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10 点击率: 字体大小:[大中小]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研究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三

方面的内容。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对学生学习具有潜在影响,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一)积极营造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在理性和情绪上的动态人际关系过程。在学校环境中,影响学习适应与进步的因素中,没有比师生关系更重要的了。合理的新型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其次是合作的。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再次是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潜在的心理教育内容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一)锻炼坚定的意志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剖析文章中典型人物的心理特征,充分挖掘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例如,讲

述童第周不甘落后发奋读书的《一定要争气》一课,描写爱迪生不顾嘲笑刻苦钻研精神的《爱迪生》一文以及与之类似的《做风车的故事》等文章,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

(二)培养活跃的思维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如《小马过河》中的辩证思维,《田忌赛马》中的求异思维。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内涵,在具体的智力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陶冶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乡情,《曼谷的小象》中的友情,《春蚕》中的母子情,《圆明园的毁灭》中的爱国情,都是极好的范例。

(四)练就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

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因而,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意志等等。有位教师在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就注意了这一点。他先指导学生找出公鸡的情绪变化:得意→伤心→惭愧,继而讨论公鸡情绪变化的原因。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的同时,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实现了提高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目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让学生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今时代,任何人单枪匹马、孤身作战都很难成功,要靠群体的智慧,联合攻关方能取胜。这就要求未来的人才要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合作。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

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让学生学会感动,完善性格特征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自利,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关注他人的情感体验,能为一些伟大的感情而感动。如学习《麻雀》一课,通过老麻雀的表现,体验到“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失去领袖的悲痛之情;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体会出真挚的情谊和依依不舍的深情。有位老师,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样一篇说明文时,她设计的教学居然能让学生和在场的听课老师都震撼和感动,从而发出要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感慨和决心。

结论:

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均传递着作者兴趣、认知、意志、情感的信息,而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也总以自己的兴趣、认知、情感、意志、性格来选择和把握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来自教师与教材的各种信息。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课文中蕴含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努力把握语文和学生心理需要的结合点。并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实施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七台河市第五小学王国艳

(时间:2008-12-2 10:48:09 )

摘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课堂心理辅导,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我们应该把心理教育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目标,既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实现从传统“知识本质”教学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及个性

特征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辅导、创建和谐、营造健康、转变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指在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德、智、体等教育有效开展的媒介和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它是优良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它可以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它会增进学生身体或生理健康。从发展性的辅导目标考虑,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课堂心理辅导早应该成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心理辅导,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

我们应该把心理教育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目标,既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实现从传统“知识本质”教学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及个性特征的和谐发展。教学过程中,遵循师生互动原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积极表现自我,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

动中,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愉悦,求知的满足,学习的成功,把乐学和爱学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教师始终以良好的教学态度贯穿课堂,营造出“尊重、激励、合作、愉悦”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

一、课堂心理辅导的内容

心理辅导的内容选择坚持发展性、主体性、活动性、成功性、反思性和协同性等为原则,

重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1.教学活动设计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即如何从提高学生认识、情感与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教学应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性的培养。例如:知识分类的目标教学,注意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来设计教学,愉快教学,注重学生的兴趣、情感与创造:成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成就感。

2.课堂管理与课堂心理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课堂心理环境上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的影响。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则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刻板生硬,死气沉沉。课堂管理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技能,包括如何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堂的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如何运用表扬、批评、激励学生的学习等。从课堂心理辅导来看,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优

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的重要途径。

3.学习困难生辅导

由于个别差异的存在,以及教学上的某些弊端等原因,在班级里总有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这些学习困难学生,常常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自信心低下,自卑心与日俱增,厌学、畏学、乃至逃学。帮助他们提高自信与学习技能,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与兴趣,是课堂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之一。其运做模式是—→明确对象—→了解情况—→沟通情况—→热情鼓励—→树立信心—→因势利导—→适度期望—→体验成功。

二、课堂心理辅导的途径

1、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使学生体验并内化。

各种教材均有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人格和智能训练的要求,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因素,其中更不乏心理教育的因素。这需要我细心钻研,认真发掘,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验并内化自身品质。以语文教学为例:《元帅和小棋手》一文,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小聂卫平在与陈毅对弈中的言语和动作的描写,从中领会面对强者要沉着、冷静,勇敢无畏、充满自信,这样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田忌赛马》中,田忌面对失败、面对挫折,毫不气馁,而是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善于听取孙膑的建议,重振棋鼓,最后反败为胜。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坚强地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健康心理,在逆境中完善自我。《将相和》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蔺相如顾全大局,心胸开阔,廉颇知错能该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增强群体意识。在《少年聂耳》中,聂耳勤学苦练笛子,放弃攀登龙门的游玩时机,在大雨中如痴如醉地吹笛子,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音乐家的事实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总之,其他各学科也均含有心理教育的功能,但需从本学科特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

