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NIKON器材派菜鸟眼中的器材观

一个NIKON器材派菜鸟眼中的器材观

一个NIKON器材派菜鸟眼中的器材观
一个NIKON器材派菜鸟眼中的器材观

一个NIKON器材派菜鸟眼中的器材观

本人自封为器材派菜鸟,第一次发一篇器材点评的帖子,勇气实在可嘉,大侠砸砖时请留情。

先说说自己的器材吧,目前本人手中的机身是D700和D300,镜头包括24-120VR、35 2、50 1.4、85 1.4和105 2DC,将D80、T11 16、T28 75、T70 200等一干器材赠于老爸。经过几年的折腾,终于在上周决定将手中的器材固定下来,今后潜心摄影。本人心目中的观点也从牛镜+狗机的配置变成了牛机+老镜的配置。以下谈谈本人的摄影观点。

第一篇全幅和非全幅

DX和FX是135系统进入数码时代之后派生出的话题,这个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大致在胶片和数码更替的那一个时段,由于传感器制作的困难,以及机身体积的控制,以NIKON和CANNON为首的135SRL制造商推出了一种小像场的数码135系统,称为APS格式,或者DX格式。

原理如附图:

相对于以往的胶片135系统,DX系统的画幅较小,但依然能使用胶片时代的同卡口135系统镜头。后来,CANNON、NIKON,乃至抱着美能达借尸还魂的SONY都推出了和胶片等画幅的传感器,数码时代的全幅系统彻底降临,于是网络上就自然而然的揎起了DX和

FX之争。FX支持者们有价格的心理优越感,大体上D3和D700的拥有者自认为比较专业;而DX由于亲民的价位,有大量的拥趸,他们则认为D300、D80的性能并不亚于FX,如果摄影者控制得好,一样出牛片。

本人不才,特总结DX和FX的优点如下。

先说说优越感较强的FX格式优点:

1、与胶片画幅相同,与传统镜头的匹配更为合理

实际上这一点是FX最大的优点。在没有数码摄影之前,摄影师只能通过镜头的选择去拍摄合理的图片,那时各大厂商也将设计的心思都放在镜头的制作上。大体来说,NIKON的镜头在设计时都是考虑了主要拍摄的对象的,比如28 1.4是拍小广角风景,两个CRC系统和油润的色彩能更好的表现风景的美感;105 2DC的设计重心是拍半身人像,DC环的焦散控制能将需要表现的主题从复杂的环境中分离出来,而中心和边缘差不多相差一倍的分辨率也更能凸现中心主题。这些镜头用在FX上,也能做到物尽其用,而DX格式1.5倍的焦距乘数改变了这个关系,28的广角变成42的标头,CRC系统失去了大部分功能,而且一定的广角视差也降低了镜头的使用性能;50的标头成了75的半身人像头,透视设计的问题使这种廉价人像头总带给摄影师们一张张大鼻子人像。

2、广角拍摄占据优势

这点不用多解释,1.5倍的乘数,大家都知道怎么算。

3、在相同的焦距、相同的光圈、相同的构图时,景深更浅

DX格式相当于FX的中心部分截图,实际上用相同的焦距、相同的光圈拍摄离镜头距离相同的物体时,两者的焦外虚化程度相同。但是如果需要获得相同的构图,使用DX者必须离拍摄对象更远,因此DX者损失了更浅的景深。

再说说DX格式的优点:

1、DX格式也能使用专门的DX镜头,获得广角的效果和DX相匹配的透视

比如TOKINA11-16 2.8DX、NIKON 12-24 4、SIGMA 10-20 4-5.6这些镜头是专为DX设计的广角镜头,由于使用全部镜片面积为CCD 中心部分成像,这些DX镜头能做到比FX更广的焦距,在NIKON 14-24 2.8推出以前,FX能拍摄的最广的范围甚至还不如DX。另外NIKON 17-55 2.8等镜头为DX打造,其透视效果也适合DX的拍摄。

