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

第一章绪论

1、为什么要进行园艺植物的育种?

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是发展园艺生产的关键途径之一

发展园艺生产的途径园艺植物栽培园艺植物育种

育种与栽培的关系育种为栽培提供栽培对象,栽培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保障。

2、品种和优良品种的联系和区别?

品种的概念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品种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时间性

优良品种的概念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作用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

3、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有: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利用和创新,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标记及选育的方法,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和方法,育种不同阶段的试验技术,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繁育等。

4、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途径包括哪些?

查、引、选、育(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组合育种、优势杂交育种、营养系杂交、远缘杂交、太空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

5、园艺植物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育种体制上:

①育种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公立育种”、“政治育种”,树立市场、竞争、质量观念。②育种单位应努力创造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改“等、靠、要”为“育、繁、销”一体化。③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宏观调控④切实搞好知识产权保护(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种质等)

育种目标及技术上:①育种目标,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丰产育种、品质育种、抗逆育种、特定需要等②重视资源工作③重视育种基础研究,基因图谱等④发展多学科协作⑤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

6、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同:优胜劣汰是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的共同法则

区别:

(1)选择的主体和进化方向。自然进化过程中选择的主体是人以外的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条件;选择保存和积累对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有利的变异。人工进化选择的主体是人;选择保存和积累对人类有利的变异,促使野生类型向栽培类型转化。

(2)在进化原料方面自然进化完全依赖自然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人工进化除了利用上述变异外还人为地通过各种诱变手段,提高突变频率和按人类需要促成各种在自然界很难,甚至不可能发生的基因重组,直至通过生物技术导入一些外源基因,丰富进化的原料。

(3)选择的目的性、计划性不同

(4)进化的周期存在很大的差别

(5)在类型多样化方面自然进化往往只能产生有限的适应类型而人工进化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而创造极其丰富的类型。人工进化虽然会产生各种各

样的变异类型,但自然进化仍会留下深刻烙印。

7、现代中国园艺作物育种的成就有哪些?

(1)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调查,初步建立了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工作体系

(2)广泛进行了园艺植物的引种工作

(3)新品种选育成效显著

(4)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效

8、现在育种业存在的弊端是什么?

宏观调控作用薄弱

育种对象片面少数主要作物,多数作物;

育种目标片面高产,忽视品质等商品性状改进;

片面强调实用育种,周期长、花钱多的育种和应用基础项目和投入较多的育种项目难以开展;

低水平上搞重复研究,重点不突出,力量分散,不利于人、财、物等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基础好、潜力大的育种单位经费短缺,育成品种档次低,缺乏竞争力;

缺乏有效的育种权益保障制度

投入过低

9、园艺作物育种事业发展有哪些新要求?

(1)育种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育种单位应努力创造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3)主管部门应切实承担起宏观调控的职责

(4)切实实施新品种保护条例

10、园艺植物(1)育种育种学的内容有哪些?

(1)对象的选择,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的挖掘征集、保存、评价研究、利用和创新;

(3)选择的原理和方法;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4)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和方法;

(5)育种性状的遗传研究鉴定和选育方法;

(6)育种不同阶段的田间及实验室试验技术;

(7)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繁育等。

第二章育种对象和育种目标

1、什么是育种目标?园艺植物的主要目标有那些?

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强;抗病虫和除草剂;不同成熟期等。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是:育种目标的多样性;育成品种的高效性;不同成熟期的品种;品种的兼用性。

2、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

产量性状(产量—单位面积上收获的产品就是一般所指的产量。生物产量—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量。经济产量—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内作为商品利用部分的收获量。(收获指数)

品质性状

感官品质分为外质和内质。外质由视觉、触觉所感觉的园艺植物产品器官的大小、形状、色泽等品质。内质由味觉、嗅觉、口感等感觉的风味、香气、肉质等品质。观赏植物首先注重的是外质。蔬菜、果树等食品类园艺植物育种时首先注重的是内质。内质包括营养品质(由园艺植物食物产品中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及有害成分含量的多少决定)和加工品质(指产品适合于加工的有关特性)

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

抗病虫性

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品种:适应机械化生产品种的性状要求株型紧凑、秆壮不倒,生长整齐、成熟一致、大小均匀、长短一致、果皮韧性强、结实部位适中等。

不同成熟期的品种

3、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新品种必须符合生产和市场的需要;新品种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育种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要大;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兼顾;处理好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的关系。

4、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

育种目标的多样性

优质是更为突出的目标性状

延长供应和利用时期是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重要因素

重视兼用型园艺作物的育种

5、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

客观需要

主观条件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竞争优势

6、制订育种目标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

需要与可能

当前与长远

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

育种目标和组成性状的具体指标育种目标的相对集中、稳定和实施中必要的充实和调整。

7、如何选择育种对象?

育种单位或个人,在选择育种对象(即进行品种选育的操作对象)时应相对集中和稳定。这样有利于种质资源、中间试材和经验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多出成果和提高育成品种的竞争能力。

首先,选择具资源优势的对象。

其次,选择国内大宗生产的园艺作物作为育种对象,有利于改变在品种方面主要仰仗国外品种、种苗的不正常状态。

第三,要选择具有地区优势的育种对象。

最重要的是作为育种单位或个人在选择育种对象时必须及时掌握国内外有关园艺植物的市场信息及育种动向;充分考虑比较和其它单位在种质资源、中间试材、科技人才、场地设施、经费来源等方面有利和不利因素,知己知彼,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可能情况下,也应发展横向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第三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

1、园艺植物品种类别包括哪些?其遗传育种特点如何?

(1)纯合品种(纯育品种)育种方式:纯合育种;适合作物:自花授粉植物,如豌豆,凤仙花,水稻,小麦等;育种程序:

同质结合杂结合同质新品种

杂交多代自交

同质结合杂结合同质新品种杂交多代自交;基因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应用时间:3~5年

(2)杂交种品种育种方式:优势育种;适合作物:异花授粉的一年生园艺作物,如菠菜,白菜,菊花等;育种程序:

杂合纯合杂合品种

多代自交杂交;

基因效应:以非加性效应为主;应用时间:1年

(3)营养系品种育种方式:①杂交育种(组合育种与优势育种)②实生选种与芽变选种;适合作物:无性繁殖的园艺作物;育种程序:杂结合杂结合基因效应:

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应用时间:多年

2、通常说的自花授粉植物有什么特点?怎样区分?

