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章 第三节观察法(讲稿)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章 第三节观察法(讲稿)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章 第三节观察法(讲稿)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章 第三节观察法(讲稿)

第三节观察法(讲稿)

一、观察法的概念和特点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能动地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和感性认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形成、发展和检验体育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工具对所观察事物的一种定量描述方法;摄影法则是先利用照相机、录像机、电影摄影机记录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然后再进行深入、细致观察的一种记录事实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观察法的范畴。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对于某些特殊的自然现象,实验室观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但多数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一般只能在自然环境下进行观察。

观察法(或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推动体育科学乃至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第十六届世界杯足球赛刚落下帷幕,中国足协便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世界杯与中国足球”研讨会,通过观看的64场决赛阶段比赛,了解世界足球技、战术发展变化特征,把握世界足球发展趋势,明确我们应向世界杯学什么?针对当前我国足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尽快解决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我国足球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我国足球尽快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观察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观察法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而不是盲目的简单反射式感觉。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观察者通过看、触、尝、嗅等方式消极地接受外界对感官的刺激,而科学观察在科学研究中还包括理解或从理性上领会的含义。科学观察有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有着具体而严密的观察计划;是为了揭示自然现象中的规律而积极地、主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和描述。

第二,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对象是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现象。这一特点也是观察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主要标志。如果观察的对象不是处于自然状态,而是人为的、故意制造的现象,也就失去了观察的必要性和意义,甚至可能作出错误的观察结论。

第三,观察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观察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人的视觉器官是最重要的观察工具,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信息,90%是通过眼晴获得的。科学仪器是人的感觉器官的放大和延伸,高速摄影机、高速录像机、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仪、三维测力台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人类更深层次地观察、探索体育运动中各种客观规律提供了可能。实践证明,观察工具的状况对观察结果往往产生重大影响。

第四,观察过程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同摄影机的摄影有着本质的区别。摄影过程是一个纯客观的光学和化学反应过程,人的观察过程不仅是直接感知的过程,而且是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从信息论观点来看,观察即包括信息的输入,也包括信息初步加工的过程。

总之,观察法具有方便、易行、灵活性较大的优点。对观察者而言,可在自然条件下随时随地进行观察;根据需要,观察时间可长可短、观察人员可多可少。对被观察的研究对象而言,可以不受人为干扰,保证在正常的自然状态下完成相应的工作。因此观察法可以直接搜集到具体、真实、可靠性较高的材料。

观察法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许多体育行为的自然状况

不受观察者支配,复现现象较少;所观察到的多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都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社会现象,观察结果带有一定的表面性和偶然性;观察结果因观察者的知识、经验、能力、习惯、爱好等有所差异。

尽管观察法有种种局限性,但它却是人们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的可靠来源,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建立理论假说的客观基础,是验证结论的有效手段。因此,观察是科学认识的真正起点,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二、观察法的分类

观察法的类型众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有不同的分类。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按观察方式(手段),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按观察的性质,分为质的观察法(定性观察法)和量的观察法(定量观察法)。

观察法还可以有其他众多分类方法,但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质的观察法、量的观察法乃是最基本的观察法。其他诸如分类观察法、比较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非结构性观察法、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典型观察法、个案观察法、抽样观察法、连续观察法、非连续观察法、临场观察法、追综观察法等,都是基本观察法的派生与综合。

㈠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观察者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去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方法。在研究教师、教练员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比赛等活动中的教学、训练、指导等能力与方法和学生的各种态度及行为表现时,常采用该方法。

直接观察法具有直观、生动、具体、方便、灵活等优点,可以免除中间环节的误差所带来的对观察对象认识的偏差。其局限性表现为:一是难以了解和重现过去了的现象;二是受人的感官生理阈值制约,超过阈值的自然现象就难以直接去感知和描述。例如:人的明视25cm处,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直径为0.1mm,人的眼睛只能看到4000-7000A的可见光,只能对频率在50次/秒以内的速度作出反应,只能同时观察5-9个离散单位等。对于高速旋转飞行的乒乓球,人眼就难以准确地观察到其飞行过程中旋转角速度、旋转方向及轨迹的变化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克服直接观察法的局限性,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间接观察法。

㈡间接观察法

间接观察法是观察者利用科学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或先记录客观事物,再进行深入细致观察的一种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间接观察法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运用高速录像机拍摄网球发球技术,了解发球前后球拍运动轨迹和击球时人体各关节点的运动特征;运用三维测力台测试记录跳远起跳动作不同阶段时间特征、力和力矩变化特征、膝角变化特征等。而这些细微的现象与特征是直接观察法无法获取的。

由于借助了科学仪器,使得间接观察法具有准确、迅速、观察范围广、信息量大、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弥补了直接观察法的许多局限性,获得的信息也更加准确、客观。同样,科学仪器的精确水平和具体操作水平也制约着间接观察法的观察效果。

从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的特点可以看到,在科学研究中,两种方法都是不可缺少的,直接观察是间接观察的基础,间接观察是直接观察的发展。间接观察借助科学仪器扩展和延伸了人的感官,而科学仪器观察记录到的客观事实最终还必须通过人的感官进入人的头脑,经过思维分析做出客观的分析和判断。

㈢质的观察法

质的观察法也叫定性观察法,是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重点观察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等定性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就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程序来说,质的观察是最基本的。在体

育科学研究中,评价课堂教学组织教法、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运用、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等常用此方法。