积极发展,有机渗透。

2、抓住教学过程中各种教育契机,寓心育与教学过程之中。

课堂教学为心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渗透渠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选择合适的渠道,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寓心育与教学过程之中,既与认识活动密切相关,又有独立的内容和价值。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对生字音、形、义的仔细辨认,准确发音,认真思义,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阅读教学时找准心理素质与语言文字训练的结合点,通过品词评句、朗读讨论、启发想象等方式进行系统教育。如在教学《小马过河》时,通过反复朗读小马与老牛、松鼠、妈妈的对话来体会小马三次过河时的不同心态,教育学生面对困难要思考,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力。作文教学时,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一定时期的心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生活情感。如在习作《记一项体育活动》时,我结合校第三届运动会,我们班男子在校运会之前的刻苦训练,终于获得男子团体第一的好成绩使学生懂得“只要辛勤的耕耘,一定会有丰收的回报”,从而树立起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其他学科也如此。如英语教学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生活本身的心育功能,将心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健康发展。

三、创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是发挥学习潜力,培养学生敏捷思维,主动学习,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课堂气氛取决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

式、教学语言的灵活运用。

1、主体性的学生观,传统教学常把学生视为教育对象,匆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作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导演或演员,而学生则是观众,把学生的头脑看作单纯地接受信息的平台,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抑制了学生的潜能的发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树立学生主体性的观念,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让他们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2、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学生具有独立人格、独立个性和情感的人。教师要放下多年的师道尊严架子,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观,首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尊重与否往往决定着课堂气氛是否会合作、愉快和积极向上。尊重学生,就不会用枯燥乏味的公式化、程式化的教学方式,抹杀孩子的灵性和童真。尊重学生,就会尊重孩子的发言,聆听他们的见解同,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权利,使他们主动、乐意地参与到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其次要爱学生。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再次要把握好课堂中的有,它戳羇课堂教学能迸出智慧的火花。

3、树立互动的课堂教学观,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课堂教学方式是一种合作方式,通过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在共同的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从而促进课堂气氛的和协、生动,营造出积极向上进取的局面。人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在进行对学生纵向、横向比较时,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培养对学习的一良好

心态。

教师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观念,热情洋溢的教学态度,新型多变的教学方式,谦恭诚实、激情澎湃的教学语言,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宽松、健康的心理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挖掘教材中的心育内容,使学生体验并内化

各种教材均有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人格和智能训练的要求,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因素,其中不乏心理教育的因素。这需要我们细心钻研,认真发掘,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验并内化自身品质。以语文教学为例《元帅和小棋手》一文,引导学生通过体会聂卫平与陈毅对弈中的言语和动作的描写,从中领会面对强敌者要沉着、冷静、勇敢、无畏、充满自信,这样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田忌赛马》中,田忌面对失败、面对挫折,毫不气馁而是开动脑筋,广开路。善于听取孙膑的建议,重振棋鼓,最后反败为胜。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坚强地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健康心理,在逆境中完善自我。《将相和》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蔺相如顾全大局,心胸开阔,廉颇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会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增强群体意识。在《少年聂耳》中,聂耳勤学苦练笛子,放弃攀登龙门的游玩时机,在大雨中如痴如醉地吹笛子,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音乐家的事实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五、抓住教学教程中各种教育契机,寓心育于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为心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渗透渠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选择合适的渠道,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寓心育与教学过程之中,既与认识活动密切相关,又有独立的内容和价值。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习惯。阅读教学进找准心细辨认,准确发音,认真思义,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阅读教学时找准心理素质与语言文字训练的结合点,通过品词评句、朗读讨论、启发想象等方式进行系统教育。如在教学《小马过河》时,通过反朗读小马与老牛、松鼠、妈妈地对话来体会小马三次过河时的不同心态,教育学生面对困难要思考,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作文教学时,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一定时期的心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生活情感。如在学习《记一次活动》时,我结合校秋季越野赛,我们班男同学刻苦训练,终于获得男子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使学生懂得“只要辛勤耕耘一定会有丰收的回报”,从而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其他学科也如此。如英语教学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生活本身的心育功能,将心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环节中,使学

生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健康发展。

4、转变观念,从心理角度教育上去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现代学校的教师角色不仅是传播知识,也不仅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行为,熟悉学生的背景,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态度。追求的不只是学生知识与智力的进步,而且是追求学生情感态度的进步与成熟和人格的健全、心理的健康。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无一味地在课堂中追求对学生知识灌输的多少,追求认识、能力、情感目标,而应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目标,从心理角度教育上去把握一种综合的目标,追求学生的

一种全面发展。

5、从心理健康教育上,看待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

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地说,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能力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体现为学习的主体。心理健康的学生,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和积极的

探索者;

②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心理健康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从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使自己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学习的能力。

③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合理使用体脑,顺应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活动

规律,注重一定的运动调节,能借助体脑获得智力和能力的更好发展。

④从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每个人都有幻想,心理健康的学生与有心理障碍的学

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幻想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且在时间上比较短暂,不会妨碍其学习和人

际交往。

⑤从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进行合理地调试。

⑥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的学生会制定学习计划,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

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来源:七台河市第五小学

打印本页关闭

浅谈语文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西溪中学潘琳琳

「内容摘要」: 现代学生健康的标准,除了身体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然而现在的初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而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并以其自身的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学校中,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我们主张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渗透,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关键词」:心理健康渗透语文课堂

