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3、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大意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刚才听了《母亲》。歌唱出了什么?母亲为儿女付出实在太多太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2、齐读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

二、初读

1、提出自读要求:

(1)先读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准生字词。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自读,指名读。

通过课前预习,你在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上有什么收获?

(2)齐读生字词。

(3)通过课前预习,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互相交流、补充。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纠正。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补充、纠正。

4、指名正确说课文的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2、哪些字难写?关键笔画在哪儿?

3、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课件出示词语并认读。

二、精读课文,感悟母爱。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及回答随机引导)

(1)身体瘦弱的母亲

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我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呢?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课件出示:

指导朗读,品读感悟。

(2)任劳任怨的母亲(疼爱子女)

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①初读: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话,用心去体会体会从哪些词语看出母亲任劳

任怨,很辛苦?(拉、背、挑、翻山越岭、年复一年)

②感情朗读。你觉得母亲翻山越岭容易吗?(不容易)。谁能把这种语气有感情读

出来?

③想像画面:在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的夏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在北风呼

啸、大雪纷飞的冬天,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3)谦虚朴素的母亲。

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同学们看看这位母亲的语言和表情,她是个什么样的母亲?

指导读后反复体会。

大家看看这个词语“哪个”?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呢?(学

生交流。)

三、升华感情,报答母爱。

1、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课件出示:

讨论: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呢?

你读了这一段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3、课件出示:

4、感情朗读课件上的语句及诗句。

5、升华感情:你决定采取什么方法报答你的父母呢?

附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身子轻担子重

“我”:难过愧疚报答

设计理念简介:

这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3、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母亲换床单时,才觉察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承担家庭责任的辛酸往事,心里很愧疚。于是,作者决定抱母亲入睡,用“抱”这样一个行动回报母亲。结果发现母亲这样容易满足。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很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弘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教学追求的目标。由此可见,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素材。我在设计中注意抓住重点语句来感悟课文内容,达到真情互动,润物无声的效果。教学时反复诵读,逐层递进,使学生在感悟朗读中逐步领悟文章中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

优秀教案《第一次抱母亲》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3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字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课文第一部分感受母亲身子的轻。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妈妈的帐单》这个故事。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主题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是怎么抱的?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第一次抱母亲,母亲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2.带着问题,自学生字,初读课文。

过渡: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这些问题的答案全在书里。

提出自学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课文里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学生自学)

3.交流刚才的学习情况。

① 指名读课文生字,后领读。

② 初步理解翻山越岭、愧疚的意思。

③ 指名5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5个自然段。师生点评,同时思考课文的主要意思。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写了我去医院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真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我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抱后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学)

交流。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

三、小节课文。

今天,通过和同学们的共同学习,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将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先思考思考。

四、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别找出文中我、母亲、护士所说的话,放在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悟一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从而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表达爱。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音乐《妈妈的吻》)有一个人,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放不下你,这个

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也读过许多直接赞美母亲的文章,而课文的作者写的却是--(读题)他想表达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让我们回忆一下,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交流)

2.(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当我抱起母亲,才发现,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而我原以为母亲是很重的。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请你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学生自读,找答案)

3.(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重的担子。)学习这段话。

⑴轻声读,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初步交流)教师给重担标记。

⑵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去看。一只眼睛看字面,另一只眼睛看到了纸的背后。也就是说,我们要读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我们用一只眼睛看重担的字面,那就是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重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提示:母亲在生活中还会遇到什么?)

⑶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义。(课件出示:三句诗)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悉心地照料。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⑷(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所以,挑着无数重担的母亲,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一句话你读明白了马?我的心里什么难过呢?(指名交流,指导朗读)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

⑸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母亲走过多少艰辛和坎坷,付出多少青春和年华!当我们这样理解了母亲的时候,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第二自然段读得更好。

4.(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这样过来的?)面对母亲,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更感到愧疚。而母亲呢?轻声朗读出示的句子,思考: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你读懂了什么?(交流:母亲把辛劳看得很平常。为家庭,为子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这句话)

5.天下的母亲都有一颗博大而包容的心。每一个母亲都是如此,你想到了你的妈妈了吗?她在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你能举一个事例吗?(指名交流)

6.母爱是伟大的,具有无穷的感染力,文中的护士也被感动了,你从她的哪个动作可以看出?(指名读句子,说一说理解)