㈣量的观察法

量的观察法也叫定量观察法,是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确认是什么,还要确认事物或现象的数量、强度、时间、空间等量化关系采用的一种观察方法。例如:铅球投掷过程中,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出手高度与投掷远度的关系;百米速度与步频、步幅的关系;课堂教学中学生脉博变化与适宜运动负荷强度的关系;人的体质与身高、体重、力量、速度、灵敏、肺活量、心血管功能、柔韧性的关系等。

三、观察法的基本要求

根据观察法的特点,我们在使用观察法时,应注意遵循下述基本要求:

㈠客观性

观察的客观性是进行观察的最基本的要求。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就是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这样才能保证观察所获得经验事实的真实与可靠,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择己所好和有先入之见,要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性。同时,要注意避免被假象所迷惑,防止和避免因仪器的误差而造成的错觉。在一次观察中所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内容不宜过多,对使用的观察仪器必须进行校验。

㈡全面性

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就是要对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察,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特征,不要被其表面性、偶然性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事物的全貌。观察的全面性是观察客观性的内在要求。

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会有不同的观察效果。因此,对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和对复杂问题进行观察时,一定要事先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使观察工作能按预定的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和复杂问题的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察。

㈢典型性

在观察中,为了提高观察的效果和效率,在坚持全面性的同时,还应注意抓住典型,选取有代表性的观察对象,掌握恰当的观察时机,选择方便的观察地点。

在观察过程中,要对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差异进行细致、敏锐的观察,尽可能提高观察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在体育科学研究中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常常是瞬间即逝,必要时可借助科学仪器进行观察和记录。特别是对典型的(如重大比赛等)和偶然发生的超出常规的意外现象不要轻易放过,要及时捕捉或搞清楚其原因,往往从典型的和偶然的现象中可能会有所发现。

㈣针对性

观察的针对性指得是要根据观察目的、所要解决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观察。观察的针对性是保证观察客观性、全面性、典型性的基础,严格按照观察计划程序化的实施观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观察法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观察法的实施,大体上包括观察准备、实施观察和整理观察材料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不仅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和具体要求,而且各自具有不同的方法,只有对这一完整过程各个环节实行严格控制,才能获得理想的观察材料。

㈠观察准备

观察法运用成功与否,准备阶段是关键一环。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下列几项工作:

⒈制定观察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观察计划是对运用观察法的步骤与要求事先做出的系统、周密的设计与安排。它是研究人员进行观察实践的依据;是保证观察工作顺利进行,减少失误,少走弯路的保证。观察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对象;观察指标;观察指标的标准、规格与要求;观察的步骤、条件与方式;观察记录。

⑴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目的是通过观察要了解的主要问题或内容,或假定存在的某些事实特征。观察任务则是为了实现观察目的而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⑵观察对象。观察对象是运用观察法研究客观事物的具体对象。根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确定观察对象、对象的数量和范围(如要了解中学课余体育活动状况,需确定观察的学校、学校的数量、学校的分布等)是保证研究成果代表性的重要一环。被选取的观察对象既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又要有一定的广泛性,在可行性基础上力求保证观察对象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研究目的与任务的需要。

⑶观察指标。观察指标是观察目的与任务的具体体现,是制定观察计划最重要的一环。一个被观察的客观事物,从不同角度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特征现象,即使从同一角度也可以看到代表观察对象特征的许多不同指标。

选择观察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指标的客观性。即选择的指标大家都能够用同样的方法去观察或测量,不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观察对象客观上存在着较稳定的现象与特征。

第二,指标的有效性。即选择的指标能够正确反映观察任务的需要;体现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反映观察对象的主要因素。

第三,指标的标准化。即选择的指标定义标准化;观察测量方式标准化;观察步骤标准化;观察记录标准化。

第四,指标的可观察性。即选择的指标通过观察可直接获取。

⑷观察指标的标准、规格与要求。选择的观察(测量)指标,有的是定性指标,有的是定量指标。定性指标的内涵、规格、表现特征是什么,应有怎样操作定义(标准);定量指标的获取规格、精确度、正误度等均需说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观察(测量)指标具有统一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准确性。

⑸.观察的步骤、条件与方式。观察步骤是指观察方法运用的过程程序、操作程序及各种观察技术与时间的安排。如观察阶段的划分、各阶段观察时间、观察内容顺序等。

观察条件是指按研究任务需要,并能按步骤进行观察的具体条件,主要指有关观察的时间与空间条件的要求。观察时间条件包括总的时间、每次的时间、时机、时间间隔等。观察空间条件包括观察位置、角度、距离、方向等。

观察方式,一是指用肉眼或借助仪器进行观察;二是指观察与测量各指标的特征部位。

⑹观察记录。观察中许多重要信息转瞬即逝,需要及时做好记录,并力求前后一致。因此要求观察记录表格、符号、标准、精确度要统一,并按信息种类各就其位,以便事后进行统计与分析处理。

⒉落实相关事项

实施观察工作前,除制订好观察计划外,还应落实好相关事项。这些相关事项主要包括:

⑴与观察工作有关的单位及个人取得联系,取得该单位及个人的支持与配合;

⑵尽可能多地熟悉或了解观察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训练水平、个人特点、技术特点;

⑶组织观察人员统一思想、统一方法、统一要求,并事先进行观察实习;

