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品练习精编答案

思品练习精编答案

思品练习精编答案
思品练习精编答案

《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不应该做某些事情。二、1.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2.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三、1.孝敬父母;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忠诚、互助、互谅;扶危济困;“位卑未敢忘忧国”;保护环境、维护正义、热爱和平……

2.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变式: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

四、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练习精编

1.D,

2.A,

3.C,

4.D,

5.B,

6.D。7(1)陶艳波为了照顾失聪的儿子,陪读16年,扮演好了母亲的角色,做了母亲应当做的事情。(2分)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每个人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2分)(2)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1分)张纪清不求名利,不求回报,27年来默默捐款,说明了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是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2分)(3)陶艳波的责任来自于法律的规定(或道德的原则、传统的习俗也可)。(1分)张纪清的责任来自于道德的原则。(1分)(4)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幸福的生活。(2分)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个体;集体。2.相互依存。集体利益。集体,每个成员。集体角度: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角度: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二、1.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2.荣誉和利益,安排,贡献才智。好作风,遇到的困难。求大同存小异,团结他人,更大的力量。3.成员数量的多少;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团结。)

■练习精编

1.A,

2.C,

3.D,

4.A,

5.D,

6.B。7(1)树立团队意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2分)(2)能服从集体的安排,自觉维护集体利益,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2分)(3)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1 分)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1分)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1分)因此,“中国梦”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梦”,(1分)“个人梦”也应积极关心和维护“中国梦”,应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1分)

第二框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①关爱社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②维护国家尊严。③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②热心公益,服务社会。3.承担着社会责任,帮助别人,奉献。二、1.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信守承诺)。②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造成的后果(勇担过错)。

2.愿意承担责任、主动承担责任,被动地承担责任。①责任,承担责任。②反思自己的责任。

3.①信守承诺;

②勇担过错;③自觉承担责任。

■练习精编

1.C,

2.B,

3.C,

4.D,

5.D,

6.B,

7.D。8(1)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2分)(2)在做好事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2分)(3)信守承诺;(1分)自觉承担责任。(1分)变式: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2分)

2.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国际影响力,现代化、世界、未来。2.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

二、1.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社会主义;②初级阶段。)2.不发达。3.20世纪50年代中期,100。4.①社会生产力水平;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活。)7.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②坚持和发展。3.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练习精编

1.B,

2.A,

3.B,

4.D,

5.B,

6.D,

7.C,

8.D。 9(1)住房难、物价高、就医难、养老难、课业负担重、收入低等问题。(5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2分)(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1分)(3)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1分)②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1分)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1分)结论: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4)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矛盾体现了材料二中的初级阶段基本国情;(2分)材料二反映的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了材料一中我国主要矛盾的存在。(2分)10(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分)(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1分)游客的文明素质还不够高。(1分)

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全国各族人民,经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二、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兴国之要,根本要求。经济建设,社会生产力。3.立国之本,政治基石。4.强国之路,活力源泉。三、1.①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生命线,政治保证。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动摇。

■练习精编

1.D,

2.C,

3.D,

4.A,变式:D,

5.C,

6.C,

7.A。8(1)经济建设。(1分)(2)如行的变化(以往外出探亲访友坐公交,现在开私家车、高铁);(1分)如通讯的变化(以往以固定电话为主,现在普遍使用手机,且智能机越来越方便)。(1分)(3)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分)变式:①我们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分)②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2分)9(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或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分)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统一的多民族,(秦),56,(55)。 2.民族区域自治,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3.基本,我国国情,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二、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平等、团结、共同繁荣。3.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三、1.①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②完整,分割,统一。一个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生活方式。③香港;澳门。(主权归属,资本主义的制度、生活方式)。④正确,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2.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的努力,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台独”分裂活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⑤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

■练习精编

1.C,

2.C,

3.B,

4.D,

5.D,

6.A,

7.A,

8.B,

9.B,变式:B。10(1)全国人民与新疆各族人民心连心,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原则;(1分)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1分)(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1分)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1分)(3)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1分)②建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或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1分)③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④对外开放政策。(1分)11(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分)(2)障碍:“台独”分裂势力。(1分)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1分)原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1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1分)(3)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澳门实现了繁荣、稳定、发展,(1分)这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分)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1分)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四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①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人类社会巨大进步。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类生活,最活跃,科学技术。2.

