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粉末活性炭_PAC_在城市水厂应急处理中的分析应用)

粉末活性炭_PAC_在城市水厂应急处理中的分析应用)

133

作者简介:王玉(1976-),女,湖南郴洲人,湖南株洲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从事供水技术管理工作。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详细分析阐述

了城市水厂粉末活性炭(PAC)应急投加系统中的主要作用因素,通过具体试验,详细论证了粉末活性炭(PAC)处理污染原水的具体功能效果;对水厂实际投加效果监测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具体应急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粉末活性炭(PAC);城市供水;水处理;最佳投加量

中图分类号:TU99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1-0133-02

1 引言

现代城市由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水厂的水源容易发生突发性污染,而目前水厂增加深度处理工艺的可能性又非常小,因此,如何在尽量少改动当前工艺的基础上,控制由于突发性污染所致的污染物,确保供水安全,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同时,国内出现的一些水源污染突发性事件,特别是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利用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水中的污染物,保证城市供水安全。

2 粉末活性炭(PAC)在应急水处理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粉末活性炭(PAC)的粒径一般为l0~50 m,分为果壳活性炭、木质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煤质活性炭的孔隙大小介于两者之间。煤质活性炭具有较多的过渡孔隙及较大的平均孔径,因此能有效地除去水中大分子有机物。

粉末活性炭因其颗粒小,比表面积大,粉末活性炭吸附效果特别显著,吸附速度较快,同时可增加絮凝矾花的核心作用,提高悬浮颗粒的碰撞机会,可提高混凝工艺的处理效果,并有利于浮渣的去除。一般情况可与混凝过程相结合,直接投加到原水中,经混合吸附水中有机和无机杂质后,粘附在絮体上的炭粒大部分在沉淀池中成为污泥后排除,常应用于季节性水质恶化时的间歇处理以及突发性水质污染。水厂在应急使用PAC 时应注意最佳炭种

选择、投加点选取以及投加量确定这三个重要影响因素。

2.1炭种选择

粉末活性炭因其孔隙形状大小分布、表面官能团分布以及灰分组成和含量等性质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吸附特性。这种化学性和孔隙组成的不同,会影响有机物在活性炭孔隙中的迁移和扩散速度,并使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水处理中,对于不同的水质,所采用的活性炭炭种会不同,所以应在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合适该水源水质的高效经济的炭种,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可以初步判断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速度,初选最佳炭种。

2.2投加点选取

粉末活性炭投加点选择主要解决可由混凝去除与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竞争问题,和絮凝体对粉末活性炭颗粒的包裹问题,目的是在充分发挥混凝去除有机污染物能力的同时,再利用粉末活性炭去除剩余有机污染物,而又要避免絮凝体对粉末活性炭颗粒的包裹,使总去除率最高,粉末活性炭用量最省。不同投加点具有的水利条件不一样,导致粉末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差别很大。对于不同的原水水质,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加点也有所不同,因此投加点应视情况具体分析。

2.3投加量确定

对于PAC 的投加量,当投加较少时,其吸附容量可以充分利用,PAC 基本上没有浪费,但同时目标物质出水浓度则较高,难以达标。相反,若PAC 投加过多,虽然目标物质出水浓度很小,能满足饮用水要求,但PAC 没有被充分利用,制水成本会很高。因此,应根据水厂的实际水质情况,确定合理、经济的投加量。

2.4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上面这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而环境因素如pH 值、温度、并存有机物等均不同程度的影响PAC 的吸附效果。伍海辉等人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进行强化黄浦江下游原水常规工艺处理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调节pH 值为6.0~6.5时其处理效果达到最好。虽然混凝预处理可以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避免某些胶体颗粒的在粉末活性炭上的竞争吸附,但水中仍然存在一些背景有机物可能会参与竞争吸附。这种竞争吸附毫无疑问会降低粉末活性炭对目标有机物的去除。

3 粉末活性炭(PAC)处理突发污染原水的效果分析

3.1粉末活性炭作用原理与材料

粉末活性炭PAC 颗粒细,粒径从几目到几百目,是具有弱极性的多孔吸附材料,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和稳定的化学性能,不易再生,成本高,在原水突发污染的情况下,投加PAC 能很好地吸附和去除污染物。PAC 的吸附过程可分为:快速吸附、基本平衡和完全平衡3个阶段。快速吸附大约需要30min,就可以达到70%~80%的吸附容量,2h 可以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并达到最大吸附容量的95%以上,再继续延长吸附时间,则吸附量的增量粉末活性炭(PAC)在城市水厂应急处理中的分析应用

Application of PAC in Emergency of City Water Works

王 玉 Wang Yu

表1-原水水质指标指标原水水温∕℃20~25pH 7.0~7.9色度5~15

嗅味3

浑浊度/NTU 19~50

氨氮/(mg/L)0.6~2.0

COD Mn /(mg/L)

