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中考历史试卷和答案

2020年中考历史试卷和答案

历史部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4分。)

1.小芳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其中某展厅主要介绍稻作农业和渔猎活动,展出的实物包括具有典型新石器特征的石器、陶器、骨针、骨哨等工具,以及稻、酸枣等农作物果实遗存,遗址现场展示区有一片重建的“干栏式”房屋,她参观的博物馆介绍的早期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

所以为意与声之迹。”我国最早的“文字生”指的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3.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多次引用《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里面的名言,《论语》《孟子》所属的学

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仅在国内火了,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

泛认可。当前,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正在为国际社会防控疫情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下列著作中,能体现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的是

A.《金刚经》B.《九章算术》C.《史记》D.《本草纲目》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

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在清朝时期,中央政府在此设置了

A.北庭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西域都护 D.宣政院

6.有一种观点认为,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

可估量的损失。以下选项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增辟新的通商口岸 B.索取大量赔款 C.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D.增加最惠待遇

7.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A. 井冈山会师

B. 长征开始

C. 遵义会议

D. 长征结束

8.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不少国家出现粮食抢购现象,联合国称疫情可能引发粮食危机,我国单从大米的年产量来看,对国内大米消费者来说足够有余。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下列图片中为此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 B.C. D.

9.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的景象常常使我们怀念起被称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他是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10.1943年2月,罗斯福就某战役的胜利致苏联斯大林贺信:是你们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

军反侵略的转折点。“某战役”是

A.中途岛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战役

11.“我怀疑他们是否理解他……世界厌倦了流血,他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他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西方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材料中的“他”是

A.玻利瓦尔 B.甘地 C.章西女王 D.纳赛尔

12.《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份人权文献。这三份文献的共同特点是A.都要求推翻封建专制 B.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

C.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D.都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8分,第15题9分,共27分)

13.(10分)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有过许多改革与调整,各国为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阅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历史最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945年《新华日报》社论,称“他在1932年初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空前经济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

策来代替了资本主义式的对外经济掠夺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百度百科》材料四:经济方面,改革土地制度,……社会文化方面,提倡“文明开化”,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法”的主要内容。(2分)

(2)材料二中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哪一年?(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作用。(1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2分)

(4)材料四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社会改革?(1分)在这次改革中,日本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14.(8分)先进历史人物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材料二:

图1马克思图2恩格斯图3列宁图4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史意义。(2分)孙中山没完成的“一二件未竟之功”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图1和图2人物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什么?(1分)图3人物在此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1分)

(3)材料二中图4人物尊重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但不迷信苏联的经验,……他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新思想,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

么?(2分)中国革命开始探索这条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

15.(9分)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经沧桑。当今中国以重回

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列强的胆子也就壮起来,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家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声音”。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分)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列强胆子壮起来”后,“对中国进行的一次更大的瓜分”指哪次侵华战争?(1分)战后签订的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表明了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分)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分)请写出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两项即可)。(2分)

三、问答题(共9分)

16.(9分)民主和法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什么?(1分)

(2)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时的执政者时谁?(1分)

(3)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1分)该文献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4)美国南北战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请写出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2分)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1分)这一宪法确立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C 2.A 3.A 4.D 5.B 6.C

7.C 8.A 9.B 10.B 11.B 12.D

二、材料解析题(共27分)

13.(1)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2) 1921年;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明经济稳步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

(3)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作用(略)。

(4)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14.(1) 历史意义(略);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5.(1)张骞出使西域;意义(略)。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求同存异;70年代外交成就略。

三、问题探究(9分)

(1)汉谟拉比法典

(2)伯里克利

(3)《人权宣言》;原则(略)

(4)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