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诗语 [清] 沈德潜

说诗语 [清] 沈德潜

说诗语 [清] 沈德潜
说诗语 [清] 沈德潜

说诗语[清] 沈德潜

●卷上

辛亥春,读书小白阳山之僧舍,尘氛退避,日在 光岚翠中,几上有山,不

必开门见山也。寺僧有叩作诗指者;时 坐古松乱石间,闻鸣鸟弄晴,流泉赴壑,天风送谡谡声,似唱似答,谓僧曰:“此诗歌元声,尔我共得之乎!”僧相视而笑。既复乞疏源流升降之故,重 其请,每钟残镫 候,有触即书。或准古贤,

或抽心绪,时日既积,纸墨遂多。命曰ㄧ语,拟之试儿ㄧ盘,遇物杂陈,略无诠次也,然俱落语言文字迹矣。归愚沈德潜题於听松阁。

△一

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用如此其重也。秦、汉以来,乐府代兴;六代继之,流衍靡曼。至有唐而声律日工, 兴

渐失,徒视为嘲风雪,弄花草,游历燕ぅ之具,而诗教远矣。学者但知尊唐而不上穷其源,犹望海者指鱼背为海岸,而不自悟其见之小也。食虽不能竟越三唐之格,然必优柔渐渍,仰溯风雅,诗道始尊。

△二

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 物连类以形之;郁情欲舒,天机随触,每借物引怀以抒之;比兴互陈,反覆唱叹,而中藏之忄 愉惨戚,隐跃欲传,其言浅,其

情深也。倘质直敷陈,绝无蕴蓄,以无情之语而欲动人之情,难矣。王子击好晨风,而慈父感悟;裴安祖讲鹿鸣,而兄弟同食;周盘诵汝坟,而为亲从征。此三诗别有旨也,而触发乃在君臣、父子、兄弟,唯其可以兴也。读前人诗而但求训诂,猎得词章记问之富而已,虽多奚为?

△三

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深前人声足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朱子云:“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真得读诗趣味。

△四

古人意中有不得不言之隐,值有韵语以传之。如屈原“江潭”,伯牙“海上”,李陵“河梁”,明妃“远嫁”,或忄亢慨吐臆,或沈结含凄,长言短歌,俱成绝调;若胸无感触,漫尔抒词,纵办风华,枵然无有。

△五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如太空之中,不著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古来可语此者,屈大夫以下数人而已。

△六

以诗入诗,最是凡境。经史诸子,一经徵引,者入咏歌,方别於潢潦无源之学(曹子建善用史,谢康乐善用经,杜少陵经史并用)。但实事贵用之使活,熟

语贵用之使新,语如己出,无斧凿痕,斯不受古人束缚。

△七

诗贵性情,亦须论法。乱杂而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如碛沙僧解三体唐诗之类),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试看天地间水流 在,月到风来,何处著得死法!

△八

曾子固下笔时目中不知刘向,何论韩愈?子固之文,未必高於中垒、昌黎也,然立志不苟如此。作诗须得此意。

△九

贾生惜誓篇曰:“黄鹄一举兮,见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方员。”

作文作诗,必置身高处,放开眼界,源流升降之故,了然於中,自无随波逐浪之弊。

△十

诗不学古,谓之野体。然泥古而不能通变,犹学书者但讲临摹,分寸不失,而己之神理不存也。作者积久用力,不求助长,充养既久,变化自生,可以换却凡骨矣。

△十一

“康衢”、“击壤”肇开声诗。上自陶唐,下暨秦代,凡经、史、诸子中有

韵语可采者,当歌咏之,以探其原。

△十二

三百篇中,四言自是正体。然诗有一言;如缁衣篇“敝”字“还”字,可顿住作句是也。有二言:如“{鱼尝}鲨”、“祈父”、“肇 ”是也。有三言:

如“螽斯羽”、“振振鹭”是也。有五言:如“谁谓雀无角”、“胡为乎泥中”

是也。有六言:如“我姑酌彼金 ”、“嘉宾式燕以敖”是也。至“父曰嗟予子

行役”、“以燕乐嘉宾之心”,则为七言。“我不敢亻效我友自逸”,则为八言。

短以取劲,长以取妍,疏密错综,最是文章妙境。

△十三

二南,美文王之化也。然不著一 、齐、治、化字,冲澹愉夷,随兴而发,有知如归人,无知如物类,同际太和之盛,而相忘其所以然,是王风 气象。

△十四

诗有不用浅深不用变换,略易一二字,而其味油然自出者,妙於反覆■叹也。 苡、殷其{ }後,张平子四愁得之。

△十五

雄雉末章,进君子以身善世之道,犹所云万里之外,以身为本也。汉东门行:“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独自爱莫为非。”重言以丁宁之,去风人未远。

△十六

讽刺之词,直诘易尽,婉道无穷。卫宣姜无复人理,而君子偕老一诗,止道其容饰衣服之盛,而首章末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二语逗露之。鲁庄公不能为父复雠,防闲其母,失人子之道,而猗嗟一诗,止道其威仪技艺之美,而章首以“猗嗟”二字讥叹之。苏子所谓不可以言语求而得,而必深观其意者也,诗人

往往如此。

△十七

州吁之乱,庄公致之,而燕燕一诗,犹念“先君之思”。七子之母,不安其室,非七子之不令,而凯风之诗,犹云“莫慰母心”。温柔敦厚,斯为极则。

△十八

人有不平於心,必以清比己,以浊比人,而谷风三章转以泾自比,以渭比新昏,何其怨而不怒也?杜子美“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亦然。

△十九

匏有苦叶,刺淫乱也。中惟“济盈不濡轨”二句,隐跃其词以讽之。其馀皆说正理,使人得闻正言,其失自悟。

△二十

庄姜贤而不答,由公之惑於嬖妾也。乃硕人一诗,备形族类之贵,容貌之美,礼仪之盛,国俗之富,而无一言及庄公,使人言外思之,故曰主文谲谏。

△二十一

陟岵,孝子之思亲也。三段中但念父母兄之思己,而不言己之思父,母与兄。盖一说出,情便浅也。情到极深,每说不出。

△二十二

政繁赋重,民不堪其苦。而苌楚一诗,唯羡草木之乐,诗意不在文辞中也。至苕之华明明说出,要之并为亡国之音。

△二十三

鸱 诗连下十“予”字,蓼莪诗连下九“我”字,北山诗连下十二“或”字,情至不觉音之繁词之衤复也。後昌黎南山用北山之体而张大之(下五十馀“或”字。)然情不深而侈其词,只是汉赋体段。

△二十四

颜之推爱“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谢玄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四语,

予最爱东山三章:“我来自东,零雨其 。鹳鸣於垤,妇叹於室。”末章:“其

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後人闺情胎源於此。又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苍凉イ渺,欲即转离,名人画本,不能到也。明陈卧子谓秦

人思西周之诗,卓然特见。

△二十五

大小雅皆丰、镐时诗也。何以分大小?曰:音体有大小,非政事有大小也。杂乎风之体者为小,纯乎雅之体者为大。试咏鹿鸣、四牡诸诗,与文王、大明诸诗,气象<辶向>然各别。

△二十六

宣王,中兴主也,然其後或宴起,或料民,至废鲁嫡,杀杜伯,而君德荒矣。诗人於东都朝会时,终之以“允矣君子,展也大成”,何识之远而讽之婉也?汉

人长杨、羽猎,那能有此?

△二十七

鹤鸣本以诲宣王,而拉杂咏物,意义若各不相缀;难於显陈,故以隐语为开导也。汉枚乘奏吴王书本此。

△二十八

斯干考室,无羊考牧,何等正大事,而忽然各幻出占梦,本支百世,人物富庶,俱於梦中得之,恍恍惚惚,怪怪奇奇,作诗要得此段虚景。

△二十九

巷伯恶恶,至欲“投畀有北”,何尝留一馀地?然想其用意,正欲激发其羞

恶之本心,使之同归於善,则仍是温厚和平之旨也。墙茨、相鼠诸诗,亦须本斯意读。

△三十

大东之诗,历数天汉牛斗诸星。无可归咎,无可告诉,不得不怅望於天;若此时之天,非西周盛王时之天者然。司马子长云:“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

得之矣。

△三十一

文王七章,语意相承而下,陈思赠白马王诗,颜延之秋胡行,祖其遗法。

△三十二

古人祝君如卷司之诗,称道愿望至矣。而颂美中时寓责难,得人臣事君之义。魏人公宴,唐人应制,满简浮华耳。

△三十三

美德之形容,故曰颂。其词浑浑尔,穆穆尔,不同雅音之切响也。记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故可以感格鬼神。

△三十四

鲁,诸侯也,安得有颂?至鲁有颂,且祀后稷以配天,非礼矣。今读 以下四篇,皆僖公之诗。先儒谓季孙行父请於周而作颂。知东迁以上,鲁无颂也。即谓颂之变亦可。

△三十五

周颂和厚,鲁颂夸张,商颂古质,此颂体之别。

△三十六

离骚者,诗之苗裔也。第诗分正变,而离骚所际独变,故有 傺噫郁之音,无和平广大之响。读其词,审其音,如赤子婉恋於父母侧而不忍去。要其显忠斥佞,爱君忧国,足以持人道之穷矣。尊之为经,乌得为过?

△三十七

楚辞 陈引喻,点染幽芬於烦■忧之中,令人得其悃款悱恻之旨。司马之长云:“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深有取於辞之重节之衤复也。後人穿凿注解,撰

出提挈照应等法,殊乖其意。

△三十八

骚体有少歌,有倡,有乱。歌词未申发其意为倡,独暨在和总篇於为乱。盖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反覆咏叹之也。汉人五言兴而音节渐亡;至唐人律体兴,第用意於对偶平仄间,而意言同尽矣。求其馀情动人,何有哉?

△三十九

天问一篇,杂举古今来不可解事问之,若己之忠而见疑,亦天实为之,思而不得,转而为怨,怨而不得,转而为问,问君加他人不得,不容不问之天也。此是屈大夫无可奈何处。

△四十

九歌哀而艳,九章哀而切。九歌 事神以喻君,犹望君之感悟也。九章感悟无田,沈渊已决,不觉其激烈而悲怆也。

△四十一

卜居、渔父而篇,设为问答,以显己意,客难、解嘲之所从出也。词义显然,楚辞中之变体。

△四十二

屈原、微、箕,皆同姓之臣,离骚二十五与麦秀之歌,辞不同而旨同。(有

诗说、离骚说另出,此录其大旨二十七则。)

△四十三

诗三百篇,可以被诸管弦,皆古乐章也。汉时诗乐始分,乃立乐府,安世房中歌,系唐山夫人所制,而清调、平调、瑟调,皆其遗音,此南与风之变也。朝会道路所用,谓之鼓吹曲;军中马上所用,谓之横吹曲,此雅之变也。武帝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与司马相如诸人略定律吕,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此颂之变也。汉以後因之,而节奏渐失。

△四十四

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云徐徐,往往於回翔屈折处感人,是即依永和声之遗意也。齐、梁以来,多以对偶行之,而又限以八句,岂复有咏歌嗟叹之意耶?