自花授粉必然是兼有雌蕊和雄蕊的完全花;而且雌雄蕊基本上同时成熟;不存在自交不亲和等特点;在花器结构上具有某些特点使自花授粉在整个传粉过程占主导地位。大体上可分为花冠隔离型和粉药包围型。

凡属以自花授粉为主,正常异交率在10%~50%之间的为常自花授粉植物。

自花授粉植物和常自花授粉植物在长期自交和人工选择的影响下,在遗传上纯合程度很高,一般不携有致死或半致死基因,因而不发生近交或自交衰退现象。

3、什么是异花授粉植物和自由授粉植物?

在自然状态下雌蕊通过接受其它花朵的花粉受精繁殖后代的植物称为异花授粉植物(异交植物)。

自由授粉植物在花器结构和开花授粉习性方面和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相同,但能够自由接受自花及异花的花粉而正常受精和繁殖后代,实际上是异花授粉植物中不存在自花授粉不亲和性的种类。

他们在遗传上也携有隐性有害,乃至致死基因,在连续控制自交的情况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近交衰退,但程度上有差别。

4、简要说明异花授粉植物和自由授粉植物的机制。

机制:雌雄异株和雌雄异花同株类型主要靠其性别分化保证其异花授粉。

异花授粉植物在花器结构方面有着复杂的多样性,以多种方式适应异花授粉的需要。

如开放传粉,雌雄蕊异熟有利于异花授粉;风媒花产生大量小、轻而易于飞扬的花粉,雌蕊具有外露表面大而便于捕捉飘浮花粉的柱头;虫媒花具有对昆虫等传粉动物吸引力很强的色泽艳丽、浓郁而特异的气味、发达的花冠和蜜腺;自交不亲和机制、雄性不育性以及上述两个或更多特性的联合机制等。

5、如何确定一种植物的授粉习性?

(1)仔细观察作物的花器结构,是否为雌雄异株、雌雄异花、雌蕊先熟、雄蕊先熟、闭花受精,从而初步判别它们属于异花授粉植物还是自花授粉植物。

(2)观察单一植株在空间隔离状态下的结籽情况。不结籽表明属于异花授粉(雌、雄蕊均发育健全),但结籽仅仅表明可自花授粉,不存在自交不亲和性(无融合生殖例外),不能说明它属于自花授粉植物。

(3)播种自交种子观察自交对生活力的影响。生活力下降常表明它属于自由授粉植物。自花授粉植物和常自花授粉植物的自交后代一般无近交衰退现象。

(4)研究同时存在自花和异花花粉来源情况下异交的比率。将同一作物有性繁殖的两个纯合品种混植于空间隔离的试验地内。以一对主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作为遗传标志,以隐性类型为母本和具纯显性的品种定量混合种植任其自由传粉、结籽。然后从母本植株上采籽播种,统计后代表现显性性状个体的百分率。

6、如有一个以隐性矮生型番茄为母本和正常高株型品种用上述方法混植的试验,从矮生型植株上采种,培育的2170株中,有43株高株。如何计算自然异交率?

自然异交率=(F1显性个体数/F1总个体数)×100%=(43/2170)×100%=1.98%

有人认为由于母本品种的其它植株参与授粉也应属于异交,但在Fl中无法鉴别,建议用上述求得的数字乘以2。如上例自然异交率应为1.98%× 2=3.96%。

7、什么是自交系(inbred line)?

自交系指从某品种的一个单株连续自交多代,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群体。

8、什么是杂交种品种(hybrid cultivar)?

杂交种品种指用遗传上纯合的亲本在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特定组合的一代杂种群体。群体内植株间基因型彼此相同而又都是高度杂合,所以杂种优势显著,有较高的生产力。

9、营养系品种(clonal cultivar) ?

由单一优选植株或变异器官无性繁殖而成的品种叫做营养系品种。

营养系品种通过无性繁殖保持品种内个体间高度一致,但是它们在遗传上和杂交种品种一样是高度杂合的。如苹果品种富士是1951年由日本果树试验场盛冈支场从国光和元帅的596株杂种中选出的一个优株,经过多次嫁接繁殖而成的,1962年命名为富士。

10、什么是多系品种(multiline cultivar)?

多系品种是由近等位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的种子混合繁殖而成。如为提高抗病性而将若干个农艺性状表现型基本一致而抗性基因多样化的相似品系混合。多系品种中的每个成员每年都要分别繁殖。

第四章种质资源

1、什么是种质及种质资源?

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后代的遗传物质,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gene)。种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其表现形式可能是:种、品种、植株、种子、枝条、细胞、DNA片断(生物个体、器官、组织、细胞、基因)。种质资源在遗传、育种及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一切植物材料。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培育生物新品种的物质基础。

2、什么是起源中心?如何研究作物起源中心?应从哪几方面对园艺植物资源进行评价?

起源中心一是指物种多样性中心二是指一个物种种内的遗传变异中心或多样性中心或基因中心包括初生中心和次生中心。评价种质资源应该从植物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两个方面综合评价。

3、种质创新的途径及目标是什么?

种质创新的目标:遗传研究工具材料;育种亲本材料;新品种

种质创新的途径:自然突变与选择、自然突变与选择;常规杂交与远缘杂交;生物技术

4、种质资源的类别有哪些?

(1)本地种质资源:

在当地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经过长期培育选择得到的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特点: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栽培条件适应性好,当地人消费容易接受。

优良品种可直接在生产上利用。

(2)外地种质资源

指引自外地区或国外的品种或材料。特点:具有不同于本地种质资源的遗传特性,是改良品种的宝贵种质资源。

(3)野生种质资源

包括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和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植物野生种。

特点: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生存下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还可能具有栽培植物所不具有的重要特性。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包括人工诱变而产生的突变体、远缘杂交创造的新类型、育种过程中的中间材料、基因工程创造的新种质等。特点:具有自然界所没有的种质。

5、说明常见园艺植物的起源中心。

略(见教材)。

第五章引种驯化

1、植物引种的意义

丰富植物种类

以良种代替劣种

扩大栽培区域,发展商品生产及保护珍稀植物

2、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有何区别?

