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

——以广州市政府网站为例

摘要: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利用电子政务提供的平台,通过各种参与方式参与到政府公共决策的制定当中,与公共决策制定者进行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意见主张,正在成为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本文主要以广州市政府网站为例,分析电子政务环境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以及参与度。

关键字:电子政务公共决策参与方式

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定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本要求。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定离不开一定的参与方式,当前以网络计算机和信息通信技术为依托的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正在不断改变着传统政务环境下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方式。与传统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方式相比,公民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参与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降低了公民参与的成本,增强了公民参与的效果,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广范围内实现了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权利。

一、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必要性

在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定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是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本要求,公民在公共决策当中的参与程度己经成为衡量现代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公共决策作为现代社会政府从事公共管理与提供公共服务的主导方式,既是政府从事公共管理活动的起点,又是政府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它贯穿于整个政府管理活动的全过程。[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决策的时代”,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进一步密切了事务之间的有机联系,也使我们所处的世界变得更加变幻莫测,政府部门所面临的决策环境日益复杂,这对公共决策的质量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和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向前推进,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利益结构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加速发展。公民社会正在兴起,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正在不断增强,普通公民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决策的参与需求日益强烈,都希望自己的利益诉求能够在公共决策当中有所体现,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赢得政府的尊重并得到政府及时的反馈。然而,面对这种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环境的变化,传统政务环境下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方式已略显滞后,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需求。

二、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研究

广州市政府网站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共同承办,由广州市机关信息网络中心(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负责建设、管理、维护、运行工作。广州市政府网站是广州市人民政府在互联网上发布各类信息、对全域成都进行宣传的重要媒介;是成都市政府提供在线服务、推行政务公开的综合平台;社会各界了解政府政务、咨询投诉、建言献策、监督评议政府的网上绿色通道;是政府阐释政策、了解民情、疏通民意、接受监督的有效渠道。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致力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行政效能、引导网上舆情、加强对外宣传、促进公众对政治经济社会各项活动的广泛参与。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提高行政效率,推进跨部门协调,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树立政府“为民、便民、亲民”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广州市政府网站的分析,我们得出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是指开设在电子政务平台上的政府领导电子邮箱,旨在方便公共决策制定者体察民情、倾听民意、汇集民智、解决民困,是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与政府进行双向互动交流的一个便捷渠道。在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公民的自身权益可能受到威胁或造成损害时,可以通过电子信箱将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是利益受损情况反映给政府领导,寻求政府给予协助和解决。

广州市政府网站自开通之日起就开设了领导信箱频道,实现了公民基于网络在线形式给市长写信,向政府反映问题,建言献策,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市长信箱自开通以来,得到了民众的热烈响应。市公话办对来电、来信进行了及时的反馈,答复的内容质量较高,对市民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收集到了大量的有关公共决策的真实信息。

(二)、百姓热线

广州市政府网站的“百姓热线”栏目,按政府职能部门分门别类,让公众一目了然,

想提问题时可以快速找到对应的部门,而且给出公众的满意度评分,加之有汇总统计功能,因此特意把该栏目抽取出来作为分析对象。

该栏目是由市信访局、市政府纠风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和各市级行政职能部门联合共建的网上政民互动栏目,主要解答市民关于政风行风投诉、情况反映、问题咨询、建议、表扬等五大类别的留言信息。

(三)、网上民意征集

网上民意征集是政府就公共决策事项向公民直接征求意见的最主要的方式。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出台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决策之前,都会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平台公幵向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社会公众的积极响应。公众通过意见征集频道不仅自己能够就所关心的征集事项发表意见,还能查看其他参与者的意见,对其意见进行评论,公众在互动沟通、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所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具有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

(四)、网上调查

网上调查是公民就社会热点问题或公共决策事项发表观点和意见,表明立场的一种方式,也是政府了解民意的重要方式。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在互动交流平台上设立了网上调查频道,并公开向社会征询网上调查的内容。先后对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发起交互式的调查问卷,公众无需注册就可轻松参与到问卷调查当中,并能查询、查看问卷

调查的结果,极大的提高了公民参与问卷调查的热情,公众竞相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调查主题当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于政府收集社情民意、科学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政务微博

广州市人民政府开设了统一的政府微博平台,将市级政府机构、区县级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政府公务员所开通的微博进行了整合,公众只需登录统一的微博平台就能够查找自己所要关注的微博,收听它们的广播,与政府机构或公务员进行互动交流。截止2013年6月26日,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的听众达到了1240957人,发布的广播达到了12085条。广播内容涉及到社会民生的各个方面,通过听众的转播和评论,极大的方便了公众的日常生活。

(六)、政务论坛

网上政务论坛,即政府网站BBS,是指开设在电子政务政府网站上的论坛,公民在论坛中可以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公共决策事项与政府部门或其他论坛参与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探讨和协商,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一个重要方式。