①坚实的基础,重要领域。正负电子对撞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②不强,较大差距,不相适应。3.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二、1.优先发展。2.①教育、人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②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③第一需要、终身受益的财富,一生的命运。④人才,教育。人才强国,人才优势,整体素质,综合国力,国际竞争。三、1.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2.①科技创新、教育创新;②科技、教育体制,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3.综合国力竞争、决定性。4.教育创新能力。5.科技、教育。

■练习精编

1.C,

2.B,变式:A,

3.A,

4.A,

5.A,

6.D,

7.D,

8.B。9(1)材料一: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2分)材料二: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2分)(2)科技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2分)国际竞争: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科技落后的局面。(2分)变式: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1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1分)说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创新型国家有比较大的差距。(2分)所以我们要实现“中国创造”梦。(3)教育。(1分)(4)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分)(5)科教兴国。(1分)关键: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1分)中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②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2.①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②璀璨的奇葩。③不竭精神动力,精神家园。④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展道路,人类的进步、世界文化的发展。二、1.①敬业乐群、公而忘私;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⑤厚德载物、道济天下;⑥奋不顾身、舍生取义;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⑧大道之行、天下为公;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民族志向、民族品格、民族理想,精神财富。3.生生不息、历久弥新。4.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练习精编

1.C,

2.B,

3.A,

4.D,

5.C,

6.B,

7.B,

8.B。 9(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分)(2)中华文化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 分)(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3分,写出3个)(4)

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分)

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精髓,魂。2.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3.不竭力量之源。4.①井冈山、长征、延安,革命。②大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劳模,新的时代条件。③自立、竞争、效率、自由民主、法治、公平公正,求知、科学、服务,改革创新。内涵更加丰富,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二、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传播、弘扬、建设。

■练习精编

1.C,

2.D,

3.B,

4.A,

5.A,

6.D,

7.B。8(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分)(2)民族精神是鼓舞人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2分)(3)大庆精神、(1分)“两弹一星”精神、(1分)载人航天精神、(1分)劳模精神等。(1分)(4)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魂。(1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分)9(1)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2分)生生不息,历久弥新。(2分)(2)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2 分)《记住乡愁》的播出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3)深入了解和大力宣传家乡的传统美德,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从自身做起,争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分)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①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②人口众多,地域辽阔。3.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法院,检察院。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人大。)5.①最高,最大;②产生,负责,监督;③报告工作。④质询案。6.①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二、1.党,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2.治国基本方略。3.民主政治,长治久安。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依法行政。

6.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国家利益,自身行为。

■练习精编

1.D,

2.D,变式:B,

3.A,

4.A,

5.B,

6.B,

7.C,

8.B,

9.A,10.B。1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1分)(2)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1分)享有重大事项决定权。(1分)(3)A:人民代表大会,(1分)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1分)B:人民,(1分)人民具有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或“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分)12(1)依法治国。(1分)环保法的修订和实施,体现了有法可依的要求;(1分)宁波、北京环保部门依据相关法律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体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要求;(2分)两家违法企业都受到处罚体现了违法必究的要求。(1分)(如未结合材料,酌情扣分)(2)依法行政。(1分)有利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顺利实施;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有利于政府民主、科学决策;有利于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等。(2分,任选2点)(3)青少年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关注国家建设,维护国家利益;(2分)积极行使政治权利,对改善环境等身边的事,通过采用书信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2分)

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依宪治国。根本依据,政治生活。(宪法和法律。)二、1.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2.最高的法律效力;3.更严格。三、1.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2.①立法基础、立法依据。母法、子法。②法律效力。宪法,违宪。③根本活动准则。④权威、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专门委员会。提议,全体代表、2/3。半数。四、宪法,性质、基本内容,遵守宪法,宪法意识,宪法尊严。