一、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现代学生健康的标准,除了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其实我觉得心理的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今年年初,我所任教的一个班就有一个女学生因为一点小事与父母发生争执,一时想不开竟然离家出走。这一件事件对我触动很大,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确实不可忽视。浙江教育学院骆伯魏等人曾经对1127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多动症、神经功能障碍(含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和经常性头痛头晕)、不良

习惯(吮拇指、咬指甲、眨眼、皱额、努嘴、嗅鼻、耸肩)、品行障碍(经常打架、逃学、恶作剧、说谎、偷窃)等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初一学生为26%,初二学生为28%,高一学生为28%。这些数据与研究者数年前对同一区域学生所作的同类调查相比显著上升。可见,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当下,农村初中还没有条件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我欣喜的发现做为语文教育是充满人文性的教学,可以作为心理辅导的课堂。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可能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同时又是人文学科,本身有着很强的人文性。语文教与学的材料,包括汉语所有的口头和书面的材料,涉及我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涉及任何一个学科。学科内容的广泛包容性,决定了在语文教材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可能性.每一篇课文里,尽管有不同的文体、内容和写作特点,但都与一定的社会、群体、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有着联系,这是一个方面。此外不同课文的作者,都为不同的目的而向特定的读者写作表达的,有特定的表达心理。而不同的读者对于某一篇具体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接受心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呣雷特”,所以表达和接受者的心理也就有着联系,这是第二个方面。还有,学习每一点知识、进行每一项能力训练,都会涉及到教育心理和学习者的心理,尤其是学习心理,即教学内容目标与教学心理也有着联系,这是第三个方面。这些联系,正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并且需要挖掘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因素。

三、语文课堂中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既然目前我们的中学生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而语文课堂又是如此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在一线工作的语文老师,我在语文课堂中做了些许尝试。

(一)挖掘教材内容,无声渗入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学科的教材都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作品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它的形象性,生动性,能陶冶情操,启迪人生,从而达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其中的目的。如学习鲁讯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孔乙己》,可以对学生进行尊重他人,适应环境、与人和谐相处,如何解决面对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一面而产生变态人格的问题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可以进行讲诚实反撒谎的完整人格教育;学习富兰克林的《哨子》,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判断事物本身价值,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的处世能力;学习《居里夫人》、《起点之美》可以借文中之语言,培养学生淡薄名利,重在参与、实践的品质;而《小桔灯》就可以进行学生面对困境、充满自信、乐观向上、力戒忧郁颓废的自尊自强教育。

例如,七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丑小鸭》,这是一篇童话,课文内容非常简单,是学生熟悉的。因为是童话,语言文字上根本没有什么障碍,我

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上,从丑小鸭这个文学形象中我们可以挖掘出很多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如怎样克服自卑心理,如何培养抗挫折能力,还有耐心,毅力,谦虚等,这些品质都是我们学生应该具备的。在教学中,我还结合安徒生的身世,告诉学生一个如此伟大的作家,他小时候也是一只丑小鸭,他父亲早逝,童年生活非常艰苦,但他有远大的理想,后来通过自己不懈的追求,终于踏进文坛,成为举世瞩目的童话作家。丑小鸭最终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很多学生都在课堂中深有感悟。文中有一句含义深刻的话“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也没有关系”,学生感悟到只要心中有那一份恒久的梦想,你我都能成为一只白天鹅。这些都是我们在语文教学可以渗透的内容,而语文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我们平常只是空洞的说教,学生反而会产生一种厌烦情绪,认为老师又在讲什么大道理,他们表面上接受,其实内心很难产生共鸣。只有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才会有春风化雨般的力量,来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的内心有所触动。

总之,语文的教材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范本,而语文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利用语文教材在语文的课堂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语文课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过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材内容是极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范本。除了挖掘好这些教材内容,语文课堂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也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英国作家肖伯纳曾形象地比喻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交流思想,而且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拥有健康心理的保障。

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中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本身就是要依靠小组的力量完成活动。如八年级上册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莲文化的魅力”,在课堂中,我就把全班分成四人组的若干小组,每组四人每人负责一个专题,四个专题分别是以莲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性文字、收集关于莲的诗文、准备一个关于莲的品质的辩论题目、为莲作一幅画并为其配上诗,最后每组综合以上四个板块,共同完成一张手抄报。课堂中我花了两节课时间,当我看着他们四个同学聚在一起,共同商量,共同帮助,其乐融融的样子,我也由衷感到高兴。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次语文学习,这更是一次合作学习后的教益,他们从中明白有些事单干是不行的,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这也克服了有些同学骄傲自大,

以自我为中心的消极情绪。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就要善于整合语文资源,精心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大自然,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的能力,提高搜集信息和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辨别是非善恶,解决自我的心理困扰和障碍,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

2、课堂中还可以采用三分种演讲,增强学生自信。采用辩论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和换个角度看问题的积极客观的心态。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给学生复习时,可采用每天复习一点,然后不断重复的方式,告诉学生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告诉学生学完的东西应不断复习,才不会忘记等等。

方习方法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作为老师,应该思考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始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心理。

