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看待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

如何看待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

如何看待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
如何看待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

如何看待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

2010年中国GDP毫无悬念地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50年前中国提出“超英赶美”的目标时,曾被国际上认为是“天方夜谭”。值得关注的是,从政府到民间,面对这样的成绩却似乎“无动于衷”,世界第二的位置,不仅不值得炫耀、自夸,甚至被普遍认为“意义不大”。尽管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与全球第一的美国仍相差甚远。据统计,中国和日本GDP总量相加,远低于美国的2010年14.66万亿美元。世界银行2009年的数据显示,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人均GDP排名在124位。此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按人均计算,中国仍然是世界上较贫穷的国家之一。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的人均GDP为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105位左右”。事实上,除了人均指标在世界排名靠后,中国在医疗、教育以及环境等较多领域仍比较落后。以医疗为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等综合性评估排名,中国位居第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排第4位。日本经济财政相与谢野馨就“2010年日本名义GDP被中国赶超”回应称:“日本将不会与中国竞争GDP排名,我们搞经济不是为了争排名,而是为了使日本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毫无疑问,在下一个五年,中国经济发展有了新目标,衡量发展成果的指标也应顺时而变。GDP高速最近1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大跨步前进。2005年底,中国GDP增加16.8%,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6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7年,中国GDP增速为13%,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仅仅3年之后,中国GDP便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2683亿美元,猛增到2010年的5.879万亿美元,30余年间增长了20余倍,平均增速接近10%,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时代。从多省区市的情况看,GDP超万亿(人民币)的省份迅速增加,有些省份“富可敌国”,甚至赶超当年的“亚洲四小龙”。在2009年14个省(市、区)GDP总量超万亿元后,2010年“万亿俱乐部”新增加3名成员,达到17个。其中,东部的广东、山东已经超过4万亿,中西部地区增长也十分强劲:内蒙古、黑龙江和陕西迈入“万亿俱乐部”,辽宁和四川超过上海跃居第七位和第八位。在全国各地正在制定和实施的“十二五”规划中,尽管为“规划”定调的中共中央有关建议明显淡化了GDP指标,但多个省市仍然抛出了雄心勃勃的GDP增长计划。重庆市确定未来五年GDP年均增长目标为12.5%,在2010年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8000美元。安徽省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GDP破2万亿元,主要指标增速位居中部前列。广西也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的目标,力争“十二五”期末实现翻一番。黑龙江省规划:到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使“十二五”成为该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时期。其他如福建、贵州等省区也提出GDP总量实现翻一番,甚至连地处较为偏远的西藏亦确定年均增长要达到12%以上。地级、县级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也“毫不逊色”。如昆明提出的“十二五”目标是: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珠海提出的是:“十二五”期间GDP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超过两万美元。“失衡”的增长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位居世界前列,但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长速度却不能与之匹配。公开数据显示,1978-2007年间,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5.65%下