△四十五

乐府宁朴毋巧,宁疏毋炼。张籍短歌行云:“曹蒲花开月常满。”伤於巧也。无名氏木兰诗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後人疑为韦元甫假 ,伤於炼也。古乐府声律,唐人已失,试看李太白所拟,篇幅之短长,音节之高下,无一与古人合者,然自是乐府神理,非古诗也。明李于鳞句摹字仿,并其不可句读者追从之,那得不受人讥弹?

△四十六

四言诗缔造良难;於三百篇太离不不得,太肖不得。太离则失其源,太肖 袭其铣也。韦孟谕谏、在邹之作,难精难精穆穆,未离雅正。刘琨答卢谌篇,拙重之中,感激豪荡,准之变雅,似离而合。张华、二陆、潘岳辈,忄厌忄厌欲息矣。渊明停 、时运等篇,清腴简运,别成一格。

△四十七

风骚既息,汉人代兴,五言为标准矣。就五言中较然而体:苏李赠答,无名氏十九首,是古诗体;庐江小吏妻、羽林郎、陌上桑之类,是乐府体。

△四十八

五言古,长篇难於铺叙,铺叙中有峰峦起伏,则长而不漫;短篇难於收敛,收敛中能含蕴无穷,则短而不促。又长篇必伦次整齐,起结完备,方为合格;短篇超然而起,悠然而止,不必另缀起结,苟反其位,两者俱亻真。

△四十九

庞言繁称,道所不贵,苏李诗言情款款,感悟具存,无急言谒论,而意自长,神自远,使听者油油善入,不知其然而然也,是为五言之祖。苏李之别,谅无会期矣,而云“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何怊惆而缠绵也!後人如何拟得!

△五十

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食覆言。初无可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是为国风之遗。

△五十一

庐江小吏妻诗共一千七百四十言,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口性情,真化工笔也。中别小姑一段悲怆之中,自足温厚。唐人弃妇篇直用其语云:“忆

我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别小姑去,小姑如我长。”下节去“殷勤养公姥,好

自相扶将”;而忽转二语云:“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轻薄之言,了无馀

味,此汉唐诗中国之分。

△五十二

汉五言一韵到氐者多,而“青青河畔草”一章,一路换韵联折而下,节拍甚急,而“枯桑知天风”二语,忽用排偶承接,急者缓之,是神化不可到境界。

△五十三

文姬悲愤诗,灭去脱卸转接之痕,若断若续,不碎不乱,读去如惊蓬坐振沙砾自飞。视胡笳十八拍似出二手。宜范史取以入传。

△五十四

苏、李以後,陈思继起,父兄多才,渠尤独步。使才而不矜才,用博而不逞博;邺下诸子,文翰鳞集,未许执金鼓而抗颜行也。故应为一大宗。

△五十五

陈思极工起调,如“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如“明月照高楼,流光正

徘徊”,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皆高唱也。後谢玄晕“大江流日夜,

客心悲未央”,极苍苍莽莽之致。

△五十六

阮公咏怀,反覆零乱,洽寄无端,和愉哀怨,ㄈ诡不羁,读者莫求归趣,遭阮公之时,自应有阮公之诗也。笺释者必求时事以实之,则凿矣。刘彦和称:“嵇旨清峻,阮旨遥深。”故当截然分道。

△五十七

壮武之世,茂先、休奕,莫能轾轩;二陆、潘、张,亦称鲁卫。左太冲拔出於众流之中,胸次高旷,而笔力足以达之,自应尽掩诸家。锺记室嵘,季孟潘、陆间,谓:野於士衡,而深於安仁。太冲弗受也。过江以还,越石悲壮,景纯超逸,足称後劲。

△五十八

士衡旧推大家,然通赡自足,而绚采无力,遂开出排偶一家。降自齐、梁,专工队仗,边幅复狭,令阅者白日欲卧,未必非陆氏为之滥觞也。所撰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言志章教,惟资涂泽,先失诗人之旨。

△五十九

汉、魏诗只是一气转旋,晋以下始有佳句可摘。此诗运升降之别。

△六十

陶公以名臣之後,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 ,不独咏荆轲一章也。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诗自能旷世独立。锺记室谓其原出於应璩,目为中品。一言不智,难辞厥咎已。

△六十一

晋人多尚放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自任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有物我同得语,倘幸列孔门,何必不在季次、原宪下?

△六十二

诗至於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康乐神工默运,明远廉俊无前,允称二妙。延年声价虽高,雕镂太过,不无沈闷;要其厚重处,古意犹存。

△六十三

前人评康乐诗,谓:“东海扬帆,风日流利。”此不甚允。大约匠心独造,

少规往则,钩深极微,而渐近自然,流览 中,时时浃理趣。刘勰云:“老庄

告退,而山水方滋。”游山水诗,应以康乐开先也。

△六十四

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诗经营而反於自然,不可及处,在

新在俊。陶诗胜人在不排;谢诗胜人正在排。

△六十五

鲍明远乐府,抗音吐怀,每成亮节。代东门行、代放歌行等篇,直欲前无古人。

△六十六

齐人寥寥,谢玄晖独有一代,以灵心妙悟,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元长(王融)诸人,未齐肩背。

△六十七

萧梁之代,君臣赠答,亦工艳情,风格日卑矣。隐侯(沈约)短章,略存古体;文通(江淹)、促仲言(何逊),辞藻斐然,虽非出群之雄,亦称一时能手。陈之视梁,抑又降焉,子坚(阴铿)、孝穆(徐陵),略具体裁,专求佳句,差

强人意云尔。

△六十八

梁、陈、隋间,专尚琢句。庾肩吾云:“雁与 俱阵,沙将蓬共惊”、“残

虹收宿雨,缺岸上新流”、“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阴铿云:“莺随入户

树,花逐下山风”,江总云:“露洗山扉月, 开石路烟”,隋炀帝云:“鸟惊

初移树,鱼寒欲隐苔”,皆成名句;然比之小谢“天际识归舟, 中辨江树”,

痕迹宛然矣。若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中有元化自在流出,乌可以道里计?

△六十九

梁时横吹曲,武人之词居多,北音竞奏,钲铙铿锵;企喻歌、折杨柳歌词、木兰诗等篇,犹汉魏人遗响也。北齐敕勒歌,亦复相似。

△七十

北朝词人,时流清响。庾子山才华富有,悲感之篇,常见风骨。尔时徐、庾并名,恐孝穆华词,瞠乎其後矣。

△七十一

子山诗不专造句,而造句亦工。步虚词云:“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

军行云:“塞<辶向>{番飞}榆叶,关寒落雁毛。”从军云:“地中鸣鼓角,天上

下将军。”法筵云:“佛影胡人记,经文汉语翻。”酬薛文学云:“羊胁连九阪,

熊耳对双峰。”少陵所云清新者耶?而武林陈允倩谓老杜不能青出於蓝,直是亦步亦趋。未免扬许失实。

△七十二

隋炀帝艳情篇什,同符后主,而边塞诸作,铿然独异,剥极将复之候也。杨素幽思健笔,词气清苍,後此射洪(陈子昂)、曲江(张九龄),起衰中立,此

为胜、广云。

△七十三

古今流传名句,如“思君如流水”,如“池塘生春草”,如“澄江静如练”,如“红药当阶翻”如“月映清淮流”如“芙蓉露下落”如“空梁落燕泥”,情景俱佳,足资吟咏;然不如“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忠厚悱恻,得迟迟我行之意。

△七十四

唐显庆、龙朔间,承陈、隋之遗,几无五言古诗矣。陈伯玉力扫俳优,仰追曩哲,读感遇等章何啻黄初、正始间也?张曲江、李供奉断起,风裁各异,原本阮公。唐体中能复古者,以三家为最。

△七十五

苏、李十九首後,五言最胜。大率优柔善入,婉而多风。少陵才力标举,纵横挥霍,诗中国又一变矣。要其感时伤乱,忧黎元,希稷、Ι,生平抱负,悉流露於楮墨间,诗之变,情之正也。宜新甯高氏,别为大家。

△七十六

五言长扁,固须节次分明,一气连属。然有意本连属而转似不相连属者,叙事未了,忽然顿断,插入旁议,忽然联续,转接无象,莫测端倪,此运左、史法於韵语语中,不以常格拘也。千古以来,且让少陵独步。

△七十七

少陵新婚别云:“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傍。”近於怨矣,而“君今往死地”以下,层层转换,勉以努力戎行,发乎情止乎礼义也。羌村首章,与绸缪诗“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见此粲者”、东山诗“有敦瓜苦, 在栗薪”同一神理。

△七十八

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 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七十九

才大者声色不动,指顾自如,太白五言妙於神行,昌黎不无蹶张矣,取其意规於正,雅道未澌。

△八十

孟东野诗,亦从风骚中出,特意象孤峻,元气不无斫削耳。以郊、岛并称,铢两未敌也。元遗山云:“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扬韩抑孟,毋乃太过?