广州市政府网站在网上政务论坛上采取按行政区域、部门、主题进行分类。市民可以在相关话题栏目中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主动发起话题,吸引其他公民参与互动讨论。同时政府也就社会热点问题或公共决策事项发起和推荐市民话题,引导市民交流讨论,并

选取部分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转交给相关部门作为决策的依据。

(七)、在线访谈

在线访谈直播系统是基于流媒体技术、互动通讯、多媒体内容管理等技术研发而成的,由访谈嘉宾就某一社会热点话题或公众关注的话题进行在线介绍谈论,并与公众进行在线互动,解答公众疑问。

广州市政府网站率先推出在线访谈栏目,依靠网络实现图文信息直播、网络视音频直播、互动交流应用,在线解答公众问题,满足公众参政议政的需求。

三、针对参与方式的公众参与度的分析

政府网站向公众提供参与网络问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政民互动才能切实提高公众参与度。现对政民互动较为活跃的栏目进行统计分析。为此选取网上留言、百姓热线、政务微博来作为研究对象。

(一)、网上留言

网上留言在这里是指公众在政府网站的相应栏目里的咨询、反映、投诉、意见及建议等类型的言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或有关负责人对其作出的回复。就广州市政府网站而言,网上留言这一栏目主要指领导信箱。由于精力及时间等方面的问题,现对广州市政府网站抽取最近10条已得到回复的网民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个网站的解答情况和平均耗时,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统计截止时间至2013.06.26):

注:

1、对回复情况的分类,是结合笔者的主观判断以及留言者评分和群众评分来判断的。

2、回答时间是指留言发表时间到得到回复的时间差,部分数据可能包含了非工作日。

由于抽样总体较小,以上统计数据不具有太强的参考性,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政府网站对公众留言的回复情况。观察发现,政府网站对网上留言的回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针对公众的问题进行明确解答,不必详尽,让人明了即可;另一种则是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以“谢谢您的意见(问题)”等客套话或“我们已经将您的意见(问题)移交到相关部门”等间接方式回应网民。真正花时间和精力回应公众以有切实帮助的答复,是政府互动诚意的体现,也会增加公众继续网上求助政府的“回头率”;而礼貌性或指导性的答复往往被视为敷衍而不被公众认可,这将使公众参与度大打折扣。

(二)、百姓热线

广州市政府网站的“百姓热线”栏目,按政府职能部门分门别类,让公众一目了然,想提问题时可以快速找到对应的部门,而且给出公众的满意度评分,加之有汇总统计功能,因此特意把该栏目抽取出来作为分析对象。

该栏目是由市信访局、市政府纠风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和各市级行政职能部门联合共建的网上政民互动栏目,主要解答市民关于政风行风投诉、情况反映、问题咨

询、建议、表扬等五大类别的留言信息。

通过该栏目的汇总统计功能,查看近5年来政府部门回复民众问题的汇总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统计截止时间至2013.06.26):

据民众提出的问题不断进行改善,以进一步促进公众的参与。广州市政府网站“百姓热线”这一栏目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由上表,2008-2012年,市民提出的问题总数、政府部门的回复总数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回复率都保持在99%以上以及平均满意度都在4以上。

(三)、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的开通,实现了更多更快的政务发布,特别是当遇突发事件时的作用更为突出——正是由于微博的实时性以及集成化和开放化特点。除此之外,政务微博在畅通官民对话渠道、拉近官民距离、塑造政府机构亲民形象方面的无形收益亦非常可观。在当今的网络时代,社交网络日益多样化和日渐普及,政务微博显然是推广和加强网络问政的新趋势。

现选取政府微博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微博(@中国广州发布V、@广州市政府新闻办V、@广州公安V),利用一个热门的微博应用——“微博风云”,对它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统计截止时间至2013.06.26):

注:

1、活跃粉丝率是指该微博用户的活跃粉丝占其全部粉丝的比例。活跃粉丝标准:微博粉丝数大于30,微博数大于30,1周内有互动。

2、平均微博数和本周微博数的单位都是条/天。

3、受关注率是指活跃用户关注该微博用户的比例。如关注率是20%,代表100位活跃用户有20人关注该微博用户。

4、PR(people-rank)值是粉丝质量指数, PR值的范围介于1-10之间。PR值越大代表粉丝质量越高。

5、互动率是指给该微博用户发评论和转发的人数,其活跃粉丝的比率。

6、评论数是指该微博用户最近200条微博的平均评论数。

7、转发数是指该微博用户最近200条微博的平均转发数。

尽管政务微博开通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新途径,但是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政务微博的互动率极低,这就失去了与公民互动的机会。政务微博应该经常更新微博,多发送与其职能定向相关或者关乎公众利益的微博信息,对粉丝们的精彩评论或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应予以及时的回复。