7.你们都读懂了自己的母亲,读懂了天下所有的母亲,带着自己的感悟,用一颗虔诚的心一起读这一段。

学习课文4~5自然段。

1. 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自由轻声地读五、六两个自然段。

⑴哪些语句感动了你,读给大家听听。

⑵(课件出示: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配乐)

⑶我的眼角有些泪意,母亲的眼角也流下了两行泪水,母亲为什么而流泪呢?(师生交流:流泪并非只为哀痛,更多的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苦涩而又甜蜜的泪水……)

⑷回想我们的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板书:无数次抱过我),我仅

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对比一下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师生交流:我们对母亲的关心太少了,母亲对我们却无私的奉献着。……)

⑸母亲的爱像深深的海洋,我们就是那清浅的小溪,永远流淌在母亲的怀抱里。让我们把心交给课文,再来读最后一段。(配乐)

三、总结延伸。

1.我突然想到一句诗,孟郊的《游子吟》还记得吗?知道是哪一句吗?(课件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是啊,父母之恩无以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记住这句话,齐读。现在请拿出笔,用心用情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并且铭刻在你的心里。(教师板书)

3. 此时此刻,我也想把我的心声献给我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课件出示)你愿意也读一读吗?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

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

这种爱,叫母爱。

4.

也许,我们平时都疏忽了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现在,就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心意卡上,相信这一定是妈妈最喜欢的礼物。(学生动手书写)

四、课外作业:

1.把心意卡轻轻放在妈妈的床头。

2.收集、阅读关于母爱亲情的文章,做好摘记。

板书:

无数次抱过我

13、第一次抱母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优秀教案备存

一、回忆课文《荔枝》,重温母爱

昨天我们刚刚学习了一篇课文《荔枝》,谁来复述一下文章内容?(指名复述)这篇文章,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指名说)

是啊,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这是我们从这篇文章中感悟到的。课前,我让大家搜集有关骨肉情深的文章,并小组内交流,选出最好的,大家都带来了吗?我也搜集了一篇文章,想不想读读?(出示:文章)

二、走进《第一次抱母亲》,感悟文章内涵

1.文章的题目叫什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为什么要抱母亲?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母亲是怎么样的感受?“我”抱母亲又是怎么样的感受?……)

我们读文章,第一眼读到的是题目,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看到题目后迫切地想要知道的,这就是思考。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桌洞里面的文章,请你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走进文章,默读: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品读读探究:

(1)哥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说要读出文章中含着的意思。请大家再一次把文章拿起来,再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读出味道来,放声朗读吧。

3.汇报交流

1.指名读感受深的句段,谈体会促读

当学生谈到时,适时引导。如果谈不到,则直接过去。

但要重点抓两个点:一是母爱部分:母亲的语言的动作及写母亲挑重担的段落,体会出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坚强的。重点抓词语:重担翻山越岭体会母亲的艰辛和不容易。二是儿子对母亲的爱:儿子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部分,从中体会儿子的愧疚、对母亲的心疼和报答母爱的急切心情。

(1)第一段“赶紧”,“赶紧”不仅是读说的话快,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什么?(“我”的一份急切的心情,我对母亲的一种体贴,)护士是怎么说这句话的?(责怪)责是责备,怪是抱怨、埋怨的意思。透过“责怪”一词,你体会到什么?(对母亲的关心、着急)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体会一下护士的话。(指名读)

同学们想一想,母亲是个病人,而且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谁来把母亲的话再读一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2)当谈到第二段时引导:

①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养育儿女;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

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指名说)

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

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啊!

②同学们,当我们理解了"重担"的含意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中的“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是啊,翻山越岭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不平、坑坑洼洼道路啊!)理解了母亲的“重担”,理解了“翻山越岭”,请大家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3)当谈到第三自然段时引导体会:母亲只是笑了笑,说--“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从母亲的表情和话语中,你体会出什么?是呀,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同学们,请再读这句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你想到了谁?是的,哪个母亲都是这样做的!你的、我的、他的,我们的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都是这样做的!带着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再读这句话。

(4)当谈到抱母亲段落时,重点体会:

①母亲眼角上流出来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你是怎么理解这泪水的?(幸福的;激动的;欣慰的……)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

②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而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说出你心中最想说的一句话。此刻的儿子最想说的一句话应该是《游子吟》中的哪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我们对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难以报达父母对我们的恩泽,让我们牢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交流课前搜集的文章(在学生汇报时,适当出示学生发在班级博客中的文章)

指名汇报:课前我们已经在小组内交流过大家搜集的文章,且每小组选出了最好的一篇参加班级的再次评选,现在我们请最后评选出的小组代表来汇报你们的

文章.