△八十一

韩、孟联句体,可偶一为之,连篇累牍,有伤诗品。

△八十二

大风、柏梁,七言权舆也。自时厥後,如魏文燕歌行、陈琳饮马长城窟、鲍照行路难,皆称杰构。唐人起而不相沿袭,变态备焉。学七言古诗者,当以唐代为揩式。

△八十三

班史东方朔传云:“八言七言上下。”然东方诗不传,而八言体,後人亦无

继之者。

△八十四

文以养气为归,诗亦如之。七言古或杂以两言、三言、四言、五六言,皆七言之短句也。或杂以八九言、十馀言,皆伸以长句,而故欲振荡其势,回旋其姿也。其间忽疾忽徐,忽翕忽张,忽氵亭氵萦,忽转掣,乍阴乍阳,屡迁光景,莫不有浩气鼓荡其机,如吹万之不穷,如江河之滔漭而奔放,斯长篇之能事极矣。四语一转,蝉联而下,特初唐人一法,所谓“王杨卢骆当时体”也。

△八十五

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以下随手波折,随步换形,苍苍莽莽中,自有灰线蛇踪,蛛丝马迹,使人眩其奇变,仍服其警严。至收结处,纡徐而来者,防其平衍,须作斗健语以止之;一往峭折者,防其气促,不妨作悠扬曳语以送之,不可以一格论。

△八十六

转韵初无定式,或二语一转,或四语一转,或连转几韵,或一韵叠下几语。大约前则舒徐,後则一滚而出,欲急其节拍以为乱也。此亦天机自到,人工不能勉强。

△八十七

诗篇结局为难,七言古尤难。前路层波叠浪而来,略无收应,成何章法?支离其词,亦嫌烦碎。作手於两言或四言中,层层照管,而又能作神龙掉尾之势,神乎技矣。

△八十八

高、岑、王、李(颀)四家,每段顿挫处,略作对偶,於局势散漫中求整饬也。李,杜风雨分飞,鱼龙百变,读者又爽然自失。

△八十九

太白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涛浪自涌,白 卷舒,从风变灭,此殆天授,非人力也。集中笑矣乎、悲来乎、怀素草书歌等作,开出浅率一派,王元美称为百首以後易厌,此种是也。或云:此五代庸妄子所拟。

△九十

少陵歌行,如建章之宫,千门万户;如钜鹿之战,诸侯皆从壁 眉,膝行而前,不敢仰视;如大海之水,长风鼓浪,扬泥沙而舞怪物,灵蠢毕集。与太白各不相似,而各造其极;後贤未易追逐。夔州以後,比之扫残毫颖,时带颓秃。

△九十一

少陵有倒插法,如送重表侄王 水评事篇中“上云天下乱”云云,“次云最少年”云云,初不说出某人,而下倒补云:“秦王时在座,真气惊户牖。”此其

法也。丽人行篇中,“赐名大国虢与秦”、“慎莫近前丞相嗔”,亦是此法。又

有反接法,述怀篇云:“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後。”若云“不见消息来”,平

平语耳,此云“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斗觉惊心动魄矣。又有透过一层法,如无家别篇中云:“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无家客而遣之从征,极不堪事也,然明说不堪,其味便浅,此云:“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转作旷达,

弥见沉痛矣。又月突接法,如醉歌行突接“春光澹沲秦东亭”,简薛华醉歌突接“气酣日落西风来”,上写情欲尽未尽,忽入写景,激壮苍凉,神色俱王,皆此老独开生面处。

△九十二

三句一转,秦皇峄山碑文法也,元冷饮店山中兴颂用之,岑嘉州走马川行亦用之,而三句一转中,又句句用韵,与峄山碑又别。

△九十三

歌行转韵者,可以杂入律句,借转韵以运动之,纯绵裹针,软中自有力也。一韵到底者,必须铿金锵石,一片宫商,稍混律句,便成弱调也。不转韵者,李杜十之一二,(李如粉图山水水歌,杜如哀王孙、瘦马行类。)韩昌黎十之八九。後欧、苏诸公,皆以韩为宗。

△九十四

或问:“何者古诗中律句?”曰:“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何者别於律句?”曰:“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九十五

七字每平仄相间,而义山韩碑一篇中,“封狼生ァァ生貔”,七字平也;

“帝得圣相曰度”,七字仄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九十六

昌黎豪杰自命,欲以学问才力跨李杜之上;然恢张处多,变化处少,力有馀而巧不足也。独四言大扁,如元和圣德、平淮西碑之类,义山所谓句奇语重,点窜涂改者,虽司马长卿亦当敛手。

△九十七

白乐天诗,能道尽古今道理,人以率易少之。然讽谕一卷,使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亦风之遗意也。惟张文昌、王仲初乐府,专以口齿利便胜人,雅非贵品。

△九十八

仲初当窗织云:“当窗 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人即无志节,何至

羡青楼倡耶?文昌节妇吟云:“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赠珠者知有夫而故

近之,更亵於罗敷之使君也,犹感其意之缠绵耶?虽云寓言赠人,何妨圆融其辞;然君子立言,故自有则。

△九十九

李长吉诗,每近天问、招魂楚骚之苗裔也;特语语求工,而波澜堂庑又窄,所以有山节藻 之诮。杜牧之谓:“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可以奴仆命骚。”果

末天假以年,所造遂止此乎?

△一○○

王元美云:“奇过则凡。”学长吉者宜知之。

△一○一

五言律,阴铿,何逊,庾信,徐陵已开其体;唐初人研揣声音,稳顺体势,其制乃备。神龙之世,陈杜沈宋,浑金璞玉,不须追琢,自然名贵。开、宝以来,李太白之明丽,王摩诘,孟浩然之自得,分道扬镳,并推极胜。杜子美独辟畦径,寓纵横排 於整密中,故应包涵一切。终唐之世,变态虽多,无有越诸家之范围者矣。以此求之,有馀师焉。

△一○二

起手贵突兀。王右丞“风劲角弓鸣”,杜工部“莽莽万重山”、“带甲满天地”,岑嘉州“送客飞鸟外”等篇,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

△一○三

中联以虚实对、流水对为上。即徵实联,亦宜各换意境。略无变换,古人所轻。即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何尝不是佳句,然王元美以其写景一

例少之。至“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宋人已议之矣。

△一○四

三四语多流走,亦竟有散行者;然必有不得不散之势乃佳。苟艰於属对,率尔放笔,是借散势以文其陋也。又有通体俱散者,李太白夜泊牛渚、孟浩然晚泊浔阳、释皎然寻陆鸿渐等章,兴到成诗,人力无与,匪垂典则,偶存标格而已。外是:八句平对,五六散行,前半扇对之式,皆极诗中变态。

△一○五

三四贵匀称,承上斗峭而来,宜缓脉赴之;五六必耸然挺拔,别开一境。上既和平,至此必须振起也。崔司勋赠张都督诗:“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

和平矣,下接云:“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杜工部送人从军诗:“今君度

沙碛,累月断人烟”,和平矣,下接云:“好武甯论命?封侯不计年。”泊岳阳

城下诗:“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和平矣,下接云:“留滞才难尽,艰危

气益增。”如此拓开,方振得起。温飞卿商山早行,於“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下,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周处士朴赋董岭水,於“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下,接“过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便觉直塌下去。

△一○六

中二联不宜纯乎写景。如“明月松间照,清泉不上流。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景象虽工,讵为模楷?至宋陆放翁,八句皆写景矣。

△一○七

收束或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或本位收住。张燕公:“不作边城将,谁知

恩遇深?”就夜饮收住也。王右丞:“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从解带弹琴

宕出远神也。杜工部:“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就画鹰说到真鹰,放开一

步也。就上文体势行之。

△一○八

唐玄宗“剑阁横 峻”一篇,王右丞“风劲角弓鸣”一篇,神完气足,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此律诗正体。而太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

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气直下,不就羁缚。右丞:“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分顶上二语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跳虎卧之笔。

此皆天然入妙,未易追摹。

△一○九

大历後渐近收敛,选言取胜,元气未完,辞意新而风格自降矣。刘随州工於铸语,不伤大雅,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名俊有馀,自非盛唐人语。

△一一○

贾长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温飞卿:“古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卑靡时乃有此格。後惟马戴亦间有之。

△一一一

七言律,平叙易於径遂,雕镂失之佻巧,比五言为尤难。贵属对稳,贵遣事切,贵捶字老,贵结响高,而总归於血脉动荡,首尾浑成。後人祗於全篇中争一联警拔,取青妃白,有句无章,所以去古日远。

△一一二

沈 卿龙池乐章,崔司勋黄鹤楼诗,意得象先,纵笔所到,遂擅古今之奇;所渭章法之妙,不见句法,句法之妙,不见字法者也。

△一一三

卿独不见一章,骨高气高,色泽情韵高,视中唐“莺啼报新年”诗,味薄语纤,床分上下。

△一一四

维、李颀、崔曙、张谓、高 、岑参诸人,品格既高,复饶远韵,故为正声。老杜以宏才卓识,盛气大力胜之。读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不废议论,不弃藻缋,笼盖宇宙,铿戛韵钧;而横纵出没中,复含酝藉微远之致;目为大成,非虚语也。明嘉、隆诸子,转尊李颀。锺、谭於杜律中转斥秋兴诸篇,而推“南极老人自有星”月章,何啻 艺!

△一一五

大历十子後,刘梦得骨 气魄,似又高於随州。人与乐天并称,缘刘、白有倡和集耳,白之浅易,未可同日语也。萧山毛大可尊白诎刘,每难测其指趣。

△一一六

柳子厚哀怨有节,律中骚体,与梦得故是敌手。

△一一七

义山近体,襞绩重重,长於讽谕。中多借题摅抱,遭时之变,不得不隐也。

咏史十数章,得杜陵一体。至云:“但须 巢司阁,岂假鸱 在泮林!”不

鬼读书人持论。

△一一八

温、李擅长,固在属对精工,然或而无意,譬之剪采为花,全无生韵,弗尚也。义山“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飞卿“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

冠剑是丁年”,对句用逆挽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

△一一九

晚唐人诗:“鹭鸶飞破夕阳烟”、“水面风回聚落花”、“芰荷翻雨泼鸳鸯”,

固是好句,然句好而意尽句中矣。又张 洞庭湖诗:“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

扑一溪烟。”绿杨一语,分明屯屯阝港小景,赋洞庭湖宜尔耶?“破”字“聚”字,“泼”字“扑”字,求新在此,不登大雅之堂正在此。

△一二○

长律所尚,在气局严整,属对工切,段落分明,而其要在开阖相生,不露铺叙转折过接之迹,使语排而忘其为提排,斯能事矣。唐初应制,赠送诸篇,王、杨、卢、骆、陈、杜、沈、宋,燕、许、曲江,并皆佳妙。少陵出而瑰奇鸿丽,一变故方,後此无能为役。元、白滔滔百韵,俱能工稳;但流工稳;但流有馀, 裁未足,每为浅率家效颦。温、李以下,又无论已。七言长律,少陵开出,然清明等篇已不能佳,何况学步馀子?

