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2月19日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十五”发展回顾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主要任务

一、壮大工业规模,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培育物流和旅游两大支柱,加快发展服务业

三、构筑中心城市框架,提升承载和辐射功能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增强社会公共服务供给

七、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动特区发展

八、发挥“五缘”优势,建设对台交流合作基地

九、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营造美好宜居城市

十、加强文明城市建设,构建和谐厦门

第四章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

一、工业布局

二、服务业布局

三、行政区产业发展导向

第五章切实保障规划实施

一、加强规划宣传力度

二、做好资金平衡工作

三、强化土地保障

四、继续实施好项目带动战略

五、加强规划的组织、监督、协调

注释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述厦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纲要》是“十一五”期间制定其它各类规划以及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政府及各部门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引领今后五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导航图,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十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应对、有效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四个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五年翻一番,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项目带动战略实施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中心城市框架初步拉开;对外开放继续深化,对台工作稳步推进,口岸功能增强;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城乡统

筹发展,“三农”工作成绩显著;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的实践证明,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必须坚持“以港立市”、基础先行;必须坚持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工业主导、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注重质量和效益;必须坚持“两手抓”、注重“三个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步推进。

专栏1“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二)存在问题

“十五”期间,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主要表现在:岛内外发展不

够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未能明显改善;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拓展缓慢,经济总量不大;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产品比较少;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中心城市功能亟待增强;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弊端仍然存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五年,也是迅速做强做大经济特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既存在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十一五”时期,世界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增强,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内经济将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中央把“特别能创新”作为新时期经济特区建设的基本内涵,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有利因素,地区间的分工与合作趋势明显,厦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部地区的铁路及高速公路连接线将相继建成,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拓展。这些都将为厦门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机遇。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未来五年,厦门的土地、淡水、原材料等资源瓶颈制约仍然比较明显;与国内发达地区、先进城市相比,厦门科技创新不足,高端人才缺乏,城市竞争力仍有较大差距;厦门与周边区域一体化程度不高,与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不相适应;对台作用还不够突出。这些都是厦门“十一五”期间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必须认真加以应对和克服。

总之,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为此,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奋发有为、趁势而上,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省委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以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为中心任务,以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关键,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创产业、体制、开放、对台、科教新优势,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强做大经济特区,不断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努力把厦门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历史性贡献。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财政总收入450亿元、年均递增16.5%以上,争取更快些更好些;力争人均GDP比2005年翻一番。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发展工业为重点,通过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做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

——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极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经济运行法规体系和体制环境;不断扩大领域,创新形式,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

——更加注重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统筹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加注重先谋后动、求真务实。以科学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思路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敢闯敢试、开拓进取的锐气,主动作为,善于作为,体现作为。

专栏2“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注:带“*”的四项指标为约束性指标,其余的指标为预期性指标。

专栏3 规划指标的属性

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凝聚全市人民意愿的战略意图,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其中的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

◇预期性指标是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来实现。政府要综合运用财政、产业、投资和价格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臵,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府意志的指标,是市级人民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区级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臵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第三章主要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结合厦门的城市定位、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提出厦门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项主要任务。

一、壮大工业规模,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一步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筑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业集中区,继续调整和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集聚,强化三大支柱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以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提高效益和质量。

(一)制造业三大支柱

1、电子信息制造业

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集群。

计算机及相关产品制造产业集群:以包括服务器在内的台式电

脑、笔记本电脑为主,显示器等相关设备和零配件为辅,延伸产业链,增强本地配套能力,不断壮大计算机产业规模。

数字视听产品制造产业集群:提升数字高清晰电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业化规模;继续扩大激光视盘机、音响和助听器等视听产业规模;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数字娱乐产品。

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产业集群:继续壮大手机制造业规模,积极拓展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应用;提高核心芯片、嵌入式软件的研究开发能力,引导企业整合研发资源,组建厦门集成和软件开发设计中心,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积极发展锂离子电子等配套产业。

电子元器件制造产业集群:继续壮大半导体传感器、片式电容器、超小功率继电器、变压器等元器件产品及柔性电路板生产规模;向集成电路设计和封装、平板显示器件、基础元器件制造等方向延伸产业链;建立共性技术平台,重点建设精密模具、注塑、印制板、贴片加工中心,增强配套能力。

2、机械制造业

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集群。

客车制造产业集群:建设汽车工业城,壮大大中型客车和专用汽车整车生产规模,提升冲压件、车身总成产品开发能力,引进客车底盘、轻型客车、客车空调、发动机等配套项目。

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以装载机、挖掘机、叉车、重型卡车等为龙头,延伸发展路面机械、环保机械等工程机械及配套的工程机械桥箱、铸锻件、液压油缸等零部件制造。

飞机维修产业集群:继续扩大飞机结构大修、改装的生产规模,并向发动机、起落架、控制系统、机载设备等部件和专业系统的维修延伸,形成一站式的航空维修基地。

电工设备制造产业集群:继续完善低压电器元件产品系列,扩大高压开关产品生产规模,发展智能化产品,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船舶修造产业集群:扩大大型集装箱船舶制造,建设游艇生产基地,发展船用设备制造业和修船业。

