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树演讲

玉树演讲

强卫:玉树不倒青海常青

——关于玉树抗震救灾的形势报告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九月是收获的时节,青海大地处处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今天,来到青海民族大学这所与新中国一起诞生的民族院校、高等学府,我非常高兴。今天距玉树“4?14”地震发生整整5个月了,首先,我们要向在玉树强烈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表示深深的哀悼!向为抗震救灾献出生命的烈士表示深切的怀念!向参加抗震救灾斗争和支持抗震救灾的所有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作为玉树抗震救灾斗争的亲历者,借这个机会,我愿与全省广大师生共同回首玉树抗震救灾的光辉历程,共同思考玉树抗震救灾的重大启示,共同展望社会主义新玉树的美好明天。今天,我主要讲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美丽玉树,坚强挺立的地方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是一个永远都要铭记的悲痛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袭击了玉树地区。顷刻之间,山崩地裂、桥塌路断、房倒屋垮,昔日美丽的玉树草原顿时满目疮痍,众多鲜活的生命倾刻陨落凋零。这次地震,震级高、烈度大、震源浅、震中距人口密集城镇近、破坏力强。这次地震,主震震级达7.1级,最高烈度9度强,波及范围约3.58万平方公里,其中重灾区面积4000平方公里、极重灾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致使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 246842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10多亿元。受灾最严重的结古镇,平房基本全部倒塌,楼房倒塌过半,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次地震,在中华民族刚刚开始愈合的汶川大地震的伤口上,再次撒了一把盐。玉树地震发生之前的三年中,我先后6次到玉树调研。2009年的藏历新年,我还在玉树和干部群众一起过节。玉树的神山圣水,玉树人民的热情奔放,都给我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印象。可是,当我第7次踏上玉树的土地时,昔日的美丽、祥和已经荡然无存,到处是废墟,到处是悲

泣声。这意味着:解放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所倾力建设的玉树县结古镇,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地震的一霎那间,几乎化作了乌有。这样的局面怎样面对,这般的结果谁能承受!灾难带给我们的是痛彻心扉、刻骨铭心的创伤!这种痛苦和悲伤难以名状。地震当天,当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玉树巴塘机场时,来接我的同志几乎哭着告诉我:“强书记,玉树县全平了!”美丽的玉树,在地震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这里,我想和大家再一次共同分享一下震前那个美丽的玉树。

——美丽玉树,是万山之宗、江河之源。玉树雄踞世界屋脊,处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平均海拨4000米以上,面积26.7万平方公里。玉树北枕昆仑山,南依唐古拉山,境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就达2000余座,是名副其实的万山之宗。黄河、长江、澜沧江从这里起源,绵延万里,奔腾不息,滋润神州大地,哺育中华文明。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草原湿地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其生态环境的状况直接关系到青

海、全国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关系到全球的生态安全。迷人的勒巴沟、神秘的卓乃湖、传奇的文成公主庙……到处充满诗情画意,呈现出原生态、多样性和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美丽玉树,还是唐蕃古道、康藏通衢。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带着中原文明的火种,从西安出发,沿着著名的唐蕃古道,过日月山、鄂陵湖,经玉树抵达拉萨,谱写了唐蕃和亲、民族团结的不朽篇章。千百年来,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各民族在玉树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互通有无,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玉树自古以来就是康藏通衢,是青海、四川、西藏三省(区)商业贸易、交通往来的的重要枢纽。长期以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中原汉族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等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共同为青海的文化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交通的发展、贸易的深化,玉树结古镇日益繁荣,全州近一半的人口定居于此,逐渐成为全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美丽玉树,也是歌舞之乡、灵秀之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歌声悠扬,舞姿奔放。人们常说,玉树人“能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玉树人民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生动写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人民可爱可敬,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黄河的源头地区,每年从这里流出的长江水量近200亿立方米,黄河流域49%的水量从青海流出。千百年来,母亲河水从这里源源不断流向下游,养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中华文明,至今仍然支撑着东部广大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保护好三江源头的生态,为保持黄河、长江、澜沧江这三江清流,玉树老百姓以母亲般的无私情怀付出了极大牺牲,做出了巨大奉献,但是他们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玉树各族人民辛勤劳作,顽强拼搏,培育养成了刚毅坚强、正义智慧,利他宽容、崇尚慈悲,诚信正直、热情好客、豪迈奔放的特有品格。这些,成为青海人形成“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实干精神的重要基础。玉树是如此美丽,震后的景象却又是如此惨烈,强烈的对比怎不令人心碎、怎不令人垂泪?但是,面对这场大灾,青海儿女并没有消沉在悲伤

