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学 2008级投资银行3班王柯

指导教师:段小梅

中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尤为突出。融资难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积极研究解决的对策,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融资方式问题原因解决措施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rapid development, howev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the global problem in our country is particularl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Financing the difficult question has now become the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the "bottleneck",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the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China, such as the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study actively, thi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problems Financing ways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Measures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又有银行和国家政策的原因,中小企业资信状况不佳、企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限制了其融资渠道,使其无法利用大型企业的传统融资方式进行有效筹资。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由于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性,所以探索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问题,发现融资难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实现有效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在满足人们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进行科技创新、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培养企业家、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的60%和40%左右。在流通领域中,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

以上,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中小企业影响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一直重视大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资金不足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对2000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表明:关于“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一项,选择“资金不足”的企业近70%,关于“流动资金贷款”方面,43.8%的企业没有从金融机构获得流动资金贷款。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的中,总是被资金供应与需求的矛盾不断的困扰着,中小企业对资金总是产生着不断的需求,而资金的供应量对中小企业来说,又常处于“饥渴”状态,从而使中小企业筹措资金的活动构成了一项经常而又重要的理财活动。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对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壮大。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泛,但是单个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单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劳动资本和创业资本都相对匮乏。企业想要发展,资本的严重不足便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创业初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能否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成长和壮大。

第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企业融资可以采用的方式和渠道多种多样,不同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其融资的财务风险、资金成本和难易程度各不一样,所以,在中小企业融资时,通过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通过综合考察各种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求得最优组合,使企业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同时融资的综合成本较低,融资效率较高。

第三,有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增加就业、增加国家财政税收、保持社会稳定、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若融资的问题得以解决,中小企业就可获得持续发展和长期生存的动力和能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第四,有助于形成全新的融资理念。传统意义上的融资,企业是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资金的运用情况出发,以企业未来的经营策略与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资金的供应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来组织,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然而,新世纪的经济信息化、多维化和日趋全球化,在以计算机网络发展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仅仅把融资看成是资金的融通,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用全方位、大视角,从深层次上重新把握融资的内涵——中小企业的融资应当是广义上的资本融通,而不仅仅只是资金的融通,从宏观的角度看,企业融资过程实质上就是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的融通。

二、中小企业发展概述

(一)起源和定义

人类社会已经有300多万年的历史,而人们公认的现代企业的出现至今才有15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企业种类有很多,而每一种企业形式自身也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过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受到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限制,其

中有一两种形式会成为当时占主导的企业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们又让位于另一种高级形式,从而以一种次要的形式继续存在和进化着。

一般来说,企业的概念可描述为:企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在生产、流通、服务等某领域从事某种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而中小企业作为企业的初级形式,曾经是人类生活的全部,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大规模生产的出现,中小企业曾一度退缩到“拾遗补缺”的地位。虽然大企业占据着经济体系的主要地位,但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中小企业开始拥有越来越大的存在空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方面,在第五次兼并浪潮下,出现超大型的企业,另一方面,由于不同产业对规模经济的不同要求、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等因素的影响,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低耗高效、弹性款式、按需设计、内涵扩张”方向转变,这无疑会给中小企业在国民财富的创造、出口创汇、就业机会的提供、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在市场竞争中,大、中、小企业之间分工明确,竞争中又有合作,企业在共生网络中“共同优胜”。这种竞争方式也为中小企业拓宽了生存领域,而且,又出现了一批以信息、知识、技术为竞争优势的新型中小企业,企业自身也出现了“质的飞跃”。中小企业作为一个群体,提升了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并重新成为了经济活动中令人瞩目的热点。

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同、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各行业之间的性质、技术发展水平等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诸多方面的不同。所以,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困难。我国对与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变化的,至今已有7次变动。

最近的一次是2003年4月,国家经贸、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该标准是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为指标,同时结合行业的特点,适用于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体现了不同所用制形势下的中小企业将享有同等的待遇。

2003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小企业法》第二条指出,“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二)中小企业的作用