⑷调试、校验观察仪器,印制各种观察记录表格等。

㈡实施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的三种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的三种方法 李店镇中心小学wxa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是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不善于观察;二是不善于表现。而观察是写作的源泉,是表现的基础,平时不具备观察能力,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作文时就难以写不出具体实在的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做过如下尝试: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依我看,学生平时的观察常常是无母的、无意识的行为,其观察结果必然是“视而不见”、“熟视无睹”。针对这一现象,我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区观察。具体办法是启发学生抓住自己接触某一事物的最初感受去观察。比如某一事物,使我们感到新鲜、高兴、气愤、感动、悲观……。其中必有原因,循着这条线索,认真地去看,仔细地去想,写出自己的所得。这样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的放矢”比“无动于衷”、无意识地去看,肯定要仔细,印象要深刻。 例如:我在上一次作文课时,要求同学们以《拔河》为题写一篇作文,大家都感到很为难,认为没什么好写的。 我没有急于让同学们写,只是问同学们,喜不喜欢拔河。这是,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很喜欢!拔河很有意思。”我接着引导大家说:“你们为什么喜欢拔河,并觉得它很有意思呢?”同学们一时回答不出。于是,我就把同学们带到操场上,请了几个学生当场表演,其他同学则都仔细认真地观察起来,然后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你看,

赵平多卖力,连累得通红。秦海的两脚像生了根,一动不动,真厉害!。肖祥的样子真有意思,身子如同一个犁尾巴;李初更像一个滑雪运动员正在滑雪的样子;甲队要输了,大个子张磊用力太迟与大家不一致,顶不住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越说越有劲。正当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我又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次拔河以后,有什么启发呢?”同学们一下子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兴奋地说:“老师,集体的力量大,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同学们一个个都赞同他的观点,我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时,我才对同学们说:“请同学们把你们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于是,同学们都回到教室里写了起来,不一会儿,大部分学生了内容充实、有意思、有意义的作文。 可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启发同学们抓住自己的最初感受,循着“感受”这一线索去看,是一定能够收到好的效果的。 二、引导学生学会分解观察 小学生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表达时爱犯笼统的毛病。依我看这主要观察不细致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采用分解观察的方法。也就是说,不能笼统地看,要把实物分解开来看。即对于静止的事物,要按照它的构成把它分解成几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看,然后再综合起来。对于变化的事物,要按其变化的过程,分解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看,然后再综合起来。这样才能看细看全,变空洞为具体生动了。 比如:我在教学《一幅壮景》之前,曾出示过自制的《一幅壮景》

浅谈最优控制

浅谈最优控制 发表时间:2008-12-10T10:25:09.263Z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供稿作者:李晶1 陈思2 [导读] 主要阐述了关于最优控制问题的基本概念,最优控制是最优化方法的一个应用。最优化一般可以分为最优设计、最优计划、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四个方面。 摘要:主要阐述了关于最优控制问题的基本概念,最优控制是最优化方法的一个应用。最优化一般可以分为最优设计、最优计划、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四个方面。而最优控制理论是研究和解决从一切可能的控制方案中寻找最优解的一门学科,解决最优控制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古典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和动态规划。通过以上知识的讲解使初学者能够快速掌握最优控制的问题。关键词:最优化;最优控制;极值 最优控制是最优化方法的一个应用,如果想了解最优控制必须知道什么是最优化方法。所谓最优化方法为了达到最优化目的所提出的各种求解方法。从数学意义上说,最优化方法是一种求极值的方法,即在一组约束为等式或不等式的条件下,使系统的目标函数达到极值,即最大值或最小值。从经济意义上说,是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条件下,使经济效果达到最大(如产值、利润),或者在完成规定的生产或经济任务下,使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为最少。 最优化一般可以分为最优设计、最优计划、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四个方面。(1)最优设计:世界各国工程技术界,尤其是飞机、造船、机械、建筑等部门都已广泛应用最优化方法于设计中,从各种设计参数的优选到最佳结构形状的选取等,结合有限元方法已使许多设计优化问题得到解决。一个新的发展动向是最优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电子线路的最优设计是另一个应用最优化方法的重要领域,它存在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尤其是对于学电工学的学生来说。配方配比的优选方面在化工、橡胶、塑料等工业部门都得到成功的应用,并向计算机辅助搜索最佳配方、配比方向发展。(2)最优计划:现代国民经济或部门经济的计划,直至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计划,尤其是农业规划、种植计划、能源规划和其他资源、环境和生态规划的制订,都已开始应用最优化方法。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帮助领导部门进行各种优化决策,使工作结构简单,工作效率最高化,节省了很多时间。(3)最优管理:一般在日常生产计划的制订、调度和运行中都可应用最优化方法。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使最优管理得到迅速的发展。(4)最优控制:主要用于对各种控制系统的优化。下面着重来解释一下最优控制。 最优控制理论是研究和解决从一切可能的控制方案中寻找最优解的一门学科。它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主要是由贝尔曼(R.E.Bellman)提出的动态规划和庞特里亚金等人提出的最大值原理。这方面的先期工作应该追溯到维纳(N.Wiener)等人奠基的控制论(Cybernetics)。1948年维纳发表了题为《控制论——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与通讯的科学》的论文,第一次科学的提出了信息、反馈和控制的概念,为最优控制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钱学森1954年所著的《工程控制论》(EngineeringCybernetics)直接促进了最优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形成。 为了解决最优控制问题,必须建立描述受控运动过程的运动方程,即系统的数学模型,给出控制变量的允许取值范围,指定运动过程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并且规定一个评价运动过程品质优劣的性能指标。通常,性能指标的好坏取决于所选择的控制函数和相应的运动状态。系统的运动状态受到运动方程的约束,而控制函数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选取。因此,从数学上看,确定最优控制问题可以表述为:在运动方程和允许控制范围的约束下,对以控制函数和运动状态为变量的性能指标函数(称为泛函)求取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解决最优控制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古典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和动态规划。 1 古典变分法 研究对泛函求极值的一种数学方法。古典变分法只能用在控制变量的取值范围不受限制的情况。在许多实际控制问题中,控制函数的取值常常受到封闭性的边界限制,如方向舵只能在两个极限值范围内转动,电动机的力矩只能在正负的最大值范围内产生等。因此,古典变分法对于解决许多重要的实际最优控制问题,是无能为力的。 2 极大值原理 极大值原理,是分析力学中哈密顿方法的推广。极大值原理的突出优点是可用于控制变量受限制的情况,能给出问题中最优控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3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是数学规划的一种,同样可用于控制变量受限制的情况,是一种很适合于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的比较有效的方法。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最优控制理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如时间最短、能耗最小、线性二次型指标最优、跟踪问题、调节问题和伺服机构问题等。但它在理论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其中两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优化算法中的鲁棒性问题和最优化算法的简化和实用性问题。大体上说,在最优化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应加强的课题主要有:(1)适合于解决工程上普遍问题的稳定性最优化方法的研究;(2)智能最优化方法、最优模糊控制器设计的研究;(3)简单实用的优化集成芯片及最优化控制器的开发和推广利用;(4)复杂系统、模糊动态模型的辩识与优化方法的研究;(5)最优化算法的改进。相信随着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索的不断深入,最优控制技术将越来越成熟和实用,它也将给人们带来不可限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寿松.最优控制理论与系统[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阳明盛.最优化原理、方法及求解软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葛宝明.先进控制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章卫国.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导论[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科学思维方法之我见

