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推进陕西科学发展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推进陕西科学发展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推进陕西科学发展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推进陕西科学发展1

1. 【单选题】发展生产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政府的(c)。【2 分】

A. 经济调节

B. 市场监管

C. 公共服务

D. 社会管理

2. 【单选题】我国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居于(b)。【2 分】

A. 核心地位

B. 领导地位

C. 商业银行

D. 中央银行

3. 【单选题】二战后,多数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实现了增长方式由()向(c)的转变。【2 分】

A. 集约型向粗放型

B. 全面型向均衡型

C. 粗放型向集约型

D. 均衡型向全面型

4. 【单选题】通常(d)成为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对落后地区影响的主要效应。【2 分】

A. 转移效应

B. 攀比效应

C. 扩散效应

D. 示范效应

5. 【单选题】良好的政绩最根本的是(d)。【2 分】

A. 体现全面发展

B. 体现协调发展

C. 体现可持续发展

D. 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 【单选题】(c)认为政府只要能为他所管辖的人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能为下属臣民提供安全保障,那么人民就会认同这种政府管理和国家权力【2

分】

A. 妥协论

B. 正义论

C. 契约论

D. 国家论

7. 【单选题】公共产品的定价一般都是由(c)决定的。【2 分】

A. 供给方

B. 需求方

C. 政府

D. 市场

8. 【单选题】社会运行的起点和过程公平属于(a)【2 分】

A. 规则公平

B. 机会公平

C. 分配公平

D. 收益公平

9. 【单选题】新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失灵主要源于(c)【2 分】

A. 政府行为低效

B. 缺乏监督

C. 政府公职者的自私

D. 监督信息不完备

10. 【单选题】生产要素的定价问题实质是决定收入分配的(c)问题。【2 分】

A. 交易

B. 定价

C. 分配机制

D. 运行机制

11. 【单选题】累积过程理论认为,发达地区对落后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利影响和(c)。【2 分】

A. 示范效应

B. 扩散效应

C. 攀比效应

D. 转移效应

12. 【单选题】一般来说,垄断性的利益集团经常都会出现在(b)市场结构中。【2 分】

A. 寡头垄断市场

B. 寡头市场

C. 完全竞争市场

D. 垄断市场

13. 【单选题】凯恩斯主义中所称的“看得见的手”指(c)【2 分】

A. 市场

B. 社会

C. 政府

D. 国家

14. 【单选题】在福利国家时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a)政策,政府被赋予了弥补市场缺陷的职能。【2 分】

A. 国家干预

B. 重商主义

C. 自由主义

D. 新自由主义

15. 【单选题】企业生产中使用的最积极的生产要素是(a)。【2 分】

A. 劳动力

B. 资本

C. 自然资源

D. 技术

16. 【单选题】现代微观经济学的许多研究变量最终都是集中在(c)上,因此它被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2 分】

A. 成本

B. 需求

C. 价格

D. 供给

17. 【单选题】(a)则强调效率就是公平,认为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公平的,因为它奖励那些最有能力和工作最努力的人。【2 分】

A. 市场决定论

B. 利他主义

C. 功利主义

D. 平均主义

18. 【单选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授课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明确了几个机制。d【2 分】

A. 诉求表达机制

B. 矛盾调处机制

C. 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D. 以上都对

19. 【单选题】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发表了著作《正义论》,他指出,“作为公平的正义”奉行的是一种最大限度改善(b)地位的原则。【2 分】

A. 最多受益者

B. 最少受益者

C. 富有者

D. 社会精英

20. 【单选题】自有资本主义时期奉行亚当?斯密的(c)理论。【2 分】

A. 大政府

B. 有限政府

C. 小政府

D. 大社会

21. 【单选题】社会管理的主体是指?【2 分】d

A. 企业

B. 院校

C. 公民

D. 政府

22. 【单选题】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对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产业(d)。【2 分】

A. 示范效应

B. 转移效应

C. 攀比效应

D. 扩散效应

23. 【单选题】前资本主义时期(a)职能极端强化。【2 分】

A. 政治统治

B. 社会管理

C. 经济

D. 社会

24. 【单选题】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称为(a)【2 分】

A. 规则公平

B. 机会公平

C. 分配公平

D. 收益公平

25. 【单选题】我国政府职能中,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属于(c)职能。【2 分】

A. 文化职能

B. 政治统治

C. 公共服务职能

D. 经济职能

26. 【单选题】

支持“效率优先”的学者们认为公平只能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来实现,而不能依靠法律、行政和税收手段来实现,反对通过(d)来纠正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所形成的收入分配不公平。【2 分】