中小企业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企业群体,它广泛分布于许多领域,量大面广,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变动会对经济产生较强的约束和导向作用,而中小企业由于体制灵活,能够快速的适应政策变动,占领市场先机,从而给经济生活注入强大的活力。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经济生活中的计划色彩时有体现,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体制尚不健全,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中对政策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现阶段,由于技术的不断变革、体制的突破、就业的压力等原因,中小企业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1)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2)中小企业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

重要推动者

(3)中小企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地区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

(4)中小企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5)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其优势在于经营决策快,成本及综合风险相对较低,同时对市场反应敏锐,反应速度较快,行动灵活。并且,私人家族经营者在中小企业中占有较多比例,内部命令一元化,执行力强,能够快速协调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使之效益、效率最大化。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如下:

(1)经营单一、专业化程度高

(2)产品数量少,但品种多

(3)规模小、决策速度快、决策效率

(4)以开发新型小产品为起点,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四)发展中小企业的意义

林毅夫曾说过“中小企业他们可以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帮助穷人,他们也可以使经济持续发展,实际上他们也将会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一部分,所以中小企业是解决收入平等的一个很好办法。”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直接反应

(2)中小企业是扩大进出口贸易的生力军

(3)中小企业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主要场所

(4)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

(5)只有中小企业的发展,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三、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方式及特点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

(1)内源融资是中小企业资本形成的重要方式

(2)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趋势

(3)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4)非正式融资渠道仍是中小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

(二)中下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极其具体操作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融资的解释是: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企业融资,是社会融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企业融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企业通过各种途径筹措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并且按照不同目的运用所拥有的资金活动;狭义的概念是指企业的资金融入或筹集资金。中小企业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进行的资金筹集行为。一般来说,企业资金的获得有两种渠道: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保留盈余和折旧,所有者及创业团队对企业的注资和借款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源融资就是企业的自我融资。企

业的外源融资包括来自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通过公开市场或私人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和票据、企业间的商业信用等。一般来说,内源融资的成本低,但来源有限且不稳定,如果企业仅仅依靠内源融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企业要实现其潜在增长率,就必须要有外援融资。外源融资按照金融工具的法律性质,可以分为权益性资本融资(又称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大类;按照资金供求双方的交易选择方式,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1、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留用未分配利润、折旧资金、资本公积金等方式筹措资金,也包括企业内部资源从低效益部门向高效益部门的重新配置。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一般来说,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就各种融资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的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因此,内源融资对企业资本的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投资者预期收益和净资产规模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然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

留存收益融资是企业内部融资的重要形式。留存收益是指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企业所有者权益,即经营所得收益经分配后留存在公司的利润部分,是公司税后利润的一部分,是以股利形式分配给股东后的剩余利润。中小企业的收益分配包括企业保留部分盈余和向投资者发放股利两个方面,企业利用留存盈余融资,就是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确定企业留用的金额,为投资者的长远增值目标服务。

留存收益可分为两类: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金是指企业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公积金以及任意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则是指未限定使用途径的留存净利润,此部分利润在分配前就已经形成了企业资金来源。

确定适当的留存收益分配比例在企业决策中是必要的,这不仅要满足企业留有一定积累的需要,以利于企业持续经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以及改善职工福利生活条件等等;同时还得注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使其得到满意的利润或股利,来维护企业的信誉,扩大筹资的来源。因此,这需要决策者拥有长远眼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慎重决策。

2、外源融资

在经济日益信用化、货币化和证券化的进程中,外源融资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所谓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从外部融入资金用于投资。外源融资就是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并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的发展,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提高全社会对储蓄资源的动员和利用能力,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它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到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采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企业外源融资的方式选择,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系等的制约。

(1)直接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方式,是资金盈余部门在金融市场购买资金短缺部门的直接证券,如商业期票、商业汇票、债券和股票的融资方式,另外,民间借贷、政府拨款、内部集资、占用其他企业资

金等都属于直接融资范畴。

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企业都开始利用直接融资获取所需资金,直接融资成为企业获取所需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