科学思维方法之我见 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反映事物、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及其特征。科学思维方式,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思想武器,进行科学探索、科学实践、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它要求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认识问题,用辩证的、系统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注重探寻规律、发现规律,形成规律性认识并用以指导实践,促进实践发展。求实求真性、能动创造性、辩证系统性、历史时代性,是科学思维方式最鲜明的特点。科学思维是人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有五种: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推理法、论证法、抽象法。 一、存在非科学思维方式会带来的问题 科学思维方式犹如一把钥匙,为人们打开了正确地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大门。但是,由于受认知手段和认知能力的制约,种种非科学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有的党员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种种非科学思维方式来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导致认识陷入误区、工作出现偏差,成为制约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比如,想问题、办事情不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好恶、愿望、意志出发,从狭隘的个人经验或本本出发,导致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脱节。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就是主观臆断,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用主观意志代替调查研究,习惯于拍脑袋、拍胸脯,盲目决策瞎指挥;就是因循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勇气和胆略,不是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出发而是从本本和固有的经验出发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是自视甚高、自以为是,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尊重群众的实践;等等。表现在理论学习上,就是把学习理论、掌握理论知识当作装饰品,只图好看,不管是否有用;把理论联系实际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却不真正落实,习惯于当传声筒、收发室、二传手,照抄照搬。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工作,必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造成工作的片面性、盲目性,影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再如,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全局出发,而是从个人、小团体或地方利益出发,以对个人、小团体或地方是否有利、有用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不注意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加以思考、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放在大局中来谋划,更谈不上主动地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不注重从全局利益出发判断是非得失,习惯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善于从全局中看到长远、从现象中抓住本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以致丧失发展的机遇。表现在对待个人利益问题上,就是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为了个人的待遇、升迁和小团体的既得利益而置大局于不顾,置党和人民利益于不顾;就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弄虚作假;就是揽功诿过、文过饰非,放弃应当承担的责任;等等。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工作,必然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又如,想问题、办事情不是辩证分析、统筹兼顾,而是非此即彼、两极对立,导致思想行为简单化、绝对化。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简单、粗暴、武断,不顾实际“一刀切”,用命令式的工作方法代替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时,往往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而是采取片面化、绝对化、极端化的手段胡乱蛮干,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表现在选人用人上,就是戴着有色眼镜,以个人的好恶作为选人用人标准,仅仅根据对象的个别特征就下结论,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的优缺点。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单向思维,习惯于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用这种思维方式开展工作,必然导致工作杂乱无序、事倍功半;用这种思维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答案_高教出版社_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算术平均数)、H(调和平均数)和G(几何平均数)的关系是:( D ) A、A≤G≤H; B、G≤H≤A; C、H≤A≤G; D、H≤G≤A 2.位置平均数包括(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众数 3.若标志总量是由各单位标志值直接总和得来的,则计算平均指标的形式是( A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4.平均数的含义是指( A ) A、总体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B、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C、总体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D、总体某一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5.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基本原则是( C ) A、可比性; B、目的性; C、同质性; D、统一性 6.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假定条件是( C )。 A.各组的次数相等 B.组中值取整数 C.各组内变量值不同的总体单位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 D.同一组内不同的总体单位的变量值相等 7.已知3个水果店香蕉的单价和销售额,则计算3个水果店香蕉的平均价格应采用( C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8.如果统计资料经过分组,并形成了组距分配数列,则全距的计算方法是( D ) A.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 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C.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D.全距=最大组上限—最小组下限 9.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 )。 A.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大 B.平均数小的,代表性大