2、在相同的镜头上DX格式能获取比FX更好的边缘画质

在和FX使用相同的镜头的时候,DX格式相机只用该镜头的中心部分参与成像。众所周知,镜头边缘画质下降,以及边缘暗角是普片存在的问题,但如果在DX机身上使用全幅镜头,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也许有的人说,把全幅照片的边缘部分裁剪掉,一样可以获得画质均匀的照片。但是FX照片裁剪后留下的像素已经少了很多,而DX给你的却是一张像素密度更高的照片。

3、DX格式在长焦和微距上具有优势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1.5倍的焦距乘数,大家都容易计算,也许很多老鸟不不屑一顾,但是拍鸟的和拍虫的朋友们应该深知其中的好处。

看了很多国家地理老鸟的作品,发现微距上用DX的家伙还不少,纠其原因,1.5倍的焦距乘数带来的焦前工作距离增加的好处、同工作距离下更大放大倍率的好处(能使牛微突破1:1放大比)、以及同构图时更深的景深就是FX被他们喀嚓掉的“罪魁祸首”。

在各举优势之后,有几个错误命题一直是DX和FX之间说不清楚的,本鸟也用自己不那么深厚的光学知识说明一二:

1、DX格式使用135镜头时,实际焦距为镜头标识焦距乘1.5

这是个错误命题,对于刚玩摄影的朋友来说,在构图方面确实是是如此,比如NIKON 60MICRO用在D300上和TAMRON 90MACRO用在D700上看到的视角确实差不多。但是注意,是等效焦距为镜头焦距乘1.5,而非你取景器内看到的东西完全相同。DX格式实际上是一个FX的截屏,最基本的,在构图参照对象相同的情况下,FX获得的背景范围会更加广泛一些。如果摄影师更为专业一些的话,在构图时会发现D300+60和D700+90给你带来的透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2、FX的背景虚化效果更好一些

这也是个错误命题,正确的说法应该是FX和DX的背景虚化能力大致相同,但在相同焦距、相同光圈、相同前景构图的情况下,FX由于对焦距离近,能获得更浅的景深。

3、全幅相机更有必要配牛头

这是大多数摄影者的潜在想法。实际上,对于DX相机,在用相同镜头时获取相同像素的照片用到的镜头的成像面积小一些,要求镜头的单位面积分辨率更高。

在本篇结束之时,最后说一句,其实DX已经发展成系统,和FX成为画幅上的两大门派,只是因为可通用镜头,才引起了这么多口水。其实DX有很多优势,包括它的便携性能,可惜由于虚荣心的存在,DX总像穿小鞋的媳妇。其实除了DX和FX之争,并没有人讨论135系统和中大画幅的素质差距,也没有人怪罪小DC的成像效果。至于为什么,就问你那颗虚荣的心。

第二篇NIKON DSRL的选择

上一篇谈到了DX和FX的基本原理,这一篇就来讲讲NIKON DSRL 的选择。作为一个新鸟,选择DSRL之前,先要了解一下NIKON DSRL 的概况。

进入数码单反时代,NIKON先后推出过D1系列、D100、D2系列、D70/S、D50、D200、D40/X、D80、D60、D3、D300、D700、D90等十三组逾二十种机型,NIKON对旗下相机型号的定位大致是一位数的是顶级相机,三位数的为专业/准专业相机,两位数的为入门相机,H/X/S等后缀是升级版或修改版。但是NIKON也有些定位比较特别的,比如除了缺少手柄外完全达到NIKON顶级相机素质的D300和D700,以及性能部分超越D200的D80,这些都是与CANNON和SONY竞争的时代产物:

D300是NIKON和D3一起推出的相机,其内部处理系统和画质、感光度与D3相差无几,NIKON从D3开始定位于全幅相机,为了树立D3在NIKON系统内的定位,NIKON有意将D3和D300拉开档次,