(四)、结语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定既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公民参与的程度直接体现着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水平。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定需要公共决策制定者提供必要的可供选择的参与方式,同时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方式的有效应用也离不开政策、法律、技术等各方面的保障支持。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正在走向成熟,网络计算机和信息通信技术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方式。相信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具有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的公民利用政府提供的电子政务平台,选取合适的电子参与方式,方便快捷地就关系自身利益的公共决策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与公共决策制定者进行互动交流,以影响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出台会成为一种潮流。

但是,就目前而言,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我国公民虽然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和方式都有了,但参与度仍然不高。是什么原因导致参与度不高、解决办法又有哪些。由于笔者学识有限,这些问题笔者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

高考政治复习专项练习公民的政治生活_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_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1) Word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课后练习(1) 1.我国公民可以通过打电话或者写电子邮件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通过________参与________。() A.社会听证制度民主管理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民主决策 C.专家咨询制度民主监督D.社会听证制度民主决策 2.绵阳市物价局根据《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召开了水价听证会,就城区自来水价格上调和简化中心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分类、归并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等方案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来自不同行业的40位参加人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意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决策反映民情民意,政府更好地依法执政 ②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 ③说明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体现了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 2012年6月3日,建设投入8亿元,使用寿命不到10年的沈阳绿岛室内体育场被拆除。“短命建筑”的背后是盲目随意决策。要克服盲目随意决策就必须() A.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B.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C.听取民意,让百姓成为最终决策者 D.保证公民政治参与,扩大公民权利 4.“电视问政”是指电视台采取莨播的形式,群众做“考官”,干部当“考生”的一种新沏问政模式。满意不满意的权力交给了现场观众,举笑脸认可,举哭脸批评。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这种问政新模式的意义,较为合适的是( ) A.拓宽民主渠道,尊重人民群众当家作土地位 B.完善民主制度,确立干部与群众的和谐关系 C.扩大民主权力,增强干部的管理和服务意识 D.健全监督机制,提高领导干部的威望和公信力 5. 2012年微博反腐迅速发展。在众多反腐案件中,均可以看到微博的身影。然而微博反腐“误伤’’情况时有发生,由于部分参与微博反腐的网民缺乏理性,也会对社会的良好秩序产生负面影响。这表明( ) ①公民应在法律和公序良俗的范畴内行使权利 ②检举腐败分子是公民表达权的基本方式

浅析电子政务的几个问题

湖南农业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向电子政务前行——浅议电子政务的几个问题 学生姓名:成皓 考籍号:910909112199 年级专业:2008 电子政务 指导老师及职称:罗祥泽教授 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2011年6月

湖南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成皓 2011年 6 月 12 日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4 一、电子政务的现状 (4) (一)国外电子政务的现状 (4) (二)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5)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一)对电子政务的作用不明确 (5) (二)电子政务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比较落后 (6) 1、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 (6) 2、信息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 (6) 3、网络信息安全及对人的情感问题 (6) 4、公务员及官员素质有待提高 (7) (三)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误区 (7) (四)电子政务地方性差距大,“电子鸿沟“现象明显 (7)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8) (一)转变观念,增强业务和业务素质 (8) 1、积极转变政府服务观念,树立“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 (8) 2、增加政府透明度,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8) 3、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8) (二)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技术的有效手段 (8) (三)加强法制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9) 1、加快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的理论和立法研究以及培养行政人员的 信息化行政能力。 (9) 2、确立以民为本的电子政务指导思想,正确认识电子政务的政府采 购行为,实现政府信息共享和安全的平衡 (10) (四)加大农村,西部投入缩小文化差距填平“数字鸿沟” (10) 1、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必须向社区,农村延伸 (10)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方式分析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方式分析 本文首先列举了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八种方式,并对每一种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优化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途径:完善相关制度,为公民参与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构筑公民文化,提升公民参与的能力;扩大公民参与限度,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构建政府与公民之间强有力的合作关系;解决伴生性问题,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决策的有序进行。 标签:公民参与;参与方式;优化选择 一、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方式分析及特点 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公民的参与方式也随之呈现多样化。可以归纳为八种方式: 1、关键公民接触法 是指公共管理者向相关公民中的“关键人物”了解情况,征询意见,通常是通过召开小型会议、媒体宣传等方式进行。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效率较高,参与范围小,信息沟通点集中,几乎不需要专业性技术,并且对于管理者来说,参与成本低,几乎不需要分享决策影响权。缺点主要表现在,参与对象大多是社会上的少数精英,有可能代表某一利益集团的利益,也有可能脱离广大公众。所以,在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求管理者不要局限于特定的关键人物,可以从多个领域寻找一些代表不同利益的候选人。 2、公民调查 公民调查是指政府一般通过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公民了解有关政策议题的信息或对某些政策决策的态度或建议。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接受调查的公民范围广,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比较真实的反映出公民的利益要求。缺点是公民在回答问卷问题时,对于一些敏感问题,公民的意见有所保留,且公民的答案一般都不稳定,缺乏对长远利益或者整体利益的考虑。并且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在问题设计上,可能并不能将有关政策议题的全部问题罗列出来,在调查项目上有一定的缺乏。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公共管理者最好以合作的方式进行调查,即借助和使用对相关政策有关的或者有所研究的人员进行调查,这样更具有专业性。 3、公开听证方式 所谓公开听证是指政府部门在做出涉及公众或者公民利益的公共决策时,以召开公开会议的形式听取利益关系人、社会各方及有关专家的意见,从而最大程度的代表公民和各方利益的利益。这种方式现在已经被政府广泛的应用,例如郑州政府主持召开的“地铁票价”听证会和“水价调整”听证会。这种方式的特点主要

