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湖南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最新湖南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编花篮》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3.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曲调为齐声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与与豫剧唱腔有明显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歌曲前五个短句每乐句为两小节,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方法构成,后两个乐句匀为三小节,节奏紧凑,一气呵成。编花篮的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调式的基础上。第六、七句加入了表达情感的衬词、衬句,因此,扩大了乐句的长度,变为每乐句六小节,与前五乐句形成了对比。第七乐句结束句综合运用了前面几个乐句的衬词“哪哈依呀嗨”使之具有了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花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把我们生活的空间装扮的更加美丽,在我国的河南省有全国闻名的洛阳牡丹,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走进河南,感受那里的意蕴风情,现在就让我们瞧瞧那儿的风景吧!

画面结束:师:河南人特别喜欢花,他们还有一双灵巧的手,能编出各种各样的花篮,有首歌就叫《编花篮》,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新歌教学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师生随音乐节奏轻轻点头.

师:听了《编花篮》这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样?生:高兴、活泼、开心、愉快、欢乐等.

(2)师:你们真会听音乐,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欢快、活泼的旋律。课件播放《编花篮》,师生边听边打节拍。师:从歌词中你听到了什么?

师小结:《编花篮》这首歌曲调欢快,活泼,描写的就是一群姑娘上山采牡丹的喜悦心情,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 先来读一读歌词吧!

2、读歌词

师:谁来读一读?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谁能读得更美一点!

3、哼唱旋律,解决难点师:你读得真有感情,让们再来唱一唱吧!

怎么坐唱歌好听(抬头、挺胸、身体坐正),请小朋友们用“噜”“啦”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哼唱。师:觉得有什么难唱的乐句吗?

师:噢,老师知道了,你们提出的就是音乐中的装饰音,怎么唱呢?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加了装饰音的小音符和没加装饰音的有什么不同。

师范唱:加倚音的音符和不加倚音的音符的区别

师: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更好听?

师:在唱这些小音符的时候,我们要唱得圆滑一点,小音符唱得短而轻。请小朋友把有装饰音的乐句跟着老师模唱歌谱。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lu”再完整的唱一遍,相信你们唱得一定比上次好。

5、处理歌曲的感情

师:小朋友学得真快,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合唱团的小朋友唱的和我们小朋友唱的有什么不同。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比我们唱得更欢快、喜悦等。前面部分唱得很跳跃,后面一部分唱得比较舒展。

师:大家说得真好,让老师也从同学们的歌声中听到喜悦,从表情上看到快乐,行吗?

生:有感情的唱。

课堂延伸—小香玉、河南豫剧、乐器、河南话特点总结。

三、载歌载舞,巩固歌曲

1、师:你们的歌声真美,刚才唱歌时,我们已经加上插花的动作,想想还有什么好的动作,我们分四个小组创编,看哪个小组创编得最棒、最有新意。

2、生分组创编课件同时播放《编花篮》歌曲。

四、拓展延伸

师:短短的时间,同学们把歌唱得这么动听,舞也跳得这么吸引人,老师心里真高兴,其实,我国关于花的民歌还有很多,现在让我们来听几首。生分别欣赏陕北民歌《兰花花》、江苏民歌《茉莉花》、新疆歌《送你一朵玫瑰花》。生说听了这些歌有什么感受。

五、教师: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主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

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

《新疆之春》

教学活动流程

《小鸟小鸟》

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能力目标: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情感目标: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难点: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伴着音乐走进教室。

2、同学们,你们熟悉这首歌曲吗?正像这首歌曲中所说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一样盛开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中,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当然我国的少数民族很多,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的是羌族。

3、走进羌族(出示课件)。

4、听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二、新授:

1、歌曲中介绍了羌族的乐器和舞蹈,大家听出来了吗?

2、介绍羌笛,欣赏锅庄舞。(出示课件)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羌族民歌《吹起羌笛跳锅庄》。复听歌曲,请学生谈感受。(歌曲欢快活泼)

4、歌曲为什么会欢快活泼呢?让我们一起来拍一拍这些十六分音符节奏,它在歌曲中起什么作用呢?(板书:十六分音符节奏使歌曲欢快活泼)

5、生听琴感受5.6.7.8.小节与13.14.15.16小节旋律完全重复的特点。

6、教师分别演唱1.2.3.4小节与9.10.11.12小节的旋律,让学生聆听节奏旋律大部分重复,略有不同的特点。(板书:运用变化重复的作曲手法,使歌曲更欢快活泼。)

7、师分句教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8、随琴哼唱第二段歌词。(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大家评价哪组唱的好,并处理歌曲。

10、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出点难题,你们敢于接受挑战吗?老师出示一条节奏1、X -︱X -︱ 2、X X ︱X X︱,你们边打节奏边唱歌,能做到吗?

11、学生随录音,边唱歌,边打节奏。

三、小结:

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音乐。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多彩的表现形式,震撼着我们中国人,震撼着整个世界。愿已经爱上少数民族音乐的每位同学能尽情徜徉在这音乐长廊里,以享受更多的“美味佳肴”!

