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职称知识点《初级会计实务》:应收账款和名项金融资产的减值

初级职称知识点《初级会计实务》:应收账款和名项金融资产的减值

初级职称知识点《初级会计实务》:应收账款和名项金融资产的减值
初级职称知识点《初级会计实务》:应收账款和名项金融资产的减值

初级职称知识点《初级会计实务》:应收账款和名项金融资产的减值应收账款的减值:

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存货减值: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其中,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

(1)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高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企业应当将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将减记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的,应当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予以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类似于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1.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20%-50%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比较:其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回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2.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比较。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固定资产的减值:

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是历史成本,有市场条件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会低于账同价值。

资产负债表日可能发生减值迹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企业应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投资性房地产:

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月对投资生房地产进行折旧或摊销,如存在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后确定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投资性房地产,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无形资产减值:

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将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无形资产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交易性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按公允价值计量,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债券的话成本是面值)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企业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余额。

金融资产减值测试管理办法模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银行金融资产减值测试工作,准确反映金融资产价值及经营绩效,提高金融市场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根据《x银行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办法》等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金融资产是指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贷款及应收款类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不包括x银行系统内业务形成的金融资产。本办法所称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在充分、客观评估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标准、程序和方法专门计提的用于弥补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准备金。 本办法所称金融资产减值测试是指针对金融资产进行信用风险水平测试,以确定金融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的过程。 第三条金融资产减值测试应坚持“标准统一、程序规范、谨慎预计、合理判断”的原则,客观、审慎地估计金融资产信用风险状况,按照预定标准,及时规范进行减值测试。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持有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金融资产的x 银行总行和境内各分支机构。境外分行应参照本办法要求和所在地监管规定制定金融资产减值测试管理办法,并报总行(风险管理部)备案。 第二章减值测试的范围和方法 第五条在考虑会计准则及我行会计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可获得性及相关业务的风险情况,对全部或部分金融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其中,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划分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类、可供出售类、持有到期类和贷款及应收款类的四类债券投资应分别确定其减值测试范围: (一)划分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类的债券投资

均不纳入减值测试范围。 (二)划分为可供出售类、持有至到期类和贷款及应收款类的债券投资,均应纳入减值测试范围进行减值测试。除非发生重大风险事件,以下类别债券原则上认为不存在减值迹象: 1.我国政府和政府机构发行的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 2.标普/穆迪/惠誉评级为AAA/Aaa/AAA级主权家发行的主权债、政府机构类债券。 3.拥有标普/穆迪/惠誉评级为AAA/Aaa/AAA级国家政府的担保。 4.标普/穆迪/惠誉评级为AAA/Aaa/AAA级国际金融组织发行的债券。 同一发行人如同时具备多个信用评级,以评级最低的为准。 第六条债券投资减值测试包括单笔测试和组合测试。根据《x 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划分为次级、可疑和损失类的债券资产应当进行单笔测试,计提单笔减值准备。除可供出售类债券投资外,其他纳入减值测试范围但未计提单笔减值准备的债券,应当进行组合测试,计提组合减值准备。组合测试应针对具有类似信用特征的本外币债券组合进行。 第七条采用单笔测试估算特定债项减值准备时,对于可供出售类债券和持有至到期/贷款及应收款类债券采用不同的减值测试方法。 第八条对于需进行单笔减值测试的可供出售类债券,应在参考未来现金流现值的基础上,采取既定估值方法确定债券投资的公允价值。 第九条对于需进行单笔减值测试的持有至到期和贷款及应收款类债券,原则上采取现金流折现模型确定债券投资的现值。对于无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研究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研究 一、研究理论基础 1资产减值会计的含义。 依据会计信息对资产的要求,资产投入到使用环节后,会随着市场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因此,在会计工作开展期间,要根据资金的增减情况做出详细统计,并对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从资金自身金额与应用期间创造的价值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准确判断资产减值情况。 2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企业发展受宏观环境影响,资产自身也会随之改变。会计信息为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充足的参照依据,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益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益的信息,体现了会计辅助决策的作用。谨慎性会计原则是资产减值会计的依据。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记录企业实际面临的或者可能面临的风险损失。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是上述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加时,应用谨慎性会计原则非常必要,此时资产减值会计的作用也越发重要。 3资产减值会计的本质。 引发资产减值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统计阶段市场价格低于采购阶段的市场价格,造成资金缩减,继而其损耗也严重影响价值。这是企业经营管理所无法避免的问题,但应将损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分析 1对准则制定机构的影响。 在企业的资产减值会计资料分析中,要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利