A. 政府经营

B. 行政手段

C. 公平机制

D. 政府干预

27. 【多选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政府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以总结为(abce)。【3 分】

A. 对经济的指令性控制放松

B. 政企关系变化

C. 经济宏观调控方式变化

D. 收入分配机制变化

E. 政府在社会中的责任变化

28. 【多选题】奥肯认为,平等权利和不平等的收入混合的结果,造成了(a)和(c)之间的紧张关系。【3 分】

A. 公平

B. 民主的政治原则

C. 效率

D. 资本主义经济原则

E. 政府管理职能

29. 【多选题】以下属于噪声污染的是?【3 分】abe

A. 交通噪音

B. 建筑施工噪音

C. 年三十晚上小区鞭炮

D. 邻居家孩子玩耍声音

E. 机动车经过的噪音

30. 【多选题】消费者追求的目标除了效用的最大化之外,还要看商品的(ae)。【3 分】

A. 商品的价值

B. 外表

C. 内涵的价值

D. 使用的方便程度

E. 相对价格变化状况

31. 【多选题】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特征包括(abc)。【3 分】

A. “异质性”

B. “形式主义”

C. “重叠性”

D. “单一化”

E. “矛盾化”

32. 【多选题】以下对政府提供服务的表述正确的是?【3 分】bc

A. 政府服务的成本是以社会税收的方式提供的

B. 政府提供的服务往往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C. 政府服务机制的实现方式是多元的

D. 所有的公共服务都是由政府直接生产和经营的

E. 政府服务形式是单一化的

33. 【多选题】针对我国居民日常生活来说,大家在购买商品中还需要关注流行因素的作用,下列典型的商品中有(ad)。【3 分】

A. 饰品

B. 文化因素

C. 生存环境

D. 时尚

E. 质量

34. 【多选题】2003年中国政府把政府职能的重点确定为(),基本确定了政府职能的框架。【3 分】abcd

A. 经济调节

B. 市场监管

C. 公共服务

D. 社会管理

E. 社会服务

35. 【多选题】根据生产要素理论,决定要素价格高低的核心因素是(ac)。【3 分】

A. 需求

B. 运行机制

C. 供给

D. 标准

E. 原则

36. 【多选题】社会管理创新急需改革的方面包括(ab)。【3 分】

A. 社会管理的法规亟待完善

B. 社会管理的体系亟待健全

C. 社会管理的体制亟待改革

D. 加大社会管理中的科技投入

E. 加大社会管理中的人力投入

37. 【多选题】以下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表述正确的是?【3 分】abcd

A. 分权化的便捷高效政府

B. 法治的责任政府

C. 存在持续改进机制的政府

D. 将管制纳入服务视角的政府

E. 不进行管理的政府

38. 【多选题】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3 分】abcd

A. 当代公共管理的核心和内容是公共服务

B. 社会转型要求重新定位政府的性质和功能

C.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D. 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制性问题

E. 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需要

39. 【多选题】市场经济发展中必须消除垄断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abcde)。【3 分】

A. 垄断导致高价格

B. 垄断造成低效率

C. 垄断形成卡特尔

D. 垄断影响企业研发

E. 垄断扭曲价格体系

40. 【多选题】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abce)。【3 分】

A. 代客结算

B. 汇兑

C. 票据业务

D. 报关业务

E. 储蓄业务

41. 【多选题】陕西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我省今后的经济发展(abcde)。【3 分】