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自然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以致植物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驯化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

物在自然状况下生长不正常或死亡,但通过人为的干预措施对植物的遗传特性进行逐步改良,使原本不能生存的植物可以适应新的环境而正常生长。

3、试述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

简单引种是引种材料在本身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即在迁移适应过程中未改变本身的遗传性。引种时可直接引进无性繁殖材料。

驯化引种是植物向其遗传性适应范围以外的迁移,必须要改变植物的遗传型,才能使植物的适应范围扩大。引种时,必须引进种子。原因是:种子是通过有性过程形成的,具有多种复杂的基因型重组类型,通过播种,可以从中选择适应性最强的重组类型。

4、试述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

气候相似的两地相互引种易成功。

主导生态因子是决定引种成功的限制因素。主导生态因子:主导生态因子就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不同地区的主导生态因子不同:

园艺植物的南北向引种,主导生态因子是温度。

不同纬度地区引种,光照时间长短有可能成为限制因子。

水分是引种中必须考虑的因子。

过酸过碱的土壤会成为许多植物引种的限制因子。

5、试述引种驯化的生态历史分析理论。

植物适应性的大小,不仅与其分布的现实生态条件有关,而且与其在系统发育中所遇到过的历史生态条件有关。

现代植物分布区不一定是它们的最适生长区如天山苜蓿。古生物学的研究证明,目前地球上的植物分布状况,是古代植物经巨大的地质变迁的结果。植物所经历的历史变迁不同,其适应性的潜在能力也不同。

历史上分布广泛的植物类型,其适应性更强,引种更易成功。

6、生态型及其确定方法。

所谓生态型是指同一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与解剖结构上,与当地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类型。在植物分类上同一物种(变种)可以由于生态型的差异而具有各不相同的抗寒性、抗旱性、抗涝性等等。

如何确定植物的生态型:一是分布区的主要生态条件,二是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解剖特征,

一般地讲,地理上距离较近,其生态条件差异较小,所以引种驯化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近区采种”。所谓近区采种,是从离引入地区最近的分布边缘区采种,这种种子更易于通过驯化过程,(如杭州植物园引种竹柏、云锦杜鹃)

7、如何选择引入材料?

(1)确定和分析影响适应性的主导生态因子

(2)调查引入材料的分布范围

由于原产或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生态品种群其适应性及范围大小差异很大,如果一个种的分布包括一个以上的不同气候带,这表明它已产生适应不同气候生态条件的基因型,该物种对新的环境适应性也会大得多。(如美国圆柏)

(3)分析引种方向与中心产区之间的关系

对于每一个种类或品种,中心产区是其最适应中枢地区。引种时将材料从现栽培区朝中心产区的方向迁移,称为向心引种;反之,将材料背离中心产区的方向迁移,称为离心引种。向心引种有时可简化引种试验。中国白梨的分布范围北纬30°~41°41′,中心产区是北纬36°~39°。

(4)参考适应性相近似的种类和品种在本地区的表现

对引入材料作出能否适应的判断。例如桉树的耐寒性稍弱于樟树和油橄榄,而与柑橘类的栽培要求相近,一般认为柑橘能生长的地区可以种植桉树。

(5)考察引入材料的亲缘系统

根据材料系统发育中有关亲本类型的生态习性,估计其本身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及其对引入地的适应可能性。

(6)借鉴前人引种实践的经验教训

(7)为引入抗性类型可从相应的病虫害或灾害经常发生的地区选择引入材料。

8、如何对收集材料进行登记?

登记项目应包括种类、品种名称(学名、俗名等),繁殖材料种类(种子、接穗、插条、苗木等,嫁接苗还应注明砧木名称),材料来源及数量,收到日期以及收到后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苗木的假植、定植等)。

收集到的每份材料,只要来源不同和收集时间不同,都要分别编号,并将每份材料的有关资料如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原产地生态特点等记载说明,分别装入相同编号的档案袋内备查。

9、一二年生草本类的引种特点?

①原产地和引入地之间实际栽培季节气候的相似性;②可通过调整播种期、定植期以达到实际生育期的气候相似;③本类植物中有不少种类对日照长度和低温春化敏感,引种时应加以注意;④不少种类可采用设施实行促成或抑制栽培乃至周年生产;⑤对以营养器官为产品的园艺植物,只要在引入地能保持其经济利用器官的品质和产量,可通过外地繁种进行生产,能否正常开花结籽可不作为引种成功与否的标准。

10、多年生宿根草本类的引种特点?

本类植物生产中常采用无性繁殖,以宿根露地越冬,引种时应注意:①除生育期的气候生态因子外,还应分析其宿根越冬期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当引入地气候因子超越其适应性极限不大时,可采用某些农业技术加以保护;②宿根性植物在露地栽培中其生育时期比一、二年生植物严格,有的种类对日照长短非常敏感(如秋菊),引种时应加以注意。

11、引种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进行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引种目标—---就是通过引种所要解决的问题。引种要有针对性。

可行性—-----即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影响引种成功的因子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是植物本身遗传适应性的大小。外因包括:引种地和原产地间气候差异大小(多年生植物;一、二年生植物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性);产品利用目的与消费习惯;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的采用条件

(2)注意“适地适树、改地适树、改树适地”三个层次的引种

适地适树所谓适地适树就是某地区一定要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植物栽培;或者说某种植物一定要选择生态条件与之适宜的地区栽培。

改地适树当生态条件、农业技术措施不适宜某种植物的栽培,可通过改变农业措施和改变栽培地点的生态条件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

改树适地改变植物以适应当地环境。

(3)引种材料的搜集与检疫

简单引种能无性繁殖的植物类型引进无性繁殖器官。驯化引种必须引进种子进行多代选择。引进植物时必须注意检疫。

(4)进行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

简单引种原则:少量引种、中间繁殖、大面积推广。

驯化引种的原则:可采用多代连续驯化法或逐代迁移法进行驯化。

(5)注意引种成功的标准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能正常生长,通行的繁殖方法能正常繁殖,产品质量或经济价值没有降低。

(6)注意借鉴园艺植物引种规律

(7)考虑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性。

第六章选择育种

1、什么是选择育种?选择育种的实质是什么?