用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向管理人员汇报,以便调整接下来的经营理念。会计工作是严格按照制度体系开展的,将其结果应用于企业宏观调控,是非常可靠的。企业要在会计实践过程中调整会计准则,准确反映资产使用阶段的变化,使信息真实有效。因此,企业的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生成,对准则制定机构的要求非常高。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为企业实际资产会计信息处理提供了指导与监督。 2对投资者和审计师的影响。 资产减值会计服务的主要功能是要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动态,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料信息保障。就目前来看,仍需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制度体系。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资产减值的原则性很强,实际操作要求严格,客观上使资产减值的披露过于程序化,使风险的实际覆盖率过于书面化,相应降低了审计人员面临的风险。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现金流量的估值、资产折旧率的确定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为企业实际运营及未来审计人员工作降低了风险。 3对监管机构的影响。 对监管部门来说,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要及时更新信息系统,确保监管部门所得到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一致。新会计体系落实期间,管理人员要深入基层了解存在的问题,促进制度体系快速落实,规范基层会计工作。当减值产生的原因与税法存在差异时,税务部门要积极出台方案,严格审查新准则实施过程中的工作。 三、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问题。 按照重要性和成本效益性原则,要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和对商誉进行定期减值测试,其他资产在出现减值迹象之时进行

金融资产减值

在会计上,资产一般都会发生减值,不管是流动资产还是非流动资产。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 一、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含单项金融资产或一组金融资产,下同)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6)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 (7)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8)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 (9)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1.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

金融资产减值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实务文库首发】

2017-2018年度会计实操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金融资产减值如何进行会计核算【2017-2018最新会计实务】【2017-2018年最新会计实务经验总结,如对您有帮助请打赏!不胜感激!】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企业进行的债权投资,在初始确认时可以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因其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因 而期末不需要计提减值损失.而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都存在减值问题需要核算.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核算存在的问题 现假设A公司于2008年1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面值100 000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4%,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实际支付价款为 95 670元,购入债券时确认的实际年利率为5%.A公司在初始确认时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如下表. 对该项债券投资企业可分别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一)减值业务现行处理办法 假设在前两年核算正常情况下,2009年末预计B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困难,A公司该项投资会发生减值. 按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按账面摊余成本列示其价值, 当有客观证据表明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应当将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2009年12月31日,该投资账面价值即摊余成本97 277元,现在假设未来现金流量现值96 000元,则计算减值准备=97 277-96 000=1 277(元),所以A公司要确认减值损失并计提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1 277;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应收款项减值分析及例题