任务型英语课堂观察之我见【观察方法之我见】

观察就是指有目的、有辨析地看的同时,调动其它感觉器官,去感知、认识对象事物,以获得所需要的生活材料。调查,除了有“看”的意思外,还有“调查、考察、体验”的意思。新课程理念倡导在作文指导中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师要注重观察方法的引导,只有掌握了观察方法,才能取得明显的观察效果。 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观察可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想象,发展思维,为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创造精神奠定基础。首先确定要观察的事物,找准重点,明确目的,然后再全面、仔细、深入地观察。这样才能愿意观察,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抓住主要的,收获才能更大。 二、通过比较,抓住特征。 什么是特征呢?简单地说,就是这个事物所特有的,而其他事物所没有的东西。无论是观察人的相貌、穿着、动作、语言,还是事态的发展变化,是静物,是动态,都有通过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点,使你所描写的事物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征,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 俗话说“有比较,才能鉴别。”所谓比较,也就是把几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

个不同方面加以对比。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完全一样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比较可以分为“自比”(纵比)和“它比”(横比)两大类。“自比”就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比较。以便发现各个阶段的不同,做到同一事物中求差异,例如对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比较,就属于这一类。“它比”就是两个以上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以便在不同事物中发现相同,做到不同事物中求相同。比较时,要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点,也就是相似、相同之处,否则就失去可以比较的基础,如形态、色彩、声响、气味、作用、性质等等,然后再重点比较,从中找出异同。 三、按照顺序,有条不紊。 观察事物的关键,是抓往特征。但是,当一个事物出现在你面前时,怎样才能抓往它的特征呢?这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步骤地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观察时,根据事物的特点,可以按时间顺序,如《海上日出》《雨》《第一场雪》等;可按空间顺序,如《景阳冈》《草原》等;可以按总体、局部、总体的顺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林海》《桂林山水》等;可按比较分类的顺序,如《海底世界》《火烧云》《鲸》《趵突泉》等。一般地说,观察人,多数按照从外表到内心;观察事多数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再配合时间和地点顺序;观察景物,多数按照方位顺序、地点顺序或空间变换顺序;观察其它事物,多数按照分类顺序等。当然,运用什么顺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情况,如同是观察人物,《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按照从外表到内心的顺序,《视死如归》是按照从牢房到旷场的地点顺序,《詹天佑》是按照

最优化方法与最优控制复习文件

最优化方法与最优控制复习文件 1. 非线性优化的基本概念,最优解的一阶和二阶条件,最速下降方法,拟牛顿法情况,BFGS 修正。 2. 变分问题的最优必要性条件推导,各种情况下的必要性条件,Hamilton 函数、拉格让日 函数。PPT 中讲到的最优控制实例,包括求解过程需要掌握。 3. 极大值原理搞清楚,以及PPT 中的计算实例。 4. 动态规划,原理和简单的求解技术。 5. LQR 问题也要看一下。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作业题目大家做一下,如下所示: 1. 非线性优化中,从直观考虑最速下降法是一种最快速的迭代优化方法,实际过程中为什 么不理想?为什么采用二阶方法?二阶方法中的二阶导数矩阵怎么得到的?有什么要求? (15分) 2. 对于函数形式为 的优化问题,若采用最速下降法求解,请给出最优搜索方向p k 的表达式。变量初值为X0=[1,1,1]T ,请写出第一步迭代过程,以及得到的X1的关于搜索步长α0表达式,在这种情况下,使得))0()0((F 0p x α+最小的搜索步长α0应该等于多少?(15分) 3. 题目要求如下,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寻求从A 点到B 点的最小时间路径(A 到B 仅能向前 走),(20分) 4. 对于以下简单的标量非线性系统,请通过求解相关HJB 方程得到其最优反馈控制策略。 提示,HJB 微分方程允许如此形式的解。

5.写出如下优化控制问题的Hamiltonian 函数、优化求解的必须性条件,并通过必要性条 件的求解计算出该优化控制和状态轨线。最小化目标函数 6.根据你对优化控制求解方法的了解,目前对于优化控制问题(或者成为动态优化问题, DAOPs问题)有哪些求解方法, 7.

掌握好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好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一,观察要有广度,能由此及彼,力求全面系统。又要注意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做到点面结合。 现实生活是五光十色,浩瀚无边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各种各样的情景,而且交织在一起,以自然状态而存在。事物的矛盾又有着各个 方面,而人和事又脱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所以,作为观察的对象,可以 说是无限宽广和浩如烟海。以环境为例,也是无限的,有杏花、春雨、 江南,也有骏马、西风、塞北,天有阴晴,月有盈亏,此处有喧嚣的闹 市,那里是僻静的小巷,此时为万籁俱寂,一会儿又鸡鸣犬吠……凡此 种种,是谁也说不穷尽的。 然而写起文章来,仿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什么都可能用得上,所以,这就要求观察要有广度,要扩大视野。老舍在《多练基本功》中提到:“要想把 小说,剧本等写好,要先从练习写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件完整的事做 起。”其实,这正说明观察要全面,首先学会整体观察,如果没有对事 物的全面把握,作者便不可能高屋建瓴地了解与认识各个构成部分的价 值。老舍说:“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究底,把它看全,找到它 的‘底’,因为做文章必须有头有尾,一开头就想到它的‘底’!不知 全貌,不会概括。”对事物的观察必须是‘全’而‘活’的,即在空间 上必须观察具体,在时间方面也必须了解事物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 然而,没有对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正确,深刻的把握,也不能完全彻底地认识事物的全部。正如老舍所说:“知道全海,再写一岛,”观察时对客观事物 的把握既要有“面”的了解,又要有点的深入,只有这样,才能既见森