A. 提出了发展要求

B. 确定了工作重点

C. 提出了具体发展指标

D. 对产业结构进行布局

E. 明确了发展思路

42. 【多选题】厂商在追求利润化目标中,对一种产品的市场供给量的决定很看重(cde)因素。【3 分】

A. 时间

B. 地点

C. 人们的偏好态度

D. 政府政策

E. 价格预期

云南经济增长方式探究

云南经济增长方式探究 本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这是“十一五”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云南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应于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阶段,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对应于较为发达的经济发展阶段。当一个经济体较为落后时,它的经济增长只能依赖于资源、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因为这时候它没有实力进行大规模的科研投入以实现科技创新。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单靠资源、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已远远满足不了增长的需要和发展的要求,因为这些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率在不断下降。这时候就必须靠技术的进步、靠制度的完善、靠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靠要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去推动经济发展。从全国来看:尽管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比较粗放的特征。我国重要资源的产出效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年,我国约占世界的’,但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为,-’、原煤为.%、钢铁为,、氧化铝为、水泥为’。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仅为美国的%/&;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从云南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推进,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云南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表现在: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能源和电力的消耗强度有所下降,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量降低。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省经济仍然呈现出明显的粗放型增长特征: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单位资源的产出效率较低,单位产出的能耗较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推动。尤其是随着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和对资源的过多依赖,各种资源将难以为继。从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研究 摘要 在陕西,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没有显著影响。研究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能对陕西省目前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发现近年来陕西经济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所体现的优势;研究其发展前景可以为陕西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找到合适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推动陕西经济的发展。 本文所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阅读文献、资料的对比和目前部分研究结果的综合比对。研究发现陕西省产业结构虽然形成“二、三、一”的态势但仍不尽合理、工业产业缺乏竞争力、未形成明确的主导产业、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可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发挥集群效应等途径实现。 [关键词]陕西省;产业结构;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 [论文类型]应用型 A R esearch on the P resent S ituation and D evelopment P rosp ects of the I ndustrial S tructure in Shaanxi P rovince ABSTRACT In Shaanxi,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Granger causes cha 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Research status of th 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aanxi Province, Shaanxi Province, can now have some und 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found that in recent years, Shaanxi's econom 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nd advantages embodied; research and its prospects for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o find the ri ght dire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objective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an xi.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paper is to read the literature, data and present some results comparing the overall comparison. Study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formation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wo, three, one" of the situation but still qu ite reasonable, competitive industrial property, do not form a clear leading industries, i ndustries with high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is not the problem. Optimization of indust rial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transform traditional industries, cultivating leading industry, and other ways to achieve a cluster effect play. [Key words]:Shaanxi P rovince;Industrial S tructure; Structure Improvement; the C ompetitive P ower

区域经济名词解释及简答(完整版)

名词解释 1.区域: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区域开发:一般指对具有某种或某几种资源的区域进行的开发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属于区域发展早期阶段的过程。 3.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4.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是关于企业合理选址的理论,即通过对运输成本、工资成本和集聚效益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计算,选择产品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厂理想区位的理论方法。 5.人力资源的概念: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一般来讲,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范围内的人力资源,但有时也指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 6.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和劳务产出的增长。 7.经济发展又称经济进步,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过程。 8.极化效应: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对外围地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将外围地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聚集到中心,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9.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通过其产品、资本、人才、信息的活动将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传导到周围地区,从而促进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10.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其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具体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 11.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各各产业的组成状态和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生产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12.资源结构:所谓资源结构,就是指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13.区域主导产业:是指那些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产值上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区域主导产业决定着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区域在全国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14.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当时还不成熟、经不起竞争,且具有发展潜力和战略意义的产业。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俞广霄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 引 言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 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途径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途径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以来,宏观经济总体处于一种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但一直以来经济的高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地显现出来,使得经济的发展面临资源环境方面越来越大的约束。这种情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一个突出的弱点,那就是经济效益不高,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的速度型增长方式之下。这种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实质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有效运行,达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需要的目的。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转变增长方式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尤为艰巨。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经济发展观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 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需要不顾及后代人利益的发展观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以经济体制的转变为前提。我国过去长期存在粗放型增长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改变增长方式首先要改革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市场经济具有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与配置、协调供需关系的功能,促进竞争、优胜劣汰,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技术、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因此市场经济一般来说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所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条件。 3.优化经济结构。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 3.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消费的持续下降,还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使得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无论是着眼于改善民生,还是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收支平衡,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陕西三大经济区域发展比较研究

陕西三大经济区域发展比较研究 单福东 (安康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陕西安康725000) 摘要:陕西的三大经济区域,即关中经济区、陕北经济区和陕南经济区,由于自然条件、开发程度等不同,有着明显的经济资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总结建国以来陕西在三大经济区域布局上存在的问题与经验,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实施陕西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三大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构建陕西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实现陕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由于地形、地貌和气候带及经济布局的差异性,陕西分为三大经济区域:关中经济区、陕北经济区和陕南经济区。又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等原因,三大经济区的发展极不平衡。关中经济区,面积仅占全省27%,而人口占全省60%,工农业生产、商贸、科技、高等教育等经济技术总占全省70%以上。但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战略性资源却又集中在陕北或陕南。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的80%以上在陕北,水、森林、生物等资源的70%以上又分布在陕南。这种经济的空间结构与资源的空间布局的严重失衡,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原因。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Economic Areas in Shaanxi SHAN Fudong(Politics - History Department,Ankang Teachers’College,Ankang,725000,Shaanxi,China)Abstract:The three economic areas in Shaanxi refer to Shaanxi central plain,north of Shaanxi and south of Shaanxi. Due tothe differe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there exist distinct characters in their economic resources,structureand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 To achiev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triding - forward way in Shaanxi,it is fundamental to review the problems and the experience we ha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economic areas after the liberationof China. Of course,we should