一、 应收款项减值 (一)应收账款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的各项款项,可能会因为购买方的拒绝付款、破产、死亡等原因而无法收回。这类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就是坏账。因坏账而使企业遭受的损失为坏账损失。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确定应收款项减值有两种方法,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备抵法确定应收款项的减值。 1.直接转销法 采用直接转销法时,日常核算中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不予考虑,只有在实际发生坏账时,才作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冲减相应的应收款项,即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例9-10】2005年甲企业发生一笔35 000元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于2008年末确认为坏账,2008年末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35 000 贷:应收账款35 000 这种方法处理的优点是账务处理简单、实用,其缺点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的会计原则。在这种方法下,只有坏账已经发生时,才能将其确认为当期费用、导致各期收益不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期末的财务状况。所以一般不采用直接转销法。 2.备抵法(余额百分比法) 备抵法是采用一定的估值方法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当期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在坏账实际发生时,冲减相应的坏账准备和应收款项。与直接转销法相比较,坏账损失计入了同一期间的损益,体现了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避免企业明赢实亏。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应收款项净额,使报表使用者能了解企业应收款项的可变现净额。 由于发生坏账损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企业只能根据过去与购买方交往的经验、当前的市场政策和行业因素,准确的估计每期应收款项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从而确定本期减值损失金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在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应当在合理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合理选用折现利率。短期应收款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在确认相关减值损失时,可不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二)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方法 企业应当设置“坏账准备”科目,核算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转销情况。企业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应当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登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借方登记当期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金额和冲减的坏账准备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应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时,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冲减多计提的坏账准备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 【例9-11】A公司销售一批产品给B公司价款500 000元,按照合同约定B公司应当于2008年8月30日付清所欠A公司货款。截止2008年12月31日A公司得知B公司发生重大经营损失,因此将上述货款计提50 000元坏账准备。2008年末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50 000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毕业论文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毕业论文 目录 引言 (1) 一、资产减值的相关概述 (2) 1.资产减值的基本概念 (2) 1.1.资产 (2) 1.2.资产减值的含义 (2) 2.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理论依据 (2) 2.1.资产减值会计符合资产计量理论 (2) 2.2.资产减值会计符合资产谨慎性原则 (3) 2.3.资产减值会计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 (4) 3.新准则下资产减值主要容 (5) 3.1.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5) 3.2.资产减值适用围 (6) 3.3.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6)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及存在的问题 (6) 1.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念 (6) 1.1.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难以确定 (7) 1.2.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 (7) 2.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提出更高要求 (9) 2.1.企业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变相利用 (9) 三、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及存在的问题 (10) 1.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 (10) 1.1.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时间 (10) 1.2.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标准 (10) 1.3.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基础 (11) 2.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存在的问题 (12) 2.1.资产减值损失的判断有难度。 (12) 2.2.资产减值损失禁止转回存在不合理性。 (12) 四、完善资产减值会计 (14) 1.加强和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宏观环境 (14) 1.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4) 1.2.发展资产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14) 1.3.加强以独立审计为主的外部监督 (14) 2.加强和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部环境 (15) 2.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抑制盈余管理 (15) 2.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判断能力 (15) 结束语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07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01-08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选题背景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会计理论界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盈余管理的实质是盈余管理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身而言并没有所谓好坏之分,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但是,在会计实务界总有一些企业任意改变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恶意地设置秘密准备,人为地进行利润操纵。企业的盈余管理一旦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其结果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侵犯报表使用者的利益,甚至危及社会安定。2006年2月15日,中国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颁布和实施立即引起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该准则对一些资产规定了“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根据新准则的规定,有以下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将不得转回:(1)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2)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3)固定资产;(4)生产性生物资产;(5)无形资产;(6)商誉;(7)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新准则的实施将使得企业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保持相应的谨慎态度,有利于进一步地遏制企业利用计提减值准备操纵企业利润,对公司的资产价值以及业绩产生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遏制作用也有待进一步地验证。 (二)选题意义 新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披露做了相关的改进,但是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具体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依然还存在有待该井的地方,不可能完全避免盈余管理,所以,盈余管理仍需要规范。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在资产减值方面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试从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出发,探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如何规范企业在资产减值方面的盈余管理行为,旨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也为如何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合理的意见。

会计(2015)第八章 资产减值 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资产减值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资产属于《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是()。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B.长期股权投资 C.交易性金融资产 D.存货 2.甲公司2013年年末对W产品生产线进行减值测试,预计2014年W产品销售收入1 200万元,2013年的应收账款将于2014年收回100万元,2014年实现的销售收入中有20万元将于2015年收回,2014年购买材料支付现金600万元,以现金支付职工薪酬180万元,其他现金支出100万元,甲公司的增量借款年利率为5%(税前),甲公司认为5%是产品生产线的最低必要报酬率,甲公司在2013年年末预计2014年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万元。 A.380.95 B.1 238.10 C.1 142.86 D.1 123.83 3.甲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13年12月31日,甲企业对某项存在减值迹象的对外出租的建筑物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的结果表明该建筑物的可收回金额为1 000万元。该项建筑物系甲企业2010年6月15日购入,原价为1 500万元,甲企业采用年限平均法对其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则2013年12月31日该项建筑物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为()万元。 A.500 B.231.25 C.237.5 D.262.5 4.下列各项中,在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应当考虑的因素是()。 A.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B.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量 C.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 D.与企业已经承诺的重组事项有关的现金流量 5.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预计某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和300万元,2019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甲公司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 200万元。2014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为1 260 则该生产线在2014年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额为()万元。 A.1 400 B.1 260 C.1 191.23 D.1 200 6.2012年12月2日,甲公司购进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5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85万元,另支付运杂费5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该设备当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预计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280万元。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预计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180万元,假定计提减值后,该设备的预

