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

D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

D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
D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与并集(新课标)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与并集 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 与交集; (2))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二、 新课教学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1求集合A 与B 的并集 ① A={6,8,10,12} B={3,6,9,12} ② A={x|-1≤x ≤2} B={x|0≤x ≤3} (过度)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2求集合A 与B 的交集 ③ A={6,8,10,12} B={3,6,9,12} ④ A={x|-1≤x ≤2} B={x|0≤x ≤3}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用彩笔图出)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例题讲解: A

集合的交集与并集教学案例

集合的运算——交集与并集教学案例

新课例2(2)已知A={x | x 是奇 数},B={x | x 是偶数},Z={x | x 是整数},求A ∪Z,B∪Z, A∪B. 解A∪ Z={x | x 是奇数} ∪{x | x 是整数}={x | x 是整 数}=Z; B∪Z={x | x 是偶数} ∪ {x | x是整数}={x | x 是整数} =Z; A ∪B={x | x 是奇数} ∪{x | x是偶数}={x | x 是整数} =Z. 三、综合应用 例3已知C={x | x≥1},D= {x | x<5},求C ∩ D,C∪D. 解 C ∩ D={x | x≥1} ∩ {x | x<5} ={x | 1≤x<5}; C∪D={x | x≥1}∪{x | x< 5}=R. 练习1 已知A={x | x是锐角三 角形}, B={x | x 是钝角三角形}. 求A∩ B,A∪B. 练习2 已知A={x | x是平行四 边形},B={x | x 是菱形},求A ∩ B,A∪B. 练习 3 已知A={x | x 是菱 形},B={x | x 是矩形},求A∩ B. 例4 已知A={(x,y) | 4 x +y=6},B={(x,y)| 3 x+2 y= 7},求A∩ B. 解A∩ B={(x,y)| 4 x+y 师:出示例 1(2),例2(2) 生:口答. 师:请学生对 比交、并运算定义 的不同,强调定义 中“公共元素”与 “所有元素”的不 同含义. 师:引导学生 画图、讨论、解答, 在黑板上写出各题 答案. 师:订正答案,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 给以纠正、讲解. 例4教师首 先引导学生分析得 出:A∩ B的元素是 集合A与集合B中 通过综合应用,使学 生进一步掌握求交集、并 集的方法,并与前面学过 的知识结合,使学生对学 过的集合有更新的认识. 在板书例4的过程中, 使学生明确初中方程组的 解的含义.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练习题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练习题 1.1.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 A?{1,3,5},B?{2,4,6},C??1,2,3,4,5,6?; 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 用Venn图分别表示上面各组中的3组集合。 思考:上述每组集合中,A,B,C之间均有怎样的关系? 1、交集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 作集合A、B的交集。记作:A∩B 读作:“A交B” 。 即:A∩B={x|x∈A,且x∈B} 用Venn图表示: 常见的3种交集的情况: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 集合没有交集 讨论:A∩B与A、B、B∩A的关系? A∩A=A∩?=A∩BB∩A A∩B=A ? A∩B=B?: 1、A={3,5,6,8},B={4,5,7,8},则A∩B=; 2、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则A∩B= 3、A={x|x>3},B={x|x 2、并集定义:一般地,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 的并集,记作A∪B,读作:“A 并B” 即A∪B={x|x∈A或x∈B}。 用Venn图表示: 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者”这两个条件。 讨论:A∪B与集合A、B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A∪A=, A∪Ф=, A∪B∪A A∪B=A? , A∪B=B?: 1、A={3,5,6,8},B={4,5,7,8},则A∪B= 2、设A ={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则A∪B=; 3、A={x|x>3},B={x|x 3、一些特殊结论 ⑴若A?B,则A∩B=A;⑵若B?A,则A∪B=A; ⑶若A,B两集合中,B=?,,则A∩?=?, A∪?=A。 1 求A∪B。 2、设A={x|x>-2},B={x|x 3、已知集合A={y|y=x2-2x-3,x∈R},B={y|y=-x2+2x+13,x∈R}。求A∩B、A∪B 4、已知{3,4,m2-3m-1}∩{2m,-3}={-3},则m =。