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问题浅析

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问题浅析 随着社会发展,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公民参与,可以促进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合理化,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整体质量,同时充分实现公共政策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价值。但目前看,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阐述了公民参与的概念,分析了公民参与基本动因,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对策和建议,以引起对相关问题的重新思考和认识。 标签:公民参与;动因;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利益多元化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各级政府决策所面临的新情况,政府需要通过公共政策应对这一情况。公民作为公共利益的主体,理所当然应该参与到公共政策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形式积极影响公共政策,从而保证公共利益最好的实现。 一、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概念 (一)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公共政策研究是二战后在西方国家最早出现的,随着社会发展,公共政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使用得非常广泛的概念。对于公共政策的定义,学术界有着许多不同的定义,根据陈振明教授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以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的总称[1]。 通过陈振明教授的定义,我们重点分析一下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这点也是决定着公共政策过程是否可以有公民参与的关键点。通过解读概念,我们可以发现,公共政策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或者目的,政策不是无意识或者偶然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公共政策拥有特殊的主体,政策的根本落脚点是实现公共利益上。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从政治系统分析理论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2]。因此公共政策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坚持实现公共利益。而公民是公共利益的主体享有者,所以公民理所当然成为公共政策的参与者。 (二)公民参与的概念 公民参与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且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引发了无数的学者对其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于公民参与的概念,学术界给出了很多不同的定义,综合分析,定义基本上分为自愿参与说、合法参与说和有效参与说三种[3]。自愿参与是指公民自愿的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合法参与是指公民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其采取行动为直接目的而进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

郑州市网上审批服务系统案例分析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政务的发展日新月异。进而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这种新型的办公方式不仅提高了政府的办公效率、节约了办公人员的时间,而且还对于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具有重大的意义,电子政务的飞速发展会将信息更多、更快、更准的带给人们。网上审批系统的建立,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跟传统的模式比起来更是方便快捷,避免了以前那种繁琐的流程给人们带来的麻烦。 【关键词】网上审批服务系统郑州市难以接受流于形式改革创新 【正文】 案例背景 郑州市网上审批是从2005年6月开始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行政审批项目和流程优化设计阶段。这一阶段共对全市48个单位申报的近400个项目进行了梳理,其中对374个项目进行了流程优化设计。这374个项目,既有行政审批项目,也有行政服务项目。即将上网运行的284个项目,是经过市政府认可后,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今后,将根据国家和省对行政审批的要求,随时对上网项目进行调整。 第二阶段,是行政审批项目网上运行技术开发阶段。 第三阶段,是推广应用阶段。 郑州网上审批是“全国省会级城市中第一个统一的审批平台”、

“被长风联盟甄选为使用国产软硬件的灯塔示范项目”、“国内首创了集中分布式审批模式”。 案例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系统互联、技术先进、信息安全、应用可扩展。 建设原则:依托郑州市政务专网建立网上审批平台,实现8 项审批服务业务网上办理,提高办公效率,提升领导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提高对社会公众服务质量。 案例建设内容: 郑州市网上审批平台共包含八大系统: 一、参观咨询系统: 为互联网访问用户提供7*24小时及时交互的各种审批事项的申办政策、法律法规、申办流程、申办结果等各种实时信息的查询;二、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管理系统: 提供各部门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各窗口受理人员对各种受理的办件业务进行实时登记并及时反馈受理结果给申请办件者。许可服务中心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看到大厅办件的汇总统计情况; 三、行政效能监督系统: 系统服务于各级效能监督机构,系统可以对大厅业务人员的受理情况和审批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对不及时办理的情况进行催办提醒。系统提供公众对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的不良现象的举报进行电子档案记录和检索功能; 四、网上办件申请系统:

浅谈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谈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谈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社会转型带来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而政府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即电子政务时代。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条件虽已成熟,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将全面分析电子政务在我国面临的问题以便未来可以更好地解决。 关键词:电子政务问题解决办法 一、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在电子政务的十多年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例如,现在的网络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业务的需要;电子公共服务体系从无到有,且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看到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还存在的很多问题,以便在以后的探索中引起重视。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政府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不能达到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甚至对于“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重要程度”,“如何来规划和实施电子政务”等很多基础性问题尚认识模糊,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对国际和国内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二是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年龄较大,对互联网这种新鲜事物有一定的抵触性,认为电子政务就是用电脑工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二)人才培养相对滞后 在我国的长期发展中,电子政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是一个一直存在于各地区和各部门的政府机构中的问题,以往我们一味通过外包、共建的形式完成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有专门的软硬件厂商按照计划、要求进行开发和建设,但在系统正式交付政府部门使用后,这些软硬件厂商便不再进行大幅干涉,只是提供一些后续的技术支持。而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区别和联系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是一对有所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概念。所谓“电子商务(E-Business Commerce)是指企业通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广泛利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实现整个交易过程的电子化,其过程既包括网上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也包括货物的投递、销售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算等,以达到优化生产经营流程,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和增进客户满意度等多方面的目的;而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通过对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以改善和优化行政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要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为宗旨,以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而后者宗旨是利用电子手段实施商业管理。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经济行为,属于经济范畴,是一种交易活动,那么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电子方式提高交易事务的效率和交易主体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电子商务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经济主体的效率和利益最大化,而非社会公正。此外,二者的框架结构也有所区别。电子商务的框架结构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树型结构;而政府部门则不同,它是一个条块结合的网状立体交叉结构。 然而,二者在支撑体系、基础管理、信息技术基础、系统安全与服务理念等方面存在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都是强调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二者都是利用电子化手段来实施“政务”、“商务”活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同质的。电子政务的行为主体主要有政府机构(包括政府公务员)、企业和社会公众。因而其业务模式也就包括政府与政府之间(G2G)、政府与公务员之间(G2E)、政府与企业之间(G2B)和政府与公民之间(G2C)四种。类似地,电子商务的行为主体主要包括企业、政府机构以及消费者,电子商务也包括四种业务模式,即B2B (Business-Business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G( Business-Government.),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B2C (Business-Customer),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 (Customer-Customer )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二者在很多方面还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G2B、B2G就是二者的交集。它是既涉及到政府又涉及到企业的相关活动,如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电子报关、电子报检、信息咨询服务等。它们既有政府的参与,又有企业的参与;既是政府行为,又与商务活动有关。G2B、B2G使政府和企业因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政企链而相互推动。电子商务的广泛实施可以帮助政府提高宏观监控能力,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大推动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细胞,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各级政府机构共同的责任。电子政务对传统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则为电子商务的正确、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政府本身也是电子商务的指导者和监督者。

公共决策的公共性与公民参与

公共决策的公共性与公民参与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日益成为一种普遍而重要的政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公民参与公共决策要受到公共决策体制、决策渠道、决策法制、决策意识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制约因素,扩大公众对公共决策的参与,从而促进公共决策的有效执行。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决策者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并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合理化而进行的决策活动。其实质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对社会价值的重新分配、有效分配、合理分配、公平分配。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公民个人或公民团体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参与公共事务、影响和推动包括政治系统中的各种决策的活动和行为。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是党对“推动什么样的政治参与,怎样推动政治参与”这一时代命题的科学回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从某种义上讲,对切身利益的密切关注是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最直接的动因。然而,在现实中,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不是仅有参与的愿望和要求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政治制度,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须积极寻求对策设计,化解制约因素,以扩大公众对公共决策的参与。 一、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参与公共决策已日益成为一种普遍而重要的政治现象,不断扩大和完善公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公民参与有助于公共决策的发现和确认公共决策过程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是决策问题的发现和确认,在这一过程中,公民的广泛参与是实现决策最关键的因素。保证获取政策问题确认时所必需的充分、准确的信息。社会公众参与可以改善大多数决策者只能了解到数量有限的信息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传递过程中被“改变”的情况。具体有两方面的表现:(1)社会公众直接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最了解情况,传达的信息最全面、最真实;(2)社会公众参与决策过程直接与决策者交流,从而为政府或决策者提取信息提供了一条捷径。某一社会问题要成为政策问题,首先得进入公众议程,而后进入正式议程,最后才形成政策问题。公众参与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将进入公众议程的社会问题尽快提交政府使之成为正式议程,这是政策问题确认的关键。在公众广泛意见之后政府达成的有效协议能够更有效的适应公共政策制定的需要,从而满足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二)公民参与决策过程有助于推动政策的顺利执行社会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对于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社会公众参与扩大了决策资源的提取范围,增强了政治体系的利益整合功能,因此公共政策能够反映最大多数人的意志,能更好地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从而增加社会公众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从社会心理方面来说,公众参与决策满足了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心理需要,增强了他们的政治功效感、影响感和尊严感等。社会公众参与决策,可以使公共政策更易于被社会公众接受和认同。这种认同感进而增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减少政府推进政策执行的成本投入。社会公众参与决策对于提高政策执行效力,也是功不可没。公众参与使社会公众对政策合法性确认不疑,对政府的信任感大大提高,从而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推动政策的执行,大大提高了政策的执行效力。(三)公民参与有利于实现决策体系的合法性基础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是政治统治依据的传统或公认的准则,而得到人民的同意和支持。在一定意义上,公众参与是以公众对现存政策体系合法性的基本认同为前提的,本质上就是公众通过合法的参与途径向决策体系表达自身利益要求以影响政策体系的公共政策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公众已经在一定意义上直接或间接地同意和认可了政策体系的权威,并且直接显示出了公众的政策倾向,而这种政策倾向则是政策体系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显然,如果没有公众的参与,就没有公众对政策体系及其政策方案的同意与认可,合法的政策体系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政策体系合法性的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确认了公众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性,增强了公众的利益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增强对政策体系的认同感,增强政策体系权威的合法性。二、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阻碍因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公民在公共决策参与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对公共决策的参与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还很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公民参与体制保证不健全 公民的有效参与公共决策需要具体参与制度和程序的保障,只有在制度和程序上同时有保证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有效进行。中国虽然已经有自己的一套政治参与制度,但是公民参与方面的制度