选择育种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选择的实质选择的实质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的最终效果一样。)

2、什么是遗传力?遗传力与选择效果有什么关系?

遗传力就是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植物性状的表现Vp=Vg+Ve(Vg遗传分

量 Ve环境分量),遗传分量越大,则该性状传递给后代的能力越强,反之亦然。对选择而言,遗传力大的性状选择的效果就好,遗传力小的选择效果差。如果性状表现完全由环境引起,则选择完全失效。

R=Sd H2或R=iσH2

i----选择强度σ----标准差 H2----遗传力

因此,选择效果与所选性状的变异幅度、选择强度及遗传力大小成正比。要提高选择效果,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对性状变异幅度大的群体选择其效果明显。

对环境条件一致且性状变异幅度大的群体进行选择效果明显;对遗传传递力强的性状进行选择,其选择效果好。

降低入选率,提高选择效果。

3、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异同点。

(1)混合选择法是指从一个原始混杂的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种于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当地优良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可分为:一次混合选择对原始群体的混合选择只进行一次,当选择有效时就进行繁殖推广的,称一次混合选择。多次混合选择对原始群体进行多次混合选择后再繁殖推广的,称多次混合选择。

(2)单株选择法(系谱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次年单独种植成一单株小区,根据各株系的表现进行鉴定的选择方法。可分为:一次单株选择法若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以后就以各株系为取舍单位,称为一次单株选择。

多次单株选择法若在第一次株系圃选留的株系内继续选择单株,分别编号、留种,继续进行单株选择,连续进行多代,叫多次单株选择。

优点:可以对所选单株的遗传型进行鉴定,消除环境饰变引起的误差,提高选择效率。多次单株选择可定向积累变异,从而有可能选出超过原始群体内最优良单株的新品种。

缺点:需设立专门的圃地,异花授粉植物还需进行隔离,费工费时。异花授粉植物多次隔离选择还会引起生活力衰退。

4、无性繁殖植物的芽变有何特点?怎样进行芽变选种?

芽变是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当变异了的芽内分生组织萌动长成枝条时,该枝条性状表现出与原品种类型不同。(枝变、株变)芽变的特点:芽变的多样性;芽变的重演性;芽变的稳定性;芽变的局限性;芽变的多效性;芽变的嵌合性芽变选种指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芽变选种的目标是优中选优;选种时期是时期①产品器官收获期,②灾害期;芽变选种的程序

芽变选种分两级进行,第一级是从生产园中选出初选优系,第二级是对各优系的无性繁殖后代进行比较鉴定,包括复选和决选两个阶段。

Ⅰ(初选)生产园—初选优系

Ⅱ(复选、决选)—选种圃—入选品系—新品系

5、种子繁殖植物的选种程序。

(1)原始材料圃

有目的地栽培拟进行选种的植物材料并设置对照,将收获的种子或繁殖材料供下一选种环节应用。

或直接从生产圃或种子田中进行选择留种

(2)选种圃

在选种圃中,栽培从原始材料圃中选出的优良单株或优良集团后代(有性后代或无性后代),进行系统的比较鉴定和选择,从中选出优良的单系和群体优系供品种比较预备试验或品种比较试验。

(3)品比预备试验圃

栽培从选种圃中选择出的优系或群体优系,进行性状一致性的选择鉴定,淘汰经济性状表现差的株系。对这些当选株系可扩大繁殖,提供品种比较试验圃播种所需的材料。

(4)品种比较试验圃

对在预备试验圃中表现良好的优系及混合优系后代进行全面的比较鉴定,同时了解其生长发育特点,选出在主要经济性状上比对照品种更为突出的一个或几个优良品系。

(5)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把选育出的优良品系分送至具有不同生态特点的地区,参加各地区的品种比较试验,以确定新品种未来的适宜推广范围。一般应有5个以上的试验点。

6、自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自花授粉植物,自交一般不发生生活力衰退,后代和亲代相似,所以连续多代选择往往效果并不显著,通常只需进行一至二次的选择即可。一般采用单株选择法,只有在结合生产进行品种纯化时,为了及时提供大量生产用种子,才采用混合选择法。

对于常自花授粉植物在选择育种时,常采用单株选择法或母系选择法。但单株选择的次数要多一些,在品种纯化时,根据种子繁殖系数的大小和生产对品种需要的缓急情况,可采用多次单株选择法或多次混合选择法。

7、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异花授粉植物遗传基础复杂,亲本与后代之间以及同一亲本的后代各个体之间性状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变异,群体内变异较大。选种过程需要隔离,隔离方法多样,除采用网箱、网袋、网室等严格的隔离措施外,空间隔离距离视植物种类及其传粉方式而异。

对于自由授粉植物和异花授粉植物,在原始群体株间性状差异不大时可采用单株一混合选择法,否则采用混合一单株选择法。自交衰退明显的种类可采用母系选择法和集团选择法。为防止避免隔离留种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可酌情采用亲系选择法、剩余种子法和集团选择法等。

木本花、果植物的有性世代较长,因此多世代的选择育种法在应用上受到明显限制,多采取无性系选择法。

8、加速选种进程的措施。

(1)灵活运用各种选择法例如在利用混合选择法进行一个具有强辣味牛角型辣椒品种提纯复壮选择时,若发现一些辣味减弱、果形变短加粗,果肉变厚的植株,采取集团选择法留种,在使原品种群体复优复壮的同时,又选育了符合当时育种目标的新品系。

(2)圃地设置的增减番茄、茄子等自花授粉作物可省原始材料圃、预备品比试验圃等程序。

为了鉴定参加品比试验品种的抗逆性和生长发育特性,在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的同时,往往可以增设抗性鉴定圃、栽培试验圃。

(3)适当缩减圃地设置年限试材一致性高,而其他经济性状又符合选种目标,株系圃就可只设置1年。品比试验年份恰好是气候变化较大的年份时品种比较试验圃进行1~2年就可以了。

(4)提前进行生产试验与多点试验在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的同时。

(5)利用保护地进行一年多代繁殖选择

(6)易地栽种加速繁殖

(7)提早繁殖与提高繁殖系数在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对有希望但还没有确定为优良系统的材料,可提早繁殖种子。当经过品种比较试验确定为优良品系时,就有大量种子可供大面积推广试种了。另外,有些种类可以采取分株或扦插方法提高种子繁殖系数,加速新品

种的繁殖

9、什么是实生选种?