要求:代表汇报,组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大胆谈自己的体会。明白吗?

内容:文章题目、大体内容、读最受感动的段落,谈体会和感悟。品读体验文字流露出的情感.

四、拓展:刚才我们所交流和谈到的,是骨肉之间的情,是亲人间的爱。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除了亲人之间的爱,你还知道哪些爱的举动或行为?(陌生人之间的:如:身边的不是亲人间的爱、救助患者儿童,希望工程等;超越国界的:手术台就是阵地中的白求恩大夫、再见了亲人中的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国际红十字会对世界各国空难的救助等等。)上面的这些最好能举出资料、真实的例子。

1.指名谈。

2.是啊,这些爱超越了亲情、超越了世俗、超越了国界,这样的爱是?(大爱)这样的爱更值得我们去敬佩、去付出,因为在温暖和照亮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快乐、温暖了自己。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3.同学们,交流到这里,你对爱的真谛有了怎样的认识?(爱是什么?)是的,爱是宽容、爱是体贴、爱是爱心、爱是给予……爱是奉献!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在爱中成长,世代传承爱的文明,向世界撒播我们的爱!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下课!)

我的感悟:人世间的爱有两种:一种是无法选择的爱--自己的父母或子女;一种是可以选择的爱--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等.面对无法选择的爱要珍惜,对于可以选择的爱要慎重,既然选择了,就要爱惜。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 3

一、导入

1.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2.通过上午的学习,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1)学生快速浏览回顾文章

(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身的母亲。

(3)我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吗?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3.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1)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4.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自身的母亲很重吗?

(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

(3)师生推荐

(4)同学们想像一下,一个八十多斤的人,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5)师生推荐。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5.我们长大以后呢?

(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接受那么重的担子。(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学生继续说。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担子,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第一个担子就是指挑的担子,第二个担子指的是养育我们的担子,维护我们,天天烧饭、洗碗……)同学们这些都是母亲的担子,母亲的担子多重啊!

6.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游子……”出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母亲的时候,这样感受母亲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自身先读一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再这名读

(3)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要这样难过呢?

(4)学生说;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关心过母亲。学生说理由。

(5)母亲用80多斤的身子接受一百多斤的担子,一直在我们劳累。

(6)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没有为母亲做些什么?

7.同学们当我们和母亲要钱交学费的时候,母亲是这样劳累。

(1)还有一个词语能够看出来,是哪个词语?

(2)“愧疚”

(3)是啊,从这个词语能看出作者很难过。

8.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

(2)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看看这位母亲的语言和表情,她是个什么样的母亲?

(3)大家看看这个词语“哪个”?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呢?

(4)师生推荐学生说;我的母亲不睡觉,陪着我学习。学生说:母亲下了晚班,没有休息还帮着我们烧明天的饭。学生说:每当我生病的时候,她还为我忙着,忙那。学生说:“下雨天,她把雨披披在我的身上。” 学生说:有一次,下火车……

9.同学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多少个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经开始忙碌了,多少个中午我们的母亲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接我们,多少个黄昏,妈妈工作了一天,她还要赶到菜场去为我们的食物忙碌着,多少个夜晚,妈妈劳累了一天,为我们检查作业,甚至晚上盖被子。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时高兴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

(3)教师板书:无数次抱我

(4)小时母亲无数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亲,她就如此感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5)学生说;母亲为我付出的很多,我为母亲做得很少。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母亲,我们不应该无理取闹了。

(6)我想说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拓展训练

1. 吴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电脑出示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身的医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假如说因为忙碌和粗心,我们忽略了平时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无论如何,别忘了在3月8日那天买上一束康乃馨,哪怕是一句感恩的话语……

2.同学们,你们此时愿意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吗?请动笔写写吧。(《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我的一天》数学绘本教学——认识时间(二)