公民参与是实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途径

[收稿日期]2005212220 [作者简介]王静(19702),女,陕西西安市人,西北政法学院学工部副教授。  2006年5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May .,2006  第35卷 第3期 Journal of I nnerMongolia Nor mal University (Phil os ophy &Social Science ) Vol .35 No .3 公民参与是实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途径 王静 (西北政法学院学工部,陕西西安710063) [摘 要]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项重要的行政职能。在当今民主化潮流下,政府治理中如何将公民的力量导入 政策执行的体系,以增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笔者在阐述公共政策的价值诉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条件,探讨了如何促成公民积极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执行。 [关键词]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公民参与 [中图分类号]D 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623(2006)0320072204 政府为了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民的要求,必须规划公共政策的实施,以保证其顺利地进行,即达到执行有效性的目的。由于公共政策的价值诉求具有公共性,执行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执行效果与公民福利的增加,国家发展的维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民参与是公众介入公共事务的一种主要方式,是追求公共利益和实现不同群体间利益均衡满足的主要途径。借助制度化、程序化实现公民参与,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公共政策的价值诉求 公共权威是推动公共政策产生并主导其整个运行的重要力量。具体而言,公共权威就是国家,国家物质实体乃是政府,政府也就是管理众人之事的组织,政府从众人的力量和权利中获取了履行其职能的力量,即国家权力。这种“力量”的实施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即管理众人之事。满足了这个条件,政府才能取得公众对其权力的认可,才能取得运用权力的合法性。所以公共权威不论其运用的手段———公共权力,还是其存在的价值———管理众人之事,都具有公共性的本质属性。作为公共权威的一种管理手段,公共政策一制定,就从公共权威的公共诉求方面 传递和承袭了公共性。 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是公共问题。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制定以解决公共问题的一种手段。所谓公共问题,是指与那些“影响有限,只涉及一个或少数 几个人的”私人问题,相对的,“影响广(包括对不直接相关的人有影响)的问题”[1] 。公共问题是社会公共利益的具体表述,制定公共政策,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存在的目的所在、灵魂所系。也只有如此,公共政策才能够获得它的合法性、普适性、强制性。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公共问题的解决,即公共利益的实现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价值追求必须是而且必定是公共性。 公共政策的作用域是公共领域。根据国家—市民社会分野的视角,人类社会分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前者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其价值诉求在于对公共性的追求、公共利益的达致及公共选择的实现;后者的主导力量是市民社会,其价值诉求则在于私人性的追求、个人权利的达致及个人选择的实现。两个领域相互作用,协调发展,不能替代。在公共领域做出的选择、制定的政策,只能作用于公共领域,而公共领域对公共性追求的方式就是进行公共选择,公共政策又是公共选择的重要内容,所以,基于公共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习题集(含答案)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电子政务案例分析》(编号为04002)共有单选题,论述题,简答题,判断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简答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 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处理电子化包括内部核心政务电子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信息传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这称为 A、电子政务 B、电子政府 C、电子商务 D、办公自动化 2. 运用信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和服务。人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非特定的时间及地点,与政府进行沟通,这称为 A、电子政务 B、电子政府 C、电子商务 D、办公自动化 3. 电子政务相对与办公自动化来说,参与的对象是 A、公务员 B、领导干部 C、公众 D、由公务员扩展到全社会的各类用户角色

4. 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保障 A、电子数据交换 B、电子资料库 C、电子政务 D、电子身份认证 5. 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的安全风险来自与 A、物理风险 B、无意错误风险 C、有意破坏风险 D、以上都是 6. 地址又称为互联网地址是一个位的二进制整数,由个字节组成 A、48,4 B、32,4 C、24,4 D、32,2 7. 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开放式网络互联分层模型()把互联网分为层 A、5 B、7 C、3 D、以上都不对 8. 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有效遏制重复建设。要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网络平台。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府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隔离 A、物理,物理 B、逻辑,逻辑 C、物理,逻辑 D、逻辑,物理 9. 常用的信息加密技术是 A、数字证书 B、链路加密 c、网络层加密 d、以上答案