直接融资常见的三种方式:发行股票融资、发行债券融资、风险投资

(2)间接融资方式

间接融资则是企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方式。间接融资是由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来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流动,具体的交易媒介包括货币和银行券、存款、银行汇票等非货币间接证券。

间接融资常见的三种方式:银行借款融资、融资租赁、典当融资

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我国的中小企业虽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中,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和不成熟,风险投资事业还不发达,资本市场价值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还很小,而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又晚,企业融资受到了较多的种种限制,融资渠道较窄,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更大。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体质和所有制的制约,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在体质外进行活动,资金紧张融资难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投入的初始资本不足,资金的积累能力较弱。企业创立时的初始资本投入,主要取决于发起人的资本力量和所规划的事业规模。一般来说,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固有的特性是实力弱、规模小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以及整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以重视大型企业轻视中小企业为特征的宏观管理体质,都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创办之初资本的投入量的不足。二是企业融资困难。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其在融资方面形成了融资难度大、融资风险高和融资成本高等明显的特征。

1、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的原因

(1)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相对有限

(2)银行成本较高

(3)银行因信用风险较高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

2、中小企业具有较高融资风险的原因

(1)由于中小企业难于筹集到足够多的长期资金,更多地用短期资金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甚至包括部分长期资金需求

(2)一旦发生资金周转失灵,中小企业缺乏应急能力

(3)由于融资成本高,从而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同样使企业承受到期不能支付债务利息的风险

3、中下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原因

(1)银行贷款成本较高

(2)通过信用担保增加了融资成本

(3)通过其他高成本方式融资

五、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方面自身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初始资本投入不足的特征。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多为城镇集体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开放过程中,又涌现出大量的中小规模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地方财力的分散性、乡镇财力有限性、民营经济发展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不足以及吸引外商投资的结构特征,都决定了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创办之初的资本投入是不充足的,即资本金不足。总而言之,我国现在中小企业所拥有的资本金是相对匮乏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小企业资金流动难现象的发生。

2、抵押和担保难

抵押和担保是金融机构对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保护自己利益的重要工具。如果中小企业能够提供可接受的抵押或担保就可以得到条件相对优惠的贷款。相反,如果不能提供抵押和担保,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不是面临着“信贷配给”就是面临着不利的贷款条件(通常是较高的利率和较短的期限)。

在中国,为了贷款安全,银行开始在贷款中减少信用贷款的比例,而增加抵押和担保贷款的比重。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条件也比较苛刻,除了土地和房地产外,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由于只有大企业才拥有土地或房地产的使用权,因而中国目前流行的可接受抵押品的形态,实际上阻碍了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

目前,中小企业抵押难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企业的可抵押物少,抵押物折扣率高。二是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收费高昂、手续繁琐。三是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还属于部门垄断服务,对抵押物的评估随意性很大。担保难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因此,各家银行都打算进一步减少担保贷款的比重,增加抵押贷款的比重。

3、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差

(1)信用记录差,擅自变更贷款用途

(2)管理水平低、自我积累意识差导致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源头不畅”

(3)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核算水分较大、资信状况不佳、难以取得贷款支持

(4)人员素质差、技术水平低、产业类型不先进、潜在融资能力有限

(5)一些企业发展没有清晰的经营目标和独特的经营方向,盲目性大,

4、企业诚信度不高

良好的信用是经济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繁荣的前提。信用的缺失,一方面源于我国长期公有制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淡化了人们进行经济交易所必有的信用意识,众多的经济交易都简单地演化成资金或物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又忽视了信用问题对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今还未形成一种完善的、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信用制度。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的现象,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中小企业健康地发展也受到这个问题的威胁,在整个社会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阶段,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够成熟,信用体系也不完善,

不少中小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信用观念,诚信度不高。(二)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金融部门在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同时,也制定细化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意见,中小企业的资金也在不断的增加,但这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其中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所有制歧视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作用和政策制定者固有思维定式的影响,许多政策制定往往是以所有制性质为基本依据的。中小企业由于所有制的成分较复杂,既有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又包括“三资”中小企业,形成一个统一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比较难,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同为“国有”,内在制度约定要求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进行重点支持,所以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落到实处。