(三)利用全程全员性的评价机制

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很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全程全员激励理论更适宜用于我们的这一渗透。所谓“全程”是指所有实施这一渗透的全部时间内全部实际操作过程,“全员”指的是我们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在实施这一渗透的全部操作中,在具体某一课堂上的渗透中,我们都应该做到:适时的准确地作出评价,把评价贯穿于实施渗透的全过程,使渗透获得不断的反思达到持续的增值,另外,还要时时处处对每一个学生注意加强激励,把激励面遍及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奔赴目标的源源不绝的动力。在评价激励中,还应当注意祛除那些起到消极作用的暗示,实行“以肯定为主”、“以表扬为主”、“以真诚期待和积极暗示为主”的“积极性原则”,让我们的受教育者保持着开朗、愉悦、奋进的心态。

当然,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些看似不经心的讽刺和挖苦,也会深深地伤害学生的心理。青春期的少年,个性敏感,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往往也很逆反。可能有些老师恨铁不成钢,想利用激将法,想要让他们争气,可是学生往往不领情。他们的身体发育已接近成人,可心智还非常不成熟。他们往往不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有时因为老师的一句不良评价而厌烦某位老师甚至放弃某门课。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慎用自己评价,千万不能伤害学生宝贵的自尊,敏感的心灵。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科学地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一篇篇美文,让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让老师积极的赞扬声陪伴他们学习语文,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如何处世,如何做人。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场所,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转载请保留地址!文章标题:浅谈语文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潘琳琳,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a725235.html,/Article/201008/6407.shtml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施阶段计划(二)

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已基本结束,根据安排,几个方面也基本得出了真实的数据,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我们第二阶段将

要展开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一、研究的内容

我们仍然依照第一阶段的分类从四个方面依次展开研究,即:

1、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现状

2、学生情绪和人格发展现状

3、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化

4、学生的信仰状况

二、形式和要求

1、根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安排,第二阶段将要转入具体的过程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根据我们在第一阶段研究的经验,经课题组成员讨论决定,第二阶段的过程研

究我们将依托公开课的形式展开。

2、根据分工,具体负责某一个方面研究课的教师要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报告制定研究课的实施计划(计划中需涉及重点关注的方面以及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在该方面研究课的开展过程中密切关注资料的收取情况,该方面的研究课结束后要撰

写出详细的方面总结材料。

3、研究性的公开课由具体负责的同志领头落实,这主要包括选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要求全体人员都提供说课稿),教学人员设计教学方案和撰写教学反思,听课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评课,并提供评课稿。以上环节所提供的文字性材料原则上不少于1500字,要求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涉及到的专业理

论知识要提供出处。

4、执教研究课的教师要开展比较研究,在不同的班级开展包含和不包含课题研究内容的课堂教学活动,关注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后学生的感受,收集一定数量学生材料,力图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体会和感受,通过比较得出第一手数据,撰写出相关方

面的研究小结。

三、具体分工

江小艳,课题组组长,负责制定课题研究阶段计划,协调分工、督促研究课的积极开展,根据各方面的研究小结撰写阶段总结材料;

石红,课题组副组长,负责督促落实研究课的具体开展,协调选定研究课,确定执教人员,督促撰写说课稿、设计教学方案、撰写教学反思和评课稿等;

程模生,课题组副组长,负责督促收集相应资料并归档整理。

孙中勤,主研人员,负责“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化状况”方面研究课的具体实施;唐志红,主研人员,负责“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化状况”方面研究课的具体实施;

虞慎勇,主研人员,负责“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现状”方面研究课的具体实施;

欧艳君,主研人员,负责“学生信仰状况”方面研究课的具体实施;

余海燕,主研人员,负责“学生情绪和人格发展现状”方面研究课的具体实施;

张秀青,主研人员,负责“学生情绪和人格发展现状”方面研究课的具体实施;

洪进军,主研人员,负责“学生情绪和人格发展现状”方面研究课的具体实施;

程岭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

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组

二○○九年

十二月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施阶段计划(一)2009-04-28 15:03:28| 分类:权作研究|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安排,从五月份开始,我们就应该进入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为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订此计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或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的状况,因

此,研究伊始,就必须展开全面的调查。

一、调查的内容

(一)、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1、对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现状的调查;

2、对学生情绪和人格发展现状的调查;

3、对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化状况的调查;

4、对学生的信仰状况的调查;

(二)、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

1、对教师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状况的调查;

2、对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

抽样调查实地走访

三、有关要求

1、调查前研究者要制订调查计划,根据计划设计好调查表格和调查问卷,调查表格和问

卷的设计内容要科学合理,有理论依据,有针对性,要符合心理学调查的要求。

2、调查要深入进行,不能走过场,要得出真实、充分的第一手材料。

3、要根据调查的材料写出调查报告,报告应依据调查得出的结论和数据,进行严谨科学

的深入分析,得出合理结论,提出建设性意见。

四、具体分工

目标。

二、目标措施

以育人为宗旨,以启智和强能为不懈追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打造素质创优的平台,解悟课题运作的要素,形成学科整合的技艺,改良语文课堂的建设。

1、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养成合格健全的人格,使每个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接纳自己。

2、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改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3、探究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以及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藉以强化语文教学中的多边互动,提升兴趣与学习效果。