对实生繁殖群体进行选择,从中选出优良个体并建成营养系品种,或改进继续实生繁殖时下一代的群体遗传组成,均称为实生选择育种,简称实生选种。

10、实生选种的特点和意义。

与营养系相比,实生群体常具有变异普遍、变异性状多而且变异幅度大的特点,在选育新品种方面有很大潜力。由于其变异类型是在当地条件下形成,一般说来它们对当地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选出的新类型易于在当地推广,投资少而收效快。

意义:实生选种对具有珠心多胚现象的柑橘类更具特殊的应用价值,因为多胚的柑橘实生后代中既存在着有性系的变异,也存在着珠心胚实生系的变异。此外珠心胚实生苗还具有生理上的复壮作用。

第七章有性杂交育种

1、有性杂交育种

通过人工杂交的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2、常规杂交育种的主要杂交方式有哪些?

(1)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包括正交和反交。

(2)多亲杂交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参加的杂交,又称复合杂交或复交。包括添加杂交、合成杂交。添加杂交: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方式。合成杂交:参

加杂交的亲本先配成单交种,然后将两个单交杂种杂交,这种多亲杂交方式称合

成杂交。

(3)多父本授粉用一个以上父本品种的混合花粉授给一个母本品种的方式。

(4)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时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的方式。

3、有性杂交亲本的选择和选配原则是什么?

(1)亲本选择根据育种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

亲本选择的原则:亲本应尽可能优点多缺点少;以目标性状作为重点选择标准;重视选用地方品种;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

(2)亲本选配从入选的亲本中选用哪些亲本配组杂交。

亲本选配的原则

父母本性状互补;**选用不同生态类型的亲本配组;**以优良性状多的亲本为母本;**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注意父母本的开花期和雌雄蕊的育性

4、有性杂交技术有哪些重要环节?

(1)有性杂交前的准备工作制定杂交计划,准备杂交用具。(2)亲本株的培育和选择;(3)隔离和去雄;(4)花粉的制备;(5)授粉、标记和登记;(6)杂交后的管理

5、有性杂交后代的培育目标和原则。

保证杂种后代正常发育;培育条件相对一致;培育条件应与育种目标相适应

6、怎样用系谱法进行杂交后代选择?

(1)杂种第一代(F1) 分别按杂交组合播种,每一组合约几十株,两旁种植父母本,以便鉴别假杂种和目标性状的遗传表现。

自花授粉作物品种间及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间的杂一代群体只淘汰很不理想的组合,在

中选组合内淘汰假杂种和个别性状显著不良的单株。组合内单株不隔离。按组合收种,混合播种。

多系杂交、异花授粉作物品种间杂交、自花授粉作物单交种杂交等的杂交一代群体,需在组合内进行单株选择。分别采种,分别播种。

(2)杂种第二代(F2)将从F1混合收获的种子按组合分区播种。F2是性状强烈分离的世代。该世代种植的株数要多,群体规模要大,以保证F2 能分离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

F2代选择原则上入选的株系数多些,每一株系入选的株数可少些。通常优良组合的入选株数约为本组合群体总数的5%-10%。入选单株分别采种。

(3)杂种第三代(F3) F2入选优良单株的后代分别播种一个小区,即每一个单株后代成为一个系统,按顺序排列.每小区种植几十株,每隔5-10个小区设一对照。按主要经济性状和一致性选择优良株系,入选株系要多些。在当选的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每一株系入选6-10株。入选的优良单株应自交留种。

在F3代,如出现性状比较整齐一致的优良株系,可去除劣株后混合留种,下一代升级鉴定。

(4)F4代及以后如果选留的系统性状比较稳定一致,需设对照和重复,系统间比较淘汰不良系统,保留优良系统,同一系统内植株混合采种。如果系统内株间性状分离大,则选留优株,去除劣株,分单株留种。通过这样不断的选择,一直到选出符合育种目标性状稳定的优良系统,优良系统经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后可成为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7、杂种优势的概念和度量方法是什么?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的现象。

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中亲优势,指F1 的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P2)同一性状平均值(中亲值MP)差数的比率.;超亲优势,用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的平均值(Ph)作为度量标准,衡量F1平均值与高亲平均值差数的比率;超标优势,是指F1的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标准品种(目前生产上正在推广的品种)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杂种优势指数,用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度量F1超过双亲平均值的程度。

8、选育一代杂种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优良自交系的选育

自交系选育的一般步骤:**原始材料的选择;**优良单株选择与自交;

(2)配合力的测定

配合力是衡量亲本系在其所配的F1中某种性状(如产量或其他性状)好坏或强弱的指标。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系与其他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的总平均值相比的差值。特殊配合力是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性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

a 顶交法:是以一个品种或杂种作为测验者,与各个被测自交系或品种配组杂交,下一代比较各个测交种目标性状值的高低。目标性状值高的组合,则被测自交系的配合力高,反之则配合力低。

b 半轮配法:将每一个自交系与其他自交系一一相配,但不包括自交和反交组合。

交配组合数为:n=P(P-1)/2 P为自交系数目

普通配合力,公式:

g.c.a i=( Xi/P-2)—∑x../p(p-2)

半轮配法优点:可以了解某一性状的配合力究竟主要由一般配合力决定还是特殊配合力决定。可以较准确地选出优良的组合。缺点:所配组合数较多,工作量大。

(3)配组方式的确定

单交种:两个自交系间的杂种一代称为单交种。

双交种:双交种是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杂种一代。因制种程序复杂,国内很少利用。

三交种:用两个自交系先配成单交种,再以单交种作母本与第三个自交系杂交而成杂种一代。制种程序较复杂,生产上很少应用。

(4)杂交种子的生产

包括:杂种一代种子的生产;亲本自交系的种子的生产。

9、雄性不育系是怎样选育和利用的?