所有制歧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影响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间接方面主要指诸如市场准入限制、法律和信用障碍对中小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的方面。直接方面主要指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缺失。因此,短期内中小企业直接获得融资的机会非常小或说基本不可能。

2、贷款程序不符合中小企业资金周转的特点

中小企业在资金的运用上,具有时间上要求急、需求量小、周转快等特点,如果用对大企业的贷款品种和贷款审查方式,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上的需要难以满足,往往会贻误赚钱良机。目前,到银行去办理一笔贷款,通常需要经过7个环节,时间少则一个月,如果加上担保、抵押、登记、评估、保险、公证等程序,从审批到发放,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审贷管理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短、平、快的要求,致使部分中小企业失去了申请贷款的信心,限制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3、国内金融业的整合和贷款紧缩

银行业的整合最直接后果就是,在出现大型金融机构的同时,金融机构的数量却相应减少了。中小金融机构数量的减少必然会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减少,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同时按照金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向大城市收缩,服务对象转向大中型企业,信贷管理权限交由上级行,特别是总行、省级分行集中,基层银行的贷款权限受到严格限制;同时贷款的审批程序繁琐,一些县级商业银行没有贷款权,地市级商业银行虽然有一些流动资金的贷款权限,但是没有固定资金贷款权限。所以基层的商业银行需要一层层的上报到总行的审贷委员会,且贷款的审批程序烦琐,信贷标准更加严格,这进一步使面广、量大,且主要分布在县市级以下的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无法落实到实处。4、风险成本偏高

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但是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和较高的违约现象,使得银行不愿放贷。在我国,每年有数万个小企业诞生,然而连续经营五年以上的还不够10%。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情况,使向其贷款的银行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贷款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也会较高,这就使得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另据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的违约率要高于大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约为大企业贷款的五倍左右,而且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还需承担一定的机会成本,因此在操作上易产生“信贷歧视”。

5、成本收益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对称,内部的贷款率不合理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具有操作稳健、追求高流动性和高收益、注重所投企业的潜在能力等特点。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所需金融服务的特殊性:一是贷款需求额度小;二是贷款需求绝大部分集中于短期流动性资金;三是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频率高,一般为大企业的五倍左右,而户均贷款数量仅是大企业的0.5%。这些特点相对银行来说金融业务成本高,管理费用高,监督成本加大,企业一旦资不抵债宣告破产,银行的债权难以得到保障。按银行规定,民营中小企业的呆坏账不能核销,而贷款风险的客观性使银行在开拓民营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时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后顾之忧。

此外,我国的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目前虽然按照现有政策规定,央行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最多可上浮30%的利率,但是经过测算,即使上浮30%,对于中小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仍然很高。但是由于民营中小企业较高的呆坏账概率,调高的利率仍无法调动银行向中小企业授信的积极性,特别是各商业银行普遍强化了对贷款审批、发放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强化了对信贷人员的风险约束,而激励机制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因而导致出现贷款营销积极性不高。

6、缺乏必要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用担保中介机构

与发达国家相比,信用担保在我国还相对是一件新生事物。近年来,为了缓解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需要,信用担保在我国已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融资市场是过剩与短缺并存,一方面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有大量的资金没有投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却又无法获得资金。从目前看来,虽然我国已有遍及城乡的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他们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自身的发展问题没有解决,还有整体实力、知名度、业务范围、规模等方面的约束,所以在市场上的竞争中仍处于较弱的位置,一些机构面临亏损和支付风险的压力,特别是专门为中小企业这种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不多,即便有的地区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机构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等问题而难以有效运作。

7、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不利选择

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是产生不利选择产生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自身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严重程度;二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缺位使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难以得到相应的解决机制,从而使经济行为当事人获得信息的成本增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道德风险是贷款者放贷之后,将面对借款者从事那些贷款者不希望进行的可能导致贷款难以归还经营活动。这是在交易完成之后发生的。因此,道德风险的存在也是贷款者降低贷款意愿的一个根本性原因。