《我的一天》数学绘本教学 ——认识时间(二) 湾仔小学韩云波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绘本、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 几分(整5分的),理解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体会119救助队员的辛苦。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猜猜故事的主人公是做什么的?119救助队员 你认为119救助队员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学生们说一说。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看过来吧。 2.复习整时 丁零零。伴随着喧闹的钟声,车库里的消防车齐刷刷地被启动,车头灯一闪一闪。我的一天开始了。这时是什么时间?早上8时。 提问:你怎么知道的呢?时针指向(),分针指向(),早上()。 学生回答。 观察真仔细,这是上学期学的整时。 二、认识几时几分 1.出了什么事呢?你能形容这三个人的表情吗?非常紧张 2.原来119状况室打来紧急电话。有一个人被困在建筑物的8楼,动弹不得。首次行动我突然紧张起来。从现在开始不能出一点失误,因为我们要救护的是宝贵的生命。现在是什么时间?你会认这个时间吗?学生试一试。 3.学认几时几分 (1)探一探 出示一个普通钟面,提问: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时针、分针、格子 师:有大格、有小格,它们有些什么规律,请大家拿出学习导航,独立探一探吧。完成第一题。 学生上黑板汇报:钟面上有(12 )个大格。 每大格中(5 )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60 )个小格。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学生汇报第2小题。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长武县洪家中心校许蕾 课题名称:圆的周长 科目: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学时间:40分钟 学习内容分析: 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长(正)方形周长 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通过圆的周长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通过五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 有一定的分析和思维能力。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他们易接受新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认知活动中喜欢直观形象的操作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愿意参与分组讨论学习。 任务分析: 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想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再接着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

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计算,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得 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 蒙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模板.doc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内容】: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B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一寸虫》优质课教案设计

一寸虫
设计意图: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 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 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 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 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b5E2RGbCAP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 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 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 3.33 厘米, 把两寸虫做成 6.66 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 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p1EanqFDPw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 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 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 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 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 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 量的方法。DXDiTa9E3d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 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 迈出探索的步伐。RTCrpUDGiT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 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 系。5PCzVD7HxA 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于数数小本领的大班数学教案设计

关于数数小本领的大班数学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观察材料尝试借助材料上的提示发现可以数正确的方法 2.喜欢数数游戏愿意感受并学习同伴的数数方法 活动过程: 一、了解孩子原有的数数经验 1.经常听到小朋友们数数你最多能数到几?和他一样多的举手老师说一个数字接着往下数4个数 二、数数游戏发现正确的数数方法 1.我知道你们能数很大的数字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数正确能数正确?把桌子上的操作纸拿起来看看图上有什么?接下来会有一幅图片让你们数一数房子有几幢?树有几棵?兔子有几只?花儿有几朵?把答案记在下面的空格里 2.现在开始对答案 你数到的兔子有几只?你在里找到了6只兔子?前面的山里有六只兔子蘑菇房的后面有两只兔子第七只兔子在里?在蘑菇房的中间你用什么办法将兔子找出来的?从上往下 要把东西数正确其实有方法的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 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就一定能把东西数好 看看花有几多?这么多花这么能数的快呢?三个三个数对了三个正好是一簇一簇的

上面得花有几多?6朵下面的花有几多?6多六朵加六朵一共是十二朵 3.看看第二张纸上写了什么?条意思?一条一条对数一数带鱼有几条第二个格子里写的什么?数一数蛋有几只?什么是种明白?数数饼干有几种把你看到的答案记录在下面的空格里 4.告诉我带鱼是几条?有不同答案?还有第三种答案?你刚刚数带鱼什么地方数出是十一条的?为什么你要数带鱼的头呢?头比身体看的更清楚你们也都是数头的?为什么要数眼睛?要把一堆东西数清楚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有的数带鱼的头有的数带鱼的眼睛有的数带鱼的身体那个最明显?眼睛我们一起来数数带鱼的眼睛 小结:数一堆东西的时候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迁移:用这种方法我们来数数这些香蕉有几只?你数了香蕉的里? 5.蛋有几只?有六有八?你在里数到六只蛋的?他把所有看得见的蛋都数出来了还有两只蛋在里?在纸的后面也可能有蛋你知道后面有两只蛋呢?他用了对应的方法看到下面有多少蛋来估算上面有多少蛋 小结:这一盒蛋在放的整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用估算推理的方法看第一排有几个算算推推后一排有几个 迁移:好用这种方法我们来看看这一袋蛋黄派有几个?知道有八个的?下面有四个你就猜出上面也有四个总共是八个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有趣的排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有趣的排序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 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 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 辑思维,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 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 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动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水平的发展,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 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使用 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相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 筑物等等。 活动过程: 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 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向

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实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1、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跟物品娃娃排队的? 2、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师小结: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能够按物品的大小、形状、 颜色、数量、长短等特征来排队,排序的规律也有很多,如:abab、a a 、abcabc………… 三、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问题:除了上面这些排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排法吗?谁想到了?除了横着排,还能够怎样排?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探索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3、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排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4、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能够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 排法。 四、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会使用到排序的方法?(如:舞蹈的动 作编排、昼夜的更替、服装的装饰……) 五、延伸活动:装饰服装。