降到11.15%;全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62.34%下降到42.60%。与此同时,1978-2007年间的GDP年均增长速度是9.8%,居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是7%,居民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8%。居民收入增速不仅低于GDP增速,还低于消费支出增速。正是由于这个比重的不断下降,才导致了我国经济的失衡状态,即当下的GDP比重中,国内居民消费不到35%,而投资与净出口却占了65%,由此形成了典型的投资扩张而内需不足的经济模式。相应的,我国各级部门行政开支比例却不断上升。当前我国行政费用开支占财政收入的26%,而日本只占3%,欧洲许多国家也不到4%。近20年来,我国每年的GDP增长率不到10%,而税收和行政费用的开支增长速度都在20%~30%。多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受“唯GDP论”影响,把过多的资源用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既影响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制造了财政饥渴,还迫使地方政府想方设法拉高财政收入,从而直接影响居民收入。结果使居民收入赶不上GDP,更赶不上财政收入迅猛的增长。数据显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增速超过10%,而财政收入年均在2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居民收入增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学部委员程恩富认为,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改善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衡量经济发展程度与经济实力,不只是看GDP指标,首先应看民众收入多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高低,以及“幸福感”的高低,这体现了GDP的含金量。否则,单纯的GDP增长是毫无意义的,此种GDP对公众来说没有多少吸引力。“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资源、环境、体制、科技等方方面面‘瓶颈’因素的制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吕本富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先后采取了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措施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措施,但短期内不可能有明显效果。”“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依然是比较粗放的,靠拼资源、大量消耗土地、搞人海战术获得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局面。”吕本富强调。幸福不只看收入在传统视野中,收入的增加是提升幸福水平最有力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其中,国际层面的研究表明,那些生活在富裕国家中的人们总体上比生活在贫穷国家中的人们更加幸福。而从国内层面来看,在一国之内,较高收入群体普遍比较低收入群体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尤其在欠发达国家中,居民个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要更强一些。就业也是影响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对个人失业和普遍失业的研究都表明,失业会给人们的幸福感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工作不仅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还是自尊感、自信心以及生活意义的重要来源,所以即使是在瑞士、丹麦、瑞典这样典型的高福利国家,失业也仍然会使人们的幸福水平大大降低。政治不仅能够通过对经济、文化的反作用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其自身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人们的幸福水平受他们生活于其中的政治制度类型的影响,生活于宪法民主制度中的人们更为幸福,同时,广泛的政治权利和民主的政治程序对公民的幸福水平也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公民的立法提案权、选举权、投票权等政治权利越广泛,行使权利的方式越直接、效果越直观,那么公民的幸福水平就越高。近年来,心理学家们对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显示了主观幸福感的文化差异,证实了文化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文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通过影响个体评判幸福的标准来影响主观幸福感;通过影响个体的社会心理取向来影响主观幸福感。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1、吸引外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讲课教案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的关系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该国的政治有着极大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与其他国家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最直接体现在近几年的经济危机中,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波及到全世界,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那么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二)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1、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2、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 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等等。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地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深。现在,周边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疑虑已经大大缓解。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该国的政治有着极大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与其他国家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最直接体现在近几年的经济危机中,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波及到全世界,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那么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二)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1、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2、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 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等等。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地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深。现在,周边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疑虑已经大大缓解。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