集合间的并集交集运算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1.1.3 课时4 一、选择题 1.若集合A ={0,1,2,3},B ={1,2,4},则集合A ∪B =( ) A .{0,1,2,3,4} B .{1,2,3,4} C .{1,2} D .{0} 解析 由并集的概念,可得A ∪B ={0,1,2,3,4}. 答案 A 2.已知集合M ={(x ,y )|x +y =2},N ={(x ,y )|x -y =4},那么集合M ∩N 为( ) A .x =3,y =-1 B .(3,-1) C .{3,-1} D .{(3,-1)} 解析 ∵要求集合M 与N 的公共元素, ∴? ?? ?? x +y =2x -y =4解得? ?? ?? x =3 y =-1∴M ∩N ={(3,-1)},选D . 答案 D 3.设全集U =R ,A ={x ∈N |1≤x ≤10},B ={x ∈R |x 2 +x -6=0},则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 .{2} B .{3} C .{-3,2} D .{-2,3} 解析 注意到集合A 中的元素为自然数,因此易知A ={1,2,3,4,5,6,7,8,9,10},而直接解集合B 中的方程可知B ={-3,2},因此阴影部分显然表示的是A ∩B ={2},选A . 答案 A 4.满足M ?{a 1,a 2,a 3,a 4},且M ∩{a 1,a 2,a 3}={a 1,a 2}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解析 直接列出满足条件的M 集合有{a 1,a 2}、{a 1,a 2,a 4},因此选B . 答案 B 二、填空题 5.[2015·福建六校高一联考]已知集合A ={1,3,m },

集合的并集和交集完美版

第3课时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2)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结果,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掌握的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进行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思考,获得并集与交集运算的法则,感知并集和交集运算的实质与内涵,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运算法则的发现、完善,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认识客观事物,发现客观规律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交集、并集运算的含义,识记与运用. 难点:弄清交集、并集的含义,认识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 在思考中感知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识,在独立钻研和探究中提升思维能力,尝试实践与交流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生疑析疑, 6} . 图表示为:

固化概念 . . . , 自学提要: ②交集运算具有的运算性质呢? ; } 图表示 {8}. )新华中学开运动会,设 ,

例1 已知集合A = {–1,a 2 + 1,a 2 – 3},B = {– 4,a – 1,a + 1},且A ∩B = {–2},求a 的值. 【解析】法一:∵A ∩B = {–2},∴–2∈B , ∴a – 1 = –2或a + 1 = –2, 解得a = –1或a = –3, 当a = –1时,A = {–1,2,–2},B = {– 4,–2 ,0},A ∩B = {–2}. 当a = –3时,A = {–1,10,6},A 不合要求,a = –3舍去 ∴a = –1. 法二:∵A ∩B = {–2},∴–2∈A , 又∵a 2 + 1≥1,∴a 2 – 3 = –2, 解得a =±1, 当a = 1时,A = {–1,2,–2},B = {– 4,0,2},A ∩B ≠{–2}. 当a = –1时,A = {–1,2,–2},B = {– 4,–2,0},A ∩B ={–2},∴a = – 1. 例2 集合A = {x | –1<x <1},B = {x | x <a }, (1)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A ∪B = {x | x <1},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1)如下图所示:A = {x | –1<x <1},B = {x | x <a },且A ∩B =?, ∴数轴上点x = a 在x = – 1左侧. ∴a ≤–1. (2)如右图所示:A = {x | –1<x <1},B = {x | x <a }且A ∪B = {x | x <1}, ∴数轴上点x = a 在x = –1和x = 1之间. ∴–1<a ≤1. 例3 已知集合A = {x | x 2 – ax + a 2 – 19 = 0},B = {x | x 2 – 5x + 6 = 0},C = {x | x 2 + 2x – 8 = 0},求a 取何实数时,A ∩B ?与A ∩C =?同时成立? ? ≠