实际上D300如果加上手柄,完全可以胜任做D2系列的换代机,D300的综合性能也要比C家的40D略好一些,除了画幅,D300基本超越5D。

D700是NIKON应对SONY A900和CANNON 5D II的产物,由于当时C、S已经有了FX新机上市的计划,NIKON在推D700的时候将自家顶级技术毫无保留地用在D700上了,除了手柄,D700和D3性能相差无几,高ISO上甚至略胜一筹。

D80的出现是NIKON为了和D40、D60这类入门机拉开档次。D40、D60是NIKON为了竞争超低端市场推出的无机身马达、三点对焦版本相机。D80在性能上不逊色于D200,唯一的缺点是不支持AIS镜头。

以上说的三款机器是NIKON的超性价比产物,但是持币待机者往往发现不了这其中的奥妙,只能通过性能和价位来区分NIKON相机的基本档次。

撇开D1系列、D100、D2系列和D70/S这些老枪不谈,下面本鸟来谈谈决定NIKON相机层次区分的基本因素:

因素一:像素

大体当像素发展到600万像素以后的时代,像素已经不再是决定DSRL性能的核心参数了,但是仍然是一个参考参数。像素对大多数玩家来说并无所谓,有600万就够,但是对于初学者的诱惑和大幅广告设想师的实际需求来说,像素还是有那么一些用处的。鄙人把像素作为区分NIKON相机档次的第一个参考因素。

目前NIKON主流相机的像素分为三个级别,600万级、1000万级和1200万级。

600万级是面临退市的:D50和D40;

1000万级覆盖入门相机和半专业相机:D40X、D60、D80、D200;1200万级是NIKON最高的像素级别,这个区域内似乎什么档次的机器都有:D90、D300、D700、D3。

因素二:CCD还是CMOS

理论上来说,CMOS比CCD要先进一些,但是很多人反映CCD的锐度和反差更好。不过NIKON自身没有传感器制造能力,其传感器基本由SONY供应,于是也只好被SONY牵着鼻子走。NIKON现在使用CMOS的机器只有D300、D3、D700和D90。

因素三:对焦模块

NIKON的对焦模块决定相机的档次,目前NIKON对焦模块有四种:三点、五点、十一点和五十一点。

先说最高级的,五十一点对焦的包括D3、D700和D300,这也是我说D700和D300超越普通准专业相机的一个原因。

十一点对焦的则包括D200、D80、D90。

五点对焦的是D50,以前还有D70和D70S。

三点对焦的包括D40、D40X和D60。

因素四:对手动镜头的支持

这个很好分辨,NIKON只有三位数和一位数的相机支持手动镜头的测光。

因素五:CF还是SD

一般用CF的相机比SD的相机好。

因素六:是否机身直接包括手柄

这个也很简单,只有D1系列、D2系列和D3有连体手柄。

因素七:机身有无马达

D40/X、D60是没有机身马达的。

我用以上六大因素将NIKON相机分为四个档次:

档次一:有手柄,1200万像素、CMOS、51点对焦、CF卡、支持手动镜头、有马达

档次二:无手柄,1200万像素、CMOS、51点对焦、CF卡、支持手动镜头、有马达

档次三:无手柄,1000万像素、CCD、11点对焦、SD卡、不支持手动镜头、有马达

档次四:无手柄,600万像素、CCD、3点对焦、SD卡、不支持手动镜头、无马达

这样是基本划分,但是D200、D90、D50和D60这几个机器介于以上边界之上,再仔细分辨每个档次间的核心参数差距:

档次一和档次二之间的差距是有无手柄;

档次二和档次三之间的差距是是否支持手动镜头;

档次三和档次四之间的差距是有无机身马达。

这样,NIKON相机的基本定位就被识别了:

档次一:D3

档次二:D700、D300、D200(准第二档)

档次三:D80、D90、D50(准第三档)

档次四:D60、D40/X

此外,还有一个怪异的选手,D2Xs,该选手有手柄,1200万像素,CCD,11点对焦,CF卡,有马达,支持手动镜头,我们可将它看作D2系列的垂死挣扎吧。

对于新人选机,建议如下:

3000元左右的机身有D40/X、D60和D50(二手),但是D40/X、D60的无马达瓶颈,造成想长期玩单反的朋友不愿意与之为伍,D50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基本入门,也够用,五点对焦和马达的它更适合做NIKON的入门机。建议资金不足但想长期玩单反的朋友入D50,只想亮骚显摆对摄影无太多兴趣的朋友选D40/X、D60。

5000元左右的机身包括D80和D90,资金再多一点点可入D200,还有个旁门机器——FUJI S5PRO可选择。鄙人不才,觉得S5和D80是性价比之选。D90性能不错,可观望。

至于D300、D700和D3,有需求的朋友自然会选择,本人这样的菜鸟就暂不班门弄斧。

第三篇镜头的素质

在镜头制作和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球面像差

2、色散和像散

3、畸变控制

4、边缘画质下降

5、像场弯曲

6、锐度、色彩、通透性等

(其余如彗型像差等缺点几乎不能通过设计来弥补,在此不表)

而弥补这些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做大口径镜头,可弥补4,并少许弥补1、3、5,此外镜头镜头口径大也有助于做大镜头光圈:例如大口径的AF-S 24-70 2.8G,做到了大光圈和较好的边缘成像,其球面像差、畸变控制和像场弯曲的控制都比较出色;

使用非球面镜,可弥补1、3,并少许弥补5:例如钻石广角AF 20-35 2.8D,其畸变和球面像差的控制在大光圈广角镜头中做得比较出色;使用萤石镜片或其他低折射镜片,可弥补2,并少许弥补6:例如AF-S 70-200 2.8VR,其5片ED镜片,使它的色散、像散控制非常出众,锐度和色彩还原非常好;

使用纯净度高、通透性好的玻璃,如肖特玻璃等,可弥补6,并少许弥补2:这个很简单,你买块B+W的滤镜,再买块国产绿叶的滤镜,对光看看就知道;

采用有特点的镜片组设计,可弥补5,并少许弥补1和6:比如NIKON 的AF 28 1.4D两组CRC镜片的近摄矫正系统,和ZEISS 的PLANAR 结构提供的平坦像场,再比如TESSAR鹰眼的锐度。

当然,要控制以上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以上的任何一项技术的加入,足以让你多支付四位数的资金,为了让不同富裕程度的人都投入

到摄影这个泥坑中,设计师们自然会拿出不同档次的产品来,低档次的自然就控制得差些,高档次的就控制得好些。此外,也是更重要的,镜头的镜片越多,制造越复杂,其镜片间因为折射、反射可能产生逆光**的几率就越高,设计师们自然需要在镜头缺陷的控制和镜片多少的选择上找到其所认为的黄金平衡点,为了镜片的优化,牺牲一部分画质。

这里介绍百年经典的ZEISS的几种经典结构:

DISTAGON:这是ZEISS的广角结构;

PLANAR:ZEISS的一种双高斯结构,提供较为平坦的像场;SONNAR:ZEISS的大光圈结构;

TESSAR:ZEISS最锐利的结构。

这些结构在ZEISS设计出来后,也被其他品牌的定焦镜头所采用(其实还有一些结构,但这些被引用得更多),并加以修正,衍生出一大批定焦产品。随着镜头的发展,这些厂家在这些结构之上,通过浮动镜片组、ED和非球面镜片的加入,衍生出一大批更为BT的定焦和变焦产品来,但ZEISS提出的这些结构是原形,也是不需要ED和非球面镜片加入就能获得优秀成像的设计。

随后说一个定焦与变焦之争的问题,此前有朋友认为定焦的发展呈停滞之势,变焦却在持续发展,有赶超定焦之势,本鸟以为,这是不可能的。别的不说,就说非球面镜对畸变的控制,每一个定焦都可以专门为其设计一块可抵消其畸变、像场弯曲的相对完美的非球面镜;而如果要为变焦设计非球面镜,就需要兼顾不同焦段,将这些曲率进行