里,而是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地震发生后,全省各族儿女屹立不倒,齐心协力,化悲痛为力量,化哀伤为坚强,不屈服、不放弃、不退缩、不言败,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成功开展了一次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救援活动。经历了一场自然劫难,玉树坚强不屈、美丽依旧,这里壮美的山川、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天空、圣洁的雪山,还是那样的迷人。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地震发生的第一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人民子弟兵英勇冲锋、无私奉献,全国人民倾力支援、大力支持,为我们战胜地震灾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保障和支持。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这次玉树地震里氏7.1级,较之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无论是地震震级、受灾程度、受灾范围,还是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都要小,但是党中央、国务院却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一级响应,动员全国力量抗震救灾。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目前向玉树捐赠款物已达104.47亿元。其中,中央电视台专门为玉树举行的大型赈灾晚会,一次就募

集捐款21.75亿元,成为我国救灾历史上一次性捐款最多的大型募捐。这些,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全国各族人民对玉树各族人民的特殊关怀,对藏族同胞的特殊厚爱,对灾区抗震救灾和今后发展的特殊支持,体现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和感天动地的无疆大爱。同时,也饱含着全国人民对三江源地区各族群众长期以来的奉献牺牲的一种回报、一种反哺。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民的巨大关怀和全力支持,加之全省上下、灾区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战,我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创造了抗震救灾史上的玉树速度、玉树奇迹。

这里,我想与大家一起重温一下抗震救灾那段艰苦卓绝、感天动地的光辉历程。玉树抗震救灾,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最高效率指挥协调。这次救灾“反应速度之敏捷、组织协调之有力”,可以用几个“第一时间”来概括。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正在国外出访的胡锦涛总书记决定提前回国,紧急召开会议并于次日上午就赶到灾区视察指导;第一

时间,温总理立即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并两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第一时间,国务院成立玉树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并先后召开18次会议部署抢险救灾;第一时间,人民军队集结到灾区开展救援行动;第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和物资汇集到灾区;第一时间,青海省、玉树州都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可以说,从中央到省州县、从军队到地方、从一线到后方,整个指挥系统政令畅通、高效运转,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证。

在这里,我先回顾一下4月14日当天早晨的经历。记得是早晨8点多的时候,我正在去胜利宾馆参加一个会议的路上,突然接到省委办公厅的报告,说 8点之前,玉树发生了一次较强烈的地震,具体情况不详,我立即让秘书联系州里的领导。当时通讯很不畅通,好不容易联系上一位副州长,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书记,结古镇全是烟尘,房子都塌了”,我的心骤然沉了下去,因为结古镇可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啊。正在这时,骆惠宁省长打来电话,告诉我他已通知各部门马上召开会议,研究玉树地震问题,我立即驱车赶

往省政府会议室。会议室里,已经赶到的同志们神情凝重,一份份信息材料不时地送到我们面前。我和省长听取有关部门汇报后,立即决定: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响应预案,省委省政府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我任组长,省长任副组长;省政府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省长任总指挥,指挥部分设玉树前指和西宁指挥点,我和省长负责前指指挥,省有关领导在西宁协调救援队伍、救援物资和伤员的转运。紧接着,省委召开了省委常委会,批准了这个工作方案。会后,我代表省委向全省发出号召,要求驻青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全省公安干警,全省各部门,全省广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全省各族人民,要立即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抗震救灾,万众一心去夺取胜利!