林,又见树木。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就是面的观察,后两句则是点观察。 诗人充分运用了点面结合的观察方法,茅盾有一句话:“表现在我们笔 下的,只是现实的一局部,然后没有理解全面,那你对于这一局部也不 会真正认识透彻”。总之,扩大视野,由此及彼。把事物的整体和部分 结合起来观察,我们才能看得全面而又深刻。 二,观察要善于探幽察微,捕捉细节。能“管中窥豹”,“见微而知著”。 世界的纷繁复杂,观察对象的无穷无尽,变幻多姿。我们不可能对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寻根究底,这要求我们能“管中窥豹”,“见微而知著。”我们 要善于观察那些能代表整体,反映本质的细枝末节。一个事件总是由许 许多多主要情节组成,一个人也有所谓大节,我们要了解某个人或某件 事,当然要先看这些大节。但一个人或一件事,总也有许多细枝末节, 它们往往能代表、反映整体,透露事物的本质,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 我们观察时也要善于探幽察微,捕捉细节,观察不能浮光掠影,一定要 入“目”三分,锐意搜寻,在常人难以察觉的微小差异和变化中去观察 生活。 生活中是如此,以写作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更得注意这一点,因为文章如果缺乏应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就不会丰满,就会生活气息不浓厚,就会显得 干巴和苍白,不能充分地再现生活。所以,我们观察生活时,且不可轻 易放过看来是细小的事,无论巨细,都应观察入微,深入考究,我们应 该从细微中发现题材,文学作品反映社会、人生,有如《清明上河图》 的长篇巨作《红楼梦》,也有写一瞬一隅的短小篇什《一件小事》,但

优化理论和最优控制

分数: 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字:___________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结课作业 学年学期:2013-2014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优化理论和最优控制 学生姓名: 学号: 提交时间:2014年4月26日

《优化理论和最优控制》结课总结 摘要:最优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控制理论的发展来源于控制对象的要求。尽50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许多被控对象,如宇宙飞船、导弹、卫星、和现代工业设备的生产过程等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许多情况下要求系统的某种性能指标为最优。这就要求人们对控制问题都必须从最优控制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最优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根据已建立的被控对象的时域数学模型或频域数学模型,选择一个容许的控制律,使得被控对象按预定要求运行,并使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值[1]。 关键字:最优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时域数学模型,频域数学模型,控制率 Abstract: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is the core of the Modern Control Theory,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theory comes from the requires of the controlled objects.During the 50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technology puts more stricter requires forward to mang controlled objects,such as the spacecraft,the guide missile,the satellite,the productive process of modern industrial facilities,and so on,and requests some performance indexes that will be best in mang cases.To the control problem,it requests people to research ,analyse,and devis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There are mang major problems of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studying,such as the building the time domain’s model or the frenquency domain’s model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led objects,controlling a control law with admitting, making the controlled objects to work according to the scheduled requires, and making the performance index to reseach to a best optimal value. Keywords: The Optimal Control Theroy, The Modern Control Theroy, The

观察事物的方法

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最优化方法与最优控制5

根据对偶问题的定义知道,原问题与对偶问题是互为对偶的。在给出原问题的对偶问题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关系: (1) 原问题各约束条件中的限制符号,必须统一是“≤”或统一为“≥”,不必考虑向量b 的元素是否是正值; (2) 如原问题有等式约束,则将该条件用等价的两个不等式约束条件替换,即“k f =)x (”可改写成两个不等式条件“k f ≤)x (,k f -≤-)x (”; (3) 对偶前后都要求变量是非负的; (4) 对偶关系是,“极大”对“极小”;“≤”对“≥”;向量c 与向量b 对调位置;矩阵A 转置。 例3-14 给出以下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 212max x x z += 12321≤+x x ; 521=+x x ; 16421≤+x x ; 21≥x ;02≥x 。 解:原问题的规范形式及对偶形式写在表3-17中。 表3-17 线性规划对偶问题 原问题 对偶问题 min 543212551612w w w w w s --++= max 212x x z += 1354321≥--++w w w w w 12321≤+x x ; 244321≥-++w w w w 16421≤+x x ; 0≥i w ,51≤≤i 。 521≤+x x ; 对偶问题的线性规划标准形式 521-≤--x x ; max 543212551612w w w w w s ++---= 21-≤-x ; 13654321=---++w w w w w w 01≥x ,02≥x 。 2474321=--++w w w w w 0≥i w ,71≤≤i 。 下面介绍线性规划对偶问题的一些性质。 定理3-4 在式(3-23)定义的对偶问题中,若x 和w 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任意可 行解,则一定有 w b x c T T ≤。 (3-24) 证 因为是可行解,必然满足各自的全部约束条件,即 b A ≤x ,0x ≥; c w T ≥A ,0w ≥。 由此导出, b w x w T T ≤A ; c x w x T T T ≥A 。 标量的转置就是标量本身,即

第四章 观察法

第四章观察法 第三节观察的类型(p70) 本章说明了观察法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原则,介绍了观察法的几种主要类型,讲述了观察法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记录阶段的内容及方法,指出了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并对观察法的优缺点做了简要的评价。其中重点和难点是掌握观察法的类型、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等。 前课复习: 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简单回顾 观察法的涵义,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地位,观察法的基本原则等。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s)是指研究者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物体或事件进行系统感知观察并记录、分析有关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学前教育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应用最普遍,并且对于作为学前教育研究对象的幼儿而言,也是较适宜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要遵循的原则: 观察要有严密的组织计划,观察要有一定地知识准备,观察记录要系统、准确,正式观察之前要先进行预观察。 讲授新课: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者们将观察法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根据观察的对象不同) 直接观察:是指对当前所发生的事或人的行为的直接观察和记录。