优化,显然,一块非球面镜是很难完美消除畸变的,只能通过多枚非球面镜,并在改变焦距时变化其相互的距离,产生一个非球面镜片组来兼顾这些焦段,即使设计再如何完美,从数学上来说,是超越不了定焦的。

第四篇镜头的选择

接下来说到镜头选择的问题了,这是个很麻烦的问题,也是折磨大家神经的一个大问题。

选择镜头需要考虑什么:

1、画质;

2、价格;

3、便携性;

4、方便性。

放开1和2先不谈,虽然有些老鸟很看不起那些选择大变焦狗镜的朋友,但是扛着一甩儿定焦镜头出去旅游显然是有些滑稽的,在选择上,也必须向便携性和方便性作出让步。大变焦镜头在构图上的方便性,和塑料镜身的轻便性也是很重要的课题。所以AFS 24-120 VR和AFS 18-200 VR在NIKON镜系里的销量持续不减。

画质和价格始终是两个矛盾的朋友,对于镜头这个玩意,物美价廉这个词是不合适的,那些追求画质的老鸟们往往也要对价格屈服。在选择高品质镜头之前,如果不是公款或大款的朋友,建议先考虑以下问题:

1、你的肉眼是否能区分桶型畸变和枕型畸变;

2、你的肉眼是否能分辨笔记本屏幕256色、16BIT和32BIT几种设置的色彩差别;

3、你的肉眼能否准确侦测照片上的光斑、耀斑;

4、你的肉眼能否分辨焦外二线性和非圆形弥散圈;

5、你是否听得懂本鸟以上说的4点,并会正确使用单反相机。

如果答案是NO,这个选择就简单了,AFS 18-55能帮你轻松拍照,并只花费你不到500人民币。

下面谈一些NIKON用户值得选择的镜头。

变焦部分

超广角变焦:

SIGMA 10-20 缺点是质量一般,畸变大,优点是色彩出色,视角不错,便宜,4K左右

TOKINA 11-16 缺点是色彩清淡,逆光差,优点是恒定大光圈,畸变控制不错,做工扎实,4K左右

TAMRON 10-24 新镜,价格性能未知,值得期待

NIKON 12-24 色彩、畸变都不错,缺点是层次感稍差,只能DX,5K 左右

NIKON 14-24 这是超广角的牛镜,是超广角变焦镜头的标杆,也是FX镜头,值得拥有,缺点就是价格了,12K左右

超广角的全幅镜头比较难选择,除了NIKON 14-24超广王,就只有SIGMA 12-24可以选择了,但那支的性能确实不敢恭维。

NIKON 18-70 2K以内,色彩好,畸变一般

NIKON 18-200 5K,大变焦比,性能均衡,但各方面控制只能算普通NIKON 18-35 5K,银广角,好头,除了光圈小些,其他各方面性能超金广

NIKON 17-35 10K,金广角,牛头,在没有N 14-24之前广角无敌NIKON 20-35 6K,钻石广角,牛头,就是设计太老

NIKON 17-55 9K,DX镜王,牛头

SIGMA 18-50、TAMRON 17-50,3K左右,大光圈,性价比高,最大光圈几乎不可用,色彩、做工稍差,但综合素质不错

NIKON 16-85,5K,新镜,性能不错

这个焦段是全幅的广角和DX的标准焦段,对FX用户可以选择单纯的广角镜头,但DX用户的广角应该在前一个焦段内选择,该焦段DX用户应选择合适的挂机标变头。

标准变焦:

NIKON 24-70 14K,新镜皇,超级牛头

NIKON 28-70 10K,老镜皇,牛头,数码表现稍差

TAMRON 28-75/SIGMA 24-70 3K,副厂的性价比之选,全幅适用NIKON 24-85,4K,说的是2.8-4的那支,有1:2微距,不错的老镜NIKON 24-120 4K,不错的旅游镜,带VR的比不带VR的好很多这个焦段可选的镜头很多,但建议选择一只2.8光圈的镜头,如果上不起原厂,副厂的也不错。