雄性不育性指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雄性不育系,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的系统,该系统即为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或A系。可分为3种类型:细胞质不育型,不育性完全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特点是具有保持系,没有恢复系,以种子为产品的植物难利用。核不育型,由核基因单独控制不育性。这类不育系难找到保持系,也不能得到完全不育的不育系。可采用两用系(在一个群体中,有50%的可育株用于保持不育性)进行杂种一代制种。在制种时,很难及时、彻底地拔掉占总株数一半的可育株,因此限制了两用系的应用。核质互作不育型,核基因(msms)和细胞质基因(S)共同控制的,简称胞质不育型。(CMS)

a 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获得原始雄性不育材料(途径:利用自然变异,远缘杂交,人工诱变,自交和品种间杂交,引种和转育;原始雄性不育材料的临时保存;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测交筛选

原始不育株为母本,可育株为父本,分别与原始不育株上的一个花序杂交,种子成熟后,按组合分别收获杂交种子,第二年分别按组合播种,根据杂种群体育性的表现,测定父本对育性的保持能力。

如果某组合的杂交一代全部是不育株,则该组合的父本植株基因型必定是F(msms),该组合的杂交一代就是雄性不育系S(msms),其父本株的自交一代群体就是相应的保持系。

如果某组合的杂交一代不育株和可育株各约占一半,则该组合的父本植株的基因型为F (Msms)或S(Msms)。如父本植株自交后的自交一代群体中出现不育株,则该父本株基因型为S(Msms),将这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自交一代群体淘汰。父本植株自交后的自交一代群体全部为可育株,则父本植株的基因型为F(Msms),入选该株系,继续成对测交,最终筛选出保持系F1(msms)

***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

以某种类型的不育系做测验种为母本,用被测验的很多品种作父本,成对测交。在测交种杂一代中,选择完全恢复结实或高度恢复结实并具有强大优势的组合,该组合的父本就是某种不育类型的好恢复系。

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的方法

不育系×保持系不育系×恢复系

S(msms) F(msms) S(msms) F(MsMs)和S(MsMs)

↓↓↓↓

不育系保持系杂交种恢复系

S(msms) F(msms) S(Msms) F(MsMs)和S(MsMs)

不育系繁殖区杂交制种区

10、自交不亲和系是怎样选育和利用的?

自交不亲和性,是指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可育成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

(1)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方法:

首先在组合力强的亲本品种中选择若干优良植株的健壮花序套代,进行花期人工自交,从中选出亲和指数很低的植株。

为了获得这些植株的自交后代,应在同株上同时选1-2花序进行蕾期授粉,将开花前2-5天的花蕾用尖头镊子剥开,使柱头露出,涂上同株事先套袋的花粉。每一花序应自交20-30朵花。在授粉前和授粉后均应套袋。

经过4-5代自交和选择后,凡入选的株系,可采用混合授粉法或隔离区自然授粉法或轮配法可测定系内株间的不亲和。

混合授粉法:在一个不亲和系中抽取10株,以这10株为母本,以这10株的混合花粉作父本在花期给每个母株隔离授粉,结实后统计亲和指数。

隔离区自然授粉法将待测的自交不亲和系分别种植于各个隔离区内,花期任其自然授粉,最后根据结实情况,统计亲和指数。

轮配法在各个待测自交不亲和株的自交后代株系内,随机抽取10株进行全部株间正反交,然后统计每一组合的亲和指数。

(2)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的方法

a 单交种的配置:

不亲和系×亲和系亲和系(父本)

↓⊕↓↓⊕

不亲和系F1 亲和系(父本)

制种区父本系繁殖区

不亲和系×不亲和系

三种方法:采用一个隔离区(母本株收获正交杂种一代和母本自交种子,父本株收获反交种子和父本自交种子);采用两个隔离区(制种区采收母本自交种子和正交杂种,父本采收反交杂种,在父本繁殖区采收父本自交种子);采用三个隔离区(制种区、父本繁殖区、母本繁殖区)

11、杂种优势育种与杂交育种的比较。

共同点都需进行亲本的选择和选配,通过杂交、自交(或近亲交配)的手段以及后代选择的手段,把分散存在于各个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于同一个体上。其育种原理和手段是完全相同的。

12、一代杂交种子的生产有哪些方法?

利用自交系制种;利用苗期标记性状制种;化学去雄制种;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利用雌性系的制种法;利用雌株系的制种法。

13、远缘杂交的意义和特点是什么?

远缘杂交指亲缘关系疏远的类型之间的杂交。一般指不同种、属以上类型间的杂交。

远缘杂交的特点(双亲遗传差异太大,以至遗传性不协调,造成从花粉发芽起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的不协调,最终很难形成正常的杂种)。

14、远缘杂交有那些常见障碍?怎么克服?

(1)杂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时,通常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种子极少或只有瘪籽等)的现象。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表现:在整个授粉受精的过程中受到阻碍(花粉在柱头上不能萌发;萌发后花粉管不能伸长;花粉管生长缓慢或太短不能到达胚囊;到达胚囊不能进行正常的受精等)。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可采用染色体加倍、适当选择选配亲本、有性媒介法、特殊授粉方法、柱头移植和柱头短截法等克服不亲和性带来的影响。

(2)杂种的不育性:在远缘杂交中,应用克服杂交不亲和的措施虽然产生了受精卵,但是这种受精卵由于与胚乳或母本的生理机能不协调,在个体发育中表现出一系列不正常的发育,以致不能长成正常植株的现象。其表现为:幼胚不发育;发育不正常或中途停止;胚坏死;种子不能发芽;发芽后在苗期或成株前死亡。

克服不育性的方法:杂种幼胚培养;嫁接;改善发芽和生长条件。

(3)杂种的不稔性:是指远缘杂种植株由于生理上的不协调而不能形成生殖器官,或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而不能结籽的现象。主要表现:杂种能正常进行营养生长,但不能正常开花;能正常开花,但不能产生有生活力的雌雄配子;配子虽有活力,但不能完成正常的受精过程。

克服方法:染色体加倍;回交法;蒙导法;延长培育世代,加强选择;改善营养条件等。

15、何为童期、童程及童性?怎样缩短童期提早结果?