应收款项减值详解

五、应收款项减值 (一)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 (1)坏账损失的概念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因坏账而遭受的损失为坏账损失。 【例题15?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应计提坏账准备的有()。(2010年) A.应收账款 B.应收票据 C.预付账款 D.其他应收款 【答案】ABCD 【解析】这四项都属于应收款项,应该计提坏账准备。 (2)坏账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的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 1.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2.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3)坏账损失的核算 应收款项减值有两种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备抵法确定应收款项的减值。 1.直接转销法 采用直接转销法时,日常核算中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不予考虑,只有在实际发生坏账时,才作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冲销应收款项,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应收账款 【教材例1-17】某企业20×5年发生的一笔20 000元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于20×9年末确认为坏账,20×9年末企业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20 000 贷:应收账款20 000 2.备抵法 备抵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当期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待坏账实际发生时,冲销已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应的应收款项。 采用这种方法,坏账损失计入同一期间的损溢,体现了配比原则的要求,避免了企业明盈实亏:在报表上列示了应收款项净额,使报表使用者能了解企业应收款项的可变现金额。 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当期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当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款项的一种方法。在备抵法下,企业应设置“坏账准备”账户,该账户的贷方登记每期提取的坏账准备数额,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数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已经提取但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数额。 “坏账准备”科目的设置 【注意】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坏账准备贷方余额后的差额为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即为企业应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会计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引入资产组的问题 资产组概念的引进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资产组的认定在具体操作上十分复杂,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从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监管来看,全面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l)我国企业的管理惯例和较低的管理水平不利于资产组概念的广泛运用。资产组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3至5年)现金流量预算的惯例(而这恰恰是采用IAS36所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测算企业层面上的现金流量都十分困难,更不要说是测算资产组的现金流量。 (2)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容易诱发盈余管理行为。资产组的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否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注册会计师,都难以对此进行判断,客观上可能诱使企业利用资产组的划分来操纵资产减值准备和经营业绩。尤其是就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而言,由于采取净利润、资产收益率等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核心指标,上市公司利用资产组划分标准的模糊性,随意扩大或缩小资产组合据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相比国外上市公司而言可能会更为强烈。 (3)资产组的运用,将大大增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会计成本,同时执行效果可能不甚理想。为提高按资产组确定可收回金额的可操作性,必须提供大量且详细的指南和解释,这可能大大增加准则制定部门的会计成本。即使这样,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辨认资产组以及对资产组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测算时仍然会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因此,资产组的运用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 尽管财政部三令五申禁止企业为调节利润的目的秘密计提减值准备,但在利益驱动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仍有不少公司明知故犯。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准备

各种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以及会计分录(精华版)

各种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以及会计分录(精华版)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初始计量 按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 未领取的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 后续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 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处置 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 入投资收益 会计分录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 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价款扣除手续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收益 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初始计量 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其中,交易费用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核算) 实际支付款项中包含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 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 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 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处置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会计分录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应收账款业务会计处理解析(DOC 5)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应收账款业务会计处理解析 今年年初,财政部新施实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其中某些表述与国内会计人员的阅读习惯存在差异。例如金融工具类业务专业性较强且很复杂,涉及的专业术语和特殊概念也较多,致使该类准则成为整个体系中最难理解的部分之一。应收账款是企业最常见的项目,在新会计准则中被纳入金融工具范围,而应收账款又是金融工具中较容易理解的业务,因此掌握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有助于会计人员进一步熟悉其他金融工具类业务。本文对应收账款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资产减值等作些初步分析(为简化描述,以下所举案例均不包含销售货物、提供劳务所产生的税金),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应收账款的初始计量 作为金融工具,应收账款初始确认应按照公允价值确认。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融。一般而言,应收账款的公允价值应结合所确认的收入的公允价值来判断。具体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应收账款为没有明确利率的短期应收账款。如其现值与实际交易价格相差很小,可按实际交易价格计量,与现行的会计处理相同(如果该笔交易存在商业折扣,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入账) 2.如果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存在现金折扣,按我国会计实务通常采用的总额法入账,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3.如果应收账款收账期较长,不论是否约定利息,成交金额实际包含了货币时间价值,企业应按已收金额或应收金额的公允价值计量。确定销售价格时所依据的折现率为实际利率,计算公允价值后确认收入和应收账款。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在考虑应收账款所有合同条款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当考虑未来信用损失。应收账款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及溢价或折