三、具体工作

根据本课题研究方案之预设,拟用“计划→行动(实施计划)→系统的观察反思→重新计划→进一步应用→再观察反思”落实全程,前后大体分四个阶段开展研究。秋季学期应完成第一阶段以及第二阶段一部分的工作。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8-2011.10)(1)聘请并成立专家指导组和工作顾问组;收集资料,制定和修改完善实验方案。(2)参研教师自培。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深刻领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

第二阶段:立项启动阶段(2011.11-2012.7)(1)申报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开题。(2)初步开展研究,积累经验,发现问题。

为此,工作室安排本学期事宜如下:

1、确定参研教师及其班级。

2、参研教师自培。学习内容包括现代教学思想、心理学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包括善于了解学生、敢于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精于教学应变、乐于学科渗透。

3、建立“课题引领制”,每位工作室成员应围绕共同研究课题项目确定一个相关研究专题,即根据本室课题研究的分解目标,选择研究题目并在主持人引领下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4、围绕工作室主课题确立子课题应遵循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做到科学、规范、有新意,注重理念与实际相结合,感悟教育教学规律,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想,逐渐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5、以严谨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从事课题研究工作,

争取多出有助于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科研成果。查阅文献、问卷、调查等,均应保存文本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6、课题组成员经常不定期地交流教学心得,每月1次参加工作室的学术沙龙,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争取若干实实在在的斩获。

7、本学期展示不少于三样成果:(1)一节说课。(2)一节录像课。(3)一节优秀课例(文字)。(4)一篇论文并进行答辩。

四、月历安排

九月:

1、聘请并成立专家指导组和工作顾问组;

2、收集资料,制定和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3、确立工作室成员;

4、建立工作室网站、邮箱、博客及其博客群,QQ群。

5、启动工作室全会。

十月:

1、确定参研班级即实验对象;

2、围绕《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一个相关研究专题,分解目标,选择研究题目,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3、学术沙龙,交流研究方案等;

4、参研教师自培。

十一月:

1、初步开展课题研究,尽量发现问题;

2、学习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保存文本并做好相关记录;

3、学术沙龙,探求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十二月:

1、全员建立研究博客,加入QQ群、博客群,就实践中的疑点、难点、困惑点及新发现等等,及时在因特网上进行交流互动;

2、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整合和生成优质教学资源;

3、学术沙龙,网络信息采用的优化手段等。

元月:

1、提交本学期研究成果;

2、总结本学期研究经验;

3、考评。

2011-9-13

字体:

) 看不清楚,重新显示验证码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区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推进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初中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在教师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彻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具体计划: (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实施不同的心理教育内容 一年级学生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二—六年级的学生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学习的进取态度;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事实证明,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了。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三)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

最新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广西桂平市垌心乡王举小学蒙丽娟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优美语句。 3、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背诵、积累优美语句;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德国奇丽风景、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2、养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习惯。 三、教法:读议法 学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资源 1、学生课前了解德国有关习俗等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你们喜欢花吗?你们的花会养在什么地方呢? 2、今天我们就随著名学者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德国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风光,领略他们独特的养花习俗。(板书课题,齐读) (强调: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先检查一下词语的预习情况。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学生接读) 3、了解中心句: (1)季羡林爷爷曾在德国留学十年,他对德国的评价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 生说,师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指导读: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注意标点。 (2)季爷爷是怎样描写这样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三、深入感受: (一)感受景色之奇丽。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划计句中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 2、赏析: 语段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理解词语:读这段话时,哪个词语最先跳入你的视线?

小学各学科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小学各学科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摘要:小学阶段的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究小学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 在小学阶段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心理教师以及相关设施的配备不全,加之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设置不完整,因此心理健康教学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仅依靠专职教师或者为数不多的几节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是无法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应当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一、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深挖教学资源 从当前小学阶段的各学科课程内容来看,课程内容中可深挖和利用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准确把握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是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各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语文、生活等社科类学科中,具有非常丰富的显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仅从课程内容以及题材中即可挖掘很多的教学资源。比如,在北师版《镜子里的我》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懂得如何悦纳自己,引导他们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教学过程为:(1)课程导入。教师向学生说:“大家都是好学生,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新朋友,但是它的心情并不好,大家一定要帮助它。”(2)学文明理。采用播放录音的方式,给学生将课本上的故事和内容,然后让学生对小黄莺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轮流发言,教师做好录音工作。(3)总结课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了如何正确找到个人的优点与不足,并将其贴在床头上,每天都要看看个人的长处以增加信心。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虽然内容上没有明显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品质。比如,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要通过演算等教学实践,来有效培养学生的细致严谨以及科学认真的态度。再如,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倾听和领悟音乐过程中,既要调节学生的生理,又要改善学生的情绪,无形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且在潜移默化中能够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倾听。这既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又是心理健康与否的体现。实践中,我们应当深挖教材内容,为各学科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教学渗透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教师应充分运用心理辅导的原则,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尽可能多的尊重每个学生,千方百计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积极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尽量体验成功的快乐。学校各科的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来真正提高各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充分挖掘学校各科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苏白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是学生的整体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了议事日程。由此观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呢? 一、寓心理教育于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 寓心理教育于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首先,应当在朗读中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自信心。万事开头难,刚上学的孩子不会普通话,说话声音也不宏亮,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我们以鼓励为主,用老师的肯定,成功学生的实例,激发他们从“不愿读、不敢读、不去读”中摆脱出来。其次,是在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中相机的渗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也是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品读,学生就能感悟到文中话中理、言外意、文中情,体会出文章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此时,教师通过指导点拨,就能让学生从中受到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行为适应性就会得到增强。如把“乐观自信”、“学会负责”、“正确对待挫等心理教育内容与相关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 二、寓心理教育于语文学习的评价中 语文学习评价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搞一次评价就把学生的水平武断地下结论的做法,允许学生有再检测的机会和权利,直至学生自己认为满意为止;在语文学习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评价的内容、形式等作适当的调整,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评价类型一般有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宜采用教师评,有利于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长善救失”,在训练中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成功;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可以任选一种评价方式。从评价的时间安排上来讲,有集中评价和分散评价。集中评价时一般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分散评价时一般采用教师评和家长评。评价的结论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两种。总之,无论采用那种评价方式,作那一种评价结论,其最终目的都应落