△一二一

绝句,唐乐府也。篇止四语,而倚声为歌,能使听者低徊不倦;旗亭伎女,犹能赏之,非以扬音抗节有出於天籁者乎?著意求之,殊非宗旨。

△一二二

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而三家中,太白近乐府,右丞、苏州近古诗,又各擅胜场也。他如崔颢长干曲、金昌绪春怨、王建新嫁娘、张祜宫词等篇,虽非专家,亦称绝调。

△一二三

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一二四

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昨夜风开露井桃”一章,只说他人之

承宠,而己之失宠,悠然可思,此求响於弦指外也。“玉颜不及寒鸦色”两言,

亦复优柔婉约。

△一二五

“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谒,而功不成,繇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於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一二六

李沧溟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凤洲推王翰“蒲萄美酒”为压卷,本朝王阮亭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

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沧溟、凤洲

主气,阮亭主神,各自有见。愚谓:李益之“回乐峰前”,柳宗元之“破额山前”,刘禹锡之“山围故国”,杜牧之“烟笼寒水”,郑谷之“扬子江头”,气象稍殊,

亦堪接武。

△一二七

诗有当时盛称而品不贵者,王维之“白眼看他世上人”,张谓之“世人结交

须黄金”,曹松之“一将功成万骨枯”,章碣之“刘项原来不读书”,此粗派也。

朱庆馀之“鹦鹉前头不敢言”,此纤小派也。张祜之“淡扫蛾眉朝至尊”,李商

隐之“薛王沉醉寿王醒”,此轻薄派也。又有过作苦语而失者,元稹之“垂死病

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船窗”,情非不挚,成蹙蹶声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正不须如此说。

●卷下

△一

宋初台阁倡和,多宗义山,名“西昆体”。(以义山为“昆体”者非是。)

梅圣俞、苏子美起而矫之,尽{翻飞}科臼,蹈厉发扬,才力体制,非不高於前人,而渊涵氵亭氵畜之趣,无复存矣。欧阳七言古专学昌黎,然意言之外,犹存馀地。

△二

王介甫才力颇张,而意味较薄,桃花源一篇外,良 苦互见矣。王逢力求生新,亦同时之铮铮者。

△三

苏子瞻胸有洪炉,金银铅锡,皆归 铸。其笔之超旷,等於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幻,而 如意中所欲出,韩文公後,又开辟一境界也。元遗山云:“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 是谁?”嫌其有破坏唐体之意,然正不必以唐人律之。苏门诸君子,清才林立,并入寰中,犹之邾、莒已。苏诗长於七言,短於五言;工於比喻,拙於庄语。

△四

剑南集原本老杜,殊有独造境地,但古体近粗,今体近滑,逊於杜之沈雄腾踔耳。明代杨君谦、本朝杨芝田专录其叹老嗟卑之言,恐非放翁知己。

△五

放翁七言律,队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然朱竹 摘其雷同之句,多至四十馀联。缘放翁年八十馀,“六十年间万首诗”後,又添四千馀首,诗篇

太多,不暇持择也。初不以此遂轻放翁,然亦足为贪多者镜矣。八句中上下时不承接,应是先得佳句,续成首尾,故神远气厚之作,十不得其二三。

△六

南渡後诗,杨廷秀推尤、萧、范、陆四家,谓尤延一(袤)、萧东夫(德藻)、范致能(成大)、陆务观(游)也。後去东夫,易以廷秀,称尤、杨、范、陆,

萧几不能举其名氏,而诗亦散逸矣。传其咏梅云:“百千年藓著枯树,一两点花

供老枝。”又云:“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意孑孑求新,而入於

涩体者耶?

△七

朱子五言,不必崭绝凌厉而意趣风骨自见,知为德人之音。

△八

“西江派”黄鲁直太生,陈无己太直,皆学杜而未哜其炙者。然神理未浃,风骨独存。南渡以下,范石湖变为恬缛,杨诚斋、郑德源变为谐俗,刘潜夫、方巨山之流,变为纤小;而四灵诸公之体,方幅狭隘,令人一览易尽,亦为不善变矣。

△九

苏、李数篇,老杜奉为吾师,不朽之作,不必务多也。杨诚斋积至二万馀,

周益公如之。以多为贵,无如此二公者;然排沙简金,几於无金可简,亦安用多为哉?

△一○

宋末谢皋羽 集,意生语造,古体欲独辟町畦,方之元和时,在卢仝、刘叉之列。

△一一

宋诗中如“卷帘通燕子,织竹护鸡孙”、“为护猫头┺,因编麂眼篱”、

“风来嫩柳摇官绿, 起奇峰涌帝青”、“远近┺争滕薛长,东西鸥背晋秦盟”,

皆卑卑者。至“若见江鱼应恸哭,此中曾有屈原坟”,则怪矣。“脚跟头上丽两

青天”、“月子湾湾照九州”,则俚矣。学宋人者,并无宋人学问,而但求工对

偶之间,(如“木上座”、“竹夫人”、“赵盾日”、“展禽风”之类。)曲摹

里巷之语,舍大声而爱折杨、皇 ,宜识者之不欲观也。扩清俗谛,以求大方,斯真宋诗出矣。“春水渡旁渡,夕阳山外山。”何工於着景也!“客游儿废学,

身拙妇持家。”何工於言情也!此种何尝不是宋诗?

△一二

谷音一卷,系宋遗民诗,皆不落尘溷,清锵可诵者。月泉吟社一卷,便不足观。

△一三

中州集,钱牧斋极为奖激。然可取者,元裕之小序。诗品薄弱,又在南宋诸公下也。集中所传,如:“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驼我画图间。”好句不过尔尔。王元美谓直於宋而大浅,质於元而是情。岂苛论哉?

△一四

元裕之七言古诗,气王神行,平芜一望时,常得峰峦高插涛澜动地之 ,又东坡後一能手也。绝句寄托遥深,如出都门、过故宫等篇,何减读庾兰成哀江南赋?

△一五

虞、杨、范、揭四家,诗品相敌,中又以“汉廷老吏”(伯生自评其诗。)

为最。他如吴渊颖之兀 , 易之之流利,萨天锡之 鲜耀艳,故应并张一军。赵、王、孙暨金华诸子,声价虽高,未宜方驾。

△一六

铁崖乐府,诋讠此者比於妖魅。然廉折棱,异於男子而巾帼服者。论宋元诗,不必过於求全也。铁门诸子中,玉笥生亦复可采。过此以往,近乎填词,等之自郐已。

△一七

元季都尚词华,刘伯温独标骨 ,时能规 无杜、韩。高季迪出入於汉、魏让克、唐、宋诸家;特才调过人,步蹊未化,故变元风则有馀,追大雅犹不足也。要之,明初辞人,以二公为冠,袁景文(凯)次之,杨孟载(基)次之,张志道(以宁)次之,徐幼文(贲)张来仪(羽)又次之。高、杨、张、徐之名,特并举於北郭十子中,初非通论。

△一八

张志道送阮子敬一篇,连跗接萼,神似(饮马长城)诗。袁景文题苏李泣别图,神韵双绝,应在刘宾客、李庶子间。

△一九

高典籍( 秉)长於五言,如:“海国霜气凉,秋声落遥野。飞雨霞际晴,

夕阳雁边下。”风致疑出常建。闽中林子羽辈,未之或先。

△二○

永乐以还,崇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应之,相习成风,靡然不觉。李宾之(东阳)力挽颓澜,李(梦阳)、何继之,诗道复归於正。

△二一

李献吉雄浑悲壮,鼓荡飞扬;何仲默秀朗俊逸,回翔驰骤。同是宪章少陵,而所造各异, 乎一代之盛矣。钱牧斋信口掎摭,谓其摹拟剽贼,同於婴儿学语。至谓读书种子,从此断绝。此为门户起见,後人勿矮人看■可也。两人学少陵,实有过於求肖处。录其钅长,指其所短,庶足服北地、信阳之心。

△二二

徐昌 大不及李,高不及何,而倩朗清润,骨相 崎,自能独尊吴体。边庭实、王子衡,同羽翼李何,而地位少下。康对山涉笔肤庸,一往易尽。七子之名,不必存也。

△二三

僧雪江送王伯安谪龙场驿丞云:“蛮烟瘦马经荒驿,瘴雨寒鸡梦早朝。”上

句写远窜景色,人犹能之,下则文成之忠爱俱见矣。又赵鹤登岱云:“山压星辰

从下看,海浮天地自东回。”胸中不知吞几 梦也!

△二四

杨用 负高明伉爽之才,沈博绝丽之学,随物赋形,空所依傍。读宿金沙江、锦津舟中诸篇,令人对此茫茫,百端交集。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办。

△二五

五言非用 所长,过於 丽,转落凡近也。同时有薛君き(慧),稍後有高

子业(叔嗣),并以冲淡为宗,五言古风,独饶高韵。後华子潜(宗)希韦、柳

之风,四皇甫(冲、孝、氵方、濂)仰三谢之体,虽未穿溟氵幸,而氛垢已离,正、嘉之际称尔雅云。

△二六

王元美天分既高,学殖亦富,自珊瑚木难盈牛溲马勃,无所不有。乐府古体,卓尔成家,七言近体,亦会会见大方;而锻炼未纯,且多酬应牵率之态。

△二七

李于鳞拟古诗,临摹已甚,尺寸不离,固足招诋讠其之口。而七言近体,高华矜贵,脱去凡庸,正使金沙并见,自足名家。过於回护与过於掊击,皆偏私之见耳。

△二八

谢茂秦古体,局於规格,绝少生气。五言律句烹字炼,气逸调高。集中“ 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人吹五更笛,月照万家霜”、“绝漠兼天尽,交河

荡日寒”、“夜火分千树,春最短落万家”,高、岑遇之,行当把臂。七言送谢

武选一章,随题转摺,无迹有神,与高青丘送沈左司诗,并推神来之作。

△二九

王、李既兴,辅翼之者,病在沿袭雷同;攻击之者,又病在{番飞}新吊诡。一变为袁中郎兄弟之诙谐,再变为锺伯敬、谭友夏之僻涩,三变为陈仲醇、程孟阳之纤佻;回视嘉靖诸子,又古民之三疾矣。论者独推孟阳,归咎王、李,而并认论李、何为作俑之始。其然,岂其然乎?

△三十

万历以来,高景逸(攀龙)、归季思(子慕)五言,雅淡清真,得陶公意趣。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三十一

诗至锺、谭诸人,衰极矣。陈大樽垦辟榛芜,上窥正始,可云枇杷晚翠。

△三十二

写竹者必有成竹在胸,谓意在笔先,然後著墨也。惨澹经营,诗道所贵。倘意旨间架,茫然无措,临文敷衍,支支节节而成之,岂所语於得心应手之技乎?

△三十三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近人挟以斗胜者,难字而已。

△三十四

点染风花,何妨少为失实?若小小送别,而动欲沾巾;聊作旅人,而便云万里。登陟培{土娄},比拟华、嵩;偶遇庸人,颂言良哲。以至本居泉石,更怀Т

世之思;业处欢娱,忽作穷途之哭。准之立言,皆为失体。记曰:“志之所所至,诗亦至焉。”本乎志以成诗,恶有数者之患?

△三十五

用意过深,使气过厉,揉藻过 ,亦是诗家一病。故曰:“穆如清风。”

△三十六

意主浑融,惟恐其露;意主蹈厉,惟恐其藏。究之恐露者味而弥旨;恐藏者尽而无馀。

△三十七

朱子云:“楚词不皆是怨君,被後人多说成怨君。”此言最中病痛。如唐人中,少陵故多忠爱之词,义山间作风刺之语;然必动辄牵入,即偶尔赋物,随境写怀,亦必云主某事,刺某人,水月镜花,多成粘皮带骨,亦何取耶?