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我和省长及省指挥部的同志如何尽快赶到玉树灾区。大家知道,玉树州府结古镇距西宁800多公里,沿途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巴颜喀拉山脉,一般情况下乘车要跑十几个小时,何况地震之后道路状况如何,我们当时并不知道。去年8月1日刚建成通航的

玉树机场震后怎么样,也就成为当时我们最关心、最提心的事情,但是,机场通讯全断了,情况不明,我们立即通知州里想方设法派人去机场察看联系。当时等待消息的心情是十分焦虑的。临近中午时,我对省长说,午饭后如果机场方面还没有消息,我就乘车先上,你再等一等;如果机场有消息了,机场能用你就乘飞机上,如果不行再乘车上,不管我们两个谁先到玉树,谁就先指挥。午饭前,玉树机场来消息了,跑道完好无损,机场通讯、电力虽然中断了,但启动了海事卫星电话和备用柴油发电机,飞机可以正常起降。于是,第一时间,也就是4月14日当天下午,惠宁省长和我、还有其他省上领导先后分乘飞机赶到了灾区,紧接着回良玉副总理乘坐的专机也从北京直接赶到玉树,展开了抗震救灾工作。

二是最大程度搜救生命。玉树高寒缺氧、条件艰苦,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刚到玉树就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呕吐、头晕、面色苍白,甚至发烧。不要说人,就是从外地来的搜救犬,一多半也丧失了工作能力,从各地调配到灾

区的机器设备,使用功率也大大降低。尽管如此,奔赴一线的救援队伍仍然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搜救生命的工作中。在震后的头两个晚上,没有电,就用手电筒、车灯、发电机照明救人,没有大型抢救设备,就采用双手刨、双肩扛救人。我们始终坚持不放弃、不抛弃,始终坚持把救人作为首要任务,香港义工黄福荣、青海兴华医院后勤工作人员张建华、四川省卫生厅应急办副主任杨勇等还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72小时黄金救援期,我们从废墟下救活1433人;黄金72小时过后,继续不遗余力地搜救生命,共又救出22人;随后又利用3天时间,集中开展“拉网式”搜救行动,确保不留一个死角,不遗漏一人。整个救援期间,我们紧急转移困难群众22.5万人,抢救压埋人员2008人。

三是最好效果救治伤员。人们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在去玉树的道路面前,蜀道真的算不上难。玉树距西宁800多公里,高原缺氧,山高路远,道路崎岖。地震发生当天,医院房屋全部损坏,电也没有,伤员无法立即救治,尤其是对那些重伤员没有条件及时进行手

术。当天后半夜,我来到玉树州人民医院,一进门就看到一具具包裹起来的遇难者遗体,看到几百名躺在露天院子的伤病员,那些重伤员非常痛苦,撕心裂肺的哭喊让人心焦如焚。怎么办?我们立即决定连夜把这些重伤员转移出去,但路途遥远,汽车运载量相对较低,再加上路途颠簸,这对伤员很不利。只有靠飞机运送为主、汽车运送为辅来转移救治伤员,我们马上在机场设立救治转运中心,采取飞机飞往玉树时运送救援队伍、回来时转运伤员的措施,西宁条件不够就往周边成都、西安、兰州、格尔木及部队医院送。回副总理当时给我们定了三个目标,一是24小时要把损毁的通讯、道路抢通,二是48小时要把指挥部、医疗救治点、群众集中安置点的供电恢复,三是72小时要把重伤员抢运出去。地震第二天从早上到晚上8点,飞机就飞了24架次,运了几百名伤员。15日当晚,温总理赶到玉树后在帐篷里开会听汇报,当我汇报到现在主要用飞机往外运伤员时,我印象很深刻,温总理当时问我,玉树机场的最大吞吐能力和起降量是多少?我说,去年8月1日机场通航以后至今每个星期只有3个航班,昨天一天就飞了12架次,今天