四、布置作业:

预习“瑶族”的民俗风情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本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

3、指导学生唱好二声部歌曲,在均衡、和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培养集体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弱起节奏OX XX。

2、二声部的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同学们在悠扬的《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乐曲声中拍手走进教室。

2、采用音乐,师生问好。(略)

3、放录音《采茶扑蝶》片断,老师带领做律动。

二、节奏训练

板书:①4/4O X X X ②2/4O X X X

脚手脚手脚手脚手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同时比较两种节奏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比较中领会)

三、导入新课

1、师放录相,屏幕上出现一群孩子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边欢笑、一边划桨,尽情地、幸福地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至歌声消失、关闭。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划船小朋友们唱的歌曲好听吗?(生答略)。既然好听,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教师出示大歌页。

2、作品及作者简介:歌曲创作于50年代中期。词作者乔羽是中国音乐文协主席,著名词作家。曲作者刘炽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

3、教师边弹琴边充满深情的范唱第一段词。

4、请三位同学分别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教师先分别教唱二个声部的曲谱。

方法:教唱法与听唱法及随琴跟唱法。在较熟的基础上按谱填唱第一段歌词。

6、重点练习合唱部分。

方法:①一声部唱,二声部默唱。( 相互交换 )

②二声部合唱(教师伴奏可跟随二声部)

四、巩固练习:

1、竞赛唱。

分男女生唱、分小组唱、个人组对唱等形式。

2、跟伴奏带唱

教师指挥,要求唱得优美、动听、充满热情和自豪的感觉,启发培养学生表现美的

能力。

3、表演唱

跟随录音,手握笔或尺作桨,启发学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创造性的表演,活跃气氛,使音乐课堂进入高潮。

五、课后小结:

1、今天我们唱演的真高兴,但高兴的同时要思考“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我们怎样去做才能报答党的恩情?

2、下课后,请同学自己填唱最后两段歌词。

渴望春天

教学目标

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通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

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2、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体验在清新流畅的音乐中焕发的青春气息,唤起学生对音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学重点1、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2、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学难点 1、歌曲情感的表现。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3、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

教学过程

一、听春——导入[出示幻灯片1]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同学们演奏一首乐曲,熟悉旋律的同学可以跟我一起表演……《春天在哪里》

二、看春——出示春天景物图[出示幻灯片2]

师:提问老师刚刚演奏的乐曲描写了何时的景物?

生:春天的景物。

师:大家喜欢春天吗?

生:喜欢

师:喜欢春天的那些元素呢?你能模仿春天的声音吗?

生:小草,小鸟……

师:老师也很喜欢春天,所以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揭示课题《渴望春天》[出示幻灯片3]

三、唱春——《渴望春天》

(过渡语句:首先请同学们边听边观看乐谱,熟悉歌曲的拍子、情绪。)

1. 了解6/8拍子[出示幻灯片4]

概念: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

强弱:强弱弱次强弱弱

节奏感:犹如以舞姿召唤同伴的蜜蜂在跳跃、飞舞;又如树枝上新展开的嫩芽在随风飘荡……

2. [出示幻灯片5]分析歌曲,寻找节拍感觉,体验歌曲情绪、速度等音乐要素。

在听赏之后,我们发现,歌曲情绪愉快,速度稍快,结构很规整,有两个大乐段,四个乐句组成,其中每一乐句都是以弱起小节开始。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歌词,给歌曲划分语句。

A B

a a1

b a2

(1-4小节)(5-8小节)(9-12小节)(13-16小节)

3.学唱歌曲[出示幻灯片6、7、8]

A.拟声演唱,运用春天的声音模唱旋律,比如鸟的叫声“LA”;风的声音“LU”;雨的声音“LI”;树叶摩擦声“沙”……每组选一种进行模唱,然后分组评比。

B. 拟型演唱,加入强弱关系模唱,唱出春天摇曳荡漾的水波,飞舞的蝴蝶……思考:歌曲用什么样的声音、力度、速度演唱才能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及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C.带歌词演唱,放录音,同学跟唱,然后分组评比,看哪组同学能把歌词填准确。完整的唱歌词,注意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哪些地方表现了渴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有感情的去表达一种渴望春天的青春气息。[出示幻灯片9]

D.突破难点,准确处理连音线的唱法,找准换气点,唱准变化音#1和#4,准确把握休止符,唱准装饰音。

(连音线的处理运用数拍子的方法,换气采用受惊吓的方式抢气演唱,变化音唱起来有点像走调,休止符可运用抓住的指挥手势解决难点,装饰音可运用滑行的方法演唱)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运用了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选择唱不好的乐句,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和声音来表现歌曲,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

四、悟春——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我们演唱的《渴望春天》那么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同学们,作者要多么的喜爱春天,才能写出那么盼望春天来临的曲调呢?你对作者有多少了解呢?[出示幻灯片10]

1.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之一,被誉为“音乐神童”,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600多部作品,遍及各种体裁,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业绩。

2.《渴望春天》背景:作于莫扎特贫困交加时,可作品却充满了天真与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3.再唱歌曲,感受作者爱春、盼春的情感。[出示幻灯片11]

4.莫扎特用歌表现春,朱自清用散文表现春,你想用什么表现呢?