△三十八

锺伯敬云:“但欲洗去故常语。然别开一径,康馗有弗践者焉。故器不尚象,淫巧杂陈;声不和律,艳讠失竞响。”此持论极善,且似自砭其失处。盖诗当求

新於理,不当求新於径。譬之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未尝有两日月也。

△三十九

援引典故,诗家所尚。然亦有羌无故实而自高,胪陈卷轴而转卑者。假如作田家诗,只宜称情而言;乞灵古人,便乖本色。

△四十

严仪卿有“诗有别才,非关学也”之说。谓神明妙悟,不专学问,非教人废学也。误用其说者,固有原伯鲁之讥;而当今谈艺家,又专主渔猎,若家有类书,便成作者,究其流极,厥弊维钧。吾恐楚则失矣,齐亦未为得也。

△四十一

拟古咏怀,断不宜入近世事与近世字面,锦葛同裘,嫌不称也。若本叙述近事,即方言谣谚,不妨引入,顾用之何如耳。

△四十二

乐府中不宜杂古诗体,恐散朴也,作古诗正须得乐府意。古诗中不宜杂律诗体,恐凝滞也,作律诗正须得古风格。与写篆八分不得入楷法;写楷书宜入篆八分法同意。

△四十三

咏古诗未经阐发者,宜援据本传,见微显阐幽之意。若前人久经论定,不须人云亦云。王摩诘西施咏、李东川谒夷齐庙,或别寓兴意,或淡淡写景,以避雷

同剿说,此别行一路法也。

△四十四

太冲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己有怀抱,借古人事以抒写之,斯为千秋绝唱。後人粘着一事,明白断案。此史论,非诗格也。至胡曾绝句百篇,尤为堕入恶道。、

△四十五

怀古必切时地。老杜公安县怀古中云:“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简而

能该,真史笔也。刘沧咸阳、邺都、长洲诸咏,设色写景,可互相统易,是以酬应为怀古矣。许浑稍可观,然落句往往入套。

△四十六

游山诗,永嘉山水主灵秀,谢康乐称之;蜀中山水主险隘,杜工部称之;永州山水主幽峭,柳仆曹称之。略一转移,失却山川真面。

△四十七

咏物,小小体也;而老杜咏房兵曹胡马则云:“所向无空阔,真堪 死生。”德性之调良,俱为传出。郑都官咏鹧鸪则云:“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此又以神韵胜也。彼胸无寄 ,笔无远情,如谢宗可、瞿佑之流,直猜谜

语耳。

△四十八

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其法全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开出议论,後人可以为式。又如题画山水,有地名名可按者,必写出登临凭吊之意;题画人物,有事实可拈者,必发出知人论世之意。本老杜法推广之,才是作手。

△四十九

古人咏雪多偶然及之。汉人“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谢康乐“明月照

积雪”,王龙标“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何天真绝俗也!郑都官“乱飘僧

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是成底语?东坡尖叉韵诗,偶然游戏,学之恐入

于魔。

△五十

咏梅诗应以庾子山之“枝高出手寒”,苏东坡之“竹外一枝斜更好”为上。

林和靖之“雪後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高季迪之“流水空山见一枝”,亦能象外孤寄;馀皆刻画矣。杜少陵之“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此纯乎写情,以事外赏之可也。

△五十一

东坡诗:“幽玉尽处见桃花。”又云:“竹外桃花三两枝。”自是桃花名句。

△五十二

隐侯云:“弹丸脱手。”固是诗家妙喻。然过熟则滑;唯生熟相济,於生中

求熟,熟处带生,方不落寻常蹊径。

△五十三

一首有一首章法;一题数首,又合数首为章法。有起,有结,有结,有伦序,有照应;若阙一不,增一不得,乃见体裁。陈思赠白马王、谢家兄弟酬答,子美游何将军园之类是也。又有随所兴触,一章一意,分观错杂,总述累累。射洪感遇、太白古风、子美秦州杂诗之类是也。後人一题至十数章,甚或二三十章。然意旨辞采,彼此互犯,虽构多篇,索其指归,一章可尽,不如割爱之为愈已。

△五十四

诗不可不造句。江中日早,残冬立春,亦寻常意思,而王湾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经锤炼,便或警绝,宜张曲江悬以示人。

△五十五

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诗:“悬崖置屋牢。”可悟韵脚之法。

△五十六

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本句自为对偶者。五言如王摩诘“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ぎ”,七言如杜必简“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ㄚ服照江东”杜子美“桃

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之类,方板中求活时或用之。

△五十七

律诗起句,可不用韵,故宋人以来,有入别韵者。然必於通韵中借入,如冬韵诗起句入东,支韵诗起句入微,豪韵诗起句入萧、肴是也。若庚、青韵诗,起句入真、文、寒、删;先韵诗,起句入覃、盐、咸,乱杂不可为训。

△五十八

写景写情,不宜相碍,前说晴,後说雨,则相碍矣。亦不可犯衤复,前说沅沣,後说衡湘,则犯衤复矣。即字面亦须避忌字同义异者,或偶见之,若字义俱同,必从更易。如“暮 空碛时驱马”、“玉靶角弓珠勒马”,终是右丞之累。

杜诗云:“新诗改罢自长吟。”改则弊病去,长吟则神味出。

△五十九

诗中高格,入词便苦其腐;词中丽句,入诗便苦其纤,各有规格在也。然腐之为病,填词者每知之;纤之为病,作诗者未尽知之。

△六十

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走尔>韵,宜血脉横亘,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於俗。

△六十一

毛 犀黄云:“诗必相题,猥琐尖新淫亵等题,可无作也;诗必相韵,故拈

险俗生涩之韵,可无作也。”昏昏长夜,得此豁然。

△六十二

杂体有大言、小言、两头纤纤、五杂组、离合姓名、五平、五仄、十二辰、回文等项,近於戏弄,古人偶为之,然而大雅弗取。

△六十三

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试思二雅中何处无议论?杜老古诗中,奉先、咏怀、北征、八哀诸作,近体中,蜀相、咏怀、诸葛诸作,纯乎议论。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戎昱和蕃云:“社稷依明主,

安危旋转妇人。”亦议论之佳者。

△六十四

不读唐以後书,固李北地欺人语。然近代人诗,似专读唐以後书矣。不如布帛菽粟,常足厌心切理也。

△六十五

钱、郎赠送之作,当时引以为重;应酬诗,前人亦不尽废也。然必所赠之人何人,所往之地何地,一一按切,而复以己之情性流露於中,自然可咏可歌,非幕下张君房辈所能代作。

△六十六

诗本六籍之一,王者以之观民风,考得失,非为艳情发也。虽四始以後,离骚兴美人之思,平子有定情之咏;然词则 之男女,义实关乎君父友朋。自梁、陈篇什,半属艳情,而唐末香奁,益近亵 ,失好色不淫之旨矣。此旨一差,日远名教。

△六十七

诗贵寄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李太白子夜吴歌,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经下邳圮桥,本怀子房,而意实自寓。远别离,本咏英、皇,而借以咎肃宗之不振,李辅国之擅权。杜少陵玉华宫云:“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伤唐乱也。九成宫云:“巡非瑶水远,迹是雕墙後。”垂夏、殷鉴也。他若讽贵妃之酿乱,

则忆王母於宫中。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於天上。几斯 旨,往往有之,但不如三百篇有小序可稽,在读者以意逆之耳。

△六十八

汉人羽林郎篇:“头上蓝田玉,耳後大秦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馀。”

陌上桑篇:“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焦仲卿妻篇:“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何工於赋美人也!而其原出於硕人之美庄姜。古人重其行,兼及其容,妇容不与德、言、工并列耶?

△六十九

唐时五言,以试士,七言以应制。限以声律,而又得失谀美之念,先存於中,揣摩主司之好尚,迎合君上之意旨,宜其言之难也。钱起湘灵鼓瑟、王维奉和圣制雨中春望外,杰作寥寥,略观可矣。

△七十

何景明明月篇序,大意谓:子美七言诗,词固沈着,而调失流转,不如唐初四子者音节可歌。盖以子美为歌诗之变体,而四子犹三百之遗风也。然子美诗每从风雅中出,未可执词调一节以议之。王阮亭论诗云:“接迹风人明月篇,何郎

妙悟本从天。王杨卢骆当时体,莫逐刀圭误後贤。”能不被前人瞒过。

△七十一

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

流心不竞, 在意俱迟”,俱入理趣。邵子则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以理语成诗矣。王右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东坡则云:“两手欲遮瓶里雀,

四条深怕井中蛇。”言外有馀味耶?

△七十二

王右军作字不肯雷同,黄庭经、乐毅论、东方画像赞,无一相肖处,笔有化工也。杜诗复然,一千四百馀篇中,求其词意犯衤复,了不可得,所以推诗中之圣。

△七十三

杜诗别於诸家,在包络一切,其时露败缺处,正是无所不有处。评释家必代为辞说,或周遮徵引以斡旋之,甚有以时文法解说杜诗, 於提伏串插间者。浣花翁有知,定应齿冷。

△七十四

殷 云:“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吾无取焉。”芮挺章云:“道苟可得,不弃於厮养;事非 理,何贵於膏梁?”真能特立不昧心语。

△七十五

高仲武以郎士元“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谓工於发端。然“暮蝉、落叶”

石两景乎?“不可听、岂堪闻”有两意乎?此持论未当处。

△七十六

曹子建弃妇篇,笔妙何减长门?然二十四语中,重二“庭”韵,二“灵”韵,二“鸣”韵,二“成”韵。古人虽有之,不得引为口实。

△七十七

古人有误用事实处:弦高本犒秦师,谢康乐云:“弦高犒晋师。”庄子:

“柳生左肘?”柳,疡类也。王右丞老将行云:“今日垂杨生左肘。”是以疡为

树矣。又“卫青不败由天幸”句,误用霍去病事。而高常侍送浑将军出塞亦云:“卫青未肯学孙吴。”同时误用,未知何故?

△七十八

张承吉以金山诗折服徐凝,然中惟颔联稍胜。“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写景太窄;结语“因悲在城市,终日醉醺醺”,何村俗也!东坡贬徐凝“一条界

破青山色”为恶诗,而不指摘承吉,或偶然未及尔?

△七十九

姜白石诗说一篇之妙,全在结句。如截奔马,辞意俱尽;如临水送将归,辞尽意不尽。又有意尽辞不尽,剡溪归棹是也;辞意俱不尽,温伯雪子是也。微妙语言,诸家未到。

△八十

唐诗选自殷 、高仲武後,虽不皆尽善,然观其去取,各有指归。唯王介甫百家诗选,杂出不伦。大旨取和平之音,而忽入卢仝月蚀;斥王摩诘、韦左司,而王仲初多至百首,此何意也?勿怖其盛名,珍为善本。

△八十一

韦 才调集选,固多明丽之篇;然如会真诗及“隔墙花影动”等作,亦采入太白、摩诘之後,未免雅郑同奏矣。奈何阐扬其体,以教当世耶?