各种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以及会计分录(精华版)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会计分录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

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价款扣除手续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投资收益 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会计分录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一)贷款 1.未发生减值 (1)企业发放的贷款 借:贷款——本金(本金) 贷:吸收存款等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2)资产负债表日 借:应收利息(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利息收入(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

应收账款计提坏帐准备的方法

应收账款计提坏帐准备的方法: 一、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应当定期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准备,对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有两种核算方法: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由于备抵法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因此,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要求企业采用备抵法来进行坏账的会计处理。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一方面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待实际发生坏账时冲销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金额,使资产负债表上真实反映应收账款的净值。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一)计提坏账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二)发生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三)冲销的应收账款又收回时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同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二、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具体来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一)余额百分比法 这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坏账百分比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资产减值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a8701042.html, 资产减值论文参考文献 一、资产减值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 《会计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3期.赵春光. [2].长期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的体现还是盈余管理行为. 《会计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8期.王跃堂.周雪.张莉. [3].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会计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5期.王建新. [5].资产减值的可转回性、管理层责任与管理层投资决策——一项实验证据. 《南开管理评论》.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4期.张继勋.何亚南. [6].资产减值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6期.吴虹雁.严心怡. [7].我国企业资产减值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产力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2期.何建华. [8].管理防御视角下的CFO背景特征与会计政策选择——来自资产减值计提的经验证据. 《会计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2期.王福胜.程富. [9].资产减值准则差异比较及政策建议. 《会计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1期.黄世忠. [10].会计准则变迁、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 《商业经济与管理》.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9期.周冬华.

金融资产减值

第十四章-金融资产减值 第十四章金融工具 知识点10:金融资产减值 (为新准则重大修订内容,进行客观题考核的可能性非常大) 确认预期信用损失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债权投资减值(损失)准备-AC 其他综合收益-FVOCI 1.当对金融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具有不利影响的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该金融资产成为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证据包括下列可观察信息: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重大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合同,如偿付利息或本金违约或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与债务人财务困难有关的经济或合同考虑,给予债务 人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不会做出的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破产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发行方或债务人财务困难导致该金融资产的活跃市场消失; (6)以大幅折扣购买或源生一项金融资产,该折扣反映了发生信用损失的事实。 金融资产发生信用减值,有可能是多个事件的共同作用所致,未必是可单独识别的事件所致。 2.企业不再合理预期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能够全部或部分收回的,应当直接减记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这种减记构成相关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3.企业应当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下列项目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 (1)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2)租赁应收款。 (3)合同资产。合同资产是指《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定义的合同资产。 (4)企业发行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以外的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 注:孤立地看,预期信用损失并不能直接观测到。但市场上此类工具的逐日定价可以间接计量预期信用损失。 4.预期信用损失,是指以发生违约的风险为权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的加权平均值。 信用损失,是指企业按照原实际利率折现的、根据合同应收的所有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即全部现金短缺的现值。其中,对于企业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应按照该金融资产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折现。由于预期信用损失考虑付款的金额和时间分布,因此即使企业预计可以全额收款但收款时间晚于合同规定的到期期限,也会产生信用损失。 在估计现金流量时,企业应当考虑金融工具在整个预计存续期的所有合同条款(如提前还款、