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注意的问题

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注意的问题 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是儿童学习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的最基本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时期。小学生入学后,正规的学习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这不仅对小学生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而且在人一生的心理发展中,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备课环节要通盘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问题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问题,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通过教材中具体的实例或由此引申出的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讨论,从而起到触动心灵的作用。如:五年级语文教材中《向命运挑战》一文讲述了霍金以顽强拼搏精神战胜残酷的病魔,坚持科学研究,在天体物理学上取得了伟大成就的事迹。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可以使其在刚刚开始了解人生的时候,了解学习霍金这种敢于向残酷命运挑战、承受挫折、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 其次,在教材处理过程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恰当、有目的的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如音乐课《白杨和小河》,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讴歌“白杨与小河”真诚的友谊,并从中领悟友情的可贵和团结互助的意义。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如何与同伴相处”教育的好机会,因此教师

在处理教材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平时大家互相帮助时内心地感受,通过体验这种良性心理活动,从而强化互相帮助、正确与同伴相处的行为。 再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来备课,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在了解学生性格、兴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力求因材施教,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驱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知识,在和谐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升华思想。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评语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变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宽松宜人的课堂教学环境,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大有裨益。心理学实验证明:人只有在人际关系良好,精神充分放松的情况下,智力才能被最大限度激发起来。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回答,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有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学生可以放开胆子,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轻松摆脱情绪障碍,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经常及时地表扬一个人,不但使他感受到你对他的肯定,而且使他对未来更有信心,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心理动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发言的学生,不要只是简单的给予“对”、“错”

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

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 例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个人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任何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声情并茂的散文,老师可通过朗读把优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注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例如在备第十一册教材时,教师

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定出思想教育内容。《开国大典》《狱中联欢》《长征》等课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伟大的友谊》《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颂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做人的榜样。《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 (二)提供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创作心态。 要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特殊心态。如教《詹天佑》一课,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过去的一些情况,感受到詹天佑为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利用电教手段,强化课文情感渲染。 教师要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教师可播放桂林山水中漓江、象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剪映,让学生大饱眼福,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再加上配乐情感朗读,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浮想联翩,谈谈云浮景色秀丽的蟠龙洞,云雾山等,由此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

谈论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参考)

谈论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无论对学生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就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我试着做了如下分析。 首先,教师从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关注学生的人格心理教育。主要学解决学生身心发展的冲突,以及个体适应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态度、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包括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不足,发现和认可自己的优点,悦纳自我,同时又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可通过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参加体育活动等形式培养和磨练他们的意志,增强自主性、独立性。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与人为善,宽容,谅解,克服妒嫉自闭等不健康的阴暗心理,与周围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生活在一种轻松、自由、愉快、民主的氛围中。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方法进行引导和训练,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力,认识自己身体,智力上的优点与缺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目标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包括帮助学生培养爱整洁,有秩序的生活,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注重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了解休闲生活的意义,体会休闲的乐趣,正确安排休闲的时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合理的消费习惯,不盲目攀比,不跟风。 然后,具体进行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 (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同样的关怀、爱护,有助于形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师生情感的互动。 2、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动机。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改进教学的策略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3、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师善于运用课堂提问、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进而不断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4、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消极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到地进行调适和疏导,并随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是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有效的学习活动。 5、重视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教师要有意识的以自己的自信乐观、善良正直、积极进取、认真负责、锲而不舍等人格特点去影响学生。 (二)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外开展认识、探索、实践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往往有很多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结合起来,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也就更好。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还可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优势和不足,学会合作学习。