论中国经济掘起与对世界经济之影响

论中国经济崛起与对世界经济之影响 奥运开幕和国庆阅兵都是让世人惊羡及国人震奋的场景,但真正值得中国人骄傲并且确定中国在世界舞台再度崛起的是,外汇存底超越两兆而位列全球之冠,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人,而且超越日本和德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恐慌与萎缩,中国的经济仍然以近两位数之快速成长,带领着全球步出了这次经济崩溃的危机,这的确是惊人的成就。 中国掘起自然引起不少有心人的妒忌。而令已经是陳腔濫调的“黃禍论”與“中国威脅论” ,再度死灰復燃,演变成“中国经济威脅论”。其主要论调是全球之资源及财 富有限。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必然会依赖侵占或掠夺其它地方的资源及财富。进而影响或剝夺其它地方经济成长的机会。这种似是而非的立论,不但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形象。更进一步促使不少国家正考虑立法以抵制和中国正常的经济贸易与交流。这种恶性发展,是我们必须彻底防范及杜绝的。 其实这个论调基本的立论是全球之资源及财富有限,严格说來只適用於原始社會。并且真正有限的只是全球之资源,自從人类发展出耕作技术之後,就可以利用资源而创造及累积财富。不过其速度非常缓慢,而不易察觉。全球生产总值从公元元年到 1000年不过增加了15%,根本可以视为常数。是以一个人或国家要想累积财富,必须得侵占或掠夺其它人或地方的资源及财富。所以说为富不仁和无商不奸,在当年的确是有其道理。 隨著人类的进步,发展出制造技术。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後帶动起科技和金融创新,以及国際贸易和资金交流的趋勢,人类得以快速的创造及累积财富。个人或国家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侵占或掠夺他人或地方的资源及财富的方式,来达到迅速累积财富的目的。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发展与变迁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发展与变迁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度之一,她的发展经历了极其独特的历史变迁。中国先是经历了长期的强盛。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从公元元年以来的两千年中,90%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首位。 据麦迪森计算,从公元元年到19世纪初,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其中,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中国经济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部分时间(1—1000年)在1/4左右,最低的时候(1000—1500年)也在23%左右。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艺术都处于高度发达的状态。 1500年以后的300年是世界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由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内在特性,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工业化同时起步的战略机遇,因此,这一阶段西欧追上中国并超过中国。1500年之前,西欧经济总量从没有达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从1500年左右起,西欧开始对中国经济迅速追赶。到18世纪初,西欧经济规模第一次赶上中国的水平。19世纪初,日渐衰落的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得到了一次复苏,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于1820年一度达到了33%的最高记录。而后中国经济一落千丈,西欧也在同中国相持100年左右之后最终远远地超过中国。 从1820年到1949年,是世界加速工业化的黄金时期。由于外国的侵略,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破产,而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遏制。中国再次失去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并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经济由此进入了彻底衰落的阶段,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几乎以每40到50年下降一半的速度衰落。187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降为17%,1913年为8.9%,1950年为4.5%。正是在这一个历史阶段,美国经济总量于19世纪最后10年中超过中国。1820年美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只有1.8%,到1870年上升到8.9%,1913年上升为19.1%。 1949年,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使得中国能够启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而遏制了1820年以来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经济比重不断跌落的局面,结束了中国经济不断衰落的历史。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初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经济的起飞准备了条件,把中国经济从历史的最低谷中彻底拯救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现状及未来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现状及未来 ——专访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者主罗伯特·希勒 林永青:首先,感谢您接受《腾云》杂志和价值中国网的联合采访。去年您在媒体提到,“中国的经济奇迹是一个鼓励人们做出现实的伟大故事”。很多年前伦敦政经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表示过类似的看法:“历史事件往往不是智慧或能力,而是偶然的瞬间。一些历史上大的事件只是一些随机产物。比如,如果足够多的人相信西方的没落,西方就没落了。”您如何比较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历史故事”呢? 希勒:中国书写的是复兴的故事。我不是一个中国历史学家,你让我比较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历史启示,我能力有限,只能简单阐明我的想法。我只是知道中国近代,有一段几百年的磨难。但是我也知道,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一直在世界拥有领先的地位。就是回到中国清朝中期的时候,相比欧洲,中国也有一个鼓舞人心的时期,我不认为当时的欧洲同样具备。 而在最近几年,我认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复苏的思想是中国发展的根本性的动力。中国人把它看作是正在发生的历险。但(这种经济发展)对于欧洲和美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故事了,这样的历史在那里的人们身上上演过。在中国,人们亲身感受到他们同中国崛起的关联性和与责任感。而在我看来,对于美国来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200年前,今天的美国人不再具有共同为国家发展做出牺牲的意愿。所以储蓄率在今天的中国非常高,而在美国非常低。我听到了很多说法,其中一个是中国人的历史时刻感。中国人为自己承担的义务作出贡献。 林永青:您能谈谈美国或西方的未来发展趋势吗?西方世界会衰落吗? 希勒:历史表明,每一种文明都是来来去去,但目前我没有看到西方有任何危机的迹象。在二战以后,美国有特别的优势:它未受战争破坏。此外,也许因为美国是一个更大的经济体,自二战之后美国政府比当时的其他欧洲国家更愿意支持科研。所以美国在那一段时间一直存在优势。 然而,今天,正如你游历世界各地时所看到的,现在人们意识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各国的经济也都开始腾飞。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诺贝尔奖得主来自美国和欧洲。诺贝尔奖曾经被欧洲人垄断,但随后渐渐转移到美国人头上。现在,我觉得诺贝尔奖可能已经转移到更多的国家。这样的情况与当时可用于研究的资源密不可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比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更为普遍和盛行。这一现象今天已经改变了,美国的独特性将被削弱。但我不认为这对美国人是一件坏事,世界各地教育经济的腾飞是令所有人兴奋的。 林永青:我在报纸上看到您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做一个长远规划,以避免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012年3月,奥巴马签署的《就业法案》(JOBS ACT)就与社会化创业融资(众融)、与创造就业机会都息息相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马上就将通过JOBS法案的第三修改案。在过去,只有合作投资者可以进行网上投资,而第三修正案将允许每一个普通人可以在网上投资、获利。人们普遍认为,众融将开启”资本民主化“的道路。创新金融工具,正是您的研究重点。能否对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众融、P2P网贷,或其它新兴金融模式做出评论?