NIKON 80-200 6K,小钢炮,不错的好镜头

NIKON 70-200 13K,小竹炮,这个焦段的王者

SIGMA 70-200 6K,微距小黑,性能也不错,比NIKON的稍差,但差不了多远

TAMRON 70-200 6K,新头,性能也不错

NIKON 70-300 VR 3K,光圈稍小,但轻便好用

NIKON 70-300,穷人的选择,不推荐

中长焦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建议上2.8光圈的镜头,原厂上不了就副厂,光圈太小的长焦头不是很好用,如果资金实在有限,就考虑VR 的狗头吧。

定焦部分:

NIKON的定焦从14-600都有,但200以上的不常用,就不介绍了14MM:只有支2.8的,价格10K,优秀的镜头,但血统不纯,可能是TAMRON的OEM,买TAMRON的可便宜2K,SIGMA的就不要考虑了

18MM,只有支2.8的,价格8K,优秀的镜头,但是价格太贵

20MM,只有支2.8的,价格3-4K,性价比之选,SIGMA有支1.8的,也还不错

24MM,只有支2.8的,价格2K多,性价比之选,但效果实在一般,如果不需要焦段很严密,可以考虑20的,SIGMA有支1.8的,也凑

28MM,1.4的是王者,12K,价格好,性能好,2.8那只1.7K,性价比之选

35MM,只有个2的,2K出头,还不错

50MM,1.8的似乎比1.4的好,都不贵,700和1.7K,但焦外还是1.4的好

85MM,1.4的是超级牛头,人像王,6K,1.8的也不错2.5K

105MM,有个2的DC头,6K,人像王

135MM,也是2的DC头,7K,也是人像王

180MM,有个2.8的,5K多,还是人像王

200MM,2VR的是牛头,就是太贵,30K

定焦是本人比较喜欢的,但是设计都比较老,一般都是胶片时代的产物,NIKON还没来得及出数码优化的定焦头,200MM内只有200 2VR 是,50的AFS也是今年才出,还没正式发售。

特殊部分:

如无特殊需要,不用考虑鱼眼,即使考虑的话,也考虑NIKON这个鱼眼王的。

特殊部分主要是微距:

NIKON有50、105、200、70-180四支,都不错

SIGMA有50、70、105、150、180,TAMRON有90、180,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微距无弱旅嘛。

以上这些是AF镜头中比较不错的选择,但是至于用户具体要如何选择,还是看自己的偏好,这个本人不能代劳,但是一个镜头的价值和性能,也大概有一些规律。

1、价格规律:镜头口径越大、ED和非球面镜越多、金属越多、VR 等级越高,镜头越贵。

2、畸变规律:广角端越广,畸变控制越难,对于定焦,一枚非球面镜足以做到畸变修正,如果是变焦,非球面镜越多,相对来说畸变消除越好。

3、色彩规律:用ED镜片代替普通镜片,可获得更好的色彩,ED越多,相对色彩越好。

4、变焦规律:变焦比超过5倍的镜头成像不会很好,原厂变焦比在3倍左右,光圈恒定2.8的是牛头。

5、副厂规律:副厂相同参数的镜头比原厂便宜很多,但除个别优秀镜头外,副厂镜头普片存在最大光圈肉、色彩还原偏暖、跑焦等问题。副厂恒定2.8光圈的镜头和微距镜头性价比高。

说了这些,就说说个人的一些推荐:

对于旅游比较多的朋友:

AFS 18-200 VR或AFS 24-120 VR是DX或FX的不错选择,轻便好用,相对副厂旅游镜头来说,原厂的色彩要好一些。

对于资金不充裕的朋友:

AFS 18-70是个不错的选择,有一定广角,色彩也不错,3片ED,色彩效果直逼AFS 17-55。缺点是广角稍有畸变,光圈不够大。有需要的朋友可在此基础之上补充一只AF 50 1.8,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初学者,但选50 1.8可联系构图,并获得不错的成像。

长焦端可选一支70-300,有VR的拍照成功率高些,55-200VR也行。对于中端选择的朋友:

AF 24-85 2.8-4可提供不错的成像质量,并适用于全幅。SIGMA 18-50、SIGMA 24-70、TAMRON 17-50、TAMRON 28-75是副厂比较优秀的恒定大光圈镜头。

AF 12-24是不错的超广角,全幅用户可选择18-35银广角。

长焦端可选择80-200小钢炮,或副厂70-200。

对于高端选择的朋友:

17-55或24-70是DX和FX的牛头。广角和长焦用14-24、70-200。但是对于超级发烧友,定焦能提供更好的成像,14、20、35、50、85、135、180是比较热门的定焦镜头。

第五篇选择镜头切忌盲目

有一个故事:有个人起初不懂得单反,想买支相机又有足够的MONEY,便在怂恿之下买了单反。起初不懂得镜头,买了支套头随便拍拍。后来又有钱了,就想配齐焦段,从18到300全有狗头。之后看了更多的片子,才发现这些狗头太差,变开始逐个升级镜头,把价格不高,无忌上推崇的镜头逐一收入囊中。再后来,发现机子太差,

不配牛头,便升级机身。机身升级后,发现那些所谓的牛头不够亮骚,发现还要再升级镜头,升级来升级去,发现重复投资很多。

所以,有一个名言,如果你决心投身单反事业,一定要买你能买得起最贵的器材,这也是无忌中被认可的名言。这句话,我基本赞成,但是对于MONEY足够多的人来说,对于MONEY不足的人,这意味着沉重的负担。

我认为,机身和镜头的比例在1:3以内比较合适,镜头再多,就不方便使用了,所以,一定要选择自己最需要的镜头,杜绝盲目为配齐焦段搜集镜头。

在自己肉眼或机身比较不容易分辨镜头素质差异的时候,不要盲目选择所谓的牛头。如果你的肉眼不能分辨成像优劣,如果你的机身或者你想放大的比例不需要用更好的镜头,请不要盲目选择。这一点很重要,但在无忌上最容易被诱导。无忌上有个很不好很浮躁的毛病,就是盲目的器材崇拜,和盲目的自我炫耀。我不认为无忌上真要那么多人用过LEICA、ZEISS,甚至是禄莱、罗斯敦德、哈苏什么的,因为在这些镜头横行的时候,中国处于一个闭关锁国的状态,根本没有这么许多牛头牛物流入大陆,相反,倒是改革开放后,作为二手器材,流入国内的器材才稍多。无忌上除了几个老玩家,有许多器材评测或者摄影作品的人,其他回帖者中能拥有这些器材的比自称拥有的要少许多。对于NIKON用户来说,最毒的器材莫过于ZEISS,但是除非你有信心有眼力,在通常情况下,你用ZEISS拍出来的作品比NIKON 的牛头也好不了很多。

于是,器材的选择有以下几个准则:

切忌器材崇拜,不要盲目选择。

机身和镜头的比例控制在1:3以内,杜绝盲目为配齐焦段搜集镜头。在你的选择范围内,买你能买得起最好的器材。

最后,还要再加上一条,在你买入镜头后,一定要用熟它,不要因为自己用不习惯而认为它成像不好,少作重复投资。

先说这些,以后再继续。

第六篇A09的感受

对于手上MONEY不多的新手来说,TAMRON A09绝对是一只值得拥有的镜头。我不推荐N家的18-70、24-85这些浮动变焦镜头做入门的挂机头,比起A09来说,它们的性价比还是差些。

TAMRON 28-75 2.8(A09)是我用得最多的一支镜头,在我的D50时代,它就是我的挂机镜。

网上对这只镜头的评价很高,总体说来评价不外乎以下几点:

1、锐度高

2、大光圈可用

3、是性价比最高的全程2.8光圈镜头

4、比NIKON的17-55或24-70这样的镜皇级标变大光圈镜头来说,要小巧和轻便许多

不错,这些都是这个镜头的优点。2006年在香港,我有幸从一位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