△八十二

方虚谷瀛奎律髓,去取评点,多近凡庸,特便於时下捉刀人耳。鼓吹一书(嫁名元遗山者),尤为下劣。学者以此等为始基,汩没灵台,後难洗涤。昔康

昆仑学琵琶,段师令其十年不近乐器,洗尽邪杂,方许受教。作诗家毋误入路头,为康昆仑之续也。

△八十三

司空表尽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严沧浪

云:“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苏东坡云:“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王阮亭本

此数语,定唐贤三昧集。木玄虚云:“浮天无岸。”杜少陵云:“鲸鱼碧海。”

韩昌黎云:“巨刃摩天。”惜无人本此定诗。

△八十四

韩子高於孟东野,而为 为龙,愿四方上下逐之欧阳子高於苏、霉,而以黄河清凤凰鸣比之。苏子高於黄鲁直,而己所赋诗云:“效鲁直体”以推崇之。古

人胸襟广大尔许。

△八十五

记曰:“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

恭险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凡习於声歌之道者,鲜有不和平其心也。今人忌才扬己,揎拳露臂,观其意气,可觇所养矣。

△八十六

负罪引慝,思古无讠尤,际人伦之穷者,何厚於自责也?即涕泣美弓,情非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为“古诗十九首”之九,为我国东汉晚期作品,作者不详。 译诗: 庭院中长着一株奇佳的树子, 绿叶葱笼花儿开得美丽繁盛。 攀着树枝儿采摘下一束鲜花, 我将用鲜花送给我的心上人。 怀间袖里花儿芳香四处飘散, 路途遥远无人能够为我奉赠。 一束花儿实在是不值得奉献, 不过分别已久涌起眷恋思情。 第一句“奇树”而无人观赏,繁华而无法馈赠,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一个终日盼望心上人在身旁而不可得,又强打精神攀条折荣的女子精神世界,“奇树”也便可视为“奇女”。“奇树”成为一种象征物,象征这位女子的美好情感。“奇树”在她花事最盛的时候采摘,要把花儿送给心上人;那么,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献出去,竟连向自己的心上人献出最珍贵的感情都无法叫对方得知,内心受到的压抑和摧残是多么深重和巨大,她是怎样打发这漫长的时日。 奇树花儿总是惹人喜爱的,“馨香盈怀袖”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路远莫致之”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这是心灵长期的创伤,也是表达技巧的艺术曲折。朝夕孤身独处,就因为“路远”造成自己深重的单相思。但是,一岁一荣的花儿,多么难以等待,这漫长无尽的日子终于有了花儿装饰和亲昵,心情总会稍稍松驰,稍稍露出喜悦的。难怪,连“攀条折其荣”的细节和过程都要写出来,就更看出这位女子心里怀着怎样的追求,充满着怎样的情意了。女主人公对花的喜爱、揣度、收藏、进而要“遗所思”,几乎每一个动作,动作的过程,都可以在想象中呈现。——这当然是强颜欢笑,明知“莫致之”却偏要这么做,深情地做,怀着无限热望地做。无非是寄托思情,表达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同时,也无非是在消磨难度的时光,无事找事做。这样,我们就可以深深体会到她经历的不幸,她在白白地耗损青春,在虚掷自己的生命。 “此物何足贡”,说是珍惜花,不如说要珍惜她的感情,珍惜她的生命,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说道, 自嘲自讽起来,最后才点题,不足贵的花儿——连同女主人公自己的感情,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相思太久,只能折花寄怀了。 这首诗在用词造句上很讲究。“馨香盈怀袖”这是最值得赞赏的佳句。一是指此时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全然交融了,是她内情的外在表现;二是作者炼句的成果,令人耳目一新。请鉴赏“盈”字的表达效果如何? 表面意义是花香充满,四处漫散;实际上,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太丰富了,洋溢出来了,“怀袖”已盛不下了。此时的女主人公,面对繁茂的鲜花,想到远方的心上人,已情不能遏,满怀热望要表达衷情,便怜花自怜、赞花自赞地用“馨香盈怀袖”来加以表达深层的隐蔽的感情。因此,这一句诗正是内情的外在表现,是人物心灵里涌出来的,对人物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貌浅而意深,当系全诗“诗眼”所在。 最后两句,蕴涵深曲。你怎样理解?请你简要赏析。

2018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语文 2018.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题。 材料一 墨作为书写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以石墨、朱砂填色。汉代纸料发明后,出现了一种以漆烟和松煤制成的丸状墨,这是日后用墨的滥觞.。 唐代是文化交流最广泛的朝代之一。唐末奚超避乱至歙州,见此地多松且质优,新安江水质极佳,因此留在此地制墨。因墨的主产区为歙州,故得名“歙墨”。其后奚超之子改进捣烟、和胶的方法,制成了“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制墨工艺的改进,让书写更加流利,也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 宋室南渡后,宋墨的制作技艺臻.于成熟。制墨业的繁荣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油烟墨的创立,开辟了中国制墨业的新领域。千百年来,制墨主要以松烟为原料,由于长年累月取松烧烟,致使松树被砍伐殆.尽,新的制墨原料——桐油烟便应.运而生。第二,制墨从业人员众多,名家辈出。宋代制墨名家见诸史册的多达百余人,他们在选料、配方、烧制、用胶、捣杵等工艺方面,都有独到之处。第三,达官贵人及文人墨客与制墨工匠切磋技艺,促进了制墨技艺的发展。创造“瘦金体”书法的宋徽宗喜欢墨又懂制墨,他亲自实践,推动了制墨业的发展。苏轼、陆游、黄庭坚等文人都有过参与制墨的经历。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成徽州,“徽墨”之名正式诞生,并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明代徽墨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先进的桐油烟与漆油的制墨方法被广泛应用。徽墨普遍加入麝香、冰片、熊胆等十几种贵重原料,使墨的质地达到新的水平。竞争使徽墨在工艺进步的同时也提升了造型设计能力和墨模的雕刻技术。徽墨呈现出艺术品的潜质,也带动了从事艺术的文化人士投身工艺品创作的潮流。清代徽墨的发展虽不及明代的规模,但陆续出现了曹素功、胡开文等制墨名家。这一时期徽墨出现了集锦种类的墨,墨雕题材也更加丰富。墨雕题材多取自山川、建筑、风光、典籍、典故、儒家、道家、佛家等,少则几锭为一套,多则几十锭为一套,徽墨成为多种文化元素的载体。 由于社会动荡,近代徽墨的发展一度停滞,直至解放后制墨业才重新焕发生机。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徽墨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载着厚重历史和传统艺术文化的徽墨也注意吸收时代元素,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徽墨如同由传统文化之根生发的绿叶,它从传统文化中不断获得滋养,同时也以自身的发展扩充着中国文化的根系。 (取材于项颂的文章)

古诗古诗十九首翻译赏析

古诗古诗十九首翻译赏析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古诗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事功不朽的希望破灭,诗人乃转而从一个新

的层面上去开掘生命的价值。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着。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激,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有人仍在洁身自好,寻觅精神上的永恒。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怀人之作,不少是从女性角度着笔的。首先,这是由于在宗法社会中,女性因其特定的处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关系。其次,古代女性生活环境与心灵世界的狭小封闭,使她们只能在孤独中无止境地去咀嚼体味相思的痛苦,其盛情的深婉细腻,又是男性所不及的。女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与其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事物相交流,又使这些事物成为女性心理最为动人的物化形式,并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意蕴丰厚的意象和意境。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 《行行重行行》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沈德潜《游虞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虞山记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垤磈礧③,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③垤磈磊:垤,小土丘;磈磊,成堆的石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去:离开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治:治理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坼:裂开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识:体会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辛丑秋,将之江阴②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 B.①龙不胜,破其山而去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 C.①取径以南,益露奇境②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 D.①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②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 7.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3分)

《古诗十九首》对汉乐府的继承发展

《古诗十九首》对汉乐府的继承发展 20世纪末期, 朝戈金、尹虎彬、巴莫曲布嫫等中国学人对肇始于美国的口头诗学展开了系统的引介、翻译, 将它进行吸纳、转化和本土化, 创造性地解决本民族的问题。在进入中国学界的20多年中, 口头诗学“不仅催生了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国史诗学的学术研究范式的转换, 而且渐为民间文学以外的其他邻近学科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的理论参照与技术路线”。一直以来, 汉乐府的研究大都呈现为“文学本位”研究态势, 重视汉乐府的“本”, 将它作为一种独立完足的意义单元, 忽视它的演唱性质。但我们应该明白, 汉乐府是音乐歌舞表演的产物。对于汉乐府而言, “文本”的概念来源于“演述中的创作”, 演唱者、受众、演唱场所等其他与演唱有关的要素, 汉乐府的意义由他们共同创造出来的, 而口头诗学则为研究汉乐府的生成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撑, 以程式为切入点, 分析汉乐府的口承性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程式在汉乐府创作、演唱、流布中的地位。《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代表着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诗歌, 对魏晋以来文人五言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有着紧密的关联, 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古诗十九首》以书面的形式保留了大量的口头艺术特征, 它们已经深入到《古诗十九首》的语词、体式、结构单元、叙事话语等诸多方面。 程式是口头诗学的理论精髓, 是“在相同的格律条件下为表达一种特定的基本观念而经常使用的一组词”。在此基础上, 根据汉语诗歌生成规律与结构形态, 本文的程式指反复出现的由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且表达某种特定内容的语词。程式是汉乐府重要的口传特征, 它在汉乐府由口头演唱的状态转换成书面状态的过程中保留下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 中国学人已经认识到了汉乐府中的程式现象。余冠英在《乐府歌辞的拼凑和分割》中指出“套语”是古乐府歌辞拼合方式之一:“套语, 在乐府诗句里常见‘今日乐相乐, 延年万岁期’, ‘今日乐相乐, 延年寿千霜’, ‘吾欲竟此曲, 此曲愁人肠’, ‘吾欲竟此曲, 此曲悲且长’, 或‘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 ‘欲令皇帝陛下三千万’之类, 大同小异, 已成套语, 随意凑合, 无关意义。”由整个诗句构成常见于汉乐府的程式有“常恐秋节至”“易知复难忘”“作使邯郸倡”“黄金络马头”等。由三个字组成的程式与其他语言成分结合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句, 如“青龙对道隅”与“青龙对伏趺”

古诗十九首_冉冉孤生竹赏析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赏析 冉冉孤生竹【原文】 冉冉孤生竹⑴,结根泰阿⑵。 与君为新婚⑶,兔丝附女萝⑷。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⑸。 千里结远婚,悠悠隔山陂⑹。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⑺! 伤彼蕙兰⑻,含英扬光辉⑼;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⑽。 君亮执高节(11),贱妾亦何为(12)? 【注释】 ⑴冉冉:柔弱貌。 ⑵泰山:即太山,犹言大山,高山。阿:山坳。这两句 是说,柔弱的孤竹生长在荒僻的山坳里,借喻女子的孤独无依。 ⑶为新婚:指订婚,非出嫁。 ⑷菟丝:一种旋花科的蔓生植物,女子自比。女萝:一说即松萝,一种缘松而生的蔓生植物;以比女子的丈夫。这句是说二人都 ⑸宜:适当的时间。这两句是说,菟丝及时而生,夫妇亦当及时相会