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完整版

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该国的政治有着极大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与其他国家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最直接体现在近几年的经济危机中,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波及到全世界,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那么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二)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1、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2、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 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 2004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经济增长率将会达到5.O%,这不仅高于20世纪9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水平,而且创造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纪录。然而,根据经济周期的规律,在强劲复苏的第二年经济增长往往会相对回落,同时,美国逐渐积累的贸易逆差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元贬值压力、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等均是2005年世界经济将不得不面对的潜在风险。据预测,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明显放缓,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大约会在4.3%左右。对于2005年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我们需要谨慎对待、沉着应对。 2004年:世界经济高速增长 2004年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了经济复苏的趋势。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显得更为强劲,而欧盟的经济增长则相对疲软,但是相对于2003年来讲均有很大起色。 美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全年增长速度估计为4.4%左右。带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消费,二是投资。消费在美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美国GDP中的比重达到了70.5%。2000年进入经济衰退之后,美国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尤其是在“9·ll”袭击和伊拉克战争之后军费开支大幅度增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指美联储从2000年5月到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这是45年来的最低水平。减税和降息刺激了美国居民的消费尤其是对住房和汽车这类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与私人消费支出比较而言,2004年美国的私人国内投资的增长速度更快,尤其是设备和软件的投资,存货投资进一步下降,这表明美国经济消化萧条时期库存的能力有所提高,是新的经济周期即将开始的重要信号。2002年以来美元的贬值有助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姓名: 学号: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当今中国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新动力。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递增,中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众多世界级跨国企业的第一利润增长点在中国,数十个经济体的全球第一大出口市场就是中国。中国需求的强劲释放,中国经济的持续活力,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在摆脱危机束缚、平衡全球经济的道路上,欧洲与中国走在了同一阵线上。欧洲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供应方与第四大投资来源地,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对双边经贸产生不利影响。分析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各个国家基本经济平衡的前提下,互通有无,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应该就是未来世界经济趋于平衡的主要方向。 毫无疑问,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大幅提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份额,美国的衰退与新兴经济体的兴起,正在形成鲜明的对照与力量转换。原来扭曲的全球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与不均衡的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拐点上。 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国际地位的上升,正逐步成为重大国际问题的重要参与者。由G8到G20,变化的不仅就是简单的数字加法,更为重要的就是,新兴经济体拥有了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同台对话的话语权。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正在产生微妙变化,美元作为世界性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也必将逐渐让位于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个三足鼎立的储备货币体系。 在努力发展国内外经济的同时,中国以开放的姿态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财经交往与合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参与国际宏观经济对话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中,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焦点,在世界经济舞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重要的执政部门,中国财政部越来越多的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国际财经交往与相关规则的制订,一就是积极开展主要经济大国的财经对话,目前,中国与美国、英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巴西与印尼八个国家,建立了双边财经对话合作机制。这些对话与合作机制,不仅增进了相互间的重大经济政策上的理解。而且还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作为一个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战略上的关系,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都加大了中国在南北关系中的回旋余地,使中国能够在南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挥积极功能。中国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争议斗争与为振兴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积极推动南南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不仅全面地融入了世界经济,而且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到2005年,中国已上升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和第二大FDI流入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庞大的规模以及高度的开放性,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了引擎、稳定和示范等作用。 (关键字):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作用、增长 一、引擎作用 对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贸易和吸引外来直接投资。这种增长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1.90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经济缺乏亮点的情况下,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关键部分。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不久,中国就取代日本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由于多年来日本经济几乎没有增长或增长缓慢,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其他亚洲经济体至关重要。亚洲开发银行的最新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的走势是本地区强劲经济增长的关键。中国经济不仅使亚太经济充满活力,而且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活力。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引擎作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0%左右。按照历史标准,2001-02年出现的全球衰退相对温和而短暂,入世不久的中国的强劲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全球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放慢,使得世界经济的复苏极为强劲。2001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3%;2002年为16%,仅次于美国。2003年为30%,为世界第一。近两年,尽管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油价大幅上涨,世界经济增长仍然强劲。2004年,世界经济出现了战后最快的5.25%的增长,而其中中国的贡献率最大,为24%。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的50%以上也是由中国和美国的强劲经济增长推动的。虽然美国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快,持续时间更长,中国的引擎作用更为明显。可以说,中国的贡献率是与其经济规模不对称的贡献率。到2005年为止,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仅为4.4%,而美国高达28.4%。 2.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快速上升并拉动了全球贸易的增长。1977年,中国只是世界第30位贸易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不到1%;2004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德之后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从一个近于完全封闭的国家转变为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者。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的对外贸易与GDP的比例,即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在亚洲大国中甚至在世界大国中都是最高的。 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给全球进出口商和投资者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对世界经济的增长特别是亚洲经济的增长期到了巨大的引擎作用。 在亚洲,中国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迅速增加,中国的进口持续地带动了本地区其他经济体的出口和经济增长。中国已经成为韩国和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目前,虽然韩国在中国全部进口中占十分之一,但韩国几乎五分之一的出口是针对中国。近年来,中国对以出口为导向的日本经济的恢复非常重要。日本对华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日本总出口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对华大型资本设备的出口成为日本走出停滞和衰退的重要因素。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也迅速增长,双边贸易总额在2002年只有547.6亿美元,到2005年猛增至1303.7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市场。