一年级数学绘本《让谁先吃好呢》简介 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绘本 《让谁先吃好呢》教学设计 【知识点】:排序 【故事简介】: 红彤彤香喷喷的大桃子,让谁先吃好呢?比个子,量来量去,是长颈鹿最高;比嘴巴,比来比去,是河马的嘴最大;比耳朵,比来比去,是小兔子耳朵最长;比尾巴,好像是猴子的尾巴最长;比体重,称来称去,是犀牛最重; 毛毛虫不同意了,猜一猜它会怎么说为自己争取桃子呢?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发现按动物的不同特征不同顺序排会有不同结果。 2.会比较物体的高矮、轻重、大小、长短,知道物体的相对性,会根据物体的不同特性进行排序。 3.在操作中,发展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比较物体的高矮、轻重、大小、长短,知道物体的相对性,会根据物体的不同特性进行排序。

2.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尝试运用“<、>、=”记录操作结果。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看这里有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你们想吃吗?小动物们也想吃这个桃子,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动物?(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 师:桃子只有一个,要分给谁吃好呢?如果让你分,你会给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师:想知道这个桃子分给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绘本吧。 二、泛读绘本 1.先让学生自己看一遍绘本 2.指名让学生说说这个绘本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绘本,逐步深入 1.师:长颈鹿提议比身高,你们说说身高可以怎么比呢? 教师请三个同学上台,分局学生提供的方法比较身高,让学生用“<、>、=” 给这三位同学的身高排序,引导学生发现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可以从高到矮,也可以从矮到高。 2.鳄鱼提议比嘴巴的大小,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嘴,让学生商量怎么比嘴巴大小(将小动物的嘴巴用圆来圈一圈),引导学生将小动物按嘴巴大小排序师:长耳朵兔子和长尾巴猴子会同意吗?他们会说什么? 3.师:犀牛建议比体重,体重怎么比呢? 教师利用天平,让学生发现重的是下沉,轻的在上面。 4.师:无论比什么毛毛虫都不过别的小动物,如果你是毛毛虫,你会怎么说来为自己争取到桃子呢? 四、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比较,结果可能就不一样,

新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目录 1认识图形(二)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分类与整理 4100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想一想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找规律 8总复习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27、28页内容及练习七。 内容简析 例1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分类数学的目的。 例2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组,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简单的统计表中,继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统计表的简洁明了。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按规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2.制定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分类。 3.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 教法与学法 1.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3.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出示了两个书架,让学生们观察两个书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接着提出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品析 ...:.这个环节可以在学生们心里为分类和整理做下铺垫 ......................................,.整理过的书架更容易找到我们需要的 书籍。】 .... 活动导入法:课前让部分学生把自己的文具放到讲台上,上课之初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这些文具分分类,分好以后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鼓励其他同学说出不同的分类方法,通过活动导入课题。 【品析 ...................................,.初步感受分类的过程和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设置情景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很多漂亮的气球)这么多气球放在一起很乱,我们能不能给气球分分类呢? 直接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2)选定标准,分类计数。 按形状来分一分,可以分成几类,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小学数学绘本《星星工厂有点忙》教案3