集合的交集运算

§1.4集合的交集运算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 2.能使用V 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树立相对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交集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交集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问题1: (1)分别说明A B 与A=B的 意义; (2)说出集合{1,2,3}的子集、 真子集个数及表示; 通过复习 问题,回忆 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问题2:观察下面四个图(投影1), 它们与集合A,集合B有什 么关系? 图1—5 图1—5(1)给出了两个集合A、 B; 图1—5(2)阴影部分是A与B 公共部分; 图1—5(4)集合A是集合B的 真子集; 图1—5(3)集合B是集合A的 真子集; 教师说明: 图(2)阴影 部分叫集合A与 B的交集. 通过 设问引出 概念. A B (3)

概念形成1.交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 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集 合,叫做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即A与B的公共部分,记作A ∩B(读作“A交B”),即A∩B={x|x ∈A且x∈B}.如上述图(2)中的阴 影部分.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 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 素组成的集合. 师生共同完成, 教师用多媒体课 件演示并说明. 通过直观 图形,引导 学生理解 交集的概 念 概 念深化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 交集 教师说明: (1)当两个集合 没有公共元素 时,两个集合的 交集是空集,而 不能说两个集合 没有交集 (2)连续的(用 不等式表示的) 实数集合可以用 数轴上的一段封 闭曲线来表示. 培养学生 思维的深 刻性 应用举例 例1 设A={x|x>-2},B={x|x<3}, 求A B. 解:A B={x|x>-2} {x|x<3} ={x|-2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交集、并集

课时计划 年级班第周星期第节月日教材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交集、并集 教学目的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教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复习准备: 1.已知A={1,2,3}, S={1,2,3,4,5},则A S, {x|x∈S且x?A}= 。 2.用适当符号填空:0 {0} 0 ΦΦ {x|x2+1=0,X∈R} {0} {x|x<3且x>5} {x|x>6} {x|x<-2或x>5} {x|x>-3} {x>2}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交集、并集概念及性质: ①探讨:设{4,5,6,8} A=,{3,5,7,8} B=,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B后,指出它们的公共部分(交)、合并部分(并). ②讨论:如何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分别表示两个集合的交、并? ③定义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作A、B的交集。 记作A∩B,读“A交B”,即:A∩B={x|x∈A且x∈B}。 ④讨论:A∩B与A、B、B∩A的关系?→ A∩A= A∩Φ= ⑤图示五种交集的情况:… A B A(B) A B B A B A

教学内容与步骤 ⑥练习(口答): A={x|x>2},B={x|x<8},则A∩B=;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则A∩B=。 ⑦定义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用描述法表示是:A∪B={x|x∈A或x∈B} ⑧分析:与交集比较,注意“且”与“或”条件;“x∈A或x∈B”的三种情况。 ⑨讨论:A∪B与集合A、B的关系?→ A∪A= A∪Ф= A∪B与B∪A ⑩练习(口答): A={3,5,6,8},B={4,5,7,8},则A∪B= ;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则A∪B= ; A={x|x>3},B={x|x<6},则A∪B=,A∩B=。 2.教学例题: 1.例1:设A={x|-14或x<-5},求A∩B、A∪B。 数轴分析→比较:解方程组→结果 2. 指导看书P9例6、例7。 3.练习: 设A={(x,y)|4x+y=6},B={(x,y)|3x+2y=7},求A∩B。 几何意义→格式→注意结果 4.小结: 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图示、性质;熟练求交集、并集(数轴、图示)。 三、巩固练习: 1.若{-2,2x,1} {0,x2,1}={1,4},则x的值。 2.已知x∈R,集合A={-3,x2,x+1},B={x-3,2x-1,x2+1},如果A∩B={-3},求A∪B。(解法:先由A∩B={-3}确定x) 3.已知集合A={x|a-1

2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单链表)

/******************************************************** function: 使用单链表作为数据结构求2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programmer: LiCuixia@安师数计学院12软件 helper:LiuMenglu@安师数计学院12软件 data: 2014.2.26 idea:主要是使用while循环语句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LNode { char data; struct LNode *next; }LNode,*LinkList; void InitList_L(LinkList &L)//初始化单链表 { //memset(L->data,'/0',sizeof(LNode));//memset(L->data,'/0',sizeof(LNode))为什么不能用? L=(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创建头结点 L->next=NULL; } void OutputList_L(LinkList &L)//输出单链表 { LinkList q; q=L; printf("{"); if(q->next!=NULL) putchar(q->next->data); q=q->next; while(q->next!=NULL) {