1.5~

2.0

表2-最佳投加量试验数据活性炭投加量mg/L

5

10152030

浑浊度NTU

0.850.830.840.800.92

测定值mg/L 3.43.12.251.982.0去除率%

29.235.447.950.049.8测定值mg/L 0.0050.0050.0050.0040.004去除率%

37.537.537.550.050.0

色度5

5<5<5<5

COD Mn

挥发酚

134

较小。诸多试验及实践证明,在吸水井、快混池、絮凝初期和絮凝中后期各个工艺阶段,以吸水井处投加粉末活性炭(PAC)效果最好。

此次试验所选用的PAC 为煤质碳,质量指标为300目,碘值≥916mg/g,亚甲兰值≥180,比表面积800~1200m 2/g,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

3.2试验设计与分析3.2.1 PAC 最佳投加量

原水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PAC,以50r/min 慢搅100min,再分别加入聚合氯化铝,以330r/min 快搅2min,再以50r/min 慢搅15min,静置沉淀60min 取上清液测定。原水水质指标及试验分析数据分别见表l、表2。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AC 投加量的增大,出水的COD Mn 整体上逐渐降低,但是整个过程增长缓慢;在投加20mg/L 时,对CODMn 的去除率就可达50%,其它控制指标相对效果最好,因此可以认为,这种条件下的最佳投加量为20mg/L。

3.2.2投加PAC 对藻类的去除效果

由于藻类是水源中的主要致臭物质,试验表明,通过向水中投加PAC 能够明显去除水中的嗅味,试验数据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PAC 的逐渐投加,出水中的藻类含量逐渐减少,能够明显去除出水中的异臭。

3.2.3与混凝剂投加的先后顺序不同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混凝前投加PAC,以50r/min 慢搅100min,按照10mg/L 的标准投加聚合氯化铝,以330r/min 快搅2min,静置沉淀60min;以330r/min 慢搅2min 后,静置沉淀60min 后取上清液做试验,其数据见表4。

试验结果表明:就试验水质而言,在混凝前投加PAC,沉淀出水浊度低于混凝后投加PAC 沉淀水浊度,投加PAC 后增加了水中颗粒数量可以作为混凝剂的

晶核,提高了混凝效果,同时混凝前投加PAC 对氨氮、TOC、矿物油的去除率相对要高一些。

总的试验结果表明:

1)对色度的去除效果:在吸水井、快混池、絮凝初期和絮凝中后期四个投加点投加粉末活性炭对色度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且效果一致。但投加5~30mg/L 的PAC,出水色度均一致,说明PAC去除色度的效果和投加量不成正比。

2)对挥发酚的去除效果:在四个投加点投加粉末活性炭对挥发酚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当原水挥发酚含量较低时,四个投加点的去除效果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区别。其中在吸水井投加时效果略好。当原水挥发酚含量较高时,吸水井和絮凝中期的去除效果要比快混池和絮凝初期时投加要好。原因是粉末活性炭和混凝

表3-投加PAC 对藻类去除效果试验数据

项目藻类/(个/L)藻类去除率/%

原水8050000

混凝剂19750075.5

10mg/LPAC 14500078.2

20mg/LPAC 13500080.2

30mg/LPAC 13750081.5

40mg/LPAC 10750083.5

50mg/LPAC 10250086.7

混凝剂+

表4-两种投加顺序下出水水质对比情况投加顺序

混凝前投加

混凝后投加

PAC 质量浓度/(mg/L)

51015205101520

沉淀后出水浊度/(NTU)

1.561.030.870.461.981.270.770.54

滤后水浊度/(NTU)

0.730.620.530.410.910.760.670.52

COD Mn /(mg/L)

4.93.92.82.54.63.93.83.2

嗅味10001000

注:原水COD Mn 为5。06mg/L,浊度为19NTU,水温为20℃,嗅味3级。

图1-未投加PAC 与投加PAC 后水质对比分析曲线

图2-未投加PAC 与投加PAC 后出厂水COD Mn 对比分析曲线

剂投加的时间间隔大,两者之间的吸附竞争减弱,粉末活性炭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吸附优势。

3)对耗氧量的去除效果:在吸水井、快混池、絮凝初期三个投加点投加粉末活性炭对耗氧量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吸水井投加,尤为突出,可以提高3.2~26.1%的去除率。

4)对TOC的去除效果:四个投加点投加粉末活性炭对TOC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吸水井投加点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38.7%,在快混池和絮凝初期次之,去除率为32.3%,絮凝中期去除率为25.8%。

5)对臭和味的去除效果:活性炭对臭和味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四个投加点投10~20mg/L的活性炭都能有效的去除臭味。