《三位数的读、写》绘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绘本《星星工厂有点忙》 教学目标: 1、在绘本学习中,借助星星的直观模型,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2、在已有读、写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模仿、讨论,学习读、写三位数。 3、感受绘本故事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三位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课件、卡通图片贴、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故事,激发兴趣 师: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要为大家带来一个精彩的故事《星星工厂有点忙》,想听吗?那你可要认真听哦,边听边思考,这里边含有数学知识呢。 师:在遥远的星空中,有一个忙碌的星星工厂,专门制造闪亮的星星。工厂里有一群爱劳动的人,他们是:董事长星婆婆、送货员阿闪,还有负责包装星星的云朵姐妹。可云朵姐妹有烦恼:“我们只认识数字1到9,那么多的星星,要怎么数呢?” 2、一袋10颗 师:星婆婆张开双手,不慌不忙地教他们:“像这样,把比9颗多1颗的星星装到一个袋子里,就可以啦。”那一袋有几颗?(10颗)。就这样,分散的星星每10个10个就被装成一袋,很快就装完啦。 3、复习旧知:数位个位、十位的意义 (1)2袋5颗的记录方法:25(生说) 师:另一边,电话铃响个不停。你听,“叮铃铃,喂,你好!请给热热闹闹王国送2袋5颗星星。”“嗯,好的。”星婆婆快速在订单上写上2袋5颗。订单接连不断,星婆婆累得满头大汗。看着订单,阿闪想:“2袋5颗,写成哪个数更简便?”聪明的同学们,你想到了吗? 生:袋和颗不写,2袋5颗星星记成25。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袋10颗,2袋是2个十,5颗是5个一,所以是25。 (2)师结合PPT、板书复习十位,个位的意义 师:学以致用,你真棒!阿闪也是这样想的。(PPT)把字去掉,按顺序写,2写在(十位)(贴),表示袋子数(贴袋子图),5写在(个位)(贴),表示零散的星星数(贴星星图)。多亏了阿闪的好办法,星婆婆记录订单快多了。 4、复习旧知:百位的意义、100的读写 (1)1箱是10袋 师: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星座大会即将开始,订单量越来越大,你听,“请尽快给迷迷糊糊王国送2箱3袋6颗星星。”云朵姐妹不懂了:“1箱有多少星星呢?”星婆婆回答:“1箱啊,就是10袋星星。”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意图 【篇一: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整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数字和编码》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身份证编码的含义,体会编码编排的特性及使用的广泛性,从而初步的学会编码。 2、通过学生和计算机的对话,让学生了解数字编码的科学性,能运 用所学数学知识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编码含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比较 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编码、使用编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身份证编码的编排方法,体会编码编排的合理性,科学性。教 学难点: 1、探索编码的编排方法,体会编码编排的合理性、科学性,初步学 会科学合理的编码。 2、认识到计算机是学习的有力工具。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数字编码和相关的编码知识(如:调查了解本地邮政编码、几个电话号码、几个车子牌号分别是什么?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等) 教学过程: 一、铺设激趣 观看课件演示 1、体会数字在生活中的使用,导入编码,揭示课题。 2、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3、提出研究对象:身份证号码。 (设计意图:从数字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拓展(利用查询工具查询老师的信息) 1、了解身份证号码中包含的信息(小小查询员) ①身份证号码的位数。 ②查询老师的身份证号码。 ③身份证号码包含的信息。 2、调查身份证号码编排的方法(小小调查员) ①身份证中的每一种信息分别是由哪几位数字所表示的。 (利用网页观察比较,交流想法) ②学生调查汇报。 ③归纳编排的方法。 3、体会编排的特性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邯郸冀南新区辛庄营乡学区大马庄学校张新亮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老师精彩展示: 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有请今天的小老师。(出示视频动画) 小老师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我们分享了生活中的字母表示,下面我们就沿着他的发现走进字母的世界。——用字母表示数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在你原有对字母了解的基础上,你还想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哪些知识呢?

三、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对我们是邻居,那你们知道我的年龄吗?猜猜看! 四、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猜了老师的年龄,到底谁猜对了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条重要信息。不过,我需要知道一位同学的年龄,(指名一学生问)××你今年多少岁? 生:我今年11岁。 师:那,我比××大25岁。 教师出示信息并板书:我比××大25岁。 师:根据这个信息,你们现在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吗?(36岁)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1+25=36(岁) 师:嗯,说的不错。下面,请你们帮老师再算一算,当××1岁、2岁、3岁的时候,我各是多少岁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 1+25=36 2 2+25=37 3 3+25=38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有趣的排序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有趣的排序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 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 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 辑思维,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 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 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动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水平的发展,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 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使用 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相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 筑物等等。 活动过程: 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 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向

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实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1、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跟物品娃娃排队的? 2、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师小结: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能够按物品的大小、形状、 颜色、数量、长短等特征来排队,排序的规律也有很多,如:abab、a a 、abcabc………… 三、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问题:除了上面这些排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排法吗?谁想到了?除了横着排,还能够怎样排?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探索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3、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排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4、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能够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 排法。 四、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会使用到排序的方法?(如:舞蹈的动 作编排、昼夜的更替、服装的装饰……) 五、延伸活动:装饰服装。

小学生数学绘本阅读有效性研究

成都市马家河小学微型科研课题申报册课题名称:小学生数学绘本阅读有效性研究 研究团队:王玉黄兴丽秦淼唐红军曾莉敏研究周期: 2016年3月至 2017年3月 (本表填报用黑色或蓝色墨水笔正楷书写)