(完整版)集合间的并集交集运算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1.1 1.1.3 课时4 一、选择题 1.若集合A ={0,1,2,3},B ={1,2,4},则集合A ∪B =( ) A .{0,1,2,3,4} B .{1,2,3,4} C .{1,2} D .{0} 解析 由并集的概念,可得A ∪B ={0,1,2,3,4}. 答案 A 2.已知集合M ={(x ,y )|x +y =2},N ={(x ,y )|x -y =4},那么集合M ∩N 为( ) A .x =3,y =-1 B .(3,-1) C .{3,-1} D .{(3,-1)} 解析 ∵要求集合M 与N 的公共元素, ∴????? x +y =2x -y =4解得? ???? x =3y =-1∴M ∩N ={(3,-1)},选D . 答案 D 3.设全集U =R ,A ={x ∈N |1≤x ≤10},B ={x ∈R |x 2+x -6=0},则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 .{2} B .{3} C .{-3,2} D .{-2,3} 解析 注意到集合A 中的元素为自然数,因此易知A ={1,2,3,4,5,6,7,8,9,10},而直接解集合B 中的方程可知B ={-3,2},因此阴影部分显然表示的是A ∩B ={2},选A . 答案 A 4.满足M ?{a 1,a 2,a 3,a 4},且M ∩{a 1,a 2,a 3}={a 1,a 2}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解析 直接列出满足条件的M 集合有{a 1,a 2}、{a 1,a 2,a 4},因此选B . 答案 B

二、填空题 5.[2015·福建六校高一联考]已知集合A ={1,3,m }, B ={3,4},A ∪B ={1,2,3,4},则m =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易知2∈(A ∪B ),且2?B ,∴2∈A ,∴m =2. 答案 2 6.设集合A ={-3,0,1},B ={t 2-t +1}.若A ∪B =A ,则t =________. 解析 由A ∪B =A 知B ?A , ∴t 2-t +1=-3 ① 或t 2-t +1=0 ② 或t 2-t +1=1 ③ ①无解;②无解;③t =0或t =1. 答案 0或1 7.已知集合P ={-1,a +b ,ab },集合Q =? ??? ?? 0,b a ,a -b ,若P ∪Q =P ∩Q ,则a -b =________. 解析 由P ∪Q =P ∩Q 易知P =Q ,由Q 集合可知a 和b 均不为0,因此ab ≠0,于是必须a +b =0,所以易得b a =-1,因此又必得a b =a -b ,代入b =-a 解得a =-2.所以b =2, 因此得到a -b =-4. 答案 -4 三、解答题 8.已知集合A ={x |0≤x -m ≤3},B ={x |x <0或x >3},试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 (1)A ∩B =?; (2)A ∪B =B . 解 ∵A ={x |0≤x -m ≤3}, ∴A ={x |m ≤x ≤m +3}. (1)当A ∩B =?时,有? ???? m ≥0, m +3≤3,解得m =0. (2)当A ∪B =B 时,则A ?B ,∴有m >3或m +3<0,解得m <-3或m >3.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

1.3 (1)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 上海市松江一中潘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只要结合图形,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且”、“或”,理解它们并不困难。可以借助代数运算帮助理解“且”、“或”的含义:求方程组的解集是求各 个方程的解集的交集,求方程的解集,则是求方和的解集的并集。 程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掌握有关集合运算的术语和符号,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会求给定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知道交集、并集的基本运算性质。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学习,提高观察、

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交集与并集概念、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概念理解与解题中运用; 交集与并集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 2、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子集与真子集的个数。 3、空集的特殊意义。 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概念 符号 图示 实例引入 交集 (并集) 性质 运用与深化(例题解析、巩固练习)

二、讲授新课 关于交集 1、概念引入 (1)考察下面集合的元素,并用列举法表示(课本p12)A=} {的正约数 为 x x 15 x B=} 10 为 {的正约数 x C=} x x 为 10 15 {的正公约数 与 解答:A={1,2,5,10},B={1,3,5,15},C={1,5} [说明]启发学生观察并发现如下结论:C中元素是A与B 中公共元素。 (2)用图示法表示上述集合之间的关系 A B 2,10 1,5 3,15 2、概念形成 ?交集定义 一般地,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 ∈A且x∈B}(让学生用描述法表示)。 ?交集的图示法