已飞了24架次。作为一个新机场,我觉得这已经满负荷运转了。而到凌晨2点多,我看到汇总信息讲这一天飞机飞了48架次。我把负责信息的同志叫来,询问怎么回事。他说,空军部队派了三架运输机、三架直升机,在跑道两边架设起临时夜航灯。由于开通了夜航,晚上从我们开会一直到凌晨2点多钟,又多飞了24架次抢救伤员。当时我就十分感叹,切身感受到人民空军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自己的安危,在没有夜航设施的高原机场,这样连续奋战,也感受到解放军那种敢于应战、实战、打赢各种条件下战斗的精神。在这里,我还要说一下东方航空公司。4月14日上午,在等待机场消息的时候,我给刘绍勇董事长打了电话,请他调飞机支援玉树,他说,“书记,抗震救灾的需要就是第一需要,我们全力以赴!”由于有了民航和空军的大力支持,震后56小时内,我们就转移了重伤员1881人,1.1万多名伤员得到了及时医疗救治。累计转移到外地的3109名重伤员中,直接死于地震的仅4人;实施的1284例手术中,截肢的仅19人,因灾死亡率、致残率、截肢率极低,创造了不仅是中国抗震救灾史上而且是世界抗震救灾史上的伟大

奇迹。

四是最优服务安置群众。地震发生后,我们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群众住什么、吃什么、喝什么、怎么取暖,甚至有没有厕所上等等,我们都要亲自过问、实地察看。我们紧急从全国各地组织调运大批帐篷、棉被、棉衣、食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白天,我们通过村社“两委”把这些救灾物资有序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夜里,我们的干部开着车拉上帐篷、食品沿街到各个群众安置点一一察看,发现一个仍然露宿的群众,就补发一顶帐篷,遇到没有吃饭的群众,就给送上方便面、矿泉水。在震后第5天,我们就基本实现了受灾群众有帐篷住、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治、御寒有棉衣的“五有”目标。救援中,总共有18.82万人领到生活困难补助,20.65万人领取了救灾口粮,19.31万人领取了转移安置补助。在加强生活救助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群众心理抚慰工作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活动,鼓励他们走出灾难的阴影,摆脱伤痛的折磨,构筑精神家园。随着冬季的临近,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建设居民永久性住房,积极购运、配置

和储备过冬棉帐篷和物资,确保所有受灾群众安全过冬。

五是最强措施恢复秩序。地震当晚8时全面恢复机场通讯,次日凌晨5时开始恢复玉树县通讯,震后24小时内基本修复了损毁道路,48小时内基本解决了通电问题。这里,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可敬的英雄,一名普通的电网工人杜金玉,因高原肺水肿,倒在电力修复的岗位上;一位普通的路桥工人、共产党员李德业,因疲劳过度,倒在抢修道路的现场。烈士逝去,青史永存,正是有这样一批批可爱可敬的人们的无私奉献,震后5天内应急性的水、电、路和通讯就得以全面恢复。很快,大部分机关单位搬进活动板房办公,日常办公秩序全面恢复。震后第2天,金融和邮政秩序就开始恢复。为了较快恢复灾区商业经营活动,我们在震后第6天从西宁组织大的商业企业到灾区设点营业。地震发生后,灾区交通秩序一度十分拥堵,社会上也出现一些零星的治安案件。为此,我们加强社会治安和交通管控工作,地震发生7天之内,灾区社会管理就已全面转入有序常态,社会秩序就进入了和谐状态。这

里,我想特别说一下学校秩序的恢复。震后第3天下午玉树州孤儿学校率先复课,10天内各校高中班陆续复课,37天内灾区所有学校全部复课,灾区高考、中考顺利结束。在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的前提下,我们安排了3535名灾区学生在省内转移就学、5074名中学生分别转移到四川、山西、辽宁、天津、河北、宁夏、山东等省区市异地就学。灾区学校秩序的恢复,广大教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地震袭来之时,广大教师沉着冷静,有序组织学生撤离到安全地带。他们顾不上自己的家人,一直守护着学生,没有一个抛弃学生自己临阵脱逃,尽显了人民教师的天职本色。红旗小学的一名女教师为救孩子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位教师叫旦卓玛,只有20多岁,风华正茂。地震发生时,她正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当身边的围墙倒塌下来的一瞬间,她一把推开与她同行的学生,自己却被埋在了瓦砾之中。在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值班副校长严力德临危不乱,在第一次4.7级地震发生时,就组织教师把正在睡梦中的学生全部叫醒,并集中到操场上,当7.1级地震发生时,他又带领教师把进入教室自习的学生全部救出,随后,又组织学生