钨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扩大现有钨制品产业链生产规模,拓展钨钼合金制品加工和硬质合金加工产业链,开发新型钨制品材料。

3、化工制造业

重点发展三大产业集群。

芳烃系列有机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二期,发展瓶级和薄膜级切片、工程丝配套项目和下游染织等项目,延伸芳烃产业链;发展以对二甲苯(PX)项目副产品为原料的有机化工项目,延伸有机化工产品链。

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发展香精、香料、助剂等精细化工系列产品。

橡胶轮胎产业集群:扩大子午线轮胎生产,发展内胎、工程胎等橡胶系列产品及其配套产品。

(二)传统制造业

重点对食品、纺织、服装鞋帽、工艺品、印刷和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进行优化改造提升,发展食品加工、印刷包装、纺织服装、鞋革制品和建材等产业集群,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做强做精特色品牌。

专栏4 “十一五”重大制造业项目

“十一五”期间实施重大制造业项目37项,投资约505亿元。

◇工业集中区。同安工业集中区,厦门(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等。

◇高技术产业基地及园区。火炬(翔安)产业区,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厦门软件园二期等。

◇电子。友达光电,明达光电,安美光电,法拉电子易地搬迁,厦华电子工业园,华映工业园等。

◇机械。金龙客车底盘,金龙轻型客车,汽车零部件,太古飞机

五、六期,厦船重工三期等。

◇化工。腾龙芳烃对二甲苯(PX),翔鹭石化精对苯二甲酸(PTA)二期,华诚纺纤等。

◇轻工。厦门ECCO制鞋制革,惠尔康东方食品总厂,厦门中药厂中药制剂现代化等。

◇能源保障。嵩屿电厂二期工程,厦门液化天然气(LNG)电厂,厦门市液化天然气配套管网工程,华电燃气热电厂工程等。

◇资源综合利用。粉煤灰超细纤维配抄特种纸产业化项目等。二、培育物流和旅游两大支柱,加快发展服务业

按照工业快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利用城区迅速拓展和对外通道更加便利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中介服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充实提升旅游、商贸、房地产、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壮大“物流、旅游”两大服务业支柱,增强中心城市服务与辐射功能。

(一)物流业

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辐射周边、对接两岸的要求,建设港区集疏运网络和物流纵深网络,扩大物流集散能力,建设厦门现代物流园区(包括海沧物流园区)、杏林前场物流园区。

2、培育物流营运主体

鼓励工商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培育专业化物流营运主体;加快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合现有物流资源,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3、拓展物流市场腹地

拓宽大宗货物的集散通道和两岸货物往来便捷通道,降低物流营运成本,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物流储运、分拨、配送的信息化

和产业化,扩大厦门对江西、湖南、湖北及浙南、粤东等地区大宗进出口货物的吞吐量。

4、改善物流软环境

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功能,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实现区域化、网络化、电子化通关模式;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提高口岸运作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建立健全现代物流工作协调促进机制,完善物流政策环境,推动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二)旅游业

1、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创新

重点提升鼓浪屿、万石山、白鹭洲和环岛路等现有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五缘湾、天竺山、大帽山、莲花山、北辰山、大嶝岛等特色旅游资源。推进与周边城市旅游资源共享和旅游互动。大力发展度假旅游,重点开发六类旅游项目。

滨海旅游利用滨海资源优势,发展都市休闲度假和海洋旅游产品,打造环岛路滨海休闲和园博园观赏旅游品牌,发展高尔夫旅游、温泉度假旅游,建设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国际旅游客运码头,沿海岸线因地就势规划建设便民的滨海休闲步道。

文化旅游开发鼓浪屿特色建筑及钢琴艺术文化等资源,充分利用市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包装和推广闽南语歌曲、南音、地方戏曲等文化艺术,培育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购物旅游利用特色商业街区、大型商业广场和购物中心开发都市购物旅游产品,把中山路及其周边发展为集旅游、购物、休闲为一体的繁荣商圈,建成明发商业广场等特色旅游购物街区。

生态旅游整体开发万石山风景区、东坪山、文曾路、仙岳山及金榜山等岛内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竹坝农场、天竺山、大帽山、莲花山和北辰山等岛外生态旅游资源,构筑城市周边休闲带。

节庆旅游办好第六届国际园林博览会、国际钢琴艺术节、世界

合唱比赛、中秋博饼文化节、凤凰花旅游节等,利用地方节庆资源开发旅游产品。

涉台旅游发挥对台优势,开发厦金、厦台旅游产品,争取简化赴金、赴台旅游手续,放宽居民所在地限制,丰富旅游线路,与金门建立旅游协作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厦金旅游产品,争取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重点口岸城市。

2、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全市游客服务中心,完善旅游医疗救援、紧急救助、安全保卫等服务;建立和完善旅游导示系统、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和旅游信息数据库;改善旅游交通服务设施,科学规划建设旅游停车场等辅助设施;增辟国际航线及国内旅游城市直飞航线;开通与国内沿海城市及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游船、邮轮航线。

(三)其他服务业

1、商贸业

通过优化城市商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健全商品市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功能与水平,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培育城市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街。鼓励商贸流通业的业态整合与集聚发展,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商业企业,提高零售业知名度和知名企业聚集度;提升购物环境,形成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商业服务体系,打造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城市商业中心区和若干个特色商业街。