⑹悠悠:遥远貌。山陂:山坡。这二句是说路途遥远,结婚不 ⑺轩车:有篷的车。这里指迎娶的车。这二句是说,路远婚迟,使她容颜憔悴。 ⑻蕙、兰:两种同类香草。女子自比。 ⑼含英扬光辉:花含苞待放。英,犹花。 ⑽萎:枯萎,凋谢。这四句是说,蕙兰过时不采,它将随着秋草一同枯萎了。这是对婚迟的怨语。 (11)亮:同谅,料想。 (12)贱妾:女子谦称。这两句是说,君想必守志不渝,我又何苦 自艾自怨。这是自慰之词。 【鉴赏】 此或云是婚后夫有远行,妻子怨别之作。然细玩诗意,恐不然。 或许是写一对男女已有成约而尚未成婚,男方迟迟不来迎娶,女方遂 有种种疑虑哀伤,作出这首感情细腻曲折之诗。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竹而曰孤生以喻其孑孑孤立而无依靠,冉冉是柔弱下垂的样子。这是女子的自喻。泰山即太山,大山之意。阿是山坳。山是大山,又在山阿之处,可以避,这是以山比喻男方。《文选》李善注曰:结根于山阿,喻妇人托身于君子也。诚是。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和女萝是两种蔓生植物,其茎蔓互相牵缠,比喻两个生命的结合。《文选》五臣注:兔丝女萝并草, 有蔓而密,言结婚情如此。从下文看来,兔丝是女子的自喻,女萝是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沈德潜作品精选精练

沈德潜作品精选精练 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祖紫帆有孝行,通医理,至君考.阳生而精其术。范少参长倩无子,晚得伏庵太史,生无谷道,啼不止。延医视之,皆束手。阳生翁至,曰:“是在膜里,须金刀割之。”割之而谷道果开。太史既长,为紫帆公作传以报焉。 君少从师受经书,暮归,君考阳生翁授以岐黄 ..,君乃从 ..学。年十四,翁弃养 翁门人朱君某,专学为医。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君察脉 ..、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如见五脏症结,治方不执成见。尝云:“剂之寒温,视疾之凉热。自刘河间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东垣论脾胃之火,必务温养,习用参附;丹溪创阴虚火动之论,又偏于寒凉。嗣是,宗丹溪者多寒凉,宗东垣者多温养,近之医者,茫无定知,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甚至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而无有成见。盖病有见证,有变证,有转证,必灼见其初终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否则,以药治药,实以人试药也。”持论如是。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贩夫竖子,远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由其实至而名归也。 居家敦伦纪,内外修备,交朋忠信。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竅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配潘孺人,子二:奕章、龙章。亦善医,以君名掩。孙二人,曰堂,曰坚。曾孙三人,习儒业,食君之德,高大家声,将于是乎在。 论曰:自太史公传仓公,件系其事;陈承祚作华佗传因之;后戴九灵、宋景濂仿其体作名医传。君不欲以医自名,并不欲以医传后。临殁,戒其子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呜呼!可谓达且仁矣! (节选自沈德潜《归愚文钞余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B.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赏析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赏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赏析】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两句点出弦歌者悲伤的原因:最值 得忧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心中的伤感,知音 难觅才是为让人伤感的。听歌者是一位彷徨失意的人,当他听到凄凉 的弦歌声从楼中隐隐传出,不禁受了感染,他揣测“谁能为此曲,无 乃杞梁妻”,恐怕只有杞梁妻那样悲苦之人才能弹出如此悲绝之曲吧。诗人将其比作“杞梁妻”,可知弦歌者是一位女子。她仅仅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弦上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 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无限凄凉,几多压抑。诗人禁不住再次揣度 女子的内心——“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其实,世间知音本就难觅,这高楼的佳人即使借琴曲吐露心声, 也也是枉然,没有人真正理解她的哀伤。这两句,诗人借高楼上的歌 者之悲,实际上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在东汉末年那个君门长远、宦官挡道的黑暗年代,知识分子受到杀戮和禁锢,一般的士子是没有

出路的,失意彷徨之人何止千千万万?因此,“但伤知音稀”是一种 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苦闷、悲伤和期待。诗人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位不 遇“知音”的失意者,共同的命运,把诗人和“歌者”的心连结在了 一起,他禁不住感叹“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愿我们化作双鸿鹄,从此结伴高飞,一起追求美好的理想。 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的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 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 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 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 《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 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 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 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的创作背景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 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 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

《沈德潜.范文正公祠堂记》阅读练习

《沈德潜.范文正公祠堂记》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人当穷时,必有固穷之节与兼善者天下之志,而不以富贵贫贱、荣辱得丧一毫蒂芥于心。夫然后可以处,可以出,可以历颠跌顿踣之境,而建不世之大功。即至没世以后,俎豆尸祝于名山,而其名不敝于天壤。无他,所守者坚,所操者有本也。 范文正公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已任。观其之南都,入学舍,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扫室诵读,隐然抱“一夫不获时予之辜”之志。故其出也,自秘阁校理以迄参知政事,总离不于先忧后乐,尧舜君民之素心。凡他人之所重,远莫胜者,皆公所取诸其怀者也。窃尝综其生平之遭际计之,无往而非足以催挫其志,而挠败其功者。伏闯争郭后之废,坐贬斥;触吕夷简怒,高若讷辈僭毁之,再贬斥;以祸福顺逆之故擅复元昊书,辄贬斥。即至罢政府,为陕西四路安抚时,言者以危言中公,而有司奏罢公前所施行之事。究其设施,未尽公之大用矣。然历台谏,则功在极言;任州郡,则功在决辑;镇边境,则能寒西人之胆;官枢密,参大政,则能课实效,减任子,兴学校,以革弊于久安,而兴起德行之士。迄今奏议勋业,彪炳史书,虽山林妇竖,无不知文正公之忠义者。惟其立志于困厄之时,经百变而未尝少为屈抑也。昔诸葛忠武淡泊宁静,自定其志于畎亩之中,卒能跨有荆、益,业分鼎足,危难受托,不惧不疑,为三代以后之王佐。若文正公者,其忠武之流亚与?且讲明正学,延安定胡先生为教授,而以《中庸》授横渠张子。其于理学,能开先矣。宜百世以下,奉祀日隆。而圣祖仁皇

帝命从祀庙廷位列欧阳子之右凡以见功业之所从出也隐居求志斯能 行义达道士之身处草茅而以天下国家为量者尚以文正公为师法哉。 公本吴人,又尝出典乡郡,有功于吴。故祠堂在吴县天平山之阳,依公祖墓也。壬子夏五,议修故祠,桐城张公命作文正公祠堂碑记,因特揭其大节之不朽者著于石。 (选自《归惠文钞》卷八) 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必有固穷之节与兼普者天下之志固穷:安于穷困 B.言者以危言中公中:中伤,陷害C.则能课实效课:考核 D.又尝出典乡郡典:制定典章律令1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其名不敝于天壤则移其民于河东B.观其之南都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C.凡他人之所重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其忠武之流亚与其皆出于此乎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作者以议论的方式表明观点:一个人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和志向,不能因为贵贱、荣辱、得失而有丝毫介意。B.范文正公在读书时便以天下为已任,学舍的起居饮食条件不佳,别人难以忍受,他却能安心读书,不以为意。 C.范文正公生平遭际坎坷,多次被贬,他虽然也曾担任台谏、州郡

《古诗十九首》解读

《古诗十九首》解读 一.题解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词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1]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 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 何皎皎》。[2] 二、作者和写作年代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 公元140-190年之间。 三、价值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据文学的题材领域,让位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概括起来,《古诗十九首》在以下四个方面奠定了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为“古诗十九首”之九,为我国东汉晚期作品,不详。 译诗: 庭院中长着一株奇佳的树子, 绿叶葱笼花儿开得美丽繁盛。 攀着树枝儿采摘下一束鲜花, 我将用鲜花送给我的心上人。 怀间袖里花儿芳香四处飘散, 路途遥远无人能够为我奉赠。 一束花儿实在是不值得奉献, 不过分别已久涌起眷恋思情。 第一句“奇树”而无人观赏,繁华而无法馈赠,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一个终日盼望心上人在身旁而不可得,又强打精神攀条折荣的女子精神世界,“奇树”也便可视为“奇女”。“奇树”成为一种象征物,象征这位女子的美好情感。“奇树”在她花事最盛的时候采摘,要把花儿送给心上人;那么,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献出去,竟连向自己的心上人献出最珍贵的感情都无法叫对方得知,内心受到的压抑和摧残是多么深重和巨大,她是怎样打发这漫长的时日。 奇树花儿总是惹人喜爱的,“馨香盈怀袖”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路远莫致之”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这是心灵长期的创伤,也是表达技巧的艺术曲折。朝夕孤身独处,就因为“路远”造成自己深重的单相思。但是,一岁一荣的花儿,多么难以等待,这漫长无尽的日子终于有了花儿装饰和亲昵,心情总会稍稍松驰,稍稍露出喜悦的。难怪,连“攀条折其荣”的细节和过程都要写出来,就更看出这位女子心里怀着怎样的追求,充满着怎样的情意了。女主人公对花的喜爱、揣度、收藏、进而要“遗所思”,几乎每一个动作,动作的过程,都可以在想象中呈现。——这当然是强颜欢笑,明知“莫致之”却偏要这么做,深情地做,怀着无限热望地做。无非是寄托思情,表达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同时,也无非是在消磨难度的时光,无事找事做。这样,我们就可以深深体会到她经历的不幸,她在白白地耗损青春,在虚掷自己的生命。 说是珍惜花,不如说要珍惜她的感情,珍惜她的生命,然而诗人笔锋一说道,“此物何足贡”,自嘲自讽起来,最后才点题,不足贵的花儿——连同女主人公自己的感情,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相思太久,只能折花寄怀了。 这首诗在用词造句上很讲究。“馨香盈怀袖”这是最值得赞赏的佳句。一是指此时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全然交融了,是她内情的外在表现;二是炼句的成果,令人耳目一新。请鉴赏“盈”字的表达效果如何? 表面意义是花香充满,四处漫散;实际上,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太丰富了,洋溢出来了,“怀袖”已盛不下了。此时的女主人公,面对繁茂的鲜花,想到远方的心上人,已情不能遏,满怀热望要表达衷情,便怜花自怜、赞花自赞地用“馨香盈怀袖”来加以表达深层的隐蔽的感情。因此,这一句诗正是内情的外在表现,是人物心灵里涌出来的,对人物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貌浅而意深,当系全诗“诗眼”所在。