童期和成年期在阶段发育上有质的差别,因此在外部形态和内在生理特性上也有明显的不同。所谓童性是指某种果树实生苗童期阶段或童区所表现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

缩短童期提早结果:

(一)从内因上来说,首先要选择早实性强(营养期短)的品种为杂交亲本,为杂种实生苗提早结果奠定遗传基础。

(二)从外因上来讲,就是如何选择利用和人工创造培育杂种的良好自然环境条件,以及采用怎样的农业技术措施使实生苗提早开花结果。总的原则是“前促后控”,即在实生苗生长的前期(童期),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如温室培养等),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农业措施来加速实生苗的营养生长,使实生苗尽快达到一定的高度,并具有一定的枝叶量;而当实生苗进入过渡期以后,应采取一切农业技术措施来控制实生苗的营养生长,促进营养物质的积累转化及花芽分化,从而缩短童期、提早结果。

童期加速生长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过渡期控长促花主要措施包括:控水控氮, 拉枝扭枝、环割环剥PP333矮化砧的利用等。

第八章其他育种方法和手段

1、什么是诱变育种?有什么特点?

诱变育种是人为的利用物理和化学等因素诱发作物产生遗传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突变体进行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特点:提高突变频率、扩大变异谱,创造新类型;适于改良品种的个别性状;诱变处理比较简单,可缩短育种年限;变异方向和性质不易控制。

由于诱变机理了解不深透,无法定向创造变异,育种带有盲目性和偶然性。

劣变多,优变少,育种效率低。

2、什么是外照射?方法有哪些?

照射方法:(1)外照射,是指放射性元素不进入植物体内,而是利用其射线照射植物各个器官。

种子照射可采用干种子、湿种子和萌动种子照射。照射的种子要求纯度较高,不含杂物。照射后及时播种。

花粉照射可将花粉收集于容器中进行照射,或直接照射植株上的花粉。用辐射后的花粉进行授粉,所得后代由于携带杂合的突变基因,便可分离出许多突变体,供进一步筛选用。

子房照射用射线直接照射子房,促使正在发育的卵细胞的遗传基础发生变异,有可能产生孤雌生殖或变异通过受精作用而表现出来。

营养器官照射对营养器官如块茎、块根、鳞茎、球茎、幼芽、枝条和嫁接苗等进行照射,可大大提高诱变率,而且与其它器官照射相比,具有结果早、鉴定快等特点。

植株照射在植株发育的某个阶段或植株整个生长发育期进行照射,诱导植株产生变异。

3、什么是内照射?方法有哪些?

内照射是将一定“比强”的放射性同位素引入植物体内,使其所放射出的射线在植物体内进行照射。

浸种法将放射性同位素配置成一定比例强度的溶液,对需诱变的种子或枝芽进行浸泡,使同位素进入到体内。

施入法用放射性同位素作超微量元素施入土壤,植物在吸收肥料时,便可将其吸入体内。

涂抹法涂抹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溶液与适当的湿润剂配合,涂抹在植株上或浸泡植物叶片、嫩梢,通过根外吸收,将放射性引入植物体内。

注射法用注射器将放射性同位素溶液注入植物组织内。

4、适宜剂量的确定原则。

活后代有一定的成活植株

变在成活株内,有较大变异效应

优产生的变异有较多的有利变异

一般认为,选择临界剂量或半致死剂量照射比较合适。

临界剂量照射后有40%成活率的剂量。

半致死剂量照射后为50%成活率的剂量。

倍性育种原理与技术

5、化学诱变育种的及特点。

化学诱变育种是指采用化学诱变剂处理一定的植物材料,以诱变植物遗传物质的突变,进而引起特征、特性的变异,对这些变异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鉴定培育,最后育出新品种。

化学诱变的特点:**使用经济方便;**有一定的专一性;**化学诱变能产生较宽的突变谱,且下一代育性增高

6、诱变材料的培育和选择应注意什么?

(1)亲本材料的选择: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综合性状优良,只有1-2个性状需要改良的品种进行处理。

如番茄抗病毒育种选择丰产、优质、成熟期适宜、能抵抗除病毒外的其它主要病害。

还可采用单倍体诱变,发生突变后易于识别和选择。

(2)处理后材料的选择:

种子辐射处理材料

M1 辐射处理后应在15-30天内播种,不宜拖延太久。

按不同的剂量处理分别播种。在M1不进行淘汰。各植株应隔离,使其自花授粉,以免有利突变基因杂交而混杂。分果或分穗留种。

M2 按果或穗分区播种。从发生了变异的果、穗后代单株中选取有经济价值的突变株留种。

M3 淘汰不良株系,在优良的“株系”中再选出最优良的单株留种。

M4及以后如果“株系”内各植株的性状表现相当一致,便可将该系的优良单株混合播种为一个小区,和对照品种进行品比试验,最后选出优良品种。

营养器官处理材料的选择

由于变异性状可在M1代表现出来,故从M1代开始选择。

对处理枝条上的每个芽眼要编号,分别繁殖,如有有利突变,可用无性繁殖进行固定。

如变异细胞无法在外观进行表现,要采用摘心、修剪等方式促使突变表现出来。

(3)化学诱变注意的问题:

安全问题一般化学诱变剂都有极强的毒性。如烷化剂致癌;氮芥类造成皮肤溃烂;乙烯亚胺,强烈的腐蚀作用,易燃。

后处理进入到植物体内的药剂,待达到预定的处理时间后,如不及时采取适当的排除措施,则还会继续作用产生“后效应”。过度的处理造成更大的生理损伤,降低突变率。

一般采用大量流水冲洗。

7、多倍体的特征是什么?什么是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的特点:巨大性;育性低;生活力旺盛

多倍体育种,根据育种目标要求,采用染色体加倍的方法选育作物新品种的途径,称为多倍体育种。同源多倍体多倍体所包含的染色体组来源相同;异源多倍体如果染色的加倍以远缘杂种为对象,那么多倍体所包含的染色体组来源就不相同,这种多倍体为异源多倍体。

8、多倍体的来源有哪些?