古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古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古到今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后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更将会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世界历史分为大致的几个时段,在不同的时段中中国经济对世界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无一例外的是它们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古代中国时期,约相当于公元前四到五世纪到公元1840年;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约相当于公元1840年到1949年;三,社会主义新中国时期,从公元1949年以后。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外经济交往的法理和内涵有着质的区别。 首先,毫无疑问,中国的文化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文化,乃至中国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形成了目前仍在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南亚中华文化圈,就是在美国这个最现代与中国文化最不同的国家里,也挡不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透,在他们的书店中总能看到中国古代的典籍,还有中医、气功、武术、京剧等等也在影响着一些美国人的生活。除宗教以外,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化在世界范围能

有中国文化这样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古代曾经无比地强大。文化强大不过是国家强大的最高表现而已,而且当一个国家强大到特别的程度时,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会成为世界的,就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就是从古代开始形成的对世界影响的继续。 中国文化的强大源于在几个标志性的历史时期经济的繁荣,对世界的影响势必有如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对现代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下面就这几个标志性的历史时期做一下简短的探讨: 无一例外认为秦朝的统一是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其主要依据是秦统一后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措施,如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驰道、拆关塞,结束了战国时期各国关塞壁垒,货币制度混乱的局面,使得各个地区物产流通,有利于商品交换,这就是影响全球经济的一个开端。 但由于秦无视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把东方六国的经济结构强行纳入秦的经济发展轨道之中,中断了东方六国商品经济的继续,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制度的统一所带来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现实。而这种可能到了汉初才转变成现实。