范文正公祠堂记 沈德潜

范文正公祠堂记沈德潜 人当(处在,在)穷(困窘)时,必有固(固守)穷之节(节操)与兼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者天下之志,而不以富贵贫贱、荣辱得丧一毫蒂芥(比喻内心不满或不快)于心。夫然后可以处.(退隐),可以出(退隐、出 仕),可以历颠跌顿踣(1、跌倒。2、引申为困顿)之境,而建不世(非常、非凡)之大功。即至没世以后(去世以后),俎豆(1.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2.指奉祀。)尸祝(1、古代祭祀时对神主掌祝的人。2、祭祀。3、崇拜。)于名山(在名山里祭祀他),而其名不敝(凋敝)于天壤。无他,所守者(奉行的原则)坚(坚定),所操者(操持的品行)有本(根本)也。 范文正公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观其之南都,入学舍(学校),起居饮食,人所不堪(忍受),而扫室诵读,隐然抱“一夫不获时予之辜”(一个人处境不利就是我的罪过)之志。故其出也,自秘阁校理以迄(做到)参知政事,总离(违背)不于先忧后乐,尧舜君民之素心(初心,本心),凡他人之所重,远莫胜(不能胜任的,达不到的)者,皆公所取诸其怀者(胸怀抱负)也。窃尝综(梳理,综合)其生平之遭际计之,无往而非足以摧挫其志,而挠败其功者。(我曾经私下梳理他一生的经历并考量, (发现)处处节节都是足以摧折他的志向并且挫败他的事业的遭遇。)伏阁争郭后之废,坐(因……获罪)贬斥;触吕夷简怒,高若讷辈(类)谮(诬陷;中伤)毁之,再贬斥;以祸福顺逆之故擅复元昊书,辄贬斥。即至罢政府(从中央政府中罢免,指庆历新政失败),为陕西四路安抚时,言者(谏官)以(因为)危.(正 直)言中(诋毁)公,而有司(有关部门的官员)奏罢公前所施行之事(指庆历新政)。究(探究,考察)其设施(设置安排),未尽(充分发挥)公之大用矣。然历台谏,则功在极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政见);任州郡,则功在抚辑.(1聚集:编~。2和睦:安抚,安定:以~一方。3收敛:~杖(收起拐 杖)。);镇边境,则能寒西人(指西夏)之胆;官枢密,参大政,则能课(1、考核:考绩)2、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课家人负物百斤。3、征收赋税;差派劳役: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4、占卜:使之课,莫不奇中。)实效(取得实际效果),减任子(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任授予官职。任子,官员的子弟),兴学校,以革弊于久安,而兴起(重用)德行之士。迄(到)今奏议勋业(功业),彪炳(文采焕发;照耀)史书,虽山林妇竖(小孩),无不知文正公之忠义者。惟其立志于困厄之时,经百变而未尝少为屈抑(屈服)也。 昔诸葛忠武淡泊宁静,自定其志于畎亩(田地间)之中,卒能跨有荆、益,业分鼎足(立下三足鼎立的功业),危难受托,不惧不疑,为三代以后之王佐。若文正公者,其(大概)忠武之流亚(同一类的人或物。)与?且讲明(讲述辨明)正学,延(邀请)安定胡先生为教授,而以《中庸》授横渠张子(张载,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鉴赏

课程:汉魏文人诗歌姓名:胡海丽学号:20110921008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鉴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全诗直译: 离开了我,你不停地走啊不停地走, 我和你虽然活着,却如同死了一样被永远地分离! 现在,你和我相距万里是多么地遥远啊, 好象你在天的那一边,我在天的这一头! 路途是多么的艰险而且又是那么的遥远啊, 我和你之间今生不知还能不能再见?

北方的马儿总是依恋着北风奔跑嘶鸣啊, 南方的鸟儿做巢也总是向着南方的树枝。 你和我分别的日子是越来越远了啊, 思念你啊我日见消瘦连衣服也宽松了不少! 飘荡的浮云遮住了太阳啊, 远行他乡的游子顾不得回家。 思念你使我变得衰老了啊, 岁月飞逝又是一年! 唉!这些伤心的事都不要说了啊, 只希望你和我都努力加餐各自保重吧! 这是一首别情诗,著作于东汉末年动荡时期,从古至今鉴赏家们都将其排列在《古诗十九首》之首。尽管全诗流传至今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作者是谁,但正如陈绎的《诗谱》中所提到的“情真、景真、事真、意真”,使人读之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主人公痛苦而真挚的感情所感动。然而关于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别情诗,历来注家对此很有分歧,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游子思念思妇的别情诗,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思妇思念游子的别情诗等等,而我认为这是一首的思妇思念远行游子的别情诗。在东汉末年时,一大批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求学以求搏得一官半职。这些外出求学“游子”长期在外,但是他们的家眷却不能陪同他们,彼此之间难免产生

沈德潜《古诗源》

沈德潜《古诗源》 按:《古诗源》由沈德潜(一六七三——一七六九)选编,上溯先秦下迄隋代的古诗选集。 卷一古逸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 【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康衢谣 《列子》:帝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与不治与,亿兆愿戴己与,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云: 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伊耆氏蜡辞 《礼记?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祝辞曰: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末句言草木归根于薮泽,不生于耕稼之土也。】 尧戒 《淮南子?人间训》。 战战慄慄,日谨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大圣人忧勤惕厉语。】 卿云歌 卿云烂兮,糺【同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尚书?大传》:“舜将禅禹,于是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倡之,八伯咸稽首而和,帝乃载歌。” 【旦复旦隐寓禅代之旨。】 八伯歌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帝载歌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贤善,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

褰裳去之。 南风歌 《家语》:“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其诗曰: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叶平。】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禹玉牒辞 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 【竟似歌行中名语,开后人奇警一派。】 夏后铸鼎繇 逢逢白云,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困学记闻》云:“太卜三兆,其颂皆千有二百,夏后铸鼎繇云云。”北与国为韵,而以一西一东句间之,章法甚奇。】 商铭 见《国语》 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祗取忧也。 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为膏,而祗离咎也。 【嗛嗛,小貌。转以德居食先,此古人章法。】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 赏析: 这首诗写得很别致。全诗十四句,是主人公一口气说完的,这当然很质直。所说的内容,不过是在宴会上听曲以及他对曲意的理解,这当然很浅近。然而细读全诗,便发现质直中见婉曲,浅近中寓深远。他是怎么说的,说了些什么:今天的宴会啊,真是太棒了!那个欢乐劲,简直说不完,光说弹筝吧,弹出的声调多飘逸!那是最时髦的乐曲,妙极了!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了高论,懂得音乐,便能听出其真意。那真意,其实是当前一般人的共同心愿,只是谁也不肯明白地说出;那就让我说出来吧:“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又像尘土,一忽儿便被疾风吹散。为什么不捷足先登,高踞要位,安享富贵荣华

呢?别再忧愁失意,辛辛苦苦,常守贫贱!”这段话,是兴致勃勃地说的,是满心欢喜地说的,是直截了当地说的。中间有用了不少褒意词、赞美词。讲“宴会”,用“良”,用“欢乐”、而且“难具陈”。讲“弹筝”,用“逸响”,用“新声”,用“妙入神”,用“令(美)德”,用“高言”。讲抢占高位要职,也用了很美的比喻:快马加鞭,先踞要津。这里的问题是:主人公是真心宣扬那些时人共有的心愿呢,还是“似劝(鼓励)实讽”,“谬悠其词”呢? 主人公是在听“弹筝”,而不是在听唱歌。钟子期以“知音”着称,当伯牙弹琴“志在流水”的暑假,也不过能听出那琴声“洋洋乎若江河”,并不曾译出一首《流水歌》。接着的问题是:这位主人公,究竟是真的从筝声中听出了那么多“高言”、“真意”呢,还是由于“齐心同所愿,含意俱示伸”,因而假托听筝,把那些谁也不便明说的心里话和盘托出呢? 人生短促,这是事实。力求摆脱“穷贱”、“轗轲”和“苦辛”,这也不能不说是人所共有的心愿。既然如此,则不必“讽”,“讽”,也没有用。然而为了摆脱它们而求得它们的对立面,每个人都争先恐后,抢夺要位,那将出现什么情景!既然如此,便需要“讽”,不管有用还是没有用。由此可见,这首诗的确很婉曲、很深远。它含有哲理,涉及一系列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赏析

《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赏析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①,阿阁三重阶②。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③。清商随风发④,中曲正徘徊⑤。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⑥。不惜歌者苦⑦,但伤知音稀⑧。愿为双鸿鹄⑨,奋翅起高飞⑩。 【注释】①疏:透刻。绮:有花纹的细绫。这句是说窗上透刻着象细绫花纹一样的格子。②阿阁:四面有曲檐的楼阁。这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③无乃:是“莫非”、“大概”的意思。杞梁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来许多书都有记载。据说齐国大夫杞梁,出征莒国,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临尸痛哭,一连哭了十个日夜,连城也被她哭塌了。《琴曲》有《杞梁妻叹》,《琴操》说是杞梁妻作,《古今注》说是杞梁妻妹朝日所作。这两句是说,楼上谁在弹唱如此凄惋的歌曲呢莫非是象杞梁妻那样的人吗④清商:乐曲名。清商曲音清越,宜于表现哀怨的情绪。⑤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⑥慷慨:《说文》:“壮士不得志于心也。”⑦惜:痛。 ⑧知音:识曲的人,借指知心的人。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这两句是说,我难过的不只是歌者心有痛苦,而是她内心的痛苦没有人理解。 ⑨鸿鹄: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凡鸿鹄连文者即鹄。”鹄,就是“天鹅”。一作“鸣鹤”。⑩高飞:远飞。这二句是说愿我们象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赏析一】 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总得有识马的伯乐才行;善琴秦,怎少得了钟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和事,还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呢

古诗十九首(书)

.... 理论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语文课题名称古诗十九首课时2课时授课日期任课教师 目标群体教学环境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职业通用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凄美的爱情故事。 制造业通用能力目标: 提高阅读与理解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教法、学法激情诵读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 教学媒体粉笔,黑板 教学、学习 准备教师:准备教案 学生:预习课文

....理论课教案副页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一、导入 二、进入新课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 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 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 婚姻。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 ——《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 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 《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 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 《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 的第十首。《古诗十九首》(是专有名称)都是五 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 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 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 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 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 容。《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 《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 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 用。《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 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 1、指明学生朗读 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 点拨字音: 纤:xiān 纤维素 qiàn 纤夫(板书)札zha 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 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 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构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 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 四言诗。 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 另外,该诗句押韵(ü韵)。 引入 讲授 思考 听课 5分 10分

古诗十九首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及赏析 一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