改善岛外商业环境,建设马銮湾、杏林、大同、马巷等商业中心。鼓励岛内批发零售企业向岛外扩张,发展购物中心、综合超市、专业批发等大型商业设施。

发展社区商业服务,繁荣餐饮业。完善新社区商业服务功能,优化老社区商业结构布局,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重点发展社区超市、连

锁便利店和社区商品配送服务;突出餐饮地方特色,创建一批名菜、名小吃、名店、特色街,建设美食名城。

建设与改造批发市场。加快建设厦门粮食批发市场、翔安汽车交易市场、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厦门花卉、种苗研发与物流中心等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扩建高崎中埔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改造闽南果蔬批发市场,建成区域性果蔬集散中心和台湾水果等农产品大陆集散地。

大力拓展本地产品的国内市场。引导企业不断开发适应国内市场的产品,培育国内市场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积极为企业搭建各类展销、促销平台,加大厦门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培育商贸流通业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推行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现代营销方式;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商贸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

2、文化产业

合理配臵社会文化资源,通过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中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构建开放繁荣、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支持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工艺美院等高校办好动漫专业,吸引台湾动漫、网络游戏产业转移,做强娱乐、演艺、钢琴培训、印刷、图书音像发行、电影放映、文物品拍卖、工艺品和油画制作销售等文化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文化策划、咨询、经纪等文化中介机构;培育发展闽南语歌曲的创作、比赛、出版等。

积极发展教育产业。重点培植学前教育、岗位技能培训、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等教育产业,完善终身教育机制;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创办经济实体、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大学生创业基地,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建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鼓

励社会资本发展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培育和完善医疗服务市场,发展医疗产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形成多种所有制办医格局;发展特色专科医疗、特需医疗、个性化医疗和中医药等行业,培育一批品牌医院、专科医院及疗养型医疗机构。

发展体育产业。重点发展竞赛表演、健身娱乐、体育旅游、体育用品、体育广告等体育产业;培育体育赛事经营集团,举办好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体育赛事;争取举办更多国际国内单项体育赛事;促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及专业体育设施资源共享,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

3、金融业

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加强金融对外开放,发展资本市场,形成海峡西岸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体系、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和规范有序的金融发展环境;加强厦台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台资金融机构或成立厦台合资合作金融机构;重点扶持担保业和风险投资业等金融中介服务业,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银行业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吸引外资银行参与经济建设;鼓励外资银行以厦门为区域总部向周边地区拓展业务;完善厦门市商业银行、厦门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法人治理结构。

证券业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扩大上市融资及其后续融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育企业债券市场,扶持有实力的发债主体,开发优质债券项目;培育和引进竞争力强的证券中介服务机构。

保险业加快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鼓励国内外保险公司来厦设立法人机构,积极引进台湾保险机构,形成充分竞争、服务优质、

规范有序的保险服务体系;发挥商业保险机构辅助社会管理功能,参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中介服务业

重点发展咨询、会计、评估、展览、科技、人才、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加快推进现有中介服务机构的改制,破除行政垄断和部门垄断;支持中介服务企业的联合、兼并与重组,壮大规模;扩大中介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引进国际知名机构;推进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支持协会发展,强化自律性监管。

5、房地产业

结合新城区建设,加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引导房地产发展重心向岛外转移,重点加快海沧、杏北、集北、翔安、西柯等新城区开发;加快岛外经济适用房、拆迁安臵房建设,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岛内结合旧城改造,规划建设商务办公楼、住宅及酒店等项目,重点加快五缘湾、观音山两个营运中心区建设;鼓励建设节能型、生态型住宅小区;加强房地产市场分析和信息发布,引导房地产投资、消费及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6、会展业

完善会展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会展承办能力和服务水平;培育、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会展营运商,鼓励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和举办会展活动;积极培育有特色、有影响、有规模的品牌展会;展、会并重,吸引各类大、中型会议在厦门召开,实现会与展的协调发展。

专栏5 “十一五”重大服务业项目

“十一五”期间实施重大服务业项目36项,投资约360亿元。

◇物流园区及设施。厦门现代物流园区(包括海沧物流园区)、杏林前场物流园区、市级粮食储备库、同安城东物流中心、凤南化学危险品仓库、厦门建材物流配送中心等。

◇批发市场。厦门粮食批发市场、翔安汽车交易市场、高崎中埔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厦门花卉、种苗研发与物流中心等。

◇营运中心区。五缘湾、观音山两个营运中心区。

◇商贸设施。大同商贸中心、海沧内湖西岸商业中心、集美北部新城区商业配套设施、杏北新城区商业配套设施、中华街区商业广场、SM商业城二期、五缘湾特色商业街等。

◇旅游设施。园博园、天竺山森林公园、海峡交流中心、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等。

三、构筑中心城市框架,提升承载和辐射功能

完善岛内基础设施,加快岛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发挥中心城市功能提供载体;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拓展城市新区;加快旧村、旧城改制改造,全面推进城市化;完善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建设城市快速通道、城际连接通道、海空港国际连接通道,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建成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1、城市快速通道