世界经济和目前状况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世界经济和目前状况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新技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跨国公司大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资源制约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升级 ? 经济全球化含义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最有代表性的有三种: ?一种是把经济全球化描述成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以及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和影响不断加深的过程。另一种是把经济全球化看成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和控制的过程,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第三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共同遵守的经济规则,最突出的表现是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得到推广 ? 《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 ?邦乔妮描述她及家人在拒绝中国商品一年中的体验,发现以前一些再简单不过的事,在没有了中国之后,都变成一种痛苦折磨。“抵制让我重新思考中国和我之间的距离,在把中国推出我的生活之外后,我得到一个中国已经深深介入我们生活的有趣观点。”为了替儿子买一双非中国制造的鞋子,她伤透了脑筋,既要看各种型录,又要仔细阅读标签,研究各种款式。最终发现,当地专门出售欧洲品牌的专卖店都已经歇业。为此,她不得不用68美元替儿子买了一双意大利制造的运动鞋。家里的电器坏了,最终只能让它坏在那里,因为零件都是中国制造。邦乔妮得到了一个教训,很多标榜“美国制造”的商品,零件其实都来自中国。此外,她四岁的儿子不得不每次都选择丹麦产的乐高当成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因为他已经找不到其他适合的非中国制造玩具。最后她得出结论:美国人民根本拒绝不了中国商品。没有中国你也可以活下去,但生活会越来越麻烦,代价会越来越高。 推进因素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最深厚的物质基础,市场化改革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推广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条件,冷战结束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较好的国际环境保障。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这一进程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统一市场”在全球的逐步形成,即世界范围内各个经济体的经济活动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统一整体的过程。第二个层面是“市场游戏规则”在全球的逐渐形成,即世界范围内规范经济行为的一般规则以及规范经济活动普遍机制的建立 经济全球化目标 ?资源在世界的最优配置(人与自然界和谐); ?世界福利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与人的和谐); ?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代际之间和谐); 效率 ?2005年中国GDP大约占世界总量的4%,却消耗了世界9%的原油、20%的铝、30%~35%的钢、铁矿石和煤以及50%左右的水泥。 世界两大命题:脱贫与花钱 ?千禧年发展规划:2015年减贫至人口15%;一代人终结贫困。UN50年减贫斗争失败!?比尔.盖茨、巴菲特、邵逸夫捐助;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1978~200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高速的经济增长使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国家实力获得极大提高。中国已经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经济大国,而20年前的意大利则远远强于中国,是中国GDP的2.3倍。20年前,中国、墨西哥、西班牙、印度、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经济总量大体相当,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则分别是它们的2.5倍、1.6倍、2.3倍、2.3倍和2.1倍;20年前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1.87%,如今占3.28%;20年前中国只占世界头号强国美国GDP的7.45%,如今已上升到11.38%;20年的时间,世界GDP增长1.8倍,中国经济总量则奇迹般增长了3.9倍! 中国绝大部分重要的工农业产品产量都跃居世界前列。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1位,茶叶、大豆、甘蔗居第3位。主要工业品中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1位,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居世界第2位,糖、原油分列第4、5位,其他产品的位次也明显提高。 中国奇迹震惊世界,举世瞩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在其新作《世界经济:历史与未来》中这样描述:在整体作为现代化的迟到者的亚洲,日本作为第一航班已飞上云霄;亚洲“四小龙”作为第二航班紧随其后;中国则已经登上了21世纪的新航班,它将开辟新的航线,并且一飞冲天。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布热津斯基认为,世界舞台的下一个巨人将是中国。 人们也纷纷预测中国何时能够赶上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麦迪逊(Angns Maddison,1998)按购买力评价(PPP)计算,1987年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23%,到1995年上升为52%,2000年为60.6%,进而在2015年左右超过美国。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认为,50年后中国经济规模可以达到20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美国的4/5。国内许多人也进行了简单的数学计算,假定以现在的总量和速度为前提条件,中国和美国的GDP 分别为1万亿美元和9万亿美元,增速分别为8%和3%,中国GDP大约在47年后赶上并超过美国。世界银行认为,按购买力评价,中国GDP为4万亿美元,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报告更认为达到6万亿美元,按此计算,中国GDP在20年内将超过美国。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1996年在研究“中国至2050年经济发展各阶段分析与支柱产业选择”时,也对中国与美国经济规模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对两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进行比较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汇率将共同发生作用。研究中发现,日本、新加坡在1964~1993年间,不仅经济增长率高于美国,而且伴随着货币大幅度增值,汇率分别提高了3倍和2倍,这也可以说是这些国家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的秘密所在。这项研究当时的结论是,2030年中国GDP 超过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2050年中国GDP将是美国的两倍。 这些对中国经济规模未来发展的不同结论,不应该影响我们对中国目前所处发展阶段的清醒认识,从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人均GDP来看,中国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1999年中国人均GDP仅为780美元,排在世界第140位,是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40%,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是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3%,是美国的2.5%。同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36%,农村就业人口仍高达50%,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刚刚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下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任重道远。 摘自:《中国百姓蓝皮书一经济》