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城郊小学生数学绘本阅读方法的研究 主研人员唐红军 王玉参研人员黄兴丽秦淼 曾莉敏 研究对象小学2-6年级小学生 预期成果A√调查报告 B√研究报告 C√论文 D√影像制品 E√案例、随笔或工作笔记F其他数学绘本阅读课例 研究时间 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 研究步骤 研究进程(每个阶段研究任务) 前期准备 ( 2016年3月 - 2016年4月) 1、找绘本(研究人员根据自己 所教年级选择相关绘本) 2、设计调查问卷。 实施阶段 ( 2016年5月 - 2016年12月) 1、老师根据绘本研究阅读方法。 2、撰写阅读课教案,每周开展 一节数学绘本阅读课。 3、每月小结一次,反思本月情 况,调整下月的方法指导。 总结、鉴定、结题1、学生阅读小报、学生自编绘

(2017年1月- 2017年3月)本。 2、教案本,每个年段的方法与绘本集 3、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 背景及意义 阅读是人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阅读和书写更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 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讲到阅读人们自然而地会想到语文的阅读。可是,生活中除了语文的阅读 数学的阅读也无处不在 而人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往往不如语文的阅读能力。随着新课程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这门强调逻辑思维的学科具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人们开始关注“课外阅读”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来建构数学的学科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拓宽学生数学领域的知识。 鉴于数学课外阅读日渐重要的地位,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数学读物吗?他们喜欢阅读什么样的数学读物?他们是怎样阅读数学读物的呢? 具相关调查显示,小学生对于数学课外阅读具有下面的共性问题。(1)阅读片面,学生不知道数学课外读物的种类不仅仅是学习辅导材料,还包括数学故事、数学人物、数学欣赏、数学历史、数学典故、经典数学问题……(2)阅读倾向明显,更多的学生对于数学课外读物的选择更多倾向富有智力挑战的类型。对于阅读收获方面,一半的学生

《确定位置(一)》教学设计意图

《确定位置(一)》教学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教学实现有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的界定 1、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应是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一种“渴望与需求”,不应仅限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该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是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一种“内在需求”。“情境创设”还是从现实生活通向知识的桥梁,“情境创设”要想办法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不应为情境而情境,情境不是一种“装饰”应是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让学生关注情境,在观察过后有渴望、有思索,有利于促进“新问题”的解决。 2、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有效课堂的基本标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精当;(2)讲课精炼有效;(3)主体作用发挥;(4)分层教学落实;(5)师生关系和谐;(6)教学目标达成。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也明白了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是目前还有些教师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情境创设的基本功,主要表现有二:一是不会创设情境或情境创设的不到位;二是不会运用创设的情境,导致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游离与知识之外,或脱离学生实际,或花里胡哨的。出现了不少情境创设“花”,问题引入“偏”整堂课成了情境化的课堂,有些课教师在情境创设上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所有这些不仅仅没有达到方便、激发、吸引学生学习的目的,反而影响了教学进程,教学任务完不成拖堂,课内损失课外补,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在一片“热热闹闹”失去了价值。 三、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设计意图:第一个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感悟到游戏中的一种规定性。第二活动欣赏图片,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说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起,贴近学生的生活,勾起学生对生活中有关位置问题的回忆,为新课铺垫。 (一)、铺垫导入 设计意图:2011版新课标指出创设数学情境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无论是新知识的接受还是纳入,都取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都应该确保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使学生在“既陌生,又似曾相识”心理驱使下,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这节课正是从开家长会找位置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展开本课的学习,通过创造冲突,一步一步引出确定位置所需要的信息。 (二)、探究方法,认识数对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绝不是简单的文本重现,而是教师与学生对文本的新认识、新创造。通过讲数学家的小故事,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的生发学习的需求。主动探索位置的更简洁写法这个情境中,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合情推理等一系列的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上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类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类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分类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分类教案吧。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伞图片各2张,小动物图片各一张,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营业员小熊把一堆乱乱的伞放好,可突然听见这些伞说话了,“喂喂喂,你可别把我们这么放,我们不这样住,我们要一样得住一家”。听伞们这么吵,小熊可急坏了,“呀!这,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好吗? 1、出示图片——红、黄、蓝不同样色的伞 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下我们该把伞怎么放更合适呢?(要求幼儿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贴) 3、让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开业,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 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小喜鹊、小山羊、大老虎、大狮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 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