■练习精编

1.C,

2.C,

3.D,

4.C,

5.B,

6.D,

7.B,

8.D,

9.C,10.C。11(1)材料一: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1 分)材料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1分)材料三: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1分)变式: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分)(2)不同: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1分)而《人民检察院法》的修改只需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1 分)目的: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2分)12(1)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或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2分)材料二说明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1分)享有决定权。(1分)(2)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1分)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1分)(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或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1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等。(1分)(4)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尊严。(2分)

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建议权、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3.①法律允许;②实事求是,事实;③诬告陷害,贴大字报、聚众闹事。二、1.①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②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出卖;③社会秩序不被破坏。2.①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3.国家安全,关心、维护国家安全,热爱祖国。

■练习精编

1.D,

2.C,

3.D,

4.D,

5.B,

6.C,

7.B,

8.A。9(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1分)(2)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公民享有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等。(3分,写出3点)(3)积极行使公民的建议权,表达自己的意见。(1分)譬如,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或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积极参加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发表意见等。(1分,写出一点即可)10(1)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是国家安全的内容之一。(1分)美日的干扰和挑衅行为侵犯了我国主权、领土完整,是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行为。(1分)(2)维护国家安全(或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2分)(3)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1分)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1分)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1分)(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分)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经济建设。2.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3.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社会主义性质、初级阶段国情。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初级,多种所有制经济。二、1.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②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公有制。)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2.①全体人民、公有制。

②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③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3.①一部分劳动者、公有制。②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共同致富,社会分散资金,就业压力,公共财富、国家税收。三、1.个体经济、私营经济。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生产力发展。

4.①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练习精编

1.C,

2.C,

3.C,

4.A,

5.D,

6.D,

7.B,

8.D,

9.B。10(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2)

非公有制经济。(1分)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1分)(3)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分)原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1分)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1分)

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三、1.共同富裕。2.①奉献精神,分配政策;②平均主义,收入差距悬殊,共同富裕。3. 一个过程。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示范效应,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共同富裕。

■练习精编

1.D,

2.D,变式:A,

3.D,

4.B,

5.A,

6.C,

7.A,

8.A,

9.D,10.C。11(1)喜:2009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幅高于城镇居民。(1分)忧:近两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1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非常巨大,农民收入偏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大,不利于社会稳定。(1分)(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2分)(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分)解决现阶段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1分)(4)按序分别为:否、是、是、是。(4分)12(1)非公有制。(1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1分)(2)政策: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分)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1分)原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分)(3)否。(1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1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分)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现代化、世界、未来,民族、科学、大众。3.①方向。根本要求、根本保证。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意识形态。4.①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1.①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②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2.①重要内容、中心环节。②爱国主义,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增强诚信意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八荣八耻。③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文明道德风尚。3.①基础工程。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③国民素质。教育、科学。

■练习精编

1.A,

2.D,

3.A,变式:D,

4.C,

5.A,

6.B,

7.A,

8.B,

9.A,10.A,11.D。12(1)①助人为乐;(1分)②敬业奉献。(1 分)(2)精神文明。(1分)思想道德建设。(1分)(3)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等。(2分)13(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分)(2)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分)

(3)①法治。②富强。③公正。④诚信。(4分)

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实现共产主义。 2.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本世纪中叶、建国100

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二、1.贫困到温饱、温饱到小康。社会主义制度。2.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3.①十八大,2020。②持续健康,经济发展方式,平衡、协调、可持续,国内生产总值(GDP)、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重大战略任务。 2.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人人共享;人人有责。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全体人民共同参与。4.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练习精编

1.A,

2.C,

3.B,

4.A,

5.D,

6.B,

7.B。8(1)我国现在已经达到的总体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1分)低水平的小康。(1分)(2)公平正义、(1分)安定有序。(1分)(3)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分)变式: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分)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分)9(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分)(2)富强-③、(1 分)民主-②、(1分)文明-④、(1分)和谐-①。(1分)(3)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2分)是执政党,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分)(4)共建和谐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2分)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九年级)知识归类

一、“最、第一”类

1.兴中会。中国同盟会。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3.辛亥革命。

4.《狂人日记》。

5.鲁迅。

6.1922年7月中共“二大”。

7.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8.井冈山。

9.平型关大捷。10.台儿庄保卫战。11.抗日战争。12.中国战场。13.凡尔登战役。14.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15.1953年~1957年。16.欧盟。17.联合国。18.联合国。