集合的并集与交集测试题

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 1、已知集合A ={1,3,5,7,9},B ={0,3,6,9,12},则A ∩B =( ) A .{3,5} B .{3,6} C .{3,7} D .{3,9} 2.集合A ={0,2,a},B ={1,a 2}.若A ∪B ={0,1,2,4,16},则a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4 3、 设全集{}I =1234567,,,,,,,集合{}{}A B ==135735,,,,,,则( ) A 、 B A I ?= B 、B A C I I ?=)( C 、 )(B C A I I ?= D 、)()(B C A C I I I ?= 4、 已知全集{}{}{}I x x x N A B =≤∈==|101352379,,,,,,,,,那么集合{}46810,,,是 5、 满足{}{} -??--1121012,,,,,M 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 6 B. 7 C. 8 D. 9 6、设集合A ={x|2≤x <4},B ={x|3x -7≥8-2x},则A ∪B 等于( ) A .{x|x ≥3} B .{x|x ≥2} C .{x|2≤x <3} D .{x|x ≥4} 7、设S ={x|2x +1>0},T ={x|3x -5<0},则S ∩T =( ) A .? B .{x|x<-12} C .{x|x>53} D .{x|-12

3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

1、引入:考察下面集合的元素: {|10} A x x =为的正约数,{|15} B x x =为的正约数, {|1015}B x x =为与的正约数, 若将它们分别用列举法表示,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定义:一般地,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符号语言:{|}A B x x A x B =∈∈ 且

【例1】设A ,B 是两个集合,分别为:{(,)|210}A x y x y =+=,{(,)|35}B x y x y =-=,求A B ,并且说明它的意义。 【例2】1、已知{|3}A x x =>,{|5}B x x =≤,求A B 。 2、已知{|3}A x x =>,{|}B x x k =≤,若A B φ≠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练习】课本P11-12,1,2,3,4

2、并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 【例3】已知集合{|23},A x x =-<<{|11}B x x x =≥<或,求A B 。 【练习】P12,1,2,3,4 【例4】已知集合{|1}A x x =≤,集合{|}B x x a =≥,且A B R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结论:

若A B B = ,则B A ?。 若A B B = ,则B A ? 【思考】1、已知集合{1,4,}A x =,2{1,}B x =,且A B A = ,求x 的值及集合A ,B 。 2、已知集合2{|20}A x x ax b =-+=,2{|(2)20}B x x a x b =-+-=,若 {1}A B = ,求A B 。

集合的交集、并集和差集

集合的交集、并集和差集(链表实现)数据结构#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linknode; typedef node *linklist; void print(linklist head) { linklist p; p=head->next; printf("该链表为:"); while(p) { printf("%-4d",p->data); p=p->next; } printf("\n"); }//print linklist creat() { linklist head,s,p; datatype x; head=p=(linklist)malloc(sizeof(linknode)); printf("请输入链表数据:"); scanf("%d",&x); while(x) { s=(linklist)malloc(sizeof(linknode)); s->data=x; p->next=s; p=s; scanf("%d",&x); } p->next=NULL; return head; }//creat

linklist jiaoji(linklist head1,linklist head2)//求两个集合的交集{ linklist p,q,head,r,s; head=r=(linklist)malloc(sizeof(linknode)); p=head1->next; while(p) { q=head2->next; while(q) { if(p->data==q->data) { s=(linklist)malloc(sizeof(linknode)); s->data=p->data; r->next=s; r=s; break; } q=q->next; } p=p->next; } r->next=NULL; return head; } //jiaoji linklist chaji(linklist head1,linklist head2)//求两个集合的差集{ linklist p,head,r,q,s; head=r=(linklist)malloc(sizeof(linknode)); p=head1->next; while(p) { q=head2->next; while(q) { if(p->data==q->data) {p->data=0; break; } q=q->next;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