以“春”为主题进行活动交流,请同学们画一画春天的图,背一背春天的诗歌,唱一唱春天的歌曲,跳起春天的舞蹈,说一、二句心中赞美春天的话,活动后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卢沟谣》

教学目标

1. 会唱并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 能够为歌曲分段,了解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3. 掌握“渐强,反复跳跃,倚音”等音乐记号。

教学重点

1. 用不同的情绪表现歌曲不同的段落。

2. 能运用“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

高音比较多,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竖笛。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进教室

随音乐《卢沟谣》进教室,同时播放“卢沟桥”图片,感受卢沟桥美丽的风景。

二、导入

刚才我们看到的地方是哪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卢沟桥的歌曲《卢沟谣》。

三、新授

1、初听歌曲(视频1)

歌曲情绪如何?歌中描写的卢沟桥是什么看样子的?

2、认识卢沟桥(现实中的卢沟桥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视频2)

3、复听歌曲

就让我们再来聆听一次歌曲,你是否听出了卢沟桥的秘密呢?(歌曲录音)

根据故事的发展和情绪的变化,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

4、配音乐朗读歌词(伴奏音乐)第一段

5、填词演唱

先找音乐符号——板书总结力度、速度

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听听老师在音乐符号的地方怎么唱的,生轻声跟唱。

6、生演唱第一段,先发声练习——渐强

师画旋律线“元明清,七百年”,让生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将声音大胆沉下。

“卢沟渡,摆渡船”,要唱得连贯。

7、生复唱歌曲,着重注意师强调的地方。

8、你们的歌声真美,卢沟桥的美被大家完全展现出来了。但,就是这么美的卢沟桥,在1937年的7月7日,彻底的变了。(视频2)

看了这段历史,你的心情怎样?所以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第二段?

师范唱第二段(愤怒的),生跟唱

9、生用愤怒的情绪,唱第二段的歌词。唱之前理顺音乐记号,力度、速度,并让生掌握反复记号(板书)

比较两段的结束句:

万古卢沟佑安澜(二段)——清唱——起伏较大

卢沟晓月照大川(一段)——清唱——平缓

10、讲解结束句

并整理歌曲结构:

A——B——B——结束句

11、完整演唱

四、音乐拓展

1、了解《卢沟谣》这首作品。

2、用竖笛演奏34页旋律

3、观看卢沟桥事变视频

五、总结

现在的卢沟桥依然很美丽,但发生在它身上的那段历史是永远抹不去的,我们要铭记历史,奋发图强,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更加强大!

《松花江上》

(1)《松花江上》的歌曲意境及演唱要求:《松花江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1937年7月,张寒晖作《松花江上》于西安,词曲均出他之手。1931年,日本当局为实现其侵吞中国的野心,令其驻东北的关东军在制造了一系列挑衅事件后,于9月18日突然袭击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次日占领沈阳。此后,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日军的魔爪伸遍了东北各地,东北三省先后沦陷。1936年11月,正在西安二中任教的青年教师张寒晖,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民族灾难的深重,又目睹西安街头流亡同胞的凄惨,遂激发起一股创作的冲动,彻夜不眠,一笔呵成地写下了《松花江上》的词曲。张寒晖毕业于北平艺术学校,学的是戏剧表演专业,当时懂得的作曲知识甚少,甚至不懂得记谱,但炽热的民族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在他心中凝成了不可抑制的旋律,如潮水汹涌。歌曲出现后,立即在西安的东北军、东北流亡学生及广大群众中传唱,并很快传遍了全中国。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而且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张寒晖,可是,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却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1936年底,周恩来总理曾代表中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会议结束时,周总理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

起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这首歌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为结构。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唤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整个歌曲以下行音调的旋律进行和我国民族音乐中常用的重章叠句的旋法为特征,情感真切、动人。

歌曲第一部分由两个基本重复的长乐句构成。每一乐句都以从容的节奏和流畅而深沉的音乐语言,叙述了东北故乡的富饶美丽及敌人侵占后人们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惨痛心情。从旋律的起伏布局上看,“在东北松花江上”及“衰老的爹娘”等词句,显然是作者着意突出的地方。歌曲第二部分倾诉流亡者背井离乡后的悲痛心情。下行音调在这里得到更多的运用和发展,调性也由前段较明朗的C 大调转入带有阴郁色彩的a 小调。当“‘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第二次重复出现时,结尾三个音降低八度,歌声使人不禁泪下:接着是滔滔不绝的、痛心的吐述。这里,旋律、节奏都与前边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前面是疾声呐喊,此处则可视作内心的独白,感情内在而压抑。但唱到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时,激动之情终于爆发出来:首独唱曲的尾声是全曲的高潮,也是整首歌曲情感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以深沉而激动的感情,倾吐出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四、教学总结

总结课堂所学习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复习巩固发声练习以及声乐作品《松花江上》、《想亲娘》以及相应程度曲目的演唱技巧与处理。

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