二、“核心”类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2.中国共产党。

3.以人为本。

4.为人民服务。

5.爱国主义。

6.改革创新。

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发展。

9.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0.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11.《新青年》编辑部。

三、“中心”类

1.经济建设。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节水、节能、节材。

5.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欧盟等。

四、“根本”类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共同富裕。

3.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

4.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

5.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法治国。)

7.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8.发展科技、教育。

9.教育事业。10.人民代表大会制。11.社会主义制度。12.生产力水平比较低。13.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4.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5.统筹兼顾。16.宪法。17.宪法。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发表。1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或实行全民族抗战)。20.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巩固。

五、“基本”类

1.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

2.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有: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制定并监督所有成员实施全球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是各国的谈判场所,也是解决贸易纠纷和争端的有效机制。

5.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也是最佳方式)

8.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0.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1.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六、“基础”类

1.教育。

2. 教育(人才)。

3.四项基本原则。(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公有制经济。

5.公有制。

6.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7.一个中国。

8.发展教育和科学。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七、“原则”类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共同富裕。

3.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4.集体经济。

5.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6.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7.集体主义。

8.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并履行它们依宪章规定所承担的义务,

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对联合国依照宪章采取的行动应尽力给予协助,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等等。

八、“标志”类

1.1949年,新中国成立。

2.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1976年,粉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5.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6.武昌起义。

7.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8.“五四”运动。

9.“五四”运动。10.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11.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2.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13.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4.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依据:教材九上P117大事年表)。15.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亚欧大陆上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反法西斯战争连在了一起。16.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7.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18.“九一八”事变。19.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0.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依据:教材九上P116大事年表)。22.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盟成立。23.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九、“特点(特征)”类

1.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2.人口数量大;人口文化素质低;老龄化。

3.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很低;空间分布不均衡。

4.经济全球化;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文化多元化。

5.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6.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8.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十、“途径”类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3.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4.直接选举[县(区、县级市)、乡(镇)];间接选举(市、省、全国)。

5.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6.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7.教育。

十一、“前提”类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2.一个中国。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十二、“关键”类

1.人口。

2.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力求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3.国有经济。

4.人才(教育)。

十三、“决定”类

1.教育。

2.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科技创新能力。

4.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十四、“地位”类

1.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3.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4.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5.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是执政党,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8.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9.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魂。10.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1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12.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13.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最新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期末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青少年自尊的特点 ①渴望表现自己;②关心自己的形象。③要求他人尊重自己。 3.自尊的表现 ①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②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4知耻与自尊的关系: ①做人不能没有自尊②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③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4.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缺点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但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并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6、(1)虚荣心的表现(原因)P8【(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虚荣 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过分在乎他人的对自己的评价)】 (2)虚荣心的危害 ①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会走向偷盗、贪污等违法犯罪;②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产生嫉妒心理③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④影响人际关系和谐; ⑤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 (3)怎样克服虚荣心理? ①全面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虚荣心与自尊,保持适度自尊心;②客观评价他人的议论,大胆暴露自己的优缺点;③全身心投入学习,把所有精力放到学习中来;④不过分追求名利 7、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①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当然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自尊;②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3)不尊重他人的人是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4)为了自尊,我们也需要把他人的眼睛作为镜子,来更好的认识自己,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共同感受自尊的快乐;(5)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的提醒,以便意识到自己的弱点与误区,激励我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8尊重他人要做到哪些方面?(怎样尊重他人?) ①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②真正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3)尊重他人,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4)不做有损于他人人格的事情。 9自尊的重要性(人为什么要自尊?? ①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②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③

小学思品课程标准

小学思品课程标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小学思品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改革和加强小学相关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

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路《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修订稿)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0 一、课程性质1 二、课程基本理念1 三、课程设计思路2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2 一、总目标2 二、分类目标3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3 一、认识自我3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6 三、我与国家和社会9 第四部分实施要求与建议14 一、教学建议14 二、评价建议15 三、教材编写建议16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