王宏数学绘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绘本《时间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时针、分针走的关系使学生知道1时=60分,认识几时几分。 2.通过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初步感知时间的特性,能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钟表,能够正确的读出时间。 教具学具:绘本,媒体课件,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初步感知 1.由宇宙奥秘引入时间观念。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太阳、地球……)第一缕光来到世界是哪一天?难道早在这个世界产生之前第一缕光就流向了我们吗?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答案?(想)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时间的奥秘。(板书:时间)二、探究新知,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的特性。 师:出示绘本图片,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时间是早晨、中午、晚上这样重复的。 总结: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只是因为太阳每天升起,而这种自然的反复特性,使我们感到时间是“循环的”。 媒体出示课件,教师提问:时间是不是像这样一会长,一会短? 师:虽然我们在玩的开心时感觉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无聊时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但实际上时间的长度是固定的,因为我们的主观感受感觉有时长、有时短。 师:瞧,这是什么?(PPT展示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人们为什么发明钟呢? 师:为了让时间不能随着性子变长变短,人们就发明了钟表。 2.认识钟面。

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师: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师: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座位的同学先讨论讨论。 教师总结。 3.认识秒。 媒体演示:闭眼,再慢慢睁开眼睛的时间,大约就是1秒钟。 媒体演示倒计时的声音,使学生感官直接地感受1秒的长度。 4.认识分。 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媒体演示方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 师: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通过读、写、算、数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时间观念。电脑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口算。第四组:数数。 5.认识时 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幼儿园小班数学《数数》教案设计

幼儿园小班数学《数数》教案设计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数数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接触并认识了数字,初步懂得数的实际意义。本活动旨在通过按数捡蛋、数蛋、玩“偷蛋”、帮鸡妈妈数蛋等游戏形式,让幼儿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并能排除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干扰,学会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不漏数,说出总数。 点评:教师的选材和设计思路好。《指南》指出:幼儿对基数意义的理解是从他们的数数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正是数数,特勋是数数的动作以及对动作的反思起到了一座桥梁的作用——帮助幼儿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本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会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点评:老师拟定的巨标较恰当,把“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目标。数学较为抽象。小班幼儿学习数学需要老师创设游戏的情景,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才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乐意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认识了数字1—5,幼儿有初步的点数经验。 2.物质材料:小老鼠头饰,大篮子6个,小篮子30个,蛋宝宝(熟的鸭蛋、鸡蛋);一排或两排的蛋盘每人一个,绘有不同数量蛋的卡片30张,“仓库”3座,大黑板一块,1—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捡的蛋应和篮子上的数字一致。 (2)提问:你捡了几个蛋?(检验幼儿捡的蛋是否和数字对应。) (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一、对号入座。19% 1、画圆时,把圆规两脚尖的距离定为4厘米,所画圆的直径是(),面积是(),周长是()。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最长的一条是()。 3、车站大楼上的大钟,秒针长1.3米,分针长1米,经过1小时,分针的针尖走()米。 4、一个圆的周长扩大5倍,它的半径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5、如果x-y=4,那么x、y()比例;如果a:4= ,那么a、b()比例; 6、圆的半径和()成()比例;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比例。 7、在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8、一个精密零件长1.2毫米,画在图纸上长6厘米,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9、一根铜丝长12.56米,正好在一个圆形线圈上绕满50周,这个线圈的半径是()厘米。 10、草地上有一木桩,把一只羊用绳子栓在木桩上后,绳长3米。这只羊最多可以吃到()平方米的草。 11、两个圆的半径和是12米,大圆的直径是14米。那么小圆的面积是()。 12、一个圆形花坛,半径是3米,如果半径增加到4米,那么花坛的面积增加()平方米。 二、我当包公。6% 1、半径是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2、长方形、圆、等边三角形和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半圆的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相等。…() 4、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一定相等。…() 5、x=y+ky(k一定),那么x、y成正比例。…() 6、圆心角越大,扇形也越大.…( ) 三、择优录取。5% 1、用10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下列图形,()的面积最大。 A、正方形 B、圆 C、长方形 D、平行四边形2、把5:3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 A、增加10 B、增加9 C、乘上3 D、不变 3、一个圆的半径增加2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平方厘米。 A、3.14 B、4 C、12.56 D、无法确定 4、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A、等边三角形 B、长方形 C、直角梯形 D、等腰梯形 5、在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直径是3厘米的圆,最多能画() 个不重叠的圆。 A、1 B、2 C、3 D、4 四、当回会计师。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或面积。9% (1)r=3米,求c (2)d=8厘米,求s (3)c=12.56分米,求s 2、求下面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8% 3、求下面各图周长(只列综合算式,不计算)。8% 五、走进生活。43% 1、在一张周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 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