比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更加严重,所以,中小企业在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金时,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出令人信服的以证明其偿还贷款的能力信息。相反,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还需要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否则银行的贷款违约率将会很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为了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

(三)、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对中小企业的认识水平低,政府歧视

(1)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的各项政策都比较偏向国有大企业,宁可将大量资源投向效率较低的国有大企业也不给中小企业。因而,地方政府在制定该地区的相关发展规划时只对大型企业的组建和发展感兴趣,而中小企业却很难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其发展当然的受到很大限制。而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通常将其局限在解决失业上,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下提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

可见,由于将中小企业的作用局限在解决失业上,未能认识到中小企业还具有完善市场经济、活跃市场气氛、促进充分竞争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政策缺乏连续性,不能始终如一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从而使中小企业遇到许多包括融资方面的障碍。

(2)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存在着不对等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较差,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向中小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只有在各经济特区和东部沿海地区颁布过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就比较大,更多地承担了上缴财政收入、维持地方财政运行的任务,与三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税收负担水平相对较高。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还要面临各式各样的乱收费,加重了企业负担。乱收费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运行,也影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总之,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落后,导致现行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总体上显得比较分散。其实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在各国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中小企业而言,不但其面临的不同融资渠道之间存在着互补与替代的复杂关系,而且随着企业成长周期及其融资能力的变化,对融资渠道的选择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只要适应这一进程,构建一个渐进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其融资困难。就目前而言,引入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可能是最为关键的步骤。显然,在这一进程中,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其导向对于中小金融机构体系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这一进程还处于起步时期,任重而道远。

2、政府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软硬件措施缺位

(1)直接融资的渠道严重不足

(2)在间接融资上,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即信贷支持的辅助体系

(3)折旧率过低导致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所需资金难以到位

(4)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分析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既有产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性原因,也有源自于我国金融体制和市场环境的特殊原因。

1、垄断和单一的金融体制结构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我国的金融体制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而设计的,但是我国的经济生活已经发生了由单一的国有经济向多元化混合经济转型的重大结构变化,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混合经济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但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长久以来形成的以国有大银行为主的垄断性结构至今没有实质性改变,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与之相应的金融体制的支持。由于信息问题和规模经济问题,大的金融机构天生具有偏爱大企业、排斥中小企业的倾向。现

有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不仅数量少,可以运用的金融资源有限,而且受到诸多行政干预,运行机制欠规范,历史包袱沉重,难以承担起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重担。但由于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数量有限的大银行通过分支机构来与中小企业建立和维持长期交易关系,会产生过高的内部代理成本和管理成本,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可行性很小。

2、信贷紧缩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趋紧的现实原因

在金融环境方面,我国金融机构高比率不良资产的风险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政府为了防范金融危机,加大对国有银行监管力度,要求其限期降低不良资产率;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内控机制的同时,却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和激励,只是采取以抵押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实行紧缩信贷策略,从而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恶化。

在经济环境方面,我国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民营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大多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平均利润的下降致使中小企业走内源融资的发展道路变得越加困难,民间金融市场的高融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二是金融危机以后,国家对金融的控制收紧,许多的民间金融活动被禁止、被归并或被清理,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变窄。三是市场的变化要求中小企业规模和档次的提高,但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较差,管理水平和职工素质低,进行结构升级需要大量投资,但许多中小企业在前一时期过度的扩张,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从而降低了他们的信用能力,使得其向银行申请贷款变得更加困难。

3、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和中小企业自身弱点,也是其导致融资约束的内在原因

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一种转型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混合体。在转型经济中,由于政府管制过严和市场机制不成熟等原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些内生性制度安排由于交易的风险过大和成本过高,或是低效率的,或者根本就不可能也不被允许存在;而作为补充的外生性制度,由于缺乏内生性制度的支持及政府的能力有限,往往也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解决转型期经济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有更大的难度。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并允许贷款利率适度上浮,但这些措施至今收效不大,问题在于这些措施基本上是外生性的,市场主体缺乏执行这些制度的内在激励,制度的实施由于缺乏经济系统内部的协调和匹配机制,其效果和可持续性自然会受到影响。