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陕西一线两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陕西"一线两带"建设的核心在于培育具有关中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本文首先简介陕西省"一线两带"的概念和范围以及"一线两带"建设的提出的背景,并对"一线两带"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作出分析。 关键词:一线两带背景分析 Abstract:Industrial cluster is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i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of important ways. shanxi"a line two belts" of the 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of guanzhong grow to hav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group.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tion in shanxis province, "a line two belts" of the concept and range and "a line two belt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posed, and "a line two belt" economic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make analysis. Keywords A line with two back ground analysis 一、"一线两带"的概念和范围 陕西是中国的腹地,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又是中心的中心。从中国地图上看,陕西的版图很像一个跪式的兵马俑,关中地区似缠绕在兵马俑身上的一条腰带,这就是“一线”的概念。2002年3月和7月,国家科技部相继批准了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此为“两带”的概念。 "一线两带"就是以西安为中心,以陇海铁路陕西段和宝潼高速公路为轴线,以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为依托,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的以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为特点的产业经济体系,涵盖整个关中地区。包括关中地区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五个地级市和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53个县(市、区),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1、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是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增长本身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过程,经济增长方式则体现了人们对这一增长过程的总体特征的看法和评价。当经济增长只有一种方法或途径时,就不会产生经济增长方式这样的概念,正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征,才有了经济增长方式这样的概念。 经济增长方式所要说明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是如何实现的,即经济增长是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实现的,这种增长有哪些特征。由于经济增长的过程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各种资源的组合和配置过程,因此,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由于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以及不同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同,经济增长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从而有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两种类型。 2、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阶段 粗放型增长是指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增长是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3、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 (1)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重要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紧密相关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首先要转变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与配置、协调供需关系的功能,能促进竞争、优胜劣汰,能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技术、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的基本前提。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在企业。我国国有企业多数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不能不带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这是我国国有企业长期活力不足、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通过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 (3)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整合优化经济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

陕西经济发展战略

作业题思考题答案要点 1.如何认识陕西“十二五”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二五”是陕西由经济欠发达向中等发达省份迈进的转折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挑战: 国际环境:金融危机冲击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复苏依然艰难;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也出现新变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 国内:陕西仍是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有不断扩大趋势, 发展不够、结构不优、群众不富的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增加,外部不确定风险增多,群众利益诉求越发多样等等。 机遇: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 有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政策机遇(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等),也有加大投资改善民生的难得机遇,既有扩大消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宝贵机遇,也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良好机遇,既有“三农”发展的现实机遇,还有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机遇等等 2、“十二五”时期陕西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着力破解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三

大难题,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四大产业体系,着力实施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深化改革开放五大任务,全面推进富民强省十大工程,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的西部强省,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奋进的新陕西,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总体目标:全面实现西部强省,实现“三个上台阶”,即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三个大幅提升”,即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两个明显改善”,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程度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改善;“一个大跨越”,即从经济欠发达省份跨进中等发达省份行列。 4、自然资源条件对陕西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课本第一章第一节:五、资源条件对陕西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中的(二)(三)(四)(五)点。 5、陕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上是传统小农经济(农业基础薄弱,人地矛盾突出;农村劳动生产率极低);存在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发展受资源瓶颈的约束较大; 与现代大农业矛盾突出. 7、如何加快推进陕西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果业、畜牧业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9、试述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内容和分类布局。 总体思路:以“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批示精神为指导,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战略思路,以植树种草、水土保持为中心,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以山青、水秀、人富为目标,经过长期奋斗,把陕西建成中国西部的生态省。 重点内容: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坡造林种草;天然林保护;骨干拦泥坝、窖塘等工程建设;移民建镇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非均衡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区域经济的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简要评论。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一、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源于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鲍茨和斯坦等。 (一)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保罗·罗森斯坦—罗丹(P.N.Posenstein-Rodan,1943)是该理论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大推进理论的论据和理论基础建立在生产函数、需求、储蓄供给的三个“不可分性”上面。 (二)诺斯出口基地理论 封闭经济模型主要缺陷是没有看到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作用,出口基地模型弥补了这一弱点。出口基地理论(export base theory)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诺思(North,1955)提出,后经蒂博特(Tiebout)、罗曼斯(Romans)以及博尔顿(Bolton)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理论基础是静态比较分析中的外贸乘数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生的增长,区域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内生增长的主要原动力。根据这个理论,如果每个地区都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由贸易会逐步平衡地区间的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利润和工资),从而导致地区差距不断缩小。 (三)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R.纳克斯(R.Nurkse,1953)提出的,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经济中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个恶性循环。从供给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又完成一个循环。两个循环互相影响,使经济状况无法好转,经济增长难以实现。 (四)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简要述评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提出以后,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开发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对工业化过程中片面强调工业化,忽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的倾向有所影响;强调均衡的、大规模投资和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实行宏观经济计划的必要性,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区域开发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该理论构建了一个庞大而严格的逻辑体系结构,认为经济发展动力来源于“报酬递减”、“比较优势”等,然而该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与现实相去甚远的假设条件之上的。不但把技术进步视作外生因素,没有纳入其分析框架之中,而且丢掉了区域(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克服空间距离会发生运输费用。所有这一切,都与新古典主义所讲的前提条件相抵触。