完成海湾大道、岛外快速路、翔安隧道、成功大道、厦门公铁大桥等城区间高速路网建设,构建连接各城市组团的快速通道,形成城市半小时交通圈;完善岛内城市交通主次干网,建设环岛干道,改造仙岳路西段、疏港路等交通繁忙道路和部分干道交叉口,疏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制定道路管制等需求管理政策,实施智能化交通管理;做好全市停车场所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和建设大型停车场所。

2、城际连接通道

以厦泉漳为主,加快辐射周边地区、对接国家交通主干网的快速

通道建设,与漳州、泉州等周边地区形成一小时交通网;加快建设福厦铁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延伸深远经济腹地;建设厦门—安溪高速公路、厦成高速、厦漳跨海大桥等项目,启动厦门南通道(厦门本岛—漳州)项目前期工作。

3、海空港国际连接通道

巩固国家集装箱干线港地位,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港和千万标箱集装箱大港。加快建设漳州招银、后石、石码港区,完成厦门港41个(包括技改、续建)深水泊位建设,基本建成海沧港区和嵩屿港区;开辟厦门港东部港区进港航道,实施厦门港10万吨级航道扩建工程;加快高崎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拓展国内外航空货运业务,建成区域性枢纽机场和国内一类干线机场,争取成为两岸“三通”定点直航机场;加快建设厦门现代物流园区,打造自由贸易港区平台;完善海空港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

4、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提高陆(公路、铁路)、海、空集疏运能力。重点建设厦门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前场和翔安等一批客、货运站点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拓展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高效便捷的通关查验。

(二)加快市政设施建设

1、信息网

推动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建设市民服务信息系统,推动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加快自然人、法人和城市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等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构建面向决策支持、面向公众服务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完善物流信息平台,改善口岸通关条件;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空间租用、数据托管等互联网服务。

2、供水

统筹规划全市水资源配臵,建设莲花水库,铺设环形管网;加快旧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完善新城区主、次干管网;建设东部供水工程,新建及扩建自来水厂。

3、供电

完善电源布局,建成海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一期,新建厦门液化天然气(LNG)电厂;建设覆盖全市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供电网络,建设电力进岛第一、第四通道,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增强网架的灵活性、适应性、安全性。

4、供气

实施厦门市液化天然气配套管网工程,完善管网配套设施,扩大管道燃气覆盖面;鼓励工商业用户及公建设施使用管道燃气;完善加气站网络建设,推广燃气汽车。

5、污水处理

建成翔安污水处理厂,实施同安污水厂、杏林污水厂扩建工程,建设杏林片区污水调入海沧污水厂工程,开展集美、石胄头污水处理厂扩建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配套污水管线和相应设施,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建设。

6、垃圾处理

建设垃圾分类收集、分拣处理及无害化处理系统;完善本岛后坑和海沧东孚环卫综合处理基地,新建翔安新圩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基地;做好建筑废土的综合利用,并在岛外规划弃土区;建设海域环卫专用码头,加大海域环境保洁力度。

7、公交

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完善岛内外公交网络,积极发展快速公交;增辟海上公交航线,规划建设一批客运站点和公交场站,实现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便捷换乘,以及与陆(公路、铁路)、海、空

厦门市主要体育场场馆情况简介

厦门市大型体育场馆设施情况报告 一、厦门市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简介 我市现有主要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包括一个市级体育中心,五个综合性体育场馆,五个区属文体中心或体育馆,海沧区的体育中心正在建设中,七所大(专)院校都有体育场、体育馆及配套体育设施,其中两所院校长期向社会有偿开放。另外,厦门还有两大高尔夫球俱乐部且经营状况良好。具体情况如下: (一)一个中心 厦门市体育中心:厦门市体育中心兴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21公顷,现已建成的场馆有中心体育场,羽毛球训练馆,篮排球训练馆,网球场,乒乓球训练馆,高尔夫球练习场、室外篮球场、游泳馆和足球训练基地。 中心体育场占地面积约五公顷,有3万个观众席位的标准田径场,标准灯光足球场以及电动计时计分大型电子显示屏幕等配套设施。 羽毛球训练馆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馆内有24块训练场地和相应的服务设施,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羽毛球训练馆篮排球训练馆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馆内有两块篮排球训练场地,并有1500个观众席的活动看台、液压电动篮

球架以及电子显示计分牌,此外二楼还设有500平方米的健身、乒乓台球等活动场所。 网球场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由一号、二号网球场和网球馆组成,共有9片符合国际比赛要求的场地,并配有1200平方米的休息室,二楼设有400名观众席的看台,设备在本市属一流水平,不仅满足网球爱好者的活动并承担各种类型的网球比赛。 乒乓球训练馆占地面积578平方米,有20张乒乓球桌可供训练和比赛。 高尔夫球练习场和外资合作兴建,占地3万平方米,共有80个发球道,以及配套的休闲设备。 露天篮球场共有标准球场12块。 游泳馆位于文园路97号,占地面积2388平方米,建筑面积2945平方米,内有三个9×25米和一个23×50米露天标准比赛池一个占地面积1536.53平方米有10米跳台的标准跳水池(仅供训练用)及配套设施。 足球训练基地位于海沧区,建有两片标准足球场和三片7人足球场以及配套的训练、生活保障设施。 (二)五个综合性体育馆 工人体育馆由综合馆、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网球馆5个场馆组成,该馆地上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其中综合馆面积约1.3万平方米,拥有观众座位4608个,