六、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相关对策

目前融资难已经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是要在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三者之间形成正常的市场经济关系,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体系,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方式市场化、结构合理化和手段规范化。从长远看,必须要从经济体制和制度建设方面下功夫,解决中小企业内部积累的动力问题,并从源头上分流社会资金,包括个人直接投资、组建投资类金融机构、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等;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间接融资系统,以缓解目前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一)、发挥政府政策性扶持作用

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使政府必须采取支持的态度,以促进其发展,而其自身的不足或弱点又使政府必须实施保护措施,以维护经济活动中的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支持具有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在某些地方适宜中小企业存在的领域采取保护措施,分散资本,防止垄断集中,维护公平竞争;第二,某些新兴产业的初期发展阶段往往以中小企业形式存在,保护与支持这些中小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壮大有助于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改善经济结构,实现机构优化和经济发展。

1、国外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比较分析

由于在各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发达国家的政府也一改其过去忽视的态度,并积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以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1)设立专门机构,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组织保证

(2)构建信用担保体系,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贷担保

(3)健全金融体系,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条件:贷款支助、风险资本、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4)通过立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

(5)制定财税政策,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资金资助:财政补贴、税收优惠2、对我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启示

在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中,既有金融机构偏好方面的影响,又有自身方面的原因。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是共性问题,只是我国的问题可能更严重一些。而市场体系问题、金融业整合问题、抵押和担保问题、利率问题和收费问题,则是我国市场和制度方面所特有的问题。此外,与国外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起步发展资金有很大的不足,在发展中也常常受到行业调整的限制,因此决定了我国融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特提出如下建议:(1)优化企业经营外部环境

A.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工作机构

B.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咨询服务机构的发展

C.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D. 对中小企业进行必要的财税支持

(2)组建政策性中小企业中介机构

(3)发展地方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

A.高度重视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问题

B.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C.在规范整顿中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

D.规范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重建中小金融机构的社会信誉

E.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高中小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3、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

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不同的资金需求。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该能覆盖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满足各类企业不同数量的融资要求和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来适应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融资要求。同时,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融资策略,在不同时期需求要不同的资本市场来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这种不仅满足了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保证了社会资金的高效配置和利用。从成熟市场模式来看,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应包括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

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满足不同规模的企业和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对融资的要求。(1)加快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

(2)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3)拓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4)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架

(5)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良性运作的环境条件

(二)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从总体上来看,中小企业在我国还处在弱小阶段。除了制度上、政策上的原因外,其自身存在若干不足之处,也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就必须从目前中国信用体系的状况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状态出发,从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着眼,给出相应的对策。

1、重视企业信用文化和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

(1)树立中小企业信用意识

(2)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3)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2、深化改革,切实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1)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2)企业间加强群体协作

(3)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4)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改善企业内部融资环境

3、科学合理地利用金融工程技术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和金融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金融工程在企业融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非常规的解决方案。中小企业可以合理地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在中国现有的资本市场中提高自己的融资能力。

金融工程,普遍的定义是指“应用各种金融工具,将现在的金融结构进行重组以获得人们所期望的结果”。金融工程需要用到的金融工具有很多,如期货、期权、利率掉期、互换等等。其中,资产证券化则是近30年来金融领域最重大的金融创新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工具,是衍生证券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资产证券化,就是将某种收入流量,重新包装成可以交易的证券并向投资人出售以获得资金的融资过程。

除资产证券化外,我国中小企业还可结合我国国情,尝试采用几种新的融资模式,拓宽融资领域,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①债券融资②可转换债券③风险投资④项目融资⑤民间融资⑥上市融资⑦利用外资⑧鼓励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向亲朋好友借资。需指出的是,上述投资方式和融资工具并非独立存在的,投资主体也并不是一成不变,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经济环境和项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进行合理的组合配置,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三)建立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金融体系