电子政务研究浅析(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电子政务浅析 姓名 学号 专业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现状 (2) 二、对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3) (一)对电子政务关注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3) (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落差比较大 (3) (三)基础条件落后,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4) 三、我国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 (一)资金比较困难 (4) (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远未到位 (5) (三)专业人才的缺乏 (5) 四、发展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相应对策 (5) (一)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 (5)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5) (三)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6) (四)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强政府统一规划 (6) (五)实施电子政务人才战略 (6) 参考文献 (8)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已经从成熟的商务应用发展到公共行政管理应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建设入手来介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 关键字: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现状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从1993年至1998年,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审、金贸、金农、金保等;第三阶段是政府上网工程阶段,从1999至2002年。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发起召开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并把当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截至2002年底,各级政府在gov. cn上注册的域名数量就达6686个,已经建成的琳琅满目的政府门户网站数量达4929个。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已初具规模。第四阶段为全面建设和理性发展电子政务阶段,2002年底至今。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等作出具体部署,我国电子政务开始以战略性的地位纳入政府行动计划,即全面建设电子政务阶段。200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抓紧推行电子政务,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原则,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从2004年起,各级政府相继调整了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开始实施“冷”处理。中国电于政务建设在办公自动化和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己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入了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的阶段。《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报告》明确提出,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现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战略定位和在未来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与地方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关系原则,理顺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在继续推进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体制,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有关部门已经启动《电子政务法》的前期调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业内人士将2006称为“电子政务务实年”,至此,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也由此

2019春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时政热点+Word版含答案

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价格听证民主决策 云南省曲靖市中心城区调整出租汽车运价听证会顺利召开。来自社会各界的5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听证会。会上,代表们对出租汽车企业及出租车经营者提出的两套调价方案进行了讨论。方案一:调整基价(起步价),即在现行6元的基础上,对基价上调1元,调整为7元;方案二:调整基价里程,即在现行6元的基础上,基价里程由原来的2.5公里变为2公里,“起步价”保持现行的6元标准不变。与会代表们详细听取了调价方案,并就方案及有关材料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①。 通过现场听证,19名发言代表从不同利益群体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出租汽车运价调整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必要性及可行性②。最终,大多数代表赞同方案一。 思维导图 创新演练 某市物价局准备召开民用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会,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拟由现行的每立方米1.9元调整为每立方米2.5元,低保户天然气价格仍执行现行价格不变。 (1)假如在你所在班级召开一场这样的模拟听证会,你是这场听证会的组织者,请写出你的组织方案。 (2)请运用“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关知识,说明物价局为什么要召开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会。 解析:该题以某市物价局召开价格调整听证会为背景,考查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问题。第(1)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要注意方案的条理性。第(2)问首先要明确社会听证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一种方式,然后回答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答案:(1)确定听证会主题: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小组分别准备材料;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听证会主持人总结。 (2)这是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的体现。这一做法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

论公共政策中公民参

论公共政策中的民众参与 学生:学号: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X月030111485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X良

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 摘要: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本质属性——公共性的在要求,是政治化、行政化发展的需要,公民参与可以弥补政府决策的有限理性。近年来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呈现出了广度上的参与形式多样化,深度上的参与阶梯深层化,强度上的参与功效上升化等特点。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还存在着政府对公民参与不欢迎,社会对公民参与不适应,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提高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效能,必须提高政府主动性,减少公民参与阻力,大力培育公民社会,营造公民参与氛围,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供公民参与保障。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民参与;化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当代政治发展的要求,也是公共决策科学化、化、合法化得以实现的一种具体形式。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面临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文化建设、健全制度机制、完善法律建设、畅通参与渠道,促进的进步和政治文明的发展。 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必要性 (一)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本质属性——公共性的在要求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公共政策是政府实现治理目标的重要工具,现代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的正当性来自于它的公共性,政府公共政策应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政府掌握着国家权力,是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但是政府各个部门和单位却存在着自己的利益,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会追求自己的利益。景鹏教授详细地分析了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小团体利益。他认为这种小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

广东省汕头市“一站式”电子政务案例分析 汕头市“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一个高效快捷、功能完善、便民利民、覆盖面广、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整合政府职能,优化业务流程,建设一个跨部门、一体化、支持前台(门户网站)和后台(包括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办公系统、数据库、安全平台和业务平台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等)无缝集成的智能化综合系统,实现网上审批、公共管理和政府信息服务等活动的电子政务系统。 以“中国汕头”政府网站为门户,建立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市企业投资服务中心)和办理审批单位之间的协同办理机制,将全市主要的行政审批事项统一标准、统一管理、集中上网,变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实现“一站式”服务。公众或企业需要查询、申报简单审批或上报各种统计数据时,可直接在“中国汕头”政府网站上查询、上报各种统计数据及办理部分审批事项,实现“一站式”服务;需盖章、领取证件(批文原件)、提交原件等复杂审批的,可以到政府审批中心实现“一站式”审批和上报。 汕头市“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全市统一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2、网上申报子系统建设; 3、网上审批子系统建设; 4、网上行政效能监察建设; 5、身份认证系统建设; 具体如下: 1.全市统一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目标 利用汕头市政府办公资源网络平台和本地的网络运营商的资源,建设全市政府统一办 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流程规范化、管理合理化和办事高效化,整合全市各部门的横向、纵 向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建设政府协同工作环境,规范今后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为“一站式”公众服务提供可靠的网络保障和应用基础。 该系统建立于汕头市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上,专门面向各级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是政府对政府(G2G)、政府对雇员(G2E)的应用体现,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和交流的窗口,同时也是信息发布的平台。该系统集成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通用软件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业务支持系统等应用软件,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起到对政务信息进行高效管理的作用;绝大