厦门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建筑劳务公司税收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策划 乐税网

厦门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建筑劳务公司税收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标 签】建筑劳务 【颁布单位】厦门市地方税务局 【文 号】厦地税函﹝2005﹞49号 【发文日期】2005-05-26 【实施时间】2005-06-01 【 有效性 】全文有效 【税 种】征收管理 各区地方税务局、直征局、外税分局、稽查局、象屿(火炬)分局筹备处、信息技术分局: 为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劳务公司的税收征管,促进建筑劳务公司健康有序地发展,现对其有关税收政策与管理问题明确如下: 一、建筑劳务公司是指经厦门市建设主管部门审批并依法进行工商登记,取得从事建筑劳务资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二、发票的使用与管理 (一)建筑劳务公司承揽建筑安装工程(劳务)分包业务,按《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建筑安装分(转)包工程项目发票管理等问题的通知》(闽地税发〔2004〕212号)规定执行,即建筑安装工程实行分(转)包的,应按营业税有关规定由总承包人代扣缴税款。总承包人在代扣缴税款时,应按《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向分(转)包人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凭证》。分(转)包人凭总承包人出具的《代扣代收税款凭证》,到项目总承包人的主管地税机关发票代开窗口开具《厦门市建筑安装分(转)包工程专用发票》,发票的客户联作为建安(劳务)分转包工程项目之间的款项结算凭据。发票的记帐联或《代扣代收税款凭证》是营业税完税凭证,未取得发票或《代扣代收税款凭证》收入应按自营业务申报纳税。 (二)建筑劳务公司直接承揽建筑安装工程,向建设单位(个人)收取建筑安装工程收入时,应向建设单位(个人)开具《厦门市建筑安装专用发票》,并按规定纳税。 (三)建筑劳务公司不得代开或被其他单位和个人挂靠开具发票,违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发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三、税款征收方式 (一)建筑劳务公司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实行查账征收 1.建筑劳务公司承揽建筑安装工程(劳务)分包业务时,应依法与发包单位签定劳务合同、并按规定与所属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如实填报姓名、身份证号码和工资等资料,建立完善用工档案。劳务公司与所属职员签订劳动合同必须依照《厦门市企业工资支付条例》第七

(发展战略)五年规划对我国国名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之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开放环境日趋优化,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一、对外贸易实现新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外需的主要途径,也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渠道。“十一五”期间,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质量明显提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货物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680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倍。其中,出口总额63997亿美元,增长1.7倍;进口总额52809亿美元,增长1.4倍。5年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5.9%,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5.7%,进口年均增长16.1%,高于预定目标。 “十一五”前两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保持23%以上的快速增长,2007年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7.8%,其中,进口增长18.5%,进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进出口总额虽然下降13.9%,但我国依然是全球对外贸易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降幅远低于全球贸易降幅。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7.3%提高到9.6%;进口总额上升至世界第二位。2010年我国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进

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2020年) 到2020年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2%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260人年 百万人年专利授权量达到3000件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 人才贡献率达到60% 12大重点工程 ●汇聚500名人文社科大师 ●培育100位国际级科技领军人才 ●打造一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绿色产业人才队伍 ●建立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培养资助千名“长城学者” ●培养选拔引进100名卫生学科带头人 ●培育10至20名世界级产业领袖 ●全面推行首席技师制度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价体系 ●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将达到8万人 ●开展大规模党政干部教育培训 ●每年扶持培养千名青年拔尖人才 【目录】 一、首都人才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指导方针 (三)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一)确立向人才发展倾斜的资源配置格局 (二)确立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三)确立人才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格局 (四)确立人才工作综合配套推进格局四、重大任务 (一)发挥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 (四)推进人才集群化发展 (五)推进人才一体化发展 (六)完善人才投入体制机制 (七)完善人才引进和社会保障制度 (八)优化引才聚才的地方品质 (九)建立人才优先发展工作体系 五、重点工程 (一)“人文北京”名家大师培养造就工程 (二)“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三)“绿色北京”人才支撑工程

厦门市经济发展局举办厦门市中小服务博览会的通

关于举办2010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的通知各相关协会、商会、中介服务机构,有关企业: 为帮助中小、民营企业尽快渡过危机、提升竞争力,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将于2010年4月18—19日举办2010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博览会将以服务展区、论坛、推介会为载体,为中小企业与服务机构提供沟通、交流、对接平台(活动方案详见附件1)。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2010年4月18—19日 二、地点: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三、活动内容 博览会活动分为3部分:一是,开幕仪式。举行2010年度厦门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授牌仪式等活动。二是,设置商机馆和服务馆,内设综合服务、融资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8个服务展区。三是,举办以“两岸合作、融资服务、市场商机、管理提升”为主题的10多个论坛、研讨会、报告会。 四、报名办法 (一)拟参展单位根据服务内容选择服务展区,向各服务展区承办单位报名,并填写《2010厦门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参展申请表》,于2010年3月26日前传真至各承办单位。 (二)各服务展区承办单位联系方式:

附件:2010厦门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方案 厦门市经济发展局 二○一○年一月十一日2010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方案 一、主题 海峡两岸携手合作、共助中小企业发展 二、目的 帮助中小、民营企业尽快渡过危机、提升竞争力,“博览会”以“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多方共赢”为宗旨,以营造良好的中小、民营企业运行和发展环境为目的,打造我市7万多家中小、民营企业享受服务的盛宴。 三、组织机构 主办: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厦门市财政局 承办:厦门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厦门市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媒体支持:厦门日报、厦门中小在线 四、地点

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2) 二、形势要求 (3) 三、发展思路...........................................5(一)指导方针.................................................5(二)总体目标. (6) 四、主要任务...........................................7(一)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7(二)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10(三)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17) 五、保障措施..........................................18(一)完善人才领导体制........................................18(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9) (三)开展人才资源统计........................................20(四)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20) 前言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以至今后十年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保障能力,将深刻影响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进程和效率。

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人才发展,按照中组部关于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工作。 1 一、发展现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随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全行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142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571万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共有技能人员1420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800万人,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38万人;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受到国家级和省(部)级表彰、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奖励、享受国务院和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数达到14142人;与此同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加大人才评价与发现力度,评选出一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优秀人才。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行业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面对日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解决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科技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高 2 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有关目标要求。二是人才的专业与地区分布不够合理。现有人才尤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交通工程科技研发、勘察设

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关于印发《厦门市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关于印发《厦门市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区经贸局、有关单位: 根据《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商务部〔2006〕第23号令)、《福建省成品油市场管理规定》(闽经贸市场〔2007〕237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我局制定了《厦门市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有关问题请及时向我局反映。 厦门市经济发展局 二○○九年六月二十三日 厦门市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规范成品油经营行为,维护成品油市场秩序,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2004〕第412号)、《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商务部〔2006〕第23号令)、《福建省成品油市场管理规定》(闽经贸市场〔2007〕237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本市从事成品油批发、仓储及零售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细则。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成品油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 第四条本细则所称成品油批发经营是指以向再销售单位转售成品油的经营行为;成品油仓储经营是指提供成品油代储服务的经营行为;成品油零售是指向终端用户销售成品油的经营行为。 零售的经营方式为: (一)为机动车加油的加油站。 (二)岸边向船舶零售柴油的加油点(以下简称岸基加油点)。 (三)水上向船舶零售柴油的加油站(船)(以下简称水上加油站(船)。 (四)向机动车、船除外的终端用户零售柴油的配送企业(以下简称配送企业)。 第五条本细则所称迁建是指成品油经营单位按原来规模将所有设施从原地经营搬迁到另一地点的行为;扩建是指成品油经营单位增加经营品种或扩大储油能力、增加加油机数量的行为。 第六条厦门市经济发展局(以下简称市经发局)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制定并公布本市成品油零售经营网点(包括加油站、岸基加油点、水上加油站)和仓储行业发展规划; (二)负责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许可的初审; (三)负责成品油零售经营的行政许可; (四)依法组织协调本市成品油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成品油经营的条件 第七条成品油经营网点的布局、规模均须符合行业发展规划。批发经营网点的布局、规模必须符合商务部制定的成品油批发网络发展规划。成品油仓储经营网点的布局、规模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5)简介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3月,又修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国家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亿元,超出了实际可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就对此作了修正。 从“五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但收入略有节余,扭转了1974年到l975年连续三年财政赤字、财政收支恶化的状况。但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初步提出了调整、改革的任务和措施,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即将摆脱困境,进入新的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时期。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八字方针),并从这一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975年,国务院讨论和规划“五五”和“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同年,召开了多次计划工作的务虚会,研究和确定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

厦门市地方税务局行政强制工作规程(厦地税发[2012]78号)

厦门市地方税务局 关于印发《厦门市地方税务局行政强制工作规程》的通知 厦地税发[2012]78号 各区地方税务局、各直属(派出)单位: 现将《厦门市地方税务局行政强制工作规程》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 厦门市地方税务局行政强制工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税务行政强制的实施,维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以下简称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述税务行政强制,包括税务行政强制措施和税务行政强制执行。 税务行政强制措施,是指在税务管理过程中,为防止国家税款流失、证据损毁等情形,税务机关或者税务机关提请有关机关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或者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行政相对人出境的行为。 税务行政强制执行,是指税务机关或者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纳税义务或者税务行政决定的行政相对人,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 第三条税务机关实施税务行政强制,应当遵循法律规定的范围、条件、权限和程序。税务行政强制权不得由法定的税务机关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行使。 对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实施除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行政相对人出境以外的行政强制,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第四条税务机关实施税务行政强制应当符合立法目的,不得滥用或者怠于行使税务行政强制权。 第五条税务机关实施税务行政强制应当适当,兼顾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税收管理目的的,应尽量不实施税务行政强制。