资产减值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普遍存在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财务报告中的资产泡沫严重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降低了公司的可信度,同时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为了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向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资产减值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资产减值会计成为当前各国会计的热点问题之一。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实施。 鉴于此,本文拟从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问题入手,对其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并对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分析。通过对新旧资产减值准则的比较分析,以及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比较概括了新准则的优缺点。然后结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执行情况的分析,指出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会影响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动机,研究方法以及所引用的文献。第二部分,从资产减值定义出发,阐述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备产生与发展。第三部分论述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这是资产减值会计最核心的问题。 第四部分将资产减值会计与企业会计制度及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并对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评价。第五部分选取了华新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分析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实施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影响。第六部分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则和会计实务提出一些观点和改进意见。最后一部分提出本文的结论及研究局限性。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处理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处理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摘要:2009年11月5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决定采用预期损失模型来确认减值。文章在研究IASB 与FASB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预期损失模型与实际损失模型的比较分析,说明了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 关键词:预期损失模型;实际损失模型;金融资产减值 金融危机的爆发在规则层面上引发了一系列会计问题,暴露出现行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亲周期性和过于复杂等问题,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 在华盛顿峰会上提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提议。2009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资产减值》准则的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提出金融资产减值以预期损失模型取代已发生损失模型,对贷款人利息收入的计算需要按照扣除了预期信用损失后的金额确认。 一、实际损失法模型 实际损失法要求资产减值的确认只限于现在已经发生的损失,该模型规定贷款人合同利息收入以全额来确认,当客观证据表明损失存在时,才能确认实际发生的信用损失,未来事项引起的预计损失, 无论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都不予以确认。这使得在减值迹象出现或减值确认前,贷款人可能存在高估利息收入,即不考虑预期的信用损失,在贷款存续期的前期贷款人确认的利息收入可能会比较高,只有在后期实际发生损失时,才可以冲减损失发生当期的利润。 由此可以看出,在实际损失法下, 已经存在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并且企业能够对损失事项的不利影响进行可靠的计量。企业对于尚未发生的信用损失, 在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时都将不予以考虑。这种处理方法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招致了很多批评,实际损失法受到人们指责的原因归纳如下: 1.实际损失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实际损失法要求在计量金融资产减值中,必须要求有因有果,即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条件都得以满足,才能对其损失予以确认, 将其计入当期损益,这将导致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估计的现金流量的现值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减值损失不能及时的调整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减值损失一旦确认, 就会产生悬崖效应,对企业的损益将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从而使得企业财务状况不断恶化和资产质量不断下降。 2.实际损失法的不一致性。在初始计量金额中,金融资产考虑了预期信用风险损失, 但在后续计量中,实际利率的确定却没有考虑到预期信用损失, 这将会导致后续期间资产减值发生前的高估利息收入。在实际损失法下, 确认减值损失实际上是对前期高估的利息收入的回转。

应收账款减值

-------------------------------------------------------------------------------------------------------------------------------------------- ---------------------------------------------------------精品 文档--------------------------------------------------------- 1 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种情况,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计入“坏账准备”科目贷方的是( )。 A.企业对当期增加的某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B.收回过去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 C.“坏账准备”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大于计提前坏账准备余额 D.当期实际发生坏账 正确答案:A, B, C 知识点:应收款项减值 答案解析: 发生坏账应在“坏账准备”科目的借方反映。 2 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会引起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发生变化的有( )。(2008年考题) A .计提坏账准备 B .收回应收账款 C .转销坏账准备 D .收回已转销的坏账 正确答案:A, B, D 知识点:应收款项减值 答案解析: 转销坏账准备减少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不引起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变动。 3 计算分析题 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应收丙公司的账款进行减值测试。应收账款 余额合计为1 000 000元,甲公司根据丙公司的资信情况确定应计提100 000元坏账准备。2008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100 000 贷:坏账准 备 100 000 正确答案:

2021年新资产减值会计的现状及策略

2021年新资产减值会计的现状及策略 一、新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随着新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大量的理论研究的深入,它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示出来。目前,从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规定来看,资产减值会计面临着如下问题: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基础难以确定 资产减值准则针对会计实务中,部分企业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而估计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十分困难的实际情况,而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就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看,资产组属于全新概念,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将面临一系列困难。一是资产组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的惯例,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二是我国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中小企业居多,在辨认资产组时仍然会面临诸多实际困难。从我国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来看,新准则对于资产组的规定要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施行有比较大的难度。 (二)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转回,符合中国遏制财务虚假信息的原则,但与新准则中普遍应用的公允价值有些矛盾,使整个准则体系看来有些不协调。如果从防范公司舞弊的目的来看,此项规定尚可理解,但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会计上主

要面临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的问题。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使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实际,但如果减值恢复时不转回己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就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 (三)较大的专业判断范围影响了信息的可靠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认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一是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二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贬值,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不仅难度大,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 在运用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进行处理时,仍然要面临其他诸多的难题。例如,计提减值准备的具体方法有待明确,目前准则中的方法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在中国很难操作;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一项内容就会使会计师疲于应付,还可能会形成会计差错。因此在实务操作中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二、新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表现为能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而能否达到这个目标,不仅取决于准则本身的质量,还取决于准则是否与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