浅谈电子政务

浅谈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程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又一次变革。 电子政务即是政务信息化,什么是政务呢,“政务”是指有关政治方面的事务,泛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在我国,“政务”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事务,包括政党、人大、政协、军队等系统所从事的行政管理任务; 狭义上的”政务”则专指政府部门所开展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目前关于电子政务的确切含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有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电子政务不同于电话、传真方式处理政府事务,必须基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等信息基础设施; 第二,电子政务并不是政府信息和网络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政务活动中难以做到的信息实时共享和双向交流成为可能; 第三,电子政务绝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与电子政务发展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改革和工作流程重组,改革和创新政务管理,改变政府职能和运作方式,重塑政府形象,使电子政务发挥出真正的优势。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现状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1、取得的成绩。我国电子政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

绩,主要表现在:政府信息化先行,带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的发展对国家产业结构、经济体系、组织体系和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推动政府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国家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总体架构基本形成; 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架构初步形成; 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建成; 基础信息库建立稳步推进; 特别是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等大型项目为代表的阶段化建设,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2、共性的问题。目前,全国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均没有实现按统一业务需求、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技术实现、统一测评规范来实现规划、设计、建设、应用与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我国电子政务共性问题为:单项规划好、整体规划差; 表面应用好、基础标准差; 纵向应用好、横向整合差; 独立应用好、一体应用差; 国外应用好、国产应用差; 非涉密应用好、涉密应用差。上述六项总体可以概扩为:统筹兼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自主创新四方面的问题较多。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关系

湖南警察学院 学生毕业实习调研报告 题目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关系 电子政务这个概念本身而言,尚存在不同的说法;经过几年的发展或淘汰,目前被经常使用,也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两个概念之间有区别,但是在很多表述中也有相当程度的重合。 从名称上,存在着诸如以下几种相近的称谓:“电子化政府”(李永刚、张成福等);“数字政府”(梁木生);“连线政府”、“网络政府”、“在线(on-line)政府”、“虚拟政府”(李绥州),“电子政府”(赵晖),等等,另外还有政府信息化等类似概念。 在这些说法之间,常常区分的不是那么明确,甚至常常是混为一谈的。有的学者从信息化的角度上,认为“电子政府”(或电子政务)是“政府工作信息化建设下的一个子概念”(姚江);也有说法,“电子政府”(或电子政务)一般也可通俗地称为“政府上网”(王颖);有的说法是,所谓政府上网,也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在网上建立一个虚拟政府(virtual government),等等。

“电子化政府又叫虚拟政府、网上政府或政府在线,而在我国是妇孺皆知的‘政府上网’。”[1] “电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Virtual Government),即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2] 二、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概念 “与e-commerce一样,e-government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学者和媒体多将其译为‘电子政务’,最近‘电子政府’的称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3]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是诸多说法中最需要加以明晰的两个概念。 诚如上文所言,从缘起上,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差异,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对 E-government这个英文名词中文翻译的差异。而在很多人的实际理解中,两者仅仅是翻译 )。 收并解决其部分需求,而将大部分信息传递到后台——实体政府,由其作出响应,具体处理各种事务,并通过“网上政府”反馈给公众,或者就处理结果直接与公众联系。电子政府是虚拟与实体的“无缝隙”结合,是人与组织与现代技术,在社会政治领域的理想统一体。 三、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比较和关系 对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两个概念分别做出一定的明确之后,也更容易明确两者的基本关系。把握两个概念及其关系的关键在于两者的范围或发展的阶段性。 1.范围的区分

新课标政治必修教案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新课标政治必修教案民主 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2、理解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3、运用实例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提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教学难点 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 建议多引入民主决策的具体材料、数据、实例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政府的决策往往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各项决策能够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我国民主形式的日益丰富,还有更多的机会、渠道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本节将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9页漫画,并思考讨论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第二种观点充分发扬了民主,倾听群众意见,公民能够参与决策过程,这样形成的决策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体现人民根本利益,是科学合理的。第一种观点恰好相反,是不可取的。 作为决策者应该让公民充分参与决策过程,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目前,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渠道很多,如电话、信函、网络、新闻媒体等,都可以用来参与决策。下面我们就学习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问题。 一、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间接参与决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