浅谈五年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2

浅谈五年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从2005年中国“十五计划”最后一年,从中央到地方,众多部门、专家、学者、各界人士都热情参与“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从此计划变为规划。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颁布并且开始实施。下面我开始着重谈谈自己对十二五规划的一点看法。 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延续2009 年的复苏趋势的关键性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国家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在“十二五”规划中,把结构调整定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制定,是在根据国内国际的各方面情况,广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见,经过慎重的、长期的反复研究。并具有上下结合性、反复研究性、国际比较性、国内基础性、发展前瞻性。是考虑的非常细致全面周到的一个宏伟蓝图。因此,我认为这样制定出来的“十二五”规划,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实事求是的规划。 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制定,是在根据国内国际的各方面情况,广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见,经过慎重的、长期的反复研究。并具有上下结合性、反复研究性、国际比较性、国内基础性、发展前瞻性。是考虑的非常细致全面周到的一个宏伟蓝图。因此,我认为这样制定出来的“十二五”规划,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实事求是的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基础: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和金融危机的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控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越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过五年努力奋斗,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我认为这就为“十二五”规划制定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我深刻的认识到“十二五”时期有两个特点很重要: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此,我认为就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新特点,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我认为就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展望:我认为“十二五”规划蓝图已经成就,那么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就在于全党全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党的群众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方针 (二)战略目标 (三)总体部署 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三、体制机制创新 (一)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四、重大政策 (一)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 (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三)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 (四)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五)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 (六)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八)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 (九)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五、重大人才工程 (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二)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五)文化名家工程 (六)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七)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九)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十)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十一)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十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三)营造实施《人才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制定《人才规划纲要》。 序言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在继续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人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人才发展取得了显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批准监督条例.doc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批 准监督条例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批准监督条例最新版内容是怎么样的呢?下文是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批准监督条例,欢迎阅读!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批准监督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审查、批准和监督,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遵循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市的五年计划、年度计划的审查、批准和监督。 第三条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市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 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会)监督本市计划的执行,审查和批准计划的调整方案。 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财经委员会)负责对计划及其调整方案的初步审查和计划执行情况监督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厦门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人民政府)负责计划的

编制、执行。市人民政府的计划部门(以下简称市计划部门)具体组织计划的编制、执行。 市人民政府应在每个计划年度或五年计划终结前完成下年度 或下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 第五条经批准的计划和计划调整方案,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 第二章计划草案的初步审查 第六条市计划部门在计划编制过程中,应通知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参加计划编制的主要会议,并于计划草案主要内容送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前,就计划编制的有关情况,向市人大财经委员会作专题汇报。 第七条市计划部门应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的一个月前,将计划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市人大财经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计划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上年度或上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二)编制计划的依据及说明; (三)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预测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措施。 市计划部门还应同时提供: (一)主要投资、建设项目概况; (二)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或项目总投资额相当于市本级当年可支配财力百分之五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的 可行性论证材料; (三)初步审查所必须的其他材料。

厦门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地方税务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厦门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地方税务局企业所得税 汇算清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企业所得税 【发文字号】厦地锐发[2001]7号 【发布部门】厦门市地方税务局 【发布日期】2001.01.19 【实施日期】2001.01.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厦门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地方税务局企业 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厦地锐发[2001]7号2001年1月19日) 各区地方税务局、直征局、稽查局、计算机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完善我市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管理,明确责任,更好地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厦门市地方税务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为规范完善和加强我市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提高汇算质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1998]182号)和福建省地方税务局

印发的《福建省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闽地税政二[1999]37号)等有关规定精神,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应以企业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税收法规为依据。 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从开始生产、经营年度起,都应按照《条例》、《细则》及有关规定进行汇算清缴。 (一)年度申报期限 1、纳税人从开始生产、经营年度起,都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下分别简称《条例》、《细则》)等有关规定,在年度终了后45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报送会计决算报表和所得税申报表。从1996年度汇算清缴开始,实行汇算清缴改革的企业自行汇缴的中报期可暂延长到2月底。对试行新《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上市股份公司和部分资产、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自行汇缴的申报期可暂延长到4月底。 2、纳税人纳税年度内无论盈利、亏损或处于减免税期,均应根据《条例》、《细则》及有关规定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纳税人已按规定预缴税款,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的,应在申报期限内提出书面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 )的有关规定,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可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逾期未申报又未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的,按征管法的有关规定

五年规划对我国国名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之“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开放环境日趋优化,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一、对外贸易实现新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外需的主要途径,也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渠道。“十一五”期间,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质量明显提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货物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680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倍。其中,出口总额63997亿美元,增长倍;进口总额52809亿美元,增长倍。5年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其中,出口年均增长%,进口年均增长%,高于预定目标。 “十一五”前两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保持23%以上的快速增长,2007年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其中,进口增长%,

进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进出口总额虽然下降%,但我国依然是全球对外贸易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降幅远低于全球贸易降幅。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提高到%;进口总额上升至世界第二位。2010年我国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达到29728亿美元,增长%。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进出口均比“十五”末增长倍。 (二)贸易平衡状况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国着力促进贸易基本平衡,切实提升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实施扩大进口战略。认真履行开放国内市场的承诺,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并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进一步完善进口促进体系,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基本取消了进口配额管理,分批取消了800多个税目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进出口格局因此更趋平衡,外贸顺差在2008年达到2981亿美元历史高点后开始回落,2009年下降到1957亿美元,2010年进一步减少到1831亿美元。5年间,贸易不平衡度(贸易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6年的%、2007年的%、2008年的%、2009年的%下降到2010年的%。 (三)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十一五”期间,在加大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思想指导下,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5年间,一般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大幅超过加工贸易%的年均增速。201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达14887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倍,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的%提高到%;加工贸易进出口为11578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的%下降到%。 (四)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从出口方面看,2010年,工业制成品