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及措施.pdf

本文作者:傅茂淑工作单位:农九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经济增长有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两种方式,前者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经济增长,后者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实现增长。而一个地区甚至大到一个国家采取何种增长方式,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九师是一个农牧自然资源单一,矿产资源相对匮乏的师,依靠生产要素投入获取经济长期增长困难很多,经过近40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五”时期的发展,九师经济总量和规模得到一定的积累和扩增,在此基础上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保持九师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农九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 坚持“农业稳师、牧业强师、工业立师、商业活师、科教兴师”的发展战略,以“做强农业、做大工业、做活三产”为主线,以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转变九师经济增长方式。不仅着眼于规模和总量,更强调质量和效率;不仅着眼于已达到的水平,更强调潜力和后劲,建设“经济型、效益型、环保型”产业,面向疆内和疆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内进行资源配置和经济扩张,提高参与疆内和全国分工协作及竞争的能力,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农九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厉行节约,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三)坚持师、团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师、团协调发展。把解决“农业、农场、农工”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新型团场、新型连队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四)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三、农九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举措 (一)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型团场建设的着力点1.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增加有机肥投放,提高耕地产出率。贯彻落实好兵团“1+3”文件和若干政策补充意见,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引导职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以“转包、股份、租赁”等形式,推动土地的使用权合理流转,逐步减少一产承包职工的人数,促进土地、资本等要素集聚,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根据区域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形成四大产业区。即沿山一带(164团、166团、167团、168团)的小麦种植区;水土条件相对较好(163团、164团、167团、168团、团结农场)的甜菜种植区;土壤条件较好(161团、163团、、165团、167团、团结农场)的打瓜种植区;光热条件相对较好(163团、169团、团结农场)的加工番茄种植区。继续扩大土豆、北方保护地蔬菜园艺业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加快“六大基地”的建设步伐,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相对集中连片的优势产业带,以“块状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十大主体技术”和“六项农业精准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控、良种繁育、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农产品质量认证和监测体系,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以转变增长方式为途径,始终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加大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积极申报特色农产品品牌并建立原产地保护制度,培育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二)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围绕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重点支持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适度规模养殖场的圈舍改造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职工成立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实用技术,加强畜牧科技培训,实施好科技入户工程,不断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提升产业可持续能力。1.继续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一步扩大人工草场种植面积,为草地畜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资源保障。2.推行“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3.切实改变单纯追求牲畜数量增长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以德系美利奴细毛羊为主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扩大肉牛、奶牛的养殖规模,在提高牲畜质量和科学化养殖上下功夫,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子。4.加快10万只优质牛羊育肥基地建设,在大力发展家庭牧场的同时积极培育500个育肥大户,逐步形成养殖户—养殖小区—养殖基地(培育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户和专业连)相连的产业发展格局,使现有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方面转变。5.以161团、165团、170团为重点建好优质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强化外引内联,不断引进优良品种、资金、技术。6.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加快建设疫病防治、质量标准和畜产品市场体系。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使人工饲草料基地发展到50万亩,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只,畜牧业对第一产业的贡献率达到54%,畜牧业发展成为九师农业经济的支柱。(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团场二、三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工不仅能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职工和基地生产,而且能广开职工转岗转业渠道。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做出了从2007年起将兵团工业企业缴纳的地方税收,以2005年为基数,超基数增长部分全额返还兵团的重大决定,这必将对兵团发展工业产生重大的激励作用。虽然要避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格局,但团场仍要把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吸引社会资金和龙头企业到基础条件较好、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