物理因素诱导多倍体,物理因素包括温度剧变、机械创伤、电离射线、非电离射线、离心力等。

化学因素诱导多倍体,化学物质有富民农、萘嵌戊烷、吲哚乙酸及应用效果最好且最为广泛的秋水仙素。

胚乳培养

细胞融合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9、多倍体的诱变方法是怎样的?

当秋水仙碱与正在分裂的细胞接触后,使分裂的细胞核纺锤丝立即缩小,阻碍纺锤丝的形成和发展,染色体不向两极移动,而停止在细胞分裂中期,从而产生染色体加倍的核。秋水仙碱处理的材料:细胞分裂活跃的组织,如萌发的种子、幼苗、茎生长点、萌动的球茎等。

处理的时间:在植物生长期,处理越早越好。

处理方式:将秋水仙碱配成水溶液,以0.01%-1%的浓度处理。可采用:浸渍法涂抹法滴液法注射法

10、多倍体鉴定方法是怎样的?

直接法对染色体数进行鉴定

间接法根据气孔大小、花粉粒的大小等来判断

第九章新品种审定保护、和推广繁育

1、什么是植物新品种?

植物新品种是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2、什么是品种权?

品种权:一般认为,品种权是由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审批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赋予品种权人对其新品种的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

3、品种权有哪些法律特点?

无形性因品种权是一种智力劳动成果,看不见,摸不着,不会因为使用而消耗。它借助种子、种苗等有形资产作为载体进行“物化”。

专有性申请人对品种权享有独占性。任何其他人或单位非经申请人许可不得将该品种用于商业活动及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

品种权的法律特点

地域性是指依据某一特定国家的法律产生或者取得的品种权,只在该国法律效力所及的范围内有效,在除此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不会自动受到同样的保护。

时间性指品种权的专有性是有时间限制,超过这个期限,则该品种不在享有保护,人人可用。中国的保护期限为:自授权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为20年,其他植物为15年。

4、什么是品种审定?品种申报条件有哪些规定?

品种审定是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所新育成的品种或新引进的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决定该品种能否推广并确定推广范围的过程。

5、品种申报条件有哪些规定?

申报条件:

要求申报省级品种审定时,应具备以下条件:报审品种需在本省经过连续2-3年的区域试验和1-2年的生产试验,并有1-2年的抗性鉴定、品质测定资料。对于引进本省进行过区域试验结果的,亦可申报;对于外省已审定的引进品种,应附外省有关审定资料,并在本省进行不少于2年的生产试验。报审品种的产量水平要求高于当地同类型的主要推广品种的10%以上,并经过统计分析增产显著。如果产量水平虽与当地同类型的主要推广品种相近,但在品质、成熟期、抗病(虫)性、抗逆性等一项或多项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者。

申报国家级品种审定时,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主要遗传性状稳定一致,经连续2年以上(含2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1年以上生产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可交叉进行),并达到审定标准的品种;或经2个以上省级品审会审(认)定通过的品种;或国家未开展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作物有全国品审会授权单位进行的行政监督和2年以上的多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经鉴定、试验单位推荐,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或特别用途价值的品种。

6、品种审定与品种保护的又什么异同?

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的共同点:两者的目标相同,都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两者都是针对植物新品种而言的,程序的启动都基于申请人提出申请。两者都是由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发放证书。在审查过程中,都必须进行一定田间栽培试验。

品种审定与品种保护的不同点

品种审定对象是新育成的品种或新引进的品种;品种保护的对象是新育成的品种。

品种保护的范围是对在国家保护名录内的适宜的品种进行保护;而品种审定是对比对照品种优良的新培育品种或新引进品种进行审定。

品种保护是授予育种者一种财产独占的法律权利;品种审定授予育种者的是该品种可以进入市场的准入证。

品种保护的受理、审查、授权由国家一级进行;品种审定则有国家、省两级审定。

7、品种布局区域化与良种合理搭配的意义

品种布局区域化:就是按照品种生态型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原则布局品种,即按照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生产水平、经济条件及病虫害发生的历史和现状、群众的耕作习惯等方面,来确定品种的合理搭配。

品种布局区域化与良种合理搭配的做法:根据生态条件安排品种;根据栽培条件安排品种;根据现代生产和市场要求确定品种组成;进行引种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通过引种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对供试品种进行全面分析和鉴定,确定适于本区发展的优良品种。

8、什么是品种混杂退化?

品种混杂退化,是指品种在生产栽培过程中,纯度降低,种性发生不良变异,致使失去品种原有的形态特点,抗逆性和适应性减退,产量下降和品质劣化等现象。

混杂主要指品种纯度降低。

退化主要是指在生产栽培过程中,逐渐丧失其优良性状,失去原品种典型性的现象。

9、简述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和防止方法。

(1)品种退化的原因

机械混杂,指作物种子在收获、脱粒、清选、晾晒、贮藏、包装、运输以及种苗在繁殖、栽培等过程中人为引起的混杂。

生物学混杂,主要是异花授粉植物在生产过程中隔离不够而产生天然杂交,这种杂交造成非本品种的配子参与受精过程,使得所生产的种子含有多种基因型,从而造成原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造成品种的退化。

选择和繁殖方法不当

基因突变

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不适合

(2)品种退化的防止

严格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机械混杂

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防止生物学混杂

加强苗木、种子繁育过程中的选择

适地适栽,良种良法配套

10、加速良种繁育的方法。

繁殖系数=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单位面积种子用量

方法:

组织培养利用茎段、茎尖、腋芽等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快凡是加快良种繁育的现代手段。具有周期短,速度快、节省占地等优点。

育苗移栽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可节省播种量,提高繁殖系数。

弥雾扦插采用扦插繁殖方式,可加速繁殖速度,扩大繁殖系数。

一年多次播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