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15日 山西省委、省政府9月30日颁布了《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我省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实施《人才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人才规划纲要》,深刻理解《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路新理念,深刻理解我省人才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把《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转型跨越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人才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我省制定实施了《山西省2006—2010年人才开发工作规划》,着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党管人才格局基本形成,人才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人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人才资源规模有所扩大,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人才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新兴产业创业型领军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人才环境不优,选用人才机制不够健全,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引进人才方面仍需加强,等等。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世界,国家、地区、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都是人才的竞争。未来5-10年,是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把山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特别需要各类人才去引领、去支撑、去奋斗。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是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是吸引凝聚人才的大舞台,要求我们必须在人才开发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在人才政策、环境上不断优化。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战略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开创我省人才事业新局面,尽快形成我省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为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二、人才发展的总体要求

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关于举办XXXX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的通

关于举办2010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的通知 各相关协会、商会、中介服务机构,有关企业: 为帮助中小、民营企业尽快渡过危机、提升竞争力,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将于2010年4月18—19日举办2010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博览会将以服务展区、论坛、推介会为载体,为中小企业与服务机构提供沟通、交流、对接平台(活动方案详见附件1)。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2010年4月18—19日 二、地点: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三、活动内容 博览会活动分为3部分:一是,开幕仪式。举行2010年度厦门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授牌仪式等活动。二是,设置商机馆和服务馆,内设综合服务、融资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8个服务展区。三是,举办以“两岸合作、融资服务、市场商机、管理提升”为主题的10多个论坛、研讨会、报告会。 四、报名办法 (一)拟参展单位根据服务内容选择服务展区,向各服务展区承办单位报名,并填写《2010厦门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参展申请表》,

于2010年3月26日前传真至各承办单位。 (二)各服务展区承办单位联系方式: 附件:2010厦门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方案 厦门市经济发展局 二○一○年一月十一日

2010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方案 一、主题 海峡两岸携手合作、共助中小企业发展 二、目的 帮助中小、民营企业尽快渡过危机、提升竞争力,“博览会”以“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多方共赢”为宗旨,以营造良好的中小、民营企业运行和发展环境为目的,打造我市7万多家中小、民营企业享受服务的盛宴。 三、组织机构 主办: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厦门市财政局 承办:厦门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厦门市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媒体支持:厦门日报、厦门中小在线 四、地点 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五、时间 2010年4月18日(8:00—17:00),19日(8:00—12:00) 六、活动内容 “博览会”活动分为三部分: 1、开幕仪式。地点设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1楼大堂。 2、服务展区。地点设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1楼C展厅和D展厅

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淮南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征求意见稿) 2010年12月14日

目录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二、战略目标 (一)人才发展总体目标 (二)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三、人才发展的重点 (一)主导产业人才队伍 (二)经济园区人才队伍 (三)非公经济人才队伍 (四)社会事业人才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格局,改善人才管理(二)健全五大机制,促进人才开发(三)强化政策保障,服务人才发展五、重点人才工程 (一)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二)企业经营管理高端人才培养工程(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

(四)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五)教育名师培养工程 (六)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七)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责任(二)制定规划体系,完善配套措施(三)强化监督检查,实施目标考核(四)开展跟踪评估,进行动态调整

淮南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环境持续改善,人才作用日益凸显,促进了淮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市推进“两型城市”建设,加快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人才发展的重要时期。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我市的人才工作还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不多等不相适应的地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努力开创人才辈出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2010—2020年,我市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人才发展规律,把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全面协调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

2018年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 昨日上午,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厦门人民会堂开幕。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市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会议。 担任第一次全体会议主席团执行主席的是:陈家东、陈沈阳、陈昭扬、陈紫萱、陈津、黄锦坤、刘育生、陈琛、刘绍清、林德志、胡家榕。陈家东主持会议。 市领导庄稼汉、张健、陈秋雄等,郑道溪、陈修茂同志,省市老领导邹尔均、洪永世、朱亚衍、洪华生、李秀记等,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厦门海事法院主要负责人,吴建栋等驻厦部队领导和主席团其他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出席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列席开幕式。 本次会议应出席代表308名,实到代表296名,符合法定人数。 市长庄稼汉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17年工作时,庄稼 汉说,2017年,我们以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动力,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面进步,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00亿元左右,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2380亿元,增长10%;财政总收入1187.3亿元,增长 9.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96.8亿元,同口径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控制在2%左右;完成年度节能 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厦门会晤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会晤的成功举办增强了全市人民的获得感,汇聚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一年来,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发展动力活力显着增强,城市承载力宜居度持续提升,民生改善成效日益凸显,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庄稼汉指出,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庄稼汉说,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努力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