学科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起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主要有以下特性: 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与初中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是对学生在这些领域中的体验、认识和遇到的问题所进行的梳理、加工和提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 ()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7、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8、《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三、简答题:(共24分)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6分)

思想品德优质课评课

思想品德优质课评课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改革以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政治学术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的授课部分已于昨天下午全部展示完毕。 下面,我代表初中学科组对参赛的32节思想品德课予以评析并向大家进行汇报。评析汇报的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本届优质课总体水平高于往届,思品课改成效斐然,硕果累累。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四个进一步: 1.以学生为本,使每位学生获得发展等课改理念,得到了进一步贯彻。 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最高追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从思品课的角度剖析,它要求“千教万教教人做人”是根本,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环境意识等等,这些理念在本次参评可中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其具体表现是: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共建生机勃勃的课堂。第二,研究的教学容着力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弥补学生的薄弱点,满足学生的需求点,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进步,关注自身成长。第三,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实施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手段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例如24中的孟杰老师在讲解“网络的人际关系”时围绕“朋友”一词,采用“点兵点将123”的方式引出“网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努力将传播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走向的学习,使教书育人落实到实处。 2.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教学主线,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论》中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本次课改倡导的德育要回归生活,要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教学主线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本次参评课表明:许多教师注重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容和时代的“活水”,注重运用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构成生活化的思品课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凸显,用生活来教育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思品课教学生活化具体表现在:新课导入的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生活化,问题设置的生活化等等各个环节。例如双十中学的闫晓老师选用自己学校的学生的资源讲解平等尊重的做法,江城中学的查老师在讲诚信是金的问题时将双十中学的校训:“勤毅信实”作为教学元素纳入教学过程中,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变化,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从本届参赛课中不难发现,教师的角色地位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与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教学活动重要成员的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感悟,共同探索,共同理解,共同建构。与此同时,教师更加关注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课的意义远远超出我们多数人的预料,思想品德课就是为了帮助青少年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孩子们高尚的灵魂,配合他们各方面的进步与成长,也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首先,当今社会发生了太多的思想道德素质缺失或偏低的青少年学生的悲剧,既有学习上的悲剧,也有生活中的悲剧。学习上的悲剧,表现在学习没收获、没乐趣、成绩一塌糊涂、上课简直就是受煎熬等;生活中的悲剧,表现在人际关系恶化、家庭不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等。这些悲剧的产生,与学生心理不健康、道德水平低下、法律意识淡薄、对社会国情无知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伟大的教育家们都强调,做人比做事重要。做人不行,做事能力强,也许只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危害。如果说初中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类的学科都是以教育学生如何做事为主,那么思想品德课可以说就是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为主。许多学生和家长,甚至部分教师都把做事看的比做人重要,以为做人教育人人都会,殊不知多数随时随意的做人

教育不系统不科学甚至误导人。正因为许多人的自以为是,导致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没被充分知晓。 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它的学科特点上: 一、思想性 这是本课程的根本性质也是这门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思想品德课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还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转化为学生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人文性 所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们通常理解为文学、艺术、哲学、历史、人文地理等。人是社会中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受到社会环境中人文环境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并理解各种文化现象,学习人文知识,参与社会活动,是人们人文素养形成的需要。对于青少年来说,人文素养的形成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思想品德课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

思品公开课

夸夸我的同学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从欣赏、尊重别人和被别人欣赏、尊重中,感受到愉悦。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体验、交流同学相处的小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知识与技能: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难点 学会发现欣赏他人优点的方法,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各个活动的要求,优点卡。 学生准备:收集同学的优点长处,回忆同学帮助自己,关心自己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猜猜他是谁 教师:同学们,想想你最喜欢的小伙伴有什么优点,等会儿请你说大家猜。 5.师:现在让我们来说说吧!开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如果同学猜对了,请大家一起夸夸猜对的同学和被猜的同学。好吗? 6.学生依次说说自己小伙伴的优点长处,让大家猜。 7.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他人优点,并随机采访被夸奖的学生,让他说说被大家夸奖时的感受。 8.师:你们可真棒!一下子说出那么多小伙伴的优点,而且一猜一个准。你们能把其中的秘诀告诉我吗? 9.小结:我明白了,只有会观察,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活动二优点擂台赛 1.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了。不过还有更大的挑战等着你们呢?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二场测试:优点擂台赛。同座之间互相找优点,比比谁为对方找的优点多,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夸夸对方,把快乐送给他。 2.师:同学们,优点擂台赛马上开始了。擂台赛还想邀请了几位小记者,谁愿意参加?(教师请四位同学上台。) 3.师:这次采访的内容是:当你夸奖别人时心里怎么想?当别人夸奖你时,你怎么想?(实物投影仪出示问题)