当代世界经济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全球不仅在经济领域使商品和资金快速流动,也使科技日新月异,它使人们改善生活和增加财富的机会增多。经济全球化的效应实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疑都能从中获益。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使其有了发展空间,有利于其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可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人才,并创造机会。然而,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平衡的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处于非常不同的地位,虽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取得极大地进展,但是,发达国家处于一种绝对的优势和支配地位。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术语,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

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该国的政治有着极大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与其他国家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最直接体现在近几年的经济危机中,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波及到全世界,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那么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二)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中国与世界经济70年》测试答案(2020年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必修课)

中国与世界经济70年 2020-02-13 10:56:19 第1题(单选题) [10分] 关于过去70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经验教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积极学习先进国家,而又努力保持独立探索的精神,努力把外部的经验本土化? B.善于利用国际格局提供的机会和资源,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 C.共生与斗争的辩证统一 ? D.重虚而轻实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D 第2题(单选题) [10分] 1979年到2008年为止的这一轮全球化是由()主导的。 ? A.中国 ? B.美国 ? C.英国 ? D.英国和美国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D 第3题(单选题) [10分] 2009年至今,全球经济运行的特点是,()。 ? A.持续的通货紧缩 ? B.经济的低速增长 ? C.贸易和投资的保护主义盛行 ? D.以上都对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D 第4题(单选题) [10分] 在2013年之后的新时代,我们所倚重的阶层(或阶级)是()。 ? A.贫下中农 ? B.工人阶级 ? C.国际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精英 ? D.中产阶级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D

第5题(单选题) [10分] 1979年到2008年,全球经济运行的特点是,婴儿潮成为社会中间,贫富分化(),通胀持续(),债务率持续()。 ? A.严重走高走低 ? B.缓解走高走低 ? C.缓解走低走高 ? D.严重走低走高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D 第6题(判断题) [10分] 全球化对华尔街的金融资本最有利。() ?√ ?×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第7题(判断题) [10分] 1949到1978年间,主流的意识形态强调政府直接参与到经济管理运行中去。() ?√ ?×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第8题(判断题) [10分] 中国是全球化的赢家之一,所以中国的知识界应该带着崇拜的眼神去看待新自由主义。() ?√ ?×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第9题(判断题) [10分] 广义全球化的进展,其实是比较迅速的。() ?√ ?×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第10题(判断题) [10分]

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摘要:中国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改革,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金砖五国的成立,也彰显了出了中国迈向世界强国的步伐。我国不仅是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生产大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会对贸易对象产生巨大的收益,并且为国际跨境投资创造有利的条件。如今,中国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中国进出口交易量、人民币汇率等各项经济形态都会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世界实体经济、金融经济以及经济运行规则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经济;世界经济;货物贸易;金融贸易;运行规律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后,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攀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这种形势下,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由此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进口需求,并且逐渐表现出旺盛的态势,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中国拥有巨大的劳动力市场,所以生产的商品具有成本低廉、价格优惠的特点,加之提供优质的服务,由此促进了中国生产的产生源源不断的出口到世界上的各个国家,而且吸引了大批的跨境投资,在我国建设了劳动密集型加工生产基地。我国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所以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态对世界经济格局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实体经济的影响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而进出口贸易作为实体经济的直接表现,在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担任着世界工厂的角色,很多企业都在中国建立了加工基地,这就表明中国经济对世界实体经济的影响远远要大于外贸数据上显示的结果。中国在世界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为美国、日本等国的企业生产提供了大量原料和劳动力,成为主要的加工基地,这些产品成为发达国家市场的主要消费品,所以中国经济的变动会对这些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运行规律的影响 全球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相关制度则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所确定,虽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是现在并没有改变传统的经济政治秩序,发达国家始终占有绝对的领导地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对于经济运行规则的影响却在不断增大。无论是在对外贸易方面还是在与七国集团的经济交往过程中,中国保护自身经济利益的能力在不断的加强。比如说在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上,很多国家都想通过干预人民币汇率来影响和抑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对中国施加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