间接观察: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追溯和了解过去的社会情况和过去所发生过的事情。实物是指反映过去社会现象的各种物质载体,例如写实性绘画、古迹或遗址、各种腐蚀性或积累性物质痕迹,以及反映一定社会现象的物体或环境等。 例如观察一定时期内幼儿园阅览室中哪些书籍磨损严重,由此看出这一时期幼儿的阅读倾向; 间接观察法比较复杂,需要观察者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有时还需要有科学的鉴定手段和方法,而且在推论时也可能发生种种误差。在学前教育研究中间接观察法应用很少。 2、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根据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不同) 自然观察是在一般的日常现实生活场景中,观察行为或事件的自然发生与进程。 简单举例说明: 在幼儿园中观察一个班幼儿的一日活动,可以从幼儿入园至午睡或从下午起床至离园作观察。又比如在幼儿自由游戏时间观察幼儿的相互交往行为。 实验室观察是在实验室有控制的条件下的观察,需要设置特定的情景,观察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行为。

《最优化与最优控制》教学大纲 -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最优化与最优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50141 开课院系: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适用专业:自动化 课内总学时:32 学分:2 实验学时:0 设计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自动控制原理 执笔:邵立珍 审阅:董洁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最优化与最优控制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最优化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学会最优控制基本概念和理论。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要求学生掌握典型的最优化算法,了解最优化的基本理论,掌握最优控制基本概念,掌握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法了解典型最优控制问题。 2.课程难点: 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法。 3.能力培养要求: 能够解决一些典型的最优控制问题,首先能够将实际问题,描述为最优控制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求解工具并得到正确的答案。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32学时) 1.最优化概论(2学时) 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最优化方法及其结构 线性搜索 2.无约束最优化方法(4学时) 局部极小的条件 牛顿法 拟牛顿法 共轭梯度法 方向集法 3.约束优化的理论与方法(8学时) 约束问题和Lagrange乘子法 一阶最优条件 二阶最优条件 罚函数与障碍函数 乘子法 4.二次规划(6学时) 等式约束法 Lagrange方法 有效集法 5.最优控制概论(2学时) 经典控制与现代控制理论简介 最优控制问题的产生 最优控制问题的一般提法 最优控制问题分类 6.变分法与最优控制(4学时) 变分法 用变分法解最优控制 7.极大值原理(4学时) 末端自由的极大值原理 末端受约束的极大值原理 时变系统,复合型性能指标问题 8.动态规划法(2学时) 多步决策与动态规划 离散系统动态规划法 连续系统动态规划法 实验(上机、设计)教学(0学时) 四、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1. 王晓陵,陆军编,《最优化方法与最优控制》,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参考书 1. 吴受章编,《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李国勇编,《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1版 3. 赫孝良等编,《最优化与最优控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第五章 市场观察法和访问法