小学思品课教案1

小学思品课教案——《今天,你安全吗?》 教学目标: 1、过对实际生活观察,知道在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活动中会有危险,要有安全意识。 2、初步知道一些有关安全用电、防煤气中毒、放火、防溺水、防摔伤、防动物抓咬等的小常识,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3、初步知道一些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社会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 2、有关安全用电,防煤气中毒,放火,防溺水,防摔伤,防动物抓咬等的小常识,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3、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社会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危险的事情吗?要预防不安全的因素发生,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些安全的知识吧。观看图片,说说图中存在那些安全隐患。 1、开展活动一:安全小检查 ①检查预习:你家中有那些安全隐患,它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想一想一旦危险发生会给家里带来什么影响。 ②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检查情况,并一一列出。 a分析这些隐患属于生活中的那些方面。 b为什么认为它们是隐患。 c怎样才能避免危险发生。 ③小结:安全事故应防范于未然。 2、开展活动二:小组擂台赛 将小组汇集的情况编成问题,各小组以“我出题,你答题”的方式进行擂台赛3、开展活动三:大眼睛转转转 提出活动要求:认真检查校园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全体师生按一定的顺序巡视校园,寻找不安全的因素。

教室开展活动,主持人宣布规则:把全班学生分成六组,在黑板上画出六只眼睛,分别表示六个小组:每一组眼睛由以小到大套合的眼睛组成,图中最里边的一圈是实线,往外扩大的是虚线。组内同学发现一种不安全情况,本组的大眼睛向外扩大一圈并变成实线。 给获胜的组员奖励一个安全卫士卡。 4、开展活动四:要不要搭话 提出活动要求: a直接告诉他,因为待人要真诚。 b看着像好人的就告诉他,看着不像好人的就不要告诉他。 c就说我不认识你,我不能告诉你。 d告诉他住在哪个小区,但不要告诉他具体的门牌号。 5、总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学习生活当中要防范于未然,有备无患。

初中思想品德课观课有感

初中思想品德课观课有感 本次研修期间,我认真仔细地观看了四节优质课例,期间多次反复观看。四位老师的课尽管针对的是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但是值得我深深学习和借鉴的。尽管各有所长,但仍然不乏共同的优点。具体体现在 一、学习目的明确,注重师生互动 教师能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能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学习目的明确。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绝大多数课题,教师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思想品德课学习中来。像:设置悬念,讲故事,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游戏,情景资料等等。 二、教师整体素质高,基本功扎实 教师不仅课件制作的好,而且语言丰富有激情。此外,教师在设计活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同学们都能各抒己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同学们那种争先恐后的样子,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师生配合默契。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做到学用结合 “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些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

四、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 将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信息手段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让他们兴奋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讲求学法指导,以教材为中心,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想学、会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这次讲课,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 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1、真切地感受到授课的精彩。有趣、有品味、有意义、有价值、有收获。 2、教学环节要简洁有效,这容易影响个人的发挥,影响活动质量和教学效果。 3、慎用演绎法,应从具体感人的生活现象、活动进行理性思考,帮助学生回忆生活实例。要多用归纳法,重视体会和体验活动。用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来体现出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思想品德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1 20xx年4月26号,我有幸去伊通二中,听取了李雪佳与于跃两位老师的课,通过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的不易。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需要注意的问题太多,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情感人,以心换心。现在就自己此次听课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 首先,每一堂优质课都凸显了新课改的理念。 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绝大多数课题,教师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思品学习中来。像:设置悬念,讲故事,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游戏,情景资料等等。 第二,教师的基本功和整体素质高,表现出高超的教学艺术。 本次活动,教师不仅课件制作的好,教学风格也很独特。此外,教师在设计活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拓宽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同学们都能各抒已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同学们那种争先恐后的样子,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师生配合融洽。