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学科渗透积极心理教育 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代的青少年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利用语文学科教学来渗透心理教育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同时,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培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除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外,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先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自身的素质对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思想观念,要对同学们一视同仁,把爱撒到每一个角落,与每一个同学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课堂上,要给每一个同学传递积极的期望,更要给“问题学生”多一些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递“你很优秀”的信息,这样不仅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进行自我重塑,视线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从根本上去消除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 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 1 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语文学科是语言教育和情感体验的结合。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因此,在这些文字作品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还必须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轻松自然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同时,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尤其在1999年8月13日 ___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积极贯彻文件的精神,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设立了心理辅导或咨询室,举办了家长学校等,这些活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忽视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突出的普遍性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理解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教师自身要心理健康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合格地完成这两项重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证。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榜样。一个性格开朗、情感健康的教师,往往会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要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二、教师要保持愉快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切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备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上表现很大差异的原因。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时,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效率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会产生更多的相互尊重与接纳。 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古人很早就提出要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智力、情绪、意志、人格、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全面把握,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化教育。比如,对于性格内向、总喜欢一个人行动,极力避免与他人交往的学生,可以多给他提供一些当众发言的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学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学生听起来离自己比较遥远。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讲的就是法国人民爱祖国的故事。课文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的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为背景。课文是以一个爱学习的学生小弗朗士的口吻叙写的,其中有两处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 第一处是当小弗朗士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心理描写,我在课堂上作了有感情地朗读:“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念到这儿,课堂上一片寂静。我抓住这段心理描写体现小弗朗士“懊悔”的心理特点,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至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堂课。” 我又重点朗读并讲析了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

全都懂。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是小弗朗士出于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有了责任心!”…… 这时,我及时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同学们!我们不该忘记历史,而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品德就是爱祖国。大家不要认为爱祖国必须是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民族兴亡的关头,拿枪打仗,保家卫国是爱国,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而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从现在做起,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学好自己的母语,奋发向上,关心集体,爱护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也是爱祖国的表现。 教这一课的时候,我就结合着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在东三省建立伪满帝国,禁止中国人民学汉语的事实说给同学们。告诉他们,历史曾有过惊人的相似,请同学们看看,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八年的抗战,又有多少同胞惨遭涂炭。说着我给同学们播放了事先编辑好的一张张幻灯片,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在看到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时,同学们的愤怒和悲伤,有些同学甚至还用手用力地压着桌子……“难道我们真要像小弗朗士一样要到最后一课,才能幡然醒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而后悔,把自己和国家命运相联系?国家兴亡,我有责任!所以我们就从现在起,从上好每一节课起,学好汉语,学好每一学科,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如果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就应该明白个人和祖国的关系。”同学们深情地看着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在课后的周记中,有个孩子写道:“落后则挨打,国富则民强,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的时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真想大声高呼,中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是我们开始美好校园生活的开篇,也是基础。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成长发育十分不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在心理方面,他们对于很多问题都处于懵懂甚至陌生阶段,所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曾指出:“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智力因素,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人格,讲话艺术和处世本领。”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因其学科特殊性,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阵地之一。那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认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处在少年时期,他们思想都很单纯,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再加之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受到双亲家庭的溺爱,在幼年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对以后的成长相当不利,心理素质脆弱,必须对他们进行心里素质的培养,进行爱国主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教育,使他们逐步成长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克服个人主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养成学习、生活及日常活动的好习惯,为此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教育改革实践中对德育内容的拓宽,是对德育对象的深刻了解,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教育。 二、在语文课堂中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提出:“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 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 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 素质。”基于对这一新理念的认识,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 育氛围,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创设宽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我们要以一个好朋友的身份走进课堂。试想:一位摆着架子,整天板着脸不和学生沟通的老师,怎么能让孩子们没有心理负担地与你接触呢?又怎么会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呢?小孩子胡心理状态还不是很成熟,遇到事情容易受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更需要教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倾听他们倾诉,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那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适应社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假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必会积极发言,因为他们没有太多顾虑。他们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是完全不拘束的,胆子特别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了心理负担,不会担心说错了会被老师批评,从而思考的环境也轻松了,自然,教学效果也就更好了。我们班有个叫小强的同学,平时性格很内向,经常是你问一句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方法及思考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方法及思考 内容提要: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选择并采取了“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主性”,“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灵活采取一定的方法”等途径和方法,有意识地将意志品质的培养、良好个性的形成、思维能力的锻炼等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去。 关键词: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语文学科课程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看,语文课不仅涉及丰富的观察、想象、直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涵着丰富的社会认知和鲜明的人文精神。语文课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应该说,无论是语文学科课程本身还是语文学科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这为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空间支持和物质基础。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被日益重视。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选择并采取了一些途径和方法,有意识地将意志品质的培养、良好个性的形成、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学科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去。下面谈谈工作中的一些方法和思考。 一、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过程的主渠道,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手段的选

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新)

课题名称: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研究》子课题《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题批准文号: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J06-144-P0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水平低,条件简陋,生源差,家长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要提高育人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为此,我校曾于2005年开展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关于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关于构建‘书香校园’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现已顺利结题,成果荣获一等奖)。经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强化了师生的读书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校园文化,增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但我们从中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出的种种心理问题:一、厌学心理。学生和外界的接触不多,思想相对闭塞,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成绩难以提高。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放弃了学习。二,依赖心理。不可否认,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学生的独立能力却下降了。他们在生活中依赖父母,不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课堂上,不积极思考,依赖老师给出结果等等。三、烦燥心理。现在学生的所处年代,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上大量的形形色色的信息不断地刺激着他们,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使他们心里充满各种矛盾和困惑。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在潜移默化中误导着小学生,使一些学生“静”不下来,做事没有耐心。此外,一些传统的品德课程教学枯燥,空洞。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相当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的理念还停留在表面化、简单化的了解上,对有关的要求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教学方式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桎梏,教育学生的方法没有联系现实生活,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学校学到了各科知识,而对自己的内