1、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金融体系的组成

中小企业作为一种以规模划分的企业组织形态,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它的行业遍布于各行各业中。中小企业的复杂性质,再加上其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其金融的复杂多样性。因此,一个有效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

应当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复合型金融体系。这样一个金融体系一般应当包括:①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银行、金融公司和其他从事信贷业务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这一部分赢利性的金融机构应当是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的主干。②由城乡社区或者中小企业自发组建的合作金融组织,这些组织主要为其成员提供金融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各社区的合作组织之间还可以建立联合关系。③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创业投资公司、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等面向高成长中小企业的小型资本市场体系,以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④政策性、商业性和互助性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⑤少量以地方政府作为出资和营运主体的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解决具有较大外部性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⑥信用征集评估机构和法律、会计、咨询等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除了以上金融机构外,还可以允许一些规范的民间金融活动存在。中小企业金融体系能否有效而健康的运转,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制度安排,还取决于外部制度环境,如政府的相关政策、法律和监管体制,主流金融与非主流金融的关系,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的自身组织程度等等。

2、构筑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金融体系的思路

在中国,中小企业金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我国在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参与全球经济与发展地方经济、发挥市场机制与运用政策扶持等基本关系,是关系到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金融能否得到健康发展的核心。

(1)构筑中央与地方分权的二元金融管理体制

(2)构筑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体系

(3)构筑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互补共存的金融体系

(4)构筑以信用担保体系为核心的中小企业政策金融体系

(四)改进银行业服务水平

1、提高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重要性认识

目前,金融业在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虽然有可能导致风险的扩大,但同时也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而准确的把握住金融业发展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定位,有助于金融企业培植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效益增长点。各金融部门要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贷款政策上要一视同仁,不讲成分和规模,只讲效益;在对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国有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上实行一样的贷款条件,建立正常的贷款关系,对贷款发放中出现的问题要与同等对待,正确分析原因。

2、加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支持力度

人民银行应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支持金融机构的力度。第一,要增强“窗口”指导工具约束力,防止商业银行的非理性行为对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抵消。第二,要发挥再贷款的作用,增加再贷款规模,增强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第三,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再贴现数额,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宣传,使其熟悉并选用票据贴现业务融资。第四,降低再贷款的利率,并增强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弹性,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3、改进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方式

(1)下放贷款权限

(2)实现贷款担保方式多样化

(3)改变审定企业贷款额度的方式

(4)简化贷款程序,缩短贷款审批时间

(5)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6)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社会服务体系。

4、逐步完善银行业的服务水平

(1)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开办电子金融业务、企业银行业务等,为企业提供全天候的查询、咨询、转账业务;在健全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估体系的基础上,简化贷款审批手续。

(2)把贷款融资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结合起来,逐步将贷款业务融入企业财务顾问业务中

(3)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4)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方便、小额结算服务工具

(5)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综合配套业务

总之,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各方的协调、配合。合理解决融资问题是当前我国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事关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需要银行家的睿智和配合,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和扶持力度,强化企业教育,关注企业健康,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担、风险补偿、信用担保及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财税支持等机制,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全社会共同努力,创建一个融资渠道多样化、社会信用完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创造更好的内外部环境。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不完善,这些措施完全发挥作用还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些措施都不是独立的,而是整个资本市场下有机结合的,同时还要辅助政府政策支持,各种法规的建立健全,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完善。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索实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将不复存在。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将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凌智勇.中小企业融资与中小民营银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1

[2]杨宜.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

[3]黄向东.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析与建议[J]. 财政研究. 2010(11)

[4]彭十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财会通讯,2007(2)

[5]李志骥,封俊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查研究[J].河北金融,2006(4)

[6]李惠中.健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思考[J].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10(08)

[7]王红梅,王敏,殷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8]李新平.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7

[9]胡慧娟.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会计之友,2009(9)

[10]卫文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