撤离到山上安全地带。地震中,这个学校880多名学生无一伤亡。地震后第6天,我逐一察看学校受灾情况,看到的场景令我十分感动。我们的教师,尽管家中都不同程度受了灾,有的还失去了亲人,但他们全部都在学校清理废墟、搬运建材,为早日复课紧张地忙碌。在玉树孤儿学校,强震发生时大多数同学正在吃早饭,在宿舍中休息的几名学生被埋在了倒塌的楼房里,老师和年龄大一点的学生不顾余震频繁,一起搬开砾石、挖出通道将被埋学生及时救出来,没有一个遇难。孤儿学校复课后的第一堂课,老师带领学生深情朗读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当“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的诗句传来,让人无限感慨和感动。

六是最快速度启动重建。我们超前谋划,未雨绸缪,掌握主动,地震发生后第2天,我们就派省有关部门到四川学习重建经验。第5天就部署清理废墟工作。第7天,省委省政府就及时召开了第一次灾后重建工作会议。第8天,就启动了机场至结古镇公路铺油、大宗建材政府采购以及建设玉树散装水泥集散中心、建材物流配置中

心等一批支撑灾后重建的项目。第10天,就提出灾害评估初步意见。第20天,作为重建试点的甘达村、禅古村就正式开工。第25天就组建了省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探索建立了5项重建工作机制。第30天,以玛尼石堆修复为标志,灾区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启动。第37天,结古镇灾后重建绿色产业基地开工建设。第57天,国务院正式批准《总体规划》,并于之前公布《关于做好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第68天,国务院在西宁召开重建工作会议,玉树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启动。第78天,在结古镇举行灾后重建万人誓师大会。目前,北京、辽宁和四家中央企业对口援建单位全部到位,已有一万多名建设大军和一千多台(套)大型机械设备进驻灾区,第一批灾后重建项目工作进展顺利,第二批灾后重建项目工作全面展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重建试点的禅古村,房屋已经封顶,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屋整齐排列在禅古河边,那里的群众完全能够在冬季到来之前搬进新居。

同学们,灾难铸就民族风骨,困苦砥砺民族精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必然是个善于在灾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的民族,只有这样的民族才是一个真正值得敬佩和值得骄傲的伟大民族。地震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我们不应迷失在昨日的悲伤之中,无论是这次地震的直接受害者、救灾现场的参与者抑或是用其它方式关心灾区的支持者,我们都应该把梦想和希望,把光明和微笑,带给即将来临的美好明天。

第二个问题,大爱无疆,凝聚不屈的力量

玉树地震过去已经5个月了。时至今日,我还常常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在玉树的一个个场景:遍地的残垣断壁,指挥部里通明的灯火,废墟上救援的人们,还有默默垂泪的远山……无论是在和灾区群众们交谈时,还是踏着瓦砾察看灾情时,还是听到第一批重建项目开工的鞭炮声时,我一直都在思考,这场灾难带给我们什么?作为地球生命的一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紧紧依赖着自然界,而大自然的规律我们还不能完全地掌握。救援中,我多次说过一句话:“地震摧毁了

我们的房屋和家园,但摧不垮我们的精神和意志;灾难夺去了我们的亲人和同胞,但夺不走我们的信心和勇气。”的确,泰山压顶,摧而不折!面对灾难,青海人没有被吓倒,这是青海的意志和气节;中华民族没有低头,这是我们民族的秉性和品格!灾难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中华民族威武不屈;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这一切,汇聚成浩浩荡荡的中国力量,挽狂澜于既倒,救人民于危难!

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在海内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尤其是破浪前行的中国经济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大家都在热议“中国模式”“中国创造”“中国制造”,这些都是经济的概念。在我看来,中国成功的背后,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中国力量”!这一次抗震救灾,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力量的强大,感受到了中国力量所带给我们的自豪。地震发生时,正在广东讲学的玉树结古寺佛学院教授昂噶心急如焚,但当他在电视里看到部队官兵整装待发,消防队、医疗队纷纷开赴灾区时,他的心一下子踏实了许多,他说了一句话:“我看到了国家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