两位老师的共同点是: 1.善于利用多媒体,特别是第一位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记者报道,小组活动,讨论,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同学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2.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每一堂精彩的课都流畅自然,没有造作的表演痕迹。 3.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作后盾,课堂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实,既传授了知识,又教会了做人。 4.善于引导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好,课堂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是种快乐而不是负担。 第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的使用体现了教者的创新精神。 “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两位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地创设情景,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行为。 第四,学生主体地位更突出 我们高兴地看到,两位老师都在设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快乐人生三句话:①太好了!②我能行!③我能帮你吗?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初中生自尊的表现? ①注意容貌上的修饰②举止方面的文雅③以及行为的后果。 2、什么是自尊?(定义/含义)P5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包括自我尊重和被他人尊重两个方面。 3、为什么说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知耻和自尊有什么关系?)P6 ①、做人不能没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知道羞耻的人。 ②、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③、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④、知耻但不要产生沉重的耻辱感,否则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⑤、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4、什么是虚荣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P8(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 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而受不了。 5、“重要他人”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以我们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6、如何理解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为什么尊重他人?或必要性?)P9 (1)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 (2)尊重他人使我们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 (4)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的提醒,以便意识到自己的弱点等,激励我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7、怎样赢得/获得他人尊重?(方法/建议)P12-14 ①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知道羞耻的人。 ②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③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 ④自尊要适度,应该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0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 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 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 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 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 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 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 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 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 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公开课感想

思想品德公开课感想 2015年12月份,枣阳阳光学校举办了名师骨干教师评选公开课,文科综合是人文学科,复习要有自己的特色。思想品德复习课是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的回顾、温习。复习能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复习做到计划、有序,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复习课是一种查漏补缺的过程。 思想品德复习中,重点知识要重点把握,在掌握框架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善于分析对比,善于归纳总结,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把课内知识,课与课知识,课内与课外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对书本知识的灵活把握,融汇贯通。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呢? 一、认真备课、做好计划。 复习课虽然只是复习学过的知识,但老师要认真回顾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精心设计复习计划。复习课时间紧、内容多,课堂教学容量大,如果课前没有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计划,就很难抓住重点、突出重点,没有达到复习效果。所以,老师课前要对先前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的知识,把学生容易弄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类,然后针对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计划和内容,才能避免胡子眉毛一起抓的现象,很好地完成复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给学生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复习。可以分为小组进行交流,并列出重要知识点,上课时进入回答问题状态。例如:复习“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个知识点时,让学生记住三个词,what,why,how,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找知识点,课堂上就按照这个设问设计板书进行提问回答,然后老师再稍作补充强调,既可节省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本课一连串的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强化学生记忆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温习掌握了课本知识点,然后找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探究。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例中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联系学过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把联想到的知识写在作业本上,然后让学生回答。 四、强化训练、巩固知识 复习中的巩固练习也很重要。练习题要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并转化成多种形式的练习题作为课后强化训练题。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才发现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辅导,查漏补缺。每复习一个内容,我都进行综合练习,并认真批改、研究,对学生错误的知识点作特别的强调。另外,复习时间紧,临近考试要求学生要加强复习以前的考试卷。重点复习答错的题目,如果是选择题读完题目后,只看正确的那个选项内容,错误的不用去看;问答题,则主要看你自己丢分的地方就可以了,这叫对正相信息的再强化。 这次的公开课学习,无论是从学科系统还是专业点上,都值得学习,意义深远。我们要多学习,多领会,多研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摸底试卷