第五章市场观察法和访问法 观察法和访问法是市场调查中最常用的搜集资料方法,它们都是直接调查方法,即在搜集市场资料时,市场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是直接接触的。观察法和访问法各有其特点,在市场调查中各有其适用条件。 第一节市场观察法的类型 对市场现象进行实地观察,是市场调查最基本的搜集资料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认识事物,是认识市场的起点。市场调查中的观察法,与人们日常对其他现象的一般观察不同,也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不同,应着重对市场调查中的观察法有关问题深入理解。要了解、掌握、应用观察法对市场进行调查,应首先清楚观察法的概念、特点、类型等基本问题。 一、市场观察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1、定义 市场调查的观察法,是观察者根据研究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自身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工具,直接搜集当时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市场现象有关资料的方法。 2、特点 根据以上对观察法的表述,显然可以看出它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也不同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它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1)观察法是观察者根据研究市场问题的某种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市场资料,是为科学研究市场服务的 在观察过程中所观察的内容都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出门看天气、到公园观赏风景和花草树木、去观看体育比赛、去展览馆观看各种展览等等观察活动,仅仅是为了安排个人生活或调节个人行为。市场调查中应用的观察,是为研究市场问题搜集资料的过程。 (2)观察法是科学的观察,它必须是系统、全面的 在实地观察之前,必须根据市场调查目的对观察对象、观察项目和观察的具体方法等进行详细计划,设计出系统的观察方案。对观察者必须进行系统培训,使之掌握与市场调查有关的科学知识,具备观察技能,这样才能做到对市场现象进行系统科学的观察。显然,科学的观察与日常生活中的无系统、片面的一般观察是不同的。科学的观察必须通过对观察过程的周密计划,通过对观察者的严格要求,避免或尽可能减少观察误差,以保证调查资料的可靠性。 (3)科学的观察在利用观察者感觉器官的同时,还可以运用科学的观察工具进行观察在对市场现象的实地观察中,其观察工具可以有两大类。一类是人的感觉器官,即人的眼、耳、鼻、舌、身等,其中主要是眼睛,在观察过程中通过眼睛获得的信息量最大,其他感觉器官也可对市场现象做出直接感知;另一类是科学的观察工具,如照相机、摄像机、望远镜、显微镜、探测器等等。这些观察工具大大提高了观察者对市场现象的观察深度,其中主要是延伸了人的视觉能力。观察工具在科学的观察中,不但提高了人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起到对观察结果进行记载的作用,使调查记录除调查表和文字记录外,还有经观察工具得到的照片、图片等,增加了观察资料的详实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新的可作为观察工具的发明成果出现,从而进一步提高人类对市场现象的观察能力o (4)科学观察的结果必须是客观的,它所观察的是当时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市场现象 对市场现象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所谓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就是不带有任何人为制造的假象,完全依市场现象所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表现进行观察,以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市场现象自然状态,实际上是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所谓实验条件下的观察,是在人为创造的特定条件下对市场现象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应用较多,在市场现象的研究中也被采用,称为实验法。观察法中的观察活动,必须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这一点所强调的是,所观察到的市场现象不能有人为的假象,其观察结果才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之我见(一)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之我见(一)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一种能力。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事物,才可能反映事物。而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要具有正确细致的观察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没有观察力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小学生的口语、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观察事物和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忽视了培养观察力这项工作。 当然,学生年级有高低,年龄有大小,智力有差异,性别有不同,爱好不一致。要针对这些情况,去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并使他们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如果不在教学中做大量细致、艰巨的工作,如果不能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按照规律办事,那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注意积极引导。 唯物辨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告诉我们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不可忽视"培养"二字。这里所说的"培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就是善于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小学生喜新奇,但观察事物时往往笼统、不精细、不注意事物的特点,不善于区别事物之间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注意积极引导,逐步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兴趣,提高其观察的能力。 我曾在三年级学生进行实验,组织他们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结果参加学吹笛子的人数比参加观察小动物生活习性的要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孩子对一支小小竹笛能吹出动听的曲调感到新奇,而猫呀,狗呀,小蜻蛙,小蝌蚪什么的,对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常看见,已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了。后来我们就针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提出一些思考的问题。如,公鸡每天叫几次,是否天天是定时的?猫吃不吃豆子和豆制品?小蝌蚪长大了,尾巴哪儿去了?这些问题孩子们感到很平常,但又回答不上来,这样逐步把小学生的观察积极引导到有目的有意识的具体细致观察的轨道上。通过重新细致观察,学生发现了许多新东西,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对猫呀,狗呀,鸡呀,鸭呀又有了新的认识,观察兴趣与日俱增,观察得也具体细致了。 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无意注意"起看重要作用。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必须把"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上来。 有一次,自习课上我发现大部分男同学放下作业不做,却围在李阳同学的桌前,争着看一只用彩色纸粘糊起来的小灯笼。当时虽处于寒假前的紧张复习阶段,但我们看到这正是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的好机会,于是就和大家一起观察起来。为了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上来,我就布置孩子们在第二天下午带来剪刀、糊精、色纸等,教

第五章 观察法

第四章观察法 教学目标:了解观察法的步骤和类型;掌握观察记录表的设计;理解观察法的特征和优缺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表的设计 第一节观察法概述 “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马克思《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页)与其他方法一样,观察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成果当然是以观察为基础的。 观察是人类科学认识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其手段和功能都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观察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深刻认识观察的意义、特点、类型和方法,对于提高教育技术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教育现象中人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最古老的方法之一,“科学研究的第一等方法”。 (一)观察法的特点 1、与其它方法的区别 观察法具有以下突出特点:①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②观察是在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具有真实性;③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④观察是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⑤观察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观察工具,包括人的感官和仪器、设备。 2、与日常观察的区别 (二)观察法的主要类型 1。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以观察对象是否受控制为标准来划分。自然观察主张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即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而实验观察则通过人为地改变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有目的地引起被研究对象的某些心理行为反应,进而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进行观察。自然观察能搜集到研究对象在日带生活中的真实、典型的行为表现,但研究者处于被动,难以揭示那些较少在自然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实验观察能使研究者获得更全面、更精确、更深入的事实和资料,但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以是否通过中介物为标准来划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人的感官进行直接观察,后者则借助于各种仪器或装置(如录音机、录像机、摄像仪、照相设备等)进行

观察方法的种类及有效运用

观察方法的种类及有效运用 一、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二、为什么要观察幼儿: 1.了解儿童行为及行为变化 2.评价儿童的发展状态 3.探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4.理解儿童的内部需要,与儿童交流 5.因人施教 6.有助于与家长沟通 7.创设和调控教育环境 8.设计和调整教育活动计划 9.支持儿童的学习 10.促成儿童达到发展的目标 三、观察的三要素: 1.观察的目的:弄清自己要观察什么,通过观察想得到什么目的,避免遗漏重要部分,过多记录无关现象。 2. 行为: 狭义:个体表现在外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广义:不只限于个体直接观察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3.观察背景: (1)场所——实体硬件因素,活动的机会和资源。 (2)情景——是指场所中与社会和心理有关的状况。 (3)背景——地点、时间、环境、人,甚至是心理和物理的状况等。 四、观察过程三方面: 1.客观描述 2.解释或说明 3.评价 五、观察前的准备 1.确定观察目标 2.确定观察地点 3.明确在观察场景中做什么 (1)明确你到某个观察场地的原因,你希望看到什么 (2)你在这个区域重点应该观察那个行为 (3)你要花多长的时间来观察这个行为 (4)你要怎样记录你的观察 六、观察方法 1.叙事性描述:是自然主义调查研究的一种,观察者以书面形式描述观察到的与观察目的有关的每个事件,进而记录其资料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