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读《爱心与教育》后的随感 当今世界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知识不断翻新、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不去掌握科学文化,没掌握一技之长,没有健康良好的心态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当前,家长们迫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心理转变为对孩子的期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学业方面更是竭尽全力。课堂不够,请家教;达不到家长的期望,便动辄训斥,甚至打骂,剥夺孩子课余活动时间,给孩子的思想和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有的孩子经常受训斥,形成了封闭内向的性格;有的孩子学业不理想,常招致父母的打骂,处于紧张、焦虑、厌学的情绪之中,意志消沉,性情暴躁。成绩好的同学怕考砸了;成绩差的同学怕回家受斥挨打;中层生则希望保持原有的成绩并有新跃进。 综上所述,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可以看出这些理性的观念有三个主要的特征:绝对化的要求(一定要,应该是等),过分概括化(根本、永远等),糟糕主观(失败、无能等)。根据这三个特征,就要纠正不良的情绪、改变错误的行为,从消极的、灰暗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理性的思维和合理的信念是建立在健康人生的基础之上的。要树立较现实、理性、宽容的人生哲学,学会用合理、现实的思维方式去判断评价事物,那么就能产生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于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常常有意无意地渗透一些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利用小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经常利用班会课作一些学习心理的知识和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的辅导小讲座。如《科学用脑,提高效率》、《智力是否等于能力》、《给自己一个信心》、《战胜怯懦》等。课后,许多学生向我咨询:"老师,我为什么学习退步了?","老师,我很想学好,但总是坚持不了?","为什么我很刻苦地学习,但成绩总不太理想?"。对于这些问题,我都耐心地一一的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寻找原因,找出对策,并鼓励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二)在学科教学中把学科的思想内容与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自古以来,"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课本中许多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好的示范教材。有些是关于革命者自觉锻炼意志的,如关于列宁的《登山》,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引导学生战胜自己的害怕心理,畏难

作业标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及全面开展

作业标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及全面开展》 一、结合具体课程谈谈如何运用学科课程蕴含的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答: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以方面来做: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自身的素质对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2、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 3、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主性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很多同学的自觉程度、毅力强度等方面有待教师引导和培养。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在思想内容上的渗透,还应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上下功夫。通过教育,使学生在情感、意志、性格和品德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完美的发展。 4、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灵活采取一定的方法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没有固定方法。单从教学设计取向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你觉得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热点问题主要有哪些?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你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还要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

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二)、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做法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在学校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2、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讲解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德育研训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优质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故有效的“教学”应当是对学生自我实现的“指导”,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教学有着殊途同归的意义。 某天才少女上课看课外书被发现,留下遗书称“压力大,想休息一下”,投湖自尽;一名九岁的小学生“把书烧给我!证明我是爱学习的!”说完跳楼摔成残疾;“出了校门,如果遇到王强,就躲着走,不要惹他”某中学一位年仅37老师就因为这一句话被学校已开除的初中生用匕首刺死,成为在2008年教师节过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发生的第四起学生杀师案,也使我们教师职业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变成危险职业之一。诸如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当我们为无数条鲜活的生命的逝去而痛心时,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老师真正做到了“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难道还不够敬业吗?那么为什么在教育技术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在教师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在我们大谈特谈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打造活力课堂,倡导有效教学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仅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而且怕学、厌学现象日益严重,造

成师生关系紧,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成长烦恼,尤其是出现上述自杀,他杀事件呢?这一切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虽然,社会、家庭、学校都已伸出双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做着应有的努力,而且在学校,为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是这些远远满足不了正处于身心发生巨变的中小学生。在各科教学中,如果科任老师能有机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而且各科教材中蕴藏有不少适应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容素材,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心理辅导的教育情景,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以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大幅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走出“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得很苦”的困境,实现“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良好教学氛围,师生关系融洽,身心愉悦,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难点之一。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地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模式及实施策略,无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指导都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掌握与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心理发展在知识掌握中进行,而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又能有效促进其知识掌握,这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各学科教材中不仅具有丰富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学容,因此,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 科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还具有人文性,蕴含着一定的人类生活精神,根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渗透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知道珍爱并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三年级《人与植物》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适时融入了德育渗透的教育。 案例描述与分析 教学情景一:观察大树。 我带领同学们分组选择了校园里的松树、柳树、丁香树等树木作为观察对象。可以用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如(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然后整理观察笔记。各组汇报交流自己观察的不同的树木。 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

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学生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远观树的整体形态,大树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了解了树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同学们观察大树的兴趣浓厚,享受着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的过程中,还特别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制订小组观察计划,利用感官和放大镜、皮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观察大树,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结果,到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结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在班级交流中闪光。 通过这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简单的说教,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点自然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努力争取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