2015年陕西省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2015年陕西省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2015年,全省三大区域均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基本呈现缓中趋稳、逐步回升态势,全年主要指标增速普遍好于2015年上半年。关中经济增长继续保持相对稳定,陕北经济增长年内略有回升,陕南经济呈较快增长。 一、关中和陕南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上升,陕南经济增长持续向好、领先优势明显,陕北经济增速较上年回落幅度较大 201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8171.86亿元。关中完成生产总值11652.4亿元,占全省比重为65%,较2014年高2.4个百分点。陕北完成生产总值3819.92亿元,占全省比重为21.3%,较2014年低3.4个百分点。陕南完成生产总值2459.12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3.7%,较2014年高1个百分点。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较2014年回落1.7个百分点。关中生产总值增速较2014年回落1.6个百分点。陕北生产总值增速回落程度最大,较2014年下降4.6个百分点。陕南生产总值增速回落幅度最小,较2014年降低0.6个百分点。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8.9:54.8:36.3调整为2015年的8.8:51.5:39.7,表现为一产和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关中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8.4:50.2:41.4调整为2015年的8.2:47.6:44.2,表现为一产和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陕北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5.9:68.8:25.3调整为2015年的6.7:62.3:31,表现为二产比重下降,一产和三产比重上升。陕南三次产业

结构由2014年的16.3:50.4:33.3调整为2015年的15.4:49.6:35,表现为一产和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 综上所述,三大区域的特点是:陕北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持续回落,关中和陕南所占比重相应提高。其中延安市生产总值从上半年的负增长逐季回升至前三季度和全年的0.3%和1.7%。从产业结构来看,三大区域的第二产业的增速和比重皆下降,是各区域生产总值增速低落的决定性因素。 二、关中和陕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上升,陕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年内在低位徘徊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7083.57亿元。关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00.36亿元,占全省比重为55.4%,较2014年高4.5个百分点。陕北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67.29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3%,较2014年低6.5个百分点。陕南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5.73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1.6%,较2014年高2个百分点。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较2014年低4.3个百分点。关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3.7个百分点。陕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幅度最大,降了5.8个百分点。陕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落幅度与关中接近,降低3.6个百分点。 三大区域工业发展特征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普遍回落,关中和陕南多数市区主导产业是计算机通信、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医药制造、纺织服装等,规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最全版)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陕西省人民政府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是加快推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一篇努力实现追赶超越 全面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和经验,科学审视省情特征,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客观研判环境变化,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努力实现新跨越。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主动适应新常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陕西稳步迈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经济总量达到1.82万亿元,位次前移至全国第15位,人均生产总值7721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8万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财政总收入3301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翻了一番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 2.6万亿元,是“十一五”的2.25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预计达到87.38%,五年提高

17.6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陕西本色”,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产业结构得到新优化。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粮食生产实现12连丰,苹果、猕猴桃产量全国第一。能源化工高端化步伐加快,延长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中煤榆横60万吨煤制烯烃、未来能源100万吨煤制油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运,新增煤油气产量1.21亿吨、720万吨和192亿立方米。非能源工业增速连续4年高于能源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10%,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倍,物流、文化、金融成为支柱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8∶51.5∶39.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基础设施成为新优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西安至郑州、太原等高铁建成投运,铁路营业里程4900公里,西安地铁1、2号线建成投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顺利完成,旅客吞吐量突破3300万人次,国际航线达到36条。水利建设五大体系、十大工程全面展开,王圪堵、南沟门水库等建成投运,渭河综合治理、引汉济渭、东庄水库、斗门水库等加快建设,新增供水能力15.4亿立方米。电力装机超过4000万千瓦,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横贯关中、连接陕北的750千伏电力骨干网架全面建成,油气管网达到7400多公里。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沣西新城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信息化指数西部第一。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协调发展取得新提升。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关中年均增长11.7%,占全省比重65%,引领支撑作用继续增强;陕北年均增长8.9%,占全省21.3%,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设;陕南年均增速超过全省2个百分点,占全省13.7%,循环经济体系日趋完善。宝鸡副中心、渭南东大门、铜川资源转型等“一市一策”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形成了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发展格局。大西安建设稳步推进,西咸新区获批国家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