 D. 砷中毒 7. 二恶英中毒不能引起以下哪种情况?(D) A. 雌性不孕 B. 子代畸形 C. 氯痤疮 D. 骨质硬化 8.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中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是(C)。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9. 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如果保存方法不当通常会发生哪种变质?(A) A. 酸败 B. 腐败 C. 发酵 D. 腐烂

10. 以下哪种乳不属于化学异常乳?(D) A. 低成分乳 B. 低酸度酒精阳性乳 C. 冻结乳 D. 末乳 11.下列哪种食品污染属于物理性污染?(C) A. 细菌污染 B. 真菌毒素污染 C. 放射性污染 D. 农药残留 12. 下列哪种情况不是食物中毒的特点?(B) A. 集中发 B. 传染 C. 潜伏期短 D. 症状相似 13. 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机制是(B)。 A. 感染型中毒 B. 毒素型中毒 C. 混合型中毒 D. 以上都不对 14. 以下哪个试验不属于亚慢性毒性试验?(A) A. 30天喂养试验 B. 90天喂养试验 C. 繁殖试验 D. 代谢试验 15. “瘦肉精”属于以下哪类药物?(D) A. 氨基糖苷类 B. β-内酰胺类 C. 大环内酯类 D. β-受体激动剂类 16. “痛痛病”是由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C) A. 铅中毒 B. 汞中毒 C. 镉中毒 D. 砷中毒 17. 以下哪种食品添加剂是护色剂?(A) A. 亚硝酸钠 B. 苏丹红 C. 红曲红 D. 山梨酸钾 18.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中采用的监督管理体制是(C)。 A. 单一部门专门负责制 B. 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管理 C. 多部门分段式管理 D. 以上都不对 19. 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如果保存方法不当通常会发生哪种变质?(B) A. 酸败 B. 腐败 C. 发酵 D. 腐烂 20. 下列关于畜禽屠宰加工场的选址要求不正确的是(D)。 A. 距离学校、医院至少500米以上 B. 周围应有2米高围墙 C. 地势平坦且有一定坡度 D. 位于居民点上风向

兽医公共卫生学试题

兽医公共卫生学: 兽医公共卫生学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 1.生态平衡与人类的健康; 2.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3.人兽共患病的监测与控制; 4.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 5.动物医学实验为人类保健服务。 不属于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的一项是()C A.饲料添加剂使用混乱 B.' C.畜禽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 D.环境污染特别严重 E.畜禽屠宰加工条件差 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中,根据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以及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中的作用,可分为、、,这三者构成生物群落。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以和为渠道来实现的。(食物链、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我们把能量流动中的每个营养级的有机体个体数量、能量及生物量,按营养级顺序排列起来并绘成结构图,因所绘图形与金字塔相似,所以称之为“生态金字塔”,有三种类别,以下不属于生态金字塔的是()B A.能量金字塔 B.营养金字塔 C.数量金字塔 D.. E.生物量金字塔 根据循环物质的形态和储存库的不同,物质循环分为气相循环和沉积循环,前者储存库主要是大气圈和水圈。(√) 微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如同生态学的其他分支一样,其精髓在于物质、能量、信息、营养“四流”运转。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包括陆地生态系统、、三大类。水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要看该系统是否达到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及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结构上) 不属于生态系统平衡失调主要原因的选项是()A A.集约化养殖 B.信息系统改变 C.环境污染 D.物种改变 , 臭氧(O3)层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包括()D A.皮肤癌增多 B.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增加 C.免疫系统抑制

2015级植物保护学概论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一)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农业昆虫识别的基本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熟悉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二)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正确识别植物主要害虫种类;在田间能正确诊断植物主要几大类病原的病害;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的防治适期;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基本具有对当地植物主要病、虫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初步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方面:培养学生植物保护意识;从事病、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四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主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两个二级学科分别在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1课时,讲授1) 主要讲述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研究内容,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和趋势。 1.基本要求

《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理论教案学时,实践教案学时) 学分: 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 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化学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业的特点; .通过学习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增强经济效益观念,提高效益分析能力; .理解和应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掌握工程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能对生产、科研、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化学工程的选修课程,可以为先学习化工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增加了解本课程化工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 四、本课程的教案内容 (一)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教案内容和教案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及作用; 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目的与要求: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 了解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 明确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 了解化工技术经济学的作用; . 明确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二)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评价原则; 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投资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 成本及费用的估算; 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 目的与要求: . 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评价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和项目资产的组成; . 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 了解设备的折旧和折旧率; . 掌握设备折旧计算的基本方法; . 了解成本及费用的概念; . 掌握成本及费用的估算方法; . 理解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之间的关系。(三)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可比原则;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衡量; 利息与利率;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资金等效值的概念;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方法。 目的与要求: . 了解可比原则的概念和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