洪泽外国语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段考试卷 初一级思想品德试题命题人:王伟 一、判断是非(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生命之火之所以能永恒就在于为人类、为社会而贡献。() 2、小文进入初中后,越来越不喜欢父母的管教,这是反常现象。() 3、人应该理智,所以不应该被情绪所控制,任何情绪都没有积极作用。()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既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 5、社会公共秩序需要法律和人民的自觉性来维护。() 6、对未成年的保护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而对未成年的侵害主要来自社会() 7、调整人们行为规范只有法律。() 8、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9、自尊就是想尽办法获得他人的尊重() 10、司法保护就是指法律保护。()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1、进入青春期,同学们开始在意自己的体态和容貌,有人为自己个子矮而自卑,有人为长得丑而烦恼,我们要() ①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②发现自己的优势,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 ③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特点鲜明的,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④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2、“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话说明() A.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B.外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C.心灵美,才是真正而永恒的美 D.美在自然 1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的情绪。 A.喜B.怒C.哀D.惧 14、李白一生经历坎坷,面对长江沿岸的景色,他在流放途中写出的诗句是:“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声。”而当他大赦、重新获得自由后写出的诗句却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说明() A.由于前后两次长江沿岸的景色不同,导致诗人所写的诗句不同 B.由于诗人的心理需求不同,导致前后两次所写的诗句不同 C.由于境遇不同,诗人在面对同一事物引起的情绪不同 D.由于时间不同,诗人所写诗句不同 15、俄国着名诗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首诗在情绪问题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面对困境,不能使自己情绪太过低落 ②生活欺骗了我们,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必然是悲观的 ③我们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应该该哭就哭,该笑就笑 ④对待生活,我们应该多以微笑面对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④

最新初中思品课程标准

最新初中思品课程标准 最新初中思品课程标准(2012-02-17 14:54:46)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思品资料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8) 一、成长中的我 (8)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11) 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15) 第四部分实施要求与建议 (22) 一、教学建议 (22) 二、评价建议 (25)

三、教材编写建议 (27)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30)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

思品优质课教学设计

思品优质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思想品德优质课教案一、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知识2、能力目标:能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立志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做贡献二、复习重难点:重点:归纳基本知识点难点:怎样运用基本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三、复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复习过程:、导入复习:通过图片“感受自然之美,畅行祖国之美”引出复习内容建设生态文明天才美丽中国、自主归纳:(学生讨论,看谁知道的多)让学生观看剖析生态之“美”的六副图片的生态破坏现象,归纳与教材相关的知识.(1)、我国的严峻资源环境形势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计划生育的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6)、打造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合作探究:出示材料;材料一: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结合材料分析:1、,是有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1阶段的基本情决定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2、举一反三:谈谈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有何意义?、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问题: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分别从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角度,结合教材知识讨论、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讨论并指派发言代表一名国家: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社会: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制度,树立良好的社会氛围…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经营者道德意识;不能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对立起来…个人:思想上: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行动上: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不使用一次性用具;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购物袋…、巩固练习:1)、(多选)漫画《十面‘霾’伏》告诉我们A.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不容乐观B.应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与中、高年级及幼儿园阶段的区别与衔接,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三)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二、基本理念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教案公开课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教案:《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诚信,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诚信的含义,懂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2、能力目标:理解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并学会怎样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知道诚信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做到发现诚信、感悟诚信、体验诚信,做诚信的主人。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并做到在生活中要讲诚信。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诚信,将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 2、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能够及时的、正确的进行把握。能够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做及时的更正、定位和适时的引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话题想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在探讨之前,我们先来共同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 2、出示课件《哪个更重要》。 3、引出孔子的名言---人无信不立。 4、点明本节课的讨论话题。板书课题《诚信是金》 5、说一说:什么是诚信? 二、故事与思考: 1、请同学阅读书第12页《曾子杀猪》的故事。 思考“曾子杀猪”的故事: 一头猪在当时还是很贵的,曾子为了履行一句本来不经意的承诺而杀了一头猪,这是为什么呢?

2、小结: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 三、现实中的诚信 1、说一说 分享你知道的现实生活中的诚信故事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诚信故事。 2、想一想 你觉得诚信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四、学习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出示生活中不诚信的案例 ①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 ②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因用陈馅做新月饼而破产事件。 ③成绩优秀的留学生因有三次逃票记录而遭遇找工作屡次被拒聘。 问:看了刚才这几个事例,你有什么感受或想说什么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