6)对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通过实验证明,活性炭对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几乎没有去除效果,在吸水井投加活性炭对总氮略有去除效果,去除率在1.0~6.5%之间。

以上试验结果还充分说明,在吸水井处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这种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4 实际投加效果监测对比分析

4.1实际投加效果监测

在吸水井处采用湿投法投加PAC,并根据水质情况调整PAC的投加量,可以应对水源突发性污染,保证水质安全。将某水

厂2006年6月未投加PAC与2007年6月

投加PAC后出水水质进行对比发现,原水浊

度、COD Mn非常相近,水温为23℃,按照

10mg/L投加聚合氯化铝,采用混凝前投加

PAC,其试验结果见图1、图2。

从图1、图2可以看出,投加PAC后,

滤后水浊度、千吨水矾耗、千吨水氯耗、出厂

水COD Mn等指标都有明显下降。这是因为投

加PAC后增加了水中的粒子数量作为混凝剂

的晶核,同时PAC吸附在矾花上增加了矾花

的体积重量,加快了矾花的沉淀速度,改善了

出厂水水质,PAC吸附去除了水中的有机物,

所以上述指标都有明显下降。

4.2实际投加效果

经过上述试验和近2年的生产运行证明,

在城市供水中使用PAC,基建投资少,具有

吸附与应急性能,特别适合季节性或突发性水

污染的控制。

1)根据水厂的实际水质情况 ,确定合

理、经济的投加量。在原水厂采用湿投法投加

PAC,最佳投加量为20mg/L时,去除效果

较好,其价格为6000~8000元/t,每吨水制

水成本约提高0.15~0.20元。

2)投加PAC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藻

类和去除异嗅,投加20mg/LPAC后对藻类

的去除率在80%左右,对COD Mn的去除率在

50%左右。

5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处理污

染原水具有良好的实际效果,可以有效去除水

质中挥发性酚类、氨氮、臭味、絮状物等污染物,

明显改善供水水质。在吸水井处投加PAC,可

在输水管道中增加吸附过程,把季节性或突发

性污染的安全屏障前移,可保障安全供水,而

且不会影响混凝效果,在城市供水应急处理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大储备粉末活性炭,

以应对突发性的原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晓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的城

市供水活性炭应急处理技术[J].流域安全、

应急措施与水质保障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5):19-23.

[2]严煦世,范瑾初.给水工程[M].第4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64-269.

[3]叶劲,刘恒,肖克艰.粉末活性炭

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J].城镇供水,

2005(4):23-25.

[4]李伟光,李大鹏,张金松.用粉末活

性炭去除饮用水中嗅味[J].中国给水排水,

2002,18(4):47-49.

摘 要:结合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发展建筑节能和BIPV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案例的技术及经济分析,探讨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产业的技术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建筑节能

中图分类号:TM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1-0135-03

1 建筑节能与BIPV技术

建筑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

的能源,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

的46.7%。根据预测,若能达到国家50%的

建筑节能目标,到2020年,我们可以把建筑

能耗控制在7.54亿t标准煤,这相当于英国

或法国的全年能耗。(图1) 。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可把消耗能源

大户变为生产能源的新兴力量。是创建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目前建筑节能应用最广的是太阳能光伏建

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V,BIPV)

技术,即把太阳能利用纳入建筑的总体设计,

把建筑、技术和美学融为一体,使太阳能设

施成为建筑的一部分。为此提出的“建筑物

产生能源”的新概念,是目前建筑节能技术

的研究热点。

2 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

化发展背景

2.1 国家能源政策与“十一五”规划要求

根据世界能源组织公布,预计本世纪末太

阳能发电量要占总发电量的50%,可见太阳

能在今后能源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国政府对

光伏发电在政策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扶持,也采

取了相应的行动。主要表现在支持开展技术研

发和示范、对产业化项目进行扶持、对光伏市

场和产业进行培育、对无电地区光伏发电通电

建设实施财政补贴、进行国际合作、推动市场

发展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国家非常重视法

律体系的建立,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

再生能源法》中, 对于并网光伏发电和离网

光伏发电都有明确的支持条款。同时,国家在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我

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实践

The Practice of Integration Application for Photovoltaic and Architecture 李水生 何韶瑶 蔡燕君 向正君Li Shuisheng He Shaoyao Cai Yanjun Xiang Zhengjun

作者简介:李水生(1970-),男,中建(长沙)不二幕墙装饰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何韶瑶(1958-),女,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蔡燕君(1972-),男,中建(长沙)不二幕墙装饰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向正君(1985-),男,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

本文技术支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资助(计划编号:2009SK200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09JJ3111)湖南省科技计划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资助(计划编号:2007[F]4200)。

13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